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18章全)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18章全)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18章全)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18章全)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作业习题解答

第一章 概 论

1.1 解:

按1mol 干空气计算,空气中各组分摩尔比即体积比,故n N2=0.781mol ,n O2=0.209mol ,n Ar =0.00934mol ,n CO2=0.00033mol 。质量百分数为

%51.75%1001

97.2801.28781.0%2=???=N ,%08.23%1001

97.2800.32209.0%2=???=

O ;

%29.1%1001

97.2894

.3900934.0%=???=

Ar ,%05.0%1001

97.2801

.4400033.0%2=???=

CO 。

1.2 解:

由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查得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如下:

SO2:0.15mg/m 3,NO2:0.12mg/m 3,CO :4.00mg/m 3。按标准状态下1m 3干空气计算,其摩尔数为

mol 643.444

.221013

=?。故三种污染物体积百分数分别为:

SO 2:

ppm 052.0643.446410

15.03

=??-,NO 2:

ppm 058.0643

.444610

12.03

=??-

CO :

ppm 20.3643

.442810

00.43

=??-。

1.3 解: 1)ρ(g/m 3

N )3

3

4

/031.110

4.22154

10

50.1N m g =???=

--

c (mol/m 3

N )3

3

3

4/10

70.610

4.221050.1N m mol ---?=??=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为1.031×10×3600×24×10-3kg=891kg

1.4 解:

每小时沉积量200×(500×15×60×10-6

)×0.12g μ=10.8g μ

1.5 解:

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4 (1-1),取M=210

2369.010

5.19102.22102

422

=???

==--∝O p p M

Hb

O COHb ,

COHb 饱和度%15.192369

.012369.0/1/222=+=

+=

+=Hb

O COHb Hb O COHb Hb

O COHb COHb CO ρ

1.6 解: 含氧总量为mL 960100

204800=?。不同CO 百分含量对应CO 的量为:

2%:

mL 59.19%2%

98960=?,7%:mL 26.72%7%

93960=?

1)最初CO 水平为0%时 min 0.17210102.426.723

4

=??=-t ; 2)最初CO 水平为2%时 min 4.12510

10

2.459.1926.723

4

=??-=

-t 。

1.7 解:

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8 (1-2),最大能见度为 m K d L p

p v 8.115812

.02.24

.114006.26.2=???=

=

ρ

ρ。

第二章 燃烧与大气污染

2.1 解:

1kg 燃油含:

重量(g ) 摩尔数(g ) 需氧数(g )

C 855 71.25 71.25 H 113-2.5 55.25 27.625 S 10 0.3125 0.3125 H 2O 22.5 1.25 0 N 元素忽略。

1)理论需氧量 71.25+27.625+0.3125=99.1875mol/kg

设干空气O 2:N 2体积比为1:3.78,则理论空气量99.1875×4.78=474.12mol/kg 重油。 即474.12×22.4/1000=10.62m 3N /kg 重油。

烟气组成为CO 271.25mol ,H 2O 55.25+1.25=56.50mol ,SO 20.1325mol ,N 23.78×99.1875=374.93mol 。

理论烟气量 71.25+56.50+0.3125+374.93=502.99mol/kg 重油。即502.99×22.4/1000=11.27 m 3N /kg 重油。

2)干烟气量为502.99-56.50=446.49mol/kg 重油。

SO 2百分比浓度为

%07.0%10049

.4463125.0=?,

空气燃烧时CO 2存在最大浓度

%96.15%10049

.44625.71=?。

3)过剩空气为10%时,所需空气量为1.1×10.62=11.68m 3N /kg 重油, 产生烟气量为11.267+0.1×10.62=12.33 m 3

N /kg 重油。

2.2 解:

相对于碳元素作如下计算:

%(质量) mol/100g 煤 mol/mol 碳

C 65.7 5.475 1 H 3.2 3.2 0.584 S 1.7 0.053 0.010 O 2.3 0.072 0.013

灰分 18.1 3.306g/mol 碳 水分 9.0 1.644g/mol 碳 故煤的组成为CH 0.584S 0.010O 0.013, 燃料的摩尔质量(包括灰分和水分)为

molC g /26.18475

.5100=。燃烧方程式为

2222

22013.0010.0584

.078.3010.0292.0)78.3(nN SO O H CO N O n O S CH

+++→++

n=1+0.584/4+0.010-0.013/2=1.1495 1)理论空气量

kg m kg m /74.6/10

4.22100026

.18)

78.31(1495.13

33

=???+?-;

SO 2在湿烟气中的浓度为

%174.0%10018

644.11495.178.3010.0292.01010

.0=?+

?+++

2)产生灰分的量为kg g /8.144%80100

10001.18=??

烟气量(1+0.292+0.010+3.78×1.1495+1.644/18)×1000/18.26×22.4×10-3

=6.826m 3

/kg 灰分浓度为

3

10826

.68.144?mg/m 3=2.12×104mg/m

3

3)需石灰石kg 21.103%

3540

7.100

.32%

7.11000=???/t 煤

2.3解:

按燃烧1kg 煤计算

重量(g ) 摩尔数(mol ) 需氧数(mol ) C 795 66.25 66.25 H 31.125 15.5625 7.78 S 6 0.1875 0.1875 H 2O 52.875 2.94 0

设干空气中N 2:O 2体积比为3.78:1,

所需理论空气量为4.78×(66.25+7.78+0.1875)=354.76mol/kg 煤。

理论烟气量CO2 66.25mol ,SO2 0.1875mol ,H2O 15.5625+2.94=18.50mol N 2

mol

54.28078

.476

.35478.3=?

总计66.25+`8.50+0.1875+280.54=365.48mol/kg 煤

实际烟气量365.48+0.2×354.76=436.43mol/kg 煤,SO 2浓度为%043.0%10043

.4361875.0=?。

2.4解:

取1mol 煤气计算

H 2S 0.002mol 耗氧量 0.003mol CO 2 0.05mol 0

CO 0.285mol 0.143mol H 2 (0.13-0.004)mol 0.063mol

CH 4 0.007mol 0.014mol

共需O 2 0.003+0.143+0.063+0.014=0.223mol 。设干空气中N 2:O 2体积比为3.78:1,则理论干空气量为0.223×(3.78+1)=1.066mol 。取2.1=α,则实际干空气 1.2×1.066mol=1.279mol 。

空气含湿量为12g/m 3

N ,即含H 2O0.67mol/ m 3

N ,14.94L/ m 3

N 。故H 2O 体积分数为1.493%。故实际空气量为

mol 298.1%

493.11279.1=-。

烟气量SO 2:0.002mol ,CO 2:0.285+0.007+0.05=0.342mol ,N 2:0.223×3.78+0.524=1.367mol ,H 2O0.002+0.126+0.014+1.298×1.493%+0.004=0.201mol

故实际烟气量 0.002+0.342+1.367+0.201+0.2×1.066=2.125mol

2.5 解:

1)N 2%=1-11%-8%-2%-0.012%=78.99% 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46 (2-11) 空气过剩

%5.50%100)

25.08(99.78264.02

5.08=??--??-

2)在测定状态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为 mol L P T T V P V /46.39322

.133700273443

4.22101325221112=????=?=

; 取1m 3烟气进行计算,则SO 2120×10-6m 3,排放浓度为 63

3

12010

(18%)640.179/39.4610

g m --??-?=?。

3)3

22.45663.37(18%)2957/m in 39.46

N m ?

?-=。

4)3

/85.5222.4

39.460.03N m g =?

2.6解:

按1kg 煤进行计算

重量(g ) 摩尔数(mol ) 需氧数(mol ) C 758 63.17 63.17 H 40.75 20.375 10.19 S 16 0.5 0.5 H 2O 83.25 4.625 0 需氧63.17+10.19+0.5=73.86mol

设干空气中N 2:O 2体积比为3.78:1,则干空气量为73.86×4.78×1.2=423.66mol , 含水423.66×0.0116=4.91mol 。

烟气中:CO 2 63.17mol ;SO 2 0.5mol ;H 2O 4.91+4.625+20.375=29.91mol ; N 2:73.86×3.78=279.19mol ;过剩干空气0.2×73.86×4.78=70.61mol 。

实际烟气量为63.17+0.5+29.91+279.19+70.61=443.38mol 其中CO 2

%25.14%10038.44317.63=?;SO 2 %11.0%10038

.4435

.0=?;

H 2O %74.6%10038

.44391.29=?; N 2

%55.75%10038

.44361

.7079.019.279=??+。

O 2

%33.3%10038

.443209

.061.70=??。

2.7解:

SO 2含量为0.11%,估计约1/60的SO 2转化为SO 3,则SO 3含量

5

10

83.160

1%11.0-?=?

