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突破口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突破口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突破口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突破口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突破口

公共管理

刘晶陈宝胜

发布时间:2013-1-16 发布人:本站源自:本站

[摘要]当前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在的诸多困境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传统政策执行模式的普遍应用,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为克服这些困境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模式将政策执行过程视为社会建构过程,强调多元主体间平等协商和互动对话,主张尊重差异、增强信任与合作,鼓励释放政策执行过程中相关主体的能动性,通过增强政策执行过程的民主化与合法性,促进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模式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高度的理论契合性。为了使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成为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和实践平台,仍需建构成熟的公民社会和配套的宏观制度背景。

[关键词]公共对话;政策执行;服务型政府

[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6-0863(2013)01-0034-05

一、政策执行维度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困境

作为一种全新的政府管理理念,服务型政府完全不同于传统政府,它不是控制导向而是服务导向、不是效率导向而是公正导向、把工具效用与价值观照有机结合、包含着合作和信任整合机制、德治与法治有机结合、行政程序的灵活性与合理性相统一、行政自由裁量权受道德制约、前瞻性地提供公共服务。[1]具体到政策执行领域,服务型政府要求其回归公共权力本质,充分考虑公民需求,尊重公民权利,以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为根本目标,通

过各种灵活且人性化的政策工具及时、有效、高质量地提供公共服务。然而,当前的公共政策执行普遍采用传统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这两种模式都是受技术理性和形式合理性支配的传统行政模式的典型产物,在其中,政策执行人员具有高于政策受众的强势性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服务型政府建设存在诸多困境。

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模式强调上下级之间的命令服从关系,对于政策执行或者采取机械式的理解,即认为只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就能够保证政策的顺利有效执行,或者采取强制型的理解,即认为政策执行机构及人员在政策执行中处于主导地位,政策受众只能被动服从政策执行机构和人员的决定与命令。这导致了基层政策执行者、政策制定者和高级别的政策执行人员成为高高在上的、理所当然的“公共利益代表者”,所制定的政策和提出的执行方案往往脱离社会实际和公民意愿,背离公共利益;政策执行者习惯于自上而下式命令服从思维,认为社会必须遵从政策制定者的政策内容以及自身的政策执行方式,否则就会采取简单粗暴的强制性执行手段。上述存在于自上而下政策执行模式中的陈旧观念和行为方式严重背离服务型政府的公民本位、公共利益和公平导向,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阻滞甚至破坏性因素。

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虽然考虑赋予基层官员和地方政策执行机构一定的裁量权和自主性,也开始重视政策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析,但它仍然将政策执行局限于政府内部,而不是注重公民本位和公共服务导向。在政府本位意识和GDP导向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在基层官员和政策执行机构人员素质不高,在当前对政府缺少有效监督和制约、寻租与腐败猖獗的情况下,赋予基层政府更多裁量权,虽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兼顾地方实际情况,但容

易导致地方政府和基层政策机构出于自身利益而背离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本质,使公共政策执行成为与民争利、伤害社会公平、损害公共利益、谋取个人或集团利益的“合法性”工具,进一步损害政府形象,将服务型政府建设引入困境。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是传统官僚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特征,导致“行政国家”逐渐生成且日益壮大,而公民社会则日益萎缩。这种强国家—弱社会的宏观环境又进一步强化了传统政策执行模式。换言之,强国家—弱社会的宏观背景使政府及其政策执行人员倾向于将行政部门内部的命令与服从原则应用于公共政策执行中的政府与公民关系之中,使政策受众处于政府及其政策执行人员单向度政策执行的被动服从地位,它一方面是对服务型政府理念下公民本位精神的违背,另一方面也是导致很多政策执行偏离公共利益导向、侵犯公民利益、背离服务型政府基本价值导向的重要原因。服务型政府对公民本位、公平正义和公共服务导向价值理念的强调,决定了它必须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倾听公民对政策内容及政策执行环节相关事宜的意愿和要求,必须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引入公民参与和监督以保证公共政策执行真正符合社会公共意愿和公共利益。然而,人们对政策执行本身的狭隘认识及传统政策理论研究对政策执行的忽视,导致当前的公共政策实践虽然开始在决策过程中引入公民参与,但对执行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则一方面重视不够,没有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引入常态化、制度化的公民参与,继续坚持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式政策执行模式,使服务型政府建设形成阻滞。

当代社会是一个利益分化的社会,每一项公共政策都会涉及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若执行过程中不能得到政策受众的参与合作和理解支持,即便政

策再为“科学合理”、如不体现“公共利益”,都不可能得到有效执行,而在公共政策不能有效执行的社会中,服务型政府也就失去了基本着力点和生长点,服务型政府语境下的制度建设、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等各项服务型政府职能都难以达成,在这种状态下,即便理论上所构建的服务型政府理念再为绚丽和夺目,也就成了无果之花。因此,服务型政府建设呼唤有效的政策执行。改变传统政策执行理念和方式,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引入公民参与和对话,建构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模式,是打破当前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诸多困境,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可能路径。

二、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模式及其特质

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模式是指政策执行过程中,积极引入政策受众等利益相关者参与政策执行过程,使其与政策执行机构和执行人员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平等协商、讨论和对话,在对话中增进理解和合作,增强政策执行的合法性和正当性,推进政策有效执行的一种政策执行模式。与传统单向度政策执行模式不同,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基于合作治理视角,认为政策受众是服务型政府视阈下政策服务的主体,因而主张通过恢复和重建政策受众在政策执行中的主体性地位,赋予政策受众与政策执行主体以及其它利益相关者的平等地位,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引入多元利益主体的平等对话,在对话中推动政策执行,促进政策目标的达成。不同于强调非政治性、忠诚执行、过分重视中心而忽视边缘的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模式,也不同于强调裁量权、过分重视边缘而忽视中心的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模式是基于公民权、政府的公共性和服务本质、宪政民主价值理念之上,强调平等、共识和对话,主张尊重公民权、尊重行政人员的自主性和自由裁量

权,使政策执行主体和政策执行受众之间实现双向互动的新型公共政策执行模式。具体来说,这一新型政策执行模式有如下特质:

首先,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是平等主体间的互动合作。“人本质上是积极主动的而非消极被动的,是社会性的而非原子论的。此即为人在决定其行动时具有某种程度上的自主性,同时也受限于社会环境。这个社会环境不仅必然为工具性的目的,而因为它把人的地位界定为人之所以为人。”[2]作为一种积极的、自主的社会性个人,政策受众在政策执行中应该有权而且可以表达自我的主观判断、捍卫自身权益,他们与政府政策执行机构和执行人员之间都是具有“个人意志”的平等主体,服务型政府视阈下的公共政策执行应该通过各方平等主体之间的互动合作来完成,而不是传统命令、服从式的被动接受过程。

