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_3数学归纳法教学案新人教A版选修2_2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_3数学归纳法教学案新人教A版选修2_2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_3数学归纳法教学案新人教A版选修2_2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_3数学归纳法教学案新人教A版选修2_2

2.3 数学归纳法

预习课本P92~95,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是什么?适用范围是什么?

(2)数学归纳法的证题步骤是什么?

[新知初探]

1.数学归纳法的定义

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

2.数学归纳法的框图表示

[点睛] 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三个关键点 (1)验证是基础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表明:第一个步骤是要找一个数n 0,这个n 0,就是我们要证明的命题对象对应的最小自然数,这个自然数并不一定都是“1”,因此“找准起点,奠基要稳”是第一个关键点.

(2)递推是关键

数学归纳法的实质在于递推,所以从“k ”到“k +1”的过程中,要正确分析式子项数的变化.关键是弄清等式两边的构成规律,弄清由n =k 到n =k +1时,等式的两边会增加多少项,增加怎样的项.

(3)利用假设是核心

在第二步证明n =k +1成立时,一定要利用归纳假设,即必须把归纳假设“n =k 时命题成立”作为条件来导出“n =k +1”,在书写f (k +1)时,一定要把包含f (k )的式子写出来,尤其是f (k )中的最后一项,这是数学归纳法的核心.不用归纳假设的证明就不是数学归纳法.

[小试身手]

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与正整数n 有关的数学命题的证明只能用数学归纳法.( ) (2)数学归纳法的第一步n 0的初始值一定为1.( ) (3)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 ) 答案:(1)× (2)× (3)√

2.如果命题p (n )对所有正偶数n 都成立,则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须先证n =________成立.

答案:2

3.已知f (n )=1+12+13+…+1n (n ∈N *

),计算得f (2)=32,f (4)>2,f (8)>52,f (16)

>3,f (32)>7

2

,由此推测,当n >2时,有______________.

答案:f (2n

)>n +2

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

[典例]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2

1×3+22

3×5+…+n 2

(2n -1)(2n +1)=n (n +1)2(2n +1)(n ∈N *

). [证明] (1)当n =1时,12

1×3=1×22×3成立.

(2)假设当n =k (n ∈N *

)时等式成立,即有 12

1×3+22

3×5+…+k 2

(2k -1)(2k +1)=k (k +1)2(2k +1), 则当n =k +1时,12

1×3+22

3×5+…+k 2

(2k -1)(2k +1)+

(k +1)2

(2k +1)(2k +3)=k (k +1)2(2k +1)+(k +1)2

(2k +1)(2k +3)

(k +1)(k +2)

2(2k +3)

即当n =k +1时等式也成立.

由(1)(2)可得对于任意的n ∈N *

等式都成立.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应注意的三点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时,一是弄清n 取第一个值n 0时等式两端项的情况;二是弄清从n =k 到n =k +1等式两端增加了哪些项,减少了哪些项;三是证明n =k +1时结论也成立,要设法将待证式与归纳假设建立联系,并朝n =k +1证明目标的表达式变形.

[活学活用]

求证:1-12+13-14+…+12n -1-12n =1n +1+1n +2+…+12n (n ∈N *

).

证明:(1)当n =1时,左边=1-12=1

2,

右边=

11+1=1

2

,左边=右边.

(2)假设n =k (k ∈N *

)时等式成立,即1-12+13-14+…+12k -1-12k =1k +1+1k +2+…+

1

2k

, 则当n =k +1时,

? ????1-12+13-14+…+12k -1-12k +? ??

??12k +1-12k +2 =? ????1k +1+1k +2+…+12k +? ??

??12k +1-12k +2

1k +2+1k +3+…+12k +1+1

2k +2

. 即当n =k +1时,等式也成立.

综合(1),(2)可知,对一切n ∈N *

,等式成立.

[典例求证:1+

12+13+…+

1

n

>n +1.

[证明] (1)当n =3时,左边=1+12+1

3

,右边=3+1=2,左边>右边,不等式

成立.

(2)假设当n =k (k ∈N *

,k ≥3)时,不等式成立, 即1+

1

2+13+…+1

k

>k +1. 当n =k +1时, 1+

12+1

3+…+1k +1k +1 >k +1+1

k +1

k +1+1k +1=k +2k +1

. 因为

k +2k +1 >k +2

k +2

=k +2=(k +1)+1, 所以1+

12+13+…+

1

k

1

k +1

>(k +1)+1.

所以当n =k +1时,不等式也成立.

由(1),(2)知对一切n ∈N *

,n >2,不等式恒成立. [一题多变]

1.[变条件,变设问]将本题中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改为:

1n +1+1n +2+1n +3+…+13n >56(n ≥2,n ∈N *

),如何证明? 证明:(1)当n =2时,13+14+15+16>5

6,不等式成立.

(2)假设当n =k (k ≥2,k ∈N *

)时,命题成立. 即

1k +1+1k +2+…+13k >56

. 则当n =k +1时,1(k +1)+1+1(k +1)+2+…+13k +13k +1+13k +2+13(k +1)=1k +1+

1k +2+…+13k +13k +1+13k +2+13k +3-1k +1>56+13k +1+13k +2+13k +3-1k +1>5

6+3×13k +3-1k +1=56

. 所以当n =k +1时,不等式也成立.

由(1),(2)可知,原不等式对一切n ≥2,n ∈N *

都成立. 2.[变条件,变设问]将本题中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改为:

? ????1+13? ????1+15…? ??

??1+12n -1>2n +12(n ≥2,n ∈N *),如何证明? 证明:(1)当n =2时,左边=1+13=43,右边=52.

左边>右边,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2)假设当n =k (k ≥2,k ∈N *

)时不等式成立, 即? ????1+13? ????1+15…? ????1+12k -1>2k +12. 则当n =k +1时,

左边=? ????1+13? ????1+15…? ????1+12k -1

??????

1+12(k +1)-1>2k +12·2k +22k +1 =2k +2

22k +1=4k 2

+8k +422k +1>4k 2

+8k +322k +1 =

2k +3·2k +122k +1=2(k +1)+1

2.

所以,当n =k +1时不等式也成立.

由(1)和(2)可知,对一切n ≥2,n ∈N *

不等式都成立.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四个关键

(1)验证第一个n的值时,要注意n0不一定为1,若n>k(k为正整数),则n0=k+1.

(2)证明不等式的第二步中,从n=k到n=k+1的推导过程中,一定要用到归纳假设,不应用归纳假设的证明不是数学归纳法,因为缺少归纳假设.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n有关的不等式一般有两种具体形式:一是直接给出不等式,按要求进行证明;二是给出两个式子,按要求比较它们的大小,对第二类形式往往要先对n 取前n个值的情况分别验证比较,以免出现判断失误,最后猜出从某个n值开始都成立的结论,常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关键是由n=k时成立得n=k+1时成立,主要方法有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放缩法等.

归纳—猜想—证明

[典例]

2=2×1

3×4=4×1×3

4×5×6=8×1×3×5

5×6×7×8=16×1×3×5×7

你能做出什么一般性的猜想?能证明你的猜想吗?

[解]由题意得,2=2×1,3×4=4×1×3,4×5×6=8×1×3×5,5×6×7×8=16×1×3×5×7,…

猜想:(n+1)(n+2)(n+3)…2n=2n·1·3·5·…·(2n-1),

下面利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

证明:(1)当n=1时,显然成立;

(2)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即(k+1)(k+2)(k+3)…2k=2k·1·3·5·…·(2k-1),

那么当n=k+1时,

(k+1+1)(k+1+2)(k+1+3)·…·2(k+1)

=(k+1)(k+2)·…·2k·(2k+1)·2

=2k·1·3·5·…·(2k-1)(2k+1)·2

=2k+1·1·3·5·…·(2k+1)

=2k+1·1·3·5·…·[2(k+1)-1]

所以当n=k+1时等式成立.

根据(1)(2)可知对任意正整数等式均成立.

(1)“归纳—猜想—证明”的一般环节

(2)“归纳—猜想—证明”的主要题型 ①已知数列的递推公式,求通项或前n 项和.

②由一些恒等式、不等式改编的一些探究性问题,求使命题成立的参数值是否存在. ③给出一些简单的命题(n =1,2,3,…),猜想并证明对任意正整数n 都成立的一般性命题.