,即P H2SO4=1.83×10-5,lg P H2SO4=-4.737。

查图2-7得煤烟气酸露点约为134摄氏度。

2.8解:

以1kg 油燃烧计算,

C 860g 71.67mol ;

H 140g 70mol ,耗氧35mol 。

设生成CO x mol ,耗氧0.5x mol ,则生成CO 2 (71.67-x )mol ,耗氧(71.67-x )mol 。 烟气中O 2量

6

10600%5.1-?x

总氧量 x x x x

5.2467.10635)67.71(5.010

600%5.16

+=+-++?-,干空气中N 2:O 2体积比为3.78:1,则含N 2 3.78×(106.67+24.5x )。根据干烟气量可列出如下方程:

6

6

10

600)5.2467.106(78.367.7110

600%5.1--?=

+++?x x x ,解得x=0.306

故CO 2%:

%99.13%10010

600306.0306

.067.716

=??--;

N 2%:

%62.84%10010

600306.0)

67.106306.05.24(78.36

=??+?-

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46 (2-11) 空气过剩系数07.1)

06.05.05.1(62.84264.006

.05.05.11=?--??-+=α

第三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

3.1解:

由气体静力学方程式,大气中气压随高度的变化可用下式描述:

dP g dZ ρ=-? (1)

将空气视为理想气体,即有

m P V R T M

=

可写为 m P M V R T

ρ=

= (2)

将(2)式带入(1),并整理,得到以下方程:

dP gM dZ P R T

=-

假定在一定范围内温度T 的变化很小,可以忽略。对上式进行积分得:

ln gM P Z C R T

=-

+ 即 2211

ln

()P gM Z Z P RT

=-

-(3)

假设山脚下的气温为10。

C ,带入(3)式得:

5009.80.029ln 1000

8.314283

Z ?=-

??

得 5.7Z km ?=

即登山运动员从山脚向上爬了约5.7km 。

3.2解:

d m K z T γγ>=---=??-

=-100/35.25.1102988.297105.1,不稳定 d m K z

T γγ>=---

=??-

=-100/5.110

308

.2975.2973010,不稳定

d m K z T γγ>=---=??-=-100/0.130505

.2973.2975030,不稳定

d m K z T γγ>=---=??-=-100/75.15.1302985.297305.1,不稳定 d m K z

T γγ>=---

=??-

=-100/44.15

.1502983.297505.1,不稳定。

3.3解:

288

.00

10

1)

(

P P T T =,

K P P T T 49.258)

400

600(

230)

(

288

.0288

.00

101===

3.4解:

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80 (3-23),m

Z Z u u )(

1

1=,取对数得)lg(

lg

1

1

Z Z m u u =

设y u u =1

lg ,x Z Z =)lg(1

,由实测数据得

x 0.301 0.477 0.602 0.699 y

0.0669

0.1139

0.1461

0.1761

由excel 进行直线拟合,取截距为0,直线方程为:y=0.2442x 故m =0.2442。 3.5 解:

0.07

0.07

110050(

)

2(

)

2.24/10

Z u u m s Z ==?=,0.07

0.07

2200

100(

)

2(

)

2.35/10

Z u u m s Z ==?=

0.07

0.07

3300200(

)

2(

)

2.47/10Z u u m s Z ==?=,0.07

0.07

4400

300(

)

2(

)

2.54/10

Z u u m s Z ==?=

0.07

0.07

5500

400(

)

2()

2.59/10

Z u u m s Z ==?=。

稳定度D ,m=0.15 s m Z Z u u /55.2)

10

50(

2)

(

15

.015

.00101=?==,s m Z Z u u /82.2)

10

100(

2)

(

15

.015

.00

202=?==

s m Z Z u u /13.3)

10

200(

2)

(

15

.015

.00

303=?==,s m Z Z u u /33.3)

10

300(

2)

(

15

.015

.00

404=?==

s m Z Z u u /48.3)

10

400(

2)

(

15

.015

.00

505=?==。

稳定度F ,m=0.25 s m Z Z u u /99.2)

10

50(

2)

(

25

.025

.00101=?==,s m Z Z u u /56.3)

10

100(

2)

(

25

.025

.00

202=?==

s m Z Z u u /23.4)

10200(

2)

(

25

.025

.00303=?==,s m Z Z u u /68.4)

10

300(

2)

(

25

.025

.00

404=?==

s m Z Z u u /03.5)

10

400(2)

(

25

.025

.00

505=?==

风速廓线图略。

3.6解:

1)根据《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可得高度与压强的关系为dz RT

gM P

dP -=

将g=9.81m/s 2、M=0.029kg 、R=8.31J/(mol.K)代入上式得T P

dP dz 21.29-=。

当t=11.0。C ,气压为1023 hPa ;当t=9.8。C ,气压为1012 hPa ,

故P=(1023+1012)/2=1018Pa ,T=(11.0+9.8)/2=10.4。

C=283.4K ,dP=1012-1023=-11Pa 。 因此m m dz 894.2831018

1121

.29=--=,z=119m 。

同理可计算其他测定位置高度,结果列表如下: 测定位置 2 3 4 5 6 7 8 9 10 气温/。

C 9.8 12.0 14.0 15.0 13.0 13.0 12.6 1.6 0.8 气压/hPa 1012 1000 988 969 909 878 850 725 700 高度差/m 89 99 101

163

536

290

271

1299

281

高度/m 119

218

319 482 1018 1307 1578 2877 3158

2)图略 3)d m K z T γγ>=---

=??-

=---100/35.189

8.9112

12121,不稳定;

0100/22.299128.9323232<-=---

=??-

=---m K z T γ,逆温;

0100/98.11011412434343<-=---=??-

=---m K z T γ,逆温;

0100/61.0163

15145

45454<-=---=??-

=---m K z T γ,逆温;

d m K z T γγ<=---

=??-

=---100/37.05361315656565,稳定;

0290

1313767676=---=??-

=---z T γ

d m K z T γγ<=---

=??-

=---100/15.02716.1213878787,稳定;

d m K z T γγ<=---

=??-

=---100/85.012996.16.12989898,稳定;

d m K z T γγ<=---

=??-=---100/28.0281

8.06.110

9109109,稳定。

3.7解: 0100/22.14581

.217.261

11>=-=

??=

m K z T G ,故011<-=G γ,逆温;

m K z T G 100/72.07631

.216.15222-=-=??=

,故d

m K G γ

γ

<=-=100/72.022

,稳定;

m K z T G 100/16.15806.159.8333-=-=

??=

,故d m K G γγ>=-=100/16.133,不稳定;

m K z T G 100/12000

0.250.5444-=-=

??=

,故d m K G γγ>=-=100/144,不稳定;

m K z T G 100/25000

.300.20555-=-=

??=

,故d

m K G γ

γ>=-=100/255,不稳定;

0100/43.0700

.250.286

66>=-=

??=

m K z T G ,故066<-=G γ逆温。

3.8解:

以第一组数据为例进行计算:假设地面大气压强为1013hPa ,则由习题3.1推导得到的公式

2211

ln ()P gM Z Z P RT

=-

-,代入已知数据(温度T 取两高度处的平均值)即

458297

314.8029.08.91013

P ln

2???=-

,由此解得P 2=961hPa 。

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72 (3-15)可分别计算地面处位温和给定高度处位温:

K P T 293)

1013

1000(

1.294)

1000(

288

.0288

.0===地面

地面地面θ,

K P T 16.303)

961

1000(

7.299)

1000(

288

.0288

.01

11===θ,

故位温梯度=

m K 100/18.2458

0303293=--

同理可计算得到其他数据的位温梯度,结果列表如下: 测定编号

1

2 3 4 5 6 地面温度/。C 21.1 21.1 15.6 25.0 30.0 25.0 高度/m 458

763 580 2000 500 700 相应温度/。

C 26.7 15.6 8.9

5.0

20.0

28.0

位温梯度/ K/100m 2.22

0.27

-0.17

-0.02

-1.02

1.42

3.9解:

以第一组数据为例进行计算,由习题3.1推导得到的公式2211

ln

()P gM Z Z P RT

=-

-,设地面

压强为P 1,代入数据得到:458297

314.8029.08.9P 970ln

1

???=-

,解得P 1=1023hPa 。因此

K P T 2.292)1023

1000(

1.294)

1000(

288

.0288

.0===地面

地面地面θ

同理可计算得到其他数据的地面位温,结果列表如下: 测定编号 1 2 3 4 5 6 地面温度/。C 21.1 21.1 15.6 25.0 30.0 25.0 高度/m 458 763 580 2000 500 700 相应温度/。

C

26.7

15.6 8.9 5.0 20.0 28.0 地面压强/hPa 1023 1012 1002 1040 1006 1007 地面位温/。C 292.2 293.1

288.4

294.7

302.5

297.4

3.10 略。

第四章 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

4.1解:

吹南风时以风向为x 轴,y 轴指向峭壁,原点为点源在地面上的投影。若不存在峭壁,则有

]}2)(exp[]2)(){exp[2exp(2),,,(22

22

22'

z

z

y

z

y H z H z y u Q H z y x σ

σ

σ

σ

σπρ+-

+--

-

=

现存在峭壁,可考虑ρ为实源与虚源在所关心点贡献之和。 实源]}2)(exp[]2)(){exp[2exp(222

22

221z

z

y

z

y H z H z y u Q σ

σ

σ

σ

σπρ+-

+--

-

=

虚源]}2)(exp[]2)(]{exp[2)2(exp[222

22

22

2z

z

y

z

y H z H z y L u Q σ

σ

σσσπρ+-

+--

--

=

因此]}2)(exp[]2)(){exp[2exp(222

22

22z

z

y

z y H z H z y

u Q σ

σ

σ

σ

σπρ+-

+--

-

=+

]}2)(exp[]2)(]{exp[2)2(exp[222

22

22

z

z

y

z

y H z H z y L u Q σ

σ

σ

σ

σπ+-

+--

--

=

]}2)(exp[]2)(]}{exp[2)2(exp[)2{exp(222

22

22

22z

z

y

y

z

y H z H z y L y u Q σ

σ

σ

σ

σ

σπ+-

+--

--

+-

刮北风时,坐标系建立不变,则结果仍为上式。

4.2解: 霍兰德公式 m D T T T u

D v H s

a

s s 16.96)5418

2884187.25.1(4

5

5.13)7

.25.1(=?-?

