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师用书word版1-2章

2016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师用书word版1-2章

2016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师用书word版1-2章
2016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师用书word版1-2章

基础课时1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

[最新考纲]

1.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3.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考点一 常用化学仪器的识别与使用

1.常用的加热仪器——酒精灯

使用注意事项:

(1)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2)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3)绝对禁止拿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4)灯内酒精的量应不少于容积的四分之一,不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二。 (5)熄灭酒精灯时只能用灯帽盖灭,绝不能用嘴吹灭。

(6)酒精灯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以防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太大,不易点燃。 2.可加热的仪器

(1)仪器①的名称为试管,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1

3,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2)仪器②的名称为蒸发皿。用于蒸发浓缩溶液,加热时放在三角架上或铁架台的铁圈上。

(3)仪器③的名称为坩埚。用于灼烧固体物质,加热时把坩埚放在三角架上的泥三角上,取放坩埚必须使用坩埚钳,热的坩埚应放在石棉网上冷却。

(4)仪器④的名称为圆底烧瓶。用于装配大量固体和液体或液体和液体的反应器,所盛液体量不超过其容积的三分之二,且不少于三分之一。 (5)仪器⑤的名称为锥形瓶。用于装配大量固体和液体或液体和液体的反应器,滴定实验中用于盛装被滴定的溶液,液体量不超过其容积的二分之一。

(6)仪器⑥的名称为烧杯。用作反应容器或溶解物质,溶解时要用玻璃棒搅拌。 3.常用的计量仪器

难点提取

两种量器的俯视与仰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常用的分离、提纯仪器

5.(1)冷凝管:

用途:用于蒸馏、分馏时冷凝蒸气。 注意:冷却水的流向是下口进上口出。 (2)表面皿:

用途:①可用作烧杯、蒸发皿等容器的盖子; ②用于pH 试纸等试纸的变色实验。 注意:不能加热。 (3)滴瓶:

用途: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注意:①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不可互换;②不能将滴管平放或倒置,以免溶液流入胶头;③见光易分解的液体试剂要用棕色瓶盛装。

(4)胶头滴管:

用途: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注意:①胶头滴管使用时不要将液体吸入胶头内,不能平放或倒置;②滴液时应竖直悬滴且不可接触器壁;③用后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注意:在制取Fe(OH)2沉淀时,长胶头滴管可插入到液面以下!

【互动思考】

1.在实验室的常用仪器中使用前必须查漏的有哪些?

答案分液漏斗、容量瓶、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

2.判断正误

(1)烧瓶、锥形瓶、量筒加热时均需要垫石棉网()

(2)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3)用10 mL的量筒准确量取8.80 mL的稀硫酸()

(4)坩埚加热时直接放在铁圈或三角架上加热()

(5)锥形瓶可用作加热的反应器()

答案(1)×(2)√(3)×(4)×(5)√

3.根据下图装置完成填空

A装置可作气体的干燥、吸收及检验装置

(1)干燥管内盛有__________时,可用于水的检验。

(2)可用于有毒气体的尾气吸收,如干燥管内盛碱石灰时可吸收HCl、Cl2、SO2等。

B装置为尾气吸收装置,原理类似于倒置在水中的漏斗,可防止产生倒吸。

C装置为简易的启普发生器,可用于__________等的制取。

答案(1)无水硫酸铜(2)H2、CO2

[示向题组]

1.(2014·安徽理综,9)为实现下列实验目的,依据下表提供的主要仪器,所用试剂合理的是()。

解析A项,分离Br2和CCl4混合物应采用蒸馏法,由于Br2易溶于CCl4,难溶于水,故不能用水萃取CCl4中的Br2,不合理;B项,葡萄糖溶液与银氨溶液混合后水浴加热产生银镜,而蔗糖溶液与银氨溶液混合后水浴加热不产生银镜,合理;C项,锌与稀硝酸反应不能生成H2,不合理;D项,试剂中缺少指示剂酚酞,不合理。

答案 B

2.(2013·海南卷,11)下列关于仪器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A.滴定管装滴定液时应先用滴定液润洗

B.锥形瓶用作反应容器时一定不能加热

C.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可以高于蒸馏瓶支管口

D.振摇分液漏斗时应关闭其玻璃塞和活塞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仪器的使用,意在考查考生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滴定管装滴定液时应先用滴定液润洗,否则相当于将滴定液稀释,引起误差,A正确。锥形瓶作反应容器时可以加热,但要垫石棉网,B错误。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C错误。振摇分液漏斗时应关闭其玻璃塞和活塞,以免液体从分液漏斗中流出,D正确。

答案AD

【考向揭示】

由以上题组训练,可得出本考点基本命题方向如下:

1.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正误判断)

2.根据具体实验过程选择所需仪器

3.根据实验装置图,判断仪器的使用是否正确

[跟进题组]

1.(2014·冀州中学期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列实验中所选用的仪器合理的是()。

①用50 mL量筒量取5.2 mL稀硫酸;

②用分液漏斗分离苯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11.7 g氯化钠晶体;

④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3.10 mL 0.20 mol·L-1的高锰酸钾溶液;

⑤用瓷坩埚灼烧各种钠的化合物;

⑥用250 mL容量瓶配制245 mL 0.20 mol·L-1的NaOH溶液

A.①②③④B.③④⑥

C.③⑤D.③⑤⑥

解析根据量取液体时选用量筒“大而近”的原则,应选用10 mL量筒量取5.2 mL稀硫酸,①错误;苯和四氯化碳互溶,所以不能用分液法分离,②错误;不能用瓷坩埚灼烧钠的碱性化合物,因为高温条件下碱性物质与坩埚中的成分SiO2反应,⑤错误。

答案 B

2.(2014·青岛模拟,11)利用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能完成相应实验的一项是()。

解析蒸发浓缩需要酒精灯加热,A项错误;过滤需要漏斗,B项错误;称量NaCl固体需要托盘天平,C项错误。

答案 D

3.(2014·哈尔滨三中月考)下面所列的是中学化学实验室中几种常见的仪器:

①温度计②容量瓶③滴定管④烧杯⑤圆底烧瓶

⑥量筒⑦玻璃棒⑧坩埚⑨分液漏斗

(1)在仪器上标注具体使用温度的是(不考虑温度计)________(填写编号,下同);可作反应容器并可加热的是________;实验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液的是__________;灼烧物质所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_。

(2)需要用到温度计的实验是________(填写编号)。

①用乙醇制取乙烯②石油分馏③浓硫酸稀释

④测定硝酸钾的溶解度

(3)玻璃棒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种:

①搅拌②引流③蘸取溶液④转移固体

不同实验中其作用可能不完全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A.在用无水碳酸钠配制100 mL 0.12 mol·L-1的碳酸钠溶液的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填写编号)。

B.在用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盐酸、水等试剂除去粗盐中的Mg2+、Ca2+、SO2-4等杂质离子以获得纯净的食盐的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填写编号)。

解析(1)标注使用温度的是不能直接或间接加热的仪器,如滴定管、容量瓶、量筒;可作反应容器并可加热的是烧杯和圆底烧瓶;实验前必须检漏的是容量瓶、滴定管和分液漏斗;灼烧物质需用坩埚。(2)用到温度计的实验是要控制液体的温度(用乙醇制取乙烯在170 ℃下进行,溶解度要在一定的温度下测量)或蒸气的温度(石油分馏)的实验。(3)用固体物质配制溶液时,固体溶解(搅拌)以及转移溶液到容量瓶中(引流)都要用到玻璃棒。粗盐的提纯要经溶解(搅拌)、加除杂试剂(搅拌)、过滤(引流)、调节酸度(蘸取溶液测pH)蒸发结晶(搅拌)、转移食盐等操作。

答案(1)②③⑥④⑤②③⑨⑧(2)①②④

(3)①②①②③④

【易错警示】

化学计量仪器使用时的五个注意要点:

1.滴定管的精确度为0.01 mL,滴定管的“零”刻度在滴定管的上部(但不在最上部),量取液体的体积时液面不一定要在“零”刻度,也可在“零”刻度以下。

2.量筒的精确度为0.1 mL,量筒没有“零”刻度。

3.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 g,托盘天平的“零”刻度在标尺的最左边,天平在使用时应先调“零”,使用后要回“零”。

4.温度计的规格不同,精确度也有所不同,温度计的零刻度在温度计的中下部。

5.容量瓶没有“零”刻度,只有一条刻度线,液面达到刻度线时,溶液的体积即为容量瓶的容量值。

考点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使用

2.物质的溶解

(1)固体物质的溶解:

①振荡、加热、搅拌等可加快溶解速率;

②一般将溶剂加入溶质中,但配制氯化铁、硫酸铝等一些易水解盐的溶液时,要将这些固体用少量对应的酸溶解,再加入蒸馏水,以得到澄清溶液。

(2)气体物质的溶解:

①溶解度不大的气体,如CO2、Cl2、H2S等,用如图(a)所示装置;

②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NH3、HCl等,用如图(b)所示装置。

(3)液体物质的溶解(稀释):一般把密度较大的液体加入到密度较小的液体中,如浓硫酸的稀释、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合。