其次,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是一个社会建构的过程,它承认政策方案的临时性和保持政策执行过程的开放性。随着民众积极参与那些涉及双方利益和合作努力的活动,对人类关系至关重要的社会建构形式亦将出现,民主的社会建构以多元角色相互分享、相互学习、相互协商和对话辩驳的基本主张为出发点。[3]与此类似,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也是一个主体间交流与对话的社会建构过程,它承认政策方案的临时性和开放性,强调在辩驳与互动中使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再次,政策执行中的公共对话并不奢望对话总是能够达成共识,但是希望通过对话减小分歧。在导致分歧的那些政策执行问题中寻求共同点,提高达成共识的机会,促进政策有效执行。公共对话既接受一致也认同差异,它的核心是在提倡相互尊重的价值的基础上,有效缩减道德和利益分歧。政治

生活和大部分生活实践一样,执行过程和人们赖以作出执行方案的理解力不是完美的,通过公共对话可以博采众长,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误。在政治领域,尤其是在政策执行领域,大部分时候很难取得一致同意,但持不同意见的公民及其代表的意见必须受到尊重,即便其意见可能不被采纳,也要保障他们的话语权,甚至赋予他们将来推翻决策和行动方案的权利。只有如此,他们才可能会接受多数人同意的决策与方案,并继续对公共政策执行发表自己的看法,贡献自己的智慧。

第四,为政策执行机构或执行人员同政策受众提供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政策执行人员在交流中倾听与感受公民疾苦,促进达成政策执行共识。传统政策执行模式中,政策执行人员通常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命令者来对待公民,很少去倾听政策受众或利益相关者的心声。政策实践中的民怨因而得不到及时的倾诉与宣泄,这是导致公民消极抵制甚至群体性冲突事件的重要原因。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模式的充分倾听能够增强人们之间的真正理解,甚至形成共鸣,因此可以增进其发现和解决公共问题的基础和可能性。[4]第五,强调以信任与合作为基础,主张相互尊重并接受差异。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模式对政策执行主体和政策受众及公民平等地位的界定,有利于增加公民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意识,有利于提升政策执行主体的责任和服务观念。此外,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模式提倡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减小分歧,在维护各方核心利益的基础上,寻找执行政策的共同点,提高达成共识和一致的机会,这能够促进各方主体之间的合作,使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第六,政策执行中的公共对话是一种道德对话,追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合

法性和可接受性。它与仅追求普遍形式合法性的民主对话有本质区别。在道德话语语境下,结果的认识论地位依赖于讨论中的规范和原则是否真正是普遍的,谈话程序的设计正是为了确保真正普遍的规范和原则;而在民主话语语境中,法律的认识论地位不是其真正的普遍性功能,而是他们普遍接受的事实。道德对话和传统追求形式合法性的民主形式之间不同的认识论基础,决定了两者之间的冲突与优劣。在道德对话中,公共协商与对话有检验利益普遍性的功能,并能建设性地促进其有效性;而在法律规范中,利益普遍性不是其检验标准,因而没有建设性地促进民主结果质量的作用;如果仅仅需要普遍性的可接受性,那么投票就足够了。这是道德对话与形式合法性对话之间的根本区别所在。

总之,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政策执行模式,为了使已制定好的并仅具有初步合法性的公共政策能够在政策过程中具有实质合法性和实现其实践功效,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模式通过突出强调政策执行过程中民意表达与实现程度、互动性和对话协商性,并将政策执行视为充满不确定性和多元价值调和的实践过程,而非传统的仅仅强调政策执行的计划性和结果,其最终的目的是在保证实现政策执行民主化的同时,践行服务型政府以公民服务为本位的基本理念。

三、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模式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契合

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模式与服务型政府理念和实践有很强的理论契合度和现实一致性,它既是对服务型政府视阈下政策执行困境的回应,为破解传统政府管理模式下政策执行困境提供了可能路径,也是贯彻服务型政府理念、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有效途径。

首先,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模式秉持一切公共权力来源于公民的基本意旨,强调公民对社会公共权力的主体地位,认为政府不过是服务于公共需要、维持公共秩序、保障公民权利、促进公共利益的服务性工具,政府必须认清自身的服务者角色,这与服务型政府强调自身职能结构的中心是社会服务不谋而合。其次,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承认公民社会的主体地位,在政策执行中引入公共对话和协商的理念与实践,与服务型政府提倡公民参与、提倡健全公民参与机制在理念和实践上均具有契合性。第三,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强调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平等、协商、沟通、交流、互动与合作,这是在公共政策执行领域为政府与公民之间建立了一个新型互动平台,有助于服务型政府与公民之间平等、合作的新型互动关系的建立。第四,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中的政策执行人员与作为政策受众的公民之间是一种互赖性合作而非命令与服从关系,政策执行人员应为一种促进公共对话、提供公共服务的政策服务者角色,作为政策受众的公民则应该是具有政策主体地位的政策服务对象,他们应该在政策执行中承担更为积极负责的公民角色,这是从根本上对传统政府公共政策执行模式的改变和超越。

服务型政府的推进是一个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作用的互动过程。具体来说,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对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以下功能启示:第一,提升政府服务意识,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要求变传统政策“执行”的对象和受众为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平等对话和政策执行主体,这有利于在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中,确立起公民本位和社会本位的服务型政府理念,提升服务公民、服务社会的服务意识。第二,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模式“依靠协商的内在机制在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局部利益以及整体利益

之间取得一个合适而且可以接受的平衡关系”[5],使各方政策执行主体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达成共识和实现互惠,增进公民对政府的信任,促使政策执行人员提升诚信意识,实现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第三,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模式中,不同阶层的公民,尤其是政策利益相关人与政策执行人员进行平等交流和对话,并实现双向互动与回应,增进整个政策执行过程的公开性、透明性和回应性。第四,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模式可以为提高公民政治智识和公民精神提供“民主训练”的平台,达到“训政”效果,可以有效地增进公民意识,提高社会公共精神存量,进而改变公共生活质量,为服务型政府建设塑造一个和谐且充满合作气息的社会环境。

以下以浙江省宁波市的PX项目为例,进一步分析与论证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与服务型政府建设之间的高度契合性。2012年10月下旬,浙江省宁波市似乎在一夜之间突然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事情源于宁波市政府决定在镇海炼化厂扩建年产1500万吨炼油、120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PX项目),总投资约558.7亿元。自10月22日开始,项目所在地附近村民连续上访,通过堵路、游行等方式表达抗议。但在此过程中,当地政府始终坚称“按照环保部门要求,执行最严格的排放标准,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因而认为群众的担忧是不必要的,坚持执行项目决策,不愿采用更加公开透明的方式和群众展开对话,并且在没有评估事件潜在风险的情况下,草率动用警力,引发警民冲突,随意扣留人员,并对部分人员采用刑事强制措施,进而引发大规模群众抗议活动。之后,当地政府迫于群众抗议及舆论压力,开始和群众面对面对话听取意见,最终决定终止项目。

在宁波PX事件过程中,当地政府从起先采用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模式导致大规模冲突,到后来直面矛盾,和群众展开对话并尊重群众意见,决定取消项目,在很大程度上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传统自上而下式政策执行模式和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模式的鲜明对比。虽然该起事件的公共对话最终促使当地政府决定终止项目,在某种程度上“不是”一起“成功”的公共政策执行案例,但通过对话,最终促使当地政府尊重民意、以民意和公共利益作为决定公共政策执行与否或怎样执行的最终决定因素,体现出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义,在很大程度证明了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是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有效手段和工具,表明通过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可能性。

