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剂学资料汇总

方剂学资料汇总

方剂学资料汇总
方剂学资料汇总

1. 解表剂

1.1辛温解表

1.麻黄汤★《伤寒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桂枝汤★《伤寒论》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小青龙汤★《伤寒论》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薄白,脉浮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4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5止嗽散《医学心语》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1.银翘散《温病条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口渴,脉浮数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2.桑菊饮《温病条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脉浮数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辛凉宣泄,宣肺平喘外感风寒邪热壅肺证发热,喘急,苔薄黄,脉数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1.3扶正解表

1.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憎寒壮热,肢体酸痛,无汗,脉浮按之无力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2.麻黄细辛附子汤《伤寒论》助阳解表少阳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解表法优良;

2.1寒下

1.大承气汤★《伤寒论》峻下热结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数日不大便,脘腹胀满,苔黄厚干或焦黑,燥裂,脉沉有力硝大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阳明腑实真阴灼,急下存阴第一方。

2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泻热破瘀,散结消肿肠痈初起少腹疼痛拒按,右足屈而不伸,舌苔黄脉,滑数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2.2温下

1.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攻下寒积,温补脾阳寒积腹痛便秘腹痛,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欠温,苔白,脉沉弦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2.3润下

1.麻子仁丸,脾约丸《伤寒论》润肠泻热,行气通便脾约证肠胃燥热,脾津不足,大便秘结,小便频数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枯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2济川煎景岳全书》温肾益精,润肠通便肾虚便秘,精血不足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迟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肾虚津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

2.4逐水

十枣汤(服用方法及意义)《伤寒论》攻逐水饮 1.悬饮2.水肿(实水) 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革更,干呕短气,水肿,二便不利,头痛目眩,苔滑,脉沉弦十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与芫花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2.4攻补兼施

黄龙汤?伤寒六书?泄热通便,补益气血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身热口渴,神倦少气,舌苔焦黄,脉虚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3.1和解少阳

1.小柴胡汤★《伤寒论》和解少阳1伤寒少阳证2妇人热入血室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默默不欲饮食,舌苔薄白,脉弦

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2大柴胡汤★《金匮要略》和解少阳,内泻热结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满痛,便秘或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大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芩夏白芍将煎加姜枣表兼里妙法内攻兼外攘

3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清胆利湿,和胃化痰少阳湿热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胸胁胀疼,小便短少,吐酸苦水,或呕黄涎粘,干呕呃逆,舌红苔白腻蒿芩蒿芩清胆碧玉需陈夏茯苓枳竹茹热重寒轻痰挟湿胸痞呕恶总能除

3.2调和肝脾

1.四逆散★《伤寒论》透邪解郁,疏肝理气阳郁厥逆之证,肝脾气郁证手足不温,泄利,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

2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疏肝解郁,养血健脾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胀痛逍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

3痛泻要方《丹溪心法》补脾柔肝,祛湿止泻脾虚肝旺之腹痛泄泻腹痛,泄泻,泻必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痛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

3.3调和肠胃

1半夏泻心汤★《伤寒论》寒热平调,消痞散结寒热互结之痞证心下痞满而不痛,呕吐肠鸣下痢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大枣合之治虚痞法在降阳而和阴

4.1清气分热

1.白虎汤★《伤寒论》清热生津阳明气分热盛证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气津生

2.竹叶石膏汤《伤寒论》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气逆欲呕,烦渴喜饮,口干,舌红少津,脉虚数竹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临再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养阴津

4.2清营涼血

1.清营汤★《温病条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热入营分证身热夜甚,口渴或不渴,神烦少寐,谵语目喜开,或闭不一,斑疹隐隐舌绛干脉数清清营汤是鞠通方热入心包营血伤角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佐之良

2.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清热解毒,凉血散瘀1热入血分证2热伤血络证身热谵语,斑色紫黑,吐血,便血衄血,尿血,舌绛,脉数犀犀角地黄芍药丹血热妄行吐衄斑蓄血发狂舌质绛凉血散瘀病可痊

4.3清热解毒

1. .黃连解毒汤《外台秘要》泻火解毒三焦火毒热盛证大热烦躁,错语不眠,口燥咽干,吐衄,发斑,痈肿疔毒,舌紅苔黃,脉數有力黄黄连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备燥狂大热呕不眠吐衄斑黄均可为

2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清热解毒,疏风散邪大头瘟恶

恶寒发热,咽喉不利,舌燥口渴,头面红肿痛,目不能开,舌红苔黃,脉浮数有力普普济消毒芩连牛玄参甘桔蓝根侣升柴马勃连翘陈薄荷僵蚕为末咀

3.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泻火通便,清上泄下上中二焦邪郁生火证身身热口渴,胸膈烦热,面赤唇焦,口舌生疮,咽痛,吐衄,便秘溲赤凉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竹叶蜜煎疗膈上中焦燥实服之消

4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清热解毒,消肿潰堅,活血止痛痈疡肿毒初起红红肿焮痛,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黃,脉数有力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芍加贝母花粉兼乳没穿山角刺酒煎佳一切痈毒能溃败溃后忌服用勿差

2. 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清泻肺热,平喘止咳肺热喘咳证气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黃泻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参茯知芩皆可人肺热喘嗽此方施

3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1.肝胆实火上炎证 2.肝胆湿热下注证头痛目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有力,胁痛口苦,耳聋耳肿,阴肿阴痒,小便淋浊,带下黄臭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4左金丸《丹溪心法》清泻肝火,降逆止呕肝火犯胃证胁胁肋疼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黄连、吴茱萸(6:1) 左左金连茱六一丸,肝火犯胃吐吞酸,若加芍药名戊己热泻热痢服之安

5清胃散《兰室秘藏》清胃凉血胃火牙痛牙牙痛牵引头疼,面颊发热,唇舌颊腮肿痛,牙龈腐烂等,舌红苔黄,脉滑数清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或加石膏清胃热口疮吐衄与牙宣

6玉女煎《景岳全书》清胃热,滋肾阴胃热阴虚证头头痛,牙痛,牙龈出血,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玉玉女煎用熟地黄膏知牛膝麦冬襄胃火阴虚相因病牙痛齿枯宜煎尝

7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清热燥湿,调气和血湿热痢疾下下痢脓血,赤白相兼,或白多赤少,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腻芍芍药汤中用大黄芩连归桂槟草香清热燥湿调气血里急腹痛自安康

1白头翁汤《伤寒论》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热毒痢疾便便脓血,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口渴,舌红苔黄,脉弦数白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与秦皮味苦性寒能凉血解毒坚阴功效奇

2.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解表清里协热下利证身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葛根、炙甘草、黄芩、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邪陷阳明成热利清里解表保安康

3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清肺化痰,逐瘀排脓肺痈身身有微热,咳嗽痰多,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舌红苔黃腻,脉滑数苇苇茎汤方出千金桃仁薏苡冬瓜仁肺痈痰热兼瘀血化浊排脓病自宁

4.5清虚热

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养阴透热温病后期,阴液耗伤,邪伏阴分证夜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青青蒿鳖甲地知丹热自阴来仔细辨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祛暑剂

1香薷散《温病条辨》祛暑解表,化湿和中阴暑恶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重困倦,胸闷泛恶,腹痛吐泻三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2六一散《伤寒直格》清暑利湿暑湿证身身热烦渴,小便不利,泄泻六一散用滑石草清暑利湿有功效益元碧玉与鸡苏砂黛薄荷加之好

3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清暑益气,养阴生津暑热气津两伤证身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王王氏清暑益气汤善治中暑气阴伤洋参冬斛荷瓜翠连竹知母甘粳襄

.1温中祛寒

1.理中丸★《伤寒温中散寒,补气健脾脾胃虚寒证脘脘腹疼痛喜温欲按,自利不渴畏寒肢冷,呕吐,不欲饮食,舌淡苔白,脉沉细理理中丸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干姜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

2.吴茱萸汤《伤寒论》温中补虚,降逆止呕虚寒呕吐证食食谷欲呕,畏寒喜热,或胃脘痛,吞酸嘈杂,或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或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吴茱萸汤人参枣重用生姜温胃好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皆能保

3小建中汤★《伤寒论》温中补虚,和里缓急虚劳里急证腹腹痛喜温喜按,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虚烦心悸,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脉细弦小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冷服之瘥

7.2回阳救逆

1.四逆汤★《伤寒论》回阳救逆少阴病四四肢厥逆,恶寒倦卧,腹痛下利,舌淡苔白,脉微四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尝腹痛吐泻脉微细急投此方可回阳

2.回阳救急汤《伤寒六书》回阳救急,益气生脉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证恶恶寒踡卧,四肢厥冷或身寒战慄,唇指青紫,神衰欲寐,吐泻腹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数甚或无脉回阳救急用六君,桂附干姜五味并;加麝三厘或胆汁,三阴寒厥建奇勋

7.3温经散寒

1当归四逆汤《伤寒论》温经散寒,养血通脉血虚寒厥证手手足厥寒,肢体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当当归四逆桂芍枣细辛甘草与通草血虚肝寒手足冷煎服此方乐陶陶

2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温阳补血,散寒通滞阴疽属于阳虚寒凝证漫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阳阳和汤法解寒凝贴骨流注鹤膝风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甘草从