[活学活用]

数列{a n }中,a 1=1,a 2=14,且a n +1=(n -1)a n n -a n

(n ≥2),求a 3,a 4,猜想a n 的表达式,并

加以证明.

解:∵a 2=14,且a n +1=(n -1)a n

n -a n

(n ≥2),

∴a 3=a 22-a 2=14

2-14=17,a 4=2a 3

3-a 3=2×

1

73-17=110

.

猜想:a n =

13n -2

(n ∈N *

).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猜想正确. (1)当n =1,2易知猜想正确.

(2)假设当n =k (k ≥2,k ∈N *

)时猜想正确, 即a k =

1

3k -2

. 当n =k +1时,

a k +1=

(k -1)a k

k -a k

(k -1)·13k -2

k -

13k -2

=k -13k -23k 2-2k -13k -2

=k -1

3k 2

-2k -1 =k -1

(3k +1)(k -1)

=13k +1 =

1

3(k +1)-2

∴n =k +1时猜想也正确.

由(1)(2)可知,猜想对任意n ∈N *

都正确.

层级一 学业水平达标

1.设S k =

1k +1+1k +2+1k +3+ (12)

,则S k +1为( ) A .S k +1

2k +2

B .S k +12k +1+1

2k +2

C .S k +12k +1-1

2k +2

D .S k +12k +2-1

2k +1

解析:选C 因式子右边各分数的分母是连续正整数,则由S k =1k +1+1k +2+ (12)

,①

得S k +1=

1k +2+1k +3+…+12k +12k +1+12(k +1)

.② 由②-①,得S k +1-S k =12k +1+12(k +1)-1

k +1

12k +1-12(k +1).故S k +1=S k +12k +1-12(k +1)

. 2.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12+13+…+12n -1<n (n ≥2,n ∈N *

)的过程中,由n

=k 变到n =k +1时,左边增加了( )

A .1项

B .k 项

C .2

k -1

D .2k

解析:选D 当n =k 时,不等式左边的最后一项为1

2k -1,而当n =k +1时,最后一项

12k +1

-1=1

2k -1+2

k ,

并且不等式左边和式的分母的变化规律是每一项比前一项加1,故增加了2k

项.

3.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当n=2时命题成立,且由n=k时命题成立可以推得n=k+2时命题也成立,则( )

A.该命题对于n>2的自然数n都成立

B.该命题对于所有的正偶数都成立

C.该命题何时成立与k取值无关

D.以上答案都不对

解析:选B 由n=k时命题成立可推出n=k+2时命题也成立,又n=2时命题成立,根据逆推关系,该命题对于所有的正偶数都成立,故选B.

4.对于不等式n2+n<n+1(n∈N*),某同学用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过程如下:

(1)当n=1时,12+1<1+1,不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k∈N*)时,不等式成立,即k2+k<k+1,则当n=k+1时,(k+1)2+(k+1)=k2+3k+2<(k2+3k+2)+k+2=(k+2)2=(k+1)+1,∴n=k+1时,不等式成立,则上述证法( )

A.过程全部正确

B.n=1验得不正确

C.归纳假设不正确

D.从n=k到n=k+1的推理不正确

解析:选D 在n=k+1时,没有应用n=k时的归纳假设,故选D.

5.设f(n)=5n+2×3n-1+1(n∈N*),若f(n)能被m(m∈N*)整除,则m的最大值为( ) A.2 B.4

C.8 D.16

解析:选C f(1)=8,f(2)=32,f(3)=144=8×18,猜想m的最大值为8.

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于足够大的自然数n,总有2n>n3”时,验证第一步不等式成立所取的第一个值n0最小应当是________.

解析:∵210=1 024>103,29=512<93,∴n0最小应为10.

答案:10

7.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

22+

1

32

+…+

1

(n+1)2

1

2

1

n+2

,假设n=k时,不等式成立,则

当n=k+1时,应推证的目标不等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观察不等式中分母的变化便知.

答案:1

22

1

32

+…+

1

(k+1)2

1

(k+2)2

1

2

1

k+3

8.对任意n∈N*,34n+2+a2n+1都能被14整除,则最小的自然数a=________.

解析:当n=1时,36+a3能被14整除的数为a=3或5;当a=3且n=2时,310+35

不能被14整除,故a =5.

答案:5

9.已知n ∈N *

,求证1·22

-2·32

+…+(2n -1)·(2n )2

-2n ·(2n +1)2

=-n (n +1)(4n +3).

证明:(1)当n =1时,左边=4-18=-14=-1×2×7=右边.

(2)假设当n =k (k ∈N *

,k ≥1)时成立,即1·22

-2·32

+…+(2k -1)·(2k )2

-2k ·(2k +1)2

=-k (k +1)(4k +3).

则当n =k +1时,

1·22

-2·32

+…+(2k -1)·(2k )2

-2k ·(2k +1)2

+(2k +1)·(2k +2)2

-(2k +2)·(2k +3)2

=-k (k +1)(4k +3)+(2k +2)[(2k +1)(2k +2)-(2k +3)2

]

=-k (k +1)(4k +3)+2(k +1)·(-6k -7)=-(k +1)(k +2)(4k +7) =-(k +1)·[(k +1)+1][4(k +1)+3], 即当n =k +1时成立.

由(1)(2)可知,对一切n ∈N *

结论成立.

10.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n 2≤1+12+13+…+12n ≤12

+n (n ∈N *

).

证明:(1)当n =1时,32≤1+12≤3

2

,命题成立.

(2)假设当n =k (k ∈N *

)时命题成立,即1+k 2≤1+12+13+…+12k ≤12

+k ,

则当n =k +1时,

1+12+13+…+12k +12k +1+12k +2+…+12k +2k >1+k 2+2k ·12k +1

=1+k +1

2. 又1+12+13+…+12k +12k +1+12k +2+…+12k +2k <12+k +2k ·12k =12+(k +1),

即n =k +1时,命题成立.

由(1)和(2)可知,命题对所有n ∈N *

都成立.

层级二 应试能力达标1.凸n 边形有f (n )条对角线,则凸n +1边形对角线的条数f (n

+1)为( )

A .f (n )+n +1

B .f (n )+n

C .f (n )+n -1

D .f (n )+n -2

解析:选C 增加一个顶点,就增加n +1-3条对角线,另外原来的一边也变成了对角线,故f (n +1)=f (n )+1+n +1-3=f (n )+n -1.故应选C.

2.设f (n )=1+12+13+…+13n -1

(n ∈N *

),那么f (n +1)-f (n )等于( )

A.13n +2

B.13n +13n +1

C.

13n +1+13n +2 D.13n +13n +1+1

3n +2

解析:选D f (n +1)-f (n )=13n +13n +1+13n +2

.

3.设平面内有k 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共点,设k 条直线的交点个数为f (k ),则f (k +1)与f (k )的关系是( )

A .f (k +1)=f (k )+k +1

B .f (k +1)=f (k )+k -1

C .f (k +1)=f (k )+k

D .f (k +1)=f (k )+k +2

解析:选C 当n =k +1时,任取其中1条直线记为l ,则除l 外的其他k 条直线的交点的个数为f (k ),因为已知任何两条直线不平行,所以直线l 必与平面内其他k 条直线都相交(有k 个交点);又因为任何三条直线不过同一点,所以上面的k 个交点两两不相同,且与平面内其他的f (k )个交点也两两不相同,从而n =k +1时交点的个数是f (k )+k =f (k +1).

4.若命题A (n )(n ∈N *

)n =k (k ∈N *

)时命题成立,则有n =k +1时命题成立.现知命题对n =n 0(n 0∈N *

)时命题成立,则有( )

A .命题对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B .命题对小于n 0的正整数不成立,对大于或等于n 0的正整数都成立

C .命题对小于n 0的正整数成立与否不能确定,对大于或等于n 0的正整数都成立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解析:选C 由题意知n =n 0时命题成立能推出n =n 0+1时命题成立,由n =n 0+1时命题成立,又推出n =n 0+2时命题也成立…,所以对大于或等于n 0的正整数命题都成立,而对小于n 0的正整数命题是否成立不确定.

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a +a 2

+…+a n +1

=1-a n +2

1-a

(n ∈N *

,a ≠1),在验证n =1成立时,

左边所得的项为____________.

