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十年来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述评

近十年来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述评

近十年来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述评
近十年来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述评

第35卷第3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5月 Vol.35 No.3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y 2013

──────────

收稿日期:2012-10-17 作者简介:叶冲(1988-),女,湖北汉川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社会学。

近十年来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述评

叶 冲,王小丁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 南充 637000)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辅导员队伍剧增但整体素质不高,这引起了诸多学者对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关注和探讨,涌现了一大批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通过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内涵、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现状及原因和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途径等几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指出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寻求理论支撑和队伍建设的的突破点,以期为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辅导员;辅导员职业化;述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3)03-0136-04

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3.03.034

A Review of the College Counselor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in Recent Ten Years

YE Chong, W ANG Xiao-ding

(Sichuan Center for Educ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0,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the college counselors’ demand largely increased. But the counselors’ overall quality is not high, which raises many scholars’ concern and discussion for the college counselor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a large number of researches results emerge. These researches are systematically sorted out and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connotation of college counselors’ professionalism,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asons of the college counselor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the methods of enhancing the college counselor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seek the theory to support and make the breakthrough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llege counselor team, which will provide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the college counselors’ overall level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Key Words: counselor; counselors’ professionalism; comment

2006年7月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因此,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建设直接关系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关系到高校德育质量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幸福感,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为进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有利契

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特别是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国内各大学术期刊相继涌现出数量庞大的相关研究成果。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按“主题”含“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对2001年至2011年发表的研究论文进行搜索,精确匹配状态下得到1 328条记录,而按“题名”进行搜索,精确匹配状态下得到719条记录;按“主题”含“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对2001年至2011年发表的研究论文进行搜索,精确匹配状态下得到75条记录,而按“题名”进行

叶冲,等:近十年来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述评

搜索,精确匹配状态下得到54条记录。在“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对2001年至2011年发表的硕士学位论文按“主题”含“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进行搜索(精确状态)共得到154条记录,而按“主题”含“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进行搜索(精确状态)则得到12条记录。在“读秀学术搜索”上按“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进行检索得到相关图书25种。现对国内已有研究材料进行综合梳理,总结已有研究成果,评价研究得失,并进一步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突破点,以期为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有效实施和开展提供些许参考。

一、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内涵的探讨

2000年张立明发表在《中山大学学报论丛》上的《高校专职政治辅导员的“职业化”问题》一文,在国内学界首次提出“职业化”这个概念。此后有关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研究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诸多学者都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涵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论述。

部分研究认为辅导员职业化内涵主要在于职业技能方面。有学者指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是指必须使广大辅导员具有相应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并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以专职人员为主,确保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本职工作。”[1]熊书银等提出,辅导员职业化是指高校辅导员工作应成为一种职业,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并达到职业的基本要求,逐步建立辅导员工作的进入、考核、晋级、淘汰等机制,规范高校辅导员的继续学习和培训,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的特点对辅导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和淘汰[2]。

有研究则强调辅导员的政治素质,强调辅导员的专业属性。部分学者认为,辅导员职业化是要把辅导员所从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成一个学科来看待,重视辅导员的学术背景,还要看他们实际工作的能力,尤其是要看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人格魅力[3]。张彦等人达成共识,“高校辅导员是一个政治性、业务性都很强的工作,具有特定的工作分工和岗位职责、共同的事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专业的知识系统和素质要求、专门的工作力量和队伍体系及健全的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4]另外,“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主要是指从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应符合辅导员的职业标准和规范,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职业要求和职业特点,具有由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所构成的职业素质,有相应的职业培养机构和职业标准保障制度,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5]

部分学者从辅导员职业的终身性来看待其内涵的。有研究者认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不仅是指辅导员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更是指把辅导员岗位作为长期的、稳定的甚至终身的职业。”[6]“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就是按照社会分工和相应的从业标准,使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教师或干部的工作成为长期或终生所从事的职业的过程。”[7]

综合来说,学者们主要从职业技能、专业知识、政治素质、人格特征、辅导员职业的终身性等方面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指出高校辅导员职业是一项政治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崇高的事业理想和人格魅力,拥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具备专门的知识,拥有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职业环境,能够遵守职业伦理和道德规范,并能够把辅导员职业作为自己长期从事甚至终身从事的事业。

二、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现状的探讨

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现状,大都是通过实证研究,利用相关调查问卷和访谈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任英明采用高校辅导员队伍调查问卷对山西大学和山西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的300名学生和100名辅导员进行了问卷调查[8]。卢忠菊采用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调查问卷对参加2010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高校思政工作培训班的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9,p25-44]。王永智等人对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6所高校的200名辅导员进行了问卷调查[10]。付佳对江苏省26所高校的辅导员采取问卷调查、电话访谈、走访、座谈等方式进行了调查[11]。李建国针对“辅导员对自己所从事的辅导员职业有什么看法”这一问题对湖北省部分高校的辅导员进行了深度的访谈[12]。

综合各学者的调查和访谈结果来看,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总体状况良好,辅导员队伍专兼结合,以专职为主。整支队伍性别比例适当、婚姻状况均衡,学历结构以本科和硕士为主,基本能满足学生工作的需要。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辅导员队伍结构不合理,队伍整体不稳定;(2)辅导员工作压力大,收入不高,发展空间有限,专业程度不高,缺乏职业荣誉感;(3)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管理机制不完善,奖惩机制不健全;(4)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辅导员的岗位职责不明确,部分教职工对辅导员在大学整个管理系统中的作用认识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有较多深层次的原因。

三、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探讨

国家对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充满期待,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也认识到了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大部分辅导员也希望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美好前景,但实际情况是愿景与现实相差较远,为了提升辅导员职业化建设能力,诸多学者从政府、高校、辅导员自身三个方面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