3.玻璃仪器的洗涤

(1)洗涤干净的标准:内壁附着的水膜均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仪器内壁附着物的清洗:

①碳酸盐用稀盐酸洗涤。

②银镜用稀硝酸洗涤。

③油脂污迹用热NaOH溶液或热纯碱溶液洗涤。

④碘用酒精洗涤。

⑤硫黄用热NaOH溶液或CS2洗涤。

⑥MnO2用热的浓盐酸洗涤。

⑦凡是可溶于水的物质,均用水洗涤。

4.常见试纸的使用

(1)试纸的种类及用途:

(2)试纸的使用方法:

①检验液体:取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的中部,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②检验气体:一般先将试纸用蒸馏水湿润,粘在玻璃棒的一端,并使其接近出气口,观察颜色的变化。

重点提取

常见化学实验操作中的“第一步”

1.气体的制取以及性质检验——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滴定管、容量瓶、分液漏斗等有活塞或瓶塞的玻璃仪器——查漏

3.可燃性气体的点燃——验纯

4.用试纸检验常见气体的性质——润湿

5.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调零

6.通过用化学方法检验、鉴别固体物质——取样溶解

5.仪器的安装与连接

(1)安装顺序:一般从热源开始,按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2)连接顺序:洗气时,“长进短出”,如a ;量气时“短进长出”,如b ;干燥管除杂时“大进小出”,如c 。

6.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 (1)常用方法

(2)

①抽气法或吹气法

图A :轻轻向外拉动或向里推动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活塞能回到原来的位置,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图B :打开弹簧夹,通过导管吹气,如果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且停止吹气后,夹上弹簧夹,长颈漏斗液面保持稳

定,则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如图,连接好仪器,向乙管中注入适量水,使乙管液面高于甲管液面,静置片刻,若液面差保持不变则表明装置不漏气,反之则漏气。 【互动思考】

1.检验溶液的性质时试纸能否浸入溶液中?pH 试纸能否润湿?润湿一定有误差吗? 答案 试纸不可浸入溶液中也不能与容器壁接触,以防止污染试剂。

测量溶液的pH 时,pH 试纸不能先润湿,因为这相当于将原溶液稀释了,但润湿不一定有误差,如测定呈中性的盐溶液的pH 时无误差。 2.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 (2)取用固体药品一定要用镊子夹取( )

(3)将试管平放,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然后竖立试管( )

(4)长时间盛放石灰水的烧杯应先加入适量的盐酸进行洗涤,然后再用蒸馏水洗涤( ) (5)用氢氟酸清洗做过硅酸分解实验的瓷坩埚( ) (6)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NH 3( ) 答案 (1)√ (2)× (3)√ (4)√ (5)× (6)× 3.指出下图实验操作中的错误。

(1)取用金属颗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大量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添加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稀释浓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块状固体直接落入试管底部,易砸破试管

(2)①瓶塞未倒放在桌面上;②试剂瓶标签未面向手心;③试剂瓶瓶口未紧靠试管口;④试管未与桌面倾斜45°

(3)胶头滴管伸入了试管内

(4)不能将水加到浓硫酸中,应将密度大的溶液加到密度小的溶液中

[示向题组]

1.(2014·新课标Ⅰ,12)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B.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

C.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D.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

解析A项,容量瓶属于精密的定量仪器,洗净后自然晾干,不能放进烘箱中烘干,错误;B项,酸式滴定管使用前用蒸馏水洗净后,若不用标准液润洗,则会使标准液浓度减小,从而使滴定时造成误差,正确;C项,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若锥形瓶洗净后再用待滴定溶液润洗,则会使待滴定溶液偏多,从而造成滴定误差,错误;D项,配制溶液时,加水超过刻度线,应重新配制,若用滴管吸出多余部分,所得溶液的浓度将偏低,错误。

答案 B

2.(2013·江苏化学,5)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意在考查考生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力。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应“左物右码”,A错误。转移溶液时应使用玻璃棒引流,C错误。定容时胶头滴管不能插入容量瓶内部,D错误。

答案 B

【考向揭示】

由以上题组训练,可得出本考点基本命题方向如下:

1.判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仪器的选用是否正确

2.判断化学实验操作方法是否规范

3.判断化学实验操作步骤是否正确

[跟进题组]

1.(2014·湖南师大附中模拟)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B.盛放NaOH溶液时,使用带玻璃塞的磨口瓶

C.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D.NaCl溶液蒸发结晶时,蒸发皿中有晶体析出并剩余少量液体即停止加热

解析A项,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会导致所测结果偏高;B项,玻璃中含有SiO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iO3,所以用带玻璃塞的磨口瓶盛NaOH溶液容易使瓶口和瓶塞粘在一起;C项,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分层后,溴的苯溶液在上层,应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答案 D

2.(2014·全国课标Ⅱ,10)下列图示实验正确的是()。

解析过滤时,玻璃棒下端应放在三层滤纸处,且漏斗颈尖嘴一侧应紧贴烧杯内壁,A项错误;盛有碳酸氢钠的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防止NaHCO3受热分解产生的H2O倒流至试管底部,引起炸裂,B项错误;洗气时应该长导管进气,短导管出气,C项错误。

答案 D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操作之一。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下列装置,不添加其他仪器无法检查气密性的是________。

(2)下列关于不进行气密性检查可能导致的后果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收集不到气体B.造成环境污染

C.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误D.引发爆炸事故

(3)为检查如图所示某有机合成装置的气密性,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以下操作和方案设计。

①甲同学认为,用微热法便可检查其气密性是否良好。经检查他的方案可行。则甲同学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学认为只需关闭止水夹a,打开b的玻璃活塞,观察液体能否顺利滴下便可检查其气密性是否良好,乙同学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检查下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2)ABCD

(3)①将e导管浸入盛水的烧杯中,关闭b的活塞,打开a,

微热d,若e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冷却至室温后,又有一段液柱上升,且保持一段时间不下降,证明气密性良好

②若气密性良好,b中的部分液体滴入d中时,三颈烧瓶内的气体压强增大,b中的液体不能继续滴下

(4)夹紧B、C之间的橡皮管,微热B中锥形瓶,观察A中长导管中的液面,如果上升,表明左侧装置气密性良好;夹紧A、B之间的橡皮管,U形管外接导管并浸入水中,微热B中的锥形瓶,如果C中以及外接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冷却后导管中又有液柱上升,且保持一段时间不下降,证明右侧气密性良好

【思维模型】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与答题规范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必须在放入药品之前进行。

1.气密性检查的基本思路

构成密闭体系→改变体系压强→观察气泡或液面变化→通过现象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

2.检查气密性的答题规范

简答题应注意答题规范,对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可按如下形式进行答题:(1)装置形成封闭体系→操作(微热、手捂、热毛巾捂、加水等)→描述现象→得出结论;(2)微热法的关键词是封闭、微热、气泡、水柱;(3)液差(封)法的关键词是封闭、液差;(4)较复杂的实验装置检查气密性时,可分段检查,方法多是常用方法的组合。如图装置,可分别关闭K1、K2,分段检查。

考点三常见化学试剂的存放及实验安全

1.常见化学试剂保存的典例分析

要点提取

试剂瓶选用的四个要素

1.瓶口:固体药品存放于广口瓶中;液体药品存放于细口瓶中。 2.瓶质:与玻璃强烈反应的试剂(如氢氟酸)不能用玻璃试剂瓶盛装。 3.瓶塞:强碱性溶液不可用带玻璃塞的玻璃试剂瓶来盛装。 4.瓶色:见光易分解的试剂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2.实验安全常识及事故处理 (1)常用危险化学药品的标志

(2)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3)实验安全装置 ①防倒吸装置

②防堵塞装置

③尾气处理装置(见下图a 、b 、c)

Ⅰ.实验室制取Cl 2时,尾气的处理可采用b 装置。 Ⅱ.制取CO 时,尾气的处理可采用a 、c 装置。 Ⅲ.制取H 2时,尾气的处理可采用a 、c 装置。 特别提醒

1.化学药品不能用口品尝,以防中毒。

2.即使化学药品无腐蚀性,也不能用手拿。因为用手拿会污染化学药品。 3.多取的化学药品一般不能放回原瓶,钾、钠、白磷等例外。

4.实验废弃物能利用的尽量回收,不能利用的放到指定容器,不可投到下水道或垃圾箱中。 【互动思考】

1.判断下列有关试剂保存的方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原因。

(1)氢氟酸或浓硝酸存放在带橡胶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2)汽油或煤油存放在带橡胶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3)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塞的玻璃瓶中;

(4)制取NO2时,用水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

(5)含重金属离子的电镀液不能随意排放。

答案(1)错误,氢氟酸会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浓硝酸会腐蚀橡胶塞;(2)错误,汽油或煤油会使橡胶塞溶胀也不需保存在棕色瓶中;

(3)错误,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会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Na2SiO3(或CaSiO3),使瓶塞和瓶颈粘在一起不利于打开;(4)错误,用水吸收时仍有NO气体放出;(5)正确

2.把下列危险化学药品和对应的危险标志用线连接起来

[示向题组]

