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净土大经解演义》摘要之扎根入门篇 先做人,后

《净土大经解演义》摘要之扎根入门篇 先做人,后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流通翻印,功德无量)

《净土大经解演义》摘要集萃之三

扎根入门篇:先做人,后做佛,扎好三善根,诚敬是第一

今天问题出来了,在家学佛十善业道做不到,出家沙弥律仪做不到,学佛都不能成就。古人在家、出家都能修行证果,为什么现在人不行?想来想去,终于把这个问题的根找出来,从满清亡国之后到现在,一百年,我们把扎根的教育疏忽了。八年抗战,传统文化丢掉了,家教没有了,我们要把这个扎根教育找回来,用儒释道的三个根,《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三个根教好,《沙弥律仪》很容易,《十善业道》各个能做到。现在扎根教育谁在教?电视在教,网路在教。教暴力色情杀盗淫妄。你佛怎么会学得好?问题全暴露出来,我们看得清清楚楚。所以这么多年,我极力提倡要学三个根。(《净土大经解演义》第81集)

世尊教学49年,前12年讲阿含,是小乘,偏重扎根教育,伦理道德因果,是普世教育。能奠定一个人做人的基本条件,是以五戒十善为根本。应用在生活中就变成三千威仪,《弟子规》只说了113桩事,怎样展开是你的智慧,“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大乘讲“一闻千悟”,谚语“活学活用”,生活、工作、待人接物,一条一条,哪些做到,哪些没做到,慢慢发现,一条变十条,十条变百条。有没有底限?没有。菩萨能把十善业变成八万四千条,八万细行。那才叫圆满!十善圆满就成佛,性德圆满流露。要会用心才行,要真干。真干,佛法里有不可思议,佛菩萨威神加持你,自然得到感应,真正法喜充满。

小乘讲伦理道德因果,“佛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不从基础上扎根,就学大乘,佛不赞同不承认。好像念书,你从幼儿园念起,小学、中学,你说一下就上大学,前面都不念,没有人收你。小乘经在《大藏经》里非常完备,《四阿含》将近三千部,小乘在隋唐时有两个宗派,学佛的基础,共同科目,俱舍宗、成实宗。

可是这两宗,唐朝末年衰了,宋朝时没有了。唐朝中叶以后,用儒跟道代替,儒跟道的内容不亚于小乘,比小乘讲得还圆满。出家人跟居士,没有不念四书五经,没有不念老庄的,用这个做基础,再学大乘一点障碍都没有。隋唐到现在1700多年,高僧大德、居士,修成功的不少,超过汉唐。说明这个措施是正确的,可以接受。

所以今天我们学《弟子规》、学《感应篇》,当初有人来问我,他说这个是儒的东西、道的东西,我们学佛为什么学它?提这些问题,对于中国佛教这两千年历史他不懂,他要懂他就不会问。用儒、用道来做基础,这不是我提出来,唐朝中叶祖师大德提出来的。(《净土大经解演义》第79集)

佛讲《华严经》,成道之后第一部讲的经,定中讲的,这个境界没人能懂。大龙菩萨把它收到龙宫去收藏。佛出定讲什么?讲《阿含经》,叫应机施教。讲做人的道理,就是伦理与道德因果,讲这些小法,他能接受。《阿含经》是人天道,劝人断恶修善,人应当要立志生天,天人比人间福报大,应当把目标定在天道。

十二年阿含,这个基础打稳了,再给你讲方等。方等八年,方等是大乘教的开始,从转小向大,好比办中学。二十年的基础才给你讲般若。般若给你讲真话,一切法是假的,不是真的,二十二年讲般若,最后八年讲法华。《法华》教义跟《华严》一样,讲真话。佛陀教学有层次的,像办学校一样。(《净土大经解演义》第58集)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小乘经,《阿含经》里的。佛说,怎样学佛得吉利,怎样学佛你学错了,得凶灾,经里第一解答这个疑问;第二教你不杀生;第三个讲师生之道;后面是阿难的赞颂。从没有接触过佛法的,要帮助他认识佛教,认识之后想学了,从这部经开始,坚定他的信心,更深的认识。他真想学,再选择法门。

《华严》、《法华》、《楞严》是研究所里的教材,现在众生是什么根机?小学根机。你拿研究所的教材去教小学,他怎么能接受?这叫契理不契机。现在学校面所教的教材,契机不契理,它跟伦理道德、因果教育完全脱节。他能学习一点工艺,能够在社会上谋生,他不会做人,做人的教育没学过。(<净土大经解演义>第99集)

你是博士毕业,不能把博士课程放在小学去教,要隐起来。教小学,《弟子规》、《感应篇》很适合,把它显了。现在人难度,他怀疑,不易接受。怎样教人家才信?有真正的例子他才信。汤池小镇只实验《弟子规》,三、四个月风气完全改变。原来是隐,现在全显了。人性本善,隐了;这样一教,本善全现出来了。

“身行言教”。身表现的是什么?戒律,把世尊言行举止记录下来就是戒律。从十善业道开始,到菩萨大戒圆满,都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是身行。经典,这是当时世尊教诲一切大众的,一切大众根性不相同,有上上乘根性,佛给他讲一乘法,《华严》《法华》;有大乘根性的人,佛跟他讲般若、方等这些大乘经;有小乘根性的人,佛给他

讲四阿含;还有人天根性的人,连声闻、缘觉的边都沾不上。我们今天全是人天根性,为什么?小乘初果须陀洹要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我们做不到。所以要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根性,《十善业道经》是第一部经,入门的经典,人天法,这个诸位要知道。(《净土大经解演义》第102集)

中国社会无论哪一门没有不依孝敬的。佛法也是,法门八万四千,那是多一;一法是什么?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净业三福第一福。传统文化以孝亲尊师为根本,佛法也是,儒佛同根。根本既然相同,哪有不和融的道理,自然和融。许多宗教把经典展开来看,也以孝亲尊师为根本;换句话说,全世界的宗教必有和融之理

孝亲尊师是性德,自性里头本来就有,一切法都能够依这一法,那就有福了;如果背弃这一法,灾难就来了,佛门常讲“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三皈五戒、十善业道。我们真正能够学习,你立刻能得到的效果,身心健康、烦恼少、智慧长,家庭和睦、事业顺利、社会安定、世界和平。(《净土大经解演义》第68集)净宗学会五个科目,五条修学纲领:“净业三福”、“六和敬”、“戒定慧三学”、“六波罗蜜”、“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这么多年来,看不到显著的进步,所以我们重新来检讨,为什么净业三福做不到,六和敬做不到?在家学佛同学,十善业没做到,出家同学沙弥律仪没做到,不合格。我们认真反省检讨,发现应该是我们没有从扎根教育下手,也就是没根,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根,实在讲就是净业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四句没做到,那就全盘失败。(《净土大经解演义》第35集)

