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财政角度审视农村税费改革的讨论

公共财政角度审视农村税费改革的讨论

公共财政角度审视农村税费改革的讨论
公共财政角度审视农村税费改革的讨论

公共财政角度审视农村税费改革的讨论

1.农民得到了相应的公共服务吗?

税费负担的受益原则主张纳税人的税费支付应与其享受的公共服务相对应。我国农村以乡镇为基层政府,农村的税费大部分为其所用。对乡镇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加以分析,就可了解它提供了哪些公共产品,可以看出农民受益和税费支付的对应状况。

一般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乡镇政府的财政支出中,人员经费有60%-80%以上的比重,其中2/3是中小学教师工资。农村的供电、供水由于有专门的收费(电费、水费)与之相应,不在政府财政支出的范围。其余的服务如公共安全、公共卫生、交通服务集中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在那些分散的自然村并不很多。与农民最相关的农田水利及技术服务并不占主要地位。从这种支出结构中可以看出,基础教育是乡镇政府提供的最重要的公共产品。但它具有很大的外部性,农民并不能享受其中所有的收益。而与农民密切相关的农田水利、农业技术等公共产品的比例并不很高。农民并没得到与其税费支付相应的公共服务。这是农民对税费的反感和抵制的重要原因。产生这种现象大体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是政府收取的税费并没有全部用到公共服务上。由于我国原有计划体制的影响,政府机构承担很大的直接资源配置功能。基层政府中存在一些非公共部门性质的机构,它们占有的税费只是投入而少有公共服务的产出。在改革的初期,为发展地方经济,大量公共资源被用来生产私人产品,其中失败的投资,成为地方政府的债务,这些债务的偿还占用了部分的税费。历史遗留下来的庞大政府机构和债务,给地方政府形成了巨大的财政压力。它引起的财政支出对农民没有任何公共服务的受益,成为一种没有交换的负担。

其二是地方政府效率低下,财政资源没有得到最有效的使用,产出未能最大化。我国的乡镇政府机构臃肿、官僚作风、人浮于事都有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官员的寻租行为缺乏强有力的监督,财政资源被挪用和浪费现象严重。高额的财政支出和低下的公共服务加大了纳税人(农民)税费支付和受益间的不等价。

其三是一些地方公共产品具有较大的外部性,它们由地方财政承担但其收益并不能完全被当地居民所受用。例如,基础教育在大多数地区完全是乡镇的责任,而其产生的“产品”(人才)却并不能完全为地方受用,更不能为成本承担者——税费支付者(农民)所获得。这些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超越了地方,完全由

地方承担成本,损害了税费支付与受益对等的税收公平的受益原则。

基于这三个原因,我国农民的税费负担与其公共服务的受益存在严重的不对等,农民大量的税费没有得到相应的公共服务,农村税费没有体现税收公平的受益原则,是农民没有等价的不公平的支付。

2.农民与非农民相比,税费负担重吗?

税收负担的横向公平原则要求,对相同的人应给予同等的对待。就农村税费而言,要求在相同的情况下,农民与非农民税收负担应相等。将农民与非农民的税费负担相比较,可以分析我国农村税费的横向公平性。

对于农业税,其征收方式是按每亩的单产(取常年平均产量)为计税基础,税率在7%(安徽试点税率)左右浮动,有人认为其实际税率只有3%左右,因而认为农业税负担是不重的。但这是与过去相比,与非农业部门的横向比较的结论则大不相同。张元红(1997)将它与城市个体工商业的所得税比较,发现它的边际税率是高于后者的。同样的收入,在其他行业可能无需缴税,而农民则负担了税负。其他行业的所得税,以扣除了成本费用后的净所得为基础,而农业税的计缴,以农田总收入为基础,没有减除农民的工资,并以所有产品收入而非销售产品的收入为基础。可见,认为农业部门的税费负担低于第二、第三产业的观点是不正确的,相反,其边际税率是远远高于非农业部门的。

作为“三提五统”的收费,则完全可以看成个人所得税,中央规定的征收率为5%,实际执行中往往以定额的方式为多。与其他非农行业从业人员的个人所得税相比,边际税率很高是显而易见的。它没有起征点,不管农民收入的多少,即使以5%为标准,也高于了一般个人所得税,其边际效应十分突出。

即使不考虑“三乱”,农业和农民与非农行业及其从业人员相比,在相同的情况下,税费负担是不同的,其边际税率已经远远高过了后者。农村税费成为农民在社会中不平等的负担。

3.农业税费在不同收入的农民之间公平吗?

税收负担的纵向公平原则要求,对不同的人应给予不同的对待。对我国农村税费而言,要求在不同收入的农民之间,税费负担应有所不同。而我国目前的农村税费的实践并没有遵守这一点。我国农业税费在实际征收中,大多按田亩或人头为计税基础定额征收,即以每亩田或每人为计税单位,按田亩或人口平均分摊。这种定额方式(每亩或每人交纳一定金额)忽略了不同田和个人之间的差异。高产的田和低产的田、高能力农民和低能力农民,承担了同样数额的税费。农业税费的负担金额与农民个人收入高低完全无关,收入越低的人,农业承担的税费占收入的比重反而越高。农业税费在实践中具有了累退的性质。这造成农民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在收入不同地区,课以同等的税额,也进一步加大地区间的收入差

距。不同地区和收入的农民对农村税费的感受不同:越是贫穷地区,贫困的农民越能感受税费负担的沉重。农村税费违背了纵向公平,加大了农民间的差距。

三、从资源配置角度看农村税费的经济影响

税费作为政府的一种政策手段,会对资源配置产生影响。一般对农村税费的分析,都忽视了这一点。本文通过分析农村税费的归宿来探讨它的资源配置功能。

1.农村税费归宿局部均衡分析

农村税费可以看成对农产品生产者的征税,运用局部均衡的分析工具可以追溯农业税费的最终承担者。农产品市场的重要特征是它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作为单个生产者的农民面对的是一条具有完全弹性的需求曲线。他只是价格的接受者,不能对价格加以调控。这样,对他征收的税费的最终承担者可以分析如下: 图中线S代表征税前的供给曲线,线D是单个农民(农产品生产者)面临的需求曲线,由于农产品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农民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线D平行于X轴。征税后,供给曲线移到S+T,结果税收T完全由供给者(农民)承担,没有一点可以转嫁。

附图

图1 农业税费归宿局部均衡分析

从这个分析可以看出,农业税费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税费,即使在同样的税率下,由于它完全无法转嫁,生产者承担的部分要多于能转嫁的其他行业。这部分的税费完全等价于农民可支配收入的减少,直接影响农民的消费需求。最近几年,农民税费负担的增长幅度大于农民收入增长幅度,更加促进了这种效应,农村的社会总需求不旺已经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增加农民的收入已经成为我国农村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税费改革在其中的作用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2.农村税费归宿一般均衡分析