8.1补气

1.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益气健脾脾胃气虚证面面色恍白,语音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四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益气虚饵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气滞使2.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益气健脾,渗湿止泻脾虚挟湿证饮饮食不化,胸脘痞满,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参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3补中益气汤《脾胃论》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脾胃气虚证,气虚下陷证,气虚发热证饮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恍白,大便稀溏.脱肛,子宫脱垂,久泄久痢,崩漏,气短乏力.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补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4生脉散《医学启源》益气生津,敛阴止汗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久咳肺虚,气阴两虚证证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

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

5玉屏风散《究原方医方类聚》益气固表止汗表虚自汗汗汗出恶风,面色恍白玉玉屏风散最有灵芪术防风鼎足形表虚汗多易感冒药虽相畏效相成

6完带汤《傅青主女科》补脾疏肝,化湿止带脾虚肝郁,湿浊, 完完带汤中用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辅。苍术车前黑芥穗,陈皮甘草与柴胡。

8.2补血

1.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补血和血营血虚滞证心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四四物地芍与归芎血家百病此方通经带胎产俱可治加减运用在胸中

2.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补气生血血虚发热证肌肌热面红,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疮疡溃后,久不愈合当归补血东垣笺黄芪一两归二钱血虚发热口烦渴脉大而虚宜此煎

3归脾汤《济生方》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心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面色萎黄,体倦食少,盗汗虚热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随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怔忡健忘俱可却肠风崩漏总能医8.3气血双补

1.八珍汤《正体类要》益气补血气血两虚证面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心悸怔忡,四肢倦怠,气短懒言,饮食减少,头晕目眩四四君四物八珍汤,气血双补是名方。

2.炙甘草汤《伤寒论》益气滋阴,通阳复脉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虚劳肺痿证心心动悸,脉结代,虚羸少气,舌光少苔,质干瘦,咳嗽,咳痰不多,涎唾多,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大便干结,脉虚数,咽干舌燥

炙甘草汤参姜桂麦冬生地大麻仁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

6.4补阴

1.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滋阴补肾肾阴虚证腰腰膝酸软,牙齿动摇,足膝作痛,头晕目眩,耳鸣耳聋,遗精,牙齿动摇,足膝作痛,头晕目眩,耳鸣耳聋,遗精六味地黄益肾肝茱薯丹泽地苓专更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自可煎养阴明目加杞菊滋阴都气五味先肺肾两调金水生麦冬加入长寿丸

2.大补阴丸《丹溪心法》滋阴降火阴虚火旺证骨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足膝疼痛,咳嗽咳血,心烦易怒大大补阴丸知柏黄龟版脊髓蜜成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3一贯煎《继名医类案》滋阴疏肝阴虚肝郁胸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口咽干燥,舌红少苔,疝气瘕聚一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8.4补阳

1.肾气丸★《金匮要略》补肾助阳肾阳不足证腰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痰饮,水肿,水饮内停,脚气,转胞,消渴金匮肾气治肾虚熟地淮药及山萸丹皮苓泽加附桂引火归原热下趋

8.6阴阳并补

1.地黄饮子《黄帝素问宣明论》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暗痱舌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地地黄饮子山茱斛麦味菖蒲远志茯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固涩剂

9.1固表止汗

1.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益气固表,敛阴止汗自汗,盗汗身身常自汗,夜卧尤甚,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淡红,脉细弱牡牡蛎散内用黄耆,浮麦麻根相用宜;卫虚自汗或盗汗,固表收敛见效奇。

9.2涩肠固脱

1真人养脏汤《卫生宝鉴》涩肠固脱,温补脾肾久泻久痢,脾肾虚寒泻泻痢无度,滑脱不禁,甚至脱肛坠下,脐腹疼痛,不思饮食,舌淡苔白,脉迟细真真人养脏诃粟壳肉蔻当归桂木香术芍参甘为涩剂脱肛久痢早煎尝

2四神丸《内科摘要》温补脾肾,固肠止泻脾肾阳虚之肾泄五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少不化或腹痛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四四神故纸与吴萸肉蔻五味四般须大枣生姜为丸服五更肾泄最相宜

7.3涩精止遗

1.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补肾涩精遗精遗遗精,滑泄,神疲乏力,四肢酸软,腰痛耳鸣,舌淡苔白,脉细弱金金锁固精芡莲须蒺藜龙骨与牡蛎莲粉糊丸盐汤下补肾涩精止滑遗

2.桑螵蛸散《本草衍义》调补心肾,涩精止遗心肾两虚证小小便频数,色如米泔,或遗尿,遗精,心神恍惚,健忘,舌淡苔白,脉细弱桑桑螵蛸散治便数参苓龙骨同龟壳菖蒲远志当归入补肾宁心健忘却

7.4固崩止带

1.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益气健脾,固冲摄血脾气虚弱,冲脉不固证血血崩或月经过多,色淡质稀,心悸气短,腰膝酸软,舌淡,脉微弱固固冲汤中用术芪龙牡芍萸茜草施倍子海蛸棕榈炭崩中漏下总能医

10.1重镇安神

朱砂安神丸《医学发明》重心安神,清热养血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失失眠多梦,怔忡惊悸,心神烦乱,舌红,脉细数朱朱砂安神东垣方归连甘草合地黄怔忡不寐心烦乱清热养阴可复康

10.2滋养安神

1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滋阴养血,补心安神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心心悸失眠,神疲健忘,梦遗虚烦,手足心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数补补心丹用柏枣仁二冬生地当归身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养神

2.酸枣仁汤《金匮要略》养血安神,清热除烦虚烦不眠证虚虚烦不安,失眠,心悸,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酸酸枣二升先煮汤茯知二两用之良芎二甘一相调剂服后安然入梦乡

11.1涼开

1.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清热解毒,开窍醒神邪热内陷心包证高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口干舌燥,痰涎壅盛,舌红或绛,脉数。小儿惊厥,中风昏迷

2紫雪《外台秘要》清热开窍,熄风止痉热邪内陷心包,热盛动风证高高热,神昏谵语,烦躁不安,痉厥,斑疹吐衄,口渴引饮,唇焦齿燥,便秘尿赤,舌红绛苔干黄,脉数有力或弦。小儿惊厥

3至宝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清热开窍,化浊解毒痰热内闭心包证身身热烦燥,神昏谵语,痰盛气粗,舌红苔黄垢而腻, 脉滑数,及中风中暑,小儿惊厥

11.2温开

苏合香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芳香开窍,行气温中寒闭证突突然昏倒,牙关紧闭,不省人事,苔白,脉迟,心腹卒痛,甚则昏厥,亦治中风,中气及感受时行瘴疠之气见有上述症状者

12.理气剂

1行气

1.越鞠丸《丹溪心法》行气解郁郁证胸胸膈痞闷,脘腹胀痛,饮食不消,恶心呕吐,嗳腐吞酸越越鞠丸治六般郁气血痰火食湿因芎苍香附兼栀曲气畅郁舒痛闷伸鞠

2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通阳散结,下气祛痰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气气结在胸,胸满而痛,心中痞气,气从胁下上逆抢心,舌苔白腻,脉沉弦半3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行气散结,降逆化痰梅核气咽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苔白润,脉弦滑弦缓半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4厚朴温中汤《内外伤辨惑论》行气除满,温中燥湿寒湿气滞证脘脘腹胀满,或疼痛,不思饮食,四肢倦怠,舌苔白腻,脉沉弦厚厚朴温中陈草苓干姜草蔻木香停煎服加姜治腹痛虚寒胀满用皆灵

5暖肝煎《景岳全书》温补肝肾,行气止痛肝肾虚寒证睾睾丸冷痛,或少腹疼痛,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脉沉迟暖暖肝煎中杞茯归茴沉乌药合肉桂下焦虚寒疝气痛温补肝肾此方推

10.2降气

1.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上实下虚之喘咳证痰痰涎壅盛,喘咳短气,胸膈满闷,痰多稀白,或呼多吸少,腰疼脚软,或肢体浮肿,苔白滑,脉弦滑苏子降气半夏归前胡桂朴草姜随上实下虚痰嗽喘或加沉香去肉桂

2定喘汤《摄生众妙方》(麻黄白果定喘汤) 宣肺降气,清热化痰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证证哮喘咳嗽,痰多气急,痰稠色黄,微恶风寒,苔黄腻,脉滑数定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杏黄芩兼甘草外寒痰热喘哮尝

3旋覆代赭汤《伤寒论》降逆化痰,益气和胃胃虚痰阻气逆证心心下痞硬,噫气频作,呕吐,呃逆,吐涎沫,舌淡苔白滑,脉弦而虚旋旋覆代赭用人参半夏姜甘大枣临重以镇逆咸软痞痞鞭噫气力能禁

4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降逆止呃,益气清热胃虚有热之呃逆呃呃逆或干呕,舌红嫩,脉虚数橘皮竹茹治呃逆人参甘草枣姜益胃虚有热失和降久病之后更相宜理血剂

11.1活血祛瘀

1.桃核承气汤《伤寒论》逐瘀泻热下焦蓄血证少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至夜发热,谵语烦躁,其人如狂,或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桃核承气五般施甘草硝黄并桂枝瘀热互结小腹胀如狂蓄血功最奇

2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活血祛瘀,行气止痛胸中血瘀证胸胸痛,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急躁易怒,内热烦闷,心悸失眠,入暮潮热,头痛,呃逆日久不止,舌紫暗或瘀斑,脉涩或弦紧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3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补气活血通络中风之气虚血瘀证半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遗尿不禁,小便频数,舌黯淡苔白,脉缓补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4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活血祛瘀,疏肝通络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淤血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复元活血汤柴胡花粉当归山甲俱桃仁红花大黄草损伤瘀血酒煎去

