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件——第八章 液体制剂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课件——第八章 液体制剂

第八章液体制剂

一、选择题

【A型题】

1.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不包括

A.制成可溶性盐B.加入助溶剂C.加入增溶剂

D.升高温度E.使用潜溶剂

2.乳剂的附加剂不包括

A.乳化剂B.抗氧剂C.增溶剂D.防腐剂

E.辅助乳化剂

3.混悬剂的附加剂不包括

A.增溶剂B.助悬剂C.润湿剂D.絮凝剂

E.反絮凝剂

4.下列表面活性剂中有起昙现象的是

A.肥皂类B.硫酸酯盐型C.磺酸化物D.聚山梨酯类E.阳离子型

5.高分子溶液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A.高分子化合物含有大量的亲水基与水形成牢固的水化膜

B.有较高的黏调性C.有较高的渗透压D.有网状结构

E.分子结构中含有非极性基团

6.对高分子溶液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陈化现象B.有电泳现象C.有双分子层结构

D.有絮凝现象E.稳定性较高

7.混悬剂中结晶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药物密度较大B.粒度不均匀C.ζ电位降低

D.分散介质密度过大E.分散介质黏度过大

8.W/O型的乳化剂是

A.聚山梨酯(吐温)类B.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卖泽)类

C.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苄泽)类D.脂肪酸山梨坦类(司盘类)E.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

9.对表面活性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离子型的毒性大于离子型

B.HLB值越小,亲水性越强

C.作乳化剂使用时,浓度应大于CMC

D.作O/W型乳化剂使用,HLB值应大于8

E.表面活性剂中吐温类杀菌作用最强

10.对表面活性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吐温类溶血作用最小

B.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碱性溶液中呈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性质,杀菌力强C.用于作消毒杀菌使用的是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D.表面活性剂不能混合使用

E.非离子型对皮肤和黏膜的刺激性为最大

11.等量的司盘-80(HLB4.3)与吐温-80(HLB15.0)混合后的HLB值是A.7.5B.6.42C.8.56D.9.65E.10.65

12.表面活性剂性质不包括

A.亲水亲油平衡值B.昙点C.临界胶团浓度

D.适宜的黏稠度E.毒性

13.根据Stokes定律,与微粒沉降速度呈正比的是

A.微粒的半径B.微粒的直径C.分散介质的黏度

D.微粒半径的平方E.分散介质的密度

14.乳剂放置后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这种现象是乳剂的A.分层B.絮凝C.转相D.破裂E.酸败

15.乳剂的类型主要取决于

A.乳化剂的HLB值B.乳化剂的量

C.乳化剂的HLB值和两相的数量比

D.制备工艺E.分散介质的黏度

16.制备混悬液时为增加体系的黏度,加入的亲水高分子材料称为A.助悬剂B.润湿剂C.增溶剂D.絮凝剂E.乳化剂17.制备复方碘口服液时,加入碘化钾的目的是

A.成盐B.减少刺激C.助滤D.增溶E.助溶

18.正确论述混悬型药剂的是

A.混悬型液体药剂是指大小在1~1000nm范围的分散相质点分散于分散介质中B.混悬型液体药剂也包括干混悬剂

C.混悬液型液体药剂属于动力学不稳定体系,热力学稳定体系

D.混悬液型液体剂属于动力学稳定体系,热力学稳定体系

E.稳定性只与分散介质黏度有关

19.下列表面活性剂哪个有起昙现象

A.司盘-20B.磷脂酰胆碱(卵磷脂)C.洁尔灭

D.普朗尼F-68E.吐温-80

20.错误论述表面活性剂的是

A.表面活性剂有起昙现象B.可用于杀菌和防腐

C.有疏水基团和亲水基团D.磷脂酰胆碱(卵磷脂)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E.表面活性可以作为起泡剂和消泡剂