虽然宁波PX事件过程中,当地政府直到事件引发大规模冲突之后才正视该政策对公民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并同群众展开直接对话,但本文认为,即便之前的群众上访和“散步”不是政府主导组织下的合法有序的公共对话而是一种非正常的群体性事件,但从公共对话语境来看,它同样是公共对话,是一种非正常的公共对话。虽然本文主张的公共对话是一种正常、合法、平等、有序的公共对话,但事件由非正常的公共对话向正常的公共对话转变,并最终促使当地政府作出符合服务型政府建设和人民意愿的政策执行决定,更表明了常态化公共政策对话执行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虽然该事件对话最终以取消政策执行为结果,但这正体现了对话式公共政策或者说政策执行的本质要义,因为服务型政府的公共政策执行就是要尊重公民意愿和公共利益。有必要指出,公共政策制定之后的执行,其可能结果理当包括执行、修订和不执行三种可能,换言之,公共政策执行、修订和不执行,都是公共政策执行。

宁波PX事件表明,从服务型政府理念出发,打破传统政策执行中将政府或其政策执行人员视作政策主体,将政策受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以及社会公众视作政策客体的观念和做法,明确一切政策都不过是服务于政策“受众”和公共利益的工具,真正恢复政策受众和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政策执行主体地位,在政策执行中引入各方政策主体参与的公共对话,有利于化解各种政策危机,也可以使各方政策执行主体在协商、对话、沟通中达成一致,实现合作,能有效破解公共政策执行困境。就此而言,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模式正是为了回应服务型政府破解政策执行困境的呼唤而建构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政策执行模式,它是一种旨在克服和改变传统政策执行模式的弊端、增强公民主体性地位、切实维护公民权益的新型政策执行模式。在服务型政府的宏观理论背景和政策实践中,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具有无限发展前景,它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题中之意,也是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有效途径。

四、服务型政府视阈下的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建构策略

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具有四个基本的支持性维度:动机性维度——利益偏好、保障性维度——行动与信任合作、政治性维度——话语民主、情境性与能动性维度——社会建构。[6]这些支持性维度在很大程度上足以保证这一模式有着克服当前公共政策领域诸多困境的特殊优势。从现实境况出发,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模式有其发展和成长的可行性条件:首先,基层政策执行人员与政策受众公民之间有着密切接触,两者之间存在对话的机会与可能。其次,电子网络技术的发展,公共论坛和电子邮件使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的对话不再受时空限制,为政策执行中的公共对话提供了互动平台。第三,政策受众作为公共政策的利益相关者,他们的利益直接或间接受到政策的积

极或消极影响,有参与政策执行的权利和动力。第四,政策制度领域的听证制度以及其它现有倾听民意、交流互动、信息回馈的制度和程序,既可以被引入政策执行领域作为政策执行过程中对话的平台和路径,也可以为政策执行中的公共对话提供范例,培训积极参与政策对话的理性积极公民。

无论是从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模式本身具备的优势,还是目前公共政策实践境况来看,这一新型政策执行模式都完全有条件和能力通过推动实现政策执行过程的合法性与有效性,最终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然而,即便存在上述有利条件,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模式仍然需要以成熟的公民社会和全社会范围的合作治理行动与宏观制度背景。

首先,建立与完善对话程序。当前通常使用的政策执行对话主要是政策执行机构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向政策受众等了解情况,获取意见和信息,其程序是:政策执行机构首先向政策受众说明其权利和义务,再由政策受众发表自己的意愿或意见,当政策可能侵害政策受众利益时,采取协商和妥协的方式达成暂时性政策执行方案,而当问题无法协调时,有可能会诉诸法律诉讼或信访。这种对话程序在实际运行中繁琐且低效,难以适应服务型政府对政策执行对话程序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建立更多更为灵活的,适用于特定政策执行的简单对话程序和更为追求实质对话、更为保障公民权利的听证程序。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完善传统对话程序,使其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二是创新对话方式,建立起简单实效的即时对话程序来应对困境和化解矛盾。在这些即时对话程序中,可以赋予政策执行人员更多的自由裁量权和一定的强制性权力。为保证这些即时对话程序和权力不会被滥用,要对适用即时对话程序的条件和原则进行严格规定,并要求及时备案,以保证政策执行过程

中的公正性与合法性。

其次,搭建全方位网络对话平台。对话平台的缺乏,是造成当前中国政策执行困境的重要原因,如何建构和拓宽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沟通渠道,使政府能及时了解政策受众和社会的意愿和诉求,已经成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当务之急。建构公共对话的网络平台不必拘于一格,既可以是现实世界的面对面交流,也可以是网络世界的即时对话,既可以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引入传统听证程序,也可以创新对话形式,构建全新的对话平台,只要利于政策执行民主,利于公民社会培育,利于增进公共福祉,一切形式都可以试行。经过不断的试错与修正,必然能找到符合时代发展的对话方式。可以针对不同政策,组建一些常规组织和任务型组织机构,为政策执行中的官民对话提供广泛和灵活的对话平台。在执行某些持续时期较长、波及范围较广的公共政策时,可以增设常规对话组织来执行政策执行中的公共对话与协商问题,如为了破解居民房屋拆迁和城区改造之类政策的执行困境,可以在城市规划等政策部门中设立专门吸纳政策受众进行对话协商的组织机构,而在一些因某个政策问题开展的政府间或政府部门间的合作时,也有必要通过组建一个灵活的任务型组织来处理政策执行中的公共对话和协商问题。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建构起网络世界的开放式互动对话平台,可以实现政府和社会、网民之间的即时沟通,能增进政府与社会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实现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高效对话。全方位对话协商平台网络的建立,可以增进政策受众与政策执行机构之间的联系,提高协商对话效率,有利于政策执行合作的有效达成。

第三,积极培育成熟的公民社会。服务型政府建设有赖于政府和社会间的理解、信任、宽容和沟通,取决于政府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政府行为模式的

坚定决心和开放胸襟。政府行为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对自身权力来源和集团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关系的清醒认识,以及对公众参与和公共对话的开放程度。当有一个足够强大的公民社会与政府相制衡时,政府将只能接受广大公民社会的监督,作为公民社会组成成员的政策受众就会有更大激情和更多渠道与政府进行对话,进而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形成。换言之,成熟的公民社会是实现公共对话的前提,只有建构起完善的、具有公民话语权的社会,才能在维护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保障公共政策的顺利执行。成熟且强大的公民社会是保障公民权利,建构起宽容、理解、信任的社会环境的基础,它能保障公民及行动团体的自由参与,实现政府、社会、公民的无障碍对话。

第四,不断推进合作治理。一个有发展前途的政府,应该“同公民社会中的机构结成伙伴关系,采取共同的行动来推动社会的复兴和发展。”服务型政府必须建构起合作治理的平台,加强政策执行全过程中的沟通反馈、平等对话和互助合作,切实保障政策中关键节点的顺畅度和回应性,避免产生推诿和不合作现象。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只有在合作治理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中,才能够真正实现政府、社会和公民间的彼此合作、谈成对话,促进政府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进而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由此而言,合作治理是促进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的共同体背景,随着合作治理的建立和完善,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模式的优势必将得到彰显。即,通过更人性化的方式来实现政策目的,更多地尊重和听取公民和服务对象意见,善用非权力性行政行为引导和影响政策受众,最终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行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张康之.把握服务型政府研究的理论方向.人民论坛,2006(5).

