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研究

关于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研究

关于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研究
关于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研究

关于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研究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脑的普及应用,如今我们已经生活在网络的世界,信息的海洋。这打破了人们联系的时空限制,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模式,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巨大改变。正如一切新事物一样,网络也具有双面性:在造福人类、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和效益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特别是对我国当代青少年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网络悄然地影响和改变着他们的性格心理,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使少数青少年变得孤独冷漠,心理扭曲,甚至越过思想道德防线,进行网上诈骗、窃取情报、非法交易等。为了有效的开展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防治工作,本文从网络犯罪的概念、意义出发,归纳了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现状、特征,并在全面分析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的防控措施,推动计算机网络建设,保障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犯罪

一、网络犯罪的定义

网络犯罪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犯罪。根据网络犯罪的特征和表现,网络犯罪可以定义为:行为人运用网络技术和知识攻击网络系统,或者在网络上实施的触犯特定刑事法律规范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二、研究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意义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后备主力军,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因此,国家必须做好青少年的教育工作,为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培养人才。但是,我国当代青少年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已不再仅仅来源于书本和教师的传授,互联网的出现和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已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青少年有更多的渠道和更自主的方式接受教育和影响。如果我们对当代青少年缺乏正确的引导或者规范管理不好就可能阻止不了网络给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甚至诱发个别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只有通过研究我国当前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我们才能更进一步地了解和掌握我国当前青少年网络犯罪本身的情况和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探寻其特征和规律,并及时发现我国当前网络方面的法律制度和管理方式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才能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达到有效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目的。

三、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现状

中国的计算机网络组建于20世纪70年代,1994年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中国从1995年开始接受因特网入网申请以来,经过数年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走入千家万户,广泛应用在生产、服务、生活等各个领域。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3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最近统计,现在中国上网的计算机总数已增加到2083万台,其中专线上网的计算机有403万台,拨号上网的计算机数量为1480万台。中国上网用户人数约5910万人,其中专线上网的用户人数达2023万,拨号上网的用户人数猛增到4080万。中国上网计算机数量、上网用户人数的增幅位居世界前列。计算机网络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同时也使各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犯罪行为滋生蔓延,愈演愈烈。据统计,我国的网络犯罪案件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有80%的犯罪主体年龄在18-40岁之间,平均年龄只有23岁。近几年来,十几岁的小黑客不断出现,青少年沉迷网络、利用网络实施犯罪的案件频频见诸报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四、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征

无论是网络犯罪还是青少年网络犯罪都不是一个具体罪名,而是某一类犯罪的总称。目前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有如下几个特点:犯罪主体的低龄化趋势、犯罪行为及作案方式的多样性、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等等。

(一)犯罪主体的低龄化趋势

在网络犯罪实施者中,青少年占据了很大比例。他们大多没有商业动机和政治目的,而是把犯罪行为看作富有挑战性的攻关游戏,借此取得满足感。目前上网用户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其中20-40岁的用户占整个网络用户的83.5%,其中有超过半数的为大、中(包括中专)学生。上海警方破获的首例黑客入侵证券网络案,该黑客年仅19岁。黑龙江省公安厅喝七台市公安局侦破的“混客绝情炸弹案”的黑客竟是一位17岁的重点中学高一学生。根据天津某区检察院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2001年该地区因涉网而引发的刑事案件中有28名犯罪嫌疑人,其中未满18的未成年人就有21名,占涉案人员的75%。网络犯罪中罪犯的低龄化倾向,令人震惊!在我国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件中,90%以上是年龄在20-35岁之间的年轻人。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十几岁的“小黑客”层出不穷,其犯罪比率也相当高,计算机作案成员出现低龄性。所谓低龄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犯罪成员低龄者越来越多,二是犯罪起始年龄越来越小。

(二)犯罪形式多样化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最初表现形式,以黑客行为居多。主要表现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危害方面。近年来,青少年网络犯罪逐渐向其他犯罪对象及领域蔓延,如通过网络实施的侵犯他人财产权利及人身权利的犯罪增多,并逐渐表现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主要形式。

(三)暴力性突出

在传统犯罪中,暴力性是一个突出的特点。然而,近年来,随着网络游戏(特别是网络暴力游戏)的普及,使得青少年网络犯罪中的暴力性程度也不断增加。据有人对北京市某管教所中关押的310名青少年网络罪犯进行的调查显示,因玩网络游戏而导致抢劫犯罪的占63.9%,强奸犯罪的占23.0%,伤害犯罪的占3.4%,放火犯罪的占4.9%,绑架犯罪的占1.6%。目前我国的网络游戏中存在中一些宣扬暴力的游戏,这些游戏大量充斥着战争、屠杀、暴力等血腥场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正是这些游戏,埋下了暴力犯罪的种子。

(四)较高的隐蔽胜和犯罪黑数

网络空间是一个无限的、虚拟的空间,具有许多不同于现实物质世界的特征。网络的虚拟性使得青少年网络犯罪具有较高的隐蔽性。首先,这种隐蔽性表现在犯罪地点的隐蔽性。网络的开放性使得青少年网络犯罪可以超越地理上障碍,表现出跨国性的特点。可以说网络有多大,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地点就有多大。网络

主要是通过程序和数字信息的操作来进行,行为人可以通过任何一个联网的计算机网络终端机实施犯罪,不受时间和物理空间的限制。其次,这种隐蔽性表现在犯罪手段的隐蔽性。由于网络的虚拟性、超时空性,使得犯罪手段看不见、摸不着,犯罪人对犯罪结果发生的时间可以随心所欲的加以控制,作案时间长则几分钟,短则几秒钟,更没有特定的表现场所和客观表现形态。再次,这种隐蔽性还表现在犯罪主体身份的隐蔽性。在因特网构成的网络空间中,参与者的身份被虚拟化,任何人都可以带着假面具将自己推上网络。由于当前互联网没有设定有效的身份鉴别功能,并且行为人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隐藏真实身份,从而隐蔽了现实世界中人们的身份,使得人们在网上的行为格外大胆,一些人可以通过远程操纵其他机器或者使用代理服务器,进行诸如组织恐怖活动、发布虚假信息等非法行为而不担心暴露身份。正是由于网络犯罪的这些隐蔽性特征,作为一种以高科技为工具的犯罪,许多网络犯罪的作案时间、地点很准判定,而犯罪证据又多存在于电子介质如程序、数据等无形信息中,很容易被更改和删除,有些犯罪甚至不留任何痕迹,从而给案件的侦破和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加上一些受害人因名誉等各种原因不愿举报,使得网络犯罪成为一个犯罪黑数较高的犯罪类型。

