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习作教学之我见

三年级习作教学之我见

三年级习作教学之我见
三年级习作教学之我见

三年级习作教学之我见

时间:2010-05-10 13:42来源:未知作者:查澄娟点击:474 次《新课程标准》中把作文教学划分为1-2年级和3-6年级两个阶段。1-2年

级的作文叫做“写话”,3-6年级的作文叫做“习作”。从作文的名称上就可以

看出它们的区别,所谓“写话”也就是把自己或者别人说的话,用文字的形式写

出来;而所谓“习作”,“习”是练习的“习”,“作”是作文的“作”,包含

有做文章的意思。习作,就是练习写文章的意思。课程标准的这一设计体现了作

文由说到写、由口语表达到书面语表达的发展规律。

目前,对于3、4年级,人们习惯上叫做小学中年级,是小学阶段习作教学的

起步阶段,能否在这一阶段激发起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爱上习作,对学生日

后学习作文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就应该在习作

教学中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地习作。那么,在小学中年级

怎样才能够搞好习作教学呢?以下就是我在三年级作文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一、精心选材,创设情境。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

迈入写作的门槛,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很重要。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建议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注意选材。作文选材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发展,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学

生之所以怕写作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单一、枯燥,与社会的

接触比较少,所以很多学生都会没有可写的东西。其实,作文并非一定要写轰轰

烈烈的大事,否则哪来的“以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真情”?所以在一开始写

作的时候,作为老师要引导学生在多观察社会、生活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从身

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

其次,要创设情境。我们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事入手,创设特定的情境,让

学生发挥想象,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如在作文前运用录音、录像、投影等播放

一些动画片、成语故事或各种班级活动开展的实况等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声、

形、色的感观和新颖的直观形象,引导学生看、听、想、说、写等,激发学生的

写作兴趣。简而言之就是导入方式要多样,例如:

(1)故事式导入。针对三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一上作文课,我就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把听到的大概内容写下来,接着由老师讲个小故事,学生听得专心,笑得开心,然后让几个同学复述,最后再分头写作,这样大家都感到较顺手。批改时,只要故事较完整,错别字不多就判“优”等,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例如:在一次写作练习中,我给同学们讲了《七色花》的故事,《七色花》是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在我给学生讲这个故事时,学生们听得非常认真,最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假如你也有这样一多神奇的七色花,你打算用来做来做什么呢?同时提出写作要求:请你以《我有一朵七色花》为题,写一篇习作,在文章中你可以用七色花去帮助植物、动物,可以帮助身边的人,也可以是童话故事里的人物。

(2)活动式导入。根据三年级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的特点,我先选大家都能做的小制作、小实验、小游戏等,让大家参与,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讨论,最后有重点的写下来,这样学生不仅有兴趣而且也有话可写,效果较好。如

在指导写人的习作时,设计了“猜猜我是谁”这项小游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班级中某一位同学,让其他学生来猜一猜“他是谁?”通过这个小游戏让学生对于人物的外貌描写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

(3)情境式导入。就是为班级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作文前运用音乐、录象、投影等手段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官体验和新颖的形象感受,如:播放一些动画片,成语故事或活动开展的录象等,引导学生听、看、说、议、写、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最后,可以采用童话故事新编法命题作文。在学习一篇童话的基础上,要求从新的角度或不同的侧面去重新考虑,设计不同的经过,得出与课文相同或不同的结果,因为可以在原有童话故事的基础上进行续写。如学了《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以后,以“小骆驼和小红马在小溪边又见面了……”为开头,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小骆驼和小红马再次见面会说些什么呢?小红马还会那么骄傲吗?

二、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积累生活素材。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中年级学生习作明确要求:“留心周围的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见闻和想象写出来,

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俗话说:“观察是最好的老师。”巴甫洛夫也曾说过:“观察,观察,再观察。”世界上有写不尽的人、事、景、物。如果学生没有留心观察,在脑海中只留下一个隐隐约约的印象,那么学生习作时常常会感到无从下笔,无话可写。作为中年级的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留心观察,让观察成为一种习惯,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反映自己真实的生活,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这样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围绕这一观点,我提出了以下观点:

1.走近自然,直面自然的美。在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值得观察的内容很多:一棵树,一朵花,一处景观……只有让学生主动地去留心观察,大胆展开合理想象,才能将大自然的魅力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打个比方来说:春天到了,我们让学生走出校园,来到大自然中寻找春的足迹,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说说自己的感受,写写春天的景色。夏天,让学生在教室中认真倾听蝉鸣声,从中感受夏日的魅力。秋天,让学生走进金色的田野,欣赏秋天的成熟,享受丰收的喜悦,从中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艰辛。冬天,让学生在校园中细细观察树木的不同变化,如果是下雪天,就可以让学生尽情观赏那飞舞的雪花,写写在冬天堆雪人的乐趣。每当此时,大自然种种景象所包含的一切都会引起了孩子们的喜悦、惊叹和思考。大自然是学生写作的土壤,它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2.关注生活,品尝生活的美。创作来源于生活,一方面来自学生自己的实践劳动,另一方面来自学生对周围生活的观察思考。如果学生生活枯燥无味,写出的作文也就干巴巴的。诗人何其芳曾说:“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要使学生笔下有东西可写,就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反映生活。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生活犹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圣陶先生的这一句话告诉我们要想让学生成功地习作,就要找到它的源头。而这“源头”便是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苏教版第五册有一篇写关于“观察水果”的习作。我设计这篇习作时,让学生每人带了一样水果,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留心水果的颜色、形状以及味道。结束后,让学生谈谈感受,说说你自己的水果是怎样的。由于学生亲身体验了,又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因此,学生说的时候争先恐后,详尽细致地描绘了自己的水果。然后,再让学生把这次观察的结果写下来,怎么说就怎么写。这样,学生就会观察得有序仔细,写得真实