5七厘散《良方集腋》散瘀消肿,定痛止血跌打损伤跌

跌打损伤,筋断骨折之瘀血肿痛,或刀伤出血。并治一切无名肿毒,烧伤烫伤等。血竭,麝香,冰片,乳香,没药,红花,朱砂,儿茶

6温经汤《金匮要略》温经散寒,祛瘀养血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漏下不止,月经不调,久不受孕,唇口干燥,入暮发热,手心烦热,月经或前或后,或一月再行,或崩中漏下,月经后期,不至甚或经停温温经汤用吴萸芎归芍丹桂姜夏冬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7生化汤《傅青主女科》养血化瘀,温经止痛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胞宫产产后瘀血腹痛. 恶露不行,小腹冷痛生生化汤是产后方归芎桃草酒炮姜消瘀活血功偏擅止痛湿经效亦彰

2.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活血祛瘀,散结止痛瘀血停滞心心胸刺痛,脘腹疼痛,产后恶露不行,月经不调,少腹急痛失失笑灵脂蒲黄同,等量为散研醋冲。淤滞心腹时作痛,祛瘀止痛有奇功。笑

2。十灰散《十药神书》凉血止血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吐吐血,咯血,嗽血,衄血十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榈煨。二蓟栀(大)黄各炒黑,上部出血势能摧

1.咳血方《丹溪心法》清肝宁肺,凉血止血肝火犯肺之咳血证咳咳嗽痰稠,带血,心烦易怒,咽干口苦,胸胁刺痛,烦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咳咳血方中诃子收瓜蒌海粉山栀投青黛蜜丸口噙化咳嗽痰血服之瘳

2小蓟饮子《济生方》凉血止血,利水通淋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尿尿中带血,或尿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小小蓟饮子藕蒲黄木通滑石生地襄归草黑栀淡竹叶血淋热结服之良

3槐花散《本事方》清肠凉血,疏风行气风热湿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肠肠风脏毒下血,便前、后出血,粪中带血,痔疮出血,血色鲜红或晦槐槐花散用治肠风侧柏荆芥枳壳充为末等分米饮下宽肠凉血逐风功

4黄土汤《金匮要略》温阳健脾,养血止血脾阳不足,脾不统血大大便下血,先便后血,或吐血,衄血,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黄土汤用芩地黄术附阿胶甘草尝温阳健脾能摄血便血崩漏服之康

12.治风剂

12.1疏散外风

1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疏风止痛风邪头痛偏偏正头痛,巅顶作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川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风攻上正偏头痛悉能康

2牵正散《杨氏家藏方》祛风化痰,通络止痉风中经络,口眼歪斜口口眼歪斜,口目润动经隧不利, 筋肉失养. 牵牵正散是杨家方全蝎僵蚕白附襄服用少量热酒下口眼歪斜疗效彰33消风散《外科正宗》疏风养血,清热除湿风疹,湿疹皮消消风散内有荆防,蝉蜕胡麻苦参苍。知膏蒡通归(生)地草,风疹湿疹服之康。

12.2平熄内风

1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凉肝熄风,增液舒筋肝热生风证高高热不退,烦闷燥扰,甚则神昏,手足抽搐,发为痉厥,舌绛而干,舌焦起刺,脉弦而数俞氏羚角钩藤汤桑菊茯神鲜地黄贝草竹茹同芍药肝风内动急煎尝

2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镇肝熄风,滋阴潜阳类中风头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时常噫气,肢体渐觉不利,口角渐形歪斜,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或肢体不利,半身不遂,脉弦长而有镇

镇肝熄风芍天冬玄参牡蛎赭茵供麦龟膝草龙川楝肝风内动有奇功

3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头头痛,眩晕,多梦,失眠,舌红苔黄,脉弦天天麻钩藤石决明杜仲牛膝桑寄生栀子黄芩益母草茯神夜交安神宁

4大定风珠《温病条辨》滋阴熄风阴虚动风证神神倦契瘲,脉气虚弱,舌绛少苔,时时欲脱大大定风珠鸡子黄再合加减复脉汤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13.1轻宣外燥

1.杏苏散《温病条辨》轻宣凉燥,理肺化痰外感凉燥证头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杏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2.桑杏汤《温病条辨》轻宣温燥,润肺止咳外感温燥证头头头痛身热不甚,口渴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而右脉大者桑杏汤中象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干咳鼻燥右脉大,辛凉甘润燥能医。

3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清燥润肺,养阴益气温燥伤肺,气阴两伤头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口渴鼻燥,胸膈满闷,舌乾少苔,脉虚大而数清清燥救肺参草杷石膏胶杏麦胡麻经霜收下冬桑叶清燥润肺效可夸

13.2滋阴润燥

1麦门冬汤《金匮要略》润肺益胃,降逆下气肺痿胃阴不足咳咳唾涎沫,短气喘促,咽喉干燥,舌干红少苔,脉虚数麦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肺痿咳逆因虚火益胃生津此方珍

2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滋养肺肾,止咳化痰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咳咳嗽气喘,咽喉燥痛,痰中带血,头晕目眩,午后潮热百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甘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2.养阴清肺汤《重楼玉明》养阴清肺,解毒利咽白喉之阴虚热证喉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肿痛,鼻干唇燥,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脉数无力养阴清肺是妙方玄参草芍麦地黄薄荷贝母丹皮入时疫白喉急煎尝

14.祛湿剂

14.1燥湿和胃

1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燥湿运脾,行气和胃湿滞脾胃证脘脘腹胀满,不思引食,常多自利,呕吐恶心,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舌苔白腻而厚,脉缓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甘草姜枣齐燥湿运脾除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

2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恶恶寒发热头痛,霍乱吐泻,脘腹疼痛,舌苔白腻藿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俱夏曲白芷加姜枣感伤岚瘴并能驱

14.2清热袪湿

1.茵陈蒿汤《伤寒论》清热利湿退黄湿热黄疸一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小便短赤,腹微满,口渴,苔黄腻,脉沉数茵茵陈蒿汤治阳黄栀子大黄组成方栀子柏皮加甘草茵陈四逆治阴黄

2.八正散《大平惠民和剂局方》清热泻火,利水通淋湿热淋证尿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漓不畅,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尿色浑赤,口燥舌干,苔黄腻,脉滑数八正木通与车前萹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兼加灯草痛淋蠲

2三仁汤《温病条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头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胸闷不饥,面色淡黄,苔白不渴, 三

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白通滑竹伦水用甘澜扬百遍湿温初起法堪遵

14.3利水渗湿

1.五苓散《伤寒论》利水渗湿,温阳化气1下焦蓄水证2水湿内停3痰饮小小便不利,头痛身热,口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成"水逆证"水肿,泄泻,霍乱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短气而咳舌苔白,脉浮五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2猪苓汤《伤寒论》利水养阴清热水热互结证小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心烦不寐,咳嗽,呕恶,下利,舌红苔白或微黄,脉细数猪猪苓汤用猪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并小便不利兼烦渴利水养阴热亦平

3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益气祛风,健脾利水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汗汗出恶风,身重,水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防防己黄芪金匮方白术甘草枣生姜汗出恶风兼身重表虚湿盛服之康

14.4温化水湿

1.真武汤《伤寒论》温阳利水阳虚水泛证或太阳病发汗太过四四肢沉重疼痛,肢体浮肿,小便不利,腹痛下利,心下悸,头眩,身目闰动,振振欲擗地,苔白不渴,脉沉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少阴腹痛有水气悸眩瞤惕保安康

2实脾散《重订严氏济生方》温阳健脾,行气利水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阳水身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大便溏薄,胸腹胀满,舌苔白腻,脉沉弦迟实实脾苓术与木瓜甘草木香大腹加草果附姜兼厚朴虚寒阴水效堪夸

3.萆解分清饮《丹溪心法》温肾利湿,分清化浊虚寒之膏淋白浊小小便频数,白如米泔,凝如膏糊,舌淡舌白,脉沉萆萆薢分清石菖蒲萆薢乌药益智俱或益茯苓盐煎服通心固肾浊精驱

14.5祛风胜湿

1羌活胜湿汤《此事难知》张元素方祛风胜湿止痛风湿在表之痹证风风湿在表,肩背痛不可回顾,头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苔白脉浮23页独2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膝腰疼痛,麻木不仁,肢体屈伸不利,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屈能伸15.祛痰剂

15.1燥湿化痰

1.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湿痰咳嗽痰痰多色白易咳,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倦怠,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二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2.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理气化痰,清胆和胃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胆胆怯易惊,虚烦不宁,失眠多梦,呕吐呃逆,癫痫温温胆汤中苓半草枳竹陈皮加姜枣虚烦不眠证多端此系胆虚痰热扰

3茯苓丸《是斋百一选方》燥湿行气,软坚化痰痰停中脘证两两臂疼痛,手不得上举,两手疲软,四肢浮肿,舌苔白腻,脉象弦滑或沉茯苓、炒枳壳、半夏、风化朴硝(生姜)15.2清热化痰

1.清气化痰丸《医方考》清热化痰,理气止咳痰热咳嗽痰痰稠色黄,咯之不爽,胸膈痞闷,气急呕恶,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清清气化痰星夏桔杏仁枳实瓜蒌实芩苓姜汁糊为丸气顺火消痰自失