有研究者从政策制度、监管机制、投入保障等政府层面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卢

第35卷第3期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5月

忠菊认为,政府监管机制不健全,政策落实不到位,政府投入保障不足,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缺乏统一的从业标准,没有建立辅导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没有有效借鉴国外经验是造成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9,p44-46]。徐泉辉指出:“我国现行辅导员工作体制的滞后,对辅导员的考核规定实行简单的量化指标,不能从根本上促进辅导员自身素质的发展,现实的管理体制对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发挥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13,p248]部分研究从职业化意识、组织保障、管理体制、出路等学校层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刘艳认为高校对思想政治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政策的流动导向性较大,辅导员队伍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不够科学,管理体制不顺畅,职业保障机制不健全,选拔、培养机制缺乏科学性[14]。李朵认为:“目前高校职业化意识薄弱,许多高校存在着重师资队伍建设、轻学生工作队伍的现象。”[15]许多研究者从职业规划、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等辅导员自身层面进行了归因。大多数辅导员缺乏明朗的职业规划,只是将辅导员工作视为一个跳板或过渡期,从事辅导员职业化方向发展的动力严重匮乏。高校普遍存在二级单位辅导员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现象,制约辅导员自身素质的提升,与职业化本身就要求工作团队内部的相互协作、有效配合相差甚远,成为制约辅导员职业化的一个重要因素[16]。徐泉辉认为,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偏年轻化,他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了解不多,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大多数不是政治思想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理论知识和职业素养不够,致使辅导员的理论知识水平、职业能力等综合素质不高[13,p248]。

四、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途径的探讨

国内的诸多学者在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内涵、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现状及其原因的分析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对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策略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综合来看,学者们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转变观念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基本前提。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摒弃“辅导员是一种过渡职业”的片面认知,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辅导员所从事的工作既是一种职业,又是一种专业。确立辅导员也是学校人才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观念,切实提高辅导员的地位,增强他们的职业成就感和归属感,促使其把辅导员工作作为自己事业成功的生长点和心理归宿。辅导员自身也要注意转变观念,在角色定位上要有由事务管理员向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转变的思想认识,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个人事业发展、成就理想与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机结合,做到尽职尽责,爱岗敬业,努力强化对本职工作的认同感,打造一支思想政治过关、能力素质过硬的辅导员职业化队伍[17-19]。

其次,严格辅导员的职业准入机制,明确职责和定位。高校必须要重视辅导员的选拔,建立严格的辅导员职业准入制度。辅导员职业应依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学科背景、学历层次、道德品质、工作能力、人格特征等方面来建立相应的职业资格制度,规范辅导员的选拔、招聘和管理程序。同时要结合学校学生工作实际,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心理素质高的要求,把真正德才兼备、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且具备从事学生工作所需要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此外,辅导员要善于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在平等、开放与和谐的互动中,激发学生创造性地面对生活的潜能和自主行为。作为辅导员还应多了解、理解和关爱学生,帮助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做学生政治思想和日常行为方式的引导者[20-22]。

再次,建立健全辅导员培训体系,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按照“选拔、使用、管理、培养、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制定辅导员的培训计划,建立分层次、分类别、多形式和重实效的培训体系,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加强对辅导员的分类指导,坚持先培训后上岗,把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相结合,对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职业规划与指导、法制安全知识、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注重培养辅导员解决实际问题和处理学生事务的能力,组织辅导员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积极推行“高校辅导员任职资格证书”制度和“新聘辅导员持证上岗”制度,创建辅导员培训基地,建立辅导员协会,从而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综合素质[23-25]。

第四,完善辅导员队伍的考评激励机制,拓展辅导员职业发展空间。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效相结合、师生评价与组织评定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按照客观、科学、公正原则,以研究绩效评估作为政策杠杆,着重工作实绩考核,对辅导员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评奖评优、职务聘任、晋职定级、岗位津贴挂钩。大力开展辅导员评优评先活动,树立辅导员先进典型,从思想和心理上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地位,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热情,激发他们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昂扬的斗志和积极自我成就感去全身心地投入到辅导员的工作中[26-28]。

第五,切实解决好辅导员的待遇问题,完善辅导员的岗位退出制度。提高待遇是实现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重要手段。学校应从工作环境、津贴待遇、职业发展等多方面给予辅导员政策倾斜,真正做到政策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在职称的评定上要区别于专业任课教师。在出路

叶冲,等:近十年来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述评

问题上,给辅导员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对辅导员将来的发展方向作适当的分流,促使辅导员队伍逐步向“专家型”发展,让更多优秀人才在这个岗位上有所作为。对工作不称职、考核不达标的辅导员要进行批评教育,仍无改进的应及时调离辅导员岗位,淘汰出去,转入校内待岗,经自我学习和培训提高后再转聘到其他岗位[29-30]。

五、评价与展望

综上,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在研究上已经有不少成果问世,对推动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第一,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内涵的认识有待深化。对“职业化”、“辅导员职业化”的内涵界定不清,没能完全突出高校辅导员这一特殊职业的特点。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应该提到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认识。

第二,研究的视角有待创新。国内现有大部分研究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或教育学的视角来展开,学科视域比较单一,问题分析不够深入透彻。研究的着眼点主要侧重于总结辅导员工作的经验、工作的方法,或辅导员自身素质的培养,侧重对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研究,缺乏对问题的成因的学理分析。

第三,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标准体系的构建方面的研究相对缺乏。辅导员的知识结构、职业伦理、职前培训、职后进修、专业自治、专业团队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拓展。这些方面的实证研究的操作性还不强,其原因就在于对高校辅导员标准体系的建构缺乏相关理论基础和参照量化指标。