净业三福不仅是净宗的,也是整个佛法指导原则。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是学佛的基本条件,不具足没有资格进佛门。善男子善女人, 这个善就是这四句,这是儒释道的三个根,把《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真正落实、做到,你就是善男子善女人,这个条件才能够入佛门受三皈五戒。第二福这是真正佛门弟子,「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前面条件不具足没有资格来受。可是受了怎么办?受了学。千万不要认为我受了戒,我已经得戒,这叫大妄语;你没有得到,你自己以为得到。五戒都做不到,菩萨戒更不必说,有名无实。你受戒做不到这个罪就很重。(《净土大经解演义》第9集)

如果有《弟子规》、有《感应篇》,十善业道是驾轻就熟,轻而易举就做到,原因在此地。今天我们不能责备任何人,每个人都没过失,做什么样的坏事,都不能说他有过失,他没有学。没有学要加之于罪,这是很不道德的事情,所以要能够原谅人。出家,沙弥律仪做不到,这当然的。(《净土大经解演义》第63集)

印光法师一生特别推崇因果教育,指定三本书,《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学佛的人不能不读。为什么?“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乱之道也”。现前社会的乱象,伦理道德救不了。为什么?如果境界里面现出高名、重利,他心就变了,就是禁不起诱惑。

但是懂因果的人害怕,眼前这种荣誉、这种利益你得到了,不敢要,不是我应该得到的决定不要,不会去争名逐利。所以古人讲得好,有伦理道德的修养,这个人耻于作恶,他不会作恶,为什么?他知道羞耻,礼义廉耻的耻,他知道羞耻,他不做;可是懂因果的人不敢作恶,为什么?后头有果报。(《净土大经解演义》第59集)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是信愿,你真信切愿,这是善根。福德是什么?福德是真干,善的标准就是十善业,十愿怎么个修法?落实《弟子规》《感应篇》就是修十善业道。因为《十善业道》只提出一个纲领,没细说,《感应篇》《弟子规》就是它的细目,这十条是总纲。这两样做到就是诸上善人。

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身的三善;口有四善,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意也有三善,不贪、不瞋、不痴。十善百分之百的做到,这是法身菩萨,从十善展开八万四千细行,善行!世出世间一切善法都不离这个十善业,十善业是所有一切善法的根。十善从《弟子规》《感应篇》做起,然后十善才有根;古时候从小根扎得好,父母养成这个根,佛菩萨接着教你,你在这一生当中就能成佛、成菩萨。人生活在世间要感恩,感恩的根就是父母、师长,源头。如果这两个根没有了,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你在这个世间,无论对什么人、对什么物布施恩惠,全是假的。你这个恩惠没有根,是死的。(《净土大经解演义》第111集)

佛经内容太丰富,一起学太繁杂也记不住,首先我们要学三福,人不能没有福报,这三福性修不二,自性里头有。修福跟自性性德完全相应。佛重视,常讲福慧双修,把福摆在前面,把慧摆在第二。世间人也希望先有福,再求智慧,佛满众生愿。福报从哪里修的?从孝亲尊师、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福报从这来的。我们照这个修,发了

这个心怎么修也修不出来,修几年没效果,退转了,这种人太多太多。所以我们深深去反省,为什么古人能做到?现在人做不到,什么原因?儿时扎根的教育疏忽了。所以我们提出这三个根的教育,中国祖师大德用儒、道代替小乘。用儒、道来代替好,更亲切,儒跟道的心量比小乘还要开阔,不输给小乘。祖师大德的用心,用儒道落实三福第一福,第一是根基,有这三个根你的德行成就了,没有德行那个福报是假的,不是真的,昙花一现。“富不过三代”道理在此,没有根基。他知道积功累德,得富贵还能修德,不断的修,世世代代享不尽。

有第一福才能入佛门,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入门了。入门是有条件的,就是第一福,第一福就是经典上的“善男子善女人”,因为具足《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他是善男子善女人,才可以受持三皈、具足众戒,这是入门。德行成就了,这才让你真正在大乘里面修戒、修定、修慧。

佛法的根好,《十善业道》、《沙弥律仪》太好了,我们没有智慧不会用它,所以我们学《弟子规》、学《感应篇》,从这里面学一点智慧。《十善业道》我们不会展开,《弟子规》展开了,总共三百六十句,一句三个字,给诸位说,句句都是《十善业道》。《太上感应篇》亦复如是,每一句没有离开《十善业道》。

十善业道、三皈五戒是性德,道家的《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也是性德,儒家的《弟子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是性德,是诸佛菩萨他们所证得的,我们没有证得,依照他的教诲去做,随顺性德,从这里建立正知正见,建立见和同解。六和敬怎么修?落实儒释道三个根就是真正修六和敬。从我自己做起,不要求别人,你是真佛弟子。和合僧团是这样建立的。绝对不可以拿着这些尺码子到处去量人,去批评人,那你大错特错。你自己做到,成就了,感化别人。你一个人肯做,感化一家;这一家都做了,感化邻居,感化亲戚朋友。《弟子规》讲「势服人」人家未必能接受;「理服人」别人自然就感化。

如今的大学是“高级技术研究所”。教育出了问题,不会做人。所以现在许多博士学位念到了,找不到工作。许多公司迫切需要人才,知道他们能干,他不会做人,不敢用他,这是现在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所以《弟子规》、《感应篇》的教育,做人的教育。你会做人,你又会做事,谁都喜欢,哪个老板都喜欢用你。

扎根就是持戒,有这样的基础才能入佛门。三福第一福是世间福,不是出世间,三福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是出世法。三皈是学佛最高的指导原则。无量法门到最后真正成佛,归纳起来只有三门,就是觉正净三门。皈依佛,觉而不迷;第二个门是法,正知正见;第三是净门,心地清净,净而不染。从哪个门入?觉门最难,上上根人,禅宗、性宗走这个门。上中下三根走正门,皈依法,正而不邪,慢慢学习;觉门是一步登天,没有阶级,能上去就成佛,好像搭电梯,进去之后,一直到顶楼。法门正门是爬楼梯,一层一层爬,也能到顶。第三是净门,专修清净心,心地清净也能到达顶层。净宗、密宗是走这个门。净土宗、密宗都是修清净心,修行的方法不一样,净宗是远离染污,所以它修的比较容易;密是不离染污,所以密得清净肯定比净要高,为什么?在染污当中修出清净,叫真清净。这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所以现在修密法的人成就的少。拿学校做比喻,密是哪一个阶段?是博士班,研究所里的博士班。真正学密是什么人?初地以上,没有证得初地,你不够资格学密。好像研究所博士班,什么条件才能入博士班?硕士毕业,你才能够念博士班。那个净是真正清净,不像净土宗,净土宗是远离染污,远离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远离,得清净;密不是的,密它不需要远离。(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129集)