2小陷胸汤《伤寒论》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痰热互结证胸胸脘痞闷,按之则痛,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小

小陷胸汤连夏蒌宽胸开结涤痰忧膈上热痰痞满痛舌苔黄腻服之休

15.3润燥化痰

1贝母瓜蒌散《医学心悟》润肺清热,理气化痰燥痰咳嗽咯咳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苔白而干贝贝母瓜蒌花粉研桔红桔梗茯苓添呛咳咽干痰难出润燥化痰病自安

15.4温化寒痰

1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温肺化饮痰饮咳嗽咳咳痰量多,清稀色白,胸膈不快,舌苔白滑,脉弦滑干姜、茯苓、甘草、细辛、五味子15.5化痰熄风

1.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化痰息风,健脾祛湿风痰上扰证眩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二陈汤+天麻、白术、大枣-乌梅半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桔红大枣姜眩晕头痛风痰证热盛阴亏切勿尝

16.消食剂

16.1消食化滞

1.保和丸《丹溪心法》消食和胃食滞胃脘证脘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大便泄泻,恶食呕吐,舌苔厚腻,脉滑保保和神曲与山楂苓夏陈翘菔子加炊饼为丸白汤下消食和胃效堪夸

2.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消食导滞,清热祛湿湿热食积脘脘腹腹胀痛,大便秘结,下痢泄泻,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有力枳枳实导滞首大黄芩连曲术茯苓襄泽泻蒸饼糊丸服湿热积滞力能攘

16.1健脾消食

1.健脾丸《证治准绳》健脾和胃,消食止泻脾虚食积证食食少难消,大便溏薄,脘腹痞闷,苔腻微黄,脉象虚弱健健脾参术苓草陈肉蔻香连合砂仁楂肉山药曲麦炒消补兼施此方寻

2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行气消痞,健脾和胃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心心下痞满,不思饮食,倦怠乏力,大便失调枳枳实消痞四君全,麦芽夏曲朴(干生)姜(黄)连。蒸饼糊丸消积满,消中有补两相兼。

17.驱虫剂

202乌梅丸《伤寒论》温脏安蛔脏寒蛔阙证心心烦呕吐,腹痛使作,常自吐蛔,手足阙冷,时发时止,久泻久痢乌乌梅丸用细辛桂黄连黄柏及当归人参椒姜加附子清上温下又安蛔

方剂学(所有方子的整理,很齐,很完整)

总论 八法:汗和下消吐清温补 组成原则:君、臣、佐、使 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1)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3)反佐药,病重邪盛,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防止药病格据。 使药:(1)引经药,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2)调和药,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变化形式:药味加减(桂枝汤——咳+杏仁、厚朴,胸闷--芍药)、药量增减(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剂型更换(汤,可加减,急;丸,易带,缓) 重点方剂 (辛温解表) 【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疼,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辛温解表) 【组成】麻黄桂枝干姜细辛半夏甘草芍药五味子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咳喘,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辛凉解表) 【组成】银花连翘苦桔梗薄荷竹叶芥穗牛蒡子淡豆豉生甘草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期。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寒下) 【组成】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 (1)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下痢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脘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调和肝脾之痛泻要方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调和肝脾之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陈皮芍,防风白术煎丸酌。补土泻木理肝脾,若作食伤医便错。 组成:白术(土炒)三两,白芍(酒炒)四两,陈皮(炒)半两,防风一两,或煎或丸,久泻加升麻。陈皮理气补脾,防、芍泻木益土。吴鹤皋曰∶伤食腹痛,得泻便减,今泻而痛不减,故责之土败木贼也。 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或泻后仍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左弦而右缓者。 痛泻要方出自《丹溪心法》。这个方的主治证候的病机,是属于肝旺脾虚。逍遥散是肝郁脾虚。它是一种肝旺脾虚也造成一种恶性循环。从根本讲还是肝脾不和,肝旺可以克伐脾胃,造成肝脾不和。脾虚可以不养肝,造成更加肝旺。所以肝旺可以克伐脾胃,加重脾虚。脾虚不能化生气血津液。血不养肝,肝的阴阳失衡,肝就更旺。所以肝旺脾虚往往造成一个连带的一种恶性循环。肝旺乘脾反应在腹痛。脾虚不运化水湿造成泄泻。所以土虚木乘,这种痛和泻,痛则治肝,泻则治脾。那肝脾同病产生腹痛、泄泻。泻必腹痛。泻后有一段时间痛可缓减,就可以减轻。所以主要特征是痛泻,它的病机是肝旺脾虚

了。这是肝脾不和的第二个类型。调肝脾这一节三个类型,四逆散是肝脾气机郁滞,那是偏实证。 逍遥散是肝气郁结、肝郁脾虚血虚;应该说疏肝、健脾、养血全方,虽然是调的,调补,有这种调补作用。所以过去秦伯未说逍遥散,大家认为它是疏肝那个作用,疏肝是逍遥散基本作用,认为是错的。逍遥散很重要对肝来讲,还是个调肝。因为疏肝、健脾、养血是逍遥散基本的功用。针对的肝郁、脾虚、血虚,而作为肝来讲呢,体阴用阳,所以它的疏泄、藏血两方面对于逍遥散来讲,既有肝气不舒,又有肝血不足,又有血虚。所以它这个调肝,不是光疏肝。这个作为痛泻要方是肝旺脾虚。肝旺脾虚,就是说这个也是肝脾不和,也是一种虚实夹杂的。肝木之旺,腹痛体现实的方面。脾虚不运,才是泄泻。那这是体现了虚的方面。那必须补脾柔肝,补脾增加脾运化功能;柔肝是使肝不旺,这样祛湿止泻。 痛泻要方,这个方是Ⅱ类方。白术是君药,用来健脾祛湿。芍药看作臣药,所以白术、芍药这个结构,也是一种调整肝脾功能。健脾燥湿基础上,柔肝调和肝脾,避免肝脾不和、肝木克伐脾土。陈皮可以理气化湿。这个方里边,特殊一点的就是防风。防风的运用可以把它看作它佐药为主的,那防风运用以散外风为主。而在宋以前,用防风,治疗内证治得很多。防风在张仲景时代用,《金匮要略》里用

方剂学知识点总结

方剂学知识点总结 期末方剂备考录 一. 总论知识点 1?方剂起源与发展: ?《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方书 ?《黄帝内经》首次提出君臣佐使 ?《伤寒杂病论》被誉为“方书之祖”载方为“经方” ?孙思邈后著《千金翼方》以辅《千金要方》 ?宋代《太平圣惠方》是我国政府组织编写的第一部方书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第一部政府编制颁行的成药药典 ?金元成无己《伤寒明理药方论》开方论之先河 ?明代吴昆《医方考》为第一部方论专著

?明代朱橚《普济方》是我国现存古籍中载方量最多的方书2?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只记2句话) ①治法是用方或组方的依据(方从法出) ②方剂是体现治法的主要手段(以方现法) 3?方剂的变化(12字掌握) ①药味加减②药量加减③剂型更换 4?方剂所应八法 (1)汗法:解表剂 (2)和法:和解剂;表里双解剂 (3)下法:泻下剂 (4)消法:理气剂;祛湿剂;祛痰剂;消食剂;驱虫剂;理血剂 (5)吐法:涌吐剂 (6)清法:清热剂;祛暑剂 (7)温法:温里剂 (8)补法:补益剂 另(未归):固涩剂、安神剂、开窍剂、治风剂、治燥剂 5.举例说明君臣佐使的含义(幻灯片例) (1)君药:是针对主病or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中不可或缺且药力居首的药物。 (2)臣药: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or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or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其在方中药力小于君药。 (3)佐药 ①佐助药:是协助君药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or直接治疗次 要兼证的药物。 ②佐制药:是制约君药臣药峻烈之性or减轻消除君药臣药 毒性的药物。 ③反佐药:是少量与君药性味or作用相反但又能辅成治疗 作用的药物。(即配伍反佐?另有服法反佐&炮制反佐) 其在方中药力小于臣药,一般用量较轻。 (4)使药:一是引经药,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的药物;二是 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其在方中药力较小,用量亦轻。 二. 某首方的功用、主治证和临床表现 1.麻黄汤 (1)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2)主治证:外感风寒表实证 (3)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2.桂枝汤 (1)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2)主治证:外感风寒表虚证

方剂学方解(图表)

绪言 一、“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1、方剂,是在治法的指导之下,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方剂的组成原则配伍而成。 2、方剂学,是研究并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运用的一门学科。 一、方剂与治法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1)治法来源于方剂; (2)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 (3)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 2、常用的治法: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将常用治法概括为“八法”,即汗、和、下、消、吐、清、温、补。体现各法的代表方剂如下: (1)汗法——解表剂 (2)和法——和解剂 (3)下法——泻下剂 (4)消法——行气、活血祛瘀、祛湿、祛痰、消导化积、驱虫剂等 (5)吐法——涌吐剂 (6)清法——清热剂 (7)温法——温里剂 (8)补法——补益剂 三、方剂的组成 1、组成原则:君、臣、佐、使。 (1)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在方剂中不可缺少。 (2)臣药: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或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3)佐药:①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②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制约其峻烈之性的药物;③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4)使药:①引经药;②调和药。 2、组成变化: (1)药味加减的变化 (2)药量加减的变化 (3)剂型更换的变化 各论 1解表剂 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三类。 使用解表剂时应注意:①不宜久煎;②温覆;③微汗为佳;④表里同病者,或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⑤若表邪入里,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或吐泻失水者,禁用。 1.1辛温解表 麻黄汤[方解]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麻、桂相伍,(君) 桂枝——助麻黄发汗散邪,温经止痛。有峻汗之功。(臣) 杏仁——降利肺气,合麻黄一宣一降以增平喘之力。(佐) 甘草——调和药性,缓麻、桂峻烈之性。(佐使) [使用注意]本方为辛温开表发汗之峻剂,非表实无汗者禁用。 桂枝汤[方解]桂枝——解肌散寒。散中寓收(君)