21.炉甘石洗剂中所用的助悬剂为

A.琼脂B.阿拉伯胶C.硅皂土D.羧甲基纤维素钠

E.甲基纤维素

22.对于含有聚山梨酯的药物,其防腐能力不会受到破坏的是

A.尼泊金乙酯B.对羟基苯甲酸酯C.山梨酸D.山梨酸钾

E.苯甲酸钠

23.薄荷水属于

A.合剂B.混悬剂C.微粒体系D.真溶液

E.胶浆剂

24.下列液体制剂中,分散相质点最大的是

A.真溶液型液体制剂B.高分子溶液C.溶胶制剂

D.乳浊液型液体制剂E.混悬型液体制剂

25.下列措施中,对增加混悬液的动力学稳定性不起作用的是

A.减小微粒半径B.增大微粒半径

C.减小微粒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D.增大分散介质的密度

E.增大分散介质的黏度

26.适宜制备O/W型乳剂的乳化剂,HLB值一般在

A.3~6B.8~12C.8~16D.10~12E.10~16

27.下列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是

A.溴苄烷铵(新洁尔灭)B.卵磷酯

C.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D.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

E.硬脂醇硫酸钠(十八烷基硫酸钠)

28.下列有关增加药物溶解度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加入表面活性剂B.加入助悬剂C.使用潜溶剂

D.加入助溶剂E.制成盐类

29.下列不宜制成混悬液的药物是

A.治疗剂量大的药物B.毒剧药和剂量小的药物

C.在溶液中不稳定的药物D.需发挥长效作用的药物

E.难溶性药物

30.分散相质点小于1nm的是

A.真溶液B.高分子溶液C.溶胶D.乳浊液

E.混悬液

31.芳香水剂属于

A.真溶液B.高分子溶液C.溶胶D.乳浊液

E.混悬液

32.下列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是

A.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B.豆磷酯

C.聚山梨酯-80(吐温-80)D.三乙醇胺皂

E.pluronic F-68

33.乳剂中分散相液滴合并,与分散介质分层,振摇后不能恢复原来均匀分散的状态,这一现象称为A.分层B.合并C.转相D.破裂E.絮凝

34.下列关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仅限于口服制剂或外用制剂使用B.有杀菌作用

C.有防腐作用D.所有品种均有起昙现象

E.在水中不解离

35.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具有的作用是

A.防腐B.乳化C.增溶D.去污E.润湿

36.下列乳化剂中不属于固体粉末型的是

A.氢氧化铝B.明胶C.二氧化硅D.硅藻土

E.硬脂酸镁

37.一般最稳定的乳浊液分散相浓度约为

A.10%B.30%C.50%D.70%E.90%

38.下列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具有起昙现象的是

A.聚山梨酯-80B.油酸山梨坦C.pluronic F-68

D.十二烷基硫酸钠E.油酸三乙醇胺

39.制备乳剂最适宜的乳化温度为

A.30℃~50℃B.40℃~60℃C.50℃~70℃D.60℃~80℃

E.80℃~100℃

40.毒性、刺激性最大的表面活性剂是

A.吐温-80B.司盘-80C.卵磷脂

D.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E.十二烷基磺酸钠

41.表面活性剂开始形成胶束时的溶液浓度称为

A.昙点B.起昙C.助溶D.增溶E.临界胶束浓度

42.欲制备稳定的乳剂,必须加入

A.乳化剂B.抗氧剂C.着色剂D.防腐剂

E.助悬剂

43.下列属于临界胶束浓度的缩写是

A.WTO B.GMP C.CMC D.CMC-Na E.CM

44.乳剂受光、热、空气及微生物作用,使体系中油或乳化剂发生变质的现象称为A.分层B.合并C.转相D.破裂E.酸败

45.用作增溶剂的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范围在

A.3~8B.7~9C.8~16D.13~16E.15~18

46.制备乳剂中油相为植物油时,油、水、胶的比例为

A.1∶2∶1B.2∶2∶1C.3∶2∶1D.4∶2∶1

E.5∶2∶1

47.制备乳剂中油相为挥发油时,油、水、胶的比例为

A.1∶2∶1B.2∶2∶1C.3∶2∶1D.4∶2∶1

E.5∶2∶1

48.制备乳剂中油相为液状石蜡时,油、水、胶的比例为

A.1∶2∶1B.2∶2∶1C.3∶2∶1D.4∶2∶1

E.5∶2∶1

49.下列有关溶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多分子聚集体作为分散相的高度分散体系

B.体系存在强烈的布朗运动

C.溶胶加入高分子化合物后稳定性与亲水胶相同

D.有明显的“丁达尔效应”

