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控编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控编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控编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控编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控加工编程》综合训练

课程设计指导书

目录

前言

1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1 1.1 设计目的..................................................1

1.2 设计任务....................................... (1)

1.3 设计内容和要求....................................... (1)

2 课程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2)

2.1 主要步骤...................................... (2)

2.2 设计方法..................................................2

3 设计说明书内容要求及时间安排................................5

3.1 设计说明书内容及书写格式要求...............................5

3.2 时间安排...................................... (5)

4 课程设计题目...................................... (6)

4.1 设计题目...................................... (6)

4.2 数控加工综合实例...................................... (6)

5 数控编程课程设计的基础知识..................................7

5.1 基本概念...................................... (7)

5.1.1 生产过程...................................... (7)

5.1.2 工艺过程的组成...................................... (7)

5.1.3 生产纲领、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征...........................10

5.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12

5.3 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16

5.4 工件的定位与夹紧...................................... (17)

5.4.1 工件装夹的基本概念.......................................17

5.4.2 六点定位原理、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的选择...................18

5.4.3 工件的夹紧及夹紧方式.....................................18

5.4.4 数控机床常用夹具简介....................................18

5.5 切削要素和切削用量的选择...................................21

5.6 加工余量...................................... (22)

5.6.1 加工余量的概念...................................... (22)

5.6.2 加工余量的确定................................... (24)

5.7 机床坐标系和工件坐标系.....................................24

5.8 对刀点和换刀点的确定.................................... (25)

5.9 走刀路线的选择...................................... (25)

5.10 数控刀具的选用...................................... (25)

附录1 常用加工余量表........................................26

附录2 切削用量表............................................37

参考文献.......................................................51

前言

数控加工技术作为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使得机械制造过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现代的数控加工技术与传统加工技术相比,无论在加工工艺、加工过程控制、还是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等诸多方面均有显著不同。高等院校将数控加工及编程技术作为机械类和机电类专业学生的必修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逐步加快,数控技术在制造业中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目前,在我国制造工业中,从事数控机床制造和生产的科技人员以及数控机床的操作员、程序员和维修人员都非常缺乏。专家们预言:二十一世纪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其实质是数控技术的竞争。所以,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中,开设了数控加工编程综合训练课程设计,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是对学生的数控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及实施能力、数控编程能力、数控操作及加工调整能力等的综合训练和评价。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已学课程及其它相关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零件图分析、数控工艺设计、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数控加工仿真几个方面,将基本概念与实际应用、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与工艺设计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以此增强数控编程技术的应用能力,达到使学生初步具备数控加工技术综合应用的能力。

1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1.1 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继“数控编程技术”课程之后进行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了解并掌握利用数控机床进行机械加工的基本方法,巩固数控加工编程的相关知识。通过数控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数控程序编制、数控加工仿真及数控机床操作等方面的实训,增强数控编程技术的应用能力,并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和将来从事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的工作进行一次实际训练,最终达到具备数控加工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

1.2课程设计的任务

根据《数控加工编程》综合训练课程设计指导书提供的零件图及相关技术要求,先对零件图进行分析、然后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设计、用FANUC-0型数控系统(铣削数控系统和车削数控系统)的编程指令编制数控加工程序、最后进行数控加工仿真。

通过课程设计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 掌握对零件图的分析方法。

2.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的设计方法,包括:选择加工设备、工序划分,确定加工路线以及设备、工装、刀具、量具、工艺参数的确定方法。

3.具备一般复杂程度零件数控编程的能力。

4.掌握数控程序仿真软件(VNUC数控加工仿真网络版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数控代码编程练习;模拟加工;熟悉和了解多种数控系统的操作;刀具和夹具的选择等。

5. 具备编写技术文件、独立撰写实训报告的基本能力

1.3 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1.绘制零件图

了解给定零件在部件或总成中的位置和功用,以及部件或总成对该零件提出的技术要求;找出其主要技术要求和技术关键,并在下面拟定工艺规程时予以考虑;对所加工的零件进行结构工艺性分析,分析其结构特点;检查所给零件图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按照机械制图标准绘制其零件图;

2. 编制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规程

在对零件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数控加工工艺确定原则,确定整个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确定毛坯、确定加工的工艺基准;拟定零件的工艺路线,包括确定各加工表面

的加工方法、正确划分加工阶段、合理安排加工工序的顺序、选择工装、刀具、量具,并对其加工工艺参数进行确定;确定对刀点和换刀点。

3.编制零件数控加工程序

对拟进行数控加工的工序,确定加工零点、换刀方式,确定其编程坐标系,并最终通过绘制数控加工编程坐标系的方式予以明确。标识对刀点和换刀点。参照数控加工编程坐标系图,按照数控加工工艺规程,采用手工编程或自动编程方式对该工序进行数控程序的编制。

4.仿真调试

用VNUC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对给定零件进行仿真加工。主要内容有:数控代码编程、设定机床和刀具、定义毛坯、选择夹具并安装工件、基准测量、设定工件坐标系、代码处理、自动加工等。

5.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一份,包括:课程设计目的、本人的设计任务、设计步骤和内容、仿真结果、心得体会和建议。

2 课程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2.1主要步骤

1.根据零件图样要求、毛坯情况,确定工艺方案及加工路线;

2.选择机床设备;

3.确定工件的安装定位及夹紧方式;

4.选择刀具、确定切削用量;

5.确定工件坐标系、对刀点和换刀点;

6.编写数控加工程序。

7.仿真运行

2.2设计方法

1.任务分析及方案确定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如下工作:

1)零件分析,明确零件的结构特点,熟悉零件所在产品的性能、用途和工作条件,了解其装配关系。分析零件图上各项技术要求是否合理,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检查零件图纸是否完整正确等;

2)根据其生产纲领,分析各加工面的加工要求及零件的结构特点,确定各加工面的加工工艺方法,拟定该零件的几种加工方案,通过比较分析最终确定其加工方案;

3)通过对各工序的分析,并根据设计依据,确定各工序的工装;

2.编制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规程

1)根据设计依据确定哪些工序在数控机床上进行加工;

2)结合零件的形状、尺寸大小和热处理要求等因素,选择适当的加工方法以保证加工表面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3)分析零件的设计要求,按照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合理选择零件加工的粗、精基准,并选择合适的定位装夹方法;

4)确定加工路线,编制零件加工的完整工艺规程。其中,加工路线应保证被加工零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且效率较高,同时数值计算简单;

5)确定每道工序的工装、刀具、夹具、量具及相应的切削用量。刀具的选择应使刀具的类型与加工特点相适应,并使其尺寸与被加工工件的表面尺寸和形状相适应;数控加工的切削用量主要包括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和背吃刀量;选择按下面的原则进行:粗加工

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兼顾切削效率、经济性和加工成本。具体数值应根据机床说明书、切削用量手册,并结合经验而定。

3.建立数控编程坐标系、编制零件数控加工程序

按照加工中的安装方式,建立数控编程坐标系,并绘制该坐标系。其中,编程坐标系的建立应保证编程计算方便,便于对刀和换刀。在该坐标系图中明确加工起点、对刀点、换刀点等特征点。

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对加工路线进行确定,采用手工编程或自动编程方法对零件的数控加工进行编程。参见数控编程教材。

4.仿真运行

采用VNUC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对给定零件模拟真实机床的实际加工过程。

3 设计说明书内容要求及时间安排

3.1设计说明书内容及书写格式要求

1.设计题目;

2.设计依据;

3.任务分析、方案确定。包括零件分析、加工工艺的分析和确定、装夹方案的确定、加工工序的划分及加工路线的确定等;

4.绘制零件图;

5.编制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规程;

6.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

7.数控加工程序仿真校验;

8.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的书写格式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3.2时间安排

1.理解题目要求,查阅资料,分析绘制零件图 1天

2.编制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规程 1天

3.编制零件数控加工程序 1天

4.数控加工程序仿真校验 1天

5.撰写说明书 0.5天

6.答辩 0.5天

4 课程设计题目

4.1设计题目

每班给出12-15套零件图(2~3人一组),针对给定零件图的技术要求,完成《数控加工编程》综合训练课程设计的全部内容。零件图另附。

4.2数控加工综合实例

参见教材《数控编程技术及应用》任晓虹、刘红军、许立福主编(后简称教材):