1.(2014·北京理综,6)下列试剂中,标签上应标注的是()。

A.C2H5OH B.HNO3

C.NaOH D.HCl

解析C2H5OH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腐蚀品,A项错误;HNO3是强氧化剂,具有强烈的腐蚀性,B项正确;NaOH是强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但不是氧化剂,C项错误;HCl是强酸,具有腐蚀性,但通常不作氧化剂,D项错误。

答案 B

2.(高考题汇编)下列关于药品的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石英器皿盛放氢氟酸

B.硅酸钠溶液应保存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中

C.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

D.浓硝酸存放在带有玻璃塞的棕色试剂瓶中

解析A项,石英的成分中有SiO2,SiO2能与氢氟酸发生反应:SiO2+4HF===SiF4↑+2H2O,错误。

答案 A

【考向揭示】

由以上题组训练,可得出本考点基本命题方向如下:

1.常见危险化学品的识别

2.常见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

3.实验室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跟进题组]

1.下列保存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保存在棕色广口瓶中,并放在阴凉处

B.波尔多液盛放在铁制容器中

C.氨水易挥发,应密封且在低温处保存

D.金属锂应保存在煤油中,防止被氧化

解析新制氯水是见光易分解的液体试剂,应保存在棕色细口试剂瓶中,A错;波尔多液中的CuSO4能与Fe发生置换反应,B错;金属锂的密度比煤油小,会漂浮在煤油上面,锂和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均能发生反应,金属锂应保存在固体石蜡中,D错。

答案 C

2.(2014·南昌调研)安全是顺利进行实验的保障,下列实验处理或方法正确的是()。

A .尾气(主要含氯气)用澄清石灰水吸收较好

B .把氢气和氯气混合光照制氯化氢

C .在导管口点燃一氧化碳时也要验纯

D .重金属盐有毒,如果不慎误食氯化钡,喝硫酸铜溶液即可

解析 A 项,Ca(OH)2微溶于水,溶液浓度小,不适宜用来吸收尾气,应选用NaOH 溶液;B 项,氢气和氯气混合光照会发生爆炸产生危险;C 项,可燃性气体中混入一定量的氧气时点燃会发生爆炸,故CO 点燃之前要验纯;D 项,铜也是一种重金属,食用硫酸铜溶液也会引起中毒。

答案 C

3.(2014·临沂质检)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金属钠着火时,立即用沾水的毛巾覆盖

B .实验室可用右图所示装置制取饱和氨水

C .硅酸钠溶液保存在带橡胶塞的细口瓶中

D .镁带着火应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解析 A 项,金属钠以及钠着火时生成的过氧化钠均能与水反应生成H 2或O 2,不能用沾水的毛巾覆盖,应该用沙子覆盖,错误;B 项,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直接通入水中,应使用倒置的漏斗,防止其倒吸,错误;C 项,硅酸钠溶液有粘性,保存时不能用玻璃塞,应保存在带橡胶塞的细口瓶中,正确;D 项,2Mg +CO 2=====点燃

2MgO +C ,应用沙土灭火,错误。

答案 C 【归纳总结】

化学实验安全中的“六防”

1.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 2、CO 、CH 4、C 2H 4)或用CO 、H 2还原Fe 2O 3、CuO 等之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2.防暴沸。配制硫酸的水溶液或硫酸的酒精溶液时,要将密度大的浓硫酸缓缓倒入水或酒精中;加热液体混合物时要加沸石或碎瓷片。 3.防失火。实验室中的可燃物质一定要远离火源或氧化性物质。

4.防中毒。制取有毒气体(如Cl 2、CO 、SO 2、H 2S 、NO 2、NO)时,应在通风橱或密闭系统中进行,并加尾气处理装置。

5.防倒吸。用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或吸收溶解度较大的气体时,要注意实验结束时的操作顺序或加装安全瓶以防止倒吸。 6.防炸裂。普通玻璃制品都有受热不均匀易炸裂的特性,因此:①试管加热时要先均匀加热;②做固体在气体中的燃烧实验时要在集气瓶底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③热的烧瓶、烧杯、试管等要避免骤冷。

(时间:45分钟)

1.实验室从海带灰中提取碘的操作过程中,仪器选用不正确的是( )。 A .称取3 g 左右的干海带——托盘天平 B .灼烧干海带至完全变成灰烬——蒸发皿 C .过滤煮沸后的海带灰和水的混合物——普通漏斗

D .用四氯化碳从氧化后的海带灰浸取液中提取碘——分液漏斗 解析 高温灼烧固体物质应在坩埚中进行,B 错误。 答案 B

2.(2014·湖南联考)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B .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慢慢倒入盛有水的量筒中并搅拌 C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加入液体时,胶头滴管紧贴试管内壁

D .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的方法是:往瓶中注入适量的水,倒转检查是否漏水即可

解析 稀释浓硫酸不能在量筒中进行;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加液体时,滴管不能紧贴试管内壁,应在试管口的正上方竖直悬滴;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的方法是:往瓶中注入适量的水,倒转检查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将瓶正立,玻璃塞旋转180°,再次倒立,检查是否漏水。故B 、C 、D 错误。

答案 A

3.仅用下表提供的玻璃仪器(非玻璃仪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解析 A 项乙醇和乙酸乙酯都是有机物,可相互溶解,靠分液漏斗和烧杯不能分离,应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然后再蒸馏出乙醇;B 项缺少量取盐酸的仪器(量筒);C 项用胶头滴管取少量淀粉-KI 溶液并滴入试管中,再用另一胶头滴管取少量溴水滴入试管中,若溶液变蓝色,则说明有I 2生成,即可证明Br 2的氧化性强于I 2;D 项缺少反应容器大试管。

答案 C

4.(2014·湖南省高三四校联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用托盘天平称量5.85 g 食盐 B .用10 mL 的量筒量取8.58 mL 蒸馏水

C .制取氯气时,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并用排水法收集

D .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一定量氯化铁固体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用水稀释到所需浓度

解析 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 g ,A 错误;量筒只能精确到0.1 mL

,B 错误;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常温下不反应,且收集氯气时应用向上

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C 错误。

答案 D

5.(2014·山东理综,10)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正确的是( )。

解析 A 项,配制溶液时应在加水至距刻度线1~2 cm 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错误。B 项,中和滴定时,酸溶液应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错误。D 项,利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时,应将导管伸入试管底部,否则收集不到氨气,错误。

答案 C

6.(2014·安庆模拟)下列关于实验的基本操作及安全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蒸发食盐溶液时,发生液滴飞溅现象,立即加水冷却 B .实验室中将KMnO 4与乙醇存放在同一橱柜中

C .配制硫酸溶液时,先在烧杯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沿烧杯内壁或玻璃棒慢慢加入浓硫酸

D .干燥SO 2时,可以将其通过盛有浓硫酸的U 形干燥管 答案 C

7.(2014·山西四校第二次联考)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夹持装置已略去)正确的是( )。

解析 B 项,乙酸易溶于乙酸乙酯,不能用过滤的方法除去乙醇中的乙酸;C 项,应在蒸发皿的上面放一个盛有冷水的烧杯,以使碘蒸气冷凝为固体碘,且该装置加热不需垫石棉网;D 项,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应用容量瓶(100 mL)。

答案 A

8.(2013·福建,10改编)下列有关实验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应由上口倒出 B .加热蒸发NaCl 溶液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 .配制0.100 0 mol·L

-1

氯化钠溶液时,将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中需用玻璃棒引流

D .测定NH 4Cl 溶液的pH 时,应先取一条pH 试纸将一端浸入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确定溶液的pH

解析 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A 项正确;加热蒸发NaCl 溶液时应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以防液体局部过热引起暴沸,B 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将液体转移至容量瓶中时需用玻璃棒引流,C 项正确;测定溶液的pH 时,应剪取一小块pH 试纸放于洁净的玻璃片或表面皿上,并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少许,点在pH 试纸中部,观察颜色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确定溶液的pH ,D 项错误。

答案 D

9.某探究小组在实验室中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还含有Fe2O3、SiO2)提取氧化铝的流程如下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在实验中需用1 mol·L-1的NaOH溶液480 mL,配制该溶液已有下列仪器:托盘天平(砝码)、胶头滴管、药匙、玻璃棒,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在灼烧操作中用到下列仪器中的一种,其名称是________。

图2

(2)操作③中的洗涤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同学在实验室中用如图3所示装置制备CO2气体,并通入滤液B中制备Al(OH)3时,结果没有产生预期现象。乙同学分析认为:甲同学通入CO2不足是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之一,你认为乙的分析是否合理?若合理,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你认为不合理,该空不作答)。丙同学分析认为:甲同学通入的CO2中含有HCl气体,也是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在实验装置中增加盛有________的________可解决这个问题。

图3

(4)若将操作①和操作②使用的试剂互换,则操作③中的最佳试剂为________,并写出操作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配制NaOH溶液时,应先将一定质量的NaOH溶解在烧杯中,另外容量瓶的规格是一定的,应选用500 mL的容量瓶。灼烧Al(OH)3应该使用坩埚,选C。

(3)因上一步的操作中加入了过量的NaOH溶液,若通入的CO2不足,则发生反应:CO2+2OH-===CO2-3+H2O,不能生成Al(OH)3沉淀。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NaHCO3溶液,既可以除去其中的HCl,又能减少CO2的溶解。