+?=

-+=

?。

布里格斯公式 kW

kW D

v T T T Q s s

a

s H 210002952155.13418

28841810

6.9

7.210

6.9

7.22

3

2

3

>=??-?

?=

-?

?=

--且x<=10Hs 。此时 3

/23

/21

3

/11

3

/23/180.24

29521

362.0362.0x

x

u

x Q H H =??==?--。

按国家标准GB/T13201-91中公式计算, 因Q H >=2100kW ,Ts -Ta>=130K>35K 。

m u

H Q n H n

s n

H 93.2444

120

29521

303.11

3

/23

/11

021=???==?--

(发电厂位于城市近郊,取n=1.303,n 1=1/3,n 2=2/3)

4.3解:

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88(4-9)得

3

2

2

22/0273.0)1

.18260

exp(1

.183.35680

)2exp(m mg H u Q

z

z

y =?-

???=

-

=

πσ

σσπρ

4.4解:

阴天稳定度等级为D 级,利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95表4-4查得x=500m 时m m z

y

1.18,3.35==σ

σ

。将数据代入式4-8得

3

2

2

2

2

/010.0)1

.18260

exp()3

.35250

exp(1

.183.35680

)60,0,50,500(m mg =?-

?-

???=πρ。

4.5解:

由霍兰德公式求得 m D T T T u

D v H s

a

s s 84.5)6.0405

2934057.25.1(4

6

.020)7

.25.1(=?-?

+?=

-+=

?,烟囱

有效高度为m H H H s 84.3584.530=+=?+=。 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89 (4-10)、(4-11) y

z e H u Q

σ

σ

πρ2

max 2=

时,m H z

34.252

84.352

==

=

σ

取稳定度为D 级,由表4-4查得与之相应的x=745.6m 。 此时m y

1.50=σ

。代入上式3

2

max /231.01

.5034.2584.35410

2m g e

μπρ=?

???=

4.6解:

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98 (4-31)

1

3

.01

1

21

2

02.3)

05

.02()

(y y q

y y σ

σ

ττσ

σ

===(当h h 10012<≤τ,q=0.3)

3

3

3

1

2

22

/10

12.102

.3104.302

.3)2exp(m g H u Q

z

z

y --?=?=

=

-

=

ρσ

σσ

πρ

4.7解:

有限长线源dP P

H u Q H x P P z

z

L )2

exp(21)2exp(22),0,0,(2

222

1

-

-

=

?

π

σ

σ

πρ。

首先判断大气稳定度,确定扩散参数。中纬度地区晴朗秋天下午4:00,太阳高度角30~35。

左右,属于弱太阳辐射;查表4-3,当风速等于3m/s 时,稳定度等级为C ,则400m 处

m m z

y

5.26,3.43==σ

σ

其次判断3分钟时污染物是否到达受体点。因为测量时间小于0.5h ,所以不必考虑采样时间对扩散参数的影响。3分钟时,污染物到达的距离3360540400x ut m m ==??=>,说明已经到达受体点。

有限长线源dP P

H u Q H x P P z

z

L )2

exp(21)2exp(22),0,0,(2

222

1

-

-

=

?

π

σ

σ

πρ

距离线源下风向4m 处,P 1=-75/43.3=-1.732,P 2=75/43.3=1.732;

)/(6.0)/(150

90s m g s m g Q L ?=?=

。代入上式得

3

732

.1732

.12

/52.5)2

exp(215

.26326.02)0,0,0,400(m mg dp P

=-

?

???=

?

πρ。

端点下风向P 1=0,P 2=150/43.3=3.46,代入上式得

3

46

.30

2

/0.3)2

exp(215

.26326.02)0,0,0,400(m mg dp P

=-

?

???=?

π

πρ

4.8解:

设大气稳定度为C 级,m m z y 98.615

.215,56.2323

.410000

==

==

σ

σ。

当x=1.0km ,m m z

y

4.61,1.99==σ

σ

。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06 (4-49)

]})

()

([

21

exp{)

)((),0,,(2

2

2

2

z z

y y

z z

y y

H y

u Q

H y x σ

σ

σ

σ

σ

σ

σ

σ

πρ++

+-

++=

3

5

2

2

/10

57.4])

98.64.61(15

21

exp[)

98.64.61)(56.2321.99(310

m g -?=+?

-

++??=

π

4.9解:

设大气稳定度为C 级。m x m H D D z

5.122642.7415

.220036015

.2=?=-=

-=

σ

当x=2km 时,x D

y

42.74,26.118==σ

σ

,代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88 (4-9)得

3

2

2

221/050.0)42

.742200

exp(42

.7426.1185.3180

)2exp(m

mg H u Q

z

z

y =?-

???=

-

=

πσ

σ

σπρ

x= 2x D 时,m m z

y

10.139,41.221==σ

σ

,代入P101 (4-36)得

3

222/257.041

.2213605.32180

)2exp(2m mg y D u Q y

y

=???=

-

=

πσ

σ

πρ;

通过内插求解3

/181.0)5.12262000(5

.1226050

.0257.005.0m mg =--+

当x=6km>2x D 时,m y

474=σ

,3

/120.0474

3605.32180

m mg =???=

πρ

计算结果表明,在x D <=x<=2x D 范围内,浓度随距离增大而升高。

4.10解:

由所给气象条件应取稳定度为E 级。查表4-4得x=12km 处,m m z

y

4.87,4277==σ

σ。

m H y yf 25.4338

504278

=+

=+=σ

σ

,m H h z

f 8.2244.872502=?+=+=σ

3

4

/10

365.125

.4338.22432100

2)50,0,0,12000(m g h u Q yf

f F -?=???=

=πσ

πρ。

4.11 解:

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91 (4-23)

kW kW T T Q P Q s

v

a H 210010810.2418

293418265101335.035.04

>?=-?

??=?=

由P80 (3-23)25

.025

.010

10687.1)

10

(

3)

(

s

s m

H H Z Z u u ===

按城市及近郊区条件,参考表4-2,取n=1.303,n 1=1/3,n 2=2/3,代入P91(4-22)得 12

/54/13

/23

/11

048.23687.128100

303.121s

s

s

n s

n H

H H

H u

H

Q n H =??=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限值为0.06mg/m 3(年均),代入P109(4-62) H u e Q

H y

z b s ?-?

-≥

σ

σ

ρρπ)(20

H H H s ?-?-?+?????--6

25

.03

10

)05.006.0()

(687.1718.2142.35

.010

802

解得m H H H H s

s s 4.35748.2312

/5≥+=?+ 于是Hs>=162m 。实际烟囱高度可取为170m 。

烟囱出口烟气流速不应低于该高度处平均风速的1.5倍,即u v >=1.5×1.687×1700.25

=9.14m/s 。但为保证烟气顺利抬升,出口流速应在20~30m/s 。取u v =20m/s ,则有 m u Q D v

v

1.420

265

44=??=

ππ,实际直径可取为4.0m 。

4.12解:

高架连续点源出现浓度最大距离处,烟流中心线的浓度按 P88(4-7)

H

z y z

z

y

z

y H z H z y u Q ==+-

+--

-

=

,022

22

221]}

2)(exp[]2)(){exp[2exp(2σ

σ

σ

σσπρ

z

y z

y u Q H

H u Q

σ

σπσ

σπ2018.1]2

/24exp[1[22

2

=

?-

+=

(由P89(4-11)2

H z

=

σ

而地面轴线浓度y

z e H u Q

σ

σ

πρρ?

=

=2

max 22。

因此,38.12

018.1)

2(4018.14018.1)2/(

2018.1/2

2

22

2

21==

=

=

?