具体。我想,只要学生从小养成了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反映生活的习惯,那么,他们发现和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就会增强,习作时也就会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了。

3.勤于动笔,记录生活的真实。留心观察了生活,并不意味着只是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对生活的新鲜感受及时地记录下来,为习作提供具有新意的感情基础。坚持阅读课外读物、摘录好词佳句就是一种很好的积累素材方法。为激发学生摘录的兴趣,我给他们讲了关于鲁迅的一段话,鲁迅先生非常讲究读书方法。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他的看法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对看不懂的地方,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基于鲁迅先生的“剪报”理论,我在教学中采取的是让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的过程中,自己记录碰到的好词好句。又例如,在春季实践活动中,我让学生随身携带一本记录本,随时记录自己观察到的有趣事物,学生认真地记录了许多关于活动的信息。我相信,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基础会更坚实,习作的储备回更丰富,学生会更乐于表达,更自由地表达。文从字顺,真情自然流露,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也会得到不断地提高。

三、以范文引路,放飞学生想象翅膀。

模仿是小孩子的天性,当儿童初步“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和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时,就需要有一个文字表达的榜样作为模仿对象。这时提供必要的例文可以让学生明确一定的写作方法,懂得怎么写。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挖掘语文书里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里的习作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或仿写、或想象、或扩充等语文实践活动,既能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又能锻炼书面表达能力。因此仿写是初学写作的有效手段,是走向独立写作的桥梁。想象力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英国诗人雪莱

曾说过:“想象是创造力。”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想象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要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更加生动、具体、完美地去想象,直到编写一个完整的故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仿写句子:如三年级下册《赶海》一文中,“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这句话运用了“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生动地描绘出了赶海时沙滩上的场景。在练习中,我让学生根据这个句式,写一写下课后教室里的场景。这同样也是来源于生活,但在做练习时还可以通过想象,联系实际想想在下课后会做些什么,许多同学写得都极具趣味。

仿写片段:三年级应注重段的训练,语文课本里有许多构段方式明显、精彩生动的段落,在三年级下册中尤其注重总分总构段方式的训练,如《庐山的云雾》、《美丽的南沙群岛》等课文。学完了这些课文,我一般都引导学生仿写一段话。如:学完了《庐山的云雾》,我就请学生仔细观察傍晚的天空,然后以“天空的云彩变幻无常”为开头,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写一段话。通过真实的生活体验及仔细观察,许多同学都认真完成了这项工作!

仿写文章:学习写人的范文,可模仿范文描写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和爱好特长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习作2》中,课堂上可让学生按照样模仿写一个同学外貌。其中一个同学写道:“你猜她是谁?只见她有一头乌黑的长发,像一个十分可爱的洋娃娃。她的眼睛大大的,很明亮,像两只带露水的黑葡萄似的。她总是微笑着,噢,原来她是我们班新来的同学许靖。”记事的作文,同样可以模仿范文的手法,如何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写具体,在多次的仿写中,让学生悟出:在写每一件事、每一个物时,只要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出来,就会把内容写清楚,就会写出言之有物、物中有情的作文来。

四、注重多形式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1.善用评语,积极评价。

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习作的点评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一名教师,在作文批改中应做到细致详尽,要及时发现每个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并在

适当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学生作文中的精彩之处,哪怕是一个好词,一个佳句,都不能放过,要及时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进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不足,也不求责备,泼冷水,而应该以热情委婉的态度给予指导与改正,再提意见时始终以保持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为目标而展开。批改时,可重点突出优秀作品的优秀段落,中等水平习作中的佳句,让后进生读自己的好词好句。这样,始终坚持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习作的信心。

2.班内范读,落实评价。

始终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的作品,努力将学生作品中的亮点找出来,用波浪线着重标出,然后在班级中进行范读,如:一个好句,一组好词,一个引人注目的题目,一个漂亮的开头,一个出色的结尾……每次在习作中,找出一句话,一个段落,让学生慢慢地积累这种成功的喜悦,我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写作的人才。