(4)若将操作①和操作②使用的试剂互换,则滤液B为铝盐以及过量的酸,因Al(OH)3能够溶解在强碱溶液中,故可以用氨气或氨水制取Al(OH)3。

答案(1)500 mL容量瓶、烧杯坩埚

(2)向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使水刚好没过沉淀物,等水自然流尽,重复操作2~3次

(3)合理2OH-+CO2===CO2-3+H2O饱和NaHCO3溶液洗气瓶

(4)氨气或氨水H++NH3·H2O===NH+4+H2O

Al3++3NH3·H2O===Al(OH)3↓+3NH+4

10.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制备O3并验证其氧化性强于I2,实验室现提供以下装置和药品。已知:高压放电时O2可转化为O3,O3浓度超标时会因其强氧化性而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按顺序选择以上装置填写下表(可不填满)。

(2)实验开始时,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后合上电源开关K,试预测D装置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及对应结论:

(4)请指出该实验装置中的不妥之处并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E 装置的作用是利用氧气产生臭氧,A 、B 装置的作用是制备氧气,D 装置的作用是验证O 3的氧化性强于I 2,C 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氧气中的水,故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BCED 。(2)通入的是氧气,可以排出装置中的N 2,防止生成氮氧化物干扰实验结果;同时通入O 2与后续实验形成对比,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若无色溶液变蓝色,则证明O 3将I -氧化为I 2,故可证明O 3的氧化性强于I 2。(4)臭氧浓度超标时会因其强氧化性而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故应该对没有反应完的臭氧进行尾气处理,在D 装置后增加尾气收集装置。

答案 (1)

(2)排出装置中N 22 (3)无色溶液变蓝色 O 3氧化性强于I 2 (4)应在D 装置后增加尾气收集装置

11.现有下列仪器或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②的名称是________。

(2)用上图仪器组装成气体发生装置:用KClO 3和MnO 2制O 2应选的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用废H 2O 2和MnO 2制O 2,并控制产生O 2

的速率,应选________(填字母)。

(3)若用装置X 进行“排空气法”收集制取的O 2,氧气应从__________(填“b”或“c”)端导入。若瓶中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___(填“b”或“c”)端导入。

(4)若用F 装置进行CO 还原Fe 2O 3的实验,实验室制取CO 的方法一般采取甲酸脱水法(HCOOH ――→浓硫酸

△CO ↑+H 2O),用纯净的CO 完成该实验,

①除F 、X 外还需要的装置有________,X 中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X 与其他导管连接的顺序是________(填导管口的序号); ②实验时,a 处可能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 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KClO 3和MnO 2制O 2属于“固+固――→△

气体”,因而要选用AE 装置组装成气体发生装置;H 2O 2和MnO 2制O 2属于“固+液―→气体”且要控制产生气体的速率,要通过分液漏斗控制加入的H 2O 2的量,应用BD 装置组装成气体发生装置。(3)使用X 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由于O 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从长管进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从短管进气。(4)根据反应原理可知制取CO 属于“液+液――→△

气体”,用分液漏斗控制加入浓硫酸的量,应选DG 为气体发生装置,X 的作用是除去CO 中的水蒸气,可用浓H 2SO 4作干燥剂,洗气时气体流向为“长进短出”。

答案 (1)长颈漏斗 分液漏斗 (2)AE BD (3)c b

(4)①DG 浓硫酸 dcbe 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收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环境

基础课时2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最新考纲]

1.掌握物质分离和提纯常用的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2.能综合运用物质的不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3.能识别典型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考点一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常用物理方法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常用物理方法 1.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2.蒸发结晶——分离易溶性固体和溶剂

3.萃取和分液

(1)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并分液。

(2)分液: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易分层的液体。

4.蒸馏(或分馏)——分离沸点不同,且相互溶解的两种(或几种)液体的混合物。

5.升华——分离易升华与不能升华的固体混合物

氯化铵虽然不升华,但在受热时,发生类似升华的现象,故也可用该方法分离氯化铵和其他不易分解或升华的固体混合物6.渗析——用半透膜使离子或小分子从胶体中分离出来,如除去淀粉胶体中的NaCl

将要提纯的胶体装入半透膜袋中,将半透膜袋系好,浸入蒸馏水中,并不断更换蒸馏水,渗析的时间要充分重点提取

提纯的“四个原则”及“四个必须”

(1)“四个原则”:一是不增加新的杂质;二是不减少被提纯物质;三是被提纯物质与杂质易分离;四是被提纯物质易复原。

(2)“四个必须”:一是除杂试剂必须过量;二是过量试剂必须除尽;三是除杂途径必须最佳;四是除去多种杂质时必须考虑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

【互动思考】

1.以下装置不能用于分离物质的是________。

答案D装置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不能用于物质分离;A装置用于蒸馏,B装置用于渗析,C装置用于过滤。

2.在常用分离提纯的方法和混合物之间连线。

答案

[示向题组]

1.(2013·全国新课标Ⅰ,13)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解析 乙醇与水互溶,不能用作萃取剂,A 项错;乙醇和乙酸乙酯互溶,不能用分液方法分离,B 项错;KNO 3与NaCl 二者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变化差别很大,可使用重结晶法分离,C 项错;分离两种沸点差别较大的互溶液体,可用蒸馏的方法,D 项正确。

答案 D

2.(2013·重庆理综,4)按以下实验方案可从海洋动物柄海鞘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步骤(1)需要过滤装置 B .步骤(2)需要用到分液漏斗 C .步骤(3)需要用到坩埚

D .步骤(4)需要蒸馏装置

解析 A 项,步骤(1),由于得到不溶性物质和滤液,所以应采取过滤的方法,正确。B 项,步骤(2),由于得到有机层和水层,所以应用分液漏斗分离,正确。C 项,从水溶液中获得固体,应采取蒸发结晶或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应用蒸发皿,错误。D 项,从有机层中获得甲苯,根据沸点不同,应采用蒸馏装置,正确。

答案 C 【考向揭示】

由以上题组训练,可得出本考点的基本命题方向如下: 1.物质分离提纯常用物理方法的基本原理 2.物质分离提纯实验中有关仪器及装置的选择 3.物质分离提纯实验的基本操作

[跟进题组]

1.(2014·长葛实验高中测试)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解析 胶体也能透过滤纸,应用渗析的方法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 3;B 项,纯碱加热不分解,碳酸氢铵加热易分解生成气体,通过加热可以除去纯碱中的碳酸氢铵;

C 项,利用重结晶方法分离KNO 3和NaCl 是利用KNO 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于NaCl ;

D 项,食用油和汽油互溶但沸点不同应用分馏的方法分离。

答案 B

2.(2014·东北三校一模)环己酮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实验室合成环己酮的反应如下:

环己醇和环己酮的部分物理性质见下表:

现以20 mL环己醇与足量Na2Cr2O7和硫酸的混合液充分反应,制得主要含环己酮和水的粗产品,然后进行分离提纯。分离提纯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步骤有(未排序):

a.蒸馏,除去乙醚后,收集151~156 ℃馏分;

b.水层用乙醚(乙醚沸点34.6 ℃,易燃烧)萃取,萃取液并入有机层;

c.过滤;

d.往液体中加入NaCl固体至饱和,静置,分液;

e.加入无水MgSO4固体,除去有机物中少量水。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分离提纯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

(2)b中水层用乙醚萃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关于萃取分液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水溶液中加入乙醚,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如图用力振荡

B.振荡几次后需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放气

C.经几次振荡并放气后,手持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

D.分液时,需先将上口玻璃塞打开或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再打开旋塞待下层液体全部流尽时,再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

(4)在上述操作d中,加入NaCl固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蒸馏除乙醚的操作中采用的加热方式为________。

(5)蒸馏操作时,一段时间后发现未通冷凝水,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提纯环己酮时首先应加入NaCl固体,使水溶液的密度增大,使水层与有机层更容易分离开;然后水层用乙醚进行萃取,使水层中少量的有机物进一步被提取,提高环己酮的产量,将萃取液并入有机层;再向有机层中加入无水MgSO4,以除去有机物中少量的水,然后过滤,除去MgSO4固体,最后再进行蒸馏即可得到环己酮。(2)b中水层用乙醚萃取的目的是使水层中少量的有机物进一步被提取,提高环己酮的产量。(3)应将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A项错误;振荡时,分液漏斗中某些物质挥发变成气体,会使分液漏斗中压强增大,所以要适时旋开旋塞放气,B项错误;经振荡放气后,应将分液漏斗固定在铁架台上静置待液体分层,C项错误。(4)提纯环己酮时加入NaCl固体,可降低环己酮的溶解度,使水溶液的密度增大,水层与有机层更容易分离开。由于乙醚的沸点为34.6 ℃,采用水浴加热的方式能更好地控制加热温度。

(5)蒸馏操作时未通冷凝水,要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再通冷凝水,以防冷凝管炸裂。

答案(1)dbeca(2)使水层中少量的有机物进一步被提取,提高产品的产量(3)ABC(4)降低环己酮的溶解度;增大水层的密度,有利于液体分层水浴加热(5)停止加热,冷却后通冷凝水