解析:当n =1时,n +1=2,所以左边=1+a +a 2

. 答案:1+a +a 2

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2

+…+2

n -1

=2n -1(n ∈N *

)的过程如下:

①当n =1时,左边=20

=1,右边=21

-1=1,等式成立. ②假设n =k (k ≥1,且k ∈N *

)时,等式成立,即 1+2+22

+…+2

k -1

=2k

-1.

则当n =k +1时,1+2+22+…+2

k -1

+2k

=1-2k +1

1-2

=2k +1

-1,

所以当n =k +1时,等式也成立. 由①②知,对任意n ∈N *

,等式成立. 上述证明中的错误是________.

解析:由证明过程知,在证从n =k 到n =k +1时,直接用的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没有用上归纳假设,因此证明是错误的.

答案:没有用归纳假设

7.平面内有n (n ∈N *

)个圆,其中每两个圆都相交于两点,且每三个圆都不相交于同一点,求证:这n 个圆把平面分成n 2

-n +2部分.

证明:(1)当n =1时,n 2

-n +2=2,即一个圆把平面分成两部分,故结论成立. (2)假设当n =k (k ≥1,k ∈N *

)时命题成立,即k 个圆把平面分成k 2

-k +2部分. 则当n =k +1时,这k +1个圆中的k 个圆把平面分成k 2

-k +2个部分,第k +1个圆被前k 个圆分成2k 条弧,这2k 条弧中的每一条把它所在的平面部分都分成两部分,这样共增加2k 个部分,故k +1个圆把平面分成k 2

-k +2+2k =(k +1)2-(k +1)+2部分,

即n =k +1时命题也成立.综上所述,对一切n ∈N *

,命题都成立.

8.已知某数列的第一项为1,并且对所有的自然数n ≥2,数列的前n 项之积为n 2

. (1)写出这个数列的前5项;

(2)写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并加以证明.

解:(1)已知a 1=1,由题意,得a 1·a 2=22

,∴a 2=22

. ∵a 1·a 2·a 3=32

,∴a 3=3

2

2

2.

同理,可得a 4=4232,a 5=5

2

4

2.

因此这个数列的前5项分别为1,4,94,169,25

16.

(2)观察这个数列的前5项,猜测数列的通项公式应为: a n =?????

1(n =1),n 2

(n -1)

2(n ≥2).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 ≥2时,a n =n 2

(n -1)2.

①当n =2时,a 2=22

(2-1)

2=22

,结论成立.

②假设当n =k (k ≥2,k ∈N *

)时,结论成立, 即a k =

k 2

(k -1)

.

∵a 1·a 2·…·a k -1=(k -1)2

a 1·a 2·…·a k -1·a k ·a k +1=(k +1)2,

∴a k +1=(k +1)2

(a 1·a 2·…·a k -1)·a k =(k +1)2

(k -1)2·(k -1)2

k 2=(k +1)2

k 2=(k +1)

2

[(k +1)-1]2.

这就是说当n =k +1时,结论也成立.

根据①②可知,当n ≥2时,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a n =

n 2

(n -1)

2

.

∴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

?

1(n =1),n 2

(n -1)

2(n ≥2).

(时间: 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偶函数定义可推得“函数f (x )=x 2

在R 上是偶函数”的推理过程是( ) A .归纳推理 B .类比推理 C .演绎推理

D .非以上答案

解析:选C 根据演绎推理的定义知,推理过程是演绎推理,故选C. 2.自然数是整数,4是自然数,所以4是整数.以上三段论推理( ) A .正确

B .推理形式不正确

C .两个“自然数”概念不一致

D .“两个整数”概念不一致

解析:选A 三段论中的大前提、小前提及推理形式都是正确的.

3.设a ,b ,c 都是非零实数,则关于a ,bc ,ac ,-b 四个数,有以下说法: ①四个数可能都是正数;②四个数可能都是负数;③四个数中既有正数又有负数. 则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 A .0 B .1 C .2

D .3

解析:选B 可用反证法推出①,②不正确,因此③正确. 4.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把a(b+c)与log a(x+y)类比,则有log a(x+y)=log a x+log a y B.把a(b+c)与sin(x+y)类比,则有sin(x+y)=sin x+sin y C.把a(b+c)与a x+y类比,则有a x+y=a x+a y

D.把(a+b)+c与(xy)z类比,则有(xy)z=x(yz)

解析:选D (xy)z=x(yz)是乘法的结合律,正确.

5.已知f(x+1)=2f(x)

f(x)+2

,f(1)=1(x∈N*),猜想f(x)的表达式为( )

A.f(x)=4

2x+2B.f(x)=

2

x+1

C.f(x)=1

x+1D.f(x)=

2

2x+1

解析:选B f(2)=

2

2+1

,f(3)=

2

3+1

,f(4)=

2

4+1

,猜想f(x)=

2

x+1

.

6.求证:2+3> 5.

证明:因为2+3和5都是正数,

所以为了证明2+3>5,

只需证明(2+3)2>(5)2,展开得5+26>5,

即26>0,此式显然成立,所以不等式2+3>5成立.

上述证明过程应用了( )

A.综合法

B.分析法

C.综合法、分析法配合使用

D.间接证法

解析:选B 证明过程中的“为了证明……”,“只需证明……”这样的语句是分析法所特有的,是分析法的证明模式.

7.已知{b n}为等比数列,b5=2,则b1b2b3…b9=29.若{a n}为等差数列,a5=2,则{a n}的类似结论为( )

A.a1a2a3…a9=29B.a1+a2+…+a9=29

C.a1a2…a9=2×9 D.a1+a2+…+a9=2×9

解析:选D 由等差数列性质,有a1+a9=a2+a8=…=2a5.易知D成立.

8.若数列{a n}是等比数列,则数列{a n+a n+1}( )

A.一定是等比数列

B.一定是等差数列

C.可能是等比数列也可能是等差数列

D.一定不是等比数列

解析:选C 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则a n +a n +1=a n (1+q ).∴当q ≠-1时,{a n

+a n +1}一定是等比数列;

当q =-1时,a n +a n +1=0,此时为等差数列. 9.已知a +b +c =0,则ab +bc +ca 的值( ) A .大于0 B .小于0 C .不小于0

D .不大于0

解析:选 D 法一:∵a +b +c =0,∴a 2

+b 2

+c 2

+2ab +2ac +2bc =0,∴ab +ac +bc =-

a 2+

b 2+

c 2

2

≤0.

法二:令c =0,若b =0,则ab +bc +ac =0,否则a ,b 异号,∴ab +bc +ac =ab <0,排除A 、B 、C ,选D.

10.已知1+2×3+3×32

+4×33

+…+n ×3n -1

=3n (na -b )+c 对一切n ∈N *

都成立,那

么a ,b ,c 的值为( )

A .a =12,b =c =14

B .a =b =c =1

4

C .a =0,b =c =14

D .不存在这样的a ,b ,c

解析:选A 令n =1,2,3, 得????

?

3(a -b )+c =1,9(2a -b )+c =7,27(3a -b )+c =34.

所以a =12,b =c =14

.

11.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且a 1=1,S n =n 2

a n (n ∈N *

),可归纳猜想出S n 的表达式为( )

A .S n =

2n n +1

B .S n =3n -1

n +1

C .S n =2n +1

n +2

D .S n =

2n n +2

解析:选A 由a 1=1,得a 1+a 2=22a 2,∴a 2=13,S 2=43;又1+13+a 3=32

a 3,∴a 3=16

S 3=3

2=64

又1+13+16+a 4=16a 4,得a 4=110,S 4=8

5.

由S 1=22,S 2=43,S 3=64,S 4=85可以猜想S n =2n n +1

.

12.设函数f (x )定义如下表,数列{x n }满足x 0=5,且对任意的自然数均有x n +1=f (x n ),则x 2 016=( )

A.1 C .4

D .5

解析:选D x 1=f (x 0)=f (5)=2,x 2=f (2)=1,x 3=f (1)=4,x 4=f (4)=5,x 5=f (5)=2,…,数列{x n }是周期为4的数列,所以x 2 016=x 4=5,故应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3.已知x ,y ∈R,且x +y <2,则x ,y 中至多有一个大于1,在用反证法证明时,假设应为________.

解析:“至多有一个大于1”包括“都不大于1和有且仅有一个大于1”,故其对立面为“x ,y 都大于1”.

答案:x ,y 都大于1 14.已知a >0,b >0,m =lg

a +b

2

,n =lg

a +b

2

,则m ,n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解析:ab >0?ab >0?a +b +2ab >a +b ? (a +b )2

>(a +b )2

?a +b >a +b ?

a +b

2

>

a +b

2

?lg

a +b

2

>lg

a +b

2

.