3.树立榜样,升华评价。

针对学生爱表现的特点,教师应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展示自我搭建舞台,树立班级的小榜样。如通过班级佳作交流、小作家评比、网上学生习作展览等形式,为班级中作文优秀者作品的展示提供各种机会,并鼓励学生积极地向报刊杂志投稿。让全班的学生在这些同学身上看到希望,受到鼓舞,从而以点带面,产生整体效应。使之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促使学生以更饱满的热情去更执着地追求成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总之,三年级的作文还刚刚是个起步,有时确实是使人感到无头无序,无从下手,但只要我们当老师的多一份心,讲究一下方法,相信会给学生带来一份收获。在新课程标准的带领下,我们要更好地摆正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关系,让学生的习作充满情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快乐地写作。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建湖县冈西小学陈真广 小学生们习作普遍遇到两大难题:一是没话写,二是有话写不出来。如何化“难”为“易”,使习作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并能通过习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呢?叶圣陶先生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生活,就有习作的源泉,习作教学,应该立足语言的学习,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学会作文。 一、体验生活积累习作素材 叶圣陶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小学生学习作文也不例外,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性,立足于自己的生活,去观察、体验,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接触自然,深入社会,丰富学生的感性体验,见多而识广,也就有话可说。 1.记录丰富的家庭生活 “家”,是每个人最熟悉的地方,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是学生习作不竭的源泉。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家,将家庭生活分为几个板块,便于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并记录:①人的个性(即家庭成员不同的性格、特点);②人的故事(成员之间因交往引发的趣事、烦恼事、开心事等);③人的活动(包括家务劳动、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等)。有一位学生在人的故事这一板块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放学后,我走进家门,就觉得不对劲儿。原来,是爸爸、妈妈吵架了。唉,怎么办呢?我拉着他们作游戏,在游戏中他们和好了。”这是平常的家庭生活记录。虽然细节部分不够具体,但事情的结构条理清楚,能为习作提供原汁原味的素材。 2.观察奇妙的自然景象 自然是奇妙的,又与我们紧密联系,只要注意观察,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田野河流景色优美,它极大地丰富着学生的感受,陶冶着他们的情操。围绕自然生活情境去选择美的场景,感受美的的生活,为习作积累生活素材。比如,去年冬天,下了一场雪。下课后,同学们全都拥到走廊上,欣赏空中飘飞的雪花。……几个男同学按捺不住,去雪地里奔跑。上课了,我像拉家常似的说:“下雪好玩吗?能说说你的感受吗?”由于有真实的感受,学生的发言很积极,有学生说:“看着这雪景,就像走进童话故事里,多么神奇呀!”有的说:“雪花像许多白蝴蝶在空中舞蹈…”“愿意用你手中的笔留下这美好的雪景吗?”我趁机说。同学们纷纷拿笔写起来,把观察、感受到的美景,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3.关注校园生活的多彩 学生最熟悉的是老师和同学以及学校生活,对校园环境也了如指掌。但是,因为习以为常,很少将这些带入习作,我要求学生课间去校园走一走、看一看、闻一闻。为了让学生更细致、有序地体验学校生活,我引导学生将学校见闻分类积累:(1)学校美景(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校园的一角》)的作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准备好笔和本子,再把学生带到校园里选定场地去真实记录,展开联想,许多作文都能言之有物。(2)人物描写(老师和同学的特点、个性)如在教《我的同学》的作文时,先让学生先选定对象,仔细观察同学的外貌特征,回忆同学故事,总结同学特点,作文充满真情实感;(3)校园故事记录与同学、老师交往过程。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学生的素材库增添了一笔不小的财富。 4.感受不同的社会生活 学生与社会也紧密相连,大街、商店、菜场、游乐场内,每天都发生着许多事,值得学生去思索、去记录。许多学生记录下自己去商场购物的经历见闻,表达着自己的想法。每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去体验生活。这样,学生们的素材、视野开阔了,思维也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_1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要么无话可说,无话可写;要么不能围绕中心选习作素材;要么语句不通顺,词语搭配不恰当;要么错别字甚多,标点符号乱用等等。而对于部分后进生来说,他们为了完成习作任务,有的把以前写过的作文誊一遍;有的找一本作文书抄一篇;有的甚至不写习作。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对习作产生厌倦情绪,更不要说提高写作能力了。下面,结合我上习作教学的体会谈一下习作教学心得。 1. 培养兴趣,变“苦”为“乐”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动力,当孩子们对写作产生了兴趣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高兴地去写作,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好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玩中积极主动地获取写作素材,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写一篇描写场景的习作。我在习作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讨论,说说自己参加过哪些有趣的活动,然后要求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该活动哪些情境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比一比谁说得好,这样一来,教室里霎时热闹起来,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最后,一位名叫陈瑞雪的孩子把拔河比赛的活动说得很好,于是全班同学高兴地说:“老师我们今天进行一场拔河比赛吧!”我说:“好,大家要注意安全。”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后,我再组织学生写作文,居然班上没有一个学生叫无话可写。 (2)表扬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每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表扬,也都会因获得荣誉和利益而无比兴奋、快乐。抓住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专门设置了习作专项奖励,把对学生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作为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强化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习作要求,只要达到要求的就给予表扬奖励。物质奖励有笔、日记本,精神鼓励是奖状。而作为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和欣赏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学生,不要对学生要求过高,要承认学生是学生,不是作家,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尤其对后进生要做到及时表扬、奖励,千万不要用一把尺子量全体学生。否则,后进生永远是后进生,也永远得不到表扬,也永远得不到任何荣誉和利益,他们对习作将越来越没有兴趣,习作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2. 以学导写,授之以渔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例,都是经过专家认真筛选的优秀课例。每一单元都有精读课文和阅读课文,教师通过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之我见论文.doc

使教学过程平淡无味.一篇篇精美的课文,在课堂上、在教学中被提问肢解得支离破碎、体无完肤,提问与答问代替了美读、美听、美析。提问的繁杂细碎,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问设计的不周,实质上是课堂教学改革没有力度的表现。所以我们应有强烈的改革提问设计的意识。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我们应该提到“创新”的高度上加以再认识。 三、创新学习方式,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教学具有自主性。语文学习的自主性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的精神,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我提高。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我们战斗在第一线教师努力探索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要让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最大限度。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并不是老师讲得越多,学生就越有知识。因此,语文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考虑如何为学生争取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二是要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学习氛围:备