【推荐】《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清脏腑热之龙胆泻肝汤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清脏腑热之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栀芩柴, 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组成:胆草(酒炒)、栀子(酒炒)、黄芩(酒炒)、生地(酒炒)、柴胡、车前子、泽泻、木通、当归、甘草(生用)。龙胆、柴 胡泻肝胆之火,黄芩、栀子泻肺与三焦之热,以佐之泽泻泻肾经之湿,木通、车前泻小肠、膀胱之湿;以佐之归、地养血补肝,甘草缓中益胃,不令苦寒过于泄下也。 这个方是常用方,Ⅰ类方。这个方适应面很宽, 内科用,妇科用,五官科用,皮肤科用,非常宽了。内科里面涉及到很多系统,所以是一种充分体现异病同治的一张常用方。 从龙胆泻肝汤的主治证候的分 析来看,可以把它分为两个部分,肝胆实火上炎,肝经湿热下注,有 的可以三焦湿热下注。一个实火,一个湿热,把握这个主治,就是上 中下了。首先这个实火是肝经有火,有热才化火的。那肝经自身有热,可以反应胁肋灼痛,可以有胁肋灼痛,可以有急躁易怒,胁肋灼痛, 急躁易怒,整体上可以舌红、苔黄、脉数有这个特点,肝火可以脉弦数。这是一个从把握肝经有热基本特点,当然化火上炎,可以头痛、 目赤,升发太过。肝的升发在正常情况下,有一定的升发的、升举清 阳升发的力量,目的是为了使下部肝藏之血、肾藏之精,肾精肝血上 输头部,靠肝的升发。升发太过,头痛、目赤,头部气血逆乱。肝气

升发太过,胆热随之上犯可以口苦,少阳经脉循耳可以耳聋,耳鸣, 甚至耳肿这一类,我们像有中耳炎,这些很多,也可以用龙胆泻肝的。那这是一组肝经实火,肝经有热化火循经上炎,这组表现,上部的。 那作为三焦湿热,肝胆湿热下注反映出阴肿、阴痒、阴汗,肝经经脉 络阴器、走少腹,所以出现一组阴肿、 阴痒、阴汗、筋痿这类的表现,但是都有湿热的特征。 偏重于湿热下注, 出现苔黄腻、脉濡数、滑数,根据湿热的一个程度了;妇科带下黄臭、粘稠,那是妇科方面的;泌尿科方面小便淋浊,那就是湿热下注常见的。所以根据这三个部分, 龙胆泻肝汤主治由三个部分构成,一个肝胆自身有热,急躁易怒,胁 肋灼痛,最基本的,结合舌象、脉象这类。一部分循经上炎,化火循 经上炎;一部分是三焦湿热下注,产生各种症状,涉及面非常广。这 就是龙胆泻肝汤的证候分析,从它这个证候的病机分析来说,就两大问题,一个是肝火上炎,那要苦降,要降火;一个湿热下注,要清利 下焦湿热,要清泻上炎之肝火,两者结合。 这个方从用药来讲,它是几方面兼顾的。用龙胆草本身是苦寒的,苦寒擅长于清肝胆的实火,降火,苦降啊,降肝胆实火;又擅于清下 焦湿热,归经主要归肝胆。在清肝胆实火方面,苦寒程度很重,说它 是凉肝猛降。那就清肝胆实火方面那它比黄芩这些利害多了,凉肝猛降。清下焦湿热,有清利湿热利水的作用,一味药物身兼两个方面的 作用,说它两善其功,所以作君药。当然要注意,这个药中医对它认 为的副作用过于苦寒容易伤胃。这个使用当中一般来讲没有脾胃症

方剂学重点(全)

. 编辑doc 方 剂 学 ——重点疑点难点笔记 (后附常考题型) 第一章 绪论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防治疾病的药方。 ·一首合格的方剂应是安全有效的。 ·方剂学:研究治法与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基础临床学科。 ·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一、 先秦时期 1、《五十二病方》 战国 记载52病,药物247种 意义: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 2、《黄帝内经》 大部分成书战国 略晚于《五十二病方》 意义:现存最早中医理论著作,最早记载治法及组成原则的医书 二、汉代 《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期 张仲景(机) 载方314首 意义:创造性的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被尊为“方书之祖”。 分两部分:《伤寒论》主要是六经辨证 /《金匮要略》讲杂病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1、《肘后方》晋·葛洪(评价:验 便 廉) 2、《小品方》 继《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论瘟疫 四、唐朝 1、《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 孙思邈著 共载方7500余首 2、《外台秘要》 王焘 五、宋代 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方788首 意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第一部中成药典 2、《小儿药证直诀》 钱乙 ·六味地黄丸出于此书 六、金元时期 1、《伤寒明理论》 金·成无己 意义: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开创了方论的先河。 2、金元四大家 -- 观点 -- ①刘完素:字守真 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间) 倡导“火热论”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化火” ②张从正:字子和 号戴人,师从刘完素。 “病由邪生,邪去正安” 《儒门事亲》 以汗、吐、下三法攻邪 ③李 杲:字明之 号东垣老人,后尊称李东垣。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脾胃论》…… 辨析补益脾胃之法

方剂学重点方剂对比

方剂学重点方剂对比 逍遥散均能疏肝理气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甘草、烧生姜、薄荷治疗肝瘀胁痛其功效,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且肝郁较重,症见两胁作痛,神疲食少,口燥咽干,乳房作胀,头痛目眩,往来寒热等症。一贯煎生地、当归、枸杞子、北沙参、麦冬、川楝子 其功效,滋阴疏肝。 主治阴虚肝郁证。且阴亏较重,症见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胸脘胁痛,吞酸吐苦等症。亦治疝气瘕聚。 牡蛎散均有固表止汗之力煅牡蛎,黄芪,麻黄根,小麦 用于治疗自汗证。其功效,敛阴止汗,益气固表。固表敛汗之力较强 主治体虚自汗、盗汗证。症见自汗,入夜尤甚,心悸惊惕,短气烦倦等,属治标之法。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 其功效,益气固表。健脾益气之力较大 主治肺卫气虚自汗或易感风邪者。症见汗出恶风,面色晄白,舌淡苔薄白等症,属治本之法。 清胃散均能治疗牙痛、牙衄黄连、升麻、生地、丹皮、当归 其功效,清胃凉血。重在清胃火 主治胃火上攻证。症见牙痛牵引头痛,口气热臭,面颊发热,齿恶热喜冷,甚或牙宣出血,伴有胃阴受损玉女煎石膏、熟地、知母、麦冬、牛膝其功效,清胃火,滋肾阴。 主治胃热肾阴虚牙痛证。症见牙痛齿松,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等症。亦治消渴、消谷善饥等。

白头翁汤均能治热证痢疾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 其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热毒血痢。症见下痢脓血,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舌红苔黄等。芍药汤白芍、黄连、黄芩、大黄、木香、槟榔、当归、肉桂 其功效,清热燥湿,调气和血。兼行“通因通用”,以使“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 主治湿热痢疾。症见腹痛,便脓血,赤白相间,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等。 天王补心丹均有人参、茯苓、当归、远志、酸枣仁又配伍生地、麦冬、玄参、天冬、丹参、柏子仁、五味子、朱砂、桔梗 均能补血养心安神其功效,滋阴清热,补心安神。 用于心失所养而致心悸,失眠等症主治阴亏内热,心神不宁证。心肾不足,以心为主。 症见心悸失眠,并见虚烦神疲,梦遗,手足心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数归脾汤又配伍黄芪、白术、甘草、木香、龙眼肉、生姜、大枣,其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安神。 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和脾不统血证。心脾两虚,以脾为主。 症见心悸失眠,并见食少神疲,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缓,及脾不统血之 便血,崩漏,月经前期,量多色淡。 藿香正气散二者均用了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以藿香为君药 均有芳香化湿,理气和胃之功兼能解表散寒 均治疗脘腹痞满,呕吐泄泻,食少体倦等症多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证。以恶寒发热,上吐下泻,苔白为证治要点,夏