答案:m >n 15.已知 2+23

=223

, 3+38

=338

, 4+415

= 4

4

15

,…, 6+a b =6

a

b

,a ,b 均为正实数,由以上规律可推测出a ,b 的值,则a +b =________.

解析:由题意归纳推理得

6+a b =6

a b

,b =62

-1 =35,a =6.∴a +b =6+35=41. 答案:41

16.现有一个关于平面图形的命题:如图,同一平面内有两个边长都是a 的正方形,其中一个的某顶点在另一个的中心,则这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恒为a 2

4

.类比到空间,有两个棱长为a 的正方体,其中一个的

某顶点在另一个的中心,则这两个正方体重叠部分的体积恒为________.

解析:解法的类比(特殊化),易得两个正方体重叠部分的体积为a 3

8.

答案:a 3

8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用综合法或分析法证明: (1)如果a ,b >0,则lg a +b 2≥

lg a +lg b

2

(2)6+10>23+2. 证明:(1)当a ,b >0时,有a +b

2

≥ab ,

∴lg a +b

2

≥lg ab ,

∴lg

a +

b 2≥1

2lg ab =lg a +lg b

2

. (2)要证 6+10>23+2, 只要证(6+10)2

>(23+2)2

, 即260>248,这是显然成立的, 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18.(本小题满分12分)若a 1>0,a 1≠1,a n +1=2a n

1+a n (n =1,2,…).

(1)求证:a n +1≠a n ;

(2)令a 1=1

2,写出a 2,a 3,a 4,a 5的值,观察并归纳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不要求证

明).

解:(1)证明:若a n +1=a n ,即2a n

1+a n =a n ,

解得a n =0或1.

从而a n =a n -1=…=a 2=a 1=0或1, 这与题设a 1>0,a 1≠1相矛盾, 所以a n +1=a n 不成立. 故a n +1≠a n 成立.

(2)由题意得a 1=12,a 2=23,a 3=45,a 4=89,a 5=1617,由此猜想:a n =2

n -1

2n -1+1.

19.(本小题满分12分)下列推理是否正确?若不正确,指出错误之处.

(1)求证: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证明:设四边形ABCD 是矩形,则它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有∠A +∠B +∠C +∠D =90°+90°+90°+90°=360°,所以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2)已知 2 和 3 都是无理数,试证:2+3也是无理数.

证明:依题设2和3都是无理数,而无理数与无理数之和是无理数,所以2+3必是无理数.

(3)已知实数m 满足不等式(2m +1)(m +2)<0,用反证法证明:关于x 的方程x 2

+2x +5-m 2

=0无实根.

证明:假设方程x 2

+2x +5-m 2

=0有实根.由已知实数m 满足不等式(2m +1)(m +2)<0,解得-2<m <-12,而关于x 的方程x 2+2x +5-m 2=0的判别式Δ=4(m 2

-4),∵-2

∴14

<m 2<4,∴Δ<0,即关于x 的方程x 2+2x +5-m 2

=0无实根. 解:(1)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在证明过程中,把论题中的四边形改为矩形. (2)使用的论据是“无理数与无理数的和是无理数”,这个论据是假的,因为两个无理数的和不一定是无理数,因此原题的真实性仍无法判定.

(3)利用反证法进行证明时,要把假设作为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矛盾,本题在证明过程中并没有用到假设的结论,也没有推出矛盾,所以不是反证法.

20.(本小题满分12分)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1=1+2,S 3=9+3 2. (1)求数列{a n }的通项a n 与前n 项和S n ; (2)设b n =S n n

(n ∈N *

),

求证:数列{b n }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可能成为等比数列.

解:(1)由已知得??

?

a 1=2+1,

3a 1+3d =9+32,

∴d =2.

故a n =2n -1+2,S n =n (n +2). (2)由(1)得b n =S n n

=n + 2.

假设数列{b n }中存在三项b p ,b q ,b r (p ,q ,r 互不相等)成等比数列,则b 2

q =b p b r , 即(q +2)2

=(p +2)(r +2), ∴(q 2

-pr )+(2q -p -r )2=0,

∵p ,q ,r ∈N *

,∴?

??

??

q 2

-pr =0,2q -p -r =0,

∴?

??

??p +r 22=pr ,(p -r )2=0.

∴p =r ,与p ≠r 矛盾.

∴数列{b n }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可能成等比数列. 21.(本小题满分12分)设f (n )=1+12+13+…+1n (n ∈N *

).

求证:f (1)+f (2)+…+f (n -1)=n [f (n )-1](n ≥2,n ∈N *

). 证明:当n =2时,左边=f (1)=1,

右边=2? ??

??1+12-1=1,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假设n =k (k ≥2,k ∈N *

)时,结论成立,即

f (1)+f (2)+…+f (k -1)=k [f (k )-1],

那么,当n =k +1时,

f (1)+f (2)+…+f (k -1)+f (k )

=k [f (k )-1]+f (k ) =(k +1)f (k )-k

=(k +1)??????f (k +1)-1k +1-k =(k +1)f (k +1)-(k +1) =(k +1)[f (k +1)-1], ∴当n =k +1时结论仍然成立.

∴f (1)+f (2)+…+f (n -1)=n [f (n )-1](n ≥2,n ∈N *

).

22.(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f (x )=bx +1(ax +1)2

? ?

???x ≠-1a ,a >0,且f (1)=log 162,f (-2)=1.

(1)求函数f (x )的表达式;

(2)已知数列{x n }的项满足x n =(1-f (1))(1-f (2))…(1-f (n )),试求x 1,x 2,x 3,x 4; (3)猜想{x n }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解:(1)把f (1)=log 16

2=1

4,f (-2)=1,代入函数表达式得?????

b +1(a +1)2=1

4,-2b +1

(1-2a )2

=1,

即?????

4b +4=a 2

+2a +1,

-2b +1=4a 2

-4a +1,

解得???

??

a =1,

b =0,

(舍去a =-1

3

),

∴f (x )=1

(x +1)2(x ≠-1).

(2)x 1=1-f (1)=1-14=3

4

x 2=34(1-f (2))=34

×?

????1-19=23

x 3=23

(1-f (3))=23

×?

????1-116=58

x 4=5

8×?

????1-125

=35

.

(3)由(2)知,x 1=34,x 2=23=46,x 3=58,x 4=35=610,…,由此可以猜想x n =n +2

2(n +1).

证明:①当n =1时,∵x 1=34,而1+22(1+1)=3

4,

∴猜想成立.

②假设当n =k (k ∈N *

)时,x n =n +22(n +1)成立,

即x k =k +2

2(k +1)

则n =k +1时,

x k +1=(1-f (1))(1-f (2))…(1-f (k ))·(1-f (k +1))

=x k ·(1-f (k +1))=k +22(k +1)·??????1-1(k +1+1)2

=k +22(k +1)·(k +1)(k +3)(k +2)2

=12·k +3

k +2

(k +1)+2

2[(k +1)+1]

.

∴当n =k +1时,猜想也成立,根据①②可知,对一切n ∈N *

,猜想x n =n +22(n +1)

都成立.