(五)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如果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一个国家、一个政治或军事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公共安全领域的重要计算机系统进行大规模的干扰和破坏,就可能导致该国政治失控、经济崩溃、社会动乱等严重后果。据1999年《今日美国》报道,仅黑客入侵一项,每年就给世界计算机网络带来100亿美元的损失。另据美国联邦调查局金融犯罪侦查部统计,从已发现的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件看,网络犯罪每年给美国造成上千亿美元的损失,平均每起案件的损失为45万美元。英国每年因计算机网络犯罪造成的经济损失为25亿美元,德国为50亿美元。我国网络犯罪产生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发展速度很快。近年来,利用网络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正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仅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金融犯罪案件就发现了200多起,最大的一起金融诈骗案就造成了2100万元的巨额经济损失。

五、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分析

(一)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个体原因

强烈的好奇心和自我表现欲望是青少年实施网络犯罪的另一个重要心理原因。从心理学上讲,好奇心理是人们对未知事物怀有强烈的了解欲望,以达到寻求刺激之目的的心态。人都具有好奇心,他们总是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相对来讲,青少年的好奇心表现得更为突出,因为他们的生活阅历有限,见过的事物不多,因此对身边发生的许多现象都感到新鲜、刺激,想弄个清楚明白。网络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新新事物,而且其操作越来越拟人化,内容也越来越

新奇、丰富,对青少年来说具有致命的吸引力。

(一)计算机技术的发明为青少年网络犯罪创造了条件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存在是发生青少年网络犯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计算机技术和其他高科技一样,是一柄双刃剑,它一方面可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提高带来巨大的推动和激励作用,另一方面也使得社会丑恶的东西也搭上了信息技术的便车,并演变成为高智能化的青少年网络犯罪。没有计算机技术的存在和发展,没有网络空间的存在,就不会有青少年网络犯罪行为的发生和存在,因此,可以说计算机技术的发明本身就孕育了网络犯罪,为青少年网络犯罪创造了条件。

(二)网络技术的脆弱性和不完善性

网络技术自身的脆弱性和不完善性是导致青少年网络犯罪发生的主要客观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技术自身的脆弱性和内存信息易受攻击胜。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存在着脆弱性、环境依赖性、易受干扰性等问题,如带声音的信息资料容易被人窃听,数据在传送过程中容易被拦截,储存在系统中的信息资料库往往被侵入、浏览甚至非法复制等。信息在因特网上进行传输的过程中可能通过多个网络设备,从这些网络设备上都能不同程度地截获信息的内容。网络的这种松散式、无中心的结构模式加大了对网络进行有效管理的难度。

2.网络安全防范技术落后。计算机安全防范技术落后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使得在对付网络犯罪方面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到目前为止,计算机安全领域不但缺乏安全的操作系统、网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还缺乏同意的信息安全标准、算法和协议等。据有关资料估计,计算机安全防范技术要比计算机技术落后10年。例如,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技术就基本上落后于计算机病毒的制造技术,总是在病毒出现后才开始发出杀毒或者预防程序。

(三)网络的虚拟性和网络交际行为的间接性使得犯罪人的犯罪感虚无化

网络的虚拟性和网络犯罪行为的间接性使得行为人在作案时不会与被害人发生直接接触,他面对的只是屏幕、键盘和鼠标这些无生命的载体,看到的也只是电脑屏幕上出现的抽象符号。这种间接性使得犯罪行为人的犯罪感虚无化,无论是从事黑客行为还是实施网上诈骗、盗窃等,行为人眼前都没有满怀愤怒和痛苦呻吟的被害者。这一切的表象极易导致罪犯判断出现偏差,大大降低了其犯罪的心理成本.在实施犯罪之后,犯罪人主观心理上往往没有罪恶感,极易在心理上自我宽恕,甚至还会产生成就感。因此,许多黑客在入侵别人网站成功后,还留下自己的大名,以显示自己的水平。

六、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防控措施

青少年网络犯罪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必须通过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建立和健全防控体系,既要从教育和德育入手,以人为本,加强网络伦理教育,也要从技术、管理入手,加强社会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控制,更要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和有章可循。

(一)技术防控

青少年网络犯罪是针对和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而实施的一种高科技、智能化的犯罪,从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现实情况和成因来看,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脆弱性以及网络本身的不完善性是使得犯罪得以顺利实施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从技术角度研究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网络犯罪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要有效的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首先就必须在技术方面占据制高点,达到“以技制技”的目的。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不断研发出更为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提升网络在信息锁定、信息自动过滤、不良网站提醒或者屏蔽、监视访问网站记录、卸载保护、访问时间设定、网址过滤、预设定及升级信息自动更新等方面的功能,减少网络不良信息产生的毒害和引诱,并对已经发生的网络犯罪行为进行有效的侦查和处理,在技术方面震慑犯罪分子。

(二)教育防控

由于经济社会的影响,传统的思想道德伦理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社会价值体系开始解体,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各种“主义”肆意横行,因此,只有使青少年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会心明眼亮,对世界、社会、人生有一个正确的看法,才能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从而掌握明辨是非、真假、美丑的正确标准,进而提高自己对网络中各种反动、腐朽、落后思想的认识、评价、辨别能力,自觉抵御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做到在网络中既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出的一切文明成果,又自觉克服形形色色的消极成分,才又可能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网络道德风尚,自觉遵守网络法律法规制度和打击网络不法行为。

在网络犯罪越来越猖撅的情况下,社会首先想到的是采用刑罚的手段,对犯罪分子予以严厉的打击,从而保护和谐的网络秩序。然而刑罚的目的不仅在于惩治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犯罪行为,而且还在于预防正在准备发生或即将发生的犯罪行为。刑罚表明了社会对犯罪行为的最严厉的谴责,它使每个人产生一种预防和警示效应,但这种一般的预防效力并不是无能的,单凭刑法的存在并不足以使犯罪分子彻底放弃犯罪的念头。因此,要想比较彻底的减少和消除青少年网络犯罪行为,应当以人为本,从教育入手,加强网络伦理教育,培养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观念,使人们在思想上建立起一道防范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屏障。

(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青少年网络犯罪不同于一般传统犯罪,它是一种高智能、高技术的犯罪,这就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素质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为适应网络教育工作的需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走专家化的道路:第一,要积极学习和研究网络心理知识,较深入的了解青少年网络犯罪心理,把握一般心理规律,有针对性的开展网络心理教育,并对一些具有不良网络心理的人进行心理矫正,防上犯罪发生。第二,要深谙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规律,破除旧的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和手段,适时改进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手段,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和网络优势,大力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工作。第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具备优秀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良好的信息道德,同时抓紧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网络知识和网络信息道德规范,提高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技能,加快信息传播手段的更新改造,真正实现《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所要求的那样,“培养一支既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能较有效的掌握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能够在网络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

(四)法律防控

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网络犯罪,不仅需要在技术上下功夫,还必须加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法律控制,健全网络法制,加强网络司法建设,及时有效的打击网络犯罪活动,从心理上震慑犯罪分子,使之不敢越雷池一步。

参考文献

1.许秀中:《网络与网络犯罪》,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2.蒋平:《计算机犯罪问题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3.王云斌:《网络犯罪》,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4.杨立平:《计算机犯罪与防范》,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5.杨正鸣主编:《网络犯罪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刘江彬:《计算机法律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7.刘广三:《计算机犯罪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李双其主编:《网络犯罪防控对策》,北京:群众出版社2001年版。