方剂学重点方剂表格整理.doc

1. 解表剂 辛温解表 麻黄汤★外感风寒发汗解表,宣恶寒发热,无汗而麻黄(君)、甘草、桂枝、杏仁麻黄杏甘桂。甘麻桂杏?《伤寒论》表实证肺平喘喘,脉浮紧麻黄心肝贵。干妈贵姓? 桂枝汤★外感风寒解肌发表,调发热,恶风,汗出,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桂枝汤,三勺。 《伤寒论》表虚证和营卫脉浮缓枣桂枝汤,三芍。 九味羌活汤★外感风寒发汗祛湿,兼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防芷芩芎草地苍, 《此事难知》湿邪,兼有清里热肢体酸楚疼痛口苦白芷、生地、黄芩、甘草细飲九味羌活汤。 里热证微渴防止秦琼草地藏, 细飲九味羌活汤。 香苏散★外感风寒,疏散风寒,理恶寒发热,头重无香附子、紫苏叶、陈皮、炙甘草 《太平惠民和剂气郁不舒气和中汗,胸闷,苔白腻, 局方》证脉浮 小青龙汤★风寒客表,解表散寒,温恶寒发热,无汗,喘麻黄、桂枝、芍药、细辛、干姜、小青龙麻辛甘味子,干姜芍《伤寒论》水饮内停肺化饮咳,痰多而稀,舌苔炙甘草、半夏、五味子桂夏 ( 求饶 ) 证薄白,脉浮小青龙骂心肝味子,干姜嫂 跪下 ( 求饶 ) 。 止嗽散★风邪犯肺宣肺利气,疏咳嗽咽痒,微有恶风紫苑、百部、桔梗、荆芥、白前、陈梗芥前百菀 ( 买) 止嗽草。《医学心语》证风止咳发热,舌苔薄白甘草、陈皮( 百草苑陈桔芥前 ) 陈更借钱百万 ( 买 ) 止嗽草。辛凉解表 银翘散★温病初起辛凉透表,清发热,微恶风寒,咽金银花、连翘、苦桔梗、薄荷、银翘荷牛,桔豉穗叶草根。《温病条辨》热解毒痛,口渴,脉浮数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银翘河牛,急吃穗叶草根。 牛蒡子 桑菊饮★风温初起疏风清热,宣咳嗽,发热不甚,微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桑菊杏桔连甘草荷芦根( 都《温病条辨》肺止咳渴,脉浮数桔梗、甘草、苇根除掉 ) 。 桑菊杏姐连甘草和芦根( 都 除掉 ) 。 麻黄杏仁甘草石外感风邪,辛凉宣泻,清发热,喘急,苔薄黄,麻黄、石膏、杏仁、甘草、麻杏石甘,清肺平喘。 膏汤邪热壅肺肺平喘脉数麻杏石甘,清肺平喘。 《伤寒论》证 柴葛解肌汤★感冒风寒 , 解肌清热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柴胡葛根甘草黄芩羌活白柴葛、石芩三桔芍羌芷。《伤寒六书》郁而化热者,头痛无汗,目疼芷芍药桔梗生姜大枣柴哥、石琴三姐烧枪支。 证鼻干,心烦不眠,嗌注: 三指生姜、大枣、甘草。 干耳聋,眼眶痛,舌 苔薄黄,脉微洪 升麻葛根汤★麻疹初起解肌透疹麻疹不出,发而不升麻葛根芍药甘草升麻葛根草药汤。 《闫氏小儿方论》透,身热恶风,头痛升麻葛根草药汤。

方剂类方比较

方剂学方剂对比 1、麻黄汤和桂枝汤 同:麻黄汤与桂枝汤同属辛温解表方剂,都可用治外感风寒表证。 异:麻黄汤中麻、桂并用,佐以杏仁,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而喘之表实证。桂枝汤中桂、芍并用,佐以姜枣,发汗解表之力逊于麻黄汤,但有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适用于外感风寒,发热有汗而恶风之表虚证。 2、桑菊饮和银翘散 相同点---组成: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 1 / 24

功用: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主治:外感风热表证 不同点--桑菊饮:配有桑叶、菊花、杏仁。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力较弱,但长于宣肺止咳,属辛凉轻剂。宜用于感受温热病邪较轻,邪偏重在肺络,以咳为主,身热不甚、口微渴者。 银翘散:配有银花、竹叶、牛蒡子、荆芥、淡豆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力较强,但宣肺止咳力较弱,为辛凉剂。宜用于外感风热重证,邪偏于卫表。 发热、口渴较重,或伴咽痛者。 3、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味承气汤(均用大黄泻热通便) 大承气汤:硝、黄并用,并加枳、朴,且大黄后下,泻下与行气并重,为峻下之剂,主治痞、满、燥实俱备之阳明腑实重证。 2 / 24

小承气汤:不用芒硝,枳、朴用量轻,且大黄与二药同煎,为轻下之剂,主治痞、满、实而燥不明显之阳明腑实轻证。 调胃承气汤:不用枳、朴,硝、黄并用,且大黄与甘草同煎,为缓下之剂,主治燥、实同见,而无痞、满之阳明腑实轻证。 4、黄龙汤和新加黄龙汤 相同点:均属攻补兼施剂(泻下热结与补益气血兼顾)。 不同点:黄龙汤以大承气汤峻下热结,配伍补益气血之品,重在急下存阴,兼顾气血之虚;主治热结里实较重,而兼气血不足者。 新加黄龙汤于黄龙汤中去枳实、厚朴、桔梗、大枣,加入生地、玄参、麦冬、海参等滋阴增液之品,缓下热结之中,兼以益气滋阴,且重在滋阴增液以润燥通便;主治阳明腑实较轻,而阴液亏虚较重者。 3 / 24

2014中医方剂学笔记(经典打印版)

2014中医方剂学笔记(经典打印版) 第一章绪论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防治疾病的药方。·一首合格的方剂应是安全有效的。 ■方剂学:研究治法与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基础临床学科。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一、先秦时期 1、《五十二病方》战国记载52病,药物247种意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 2、《黄帝内经》大部分成书战国略晚于《五十二病方》意义: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 二、汉代 《伤寒杂病论》东汉末期张仲景(机)载方314首意义:创造性的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被后世尊为“方书之祖”。 分两部分:《伤寒论》主要是六经辨证 /《金匮要略》讲杂病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1、《肘后方》晋·葛洪(评价:验便廉) 2、《小品方》继《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论瘟疫 四、唐朝 1、《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孙思邈著共载方7500余首 2、《外台秘要》王焘 五、宋代 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方788首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 2、《小儿药证直诀》钱乙·六味地黄丸出于此书 六、金元时期 1、《伤寒明理论》金·成无己意义: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开创了方论的先河。 2、金元四大家-- 观点-- ①刘完素:字守真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间)倡导“火热论”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化火” ②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师从刘完素。“病由邪生,邪去正安” 《儒门事亲》 以汗、吐、下三法攻邪 ③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后尊称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脾胃论》…… 辨析补益脾胃之法 ④朱震亨:字彦修号丹溪翁,后人尊称朱丹溪。倡导“相火论” 《丹溪心法》 主张滋阴降火之法 ………… 七、明代 1、《普济方》朱棣载方61739首我国最大的一部古方书。 2、《医方考》吴昆如:知柏地黄丸 八、清代 1、《医方集解》汪昂以治法为纲创立了方剂的综合分类法 2、《医学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吴谦 3、温病学派 ①叶天士(桂)后人为其总结《温热论》创立卫、气、营、血辨证 ②吴鞠通(瑭)著有《温病条辨》创“三焦”辨证 ③薛雪(生白) ④王七雄(孟英) 第二章方剂与辨证论治 ▍方剂与病证 ▍方剂与治法 一、治法:辨明证候之后,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 二、(与方剂)关系 1、治法是用方或组方的依据 2、方剂是体现并验证治法的手段

(完整版)方剂学考试重点归纳

方剂学讲稿 绪言 1、什么是方剂? 方----治疗方法;剂----剂型、剂量。 通过辨证,决定治法,选用药材,按照一定的组方原则配伍组合,拟定每一药的用量制成一定的剂型,就是方剂。也称处方或汤头。 2、什么是方剂学? 方剂学是研究并阐明治法和方剂的理论及其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第一章方剂学发展简史 方剂学是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具有悠久而长远的历史,其发展轨迹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学习和了解方剂学的发展过程,对于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或有志于从事中医研究及临床的工作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一部方书,在这本据推断至少是公元前三世纪末秦汉之际的抄本。 明代的《普济方》,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方剂巨著。 第二章方剂与治法 第一节治法概述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第二节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剂组成后,它的功用、主治必须而且一定是与治法相一致的。概括起来说,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即“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即是法”。 第二节常用治法 清代程钟龄将诸多治法概括为“八法”,他在《医学心语》中说:“论病之原,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1、汗法2.吐法3.下法4.和法5、清法6.温法7.消法8.补法 第三章方剂的分类 清·汪昂著《医方集解》开创了新的功能分类法。

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第一节方剂的配伍目的 1,增强药力2.产生协同作用3.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 4.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5.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第二节方剂的基本结构 方剂的基本结构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在《素问-至真要大论》里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这里的君、臣、佐、使说的就是方剂的基本结构。 因此方剂的基本结构就是指方剂是由君、臣、佐、使这四类具有不同作用的药物配伍组合而成。 君、臣、佐、使的具体涵义及运用特点: 一、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君药为一方的核心,其药力居方中之首,一般用量偏大。在每一个方剂中君药是必不可少的,但一般只用一味,病情复杂也可用至二味。若用多则使药力分散,并且相互牵制而影响疗效。如治疗肝肾阴虚证的六味地黄丸,以熟地为君,用至八钱,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二、臣药:有二种意义: 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 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三、佐药:有三种意义: 1、是佐助药:有二方面意义: (1)用于协助君、臣二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 (2)直接用于治疗次要的兼病或兼证。 佐药的药力小于臣药,一般用量较少,但用数可多于臣药。 2、是佐制药:用于消除或缓解君、臣二药的毒性与烈性。 3、是反佐药:根据病情的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四、使药:有二种意义: 1、引经药:能把方剂中的诸药引向病所,而发挥专项治疗作用。 2、调和药:是具有调和诸药的作用。 第三节方剂的变化形式 1、药味增减变化 2.药量增减变化 3.剂型更换变化 第五章剂型 1、汤剂汤剂是中医最广泛使用的一种剂型。特点是吸收快,易发挥疗效,且便于加减使用。特点是吸收快,易发挥疗效,且便于加减使用。 2、丸剂丸剂内服吸收缓慢,药力持久,服用、携带方便,一般适于慢性、虚弱性疾病。 3、散(粉)剂散(粉)剂制作简便,便于携带,节约药物,其吸收亦较快。 第六章方剂的服法

