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部控制缺陷与债务融资成本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缺陷与债务融资成本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缺陷与债务融资成本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缺陷与债务融资成本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缺陷与债务融资成本文献综述

(一)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因素

国内外关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从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展开。从企业内部因素来看,侧重于研究公司特征、公司治理结构、高管特征和信息披露等对债务成本的影响。诸多实证研究表明,规模大、资产负债率低、盈利能力强、成长性高、资产有形性高、利息保障倍数高、市场风险低的企业可获得更低成本的债务融资(Bhojraj和Sengupta,2003;Bradley和Chen,2011;Minnis,2011)。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研究显示良好的公司治理可以有效降低债务成本(肖作平,2007;蒋琰和陆正飞,2009),公司债务融资成本与董事会独立性显著负相关(Anderson等;2004;崔伟,2008),Bhojraj和Sengupta(2003)、Elyasiani(2010)研究发现较高的机构持股比例有助于公司获得更低成本的债务融资,Khwaja和Mian(2005)、李广子和刘力(2009)发现相比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更容易获得较低利率贷款。在高管特征方面,一是基于债务代理成本假说,研究权益类薪酬和债务类薪酬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通常认为权益性薪酬容易使高管冒险,与债权人利益不一致,导致更高的债务成本(Beladi和Quijanno,2013;Kabir,2013),而债务类薪酬使高管与债权人利益一致,债务成本较低(Anantharaman等,2014)。二是从银企关联角度来看,Burak等(2008)、Ciamarra(2012)、邓建平和曾勇(2011)的研究发现企业具有银行从业背景的高管,代理冲突和融资成本通常较低。在信息披露方面,于富生和张敏(2007)、李志军和王善平(2011)通过实证发现较高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可以降低债务融资成本。

从企业外部因素来看,货币政策会对债务成本产生影响(郑军等,2013)。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能够使会计信息质量高的非国有控股公司以更低的融资成本取得债务融资(燕玲,2014)。此外Firth(1978)、张纯和吕伟(2007)的研究发现被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公司所得到的银行贷款利率更低。魏志华等(2012)研究认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助于上市公司获得较低成本的债务融资,并增强审计意见的风险揭示功能。

(二)内部控制缺陷的经济后果

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经济后果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部控制缺陷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Doyle等(2007)、孙芳城等(2011)、刘启亮等(2013)均认为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财务报告质量,内控重大缺陷会导致较低的应计质量(李万福,2014),存在内控缺陷的公司其会计稳健性较差(齐保垒等,2010;Beng等,2011;方红星和张志平,2012)。二是内部控制缺陷对外部审计的影响,杨德明等(2009)、杨群辉和王玉蓉(2011)研究发现高质量内控更容易收到清洁的审计意见,存在内控缺陷的公司则更有可能被出具非标准的审计意见(Elder等,2009;杨德明和胡婷,2010)。还有研

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越严重的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对其的审计收费越高(Hogan等,2008;Beneish等,2008;张旺峰等,2011;李越冬等,2014)。三是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对资本成本的影响,国外关于内控缺陷与公司债务成本关系的研究较为成熟,DeFond和Jiambalvo (1994)、Bhojraj和Sengupta(2003)、Dan Dhaliwal等(2011)的研究认为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或者实质性漏洞的公司,其债务成本相对较高。而国内文献大多是针对内控缺陷披露对权益资本成本影响的研究,并且普遍发现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要具有较高的权益成本(方红星和施继坤,2011;林斌等,2012;袁放建,2013;廖义刚,2015),也有学者发现内控缺陷的披露不会显著提高权益资本成本(孙文娟,2011)。以债务资本成本为对象的研究则较少,孔凡峰(2012)以财务信息质量为切入点,探索了内控缺陷与债务成本的关系,发现存在重大内控缺陷的公司有较高的债务成本。陈汉文和周中胜(2014)发现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好,所获取的银行债务融资成本越低。王艺霖和王爱群(2014)实证研究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显著提高债务成本,并且当上市公司披露内控缺陷时,内控审计反而会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债务成本,但这一结果并不显著。

从已有文献来看,国内关于内部控制缺陷对权益资本成本影响的研究较丰富,而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关注则较少。虽然国外关于内部控制缺陷对债务成本研究较成熟,但相关研究结论可能未必适用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国外公司债券市场比较发达,债务成本主要从公司债券角度来衡量,而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尚处于发展中,在债务融资上企业更多地依赖金融机构贷款,另外大量研究表明我国民营控股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在诸多行为上表现出差异,因此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正处于稳步推进的现阶段,基于我国的特殊制度背景和上市公司的产权性质,研究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关系,一丰富了企业资本成本影响因素的研究,二增加了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和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可控性,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Bhojraj,S.and P.Sengupta.Effe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n Bond Ratings and Yields:The Role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the Outside Directors[J].Journal of Business,2003(3):455-475 [2]Minnis,M.The Value of Financial Statement Verification in Debt Financing:Evidence from Private U.S.Firm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1(2):457-506

[3]肖作平.公司治理和融资政策的关系研究综述[J].证劵市场导报,2007(8):50-56

[4]蒋琰,陆正飞.公司治理与股权融资成本——单一与综合机制的治理效应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2):60-75