课时立足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做到熟悉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克服“以教代学,照本宣科”的倾向。 教学过程要实现“三个沟通”——全员互动,人际沟通;教学整合,文化沟通;师生调适,心灵沟通;克服“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卖弄学问”的倾向,善于营造情景、利用情景、促变情景,建立丰富多彩的课堂情景机制;树立“双主体”观念,提倡平等互动交流,着眼“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建立课堂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在讲课过程中可走到学生中间,一边讲,一边与他们进行眼神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适时地赏识、肯定或使用表示夸奖和钦佩的手势,如伸出大拇指、鼓掌等,这样做能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一句鼓励的话语或一个赞赏的微笑就是一束灿烂的阳光,足以照亮孩子整个人生。再者,不强迫学生一定要接受老师的答案,学生的意见住往有其独到的,适于孩子理解的优点。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小学语文第九册)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课文通过一个传奇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我在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说这对父子是了不起的父与子?”这个问题时,一个学生说:“我认为这对父子之所以了不起,是因为父亲为了救孩子,决不丧失信心在瓦砾堆里挖了三十八小时,不吃饭不喝水,不休息不睡觉,他连双手都被磨破了,甚至血肉都模糊了,还要实现‘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是和你在一起’的承诺,这是一个多么坚韧、多么有责任感的父亲,难道这样的父亲还不了不起吗?”另一个学生说:“在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14个同龄的小伙伴共有的恐惧,然而只有7岁的阿曼达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

(完整)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习作:续写故事》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习作:续写故事》教 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要求: 1.了解续写的相关知识;学习编写习作提纲;积累把 一件事写清楚,写具体的方法。 2.通过思维训练、创设情景、自主构思与小组合作相 结合的方法为学生理清思路,使学生明白怎么写,如何写好等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及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 通过思维训练、创设情景、自主构思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为学生理清思路,使学生明白怎么写,如何写好等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搜集习作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思维训练,认识“续写”。 1.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句子,请你们发挥想象,将句 子补充完整。(出示扩句) (1)春天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啪”,花瓶打碎了,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春天的景物是什么样的?花瓶打碎和我有什么关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引导学生想象填充。 过渡:刚才我们是进行扩句训练,大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丰富的想象力把句子补充完整。今天咱们要完成的作文--续写形式跟扩句相似,不过有一定难度。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续写?(指名读) 出示:续写就是抓住“续”字,在原文的基础上想象和推测,接着原材料的故事情节延伸下去,直至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二、提炼要点,明确要求。 1.出示习作要求: 第一幅图: 同学A:“我上个星期过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大的生日蛋糕。” 同学B:“我也刚满九岁,全家人一起给我庆祝了生日。” 同学们围在一起议论起自己的生日。 第二幅图: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之我见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1-05-11T08:57:22.72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小学数学)2011年第32期供稿作者:蒋成金 [导读]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 四川宜宾县蕨溪镇小学校蒋成金 回想过去的教学工作,不得不使我想起多年的教学生活片段,脑海中总是浮现出一幕幕创新教学的情景,我觉得创新教学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小学数学创新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让学生表演,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交流讨论数学,主动探索带有规律的数学知识。 二、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动脑、动手、动眼,自主探索数学奥妙 例如,在教学几何初步知识前,可让学生亲自做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长方体、正方体和圆等学具模型,教学时,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拉一拉等。这样的教学效率很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好。 三、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使全体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拓展他们的思维,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例如,“把一根木料锯成4节,锯一次所用的时间是1分钟,(每次所用的时间相同)锯一次所用的时间占锯成4节所用时间的几分之几?”我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画一画,提示解答数学问题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时候,有的学生茅塞顿开,已经做正确了,而有的同学急需知道解题方法,还有少数同学没完成。在这种状况下,我并没有及时评讲此题的解法,而是把事先准备好的一根木条拿出来,让几名差生轮流上台锯一锯,让差生说一说锯一次所用的时间,锯4节所锯的次数,锯4节所用的时间,结果发现几名差生都能准确回答这几个问题,很轻松地说出了锯一次所用的时间占锯4节所用时间的几分之几。接下来,在这个题的基础上,我启发学生出有价值的题,出有开拓性的题,出有趣味的题。其中李明松同学出的题为:“把一个铁环锯成4节,锯1次所用时间是3分钟,(每次锯的时间相同)锯4节共用多少分钟?锯1次所用时间占锯成4节所用时间的几分之几?”当时我在全班特别表扬了他,其他同学都用惊异的目光看着他。我迅速让同学们做做此题,结果答案都不一样。很多同学急于想知道答案,我让他们把此题抄下来回家认真想想。教师可作出提示:回家亲手用一根绳子结成环形,再把环形剪成4节来分析。第二天,很多同学告诉我,那题简单。我让他们把分析的过程说给大家听,发现绝大部分同学的分析思路完全正确,心里十分高兴。我又在班上鼓励大家要向李明松同学学习,勤于动脑,善于出题,出有意义的题。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创新教学中,让学生表演,让学生亲自实践,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之我见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之我见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潜在智力,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课堂改革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然而师生共同研究的过程、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都离不开问题这一骨架。一个人若没有疑问,哪来的研究、创新可言?问得多,必然想得多,问得深,必然想得深。所以要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首先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感知感悟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语文教师教学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长久的、棘手的又必须要关注、要解决的问题。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提出来,即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每

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1让学生感知课文 感知是学生认知水平的最浅层面,它是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教学时,引导学生以课文题目、事情的来龙去脉、作者的创作方法等为切入点,进行思考。以对课文内容在整体上有个大致了解,为进一步感悟作好充分准备。 1.1紧扣文章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精炼地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有的准确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它是发现问题的有效切入点。可引导学生紧扣题目思考。如:初学《狱中联欢》时,学生提出:监狱中怎么可以开联欢会?有哪些人参加了联欢会?各表演了什么节目? 1.2追寻事情的来龙去脉。事情的来龙去脉包括时代背景、事情的前因后果等,它能促使学生理清课文层次,全面把握课文内容。可引导学生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思考。 1.3体会作者的创作方法。创作方法主要包括写作顺序、表现手法、修辞等,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思考,有利于与作者产生共鸣。如:初学《白杨》时,学生提出: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作者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作者使用了哪些修辞?教学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在