中医师承确有专长考试方剂学复习知识点

中医师承/确有专长考试方剂学复习知识点 方剂学在中医师承考试以及中医确有专长考试中都占了很大的一部分比例,为此复习好这一部分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方剂学复习的一部分知识点,希望可以正在准备中医师承/确有专长考试的考生可以认真复习。 (一)方剂与治法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2.常用治法 (1)汗法: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汗法不以汗出为目的,主要是通过出汗,使腠理开、营卫和、肺气畅、血脉通,从而能祛邪外出,正气调和。

汗法主要治疗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凡是腠理闭塞,营卫郁滞的寒热无汗,或腠理疏松,虽有汗但寒热不解的病证,皆可使用汗法治疗。由于病情有寒热,邪气有兼夹,体质有强弱,故汗法又可分为辛温发汗、辛凉发汗,或与补法、下法、消法等配合使用。 使用汗法要注意:辨清病邪的性质;中病即止,慎勿过量;兼顾兼夹病证;不宜久煎。 (2)吐法 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以及毒物等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适用于中风痰壅,宿食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痰涎壅盛的癫狂、喉痹,以及干霍乱吐泻不得等,属于病位居上,病势急暴,内蓄实邪,体质壮实之证。 使用吐法要注意:因吐法易伤胃气,体虚气弱、妇人新产、孕妇等均应慎用;吐后应调养脾胃。 (3)下法: 下法是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凡邪在肠胃而致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以及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形症俱实之证,均可使用。由于病情有寒热,正气有虚实,病邪有兼夹,所以下法又有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之别,并可与其他治法结合运用。 使用下法要注意:辨清病情之属性;中病即止,顾护正气。 (4)和法: 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和法既能祛除病邪,又能调整脏腑功能,且无明显寒热补泻之偏,性质平和,全面兼顾,适用于邪犯少阳、肝脾不和、肠寒胃热、气血营卫失和等证。和法的分类较多,其中主要有和解少阳、透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分消上下、调和肠胃等。 (5)温法: 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里寒证有部位浅深、程度轻重的差别,故温法又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和温经散寒的区别。 使用温法要注意:"壮火食气,少火生气"(《内经》);"真热假寒"证,不可误用。 (6)清法: 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适用于里热证、火证、热毒证以及虚热证等里热病证。由于里热证有热在气分、营分、血分、热壅成毒以及热在某一脏腑之分,故清法之中又有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等不同。 使用清法要注意:不可滥用,注意顾护正气;"真寒假热"证,不可误用。

(完整版)方剂学完整整理

方剂:是在辩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基本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 方剂学: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先秦时期复方的产生和发展 《五十二病方》:记载五十二种病的症状与治疗方剂(外科、皮肤科为主)、283首方,用药242种、记载丸、汤、饮、散等内服剂型,敷、浴、蒸、熨等外用剂型。标志方剂临床应用已初具规模。 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黄帝内经》载方13首、剂型较丰富:汤、饮、膏、丸、丹、酒、醴、提出方剂分类:“七方”说、提出治则:“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提出制方理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 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辨证论治,方中寓法,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配伍严密,药变方殊载方323首,使用药物270多味;剂型丰富,煎服有法;疗效卓著,流传千古。 魏晋南北朝时期注重实用,略于理论 《肘后备急方》(简、便、廉、效):单方510首、复方494首;多用于治疗突发急症;论述简要,载录之药方“皆已试而后录。 隋唐时期大部头方书的出现 《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孙思邈):载方7500多首;病症类方,首列妇儿;专辑“食治”卷;收录保健、美容方。 《外台秘要》:载方6800多首;保存许多散失方;按科、病分类方剂。 宋(金)元时期方剂学的全面发展 1.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典 载方确有效验而实用;详列主治、组成外,尚详述药物的炮制和制剂;用药辛温香燥 2.专科方书问世:《小儿药证直诀》(钱乙),最早的儿科专科方书 3.方论专着产生:《伤寒明理论》(成无已)--第一部专门用君臣佐使理论剖析方剂的专著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善用寒凉,为寒凉派,著《宣明论方》;张从正主张攻下,为攻下派,著《濡门事亲》;李东垣专补脾胃,为补土派,著《脾胃论》;朱震亨力倡滋阴,为滋阴派,著《丹溪心法》 明清时期方药共荣、由博返约 1.载方之巨,历史之最:《普济方》载方61739首--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 2.方论专着,层出不穷:《医方考》、《医方集解》 3.专病专方,病证结合 《医林改错》(王清任)--主要针对瘀血病证 《温病条辨》(吴瑭)--针对温热病证 4、方剂分类,已具模型(1)功效分类方剂《医方集解》 (2)治法分类方剂《景岳全书》(张景岳) 《医学心悟》(程钟龄) 近现代时期继承整理与现代化研究 1、大量古代方书之校刊出版 2、方剂工具书的大量涌现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杰出代表 3、教材建设的不断更新 4、实验方剂学的雏形出现 5、中药新药的研究和生产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治疗大法:针对某一类证候(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

思维导图的运用心得体会

[思维导图的运用心得体会]在您所教学科中,思维导图可以用在哪些地方?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 1、在效率和时间上: 2、在协作和研究上: 在主题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个小组只有个别学生在参与,而其他学生都是观看的份,无法真正的参与进来,小组缺乏合作性。面对一个主题,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规划好,经常无法达到教学任务,这样的结果是不仅无法提高教学技能,更加不要说培养其他的能力了。 虽然主题研究性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分组合作、协作学习的能力,可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难度,比如:遇事一窝蜂,个人为主,缺乏团队意识;活动没有组织和策略,得不到实质的提高等等。如何让主题研究性学习不流于形式,成为真正的研究学习,这时让我想到了思维导图,它能够很好的对我们的信息进行高度的组织,能够让我们的活动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进行合理的操作,它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逻辑的思维习惯,能够让学生条理清晰的解决问题。 1、通过思维导图,理清思路 面对一个问题,如果只是口头的回答,没有进行及时的整理,那么即使老师总结的很好,那么学生的印象还是模糊的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发散我们的思维,让我们的大脑行动起来,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全体小组成员都参与进来,然后在思维导图中进行增增减减,不断的讨论,不断的进行修改,来进行学习,一张思维导图制作完成了,那么一个学习也算告一个段落了,心得体会《思维导图的运用心得体会》。 2、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创作 1)增减随意,快乐的创作 研究性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和创作,进而制作出一个作品。而大多数学生在计划安排环节总是无法很明确的知道自己到底要查找哪些资料,制作出怎样的作品?经常对小组作品进行再创作,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总是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下面这样几种情况: (1)查找资料与制作不同步,等资料查找好再进行创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查找的资料不够理想,于是重新再查找一次,浪费了很多的时间。 (2)由于一节课时间的有限性,等资料查找好,再到第二节课进行创作时发现自己查找的资料已经完全陌生,重新浏览自己查找到的资料,浪费了很多的时间。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调和肝脾之逍遥散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调和肝脾之逍遥散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芩术草加姜薄。散郁除蒸功最奇,调经八味丹栀着。 组成:柴胡、当归(酒拌)、白芍(酒炒)、白术(土炒)茯苓各一钱,甘草(炙)五分,加煨姜、薄荷煎。 肝虚则血病,归、芍养血平肝;木盛则土衰,术、草和中补土,柴胡升阳散热,茯苓利湿宁心,生姜暖胃祛痰,薄木郁则火郁,火郁则土郁,土郁则金郁,金郁则水郁。五行相因,自然之理也。余以一方治木郁,而诸郁皆解,逍遥散是也。加丹皮、栀子各八味逍遥散,治肝伤血少。 这个方现在在临床使用率是非常高的,使用率很高,也非常体现一个和法里边的平其亢厉、肝郁脾虚,这种相互影响、恶性循环的病机。逍遥散出在《和剂局方》,它虽然是肝脾不和,但从病机来讲,与四逆散不同,它严格来讲,像虚实夹杂证,而且虚的成分还挺多。就是肝脾同病,肝郁脾虚,肝气郁滞。脾虚有时候肝郁血虚,血虚就脾虚之后,运化产生气血不足了。 通过逍遥这个名,可以推导它的功效特点。王子接在《绛雪园古方选注》里边说:逍遥在《说文》上面为消摇,走字头的“逍遥”和