Zhang Kangzhi.Set the Theoretic Direction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Study. People’s Tribune,2006(5).

[2][美]Michael M. Harmon.公共行政的行动理论.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3.5.

Michael M. Harmon. Action Theory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Taipei: Five South Publishing Co., LTD,1993.p5.

[3][美]全钟燮.公共行政的社会建构:解释与批判.孙柏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8.

Jong S. Jun.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terpretative and Critical Perspectives.Trans. by Sun Baiying.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8.p8.

[4][美]玛莎·麦科伊,帕特里克·斯卡利.协商对话扩展公民参与:民主需要何种对话?.载陈家刚.协商民主.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108.

Martha McCay,Patrick Scarlett. Such a Dialogue Extended the Citizen Participation: Democracy Needs What Dialogue? in Chen Jiagang

eds.Deliberative Democracy.Shanghai: The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2004.p108.

[5][澳]约翰·S. 德雷泽克.协商民主及其超越:自由和批判的视角.丁开杰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160.

John S.Dryzek.Deliberative Democracy and Beyond: Liberals, Critics, Contestations.Trans. by Ding Kaijie. etal..Beijing:Central

Compilation&Translation Press,2006.p160.

[6]刘晶,张冉.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及其支持性维度分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5).

Liu Jing,Zhang Ran. Public Dialogic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its

Supportive Dimension Analysis. Journal of Beijing Administrative

Institute,2011(5).

(作者:刘晶,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北京,100872;陈宝

胜,温州大学法政学院讲师,温州,325035)

Public Dialogic Policy Implementation: The Sally Port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Liu Jing Chen Baosheng

[Abstract]The much dilemma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can be largely attributed to the universal use of traditional policy implementation model. Public dialogic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vides a new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which regards policy implementation as a process of social construction, emphasizing on equal consultation and interactive dialogue between plural subject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policy, the dialogic policy implementation advocates respect for differences, trust and cooperation, encouraging the activity of main subject, democratization, and legitimacy in the process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Public dialogic policy implementation fits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building perfectly, so we must construct a mature civil society, perfecting the macro system background.

[Key words]public dialogue, policy implementation,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Authors]Liu Jing is Doctoral Candidate at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Chen Baosheng is Lecturer at 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s,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325035

论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的建立.doc

论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的建立 论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的建立 写作提纲 绪论: 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性和关系 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而电子政务是将政府的管理与服务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基础之上,是实施政府改造战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切人点.因此,从服务型政府的主要特征人手,提出构建基于电子政务的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对于发展电子政务,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关系服务型政府是相对于管制型政府而言的,它以一公民本位、社会本位、权利本位”为价值取向,取代了传统的“官本位、政府本位、权力本位”的价值观,从而成为与传统政府截然不同的现代政府管理模式。 本论: 服务型政府的主要特征 (一)以人为本 (二)依法行政 (三)注重服务 (四)政务公开 电子政务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促进作用 (一)电子政务促进政府组织结构扁平化 (二)电子政务促进政府管理方式的变革 (三)电子政务能够有效提高政府服务的质量 (四)电子政务促进公务员管理理念的更新 结论:

基于电子政务的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思路 (一)转变传统行政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二)加大政府机构改革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三)优化政府业务流程,加强政府责任与监量机制 (四)建设以人为本的政府网站,积极消除数字鸿沟 (五)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完善法律制度 (六)加强公务员教育培训与公共服务理论研究 论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的建立 【内容摘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决策,实施电子政 务是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手段。有效推进基于电子政务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曲须厘清服务型政府的主要特征,明确电子政务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促进作用,认清当前电子政务环境下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转变传统行政观念,加大政府机构改革力度,优化政府业务流程,建设以人为本的政府网站,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公务员教育培训与公共服务理论研究等方面入手,综合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关键词】电子政务;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 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而电子政务是将政府的管理与服务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基础之上,是实施政府改造战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切人点.因此,从服务型政府的主要特征人手,提出构建基于电子政务的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对于发展电子政务,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关系服务型政府是相对于管制型政府而言的,它以一公民本位、社会本位、权利本位”为价值取向,取代了传统的“官本位、政府本位、权力本位”的价值观,从而成为与传统政府截然不同的现代政府管理模式。或者说,服务型政府是以表达和体现公众意志为根本,以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以公正透明、廉洁高效、诚信守责为基本施政理念,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要为目的,以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的政府管理模式,服务型政府将成为中国政府未来发展的方向。电子政务是以互联网、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以为公民、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服务为宗旨的新型政府管理模式。电子政务的建设为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提供了重要的特质设备与技术支撑,它使政府由管制型转变为服务型成为必然。因此,电子政务已经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一现代政府管理模式的驱动力。在2008年7月召开的“数字长江万里行”武汉论坛上,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汪玉凯指出:“电子政务的发展促进了政府转型.这一转型反过来促进了电子政务以服务公众为中心的重点发展。电

(完整版)建设服务型政府举措

“建设服务型政府”背景: 近年来,“政务超市”、“行政审批大厅”、“一站式服务”等政府便民行动,有如春风拂面,细雨润田,给群众带来了很多便利。涉及民生的一些重要决策由政府组织听证会;搞企业的,觉得红头文件少了,行政审批环节少了;市民要反映生活问题,有“市长电话”、有“市长电子信箱”等等。很多人认为,这就是建设服务型政府。 其实,虽然这些做法确实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方面,但不能看作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全部内容。并不是政府为公民做了多少好事,多提供一些服务,多开设几个服务大厅,就是服务型政府了。那么,到底什么是服务型政府呢? 一、服务型政府是以人为本的政府。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必须服务于人民,接受人民的监督。过去,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往往更多的是从“官本位”的角度来看待手中的权力,来对待群众,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权力轻责任、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其实,服务型政府从本质上更应该是一个“服务员”角色。在政府这艘大船的航程中,是人民的意志而不是政府的意志决定着航向,怎样提供服务、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以及什么时候提供服务都是由人民来决定。政府出台的每一项政策,制定的每一个举措,都应该尊重人民意愿,体现人民要求,为人民利益服务;衡量政府一切工作的尺度,都要看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只有时刻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政府,才是服务型政府。 二、服务型政府是透明政府。经历过非典等各类灾难事件后,人们发现,在这个社会生活深刻变革、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的时代,只有政务公开透明才能进一步实现政府与民心、民意、民情的联动,保障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近年来,我国在政务公开方面确实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比如,我国的立法法、行政许可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80多部法律、行政法规等对相关政府信息的公开做了规定,使政务更公开更透明。其实,人民的政府,没有自己的利益,只有人民的利益,行使权力时就应当是透明的。政府透明了,人民知情权才有保障,才能随时观察政府是不是在为实现人民利益努力;政府透明了,人民才会积极参政议政,充分表达民意,防止不当决策损害人民利益;政府透明了,政府官员才不敢懈怠,注重体察民情,顺应民意,接受监督,人民群众才会增强对政府的信任和信心。近年来许多事实表明,群众知情有助于化解疑虑,政务公开有利于处理危机。因此,一个服务型政府,必然也是透明政府。 三、服务型政府是法治政府。所谓法治政府,主要是指政府根据人民意志依法组建而成;必须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必须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利和自由;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行政违法必须承担责任。简单说,政府必须依法产生、受法律约束、依法律办事、对法律负责。而这些恰恰是一个政府成为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条件。试想,如果一个政府不是按照人民意志和法律程序组建而成,不能依照法律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不能保障人民权利和自由、不接受人民监督,就不能保证它对人民负责,就不能保证它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它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服务型政府。 四、服务型政府是责任政府。问责制度是建设服务型政府一项必不可少的制度。近几年,“引咎辞职”、“问责制”逐渐为人们所熟悉。从2003年非典事件、中石油开县天然气井喷事故,