第四,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实证研究有待于创新。有关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上做的不够,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借鉴尚需加强,具有可操作性的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模式需要重建,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第五,与国外高校学生管理队伍的比较相对较少。从研究文献来看,对国外高校学生管理队伍的历史追溯比较少;对其的工作理念和工作目标认识较为模糊;对作为其工作支撑的法律法规的挖掘显然不够;对其专业化的运行机制还需进一步的理解和借鉴;对其全方位、高效率、个性化的服务研究不多。特别是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应该如何去借鉴哪些有价值的经验,为我所用,还需要研究者不断深入。

在以后的研究中,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研究需要从不同的学科视角进行探讨,进一步落实《纲要》对高等学校加强管理的要求,特别是学生管理的要求。在未来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过程中,辅导员队伍从事的学生管理工作,应当提到学科建设的议事日程上来,确定辅导员的职业和身份认同,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今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研究将聚焦: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政策保障;制度保障;机制创新;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平台建设;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理论创新;学习借鉴国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理念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王树荫.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J].思想

教育研究,2007(4):3.

[2] 熊书银,王文博,黄登婕.简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中

国成人教育,2006(5):45.

[3] 曲建武,吴云志.着力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

队伍[J].高校理论战线,2006(9):39-42.

[4] 张彦.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问题再探讨[J].学校党建

与思想教育,2007(6):72-74.

[5] 张慈,许澄,邸建勇.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与专业化

建设[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134.

[6] 徐涌金,章珺.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思考[J].教育探

索,2010(4):99-101.

[7] 王涛.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思考[J].思想教育

研究,2007(7):26-28.

[8] 任英明.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

2010:14-19.

[9] 卢忠菊.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战略构想

[D].南京农业大学,2011:25-44,44-46.

[10] 王永智,陈中奇.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

调查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7):83-86. [11] 付佳.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以江苏省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8): 81-85.

[12] 李建国.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现实与思

考[D].华中科技大学,2007:38-45.

[13] 徐泉辉.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

报(自然科学版),2011,27(9):248.

[14] 刘艳.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

大学,2009:15-18.

[15] 李朵.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研究[D].武

汉理工大学,2008:34-35.

[16] 周琴,秦自强.对四川省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制约因素的

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17):79-80.

[17] 韩延明.试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J].高校辅导员,

2010(1):14-16.

[18] 陶书中,徐家林.论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J].高教

(下转第143页)

孙妍,等:积极人格特质问卷PPTQ在中国大学生中的因素结构研究

用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如在教育、管理和临床心理治疗等领域等的直接应用。国内的积极人格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一项研究是需要依赖其研究工具的,因而研究工具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对国外最新的积极人格特质问卷进行了初步的修订,希望以此丰富国内积极人格方面的实证研究,并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倩,郑涌.美国积极心理学介评[J].心理学探新,2003(3):

7-10.

[2] 杜华夏.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及其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 Shultz D. P, Shultz S. E. A history of modern psycho-

logy[M]. Thomson Press, 2004(10): 178-184.

[4] 任俊,叶浩生.积极人格,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J].华

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7):120-126.

[5] 罗艳红.大学生积极人格表的初步编制[D].中南大学,

2009. [6] Park N, Peterson C. Moral competence and character

strengths among adolescents: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values in action inventory of strengths for youth[J]. Journal of Adolescence, 2006(29): 891-910.

[7] Satoshi Shimai, Keiko Otake, Nansook Park, Christopher

Peterson and Martin E. P. Seligman. Convergence of character strength in American and Japanese young adults [J].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2006(7): 311-322. [8] Peterson, C. and M. E. P. Seligman. Character strengths

before and after September 11[J].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3(14): 381-384.

[9] From the equator to the north pole: a study of character

strengths[J].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2006(7): 293-310.

[10] Kamlesh Singh, Shalini Duggal Jha. The Positive

Personality Traits Questionnaire: Construction and Estimation of Psychometric Properties[J]. Psychol Stud, 2010(3): 248-255.

(责任编辑、校对:刘玉娟)

(上接第139页)

论坛,2009(6):12-13.

[19] 王文华.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探讨[J].

教育探索,2007(9):82-83.

[20] 曲建武,吴云志.着力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

队伍[J].高校理论战线,2006(9):39-42.

[21] 常弘.浅析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J].江

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43-44. [22] 铁俊.浅谈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J].国家教育行政

学院学报,2007(7):37-39.

[23] 蒋礼文.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探究[J].教育

探索,2007(6):92.

[24] 唐亚阳.努力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J].思想教育

研究,2007(8):28-29.

[25] 胡刚.略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J].国家教育行政

学院学报,2008(2):29-32.

[26] 王中强.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刍议[J].中国成人

教育2007年8月:32-33.

[27] 张革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目标诉求和路径选择[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44-147. [28] 韩军.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瓶颈:问题的思考

[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36-38. [29] 施永红,祝水富.职业化——高校专职政治辅导员队伍

建设的必由之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5):28-30.

[30] 赵云娟.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研究[D].长安大

学,2008:33.