E.有界面动电现象

50.2%硬脂酸铝的植物油溶液属于

A.触变胶B.干胶C.凝胶D.亲水胶体

E.疏水胶体

【B型题】

[51~54]

A.分散相小于1nm B.分散相在1~100nm

C.分散相在0.1~100μm D.分散相在0.5~10μm

E.分散相在1~100μm

51.真溶液A

52.高分子溶液B

53.乳浊液C

54.混悬液D

[55~58]

A.pluronic F-68B.豆磷酯C.新洁尔灭

D.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E.苯甲酸类

55.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

56.天然的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B

57.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D

58.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

[59~62]

A.热溶法B.溶解法C.浸渍法D.凝聚法E.湿胶法

59.乳剂的制备E

60.混悬液的制备D

61.溶胶的制备D

62.溶液剂制备B

[63~66]

A.HLB值B.CMC C.W/O型乳剂D.O/W型乳浊液E.HLBab 63.临界胶束浓度B

64.亲水亲油平衡值A

65.水包油型乳浊液D

66.油包水型乳剂C

[67~70]

A.月桂醇硫酸钠B.磺酸盐C.溴苄烷铵D.卵磷酯

E.吐温-80

67.是理想的静脉注射用乳化剂D

68.目前广泛用作的洗涤剂B

69.主要用于外用软膏的乳化A

70.主要用于杀菌与防腐C

[71~74]

A.3~8B.7~9C.8~16D.13~16E.15~18

71.作W/O型乳化剂的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为A

72.作O/W型乳化剂的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为C

73.作润湿剂的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为B

74.作增溶剂的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为E

【X型题】

75.根据Stokes定律,提高混悬剂稳定性的措施有

A.降低药物粒度B.增加药物的溶解度

C.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D.增加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

E.增加药物的表面积

76.可考虑制成混悬剂的是

A.难溶性药物需要制成流体制剂B.剧毒药

C.为了使药效缓慢、持久D.剂小的药物

E.为了制成高浓度的流体制剂

77.通常外用的O/W型乳剂使用的乳化剂是

A.明胶B.硬脂酸镁C.氢氧化镁D.二氧化硅

E.氢氧化钙

78.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的作用是

A.增溶B.乳化C.润湿D.去污E.消泡

79.对乳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乳滴大小一般在0.1~10μm之间B.分层越快越不稳定

C.易受外界因素及微生物作用而酸败D.絮凝是不可逆的

E.乳剂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80.引起高分子溶液稳定性降低的方法是

A.加入少量电解质B.加入大量电解质C.加入脱水剂

D.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E.调节pH

81.用于表示表面活性剂特性的是

A.Stokes定律B.临界胶束浓度C.HLB值

D.表观溶解度E.昙点

82.混悬剂中加入适量的电解质,其作用是

A.助悬剂B.润湿剂C.絮凝剂D.反絮凝剂

E.分散剂

83.下列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A.月桂醇硫酸钠B.吐温C.司盘D.磷脂E.卖泽84.薄荷水制备时,加入滑石粉的目的是