试论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试论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作者:吴晓曦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7期 摘要:中国共产党已从革命党转为执政党的角色,其最终目的就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构建服务型政府极为重要,对此,笔者就如何构建服务型政府谈谈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构建服务型政府 《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改革目标是: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2008年政府工作 报告》以“改革总的原则和要求”的表述对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改革目标予以了细化和完善:坚持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坚持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 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将改革的任务和路径具体概括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加强廉政建设四大方面。对此,笔者就如何创建服务型政府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特征 服务型政府是相对于管理型、权力型、命令型政府而言,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 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内,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用政治学的语言表述是为社会服务,用专业的行政学语言表述就是为公众服务。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是科学发展观理论在政府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具有如下特征: 1.服务性政府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政府。在我国,这个核心竞争力就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就是社会平等、政治民主和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竞争力是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相一致的, 是我们构筑国家“软实力”的基本要素。一个服务型政府,首要的特征就是张扬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实现社会平等、政治民主和以人为本的“制度化形态”,并在社会实践和改革过程中具有切实的可操作性。离开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宪法原则和党的执政理念谈服务型政府,这个服务型 政府就可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服务性政府是一个民主和负责的政府。也即是一个人民民主和对人民负责的政府。说是一个人民民主的政府指政府的性质,说是一个负责的政府指政府的目的,换句话说服务型政府就是指必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府,其最终目的是向人民负责。人民民主是共和国宪法所赋予人 民的基本权利,特别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它界定了政府的有

怎样建设服务型政府

如何样建设服务型政府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深化行政治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那么,如何样建设服务型政府呢?在我国现时期,建设服务型政府应把握以下几个差不多方面。 全然动身点:从公共利益动身。这是服务型政府的全然标志,也是政府公务人员的行为准则。从公共利益动身,强调的是“公共的、公用的、公众的”。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确实是少数政府部门不同程度存在着部门利益化的现象,行使职权并不完全是从公共利益动身,而是从部门利益动身。这是与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相背离的。老子在《道德经》里讲:“我无欲,而民

自朴。”那个地点的“我”,指的确实是执政者。其意思是讲,执政者假如没有私欲,老百姓自然就会淳朴;否则,就会败坏社会风气。另一个问题是,在社会利益多元化的今天,如何样把握公共利益?或者讲,公共利益在哪里?就在多元利益关系的那个“均衡点”。代表公共利益的政府,应在多元利益关系表达和博弈的基础上,寻求社会多元利益关系的均衡点。 职能定位: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前提是要明确政府应当承担什么职能。党的十六大对政府职能作了四项界定: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党的十七大要求“强化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进一步强调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我国在过去相当长时期,政府差不多上是“经济建设型”政府,要紧精力用在了参与或干预微观经济活动而不是公共服务上。时至今日,这种惯性依旧存在,有些地点和部门的政府职能还没有转到公共服务上来。针对那个问题,中央强调,各级政府抓经济进展,要紧是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制造良好进展环境,不能包办企业投资决策,不能代替企业招商引资,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这“三不”,是力求摆脱过去干预经济的惯性羁绊、真正转变政府职能的具体要求。

论服务型政府的创建

论服务型政府的创建 摘要新形势下,中国各级政府都应当建设服务型政府。未来中国地方政府的活动将会越来越突出这一性质,使政府从“管”老百姓转变为通过“管”好社会事务来为老百姓服好务。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换服务型政府 1 服务型政府的概念及特征 所谓服务型政府,是相对于管理型、权力型、命令型政府而言,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内,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 服务型政府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政府只提供市场、企业和个人不能或不愿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众所周知,现代经济学普遍把产品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公共物品(除政策、法规外)往往是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长,对于企业而言,投资于公共物品无利可图;对个人而言,则往往无力承担。而公共物品所具有的非排他性特征,又使得人们容易产生搭便车的心理,即某人参与了公共物品的消费,却不愿意支付或充分支付生产成本而依赖他人支付。这种搭便车的心理(以及避免被搭便车的心理)导致了集体的不理性:大家都不愿提供公共物品。这就决定了公共物品不可能由市场提供。经济学上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划分方法很好地界定了服务行政的范围:

政府只应该向公众提供公共物品,而不需要也不应该涉足私人物品的生产。私人物品完全可以由市场机制实现有效率的供给,政府没有必要介入私人物品的生产。二是政府应当鼓励公共服务市场化。虽然政府应当提供公共物品,但是政府决不可以垄断公共物品的生产。即使事实上只有政府有能力提供的服务,也没有理由因此而禁止私人企业去尝试和寻求其他方法,也就是在不使用强制性权力的情况下提供这些商品和劳务的方法。人们完全有可能找到一些新的方法,使一种在过去不可能由那些愿意为之支付费用的人排他性独享的服务成为一种可供交易的服务,进而使市场方法能够在它此前无法适用的领域中得到适用。政府不得垄断公共物品的供给意味着私人和私人企业可以进入这些领域,这些公共服务行业是面向市场开放的。因此,公共物品的供给应该向私人开放,与私人不愿意提供公共物品并不存在矛盾。作为服务型政府,不仅不可以垄断公共物品的供给,而且应当鼓励公共服务市场化,因为在存在竞争的情况下,服务行政的弊端会降至最低程度,并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相兼容。 2 创建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 2.1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 服务型政府的根本任务就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的要求,提供良好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是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仍然较为严重,旧体制下最困难的问题被积淀

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 全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全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化,着力满足人民的诉求变化。为响应新时期老百姓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成为我国各级政府新一轮治理改革的重要目标。如何定义服务型政府,为何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一、服务型政府的由来、定义及特征 服务型政府的概念是由德国行政法学者厄斯特·福斯多夫首先提出来的。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公民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的质和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求政府不仅要管理好社会公共事务,还要求政府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受西方思潮的影响,中国学术界与1998年提出此概念。2001年,成都,南京,上海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2004年,国务院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提出,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首要目标。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直接提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和任务,明确要求各