(责任编辑、校对:韩立娟)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问题研究》研究报告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问题研究 陈少平 (福州大学,福建福州 350108 rsc6@https://www.doczj.com/doc/ce17586340.html,) [摘要]本课题在归纳分析国内外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状况基础上,指出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这一研究领域的不足,旨在推动高校辅导员相关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针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目前我国辅导员队伍的现状,课题组用自制的《辅导员调查问卷》在福州大学城六所高校(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江夏学院),针对辅导员的工作目的、工作职责、工作状况、工作环境、居住情况、辅导员与学生交流情况、辅导员如何看待学生、辅导员工作自我评价、影响辅导员工作的因素、如何提高辅导员工作等方面,分别选取在校大学生和高校辅导员作为样本展开随机调查,了解目前福建省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现状,分析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实价值,进一步探讨影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建议。同时,课题还利用个案调查的方法,选取国内六所不同类型高校,对其在辅导员工作绩效考评的基本现状进行介绍,旨在通过比较分析,提出这些经验和做法对于进一步完善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体系的启示。 [关键词]高校福建省辅导员队伍“三化”建设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概况: 当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管理体制、培养模式,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群体演化等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功能与职责定位、专业知识结构、职业技能结构、发展方向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围绕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高校辅导员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道路势在必行。为此,进一步深化对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问题的研究,从根本上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是辅导员队伍建设面对的最迫切问题。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路径探究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路径探究 邵从清 (盐城师范学院江苏盐城 224002)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化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为实现辅导员的职业化,需要从提高认识、健全机制、强化学科支撑、营造社会氛围、加强理论研究等方面进行实现辅导员职业化的路径探索。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路径探索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基本内涵及现实依据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基本内涵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是指实现将高校辅导员工作作为一部分人的长期稳定工作的过程。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职业道德。为了社会正常存在和健康发展,社会中的各个行业都有体现本质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高校辅导员要实现职业化,也必须有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所必须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如敬业爱生、诚实守信、公平处事、平等待生等。第二、职业知识。社会分为不同的职业,每个职业都有从事该职业所必要的专业知识。高校辅导员要实现职业化,必须有从事该职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如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专业的知识。第三、职业技能。各个职业不仅有其所必需的专业知识,而且也要有其所必需的专业技能,高校辅导员要实现职业化,就必须具有从事该职业所要求的职业技能。如善解人意能力、教育灌输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演讲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第四、职业法律法规。作为社会中的一种职业,必然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保障。高校辅导员要实现职业化,就必须有相关法律法规为保障。如《高等教育法》、《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党和国家文件规定。第五、职业社会地位。各个行业、各种职业都是社会不可获取的组成部分,因此,在社会中都有其应有的社会地位。高校辅导员要实现职业化,也应使辅导员这一工作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有其应有的社会地位。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现实依据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是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之必需,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必需,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之必需,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之必需。 一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之必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广大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愈益迫切,我国高等教育开始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入学人数急剧增加,办学层次及办学形式复杂多样。学生数量多与学校资源短缺的矛盾愈发凸现甚至出现冲突,曾任斯坦福大学校长的唐纳德—肯尼迪说过:“对学生负责是大学的主要使命”①,对学生负责就要加快学校的硬件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学校拥有一批高水平、高素养的教师,其中包括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层次高的直接与学生接触,为学生服务的辅导员队伍。为此要求高校辅导员队伍向职业化发展。 二是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必需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高等教育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既给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使高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挑战之一就是随着两股思潮的大量涌入和国外敌对势力蓄意对

刍议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刍议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摘要]在新形势下,辅导员专业化的要求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它有利于辅导员整体素质的提高、队伍的稳定和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文章在对当前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辅导员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高校设立辅导员制度已有五十多年历史。在新形势下,辅导员专业化的要求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高校辅导员发展的专业化主要是指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相关学科的理论,对学生进行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指导、咨询与管理,实现学生的日常生活由自发向自觉、由经验向科学转变的专业活动。 一、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辅导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求辅导员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业务素质、较强的事业心及奉献精神。“专业化”使辅导员向“专家型”发展,使辅导员成为学生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教育管理工作、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方面的专家。“专业化”通过制定动态平衡的人员聘用、考核、激励、晋升、流动等制度,可以使辅导员队伍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保持适度的流动,吸引高层次、高质量、多学科人员的加入,实现人员配备的最优化,从而提高辅导员的整体素质。 (二)有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 “专业化”引导辅导员成为职业化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这样他们必然会把辅导员工作看做是可以长期从事的职业,而不是临时职业、个人晋升的“跳板”。他们势必会加强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同感,会感到“术业有专攻”,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个人事业来发展,长期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这样可以克服辅导员队伍非正常流动快、在岗时间短的不足,有利于队伍的稳定和建设。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本文对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中遇到的及现状及发展困境等进行了分析,并从人员配置、职业行为规范及专业培训等几个方面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为高校辅导员的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 标签: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困境;对策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质量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学生管理等有着直接关系。近年来国内外社会形势及政治经济等出现不断变化,高等教育不断变革及发展,大学生群体特点的多样化等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较大的挑战,而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亦面临较多的困境。 1.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现状 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大多比较繁重,相关调查显示国内公办学校辅导员带领学生平均在200-300名,而独立学院辅导员带领学生则为300-400名,辅导员除了带领人数众多的学生外,还需要兼任其他专项工作。目前高校关于辅导员的职称评定尚无完善的体制,高校辅导员的职称尚无政策支持。调查中,50%调查者未参加过职称评审,40%初级职称者,10%中级职称者,能够看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空间较小。 2.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困境 (1)辅导员队伍结构不合理。近年来大量经验丰富、生活阅历丰富、处理问题能力较高的辅导员退休,导致了人才流失的现象出现。年轻辅导员成为高校辅导员的主力人员,但由于其工作经验较为缺乏,年龄小,同时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导致高校辅导员存在青黄不接的状态。且高校辅导员学科背景非专业化,其中多为理工科专业,而这与高校发展对心理学、管理学及教育学人才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冲突,因此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的提高对于辅导员职业发展作用显著。 (2)辅导员职业发展不被重视, 工作无保障。辅导员承担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工作任务重、事务性工作太多等是其压力大的重要原因,而高校对于辅导员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及奖惩制度,极大程度上打击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部分高校未意识到辅导员的重要作用,同时社会对于辅导员的工作认可度较低,使得辅导员难以实现个人价值,不利于其更好的发展及完善自身。部分辅导员认为自身工作前途迷茫,而并未为自己设计合理科学的职业化发展规划。 (3)辅导员职业缺乏职业认同。我国辅导员建设长期处于滞后水平,辅导员的身份及地位均比较尴尬,非专业教师,同时亦非学校管理者,因此并未受专业知识的培训,也没有接受管理方面的培训,导致其无职业归属感,对职业认知