众生业障深重,虽然是佛菩萨传法,也很难得受用。原因是自己的业障太重。最严重的业障是不敬,就是不孝、不敬,这在今天全世界普遍的。在班上,我对佛法、对老师的恭敬心超过他们,所以我的成绩也就超越大家。这不是你念得多、学得多,与这个不相干;真诚、恭敬,与这个关系大!这是讲根。古人所讲的一分恭敬教一分,两分恭敬教两分,十分恭敬教十分,不恭敬的不能教。老师是看到你的恭敬心就知道你能够接受多少,他就教你多少,教多了你装不下去,漏掉了,教少了对不起你。这叫契机。观机怎么观的?完全是看你处事待人接物,你有几分诚敬心。(大经解231)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这是身善。淫,狭义上讲男女之事,广义讲所有事情做得太过分都叫淫。口业,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口为祸福之门”,自己无意,别人听到有意,记恨在心冤冤相报,造业非常容易,受报其苦无穷,意三善,不贪、不瞋、不痴。十善细讲,小乘叫三千威仪。菩萨八万四千条。

《弟子规》是做人的基础,人都没有做好,怎么能成圣成贤、成佛菩萨?先把人做好。佛弟子要有使命感,要有责任感,这都属于菩提心。如果肯定在求生净土,就不能不真干,不真干就继续搞六道轮回。佛教我们的秘诀就

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最重要的就是发心跟专念。真往生了,做出榜样,那就是普度众生。

现在真听经的人不多,会听经的人就更少!一分诚敬你得一分利益。没有诚敬心,对课程对老师没有诚敬心,什么都得不到。别把讲经说法的人看轻了。有些老修行真有功夫,他们懂得的、所修持的,比这个法师高明太多,他来听经,对于经本、道场、法师十分恭敬,听完后他开悟了,讲的人没有开悟,听的人开悟。

古人不但对人诚敬,对花草树木、对山川大地没有不恭敬的。佛法也不例外,《华严经》举出四十多种神灵,山神树神,花神草木神,海神江神河神,小溪也有龙王,井也有龙王,房子里有守护神、门神、灶神。古人真是“毋不敬”。我们恭敬它,它也尊重我们,能互相关怀照顾、合作,共同修行,那环境就不一样。

佛法教我们观察的重点是人的意念,这是因,意念不善就趋向毁灭,一念善就恢复兴起。断恶修善,改邪归正,全在自己回头。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来助你成就。所以恭敬心是头等大事,对人、事、一切万物要恭敬,对功课、老师、诸佛菩萨要恭敬,对古圣先贤要恭敬,一恭敬一切恭敬。

《十住毘婆沙论》曰:"若人疾欲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真诚恭敬,心里没有丝毫虚伪。疑惑、杂念是虚伪。古人做到这点不难,家教好,从小就教真诚恭敬,这是做人的大根大本。现在人认为要是学老实,将来生存成问题,从小就教他竞争,错了。所以一生痛苦,从事哪个行业没有幸福快乐。

《礼记》头一句「曲礼曰,毋不敬」,毋不敬就是一切恭敬。佛门的忏仪,第一句就是「一切恭敬、一心顶礼」,它是根本的根本,如果没有恭敬,这个忏白拜了,没有感应,不灵。诚则灵,真诚恭敬就灵。为什么灵?真诚恭敬与诸佛菩萨感应、与天地鬼神感应,所以它灵。没有真诚恭敬就没有感应,所以它就不灵。

世出世间福报从哪里生?修净土不能成就、不能往生是你没福。净业三福,第一条第一句“孝养父母”,第二句“奉事师长”,这两句有没有做到?如果没有做到,叫无福之人,念佛也不能往生极乐世界。这两句就落实在《弟子规》,做到了你有福。《感应篇》你做到了,你有大福;十善业做到了,你有圆满的福报。儒释道这三个根,这是世出世间福德的根本,要没有这个根,佛来教你,也只能给你阿赖耶里头种个善根,这一生不能成就。为什么?没这个福气,佛家讲缘分,你有这个福缘你才能有成就。你细心观察每一个往生的人,他要没有这个福德的根源,他不能往生。第一福具足了,才能生出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小乘福,也叫二乘福,声闻、缘觉都以这个为根基。再往上提升,这大乘菩萨的福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总共这三福十一句,十句是成就自己,最后一句是成就众生,自己成就才能帮助别人。(《大经解》258)

《弟子规》一千零八十个字,三百六十句,讲的是五常五伦、四维八德,就是戒律的大根大本。《太上感应篇》讲因果,善有善果,恶有恶报,分量也不多,总共只有讲了一百九十五桩例子,都给你说善恶报应。三福里头,慈心不杀这是因果。用这两样东西来做我们十善业的基础,那十善业道就四平八稳,坚固有为。十善业起作用了,得清净心受用,清净心生智慧。学佛从哪学?从严持戒律学起,有优良的基础, 再学六波罗蜜。放下贪欲, 那是布施之德;放下恶行, 持戒之德;放下嗔恚, 忍辱之德;放下懈怠懒散, 精进之德;放下心浮气躁,禅定之德;放下愚痴,智慧之德。欢喜心现前了,法喜充满,身心自在,离苦得乐,灾难化解。

“正直平等,成熟善根”。我们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往生极乐世界的都有善根,没有善根的人,念佛也不能往生,世间的三善根当然要具足,世间善根都不具足,出世间的善根你怎么会具足?世间的善根就是不贪、不瞋、不痴,世间所有的善法都从这个根生的。出世间的善根呢?大乘教说,菩萨只有一个善根,精进。我们净宗念佛求生净土的善根是什么?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我们念佛人的善根。菩提心是什么?一心一意求生净土,这就是菩提心,这就是大愿。有愿、有行,行就是念佛,愿就是真想去,这就符合经典里面所说的条件。(《大经解》270)

我们有了三福、六和的基础,才能入佛门。修戒定慧,修菩萨的六度法,戒定慧是小乘,六度法是大乘;具足小乘、大乘的基础,再向上提升,如来乘,那是什么?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普贤十愿是如来乘。所以住真实慧,庄严妙土,这个妙土要记住,庄严自心,内里面庄严自心,外面庄严妙土。自己内心要没有,外面妙土就没有,境随心转,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你首先要庄严自心,庄严自己至少你看经题上给你讲的清净心、平等心、觉心,无上正等正觉,没有这个心怎么行?(<净土大经解演义>276集)