那三点水的“消摇”相通,那说明《说文》以前,汉以前那都是相通的。《庄子·逍遥游》里就讲了,讲了逍和遥的含义:“阳动冰消,虽耗不竭其本,舟行水摇,虽动不伤其内。”什么意思呢?阳动冰消,太阳出来了,冰雪消融了,冰雪虽然消耗,被太阳一晒,消耗没有了,但水这个根本,水和水气这个根本还存在,虽耗不竭其本。另外一个形容呢,阳动冰消,这讲消那个字了。舟行水摇,船在河里走,水拍打着船往前进。虽然船被水在拍打,船动了,但不会伤到船内,所以虽动不伤其内。都是讲的冰雪的消融,船在动,在前进,这个当中,不伤正气,不伤根本。所以他又说:“譬之如医,消散其气郁,摇动其血郁,皆无伤乎正气也。”所以这个方也就是说它的疏肝、理气、健脾,健脾运,都是针对气血,但是很照顾到正气,不会伤正,很平和,是这个意思。所以看出来这个方在调节功能方面是非常好的,调节功能,就是调和肝脾的。 逍遥散病机和证候分析,总体上讲,是肝郁血虚脾弱证。这个血虚跟脾有关,脾运化障碍。这个脾的运化又和肝的疏泄有关。肝疏泄又要决定于肝脏的生理特点,阴阳平衡体阴用阳,血虚之后也影响到疏泄。血虚之后,它阴阳互根,疏泄藏血,藏血不足疏泄无力。反过来,疏泄可以虚性亢奋,肝旺。肝气郁结,就可以气机不利,胁痛。肝郁之后,清阳不升,可以造成头痛目眩。或者肝郁化热,也能出现

方剂学重点总结

方剂学重点总结 总论部分 1、《五十二病方》: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 《伤寒明理论》: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开创了方论的先河 《普济方》:我国最大的一部古方书 2、方剂的基本结构- 君臣佐使药(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的涵义: 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两种意义。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 ②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i.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加强以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ii.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iii.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以防止药病格拒。 使药:i.引经药,即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 ii.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3、方剂变化形式: i.药味加减的变化------- 肾气丸=六味地黄丸+桂枝+附子 ii.药量加减的变化------ 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 iii.剂型更换的变化-------理中丸理中汤 4、方剂与治法关系: i.治法是知道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 ii.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5、常用治法:汗法:麻黄汤吐法:瓜蒂散下法:大承气汤和法:逍遥散 温法:理中丸清法:白虎汤消法:保和丸补法:四君子汤 各论部分 1、解表剂(汗法) 分为辛温解表剂—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辛凉解表剂--桑菊饮、银翘散、麻杏甘石汤扶正解表剂—(人参)败毒散 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 方歌: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临床: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解:麻黄辛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故用为君药。因本方证属卫郁营滞,单用麻黄发汗,只能解卫气之闭郁,所以用透营达卫的桂枝为 臣药,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 二药相须为用,是辛温发汗的常用组合。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 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是为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为佐药。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 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是使药兼佐药之用。四药配伍, 表寒得散,营卫得通,肺气得宣,则诸症可愈。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为麻桂相须,发卫气之闭以开腠理,透营分之郁以畅营阴,则发汗解表之功益彰。二为麻杏相使,宣降相因,则宣肺平喘之效甚著。 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用法:温服,温覆,取微汗方歌: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桂芍合用,寓意有三:一为针对卫强营弱,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 二为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使汗而有源,芍药得桂枝,则滋而能化; 三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

临床常用方剂对比

临床常用方剂对比 □欧阳军四川省达州市绿州保健中心 方剂是中医的一大特色,临床上根据不同症状随症加减配伍可谓变化多端。但疾病的证候群错综复杂,同病异症,异症同病之现象多有出现,医师用药就要细心分析,灵活辨证,对症下药方可收到良效。本文就中医常用方剂的配伍运用作一对比浅述,仅供同仁参考。 1.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 两方均有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都有降逆止呕的作用。小柴胡汤又配伍了人参、炙甘草,有益气和中的作用,其和解与补虚同用,治疗少阳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或微黄腻、脉弦等症。而大柴胡汤又配合了大黄、枳实、芍药,又有导滞泄热、缓急止痛作用,其和解与攻下并用、主要作用为和解少阳、泻下热结,主治少阳、阳明同病,适用于往来寒热、胸闷、呕恶、大便秘结、胸腹胀满、下利不畅、口苦、苔黄、脉弦有力者。 2.蒿芩清胆汤与温胆汤 温胆汤组成药物有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枳实、竹菇,具有化痰、降逆、和胃作用,其清热而不寒,化痰而不燥,主治痰热扰胆、虚烦不眠之症。本方加青蒿、滑石、青黛、黄芩即为蒿芩清胆汤,其清热除湿作用较温胆汤为强,为清胆泄热、和胃化湿之剂;主治外感湿热之邪,邪留气分,热重于湿,热重寒轻的病证。主要临床见症有:发热微恶风寒、头重、肢倦、胸痞呕恶、舌苔腻、脉濡数等。 3.四逆散与小柴胡汤 两方都用柴胡清疏肝胆、和解表里。所不同者,小柴胡汤用黄芩,略为偏寒,故以口苦、咽干为主症之一,而四逆散用芍药、甘草,着重于里缓急止痛,以里急腹痛为主症之一。小柴胡汤又用人参、半夏,和胃止呕;四逆散用枳实,行气破结。 4.黄连汤与半夏泻心汤 黄连汤为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而成,它与半夏泻心汤都是调和肠胃,治疗肠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常,寒热夹杂病症的方剂。不同点是黄连汤所治是上热下寒症状较突出者,上热则见胸烦,下寒则见腹痛。故黄连汤增加黄连用量以清心胃之火,除去黄芩,而加桂枝以温经散寒。在临床应用时,如腹痛较重,可将桂枝改为肉桂,则温里止痛的功效更强。 5.小柴胡汤与蒿芩清胆汤 两方均可和解少阳,主治少阳症,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胀满等。小柴胡汤以柴胡、黄

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来写作教学提纲

序 中国记忆力训练网(海马教育记忆培训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型、最权威、最受欢迎的记忆力,思维导图,速读,早教及脑潜力研究网站,是国内首屈一指的记忆技术专业研究和学术交流平台,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免费下载,致力于帮助所有的爱好者提高记忆力、思维方式,速读及激发脑潜能。 中国记忆力训练网(https://www.doczj.com/doc/c117147772.html,)曾培养出多位获得大奖的记忆大师,其中包括: CCTV记忆挑战英雄:张海洋、陈明月、孙盒凇、王仙妮 CCTV状元360记忆大赛冠军:李桂荣,吴天胜 北京电视台记忆挑战冠军:方然、黄伟 拥有多位出色的资深版主:牛头、闲云、大猫、随风、水木清华、马其顿方阵、大奔、太圆、阿峰、纳闷王、李详齐、落叶梧桐等。 另外还有:著名早教专家冯德全,儿童记忆训练专家李振泉,首席速读专家巧克力,思维导图训练专家慧瑶,右脑开发专家曾冠茗等。 中国记忆力训练网培养出无数的学员,包括中小学生、大学生、白领等人群,并曾经为通信行业、美容化妆品行业、教育培训业以及国内众多的企业和团体提供图像记忆,思维导图等培训,服务过的客户包括:广东移动公司、广东电信、广州安植公司、上海莎谷娜公司、大连爱梦公司、香港超妍美容集团、济南天佑公司、南京圣莎拉公司、广东众行顾问公司、郑州诺言、天津中兴美容美发公司、江苏丽源公司、武汉嘉丽公司、杭州宝琳公司、广州成功教育咨询公司……

值中国记忆力训练网站建立5周年之际,为了感谢大家长久以来对我们网站的支持,我把我们网站的思维导图精华资料按一定的格式进行整理归类,并加上必要的介绍和点评,让以后有志于思维导图学习和推广的朋友更容易入门,更方便地学习,请大家多多支持! 1、《思维导图的入门制作与作用》 文章简介:思维导图制作它不需要什幺高深的专业知识,而且它是我们大脑思维的自然的表达方式。思维导图的使用也没有任何年龄、学历或专业的限制,可以这样说上至90多岁的老人下至5岁的孩童都可以学习和使用思维导图作为自己提高学习和思维技巧的工具。看了这篇文章,你将会发现:绘制思维导图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复杂,正如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困难一样……(来源:海马思维导图)。详情请点击: https://www.doczj.com/doc/c117147772.html,/viewthread.php?tid=1034&fromuid=262190 2、《思维导图的三招十八式》 文章简介: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这个终极思维工具把大脑的潜力充分的发挥?又怎样把思维导图的快速记忆与创新思维功能发挥出来?请看思维导图的三招十八式……(来源:海马思维导图)。详情请点击: https://www.doczj.com/doc/c117147772.html,/viewthread.php?tid=667&fromuid=262190 3、《成为思维导图高手的24个习惯》 文章简介:想要成为思维导图的高手?好习惯是成功之母!请看《成为思维导图学习高手的24个习惯》,每个习惯都价值连城,只要养成其中的几个好习惯,你一定会取得学习的胜利!(来源:海马思维导图)详情请点击:。 https://www.doczj.com/doc/c117147772.html,/viewthread.php?tid=31683&fromuid=262190 4、《如何对一本书做思维导图》 文章简介:一天内分析几本书并牢记重点?2周内阅读速度提高5-10倍?可能么?看了这篇《如何对一本书做思维导图》你将明白这些都不是神话,完全可以变成现实,正所谓君子善借于物也,有了好工具,一切都不难……(来源:海马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