三年级习作教学浅析

三年级习作教学浅析 符策飞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是习作,既不是成人的写作,更不是文学创作,而是一种书面表达的练习,只要求小学生能把自己的所闻所感和想象写出来,贯彻这种精神,我教育学生从现实取材,说真话,写真事,做一具诚实的人。 一、排难激趣,大多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认为写作是最麻 烦的苦差事。我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习作的含义,排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告诉学生写作就像我们平时朗读课文学习生字那样平常,取材于实在在的生活,写身边的人和事。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条件,没有兴趣,正如无水之源,学生的作文水平思决不会提高的。因此,每次揭示习作题目,我总是变样地以迷语,故事,图画出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做有心人,从现实中取材,小学生作文往往缺乏素材, 没话可说,无事可写,我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多观察周边的人和事,利用课间走入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交流生活见闻,为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我常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观察能力。 三、采用课堂动态教学,在静态的课堂空间借助图象,音响, 实物,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视,耳听,鼻闻,舌舔,肤触,心应等六觉功能。 四、体验大纲要求,培养学生想象力,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

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小学生的作文虽不是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运用生动的联想,怎样才能使学生神思飞动,三字想联翩呢?如续写想象,许多课文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想续写下去,妈巩固了课文秘示的知识,又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 五、诱发写作动机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成功的喜悦,教师应把奖励当作培养去写作兴趣的催化剂,对学生写作较好的文章加以赞赏,并介绍给同学们,贴在作文栏展览,让学生的好作文得以较大的传播,这也成为学生写作的动力,总之,抓好三年级习作教学以比为突破口,能为整个小学阶段写作数学打好基础。

中小学体育趣味性教学之我见_李秀华

2013年 Vol.28 No.2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体育研究收稿日期:2013-01-06 作者简介:李秀华(1978-),男,贵州铜仁人,从事教育教学方向的研究。 新课标对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带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堂,全面培养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以更好地适应其它学科知识的学习。传统教学观念中,中小学教师仅注重于文化课程的教学工作,对体育课程教育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降低了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新时期应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优越的体育学习环境,激发中小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 一、体育课程的重要性 中小学是培养学生文化知识的基础阶段,主要是为学生营造各种课程知识学习的环境,让学生经过中小学时期学习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早期教育观念里,大多数教师仅注重于学生语、数、外等主要学科的教育,并没有对体育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这造成体育课程的教育价值被埋没。新课标准则下,体育课程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关注,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也被师生所认可。 1.增长学科知识。我国义务教育体系中,虽然强调了语、数、外等主导学生的教育价值,但也没有否认其它课程知识的教学意义[1]。学好体育课程能够增长学生的文化知识,丰富其大脑里蕴藏的知识内容,让中小学生掌握更多的学科内容。如:长期向学生介绍体育课程,可以扩大其知识面,接触到更多更广的体育信息。 2.促进全面发展。现代教育倡导学生在“德、 智、 体、 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人才价值培养观念的重点内容。体育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措施,经过某个时期的持续锻炼,可培养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在身体素质方面也能有所改善,推动者学生文化课程学习成效的优化改进。 3.推动教育改革。将体育课作为日常教学的项目内容,本质上是推动了中小学教育体制的改革发展,改变了传统观念对体育课程的看法。如:教师注重体育课程的编排教学,在思想上认可了体育课的教学价值,也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朝着知识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为国家培养了体育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趣味教学法的推广应用 鉴于体育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学校应及时调整文化课程教学的流程,对体育课分配充足的时间用以教学。新课标准则对课程教学方法提出了先进的指导,要求教师从客观角度选定教学方法,用其作为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常用方式。“趣味教学法”是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的先进成果,其主张培养学生对某个课程的兴趣爱好,从而为后续教学提供良好的基础。从实际教学情况看,推广趣味教学法也着实起到了诸多作用。 1.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参与课程知识学习的最好“导师”,只有先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更好地开展体育课程的教学活动。同时,学生有了足够的学习兴趣便会产生参与学习的动力,而这恰好都符合趣味教学法的观念。新教学方法重点培养中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使其能积极投入到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从思想上产生深刻的体育兴致,激发其主动参与课堂体育教学活动。 2.明确目标。趣味教学法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适用于体育课程教学的优化改革,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优异的学习环境。首先,此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引导中小学生重新认识体育课程的教育作用;其次,倡导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应用全新的指导思想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拓宽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的知识领域。对于教师来说,趣味教学法也明确了其教学的目标,带动了新一轮的教学体改。 3.拓宽思维。中小学生尚属于文化知识学习的起步时期,大脑思维还没有完全被开放,许多潜在的思维意识没有充分利用。趣味教学法表面上是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对于拓宽学生的思维意识也大有帮助。就体育课程来说,教师创建趣味性教学课堂,激发了中小学生融入体育课堂的兴致,同时也让学生的大脑思维更加活跃,面对不同的体育知识均有学习的能力,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三、中小学体育趣味性教学的综合策略 我们在进行体育游戏的教学中必须把孩子的体育兴趣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让孩子通过体育游戏认识到体育带给自己的快乐。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趣味性教学来引导学生,并且灵活地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向学生呈现出全新的学习模式。 1.游戏法。游戏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在“玩”时, 学生情绪积极愉快, 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那么如何通过趣味性的体育活动来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内涵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思考,教师选取的体育项目应该是能带动学生积极参与的项目,并且最好是集体性项目[2]。通过集体性项目,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集体力量的强大和合作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就会懂得相互协作的重要性。 2.锻炼法。趣味性项目要能凸显学生身体素质锻炼的内容。在很多时候,很多体育教师简单的认为如果在趣味项目上,对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过多会降低趣味性,学生在游戏中会失去兴趣。其实不然,对于学生喜欢的体育游戏项目,我们通过娱乐的方式开展,让学生在娱乐中得到很好的锻炼,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也会感受到兴趣项目带给自己的身体素质上的变化,他们就会明白锻炼的重要性。 中小学体育趣味性教学之我见 李秀华 (贵州省思南县文家店中学 贵州铜仁 565114) 摘 要:学习体育课程有助于增长中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引导其学习好更多文化知识以外的课程内容。由于体育并非中小学阶段的主要课程,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往往忽略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随意性安排教学而误导了学生的学习方向,减弱了其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针对这一点,本文分析了趣味性教学方法在体育课程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越的课堂学习环境。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趣味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2013)02-0181-01 (下转第185页)

