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大学生婚恋观的调研报告2013新版

关于大学生婚恋观的调研报告2013新版

关于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目录

调研目的 (2)

调研过程 (2)

存在的问题 (6)

成因分析 (7)

方案与对策 (7)

结束语及附录 (8)

调查人:法学院2013级2班

第七学习小组

第一章调查目的

当今大学中,大学生恋爱早已不是讳莫如深的话题。留心的人们会发现,不论是在林荫小径、操场边上,还是教室角落、熙攘餐厅,恋爱着的大学生出双入对、缠绵依依,毫不理会旁人的存在,别人似乎也是见多不怪、视若平常。在大学中我们国家从“坚决禁止在校大学生结婚”到“不提倡、不反对”的默许态度。时代在不断的进步,国家的政策也在不断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而大学生的婚恋行为也在进步,但是到底当今大学生的婚恋观是一个什么情况,是否大学生对于所谓的“找对象”的态度是仅是在大学期间的一种消遣还是希望与自己的男女朋友结成夫妻?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而我们作为大学生,也许我们也在婚恋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也有我们各自的思想,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大学婚恋观。大部分同学在高中期间应该受到的是家长和学校的不许找对象的命令,但是到了大学,我们大部分同学已经满十八岁,是成年人了,到底我们的婚恋观是什么?我们在大学期间的婚恋观是否是开放还是保守?时代的进步在大学生婚恋观到底有哪些体现?这些也是我们着重研究的问题,当今大一新生的婚恋观是否受到了家庭和学校的影响,抑或是周围的环境的影响?我们此次开展的调研将会对这些问题逐一解释。

当然,我们的调查当然不只是大一新生,作为我们的学姐学长的大二学生,他们在大学生活了一年之后他们的婚恋观有什么变化?是不是还是高中那种婚恋观?还是受到了大学的环境的影响?我们的调研活动也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最后,在大三、大四的人群中,他们大多数已经够了国家规定的合法年龄,他们是否在大学间找到了自己的男女朋友?他们对在大学结婚这个问题是怎么看待的?他们是否会和自己的现有男女朋友结婚?通过研究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婚恋观,我们可以得出很多结论,我们可以全方位的认识到大学生的婚恋观到底是怎么样的,通过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可以映射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可以讨论许多社会问题,这就是我们做这个调研的目的。

第二章调查过程

此次调查我们采用的主要是访谈的形式,我们一组包括我在内的六个人,专程设计了20个需要和访问对象探讨的问题,其中既包括一些询问调查者的基本情况的问题,也包括对于他们的婚恋观的逐级深入的问题(附:调研问题)。这次我们的调查,主要是面对浙江农林大学的在校学生,我们调查的地点主要有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宿舍楼下、还有随机在路上采访行人。经过我们的三次调研的不懈努力,我们一组七个人成功的访问到了57人。从采访人员学院的构成来看,3人来自环境与资源学院,4人来自外国语学院,6人来自人文茶文化学院,11人来自经济管理学院,12人来自工程学院,8人来自艺术学院,5人来自理学院,8人来自林业与生物学院,从地点来看,14人是在图书馆接受的我们的访问,12人是在教学楼下被我们采访的,食堂因为是下午的缘故所以只采访到了9人,我们在宿舍中采访到了13人,最后,还有9人是在路上被我们拦下来调查的,从调查地点来看,我们做到了不同,而有层次。而从调查的人群年级来看,8人是大一新生,23人是大二的学生,18人是大三的学生,9人是大四的学生。虽然大二和大三的人数较多,但是从尊重数据的客观性来讲,本次调查人群年龄构成也是较为合理的。最后,从性别来看,我们采访到了男生20人,女生37人,性别构成大概是1:1,结构基本合理。数据的说服力也是较强的。详细的图标如下:

调查地点及男女生分布示意图

要,有七位男生表示都重要;

而在询问他们的家长对他们大学期间恋爱的态度时,全部的12名男女生均表示家长对他们在大学期间恋爱的态度是默许的;

还有再对询问他们恋爱对他们的学业造成了什么影响时,全部的12名男女生均表示没有什么太大影响或者完全没有影响;

在询问他们对于自己理想的结婚年龄时,有一位女生表示是在大四毕业之后,有两位女生和六位男生表示会在工作后几年,而还有三位男生表示自己会在事业有成的时候考虑结婚;

最后,在当我们询问他们是否认为自己能和恋人的感情在大学后能继续下去时,全部的12名同学均表示到时候看情况,如果工作地点在一起可以考虑,没有人表示绝对会和恋人分手或绝对不和恋人分手。

而在对没有对象的人群中询问的高层次问题中,我们得到了如下结果:有十位男生和八位女生表示绝对不会接受大学生在校期间结婚,而有七位男生和十五位女生表示他们对于这个问题持保留态度,不赞同也不反对,还有五位女生表示她们会接受这种行为。

当我们询问他们的家长对于他们大学间恋爱的态度时,只有五名女生表示她们的家长反对她们在大学间恋爱,认为会影响学业。而剩下的四十名学生中,他们的家长均持有无所谓的态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来自经管学院的一名大三的男生明确表示他的家长特别希望他在大学间找到女朋友。

