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习惯性流产患者免疫治疗前后封闭抗体的变化及其意义

习惯性流产患者免疫治疗前后封闭抗体的变化及其意义

习惯性流产患者免疫治疗前后封闭抗体的变化及其意义
习惯性流产患者免疫治疗前后封闭抗体的变化及其意义

3讨论

糖尿病PAD发生率高,截肢率高,出现间歇性跛行、动脉搏动减弱也在PAD中晚期,对于无明显下肢缺血症状的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意义重大。刘敏燕等[1]报告AB I<0.9与彩色超声下肢血管病变诊断相符合率达100%,在糖尿病患者A BI<0.9可以诊断PAD。Fomkes[2]指出AB I<0.9与患者造影阳性相比,诊断敏感性为95%,特异性几乎为100%。目前在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中,血管造影虽为诊断金标准,但其为有创性检查,有一定的标准程度和设备要求;不适于做常规检查,而下肢彩超检查时,价格也较贵并且需时间较长。因此A BI是诊断早期PAD的重要检查。

本结果显示20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检测的患者AB I< 0.9者45例,占21.9%,糖尿病合并PAD组与NPAD组相比, HbA

1

c达标率与餐后血糖有显著差异。血糖控制不佳,尤其是餐后血糖升高,形成大量糖基化终产物,引起氧化应激状态,导致血管收缩,抗血栓能力下降,血栓形成增加,血管基质增生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这是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重要机制。大量流行病学证据支持餐后血糖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之间存在相关性[3]。

高血压是公认的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持久的高血压致动脉内膜纤维组织和弹力纤维增生、管腔变窄,并损伤内膜,有利于脂质在大、中动脉内膜的沉积而发生动脉硬化。本研究中PAD组与NPAD组脉压差大,两组间有显著差异,舒张压低于脉压差大,反映了动脉硬化的程度加重,脉压差大更易发生血管事件。

糖尿病患者脂蛋白的结构或功能与非糖尿病患者存在差异,如富含甘油三脂的脂蛋白,小而密的LDL-C增加,有助于动脉硬化的发生。傅晓萱等[4]研究指出,餐后TG水平增高可能为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中两组TG、LDL-C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表明PAD与血脂紊乱有关。

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增加不仅可全面反映肾损害情况而且提示广泛的血管病变[5]。本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的发生率随尿白蛋白排泄的增加而增加,提示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有显著的预报价值。

合并PAD的糖尿病患者具有高龄、病程长、冠心病合并率高,吸烟率高的特点,这些均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除年龄外,其他因素均可以预防控制。

总之,多普勒测定A BI具有无创、操作简单、价廉、省时、患者易接受的优点[6],是诊断糖尿病PA D有价值的辅助检查。糖尿病合并PAD患者高龄、病程长、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病、糖脂代谢紊乱等,因此,PAD的治疗除常规的抗血小板、扩血管外,还要强调减少导致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的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1]刘敏燕,田慧,宗文漪,等.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仪评价下肢血

管病变的价值[J].中国临床康复,2006,6(10):111-113.

[2]Ou ri el K.Peri pheral arterial d isease[J].The Lancet,2001,358

(9289):1257-1264.

[3]Th eDECODE S t udy G roup,E uropean D i abetes Ep i de m i ology G roup.

G l u cose t olerance and m ort ali ty:co mparis on ofWHO and Am erican

D i adet es A ss oci aati on d i agnosis cri teri a[J].Lancet,1999,354(26):

617-619.

[4]傅晓英,鲁平,张菱,等.餐后甘油三脂水平升高作为2型糖

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的预防与

控制,2001,6(9):250-252.

[5]刘昕,李淮岗.肾脏病及糖尿病微量蛋白监测的临床意义[J].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2):142-143.

[6]陈静.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J].广西医学,2007,29(1):40-41.

(收稿日期:2008-10-14修回日期:2008-11-17)

习惯性流产患者免疫治疗前后封闭抗体的变化及其意义

李东明甘腾华穆小坚欧珊许涓涓辛瑞宁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遗传室,南宁市550003)

=摘要>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习惯性流产的效果和免疫治疗前后封闭抗体(A PLA)的变化及其对妊娠结局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 l SA)测定1126例习惯性流产患者的APLA水平,对1098例APLA阴性者进行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疗程结束2周后复查APLA。结果1126例习惯性流产患者免疫治疗前APLA阳性率为2.49%,1098例APLA阴性者免疫治疗1个疗程后,APLA阳性率为47.27%,2个疗程后A PLA阳性率为68.32%,3个疗程后A PLA阳性率为81.33%。免疫治疗后,再次妊娠的成功率为78.78%,其中APLA阳性者再次妊娠的成功率为87.35%,A PLA阴性者再次妊娠的成功率为41.4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能提高A PLA的阳性率及再次妊娠的成功率,对指导习惯性流产患者妊娠及对再次妊娠的结局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习惯性流产;免疫治疗;封闭抗体;妊娠

=中图分类号> R714.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253-4304(2009)01-0046-03

习惯性流产的病因比较复杂,涉及遗传学、解剖学、内分泌学、感染和免疫学等诸多因素,在现代技术诊断中40%~ 80%患者流产原因不明[1]。随着免疫学对生殖医学的渗透,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继H LA分型方法取得突破之后, HLA及其基因产物在人类妊娠中的不同现象逐渐被研究,学者们发现习惯性流产与HLA免疫应答关联,这些患者的封闭抗体,即抗丈夫白细胞抗体(anti paterna l l ukocyte antibody,APLA)阳性率很低。1981年T ay l o r报告对4例A PLA阴性习惯性流产病人进行HLA免疫治疗后3例分娩了婴儿,引起围产医学界的极大兴趣[2,3]。笔者对1098例APLA阴性的习惯性流产患者进行主动免疫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检测其APLA的变化,并观察习惯性流产患者免疫治疗前后A PLA的变化与疾病转归的关系。

46Guangx iM ed ical Journal,Jan.2009,Vol.31,N o.1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03年12月至2007年11月在我院妇产科、遗传咨询门诊就诊的习惯性流产患者1126例,选取A PLA 阴性的习惯性流产患者1098例,年龄24~45岁,平均31.2岁,连续自然流产\3次,均为孕20周内流产。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检查确诊。

1.2方法

1.2.1免疫治疗方法:主动免疫原首选丈夫淋巴细胞,若丈夫不宜作为免疫原供者(如H Bs A g阳性)则选用其他的健康个体,取免疫原供者肘静脉血,肝素抗凝,常规分离、浓缩提取淋巴细胞,用9g/L N aC l溶液洗涤3次后稀释细胞至1m l。用皮内注射的方法,在病人前臂三角肌处注射6~8个点。每隔3周1次,4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2周后复查A PLA。阴性者继续进行下一个疗程的免疫治疗,直至APLA转为阳性后再考虑受孕;3个疗程后阴性者指导受孕,阳性者鼓励患者在6个月内妊娠,如获妊娠维持治疗直至孕20周左右。