税收的一般均衡理论认为税费负担可以通过要素的流动,达到均等化。一般均衡的分析可以找到税费的最终承担的要素,可以分析税费对要素投入的影响。

我国农业税费的征收可看成对农产品生产的征税。农村税费可能影响到农业生产的要素投入,并通过要素相对价格与产品相对价格的共同作用对整个经济产生影响。

农民投入农业生产的要素有农业资本和农业劳动力,对农业征税可以对这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产生影响。在农业和非农业之间不存在流动性障碍的情况下,对农业的征税如果高于非农业部门,农民就会减少对农业的投资和劳动力投入,从而减少农业部门的产出,进而改变农产品和非农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使对

农业的高税费得以转嫁到非农业部门,从而是整个社会各部门税费负担均等化。在存在流动性差的要素的情况下,流动性较好的生产要素可以通过流动到税费负担较轻的部门来逃避超额负担,流动性较差的要素将成为税费超额部分的最终承担者。

我国当前的情况是,城乡长期处于分割状态,作为生产要素的农民的流动性受到约束,同时农产品的价格也受到较严格的管制,价格体制的作用不能充分的发挥。这样流动性较好的资本就可以通过流动到其他部门来逃避农业部门较高的税费负担,流动性差的生产要素—农业劳动力将成为税费超额部分最终承担者。我国农村税费高于其他部门的部分最终由流动受限制的农业劳动力承担,直接表现为农业劳动的低工资。较强的农产品价格管制(定价制度和收购制度)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效应。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以说我国当前较重的农村税费激励了农业资本的外流(以逃避不公平的负担),造成农业资本投资的不足;同时它还维系着剥夺农业劳动力收入的角色,长期中降低了农业劳动力的劳动投入和创新的积极性。

在劳动力流动放松的情况下,农产品价格机制是税负均等化的障碍。放松农产品价格管制对税费改革的将来也有深远意义。

这种效应在我国实际生活中表现十分明显。近年来农业资本投入不足,大量资金外流,农业现代化生产方式一直难以确立,一定程度上有农村税费的影响。而我国不同地区对农业税费问题反映不同也验证了这一点。在沿海发达地区,非农业经济的兴起,吸引了部分农业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它们的流动使农业生产下降。结果或是该地区内部为维持农业生产,对农业生产实施相应的补贴政策,或是由于供给不足造成农产品价格上升,产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调节生产要素在不同生产部门的配置,使税费在不同生产部门的负担均等化。这些地区也就不存在农业税费负担的话题。在缺乏工业的中西部农业地区,对农业依赖大,要素(劳动力)流动性差,农业税费负担很难与非农业部门均等化,农业税费负担沉重的反应则相对强烈。

三、解决农村税费问题的出路:建立地方公共财政体制

农村税费问题表面上看是农民负担的问题,其实质应是农村税费负担的不公平和农村税费对农业生产中资源配置的扭曲。一些其他制度在维持这种不公平和扭曲中起了重要作用。仅仅将“费”改为“税”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农村税费需要系统性的革新,其根本出路在于建立地方公共财政体制。

1.实现地方基层政府的角色转换

我国地

方基层政府长期承担地方经济发展之推动者的角色,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这一角色定位已不再妥当。地方政府应成为地方经济的服务者,提供当地居民所需的公共服务。这种转变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间也必然会受到各方面的阻力。目前税费改革的最大矛盾是减轻税费负担的同时也减少了政府收入,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地方基层政府的改革。收缩原有基层政府规模是唯一可行的选择,这种改革的最大阻力在于:收缩原有的机构与在位官员的自身利益相冲突。基层政府自我革命的内在激励是有限的,地方政府改革需要外在的压力机制。

其一,可以通过建立自下而上的选举机制,缓解这一矛盾。自下而上的压力,如果能充分发挥作用,其效果将是可观的,特别在基层,范围的有限,可以避免集体行动的悖论。基层的选举可以表达居民(农民)的偏好;可以增强地方政府对居民的责任感;可以让居民更好地监督地方政府。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发展,能不能起到这方面的作用,值得关注。

其二,赋予居民“退出”权,这也可对机构改革产生压力。在实践上就是打破城乡流动、地区间流动的户籍制度的限制。这种要素流动带来的效应在西方财政学中备受推崇。它可以让居民(农民)“用脚投票”选择自己满意的社区,以表达其偏好;也可以通过行业间的要素转移,改变相对价格体系,均等税费负担;还可以引发地区政府间争夺要素的竞争,提高地方政府的效率。随着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和要素流动性的增强,这种压力机制的作用会日益明显。

地方政府作为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者,其自身行为的规范是解决税费问题的重要方面,是建立地方公共财政体制的首要因素。规范地方政府行为,降低地方政府的预算规模,提高地方政府运行效率,使其成为真正的地方公共部门,是税费改革成功的基础。

2.重新建构农村税费体系

安徽税费改革方案,思路是将“三提五统”部分消减,部分改为农业税,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费改税”。费改税,改变的仅仅是原有费的征收数量和方式,效果上确实减少了农民的总负担,但这种减少是有限的,其中对农业的税费并没有本质改观。从前文对农业与非农业部门的税费负担比较中,可以看出这种方案不仅没有解决农业作为一个生产部门税费负担较重(与非农业相比)的问题,还有加大这一差距的趋势。农村税费对农业生产中资源配置的扭曲也基本没有改观。作为农业从业者的农民(农业税费的最终承担者),负担也不可能有根本的减轻。农村税费改革需要的是农村税费体系的革新。

农村税费改革,其根本问题应是农村适宜征收什么样的税,以怎样的方式征收。这需考虑效率、公平以及征税成本等多方面因素。

西方财政理论认为,地方最适合的税种首先是受益税或使用费,其次是对不流动的要素征税。我国现行的农业税没有体现税收与受益的对等,不具有受益税的性质。它对农业产出征税,对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产生一种激励作用,鼓励其流向税负更轻的产业。费改税方案并没有改变农业税收的性质,并且在数量上还有加大农业税的趋势,也就不能消除农业税原有的不公平和扭曲效应。农村最适合的征税对象应是土地本身以及一些不具有流动性的财产。西方典型的地方税种是财产税,他们对财产税的研究值得我们在农村税费改革中借鉴。如何设计对效率影响最小的并具有公平性的农村税费体系是一个税费改革的重要课题。单单费改税是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均等化农业和非农业的税收负担应是改革的方向。在新古典的假设下,这一点可以通过要素的流通和产品相对价格变动来实现。因此,打破城乡分割和放松农产品价格管制有利于这问题的解决。但现实而言,农村人口的数量使通过要素流动,达到税负均等化的设想在短期中作用有限,可行性欠缺,重新设计农业税制和农村税费十分必要。