3.5.1端盖零件的加工实例

6.7.1端盖零件的仿真加工

3.5.2动模板零件的加工实例

4.1.3典型零件的车削加工工艺分析

4.5数控车削加工综合实例

4.5.1盘类零件的加工实例

5.4.1加工中心的加工工艺设计及典型零件的工艺分析

5.5.2箱体类零件的加工实例

6.7.2 叶轮零件的仿真加工

6.8.1轴类零件的仿真加工

5 数控编程课程设计的基础知识

5.1.基本概念

5.1.1生产过程

1.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是指产品由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部过程。对机械产品的制造而言,其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下列过程:

(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

如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工艺设计、专用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各种生产资料的准备以及生产组织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2)毛坯的制造过程

如铸造、锻造、热轧、冲压和焊接等。

(3)零件的机械加工与热处理过程

如机械加工、焊接、热处理和其他表面处理等。

(4)产品的装配过程

包括组装、部装、总装、调试及油漆等工作。

(5)辅助劳动过程

如工具的供应、设备的维修以及产品的包装、保管和发运等。

2.工艺过程及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由上述过程可以看出,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在这些过程中,改变原材料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它是生产过程的主要部分,如毛坯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和装配等。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等,使其成为零件的过程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5.1.2工艺过程的组成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由一个或若干个顺序排列的工序所组成的,而每一个工序又可分为若干个安装、工位、工步、走刀。

1.工序

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对一批工件连续完成的加工过程,称为一道工序。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人、工作地点(或加工设备)及工件并加上连续完成。需要注意的是,随着车间的生产条件和生产批量不同,同一种零件的工序划分及每一道工序所包含的内容也不同。如图5-1所示,当阶梯轴的生产类型为单件小批生产时,其加工

工艺及工序划分见表5-1所示;当生产类型为成批生产时,其加工工艺及工序划分见表5-2所示。工序是组成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也是生产计划的基本单元。

图5-1 阶梯轴简图

表5-1 单件小批生产阶梯轴的加工工艺过程

表5-1 成批生产阶梯轴的加工工艺过程

2.安装

加工之前,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占据某一正确位置的过程称为定位。工件定位后将其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操作称为夹紧。工件经一次定位夹紧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加工过程称为一次安装。在一道工序中,工件的加工可能要进行一次或多次安装。表5-1所列的工序1要进行两次安装:先定位夹紧工件一端,车端面、钻中心孔、车部分外圆,称为安装1;然后调头定位夹紧工件,车另一端面、钻中心孔、车其余外圆、切槽与倒角,称为安装2。为了减少安装时间和安装误差,工件在加工中应尽量减少安装次数。

3.工位

为了减少工件安装的次数,常采用各种回转工作台、

回转夹具或移位夹具,使工件在一次安装中先后处于几

个不同位置进行加工。此时,工件相对于机床(刀具)每占

据一个位置所完成的那部分加工过程称为一个工位。图

5-2为一多工位机床,利用回转工作台在一次安装中完

成工件装卸(Ⅰ工位)、钻孔(Ⅱ工位)、扩孔(Ⅲ工位)、

铰孔(Ⅳ工位)4个工位的加工。图5-2 多工位加工4.工步

在一个安装或工位中,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及切削用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加工内容称为一个工步。这里所指的切削用量是指主轴转速和进给量,不包括切深(或称背吃刀量)。构成工步的任一要素(加工表面、刀具及切削用量)改变后,一般即变为另一工步。表2-2所列的工序1中,铣端面、钻中心孔应视为两个工步;工序3中铣键槽只有一个工步。再例如,工件同一表面的粗、精加工应视为两个工步。在自动、半自动机床上自动变更切削用量应视为—个工步。

为了简化工艺文件,对于在一次安装中连续进行的若干个相同加工内容,通常看作一个工步。如图5-3所示,工件上进行4个φ15㎜孔的钻削,可写成一个工步,即钻4×φ15㎜孔。

有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用几把刀具分别加工几个表面的工步,称为复合工步。复合工步应视为一个工步,如图5-4所示。

图5-3 多个相同表面加工的工步图5-4 复合工步

5.走刀

在一个工步内,若被加工表面需要切除的材料很厚,可分为几次切削,则每切削一次完成的加工内容为一次走刀。图5-5为工序、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的关系示意图。

图5-5工序、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间的关系

5.1.3生产纲领、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征

机械产品加工工艺过程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类型,而企业的生产类型又由生产纲领所决定。

1.生产纲领

生产纲领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的产量。计划期常定为1年,所以生产纲领也称年产量。零件的生产纲领要计入备品和废品的数量,其计算公式为

N = Q n ( 1 + a + b )

式中,N——零件的年生产纲领,件/年;

Q——产品的年生产纲领,台/年;

n——每台产品中该零件的数量,件/台;

a——备品的百分率;

b——废品的百分率。

2.生产类型

生产类型是指企业(或车间、工段、班组、工作地)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生产类型的划分一方面要考虑生产纲领,另一方面要考虑产品本身的大小和结构的复杂性,通常可分为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包括小批生产、中批生产和大批生产)和大量生产3种类型。表5-3列出了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的大致关系。

表5-3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的关系

(1)单件生产

产品种类多,同一产品的产量少,各个工作地的加工对象经常改变,而且很少重复生产。例如重型机械产品制造,新产品试制和专用设备、工艺装备的制造。

(2)成批生产

产品品种较多,每种产品均有一定的数量,各种产品是分期分批地轮流进行生产。例如机床、机车、电机和纺织机械的制造。

同一产品(或零件)每批投入生产的数量称为批量。根据产品的特征和批量的大小,成批生产可分为小批生产、中批生产和大批生产。从工艺特点看,小批生产和单件生产工艺特点相似,大批生产和大量生产工艺特点相似,中批生产的工艺特点则介于两者之间。

(3)大量生产

产品产量大,品种少,大多数厂家按照一定的生产节拍进行某种零件的某道工序的重复加工。例如汽车、柴油机、轴承的制造等。

表5-4列出了各类生产类型的工艺特点比较。由表可知,不同生产类型的零件的加工工艺有很大不同。产量大、产品固定时,可以采用各种高效率的专用机床和专用工艺装备,因此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但在产量小、品种多时,不宜采用专用机床和专用工艺装备,因为机床调整时间长、利用率低、折旧率高,成本反而增加。所以生产类型对工艺规程的制订影响很大。

表5-4各类生产类型的工艺特点

5.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用表格的形式规定机械零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它是根据工厂具体的生产条件确定合理的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并按规定的格式书写成文件,经审批后用来指导生产的。

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

①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工艺规程是在总结广大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实践基础上,依据工艺理论和必要的工艺试验而制定的。按照工艺规程组织生产可以达到高质、优产和最佳的经济效益。

②工艺规程是生产、组织和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从工艺规程所涉及的内容可以看出:在生产管理中,原材料和毛坯的供应,机床设备、工艺装备的调配,专用工艺装备的设计和制造,作业计划的编排,劳动力的组织以及生产成本的核算等都是以工艺规程作为基本依据的。

③工艺规程是生产准备和技术准备的基本依据。根据工艺规程能正确地确定生产所需的机床和其他设备的种类、规格、数量,车间的面积,机床的布置,工人的工种、等级和数量以及辅助部分的安排等。

2.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要求

制定工艺规程的基本要求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另外,还应在充分利用本企业现有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采用国内外的先进工艺技术和经验,并保证工人具有良好而安全的劳动条件。同时工艺规程还应做到正确、完整、统一和清晰,所用术语、符号、单位、编号等都要符合相应标准,并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3.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主要依据

①产品的全套装配图和零件图。

②产品的技术设计说明书。它是针对技术设计中确定的产品结构、工作原理和技术性能等方面的说明性文件。

③产品的验收质量标准。

④产品的生产纲领及生产类型。

⑤工厂的生产条件。包括毛坯的生产条件或协作关系,工厂设备和工艺装备的情况,专用设备和专用工艺装备的制造能力,工人的技术等级,各种工艺资料,如工艺手册、图册和各种标准。