1.2.2封闭抗体检测:免疫治疗前、后抽取外周血2m,l分离血清,封闭抗体用EL IS A法进行测定,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所用试剂由美国莱姆德公司生产,北京索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V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免疫治疗前仅28例A PLA阳性,阳性率为2.49%。1098例APLA阴性的习惯性流产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1个疗程后,阳性率为47.27%;第2个疗程后A PLA阳性231例;第3个疗程后A PLA阳性143例。1098例习惯性流产患者在接受3个疗程的免疫治疗后,APLA总阳性数为893例,总阳性率为81.33%。

在接受免疫治疗的1098例患者中,有949例再次妊娠,将妊娠超过5个月、B超未见异常或分娩出活婴视为妊娠成功,有865例获得妊娠成功,61例再次发生早期流产,3例异位妊娠,20例处于孕早期未知妊娠结局,妊娠成功率78.78%。

免疫治疗后,949例再次妊娠的患者中,有893例A PLA 阳性,205例APLA阴性。在APLA阳性患者中,2例异位妊娠、17例处于孕早期,有780例妊娠成功,27例再次发生流产,妊娠成功率为87.35%(780/893);A PLA阴性患者中,有85例妊娠成功,34例再次发生流产,1例异位妊娠,3例处于孕早期,妊娠成功率为41.46%(85/205)。免疫治疗后A PLA阳性患者,再次妊娠的成功率明显高于APLA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2=209.958,P=0.000)。

3讨论

妊娠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从免疫学上来看类似于器官移植。带有父方异体抗原成分的胚胎,对母体来说是一个移植物,在母胎界面上,母体与胚胎细胞之间存在相互识别。母体识别胚胎的抗原,并产生封闭抗体。一方面,封闭抗体与母体的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结合,封闭其细胞毒作用,阻止其对胎儿的杀伤;另一方面,封闭抗体与胚胎细胞上的抗原结合,从而阻断了母体的淋巴细胞到胚胎细胞的通路。现代免疫学认为,在器官移植中,供受双方的HLA相容性越大,移植成功率越高。而在母胎界面上,母胎H LA相容性越大,那么,母体就不能识别胚胎抗原,就不能产生封闭抗体,胚胎得不到封闭抗体的保护就会遭排斥,即产生病理性妊娠,如流产、不孕、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产等。H LA与包括原因不明的习惯性流产在内的病理性妊娠密切相关联[4]。

研究认为,习惯性流产的发生与母体缺乏A PLA有关。APLA的产生不足,使得免疫系统容易对胚胎产生免疫攻击,母体对胎儿产生强烈的排斥相似,怀孕早期可出现习惯性流产,怀孕晚期则可出现妊娠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甚至出现胎死宫内,最终导致流产。对A PLA缺乏的习惯性流产患者应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已有较多文献报告,其目的是增加习惯性流产患者体内A PLA的水平,使再次妊娠得以成功[5,6]。本文对1098例APLA阴性的R S A患者进行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后,A PLA的阳性率显著提高,再次妊娠的成功率达78.78%,与国内的文献报告相近(70.0~87.9%)[1],且没有发现对母婴的副反应;在再次妊娠的患者中,APLA阳性者妊娠成功率明显高于阴性者。说明免疫治疗后,A PLA产生增加,母体免疫耐受形成,胎儿易于存活,妊娠成功率提高。这支持R S A的发病机理与免疫低反应性有关,也一定程度上证实了主动免疫治疗的有效性[5]。205例APLA仍阴性的习惯性流产患者,有99例妊娠,也有41.66%妊娠成功率,这可能是因为主动免疫治疗使这些患者诱发了由细胞免疫参与的免疫抑制,使封闭效应增强所致[10,11],但APLA阴性者妊娠成功率与APLA阳性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提示免疫治疗后未产生APLA的情况下妊娠,仍有相当大的再次流产风险,A PLA对再次妊娠结局有一定的预示作用。

临床上对于习惯性流产患者进行A PLA的检测是非常必要的。对于A PLA阴性的患者,应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能提高A PLA的阳性率及再次妊娠的成功率。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习惯性流产安全有效,A PLA水平变化的监测,对指导习惯性流产患者妊娠及对再次妊娠的结局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师伟,刘金星.反复自然流产中封闭抗体缺乏的检测和治疗研

究进展[J].河南中医,2003,23(9):81-83.

[2]梁宝珠,谭忠伟,黎彩鹏,等.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复发性流产

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5):3561-3562. [3]吴菁,黄艳仪,黄华梅,等.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主动免疫治

疗[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7,27(3):392-393.

[4]Ober C.HLA and reproducti on lesson s fro m studies i n H u tterites

[J].P l acen t a,1995,16(5):69-577.

[5]李带莉.30例原因不明性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免疫治疗的临床分

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24):38-40.

47

广西医学2009年1月第31卷第1期

[6]孟庆勇,林萍,王鸣,等.配偶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反复自然流

产91例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13(12):57-58. [7]Pandey M K,Agrea w al S.Inducti on ofM LRB f and p rotecti on offeta-l

lossa cu rrent double b li nd rando m ized trial of pater n al l y m phocyte

i m mun izati on f or w o m en w i th recurren t s pon taneon s aborti on[J].In t

I mm unophar m aeo,l2004,4(2):289-298.

[8]辛力.免疫学因素与反复自然流产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

优生与遗传杂志,2003,11(4):143-144.

[9]杨玉发,张国清,黄玲惠,等.用丈夫淋巴细胞治疗原因不明性习

惯性流产59例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05,27(8):557-558.

[10]吴日然,谭志伟,廖月婵,等.反复自然流产不孕患者的封闭抗体

检测与治疗[J].医药论坛杂志,2005,26(9):7-9.

[11]Szpako w sk iA,M ali no w sk iA,G l o w acka E.The i n fl u ence of pater n al

l y m phocyt e i m mun izati on on the b al an ce of Th1/Th2type reacti vity

i n w o m en w i th unexp lai ned recu rren t s pon taneous aborti on[J].

G i nek olPo,l2000,71(6):586-592.