级政府不断推进和深化改革,进一步“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至此,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成为当前政府改革的重点之一。 在我国,服务型政府是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之上的,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以服务社会、服务公众为基本职能的政府模型。构建服务型政府,是在人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政府。构建服务型政府,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又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还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中国转型的需要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 在我国,服务型政府具备五个特征:一是以人为本,它是服务型政府的本质特征,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服务型政府是在人民本位、社会本位的理念指导下,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主动为人民和社会谋利的亲民的机构。服务型政府的施政目标是由人民的希望和合法期待来决定的,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为出发点和归宿提供服务项目。二是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它是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职能。服务型政府的收入来源于人民缴纳的赋税,故税收必须用于为人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具体而言,包括三方面:其一是提供良好的制度供给服务。政府作为秩序化的机构,必须为公众和社会提供权威的、最基本、最

(完整版)浅议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浅议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摘要:当今中国,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如何更好的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政界和理论界的共识。 关键字: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一、公共服务型政府概述 (一)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内容 1、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特征 所谓公共服务型政府,就是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提供充足优质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现代政府。公共服务型政府具有如下基本特征:第一,政府的作用集中于公共领域。第二,政府管理的基本哲学是实现社会正义。第三,政府是公共利益的鲜明代表。第四,政府权力是有限权力。第五,现代政府是法治政府。 2、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容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从政府的本质属性方面对政府所下的定义,从政府管理的本质属性来讲,现代政府的实质是公共服务型政府。政府只有通过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服务,才能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合法性。没有服务就没有现代政府。 公共服务型政府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从政府职能方面来讲,政府示是为了市场、社会和公民提供公共服务的,应该将服务融于管理之中,为市场、社会和公民提供维护性公共服务。第三,

从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来讲,政府应鼓励市场、社会和公民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与供给;同时,要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与质量,建设一个高绩效的政府。 (二)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标准 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主要标准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公共服务的投入标准;二是公共服务的覆盖面标准;三是公共服务的体系完善程度标准;四是政府公共服务的规范化标准与绩效标准。 1、公共服务的投入标准 公共服务型政府间成与否,一个基本的标准就是公共服务投入是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公共服务投入标准是: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5.4%;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6.1%;公共退休金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7.2%。 2、公共服务的覆盖面标准 公共服务型政府建成与否的第二个标准是覆盖面标准,也就是说,公共服务是否普及,其普及的程度如何。简单的说,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覆盖面标准就是:让人人都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其含义是:要使每一个学龄人口都享有12年制义务教育、使每一个劳动者都享有基本社会保险、每一个老年人都享有基本养老保险、每一个贫困人口都享有最低生活保障、人人都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只有实现了人人都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才能说普及了公共服务。 3、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标准

什么是服务型政府以及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什么是服务型政府以及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一、什么是服务型政府 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把政府职能归结为四个方面: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服务型政府,是一个能够公正、透明、高效地为公众和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项比经济体制改革更为艰巨的任务,要求政府从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实现根本性转变。服务型政府的内涵至少应包括四个层面。 一是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政府的管理理念决定着政府的行为。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前提条件。各级政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政务活动中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做到保障民权、尊重民意、关注民生、开发民智。 二是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政府职能问题是政府管理的核心问题。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明确并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向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这应成为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核心职能。三是形成有效制度安排。没有制度保证,“服务”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要通过制度设计,加快形成政府服务运行机制。严格依法行政,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规范和约束行政行为。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政务公开机制、群众监督和参与机制。 四是改进政府管理手段和行为方式。政府应成为经济发展方向的指引者、经济关系的协调者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做“精明的导航员”、“公正的裁判员”和“忠实的服务员”。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服务型政府具有以下六个特征: 民主责任。民主是服务型政府的前提。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政府受人民委托行使权力。公民通过法定程序和渠道参与社会管理,表达自己的愿望。民主政治与民主行政在本质上必然是对社会和公众尽职尽责。责任政府,要求政府在提供服务时必须对服务对象负责。 法治信用。法治是现代行政的基本手段、发展趋向和根本标志,是建立合理的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前提,因而也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保障。法治的实质是秩序,政府既是秩序的建立者,也是秩序的遵守者。权力意味着责任,法治意味着信用。一个法治政府必然是一个信用政府,必须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

服务型政府创新研究

引言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新阶段我国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既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又是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必然选择,也是新阶段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目标,更是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从实践方面讲,对我国目前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现状与改进进行研究,有利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进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视角探讨并提出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的政策建议;有利于为全面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总体规划和操作性方案。 从理论方面讲,对我国目前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现状与改进进行研究,有利于探索、总结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客观规律,以服务于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的实践;有利于不断拓展、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的理论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并对相关学科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本文从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理论的研究入手,通过对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现状的分析,找出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服务型政府的举措和努力方向。 一、服务型政府概述 (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在《行政论坛》2000年第四期发表的张康之的论文《限制政府规模的理念》,首先使用服务型政府这一概念,并把它作为与统治型、管理型相对的一种行政模式。此后特别是非典之后,学术界使用服务型政府这一概念越来越多。所谓服务型政府是指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民主制度框架内,把服务作为社会治理价值体系核心和政府职能结构重心的一种政府模式或政府形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加之中国入世之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十七大所提出的建设行政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优质政府的号召。各级地方政府都在积极探索,努力寻找适合自身特点、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措施,不断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其中大连、南京等城市走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前列,率先提出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目标。非典以后,全国许多地方政府纷纷效仿大连、南京这些城市的做法,大规模开展服务型政府建设,就此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自下而上的政府改革运动开始了。服务型政府成为各种媒体上高频词和流行语。 温家宝在2004年2月的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仪式上,明确提出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一工作目标。这是国家领导人首次明确提出服务型政府这一科学概念。此后,服务型政府广泛见诸于各类党和政府的文献中。 (二)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特征 基于以上对服务型政府的科学内涵的分析,笔者认为我国服务型政府基本特征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1.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是我国当前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前提条件,也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根本动力。公众参与包括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 2.权利至上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除了政府需要转变观念之外,还需要合理分权。这里的权利是大多数公民利益的集中体现,它指的是公众的权利。 3.法治优先

论电子政务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作用

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论电子政务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作用 专业:行政管理学 学生姓名: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陈那波 完成时间2012年9 月19 日

论电子政务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作用 摘要:20世纪60年代以来,建设服务型政府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改革的共同趋势。为顺应世界改革潮流,加速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中国“十一五”时期政府转型的明确目标。有效推进基于电子政务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必须厘清服务型政府的主要特征,明确电子政务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促进作用,认清当前电子政务环境下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大政府机构改革力度,优化政府业务流程,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公务员教育培训与公共服务理论研究等方面入手,综合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关键词:电子政务;服务型政府;相互作用

目录 前言 (1) 一、导论 (2) (一)服务型政府的概述 (2) (二)电子政务的内涵 (2) (三)电子政务的研究 (2) 二、电子政务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作用 (4) (一)电子政务对政府行政组织的影响 (4) 1、行政组织功能的多样化 (4) 2、组织结构形态的扁平化 (4) 3、政府行政组织运行程序的开放化 (4) 4、行政组织运作方式的民主化 (5) (二)、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方式的作用 (5) 1、变革政府决策方式 (5) 2、推动政府领导方式转型 (5) 3、改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6) (三)、电子政务对公务员的影响 (7) 1、提高公务员的工作能力 (7) 2、改变公务员的工作方式 (7) 3、减轻公务员的工作负担 (7) (四)、电子政务对服务型政府的反作用 (7) 1、认识偏差导致电子政务的低效率 (8) 2、缺乏统筹发展规划,出现“信息孤岛”现象 (8) 3、数字鸿沟"成为制约服务型政府推广和发展的瓶颈 (8) 4、信息安全隐患成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潜在威胁 (8) 5、电子政务对服务型政府决策的负面影响 (9) 三、电子政务在服务型政务建设中的发展方向 (10) 参考文献: (11)