9.康树华:《犯罪学通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0.于志刚:《虚拟空间中的刑法理论》,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版。

11.于志刚:《计算棚巳罪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2.皮勇:《网络犯罪比较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3.童星等:《网络与社会交往》,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4.文军等:《网络阴影:问题与对策》,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5.孙伟平:《猫与耗子的新游戏:网络犯罪及其治理》,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16.赵水忠:《数字化侵害:中国青少年网络问题报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7.李玉华、卢黎歌等:《网络世界与精神家园:网络心理现象透视)),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8.梅传强:《犯罪心理机制研究》,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

19.梅传强主编:《犯罪心理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0.(美)特拉维斯:《年犯罪原因探讨》,吴宗宪等译,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年版。

21.(美)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夏铸九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22.(法)马丁、(法)马丁:《网络犯罪:威胁、风险与反击》,卢建平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版。

23.[美]斯皮内洛:《世至己道德:信息技术的伦理方面》,中国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计划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计 划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计划 为了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进步一加强我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实行综合治理,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有效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制订本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和总体任务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指导思想和总体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实施《末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按照“扩大宣传、夯实基础、健全网络、维护权益、预防犯罪”的工作方针,组织和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建立健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机制,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措施,集中力量解决一些突出问题,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二、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组织领导,学校成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组织、监督与落实。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具体措施和办法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长 效机制。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是—项艰巨而又长期的社会化 系统工程,只有坚持党政统—领导,部门齐抓共管,家庭、社会 广泛参与,一手抓提高青少年的自身素质,一手抓改善外部环境,消除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土壤和条件,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 青少年违法犯罪。学校各部门和广大教师要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 度出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把预防 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结合 贯彻县、乡预青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并 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必要的重视和支持。学校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有效推动预防 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措施的落实。 2、突出重点,着力抓好学校、社会、家庭三个环节,加强青 少年法制宣传教育。 (1)加强与家长联系,充分发挥家长或监护人对青少年的管理、教育和服务功能,把加强青少年的管理教育列入创建文明校 园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法制教育阅报刊、宣传栏等教育服务设

大数据时代下的现状之青少年网络犯罪

大数据时代下的现状之xx网络犯罪 xxxx中学xxxxxx 因特网是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先进工具,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娱乐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成为吸纳、交换、传递、品味信息和分享文明进步的大平台。目前,因特网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然而,网络又是一把无比锋利的双刃剑,它既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关注世界前沿问题,又会传播一些颓废、黄色下流甚至反动的垃圾信息,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由此引发的青少年犯罪日益增多。不仅严重危害社会冶安和社会秩序,也给青少年自身和家庭带来不幸和灾难,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网络给xx带来的犯罪隐患现状。 网络以惊人的速度飞速发展,据2009年CNNIC第24次调查数据,我国共有青少年网民有1.67亿人,占网民总体的55.9%,其中未成年网民占55.6%。青少年在网吧上网的比例为57.5%,其中,有48.4%的中学生在网吧上网。在青少年网民中,有9.72%的人有网瘾,也就是1600多万青少年有网瘾。大约87%的网瘾青少年是对网络游戏成瘾。 农村青少年网民在网吧上网比例达65.4%,农村未成年网民在网吧上网比例高达61.6%。这一系列的数据,既包含了互联网普及程度提高的喜悦,也有对青少年不能健康上网所带来犯罪情况的担忧。 当前,网吧已由信息服务场所发展成为公众娱乐场所,上网人员逐渐呈现出多层次、流动快的特点。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已成为引发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健康上网的青少年数量庞大,这些数据会让我们触目惊心。特别是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给孩子带来的伤害的同时,1 也给社会、学校和家庭带来了很多不安宁因素,这些问题的解决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例非常多,以下列举了一些典型案例,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出青少年网络犯罪之多,危害之重。

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例分析.docx

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例分析 摘要: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既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人,承担着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担,并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但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数量的不断增长,严重程度的加深,大学生违法犯罪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例的分析,着力考察大学生犯罪的基本情况和原因,探究其犯罪的根源,并更多地从社会,教育,犯罪心理的角度提出预防对策,以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 关键词:大学生;违法犯罪;校园案例;成因分析 1.校园违法犯罪案例 2004年寒假马加爵因为打工没有回家,留在学校住宿。邵瑞杰和唐学李提早回到了学校。唐学李原本是住在校外的出租房的,只是因为那几天还是假期,校内宿舍的床位空置率较高而入住邵瑞杰和马加爵的317室。案发前几天,马加爵和邵瑞杰等几个同学打牌时,因邵瑞杰怀疑马加爵出牌作弊两人发生争执。曾被马认为与其关系较好的邵瑞杰说“没想到连打牌你都玩假,你为人太差了,难怪龚博过生日都不请你……”,马认为他的这番话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转而动了杀机。在2013年10月1日2日的锵锵三人行节目中,李玫瑾教授透露马加爵真正的杀人动机之一是因为寒假期间涉及性的行为 (外出嫖娼) 被室友发现,当年之所以不公布真相是怕给受害者和加害者家属造成二次伤害。 马加爵利用电脑在互联网上查阅资料,确定用杀人后流血相对较少的铁锤作为他的作案工具,同时查阅了一些省份的地理资料及登录过公安部的网站。他在自己电脑上查阅的这些资料后来成为警方的查案线索。马加爵到一个旧货市场买了一把石工锤,据其自称为了使用方便,他请店主把锤子的木柄锯短。马加爵把锤子藏在宿舍楼内厕所的隐蔽处,但后来却被人偷走。他又到同一间商店再买了一把锤,并同样让店主锯断。他还买了日后用于捆扎尸体的黑色塑料袋、胶带纸,又制作了假身份证以备逃跑时使用。 唐学李的存在成为马加爵杀人的障碍,因此马决定先除掉他。2月13日晚,马加爵趁唐学李不备用石工锤砸向其头部,杀死唐学李后马用塑料袋扎住唐的头部,藏进衣柜锁好。14日晚,邵瑞杰回到宿舍,因隔壁宿舍同学已经回来他只好回到317室。马加爵趁其洗脚时用石工锤把他砸死。15日中午,杨开红到317室找马加爵打牌,马趁机用同一办法将他杀死。当晚马加爵到龚博的宿舍,跟龚博说317室打牌三缺一,将其引到317室后杀死。四人的尸体均被马加爵用黑色塑料袋扎住头部后放入衣柜锁住。据马加爵本人事后指称,当时曾有一广西老乡过来找马加爵打牌,马加爵曾打算将其杀死,因其曾为马加爵到饭堂拿饭,加上马加爵觉得他平时对其不错而没有动手。 15日当天,马加爵到云南省工商银行汇通支行学府路储蓄所分两次提取了350元和100元人民币现金。杀死4人后,马加爵在2月17日带着现金和自己之前制作的假身份证乘坐火车离开。在火车站他的假身份证被警察查到,但由于其案情还未被发现,他得以逃脱并乘坐到广州的火车离开。 2004年2月23日中午13时18分,结束寒假刚返校不久的云南大学北院鼎鑫学生公寓6幢317室两名学生感觉宿舍有异味,遂一起打扫卫生,发现本室一衣柜内有液体流出并带有臭味后,随即向学校宿舍报告,保安撬开后发现四名学生尸体都被藏在宿舍内的四个衣柜里,校方随即向昆明市公安局报警。 警方经过侦查后,认定317室即为作案现场;被害人均系钝器打击头部致颅脑损伤死亡,死亡时间约一周左右;作案时间初步认定在2月13日至15日,作案工具即现场遗留的石工锤。同时,警方将嫌疑对象为云南大学本校学生、当时居住于该寝室的马加爵。2004年2月23日晚11时,云南省公安厅向全省公安机关发出A级通缉令;公安部于24日向全国发出A级通缉令。 2004年3月15日下午7时20分许,海南省三亚当地人摩的司机陈贤壮向三亚市河西派出所派出所举报:在三亚的河西路一河堤附近,发现一相貌极似马加爵的男子。警方接报后,迅速赶往发现地抓获该人,