=

e H e H e H e H u Q

u Q z

y

z z

y σ

σ

σ

πσ

σπρρ

得证。

第五章 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5.1解:

在对数概率坐标纸上作出对数正态分布的质量累积频率分布曲线, 读出d 84.1=61.0m μ、d 50=16.0m μ、d 15。9=4.2m μ。81.350

1.84==

d d g

σ。

作图略。

5.2 解: 绘图略。

5.3解:

在对数概率坐标纸上作出对数正态分布的质量累积频率分布曲线,读出质量中位直径d 50(MMD )=10.3m μ、d 84.1=19.1m μ、d 15。9=5.6m μ。85.150

1.84==

d d g

σ

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29(5-24)m NMD NMD MMD g

μσ31.3ln 3ln ln 2

=?+=;

P129(5-26)m d NMD d L g

L μσ00.4ln 21ln ln 2

=?+=; P129(5-29)m d NMD d sv g

sv μσ

53.8ln 25ln ln 2=?+=。

5.4解: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35(5-39)按质量表示g cm

d S P

sv m /107.362

3?==

ρ

P135(5-38)按净体积表示3

2

3

/1003.76cm cm

d S sv

V ?==

P135(5-40)按堆积体积表示3

2

3/1011.2)1(6cm cm

d S sv

b ?=-=ε。

5.5解:

气体流量按P141(5-43)s m Q Q Q N N N N /11000)(2

13

21=+=;

漏风率P141(5-44)%20%10010000

2000%100121=?=

?-=N

N

N Q Q Q δ;

除尘效率:

考虑漏风,按P142(5-47)%3.9010000

2.412000340.0111122=??-

=-

=N

N N N Q Q ρρη

不考虑漏风,按P143(5-48)%9.912

.4340.01112=-

=-=N

N ρρη

5.6解: 由气体方程RT M

m PV =

得L g RT

PM V

m /832.0423

31.829

)49010

01.1(5

=??-?=

=

=

s m A

Q v /9.173600

24.0273

423

10000=??=

=

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42(5-45)Pa P 13119

.172

832.08.92

=??=?。

5.7 解:

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45(5-58)

%99%)801%)(951(1)1)(1(121=---=---=ηηηT

粉尘浓度为

33

/10/22

.22.22m g m

g =,排放浓度10(1-99%)=0.1g/m 3

排放量2.22×0.1=0.222g/s 。

5.8解:

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44(5-52)i

i i g g P 121-=η(P=0.02)计算,如下表所示:

粉尘间隔/m μ <0.6 0.6~0.7 0.7~0.8 0.8~1.0 1~2 2~3 3~4 质量频率 /% 进口g 1 2.0 0.4 0.4 0.7 3.5 6.0 24.0 出口g 2

7.0 1.0 2.0 3.0 14.0 16.0 29.0 %/i η

93

95

90

91.4

92

94.7

97.6

粉尘间隔/m μ 4~5 5~6 6~8 8~10 10~12 20~30 其他 质量频率 /% 进口g 1 13.0 2.0 2.0 3.0 11.0 8.0 24.0 出口g 2

6.0 2.0 2.0 2.5 8.5

7.0 0 %/i η

99.1

98

98

98.3

98.5

98.2

100

据此可作出分级效率曲线。

5.9解:

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44(5-54)∑==%86.721i i

T g η

η。

5.10 解:

当空气温度为387.5K 时53103.2,/912.0-?==μρm kg 。 当d p =0.4m μ时,应处在Stokes 区域。 首先进行坎宁汉修正:s m M

RT

v /2.53210

97.28142.35.387314.8883

=????=

=

-π,

m v

8

10

4.9499.0-?==

ρμ

λ,47.04

.010

4.9222

=??=

=

-p

d Kn λ。则

61.1)]10.1exp(4.0257.1[1=-

++=Kn

Kn C ,s m gC d u p p s /10

41.1185

2

-?==

μ

ρ。

当d p =4000m μ时,应处于牛顿区,s m g d u p p s /34.17)

(74

.1=-=ρ

ρρ。

500275010

3.234

.17912.010

4000Re

5

6

>=????=

=

--μ

ρu

d p p

,假设成立。

当d p =0.4m μ时,忽略坎宁汉修正,s m g d u p p s /088.0182

==

μ

ρ。

经验证Re p <1,符合Stokes 公式。

考虑到颗粒在下降过程中速度在很短时间内就十分接近u s ,因此计算沉降高度时可近似按

u s 计算。

d p =0.4m μ h=1.41×10-5×30=4.23×10-4m ; d p =40m μ h=0.088×30=2.64m ; d p =4000m μ h=17.35×30=520.5m 。 5.11解:

设最大石英粒径d p1,最小角闪石粒径d p2。由题意,g d g d p p p p ρ

ρρρ2

21

174

.174.1=

故35.16

.25.31

22

1==

=

p p p p d d ρρ。

5.12解:

在所给的空气压强和温度下,s Pa m kg ??==-531081.1,/205.1μρ。d p =200m μ时, 考虑采用过渡区公式,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50(5-82): s m g

d u p p

s /03.1205

.1)

10

81.1(81

.91850

)

10

200(153.0)

(153.0286

.0428

.05

714

.0714

.014

.16

286

.0428

.0714

.0714

.014

.1=??=

-=

--ρ

μ

ρρ

85.1310

81.1205

.103.110

200Re

5

6

=????=

--p

,符合过渡区公式。

阻力系数按P147(5-62)82.3Re

5.186

.0==

p

P C 。阻力按P146(5-59)

N u

A C F p D p 8

2

26

2

10

83.703

.1205.1)10

200(4

82.32

12

1--?=????

?==π

ρ。

5.13解: 圆管面积2

3

2

10

85.74

1m d

A -?==

π。据此可求出空气与盐酸雾滴相对速度

s m A

Q u s /27.060

10

85.7101273

3

=???=

=

--。考虑利用过渡区公式:

286

.0428

.0714

.0714

.014

.1)

(153.0ρ

μρρg

d u p p s -=

代入相关参数s Pa m kg m kg p ??=?==-5

3

3

3

1082.1,/1064.1,/19.1μρρ及u s =0.27m/s

可解得d p =66m μ。 117.110

82.127

.019.110

66Re

5

6

>=????=--p

,符合过渡区条件。故能被空气夹带的雾滴最大

直径为66m μ。

5.14解:

粒径为25m μ,应处于Stokes 区域,考虑忽略坎宁汉修正: s m g d u p p s /10

69.3182

2

-?==

μ

ρ。竖直方向上颗粒物运动近似按匀速考虑,则下落时间

s u H t s

12210

69.35.42

=?=

=

-,因此L=v.t=1.4×122m=171m 。

5.15解:

在给定条件下s Pa m kg ??==-53105.2,/815.0μρ。 当d p =10m μ,粉尘颗粒处于Stokes 区域: s m R

u d u t

p p c /768.02

.016

10

5.2182700

)10

1(182

5

2

6

2

2

=?

????=

?

=

--μ

ρ。

d p =500m μ,粉尘颗粒处于牛顿区:R

u d u d t

p p

c

p 2

3226

155.0?

=

ρππρ。因此

s m R u d u t

p p c /2.8003.32

==

ρ

ρ。经验证,Re p =1307>500,假设成立。

第六章 除尘装置

6.1解:

计算气流水平速度s m A

Q v /10

87.257

.414.92.12

0-?=?=

=。设粒子处于Stokes 区域,取

s Pa ??=-5

10

82.1μ。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62(6-4)

m m gL

H

v d p μρμ2.1710

2.1719

.1281.91021.157

.410

87.210

82.118186

3

2

50min =?=????????=

=

---

即为能被100%捕集的最小雾滴直径。

6.2解:

按层流考虑,根据《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63(6-5)

2.229

.6480181

21

22

121=?

==?=

ηηηηn n n n ,因此需要设置23层。

6.3解:

s Pa h m kg ??==-5

10

86.1)./(067.0μ

m m m gL

H

v d p μμρμ1008410

4.87

81.9105.212

3.010

86.118185

3

5

0min <=?=???????=

=

--,

符合层流区假设。

6.4解:

设空气温度为298K ,首先进行坎宁汉修正: s m M RT

v /6.46610

97.28142.3298314.8883

=????=

=

-π,

m v

8

5

10

6.66

.466185.1499.010

82.1499.0--?=???=

=

ρμ

λ,21.063

.010

6.622

=??=

-Kn

264.1]4.0257.1[21.0121

.010.1=++=-e

C 。故s m gC d u p p s /10

58.1185

2

-?==

μ

ρ

525.060

/1061.320

2.05.01058.1)

1(3

5

=?????=

+=

--Q

n LW u s i η。

用同样方法计算可得0.83m μ粒子的分级效率为0.864。

因此总效率 695.0)864.0525.0(5.0=+=i η

6.5 解:

按《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公式 )]9(

exp[12

μ

ρπηi p

c W D NV --=。

令η=50%,N=5,Vc=15m/s ,p ρ=2.9×103kg/m 3,W=0.76m ,s Pa ??=-5

102μ,代入上

式得d c =11.78m μ。

利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70(6-18)2

2)

/(1)

/(c pi c pi i d d d d +=η 计算各粒径粉尘分级效率,

由此得总效率%3.55==∑i i

g η

η

6.6 解:

根据《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44(5-53)i

i i g Pg 32/+=ηηη(P=0.1)计算分级效率,结

果如下表所示: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作业及答案(分章节)