⑥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有关工艺资料。

4.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

①收集和熟悉制定工艺规程的有关资料图纸,进行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②确定毛坯的类型及制造方法。

③选择定位基准。

④拟定工艺路线。

⑤确定各工序的工序余量,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⑥确定各工序的设备,刀、夹、量具和辅助工具。

⑦确定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

⑧确定主要工序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⑨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选择最佳方案。

⑩填写工艺文件。

5.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格式

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一般格式

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描述整个零件加工所经过的工艺路线(包括毛坯、机械加工和热处理等)。它是制定其他工艺文件的基础,也是生产技术准备、编制作业计划和组织生产的依据。这种卡片由于各工序的说明不够具体,故一般不能直接指导工人操作,多作为生产管理方面使用。具体格式略。

②机械加工工艺卡片是以工序为单位详细说明整个工艺过程的工艺文件。它是用来指导工人生产和帮助车间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掌握整个零件加工过程的一种主要技术文件,广泛用于成批生产的零件和小批生产中的重要零件。其格式参见教材表 1-5、表 1-6 数控加工工艺卡片。。

③机械加工工序卡片是在工艺过程卡片的基础上按每道工序所编写的一种工艺文件,一般具有工序简图,并详细说明该工序的每一个工步的加工内容、工艺参数、操作要求以及所用设备和工艺装备等。主要用于大批大量生产中所有零件、中批生产中的重要零件和单件小批生产中的关键工序。具体格式略。

2)数控加工专用技术文件的格式

编写数控加工专用技术文件是数控加工工艺设计的内容之一。这些专用技术文件既是数控加工及产品验收的依据,也是需要操作者遵守、执行的规程,有的则是加工程序的具体说明或附加说明,目的是让操作者更加明确程序的内容、装夹方式、各个加工部位所选用

但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标准,下面介绍几种数控加工专用技术文件,供参考使用。

(1)数控加工工序卡

数控加工工序卡与普通加工工序卡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所附的工艺草图应注明工件坐标系的位置、对刀点,要进行编程的简要说明,如所用机床型号、程序介质、程序编号、刀具补偿方式以及切削参数(即主轴转速、进给速度、最大切削深度等)的确定。表5-5为数控加工某工序卡例。

表5-5数控加工某工序卡例

(2)数控刀具调整单

数控刀具调整单主要包括数控刀具卡片(简称刀具卡)和数控刀具明细表(简称刀具表)两部分。

数控加工时,对刀具的要求十分严格,一般要在机外对刀仪上预先调整好刀具直径和长度。刀具卡主要反映刀具编号、刀具结构、刀柄规格、组合件名称代号、刀片型号和材料等,它是组装刀具和调整刀具的依据。数控刀具卡片的格式见表5-6。

表5-6 数控刀具卡片例

数控刀具明细表是调刀人员调整刀具输人的主要依据,详见表5-7。

表5-7 数控刀具明细表例

(3)数控加工程序说明卡

实践证明,仅依据加工程序单和工艺规程来进行实际加工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由于操作者对程序的内容不够清楚,对编程人员的意图不够理解,经常需要编程人员在现场进行口头解释、说明与指导,这种做法对单件加工情况还能应付,而对于长期批量的生产,会遇到许多麻烦。因此,对加工程序进行必要的详细说明是很有用的,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长时间保留和使用的程序尤其重要。

(4)数控加工走刀路线图

在数控加工中,常常要注意并防止刀具在运动中与夹具、工件等发生意外的碰撞,为此

必须设法告诉操作者关于编程中的刀具运动路线,使操作者在加工前就有所了解,同时应计划好夹紧位置并控制夹紧元件的高度,这样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此外,对有些被加工零件由于工艺性问题必须在加工中挪动夹紧位置的,也需要事先告诉操作者,以防出现安全问题。这些用程序说明卡和工序说明卡是难以说明或表达清楚的,而用走刀路线图加以说明效果会更好。

数控加工专用技术文件在生产中通常可指导操作工人按程序正确加工,同时也可对产品的质量起到保证作用,有的甚至是产品制造的重要依据。所以,在编写数控加工专用技术文件时,应保证准确、明了。需要长期使用的程序和文件要统一编号,办理存档手续,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实际生产中,并不需要各种文件样样俱全,企业一般根据各自工艺条件和产品需要有所增减。工艺规程经厂级工艺管理机构审定后,它就成为工厂生产中的法规,有关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工艺规程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某些不相适应的问题,因而需定期整顿,及时采用合理的建议、技术革新成果、新技术和新工艺,使工艺规程更加完善和合理。

5.3 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为了正确选择加工方法,应该了解各种加工方法的特点和掌握加工经济精度及经济粗糙度的概念。

1.加工经济精度

加工过程中影响精度的因素很多,同一种加工方法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所能达到的精度是不同的。例如精车工序,一般能达到尺寸精度IT7~8级、表面粗糙度Ral.6~3.2μm。如果操作工人技术水平高,操作细心,并选择合适的刀具和切削用量,也能达到IT6~7级精度、表面粗糙度Ra0.8~1.6μm,但这样会降低生产效率、增加生产成本。因此便提出了加工经济精度的问题。

加工经济精度是指在正常的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及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以最有利的时间消耗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或表面粗糙度)。

大量统计资料表明,任何一种加工方法,其加工误差△与加工成本Q之间的关系呈负指数函数曲线形状,如图5-6所示。由图示曲线可知:

同一种加工方法,加工精度越高,生产成本越高;反之,加工精度降低,则生产成本下降。

②同一种加工方法,加工精度有一定极限,超过极限A点,即使再增加生产成本,加工

锅炉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 班级: 题目: 指导教师:职称: 指导教师:职称: 年月日

绪论 一、锅炉课程设计的目的 锅炉课程设计《锅炉原理》课程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来达到以下目的:对锅炉原理课程的知识得以巩固、充实和提高;掌握锅炉机组的热力计算方法,学会使用热力计算标准方法,并具有综合考虑锅炉机组设计与布置的初步能力;培养对工程技术问题的严肃认真和负责的态度。 二、锅炉校核计算主要内容 1、锅炉辅助设计:这部分计算的目的是为后面受热面的热力计算提供必要的基本计算数据或图表。 2、受热面热力计算:其中包含为热力计算提供结构数据的各受热面的结构计算。 3、计算数据的分析:这部分内容往往是鉴定设计质量等的主要数据。 三、整体校核热力计算过程顺序 1、列出热力计算的主要原始数据,包括锅炉的主要参数和燃料特性参数。 2、根据燃料、燃烧方式及锅炉结构布置特点,进行锅炉通道空气量平衡计算。 3、理论工况下(a=1)的燃烧计算。 4、计算锅炉通道内烟气的特性参数。 5、绘制烟气温焓表。 6、锅炉热平衡计算和燃料消耗量的估算。 7、锅炉炉膛热力计算。 8、按烟气流向对各个受热面依次进行热力计算。 9、锅炉整体计算误差的校验。 10、编制主要计算误差的校验。 11、设计分析及结论。 四、热力校核计算基本资参数 1) 锅炉额定蒸汽量De=220t/h 2)给水温度:t GS=215℃ 3)过热蒸汽温度:t GR=540℃ 4)过热蒸汽压力(表压)P GR= 5)制粉系统:中间储仓式(热空气作干燥剂、钢球筒式磨煤机) 6)燃烧方式:四角切圆燃烧 7)排渣方式:固态 8)环境温度:20℃ 9)蒸汽流程:一次喷水减温二次喷水减温 ↓↓