A.作为分散剂B.作为吸附剂C.作为助溶剂

D.作为助悬剂E.作为增溶剂

85.按着分散体系分类,液体制剂可分为

A.真溶液B.高分子溶液C.溶胶D.混悬液

E.乳浊液

86.下列措施,能增加混悬液稳定性的有

A.减小微粒直径B.增加分散介质黏度

C.减小分散介质的密度D.减小微粒与介质间的密度差

E.提高体系温度

87.下列能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有

A.使用增溶剂B.使用助溶剂C.使用混合溶剂

D.减小药粉粒径E.制成盐类

88.乳剂的不稳定现象有

A.絮凝B.转相C.分层D.破裂E.酸败

89.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毒副作用有

A.血管硬化B.形成血栓C.皮肤刺激D.黏膜刺激

E.溶血作用

90.下列属于乳剂制备方法的有

A.溶解法B.新生皂法C.干胶法D.湿胶法

E.凝聚法

91.影响增溶的因素有

A.溶质的性质B.增溶剂的性质C.增溶剂的用法用量

D.溶剂的酸碱性E.溶液的温度

92.常用来增加混悬液稳定性的物质有

A.助悬剂B.增溶剂C.润湿剂D.絮凝剂

E.反絮凝剂

93.常和水混合用作潜溶剂的有

A.乙醇B.丙二醇C.甘油D.聚乙二醇E.液体石蜡94.常用来制备液体制剂的方法有

A.分散法B.稀释法C.溶解法D.乳化法E.凝聚法95.下列有关液体制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吸收快,作用迅速B.分剂量容易

C.流动性大,便于腔道给药D.易控制浓度以减小刺激性

E.稳定性极强

96.下列有关天然乳化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亲水性强B.黏性强C.不易滋生微生物D.毒性小

E.扩散到界面较慢,需先用高浓度乳化剂制备初乳,再用分散相稀释

97.下列属于非均相液体制剂的是

A.真溶液型B.高分子溶液型C.溶胶型D.混悬剂型E.乳剂型

98.下列物质可作为乳剂乳化剂的有

A.豆磷脂B.硬脂酸钾C.阿拉伯胶D.琼脂

E.三氯化铝

99.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的作用是

A.分散B.增溶C.助溶D.乳化E.湿润100.下列不属于混悬剂制备方法的是

A.乳化法B.胶溶法C.加液研磨法D.化学反应法E.微粒结晶法

101.下列有关吐温-80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

B.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C.是亲水性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D.是亲水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E.可作为难溶性物质的增溶剂

102.下列属于混悬液润湿剂的是

A.聚山梨酯类B.脂肪酸山梨坦类

C.长连烃基或烷烃基的硫酸盐D.海藻酸钠

E.长连烃基或烷烃基的磺酸盐

103.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主要用途是

A.助溶B.助悬C.乳化D.去污E.杀菌104.下列属于絮凝剂和反絮凝剂的有

A.卵黄B.枸橼酸盐C.酒石酸盐D.磷酸盐

E.氯化物

105.常用作真溶液溶剂的有

A.水B.酒C.乙D.甘油E.液状石蜡

106.下列物质可用作混悬液助悬剂的有

A.糖浆B.白及胶C.硅皂土D.西黄芪胶

E.甲基纤维素

107.下列剂型属于真溶液的是

A.露剂B.醑剂C.甘油剂D.溶液剂E.芳香水剂

108.下列属于溶胶制备方法的是

A.分散法B.溶解法C.稀释法D.化学凝聚法

E.物理凝聚法

109.下列与溶液剂制备无关的方法是

A.蒸馏法B.溶解法C.稀释法D.化学反应法

E.凝聚法

110.下列胶体溶液带负电荷的有

A.淀粉浆B.海藻酸钠C.明胶溶液D.胃蛋白酶合剂

E.阿拉伯胶溶液

111.芳香水剂可用作

A.矫味剂B.附加剂C.粘合剂D.防腐剂E.祛风剂

112.胶体溶液的性质有

A.带电性B.布朗运动C.丁达尔效应D.能通过滤纸

E.不能通过半透膜

113.下列关于芳香水剂和露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露剂的原料是中药材

B.芳香水剂的原料多为挥发油

C.露剂是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的

D.芳香水剂是用溶解法和稀释法制备的

E.二者原料虽然不同,但作用相同

114.下列属于芳香水剂的有

A.药露B.药酒C.露剂D.醑剂E.甘油剂

三、填空题

1.液体药剂按分散系统分为:均相液体药剂和非均匀相液体药剂。均相液体药剂包括___溶液剂高分子溶液剂___、______;非均匀相液体药剂包括____溶胶剂混悬液剂乳浊液剂__、______、______。