[5]Anderson,R.C.,S.A.Mansi and D.M.Reeb.Board Characteristics Accounting Report Integrity and the Cost of Debt[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4(3):315-342

[6]崔伟.公司治理与债务成本——来自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会通讯,2008(1):73-76

[7]李广子,刘力.债务融资成本与民营信贷歧视[J].金融研究,2009(12):137-150

[8]Ciamarra,E.S..Monitoring by Affiliated Bankers on Board of Directors:Evidence from Corporate Financing Outcomes[J].Financial Management,2012:665-702

[9]邓建平,曾勇.金融关联能否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J].金融研究,2011(8):78-92

[10]于富生,张敏.信息披露质量与债务成本——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5):93-96

[11]李志军,王善平.货币政策、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债务融资[J].会计研究,2011(10):56-62

[12]燕玲.会计准则变革对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J].财经问题研究,2014(11):87-92

[13]Firth.Qualified Audit Reports:Their Impact on Investment Decisions[J].The Accounting Review,1978(3):642-650

[14]张纯,吕伟.机构投资者、终极产权与融资约束[J].管理世界,2007(11):119-126

[15]魏志华,王贞洁,吴育辉和李常青.金融生态环境、审计意见与债务融资成本[J].审计研究,2012(3):98-105

[16]Doyle,J.,W.Ge,S.McVay.Determinants of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44(1-2):193-223

[17]孙芳城,梅波和杨兴龙.内部控制、会计信息质量与反倾销应对[J].会计研究,2011(9):47-54

[18]刘启亮,罗乐和张雅曼.高管集权、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J].南开管理评论,2013(1):15-23

[19]李万福,林斌和刘春丽.内部控制缺陷异质性如何影响财务报告?——基于中国情境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14(6):71-82

[20]齐保垒,田高良和李留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与财务报告信息质量[J].管理科学,2010(4):38-47

[21]Beng,W.G.,Li,D..Internal Controls and Conditional Conservatism[J].Accounting Review, 2011(3):975-1005

[22]方红星,张志平.内部控制质量与会计稳健性——来自深市A股公司2007—2010年年报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5):3-10

[23]杨德明,王春丽和王兵.内部控制、审计鉴证与审计意见[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2):59-66

[24]杨群辉,王玉蓉.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基于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检验[J].财会月刊,2011(11):76-80

[25]Randal Elder.InternalControl Weaknesses and Client Risk Management[J].Journal of Accounting,2009,(24):573-580

[26]杨德明,胡婷.内部控制、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J].审计研究,2010(5):90-97

[27]Hogan C,Wilkins M.Do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Result in Lower Earnings Quality? Implications and Evidence from the Audit Risk Model[R].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Working Paper,2008

[28]张旺峰,张兆国和杨清香.内部控制与审计定价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1(5):65-72

[29]李越冬,张冬和刘伟伟.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产权性质与审计定价[J].审计研究,2014(2):45-52

[30]Dhaliwal D,Hogan C,Trezevant R.Internal Control Disclosures,Monitoring,and the Cost of Debt[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1(04):1131-1156

[31]Doyle J.,Ge W.,McVay S..Accruals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7,82:1141-1170

[32]方红星,施继坤.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与权益资本成本——来自沪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管理,2011(12):128-134

[33]林斌,孙烨和刘瑾.内部控制、信息环境与资本成本——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证券市场导报,2012(11):26-31

[34]袁放建,冯琪和韩丹.内部控制鉴证、终极控制人性质与权益资本成本——基于沪市A 股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4):34-42

[35]廖义刚.环境不确定性、内部控制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5(3):69-78

[36]孙文娟.内部控制报告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4):67-72

[37]孔凡峰.内部控制缺陷与债务成本——基于财务信息质量视角[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2(3):75-82

[38]陈汉文和周中胜.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J].南开管理评论,2014(3):103-111

[39]王艺霖,王爱群.内控缺陷披露、内控审计与债务资本成本——来自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14(2):150-160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存在着内部管理薄弱、经济效益较差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致使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随着2007年12月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引》及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设计、制定、实施等方面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近年来,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众多学者作了分析,促进上市公司的良性发展发表了意见。但是,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为此,进一步研究其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 1 内部控制定义 其实我们通过学习观察所得,内部控制的定义在不同年代都有所不同。各国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是随着人们对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经济活动和不同的经济管理要求的变化而变化的。 冯培根(2000)认为,内部控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强化内部监督,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文章认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不仅可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和资产的安全完整,同时对于企业防范经营风险,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经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风险评估不足、意识薄弱、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对策。 Lauraf.Spira(2003)指出 Turnbull 指南的公布从根本上重新定义了内控的性质,尤其是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接合。 彭君翔(2008)从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企业内部控制的演进过程和企业内部控制原理探析三方面,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并且回顾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全面风险管理”五个发展阶段;并从“控制论、委托代理理论、博弈论”三个角度,探析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原理。 安艳红(2008)提出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部门,为了保护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信息的真实、正确,利于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