现行的农村“三提五统”收费是不符合费的基本要求的。在财政理论中,费的收取应与受益一一对应。“三提五统”并没有实际的公共服务与之相对应,更象所得税。对此,可以直接改为所得税,按现行的个人所得税体系征收。这会使社会个人税费负担一致,城乡、各行业间从业人员横向公平。农村地方经济的薄弱使在设计税费改革方案时,更应从经济效率的角度出发。现行的农村税费体系需要的是一次根本的革新。

3.建立和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当前地方基层政府的收入问题已成为农村税费改革的最大阻碍。其税源的薄弱致使地方政府财政紧张与农民税费负担过重同时并存。减轻农民负担和减少了政府收入之间的矛盾需要多方面的协调。政府机构改革固然是根本途径,但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也要发挥应有作用。建立和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对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的推广,意义最大。

要求转移支付的最重要的理由是外部性的存在。地方政府提供的某些公共产品具有很大的正外部性,如果没有相应的补偿,这些产品的供给就会陷入不足的境地。比如我国乡镇级政府承担的基础教育投入责任(主要是教师工资),对整个社会的效用远远高于其自身的收益。正外部性的存在需要矫正,政府间的转移支付是较适合的方式。由上级或邻近地区政府对其进行适当的补助(上级的补助更具有可行性),平衡这类公共产品成本的分摊,调整当地居民税费支付和受益享用间的偏差。转移支付还可以调节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实现地区间的均等化。

我国农村税费改革面临的财政缺口,客观上需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来解决。但我国一些地区县级的财政也很不宽裕,转移支付的能力

有限。这需要整个财政体制的调整,建立从上到下的转移支付。在支付方式上,专项拨款值得一试,如由上级对下级就教育专项补助。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对农村税费改革的顺利进行,有重要的意义。

四、结论

农村税费问题涉及公平与效率。农民税费负担沉重源于农村税费的不公平:它没有体现税费支付与公共服务的对应,其金额的大小没有考虑纳税能力的因素;它直接减少了农民收入,并扭曲了农业生产中的资源配置,影响到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税费改革不仅要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还要解决农业生产的有效资源配置的问题。在策略上,需要改变基层政府的角色、革新整个农村税费体系,调整政府间关系。在具体措施上需要整个制度的配套改革,发展和完善村民自治,消除城乡分割,完全放开粮食价格,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和实行新的农村税费。农村税费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应是建立地方公共财政模式。这是税费改革成功的唯一出路。下一步的税费改革工作,应以建立农村地方公共财政为目标,以效率和公平为标准,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革新整个农村税费体系,以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冯海发.关于我国农业税制度改革的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20XX,(5).

江观伙.农村税费改革:悖理透视及其矫正[J].中国农村经济,20XX,(2).

祝保平.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进展、难点及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20XX,(2).

黄志冲.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XX,(2).

张元红.论中国农业税制改革[J].中国农村经济,1997,(12).

陶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负担问题探索[J].财贸经济,20XX,(10).

王正国.农村税费改革的三重意义及其完善思路[J].财政研究,20XX,(2).

刘书明,李淑娟.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几个重大判断[J].财政研究,20XX,(10).

刘书明.统一城乡税制和调整分配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新论[J].经济研究,20XX,(10).

刘宇飞.当代西方财政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11] 高培勇.“费改税”经济学界如是说[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12] 余红.中国农民社会负担和农民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XX.

[13] 费雪.州和地方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14] 阿特金森,斯蒂格里茨.公共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福师公共财政学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福师公共财政学在线作 业一满分答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政策过程的首要阶段是( )。 A. 政策咨询 B. 政策制定 C. 政策执行 D. 政策评估 满分:2 分 2. 如何正确理解财政平衡() A. 收支大体平衡,略有少量赤字 B. 收大于支,略有结余 C. 收支相抵,不多不少 D. 是绝对收支相等 满分:2 分 3. 在安排预算时,应支持的科学顺序:() A. 先发展,后维持 B. 先维持,后发展 C. 兼顾维持和发展 D. 视具体情况而定 满分:2 分 4. 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 A. 贝塔朗菲 B. 拉斯韦尔 C. 西蒙 D. 林德布洛姆 满分:2 分 5. 大卫?伊斯顿等人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 A. 系统理论模型 B. 渐进主义模型 C. 过程模型 D. 团体理论模型 满分:2 分 6. 财权,财力基本上集中于中央,地方机动财力财权很少,是一种()体制 A. 统收统支

B. 划分收支,分级管理 C. 分级包干 D. 财政收支包干 满分:2 分 7. 政策方案形成的中心环节是( )。 A. 政策问题 B. 政策议程 C. 政策规划 D. 政策方案抉择 满分:2 分 8. 下列不属于对流转额课税的是() A. 增值税 B. 营业税 C. 所得税 D. 消费税 满分:2 分 9. 我国消费税的纳税环节是() A. 零售环节 B. 批发环节 C. 消费环节 D. 生产环节 满分:2 分 10. 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中,最易引起通货膨胀的方式是() A. 动用财政结余 B. 向银行透支 C. 增加税收 D. 发行国债 满分:2 分 11. 在政策系统中被称之为“智囊子系统”或“参谋子系统”的是( )。 A. 信息子系统 B. 咨询子系统 C. 决断子系统 D. 执行子系统 满分:2 分 12. 财政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当前中国税费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当前中国税费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税费改革,是指在对现有的政府收费进行清理整顿的基础上,用税收取代一些具有税收特征的收费,通过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初步建立起以税收为主,少量的、必要的政府收费为辅的政府收入体系。其实质是为规范政府收入机制而必须采取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 正如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其必要性一样,我国税费改革也是十分必要的。(1)从规模庞大的收费存在的问题和造成的负面影响分析,税费改革势在必行。规模庞大的收费不仅侵蚀了税基,弱化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加重了农民和企业的负担,阻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而且容易滋生腐败,不利于廉政建设,并由此带来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这是我国当前税费改革的直接动因。(2)从公共财政的需要出发,税费改革十分迫切。1.根据公共财政理论,普遍的无选择的服务,其费用的取得只能采取向全体公民收税的办法,并以政治权力为基础,因此在政府收入体系中,税收是基本财源。而对特定公民提供服务,其费用不能也不应当用全体公民缴纳的税收进行弥补,只能对直接享受服务的公民个人采取规范性的政府收费(如规费或使用费),因此在政府收入体系中收费只能起补充和辅助作用。2.财税部门一定要统揽政府收支(包括预算内收支、预算外收支和制度外收支),并按照政府的政策通过财政收支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3)从促进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税费改革意义深远。现行税费改革主要涉及农村、社会保障、交通车辆、环境保护和教育等经济和社会领域,其目的是为了保证社会和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如,农村的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农村税费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实施和其他改革的顺利推进离不开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健全,而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亟需社会保障税费改革;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看,通过教育税费改革培养大量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说,税费改革对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国家税务总局科研所课题组提出的“费改税”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对我国收费项目按性质分类,实现由费改税,应本着先清理、整顿,区分性质,而后逐步改税的原则。总的指导思想是分类进行:取消收费项目由费改税一部分;收费项目保留一部分;降低收费标准一部分;收费改为价格一部分。实行“费改税”是近两年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既要扎实推进,又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因此,其基本设想和具体改革措施是:对于省级以下地市、县、乡等四级政府自行设立的各种收费项目应分两年全部取消,确需保留的项目,经清理后由省政府报国务院批准;行政单位的经营性收费项目应全部取消;将行政单位收取的大部分行政性规费改为税收;将事业单位收取的有偿性工本费、手续费等,实行一部分保留,一部分合并,一部分根据成本情况以不盈利或少盈利为原则降低标准;将事业单位收取的带有经营性质的收费改为价格。 关于税费改革,简单来说,就是改革对现有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的收费,区别不同类别和情况,采取“一清、二转、三改、四留”的改革措施,建立以税收为主、少量规费为辅的政府收入