第一章 8.计算下列晶体的离于键与共价键的相对比例 (1)NaF (2)CaO (3)ZnS 解:1、查表得:X Na =0.93,X F =3.98 根据鲍林公式可得NaF 中离子键比例为:21 (0.93 3.98)4 [1]100%90.2%e ---?= 共价键比例为:1-90.2%=9.8% 2、同理,CaO 中离子键比例为:21 (1.00 3.44)4 [1]100%77.4%e ---?= 共价键比例为:1-77.4%=22.6% 3、ZnS 中离子键比例为:2 1/4(2.581.65)[1]100%19.44%ZnS e --=-?=中离子键含量 共价键比例为:1-19.44%=80.56% 10说明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与动力学条件的意义.说明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 答: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决定转变是否可行,是结构转变的推动力,是转变的必要条件;动力学条件决定转变速度的大小,反映转变过程中阻力的大小。 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两种状态都是物质存在的状态,材料得到的结构是稳态或亚稳态,取决于转交过程的推动力和阻力(即热力学条件和动力学条件),阻力小时得到稳态结构,阻力很大时则得到亚稳态结构。稳态结构能量最低,热力学上最稳定,亚稳态结构能量高,热力学上不稳定,但向稳定结构转变速度慢,能保持相对稳定甚至长期存在。但在一定条件下,亚稳态结构向稳态结构转变。 第二章 1.回答下列问题: (1)在立方晶系的晶胞内画出具有下列密勒指数的晶面和晶向: (001)与[210],(111)与[112],(110)与 [111],(132)与[123],(322)与[236] (2)在立方晶系的一个晶胞中画出(111)和 (112)晶面,并写出两晶面交线的晶向指数。 (3)在立方晶系的一个晶胞中画出同时位于(101). (011)和(112)晶面上的[111]晶向。 解:1、 2.有一正交点阵的 a=b, c=a/2。某晶面在三个晶轴上的截距分别为 6个、2个和4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密勒指数。 3.立方晶系的 {111}, 1110}, {123)晶面族各包括多少晶面?写出它们的密勒指数。 4.写出六方晶系的{1012}晶面族中所有晶面的密勒指数,在六方晶胞中画出[1120]、 [1101]晶向和(1012)晶面,并确定(1012)晶面与六方晶胞交线的晶向指数。 5.根据刚性球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现代分离科学与技术复习题完整版

现代分离科学与技术复 习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1、名词解释1)分配系数,指一定温度下,处于平衡状态时,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和在固定 相中的浓度之比,以K表示。分配系数与组分、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热力学性质有关,也与温度、压力有关。在不同的色谱分离机制中,K有不同的概念:吸附色谱法为吸附系数,为选择性系数(或称交换系数),凝胶色谱法为渗透参数 2)絮凝,使水或液体中悬浮微粒集聚变大,或形成絮团,从而加快的,达到固-液 分离的目的,这一现象或操作称作 3)层析分离,是利用各组分(、、分子的形状与大小、分子的电荷性与)的不 同,将多组分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主要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和流动相上的亲和性差异,利用移动速度的不同进行分离。 4)吸附分离,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对液体或气体中某一组分具有选择性吸附的能 力,使其富集在吸附剂表面,再用适当的洗脱剂将其解吸达到分离纯化的过程5)分子印迹技术分子印迹技术是指为获得在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上与某一分子 (印迹分子) 完全匹配的聚合物的实验制备技术。 6)反渗析,利用反渗透膜选择性的只能通过溶剂(通常是水)的性质,对溶液施 加压力,克服溶液的渗透压,使溶剂通过反渗透膜而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7)共沉淀分离,共分离法是富集痕量组分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利用溶液中主沉淀 物(称为)析出时将共存的某些微量组分载带下来而得到分离的方法 8)离子交换分离,通过分子中的活性离子将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物质吸附在离子 交换剂上,然后用适当的洗脱溶剂将吸附物质再从离子交换剂上洗脱下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9)沉降分离,在外力场作用下,利用分散相和连续相之间密度差,使之发生相对 运动而实现非均相混合物分离。 10)液膜分离,液膜萃取,也称液膜分离,是将第三种液体展成膜状以隔开两个液 相,使料液中的某些组分透过液膜进入接收液,从而实现料液组分的分离。 11)临界胶团浓度,分子在溶剂中缔合形成的最低浓度 12)液膜分离, 13)反相色谱,根据流动相和相对不同,液相色谱分为和反相色谱。流动相大于固 定相极性的情况,称为反相色谱。合相色谱可作反相色谱。 14),是用一定的介质在离心管内形成一连续或不连续的密度梯度,分离是借助于 混合样品穿过密度梯度层的沉降或上浮来达到的

郝吉明第三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后答案完整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课后答案 (第三版)主编:郝吉明马广大王书肖 目录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燃烧与大气污染 第三章大气污染气象学 第四章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 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第六章除尘装置 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第八章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 第九章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 第十章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第十一章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

第一章 概 论 1.1 干结空气中N 2、O 2、Ar 和CO 2气体所占的质量百分数是多少? 解:按1mol 干空气计算,空气中各组分摩尔比即体积比,故n N2=0.781mol ,n O2=0.209mol ,n Ar =0.00934mol ,n CO2=0.00033mol 。质量百分数为 %51.75%100197.2801.28781.0%2=???= N ,%08.23%100197.2800 .32209.0%2=???=O ; % 29.1%1001 97.2894 .3900934.0%=???=Ar ,%05.0%100197.2801 .4400033.0%2=???=CO 。 1.2 根据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求出SO 2、NO 2、CO 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体积分数。 解:由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查得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如下: SO2:0.15mg/m 3,NO2:0.12mg/m 3,CO :4.00mg/m 3。按标准状态下1m 3 干空气计算,其摩尔数为mol 643.444 .221013 =?。故三种污染物体积百分数分别为:

SO 2: ppm 052.0643.44641015.03=??-,NO 2:ppm 058.0643.44461012.03 =??- CO : ppm 20.3643 .44281000.43 =??-。 1.3 CCl 4气体与空气混合成体积分数为1.50×10-4的混合气体,在管道中流动的流量为10m 3N 、/s ,试确定:1)CCl 4在混合气体中的质量浓度ρ(g/m 3N )和摩尔浓度c (mol/m 3N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是多少千克? 解:1)ρ(g/m 3 N )3 3 4/031.110 4.221541050.1N m g =???=-- c (mol/m 3 N )3 33 4/1070.610 4.221050.1N m mol ---?=??=。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为1.031×10×3600×24×10-3kg=891kg 1.4 成人每次吸入的空气量平均为500cm 3,假若每分钟呼吸15次,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为200g μ/m 3,试计算每小时沉积于肺泡内的颗粒物质量。已知该颗粒物在肺泡中的沉降系数为0.12。 解:每小时沉积量200×(500×15×60×10-6)×0.12g μ=10.8g μ 1.5 设人体肺中的气体含CO 为2.2×10-4,平均含氧量为19.5%。如果这种浓度保持不变,求COHb 浓度最终将达到饱和水平的百分率。 解: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4 (1-1),取M=210 2369.0105.19102.22102 4 22=???==--∝O p p M Hb O COHb ,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完整版

目录lin 湛

第一章绪论 扼要归纳典型的以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与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答案: NaCl与KBr各1mol溶于水中所得的溶液与NaBr及KCl各1mol溶于水中所得溶液是否相同?如将CH4及CCl4各1mol混在一起,与CHCl3及CH3Cl各1mol的混合物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案: NaCl与KBr各1mol与NaBr及KCl各1mol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相同。因为两者溶液中均为Na+,K+,Br-, Cl-离子各1mol。由于CH4与CCl4及CHCl3与CH3Cl在水中是以分子状态存在,所以是两组不同的混合物。碳原子核外及氢原子核外各有几个电子?它们是怎样分布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当四个氢原子与一个碳原子结合成甲烷(CH4)时,碳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是用来与氢成键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及甲烷分子的形状。 答案: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Lewis电子式。 答案: 下列各化合物哪个有偶极矩?画出其方向。 答案: 根据S与O的电负性差别,H2O与H2S相比,哪个有较强的偶极-偶极作用力或氢键? 答案: 电负性O>S,H2O与H2S相比,H2O有较强的偶极作用及氢键。 下列分子中那些可以形成氢键? b. CH3CH3 c. SiH4 d. CH3NH2 e. CH3CH2OH f. CH3OCH3 答案: d. CH3NH2 e. CH3CH2OH 醋酸分子式为CH3COOH,它是否能溶于水?为什么? 答案:能溶于水,因为含有C=O和OH两种极性基团,根据相似相容原理,可以溶于极性水。 第二章饱和烃 卷心菜叶表面的蜡质中含有29个碳的直链烷烃,写出其分子式。 答案:C29H60 用系统命名法(如果可能的话,同时用普通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并指出(c)和(d)中各碳原子的级数。答案: a. 2,4,4-三甲基-5-正丁基壬烷5-butyl-2,4,4-trimethylnonane b. 正己烷 hexane ,3-二乙基戊烷 3,3-diethylpentane -甲基-5-异丙基辛烷5-isopropyl-3-methyloctane e.2-甲基丙烷(异丁烷)2-methylpropane(iso-butane) ,2-二甲基丙烷(新戊烷) 2,2-dimethylpropane(neopentane)