融资约束文献综述

融资约束文献综述 财务融资是财务管理研究的热门且重要话题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对有关融资约束问题的文献进行理解梳理,进一步从不同的角度来对融资约束研究进行分析和回顾,进一步查寻,汇总了融资约束的理论基础问题和衡量方式。特别是在有关融资约束方面的研究大多是基于西方比较完备的金融市场理论发展的,其各方面的理论基础问题和衡量方式也是有偏离中国国内情况的大环境的,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企业金融约束相关问题研究的不足及未来发展方向。 经典的财务理论(Modigliani 和Miller,1958) 认为,在一个理想的金融市场中,企业的外部资本融资和内部资本融资之间并无太大差异而是可以相互完全替代的,因而企业的投资行为并不会受到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而只与企业的投资需求有关。但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完美理想金融市场。在现实的资本市场条件下,企业的融资决策对其投资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关系。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对融资方式的选择及选择不同方式进行融资所形成的资本结构对企业的市场价值、经营效率、治理结构以及稳定性都有着重大而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对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进行研究,并针对企业融资决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寻求相应的解决措施便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个渠道,其中内源融资主要是指企业的自有资金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积累部分;外源融资即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部分主要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类方式。直接融资是指企业进行的首次上市募集资金(IPO)、配股和增发等股权融资活动所以也称为股权融资;间接融资是指企业资金来自于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等债权融资活动所以也称为债务融资。尽管有很多的融资渠道,但在现实的取得资金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即为融资约束。 一、融资约束基础理论 (一)、信贷配给理论 Baltensperger(1978)将均衡信贷配给定义为:即使当某些借款人愿意支付合同中的所有价格条款和非价格条款时,其贷款需求仍然得不到满足的情形。Friedman(2002)将信贷配给定义为:一些经济主体得到了贷款,而明显相同的

国内企业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企业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速度加快,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重组和配置的程度不断提高,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和挑战,良好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作为现代企业企业制度的核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关系的探讨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内部控制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对内部控制问题逐渐关注,研究日趋繁荣,但未形成共识。进入21世纪,对内部控制的研究散见于专家学者的文章中,但也主要是针对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内部会计控制等方面来做研究。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渐兴起和公司治理研究的深入,政府部门和相关协会开始重视推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有关规定见诸于若干法律、法规文件,但至今尚未提出类似COSO 报告那样受到广泛认可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本文主要从内部控制的总体构想、内部控制的评价、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等方面对国内外有关企业内部审计的文献进行了总结归纳,以反映当今内控研究领域的现状以及提出一些实质性建议。 二、关于内部控制的总体论述 吴水澎等(2000)从控制论原理出发,对内部控制做了多层面的理解;在研究了内部控制理论的最新进展,即COSO报告出台的背景、具体内容及创新特点之后,提出该报告对构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综合框架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加强信息流动与沟通、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和团体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准则或指南,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一个框架和参考。 程新生(2004)以委托代理理论、组织学理论解释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以科学决策和效率经营为核心,以决策机制、激励机制、监督约束机制为纽带,建立治理型内部控制;指出对治理效率和经营效率的共同追求推动了内部控制演进。 林钟高、郑军(2007)在分析评述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引入契约经济学理论,首先确立了内部控制的契约属性,是一种评价利益关系的契约装置。同时从新制度经济学出发,进一步论述了内部控制契约是企业理性的各个要素主体之间关于经济利益的分配而构建的一个旨在协调其经济活动有序、有效运行的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关于《中小企业部控制建设 》的文献综述 工商大学会计学 07级(1)班周兴辉 指导教师:国康 摘要: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存在着部管理薄弱、经济效益较差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和完善部控制制度,致使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加强中小企业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随着2007年12月证券交易所的《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部审计工作指引》及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的《企业部控制基本规》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中小企业在部控制的设计、制定、实施等方面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近年来,针对上市公司部控制建设众多学者作了分析,促进上市公司的良性发展发表了意见。但是,对中小企业部控制建设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为此,进一步研究其部控制建设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 关键词:中小企业;部控制;建设 一、中小企业部控制的概述 阿勇认为,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与大型企业相比较,我国中小企业在管理机制上具有规模小、动力大、部改革成本低、机制灵活且有效率的特点,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资金少,人才缺、信息封闭,应对风险能力差。 王静认为美国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在2004年6月提出《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为企业有效进行风险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COSO于2006年7月发布了针对小型公众公司如何更好地运用COSO部控制整合框架而发布指南。该指南应美国证券委员会的要求,针对小型公众公司存在的一些独特问题做出了指引,包括信息技术、职责分工、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风险管

理等领域。由于该指南是COSO一系列报告的延伸,它所阐述的一些准则适用于所有规模的公司,尤其对小企业部控制的构建和实施具有重大参考意义。2006年5月1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第32号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这是我国首次对上市公司部控制提出具体的要求。2006年6月6日,国资委也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2008年6月28日家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部控制基本规》并要求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围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这些都主要集中在对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部控制的研究上,很少有人把研究重点集中在小企业之上,这也造成了我国中小企业部控制极其落后的现状。 程晓峰认为部控制制度的定义是:企业各个业务部门以及员工之间在业务运作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种动态机制;是具有控制功能的各种方式、措施及其程序的总称,它不是规章制度,也是部管理,更不是组织计划。部控制要以有效为前提,其关键是作为部控制主体的经理和员工。 《企业部控制基本规》将部会计控制定义为“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 其目的是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有效的部控制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各项经济目标能否实现、经济效益能否达到,也是我国