写作教学之我见_0

写作教学之我见 当今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感到精神压力大,像背着一块沉重的磨子,无力推动,更无从下笔。因此,如何改变中学生写作中“少、慢、差”的现状,激发学生写作的激情与灵活,打开他们的写作思路,就成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我根据平时自己的作文教学,谈点感悟,与各位同仁共享。 一、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写作动机 初中语文书对于作文的编排,注重了写作兴趣和写作方法的指导,每次写作要求都设计了精美的导语,注意了方法的指导。因此,作文前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导语,用热情洋溢的感情,抑扬顿挫的语调设计语境,会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让学生心理亢奋,触发写作动机,产生写作欲望。例如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要求学生写一个人物。作文前,教师可以利用单元说明中的导语: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分别写了母系、养母、老师和著名的科学家,他们都有一颗爱心,读了这些文章,我们不由得肃然起敬,因为他们都是高尚的人。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历,追想一个熟悉的人,他给你留下哪些深刻的印象或特征?你也想将他写出来,倾诉对他的感情吗?由此引导,学生不免会产生想要把这些东西写

出来的欲望。有了写作的动机,他们就会主动思考,积极整理材料,最终写出文章。 二、观察生活可以积累写作素材 观察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在于要激起学生记录生活、抒发感受的欲望。学生写作的材料从哪里来,很显然来自生活。只有让学生留心观察,进入生活情景中,才能感悟生活,积累写作的素材,唤起学生情感,激发写作冲动。如学生读了写景状物的文章后,要求学生描写景物,而且时值秋,正是带领学生实景观察的好时机。怎样观察呢?教师首先要有“意”要求学生既注意秋天的田野的主体景色,又注意山林、小河等的局部特征;既注意观察秋天的自然景观,又注意感悟秋天的人文景观。由于学生身临其境,身心不但受到感染,而且对秋天的神韵也有了具体的印象,写文章才自然会想到观察的情景和内容,不免会情不自禁,精神愉悦,学生的写作激情就会显著提高。 三、读写结合教给学生写作技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以语文教材为写作的例子,凭借这个例子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作为写作的范文,深入剖析,解读文章的技法,让学生运用课文的技法,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如教学《小巷深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 【摘要】如今,语文课堂教学“少、慢、差、费”的 现象依然存在,学生自主少,教学节奏慢,学生创造能力差,课堂教学有无效活动。怎样使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必须培养 学生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灵活多样,开放多变,生动活 泼,富有实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动活泼富有实效 一、“活”是语文教学的精髓 从语文教学现状看:“活”字教学更具有紧迫性。至今 有的老师仍信奉“重压之下出成绩,汗水时间换分数”,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有的教师为了大显身手,讲风过浓, 越俎代庖;有的教师死抱着“以训练为主线”不放,练功过 烈,师生疲于奔命;有的教师由“满堂灌“走向另一极端“满堂问”,摆花架子,仅学得“活”之皮毛,,如何把师生从 呆板的教学格式和练习、考试、分数等枷锁中解脱出来?如何使师生花费时间、投入精力都较少,而又能取得最佳教育教 学效果?这便成了当前语文教改的“难点”和“热点”。解决这一棘手问题的途径可能有多条,方法也可能有多种,但可 以肯定地说,语文教师“活”字教学乃不失为使语文教学走

出“低谷”的“治本”之举,势在必行。 二、“活”字在实际教学中的体现 (一)“乐”是活的教学前提。乐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 导,引导人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乐也是潜在的学习动力, 使人保持旺盛持久的学习热情;乐又是学习的良师,使人加 快获得知识的进程。《论语》中说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原理告诉人们,兴趣导致欢快, 学起来能得到内在的满足。研究结果也表明,学习情绪轻松、愉快、高涨,学起来、教起来就容易活,效率也就高。 (二)“情”是活的教学关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培养的对象不同于工厂里生产的产品,而是一个 个活生生会思维有感情的人,因而,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要 想把课教活,“感情丰富”是必不可少的。“情”是一种巨大 的教育潜能,从某种角度说,语文课堂便是情感场,不少教 材情文并茂,如果配上教者情绪饱满的投入,“未成曲调先 有情”,再加上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轻松愉快,必能 产生某种微妙的情感效应。作为语文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成 自己的朋友,了解他们的生活,思想,了解他们的学习语文 的甘苦;少做“严父慈母”,多做兄长学友,使学生可亲近、 可信赖、可仿效,没有心理距离,教师引着学生“一起爬山”,这样教师就能得心应手,最佳发挥;学生则如沐春风,其情 浓浓。