分离科学思考题答案 2范文

分离科学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截留率:指溶液经超滤处理后被膜截留的溶质量占溶液中该溶质总量的百分率。 水通量:纯水在一定压力温度0.35MPa25℃下试验透过水的速度。 浓差极化:电极上有电流通过时电极表面附近的反应物或产物浓度变化引起的极化。 分配系数:物质在两种不相混的溶剂中平衡时的浓度比HLB值: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性平衡的定量反映。 萃取因素:影响双水相萃取的因素包括聚合物体系无机盐离子体系PH体系温度及细胞温度的影响。 带溶剂:易溶于溶剂中并能够和溶质形成复合物且此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又容易分解的物质也称为化学萃取剂。 结晶:.物质从液态溶液或溶融状态或气态形成晶体。 晶核:过饱和溶液中形成微小晶体粒子是晶体生长必不可少的核心。 重结晶:利用杂质和洁净物质在不同溶剂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将晶体用合适的溶剂再次结晶以获得高纯度的晶体操作。 双水相萃取: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的分离操作。 超临界流体萃取:利用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剂对物质进行溶解和分离。 离子交换技术:通过带电的溶质分子与离子交换剂中可交换的离子进行交换而达到分离纯化的方法。 膜污染:指处理物料中的微粒胶体或溶质大分子与膜存在物理化学作用或机械作用而引起的在膜表面或膜孔内吸附沉积造成膜孔径变小或堵塞使膜产生透过流量与分离特性的不可逆变化现象。 凝聚值:胶粒发生凝聚作用的最小电解质浓度。 精馏: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异及回流手段来实现分离液体混合物的单元操作。 最小回流比:当回流比减小到某一数值后使两操作线的交点d落在平衡曲线上时图解时不论绘多少梯级都不能跨过点d表示所需的理论板数为无穷多相应的回流比即为最小回流比萃取精馏:向原料液中加入第三组分称为萃取剂或溶剂以改变原有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而得到分离。 共沸精馏:体系中加入一个新的组分称为共沸剂共沸剂与待分离的组分形成新的共沸物用精馏的方法使原体系中的组分得到分离。 凝聚:指在投加的化学物质铝、铁的盐类作用下胶体脱稳并使粒子相互聚集成1mm大小块状凝聚体的过程。 絮凝:指使用絮凝剂天然的和合成的大分子量聚电解质将胶体粒子交联成网形成10mm大小絮凝团的过程。其中絮凝剂主要起架桥作用错流过滤称切向流过滤:在压力推动下悬浮液以高速在管状滤膜的内壁作切向流动利用流动的剪切作用将过滤介质表面的固体滤饼移走而附着在滤膜上的滤饼很薄因而能在长时间内保持稳定不变的过滤速度。 比移值:在薄层色谱中被测物质移动的相对距离。 二、简答题 1.简述进行料液予处理的目的并说明常用的料液预处理方法目的:促进从悬浮液中分离固形物的速度提高固液分离的效率方法:凝聚和絮凝加热法调节悬浮液的PH值杂蛋白的去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 参考答案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 一、选择题(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答案要求,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 1.以下对地球大气层结构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对流层的厚度随地球纬度的增加而降低。 B. 暖层空气处于高度的电离状态,故存在着大量的离子和电子。 C. 平流层的气温几乎不随高度变化。 D. 中间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该层空气不会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 2. 目前,我国排放大气污染物最多的是()。 A. 工业生产。 B. 化石燃料的燃烧。 C. 交通运输。 D. 生态环境破坏。 3. 烟囱上部大气是不稳定的大气、而下部是稳定的大气时,烟羽的形状呈()。 A. 平展型。 B. 波浪型(翻卷型)。 C. 漫烟型(熏蒸型)。 D. 爬升型(屋脊型)。 4. 尘粒的自由沉降速度与()的成反比。 A.尘粒的密度。 B. 气体的密度。 C. 尘粒的粒径。 D. 气体的粘度。 5.处理一定流量的气体,采用()净化时,耗用的能量为最小。 A. 重力除尘装置。 B. 惯性除尘装置。 C. 离心力除尘装置。

D. 洗涤式除尘装置。 6. 电除尘装置发生电晕闭塞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烟尘的电阻率小于104Ω·cm。 B. 烟尘的电阻率大于1011Ω·cm。 C. 烟气温度太高或者太低。 D. 烟气含尘浓度太高。 7. 在以下关于德易希方程式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德易希方程式概括了分级除尘效率与集尘板面积、气体流量和粉尘驱进速度之间的 关系。 B. 当粒子的粒径相同且驱进速度也相同时,德易希方程式可作为除尘总效率的近似估 算式。 C. 当粒子的粒径相同且驱进速度不超过气流速度的10~20%时,德易希方程式可作 为除尘总效率的近似估算式。 D. 德易希方程式说明100%的分级除尘效率是不可能的。 8.直接应用斯托克斯公式计算含尘气流阻力的前提是()。 A.颗粒雷诺数Re p≤1,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B.1<Re p<500,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C.500<Re p<2×105,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D.颗粒雷诺数Re p≤1,颗粒直径小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9.在以下有关填料塔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产生“塔壁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塔径与填料尺寸的比值太小。 B. 填料塔是一种具有固定相界面的吸收设备。 C. 当烟气中含有悬浮颗粒物时,填料塔中的填料容易堵塞。 D. 填料塔运行时的空塔气速一定要小于液泛气速。 10. 在以下有关气体吸附穿透曲线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穿透曲线表示吸附床处理气体量与出口气体中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B.穿透曲线的形状取决于固定吸附床的操作条件。 C.穿透曲线表示吸附床床层厚度与出口气体中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D.穿透曲线斜率的大小可以反映吸附过程速率的快慢。 11.在以下石灰或石灰石湿式洗涤法烟气脱硫的化学反应式中,( D )是对吸

现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全

第一章绪论”习题答案 “绪论"思考和练习一 一、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 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的过程中,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早在唐代,北京已是北方军事要镇.北京是辽、金、元、明、清各代的都城。近千年来,北京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它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本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国语运动"的开展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两个运动互相推动和影响,这就使得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二、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 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一民族语言的共同语,则是通用于这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共同语形成后,对于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它的词语经常传播到各方言中去.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使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一种制约的作用。与此同时,共同语也要从方言中吸收种种语言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但是,地域方言间差异的缩小,以至于消失,则须经过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第二章语音"习题答案 “语音”思考和练习一 四、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 “语音”思考和练习二 二、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各包括哪几种?请画成一个总表把声母填上。 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包括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舌面、舌根七种。发音方法,从阻碍的方式看,包括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五种;从声带是否颤动看,包括清音、浊音两种;从气流的强弱看,包括送气音、不送气音两种.声母总表(略)。 三、根据所提供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在下面横杠上填上相应的声母. 1.双唇送气清塞音是p。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与答案

- 第二章 思考题与例题 1. 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并解释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密度比离子键或共价键固体高的原因 2. 从结构、性能等方面描述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3. 何谓理想晶体何谓单晶、多晶、晶粒及亚晶为什么单晶体成各向异性而多晶体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各向异性何谓空间点阵、晶体结构及晶胞晶胞有哪些重要的特征参数 4. 比较三种典型晶体结构的特征。(Al 、α-Fe 、Mg 三种材料属何种晶体结构描述它们的晶体结构特征并比较它们塑性的好坏并解释。)何谓配位数何谓致密度金属中常见的三种晶体结构从原子排列紧密程度等方面比较有何异同 5. 固溶体和中间相的类型、特点和性能。何谓间隙固溶体它与间隙相、间隙化合物之间有何区别(以金属为基的)固溶体与中间相的主要差异(如结构、键性、性能)是什么 6. 已知Cu 的原子直径为A ,求Cu 的晶格常数,并计算1mm 3Cu 的原子数。 ( 7. 已知Al 相对原子质量Ar (Al )=,原子半径γ=,求Al 晶体的密度。 8 bcc 铁的单位晶胞体积,在912℃时是;fcc 铁在相同温度时其单位晶胞体积是。当铁由 bcc 转变为fcc 时,其密度改变的百分比为多少 9. 何谓金属化合物常见金属化合物有几类影响它们形成和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其性能如何 10. 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012]和[123]晶向。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012)和(123)晶面。 11. 设晶面(152)和(034)属六方晶系的正交坐标表述,试给出其四轴坐标的表示。反之,求(3121)及(2112)的正交坐标的表示。(练习),上题中均改为相应晶向指数,求相互转换后结果。 12.在一个立方晶胞中确定6个表面面心位置的坐标,6个面心构成一个正八面体,指出这个八面体各个表面的晶面指数,各个棱边和对角线的晶向指数。 13. 写出立方晶系的{110}、{100}、{111}、{112}晶面族包括的等价晶面,请分别画出。

现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全)

第一章绪论”习题答案 “绪论”思考和练习一 一、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 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的过程中,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早在唐代,北京已是北方军事要镇。北京是辽、金、元、明、清各代的都城。近千年来,北京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它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本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国语运动”的开展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两个运动互相推动和影响,这就使得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二、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 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一民族语言的共同语,则是通用于这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共同语形成后,对于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它的词语经常传播到各方言中去。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使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一种制约的作用。与此同时,共同语也要从方言中吸收种种语言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但是,地域方言间差异的缩小,以至于消失,则须经过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第二章语音”习题答案 “语音”思考和练习一 四、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 “语音”思考和练习二 二、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各包括哪几种?请画成一个总表把声母填上。 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包括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舌面、舌根七种。发音方法,从阻碍的方式看,包括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五种;从声带是否颤动看,包括清音、浊音两种;从气流的强弱看,包括送气音、不送气音两种。声母总表(略)。 三、根据所提供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在下面横杠上填上相应的声母。 1.双唇送气清塞音是p。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 概 论 第二章 1.1 解: 按1mol 干空气计算,空气中各组分摩尔比即体积比,故n N2=0.781mol ,n O2=0.209mol ,n Ar =0.00934mol ,n CO2=0.00033mol 。质量百分数为 %51.75%100197.2801.28781.0%2=???= N ,% 08.23%100197.2800 .32209.0%2=???=O ; %29.1%100197.2894.3900934.0%=???=Ar ,% 05.0%100197.2801 .4400033.0%2=???=CO 。 1.2 解: 由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查得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如下: SO2:0.15mg/m 3,NO2:0.12mg/m 3,CO :4.00mg/m 3。按标准状态下1m 3 干空气计算,其摩尔 数为mol 643.444.221013 =?。故三种污染物体积百分数分别为: SO 2:ppm 052.0643.44641015.03=??-,NO 2:ppm 058.0643.44461012.03 =??- CO :ppm 20.3643.44281000.43 =??-。 1.3 解: 1)ρ(g/m 3 N )334/031.1104.221541050.1N m g =???=-- c (mol/m 3 N )3334/1070.6104.221050.1N m mol ---?=??=。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为1.031×10×3600×24×10-3 kg=891kg 1.4 解: 每小时沉积量200×(500×15×60×10-6 )×0.12g μ=10.8g μ 1.5 解: 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4 (1-1),取M=210 2369.0105.19102.22102 4 22=???==--∝O p p M Hb O COHb , COHb 饱和度% 15.192369.012369.0/1/222=+=+=+= Hb O COHb Hb O COHb Hb O COHb COHb CO ρ 1.6 解: 含氧总量为mL 96010020 4800=?。不同CO 百分含量对应CO 的量为: 2%:mL 59.19%2%98960=?,7%:mL 26.72%7%93960 =?