浅析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浅析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党和国家为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对辅导员进行了系统规定,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亟须摆脱经验型、政治型的旧模式,确立专业化的发展方向。要深刻理解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时代意涵和理念,探索出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具体途径。 标签: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 近年来,党和国家为适应当代职业的发展、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高等教育的改革、大学生自身特点等方面带给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与新挑战,对辅导员的专业职能、选聘条件、培养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规定,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亟须摆脱经验型、政治型的旧模式,确立专业化的发展方向。 为什么需要专业化,从价值角度来讲,“德育为先”的教育任务和使命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需要专业的人来做,同时由于日益复杂的教育形势以及当今大学生的特点决定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需要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具有其学科特点和规律,专业性很强。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需要把德育工作有效开展起来。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和党政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1]。只有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广博的相关知识,专门系统的职业训练,才能肩负起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上教育和管理工作,减少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教育形式的不标配、课堂与日常生活的分离,从而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专业化具体包含的内容,从内容的角度来讲,需要辅导员有专业性的思维、广博的相关知识、较强的专业技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专业的眼光和头脑去思考事物,用专业的思维去谋划及开展工作。专业性思维,指对形势的正确分析、对工作对象的准确把握、对工作目标的明确判断以及对工作效果的良好预见[2]。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相当宽泛,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基础,不光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知识,还需要懂得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才能处理好日常学生工作。当前高等教育的形势发生了极大变化,大学生主体也有属于这个时代的特有特点,因此辅导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包括组织、宣传、管理班级的能力、心理咨询与疏导的能力、就业指导的能力、利用网络进行教育的能力等。 一、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存在的现实矛盾 辅导员这一职业群体随着教育的改革,队伍规模在不断扩大,各高校在改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地位、待遇等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需要以辅导员专业发展为核心,提升工作质量、优化队伍结构,界定辅导员工作的范畴,构建辅导员更深层次的职业发展前景,使辅导员从工作的不断

(完整word版)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

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 辅导员要走职业化的发展道路。就是不仅要研究辅导员的"出路",更应着力研究如何增强辅导员岗位的职业吸引力,如何增强辅导员工作的事业感、成就感,如何构建辅导员职业的人生价值实现模式上来。就是要逐渐破除现行的鼓励辅导员"出路在于转行",逐步完善激励辅导员"岗位成才"、"岗位发展"、"岗位奉献",建立辅导员考核、奖惩、晋升的一系列长效机制,强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职业性。许多有远见卓识的高教工作者都指出,要从人才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辅导员职业化机制,使之成为光荣的终身职业,以吸引一大批优秀人才成长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专家。 2、职业化建设的方向 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建立起辅导员职业的准入机制,严把进口关,选拔高质量的人才充实到辅导员队伍中来。如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从在读研究生中挑选优秀党员担任学生政治辅导员,让他们一边学习一边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二是建立起辅导员职业的培训机制。通过岗前培训、调研学习、学历学习等培训学习加强对辅导员的培养,在工作实践中提高辅导员能力。三是建立起辅导员职业的考核机制。

明确辅导员职责,根据高教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的特点对辅导员进行定期的考核与淘汰。四是建立起辅导员职业的晋级机制。对考核中表现优异的辅导员积极向学校组织部门推荐成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对象,在学校选拔干部时优先考虑。如对南京某高校最近一次中层干部选拔的不完全统计,学校党委系统新任命的中层干部有近一半人有过担任辅导员的经历。 3、职业化建设的内容 上海大学在辅导员职业化上又进行了新的创新,率先实行辅导员职级制,将辅导员工作由低至高设立了1至5级岗位,3级辅导员相当于副教授级别,享受相同待遇,5级辅导员则等同博导级别。上述做法为辅导员的待遇解决开了先河,从而可以吸引一大批优秀人才成长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家。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构筑专兼职结合的科学模式,必须坚持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必须探索职业化发展之路。只有坚持专兼结合原则、走面向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道路,增强辅导员岗位的吸引力,才可以实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蓬勃发展! 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