锅炉课程设计任务书

1. 题目:《锅炉及锅炉房设备》课程设计 - 机械类工厂的蒸汽锅炉房工艺设计:三台SZL4-1.25-P型炉 2. 目的:课程设计是锅炉及锅炉房设备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对课程的教学效果影响甚大,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 考核内容与方法 锅炉及锅炉房设备课程设计主要考核查阅资料的能力、计算的准确性、设计方案及绘制施工图的能力。 4. 设计具体任务 1)设计概述 2)设计原始资料 3)设计内容 3.1)热负荷计算 3.2)锅炉型号和台数的确定 3.3)水处理设备的选择及计算 3.4)汽水系统的确定及其设备选择计算 3.5)引,送风系统的确定及设备选择计算 3.6)运煤除灰渣系统的确定及设备选择计算 3.7)锅炉房设备明细表 3.8)设计主要附图 5. 参考资料: 1.《锅炉及锅炉房设备》作者:吴味隆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一版 2.《锅炉原理》陈学俊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1年版。 3.《工业锅炉》张永照,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年版。

4.《锅炉原理》范从振,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年版。 5.《锅炉房工艺与设备》,刘新旺,科学出版社,2002 6.《锅炉与锅炉房设备》,奚士光、吴味隆、蒋君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7.《锅炉及锅炉房设备》,刘艳华,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8.《锅炉及锅炉房设备》,杜渐,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9.《供热工程》,贺平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0..《集中供热设计手册》李善化,康慧等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11.《锅炉习题实验及课程设计》同济大学等院校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2.《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陆耀庆主编中国建工出版社 13.《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92 中国机械电子工业部主编中国计划出版社 14.《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98 唐山市热力总公司主编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 指导教师签字:2014年12 月25 日 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6、课程设计摘要(中文) 热能动力设备和系统是电力生产和热能应用领域中最重要的生产系统和设备,它直接关系到生产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学生通过本专业的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毕业论文

课程 设计 姓名: 学号:xxxxxxxx 时间: 地点:教学楼指导老师:

热能与动力工程系 目录 第一节设计任务书 3 - 第二节煤的元素分析数据校核和煤种判别3- 第三节锅炉整体布置的确定5- 第四节燃烧产物和锅炉热平衡计算 5 第五节炉膛设计和热力计算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135 第六节后屏过热器热力计算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235 第七节对流过热器设计和热力计算55555555555555555555555275 第八节高温 再热器设计和热力计算55555555555555555555555335 第九节第一、二、三转向室及低温再热器 引出管的热力计算55555555555555555555555 3585 第十节低温再热器热力计算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465 第十一节旁路省煤器热力计算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495 第十二节减温水量校核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 5535 第十三节主省煤器设计和热力计算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3 第十四节空气预热器热力计算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75 第十五节热力计算数据的修正和计算结果汇总555555555555555555651 第十六节锅炉设计说明书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654 5

第一节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400t/h再热煤粉锅炉 原始材料 1。锅炉蒸发量D1 40t/h 2。再热蒸汽流量D2 350t/h 3。给水温度t gs 235 C 4。给水压力p gs 15.6MPa(表压) 5。过热蒸汽温度t1 540 C 6。过热蒸汽压力p1 13.7M Pa(表 ) 7。再热蒸汽进入锅炉机组时温度F t 2 330 C &再热蒸汽离开锅炉机组时温度rr t 2 540 C 9。再热蒸汽进入锅炉机组时压力 F P2 2.5M Pa(表 压) 10。再热蒸汽离开锅炉机组时压力rr P2 2.3M Pa 表压) 11。周围环境温度t lk 20C 12。燃料特性 (1)燃料名称:阜新烟煤 (2) 煤的应用基成分( %): C y= 48.3 : O y= 8.6 ; S y= 1 ; H y= 3.3 N y= 0.8 : W y= 15 : A y= 23 _____ (3) 煤的可燃基挥发分V r= . 4J ________ % (4) 煤的低位发热量Q dw= 18645 kJ/kg (5) 灰融点:t1、t2、t3>1500 C 13。制粉系统中间贮仓式,闭式热风送粉,筒式钢球磨煤机 14。汽包工作压力15.2MPa(表压) 提示数据:排烟温度假定值0 py=135 C;热空气温度假定值t rk=320 C 第二节煤的元素分析数据校核和煤种判别、煤的元素各成分之和为100%的校核

燃油蒸汽锅炉房课程设计说明书

东华大学 燃油蒸汽锅炉房课程设计说明书 ——上海某造纸厂锅炉及锅炉房设计 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2012年6月24日

目录 1、设计概况 (2) 2、设计原始资料 (2) 2.1蒸汽负荷及参数 (2) 2.2 燃料资料 (2) 2.3水质资料 (2) 2.4气象资料 (2) 3、热负荷计算及锅炉选择 (2) 3.1最大热负荷 (2) 3.2锅炉型号与台数的确定 (2) 4、给水及水处理设备的选择 (3) 4.1给水设备的选择 (3) 4.2水处理系统设计及设备选择 (4) 5、热力除氧器选型 (7) 6、汽水系统主要管道管径的确定 (8) 6.1锅炉房最大的用水量及自来水总管管径的计算 (8) 6.2与离子交换器相接的各管管径的确定 (8) 6.3给水管管径的确定 (9) 6.4蒸汽母管管径 (9) 7、燃油系统以及送、引风系统的设备选择计算 (9) 7.1计算燃油消耗量,确定燃油系统 (9) 7.2计算理论空气量0V k 和烟气量0 V y (10) 7.3送风机的选择计算 (11) 7.4引风机的选择计算 (11) 7.5风、烟管道断面尺寸设计计算 (12) 7.6热回收方案确定 (13) 7.7烟囱设计计算 (13) 8、锅炉房布置 (15) 9、锅炉房人员的编制 (15) 10、锅炉房主要设备表 (15) 11、参考文献 (16)

一、 设计概况 本设计为一燃油蒸汽锅炉房,为造纸厂生产过程提供饱和蒸汽。生产用气设备要求提供的蒸汽压力最高为0.4MP ,用气量为20t/h;假设造纸厂凝结水回收利用率为20%。 二、 设计原始资料 1、蒸汽负荷及参数: 生产用汽 D=20t/h, P=0.4MPa, 设凝结水回收率=20% 2、燃料资料: 选择200号重油作为锅炉燃料 元素分析成分: ar 83.976%,12.23%,1%,0.568%0.2%,2%,0.026% ar ar ar ar ar ar C H S O N W A ======= 重油收到基低位发热量:,=41868kj/kg net ar Q 密度:3=0.92~1.01/g cm ρ 3、水质资料 总硬度: H=3me/L 永久硬度:FT H =1.0me/L 总碱度:T H =2me/L PH 值: PH=7.5 溶解氧: 6~9mg/L 悬浮物: 0 溶解固形物:400me/L 注:未查到相关资料,采用假设值。 4、气象资料: 大气压强:101520Pa 海拔高度: 4.5 m 土壤冻结深度: 无土壤冻结情况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2℃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 三、 热负荷计算及锅炉选择 1、最大热负荷: 生产过程所需最大热负荷:00=K =22/D D t h 0K ——考虑蒸汽损失及锅炉房汽泵、吹灰、自用蒸汽等因素的系数取1.1。 2、 锅炉型号与台数的确定 根据用于生产的最大蒸汽负荷22t/h 以及蒸汽压力0.4Mpa ,且采用重油作为燃料,本设计选用WNS8-1.25-Y(Q)型锅炉3台。工作过程中3台锅炉基本上接

锅炉课程设计计算表

漏风系数和过量空气系数 (3)确定锅炉的基本结构 采用单锅筒∏型布置,上升烟道为燃烧室及凝渣管。水平烟道布置两级悬挂对流过热器。布置两级省煤器及两级管式空气预热器。 整个炉膛全部布满水冷壁,炉膛出口凝渣管簇由锅炉后墙水冷壁延伸而成,在炉膛出口处采用由后墙水冷壁延伸构成的折焰角,以使烟气更好的充满炉膛。采用光管水冷壁。对流过热器分两级布置,由悬挂式蛇形管束组成,在两级之间有锅炉自制冷凝水 喷水减温装置,由进入锅炉的给水来冷却饱和蒸汽制成凝结水,回收凝结放热量后再进入省煤器。 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采用两级配合布置,以节省受热面,减少钢材消耗量。 锅炉采用四根集中下降管,分别供水给12组水冷壁系统。 燃烧方式采用四角布置的直流燃烧器。 根据煤的特性选用中速磨煤机的负压直吹系统次风 序号 名称 漏风系数 符号 出口过量空气系数 符号 计算公式 1 制粉系统 0.1 △a ZF 2 炉膛 0.05 △a L a L ' ' 3 屏、凝渣管 0 △a PN a PN '' +' 'a L △a PN 5 低温过热器 0.025 △a DG a DG ' ' +' 'a GG △a DG 6 高温省煤器 0.02 △a SS a SS '' ?+''a D G a SS 7 高温空气预热 器 0.05 △a SK a SK ' ' +''a SS △a SK 8 低温省煤器 0.02 △a XS a XS ' ' +' 'a SK △a XS 9 低温预热器 0. 05 △ a XK a XK ' ' +' 'a XS △a XK