这些年当中,我们深深的反省,为什么勇猛精进不能成就?就是我们修学的根本疏忽了。我们种的树没有根,

怎么样辛苦经营去照顾它,这个树发不出芽来,最后我们的省察,它没根!根是什么?这些年我们提倡儒释道三个根,《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没做到,你就认真修行三百年还不会成就,跟今天一样。远离虚妄一定要靠《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你止恶有本。不从这上扎三个根,名闻利养这种机缘到你面前,你马上就变心,你禁不起诱惑。正法里绝对不会有虚妄夹杂,虚妄它会离开,随着你修学的功夫浅深,功夫愈深,那个对立就愈明显。古人讲“邪不胜正”,它肯定要离开。(《大经解》282)

“植众德之根本”,中国传统教学中,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是众德。所有一切世出世间德行的根本,就是真诚、恭敬,诚敬是德本。什么叫诚?曾国藩先生说得好,“一念不生是谓诚”。这个定义跟大乘法里面讲的是一样的,不起心、不动念,这是诚、这是真,真诚的意思。(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284集)

“德者,善也。本者,根也。诸善万行之功德,为佛果大觉之根本者,称为德本。”这个佛果大觉的根本,就是孝亲尊师。提到孝亲,我就想到老人可怜,能把老人院的老人看作自己父母,你在这里尽孝心,让老人晚年得到精神上的安慰,他们欢喜,你比他的儿孙还要孝顺他,老人晚年得到安慰,他来生不堕三恶道。如果老人过世时有怨恨、不平,肯定堕三恶道。护理人员能尽孝的话,把老人从地狱送到天堂,这功德多大,没有人能比!只要把《弟子规》《感应篇》做到,特别是老人有病痛时,你能把这个做到,你在世间修第一等的福报。如果你把功德回向求生净土,阿弥陀佛肯定来接你,这是什么?无畏布施,三种布施都有。人间第一等的福事是办老人院,老人院能尽孝道,能修世间第一等的大福报。所以老人院的员工、职员。要学习《弟子规》《感应篇》,要学习宗教,用宗教里面的慈悲,用儒道,道家的因果,儒家的仁爱、关怀,这个老人院是世界上第一。完成这个是大功德、大福德,福报人间、天上摆在第一位,所以这叫根本。

现在人都认为这个无所谓,《弟子规》学它干什么,小孩的事情,学不学没关系。我们学五戒十善,可是五戒十善学了很多年,一条都没做到。不是不想学,真想学,就是做不到。什么原因?没根。五戒十善的根本就是《弟子规》《感应篇》,我们对于根本确实没有意愿去修学,好高骛远,眼睛看到顶尖,下头无根。这个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认真的去补习,把这个过失补起来。世出世间一切法,大根大本就是孝敬这两个字,净业三福头两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两句话讲一百个小时都讲不完,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没离开这两个字,他做到了,他能说能教,我们没做到,教学没人来跟你学,道理就在此地。

“世味哪有法味浓”,为什么没有尝到?“孝敬”你没做到,印光大师讲,你有一分诚敬就能得一分利益。是不是老师要你诚敬?老师不需要你诚敬,诚敬是你自己。你自己是个诚敬心的人,这叫法器,就是说你有条件接受如来大法。没有诚敬,老师虽然天天教,你听不进去,夹杂着怀疑、妄念,得到一点皮毛常识。所以具足诚敬是你自己本身有成圣成贤的基础,你自己有根,老师给你做增上缘,你成圣成贤,道理在此地。为什么对老师诚敬心生不起来?对父母的孝顺心没有。世出世间法,《世界宗教是一家》里搜集的十个宗教经典里面讲的伦理道德因果,没有一个宗教不讲孝道。(《净土大经解演义》291)

人没有孝道就没有师道。不孝父母,说是敬神,是假的,谄媚巴结,神会赐福给我,存的这种心。你的一生,父母赐福给你是最多,你都不孝。所以你拜神那个心,不是真心,不但不能增福,你的福报还亏欠掉了,你心行不正,带有企图,这就是羞辱他。他不降罪给你,就算不错了,他还会赐福给你?哪有这种道理!

“又密宗以恭敬上师为根本戒”。显教里面是三皈依,密教里是四皈依,第一个是皈依上师。日本佛教对于祖师的尊重超过佛陀,祖师殿很庄严,佛菩萨的殿是第二等的。古时候中国比日本人强,现在中国不如日本,我们不能不觉悟。“又谓,一切供养功德中,供养上师最为胜”,这是密教里头说的。日本人的佛教的祖庭,你进去看看,他们的祖师殿,里面供奉着中国隋唐的这些大德,在中国看不到,在日本看到。善导大师的像特别多,智者大师的像也特别多,这是日本人最尊敬的两个老师。(《净土大经解演义》第293集)

初学佛的人,善根、愿力都不足,唯一的办法就是遵循经教。经典所在之处就是佛所在之处,展开经卷,面对诸佛如来,这样经就会看得懂。跟佛没有感应,读诵遍数再多,没见到佛,不解如来真实义。印祖常说,一分恭敬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十分利益,你的真诚心跟如来的真诚心心心相印,合而为一,那是真见佛。

你用最上之心,你的物是最上之物。无量无边种种最上之物,人人手上都有。你有最上的恭敬心,物品就是最上之物,能感动诸佛菩萨。如果我们的心杂乱、妄念,拿到七宝价值连城,也没办法感动佛菩萨,甚至于连鬼神都

不能感动。老天爷真公平。修福不是富人的专利,贫穷人连饭都吃不到的,也有能力修大福报。佛托钵,路遇乞丐,乞丐遇到佛很欢喜,讨的这一碗,人家给的,他就拿这个供佛。这碗东西很难吃,而且馊了,味道都变了,这是乞丐唯一一点点的财产,他把这个奉献给佛陀,佛陀给他祝福。佛不嫌弃他,看他那种真诚恭敬心,接受了。真的培到福了,乞丐没有几天就过世了,灵魂生天。

学佛、学道、学圣贤,你能够得到几分,你能够学到多少,全在你的恭敬心之有无,有恭敬心,你就真得到,没有恭敬心,虽然围绕在阿弥陀佛身边,你什么都得不到。我们平常讲恭敬,到讲堂来听经要恭敬,面对佛菩萨要恭敬,可是一回头,面对大众不知道恭敬,那个恭敬是假的不是真的。为什么?真的永远不会变。会变的就不是真的。对待你的冤亲债主都要恭敬,像对佛一样,真心,真诚恭敬没有改变,对妖魔鬼怪也没有改变,也是恭敬,对蚊虫蚂蚁也是这样恭敬,那叫真正恭敬心现前,你才能够一闻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你这个恭敬心生不起来,那你就学不到东西。(《净土大经解演义》320)