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doc

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 高中数学推理知识点 1、归纳推理:顾名思义,一个归纳的过程。比如,一个篮子里有苹果梨葡萄草莓等等,那么你发现苹果是水果、梨是水果、葡萄是水果、草莓是水果,然后你猜想:篮子里装的是水果。这个推理是由特殊推到一般的过程,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如果篮子里确实都是水果,那么你就猜对了;如果篮子里有一根胡萝卜,那你就猜错了。所以才会有证明。 2、类比推理:同样顾名思义,一个类比的过程。例如,你知道苹果水分多又甜、梨水分多又甜、葡萄水分多又甜,所以你推理出同样作为水果,香蕉水分多又甜,那这个结论显然是不对的,香蕉并没有什么水分。但如果你推导出荔枝水分多又甜,这就是正确的。(这个例子中指的都是正常水果)显然,这个推理方式是一个由特殊推特殊的过程,也不一定正确。 3、演绎推理:一般推特殊,一定对。例如,f(x)=1,那么f(1)=1 高中数学证明知识点 1、综合法:即我们正常的证明过程,由条件一直往下推。 例如,1菠萝的重量=4苹果重量,1苹果重量=20葡萄重量,证明:2菠萝重量=160葡萄重量。 证明:因为1菠萝的重量=4苹果重量,1苹果重量=20葡萄重量 ____________所以1菠萝的重量=4*20葡萄重量=80葡萄重量 ____________所以2菠萝重量=160葡萄重量。 2、分析法:由结论推出等价结论,去证明这个等价结论成立。

同样上面的例子的证明:要证明2菠萝重量=160葡萄重量,即证明2*1菠萝重量=2*80葡萄重量,即证明1菠萝重量=80葡萄重量。 因为1菠萝的重量=4苹果重量,1苹果重量=20葡萄重量 所以1菠萝的重量=4*20葡萄重量=80葡萄重量,原式即证。 3、反证法:先假设结论相反,然后根据已知推导,最后发现和已知不符,收!这是一个战胜自己的过程! 4、数学归纳法: 解题过程: A.命题在n=1(或n0)时成立,这是递推的基础; B.假设在n=k时命题成立; C.证明n=k+1时命题也成立 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 一、公理、定理、推论、逆定理: 1.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2.其他真命题的正确性都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 3.由一个公理或定理直接推出的定理,叫做这个公理或定理的推论。 4.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是真命题,那么这个逆命题就叫原定理的逆定理。 二、类比推理: 一道数学题是由已知条件、解决办法、欲证结论三个要素组成,这此要求可以看作是数学试题的属性。如果两道数学题是在一系列属性上相似,或一道是由另一道题来的,这时,就可以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测其中一道题的属性在另一道题中也存在相同或相似的属性。

高中数学专题讲义-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题型一:综合法 【例1】若 11 0a b <<,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22a b < B.2ab b < C.2b a a b +> D.a b a b -=- 【例2】如果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则( )。 (A )1845a a a a +<+ (B ) 1845a a a a +=+ (C )1845a a a a +>+ (D )1845a a a a = 【例3】在△ABC 中若2sin b a B =,则A 等于( ) (A)003060或 (B)004560或 (C)0060120或 (D)0030150或 【例4】下列四个命题:①若1 02 a << ,则()()cos 1cos 1a a +<-;②若01a <<,则11a -1a >+>2a ;③若x 、y ∈R ,满足2y x =,则()2log 22x y +的最小值是7 8;④ 若a 、b ∈R ,则221a b ab a b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例5】下面的四个不等式:①ca bc ab c b a ++≥++222;②()4 1 1≤ -a a ;③2≥+a b b a ;④()()()2 2222bd ac d c b a +≥+?+.其中不成立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例6】已知,a b R ∈且,0a b ≠,则在① ab b a ≥+222;②2≥+b a a b ; 典例分析 板块二.直接证明与 间接证明

③2 )2 (b a ab +≤;④2)2(222b a b a +≤+这四个式子中,恒成立的个数是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例7】已知c b a ,,均大于1,且4log log =?c b c a ,则下列各式中,一定正确的是 ( ) A b ac ≥ B c ab ≥ C a bc ≥ D c ab ≤ 【例8】已知不等式1()()9,a x y x y ++≥对任意正实数x ,y 恒成立,则正实数a 的最小值是 ( ) A .2 B .4 C .6 D .8 【例9】α、β为锐角()sin a αβ=+,sin sin b αβ=+,则a 、b 之间关系为 ( ) A .a b > B .b a > C .a b = D .不确定 【例10】设M 是ABC ?内一点,且AB AC ?=u u u r u u u r 30BAC ∠=?,定义()(,,)f M m n p =, 其中m 、n 、p 分别是MBC ?,MCA ?,MAB ?的面积,若1 ()(,,)2 f P x y =,则14x y + 的最小值是 ( ) A .8 B .9 C .16 D .18 【例11】若函数32)1(2++-=mx x m y 是偶函数,则)4 3(-f ,)1(2+-a a f (a ∈R ) 的大小关系是)4 3(-f )1(2+-a a f . 【例12】设≥++=++>>>c b a c b a c b a 111 ,1,0,0,0则若 【例13】函数()y f x =在(0,2)上是增函数,函数()2y f x =+是偶函数,则 ()1f ,()2.5f ,()3.5f 的大小关系是 . 【例14】已知 5,2==b a ρρ,向量b a ρρ与的 夹角为0 120,则a b a ρρρ.)2(-=

高二数学 归纳推理演绎推理

3月5日 高二理科数学测试题 1.由直线与圆相切时,圆心到切点连线与直线垂直,想到平面与球相切时,球心与切点连线与平面垂直,用的是 ( ) A .归纳推理 B .演绎推理 C .类比推理 D .传递性推理 2.下列正确的是( ) A .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B .演绎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C .归纳推理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D .合情推理可以作为证明的步骤 3.下面几种推理中是演绎推理.... 的序号为( ) A .半径为r 圆的面积2S r π=,则单位圆的面积S π=; B .由金、银、铜、铁可导电,猜想:金属都可导电; C .由平面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性质; D .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的方程为222()()x a y b r -+-=,推测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球的方程为2222()()()x a y b z c r -+-+-= . 4.“∵四边形ABCD 是矩形,∴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相等”,补充以上推理的大前提是 ( ) A .正方形都是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B .矩形都是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C .等腰梯形都是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D .矩形都是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 5.设 f 0(x )=sin x ,f 1(x )=f ′0(x ),f 2(x)=f ′1(x ),…,f n (x )=f ′n -1(x ),n ∈N ,则f 2009(x )=( ) A .sin x B .-sin x C .cos x D .-cos x 6.命题“有些有理数是无限循环小数,整数是有理数,所以整数是无限循环小数”是假命 题,推理错误的原因是( ) A .使用了归纳推理 B .使用了类比推理 C .使用了“三段论”,但大前提使用错误 D .使用了“三段论”,但小前提使用错误 7.观察下列等式: 1- ; 1- ;1- ...... 据此规律,第n 个等式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观察下列等式:,……,根据上述规律, 第五个等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2=1111123434+-=+1111111123456456+-+-=++332123,+=3332 1236,++=33332123410+++=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推理与证明 (5)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推理与证明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1.[2014·北京卷] 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均被评定为三个等级,依次为“优秀”“合格”“不合格”.若学生甲的语文、数学成绩都不低于学生乙,且其中至少有一门成绩高于乙,则称“学生甲比学生乙成绩好”.如果一组学生中没有哪位学生比另一位学生成绩好,并且不存在语文成绩相同、数学成绩也相同的两位学生,那么这组学生最多有() A.2人B.3人C.4人D.5人 答案:B 2.[2014·北京卷] 对于数对序列P:(a1,b1),(a2,b2),…,(a n,b n),记 T1(P)=a1+b1,T k(P)=b k+max{T k-1(P),a1+a2+…+a k}(2≤k≤n), 其中max{T k-1(P),a1+a2+…+a k}表示T k-1(P)和a1+a2+…+a k两个数中最大的数. (1)对于数对序列P:(2,5),(4,1),求T1(P),T2(P)的值; (2)记m为a,b,c,d四个数中最小的数,对于由两个数对(a,b),(c,d)组成的数对序列P:(a,b),(c,d)和P′:(c,d),(a,b),试分别对m=a和m=d两种情况比较T2(P)和T2(P′)的大小; (3)在由五个数对(11,8),(5,2),(16,11),(11,11),(4,6)组成的所有数对序列中,写出一个数对序列P使T5(P)最小,并写出T5(P)的值.(只需写出结论) 解:(1)T1(P)=2+5=7, T2(P)=1+max{T1(P),2+4}=1+max{7,6}=8. (2)T2(P)=max{a+b+d,a+c+d}, T2(P′)=max{c+d+b,c+a+b}. 当m=a时,T2(P′)=max{c+d+b,c+a+b}=c+d+b. 因为a+b+d≤c+b+d,且a+c+d≤c+b+d,所以T2(P)≤T2(P′). 当m=d时,T2(P′)=max{c+d+b,c+a+b}=c+a+b. 因为a+b+d≤c+a+b,且a+c+d≤c+a+b,所以T2(P)≤T2(P′). 所以无论m=a还是m=d,T2(P)≤T2(P′)都成立. (3)数对序列P:(4,6),(11,11),(16,11),(11,8),(5,2)的T5(P)值最小, T1(P)=10,T2(P)=26,T3(P)=42,T4(P)=50,T5(P)=52. 3.[2014·福建卷] 若集合{a,b,c,d}={1,2,3,4},且下列四个关系: ①a=1;②b≠1;③c=2;④d≠4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则符合条件的有序数组(a,b,c,d)的个数是________. 答案:6 解析:若①正确,则②③④不正确,可得b≠1不正确,即b=1,与a=1矛盾,故①不正确; 若②正确,则①③④不正确,由④不正确,得d=4;由a≠1,b≠1,c≠2,得满足条件的有序数组为a=3,b=2,c=1,d=4或a=2,b=3,c=1,d=4. 若③正确,则①②④不正确,由④不正确,得d=4;由②不正确,得b=1,则满足条件的有序数组为a=3,b=1,c=2,d=4; 若④正确,则①②③不正确,由②不正确,得b=1,由a≠1,c≠2,d≠4,得满足条件的有序数组为a=2,b=1,c=4,d=3或a=3,b=1,c=4,d=2或a=4,b=1,c=3,d=2;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有序数组的个数为6. 3.[2014·广东卷] 设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满足S n=2na n+1-3n2-4n,n∈N*,且S3