地方财政学复习资料

题型:名词解释辨析简答综合 第一章导论 1、地方政府的特点 (1)、身份双重性 (2)、职能双重性 (3)、地位隶属性 (4)、权力有限性 2、地方财政存在的依据有哪些? (1)国家管理的层级性 一、财政与国家职能的实现 1、国家职能与财政 2、财政对社会管理职能实现的作用 二、国家与国家管理的层级性 1、从公共物品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 改善公共物品的质量,贴近民众需要。 2、从行政管理效率的角度看 行政管理成本最小化增强政府责任感增强政府的透明度提高可治理性 3、从政策创新的角度 政策实验和创新 (2)公共产品的层次性 一、公共产品需求的层次性 1、财政与公共需求的关系 公共需求: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具有不可分割性的共同利益的需求。具体体现在公共物品上。 公共物品的两个特征决定了公共需求只能通过政府财政活动集中提供或者由具有政府性质的社会管理机构来满足。 2、公共需求与公共物品的层次性 按受益范围和效用溢出程度划分:全国性的,准全国性的、区域性的 从横向划分:基础性、管制性、保障性、服务性 (3)居民偏好的差异性 一、居民偏好的区域性特征 消费偏好差异公共利益多样化 二、居民偏好与地方财政 第二章地方财政的职能P30 1、概念 资源配置职能指政府通过财政收支以及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调整和引导现有经济资源的流向和流量,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功能。

收入分配职能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实现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公平分配,将收入差距保持在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稳定经济职能是指财政具有的、协调和保证经济稳定的职能。具体含义是指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手段,去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以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 地方性公共产品 拥挤性成本 2、各级政府的财政职能是如何分配的? 3、论述蒂博模型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价值。 专题一事权与财权的划分 部分发达国家事权与财权划分的经验与启示 第三章地方财政能力差异 1、概念 地方财政能力 狭义: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是指各级地方政府为满足公共需求(提供公共物品满足属地居民需求),从当地资源中汲取财政收入以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通常是指实际财政收支能力与地方财政调控能力,即财政能力的静态体现。 广义:从现象动态发展、监督与管理、市场运行等多层次多角度来考察。包括地方财政的综合与核心能力、配置与调控能力、现实与潜在能力、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 地方财政努力 2、思考题 制约地方财政努力的因素 ?1、地区市场化的程度和整体的经济效益。 ?2、税收征管部门征税的积极性 ?3、税收征管效率 地方财政能力差异的决定因素 经济因素: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规模,外部经济环境 政治因素:国家发展战略.国家政策支持.地区特殊职能 体制因素:财政收入体制,财政支出体制 历史因素:区域历史,人文价值观念 第四章地方财政能力的调节

二学期作业公共财政学

2012-2013第二学期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公共收费 公共收费是指政府部门及其授权部门在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时,依照有关规定收取的费用,其实质是用于补偿这些产品和服务的全部或部分成本。 2、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法则是指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即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相应提高。 3、税收豁免 税收豁免是外交豁免的一种。各国按照国际惯例或有关协议,在税收上相互给予驻在本国的外交代表、外交代表机构以及外交人员的一种外交特殊待遇。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请简述公共投资的特点 (1)公益性。公共投资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而不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这是振幅的只能所决定的基础设施和公益性设施只能或主要靠政府来集中提供,以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 (2)无偿性。公共投资的使用一般是无偿的,无法通过计价收费的方式来补偿伙食只能得到部分补偿。政府投资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企业和居民则无偿地

向政府上缴税款,然后政府再继续用于公共投资,从而间接地形成公共投资的循环。 (3)政策性。公共投资必须考虑国家产业政策。因其投资主体的主导、超然地位,可以调节社会投资结构,以保证社会投资活动的正常顺利进行。 2、预算经管体制包括哪些内容? 预算经管体制是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预算体制的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问题。它是国家预算编制、执行、决算以及实施预算监督的制度依据和法律依据,是财政经管体制的主导环节。它的主要内容包括:(1)确定预算经管主体和级次,一般是一级政权即构成一级预算经管主体;(2)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3)预算经管权限的划分;(4)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3、简述我国财政政策目标 财政政策目标是指国家通过运用财政政策工具所要实现的目的。它构成财政政策的核心内容,是财政政策中的主导方面。实现财政政策目标,首先要发挥财政政策手段的作用。同时还要有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和配合。 我国的财政政策目标主要是由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来决定的,可分为最终目标和中间目标。中国财政政策的基本目标包括以下五个方面:①促进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加强。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③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④促进社会的公平分配。⑤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为各项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财力支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与健全。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请论述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必要性

公共财政学在线作业A、B

公共财政学在线作业A、B

————————————————————————————————作者:————————————————————————————————日期:

公共财政学_在线作业_A最终成绩:100.0 一单项选择题 1. 公共收入按照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 (5.0 分) 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 经常性收入和临时收入 国内收入和国外收入 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知识点: 用户解答: 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2.公共收入的最佳形式是() (5.0分) 税收收入 共有资产收入 公债收入 使用费 知识点: ?用户解答:税收收入 3. 社会保障的强制性特征主要体现在( ) (5.0分) 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

社会抚恤 知识点: 用户解答: 社会保险 4. 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采用的是() (5.0 分) 比例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 定额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 ?知识点: 用户解答: 比例税率 5.高税率不等于高税收,低税率不等于低税收的原理,是在下述的原理中说明的: () (5.0分) 哈罗多――多马模型 理性预期理论 永久性收入理论 拉弗税收曲线原理 知识点: ?用户解答:拉弗税收曲线原理 6.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主要实行:( ) (5.0 分) 积极性公共财政政策