【思维建模】

依据物质的物理性质选择恰当的分离(提纯)方法

1.“固+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2.“固+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3.“液+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考点二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常用化学方法

1.常见物质的化学除杂方法实例分析

请完成下列表格

要点提取 气体除杂的三个要点

1.选择除杂试剂的依据:主体气体和杂质气体性质的差异,如溶解性、熔沸点、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2.气体除杂的四个原则:①不损失主体气体;②不引入新的杂质气体;③在密闭装置中进行;④先除易除去的气体。 3.常用的除杂装置:洗气瓶、干燥管、U 形管、硬质玻璃管等。 2.物质分离提纯的“八”大化学方法

【互动思考】

1.(高考题汇编)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① ②

( ) ( )

③ ④

( ) ( )

⑤用如图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⑥用如图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 ()

⑦将Mg(OH)2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

⑧将混有HCl的CO2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除去HCl()

⑨除去干燥CO2中混有的少量SO2,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

在以上分离与提纯操作中属于化学过程的是________。

答案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②⑥⑧⑨

2.下列除杂方法是否可行,并分别说明原因。

(1)用过量氨水除去含Al3+溶液中的少量Fe3+。

(2)加入新制的生石灰,通过加热蒸馏,以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

(3)用盐酸除去AgCl中少量的Ag2CO3。

答案(1)不可行:Al3+、Fe3+与氨水反应均可转变为不溶性碱,且均不溶于过量氨水。

(2)可行:CaO+H2O===Ca(OH)2,加热蒸馏可使乙醇挥发。

(3)可行:因为Ag2CO3能与盐酸发生反应:Ag2CO3+2HCl===2AgCl+CO2↑+H2O。

[示向题组]

1.(2014·全国大纲,10)下列除杂方案错误的是()。

解析A项,NaOH溶液吸收CO2,浓H2SO4除去水蒸气,且两种试剂都不与CO反应,正确;B项,NaOH溶液不仅能与Fe3+反应,还能与NH+4反应,且还能引入杂质,错误;C项,饱和食盐水可以除去HCl,浓H2SO4可以除去水蒸气,正确;D项,灼烧能使NaHCO3固体分解生成Na2CO3,正确。

答案 B

2.(2014·海南,5)下列除杂操作可行的是()。

A.通过浓硫酸除去HCl中的H2O

B.通过灼热的CuO除去H2中的CO

C.通过灼热的镁粉除去N2中的O2

D.通过水除去CO中的CO2

解析H2和CO均可以与灼热的CuO反应,B项错误;N2和O2均可以与灼热的镁粉反应,C项错误;用水除去CO2的过程会引入新杂质水蒸气,且水不易吸收CO2,D项错误。

答案 A

【考向揭示】

由以上题组训练,可得出本考点基本命题方向如下:

1.物质分离、提纯常用化学方法中试剂的选择

2.气体制备实验中有关气体的净化

[跟进题组]

1.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解析Al2O3和SiO2都能与NaOH反应,B错误;CO少,CO2多,不能通过点燃除去,C错误;CO2也能与饱和Na2CO3溶液反应,故CO2中混有的HCl应通过饱和NaHCO3溶液除去,D错误。

答案 A

2.(2014·成都模拟)下列有关除杂的实验操作不合理的是()。

A.除去酸性MgCl2溶液中少量的FeCl3:加入足量的Mg(OH)2并过滤

B.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Na2S:加入AgCl后再过滤

C.除去石英中的少量碳酸钙:用稀盐酸溶解后过滤

D.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纯碱:加入足量氯化钙,过滤、蒸发、结晶

解析A项,Mg(OH)2和酸反应促进Fe3+水解形成Fe(OH)3沉淀,通过过滤即可除去Fe(OH)3。B项,Na2S和AgCl反应生成Ag2S沉淀和NaCl,过滤除去Ag2S和剩余的AgCl,即可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S。C项,碳酸钙能够溶解于稀盐酸生成可溶的CaCl2,通过过滤可得到纯净的石英。D项,能除去杂质纯碱,但又引入了新的杂质CaCl2。

答案 D

3.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解析BaSO4和BaCO3都不溶于水,通过溶解、过滤不能除去杂质,A选项错误;CO2能与饱和Na2CO3溶液反应生成NaHCO3,B选项错误;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会发生水解,C选项错误;蛋白质在浓(NH4)2SO4溶液中发生盐析,经过过滤除去葡萄糖,再将析出的蛋白质洗涤即可,D选项正确。

答案 D

【归纳反思】

物质提纯的原则:不增、不减、易复、易分

所谓不增,不引进新的杂质;不减指不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的物质;易复指被提纯物质转化后易复原;易分指易使杂质与被提纯的物质分离。

(时间:45分钟)

1.(2014·豫东五校联考)下列仪器:①普通漏斗;②容量瓶;③蒸馏烧瓶;④天平;⑤分液漏斗;⑥滴定管;⑦燃烧匙。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A.①③④B.①②⑥

C.①③⑤D.③④⑦

解析①普通漏斗:用于过滤分离固液混合物。③蒸馏烧瓶:用于液体蒸馏,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态混合物。⑤分液漏斗:萃取分离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

答案 C

2.在实验室里进行分液操作时,下列实验仪器一定用不到的是()。

A.烧杯B.分液漏斗

C.铁架台D.酒精灯

解析分液操作不需要用酒精灯加热。

答案 D

3.(2014·北京东城区模拟)下列物质提纯的方法可能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蒸馏B.过滤

C.分液D.洗气

解析用蒸馏、过滤、分液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均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过程;洗气时有可能发生化学变化,如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答案 D

4.(2014·盐城中学摸底)分离以下三组混合物:①汽油和水;②乙醇和水;③碘和水,正确的操作是()。

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汽油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法分离;乙醇和水互溶,但沸点不同,可用蒸馏法分离,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大,可用萃取法分离,故选C。

答案 C

5.(2014·惠州模考)在不引入新杂质时,分离BaSO4、KCl、FeCl3的混合物,应选用的一组试剂是()。

A.水、AgNO3、稀HNO3B.水、NaOH、稀盐酸

C.水、KOH、稀HNO3D.水、KOH、稀盐酸

解析BaSO4难溶,KCl、FeCl3易溶,故先用水溶解、过滤分离出BaSO4,再用适量的KOH将FeCl3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过滤后得到只含有KCl的滤液,将沉淀洗涤后用盐酸溶解,即得到FeCl3溶液。故只有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6.(2014·哈师大附中模拟)某硝酸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硫酸铵和碳酸氢钠杂质,现设计一实验方案,既除去杂质,又配成硝酸钠溶液。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操作完成表格中各步实验。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备课组 一、高三化学复习思路与原则 1.熟悉《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命题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以后的复习中要进一步阅读,不断地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2.认真研究近年高考试卷,了解试卷的变化: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重点研究一下近几年全国、上海、广东等地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调整相应的复习计划。近几年试卷愈来愈坚持遵循《考试说明》规定的测试内容和要求,考查内容覆盖各模块的主干知识,注重考查化学”四基”和应用能力,体现了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要求。 3.合理筛选复习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纲、教材、大纲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络信息等。宜以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目的,以免干扰复习、浪费时间。教师应认真收集高考信息资料、试题,分析筛选。 4.处理好几对关系,加强复习教学的实效: 1)回归教本、处理好教本与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复习资料只能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 2)重视方法,处理好基础和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化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每年化学高考试题的基本出发点,但试题的呈现往往灵活多变。如果学生的化学双基知识是浮于表必须做到两点:①透彻,那一定是经不起考验的。学好化学双基,面的”死”知识. 理解基础知识与技能。②通过适当的化学问题与练习,检验、修正对双基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发展,做到”会”,这才是理解,这样才能灵活应用双基去分析解决化学问题。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化学高考在关注双基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化学科学素养、思维品质、学习策略、创新能力等全方位的考核。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去感悟有关科学原理、定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规律,才能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师在备考中要注重方法、改进教法,从而解决如下问题:①如何准确、全面、快捷审透试题;②如何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 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 V 1/V 2=n 1/n 2 同温同压下, M 1/M 2=ρ 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 PV=nRT 有助于 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 1.01 ×105Pa 、 25℃时等。 ②物质状态: 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 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 如 H 2O 、 SO 3、已烷、辛烷、 CHCl 3 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 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 He 、Ne 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 Cl 2 、N 2、 O 2、 H 2 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 P 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 CO 3 2-、 SO 32-、 S 2-、HCO 3-、 HSO 3- 、HS -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 + 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 如 Ba 2+、Ca 2+、Mg 2+、Ag +等不能与 SO 42- 、CO 32-等大量共存; Mg 2+、Fe 2+、 Ag +、 Al 3+、 Zn 2+、 Cu 2+、 Fe 3+等不能与 OH -大量共存; Fe 2+与 S 2-、Ca 2+与 PO 4 3-、 Ag +与 I - 不 能大量共存。 ( 3)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 OH -、CH 3COO -、PO 4 3-、HPO 42- 、H 2PO 4-、F -、ClO -、AlO 2-、SiO 32- 、 CN -、C 17H 35COO -、 等与 H + 不能大量共存; 一些酸式弱酸根如 HCO 3 -、HPO 42- 、 HS -、 H 2PO 4-、 HSO 3-不能与 OH -大量共存; NH 4+与 OH - 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 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如 AlO 2-、S 2- 、CO 3 2-、C 6H 5O - 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 Fe 3+、Al 3+ 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 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 3AlO 2-+Al 3++6H 2 O=4Al(OH) 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 如 S 2-、HS -、SO 32- 、 I -和 Fe 3+不能大量共存。 (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 MnO 4-、Cr 2O 7-、 NO 3 -、 ClO -与 S 2- 、 HS -、 SO 3 2-、 HSO 3-、 I -、 Fe 2+等不能大量共存; SO 32- 和 S 2- 在碱性条件下 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 2S 2-+SO 32-+6H +=3S ↓ +3H 2 O 反应不能共在。 H + 与 2 32-不能大量共存。 S O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 Al 3+ 和 HCO 3-、 CO 32-、 HS -、 S 2- 、 AlO 2-、 ClO - 等; Fe 3+ 与 CO 32-、 HCO 3- 、 AlO 2-、 ClO - 等不能大量共存。