(收稿日期:2008-10-12修回日期:2008-11-14)

伊贝沙坦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海静如

(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南宁市530031)

=摘要>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治疗前后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伊贝沙坦对hs-CRP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120例老年高血压病和78例健康老年人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再将病例组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伊贝沙坦(150m g,1次/d)治疗,B组给予氢氯噻嗪(12.5mg,2次/d)治疗,给药前及给药1个月后分别进行hs-CRP测定。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 P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A组治疗后hs-CRP含量下降,并且下降程度高于B组(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hs-CRP增高;伊贝沙坦可降低hs-CR P的含量。

=关键词> 高血压;C-反应蛋白;伊贝沙坦;氢氯噻嗪;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 R54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253-4304(2009)01-0048-02

高血压病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众多资料显示高血压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s-CRP作为炎症标志物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与hs-CRP的相关性,降压药物伊贝沙坦对hs-CR P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在我院老年病科住院及门诊的老年原发高血压患者120例,高压血病例符合1999WHO/IS H高血压治疗指南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SBP\140mmH g,DBP\90mmH g。年龄(68.9?3.5)岁,男65例,女55例。病例组随机分为两组:A组56例,年龄(67.2?

4.5)岁,男31例,女25例;B组64例,年龄(70.5?3.9)岁,男34例,女30例。两组病例对象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78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年龄(69.1?4.3)岁,男47例,女31例。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经体检、实验室等辅助检查除外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继发性高血压、恶性肿瘤、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严重内脏疾病患者及血液系统疾病。

1.2治疗方法A组给予伊贝沙坦(商品名:安博维) 150m g,1次/d;B组给予氢氯噻嗪1

2.5m g,2次/d。给药前及给药1个月后,并在右上臂使用水银柱式血压计检测肱动脉血压,比较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下降水平。1.3研究方法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7170A)氧化酶法检测血糖,酶法检测血脂,采用散射比浊法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对于治疗前清晨空腹,及治疗后清晨空腹抽静脉血检测hs-C R P和血液生化指标:血糖(FPG)、尿素氮(B UN)、肌酐(S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高血压组与正常组的血液生化指标、hs-C RP含量比较两组的血液生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血压组的hs-C RP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两组血液生化指标、hs-CR P含量比较(x?s)

指标

高血压组

(n=120)

正常组

(n=78)

t值P值FPG(mm ol/L)5.10?1.205.20?1.320.5510.583 B UN(mmo l/L)5.83?1.235.39?1.780.4680.641 SC r(L m o l/L)80.30?16.3079.90?17.200.1650.869 TC(mm o l/L)4.63?1.104.58?1.120.3100.757 TG(mmo l/L)1.73?1.201.67?1.010.3650.715 HDL-C(mm ol/L)1.34?0.291.31?0.410.6030.547 LDL-C(mm o l/L)2.72?0.612.71?0.630.1130.912 hs-CRP(mg/L)4.10?1.323.18?1.214.9490.001

48Guangx iM ed ical Journal,Jan.2009,Vol.31,N o.1

检测自身免疫抗体的蛋白质芯片技术.

检测自身免疫抗体的蛋白质芯片技术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异常免疫反应引起的慢性退行性或炎症性疾病。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对 机体的影响各有不同。例如,在多发性硬化症中,自身免疫反应的侵害对象是中枢神经系统, 而在克罗恩病中则是肠道。此外,同种疾病对不同个体的组织和器官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 此类疾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患者的免疫系统情况。其人群患病率在3%以上,女性和老年人居 多。炎症是许多此类疾病的常见症状,其他症状包括:眩晕、疲劳、不适及低烧。器官特异性 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侵害靶器官或组织,导致功能受损。 对此类疾病的诊断相当困难,尤其是在发病初期。对健康个体进行的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表明:不同疾病的阳性结果发生率少则接近0%,多则超过10%。健康个体中的大多数抗体的滴定浓度都很低,对健康没有不良影响。 自身抗体并不总是针对某种风湿性疾病。例如,与天然双链DNA (dsDNA) 发生反应的抗体通 常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具有诊断意义。但是,抗双链DNA 抗体也可见于患有其他疾病的个 体中,如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症、硬皮病、药物性狼疮、慢性活动性肝炎、格雷夫斯氏病 及其他疾病。抗双链DNA 抗体在上述疾病的患者中发生率一般低于5%。因此抗双链DNA 抗体对SLE 没有诊断意义。 在少数情况下,自身抗体具有很强的疾病特异性。目前已鉴别出一些常见风湿性疾病的自身抗体靶点(表I )。 本文就自身抗体检测技术进行了回顾性评述,开篇先介绍一些成熟的检测方法,最后则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多路复用蛋白质分析技术是讨论的核心焦点。本文还研究了各种多路复用自身免疫测定法,并阐述了开发人员所面临的困难。 目前的检测方法 检测自身免疫相关抗体的第一种方法是琼脂凝胶平板双向扩散法,但是这种方法早已被更快速、更灵敏的半定量方法所取代。 检测血清中自身抗体的常用实验室试验:免疫测定(通常为酶免疫测定)、间接免疫荧光显微技术 (IFA)、免疫印迹及免疫沉淀。上述试验中只有第一种是半定量试验;其他均为定性试验。通过IFA 法进行筛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而且要求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对显微镜染色图谱进行目测解读。这种方法缺乏可靠的标准,其结果取决于观察者的技能。IFA 阳性结果并不能确定抗原的存在。因此,在提出具体治疗方案的建议方面,其作用十分有限。 磁性微粒的扫描电子显微照片,由Bio-Rad Laboratories 公司(美国加州,Hercules)的BioPlex 2200免疫测定系统(该设备具多路复用测定功能)采用。