净业三福第一句就是儒释道三个根,你不能把儒释道三个根落实,真正去做好,三福头一个没有,第二、第三当然没有。净业三福没有,你修行,修行到最后就是慈云灌顶法师所说的,念佛人一百种果报,第一个是阿鼻地狱,你是假的。真是从根本修,把根丢掉了,再好看那是花瓶里面插的花,没根,不会结果。

没有善根的人,佛来给他讲,听一辈子,他都没听懂,天天跟佛菩萨坐在一起,一百年没听懂,这种人大有人在。所以,佛度有缘人,有缘人肯定不是这一生修的,多生多劫,生生世世,跟阿弥陀佛、跟西方净土缘深,他才容易感动。虽有业障,业障障不住他,他被感动了。善根福德因缘很厚,这一生往生就有机会。佛说的话相信的人有福了,不过相信非常之难,正像《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你没有深厚的善根福德,你不可能接受,你不可能相信。(《净土大经解演义》331)

567000万年后弥勒菩萨到这世间来成佛。弥勒还没出世前,地藏菩萨代理佛教化众生。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不交给观音、文殊、普贤?地藏代表是孝亲尊师。佛不住世,人人懂得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这社会不会乱,会安定,人民生活很幸福。孝亲尊师是大乘佛法的根。树叶落掉,冬天漫长,根没有坏,春天又会发芽。地藏代表的是根,大地底下埋藏着的根,这个根就是孝敬,世出世间法都从孝敬这个根生长的。现在佛法难,难在哪里?根被摧毁了。实际上不是摧毁,是严重的伤害。这个根是真的,没有办法把它灭掉,连畜生都能做到。人如果接受到圣贤教育,这个根很容易苏醒过来,很容易又发芽、又成长,肯定开花结果。

人要做不好,那就三恶道去了。人的标准,儒家的标准,五伦有没有做到?伦常没有了,古人就比喻于畜生,人有伦常,畜生不懂。从五伦衍生出四维八德,礼义廉耻、孝悌忠信仁爱和平。这是做人的基本规范,必须做到,这才算是一个人,你来生不失人身,不堕三恶道。这个标准没有做到,都违背,三恶道就有分。

说到三皈、五戒、十善,我们再向根里头去挖,那是什么?《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这是根本的根本。三皈五戒十善为什么做不到?你想做也做不到。三皈、五戒、十善是以《弟子规》《感应篇》做基础,没有这个基础,那只是空谈而已。出家人更是要做到,要不能做到,连在家人都不如,不能轻视在家人。

净业三福,《观无量寿佛经》的,这是世尊对净宗修学最高的指导原则。不仅是净宗,各宗各派,八万四千法门都不能离开这个原则,离开这个原则就不是佛法。佛说得很清楚,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说得多重。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修行人成菩萨、成佛这是根,正因;不依这个三福的话,就不会成就。不具备这个条件,佛法跟你没分,怎么学都学不好,没根。所学的是佛学常识,是知识,聪明智慧的人,在佛教里学一些佛教知识,戒定慧三学他完全没有,所以他不是学佛的人。用今天的话,他是佛门学者,把佛教当作一种世间学术来研究这种人,佛法里面真实的利益,他完全得不到,他不能了解,他不能契入。

小乘经所学归纳起来,确实就是《弟子规》跟《感应篇》,它分量少,简单,小乘经里的精华、精要。所以中国这大乘佛法,从唐朝中叶以后就放弃小乘,用儒跟道来代替,这一千五百年佛门那些大德,包括居士,没有不通儒、通道的,都精通,所以才能成就,用儒跟道来奠定自己的基础,很重要!把《弟子规》、《感应篇》落实,十善业就没有问题。有这个基础,六和敬、三学、六度、普贤十愿你都能做到。有坚实的基础,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没有不成就的,没有坚实的基础,你还是用轮回心,学佛法也在造轮回业,轮回里的善业,到哪里去受报?人间、天上,你还有七情五欲,色界天没分。(大经解378)

印光大师一生是以印经,布施法宝为主。弘化社所印的三种书数量吓人,二十多版,每一版数量最少五万册、八万册、十万册。什么书?《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这三种书。我感觉到非常奇怪,老和尚为什么印这么多?再看看他老人家提倡印的经书,一千册、二千册、三千册,这不成比例。现在完全知道了,因果教育能救世间。讲佛讲儒、劝人行善,人家未必会听得进去,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听到不会不害怕的,因果教育。特别是现在多少年轻人、中年人想改造命运,这三种书就是改造命运的。我估计一下,这三种书大概印了三百万册以上。在那个时代还得了!三百万册,真吓人,这引起我的注意。(《净土大经解演义》392)印光大师一生在世,四众的供养干什么?全是印经、印善书。印得最多的不是佛经,是《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在那个年代发行量达到三百万册,很了不起!印光法师做得没错,他所干的是扎根教育。《安士全书》被印光大师称为“善世第一奇书”,并列入他在苏州弘化社常备流通书籍。佛法《十善业道》的根是建立在儒跟道的基础上,《安士全书》里面有佛,讲因果的多,讲得很详细,最后一篇是佛法,「西归直指」,劝大家念佛求生净土,印祖对《安士全书》的赞叹,他说在最近一百年当中,这部书是第一类的好书,最近一百年这本书排名第一。告诉不但学佛的人一定要读,中国人必读之书。!(《净土大经解演义》425)

佛法的修学,佛说得很清楚,「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不遵守佛的教训,佛法慢慢就衰灭了。历代祖师大德主张不学小乘,用儒道代替。佛是个讲理的,儒道比小乘要殊胜,心量比小乘大,跟大乘更相应。从唐朝中叶到清朝一千三、四百年之间,你看宗门、教下出了多少高僧大德,证明祖师所做的是正确的。儒道是本土文化,跟大乘息息相通,从儒道直接入大乘,比修小乘还方便,这是中国佛教的一个特色。如果没有儒道基础,又不学小乘,大乘怎么样的修学,都是停止在知识的范围中,不开智慧。(《大经解演义》411)

孝敬是人生最重要的基础,成佛需要它,没有这个根基不能成佛。世间法里面德行、功名、富贵也要依靠它,它是智慧的根、福报的根。福德的根源是孝亲,智慧的根源是尊师,对父母没有孝心,这个人没有福报,对师长没有敬意,这人什么都学不到。孝跟敬是性德。孝是自性里福德的根源;敬是性德里智慧的根源。你有这两样东西,修福、修慧容易。福慧是自性里本来具足的,这福报有多大?智慧有多大?无穷大,大而无外,是真的不是假的。现在我们的福慧为什么没有?迷失了自性。你自己细心去反省,你懂不懂孝养父母?你懂不懂奉事师长?如果连这个都不懂,换句话说,这一生你怎么学都学不到。孝字是会意,上老,下子。它告诉我们,上一代父母,下一代子女,是一体,不能分,分就不孝。看父母的身跟自己的身是一个身,没有这个心念,孝就没有根。我们人都知道爱惜自己的身命,有没有把父母的身命看作跟自己的完全相同,甚至要超过?孝的概念不能体会到,尽孝就难了。(《大经解演义》425)