内部控制—国外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摘要: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频繁出现财务丑闻,如安然事件、世通事件,社会各界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关注度日渐上升。国外学术界比国内较早地开展了对内部控制研究,因此本文对国外近20多年关于内部控制的文献进行了归类综述,主要从内部控制的需求、质量及重大缺陷披露等方面进行了文献梳理。最后,本文进行了文献评述,希望本研究能给国内的内部控制研究以启示,帮助企业经营管理者制定出一套符合自身需要的内部控制体系。 关键词: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是一个会计程序或系统,旨在提高效率确保政策的实施、捍卫资产、避免欺诈和错误(Hamed Arad和Babak Jamshedy-Navid,2009)。现今,内部控制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也引起了政府、企业参与者的广泛关注。国内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实务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特别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在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20年前,国外学者率先开展了对内部控制的研究,研究内容广泛,研究方法丰富,取得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 一、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一)内部控制管理报告 McMullen,D.A.和K.Raghunandan和 D.V.Rama.(1996)通过对具有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相对于大公司来说,小公司在没有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情况下更可能出现财务报告问题,即是强制性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收益对小公司来说更大。Hermanson(2000)调查了9个不同的财务报表使用团体以分析对内部控制报告的需求。结果表明所有使用团体都认为内部控制报告很重要,并且发现自愿内部控制管理报告提升了内部控制质量,提供了超出审计财务报表的额外信息;内部控制管理报告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指引;而大家对于强制性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信息内容没有太多的反应,与个体投资者和内部审计员相比,经理人员更不可能认同强制性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价值。 Scott N.Bronson 和Joseph V.Carcello和K.Raghunandan(2006)通过分析1998年期间397个中等大小的公司,测试公司特征与公司年度报告中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自愿性之间的联系。发现有高销售增长的公司更不可能自愿发布内部控制管理报告,即发布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可能性与销售增长负相关;同时证明了公司具有内部控制管理报告的可能性与公司大小、审计委员会会议数量、机构股东百分比、收入增长之间正相关。

融资约束与企业特征关系研究

Finance and Accounting Research | 财会研究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190融资约束与企业特征关系研究 颜蔚鑫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400044 摘要:融资约束问题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本文以我国全部A股上市企业2012-2016年的数据为样本,以现金-现金流模型为基础,对国内上市企业的企业规模、盈利水平、投资机会与企业融资约束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进而探讨了不同企业特征对融资约束的影响,为企业有效制定满足自身发展的融资政策和优化资本市场的资金配置提供了实证证据。 关键词:融资约束;企业规模;盈利水平;投资机会 一、文献综述与假设提出 融资约束问题起源于企业获得内部资金与外部资金的差异。现代公司财务理论认为,由于完美的资本市场并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和代理问题使企业获得外部资金的成本高于内部资金,因而产生了融资约束。 不同规模的企业受到的融资约束有较大差别。V o g t (1994)以美国制造业企业的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发现规模大、托宾Q 值低、股利支付率高的企业进行外部融资时相对容易,融资约束程度相对较低。李涛,徐昕(2005)经过大样本回归检验发现,较高的有形资产比例和公司制改革可以降低企业的流动资金困难程度,同时,中小企业相较于大规模企业面临更高的融资约束。 根据以上实证研究,本文预计企业规模对融资约束会有一定的影响,企业规模越大,企业获得外源融资的机会越多,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越低。反之,企业规模越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越严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假设一: 假设1:规模越大的企业现金—现金流敏感度越低,即融资约束程度越低。 企业融资约束水平也受到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李金,李仕明,严整(2007)认为,面临融资约束的企业,其现金—现金流敏感度显著为正,而不存在融资约束的企业则没有这样的关系。他们进一步指出现金—现金流敏感度与企业盈利能力有关,并呈反向变动关系。这说明融资约束程度与企业盈利能力负相关。Cull和Xu(2003)提出,盈利能力高的企业,银行有较强意愿向其提供资金,因此企业的资金来源不仅有内源融资,还有外源融资,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敏感度较低。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推论企业融资约束程度与企业盈利能力有关,盈利能力越强的企业,其融资约束程度越低;盈利能力越弱的企业,其融资约束程度越高。由此,本文提出了假设二: 假设2:盈利水平越高的企业现金—现金流敏感度越低,即融资约束程度越低。 另外,企业投资机会高低也会影响其融资约束程度。F a z z a r i 等(1988),H e n n e s s y (2004),他们指出高投资机会,即托宾Q 值高的企业,更容易获得外部融资;低投资机会,托宾Q值较低的企业面临更高的融资约束。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推论企业融资约束与企业投资机会有关,投资机会越高的企业,其融资约束程度越低;投资机会越低的企业,其融资约束越高。由此,本文提出了假设三: 假设3,投资机会越高的企业现金—现金流敏感度越低,即融资约束程度越低。

内部控制评价_国内外文献综述_谢元萌(精)