肿瘤生物免疫疗法要做几个疗程

肿瘤生物免疫疗法要做几个疗程 生物免疫疗法一般需要做几个疗程是因人而异的,一般早期的肿瘤患者及时到院治疗,一到两个疗程就可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实现临床治愈,只需后期定期的复查既可;而对于一些中晚期的恶性肿瘤患者来讲,一到两个疗程可能起到的就是控制肿瘤的发展,如果想实现理想的治疗效果,就需要采取一些综合治疗方案,或是增加一到两个疗程的生物治疗,所以具体情况还要根据您目前的身体状况进行确定。不管治疗需要几个疗程,患者都不会有任何不良反应。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重启肿瘤患者免疫系统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的诞生填补了手术、放化疗等常规疗法的不足,其不但具有清除体内不同部位的微小残留病灶,防止肿瘤复发与转移的作用,而且对病人受损的免疫系统又能起到恢复与重建的疗效。 生物免疫治疗应用免疫细胞群谱广,可以有针对性地联合应用多种免疫细胞,实现对不同肿瘤实施“个性化”免疫细胞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肿瘤治疗效果。手术后的肿瘤患者使用生物免疫治疗可以清除体内散在癌变细胞,预防多种肿瘤术后的复发和转移,如肝、肾部位肿瘤;食管、胃、肺、肠、乳腺等肿瘤患者在生物免疫治疗与放化疗结合使用的治疗中显示出很好的协同作用和疗效维持效果,大大改善了肿瘤患者的身体状况,减轻放化疗反应;处于康复期的肿瘤患者采用生物免疫治疗进行巩固治疗,可以控制肿瘤生长,维持疗效,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存机会和存活时间。 生物治疗肿瘤分为两大类,DC-CIK生物治疗和多细胞(高纯度NK)免疫治疗,多细胞(高纯度NK)免疫治疗是目前肿瘤(癌症)治疗最先进的技术。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为了弥补单一使用“DC-CIK细胞”抗肿瘤的缺陷,在积累了丰富的生物免疫治疗(DC-CIK疗法)经验的基础上,增加(高纯度)NK、CD3AK、NKT三种免疫细胞的多细胞治疗模式,针对不同患者、不同阶段,有选择性地运用具有特异性的靶向免疫细胞,抑制肿瘤的生长、转移、复发,并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力,可独立使用,与手术、放化疗联合治疗效果更佳。以保障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远期生存率的治疗目标来指导癌症治疗,能从患者全身特点加以考虑,而不只是着眼于癌症病灶本身,是患者最好的选择。 多细胞免疫治疗具体流程 (一)与患者沟通交流 这个过程主要是为了让医生了解患者的大概病情,从而初步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肿瘤多细胞免疫治疗 (二)检查并确定治疗方案 为患者做一些常规检查,客观详细分析患者病情,查看患者是否对多细胞免疫治疗存在禁忌症,如果符合多细胞免疫治疗的各项客观条件要求,专家会给患者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三)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治疗方案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便可以进行细胞采集,提取患者80ml-100ml 血液,这个过程患者不会感到任何不适。

自身抗体临床用及检测技术概述

自身抗体临床应用及检测技术概述 一、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基本概念 自身免疫(autoimmunity):机体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的现象,如衰老细胞或组织成分的清除等。 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 disease):机体在某些诱因作用下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发生紊乱而导致的疾病状态。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特征:血液中可测到高效价的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应答性T淋巴细胞;自身抗体或自身应答性T淋巴细胞造成相应的组织细胞损伤或功能障碍;病情的转归与自身免疫应答的强度密切相关;多脏器或系统受累、病情反复发作和慢性迁延(疑难杂症)。 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诊断整合效应:患者自述+临床表征+检测结果(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等)。自身抗体检测已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诊断不可或缺的指标。 表1.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美国数据) 表2.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国患者统计(协和) RA 0.34 800 SLE 0.07 200 SS 0.77 820 AS 0.3 500 其他CTD 0.01-0.06 >300 (PM/DM/Scl) 合计患病人数>5000万 (二)自身抗体临床检测常见项目

1、抗核抗体(ANA)检测 2、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检测 (三)自身抗体项目:ANA检测 1、ANA基本概念 传统定义是针对细胞核成分的自身抗体的总称。 广义定义是针对细胞内所有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的总称。对ANA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核成分,而是指核酸和核蛋白抗体的总称。 靶抗原存在于包括细胞核、细胞浆、细胞骨架、细胞分裂结构等部位。 3、ANA检测的临床意义 ANA可见于多种疾病,特别是结缔组织疾病,常作为结缔组织病的诊断、病情判断和疗效观察的指标。在非结缔组织病(感染和肿瘤)中也可出现阳性。正常人中(特别是老年人)也可出现阳性,但滴度低,且常表现为IgM型,高滴度ANA则高度提示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ANA检测已成为临床上的一个极重要的自身免疫病的筛查实验。 表3.ANA检测的临床意义 (四)抗核抗体基本检测策略 1、初筛实验 2、确认/分型实验:多特异性检测,如:间接免疫荧光法 单特异性检测,如:ELISA, Immunoblot 结果 3、ANA荧光筛查实验 ANA荧光法筛查试验时的几个重点 临界值(起始稀释度):用于初步甄别阴阳性结果 荧光核型:用于缩小靶抗原确认实验范围并提示部分疾病 抗体滴度:用于判断病情进展、预后等 考虑到荧光法筛查试验存在主观性强的特点,因此应以一种客观和现实的

封闭抗体、主动免疫治疗、不孕不育

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福音--主动免疫治疗 复发性流产是指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发病率为0.4%~1.0%,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其定义为连续发生2次或以上的自然流产,发病率约为5%。复发性流产发生的原因很复杂,可能与染色体异常、内分泌紊乱、生殖道畸形、生殖道感染、免疫失调、血型不合等因素有关,其中,约有50%的复发性流产是不明原因的。最新研究表明,这种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流产可能与母体体内缺乏封闭抗体有关。 现代生殖免疫学认为,妊娠是一种成功的半同种异体移植过程,母体不对胚胎移植物产生免疫排斥,使妊娠得以继续。封闭抗体是存在于母体外周血中的一种对胚胎起保护作用的抗体,防止母体对胎儿排斥。目前研究认为,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流产的发生与母体缺乏这种封闭抗体有关,流产次数越多的患者,其体内缺乏封闭抗体的可能性越大。大约80%~90%复发性流产患者体内检测不到这种特异性的封闭抗体。因此,对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进行封闭抗体的检测是非常有必要的。 目前,在武汉同济生殖医学专科医院有一种主动免疫治疗方法能针对性地治疗这种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流产。简单诊治流程是:①挂辅助生殖科专家号; ②封闭抗体检测:患者先进行封闭抗体检测,如果封闭抗体阴性则进行主动免疫治疗;③主动免疫治疗(又称配偶淋巴细胞免疫疗法):医务人员抽取丈夫一定量的外周血,分离出淋巴细胞,再回输到妻子的前臂皮内;每3周进行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④复查封闭抗体:在进行免疫治疗3次后复查封闭抗体,若已转为阳性,则可以尝试怀孕,怀孕后需加强治疗,每3周进行一次,直至孕4~5个月以后,以避免再次发生流产;若封闭抗体仍未转阳性,需加强1个疗程。

自身免疫病中多种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分析

自身免疫病中多种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自身免疫病患者常用自身抗体的综合检测、分析,评价其在自身免疫病中的意义及价值。方法:选取临床上已确诊为自身免疫病患者216例作为疾病组(其中SLE患者102例,RA患者54例,MCTD患者18例,SS患者16例,PSS患者16,PM/DM患者10例),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血液,分离血清,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欧蒙免疫印迹法和ELISA法检测ANA、抗ds DNA、ENA多肽谱、RF。结果:6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RF的阳性检出率以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为最高(74.2%),干燥综合症(SS)患者次之(62.5%),而多发性皮肌炎(PM/DM)患者中未检出;ANA在6种自身免疫病患者中均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为最高(94.1%),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患者次之(88.9%),RA患者最低(33.3%);抗ds DNA则只在2种自身免疫病患者中检出,其中SLE患者阳性检出率最高(80.4%),而RA患者较低(3.7%);6种自身免疫病患者中,ENA多肽谱的各种抗体的检出率差别较大,其中,抗SSA/R0均有检出,但阳性率不高(均低于40.0%),而抗Histones只在SLE患者中有检出,抗Scl70只在系统性硬皮病(PSS)患者中有检出,抗J01则只在PM/DM患者中有检出,但抗U1snRNP 则在MCTD患者中检出率较高(88.9%),抗Centromere均无检出。结论:自身免疫病患者同时检测多种自身抗体有助于疾病的特异性诊断和筛查。