图1.1 锅炉本体结构简图 第一章、辅助计算 1、1锅炉的空气量计算 在负压下工作的锅炉机组,炉外的冷空气不断漏入炉膛和烟道内,致使炉膛和烟道各处的空气量、烟气量、温度和焓值相应的发生变化。 对于炉膛和烟道各处实际空气量的计算称为锅炉的空气平衡量、在锅炉热力计算中,常用过量空气系数来说明炉膛和烟道的实际空气量。 锅炉空气量平衡见表1 1、2燃料燃烧计算 1)燃烧计算: 需计算出理论空气量、理论氮容积、RO2容积、理论干烟气容积、理论水蒸汽容积等。计算结果见表

锅炉课程设计说明书

锅炉课程设计说明书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课程设计说明书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 班级: 题目: 指导教师:职称: 指导教师:职称: 年月日 绪论 一、锅炉课程设计的目的 锅炉课程设计《锅炉原理》课程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来达到以下目的:对锅炉原理课程的知识得以巩固、充实和提高;掌握锅炉机组的热力计算方法,学会使用热力计算标准方法,并具有综合考虑锅炉机组设计与布置的初步能力;培养对工程技术问题的严肃认真和负责的态度。 二、锅炉校核计算主要内容 1、锅炉辅助设计:这部分计算的目的是为后面受热面的热力计算提供必要的基本计算数据或图表。 2、受热面热力计算:其中包含为热力计算提供结构数据的各受热面的结构计算。 3、计算数据的分析:这部分内容往往是鉴定设计质量等的主要数据。

三、整体校核热力计算过程顺序 1、列出热力计算的主要原始数据,包括锅炉的主要参数和燃料特性参数。 2、根据燃料、燃烧方式及锅炉结构布置特点,进行锅炉通道空气量平衡计算。 3、理论工况下(a=1)的燃烧计算。 4、计算锅炉通道内烟气的特性参数。 5、绘制烟气温焓表。 6、锅炉热平衡计算和燃料消耗量的估算。 7、锅炉炉膛热力计算。 8、按烟气流向对各个受热面依次进行热力计算。 9、锅炉整体计算误差的校验。 10、编制主要计算误差的校验。 11、设计分析及结论。 四、热力校核计算基本资参数 1) 锅炉额定蒸汽量De=220t/h 215℃ 2) 给水温度:t GS= =540℃ 3)过热蒸汽温度:t GR 4)过热蒸汽压力(表压)P GR= 5)制粉系统:中间储仓式(热空气作干燥剂、钢球筒式磨煤机) 6)燃烧方式:四角切圆燃烧 7)排渣方式:固态

锅炉课程设计

题目 锅炉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院 ( 系 ) 专业 指导教师 报告日期2016年12月28日 目录 前言 第一章锅炉课程设计任务书 (3) 第二章煤的元素分析数据校核和煤种判别 (5) 第三章燃料燃烧计算 (7) 第四章锅炉热平衡计算 (9) 第五章炉膛设计和热力计算 (10) 第六章前屏过热器设计和热力计算 (15) 第七章后屏过热器设计和热力计算 (20) 第八章温再热器设计和高热力计算 (24) 第九章第一悬吊管热力计算 (28) 第十章高温对流过热器设计和热力计算 (30) 第十一章第二悬吊管热力计算 (33) 第十二章低温再热器垂直段设计和热力计算 (35)

第十三章转向室热力计算 (39) 第十四章低温再热器水平段设计和热力计算 (41) 第十五章省煤器设计及热力计算 (45) 第十六章分离器气温和前屏进口气温的校核 (48) 第十七章空气预热器设计和热力计算 (49) 第十八章锅炉整体热平衡校核 (56) 第十九章热力计算结果的汇总 (57)

前言 《锅炉原理》是一门涉及基础理论面较广,而专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必须有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相配合,而课程设计就是让学生全面运用所学的锅炉原理知识设计一台锅炉,因此,它是《锅炉原理》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对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设计说明书详细的记录了锅炉本体各受热面的结构特征和工作过程,内容包括锅炉受热面,锅炉炉膛的辐射传热及计算。对流受热面的传热及计算,锅炉受热面的布置原理和热力计算,受热面外部工作过程,锅炉蒸汽参数的变化特性与调节空气动力计算等。 由于知识掌握程度有限以及三周的设计时间对于我们难免有些仓促,此次设计一定存在一些错误和遗漏。 第一章锅炉课程设计任务书 引言 锅炉课程设计是巩固我们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它不仅使我们对锅炉原理课程的知识得以巩固、充实和提高掌握了锅炉机组的热力计算方法,学会使用锅炉机组热力计算标准方法,并具有综合考虑锅炉机组设计与布置的初步能力而且培养了我们查阅资料,合理选择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培养了我们严肃认真和负责的态度。 我国的锅炉目前以煤为主要燃料。锅炉的结构设计和参数的设计与选择以及煤种的选择与应用等都将会对燃料效率、锅炉安全经济运行水平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有影响。因为在锅炉设计中对锅炉的性能、

锅炉课程设计

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XX 届课程(设计) 题目:编制耒阳电厂300MW机组锅炉四管检 修作业指导书 专业: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 姓名:XXXX 学号:22 指导老师:XXXX 时间:2XXX年X月X日

前言 热能动力设备和系统是电力生产和热能应用领域中最重要的生产系统和设备,它直接关系到生产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学生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应掌握热能设备基本构成和主要系统、设备构造和相关工作特性,建立热力循环概念,理解热力设备和系统的经济性指标和安全性指标,熟晓各类常见热力系统故障,知晓热力设备和系统的有关计算规范和步骤。视学生就业的岗位设置需求。加强学生对热力系统运行规范和运行操作过程、操作步骤及操作过程中系统间的相互关联特性的分析理解能力;加强学生对热力系统结构、安装特点和安装检修规范及热力设备安装、检修完成后的热力试验和调试过程的理解和操作技能的培养。

目录 前言 1 300MW锅炉四管检修作业必要性 (4) 2 300MW锅炉四管检修作业部分 1 目的 (5) 2 范围 (5) 3 职责 (5) 4 人员资质及配备 (6) 5 检修内容 (6) 6质量标准 (6) 7作业过程 (7) 8监视和测量装置汇总表 (10) 9 设备和工器具汇总表 (10) 10备品备件及材料汇总表 (10) 11检修记录 (11) 12 技术记录 (11) 13备品备件及材料使用消耗记录 (11) 14验收合格证和验收卡 (11) 4 后记 (12) 5 参考文献 (12) 3 附录 (17)