有学者主张运用经济学资产专用性和信息不对称理论,明确公允价值是资产专 用价值和市场价值的有机统一。按专用性水平将资产分为三类:通用性、低度专用性和高度专用性。通用性资产采用层级1报告公允价值,低度专用性资产采用层级2 报告公允价值,且此两类资产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报价体系,高度专用性资产采用层 级3报告公允价值,形成以报告主体为导向的报价体系。虽然资产专用度高,受市场 影响不大,但其价值由报告主体来决定,仍会产生我们上述所议的管理操纵问题,所以, 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应加强公司的治理机制。 四、政策建议 (一尽早出台公允价值计量的指导性细则 我国当前尚未建立完善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对公允价值确认、计量的要求及方法只是散落在各个具体准则之中,缺乏公允价值计量的统一框架。因此,有必要根据我国现有市场特征对公允价值计量制定相关的会计处理规定,并提供详尽的操作性指导。2012年5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号――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对有效规范公允价值信息披露,提高披露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尽快实施该准则,以适应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需要。 (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有研究证实公司治理对层级信息的相关性有重要影响,在层级3中表现尤为明 显。因此通过合理和有效的公司治理监管来协调内部和外部人员的利益冲突,为公允价值的估值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基础和制度基础。另外,还需注意加强公司 管理层、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水平的提高,以保障公允价值计量的客观性和估值过程的公平与恰当。 参考文献:

[1]W.B.Thomas,Han Yi.Value Releva nee of FAS No.157 Fair Value Hierarchy In formatio n and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Gover nance Mcha ni sms [J].The Acco unting Review,2010,(85. [2]张曾莲,雷崇信.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一基于金融危机前后金融类上市公司公允价值项目的统计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04.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内部控制评价:国内外文献综述 ◎文/谢元萌 摘要:内部控制评价,是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改变,以及内 外部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关注度的提升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内部控制评价问题的重要性,学术界也越来越关注内部控制评价问题,如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研究、体系构建、指数构建等,本文在全面阅读国内外有关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方法、指标、规范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其主要观点与成果分类进行了综述,进而对此方面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评价方法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美国环球通讯、世界通信等一系列财务造假丑闻相继爆出 其中众多企业失败案例的出现是由内部控制的缺失及无效导致的。自此,国内外相 继颁布了有关内部控制的法规,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联合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其中包括内控评价指引、内部控 制审计指引,不仅政府主管各部门相继颁布内部控制评价相关的规章,学术界也越来 越关注内部控制问题研究,特别是现在有关内部控制评价问题的文献越来越多。 、国外内部控制评价综述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概要

?财经纵横 Consume Guide ?Finance Realm ■陈雯卉南京财经大学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摘要][关键词]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被视为是一种解决许多潜在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目前我们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却是“杂乱无章”的,因为目标和需求的不同,人们赋予了内部控制不同的含义和目标,这些都导致了理论上的混乱和实务上的偏差。现从内部控制的存在的问题、内部需求差异、内部控制目标及内部控制的定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内部需求差异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定位一、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二、内部控制需求的差异 三、内部控制目标 四、内部控制的定位 五、我国的内部控制 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很多人倾向于总结或者展示某些企业的所谓的成功经验,却很少进行比较系统的理论研究,也许有人更加推崇从实践或者实证的角度来研究,尽管这似乎是一种“大势所趋”,但是,很多经济学家已经认识到:“将经济学的规范方面与它的实证方面割裂开来是不可能的,因为实证分析选择概念的分析框架必定包含有经济学家对框架质量的价值判断(对各种评价标准所加的权重以经济学家的价

值判断为基础。如果经济分析的不可回避的规范本质得到承认而不再坚持将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割裂,那么经济学就会成为更加客观和科学的学科。”[澳]杨晓凯,黄有光:《专业化与经济组织》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所以目前来说内部控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零散、分散,还没有发展到系统、统一的境界。 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始终是处于一个混沌的状态之中。理论的研究总是源于一定的需求,从总体上来说,内部控制理论需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审计人员。(二企业管理层。(三外部监管者。(四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五其他人。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相关各方对内部控制的需求、使用存在很大的不同,从而引发他们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在范围、内涵、目标、内容上都存在很大差异,产生了概念上的混乱。而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就是他们的需求和目的是不一致的,这就是内部控制需求的差异。 (一内部控制目标的确定方法及目前主流目标。 从系统的角度看,内部控制系统与其环境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内部控制系统来说,环境是内部控制系统的环境,内部控制系统的改变会引起环境的改变;对环境来说,内部控制系统是环境的系统,环境的改变又会引起系统的变化。在内部控制系统与环境的相关性中,必须把系统视为开放的系统,在系统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研究环境和系统功能的关系、条件和系统目标的关系。 (二内部控制目标体系的内在逻辑。很多文献从很多不同角度提出了内部控制的目标,但只是简单的进行了列示,并没有进行深入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或者认为它们之间没有很重要的制约关系,但事实情 况并非如此。根据系统论的原理,系统的运行机制应发挥的功能以及所输入、转换与输出的内容、程序与方法等都应当服从于系统的总目标,系统的所有构成要素都是为了实现总目标而起作用的。所以,必须首先内部控制的总目标或终极目标。 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位,历来各家有各家的看法。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之欧阳家百创编

关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欧阳家百(2021.03.07) 》的文献综述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 07级(1)班周兴辉 指导教师:张国康 摘要: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存在着内部管理薄弱、经济效益较差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致使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随着2007年12月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引》及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设计、制定、实施等方面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近年来,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众多学者作了分析,促进上市公司的良性发展发表了意见。但是,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为此,进一步研究其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概述 李阿勇认为,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与大型企业相比较,我国中小企业在管理机制上具有规模小、动力大、内部改革成本低、机制灵活且有效率的特点,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资金少,人才