2.酊剂系指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____流浸膏__

稀释制成,供口服或外用。

3.醑剂系指挥发性药物的____浓乙醇__溶液,可供内服、外用。

4.甘油剂系指药物溶于____甘油__中制成的专供__外用____的溶液剂,用于口腔、耳鼻喉科疾病。

5.增加药物溶解度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6.乳剂由______相,______相和______组成。

7.表面活性剂按解离情况及解离后所带电荷而分为______型、______型,

______和______型表面活性剂。

8.在水中的表面活性剂达到一定浓度时,表面活性剂分子进入溶液内部,形成疏水基向内、亲水基向外的______,称为______。表面活性剂开始形成胶束时的溶液浓度称为______(CMC)。

9.乳剂在放置过程中,由于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______不同而分层。

10.乳化剂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

六、论述题

1.试述乳剂的物理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2.表面活性剂分哪几类,在药剂中主要有哪几个作用?

3.试述混悬剂的制备方法。

4.乳剂的制备方法有哪些?

二、名词解释

1.液体制剂系指药物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组成的内服或外用的液态状制剂。

2.表面活性剂是指能使溶液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3.起昙是指某些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开始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大,达到某一温度后,其溶解度急剧下降,使溶液变混浊,甚至产生分层,但温度降低后,溶液重新恢复澄明的现象。

4.增溶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使其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增大的过程。

5.助溶是指难溶于水的药物由于加入的第二种物质而增加药物在水中溶解度的现象。

6.潜溶是指有的溶质在两种单独的溶剂中溶解度均小,但将两种溶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其溶解度显著增加的现象。

7.溶液剂是指没有挥发性的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所形成的内服或外用的澄清液体制剂。如复碘溶液等。

8.芳香水剂是指挥发油或其他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澄明水溶液。

9.乳剂是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其中一种液体以细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制剂。

10.絮凝是指非均相的溶液的分散相形成松散的絮状聚集体,但仍保持完整的分散个体而不合并的现象。

11.混悬药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的液体制剂。

12.反絮凝是指向絮凝状态的溶剂中加入电解质,ζ电位升高,阻碍微粒之间的碰撞聚集,使絮凝状态变为非絮凝状态的过程,加入的电解质称为反絮凝剂。

13.敏化作用是指在制备保护胶体时,由于加入溶胶的高分子化合物的量太少,则反而降低了溶胶的稳定性,甚至引起聚集的现象。

14.保护胶体是指在溶胶中加入高分子溶液,使溶胶变成性质稳定、不易发生聚集的胶体溶液。

15.界面动电现象是指溶胶在电场的作用下胶粒或分散介质产生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电位差的现象。

16.均相液体制剂是指药物以分子、离子形式分散于液体分散介质中,所制成的制剂。属于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体系。

17.非均相液体制剂是指药物以分子聚集体(微粒或液滴)的形式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所制成的制剂。是热力学或动力学不稳定体系。

18.胶束是指表面活性剂分子上的疏水部分相互吸引,自发地聚集和定向排列,形成疏水基向内、亲水基向外、直径在胶体范围的球形缔合体。这种缔合体又称为胶团。

19.临界胶束浓度(CMC)是指表面活性剂在其水中开始形成胶束时的溶液浓度。

20.亲水亲油平衡值(HLB)是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相对强弱的量化指标。一般而言,表面活性剂的HLB越大,其亲水性越强;表面活性剂的HLB越小,其亲油性越强。

三、填空题

四、是非题

1.√2.×3.×4.√5.×6.×7.×8.×9.×10.×

五、简答题

1.液体制剂的特点是:分散度大、药效快;给药途径多,使用方便;减少药物的刺激性;提高固体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分散度大,易引起药物的化学降解,水性药液容易霉变,携带、运输和储存都不方便。