在我们询问他们是否认为大学时光应该找一个女/男朋友时,有十位男生和十五位女生认为应该,而有七位男生和十三名女生认为无所谓,碰见合适的可以考虑,没有特别的想法。

在询问他们对于有恋人在公众场合亲热时候他们的看法时,只有五位男生和两位女生表示无所谓,其他的同学均表示绝不赞同,而且看到后很尴尬。

最后当我们询问他们对于他们在选择配偶时会不会考虑父母的意见时,全部的四十五名同学均表示他们会考虑父母的意见,不会自己擅作主张。

第三章存在的问题

1.因为空虚而爱。调查显示,27%的大学生因为内心空虚而选择恋爱。大学生在高中紧张的学习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入了自己梦寐的大学,

在大学表现出混日子、得过且过,有的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思想很消极,缺少学习动力和目标。大学生于是将心思转到谈情说爱上,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

2.择偶动机不纯。据分析,18.5%的大学生恋爱动机不纯。当代大学生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对方适不适合自己,而更多考虑的是能不能在学习上、生活上、将来的就业和发展上提供帮助。如果发现有利用价值,就会尽可能的接近对方,而且有的大学生同时与多个异性有暧昧关系,却不建立正式恋爱关系。

3.好奇心较重。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异性交往。在中学时学习压力较大,未充分显示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然会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对异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产生了好奇,想试一试探究异性之间的秘密,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仅仅停留在爱情的表层的好奇与渴望,没有想到恋爱之后的后果和将来的发展。

4.不注重恋爱的结果。当代大学生大多数都存在着这样的想法,两个人在一起一天开心就好,“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把恋爱当成“爱的初体验”和“充实大学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这就是大学生的一种新型的恋爱观,只在乎爱的过程,轻视爱的结局,从而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不负责任。

5.道德观念淡化。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大学生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极快,开放的思想对大学生“性”及婚姻问题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新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性的观念逐渐开放起来,而忽视了结果和道德。加之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出现了对“性”的好奇、大胆的尝试,但在尝试之后可能面对的是无尽的悔恨。

6.爱情与学业定位不当。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爱情和学业的时候,往往是把爱情放在首位,认为只要有爱情,一切都是没有问题的。然而事实上爱情与学业不能相提并论,就算是有联系,也不能因此而耽误学习。

第四章成因分析

大学生恋爱这种现象并非偶然,它既有内在原因,也有外部环境影响。当代大学生大约在17—24岁之间,性心理发育也已经成熟,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心理发展已成熟。他们的学识不够丰富,社会阅历也相对缺乏,人生观还不够稳定,

更没有独立的经济基础。大学生远离了父母的管辖、老师的敲打,加上又身处异地的孤独寂寞,使得他们不得不找精神的寄托。大学生恋爱犹如空中楼阁,缺乏经济基础、社会基础,所以导致成功率不高,最后走在一起的并不多。在恋爱问题上,男的希望找一个漂亮的女朋友,女的则希望找一个潇洒的男朋友。有的同学看某些同学成双入对,便觉得受不了了,于是不管志趣相投,便轻率涉足爱情,而结果却是事与愿为。再加上社会上恋爱风气开放化,社会、学校、家长对学生有关两性教育缺乏,导致大学生并不能正确认识恋爱与婚姻,使他们对爱情与婚姻缺乏责任感。

第五章对策

1 把婚恋教育与人格教育结合,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婚恋观中的人格体现,培养他们独立、理性、自律、负责的道德人格,增强学生在婚恋观中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学生在面对婚恋问题时更加理智和负责。

2摆正爱情位置,提倡积极恋情。首先,要教育大学生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爱情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但爱情不是人生的根本宗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其次,要教育大学生摆正爱情在大学生活中的位置。要使大学生理解,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事业息息相关,也是个人爱情美满、家庭幸福的基础。那种抛开学业谈恋爱的作法,不仅有碍成就事业,也难以获得幸福的爱情。

3进行健康的择偶观教育。择偶不仅要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也要考虑到婚姻的同源性、价值观的一致性及家庭角色的认同度等。要指出男生只注重女性外貌的弊端,突出对女性内在涵养的追求。要明确反对女生“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依附心理,强调女生对未来婚姻生活的理智选择。

4开设性教育课程。整合大学生性教育的内容,把大学生性教育建设成为一门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具有独特价值的课程。既对他们进行恋爱观、性道德教育,又对他们进行性生理、性心理教育,同时还要进行性法律教育,从而引导他们加强内在的自我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性道德和性价值观念,面对性冲动时更为理性。

5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教育。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可以建立有效机制促进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指导家长与孩子共同探讨一些与心理、情感、爱恋、

选择终身伴侣有关的问题。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校医室或社会上专门为青少年服务的机构,也起重要作用。总之,学校、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十分重要。

结束语

婚恋观是指人们对恋爱、婚姻和性的问题的基本看法,受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往往影响其恋爱的动机、择偶的标准以及对恋爱、婚姻的观点、态度。大学校园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作为新时期大学生的婚恋观,不仅折射出这个时代婚姻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预示着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由于生理、心理的发展,大学生对婚恋的关注和对恋爱甚至性的尝试已成为其大学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与此同时,大学生又迫切地希望了解恋爱、婚姻、性等方面的知识。在旧的传统观念被解构

化的趋势。同时恋爱给大学生也带来了不少消极影响,如对性行为的随意性、学业的荒废、挥霍的无度。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恋爱观教育,使他们认识到爱情是人生中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人生的全部,从而摆正爱情的位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恋爱观,走好人生之路。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添砖加瓦。

附1:调查组成员

附2:调查问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