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浅析

论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 温凤仙 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是习作,既不是成人的写作,更不是文学创作,而是一种书面表达的练习。只要求小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我教育学生从现实取材,说真话,写实事,做一个诚实的人。 一、排难激趣 大多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认为写作文是最麻烦的苦差事。我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习作"的含义,排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告诉学生写作就像我们平时朗读课文,学习生字那样平常,取材于实实在在的生活,写身边的人和事。 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条件,没有兴趣,正如"无水之源",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决不会提高的。因此,每次揭示习作题目,我总是变样地以谜语、故事、图画出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做有心人,从现实中取材 小学生作文往往缺乏素材,没话可说,无事可写。我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多观察周边的人和事,利用课间走入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交流生活见闻。为了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我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观察能力。如指导《我的课余生活》时,由于学生课间活动时间少,来不及开展什么活动就上课了。针对这实际,我先不急于让学生写,而是花了好几节课与学生一起打沙包、跳皮筋、跳大绳等活动。有了亲身经历,学生就乐于表达活动

中的真情感受了。 三、采用课堂动态教学 在静态的课堂空间,利用图象、音响、实物,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视、耳听、鼻闻、肤触,功能。如教写一处景物,学生年纪小,没去过什么地方浏览,有些记忆也淡忘了。让他们从看到说再写,顺理成章,有了这接触,这写作就水到渠成,不用再费力了。 四、体验大纲要求,培养学生想象力 "大纲"也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小学生的作文虽不是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运用生动的联想。怎样才能使学生神思飞动,浮想联翩呢?如教续写想象时,许多课文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想续写下去,既巩固了课文秘示的知识,又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潜力,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就能开展出更为广阔的空间。 诱发写作动机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成功的喜悦。教师应把奖励当作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催化剂。对学生写得较好的文章加以赞赏,并介绍给同学们,贴在作文栏展览,让学生的好作文得以较广的传播。这也成为学生写作的动力。总之,抓好三年级习作教学,以此为突破口,能为整个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打好基础。 2011-12-28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小学生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优劣,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作文在语文中所占的比重之大。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以文取仕”的制度,“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把写作提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 然而,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时下中小学的写作教学,由于没有独立的作文教学时间,没有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缺乏独立的写作教材等原因,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总体来说,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在此,我结合自身对作文教学的认识与感触,谈谈当今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的问题以及几点浅见。 一、应注重的问题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甚微。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1、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让他们在写作时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趵突泉》这课后,为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就能写真实的事情。比如: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举办一次运动会,进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2、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提高教师写作教学能力之我见

提高教师写作教学能力之我见 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十多年了,如何提高自己的写作教学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直是我感到头痛的问题。与身边同事交流得知,其实这一问题也是多数语文教师共同的困惑。小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空话、假话、套话连篇,千人一面。作文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体验,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个人认为,可能有两个反面的原因: 一、学生习作题材及语言的缺乏 习作题材从哪里来?从生活中来。语言缺乏怎么办?只有多读书才能多积累。孩子们生活单调枯燥,缺乏生活体验,缺少观察生活、捕捉写作素材的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只知道好看、新奇、有趣,无法从单调乏味、似乎每天一样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可写的东西,也不知道怎么具体去表达,只会从充斥市场的一些优秀作文选中搬来套去。我校虽然是城区学校,但生源却大都是城乡结合部或农村学生,学生大都是留守儿童,家长素质较低,无法或无条件给学生的学习强有力的支持,不能密切配合老师带孩子在生活中提炼素材,不能给孩子提供课外阅读的条件,老师给孩子推荐的课外阅读也只是说说而已,学生大都不会去阅读,他们喜欢阅读的,大