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与专业化的发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e17586340.html, 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与专业化的发展研究 作者:林芙蓉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8年第12期 摘要: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高校开展各项学生工作的直接组织者、执行者和参与者。尤其对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要求的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不应该是人人都可兼职的岗位,也不应该是包揽各种琐碎杂事的跑腿小工。而应是一支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道德的专业化队伍。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不仅要靠辅导员个人的自觉学习,还要有专业的培训机制和机构来推动其可持续发展。对此,国家要有制度保障、学校要有长远规划和积极落实、社会也要给予认可和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形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34-0015-02 引言 高校辅导员既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又是党政干部的后备力量。是高校各项学生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和落实者,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任。辅导员工作具有常规性、复杂性和创造性的特点。每天都要面对,但每天面对的又都是新的不可预见的事情。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急剧发展变革,辅导员工作面临工作对象改变、环境改变以及自我发展的三重挑战。因此培养一支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积极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现实问题。 1.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趋势下职业能力提升的内涵与必要性 职业能力通常也称为职业胜任力,是人们从事某一行业所具备的基本要求与涵养,通常呈现出稳定与综合的心理特征。《标准》将辅导员职业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专业化是指特定行业的个人或者群体通过不断发展,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特定职业和专业人才的过程。辅导员的专业化,是以长期性和稳定性为特征,要求从业教师具备良好专业知识和技能,愿意按照思政工作规律办事,注重方法技术的提升,朝着专家型、专业型路径发展的过程。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促进辅导员个人职业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培养专家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教师团队,有助于高校和谐与稳定发展。 2.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强化辅导员专业化建设 2.1 明确辅导员职责,准确定位。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解读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解读 【作者简介】朱平,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提出: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教育部《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的提法是:“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可见,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已经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引人注目的新问题。 一、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提出的背景 高校政治辅导员最早是1953年蒋南翔校长提议在清华大学设立的。清华大学从高年级学生中选拔政治和业务优秀者担任低年级学生辅导员,一边做思想政治工作,一边学习。以后选拔范围逐步扩大到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这一做法在其他高校被逐步推广。 1961年9月教育部颁发的《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规定:“在一、二年级设政治辅导员或班主任,从专职的党政干部、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其他青年教师中挑选有一定政治工作经验的人担任。同时,要逐步培养和配备一批专职的政治辅导员。”从而使辅导员制度化、规范化。 1965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政治工作条例》(草案)颁发,提出在各级高等教育机构设立政治机关:即高教部和各高校设政治部,系、处设政治处或配备专职的政治协理员,教研室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政治指导员,学生班级配备政治辅导员。同时颁发的《高等学校学生班级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对政治辅导员工作的性质、任务、要求和工作方法做出了规定。政治辅导员作为面向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性质和身份得到进一步确认。 改革开放以后,政治辅导员制度基本沿袭了过去的做法。 1980年4月,教育部、团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各校要根据具体情况建立政治辅导员制度或班主任制度。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应从政治、业务都好的毕业生中选留或从教师中选任。他们要既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又要坚持业务学习,有的还要担负一部分教学任务。”表明了辅导员以兼职为主的思路没有变。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与职业化建设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与职业化建设 辅导员队伍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有着其他教师队伍建设非同一般的价值,理应该受到重视。由于各种原因,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合职业化建设面临很多的困境与问题,鉴于此,高校务必要按照辅导员职业标准要求,从价值取向、内容体系、方式途径、后勤保障、考核评价等方面创新发展,构建好适合思想政治新常态的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走向科学化、常态化、规范化和自主化发展的轨道。 标签: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养;职业化建设 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主要任务,有赖于教师的素质高低,其中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辅导员,更是在贯彻立德树人开展学生思想教育中起着非凡的作用。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如何〔1〕。因此,探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 一、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与职业化的内涵与价值 专业化与职业化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已经引起国家、高校及其主管机关的重视。这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的价值细细相关。 1、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与职业化的内涵 专业化与职业化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尤其是对非辅导员老师而言〔2〕。专业化侧重从辅导员工作的水平和能力视角来思考的,职业化侧重从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视角来思考的。因此,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养重点是讲究工作的内容、方式上,力求提升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工作水平和能力,力求培养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素质与能力,要求辅导员具备思想政治专业、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卫生保健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能够进行专业化地开展工作。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重点是讲究工作的职业性,要求辅导员具备高校教师职业的素养和能力,能够对自己的工作有较好的长远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计划。 2.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与职业化的价值 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发展的两个基本方向和要求,高校辅导员专业和职业化建设是落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举措,具有诸多的价值和功能,具体如下:一是从辅导员本身专业成长视角来看,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有利于推动辅导员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提升自己工作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有利于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成长和职业进步,可以说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与举措。二是从学生工作视角来看,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能够极大提升辅导员贯彻国家与党

对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思考

对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思考 对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思考 对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思考 沈爱平 (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65) 摘要:20xx年,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这是近年来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不断得到推进和加强的重要体现。本文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实际出发,阐述辅导员职业化的必要性,分析辅导员职业化建设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若干可行意见。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 我国特色的高校辅导员制度逐步发展成熟,辅导员已成为目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辅导员队伍建设还需要加强的诸多方面。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是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最为紧迫的任务。20xx年,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对加强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指出: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那么,什么是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有学者认为,辅导员职业化

的内涵应包括崇高的政治素养、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同时把辅导员工作当作终身事业,投入热情和精力。 [1]我国辅导员职业化水平亟待提高。近年来,学界对辅导员职业化的探究和讨论很多,教育部和各院校也都做过大量探索性的实践,使辅导员职业化逐步向前推进。 一、辅导员职业化的迫切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要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社会精英和优秀人才,对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不断提高,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育人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从现状来看,加快推动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提高辅导员整体素质,提高学生工作质量,显得十分迫切。 1.辅导员的工作范畴、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不清晰,地位尴尬。辅导员是教师,却整天忙于应付各类琐碎的学生日常事务,对上处于学院和学生处、教务、团委、招就处、后勤部门等涉及学生的众多机关单位管理中,对下负责学生的生活、学习、纪律、安全、心理健康、思想动态、党团、就业工作等,还要负责学院、学校重大活动的学生组织工作等,是涉及学生各方面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和责任人。因此,辅导员工作繁杂、任务重、责任大,忙于应付各类事务性工作,难以顾及自身职业发展。 2.辅导员岗位流失率高,人员构成不合理。辅导员岗位被很多人作为一个跳板和过渡岗位,做几年之后就转到行政岗或教学