复变函数课后习题答案(全)

习题一答案 1.求下列复数的实部、虚部、模、幅角主值及共轭复数: (1) 1 32i + (2) (1)(2) i i i -- (3)13 1 i i i - - (4)821 4 i i i -+- 解:(1) 132 3213 i z i - == + , 因此: 32 Re, Im 1313 z z ==-, 232 arg arctan, 31313 z z z i ==-=+ (2) 3 (1)(2)1310 i i i z i i i -+ === --- , 因此, 31 Re, Im 1010 z z =-=, 131 arg arctan, 31010 z z z i π ==-=-- (3) 133335 122 i i i z i i i -- =-=-+= - , 因此, 35 Re, Im 32 z z ==-, 535 ,arg arctan, 232 i z z z + ==-= (4)821 41413 z i i i i i i =-+-=-+-=-+ 因此,Re1,Im3 z z =-=, arg arctan3,13 z z z i π ==-=-- 2.将下列复数化为三角表达式和指数表达式: (1)i(2 )1 -+(3)(sin cos) r i θθ + (4)(cos sin) r i θθ -(5)1cos sin (02) i θθθπ -+≤≤解:(1)2 cos sin 22 i i i e π ππ =+=

(2 )1-+23 222(cos sin )233 i i e πππ=+= (3)(sin cos )r i θθ+()2 [cos()sin()]22 i r i re π θππ θθ-=-+-= (4)(cos sin )r i θ θ-[cos()sin()]i r i re θθθ-=-+-= (5)2 1cos sin 2sin 2sin cos 222 i i θ θθ θθ-+=+ 2 2sin [cos sin ]2sin 22 22 i i e πθ θπθ πθ θ ---=+= 3. 求下列各式的值: (1 )5)i - (2)100100(1)(1)i i ++- (3 )(1)(cos sin ) (1)(cos sin ) i i i θθθθ-+-- (4) 23(cos5sin 5)(cos3sin 3)i i ????+- (5 (6 解:(1 )5)i -5[2(cos()sin())]66 i ππ =-+- 5 552(cos()sin()))66 i i ππ =-+-=-+ (2)100 100(1) (1)i i ++-50505051(2)(2)2(2)2i i =+-=-=- (3 )(1)(cos sin ) (1)(cos sin )i i i θθθθ-+-- 2[cos()sin()](cos sin ) 33)sin()][cos()sin()]44 i i i i ππ θθππ θθ-+-+= -+--+- )sin()](cos2sin 2)12 12 i i π π θθ=- +- + (2)12 )sin(2)]12 12 i i π θπ π θθ- =- +- =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第2章习题 2-1 a )试证明均匀形核时,形成临界晶粒的△ G K 与其临界晶核体积 V K 之间的关系式为 2 G V ; b )当非均匀形核形成球冠形晶核时,其△ 所以 所以 2-2如果临界晶核是边长为 a 的正方体,试求出其厶G K 与a 的关系。为什么形成立方体晶核 的厶G K 比球形晶核要大? 解:形核时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 a )证明因为临界晶核半径 r K 临界晶核形成功 G K 16 故临界晶核的体积 V K 4 r ; G V )2 2 G K G V b )当非均匀形核形成球冠形晶核时, 非 r K 2 SL G V 临界晶核形成功 3 3( G ;7(2 3cos 3 cos 故临界晶核的体积 V K 3(r 非)3(2 3 3cos 3 cos V K G V 1 ( 3 卸2 3 3cos cos )G V 3 3(書 (2 3cos cos 3 ) G K % G K 与V K 之间的关系如何? G K

G V G v A a3G v 6a2 3 得临界晶核边长a K G V

临界形核功 将两式相比较 可见形成球形晶核得临界形核功仅为形成立方形晶核的 1/2。 2-3为什么金属结晶时一定要有过冷度?影响过冷度的因素是什么?固态金属熔化时是否 会出现过热?为什么? 答:金属结晶时要有过冷度是相变热力学条件所需求的, 只有△ T>0时,才能造成固相的自 由能低于液相的自由能的条件,液固相间的自由能差便是结晶的驱动力。 金属结晶需在一定的过冷度下进行,是因为结晶时表面能增加造成阻力。固态金属熔 化时是否会出现过热现象,需要看熔化时表面能的变化。如果熔化前后表面能是降低的, 则 不需要过热;反之,则可能出现过热。 如果熔化时,液相与气相接触,当有少量液体金属在固体表面形成时,就会很快覆盖 在整个固体表面(因为液态金属总是润湿其同种固体金属 )。熔化时表面自由能的变化为: G 表面 G 终态 G 始态 A( GL SL SG ) 式中G 始态表示金属熔化前的表面自由能; G 终态表示当在少量液体金属在固体金属表面形成 时的表面自由能;A 表示液态金属润湿固态金属表面的面积;b GL 、CSL 、CSG 分别表示气液相 比表面能、固液相比表面能、固气相比表面能。因为液态金属总是润湿其同种固体金属,根 据润湿时表面张力之间的关系式可写出:b SG 》6GL + (SL 。这说明在熔化时,表面自由能的变 化厶G 表w o ,即不存在表面能障碍,也就不必过热。实际金属多属于这种情况。如果固体 16 3 3( G v )2 1 32 3 6 2 (G v )2 b K t K 4 G V )3 G V 6( 4 G v )2 64 3 96 3 32 r K 2 ~G ?, 球形核胚的临界形核功 (G v )2 (G v )2 (G v )2 G b K 2 G v )3 16 3( G v )2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专接本) 一、填空 大气污染物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 燃料燃烧过程的空气过剩系数取决于燃料种类、燃烧装置形式及燃烧条件等因素。 石油是液体燃料的主要来源,它是由链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碳氢化合物组成。 固体燃料燃烧过程生产的颗粒物通常称为烟尘,它包括黑烟和飞灰两部分。黑烟是未燃尽的炭粒,飞灰则主要是燃料所含的不可燃矿物质微粒。 用显微镜观测粒径时,将各颗粒在投影图中按同一方向将颗粒投影面积二等分的线段长度,称为颗粒的定向面积等分直径,也称马丁直径。 表征净化装置净化污染物效果的重要技术指标是净化效率。 电除尘过程中,粉尘比电阻过高,会导致除尘效率下降。 组成袋式除尘器的核心部分是滤料,其性能对袋式除尘器操作有很大影响。 在烟气脱硫工艺中,干法的脱硫剂利用率最低,通常在30%以下。湿法脱硫的效率最高,可以达到95%以上。 酸雨泛指酸物质以湿沉降或干沉降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而干沉降是酸性颗粒物以重力沉降等形式由大气转移至地面。 在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根据粉尘颗粒的大小,将其分为总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 燃料的发热量有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之分,高位发热量包括燃料燃烧生成物中水蒸气的汽化潜热。 煤中不可燃矿物物质的总称是灰分。 粉尘的安息角和滑动角是评价粉尘流动特性的重要指标。 有机污染物通常指为燃尽的碳氢化合物,是燃料不完全燃烧的产物。 粉尘的含水率与粉尘从周围空气中吸收水分的能力有关,通常把这种吸收水分的能力称为粉尘的吸湿性。 影响旋风除尘器效率的因素有二次效应、比例尺寸、烟尘的物理性质和操作变量。