新课标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知识归纳总结

《推理与证明》知识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 合情推理 学习目标: 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易混点) 理解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含义,并能运用它进行简单的推理(重点、难点) 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展中的作用(难点) 一、知识归纳: 合情推理可分为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两类: 归纳推理: 1.归纳推理: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2.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的性质; 第二步,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命题(猜想). 思考探究: 1.归纳推理的结论一定正确吗? 2.统计学中,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然后用样本估计总体,是否属归纳推理? 题型1 用归纳推理发现规律 1、观察 < < ;….对于任意正实数,a b , ≤成立的一个条件可以是 ____. 点拨:前面所列式子的共同特征特征是被开方数之和为22,故22=+b a

2、蜜蜂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最杰出的建筑师,单个蜂 巢可以近似地看作是一个正六边形,如图为一组蜂 巢的截面图. 其中第一个图有1个蜂巢,第二个图 有7个蜂巢,第三个图有19个蜂巢,按此规律,以 ()f n 表示第n 幅图的蜂巢总数.则(4)f =_____;()f n =___________. 【解题思路】找出)1()(--n f n f 的关系式 [解析],1261)3(,61)2(,1)1(++=+==f f f 37181261)4(=+++=∴f 133)1(6181261)(2+-=-+++++=∴n n n n f 总结:处理“递推型”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寻找相邻两组数据的关系 类比推理 1.类比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简言之,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2.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找出两类对象之间可以确切表述的相似特征; 第二步:用一类对象的已知特征去推测另一类对象的特征,从而得出一个猜想. 思考探究: 1.类比推理的结论能作为定理应用吗? 2.(1)圆有切线,切线与圆只交于一点,切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由此结论如何类比到球体? (2)平面内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圆.由此结论如何类比得到空间的结论? 题型2 用类比推理猜想新的命题 [例]已知正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是高的 13,把这个结论推广到空间正四面体,类似的结论是______. 【解题思路】从方法的类比入手 [解析]原问题的解法为等面积法,即h r ar ah S 3121321=??== ,类比问题的解法应为等体积法, h r Sr Sh V 4131431=??==即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是高4 1 总结:(1)不仅要注意形式的类比,还要注意方法的类比 (2)类比推理常见的情形有:平面向空间类比;低维向高维类比;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类比;实数集的性质向复数集的性质类比;圆锥曲线间的类比等

高中数学证明方法高中数学证明

高中数学证明方法高中数学证明 一、 现在正在学数学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做几何大题的时候,总是想不出来该怎么画辅助线,所以总是不会写,我数学不算差,可是面对这种证明题就老是蒙。求练习方法,要怎么办 首先你要熟知的几何中的所有定理!在做几何题的时候你就会熟练地运用!对于怎么画辅助线,当你看到一个几何题目的时候,自己要把题目中的已知摆出来!这样有助于你利用定理解决问题!的那个你确定用哪个定理时,你就判断还需要什么,这个时候画辅助线就变得简单啦!比如题目中有告诉你中点,你就会联想到中位线,30°所对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想到梯形,等等! 总之做这种几何题目时,要善于将已知信息联系定理,在看定理缺什么,然后就画辅助线使定理能使用!!! 直角三角形ABC中,∠ACB=45°,∠BAC=90°,AB=AC,D是AB中点,AF⊥CD于H,交BC于F,BE∥AC,交AF延长线于E,求证BC垂直平分DE。 ∵BE∥AC,∠BAC=90° ∴∠ABE=∠BAC=90° 由AF⊥CD易证 ∠ACD=∠BAE 由题AB=AC 得三角形ABE,CAD全等 易证BD=BE ∵∠ABE=90° ∴BDE为等腰Rt 易证BC为∠ABE角平分线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BC垂直平分DE 二、

遇到较难的,应该怎么入手哦, 我证明的不太好,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点吗? 或者提供几道证明题,最好附答案, 谢谢啦! 答案:可以利用反证法数学证明题的常用做法 定义:证明定理的一种方法,先提出和定理中的结论相反的假定,然后从这个假定 中得出和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来,这样就否定了原来的假定而肯定了定理。也叫归谬法。事实上,反证法就是去证明一个命题的逆否命题是正确的,这与直接证明是等价的,但是 可能其逆否命题比较容易证明。上述的得出了矛盾,事实上就是得出了“假设与题设不相融”这个结论,所以我们不能接受这个假设,所以这个假设的反面就是正确的,从而命题 得证。适用范围:证明一些命题,且正面证明有困难,情况多或复杂,而否定则比较浅显。证明:素数有无穷多个。这个古老的命题最初是由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Euclid of Alexandria,生活在亚历山大城,约前330~约前275,是古希腊最享有盛名的数 学家在他的不朽著作《几何原本》里给出的一个反证法:假设命题不真,则只有有限多个 素数,设所有的素数是2=a1aii=1,2……n.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将和假设矛盾。这个矛盾 就完成了我们的证明,所以确实有无穷多个素数。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中数学选修2-2推理与证明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2.1综合法和分析法 [学习目标] 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与综合法.2.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维过程和特点.3.会用分析法、综合法证明实际问题. 知识点一综合法 1.定义 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2.基本模式 综合法的证明过程如下: 已知条件?…?…?结论 即用P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公理、定理等,Q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则综合法用框图可表示为: P?Q1→Q1?Q2→Q2?Q3→…→Q n?Q 3.综合法的证明格式 因为…,所以…,所以…,…,所以…成立. 思考综合法的推理过程是合情推理还是演绎推理? 答案演绎推理. 知识点二分析法 1.分析法 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 2.基本模式

用Q 表示要证明的结论,P 表示条件,则分析法可用框图表示为: Q ?P 1→P 1?P 2→P 2?P 3→…→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 3.分析法的证明格式 要证…,只需证…,只需证…,…,因为…成立,所以…成立. 思考 分析法与综合法有哪些异同点? 答案 相同点:两者都是直接利用原命题的条件(或结论),逐步推得命题成立的证明方法——直接证明法.不同点:证法1,由因导果,使用综合法;证法2,执果索因,使用分析法. 题型一 综合法的应用 例1 已知a ,b 是正数,且a +b =1,求证:1a +1 b ≥4. 证明 方法一 ∵a ,b 是正数,且a +b =1, ∴a +b ≥2ab ,∴ab ≤12,∴1a +1b =a +b ab =1 ab ≥4. 方法二 ∵a ,b 是正数,∴a +b ≥2ab >0, 1a +1 b ≥2 1 ab >0, ∴(a +b )???? 1a +1b ≥4. 又a +b =1,∴1a +1b ≥4. 方法三 1a +1b =a +b a +a +b b =1+b a +a b +1≥2+2 b a ·a b =4.当且仅当a =b 时,取“=”号. 反思与感悟 利用综合法证明问题的步骤: (1)分析条件选择方向:仔细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分析已知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选择相关的公理、定理、公式、结论,确定恰当的解题方法. (2)转化条件组织过程:把题目的已知条件,转化成解题所需要的语言,主要是文字、符号、图形三种语言之间的转化,组织过程时要有严密的逻辑,简洁的语言,清晰的思路. (3)适当调整回顾反思:解题后回顾解题过程,可对部分步骤进行调整,并对一些语言进行适当的修饰,反思总结优化解法. 跟踪训练1 已知a ,b ,c ∈R ,且它们互不相等,求证a 4+b 4+c 4>a 2b 2+b 2c 2+c 2a 2. 证明 ∵a 4+b 4≥2a 2b 2,b 4+c 4≥2b 2c 2,a 4+c 4≥2a 2c 2,∴2(a 4+b 4+c 4)≥2(a 2b 2+b 2c 2+c 2a 2), 即a 4+b 4+c 4≥a 2b 2+b 2c 2+c 2a 2. 又∵a ,b ,c 互不相等. ∴a 4+b 4+c 4>a 2b 2+b 2c 2+c 2a 2.