300MW锅炉四管检修作业必要性 所谓锅炉"四管"是指锅炉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和省煤器,传统意义上的防止锅炉四管泄漏,是指防止以上部位炉内金属管子的泄漏。锅炉四管涵盖了锅炉的全部受热面,它们内部承受着工质的压力和一些化学成分的作用,外部承受着高温、侵蚀和磨损的环境,在水与火之间进行调和,是能量传递集中的所在,所以很容易发生失效和泄漏问题。据历年不完全统计锅炉"四管"爆漏占火力发电机组各类非计划停运原因之首。锅炉一旦发生"四管"爆漏,增加非计划停运损失,增大检修工作量,有时还可能酿成事故,严重影响火力发电厂安全、经济运行。可见,防止锅炉四管漏泄是提高火力发电机组可靠性的需要,是提高发电设备经济效益的需要,也是创建一流火力发电厂的需要。引起锅炉"四管"泄漏的原因较多,其中磨损、腐蚀、过热、拉裂是导致四管泄漏的主要原因。总结坝电防"四管"泄漏管理经验及防磨防爆小组的工作经验,对锅炉"四管"爆漏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锅炉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题目:某厂锅炉房工艺设计 二、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锅炉及锅炉房设备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课程设计,了解锅炉房工艺设计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学习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提高设计计算和制图能力,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知识,并学习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锅炉房工程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三、设计原始资料: 1、热负荷资料 项目用汽量/(t/h) 用汽参数凝结水 回收率% 同时 使用系数最大平均压力/MPa 温度 采暖用汽 6.10 0.4 饱和65 1.0 生产用汽 4.80 2.5 0.5 饱和20 0.8 生活用汽0.60 0.15 0.3 饱和0 0.3 2、煤质资料: 元素分析成分:C ar(C y)=65.65%, H ar(H y)=2.64%, O ar(O y)=3.19%, N ar(N y)=0.99%, S ar(S y)=0.51% ,A ar(A y)=19.02%, M a r(W y)=8.00% . 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Vr)=7.85%, 接受基低位发热量Qnet,v,ar(Qydw)=24426KJ/Kg 查文献[1]表2-10,得该煤属Ⅲ类无烟煤(WⅢ)。 3、水源资料: 以自来水为水源,供水水温13℃,供水压力0.5MPa (1)总硬度:YD=5.2mmol /L (2)永久硬度:YD T=2.1mmol /L (3)暂时硬:YD T=3.1 mmol /L (4)总碱度:JD=2.1mmol /L (5)PH值:PH=7.4 (6)溶解氧:6.5~10.9mg/L (7)悬浮物:0 mg/L (8)溶解固形物:420 mg/L 四、设计内容与要求 1、热负荷计算 包括最大计算热负荷和年热负荷的计算。对于具有季节性负荷的锅炉房,应分别以采暖

吉林大学锅炉课程设计说明书

本科生课程设计题目: 锅炉课程设计--26题 学生姓名:刘泰秀42101020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热能)班级:421010班

一、设计任务 1.本次课程设计是一次虚拟锅炉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成一次完整的热力计算。 2.根据所提供参考图纸,绘制A0图纸2张,其目的是为掌握典型锅炉的基本机构及工作原理。 3.以《锅炉课程设计指导书》为主要参考书,以《电站锅炉原理》、《锅炉设计手册》为辅助参考资料,进行设计计算。 二、题目要求 锅炉规范: 1.锅炉额定蒸发量670t/h 2.给水温度:222 ℃ 3.过热蒸汽温度:540 ℃、压力(表压)9.8MPa 4.制粉系统:中间仓储式 5.燃烧方式:四角切线圆燃烧 6.排渣方式:固态 7.环境温度:20 ℃ 8.蒸汽流程:指导书4页 三、锅炉结构简图 设计煤种名称Car Har Oar Nar Sar Aar Mar Qar 枣庄甘霖井56.90 3.64 2.25 0.88 0.31 28.31 7.71 22362

燃烧计算表 序 号 项目名称符号单位计算公式及数据结果 1 理论空气量V0 m3/kg 0.0889*(Car+0.375*Sar)+0.265*Har- 0.0333*Oar 5.9584 2 理论氮容积V0N2 m3/kg 0.8*Nar/100+0.79*V0 4.7142 3 RO2容积VRO2 m3/kg 1.866*Car/100+0.7*Sar/100 1.0639 4 理论干烟气 容积 V0gy m3/kg V0N2+VRO2 5.7781 5 理论水蒸气 容积 V0H2O m3/kg 11.1*Har/100+1.24*Mar/100+1.61*dk *V0 0.5956 6 飞灰含量αfh 查表2-4 0.9 烟气特性表 序号名称符号单位公式结果 1 锅炉输入热量Q r kJ/kg Qr≈Qar,net22362 2 排烟温度θpy ℃先估后校140 3 排烟焓hpy kJ/kg 查焓温表1705.44 4 冷空气温度tlk ℃取用20 5 理论冷空气焓h0lk kJ/kg h0lk=(ct)kV0 157.81

锅炉课程设计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锅炉及锅炉房设备设计 院(系)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姓名王宇鹏 学号1323020123 起讫日期2016年 5月23日至2016年6月3日指导教师刘成丹 2016 年月日

题目:SHL20-1.0/350-WI型锅炉热力计算 一、锅炉课程设计的目的 锅炉课程设计是“锅炉原理”课程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应达到一下目的:对锅炉原理课程的知识得以巩固、充实提高:掌握锅炉机组的热力计算方法,学会使用《锅炉机组热力计算标准方法》,并具有综合考虑锅炉机组设计与布置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合理选择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工程技术问题的严肃认真和负责的态度。 二、锅炉课程设计热力计算方法 根据计算任务的不同,可分为计算(结构)热力计算和校核热力计算两种。 设计热力计算:设计热力计算的任务是在锅炉容量和参数、燃料性质及某些受热面边界处的水、汽、风、烟温度给定的情况下,选择合理的炉子结构和尺寸,并计算出各个受热面上的数值,同时也为锅炉其他一些热力计算提供必要的原始资料。 三、校核热力计算主要内容 1.锅炉辅助设计计算;这部分计算的目的是为后面受热面的热力计算提供必要的基本计算数据或图表。 2.受热面热力计算:其中包含为热力计算提供结构数据的各受热面的结构计算。 3.计算数据的分析:这部分内容往往是鉴定设计质量、考核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主要依据。 四、锅炉课程设计应提供的必备资料 1.课程设计任务及其要求; 2.给定的燃料及其特性; 3.锅炉的主要参数,如锅炉蒸发量、给谁的压力和温度、过热蒸汽和再热蒸汽的主要参数等; 4.锅炉概况,如锅炉结构的基本特点、制粉设备及其系统、燃烧及排渣方式以及连续排污量等; 5.锅炉结构简图、烟气和汽水系统流程简图、受热面和烟道的主要尺寸等。 6.蒸汽流程:汽包→顶棚管→低温对流过热器→屏式过热器→高温对流过热器冷段→高温对流过热器热段→汽轮机 7.烟气流程:炉膛→屏式过热器→高温对流过热器→低温对流过热器→高温省煤器→高温空预器→低温省煤器→低温空预器 五、锅炉的辅助计算 (一)锅炉参数 1.额定蒸发量D:20t/h; 2.蒸汽压力P:1.3MPa 3.蒸汽温度t gr :350℃; 4.給水温度t gs :105℃; 5.冷空气温度t lk :30℃; 6.预热空气温度t r :150℃;

锅炉课程设计.doc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锅炉及锅炉房课程设计题目:燃油锅炉房工艺设计 院(系)别土木电气工程系 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班级建环81301班 学号130054101 姓名白杰 指导教师刘义 二○一六年七月

目录 1.锅炉课程设计任务书 (4) 1.1.设计目的 (4) 1.2.设计任务 (4) 1.3.原始资料 (4) 1.4.设计内容和要求 (4) 2.锅炉型号和台数的选择 (6) 2.1.热负荷计算 (6) 2.2.锅炉型号和台数选择 (6) 3.水处理设备的选择及计算 (8) 3.1.决定是否要除碱 (8) 3.2.确定水处理设备生产能力 (8) 3.3.软化设备选择计算 (9) 4.给水设备和主要管道的选择计算 (11) 4.1.决定给水系统 (11) 4.2.给水泵的选择 (11) 4.3.给水箱的选择 (11) 4.4.其他水泵的选型 (11) 4.5.主要管道和阀门的选择 (12) 4.6.分气缸选择计算 (13) 4.7.换热器的选择 (13) 5.送引风系统设计 (14) 5.1.计算空气量和烟气量 (14) 5.2.决定烟、风管道截面尺寸 (14) 5.3.确定送引风系统及其布置 (15) 5.4.确定烟囱高度和断面尺寸 (15) 6.供油系统设计 (16) 6.1.供油系统的确定 (16)