《观经》云:生彼国者,当修三福。这就是净业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一条是根之根。是世间善,做人必须要具备的,没有这四句不能算是个人。人做好了之后才能学佛,所以第二条三句是小乘,第三条四句是大乘,小乘的根,大乘的根。你看首先是做人的根,人的根都没做好你就不能学佛,学佛先学小乘,小乘没有学好不能学大乘,它有次第的。「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小乘特别重视守规矩。受是接受,持是保持,接受之后你天天做那叫持,不去做就不叫持。三皈是你的方向、道路、轨道,你不能越轨,才能达到目的地成佛。不犯威仪,威仪不是戒律,威仪是言行举止有个好样子,让别人看到生欢喜心、生尊重心,给别人做个好榜样,这属於威仪。所以说行住坐卧、言谈举止,这都是属於威仪。第二条这是学佛的基础,不具足第一条就不能进入第二条。现在佛门的规矩坏了,头一条没有,第二条就受三皈,马上就受菩萨戒,这都是过失。章嘉大师讲,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登坛受戒仪规是形式,不是实质。如五戒你想受一条,这条真正做到你得戒了,没有做到,是假的。五条哪一条你可以做到,先受一条,做个一、二年,做得不错,没有问题了,再受一条,可以这样做。佛法善巧方便不可思议,不是呆板的,学佛得学真的,不学假的(大经解425)

善的标准就是净业三福第一福,把儒释道的三个根都包含进去了。孝亲尊师是《弟子规》,慈心不杀是《感应篇》,以这两个基础再学习《十善业道》。儒释道三个根没有做到,就不是善男子、善女人,这个标准一定要记住。由此可知,这三个根是多么重要!具足这三个根的人,才是世间的善男子、善女人,我们读这个经文我们就有分,如果没有做到,善男子、善女人不包括我们。(《净土大经解演义》430)

恭敬心是自己得利益,一分恭敬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十分利益。尊师重道是尊重自己,不是老师希望我们恭敬。老师希望我们恭敬,这个老师名利心还没放下,他是凡夫,他不是圣人。尊师重道,实际上是尊重自己,不能够错解了。现在人对这真正的意思知道的不多了,全都扭曲了。心态扭曲,圣教就无法接受。我们真正用真诚恭敬心来

读经,等於在极乐世界参加阿弥陀佛讲堂。(<净土大经解演义>435 )

我们今天连初信达不到,初信它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今天出家人还有在家居士,几个人把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掉?没有。断掉这才入门,入大乘之门,小乘就是证初果须陀洹,跟《金刚经》前半部离四相的境界是平等的。须陀洹,初信位的菩萨,他们四相破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真实功夫!从哪里学?从行门上来说,一定从《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古人能做到,今人也能做到,今人做不到是修学躐等,没有按照顺序去学。哪个人学佛是从《弟子规》开始的?告诉你,古人是这么开始的。只有现代人疏忽了,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净土大经解演义》474)

印光大师说得好,学佛能得多少利益,全在你有多少诚敬心。为什么?因为性德没有边际。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百分诚敬你就得百分利益,看你有多少诚敬,诚敬是开发自性的工具,有多少诚敬心,自性的利益就开发多少,佛教衰了,学佛的不少,没有明显的利益,什么原因?诚敬没有出现。我们跟过去的人比,有相当大的差距,过去大众都有很好《弟子规》的修养,《十善业道》的修养,道家因果感应的常识,他都具备。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如理如法,合乎佛家的十善、律仪。我们今天不但没见到,也没有听到有人讲了。五十年前有人讲,但是做不到,最近五十年讲的人都没有了,所以有一定的难度。

《华严经》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所有物质统统有见闻觉知。连山河大地统统是有机的。《金刚经》上讲所有一切现象都是叫一合相,分析到最后是一样东西,大概现在就是科学里面讲的量子、中微子,分析到最后完全相同,万事万物只是排列的方程式不一样,组合不一样,基本的物质完全相同。那就是什么?阿赖耶的境界相完全相同。阿赖耶的三细相是一而三、三而一,根本不能分开,也就是能量、信息跟境界相,它是一不是二。基本的物质都是有机体的,它组合的,怎么会有差异?从这个地方我们能体会到,万事万物是活的,万事万物跟我们都会起感应道交。我们只要诚,古人讲的「诚则灵」。灵是什么?跟它沟通,起感应。不诚就不灵,不是不灵,不诚是我们自己有障碍,他的信息发给我,我收到了,但是没有感觉,麻木不仁。可是我们的信息,他收到,他知道我们,我们不知道他们,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大乘经教的薰习太重要,我们长年不断在大乘里薰习,慢慢自然就明白了。(<净土大经解演义>503)

『敬於佛者,是为大善』。对佛不尊敬,那你这一生当中得度的机缘就没有了;你有善根,阿赖耶有善根,这一生不能往生。所以这个「敬」字多重要。

「此云大善,谓无上之善」,没有比这个更善的。它能帮助你圆满成佛。「又《会疏》曰:三业敬奉,是为敬。以己之身口意三业恭敬奉事於如来,身业清净、口业清净、意业清净,乃名敬佛也,非同世俗但以焚香礼拜为敬佛也」,章嘉大师告诉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烧香礼拜是形式,大乘佛法不重视,重在心。恶源是贪瞋痴慢疑,恶业不能不离。事相上的造作就是杀盗淫妄,学佛的人不会去杀生,但是有杀生的习气。讨厌一个人,怨恨一个人,都是属於杀业,只是缘不成熟,如果有缘的时候就很可能犯了杀戒。对於小动物就更不必说,蚊虫、蚂蚁它也是一条命,它也是一个众生,它因为心行不善堕落到畜生道,变成这样的身。它的报是报完之后,它还会回到人间来,也可能它宿世还有善根。有善根为什么堕恶道?这佛在经典讲得很清楚,临命终时,这个业习是强者先牵。(<大经解演义>516)

修学入门,世尊示现的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不上不下。上上根人一闻千悟, 像惠能大师,一听就觉悟,这种人太少了。下愚之人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教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他一天到晚念,念上几年自知时至,他真往生。上上根、下下根特别好度,听话、老实、真干,遇到净宗没有不往生的,果报无比殊胜。当中就麻烦了,知识分子,你要说他懂吧,很有限,要说他不懂,他知道得不少,他的思想非常混乱,而且一般都会带傲慢,不服别人。这文人习气,自古以来读书人的习气,好胜,喜欢跟人辩论,自信心很强,好胜心很强,不服输,中国人所谓是文人习气,这个习气对修行来说是最大的障碍。(<大经解演义>517)