消极性公共财政政策 “中性”公共财政政策 紧缩性公共财政政策 知识点: 用户解答:积极性公共财政政策 7.当商品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税负()(5.0 分) 不转嫁 易向后转嫁 由纳税人自己负担 易向前转嫁 知识点: ?用户解答:易向前转嫁 8. 文、教、科、卫支出具有( ) (5.0 分) 生产性 非生产性 购买性 转移性 ?知识点: 用户解答:非生产性 9. 税负转嫁的程度取决于() (5.0分)

农村税费改革与农业税收制度创新(一)

农村税费改革与农业税收制度创新(一) 内容提要:现阶段对是否要征收农业税收,理论界和实践界出现了观点完全相左的纷争,并提出了各自理由。农村税费改革的难点是:计税土地面积确定难;常年产量确定难;税收征收管理难。文章认为,农村税费改革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农村税费改革的政策,规范稳定农业税收执法主体等才能进一步推进。农业税收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倾向于建立农业收益所得税制。 农业产业发展问题,农民收入增加问题,农村社会全面进步问题,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重研究、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农业税收负担或轻或重,直接影响农民群众收入水平的高低,进而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进步。因此,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加快农业税收制度创新步伐,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巩固县乡财政制度基础,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迫切的工作。 一、对是否要征收农业税收的两种观点必须理性分析 在我国,尽管农业税收在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强化农民群众法制观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现阶段,对于农业税收的征与否,理论界和实践界有完全相背的两大观点纷争。 一种观点认为,农业税收制度应予废止。其理由是:(1)农民是弱势群体,为了我国的工业化,农民已付出了巨大代价,而且还将付出更大代价,目前农村需要休养生息。(2)我国加入后,首先受到巨大冲击的是农业,比如近年美国出口到我国的大豆在1500万吨左右,相当

于我国大豆的年总产量,国外农产品大量在中国销售,国内农产品价格还要下降,农民收入还会相对减少,多渠道、全方位减轻农民负担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很有必要。(3)我国经济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近两年国家财政收入的净增额都在2000亿元以上,而全国的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扣除减免后仅300亿元左右,即使不征收农业税收,也不会影响财政状况。(4)减除了农业税收,不一定影响国家税收总规模,而且减除了农业税收,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农民增加生产投入和扩大生活消费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可能,生产、生活行为的实现可以增加新的税收。(5)宁可国家公务员少调一两次工资,也应当减除农业税收,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缩小贫富悬殊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6)我国加入后,就应当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遵循前工业化时期农业支持工业、工业化时期农业与工业平等竞争、后工业化时期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规律,现在不谈财政补助农业,至少不应再从农民那里取得税收。 另一种观点认为,农业税的征收,有其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农业税收的征收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从长远看可以不予征收,从现实看农业税收征收具有客观必然性,其理由是:(1)对农业产业征税是增强农业生产者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农业主要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农业生产者主要是农民。在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农民已经形成了“皇粮国税,自古有之”的习惯意识;而在“一大二公三纯”的人民公社时期,积极、主动交“公粮”、交

后农业税时代:乡镇财政的困境与出路

摘要:农业税的逐步取消对我国乡镇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严峻的课题。乡镇财政要走出困境就必须以新的视野观察、分析,探索新的出路。关键词:乡镇;财政;农业税;改革 2004年7月5日至6日,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在2000年以来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决定从今年起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推进减征、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用五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同时推进综合配套改革。今后的五年里,农民负担将进一步减轻,改革的效果也将进一步明显。但农村税费改革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也将进一步减少乡镇政府的收入,加剧了乡镇财政的收支矛盾,使乡镇财政在“后农业税时代”陷入困境。(一)“后农业税时代”乡镇财政的困境及表现农村税费改革的基本内容是“三项取消”、“两项调整”、“一项改革”,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用五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这样,在分税制改革中税收收入被大大缩减后,农村税费改革连乡镇财政向农民收费、集资的口子也扎紧了,有效地堵住了“三乱”之源头。但乡镇财政在三大块资金收入同时大量削减的情况下,也难以为继,资金缺口问题终于“浮出水面”,“三个缺口”——预算内缺口、预算外缺口及自筹资金缺口,成为乡镇政府正常运作的桎梏。其具体表现为:一、农村社会公共产品和公益事业资金短缺在取消“三提五统”和各种集资摊派后,又取消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乡村兴办公益事业,如农村教育、卫生、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等面临新的困难。国家转移支付的数额有限,不可能对所有乡村的所有项目都照顾到,而按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政策规定来解决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问题,由于标准低、数额小,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加之具体操作难、落实难等因素,就必然导致一些乡村,特别是农业县乡村和贫困地区乡村难以兴办公益事业,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难以实现。第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三方面:一是乡镇财政拨款;二是向农民征收“三提五统”中的一项,即“教育附加费”;三是向农民征收的“教育集资”。而农村税费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取消了以乡村两级办学为主的乡镇统筹、各类教育集资和一些教育方面的收费项目,显然这将导致教育投入大幅度减少。改革后农民承担的教育负担明显减少,乡镇教育经费缺口则明显扩大。将对今后一定时期农村教育质量提高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虽然在“后农业税时代”乡镇教师的工资改由县(市)统一发放,从而有可能在短期内有效地解决教师工资的拖欠问题。但是,由于我国半数以上的县级财政状况并不乐观,以及多数地方仍由各乡镇全部或部分解决国家规定发放的各种补贴,财政状况差的乡镇无法保证补贴的足额发放,乡镇教师的工资问题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第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缺口较大。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乡镇道路建设费、集资和村提留,乡镇道路的建设要求列入乡镇财政预算,村级道路的修建,则通过村民“一事一议”方式加以解决。对于大部分乡村来说,交通是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道路修建任务繁重,在税费改革大幅度地减少了乡镇财政收入、上级转移支付量又与道路修建实际所需资金量相去甚远且人员经费都存在严重缺口情况下,再挤出一块经费来安排乡镇道路建设支出似乎不太现实。同样,对于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土地治理等方面的支出,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同样是捉襟见肘。虽然自1998年起,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都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这块转移支付大都是有条件的,即需要乡镇财政按一定比例配套。在有收费权的情况下,乡镇可通过向农民集资和解决,但收费权取消后,大部分乡镇都无力解决配套资金。[!--empirenews.page--]第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将受到较大冲击。目前,我国除村级经济发达乡镇基本建立了以村级经济为依托、乡镇财政给予补助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外,大部分乡镇农村社会保障还只停留在军烈属优抚、五保户供养的层面上,尚未建立完善的保障支出体系,并且就目前对军烈属优抚、五保户供养的支出,也来源于农民的统筹资金。“后农业税时代”对大部分乡镇而言,若上级政府转移支付不到位,不要说建立完善的保障支出体系,就连现有的军烈属优抚、五保户供养都将出现资金缺口。第四,农村文化、卫生等其他农村公益事业支出无保障。税费改革前对这方面的资金投入本来就很有限,进入“后农业