缺、信息封闭,应对风险能力差。 王静认为美国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在2004年6月提出《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为企业有效进行风险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COSO于2006年7月发布了针对小型公众公司如何更好地运用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而发布指南。该指南应美国证券委员会的要求,针对小型公众公司存在的一些独特问题做出了指引,包括信息技术、职责分工、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风险管理等领域。由于该指南是COSO一系列报告的延伸,它所阐述的一些准则适用于所有规模的公司,尤其对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和实施具有重大参考意义。2006年5月1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第32号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这是我国首次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提出具体的要求。2006年6月6日,国资委也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2008年6月28日家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要求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这些都主要集中在对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上,很少有人把研究重点集中在小企业之上,这也造成了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极其落后的现状。 程晓峰认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定义是:企业各个业务部门以及员工之间在业务运作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种动态机制;是具有控制功能的各种方式、措施及其程序的总称,它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问题研究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内部控制缺陷认定问题研究 一、选题背景 2001年震惊世界的“安然事件”的爆发,以及随后发生的世通、南方保健等一系列的公司财务造假丑闻,使得美国政府迅速颁布了萨班斯法案,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情况及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同时其审计准则中也明确了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2010年,我国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等文件,执行内控规范的企业必须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同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目前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披露的背景下,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和认定倍受关注同时它也是评价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关键点,是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工作中面临的重大难题,之所以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和认定成为重大难题,是因为上述规范体系中在对内控缺陷识别和认定做了原则性规定之后并没有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指导。这直接导致企业管理层和外部审计机构只能凭借个人主观判断进行内控缺陷的识别和认定。这种主观判断容易受到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自我选择性的影响。 在企业构建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是基础,其认定标准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核心。而当前有关部门没有出台具体标准,相关规定较为模糊,导致企业实际操作中出现不少问题。企业评价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不断提高为控制目标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程度。因此,对于内控缺陷本质的理解应该是基于目标导向型的,主要从偏离控制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和程度以及影响后果来识别和认定内控缺陷。 二、文献综述 杨有红、李宇立(2011)从内部控制缺陷与内部控制固有局限性的关系出发,认为对内部控制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的识别应分别采以以偏离目标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作为衡量缺陷严重性的标

融资约束相关文献回顾

融资约束相关文献回顾 摘要:对于企业的融资约束学者们进行了许多研究。融资约束程度高会影响企 业的投资,制约企业的发展。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影响融资约束的内外部 因素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指出融资约束的研究不足,以期帮助企业有效地把握融 资约束的影响因素,缓解融资困难。 关键词:成本粘性;文献综述;融资约束;影响因素 1.前言 随着“一带一路”的一步一步的进行,在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过程中中国的企 业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可以立足于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但是融资约束却是这一 过程中绊脚石,使得企业无法顺利的发展,成了发展过程中的障碍。众所周知,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拥有一定数量资金的公司可以生存和发展。MM理论的出现,使得人们意识到现实中没有完美的资本市场,这意味着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遇 到资金周转等问题时没有办法高效的进行资金融通。不完善的资本市场导致的信 息不对称和高昂的代理成本使得企业的内外融资成本不一致。企业本身并不完美。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需要的时候更好的筹集到资金,而又有哪些因素会 限制企业的融资?本文将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 2.传统理论与融资约束 2.1MM理论、权衡理论与融资约束 1958年,莫迪利亚尼和米勒提出了MM理论,该理论指出,在完全资本市 场下,资本结构与公司的投资没有任何关系。同时,可以说公司的内部融资成本 和外部融资成本可以相互替代,内外融资没有差异。所以在MM理论中企业不存 在融资约束。如果企业债务比例过大,就会导致公司的经营现金流不足以抵消债务,造成财务困难。权衡理论认为,平等债务融资边际债务和债务利息税减免的 边际收益是实现最优资本结构的条件。管理者的决策通常会增加公司股权的价值。MM理论的最大意义在于其对“承上启下”,并且它已经推进了先前对风险与收益 之间关系的理解。通过不怎么严谨的数学推理,对公司治理和公司资本结构提出 了一系列结论,激发了未来学者对这两个领域的思考。 2.2信息不对称、代理理论与融资约束 在实际市场中,影响公司融资活动的因素包括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信 息不对称的主要结果是资源分配不均。FHP(1988)提出,公司储备内部资金以 保护企业的投资需求,其特点是投资-现金敏感度高,即存在融资约束。JensenMeckling(1976)认为,当公司的内部现金流增加时,代理商可能会滥用 资金并过度储备收益以进行过度投资。与此同时,Jensen(1986)认为,增加公 司债务融资的比例会增加因经济困难而破产的可能性,从而有效地抑制代理人的 行为并鼓励他履行职责。Bernanke,Gentler(1989)和Gentler(1992)认为,代 理问题的产生导致投资者提高了所需的投资回报率。金融市场与3.融资约束的影 响因素 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从宏观角度来看,首先,不同地区的 金融发展不一致,有些地区发展不发达。这对融资约束是有影响的。其次国家实 施货币政策也使得融资约束出现。 3.融资约束的外部影响因素