服务型政府的创建

服务型政府的创建 摘要: 新形势下,中国各级政府都应当建设服务型政府。未来中国地方政府的活动将会越来越突出这一性质,使政府从“管”老百姓转变为通过“管”好社会事务来为老百姓服好务。 关键词: 政府职能转换服务型政府 1 服务型政府的概念及特征 所谓服务型政府,是相对于管理型、权力型、命令型政府而言,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内,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 服务型政府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政府只提供市场、和个人不能或不愿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众所周知,现代经济学普遍把产品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公共物品(除政策、法规外)往往是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长,对于而言,投资于公共物品无利可图;对个人而言,则往往无力承担。而公共物品所具有的非排他性特征,又使得人们容易产生搭便车的心理,即某人参与了公共物品的消费,却不愿意支付或充分支付生产成本而依赖他人支付。这种搭便车的心理(以及避免被搭便车的心理)导致了集体的不理性:大家都不愿提供公共物品。这就决定了公共物品不可能由市场提供。经济学上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划分方法很好地界定了服务行政的范围:政府只应该向公众提供公共物品,而不需要也不应该涉足私人物品的生产。私人物品完全可以由市场机制实现有效率的供给,政府没有必要介入私人物品的生产。二是政府应当鼓励公共服务市场化。虽然政府应当提供公共物品,但是政府决不可以垄断公共物品的生产。即使事实上只有政府有能力提供的服务,也没有理由因此而禁止私人去尝试和寻求其他方法,也就是在不使用强制性权力的情况下提供这些商品和劳务的方法。人们完全有可能找到一些新的方法,使一种在过去不可能由那些愿意为之支付费用的人排他性独享的服务成为一种可供交易的服务,进而使市场方法能够在它此前无法适用的领域中得到适用。政府不得垄断公共物品的供给意味着私人和私人可以进入这些领域,这些公共服务行业是面向市场开放的。因此,公共物品的供给应该向私人开放,与私人不愿意提供公共物品并不存在矛盾。作为服务型政府,不仅不可以垄断公共物品的供给,而且应当鼓励公共服务市场化,因为在存在竞争的情况下,服务行政的弊端会降至最低程度,并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相兼容。 2 创建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

对于建设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几点构想

2010年第1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Spring Journal o f Huazho ng N or mal U niver sity (H umanities and So cial Sciences)Jun. 2010 收稿日期 2010 01 19 对于建设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几点构想 黄 昕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文秘系,北京100102) 摘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 服务型政府 已成为当前理论界与实务界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从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取向、理论基础、职能范围、行为方式、组织及其治理机制等方面对服务型政府的构建进行了多维度的探究和描述,以期为我国政府改革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服务型政府;价值取向;职能范围;行为方式;组织治理结构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标志着 服务型政府 的理念已从多年的理论探讨转向了实践,成为中国政府改革的明确目标。什么是服务型政府?怎样在当前的行政环境下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些问题成为我国政府改革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命题,也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课题。 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综述 服务型政府的概念是在1998年的行政改革过程中提出的,至今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对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概念和丰富内涵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描述。 张康之是最早提出服务型政府的学者之一,他认为: 服务型的政府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用政治学的语言表述是为社会服务,用专业的行政学语言表述就是为公众服务。服务是以一种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上,把为社会、为公众服务作为政府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基本宗旨 !。他对服务型政府进行了一些原则性的构想:第一,服务型政府应当实现从控制导向向服务导向的转变;第二,服务型政府应当实现从效率导向向公正导向的转变;第三,服务型政府应当实现从政府及其行政的工具定位向价值定位的转变;第四,服务型政府需要确立起一个合作和信任的整合机制;第五,服务型政府需要谋求德治与法制的统一;第六,服务型政府需要用行政程序的灵活性来取代行政程序的合理性;第七,服务型政府需要 用前瞻性取代回应性?。 刘熙瑞认为,所谓服务型政府,就是 在公民本 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 。他认为管制型政府虽然也提供公共服务,但这种服务与服务型政府所提供的服务是完全不同的。服务型政府是完全从人民需要出发,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宗旨;这种服务的实现过程是人民与服务者一种互动的过程,双方可以交流信息,相互协商,达成一致;这种服务的成立,必须以被服务者的同意为基准;而且被服务者具有对服务内容、类别、服务机构与人员的选择权。同时,服务型政府也有管制。服务型政府的管制是为服务而管制,其管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保证社会公平,保护广大群众不受少数不法分子侵害,促进社会发展;管制的依据是体现公民意志的,通过严密程序制定的一套完整的法律和法规;这种管制有固定的范围,且内容明确;在管制程序上,有固定的程序和方式方法;在管制的后果上,服务型政府承担着后果责任,并且有一套纠错机制、补救机制和后果追究机制#。 吴玉宗对服务型政府的界定是: 所谓服务型政府就是指政府遵从民意的要求,在政府工作目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中用公开的方式给公民、社会组织和社会提供方便、周到和有效的服务,为民兴利、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服务型政府的服务主体是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服务对象是公民、社会组织和社会,服务的宗旨是为民兴利, 11

浅谈构建服务型政府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浅谈我国服务型政府构建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步伐的逐步加快,政府服务体系已成为全世界关注及研究的焦点。近年来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大力构建服务型政府。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目前在观念、规章制度、管理体制等方面都存在着有多问题,从治理理念、民主参与、制度建设、管理模式、角色转变等方面阐述了应对措施。推进政府转型,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服务型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政府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期新阶段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必然趋势。关键字:服务型政府;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经济全球化进程步伐的逐步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以及民众对政府期望值的提高,使得服务型政府建设成为我国当前的紧要任务。近年来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大力构建服务型政府,这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需要,是我国行政改革的目标选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路,也是顺应国际形势的重要举措。 1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意义和必要性 1.1 服务型政府的概念 所谓服务型政府是指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和民主公开的方式组建起来的以公民服务为宗旨,实现着服务职能并承担服务责任的政府。 1.2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意义和必要性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没有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出现了严重失衡: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地区差距日益拉大,影响了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引起经济和社会的不协调发展,影响了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同时也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目标相背离。这些显现出构建服务型政府必要性。 2 构建服务型政府存在的问题 2.1 观念上因循守旧 我国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中“官本位”、“官大于民”的思想仍然普遍存在,在不少政府工作人员眼里,领导、上级、自己、其他部门都比百姓重要。观念上总是抱着“以前如何如何”,不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步,对改革后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不相适应, 服务意识不强,虽然建

关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思考(心得体会)