6.2.贮油罐容量确定 (16) 6.3.贮油罐的计算 (16) 6.4.日用油箱的计算 (17) 6.5.油泵选择 (17) 6.6.油路设计 (17) 7.锅炉房工艺布置 (19) 7.1.锅炉房建筑 (19) 7.2.锅炉房设备布置 (19) 7.3.风烟管道和主要汽水管道布置 (19) 8.附锅炉房热力系统图、锅炉房平面图、锅炉房剖面图

锅炉课程设计(范例)

《电厂锅炉原理》 课程设计指导书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目录 1

第一章锅炉设计的任务及热力计算的作用和分类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锅炉的设计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设计计算的步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辅助计算和热平衡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炉膛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屏式受热面的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烟道对流受热面的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锅炉的校核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符号与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 符号比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B.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1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2) 附录2 课程设计例题——2102t/h超临界煤粉锅炉热力计算 (5) 第一部分热力计算书 (5) 第二部分结构计算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3 锅炉设计说明书示例 .. (53) 附录1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一、课题 2012 t/h亚临界压力自然循环锅炉的设计布置与计算 二、目的和任务 目的: 1)运用原理课所学知识, 并加以巩固充实和提高; 2

锅炉课程设计:正文汇总

工业锅炉设备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题目:某厂锅炉房工艺设计 二、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锅炉及锅炉房设备”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课程设计,了解锅炉房工艺设计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学习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提高设计计算和制图能力,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知识,并学习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锅炉房工程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三、设计原始资料: 1、热负荷资料 元素分析成分:Mar(W y)=9.00% , Aar(A y)=32.48%, Car(C y)=46.55%, Har(H y)=3.06%, Sar(S y)=1.94%, Oar(O y)=6.11%, Nar(N y)=0.86% . 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V r)=38.5%, 接受基低位发热量Qnet,v,ar(Q y d w)=17693KJ/Kg 3、水源资料:以自来水为水源,供水水温10℃,供水压力0.6MPa 1)总硬度:3.3 mol/L 2)永久硬度:1.1 mol/L 3)暂时硬:2.2 mol/L 4)总碱度:2.1 mol/L 5)PH值:6.9 6)溶解氧: 6.5~8.9 mg/L

7)悬浮物:0 mg/L 8)溶解固形物:450 m g/L 4、气象资料: 1)年主导风向:冬夏西北; 2)平均风速:3.0 m/s 3)大气压:97 880 Pa 4)海拔高度:396.9 m 5)最高地下水位:-3.5 m 6)土壤冻结深度:无土壤冻结情况 7)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5℃ 8)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1℃ 9)采暖期平均室外计算温度:0.5℃ 5、其他资料 1)生产为三班制,全年工作300天 2)采暖用汽天数90天 3)通风用汽天数90天 4)凝结水回收为自流方式 四、设计内容与要求 1、热负荷计算 包括最大计算热负荷和年热负荷的计算。对于具有季节性负荷的锅炉房,应分别以采暖季和非采暖季求出最大计算热负荷和平均热负荷。计算结果应以表格方式汇总。 2、选择锅炉型号和台数 要求提出2-3种选型方案,就其燃烧设备或燃料适应性,负荷适应性或负荷率、备用性、锅炉效率、占地面积、建筑造价、扩建余地、人员编制、环境污染、投资高低等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后确定最佳选炉方案。 3、水处理系统的确定及其设备选择计算 (1)计算各种水量包括回水量、补给予水量、总给水量,按采暖季和非采暖季分别

锅炉毕业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此文档为word 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锅炉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第一章概述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是该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该课程设计是《锅炉及锅炉房设备》 课程的后续主要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了解锅炉房工艺设计的内容、程序和 基本原则,学习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提高识图和制图能力,巩固所学理论知 识,提高综合运用《锅炉与锅炉房设备》以及其它课程中所学的知识,解决锅 炉房设计实际问题的能力。 1.2课程设计原始资料 1. 2.1课程设计的题目 某纺织厂(六安市)供热锅炉房工艺设计 1.2.1 热负荷资料生产与生活为常年 性热负荷。三班制工作,年工作天数为 300天;采暖天数为124天;空调用热天 数为210天。 1.2.2燃料 (1)煤 (2 )工业分析 Wy=8.0% Ay=21.5%、Vr=31.91%、Cy=48.0%、Sy=0.5%; Qydw=21300kJkg 1.2.3水质资料 o =4.95毫克当量升 FT =2.4毫克当量升 T =2.5毫克当量升 o =2.5毫克当 量升 溶解固形物 6.2 毫克升 PH 值 7.0 1.2.4气象资料: (1) 平均风速: 冬季:2.8ms ,夏季:2.7ms ; (2) 大气压:冬 102230Pa,夏 100120 Pa ; (3)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1.8 C,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4.6 C ; (4)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2.6 C ; (5) 采暖用气天数:124天,空调用热天数:210天。 第二章热负荷计算及锅炉选择 总硬度 H 永久硬度 H 暂时硬度 H 总碱度 A

课程设计的个人总结(共4篇).doc

课程设计的个人总结(共4篇) 课程设计的个人总结由的***投稿精心推荐,我希望以下多篇范文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课程设计的个人总结 课程设计的个人总结怎么写?以下是我们给你的范文格式参考。 历时两周的锅炉课设结束了,两周里我和小组成员共同探讨,相互合作,基本完成了应有的设计任务。回首这两周的设计,遇到过困难,更收获了知识和方法,无论锅炉知识还是工程计算的领会都在课设中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一、巩固了锅炉知识,更加融会贯通。 学习的目的在于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应用于实际。在上个学期的锅炉原理课程中,我们了解了锅炉的结构组成和相关知识,对锅炉安全节能环保的相关原理有了一定的理解。到电厂参观实习给了大家一个直观的认识和体验。而这次的课程设计,在原有的基础上,以计算的形势,让我更加清楚的掌握了锅炉的结构,第一次将各个部件之间的烟气流程与介质流程全面的融汇在一起。向实际锅炉的运行计算工作走进了坚实一步。 二、体验到合理方法的重要性,更加注重科学的方法。 在整个设计中需要计算上百个数据,涉及到计算,估取,查图,查表等

各项工作。既需要个人理解,更需要团队合作。在团队里,我们进行了分工,将参数查取,数据计算和文档编辑分给个人计算,提高了效率。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excel表格的使用,在初期我们用计算器完全人工计算,效率低下,特别遇到需要根据误差更改假定值,数据还需要重新计算,让我们的负担很大。后来使用excel表格后我们效率大大提高,这让我清楚的认识到科学的方法的和合适的选择计算机辅助工具的重要性。 整体来讲,这次课设让我有了很大提高,在今后我将更注重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科学的计算方法,为将来融入实际的工程设计或运行维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2篇:课程设计的个人总结 给你一篇课程设计的个人总结的写作范例,你可以参考它的格式与写法,进行适当修改。 经过将近三个多星期的苦战,我们小组终于完成了锅炉原理的课程设计,在此感谢老师对我们细心的指导,在我们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给我们疏导计算思路,让我们一步步的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感谢一个小组的同学,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三个星期里,一起吃饭,一起自习,一起攻克一项项的难关,回头再看这个过程,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蛮有成就感的。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把上学期学的知识有个系统的把握,进一步掌握扎实。 在此我就总结课程设计,对改变燃料特性这发面发表点个人看法。一般情况下锅炉最好使用设计煤种或与设计煤种接近的煤种以确保燃烧稳定。由于煤炭供应日趋多元化,对锅炉的稳定燃烧带来很大影响。这次我们小

锅炉课程设计

电厂锅炉课程设计 题目:HG—2008/18.3—540.6/540.6—M型控制循环锅炉 姓名:XXX 学号:10031410xx 系别:机电工程系 专业班级:电厂热能动力装置 指导教师:武月枝 2012年5月22日