中小制造型企业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20_ _届) 中小制造型企业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企业面领着各种不同的风险。怎样面对当今的市场环境,不断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使之能够保持自己的市场地位并且持续发展,应该作为当今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而根据国内外企业管理经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条途径。而在企业各个环节中,销售和收款环节是企业获利的关键环节,在此环节建立一套相互牵制、相互稽核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减少信誉不良等问题发生,降低企业的成本,促进企业良好发展。下面,将从四个不同方面对内部控制进行了解。 1 内部控制定义 其实我们通过学习观察所得,内部控制的定义在不同年代都有所不同。各国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是随着人们对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经济活动和不同的经济管理要求的变化而变化的。 Lauraf.Spira(2003)指出Turnbull指南的公布从根本上重新定义了内控的性质,尤其是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接合。 彭君翔(2008)从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企业内部控制的演进过程和企业内部控制原理探析三方面,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并且回顾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全面风险管理”五个发展阶段;并从“控制论、委托代理理论、博弈论”三个角度,探析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原理。 安艳红(2008)提出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部门,为了保护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信息的真实、正确,利于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因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组成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五个要素组成。 Hammed Arad(2009)认为内部控制是一个为了促进效率或保证一个执行政策或保护资产或避免欺诈和错误的会计程序或系统。内部控制是管理组织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计划、方法和程序,用于满足任务、目标和目的的实现,这样也是用于支持基于业绩的管理。 2 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关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的文献综述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 07级(1)班周兴辉 指导教师:张国康 摘要: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存在着内部管理薄弱、经济效益较差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致使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随着2007年12月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引》及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设计、制定、实施等方面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近年来,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众多学者作了分析,促进上市公司的良性发展发表了意见。但是,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为此,进一步研究其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概述 李阿勇认为,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与大型企业相比较,我国中小企业在管理机制上具有规模小、动力大、内部改革成本低、机制灵活且有效率的特点,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资金少,人才缺、信息封闭,应对风险能力差。 王静认为美国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在2004年6月提出《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为企业有效进行风险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COSO于2006年7月发布了针对小型公众公司如何更好地运用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而发布指南。该指南应美国证券委员会的要求,针对小型公众公司存在的一些独特问题做出了指引,包括信息技术、职责分工、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风险

内部控制缺陷与债务融资成本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缺陷与债务融资成本文献综述 (一)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因素 国内外关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从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展开。从企业内部因素来看,侧重于研究公司特征、公司治理结构、高管特征和信息披露等对债务成本的影响。诸多实证研究表明,规模大、资产负债率低、盈利能力强、成长性高、资产有形性高、利息保障倍数高、市场风险低的企业可获得更低成本的债务融资(Bhojraj和Sengupta,2003;Bradley和Chen,2011;Minnis,2011)。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研究显示良好的公司治理可以有效降低债务成本(肖作平,2007;蒋琰和陆正飞,2009),公司债务融资成本与董事会独立性显著负相关(Anderson等;2004;崔伟,2008),Bhojraj和Sengupta(2003)、Elyasiani(2010)研究发现较高的机构持股比例有助于公司获得更低成本的债务融资,Khwaja和Mian(2005)、李广子和刘力(2009)发现相比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更容易获得较低利率贷款。在高管特征方面,一是基于债务代理成本假说,研究权益类薪酬和债务类薪酬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通常认为权益性薪酬容易使高管冒险,与债权人利益不一致,导致更高的债务成本(Beladi和Quijanno,2013;Kabir,2013),而债务类薪酬使高管与债权人利益一致,债务成本较低(Anantharaman等,2014)。二是从银企关联角度来看,Burak等(2008)、Ciamarra(2012)、邓建平和曾勇(2011)的研究发现企业具有银行从业背景的高管,代理冲突和融资成本通常较低。在信息披露方面,于富生和张敏(2007)、李志军和王善平(2011)通过实证发现较高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可以降低债务融资成本。 从企业外部因素来看,货币政策会对债务成本产生影响(郑军等,2013)。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能够使会计信息质量高的非国有控股公司以更低的融资成本取得债务融资(燕玲,2014)。此外Firth(1978)、张纯和吕伟(2007)的研究发现被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公司所得到的银行贷款利率更低。魏志华等(2012)研究认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助于上市公司获得较低成本的债务融资,并增强审计意见的风险揭示功能。 (二)内部控制缺陷的经济后果 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经济后果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部控制缺陷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Doyle等(2007)、孙芳城等(2011)、刘启亮等(2013)均认为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财务报告质量,内控重大缺陷会导致较低的应计质量(李万福,2014),存在内控缺陷的公司其会计稳健性较差(齐保垒等,2010;Beng等,2011;方红星和张志平,2012)。二是内部控制缺陷对外部审计的影响,杨德明等(2009)、杨群辉和王玉蓉(2011)研究发现高质量内控更容易收到清洁的审计意见,存在内控缺陷的公司则更有可能被出具非标准的审计意见(Elder等,2009;杨德明和胡婷,2010)。还有研