都是一些惊险刺激的小说,如《查理九世》《怪物大师》等,而这些小说不但没有让学生积累了语言,反而让学生沉迷其中,不分时间的看,影响了正常的学习。 二、教师教学观念和方法的滞后也是造成学生写作能力低下的原因 大多数教师上习作课都是这样做的;先提出本次习作的要求,教学生审题,再谈该围绕题目如何选材,接着给学生讲述写作技巧及写作方法,最后给学生念几篇范文,写作指导教师自以为很到位,殊不知很多学生仍然写不出让老师满意的文章。不是和老师所举例大同小异,就是照搬别人的文章。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应有所改观。那么,教师应怎样做才能提高自身写作教学能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教师要多阅读专业书籍和文章,多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不断积累理论知识,在写作时有的放矢地运用。 其次,教师应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多写“下水作文”。写作之前最好要有初步的内容计划,然后围绕主题进行阐述和分析,这样教师的写作思路才能清楚,整篇内容才能融汇贯通。好的文章除了有精彩的内容,文字的表达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学会多种书写的方式、方法,积累精彩的词汇和语句,这样会给文章添色不少。写好后与学生分享,做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 唐光芬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唐光芬 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 的桥梁。学习语文是非常重要,因此在小学阶段加强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尤 为重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感受 到了教学的精妙之处,激励着我去探索。现针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肤浅地谈谈自己 的看法: 一、牢固掌握语文基础知识 1.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和人文感染。教师首先应该了解学生,用学生的眼光看世界、 用学生的思维想问题,关注学生内心世界,时刻贴近学生,走进学生世界,用中华五千年的 灿烂文化去浇灌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其逐步形成良 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会做人。 2.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借助学生已有的口 语经验和相关的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寓学于乐、化难为易, 这样,使学生更易于接受知识、增加文化底蕴,使学生受益终身。 二、语文教学要有序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学也一样,每个学期初都要根据课标的要求制定语文 教学工作计划,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实际教学中,又要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把 教学方法落实到每一节课中,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课外让学生多阅读报刊、课外书,以拓展知识面,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结合课文中的听说训练,加强对学生 日记、作文的训练,从而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我们班学生差异较大,但我对学生的 要求一视同仁,只是因人而异地进行辅导。同时我还利用一些教研活动,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不断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 三、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 活跃的因素。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他们对一些游戏、故事、活动特别感兴趣,所以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就必须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在活动中学。 平时教学中,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情趣的课堂中参与学习。以鼓励为主,真正让孩子体验学习 的喜悦、学习的信心、学习的激情,这样往往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四、增加知识储备,更新教育观念 1.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2.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应该放下自己的师道尊严。 3.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作用,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4.树立一种大语文观。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课改教学 之中,努力寻求更好的教学方式,时刻把教学质量铭记。 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是传达知识的无声媒介,是 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小学生创新精神的产生是以自由、宽松的课 堂教学环境为基础的。小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时候,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思维才会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教学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教学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无从下手。 俗语说:万事开头难。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 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可以让学生看关于实物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实物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到了正式写作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教师再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 二、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 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三、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 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 学生产生了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之后,如何引导他们写作文,学会写作文就成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首先,三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作文,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 如果条条框框限制太多,学生的畏惧心理就会更加严重,写出的文章也会内容空洞,缺乏活力。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总体特点,选择合适的题目,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要使学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赵先勋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赵先勋 发表时间:2019-11-11T14:19:29.70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月总第323期作者:赵先勋 [导读] 在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写出富有真情实感,具有真实体验的作文逐渐成为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李园街道门村小学266700 在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写出富有真情实感,具有真实体验的作文逐渐成为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动机,唤起兴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当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才会产生表达的欲望。因此,我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尽可能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使他们怀着真挚的感情去观察、体验生活,接触自然,深入社会,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温馨的家庭环境、多彩的校园生活映入学生的脑海,丰富学生的感性体验。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进一步增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引导思考,展开想象,激发情趣。在小学作文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展开合理想象,激发学生情趣,作文时为了让学生能把景物写得更美好,把事物写得更有意义,把人物特点写得更鲜明,我常常引导学生把平时学生看到的人、事、物、景等,展开想像,进行想象构思,想像越丰富,素材也就越丰满。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就能表达自己心中的追求,说想说的话,写想写的事。经常进行这样想象的作文训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作文情趣,有效地提高了写作水平,而且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积累知识,体验生活 1.知识积累。知识是写作之本。没有丰厚扎实的基础,写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古人云:“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两句古训导出了读书积累与写作之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为了扎实的知识积累,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需要制定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每堂课都向学生推荐一些具有浓郁生活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阅读材料,指导学生阅读。每逢节日,我就引导学生查阅有关节日来源的资料、了解各地风俗习惯、当地人如何庆祝等。引导学生看报纸、听广播、上网等,留意周围发生的事,并收集记录。利用语文活动课安排学生阅读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化阅读,为生活化作文积累了间接的生活经验。常见的题材也写出了真情实感,有新意的作文来。“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丰富的知识积累,作文才能在学生的笔端流淌而跃然纸上。 2.生活体验。只有让学生热爱生活,走进生活,他们才会乐于表达。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一个学生没有生活的体验,也写不出好的作文。只有让他们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只有在各种活动中充分体验,才能写出真情实感。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写作文“应该寻到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断地涌出真实的水来,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五彩缤纷的充实的生活。所以,我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和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唤醒他们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实践出真知,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参与家务劳动,体验劳动创造幸福;参与社区活动,接触社会;种植花草树木,了解植物的生长情况;养殖虫鸟鱼兽,了解动物的习性……我在暑假里曾组织学生参与体验生活活动,写写体验日记,结果学生亲身参与,感受丰富,如有“当了一回老板娘;做一天保姆;我当小老师;今天我送报;今天我送奶……”写出的作文内容丰富,感情真挚。 三、运用语言,学以致用 在作文教学中,我十分注意指导和激励学生把积累的语言加以运用,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每一次机会,如:口语交际、小练笔、写作、回答问题等都有意识的加以运用。写作,更是提供给学生展示语言能力的平台。每次写作,我都要提醒学生将本单元学习到的,近期课外阅读积累的优美词句尽可能运用到作文中。把积累的消极语言通过运用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成为积极语言。如:学习《称象》一课时,文中详尽地叙述了曹冲称象的办法,在读、演示中学生理解了这一部分内容,为了进一步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我们老师设计这一环节:请你扮演曹操的手下人按照曹冲说的称出大象的重量,并且要一边演示,一边说过程,这一设计要求学生把文中的语言转化、重组,这样不但促进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如:学了《五彩池》后让学生当一回小导游,介绍五彩池的神奇、美丽;还有转换文中人称来复述课文……这样的教学活动不断地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激励学生,增强自信 1.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班级中会有一些作文写得比较出色的学生,对优秀作文通过班级宣读,板报张贴,选入班刊等形式进行展览,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2.表扬激励。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学习成绩得到别人的承认,渴望别人的赞扬或认可,所以,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欣赏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增强写作的兴趣,有效提高写作水平。实验证明,表扬是激发学生写作的一种神奇的力量。所以,我分层激励,分类表扬,对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做到恰如其分、适可而止,防止骄傲;对写作水平中等偏下的学生,我善于从幼稚的、粗糙的习作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即使他们全文仅有一两个用得恰当的词,一两句精炼的话,我都要加以鼓励,使他们能鼓起作文的勇气,下次作文时有所进步。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需要让学生的作文走进生活,让丰富的生活充实学生的作文,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特别是利用好综合实践活动来丰富作文素材的积累,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走出一条适合新课改作文教学的路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