「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佛教众生大公无私,平等摄受,但是每一个众生闻佛教诲得益不同,不相等,这是什么原因?善根福德因缘不一样。善根福德因缘从哪里看?从诚敬看,善根福德因缘愈多,诚敬心就愈多,善根福德因缘很薄,诚敬心就很少,就在这里看。(<净土大经解演义>518)

几个人真正的觉悟?几个人真正回头?几个人能够有诚意、有恭敬心,来对待古圣先王、佛菩萨的教诲?古时候的人看什么?看人心端正、诚实、恭敬,他看这个,字写的好坏没有关系,一笔一画整整齐齐,这叫敬。我们诸位细细看印光老法师的字,他不是个书法家,你细心看他的字,他的字一笔一画很恭敬,这比书法家还可贵,为什么?他真心流露。书法家是艺术品,字虽然好看,但是用真诚恭敬比不上印光法师。印光法师字虽然不是好看的,

跟书法家不能比,可是他的精神,书法家比不上。从他文字里头看出他教别人诚敬,他自己做到了,一笔一画绝不苟且。古时候考官卷子写得潦草不看,就不要你了。没有诚敬,再好的文章也不取你。为什么?你的才或者行,你的德没有,取人第一个是取德,才是在第二,你头一关就过不去。所以现在人不会写字,这没有关系,像印光法师那样,一笔一画整整齐齐、恭恭敬敬,那就是第一等的。世出世间法都从恭敬当中求得,没有恭敬心,你命里有财、有富贵,但是富贵享不久。命里没有深厚的积德,往往一生都保不住,享受几年,晚年身败名裂,那就福太薄。不知道惜福,有福的时候尽量去享,享完就没有了,晚年可怜。世尊一生教人惜福,决定不浪费,我们在经典上,可以看到释迦牟尼佛的行谊。(<净土大经解演义>520)

「彭际清居士曰:十善本为天业」。上品十善生天道,中品十善生人道,下品十善修罗道(天人阿修罗)。「今以念佛因缘回向极乐,即转天业而成净业」。《十善业道经》讲得清楚,佛说十善业就像大地一样,世间一切万物都是依大地而建立,没有办法离开大地。十善就好像大地,你没有这块地,你什么都不能建立。它是世出世间一切善法的根本,就好像你要种植,一定要有土地。十善业道是大地,一切人天法要依靠它,乃至於声闻道、缘觉道、菩萨道、佛道,统统要依这个大地;没有这个大地,所有一切法都不能建立。学佛从哪里学起?从十善业道学起,没有十善业道,你修什么都是假的。有十善业道,用它来修净土,念佛回向极乐,把十善、念佛回向极乐,转天业而成净业,果报不是生天,是生极乐世界。「何以故?念佛之人能转恶业,何有天业而不能转」。念佛功德大,恶业都能转,哪有十善业不能转?十善业一转就是净土。「是故修净业者,当尽己力,兼行众善也」。念佛一定要修十善业。

「妙宗钞云」,《妙宗钞》是四明尊者《观无量寿经》的注解,「取舍若极,与不取舍亦非异辙,设不从事取舍,但尚不取不舍,即是执理废事」,万法皆空,性相一如,理事不二,有取有舍就是有分别执著,入不二法门哪有取舍!理是没错,讲得通,事上怎么?烦恼习气没断,没有大彻大悟,你是解悟,不是证悟。解悟你得不到受用,你所讲的是诸佛菩萨的境界,可是你自己还在起心动念都不善,那你学大乘佛法也在造业。执理废事、执事废理都是大错特错!「既废於事,理亦不圆。若达全事即理,则取亦即理,舍亦即理。一取一舍,无非法界」。「《要解》之说,事理圆融,妙契中道」。今人读大乘,执理废事。古人从小那四个根扎得稳,读大乘经跟事融成一体了。现在人读大乘,理是理,事是事,讲得头头是道,事依旧是造作罪业,还是贪瞋痴慢疑、怨恨恼怒烦,离不开杀盗淫妄酒。虽然没有杀生,杀的习气没断,杀的念头没断;虽然没有偷行,盗心没断,总想占便宜。行跟理不相应,心行不相应,还是堕三途。

如法修行,必须从四个根做起。如果这四个根不像,你在搞佛学。将来可以成为佛学家,可以拿到佛学博士学位,你有丰富的佛学常识,你智慧不开,你得不到三昧,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依旧搞六道轮回。一生所学的成就比不上老实念佛的老太婆,她很可能往生极乐世界去了,你这个佛学大家还是搞六道轮回,所以你不能不真干。真干是要吃一点苦,为什么?改习气,不能任性。改习气是很苦,可是这个苦值得,你改过来你才真正能往生;你不改过来,还是随顺习气,你往生不了。记住,带业往生不带现行,这句话重要,这是祖师常讲。(<净土大经解演义>534)

《大藏经》里有一部小经叫《佛藏经》,在这部经里,佛有教诲,「佛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佛是不喜欢教人躐等的,一定按部就班,步步踏实,你能成就。现在人学佛不踏实,躐等了,没有依照佛的规矩,一入佛门就是大乘,不可能的事。《无量寿经》方等时讲的。方等前面有十二年阿含的基础,这十二年我们把它省掉,不学了,那行吗?等於说读书,小学没有学一下就上中学。所以必须要补习,不补出来不会成就。到你年老了,一生没有成就,后悔莫及。

可是今天儒也不要,道也不要,小乘也不要了,一下就学大乘,学到之后都狂妄自大,一无所成。这是不听佛的教诲。「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佛是老人,你不听他的话你就不会有成就,他不欺骗你。今天从哪里扎根?决定要从《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扎根,不从这里扎根,你学上三百年都没用,你能不能开悟?肯定不能。你能不能得定?不可能。这道理一定要懂,要非常认真努力,用二、三年的功夫把根扎稳。一定要晓得,世尊当年用十二年时间扎根,那个根底多厚,所以当时证阿罗汉的很多!(<净土大经解演义>540)

五戒十善为什么做不到?五戒十善在三福里面,排在什么地位?五戒是排在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这里包括五戒。五戒在十善之上,十善在孝亲尊师、慈心不杀之上。为什么五戒做不到,十善做不到?你没有孝亲尊师的基础。孝亲尊师是什么?是《弟子规》。所以我这才毫无疑虑,斩钉截铁给同修们说明,不学《弟子规》你就不能学佛,你在佛法上肯定不会有成就。有成就那是学者,你搞佛学有成就,你学佛没有成就。这是我学佛六十年的心得,我找到这个原因。古人有成就,是因为他从小就把这个根基打好了。我自己这一生当中有这么一点成就,就是对於传统文化小时候沾一点边。什么时候?十岁之前。我弟弟小我六岁,他就完全没有接受到,你问他他一无所知。扎根教育是成败的关键,真的像盖大楼一样。孝敬是基础,自以为孝敬不错了,要是跟古人标准一比就差很