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例

案例一: 去年某晚约10时,广东工业大学经管学院03级学生梁某在龙洞校区圆开广场碰两名男青年。他们自称来自香港,因到学校找一名学生没找到,他们所带的港币不能用,储蓄卡又被银行拒员机吞掉,故想借梁的IC卡打电话。好心的梁某便带他们到学生公寓内打电话,电话打通后,他们称其家人要送一万元现金过来,要借梁的民生银行帐号转帐,并告诉梁不要将此事告诉其他同学。梁回到宿舍后,觉得事有可疑,于是就将事情告诉了何某。何马上打电话向经管学院的董老师报告,董老师接报后,立即向学校保卫处及有关领导反映此事。经大家分析,认为极有可能是一宗诈骗案,于是立即布控。 当两名骗子在龙洞校区民生银行柜员机旁实施诈骗时,被该校校卫队员及老师当场抓获。据查,两嫌疑人是安徽人,目前已被移送龙洞街派出所处理。 案件二: 陈某,17岁,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有期徒刑。陈某因怀疑同学张某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还向老师告“黑状”,便趁张某值日时,拿刀朝张某乱戳,致使张某死亡。案发后,陈某很后悔,说自己犯罪的原因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从小被父亲母亲宠爱过度。由于从小被娇宠惯了,陈某一直惟我独尊,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社会上,都吃不得半点亏、受不得半点气,动不动就跟同学吵架打架。父母还经常教他:谁欺负你了你就和他拼,拼不嬴有我们呢!于是,陈某慢慢在学校里成了出名的打架大王,还与校内外的一些人结成团伙,只要觉得谁不顺眼,就借端生事找他的麻烦,然后狠狠地收拾他一顿。陈某说:如果从小父母不是这样娇惯溺爱我,我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 案件三: 张某,16 岁,因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张某在上小学的时候,父亲经常从工厂里偷偷往家里拿些东西,还常常把张某叫到工厂,把一些东西悄悄装在他的书包里让他带回家。慢慢地,受父亲的影响,张某养成了一个坏习惯,经常把别人的东西“拣”回家。父母总是夸奖他有本事,“顾家”。上初中以后,张某迷上了网吧,为了有钱进网吧,张某把“拣”到的东西拿去卖,后来又伙同网友去盗窃,把盗窃来的钱拿去上网、大吃大喝、进高档舞厅。渐渐地,胆子越来越大,仅两年时间,就和同伙作案共二十多次,盗窃过的东西有钱包、手机、自行车和摩托车,价值二万七千多元,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四:一群少年成为大盗 4月28日,阿城市打掉一个盗窃犯罪团伙。案破了,按说民警应该兴高采烈,可是他们反而忧心忡忡。因为他们抓获的“飞檐走壁大盗”竟是4个未成年的毛孩子!最大的才12岁,最小的只有8岁。连续5次作案,盗窃钱物价值6000余元。他们在民警面前没有犯罪感,没有恐惧感,一会儿摸摸民警的警服,一会儿看看办公桌上的照片,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触犯了国家的法律。 事情从4月初开始,家住料甸乡的那某、赵某、关某、李某几个小孩子嘴馋,想吃好东西,又没有钱买,几人商量偷东西换钱买好吃的。他们把目标定在金项链、金戒指和现金上。他们选择经济状况较好的村民家庭。踩好点后,便让最小的孩子望风,较大孩子攀爬到屋顶,钻入天棚,跳入屋内翻箱倒柜。他们将偷得的价值上千元的金银饰品以三五百元低价卖出,然后吃喝、玩游戏机。 (在外又吃又玩,有时几天不回家,父母却从不寻找或报案。家长的疏于管理,放任自流,是未成年人走向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案例五:疏于管理门窗被盗

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计划 政教处 一、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和道德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道德水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坚持教育为本,预防为主,力争不出现一例在校生违法犯罪现象,力争保持现有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力争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主要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 (1)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分工。领导小组定期每月召开一次碰头会,研究落实协调有关工作。小组成员要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组长汇报工作。 (2)建立组织网络,做到各项工作有人管,有人抓。 (3)聘请校外辅导员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学校预防学生违法犯罪工作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2、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做到长效管理。 (1)建立联络员制度,保证学校与派出所、社区、法制副校长、辅导员能够有效沟通,形成多管齐下,齐抓共管的局面。联络员每月要与派出所沟通一次在校生违法犯罪情况,协助派出所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并及时了解社区治安状况,以便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要积极与法制副校长、辅导员联系,及时反映学生思想、行为动向,共同制定和实施教育对策。 (2)建立奖惩机制,对在预防学生违法犯罪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奖励,在职称评聘、年度考核、优秀评选中优先考虑;对工作不力的给予批评教育,在各种评优中一票否决,造成后果的给予行政和经济处罚。 (3)建立后进生帮教制度,做到“帮教有对象,转化有计划,谈心有记录,转变有实效。”教育转化后进生是学校日常性教育工作,要长期坚持,有始有终。学校要整合党团员、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学生干部、及家长力量,把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做到实处。