如何规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财政学》作业 如何规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系别:财政金融系 专业班级:财政12-1 学生姓名:狄汶康 学生学号:201201061306 指导老师:段治平 山东科技大学

目录 1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的一般分析 2从财政收入方面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2.1财政收入的定义 2.2财政收入的三原则 2.3中央财政收入的内容 2.4地方财政收入的内容 2.5从财政收入上规范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 3 从财政支出方面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3.1 财政支出的概念 3.2 财政支出的三原则 3.3 财政支出的分类 3.4 如何从财政支出上规范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 4 从预算管理体制建立方面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4.1政府预算的分类 4.2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 4.3如何从预算管理体制建立方面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5 关于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的建议 参考文献

如何规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摘要: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是指在财政体制上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财政管理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它具体规定了各级政府筹集资金、支配使用资金的权力。范围和责任,使各级政府在财政管理上有责有权。一个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与地方政府职能和公共财政体制密不可分。良好的政府服务是经济发展的必需品,有效的政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本文从政府收入与支出及预算管理体制建立等方面讨论了二者的财政关系。 关键词: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财政关系,预算管理,税收 正文: 1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的一般分析 中央与地方关系在世界现代化和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央权利的逐步下放,地方政府的自主意识开始觉醒,由于自身利益驱动,地方要求扩张权力的呼声日趋高涨,但是传统的中央高度集权政治体制惯性作用阻碍了两者关系的合理化,科学化,由于改革前期的放权让利政策使得“诸侯经济”形成,损害了中央权威。正确处理好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在新世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既要让地方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发展,更要让地方政府自主发展,活跃经济,拉动经济,促进经济的发展。 中央政府,管理一个国家全国事务的国家机构的总称,在联邦制国家,即称“联邦政府”。中央政府通常的作用负责全国事务,如起草国家宪法和

福师公共财政学在线作业二

福师公共财政学在线作业 二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福师《公共财政学》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社会保障经费应该是(D) A.由政府承担 B.由企业承担 C.由个人承担 D.由企业、国家、个人承担 2.在资本主义社会,财政分配采取的形式是(C) A.实物形式 B.剩余产品形式 C.价值形式 D.其它形式 3.监控的根本目的是(B)。 A.纠正系统偏差 B.保障系统目标的实现 C.实现政策的合法化 D.实现政策终结 4.公债最初的功能是(A) A.弥补财政赤字 B.控制货币 C.维护社会公正,进行收入再分配 D.调节经济平衡 5.政策规划的核心环节是(B)。 A.目标确立 B.政策方案设计 C.后果预评估 D.方案抉择 6.财政对企业的亏损补贴,应针对(A) A.政策性亏损 B.经营性亏损 C.两者都支持 D.两者都不支持 7.最早提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的学者是(A)。 A.拉斯韦尔 B.托马斯?戴伊 C.伍启元 D.德洛尔 8.将自己的成员选入立法机关,通过影响立法来影响并监控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这种监控的组织机构是(C)。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政党系统 D.利益集团 9.在“公共政策”内涵的理解上,曾任联合国公共行政处处长的伍启元先生认为(D)。 A.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与法规 B.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出的权威性分配方案 C.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D.公共政策是政府采取的对公私行动的指引,是规范民众行动的指南 10.财权,财力基本上集中于中央,地方机动财力财权很少,是一种(A)体制 A.统收统支 B.划分收支,分级管理 C.分级包干 D.财政收支包干 11.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中,最易引起通货膨胀的方式是(B) A.动用财政结余 B.向银行透支 C.增加税收 D.发行国债 12.以下哪一项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C) A.增加基础设施投入 B.增加税收优惠 C.减少福利支出 D.提高出口退税率

公共财政学_在线作业_2

公共财政学_在线作业_2 交卷时间:2016-10-12 11:57:43 一、单选题 1. (5分)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收,体现了税收的()原则。 ? A. 横向公平原则 ? B. 效率原则 ? C. 纵向公平原则 ? D. 中性原则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2. (5分)国家财政参与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凭借的是() ? A. 政治权力 ? B. 经济权力 ? C. 财产权力 ? D. 军事权力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3. (5分)文、教、科、卫支出具有() ? A. 转移性 ? B. 非生产性 ? C. 购买性 ? D. 生产性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4. (5分)公共收入按照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 A. 经常性收入和临时收入 ? B. 国内收入和国外收入 ? C. 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 ? D. 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5. (5分)既可由政府提供,也可由私人提供的产品是()? A. 准公共产品 ? B. 纯公共产品 ? C. 所有产品 ? D. 纯私人产品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6. (5分)厂商排放污染物所带来的外部效应属于()? A. 生产的外部正效应 ? B. 消费的外部负效应 ? C. 生产的外部负效应 ? D. 消费的外部正效应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7. (5分)我国现行增值税属于()

农村税费改革的领头人

(排2个版) 农村税费改革的领头人 ——记广东省人大代表、徐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符强 中国有几亿农村人口,一直以来农村税费改革的步伐都很缓慢,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农村税费改革直接影响到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特别是地方基层人民政府财政收入直接受到冲击。然而,近几年中央加大农村税费改革的步伐,从2000年初开始,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行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及省农村税费改革的会议精神,徐闻县作为广东省三个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县份之一,率先在全省开展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经过几年的试点改革与实践,徐闻县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农村税费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全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村经济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徐闻县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取得如此好的开局,是与徐闻县委、县政府领导重视分不开的,这也是与主管徐闻县金融、财税方面工作的副县长分不开的,而这位副县长是谁呢?他是一位年轻有为,金融系统工作经验非常丰富的领导,他曾经被评为省、市、县先进个人、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并被推选为省人大代表,主管徐闻县财税方面工作的副县长符强分不开的。 符强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我想徐闻县许多人都只是知道这位素有“财爷”之称的人名字吧!2006年记者曾多次到徐闻,先后采访了徐闻县政府办副主任兼县打私办主任殷堪承、县统计局长曾平(现为中共徐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兼老干局局长),以及副县长符强本人,从而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1) 在徐闻县政坛里,许多人都知道符强是一位非常能干,年轻有为,经验丰富,又极其有魄力的年轻领导干部。他的工作思路新颖、明确,又极具创造力,而且原则性很强;他的知识渊博,谈吐幽默,让人觉得十分随和亲近;他的身上似乎充满了一种极其神奇地色彩,让人十分敬仰。 记者在采访符强副县长时,知道符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出生在徐闻县前山镇一个农村里。自小他就聪明好学,很快他就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业,在考取大学时他选择的是金融专业,毕业后在徐闻县银行系统工作了十来年。后来,又从徐闻县工商银行调到徐闻县财政局担任局长。 在徐闻县工商银行工作时,符强的工作能力就得到上级领导的赞赏和认可,在银行系统里多次被评为省、市、县先进个人及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调到徐闻县财政局工作后,他的工作能力、管理能力、理财能力更是得到充分发挥。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很快被提拔为徐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主管金融、财税、工商、供销等方面的工作。 据悉,徐闻县财政自1993年开始出现拖欠工资问题,1996、1997年欠发工资最高达4个多月。至1999年拖欠历年工资累计2838万元。历年拖欠省市追加的专项建设资金累计2050万元,县级财政负债大,自我消耗能力差,1999年财政负债累计23460万元。一般预算收入6683万元,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补助5524万元,可支配财力12225万元,人均财力7239元,当年收支缺口2500 万元。1999年乡镇负债累计 9837万元,乡镇本级财政收入2928万元,财政支出8370万元,可支配财力6545万元,人均财力7235元,当年乡镇收支缺口 387万元。补贴型乡镇16个,占乡镇总数的 88%。全县财政供养16763人,乡镇财政供养9046人,村委会干部1333人。 当时,年仅三十多岁的符强,刚刚接任徐闻县财政局长时,就要面临以上这个棘手问题。作为掌管一县财政收支的人,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配合县委、县政府解决政府拖欠工资问题,如何保证工资依时发放等问题,以致维护和保证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正常运转。为此,他一方面在徐闻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规范财政收支管理;一方面积极向省、市各政府相关部门争取到政策资金扶助,并通过自己在银行系统工作多年的关系,多方面、多渠道拓宽资金筹集,从而保证了徐闻县工资依时发放,有效地解决了政府因拖欠工资