典型锅炉的简介 如图HG—2008/18.3—540.6/540.6—M型控制循环锅炉

主要参数: 汽轮发电机组额定功率P e =600MW , 锅炉蒸发量D e =2008t/h,锅炉设计压力 p=18.3MPa,再热蒸汽压力(入口/出口)p' zp /p" zp =3.82/3.641MPa,再热汽温 度(入口/出口)t' zp /t" zp =324.4/540℃,再热蒸汽流量D zp =1683.3t/h,给水温 度t gs =279.7℃,空气预热器出口温度(二次/一次)t ky =322.2/312.2℃,排烟温 度(修正/未修正)υ py =130/135℃,热效率η=92.8%,燃料消耗量B=248.4t/h。 锅炉设计煤种:烟煤。煤质特性:C ar =58.6%,H ar =3.36%,S ar =0.63%, O ar =7.28%,N ar =0.79%,A ar =19.77%,M ar =9.61%,V daf =22.82%,Q ar、net、 p =22440kj/kg,HGI=54.81。 锅炉总图介绍: HG—2008/18.3—540.6/540.6—M型控制循环锅炉本体布置如图1所示是哈尔滨锅炉厂按照引进美国CE公司的技术制造的,为亚临界压力,一次中间再热,直流燃烧器四角切圆燃烧,固态排渣煤粉炉。 HG—2008/18.3—540.6/540.6—M型控制循环锅炉的本体采用π型布置,炉膛上部布置有墙式辐射再热器、顶棚过热器、分隔屏过热器、后屏过热器、水平烟道中依次布置了屏式过热器、高温对流过热器、高温对流再热器、立式低温过热器,在垂直烟道中依次布置了水平低温对流过热器、省煤器、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空气预热器采用两台三分仓受热面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制粉系统采用带冷一次风机的正压直吹式系统,配置六台RP─1003型碗式磨煤机。 炉膛截面是切除四角呈近似矩形的八角形,截面尺寸19558×16432锅炉采用摆动式燃烧器,四角布置,切圆燃烧。燃烧器分6层,每一层四角的燃烧器煤粉喷嘴与同一台磨煤机连接供粉。5层燃烧器的投运已能满足锅炉最大连续出力的需要。锅炉配置了高能点火装置,采用两级点火。

【建环专业】锅炉课程设计说明书

Xxxxxxx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石家庄市某住宅小区锅炉工艺设计 学院(系): 年级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

目录 一设计题目与原始条件 二热负荷计算及锅炉机组的选择 三水处理设备选择及计算 四给水系统的选择与计算 五水系统主要管道管径的确定 六送引风系统设计 七运煤除灰方法的选择 八锅炉房的布置 九设计总结 十参考文献

石家庄市某住宅小区锅炉房工艺设计 一设计概况与原始条件 1.设计概况: 本设计为石家庄市某住宅小区锅炉房工艺设计,整个设计要求设备选型准确合理、工艺流程布置顺畅、经济技术合理、燃料消耗低、初投资小。根据锅炉房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规范进行热负荷计算、设备选型和工艺布置。课程设计是《锅炉及锅炉房设备》课程学习之后的一次重要实践,本课设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课程设计了解锅炉房工艺设计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学习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提高运算水平,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原始条件: 1)热负荷要求: 由参考资料[1],当室外设计温度为18℃时,石家庄市采暖设计热指标为q=35.70W/m2。建筑面积19×104m2 2)煤质资料: 煤质为河北峰峰WⅡ烟煤,煤质成分为:Car=75.60%,Har=1.08%,Sar=0.26%,Oar=1.54%,Nar=0.73%,Mar=3.60%,Aar=17.19%,Qnet,ar=26010kJ/kg,Vdaf=4.07% 3)水质资料: K+=Na+=10.58mg/L,Cl-=382mg/L,Ca2+=39.19mg/L,Mg2+=21.23mg/L,F e2+=0.4mg/L,NH4+=1.2mg/L,SO42-=316mg/L,CO32-=20mg/L,HCO3-=194mg/L,溶解氧=3.7mg/L 4)气象资料: 庄市采暖期天数为112天,室外平均温度为-0.6℃,室内采暖设计温度为18℃,大气压力为101.32kPa。 二热负荷计算及锅炉机组的选择 1.热负荷计算 由参考资料[1]可知当室外设计温度为18℃时,石家庄市采暖设计热指标为q=35.7W/m2,采暖面积为A=19×104m2 采暖设计负荷为Q=Aq=19×104×35.7=6.783MW 2.锅炉机组的选择 由于锅炉分热量约占输出负荷的2~3%,热网散失一般为输出负荷的10~15%,所以锅炉房的最大计算热负荷为Q max=6.783×1.15=7.800MW 根据参考文献[1]得知采暖锅炉房原则上不设备用锅炉,检查可安排在非采暖季,但在锅炉容量的选择上,要考虑一台锅炉事故,其他锅炉应能承担不少以60~75%的采暖负荷。,根据锅炉房的最大计算热负荷Q max以及介质、参数等因素以及技术经济方面的合理性来考虑,由参考资料[2],选用两台即SZL5.6-1.0/115/70-AⅡ型锅炉。 表1-1 SZL5.6-1.0/115/70-AⅡ型锅炉的技术参数 锅炉型号额定热 功率 /MW 额定工 作压力 /MPa 供水 温度 /℃ 回水 温度 /℃ 排烟 温度 /℃ 炉排有 效面积 /m2 对流有 效面积 /m2

锅炉课程设计小结

锅炉课程设计小结 锅炉课程设计是学习《锅炉原理》的重要环节,怎样 锅炉课程设计的小结 篇一:锅炉课程设计小结经过将近三个多星期的苦战,我们小组终于完成了锅炉原理的课程设计,在此感谢老 师对我们细心的指导,在我们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给我们 疏导计算思路,让我们一步步的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同时 也感谢一个小组的同学,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三个星期里, 一起吃饭,一起自习,一起攻克一项项的难关,回头再看这 个过程,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蛮有成就感的。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把上学期学的知识有个系统的把握,进一步掌握扎实。 在此我就总结课程设计,对改变燃料特性这发面发表点 个人看法。一般情况下锅炉最好使用设计煤种或与设计煤种 接近的煤种以确保燃烧稳定。由于煤炭供应日趋多元化,对 锅炉的稳定燃烧带来很大影响。这次我们小组的煤种是高灰 的一号煤种。煤的灰份在燃烧过程中不但不会发出热量,而 且还要吸收热量。灰分含量越大,发热量越低,容易导致着 火困难和着火延迟,同时炉膛温度降低,煤的燃尽程度降低,造成的飞灰可燃物高。另外,飞灰浓度高,使锅炉受热面特 别是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等处的磨损加剧,除尘量增加,锅 炉飞灰和炉渣物理热损失增大,降低了锅

炉的热效率。此外,高灰煤还会对锅炉的辅助设备造成影响。煤质较差时,锅炉点火和运行调节困难,难以燃烧,容易灭火,严重影响了锅炉出口温度达标。灰分大的煤燃烧后,不仅影响了除尘器和除尘效果,而且增加了除灰排灰系统的运行负荷。对工作环境和外部环境都造成了不良影响。 在此情况下,如果对原有的结构不改变,很难稳定运行,因为一 方面炉内燃烧条件改变,可能不能稳定燃烧,另一方面,尾部受热面飞灰磨损和积灰也比较大,严重影响换热,使排烟温度提高,锅炉效率下降。我提出个人的一点改进 措施:加强对锅炉的燃烧调节工作,保证煤与空气量要相 配合适,并且要充分混合接触,炉膛应尽量保持高温,以 利于燃烧。具体方面:一,在制粉系统方面改进。由于煤种是高灰的无烟煤,燃烧难度大,可适当提高磨煤细度。二,在燃烧设备上改进。可以采用分级配分直流煤粉燃烧器,同时避免二次风过早地混入一次风气流中或采用旋流 燃烧器。三,采用热风送粉,适当增大煤粉空气混合物中 一次风量,还要提高热二次风的温度,这就要在空气预热 器的布置上采用多级布置,增大与烟气的温压,提高进入 炉膛的空气的温度。此外,为了炉内煤粉稳定燃烧,可适 当减少炉内水冷壁的面积,可铺设卫燃带来实现。这样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