【关键词】 RF; ANA;抗ds DNA; ENA多肽谱;自身免疫病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ignificance of multiple autoantibody detection and analysis in the process of diagnosing and screening autoimmune diseases. Methods: 216 cases of autoimmune diseases were compared with 30 health volunteers. 102 out of these cases are SLE, 54 are RA, 18 are MCTD, 16 are SS, 16 are PSS and 10 are PM/DM, Autoantibody including ANA, anti ds DNA, ENA antibodies and RF were detected. Results: Among six kinds of autoimmune diseases mentioned above, RA has the highest positive rate of RF (74.2%) followed by SS (62.5%). On the contrary, in PM/DM, RF was detected as negative. SLE has the highest positive rate of ANA (94.1%) followed by MCTD (88.9%) and RA (33.3%). Anti ds DNA was only detected in SLE and RA with a positive rate of 80.4% and 3.7%,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rates of ENA antibodies in autoimmune diseases are obvious different among each other. Conclusion: Detection of multiple autoantibodies is a useful way of diagnosis and screening autoimmune diseases. [KEY WORDS] RF; ANA; Anti ds DNA; ENA antibodies;Autoimmune diseases

PD1抗体免疫治疗指南民间版

PD1抗体免疫治疗指南民间版 此文总结了一些患者经常咨询的关于PD1抗体使用的问题,希望能帮到大家。请注意,这不是使用指南,只是我们知道的信息的分享,使用前请一定咨询医生商讨方案。(文章来源:生物315,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1 PD1抗体有用吗?有临床数据吗? 答:有用,已公布的临床数据如下: BMS的PD-1单抗(Nivolumab,Opdivo) 其他方法针对复发难治的霍奇淋巴瘤治疗效果:23名病人(18个接受过自体干细胞移植,但是复发;18个接受过brentuximab vedotin治疗,但是复发);

PD-1治疗效果:20名病人ORR,有效果,其中4名完全缓解,16名部分缓解;24周无进展生存期 86%;三级副作用22%。 针对各种癌症:对非小细胞肺癌的ORR 18%,黑色素瘤28%,肾细胞癌27%,反应持续时间一年以上的占65%。 针对没有BRAF突变的黑色素瘤:一年生存率72.9%,ORR反应4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5个月。 针对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试验因为效果非常好而提前终止,对照组是紫杉醇。MERK的PD-1单抗(pembrolizumab,Keytruda) 针对CTLA-4耐药的黑色素瘤:ORR 26%,中位持续时间8个月 针对三阴乳腺癌的ORR是18.5%,将它和三期的ADC药CDX-011(ORR=33%)对比,效果并不理想。(以上信息截止2015年3月) 从数据可以看出,PD1抗体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对黑色素瘤和肺癌,不过,它不是万能的,但这是一个新的希望。 2 有国内的患者使用PD-1抗体吗?效果怎么样? 答:没有科学的统计过,但是国内确实已经有一批人已经在使用,至少有十几个人吧。已知的是一位肺癌的患者使用三个疗程之后效果非常好;一位肝癌的患者使用两个疗程之后自己感觉效果也不错,具体还在观察;另外,还有宫颈癌、黑色素瘤患者也在使用中,还有一批患者在观望。还有两位肝移植患者也使用了PD1,但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具体见 https://www.doczj.com/doc/c317738636.html,/p/1001603820783683110745?from=page_100606_profile&wvr=6&mod=wenzhangmod(信息来源:2015年3月)

自身抗体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一、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ies,ANA)泛指抗各种核成分的抗体,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自身抗体。ANA的性质主要是IgG,也有IgM和IgA,甚至IgD和IgE。ANA可以与不同来源的细胞核起反应,无器官特异性和种属特异性。ANA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可存在于其他体液如滑膜液、胸水和尿液中。 ANA在SIE患者的滴度较高,但也出现在其他许多自身免疫病中,在许多研究报告中,都将检出ANA作为自身免疫甚至自身免疫病存在的依据。这种现象的机制尚未明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一)ANA的类型及意义 由于细胞核成分的复杂性,不同成分的抗原性也不同;因此就会有多种不同的ANA。 1.抗核蛋白抗体核蛋白抗原(DNP)由DNA和组蛋白组成。由于DNP抗原存在不溶性和可溶性两个部分,可分别产生相应的抗体。不溶性DNP抗体通常不完全被DNA和组蛋白所吸收,它是形成狼疮细胞的因子;可溶性抗原存在于各种关节炎病人的滑膜液中,其相应抗体也出现于RA病人的滑膜液中。 2.抗DNA抗体可以分为两大类:①抗天然DNA(nDNA)抗体,或称抗双链DNA (dsDNA)抗体;②抗变性DNA抗体,或称抗单链DNA(ssDNA)抗体。抗dsDNA抗体对SLE有较高的特异性,70%~90%的活动期SLE病人该抗体阳性,效价较高,并与病情有关。抗ssDNA抗体可见于多种疾病中,特异性较差。 3.抗ENA抗体可提取性核抗原(ENA)多从动物的胸腺中提取。先将胸腺匀浆并破碎细胞,分离出细胞核;再经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处理后,很容易从胞核中提取出来。ENA 不含DNA,对核糖核酸酶敏感。近年来的研究表明,ENA可分为十几种,现仅介绍几种主要的ENA及其相应抗体。