专业化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专业道德建设

专业化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专业道德建设 摘要:随着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时代的到来,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向着专业道德转换。辅导员专业道德是辅导员在教育管理这一专业工作时所遵循的能体现辅导员劳动特点、劳动价值以及人格品质的品行准则,其具有独特性、示范性、创造性和整体性等特征。辅导员专业道德建设,应当从辅导员专业能力的特点与发展进行归纳与演绎,从加强辅导员专业道德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道德文化氛围、完善辅导员专业道德的考核机制和增强辅导员专业道德自觉能力这四个方面进行路径探索。 关键词:师德;高等学校;辅导员专业化;辅导员专业道德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根本目的,也是高校内涵发展的依托与抓手。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双重身份的辅导员,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起着特殊而又重要的生力军作用,其行为必须具备较高的道德性质。2014年4月,教育部制定《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对辅导员的专业能力的发展标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进一步推动了辅导专业化的发展。在辅导员专业化的时代背景下,辅导员专业道德不仅是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与动力支持,更是检验辅导员是否完成专业化的重要标志。因此,把握高校辅导员专业道德的内涵、特征和要求,探索辅导员专业道德建设的现实途径,对高校辅导员实现专业化、专家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专业化视域下的职业道德与专业道德观念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教师作为专门职业,社会对其职业有一定的道德期望,这种道德期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总和,是教师与他人、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社会道德在教师教书育人过程中的具体表现。【1】 教师专业道德是指教师群体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能够表现教师专业特征的品质观念和行为规范,体现教师劳动价值、人格品质和道德修养,使专业服务对象得到高质量发展的伦理规范。“一项专业之所以成为

年辅导员研究专项课题指南

年辅导员研究专项课题指南 提示:符合条件的辅导员教师可根据指南(一)(六)进行选题、申报,项目申请书报送至学生处;符合条件的共青团干部可根据指南(七)进行选题、申报,申请书报送至校团委。 (一)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 .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载体研究 .“校园贷”风险防范与教育引导机制研究 .新媒体影响下的大学生时间管理状况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协同性研究 .提升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研究 .大学生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养成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培育机制研究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和工作机制研究 .高校学风、班风建设机制研究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有效形式与长效机制研究 .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建设研究 .青年流行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 大学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研究 .高校突发事件处置中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机制研究 .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发掘、宣传机制研究 .大学生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研究 .大学生网络思政的载体和机制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传承与借鉴研究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认同教育研究 .学业指导的朋辈互助机制研究

.大学生学业困难群体的引导教育研究 .宿舍文化建设的创新性机制研究 .大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践探索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品牌培育机制研究 (二)学生资助工作研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业帮扶机制研究 .学生资助法律法规研究 .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诚信还款工作管理模式研究 .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研究 .高校创业型勤工助学资助模式研究 .资助育人的内容和机制研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提升研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机制研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式研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研究 (三)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 .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思路与方法研究 .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抓手研究 .研究生安全稳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研究 .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作用的机制研究 .二级院系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的研究 .关于研究生创新创业工作思路与方法的探索 (四)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研究 .提升辅导员在校园危机事件中的应对能力研究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体制机制构建研究 .学生工作精品项目培育建设研究 .辅导员核心素养体系研究 .辅导员队伍建设科学化问题研究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方向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方向研究 □王琳琳 【摘要】高校政治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其工作定位、工作职责和素质要求,以及工作水平直接影响和作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直接影响和作用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详细阐述了影响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了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三种方向。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 【基金项目】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学生工作专项(项目编号1155xs20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琳琳,女,佳木斯大学团委副书记,副研究员 目前,国家对于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十分重视,但是,由于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养不足、多重的领导管理体制、选拔聘任环节对专业要求不高等原因,导致没有形成辅导员的专业规范和建设要求,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尚处于一个滞后的局面。本文旨在进一步深入挖掘当前导致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对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途径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措施,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颁布实施,特别是2006年7月,教育部发了24号部长令,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就辅导员的身份定位、职责要求、配备选聘、培养发展、管理考核作出了系统的规定以来,各地高校都大力加强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主要包括:辅导员队伍发展历程、工作特点、工作方式与内容、考核及培训机制、定位与发展问题等。推进了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但同时我们还看到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以致影响到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一)辅导员定位不准、职责不清、职业评价不高。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量普遍比较大,主要表现在负责的学生数量多和事务性工作多。人们评价辅导员的角色职能时,有传教士(思想教育)、管理员(纪律检查)、法官(奖惩实施)、裁判(事故调停)、联络员(各类通知)、消防队伍(处理学生突发事件)、指挥员(组织各类学生活动)、推销员(学生就业)、咨询师(学生日常提问)、慈善家(解决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讨债人(追缴学生欠费)保姆(生活料理)等十几种说法。辅导员集众多角色职能于一身,虽然为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载体和渠道,有利于贴近学生生活,但也明显地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了辅导员的学习和业 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和选拔一支能力强、素质高、作风硬的干部队伍,是班主任、辅导员等教育管理者考虑的重要问题。首先,应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班级干部选拔和任用机制。主要包括班级岗位设置、竞聘程序、选拔方式等方面的规定。其次,应建立和完善班级干部培训机制。总之,党团干部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要有对班级工作强烈的责任心和奉献意识,是否建立了一支良好的干部队伍将直接决定着班级建设的成败。 (三)坚持“三个贴近”,科学谋划班级教育内容。即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时代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在弘扬和学习传统精神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紧随时代脉搏。贴近实际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大学生成长环境的客观现实相结合,要与教育的发展规律相结合,决不可脱离实际搞教育。贴近学生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学生的生活、思想、心理相结合,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规律性,选准切入点,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总之,思想政治工作是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高教体制改革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且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同时要勇于创新,努力探索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方法,创造出生动的,贴合学生实际的教育途径,这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郑永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王峰,沟通:教育的应有之义[J].教书育人,2007 3.曹文泽.育人为本、注重实效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感染力[J].北京教育,2011 4.罗青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渗透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 · 851 ·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4号令)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4号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已于2006年5月20日经部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教育部部长周济 二○○六年七月二十三日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高等学校应当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当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高等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促进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第二章要求与职责 第四条辅导员工作的要求是: (一)认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 (二)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