2.液体制剂质量要求有:浓度准确、质量稳定;均相液体药剂应澄明,非均相液体药剂的药物微粒应分散均匀;口服液体药剂外观应良好,口感适宜,外用液体药剂应无刺激性;应有一定的防腐能力,保存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霉变;包装容器应方便患者用药。

3.混悬剂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的液体制剂。混悬剂的质量要

求:化学性质稳定;微粒大小符合规定要求;微粒沉降速度慢,沉降后不应有结块现象,轻摇后应迅速均匀分散。

4.乳剂有以下特点:乳剂中液滴的分散度很大,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提高生物利用度;油性药物制成乳剂能保证剂量准确,而且服用方便,如鱼肝油;水包油型乳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也可加入矫味剂;外用乳剂可改善药物对皮肤、黏膜的渗透性,减少刺激性;静脉注射乳剂注射后分布较快,药效高,有靶向性。

5.影响乳化的因素有:乳化剂的性质与用量,乳化剂用量越多,乳剂越稳定,一般为0.5%~10%;分散相的浓度与乳滴大小,分散相的浓度为50%时,乳剂最稳定,乳滴越小、大小越均匀,乳剂越稳定;黏度与温度:乳剂的黏度越大越稳定;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使乳剂的稳定性降低。

六、论述题

1.乳剂属热力学不稳定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在制备或放置过程中常发生分层、絮凝、转相、破裂及酸败

(1)分层:指乳剂在放置过程中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分层是可逆过程。主要原因是由于分散相与连续相存在着密度差。

减慢分层速度常用的方法是:减小乳滴的粒径,增加连续相的黏度,降低分散相与连续相的密度差。

(2)絮凝:乳剂中分散的乳滴聚集形成疏松的聚集体,经振摇即能恢复成均匀乳剂的现象,称为乳剂的絮凝,它是乳剂破裂的前奏。产生的原因是由于ζ电位的降低。

(3)转相:指乳剂类型的改变,是由于向乳剂中加入另一种物质,使乳化剂性质改变而引起的。

(4)破裂:使乳剂分为油水两相称为乳剂的破裂,是不可逆过程。

(5)酸败,乳剂受外界因素(光、热、空气等)及微生物等的作用,使乳剂中的油、乳化剂等发生变质的现象称为酸败。加抗氧剂和防腐剂以防止或延缓酸败。

2.表面活性剂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

(1)阴离子型:肥皂类,有一定的刺激性,一般只用于皮肤用制剂;硫酸化物,主要用作外用软膏剂的乳化剂;磺酸化物,广泛用作洗涤剂。

(2)阳离子型:主要用于杀菌和防腐。

(3)两性离子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在碱水溶液中呈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具有良好的起泡、去污作用。

(4)非离子型:毒性和溶血作用较小,不解离、不易受电解质和溶液pH的影响,能与大多数药物配伍应用,因而应用广泛,可供外用和内服,部分品种可用于注射剂。

3.混悬剂的制备有分散法和凝聚法

(1)分散法:将固体药物粉碎成符合混悬剂要求的微粒,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制备混悬剂。对于一些质硬、质重或贵重药物可采用“水飞法”。疏水性药物应先将其与润湿剂研匀,再与其他液体混匀,最后加其余的液体至全量。

(2)凝聚法:包括物理凝聚法和化学凝聚法。

1)物理凝聚法,用物理的方法降低药物的溶解度,使其聚集并从分散介质中析出,形成混悬剂。

2)化学凝聚法,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进行化学反应生成难溶性药物微粒,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制备混悬剂。

10.乳剂的制备方法有干胶法、新生皂法、两相交替加入法和机械法等

(1)干胶法:乳化剂先与油混合,再加入水乳化;湿胶法,乳化剂先与水混合,再加入油乳化。

(2)新生皂法:油相中所含的有机酸和水相中含的碱混合后可生成新生皂乳化剂,不断搅拌,即形成乳剂。

(3)两相交替加入法:向乳化剂中交替加入油或水,边加边搅拌可形成乳剂。

(4)机械法:将乳化剂、油相、水相混合后,用乳化机械制成乳剂,可小量或大量制备。

(袁先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