肿瘤的免疫治疗现状及发展方向

World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世界肿瘤研究, 2019, 9(3), 98-103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9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c317738636.html,/journal/wjcr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c317738636.html,/10.12677/wjcr.2019.93014 The Current Strategies and Developing Directions of Tumor Immunotherapy Yuwei Hu1, Yuan Tan1, Yanzhu Yao1, Yuting He1, Yu Xiong1, Qiongwen Liang1, Yingxi Shi1, Huozhen Hu2* 1School of Medicine UESTC, Chengdu Sichuan 2College of Life Science,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Received: Jul. 2nd, 2019; accepted: Jul. 19th, 2019; published: Jul. 26th, 2019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oncology, immun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tumor immuno-therapy and transformation research hav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bringing revolutionary changes to the anti-tumor treatment models.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immunotherapy is huge, and it will become a key weapon for precision medicine in the future, but it also faces many challenges. This re-view will discuss the current strategie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f immunotherapy from specific and non-specific tumor adoptive immunotherapy, immunological checkpoint blockade (ICIs) etc. Keywords Tumor, Immunotherapy, Adoptive Cellular Immunotherapy, Tumor Vaccine, Immune Checkpoint 肿瘤的免疫治疗现状及发展方向 胡雨薇1,谭源1,姚妍竹1,何雨婷1,熊雨1,梁琼文1,时樱溪1,胡火珍2* 1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四川成都 2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成都 收稿日期:2019年7月2日;录用日期:2019年7月19日;发布日期:2019年7月26日 摘要 随着肿瘤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肿瘤免疫治疗及转化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抗肿瘤治疗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免疫治疗发展潜力巨大,今后也将成为精准医疗的关键武器,但目前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将从特异性的及非特异性的肿瘤过继免疫治疗、免疫检验点阻断(ICIs)等几个方面来论述免疫治疗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通讯作者。

两种免疫治疗方法治疗封闭抗体阴性复发性流产的对照研究

两种免疫治疗方法治疗封闭抗体阴性复发性流产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两种免疫治疗方法对封闭抗体阴性复发性流产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确诊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患者封闭抗体检测阴性的患者270例,随机分为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组(162例)和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组(108例),分别采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和小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治疗,统计两组的妊娠成功率。结果:主动免疫治疗组成功妊娠135例(83.3%),被动免疫治疗组成功妊娠97例(90.0%)(P>0.05),不良反应两组比较,主动免疫组发生率为7.4%,被动免疫组被0.9%(P<0.05)。结论:对封闭抗体阴性复发性流产孕妇主动免疫治疗与被动免疫治疗效果相当,但是被动免疫治疗更为简单安全。 标签: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主动免疫;被动免疫;封闭抗体 复发性自然流产指连续遭受2次或2次以上在妊娠20周前的妊娠产物或胎儿(体重%500 g)丢失。对于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性流产发生机制,80%与免疫因素有关。包括自身免疫缺陷和同种免疫缺陷。本文着重探讨同种免疫缺陷,即封闭抗体阴性患者的治疗。现总结治疗经验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于我院生殖遗传中心就诊的封闭抗体检测阴性的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270例,年龄19~38岁,平均(28±2.7)岁。随机分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组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治疗组。其中162例患者行主动免疫治疗,108例患者行被动免疫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流产次数、流产孕周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1.2分组 1.2.1主动免疫组患者丈夫抽取静脉血10mL,肝素抗凝后放入淋巴细胞分离液试管中,保持分层状态,离心力400g,离心20分钟,将淋巴细胞层吸取后于0.9%氯化钠溶液混匀后再次离心,洗涤后弃上清,制成浓度(2~5)×107/mL 的淋巴细胞悬液,将1mL该淋巴细胞悬液于患者上臂内侧进行皮下注射5个点,每3周注射1次,在孕前注射4次,复查转阳性后备孕,孕后注射4次;如未转阳性,加强注射2次后备孕,孕后继续注射4次,至孕16~18周。 1.2.2被动免疫组排卵后12天早孕试纸验出阳性,3天一次检查两次HCG 定量和孕酮值,排除生化妊娠后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 2.5g,三周一次,保胎至16~18周,早孕期约注射4次。 1.3材料

肿瘤免疫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肿瘤免疫治疗 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并清除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细胞,但为了生存和生长,肿瘤细胞能够采用不同策略,使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抑制,不能正常的杀伤肿瘤细胞,从而在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各阶段得以幸存。[1-2]肿瘤细胞的上述特征被称为免疫逃逸,为了更好地理解肿瘤免疫的多环节、多步骤的复杂性,陈和提出了肿瘤-免疫循环的概念。肿瘤-免疫循环分为以下七个环节:1、肿瘤抗原释放;2、肿瘤抗原呈递;3、启动和激活效应性T细胞;4、T细胞向肿瘤组织迁移;5、肿瘤组织T细胞浸润;6、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7、清除肿瘤细胞。这些环节任何地方出现异常均可以导致抗肿瘤-免疫循环失效,出现免疫逃逸。不同肿瘤可以通过不同环节的异常抑制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有效识别和杀伤从而产生免疫耐受,甚至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肿瘤免疫治疗就是通过重新启动并维持肿瘤-免疫循环,恢复机体正常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控制与清除肿瘤的一种治疗方法。包括单克隆抗体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性抗体、癌症疫苗、细胞治疗和小分子抑制剂等。近几年,肿瘤免疫治疗的好消息不断,目前已在多种肿瘤如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癌和前列腺癌等实体瘤的治疗中展示出了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多个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已经获得美国FD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批准临床应用。肿瘤免疫治疗由于其卓越的疗效和创新性,在2013年被《科学》杂志评为年度最重要的科学突破[3]。 中文名 肿瘤免疫治疗 外文名 Tumor immunotherapy 目录 1分类 2肿瘤生物标记物 分类 (一)单克隆抗体类免疫检查点(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抑制剂 1. PD-1/PD-L1通路与PD-1/PD-L1抑制剂 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1, PD-1)抗体是目前研究最多,临床发展最快的一种免疫疗法。PD-1起作用在免疫反应的效应阶段,其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B细胞及髓系细胞,其有两个配体,即程序性死亡分子