远。现在有没有人学古人?(<净土大经解演义>541)

没有六和敬这个地方不是僧团。僧团不修六和敬,无论在家、出家都是佛菩萨的罪人。僧团里头不团结,就是破坏僧团,破和合僧,五逆罪最后的一条。不守规矩就是破和合僧。在家居士的根本戒是十善业道,出家根本的戒律是沙弥律仪,这是最低的,没有做到,你就是破和合僧。为什么今天十善做不到,出家沙弥律仪做不到?我们探讨了二十多年,终于把根找出来。是根疏忽了,根本的根本是《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只是纲领,十条,五戒只有五条,是总原则。怎么落实?《弟子规》《感应篇》是细目,能做到,五戒十善、沙弥律仪就落实。所以,不能落实,戒律就完了,有名无实。依教奉行,从哪里做起?从《弟子规》做起。不从《弟子规》做起,一点效果都收不到。有人不相信,连一些著名教授都不信,问我儒家四书五经十三经那么多,为什么不提倡别的?我的解释很简单,摆上天平,称一称分量,这边就放一本《弟子规》,1080字;这边四书五经十三经、《四库全书》一大堆,它一样重。听的人呆了,怎么会一样重?我就告诉他,这边一大堆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弟子规》那边是笃行。这一大堆东西学了,你没有做到等于零!这个比喻他明白了。一部《大藏经》背得滚瓜烂熟,讲得天花乱坠,十善五戒都做不到,不等于零吗?一个只知道修五戒十善,佛的经教什么都不知道,他就比你强。笃行就是真干,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不真干有什么用?拿那些东西可以欺骗一般平民,那你在造罪业。你的果报决定比不上那个什么都不知道的,他能够把十善五戒都做到,不如他,这个道理要懂。你不从根本上扎根,像花草树木,你没有根怎么能生长?信愿行,有信有愿没有行,能往生吗?(《净土大经解演义》第300集)

求善知识,《法句经》比喻得好,「善知识者,是汝父母,养育汝等菩提身故」。佛法里常说,我们的身命得自於父母,父母养育之恩,跟佛是平等的。净业三福是大乘菩萨修行成佛最高指导原则,「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是世出世间一切法成就的根本。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世出世间法都不会成就,这是大根大本。善知识是父母,我们的法身慧命,菩提身就是法身慧命,得自於老师,恩德跟父母平等,怎么可以不敬老师?现在圣教推行最大的麻烦,就是学生不信老师,再好的老师教,他不能接受。他为什么不敬老师?他不敬、不孝父母,一切灾难的根源在这。灾难是受老天惩罚,天谴,什么罪过?不孝不敬就要受老天惩罚。

如果没有诚敬,信愿行讲得很清楚,信愿行没有真诚恭敬,有名无实,得不到。所以密宗进门先叫你磕十万大头,叫你拜佛,拜十万拜,然后才教你,非常有道理。十万大头磕下来之后,你心平气和了,能把你那些不好的习气都收拾收拾了。所以规矩不严,你怎么能学到东西?(《净土大经解演义》588)

觉正净是自性三宝,佛法僧叫住持三宝,住持三宝它的作用是提醒你。我们对佛法僧礼拜、礼敬不是迷信,不是把他当神看待的,是他是性德,我们礼拜性德,尊重性德、学习性德,是这意思。为什么?一切法,印光大师说得好,它是从诚敬当中学来的,一分诚敬你学到一分;十分诚敬你学到十分;没有诚敬学不到。(《大经解演义》590)

大乘最重要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发菩提心。觉悟是菩提心,觉悟从清净心来。清净心从诚敬而来。孝亲尊师是诚敬,那是根本。我们今天对人对事对物没有丝毫的诚敬心,这个就是个人、家庭、地球灾难的第一个因素。我们今天念佛,终极目标是求生净土,《观经》指示「欲生彼国,当修三福」,这句话千万不要疏忽。

净业三福是最高的指导原则,教我们怎么修法。世法、佛法没有两样,孝亲尊师,根之根,这两个根要是没有了,出了问题,全都没有了,你学什么都不能成就,假的。伪装得再好,他是假的,不是真的,总有一天你的面目暴露了,到时人家把你看穿了,一文不值。人不能不孝父母,不能不尊老师,身命得自於父母,慧命得自於老师。人有两条命,身命跟慧命,慧命比身命还重要!(《净土大经解演义》593)

『作善』,「浅释为行善,究实则为是心作佛」。浅说就是行善。《十善业道》是标准,是行善的总纲领、总原则。小乘人把它展开,十条变成三千条,小乘戒里的三千威仪;大乘菩萨展开八万四千细行。菩萨超出罗汉太多太多了,罗汉望尘莫及。八万四千细行归纳起来就是十善业道,能小看它吗?这十条没瞧得起,实际上他不懂。究实,究竟真实的作善,第一作善,是心作佛。这话不是我发明的,李老师教的,学佛要换心,把心换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那你的善是第一善,端正身心第一善。阿弥陀佛代表智慧德相的大圆满。你心里只有阿弥陀佛,你的性德就究竟圆满。(<净土大经解演义>537)

少林寺的一块碑,三教九流混元图,什么时候刻的?唐朝肃宗年间,你看一千三百多年前中国已经走向多元文化,儒释道三教九流是一家。那个图很有意思,正面看释迦牟尼佛,从侧面看,一面是老子,一面是孔子。代表什

么?一体!三教是眼耳鼻舌身,一体,九流是五脏六腑,真的是一体。以这个做我们的扎根教育。所以学佛对於《十善业道》是轻而易举,你有《弟子规》、有《感应篇》这个基础,《十善业道》很容易你就落实了。这三个根落实之后,无论是学儒、学道、学佛,都会有成就。学佛,你能成佛、成菩萨;学道,你能够达到老庄的境界;学儒,那你就是今天的孔子、孟子,圣贤。所以这块碑非常有价值!国外也才是最近这些年来才提倡多元文化,我们在世界上团结宗教、族群,也做得一点成绩。外国人认为这是很新鲜的,宗教团结,我们把这张拓碑给他们看,他们非常惊讶,原来一千三百年前中国已经在团结宗教、团结族群。扎根教育做到了,然后「当行正信,归心正道,生智慧之善心」这肯定的。(大经解428)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普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