关于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对策

关于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对策 论文摘要: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也会对他们产生负面的影响,我们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 论文关键词:互联网;影响;对策 互联网将缩短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空间,从根本上重塑人类的生存形态,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当然。技术从来不是中立的,它往往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作为信息社会的技术新生儿,也毫无例外地具有这种双面特征。如能正确利用网络.互联网会对进入其中的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网络的丰富性拓宽了青少年求知途径。网络的超时空性为青少年扩大了交往面,网络的平等性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新空间.等等。但是一些网络主体的不良行为也会对大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 一、互联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1、计算机网络的传播特性造成信息泛滥,各种信息垃圾会弱化大学生的道德意识 互联网在强化青年地球村村民意识的同时,也弱化着他们的民族意识。所谓网络“新人类”。在他们身上我们会发现很强的国际色彩。这是因为互联网的使用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增强了他们作为地球村村民的意识。这有利于他们在日益“一体化”的世界中生存。但与这种“一体化”意识相伴的是种族、民族意识的弱化。民族认同感减弱。民族身份逐步消解。在某种意义上不利于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互联网还对现有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产生了或可能产生影响和冲击。 2、网络文化的直接化、形象化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造成极大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妨碍其整体素质的提高 不可否认,计算机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对开阔学生的眼界,帮助他们了解新鲜事物具有正面作用。但是信息的丰富伴随着信息的爆炸、信息的污染,网络上流动的各种冗余信息成为干扰学生选择有用信息的“噪音”,而且计算机网络挤占了学生阅读书本、思考问题的时间,阅读量的减少不仅影响青少年知识结构的平衡,更重要的是极大地破坏了他们的文字应用能力。许多大学生计算机操作得非常熟练,却写不出漂亮的汉字、流畅的作文.这种现象不能不让人担忧。 3、互联网的隐蔽性,将导致青年学生的不道德行为.违法犯罪行为也在增多 在一人一机的环境下,学生不必与其他人面对面的打交道,从而没有传统社会的熟人圈子去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同时,网络技术使人们的身份可以变成电脑上的一串字符,任何人都可以随便用不同的名字、性别、年龄与人交流而不会被人察觉。网络的隐蔽性特征也使网上的犯罪层出不穷。侵犯知识产权、恶意制造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等案件逐年增多。 4、互联网的虚拟性将导致数字化人的出现,造成青年学生的非人性化的倾向 由于网络将各个地方的站点连在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的空间,这样,全球实际上有两种存在,即领土意义上的社会存在和虚拟的社会存在,这两种存在之问的反差十分巨大。造成了许多青年逃避现实,不愿回到真实的世界中来。同时,人们摄取信息时越来越依赖网络,使他们以一种彻底的外在化、符号化的方式和冷冰冰的操作伦理来对待整个人类和真实的社会,人与人的交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困难,个人也会产生紧张、孤僻、情感缺乏等症状,有些甚至产生人格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无法面对真实的社会。比如目前网上非常普遍的网恋现象。其实网络背后的那个活生生的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双方都难以知道。可很多人就喜欢去追求这种符号化的情爱快感。 5、互联网的全球性使文化网络传播成为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冲突的主要诱因 网络使人们形成一个没有地域、没有国界的全球性媒体.由于技术的原因,对网上的内容现在没有也很难做到进一步严格的审查和核实,使得有用与无用的、正确与错误的、先进与落后的信息充斥网络。淫秽、色情、暴力内容也在网上广为传播。这些造成了大学生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意识下降.社会责任感弱化,身心健康受到侵害。同时,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全球性特征,使得西方文化的渗透加剧。这就意味着发达国家垄断着网上的信息资源,能够通过网络向全球大众不断的传递文化信息,冲击发展中国家的思想阵地,使青年形成西化的倾向,民族观念和爱国主义思想淡薄。 6、“网络上瘾症”、“网络孤独症”等对青年的身心健康构成危害与威胁。 电脑空间到处都是新鲜的事物,而且在不断地增加着。因此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年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青年对网络的极度迷恋。男性大学生是网迷的中坚力量。也是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多发群体。患者因为缺少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脱离时代,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出现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我们应该作出积极的、超前的反映。只要我们扬长避短。

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及典型案例

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及典型案例

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及典型案例 导读: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及典型案例,这句写于110年前的名言寄望中国青少年进取、创新、有所作为,青少年被喻为“祖国的花朵、八九点钟的太阳”,那么如何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则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其中25岁以下青少年网民超过1亿,而青少年网络成瘾数量庞大,网络正在改变着青少年的生活、思维和行为方式,甚至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调查显示,80%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或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语出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这句写于110年前的名言寄望中国青少年进取、创新、有所作为,它激荡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心。青少年被喻为“祖国的花朵、八九点钟的太阳”,是国家希望之所在,那么如何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则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如今是网络社会,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据有关机构预测,2010年中国的网民数将达4亿,其中25岁以下青少年网民超过1亿,而青少年网络成瘾数量庞大,约为2400万。可以说,网络正在改变着青少年的生活、思维和行为方式,甚至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90%以上均来自网络。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调查显示,80%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或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而犯罪。 为了认真贯彻团中央书记处关于“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的指示精神,提高青少年网络素养,增强青少年自身免疫力,积极发挥新媒体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作用,探索共青团组织服务于青少年成长的有效途径,中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共青团北京市委、中国青年报、新浪网共同发起“大家E起来”的青少年网络素养大讲堂活动。 在青少年犯罪屡屡发生的今天,很多误入歧途的青少年让人揪心,他们再也不能享受美好的青春年华,而是背负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因此,如

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19.7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总结 精品

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2019.7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总结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预防机制 1.成立领导小组,建设三支队伍. 为进一步加强对预防未成年工作的领导,学校专门成立了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组员,下设办公室.聘请了法制副校长、社区主任为校外法制教育辅导员. 同时大力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党团员帮教队伍抓留守和问题儿童帮扶,校外法制辅导员队伍抓法制安全普及教育,班主任队伍抓预防措施落实. 2、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为了充分发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学校每学期初召开一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题会议,邀请社区、家长代表,共同研究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达成共识,并结合学校特点,制定切实有效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计划,扎实开展各项预防工作. 3、整治周边环境,打造一方净土.与社区、派出所联系,对学生校外活动情况实时监控,教育学生不进三厅一室. 与卫生、部门联系,对学校周边的流动摊点、门面房、书摊、游戏娱乐场所的不规范经营行为进行整治,有效铲除引诱学生违法犯罪的土壤. 二、大力开展法制教育宣传,不断增强青少年法制观念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正确辨别事物的能力不够,非常容易受到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 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使其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法制观.为此我们重点做好两融两加强,使广大青少年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努力从根本上消除青少年违法犯罪滋生的因素. 1、以行规教育为核心,融《规范》教育于活动中.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目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将行规教育目标分解,从长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化大为小、化小为细,形成纵向呈系列、横向相关联的训练目标,分阶段有重点地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反思