高中数学 数学归纳法

13.4 数学归纳法 一、填空题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2+13…+1 2n -1<n (n ∈N ,且n >1),第一步要证的不 等式是________. 解析 n =2时,左边=1+12+122-1=1+12+1 3,右边=2. 答案 1+12+1 3<2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21×3+223×5+…+n 2(2n -1)(2n +1)=n(n +1)2(2n +1);当推证当n =k +1等式也成立时,用上归纳假设后需要证明的等式是 . 解析 当n =k +1时,121×3+223×5+…+k 2(2k -1)(2k +1)+(k +1)2(2k +1)(2k +3) =k(k +1)2(2k +1)+(k +1)2 (2k +1)(2k +3) 故只需证明k(k +1)2(2k +1)+(k +1)2(2k +1)(2k +3)=(k +1)(k +2) 2(2k +3)即可. 答案 k(k +1)2(2k +1)+(k +1)2(2k +1)(2k +3)=(k +1)(k +2) 2(2k +3) 3.若f (n )=12+22+32+…+(2n )2,则f (k +1)与f (k )的递推关系式是________. 解析 ∵f (k )=12+22+…+(2k )2, ∴f (k +1)=12+22+…+(2k )2+(2k +1)2+(2k +2)2; ∴f (k +1)=f (k )+(2k +1)2+(2k +2)2. 答案 f (k +1)=f (k )+(2k +1)2+(2k +2)23.若存在正整数m ,使得f (n )= (2n -7)3n +9(n ∈N *)能被m 整除,则m =________. 解析 f (1)=-6,f (2)=-18,f (3)=-18,猜想:m =-6. 答案 6 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 3+(n +1)3+(n +2)3(n ∈N *)能被9整除”,要利用归纳

选修2-2推理与证明单元测试题(好经典)

《推理与证明》单元测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50分) 1.下面几种推理过程是演绎推理的是 ( ) A .在数列{a n }中,a 1=1,a n =12(a n -1+1 an -1 )(n ≥2),由此归纳出{a n }的通项公式 B .某校高三(1)班有55人,高三(2)班有54人,高三(3)班有52人,由此得出高三所有班人数超过50人 C .由平面三角形的性质,推测空间四面体的性质 D .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由此若∠A ,∠B 是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旁内角,则∠A +∠B =180° 2.(2012·江西高考)观察下列事实:|x |+|y |=1的不同整数解(x ,y )的个数为4,|x |+|y | =2的不同整数解(x ,y )的个数为8,|x |+|y |=3的不同整数解(x ,y )的个数为12,…,则|x |+|y |=20的不同整数解(x ,y )的个数为( ) A .76 B .80 C .86 D .92 3. 观察下列各式:72=49,73=343,74=2401,…,则72012的末两位数字为( ) A .01 B .43 C .07 D .49 4. 以下不等式(其中..0a b >>)正确的个数是( ) 1> ② ③lg 2>A .0 B .1 C .2 D .3 5.如图,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 F 为左焦点,当AB FB ⊥时,有 ()()() 2 2 2 2 2 c b b a c a +++=+ ,从而得其离心率为 ,此类椭圆称为“黄金椭圆”,类比“黄金椭圆”,可推出“黄金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 12 B .12+ C 6.如图,在一次珠宝展览会上,某商家展出一套珠宝首饰,第一件首饰是1颗珠宝, 第二件首饰 是由6颗珠宝构成的正六边形, 第三件首饰是由15颗珠宝构成的正六边形, 第四件首饰是由28颗珠宝构成的正六边形,以后每件首饰都在前一件上,按照这种规律增加一定数量的珠宝,依此推断第8件首饰上应有( )颗珠宝。 第2件 第3件 第1件

高中数学选修2-2推理与证明教(学)案及章节测试及答案

推理与证明 一、核心知识 1.合情推理 (1)归纳推理的定义:从个别事实中推演出一般性的结论,像这样的推理通常称为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2)类比推理的定义: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推演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相似或相同,这样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2.演绎推理 (1)定义:演绎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按照严格的逻辑法则得到新结论的推理过程。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2)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三段论 “三段论”可以表示为:①大前题:M 是P②小前提:S 是M ③结论:S 是 P。其中①是大前提,它提供了一个一般性的原理;②是小前提,它指出了一个特殊对象;③是结论,它是根据一般性原理,对特殊情况做出的判断。 3.直接证明 直接证明是从命题的条件或结论出发,根据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直接推证结论的真实性。直接证明包括综合法和分析法。 (1)综合法就是“由因导果” ,从已知条件出发,不断用必要条件代替前面的条件,直至推出要证的结论。 (2)分析法就是从所要证明的结论出发,不断地用充分条件替换前面的条件或者一定成立的式子,可称为“由果索因” 。要注意叙述的形式:要证 A,只要证 B,B 应是 A 成立的充分条件. 分析法和综合法常结合使用,不要将它们割裂开。 4反证法 (1)定义:是指从否定的结论出发,经过逻辑推理,导出矛盾,证实结论的否定是错误的,从而肯定原结论是正确的证明方法。 (2)一般步骤:(1)假设命题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②从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③从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即所求证命题正

(推荐)高中数学证明公式

高中数学证明公式数学公式 抛物线:y = ax *+ bx + c 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 bx再加上 c a > 0时开口向上 a < 0时开口向下 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还有顶点式y = a(x+h)* + k 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 -h是顶点坐标的x k是顶点坐标的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圆:体积=4/3(pi)(r^3) 面积=(pi)(r^2) 周长=2(pi)r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 三角函数: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ot2A=(cot2A-1)/2cot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 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 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 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 ·万能公式: sinα=2tan(α/2)/[1+tan^2(α/2)] cosα=[1-tan^2(α/2)]/[1+tan^2(α/2)]

高一数学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练习题

推理与证明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结论成立的(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等价条件 答案:A 2.结论为:n n x y +能被x y +整除,令1234n =, ,,验证结论是否正确,得到此结论成立的条件可以为( ) A.n *∈N B.n *∈N 且3n ≥ C.n 为正奇数 D.n 为正偶数 答案:C 3.在ABC △中,sin sin cos cos A C A C >,则ABC △一定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确定 答案:C 4.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0n a >,公差0d >,则有4637a a a a >··,类经上述

性质,在等比数列{}n b 中,若01n b q >>,,则4578b b b b ,,,的一个不等关系是( ) A.4857b b b b +>+ B.5748b b b b +>+ C.4758b b b b +>+ D.4578b b b b +>+ 答案:B 5.(1)已知332p q +=,求证2p q +≤,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2p q +≥, (2)已知a b ∈R ,,1a b +<,求证方程20x ax b ++=的两根的绝对值都小于1.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方程有一根1x 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1,即假设11x ≥,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1)与(2)的假设都错误 B.(1)与(2)假设都正确 C.(1)的假设正确;(2)的假设错误 D.(1)的假设错误;(2)的假设正确 答案:D 6.观察式子:213122+ <,221151233++<,2221117 12344 +++<,,则可归纳 出式子为( ) A.22211 111(2)2321n n n ++++<-≥ B.22 211111(2)2321 n n n + +++ <+≥