(三)主动学习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与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技能和水平; (四)定期开展相关工作调查和研究,分析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 (五)注重运用各种新的工作载体,特别是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努力拓展工作途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五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 (一)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二)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三)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 (四)落实好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组织好高校学生勤工助学,积极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五)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六)以班级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文件)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高校辅导员是履行高等学校学生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本标准是国家对合格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引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基本准则,是高校辅导员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制定和实施本标准,一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建立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确立辅导员职业概念,提升辅导员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逐步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二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导向,为各级部门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基本依据,推动各级部门进一步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三是为了进一步充实丰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内涵,引导辅导员系统学习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为辅导员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四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逐步明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 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高等学校辅导员 1.2 职业定义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 1.4职业能力特征 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 1.5基本文化程度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1.6 政治面貌要求 中国共产党党员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根据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培训计划,定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基本培训期限:入职培训不少于40标准学时(10天);中级不少于48标准学时(16学时/年,3年12天);高级不少于128标准学时(16学时/年,8年32天)。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

兰州理工大学第二届辅导员论坛征文大赛作品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 张浩辰陈晓亮计通学院 摘要新时期,辅导员队伍本身已经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今众多高校的辅导员制度并不完善,队伍建设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实践证明我们必须做好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开创辅导员制度的新局面, 让辅导员们在冷暖着学生的同时,也能够成长着自己的成长。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发展 一、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是生涯发展理论,它诞生于20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以后,职业生涯的内涵开始发生变化,形成由美国职业指导专家Super D.E提出的“生涯”概念和EdgH.Schein 提出的“职业锚”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学说。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在对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对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包括如何确定职业目标和选择职业、如何在一个职业领域得到发展等。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是个人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职业生涯是一个终生的过程,Super D.E认为,人的一生职业生涯要经历五个阶段:成长阶段(Growth stage,0-14岁)、探索阶段(Exploration,15-24岁)、建立阶段(Establish,25-44岁)、维持阶段(Maintenance,45-64岁)和衰退阶段(Decline,65岁以上),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特征和职业发展任务,会影响后一阶段的职业发展任务。成长阶段和探索阶段为前职业生涯,确立阶段、维持阶段及下降阶段为后职业生涯。探索阶段主要表现在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要做出相应的教育规划和教育决策,是决定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较为关键时期。大学生正处于这一职业生涯的过渡期,在这个阶段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并努力学习与实践。西方发达国家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辅导几乎是从幼儿园开始的各国高校更是设立专门机构,学生一进校,就接受系统、严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呈现出职业化、专门化的特点。我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作为辅导员群体性职业生涯实现的手段,是指高校辅导员个体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等组织培养目标相结合,在对高校辅导员个体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摘要:专业化建设是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然趋势,本文从辅 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内容、原则和有效途径三个方面实行了阐述, 探讨了我国今后展开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专业化建设;专业知识;专业水平;专业品质 0引言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的基层工作者和主力军,既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肩负 着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是高校集教育、管理、服务三项职能于一体的 教师群体。所以,探索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的科学途径,增 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是新形 势下高等教育深入发展的迫切需要。 1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内容 我国教育部下达的《关于增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 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 家化方向发展。”由此可见,专业化建设是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是一个动态概念,是 指高校根据辅导员工作岗位的性质和职责,依托专门的培训机构和专 业训练体系,对从事或即将从事辅导员行业的教师实行科学的培养和 系统的管理,使他们掌握从事辅导员工作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 话语、研究水平,实现的他们专业自律,促使恪守专业道德、崇尚专 业价值和有效履行专业职责,进而提升他们从事此项工作并持续提升 其从业水平的过程。由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概念和辅导员的岗位职责,我们能够概括出促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提 升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培养辅导员的专业水平和塑造辅导员的专业品 质三方面。

辅导员职业发展愿景

辅导员职业发展愿景 [摘要]:高校政治辅导员是高校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这支队伍在高校人才培养职能中承担着重要角色,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光荣使命。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以及实现辅导员个人价值最大化的需要,正日益要求辅导员必须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而构建有效的管理模式是辅导员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的前提和运行保障,一而名合格的辅导员在其职业生涯的过程中又该如何要求自己不断取得进步也日益引起我们的重视。 做好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与管理既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对辅导员个体健康长远发展的有力支持。对于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与管理而言,重视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定位与实现是必要前提和基础。理清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既有助于增强辅导员职业的从业魅力,明确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方向,保证辅导员队伍稳定发展,又有利于辅导员个体规划职业前景,增加职业认同感,自觉提高专业素质,调适职业心态,有效克服职业倦怠,增强发展动力。 一、科学定位目标是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确立的逻辑前提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既符合一般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律,又表现出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特殊性。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确立是由这一职业的社会职能和辅导员个体特性等多重因素所决定的。这种社会职能同时兼顾了社会发展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协调社会发展与大学生全面发展之间所内含的错综复杂关系,需要辅导员职业具备多种属性与功能,再加上辅导员个体特性的差异,由此,多种元素的综合为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科学定位构建起了参照系。 首先,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确立有着明确的组织目标内在制约性。脱离了一定组织目标的导引,整个生涯发展就失去了立身之本。在辅导员制度初创时期,辅导员职业首先体现为“做学生的政治引路人”。新时期,辅导员的角色内涵得到了丰富与发展,功能逐步从单一走向复合,但辅导员职业目标中的政治价值仍是其职业价值的核心,对学生政治素质的养成是辅导员根本性的职责和使命。 其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确立有着显著的社会需求基础性。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的培养上。胡锦涛指出:“培养什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