2020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元素及化合物专题训练

2020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19·北京,6)下列我国科研成果所涉及材料中,主要成分为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4.03米大口径 碳化硅反射镜 B.2022年冬奥会 聚氨酯速滑服 C.能屏蔽电磁波的 碳包覆银纳米线 D.“玉兔二号” 钛合金筛网轮 答案A 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及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可生成NO B.Fe在O 2 中的燃烧产物可用于制红色涂料 C.Na、Al、Cu可以分别用电解冶炼法、热还原法和热分解法得到 D.Fe2+、SO2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前者表现出还原性,后者表现出漂白性 答案A 3.下列有关S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酸性氧化物 B.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物质 C.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因为具有强氧化性,所以能漂白品红 答案D 4.三效催化剂是最为常见的汽车尾气催化剂,其催化剂表面物质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转化过程中,氮元素均被还原 B.依据图示判断催化剂不参与储存和还原过程 C.还原过程中生成0.1mol N 2 ,转移电子数为0.5N A D.三效催化剂能有效实现汽车尾气中CO、C x H y 、NO x 三种成分的净化 答案D

( B.消除总反应为:4NO x +(5-2x)O 2 +2H 2 O=====4HNO 3 2 5.(2019·宝鸡市高考模拟)汽车尾气的治理是减轻空气污染的有效途径。科学家研究发现TiO 2 的混凝土或沥青可以适度消除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其原理如下。下列关于“消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部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光 C.使用纳米TiO 2 ,产生的光生电子和空穴更多,NO x 消除效率更高 D.1mol O-比1mol羟基(·OH)多9N A 个电子(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答案D 6.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溶液中加KSCN,溶液显红色,证明原溶液中有Fe3+,无Fe2+ B.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其原因可能是苹果汁中的Fe2+变成Fe3+ C.工业上可用铁质容器储存浓硝酸和浓硫酸,原因是铁在常温下与两种酸不反应 D.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白色沉淀,又观察到颜色逐渐变为红褐色,说明该溶液中只含有Fe2+,不含有Mg2+ 答案B 7.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Ⅰ中试剂 氯化铵 硫酸亚铁 涂有石蜡油的碎瓷片 铁粉与水蒸气 Ⅱ中试剂及现象 酚酞溶液不变红色 品红溶液褪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肥皂水冒泡 推断 氯化铵稳定 FeSO4分解生成FeO和SO2 石蜡油发生了化学变化 铁粉与水蒸气发生了反应 答案C 8.(2019·安阳市高三二模)某同学欲利用如图装置制取能较长时间存在的Fe(OH) 2 ,其中实验所用溶液现配现用且蒸馏水先加热煮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高考化学如何做好一轮复习

高考化学如何做好一轮复习 纵观近几年高考理综考试的化学试题,可发现其难度并不大,体现了源于课本,覆盖全面的特点。而第一轮复习阶段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整理,使之系统化和深化,把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学科知识网络,复习内容要细致全面。 一、整合教材、科学安排 复习时要以化学知识块、教材章节、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材。并按概念和理论(一)——无机元素化合物——概念和理论(二)——有机化学——方法与技能的主线形成单元,进行复习。并将计算和实验融合、穿插到各单元中。在整合教材组成单元的过程中,注意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网络,促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注重基础、落实细节 高考要求的化学主干知识有25条:(1)原子结构(2)元素周期律、周期表(3)分子结构、晶体类型(4)化学反应与能量(热化学方程式)(5)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6)电解质溶液(PH、离子方程式、水解、电解等)(7)氧化还原原理的应用(8)典型的非金属卤素(9)氧族元素(10)氮族元素(11)碳族元素(12)碱金属(13)镁铝铁(14)同分异构(15)烃及其衍生物(16)糖类、蛋白质、油酯(17)有机合成材料(18)物质的量

及计算(19)化学式和结构式计算(20)方程式计算(22)化学 实验常用仪器及操作(23)实验室制法(24)物质的检验、分离、推断(25)化学实验设计 因为化学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对细节的要求非常严格,书写和表达的正确、规范往往决定高考的成败。为此,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作业练习,强化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的配平;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小分子不掉;有机结构式、结构简式书写中C-C键、C-H键、C=O键、苯环的到位;强化官能团位于左边的正确书写等等。要训练和培养尽量用化学语言进行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述。并严格化学计算的步骤,运算准确,表达规范。 三、训练思维,注重能力的培养 第一轮复习应在通读、精读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归纳知识,按教材中每章小结的知识网络图形成本章的知识结构。将教材章与章之间的知识网络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 成知识体系,以便应用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化学问题。要用“结构——位置——性质”、“原理——装置——操作——现象——结论——分析——评价”、“类比和逻辑推理”、“实验探究”、“建模思想”等化学学习方法,复习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学科能力。 复习中可以精心选择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作为典型题进 行分析、训练,加强审题方法、解题思路、解题技巧的指导

高考一轮复习化学试题.doc

精品试卷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 **整理制作) 高三化学 2016 . 1 本试卷分第I 卷 (选择题 )和第Ⅱ卷 (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 卷 l 至 4 页,第Ⅱ卷 5 至 8 页。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为9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 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时,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1 35.5 K 39 Cr 52 Mn 55 Cu 64 第I 卷 (选择题,共42分) 选择题 (本题包括14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 分,共42 分 ) 1.我国晋代《抱朴子》中描述了大量的化学反应,其中有:①“丹砂(HgS) 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②“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中描述的化学反应是可逆反应 B.“曾青”是含有Cu 2+的溶液,如硫酸铜溶液 C.“积变又还成丹砂”中的“还”可理解为“被还原” D.水银能跟曾青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铜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氨常用作制冷剂,是因为其沸点极低,很容易液化 B.光导纤维具有很强的导电能力,所以大量用于制造通信光缆 C. SiCl 4在战争中可用作烟雾弹,是因为它与水反应时生成白色烟雾 D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颜色为推荐下载

2019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微题型微考点训练微考点18 Word版含答案

1.(2017·湖南娄底期末)下列关于金属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氧气过量时,钠转化为Na 2O 2 B .打磨的铝箔加热至熔化时,铝会滴落 C .点燃镁之前,应先用砂纸打磨 D .铁在纯氧中燃烧生成Fe 2O 3 2.(2017·太原模拟)“绿色化学”要求从经济、环保和技术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据此,由单质镁制硝酸镁的下列四个方案中,你认为可行而且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方案是() A .Mg ――→HNO3Mg(NO 3)2 B .Mg ――→Cl2MgCl 2――→NaOH Mg(OH)2――→稀硝酸Mg(NO 3)2 C .Mg ――→O2MgO ――→稀硝酸Mg(NO 3)2 D .Mg ――→浓硫酸MgSO 4――→Ba (NO 3)2Mg(NO 3)2 3.(2018·湖北荆州中学质检)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索镁粉与溴水反应的机理,做了如下四组实验:①将镁粉投入冷水中,未见任何现象;②将镁粉放入溴水中,观察到的只是开始时产生极少量的气泡,但溴水的颜色会逐渐褪色;③将镁粉放入液溴中,未观察到任何明显现象;④向含足量镁粉的液溴中滴加几滴水,观察到溴的红棕色很快褪去。则下列关于镁与溴水的反应机理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 .镁粉与液溴反应 B .镁粉在水的催化下与溴发生反应 C .产生极少量的气泡是由于镁粉与水反应得到的 D .镁粉只与溴水中的酸反应 4.镁在工业、医疗等领域均有重要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硼砂工厂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含有MgCO 3、MgSiO 3、Al 2O 3和Fe 2O 3等),设计了回收镁的工艺流程:

(1)酸浸前,将固体废弃物研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达到此目的,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 (2)酸浸时,生成滤渣1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次调节pH的目的是_______。当加入氨水使Al3+开始沉淀时,溶液c(Fe3+)/c(Al3+)为________。(已知K sp[Fe(OH)3]=4.0×10-38,K sp[Al(OH)3]=1.0×10-33,K sp[Mg(OH)2]=1.8×10-11) (4)设计简单方案分离滤渣2中的成分,简述实验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滤液3中可回收利用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化学式),其阳离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 ____。 (6)写出工业上从滤渣3中获得镁锭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018·重庆八中月考)Mg(OH)2可用于制造防火材料。工业上,以蛇纹石为原料制备氢氧化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蛇纹石的主要成分为3MgO·2SiO2·2H2O,还有少量Fe2O3、FeO、CaO和Al2O3。 ②几种金属氢氧化物沉淀的pH如下: (1)酸A宜选择________(填字母);加入酸A适当过量,但不宜过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a.硝酸b.稀硫酸 c.盐酸d.氢碘酸 (2)试剂B可选择NaClO。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NaClO的目的_______________。 (3)试剂C可能是MgCO3或MgO,加入过量试剂C的目的是____________。滤液A中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4)向过滤Ⅱ所得滤液中加入一定量氨水,镁离子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写出镁离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高于50℃时,Mg2+的转化率降低,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版高考化学总复习:一轮导学案全集(含答案解析)

第1讲 化学实验基础1(仪器、装置、操作、实验安全) 1. 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5. 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知识网络 问题1:实验室热源、加热仪器、加热方式有哪些? 问题2:如何根据实验需要来选择实验仪器? 1. (2016·新课标Ⅱ卷)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 B C D 除去SO 3. (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下图为实验室中的蒸馏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仪器甲是锥形瓶,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B.温度计水银球应该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C.直形冷凝管可用球形冷凝管代替 D.石油蒸馏时加沸石,制蒸馏水时不用加沸石 4.(2016·浙江卷)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钾、钠、镁等活泼金属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探究温度对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时,若先将两种溶液混合并计时,再用水浴加热至设定温度,则测得的反应速率偏大 C.蒸馏完毕后,应先停止加热,待装置冷却后,停止通水,再拆卸蒸馏装置 D.为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过程中向容量瓶内加蒸馏水至接近刻度线时,改用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考点1常用的实验仪器及装置 基础梳理

2.常见的实验装置 (1)物质的分离、提纯与装置 ①基本概念 ②常见实验装置 装置

萃取和分液 (2)气体制备的有关装置 ①发生装置 反应装置图 或液、液加热型

固、液不加热型 SO ②净化装置 液体干燥剂固体干燥剂 除杂试剂(Cu、CuO、 ③收集装置 中成分不反应中成分不反应 H、O、NO、CH、C H Cl、HCl、CO、NO、H S、 ④测量气体体积装置 ⑤尾气处理装置 常见有毒气体的尾气处理方法 NaOH溶液吸收CuSO4溶液或NaOH溶液吸收水吸收水或浓硫酸吸收点燃常考归纳几种常考的物质制备实验装置

2011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复习第12章(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 第1节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选修5第一节 一、选择题 1.苯甲酸钠是常用的食品防腐剂,其结构简式如下图,以下对苯甲酸钠描述错误的是 ( ) A .属于盐类 B .能溶于水 C .属于烃类 D .不易分解 【解析】 烃类只含C 、H 两种元素。 【答案】 C 2.下列各组表达式表示意义相同的是 ( ) A .—NO 2 NO 2 B .—OH H O ···· · C .CH 3CH 2OH CH 3OCH 3 D .HCOOCH 3 HOOCCH 3 【解析】 A 选项表示的分别为硝基和二氧化氮;B 选项都表示羟基;C 选项表示的分别为乙醇和甲醚;D 选项表示的分别为甲酸甲酯和乙酸。 【答案】 B 3.分子式为C 7H 16的烷烃中,含有3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 ( ) A .2 B .3 C .4 D .5 【解析】 若受思维定势所左右,只考虑题设的“3个甲基”必有两个在碳链两端,余下一个甲基去取代己烷碳链上的氢原子,无疑会误选A 。倘若思维一经发散,考虑到其他烃基照样含有甲基,就不至于受“3个甲基”的假象所蒙蔽,而会再选择乙基(—CH 2CH 3)作取代基去取代戊烷上的氢原子,这样排列的同分异构体数目共为3种,应选B 。 【答案】 B 4.下图是分离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混合物的实验操作流程图。 在上述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三次分离操作分别是 ( ) A .①蒸馏 ②过滤 ③分液 B .①分液 ②蒸馏 ③蒸馏 C .①蒸馏 ②分液 ③分液 D .①分液 ②蒸馏 ③结晶、过滤 【解析】 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溶解度很小,而乙酸和乙醇易溶于水,所以第一步用分液的方法;然后得到A 乙酸和乙醇,由于乙酸钠的沸点高,故用蒸馏的方法分离;第三步,加硫酸将乙酸钠转变为乙酸,再蒸馏得到乙酸。 【答案】 B 5.从甜橙的芳香油中可分离得到如图结构的化合物:现有试剂:①KMnO 4酸性溶液;②H 2/Ni ;③Ag(NH 3)2OH ;④新制Cu(OH)2,能与该化合物中所有官能团都发生反应的试剂有 ( )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清单

一、指导思想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深化教研,改革教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大面积提高我校化学学科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深刻领会高考考试大纲的基本精神,准确把握考试大纲的整体要求,把对高考考试大纲的理解转化为我们的教学行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 2、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努力做到两个改变: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主动提问;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变单纯知识传授为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3、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经常性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集思广益,探讨教法,尤其要研究高考命题呈现的动态趋势,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 4、学生的化学学科成绩,要在优生率、及格率和平均分方面有明显提高。

5.夯实基础,抓好双基,科学构建化学学科知识结构。 三、主要措施 1.要正确处理复习资料和教材之间的关系,发挥好教材的作用和功能,坚持以教材为主,化学课本是高考命题的根本,是教与学的关键,是任何复习资料都不可替代的。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过好教材关。即在复习每一章前,将考纲的教学要求及本章的知识要点以提纲的形式列出来,让学生根据提纲重返教材,熟悉基本概念和知识要点。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基本点、疑点、难点为出发点精选一些例题,讨论题,在课堂上重点点击,帮助学生解决疑问。然后再选编一些紧扣教材的基础题进行章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搞知识落实。 2、扎扎实实开展化学教学大纲、高考考试大纲、尤其是近5年全国高考试题学习和研究。准确把握了解、理解、应用认知层次。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继续全面推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经常性地开展听课、评课和评教活动。课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看学生的自主程度、合作效度和探究的深度;课堂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学习。 4、继续开展“三清”运动,要求学生人人有纠错本,搞好知识落实。“三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实现“三清”的先决条件是给学生适当的学习容,适量作业题量和一定的完成时间;“三清”运动的关键是学生要及时自觉地进行

2016高考化学一轮考点集锦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1)比较典型的计算有:求氧化剂、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或质量比,计算参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量,确定反应前后某一元素的价态变化等. (2)计算的依据是:氧化剂得电子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数,列出守恒关系式求解.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守恒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物质失电子必有物质得电子,且失电子总数等于得电子总数.或者说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必有元素化合价降低,且化合价升高总数必等于降低总数.有关得失电子守恒(化合价守恒)的规律有如下应用: (1)求某一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原子个数之比,或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及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2)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3)进行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2.强弱规律 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应用:在适宜条件下,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制备氧化性较弱的物质,或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制备还原性较弱的物质,也可用于比较物质间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 3.价态规律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表现一种性质.物质若含有多种元素,其性质是这些元素性质的综合体现.4.转化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以元素相邻价态之间的转化最容易;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之间发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靠近,不交叉;相邻价态的同种元素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 5.难易规律 越易失去电子的物质,失去后就越难得到电子;越易得到电子的物质,得到后就越难失去电子.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还原性最强的优先发生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 同时与多种氧化剂相遇时,氧化性最强的优先发生反应. 【命题方向】 题型: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数目的计算: 典例1在下列反应过程中,有3mol电子转移的是() A.1mol钠与水反应B.27g铝与足量盐酸反应 C.22.4L氧气(标准状况)与足量镁反应D.1.5molNaO与足量水反应22分析:A、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水; B、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 C、金属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D、NaO与足量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22O═2NaOH+H↑,反应转移2mol电子,lmol钠与水反应,转移1mol电2Na+2HA、解答:22子,故A错误;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常见的八大问题