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反思 时下,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必需品,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利用,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我们大学生是知识群体,对电脑都十分熟悉,网络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但是,有些人却沉迷游戏,甚至通过网络来实施不法行为,更可怕的是许多同学并不知道自己正在犯罪。 小非是一位网络游戏爱好者,经常通宵达旦坐在电脑前,两眼通红,但是对他自己痴迷的游戏,仍是初级水平,小非便在网上发出了讯息,有意购买秘笈。几天后,有位自称“骆驼”的朋友留下了他的电话号码。小非马上拨通了骆驼的电话,骆驼表示自己有“金币”可以提供。这所谓的“金币”是指,能够上网进行游戏的“时间”,比如1小时就是1个金币,骆驼表示自己有很多金币,比在网上向网络公司直接购买“金币”便宜。小非暗想,自己每月花200元买游戏卡,只能购买一定数量的金币,游戏时间有限,骆驼的出价的确很合算。于是两人交易了,小非在骆驼告知他的银行帐号里打入500元钱,骆驼在网上给小非的帐号里打入了100万枚金币,一笔买卖成功。至于骆驼怎么会有那么多金币,小非没有想太多。 “骆驼”也是一名大学生,是学习计算机的,一直在网上进行买卖,没有被人发现。进行一年后。该网络游戏公司发现有人利用非法手段入侵该中心游戏数据库篡改部分游戏账号的密码和游戏点数,并将此游戏点数通过正常的业务流程转换成电信互联星空的消费点数,后将消费点数出售,盗窃总价值约人民币382798.4元。 警方接到报案后,发现这是计算机网络犯罪中一起新型的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使用了现有数据库系统维护的帐号对游戏中心棋牌游戏的数据库的点值转换日志进行了删除和改动,添加了2个系列的游戏名称,共计200个帐号,并给200个帐号每个添加了500000金币点数。骆驼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看到这个真是的案例我不禁想到了自己,自己也曾经迷恋网络游戏,庆幸的是我没有通过不法渠道获利。这起案例是一起典型的利用网络技术犯罪的案例,小非这些同学沉迷网络游戏一方面来说正助长了犯罪的发生。我们都是大学生,掌握着许多电脑知识,很容易走上所谓的黑客道路,网络技术成了犯罪工具,这既是对网络犯罪的不认识也是法律意识浅薄造成的,我们是当代大学生,这起案例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大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如果说老百姓不知法而犯法,还能够说得过去,而我们大学生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总结

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总结 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总结 2012年,在县综治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预防青少年犯罪领导组和综治委多方指导下,我委积极行动、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协调、监督、指导职能,协同有关部门以教育、引导、帮助青少年为出发点,认真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法制教育,大力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为我县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及社会治安治理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充分健全组织结构、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我县高度重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一是将预防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之一纳入全县综治工作范畴,并根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将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位。年终还将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纳入全县综治考核之中,作为评定各单位、乡镇工作成绩依据之一。二是县综治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会议,通报、交流各成员单位预防工作的情况,共同研究和解决突出问题。各成员单位都将此项工作作为重要工作之一来抓,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报送材料形式制度化、常规化。成员单位之间经常沟通,联系密切,相互配合、齐抓共管。三是基层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县22个乡镇办事处均成立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机构运作更加稳定成熟,职责和任务更加明确。四是充分发挥好共青团的组织人才优势,把一批热心青少年事业的社会人士发展成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社会工作者。

目前,全县以专业人员为主,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等各界人士共同组成,覆盖全县青少年学习、工作、生活各个领域的预防工作者队伍已基本形成。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 社会治安的治理重在预防犯罪,而预防的关键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在人们的头脑中牢固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提高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素质。为此,我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不断加强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 一是不断深化”学雷锋、做好事、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思想教育活动,弘扬民族精神。3月5日,**县”学习雷锋精神,争当雷锋传人”志愿月活动启动仪式在犀城广场隆重举行。此后,**义工联合、人寿保险团支部、妇幼团支部在洣江敬老院开展慰问活动;**县人民法院进行了法律咨询、法制知识宣传便民活

大学生网络犯罪案例

大学生网络犯罪案例 今年元月,仙桃市龙华山派出所民警在办理第二代身份证时,发现办理第二代身份证所用的计算机已中毒,即使杀了毒,随后也会恢复原貌紧接着,该局部分办公计算机,也因中了猫烧香病毒而瘫痪 与此同时,该市公安局网监大队接到仙桃市江汉热线信息中心报案称,该网站的中心服务器大面积中了熊猫烧香病毒 来势凶猛的计算机病毒,在该市还是首次出现,这引起了该市公安局网监部门高度重视有关数据显示,自去年12月以来,被熊猫烧香病毒感染中毒的电脑,有50万台以上,数百万网民深受其害 警方还发现,瑞星2006安全报告,将熊猫烧香列为10大病毒之首,2006年度中国大陆地区电脑病毒疫情和互联网安全报告的十大病毒排行中,该病毒一举成为毒王 1月22日,该市公安局网监大队将此案向公安局长余平辉政委李培刚及副局长叶铁官汇报1月24日,该局正式立案侦查,定名为1·22案件 侦查 武汉男孩被列重大嫌疑人 昨日,仙桃市公安局副局长叶铁官介绍,立案后,该市网监部门上网络搜寻相关资料,对熊猫烧香计算机病毒进行分析调查 结果发现,熊猫烧香病毒是一个感染型蠕虫病毒,能够感染系统中execompifsrchtmlasp 等文件,中止大量的反病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进程,并且会尝试读取特定网站上的下载文件列表,通过网页浏览局域网共享及U盘等多种途径进行快速传播

另外,被感染的计算机,会出现蓝屏频繁重启,以及系统硬盘中数据文件被破坏GHO文件被删除等现象被感染的用户系统中所有的exe可执行文件,全部被改成熊猫举着三根香的模样 根据病毒的感染和传播特性分析,该局网监部门推测:熊猫烧香病毒的作者系一个团队或是一个人编写;或是一人编译,多人再传播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及网上相关信息显示:熊猫烧香计算机病毒程序中,都有whboy武汉男孩的签名,且该病毒感染网页文件后,会在网页中加入一段代码,把网页转向特定网址 该网站注册信息显示,注册人来自武汉网监部门技术人员胡红义刘杰分析,拥有全部病毒代码的人,应该是武汉人,很可能与2005年爆发的武汉男孩QQ尾巴等木马有很大关联该市公安局网监部门决定,进行串并案侦查 侦查过程中,该局网监部门获得了相关信息wh鄄boy以写武汉男孩传奇木马出名,且其作品中通常以whboy和武汉男孩签名 因此,该市公安局网监部门将武汉男孩列为重大犯罪嫌疑人,开展针对性的调查 收网 佯购软件钓出武汉男孩 1月31日,在省公安厅网监总队的指挥协调下,成立了1·22专案组 2月1日,专案组通过调查走访,查明武汉男孩与另2人共同租住在武汉市洪山区专案侦查员在武汉佯装购买杀毒软件,钓出了一名出售者 专案民警分析:这名出售者就是武汉男孩后经侦查,武汉男孩叫李俊,男,25岁,武汉市新洲区阳逻镇人,对电脑比较精通 2月2日,民警张良耀刘杰等人对李俊租居屋,实施24小时监控当日下午,专案民警研究实施抓捕行动,制定了抓捕方案和审讯方案