表征袋式除尘器过滤速度的指标是气布比。 按脱硫剂是否以溶液状态进行脱硫,可将脱硫技术分为湿法或干法脱硫。 为了防止汽油中的铅使催化剂永久中毒,应用催化转化器的前提是必须使用无铅汽油。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大气污染仍然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尘。 燃料按其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三类。 煤中硫的四种存在形态是黄铁矿硫、硫酸盐硫、有机硫和元素硫。 普通的旋风除尘器是由进气管、筒体、锥体和排气管等组成。 袋式除尘器的压力损失由两部分构成,即粉尘通过清洁滤料的压力损失和通过灰层的压力损失组成。 从燃烧系统排出的氮氧化物绝大多数以NO形式存在。 在我国,“两控区”是指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我国大气污染以煤烟型为主。 液体燃料的主要来源是石油。 以去掉外部水分的燃料作为100%的成分所表示的煤的百分比基准是空气干燥基。 燃料燃烧过程中,实际烟气体积等于理论烟气体积和过剩空气体积之和。 通常用圆球度来表示颗粒形状与圆球形颗粒不一致程度的尺度。 粉尘比电阻对电除尘器的运行有很大影响,通常最适于电除尘器运行的粉尘比电阻范围是104—106?·cm。 电除尘过程的第一步是尘粒荷电。 烟气脱硫过程中,与SO2反应消耗掉的脱硫剂与加入系统的脱硫剂总量之比称为脱硫剂利用率。 与汽油车污染控制目标不同,柴油机主要以控制黑烟和氮氧化物排放为主。 酸雨通常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 4. 简述一次键和二次键区别 答:根据结合力的强弱可把结合键分成一次键和二次键两大类。其中一次键的结合力较强,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一次键的三种结合方式都是依靠外壳层电子转移或共享以形成稳定的电子壳层,从而使原子间相互结合起来。二次键的结合力较弱,包括范德瓦耳斯键和氢键。二次键是一种在原子和分子之间,由诱导或永久电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副键。 6. 为什么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密度比离子键或共价键固体为高? 答:材料的密度与结合键类型有关。一般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高密度有两个原因:(1)金属元素有较高的相对原子质量;(2)金属键的结合方式没有方向性,因此金属原子总是趋于密集排列。相反,对于离子键或共价键结合的材料,原子排列不可能很致密。共价键结合时,相邻原子的个数要受到共价键数目的限制;离子键结合时,则要满足正、负离子间电荷平衡的要求,它们的相邻原子数都不如金属多,因此离子键或共价键结合的材料密度较低。 9. 什么是单相组织?什么是两相组织?以它们为例说明显微组织的含义以及显微组织对性能的影响。 答:单相组织,顾名思义是具有单一相的组织。即所有晶粒的化学组成相同,晶体结构也相同。两相组织是指具有两相的组织。单相组织特征的主要有晶粒尺寸及形状。晶粒尺寸对材料性能有重要的影响,细化晶粒可以明显地提高材料的强度,改善材料的塑性和韧性。单相组织中,根据各方向生长条件的不同,会生成等轴晶和柱状晶。等轴晶的材料各方向上性能接近,而柱状晶则在各个方向上表现出性能的差异。对于两相组织,如果两个相的晶粒尺度相当,两者均匀地交替分布,此时合金的力学性能取决于两个相或者两种相或两种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及各自的性能。如果两个相的晶粒尺度相差甚远,其中尺寸较细的相以球状、点状、片状或针状等形态弥散地分布于另一相晶粒的基体内。如果弥散相的硬度明显高于基体相,则将显著提高材料的强度,同时降低材料的塑韧性。 10. 说明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与动力学条件的意义,说明稳态结构和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 答:同一种材料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构,其中能量最低的结构称为稳态结构或平衡太结构,而能量相对较高的结构则称为亚稳态结构。所谓的热力学条件是指结构形成时必须沿着能量降低的方向进行,或者说结构转变必须存在一个推动力,过程才能自发进行。热力学条件只预言了过程的可能性,至于过程是否真正实现,还需要考虑动力学条件,即反应速度。动力学条件的实质是考虑阻力。材料最终得到什么结构取决于何者起支配作用。如果热力学推动力起支配作用,则阻力并不大,材料最终得到稳态结构。从原则上讲,亚稳态结构有可能向稳态结构转变,以达到能量的最低状态,但这一转变必须在原子有足够活动能力的前提下才能够实现,而常温下的这种转变很难进行,因此亚稳态结构仍可以保持相对稳定。 第二章材料中的晶体结构 1.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立方晶系的晶胞内画出具有下列密勒指数的晶面和晶向: 32)与[236] (001)与[210],(111)与[112],(110)与[111],(132)与[123],(2 (2)在立方晶系的一个晶胞中画出(111)和(112)晶面,并写出两晶面交线的晶向指数。 解:(1)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后练习题 第一节水到哪里去了? 1、想一想,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就干了,这是什么现象? 答:蒸发 2、水是我们常见的( A ) A、液体 B 气体C固体 3水的三种形态? 固体液体气体 4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 不同点:水是液体,水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体积。 水蒸气是气体,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 5举例说出生活中蒸发现象? 下雨天地面有积水,通过阳光的照射水慢慢消失了。 洗的衣服,放在外面晾晒,慢慢就变干了。 6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1 温度 2 风 3 空气接触面积 第二节水沸腾了 1、水沸腾的温度是(A ) A 100℃ B 98℃ C 0℃ 2、给水加热后,水的体积会(A) A 变大 B 没有变化 C 变小 3、水沸腾时大量气泡(A) A 上升 B 下降C不变 4、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水的温度(A )蒸发(C ) A、越高 B 越低C越快 5、说一说烧开水的过程,说一说水中气泡会发生哪些变化? 烧开水时,气泡由少变多,由小变大,到水面破裂。 6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B ) A 升高 B 不变C降低 第三节水结冰了 1、当环境温度(B )0℃,水的温度下降到(C )时,水开始结冰。 A 高于 B 低于 C 0℃D10℃ 2、(C )的变化会使水的形态发生变化, A颜色 B 容器 C 温度 3、冰是怎样的物体? 无色无味透明,坚硬有一定的体积,不会流动。 4、水结冰时,温度(A ),说明水向周围()热量。 A 降低,放出 B 降低吸收 C 升高吸收

第四节冰融化了 1、冰开始融化的温度是() A、﹣5℃ B 10℃ C 0℃ 2、冰融化成水的这个变化过程是()变成()。 A 液态固态 B 气态液态 C 固态液态 3、冰融化的过程中温度()但要向外界()大量的热量。 A不变B变化 C 吸收D放出 4、冰块周围的温度升高,会使()。 A冰融化的速度变慢B冰融化的速度变快 C 冰融化的速度没有变化 5、冰融化成水,他的体积增大了()。 6、冰融化成水后,他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7、水和水蒸气、冰的相同点不同点? 第五课谁能溶解多少物质? 1、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有()? A食盐B沙子 C 碱D味精 2、因为牛奶能溶解在水中,所以它() A 有沉淀 B 能均匀分布在水中 C 能过滤出来 3、酒精能溶解在水中,水不能溶解在酒精中() A 对 B 错 4、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溶解在水中。() A 对 B 错 5在相同的水中,等量的食盐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 A 相同的 B 不同的、 第六课加快溶解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 精编版

第一章 概论 1、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通常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 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 2、大气污染源的分类:大气污染按范围来分:(1)局部地区污染;(2)地区性污染;(3) 广域污染;(4)全球性污染 3、大气污染物: 气溶胶状污染物: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小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固液混合粒子。 分类:飘尘、可吸入颗粒物、PM 10(<10μm );降尘(>10μm ) TSP (<100μm 的颗粒) 气态状污染物:1234为一次污染物,56为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 二次污染物是指有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 学或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质。毒性更强。 (1)CO 、CO 2:主要来源:燃料燃烧和机动车车排气。 危害:①CO 与血红蛋白结合危害人体; ②CO 2排量多会使空气中O 2量降低,其浓度的增加,能产生“温室效应”。 (2)NOx 、NO 、NO 2 :来源:①由燃料燃烧产生的NOx 约占83%; ②硝酸生产、硝化过程、炸药生产及金属表面处理等过程。 危害:①对动植物体有强的腐蚀性;②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 (3)硫氧化物:来源:①化石燃料燃烧;②有色金属冶炼;③民用燃烧炉灶。 危害:①产生酸雨;②产生硫酸烟雾;③腐蚀生物的机体。 (4)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是光化学氧化剂臭氧和过氧乙酰硝酸酯(PAN )的 主要贡献者,也是温室效应的贡献者之一。 来源:①燃料燃烧和机动车排气;②石油炼制和有机化工生产。 (5)硫酸烟雾:大气中的SO 2等硫氧化物,在有水雾、含有重金属的悬浮颗粒物或氮氧化 物存在时,发生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硫酸雾或硫酸盐气溶胶。其引起的刺激作 用和生理反应等危害,要比SO 2气体大的多。 (6)光化学烟雾:在阳光照射下,大气中的氮氧化物NOx 、碳氢化合物HC (又称烃)和氧 化剂(主要成分有臭氧O3、过氧乙酰硝酸酯PAN 、酮类和醛类等)之间发生一系列光化学 反应而生成的蓝色烟雾。其刺激性和危害要比一次污染物严重得多。 4、大气污染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侵入人体途径: ①表面接触;②食入含有大气污染物的食物和水;③吸入被污染的空气。 危害:①人体健康危害。②对植物的危害:叶萎缩、枯烂、吸入到果实中;③对金属制品、 油漆、涂料、建筑、古物等的危害(重庆、长江大桥的桥梁);④对能见度影响;⑤局部气 候的影响;⑥对臭氧层的破坏 能见度ρρνK d L p p 6.2= p ρ、p d ——颗粒密度kg/m 3 、颗粒直径μm ; K ——散射率,即受颗粒作用的波阵面积与颗粒面积之比值; ρ——视线方向上的颗粒深度,mg/m 3。 5、主要污染物的影响 (1)二氧化硫S O 2 A 、形成硫酸烟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