2019-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常见的八大问 题 在复习过程中考生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问题,查字典化学网整理了化学一轮复习常见的八大问题,请考生掌握。 1、HBr的水溶液密度小于乙醇溶液吗 答:乙醇的密度小于水,而溴水密度大于水(溴单质分子量160),所以HBr的水溶液密度大于乙醇溶液, 另外,高中阶段,有两种物质密度比水小,乙醇及其溶液,氨水,且这两种溶液是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2、溴苯溶于水吗 答:溴苯不溶于水,与水混合能够分层,但溴苯不是沉淀,是无色油状液体,密度比水大,在水的下层。高中有机中学到苯与液溴反应后的产物倒入水中,在水底有褐色油状液体,即溶解了溴单质的溴苯,可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其中的溴单质,得到纯净的溴苯。 3、乙醇与溴水反应吗 答:不反应,现象为不褪色,不分层。常见于物质鉴别的题目。 4、什么叫有机物的氧化? 答:有机物在发生反应时失氢或得氧,发生氧化反应。 高中常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有机物燃烧,例如:CxHyOz +(4x+y-2z)/4 O2 x CO2 +

y/2H2O (2)催化氧化,例如:乙醇---〉乙醛 (3)强氧化剂氧化,乙烯、乙炔、苯的同系物都可以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能被弱氧化剂氧化的物质诸如醛、醇、酚、乙二酸、葡萄糖等当然也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但高中阶段不要求写出方程式。 (4)弱氧化剂氧化,例如银镜反应和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 5、葡萄糖的结构简式要求么? 答:《考试说明》中写道:以葡萄糖为例掌握糖的结构。所以还是看看的好。 6、如何鉴别一个物质是卤代烃? 答:这问题问得好,应该都能够想到是通过水解反应看是否放出氯离子,但是如果要求书写规范的话,还是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的: 溴乙烷水解产物乙醇和HBr都溶于水,而溴乙烷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因此反应后如果还有溴乙烷剩余,则出现分层现象。因此要检验溴离子必须取上层水溶液。另外此实验还特别注意要先用过量硝酸中和上层水溶液中的多余的碱,才能用硝酸银溶液检验,否则会生成氢氧化银分解生成棕黑色氧化银而观察不到所要的现象。 7、高中阶段什么东西能够发生水解? 答:按照学习的顺序:卤代烃、酯、二糖(蔗糖、麦芽糖),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实验知识归纳

实验知识归纳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汽的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汽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蒸汽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那些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他们是加热KMnO4制氧气,制乙炔和收集NH3。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 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 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 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 Fe粉(Al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 用做出去混合气体中的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 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出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l(OH)3。 10.纸上层析 五、常用的取除杂质的10种方法 1.欲除去苯中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苯酚钠,利用苯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 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 欲出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 欲出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 欲出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

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doc

高考化学一轮知识点 每一轮的复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学习。 (一) 1、乙烯的制法: 工业制法:石油的裂解气(乙烯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2、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3、结构:不饱和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 4、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C2H4+3O2 = 2CO2+2H2O(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 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 (2)加成反应: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利用此反应除乙烯 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 + 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一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乙醇) (二) 1、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叫冰醋酸,与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2、结构:CH3COOH(含羧基,可以看作由羰基和羟基组成) 3、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1)乙酸的酸性: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强,具有酸的通性。 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 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 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2)乙酸的酯化反应 (酸脱羟基,醇脱氢,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在实验时用饱和碳酸钠吸收,目的是为了吸收挥发出的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反应时要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浓硫酸做催化剂和吸水剂。 (三) 稀硫酸 稀硫酸为高中阶段常见的强酸之一,具有酸的通性。 浓硫酸的特性 浓硫酸除去稀硫酸所具备的酸的通性之外,还具备以下特性: 首先,浓硫酸具有难挥发性(沸点高),这一物理性质常被用来在实验室中制取诸如氯化氢、硝酸等物质。 其次,吸水性。浓硫酸中的硫酸分子有着强烈的与水结合形成水合分子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 一、高三化学复习思路与原则 1.熟悉《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命题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以后的复习中要进一步阅读,不断地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2.认真研究近年高考试卷,了解试卷的变化: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重点研究一下近几年全国、上海、广东等地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调整相应的复习计划。近几年试卷愈来愈坚持遵循《考试说明》规定的测试内容和要求,考查内容覆盖各模块的主干知识,注重考查化学"四基"和应用能力,体现了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要求。 3.合理筛选复习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纲、教材、大纲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宜以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目的,以免干扰复习、浪费时间。教师应认真收集高考信息资料、试题,分析筛选。 4.处理好几对关系,加强复习教学的实效: 1)回归教本、处理好教本与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

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 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 材。复习资料只能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 知识。 2)重视方法,处理好基础和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化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每年化学高考试题的基本出发点,但试题的呈现往往灵活多变。如果学生的化学双基知识是浮于表面的"死"知识,那一定是经不起考验的。学好化学双基,必须做到两点:①透彻理解基础知识与技能。 ②通过适当的化学问题与练习,检验、修正对双基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发展,做到"会",这才是理解,这样才能灵活应用双基去分析解决化学问题。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化学高考在关注双基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化学科学素养、思维品质、学习策略、创新能力等全方位的考核。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善于启发、引导学 生去感悟有关科学原理、定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规律,才能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师在备考中要注重方法、改进教法,从而解决如下问题:①如何准确、全面、快捷审透试题; ②如何挖掘题意,抓准立意与情境和设问之间的内在联系; ③如何使答题规范优化; ④题干信息的有效选择与转化技巧在哪?⑤各种试题应答策略。把基本方法与解题能力相结合,从而再生知识,产生创新能力。 3)研究疑点,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与疑难问题乃至错误作斗争的过程,化解疑难问题和改进错误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大全:考点四化学能与热能

考点四化学能与热能 Ⅰ.课标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3.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Ⅱ.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Ⅲ.教材精讲 一.化学反应的焓变 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转换成相应的热量)来表示,称为焓变(ΔH),单位:kJ/mol 或kJ?mol-1在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而新键的形成则放出能量。总能量的变化取决于上述两个过程能量变化的相对大小。 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总不会相等的。在新物质产生的同时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注意: (1)反应热和键能的关系 例如:1molH2和1molCl2反应生成2molHCl的反应热的计算。 1moLH2分子断裂开H—H键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1molCl2分子断裂开Cl—Cl键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而2molHCl分子形成2molH—Cl键放出431kJ·mol-1×2mol=862kJ的能量,所以,该反应H2(g)+Cl2(g)=2HCl(g)的反应热 △H===生成物分子形成时释放的总能量—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需要吸收的总能量 ===862kJ·mol--436 kJ·mol-1-243 kJ·mol—1 ===183kJ·mol-1 由于反应后放出的能量使反应本身的能量降低,故规定△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2)反应焓变与反应条件的关系 焓是科学家们为了便于计算反应热而定义的一个物理量,它的数值与物质具有的能量有关。对于一定量的纯净物质,在一定的状态(如温度、压强)下,焓有确定的数值。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具有的能量也不同,焓的数值也就不同;同一物质所处的环境条件(温度、压强)不同,以及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焓的数值也不同。焓的数值的大小与物质的量有关,在相同的条件下,当物质的物质的量

高三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计划

—高三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计划 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计划,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一、高三化学复习思路与原则: 1.熟悉《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命题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以后的复习中要进一步阅读,不断地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2.认真研究近年高考试卷,了解试卷的变化: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近几年试卷愈来愈坚持遵循《考试说明》规定的测试内容和要求,考查内容覆盖各模块的主干知识,注重考查化学四基和应用能力,体现了高中化学新课程的 基本理念和要求。 3.合理筛选复习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纲、教材、大纲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宜以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目的,以免干扰复习、浪费时间。教师应认真收集高考信息资料、试题,分析筛选。

4.处理好几对关系,加强复习教学的实效: 1)回归教本、处理好教本与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复习资料只能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 2)重视方法,处理好基础和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化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每年化学高考试题的基本出发点,但试题的呈现往往灵活多变。如果学生的化学双基知识是浮于表面的死知识,那一定是经不起考验的。学好化学双基,必须做到两点:①透彻理解基础知识与技能。②通过适当的化学问题与练习,检验、修正对双基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发展,做到会,这样才能灵活应用双基去分析解决化学问题。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化学高考在关注双基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化学科学素养、思维品质、学习策略、创新能力等全方位的考核。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去感悟有关科学原理、定律及其在实际问题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分类物质的分类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 分类物质的分类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物质的分类 一、选择题 1.(2013·试题调研)下列对于NaHSO4的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 A.NaHSO4是盐B.NaHSO4是酸式盐 C.NaHSO4是钠盐D.NaHSO4是酸 【答案】 D 【点拨】NaHSO4是酸式盐、钠盐、盐,但不是酸。 2.(2012·四川成都石室中学上学期期中考试)想一想:Ba(OH)2(固态)、CuSO4(固态)、CH3COOH(液态)这些物质为什么可归为一类,下列哪个物质还可以和它们归为一类( ) A.75%的酒精溶液B.淀粉溶液 C.Fe(OH)3胶体D.硝酸钠 【答案】 D 【点拨】三种物质都是纯净物,而选项中只有D为纯净物。 3.(2013·经典习题选萃)某元素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m,相同价态的该元素硝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对该元素此种化合价的数值是( ) A.(n-m)/3 B.(n-m)/(n+m) C.(m-n)/ D.(n-m)/ 【答案】 D 4.下列物质不可能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是( ) A.单质B.混合物 C.氧化物D.纯净物 【答案】 C 5.(2013·试题调研)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 A.K2CO3和K2O都属于盐 B.KOH和Na2CO3都属于碱 C.H2SO4和HNO3都属于酸 D.Na2O和Na2SiO3都属于氧化物 【答案】 C 6.物质的分类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化学工作者经常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近年来发现在金星大气层中存在三氧化二碳。下列物质与它属于同类的是( ) A.H2、O3B.H2SO4、H2CO3 C.SO2、NO D.Na2SO3、KClO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