网络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速发展,它给人们带来的改变已不可想象,但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带给我们的危害也在日益突显,尤其是在犯罪领域,而且对一个特殊群体——青少年犯罪危害更是巨大。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沉迷于网络,而这不仅仅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危害,使其性格孤僻,学业荒废,家庭抵触现象日益增多,而且使青少年心理发生扭曲,喜欢暴力,致使犯罪现象也日益严重。当今,青少年犯罪率的逐年上升,网络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网络究竟是如何诱导青少年犯罪的呢?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其网络消费攀升,诱发其勒索、抢劫、盗窃等。青少年长期沉迷于网络出人网吧,必然要花费许多的钱,以及由此带来的食物、饮料还有网游装备的消费更是巨大。而青少年又是一个没有经济来源的群体,当然父母是不会给孩子更多的钱来让他们消费于网吧的。因此这样长期此以来出现经济危机是迟早的事,如果法律意识不强的话,勒索、抢劫、盗窃无疑将成为他们的首选方式来解决危机而保证能够继续进入网吧。2012年5月16日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人民检察院就对两青年李某、陈某提起公诉,原因是他们由于没钱上网而在网吧殴打、威胁、抢夺他人现金800元。 沉迷于网游,导致青少年暴力倾向严重。如今大多数网络游戏都充斥着大量的暴力元素,无不是以刺激的画面带给玩家快感来吸引广大的游戏玩家的。而青少年心志尚不成熟,判断是非的能力尚不完全

具备,再加上游戏对他们的巨大吸引力,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现象非常严重。而这些暴力画面则使他们性情变得暴躁,喜欢用暴力方式来解决矛盾,再加上青少年对游戏角色较强的模仿,而导致青少年的暴力犯罪。这也是青少年犯罪手段趋于成人化,残忍化的重要原因。 网络色情文化传播,导致青少年性犯罪增多。网络使当今社会成为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以其高效、便捷的特点迅速成为信息的主要来源。而色情信息也早已借助网络广为传播,其中青少年成为最大的受害群体。由于青少年生理的早熟,心理的不成熟,而又急切的想了解性,在其他渠道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就只能通过网络来了解了。因而不自觉的接触到了许多不良信息,而这又进一步其对性的渴望,进而导致青少年性犯罪的发生。 网络虚拟世界为青少年提供了新的犯罪平台。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隐瞒了许多个人信息的世界,而且其便捷、高效的方式也使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这也是网络犯罪日益严重的重要原因,青少年也当然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此外,许多90后的青少年对计算机比较的感兴趣,对技术相对来说比较精通,因此通过网络技术犯罪也备受许多青少年的青睐,而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只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能力,来获得别人的认可。据一项调查显示30﹪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表示羡慕黑客,并想成为一名黑客。 网络社交使得青少年的社交群体日益复杂化。网络的发展,想结交天南海北的朋友已变得相当的简单。人们的交往范围不再是一个小小的同类群体,这就使得青少年所接触到的人群变得相当的复杂。而

浅谈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成因及对策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原因及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也如日常品一样渐渐的进入普通人家,网络具有信息容量大,方便迅捷的优点,但网上信息也具有良莠不齐的缺点,对于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来说,由于不能很好的区分是非善恶,所以很容易作出错误的选择,走上网络犯罪的道路。青少年网络犯罪不仅关系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还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与发展。 第一章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概述 网络违法犯罪是一种新型的违法犯罪,现实生活中的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客体而进行的违法犯罪行为,如制造、传播网络病毒、进行网络欺诈、侵犯他人隐私权;另一方面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进行的违法犯罪行为。青少年的网络违法犯罪大多是受到网络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影响所造成的。青少年网络犯罪和其他犯罪一样,都具有社会危害性,行为违法性和应收惩罚性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成因 2.1 对世界、人生和现实生活的认识方面 通过我国司法机关对很多网络犯罪的青少年的调查与分析现实,大多数犯罪的青少年的心理都比较空虚,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物质的享受远远超出对精神丰富的追求,而现实的生活的平淡与无奈,使他们更加的无聊,而虚拟的网络所呈现出的魔幻与色彩使他们找到了心灵的寄托,但又由于生理和心理以及年龄的缺陷使其不能正确的辨别网络信息,所以,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此外,互联网的平等性为青少年创造了自我实现的新空间,他们利用网络犯罪手段来挑战权威,使他人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并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从而在心里上得到被承认的满足。 2.2 青少年的日常生活方面 随着学生的课业负担的加重和考学压力的加大,学校和家长都将学生的学业水平作为考核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唯一依据,而对青少年上网的时间和网络安全教育问题却不够重视,使得青少年在上网时间上存在两个极端,有的青少年由于家长疏于管理而终日沉迷在网络中,有的青少年由于家长的管理过于严格而不得不偷偷摸摸的上网,而不是在父母的引导下有计划的进行,而在网络安全教育方面,绝大数的父母都存在不足,着主要是由于父母对于子女的上网内容不甚了解,也不知如何去指导子女正确的接触网络,此外,在学校教育方面,由于有的学校单方面的追求高升学率而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并且对一些成绩差的学生采取不闻不问或勒令退学等措施,使得成绩差的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在进入社会后,往往沉迷于网吧的场所,又由于缺乏必要的

如何做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

如何做好预防青少年犯罪 为深入落实我州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专项组工作汇报会精神,以深入实施“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为统揽,围绕重点群体,深化重点项目,强化基层基础,加强教育服务管理工作,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一预防青少年犯罪主要工作任务: a.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 b.做好重点群体的管理、帮教工作。 c.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d.营造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青少年犯罪针对群体: 重点在6----25周岁,有以下(含)不在学、无职业的闲散青少年、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受救助的流浪乞讨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一些调查表明,从14岁开始犯罪人数逐渐增加,15、16、17、18岁是犯罪的高峰,约占犯罪青少年总人数的69.7%。而20至25岁,犯罪人数又逐渐下降。由此可见,13岁至20岁这个年龄段非常关键,如果引导不好,很可能酿成终生悲刷。经分析,有几种心理

在少年犯罪中比较常见:逆反心理、模仿心理、意气心理、报复心理、利己心理。 三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 1)从犯罪性质看,盗窃犯罪最为突出。许多青少年贪图吃、喝、 玩、乐等物质享受,又想不劳而获,从小偷、小摸走向盗窃犯罪;其次是抢夺、抢劫、寻衅滋事等犯罪人数众多;再有者,就是模仿电影电视中的主人翁做案手法,呈“英雄”,无所顾忌,不故后果挥刀作案,以致犯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罪行。 2)从犯罪形式看,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增多。一些青少年由 于过早辍学,无所事事,浪迹街头,便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经常聚集在一起吸烟、酗酒滋事、交流作案经验。有的模仿影视片中的黑社会组织,成立帮派或团伙。值得重视的是,有的少年深受黄色、淫秽音像制品的毒害而不能自拔,为了寻求精神刺激,而持刀、持械拦截少女实施暴力。 3)从犯罪年段年看,作案手段残忍,犯罪后果严重。有的少年 犯罪手段已经达到智能化、成熟化。作案前周密策划,多次踩点,选择时机,准备作案工具;作案时分工明确,注意配合;有的已会运用反侦察手段;有的一人就犯有数罪,而且情节都较为严重。 4)从犯罪年龄看,逐渐趋向低龄化。在受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