推理与证明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结论成立的(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等价条件 2.结论为:n n x y +能被x y +整除,令1234n =,,,验证结论是否正确,得到此结论成立的条件可以为( ) A.n *∈N B.n *∈N 且3n ≥ C.n 为正奇数 D.n 为正偶数 3.在ABC △中,sin sin cos cos A C A C >,则ABC △一定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确定 4.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0n a >,公差0d >,则有4637a a a a >··,类经上述性质,在等比数 列{}n b 中,若01n b q >>,,则4578b b b b ,,,的一个不等关系是( ) A.4857b b b b +>+ B.5748b b b b +>+ C.4758b b b b +>+ D.4578b b b b +>+ 5.(1)已知332p q +=,求证2p q +≤,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2p q +≥, (2)已知a b ∈R ,,1a b +<,求证方程20x ax b ++=的两根的绝对值都小于1.用反证法证明时可假设方程有一根1x 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1,即假设11x ≥,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1)与(2)的假设都错误 B.(1)与(2)的假设都正确 C.(1)的假设正确;(2)的假设错误 D.(1)的假设错误;(2)的假设正确 6.观察式子:213122+ <,221151233++<,222111712344+++<,L ,则可归纳出式子为( ) A.22211111(2)2321n n n + +++<-L ≥ B.22211111(2)2321n n n + +++<+L ≥ C.222111211(2)23n n n n -+ +++,,∥.若 EF AB ∥,EF 到CD 与AB 的距离之比为:m n ,则可推算出: ma mb EF m m +=+.试用类比的方法,推想出下述问题的结果.在上面的梯形ABCD 中,延长梯形两腰AD BC ,相交于O 点,设OAB △, OCD △的面积分别为12S S ,,EF AB ∥且EF 到CD 与AB 的距离之 比为:m n ,则OEF △的面积0S 与12S S ,的关系是( ) A.120mS nS S m n +=+ B.120nS mS S m n +=+

苏教版数学高二- 选修2-2试题 《合情推理—归纳推理》(1)

2.1.1 合情推理—归纳推理 同步检测 一、基础过关 1.数列5,9,17,33,x ,…中的x 等于________ 2.f(n)=1+12+13+…+1n (n ∈N *),计算得f(2)=32,f(4)>2,f(8)>52,f(16)>3,f(32)>7 2, 推测当n≥2时,有________. 3.已知sin 230°+sin 290°+sin 2150°=32,sin 25°+sin 265°+sin 2125°=3 2. 通过观察上述两等 式的规律,请你写出一个一般性的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a 1=3,a 2=6且a n +2=a n +1-a n ,则a 33=________. 5.数列-3,7,-11,15,…的通项公式是________. 二、能力提升 6.设x ∈R ,且x≠0,若x +x - 1=3,猜想x2n +x -2n (n ∈N *)的个位数字是________. 7.如图,观察图形规律,在其右下角的空格处画上合适的图形,应为________. 8.如图所示四个图形中,着色三角形的个数依次构成一个数列的前4项,则这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为________. 9.如图所示,图(a)是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图(b)、图(c)是由这样的小正方体摆放而成.按照这样的方法继续摆放,自上而下分别叫第1层,第2层,…,第n 层.第n 层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记为S n .解答下列问题. (1)按照要求填表:

n 1 2 3 4 … S n 1 3 6 … (2)S 10=________.(3)S n 10.传说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家经常在沙滩上面画点或用小石子表示数.他们研究过如图所示的三角形数: 将三角形数1,3,6,10,…记为数列{a n },将可被5整除的三角形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组成一个新数列{b n },可以推测: (1)b 2 012是数列{a n }中的第______项; (2)b 2k -1=________.(用k 表示) 11.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1=1且S n -1+1 S n +2=0(n≥2),计算S 1,S 2,S 3,S 4, 并猜想S n 的表达式. 12.一条直线将平面分成2个部分,两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成4个部分. (1)3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成多少部分? (2)设n 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成f(n)部分,归纳出f(n +1)与f(n)的关系; (3)求出f(n). 三、探究与拓展 13.在一容器内装有浓度r%的溶液a 升,注入浓度为p%的溶液1 4a 升,搅匀后再倒出溶 液1 4a 升,这叫一次操作,设第n 次操作后容器内溶液的浓度为b n ,计算b 1、b 2、b 3,并归纳出计算公式.

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单元测试卷

绝密★启用前 高中数学-推理与证明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文】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0度”时,反设正确的是() A.假设三个内角都不大于60度 B.假设三个内角至多有一个大于60度 C.假设三个内角都大于60度 D.假设三个内角至多有两个大于60度 2.【题文】菱形的对角线相等,正方形是菱形,所以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在以上三段论的推理中() A .大前提错误B .小前提错误 C .推理形式错误D .结论错误 3.【题文】由“正三角形的内切圆切于三边的中点”可类比猜想:正四面体的内切球切于四个面( ) A .各正三角形内一点 B .各正三角形的某高线上的点 C .各正三角形的中心 D .各正三角形外的某点 4.71115>,只需证() A .22)511()17(->- B .22)511()17(+>+ C .22)111()57(+>+ D .22)111()57(->-

5.【题文】命题“对于任意角θ,θθθ2cos sin cos 44=-”的证 明:4cos θ-“4sin θ=θθθθθθθ2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222222=-=+-.”该过程应用了() A .分析法 B .综合法 C .间接证明法 D .反证法 6.【题文】观察式子:232112<+,353121122<++,47 4131211222<+++,…,可归纳出式子为() A .121 1 3121 1222-< + +++ n n B .121 1 3121 12 22 +< ++++n n C .n n n 1 21 3121 12 22 -<++++ D .1221 312 1 12 22 +< ++++n n n 7.【题文】已知圆()x y r r 222+=>0的面积为πS r 2=?,由此推理椭圆 ()x y a b a b 22 22+=1>>0的面积最有可能是() A .πa 2?B .πb 2?C .πab ? D .π()ab 2 8.【题文】分析法又称执果索因法,若用分析法证明:“设a >b >c ,且a +b +c =0<”索的因应是() A .a -b >0 B .a -c >0 C .(a -b )(a -c )>0 D .(a -b )(a -c )<0 9.【题文】对于数25,规定第1次操作为3325133+=,第2次操作为 3313+3355+=,如此反复操作,则第2017次操作后得到的数是() A.25 B.250 C.55 D.133

2020年高考理科数学《推理与证明》题型归纳与训练

福利:本教程由捡漏优惠券(https://www.doczj.com/doc/c916912214.html, )整理提供 领红包:支付宝首页搜索“527608834”即可领取支付宝红包哟 领下面余额宝红包才是大红包,一般都是5-10元 支付的时候把选择余额宝就行呢 每天都可以领取早餐钱哟! 2020年高考理科数学《推理与证明》题型归纳与训练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题型一 归纳推理 1 与数字有关的等式的推理 【易错点】 例1观察下列等式: ????sin π3-2+????sin 2π3-2=43 ×1×2; ????sin π5-2+????sin 2π5-2+????sin 3π5-2+????sin 4π5-2=43×2×3; ????sin π7-2+????sin 2π7-2+????sin 3π7-2+…+????sin 6π7-2=43×3×4; ????sin π9-2+????sin 2π9-2+????sin 3π9-2+…+????sin 8π9-2=43 ×4×5; … 照此规律,????sin π2n +1-2+????sin 2π2n +1-2+????sin 3π2n +1-2+…+??? ?sin 2n π2n +1- 2=__________. 【答案】 4 3 ×n ×(n +1) 【解析】观察等式右边的规律:第1个数都是4 3,第2个数对应行数n ,第3个数为n +1. 2 与不等式有关的推理 例2已知a i >0(i =1,2,3,…,n ),观察下列不等式: a 1+a 2 2≥a 1a 2; a 1+a 2+a 33≥3 a 1a 2a 3; a 1+a 2+a 3+a 44≥4 a 1a 2a 3a 4; … 照此规律,当n ∈N *,n ≥2时,a 1+a 2+…+a n n ≥______. 【答案】 n a 1a 2…a n

高中数学课本中的定理公式结论的证明

数学课本中的定理、公式、结论的证明 数学必修一 第一章 集合(无) 第二章 函数(无) 第三章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1.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 a > 0 , a 1, M > 0 ,N > 0, 那么 (1)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 (2)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 (3)log log ()n a a M n M n R =∈. 根据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证明对数的运算性质 证明:(性质1)设log a M p =,log a N q =,由对数的定义可得 p M a =,q N a =, ∴p q p q MN a a a +=?=, ∴log ()a MN =p q +, 即证得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 证明:(性质2)设log a M p =,log a N q =, 由对数的定义可得 p M a =,q N a =, ∴ q p q p a a a N M -==, ∴q p N M a -=log , 即证得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 证明(性质3)设log a M p =,由对数的定义可得 p M a =, ∴n np M a =, ∴log n a M np =, 即证得log log n a a M n M =.

第四章函数应用(无) 数学必修二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证明.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若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