关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思考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政府实现和谐公共治理的内在要求。服务型政府是民主政府、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公正政府、廉洁高效政府、学习创新型政府、资源管理型政府。这是服务型政府的特征,也是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定位。政府转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政府转型的必然趋向。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弄清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和目标取向。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一种以人为本,以提供公共服务于社会的政府管理体制或模式。服务型政府的构建需要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政府转型创新的必然趋向 在经济建设型政府的定位下,构建和谐社会必将遇到强大的体制性障碍。只有实现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才能彻底打破体制性障碍,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把政府职能归结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这充分表明我国政府对管制型政府实行彻底变革的决心,而服务型政府就是相对于管制型政府的一种全新的政府管理模式。

二、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和目标定位 “服务型政府”,简单说就是一种以人为本,以提供公共服务于社会的政府管理体制或模式。从经济层面上说,政府主要为社会提供市场不能够有效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制定公平的规则,加强监管,确保市场竞争的有效性,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政治层面上说,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要确保为社会各阶层,包括弱势群体提供一个安全、平等和民主的制度环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有效治理;从社会层面上说,政府要从社会长远发展出发,提供稳定的就业、义务教育和社会保障,调节贫富差距,打击违法犯罪,确保社会健康发展。 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要有准确的目标定位。一是公共服务型政府应当是民主政府,即代表人民利益,以民为本的政府。二是公共服务型政府应当是法治政府,坚持依法行政。这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点和关键所在。法治政府的核心在于依法治国。三是公共服务型政府应当是有限政府,即由以往“全能政府”、“无限政府”向“责任政府”、“有限政府”转变。四是公共服务型政府应当是诚信的政府。政府的诚信状况,关系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关系到社会信用体系建立,也就从根本上决定着和谐社会建设。五是公共服务型政府应当是公正的政府。六是公共服务型政府应当是廉洁高效政府。廉洁高效是政府搞好服务的本质要求,只有廉洁

论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论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摘要:构建服务型政府是近年来中国新一轮政府改革的目标,也是中国政治学、行政学和公共管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服务型政府是要求坚持公民本位、以人为本的现代政府,坚持主权在民的民主政府,是服务公共利益、捍卫公民尊严的公共政府,更是权力受约束的法治政府和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有利于保障公民的自由与权力,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公正,捍卫公民尊严,更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繁荣。本文通过对服务型政府进行理论概括,介绍迄今为止中国服务型政府的发展现状,并结合有关文章,得出中国服务型政府的未来发展趋势及所需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中国;服务型政府;现状;发展趋势 1、导言 建立一个运转良好的政府始终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理想。人们为了安全、秩序和有尊严的生活而建立政府,但是,并不是所有政府都能实现人类的美好愿景。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不同的历史阶段存在着不同的政府模式,其中一些能够实现人类的期待,满足人类的公共需求;而另一些非但不能实现是,甚至与人类建立政府的初衷背道而驰。人类政治生活文明化的过程,实质就是在这些不同政府模式之间进行“优胜劣汰”的过程。 上世纪70年代末,一场声势浩大的公共管理改革浪潮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在西方,这场改革运动被看作是一场“重塑政府”和“再造公共部门”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简而言之,就是改变政府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转变政府的职能。新公共管理运动对传统的行政管理进行了反思,主线是调整政府和社会管理公共事务职能之间的关系,重塑政府管理自身和社会事务的手段、过程和模式,解决新时代背景下政府管理社会和自身事务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直至上世纪80年代,新公共管理范式实现了转变,公共服务理论也不断发展成熟。新公共管理理论以经济、效率和效能为基本价值,提出“重塑政府”的观点,要求建立以服务为导向、以公众为顾客的新政府治理理念,重新部署政府的公共服务方式,增强政府与公共消费者之间的联系1。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建设服务型政府成为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 2、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现状 (1)中国服务型政府发展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形成一个“经济建设型政府”模式,政府长期主导资源配置,并将掌握的资源主要运用在经济领域,这使政府充当了经济建设主体和投资主体的角色,这种模式造成了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失衡等等现象。所以,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必然选择。公共服务型政府并没有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是抛弃了政府把主要精力用来直接搞投资建设的做法,主张政府为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以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谢庆魁教授指出,服务型政府的提出适应三大需要:一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二是社会转型的需要;三是政府改革的需要。官僚型政府发展的下一步就是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要求行政体制和机制转变,也就是结构功能和运行方式的转变,强调政府为所有人服务,为一切对象服务”3。 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有着实在的实践基础,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 1王欣欣.《服务型政府:政府职能的新定位—从新公共管理理论看当代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理论学刊》.2008.10.第10期(总第176期) 2迟福林.《全面理解“公共服务政府”的基本涵义》.《人民论坛》.2006年5月 3魏爱云.《服务型政府: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人民论坛》.2006年5月

建设服务型政府调查报告

关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调查报告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提升政府管理能力的切入点,是新时期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取向,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点。最近,我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到市政府部门咨询、与机关工作人员座谈等形式,对我市服务型政府建设开展了深入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七台河市政府坚持树立现代公共管理的行政理念,不断强化“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服务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群众观念,把服务型政府的理念贯穿到每个工作环节中,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市政府施政的每一个方面。 一是建立健全公共决策机制。市政府坚持依法行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每次决策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重大人事任免和大额资金使用,都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每年坚持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一年来所做的工作,并对新的一年各项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年度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草案和财政预决算草案都必须经过人代会审议通过,市政府组成人员和政府部门主要领导调整时,必须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市人大常委会供职,并进行司法考试。市政府在决策桃山水库北岸拆迁、双叶公司工业用地、全市取暖费收缴标准等问题上,充分征求了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并及时召开了听证会议,不仅保证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还保证了决策的顺利实施。 二是全面推行政务服务公开。市政府注重强化“阳光政务”,在市、县区和部门建立了政务公开机构,开设了政务信息网站,除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内容外,各级政府下发的政务文件、召开的各种会议、做出的重大决策,都在信息网上公之于众。注重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七台河日报、市电视台、市电台等对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领导的重大活动进行全程报道。切实强化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市政府定期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推进城乡一体化、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行政许可法等落实情况,先后开展了14次专项视察,不仅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还对基层抓工作落实进行了有效监督。 三是构建信访全新体制机制。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和信访工作,首次在全市召开了群众工作会议,并在全省率先组建了市委群众工作部、市政府群众工作局、市群众诉求服务中心,先后为群众解决了信访疑难问题3200多件次,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今年又在健全市、区县场、乡镇和街道、村和社区四级群众工作网络的基础上,开展了三级视频联动接访试点、信访代理试点,还推行了领导干部“四个一”群众工作制度,即每旬开展一次领导接访,每月坚持一个群众工作日,每季解决一个信访疑难问题,每年帮扶一个贫困户,全市呈现出了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四是建立便民服务保障平台。市政府学习借鉴成都、大连等地先进经验,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了政务服务中心,把48个行政审批部门、7个中介机构、306项审批事项、29个便民服务项目、86项服务收费,集中到政务中心办理,实现了一门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解。又在22个街道建立了便民服务站,将民政、劳动、公安等10个部门28个便民服务项目延伸到社区,市纪委派驻干部现场监察,还投入370万元建成了先进的电子监察系统,市监察局可随时对政务服务窗口进行网上监督,先后查处了102起工作时间脱岗、上网玩游戏等问题,有效带动了便民服务质量的明显提高。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主要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