关于内部控制的文献综述

关于内部控制的文献综述 [摘要]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 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 企业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都贯穿着会计内部控制,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属于社 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逐渐引起我国广泛的关注。本文简要阐述了会计内部控制的含义,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也对如今备受瞩目的国内外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收 集整合,发现国内外主要从内部控制的总体构想、内部控制的评价、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等方面对企业内部审计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会计内部控制文献综述概述内控评价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为我们带来很多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竞争。为了能够在市场经济中屹立不倒、处于不败之地,这就对我们各个方面都有严肃的要求,特别是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而会计控制制度无疑是各种制度体系的重中之重。 所以企业均应加强、规范内部控制,才能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从而更 好地抵御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最终促进公司良性发展。 本文就搜集而来的关于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各类文献进行了一部分的整合归纳,便于更 好的了解内部控制意义所在,并对其所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提炼整合,便于更为直观的 认识内部控制并对其进行有利改进。 一、关于内部控制的简要概述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社会,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是如今新时代提高企业竞争力及企业 经营效率的必然要求。如果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足并获得长远的发展,那 么巩固基础、完善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实乃重中之重。我们所说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是内 部控制机构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内部控制整个体系中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含义 我们所说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其预期的经营目标,为了资产得以完整安全,会计资料能够保持可靠和准确,使会计资料能够保持可靠和准确,使企业的经营方针 得以确实贯彻的落实,使企业所有经营活动能够高效、经济而在企业内部开展并且实施一 系列的自我评价、约束、控制、规划、调整等措施、手续、方法的总称。内部控制的最终 目标是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完善其内部经营管理。内部控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经 济的飞速发展,伴随着为了强化企业经济管理的理念应运而生的,并且经济的发展能够推 动其发展并且日益完善。 在早期出现的内部控制,与我们如今所说的还有些很大不同。在早期,内部控制主要 目的是针对保护财产的完整以及安全,会计信息资料保持可靠、准确,其主要着重从加强

内部控制的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的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的定义最早出现在美国会计师协会发布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文告中定义为保护其他资产和现金,检查簿记业务的准确性,而在公司内部实施的手段和方法。后来经过完善认为究其实用方面而论,是为了达到确定的管理目标,促进企业的业务有秩序有效率的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会计记录的可靠性和及时提供准确的财务资料。 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所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会(COSO)在进行了专门研究后提出来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的,为运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法律规章的遵循性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主要包括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督。使在企业的风险偏好之内,从而合理确保企业取得既定的目标。 哈米德阿拉德在《内部控制透视:理论与概念》中认为:内部控制是一个会计程序的设计,提高效率、保证政策实施或维护资产或避免欺诈和错误。内部控制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组织。它包括计划,方法和程序,用来满足任务,目标,和目标,这样做,支持基于业绩的管理。内部控制与管理控制,帮助管理人员实现期望的结果通过有效的资源管理。内部控制应减少相关的风险与未被发现的错误或不规则,但设计和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一个不简单的任务,不能通过一个短的快速修复。最后从内部控制的不同方面进行了讨论。 米然,赵栋在《浅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成因及对策》中提出,从我国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和企业实践来看,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个薄弱环节,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企业健康发展的障碍。本文立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就企业内部控制的外部环境因素和企业内部因素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现状下政府部门如何发挥推动作用、强化外部监督、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创新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探讨并提出可行对策,以探索我国企业建立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方法和途径。 鲁兰在《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认为中小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在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控制机制,我国的中小企业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持续发展,建立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必由之路。本文以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为研究对象,结合2008年我国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采用文献研究、个案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与对策。本文认为,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防范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高资本的获利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现代企业要想立足,特别是中小企业,就应当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创建良好的控制环境,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加强对重点业务系统的实施控制。同时,还应依靠政府企业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力量去不断的发展它,使其更加完善,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千变万化。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认为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 其目的是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否达到、各项经济目标能否实现,也是我国当前企业改革规范、

文献综述浅谈内部控制

作者:ZHANGJIAN 仅供个人学习,勿做商业用途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摘要: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企业一般来说面临着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二是如何协调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是建立在内部协调性的基础之上,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最基础性的工作,也是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关键词:内部控制目标必要性对策监督 、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和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贯穿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只要企业存在经营活动和经济管理,就需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那么什么是企业内部控制呢?企业内部控制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 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于2008年6月28日联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界定了内部控制的内涵,该规范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根据高乔和李斌的观点, 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具体如下: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

第一,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内部控制要保证企业所有经营活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则制度,也就是说要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为了保证企业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保证市场的公平与公正,企业内部控制要求企业必须将发展置于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基本框架之下,在守法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发展。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第二,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是对企业人、财、物这三个方面的管理。人、财、物是在可预见的未来能给企业带来济利益的资源,企业要想在复杂多变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保证对上述资源的占有。对资源的占有不仅仅是对资产拥有控制权、使用权及支配权,更重要的是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并努力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企业如果失去了各项资产, 就等于企业失去了工作的手段和具体的对象。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 第三,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不仅对公司自身,甚至对整个证券市场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影响。可靠及时的信息报告能够为企业提供准确而完整的信息、支持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和对营运活动及业绩的监控同时,保证对外披露的信息报告的真实、完整,有利于提升企业的诚信度和公信力,维护企业良好的声誉和形象。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不真实完整,如果未发现,从短期来看可能不会给公司造成重大风险,但从长远来看,公司最终会被投资者和债权人等所抛弃,从而失去生存和发展的机会。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第四,促进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它要求企业结合自身所处的特定的内外部环境,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不断提高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