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分析

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分析 :孙珅学号:211205268 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班 摘要: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运用计算机技术,借助于网络对其系统或信息进行攻击,破坏或利用网络进行其他犯罪的总称。如何预防大学生网络犯罪,本文认为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网络犯罪的关键即网络管理;二是大学生的自身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原因、预防熊猫烧香 一、大学生网络犯罪的主要原因 导致大学生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各种因素往往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只有对引起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各种因素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并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1.网络自身的特点及存在的漏洞与缺陷,使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成为可能 一方面网络自身存在的漏洞和缺陷,为网络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如线间侵

入、背后侵入、暗门侵入以及制造逻辑炸弹、定时炸弹等破坏性程序,使网络失灵、数据遭受破坏,甚至造成网络崩溃瘫痪,这些是实施网络攻击、网络破坏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常用的方法和手段。另一方面,网络信息和电子技术的弱点,为大学生攻击网络提供了具有吸引力的违法犯罪目标。网络本身所具有的传输快捷、交互方式多样、高科技化程度高等特点对大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也极易激发大学生的挑战欲望,加之网络信息具有易攻击性,电子技术存在脆弱性、环境依赖性、易受干扰性,以及计算机具有信息易泄漏的特性等,使计算机网络系统较易成为受大学生攻击的目标。此外,我国的网络使用者,普遍存在着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重使用轻安全的现象。由于将网络安全放在次要的位置,也就导致了安全管理、技术培训严重落后于使用水平,安全技术装备投入极少,缺少必要的安全管理员,缺乏安全管理的技术防范,没有定期的安全测试与检查,没有安全监控[1]。这种网络安全防范技术落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管理存在漏洞的现状,是当前网络违法犯罪频频发生的重要因素。 2.网络立法不完善,网络监管不严,对网络犯罪打击缺乏力度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与普及,我国的网络犯罪案件逐年增多。为了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和加大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力度,我国的网络立法工作也在逐步进行。先后颁布实施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刑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文本,也有打击计算机犯罪、保护信息安全的条款[2]。这对于加强网络监管,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网络监管

大学生网络犯罪案例

大学生网络犯罪案例 今年元月,仙桃市龙华山派出所民警在办理第二代身份证时,发现办理第二代身份证所用的计算机已中毒,即使杀了毒,随后也会恢复原貌紧接着,该局部分办公计算机,也因中了猫烧香病毒而瘫痪 与此同时,该市公安局网监大队接到仙桃市江汉热线信息中心报案称,该网站的中心服务器大面积中了熊猫烧香病毒 来势凶猛的计算机病毒,在该市还是首次出现,这引起了该市公安局网监部门高度重视有关数据显示,自去年12月以来,被熊猫烧香病毒感染中毒的电脑,有50万台以上,数百万网民深受其害 警方还发现,瑞星2006安全报告,将熊猫烧香列为10大病毒之首,2006年度中国大陆地区电脑病毒疫情和互联网安全报告的十大病毒排行中,该病毒一举成为毒王 1月22日,该市公安局网监大队将此案向公安局长余平辉政委李培刚及副局长叶铁官汇报1月24日,该局正式立案侦查,定名为1·22案件 侦查 武汉男孩被列重大嫌疑人 昨日,仙桃市公安局副局长叶铁官介绍,立案后,该市网监部门上网络搜寻相关资料,对熊猫烧香计算机病毒进行分析调查 结果发现,熊猫烧香病毒是一个感染型蠕虫病毒,能够感染系统中execompifsrchtmlasp 等文件,中止大量的反病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进程,并且会尝试读取特定网站上的下载文件列表,通过网页浏览局域网共享及U盘等多种途径进行快速传播 另外,被感染的计算机,会出现蓝屏频繁重启,以及系统硬盘中数据文件被破坏GHO文件被删除等现象被感染的用户系统中所有的exe可执行文件,全部被改成熊猫举着三根香的模样 根据病毒的感染和传播特性分析,该局网监部门推测:熊猫烧香病毒的作者系一个团队或是一个人编写;或是一人编译,多人再传播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及网上相关信息显示:熊猫烧香计算机病毒程序中,都有whboy武汉男孩的签名,且该病毒感染网页文件后,会在网页中加入一段代码,把网页转向特定网址 该网站注册信息显示,注册人来自武汉网监部门技术人员胡红义刘杰分析,拥有全部病毒代码的人,应该是武汉人,很可能与2005年爆发的武汉男孩QQ尾巴等木马有很大关联该市公安局网监部门决定,进行串并案侦查

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案例

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案例 有哪些青少年因痴迷于网络而走进少管所,请列举几个 案例一: 去年某晚约10时,广东工业大学经管学院03级学生梁某在龙洞校区圆开广场碰两名男青年。他们自称来自香港,因到学校找一名学生没找到,他们所带的港币不能用,储蓄卡又被银行拒员机吞掉,故想借梁的IC卡打电话。好心的梁某便带他们到学生公寓内打电话,电话打通后,他们称其家人要送一万元现金过来,要借梁的民生银行帐号转帐,并告诉梁不要将此事告诉其他同学。梁回到宿舍后,觉得事有可疑,于是就将事情告诉了何某。何马上打电话向经管学院的董老师报告,董老师接报后,立即向学校保卫处及有关领导反映此事。经大家分析,认为极有可能是一宗诈骗案,于是立即布控。 当两名骗子在龙洞校区民生银行柜员机旁实施诈骗时,被该校校卫队员及老师当场抓获。据查,两嫌疑人是安徽人,目前已被移送龙洞街派出所处理。 案件二: 陈某,17岁,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有期徒刑。陈某因怀

疑同学张某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还向老师告“黑状”,便趁张某值日时,拿刀朝张某乱戳,致使张某死亡。案发后,陈某很后悔,说自己犯罪的原因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从小被父亲母亲宠爱过度。由于从小被娇宠惯了,陈某一直惟我独尊,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社会上,都吃不得半点亏、受不得半点气,动不动就跟同学吵架打架。父母还经常教他:谁欺负你了你就和他拼,拼不嬴有我们呢!于是,陈某慢慢在学校里成了出名的打架大王,还与校内外的一些人结成团伙,只要觉得谁不顺眼,就借端生事找他的麻烦,然后狠狠地收拾他一顿。陈某说:如果从小父母不是这样娇惯溺爱我,我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 案件三: 张某,16 岁,因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张某在上小学的时候,父亲经常从工厂里偷偷往家里拿些东西,还常常把张某叫到工厂,把一些东西悄悄装在他的书包里让他带回家。慢慢地,受父亲的影响,张某养成了一个坏习惯,经常把别人的东西“拣”回家。父母总是夸奖他有本事,“顾家”。上初中以后,张某迷上了网吧,为了有钱进网吧,张某把“拣”到的东西拿去卖,后来又伙同网友去盗窃,把盗窃来的钱拿去上网、大吃大喝、进高档舞厅。渐渐地,胆子越来越大,仅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