XX镇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经验文档

XX镇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经验文档XX town rural tax reform pilot work experience docume nt 编订:JinTai College

XX镇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经验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经验材料是指党政军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为 了表彰先进、传播事迹、交流和推广各种经验所写的文字材料。用于 大会发言、表彰评比、宣传印发或以文件形式转发。本文档根据经验 材料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 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农村税费改革是中国农村继土地改革、实行家庭承包经 营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改革。这项改革依法调整和规范国家、集体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将农村的分配制度进一步纳入法制轨道,堵住了加重农民负担的口子,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步骤,必将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XXX镇在全面启 动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共中央【2004】1号文件精神,以推动农村各项 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为着眼点,全心全意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深化改革,巩固成果,努力做到“三个确保”,促进农村发展,社会稳定和农民增收。经过全镇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基本实现了第一步改革预期目标。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根据中央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精神和XXX镇税费改革试点 的总体部署。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村税费改革会议精神,稳步推进XXX镇农村税费改革工作,XXX镇党委、政府及时召开 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成立了以镇长XXX为组长、副镇长XXX为副组长的“XXX镇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成员由 相关部门及村委会领导组成。并从全镇相关部门中抽调XX名 责任心强、能秉公办事的业务骨干到各村委会进行摸底调查、宣传发动、基础数据收集和测算。做到X 位镇班子成员挂帅,每个村委会一个工作组,每个工作组都有 1 名领导班子成员、2 名乡镇工作队员,成立了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落实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等各项责任制度。并采取了符合本地实际的试点实施方案,适当安排了必要的工作经费,保障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了税改政策的执行不走样和税改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做到领导挂帅,机构健全,广泛宣传,把党和国家的减负政策交给群众,驻村到户调查测算,发扬民主作风,确保家家减负,人人受益,农民负担不反弹。 二、广泛深入地进行税费改革宣传工作 由于这项工作意义重大,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所以XXX 镇组织了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到各村委会宣传税改工作,把《致

农村税费改革的囚徒困境与化解策略

农村税费改革的囚徒困境与化解策略 一、农村税费改革面临“囚徒困境” 假设一,乡村别能维持正常运转,显然别允许。因为在目前的体制下,乡村两级组织是稳定农村,执行党和国家政策的要紧组织,离开了这两级组织,许多情况将办不行,许多情况也办别了。因此乡村必须维持运转。 假设二,维持乡村财政运转,其财政收支缺口必须有资金弥补。其途径有二条,一是各级政府帮助解决;二是乡村从农民那儿解决。从第一条途径看,各级政府的财力有限,无力承担乡村庞大的支出需要,因此各级政府没有能力解决这一缺口。从第二条途径看,假如财政收支缺口从农民那儿解决,则轰轰烈烈的农村税费改革就会因噎而废,无功而返。难以走出“黄宗羲”定律。这两个途径都无法解决乡村财政咨询题。财政咨询题别能解决,乡村就无法维持正常运转。 假设三,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农民的负担大大减轻,这马上会产生此消彼长的效应,乡村财政收入会减少,乡村浮现较严峻的财政危机。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的代价别菲。 假设四,停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这又抛开了讨论的前提。因为如今讨论那个两难的挑选,其前提算是必须推进税费改革。 上面四种假设能够得出两种挑选思路,一是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让乡村别能正常维持运转;二是停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维持乡村的正常运转。这就使农村税费改革陷入了“囚徒困境”。 二、“囚徒困境”反映了税费改革的局限性 农村税费改革的“囚徒困境”,集中暴露出了中国农村的深层次矛盾,从一具侧面说明了单一农村税费改革的局限性。 农村税费改革性质的改良性。一是农村税费改革预期设计,没有计划要从全然上对农村的经济政治制度进行一具全然性的改革,而是想在保留现有行政治理体制、财政体制、土地制度的前提下,来减轻农民的负担,缓解干群矛盾。具有“头痛医头,足痛医足”的性质。二是回避了核心制度的变迁。笔者曾经分析过,鉴于目前农村制度供给有跌入供给陷阱的可能,必须从整体上推进农村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否则农村税费改革的效率会打折扣。从如今的试点事情来看,假如别能及时推进其他核心制度的改革,农村税费改革难以突破“囚徒困境”。这就使农村税费改革有跌入制度供给陷阱惊险,新安排的制度边际效率将会趋于零,甚至为负。因为假如其他的制度变迁别能跟上,农村负担反弹不过一具时刻咨询题。这就说明了农村税费改革的改良性,三是税费改革不过税收体制内部的一种改革,并没有改变目前其实存在的城乡二元税收体制和分配体制,这种体制的实质是国家故意无意地对农民实行了身份性税制,其结果是收入低下的农民承担了比高收入的城里人高得多的税赋,而目前的税费改革并没有打破这种别合理的税收和分配格局。 农村税费改革目标的投机性。农村税费改革是中央做出的一具重大决策,是想将此作为类似家庭联产责任制的革命性创新。大伙儿能够从汗牛充栋的赞誉中体味得到。从目前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事情来看,至少如今还看别到税费的革命性能与家庭承包责任制相媲美的迹象。其后成效我们拭目以待。一是尽管农村税费改革措施酝酿了很久,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是当初设计的要紧目的,是想经过农村税费改革这一项制度变迁来代替所有制度变迁,如农村行政治理体制、农村财政制度、农村民主制度等等。二是想改革成功,但是又别想花费太大的成本,如在农村转移支付上,别大情愿为改革支付更多的改革成本,固然本身也别具备大规模转移支付的财力。三是想改革,但是又别想对现有的经济政治体制作伤筋动骨的创新。农村税费改革策略的渐进性。农村税费改革在策略上是先从税费改革上着手,而其他的改革则渐渐来,即先将税费改革一步推到位,然后再分步分时期分流干部(这也与干部分流难紧密相关),再来思考推进农村财政体制改革,推进乡村民主化,假如税费改革效果比较好,后二项改革就没有必要改革了。这是一种传统的渐进改革方式。渐进改革本身并没有错,而且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改革算是渐进式改革,成效明显。但是农村税费改革与当初家庭