自身抗体检测及质量控制

自身抗体检测及质量控制 摘要】自身抗体种类繁多,检测方法较为丰富,已有效应用到多种自身免疫性 疾病中,以辅助临床诊疗。做好自身抗体全面、全程、全员参与的质量控制,如 实验环境、仪器设备、试剂耗材、实验方法、实验人员的培训、能力验证、室内 质控及室间质评,能够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准确、更有效的依据。本文介绍了自身 抗体检测的现状、技术,分析了其临床应用范围,建设性地提出了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控制建议,旨在为日后自身抗体的检测及临床诊疗提供有效的质 量保证。 【关键词】自身抗体;临床应用;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46.6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各实验室开展检查的自身抗体种类较多,检测方法也较丰富,已经获 得各专业各级临床医师的高度认可。但是,有一些实验室由于所具有的设备、耗材、试剂以及检验工作者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发生一些检测不当结果可疑的现象。本文分析各种检测抗体及检验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重要的是提出一些相关的 质量控制的建议,目的是为日后临床检测及临床诊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自身抗体及检测 1.1内分泌疾病相关自身抗体:抗胰岛细胞抗体、抗胰岛素抗体主要发现于1 型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是一种以自身甲状腺组织为抗原的慢性炎症 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抗甲状腺球蛋白与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抗促甲状腺激 素受体抗体为其相关自身抗体。 1.2. 胃肠道疾病相关自身抗体:慢性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抗小肠杯状细胞抗体为溃疡性结肠炎特异性抗体,抗胰腺腺泡抗体是其可靠 标志物,pANCA阳性率可达76%;抗酿酒酵母菌抗体在克罗恩病中的阳性率可达70%。抗胃壁细胞抗体及抗内因子抗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恶性贫血相关。抗肌 内膜抗体是麸质敏感性肠病标志性抗体,阳性率可达90%-100%。 1.3自身抗体的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愈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对自身抗体的了解越来越深入,自身抗体检测已是临床免疫检 测的一项重要的实验室指标。其他抗体如抗Hu抗体、抗Ri抗体、抗Yo抗体等 与副瘤性神经系统综合征相关,另外,还有皮肤病相关自身抗体、神经系统疾病 相关自身抗体、不孕不育相关自身抗体。 2 检测方法 目前自身抗体检测存在各方面的问题:一是自动化程度低、结果重复性差、 容易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二是做室内质量控制时选择合适的质控品的问题;三 是室间质评目前开展的项目少、结果不太理想;四是国内参考实验室的建立、人 员培训缺乏统一标准,造成检测结果的报告和解释与临床实际应用脱离;最重要 的一点是自身抗体的特点,表现的复杂性,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是以准确性为目的,全程管理、全员参与、全面监督的过程,尽管自身抗体检测在AID临床应用中取 得重大进步,但仍存在标准化和正确应用的新挑战。在此,我们将从检验全程质 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控制三方面进行阐述。 2.1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临床医师选择检测项目、提出检查申请单直到待检标本运送到实验室这一过程的质量控制称为分析前质量控制,包括临床医师申请单的 提出、患者的准备、标本采集及运送、保存等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 有可能会影响检验结果。分析前阶段在全面质量管理整个过程中极易被忽视但非

各种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临床意义

各种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临床意义 多数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中都会出现自身抗体。虽然有些自身抗体在疾病中的确切意义尚未得到严格的证实,但其与疾病的相关性已得到认可,所以这些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RF)是抗变性IgG的自身抗体,主要为19S的IgM,也可见7S的IgG及IgA。它能与人或动物的变性IgG结合,而不与正常IgG发生凝集反应。RF主要出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约70%~90%的血清中和约60%的滑漠液中可检出IgG类RF,这很可能是自身IgG变性所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应答的表现。 IgG是感染等原因诱导的免疫应答中的主干抗体,这些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时会发生变性;此外,在炎症等病理条件下滑漠或其他部位可能产生不正常的IgG;这些变性IgG就构成自身抗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各种抗IgG抗体。滑膜液中的IgG类RF与变性IgG结合而形成中等大小的免疫复合物,比血清中的IgM类RF更具有致病意义,因为这一类免疫复合物易于沉积在关节滑膜等部位,可激活补体,形成慢性渐进性免疫炎症性损伤。 RF的检测最初是用致敏绵羊红细胞凝集试验(Rose-Waaler 法)进行检测,目前最常采用IgG吸附的胶乳颗粒凝集试验;但此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不高,而且只能检出血清中的IgM类RF。IgG类和IgA类RF则需要用RIA或ELISA等方法检测。

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检出率很高,RF阳性支持早期RA的倾向性诊断,如对年轻女性应进行RA和风湿热间的鉴别;而对非活动期RA的诊断,需参考病史。但RF也象ANA一样,并不是RA 独有的特异性抗体。在SLE病人均有50%RF阳性,在其他结缔组织病如SS、硬皮病、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老年人中均可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 二、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ies,ANA)泛指抗各种核成分的抗体,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自身抗体。ANA的性质主要是IgG,也有IgM和IgA,甚至IgD和IgE。ANA可以与不同来源的细胞核起反应,无器官特异性和种属特异性。ANA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可存在于其他体液如滑膜液、胸水和尿液中。 ANA在SIE患者的滴度较高,但也出现在其他许多自身免疫病中,在许多研究报告中,都将检出ANA作为自身免疫甚至自身免疫病存在的依据。这种现象的机制尚未明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一)ANA的类型及意义 由于细胞核成分的复杂性,不同成分的抗原性也不同;因此就会有多种不同的ANA。 1.抗核蛋白抗体核蛋白抗原(DNP)由DNA和组蛋白组成。由于DNP抗原存在不溶性和可溶性两个部分,可分别产生相应的抗体。不溶性DNP抗体通常不完全被DNA和组蛋白所吸收,它是形成狼疮细

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原理

顾名思义,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就是调动人体强大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的治疗方法。那么,人体免疫系统有何强大之处?其对抗肿瘤的原理是什么呢?本期专题将对此做一个简单的解读。 人体免疫系统的基石是细胞,而人体本身就是由各种细胞组成的名副其实的细胞王国,在这个王国里,免疫系统是最忠实的守护神。它有着庞大的防御工事和数量众多的军队,这套防御系统成功地抵御了外敌的入侵,镇压了内部的叛变分子,如果没有他们的出色工作,细胞王国将不能正常运转,感染、癌症将会使这个王国覆灭。 细胞王国的防御工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皮肤,完整的皮肤保护了王国绝大多数的边境不受外敌侵犯,而在与外界相通的各个通商口岸,我们也是层层设防。我们口腔中的唾液,含有一种溶菌酶,可以高效地分解细菌;我们的胃酸几乎可以”酸死”食物中的绝大多数微生物,当然也会有漏网之鱼和对强酸有抵抗力的致病菌,如胃中的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在胃酸中闲庭信步(这家伙据科学家说是引起胃炎的祸首);我们的鼻毛虽然不雅,却交织成一张大网,兜住了大部分的灰尘和大点的细菌;呼吸道中覆盖的恶心的黏液可以粘住绝大多数的入侵者,然后通过擤鼻涕和吐痰将它们扫地出门(当然,还通过打喷嚏将敌人吹走)。 对付普通敌人,免疫细胞大军只需派出队伍里的基层士兵 以上说的是细胞王国的强大边境防线,虽然阵地工事建得是固若金汤,拒外来之敌于千里之外,但俗话说得好,”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对于出现在人体内部的敌人,如细菌、病毒,这道防线可以说是形同虚设。别忘了免疫系统还有着一支庞大而高效的军队(免疫细胞),这支军队不仅数量超卓,而且种类繁多,士兵各司其职,战争来临时紧密联系、相互配合,拳头握在一起,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免疫细胞大军大部分时间呆在血液中(它们就是我们常说的白细胞),它们和负责传送氧气的红细胞、负责止血的血小板都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如果细胞王国安定团结,这些造血干细胞就大多会成长为红细胞,负责传送氧气,只保持一小部分的白细胞维持战斗力;如果细胞王国面临外敌入侵,那骨髓就马上开足马力大量生成造血干细胞,而且这些”儿童”大部分会成长为战士,白细胞数量在短期内大增,全国进入备战状态。 对付普通敌人(如异物、细菌),免疫细胞大军只需派出队伍里的基层士兵即可搞定,比如中性粒细胞一般与细菌死磕,多数与细菌同归于尽,我们伤口化脓感染的脓液,其实主要就由中性粒细胞的尸体组成。巨噬细胞可将来犯之敌一口吞掉,并将敌人的情报上报上级,这样下次再看到同样的敌人就可以直接消灭。再难对付点的敌人可以由B细胞产生的抗体来消灭,这些抗体像精确制导的”导弹”一样一对一的消灭敌人,极为高效。 对付狡诈多变、凶残暴戾的癌细胞则需要出动精英部队 如果碰上狡诈多变、凶残暴戾的癌细胞,这些基层士兵基本上是无能为力的 --- 突破不了癌细胞设置的防线,或者压根认不出癌细胞,反而把它们当哥们了。

自身抗体检测技术在安岳地区的开展及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自身抗体检测技术在安岳地区的开展及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回顾本实验室开展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和抗核抗体谱检测技术的情况,探讨该项技术在安岳地区的实用性,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间接荧光法检测ANA,免疫印迹法检测ANA谱。结果1330例临床标本中,ANA阳性的标本数为503例,阳性率为37.8%(503/1330),荧光模式主要以颗粒型、均质型、核仁型为主,同时对503例ANA阳性标本行抗核抗体谱检测,其阳性标本数为241例,阳性率为47.9%(241/503),ANA谱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中阳性率高,多数为抗体一项或两项共同出现阳性,阳性抗体较多的是抗SS-A、抗Sm、抗Nucleosomes、抗U1-SnRNP、抗SS-B等,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AID)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抗核抗体与抗核抗体谱联合检测有利于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筛查和鉴别诊断,该检测技术实用性强,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抗核抗体;抗核抗体谱;自身免疫性疾病 近年来,随着临床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不断深入研究,抗核抗体和抗核抗体谱的检测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抗体的自身免疫应答失控,免疫功能紊乱,反应过度造成机体的正常结构被相应的抗体作用后引起多系统器质性疾病及功能障碍。抗核抗体(ANA)是一组针对细胞核内的DNA、RNA、蛋白或这些物质的分子复合物的自身抗体,是以真核细胞的核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可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筛查,随着免疫学的发展,抗核抗体(ANA)和抗核抗体谱的检测也应用于临床,成为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观察必不可少的实验室指标[1],本文对科室开展此项检测技术的1330例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联合检测抗核抗体(ANA)和抗核抗体(ANA)谱技术在该地区开展的意义,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330病例来自我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自身免疫性疾病外院及本院确诊者15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49例,干燥综合征(SS)27例,肌炎/皮肌炎(PM/DM)12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8例,系统性硬皮病(PSS)5例,类风湿关节炎(RA)42例,强直性脊柱炎(AS)3例,过敏性紫癜(AP)7例),所有患者均空腹采血3ml,2h内分离血清备用。 1.2方法抗核抗体(ANA)检测试剂由德国欧蒙公司提供,抗核抗体(ANA)谱检测试剂由深圳亚辉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抗核抗体(ANA)谱的项目包括: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核小体抗体(Nucleosome)、抗组蛋白抗体(Histone)、抗史密斯抗体(Sm)、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Ribosomalp)、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抗体(SS-A/R)、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抗体(SS-B)、抗着丝点B蛋白抗体(CENP B)、抗硬皮病70抗体(SCL-70)、抗核糖体蛋白抗体(U1-SnRNP)、抗组氨酰tRNA合成酶抗体(J0-1)。抗核抗体(ANA)和抗双

胰岛自身抗体检测技术新进展

胰岛自身抗体检测技术新进展 1型糖尿病(TIDM)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即胰岛自身抗体),如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自身抗体2(IA-2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锌转运体8自身抗体(ZnT8A)等等。检测这些自身抗体对于T1DM的发病预测、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监控和预后评估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由于ICA检测难以标准化,目前应用受到限制。而GADA和IA-2A检测方法经历的多次改良和标准化,目前已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监控、以及发病预测提供有力的佐证。 先前的检测方法经历了免疫印迹法、免疫荧光法、免疫沉淀酶活性分析法等,终因操作繁琐耗时,灵敏度和特异性差而极少应用于临床。目前国内外临床应用得较多的是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和放射免疫分析法(R1A),国际标准化的检测方法是放射配体法(RLA)。 1.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法(ELISA)检测GADA和IA-2A在国内外各级医院应用较广,目前检测法主要基于3种不同原理设计。 ①包被抗原法(直接法) 将GAD抗原加入到96孔酶免板的微孔内,室温放置过夜。然后各孔加入封闭液,再次室温放置过夜。洗涤,加入稀释过的血清,室温反应60min,洗涤,加入连接碱性磷酸酶的羊抗人免疫球蛋白抗体,室温反应60min,洗涤。加入对硝基苯酚磷酸盐溶液,37℃作用30min,加入NaOH溶液终止反应。在酶免仪上于405nm处检测吸光度,与标准品对照,即可知待测血清GADA水严。因反应模式限制,该方法最终灵敏度和特异性不高。 ②包被抗体法(间接法) 将GADA(1A-2A)单克隆抗体包被于96孔微量滴定板内,洗涤,加入纯GAD(或IA-2)抗原,4℃避光固定过夜。洗涤,加入预稀释的血清,室温作用90min,再加入连接碱性磷酸酶的抗人免疫球蛋白,室温作用60min。洗涤,加入对硝基苯酚磷酸盐溶液,37℃作用15min,加入NaOH溶液终止反应。在酶免仪上,于405nm处检测吸光度,与标准品对照,即可知待测血清GADA(或IA-2A)水平。该方法与直接法相比,灵敏度和特异性有所提高。 ③应用亲和素和生物素放大系统的ELISA法 亲和素一生物素系统在ELISA中的应用有多种形式,可用于间接包被,亦可用于终反应放大。可以在固相上先预包被亲和素,应用吸附法包被固相的抗体或抗原与生物素结合,通过亲和素一生物素反应而使生物素化的抗体或抗原固相化。这种包被法不仅可增加吸附的抗体或抗原量,而且使其结合点充分暴露。另外,在常规ELISA中的酶标抗体也可用生物素化的抗体替代,然后连接亲和素一酶结合物,以放大反应信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