农村税费改革若干问题思考

关于农村税费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曹伟华 (中共梅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广东梅州514071) 摘要:本文根据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出现的一些情况,对改革中出现的农民欠款问题、新的税负不均问题、农民增收问题等进行剖析,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农村税费改革;问题;思考 目前,农村税费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这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涉及各方面利益,是农村分配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按照国务院税费改革领导部门的要求,试点地区农民负担普遍下降了20%以上,农村税费改革受到了广大农民和真心希望改善干群关系的广大干部所拥护。然而,从试点地区来看,税费改革在实践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本文拟就这些问题提出些看法。 一、农民欠款“历史遗留问题” 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三提留”、“五统筹”以及其它各项杂费摊派,将农业税税种集中在土地上,即取消乡镇统筹、村提留、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取消屠宰税;取消对农民征收的农业特产税;取消农业税附加;取消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改革村级经费筹集和管理。过去,农村各种税费的征收、结算,许多乡镇是以行政村为单位,由财政所、经管站委托粮食部门代征,在农民卖粮时直接扣除。部分不想交纳或是因穷困无法交纳有关税费的群众,则采取少卖粮或不卖粮的办法,长期拖欠。这些欠款户的存在,使其他部分农户交款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影响了税费的征收。这些负面效应,也给农业税的征收带来了一定难度。 这次税费改革,有利于改善干群关系,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的欢迎。但在实践中,基层干部也碰到一个难题:费改税后农户以前所欠的税费如何处理?如果全部辖免,以情以理都说不过去。一则挫伤了农户缴纳税费的积极性,二则甚至给群众以错觉:“漏税和抗税或是拖延不交可以获得好处”,致使广大农户对这次改革产生观望态度,甚至会使这次农村税费改革受阻。因此,如何妥善处理农户欠款“历史遗留问题”事关改革的顺利进程。 [ 作者简介]曹伟华(1969-),男,广东平远人,中共梅州市委党校讲师、经济学硕士。

中农大公共财政学_在线作业_1

2016中农大公共财政学_在 线作业_1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公共财政学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6-10-04 09:38:16 一、单选题 1. (5分)下列指标中,哪一个指标最能切近实际地反映财政活动规模() A. 中央收人占GDP比重 B. 财政支出占GDP比重 C. 地方收人占GDP比重 D.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纠错 得分:0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2. (5分)按计税依据不同,税收可分为从价税和() ? A. 从量税 ? B. 价外税 ? C. 货币税 ? D. 价内税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3. (5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主要依靠() ? A. 财政配置 ? B. 计划配置 ? C. 市场配置 ? D. 调节经济结构机构配置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4. (5分)政府公共收入中最多的收入是() ? A. 政府收费 ? B. 国有经济收入 ? C. 公债 ? D. 税收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5. (5分)世界各国均实行:() ? A. 复式预算 ? B. 充分就业预算 ? C. 单式预算 ? D. 零基预算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6. (5分)社会保障的强制性特征主要体现在() ? A. 社会福利 ? B. 社会抚恤 ? C. 社会保险 ? D. 社会救济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7.

(5分)一般地,()的税收负担具有累进性。 ? A. 所得税 ? B. 商品税 ? C. 财产税 ? D. 行为税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8. (5分)下列几种产品中属于纯公共产品的是() ? A. 公园 ? B. 国防 ? C. 高速公路 ? D. 食品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公共财政学 展开解析 9. (5分)公共财政应当更多地体现()

农村税费改革的背景与现状

农村税费改革的背景与现状 ——以湖北J市调查为例 贺雪峰王习明 当前税费改革的目的,从中央和理论界来看,是为了减轻农民负担,规范农村收费收税行为。从地方政府特别是从乡镇一级来看,他们希望通过农村税费改革来减少当前农村收粮派款的难度, 提高向农民收钱的效率。换句话说,农村税费改革是在1990年代从一般性技术层面减轻农民负担屡不见效,村级债务恶性发展,农村发展难以为继的背景下,被迫采取的一项虽然仍然是技术性的但是技术层面最高级的措施。以下我们结合J市农村的实际来看农村税费改革的背景,具体措施和发展前景,在此基础上评论当前理论界和政策研究部门的相关讨论。 一、背景 国务院在2001年3月24日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中重申, 农村税费改革是继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之后,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农业基础、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稳定而推行的又一项重大改革。搞好这项改革,对减轻农民负担,制止农村“三乱”(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增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央将农村税费改革提升到加强农业基础、保护农民利益和维护农村稳定的高度,是十分正确的。自1980年代末期以来,除少数年份以外,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经济形势都不很景气,农民收 入增长缓慢,而负担越减越重,与农民负担有关的恶性案件不断发生,比农民负担更为棘手的村级债务浮出水面,在农民负担和村级债务的双重推力下,农民越来越多地脱离农村。当整个国民 经济形势较好的时候,城市和工业具有一定的劳动吸纳能力,但是,中国是有8亿农民的农民 大国,越来越多农民脱离农村和国民经济的波动,不仅会构成农村社会不稳定的严重问题,而且整个国家的稳定也失去了根基。换句话说,农村税费改革是在当前农村形势十分严峻,一般性治标办法已经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推出的一项重大改革。以下我们从理解农村税费改革背景的角度,来讨论为什么当前农村治理要动大手术。 先看一下村级债务和农民负担的必然性。产生村级债务的原因大致是三个方面起作用的结果,其一是农民因为负担重而不愿交。其二是乡镇通过自己的资源优势向村组硬要。在“上压下顶”的处境下,村干部既左右为难,又借机渔利,最终造成了巨额村级债务。 说村级债务和农民负担的必然性,并不是说村级债务是一个宿命,而是说,国家试图发挥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就不得不为地方政府发挥作用创造宽松的政策空间。宽松的政策空间为强人创业提供了可能,也为恶人借创业之名行谋私之实提供了机会。恰恰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缺乏自下而上监督的地方各级政府很容易由强人变为恶人。越是改革开放的后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