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墨家思想精髓与武侠精神

墨家思想精髓与武侠精神

第3卷 第4期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V o l.3 N o.4 2009年07月JOU RNAL O F CEN TRAL SOU TH UN I V ERS ITY O F FORESTRY&TECHNOLO GY(Social Sciences)Ju l.2009 

墨家思想精髓与武侠精神Ξ

刘志华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摘 要] 墨家思想所提倡的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贤、尚同、非乐、非命以及为天下人谋天下的初衷

与倡导平等博爱、热爱和平、果敢自信、除暴安良的武侠精神,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内在联系。墨家思想精髓对武

侠精神的形成与发展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墨家思想;武侠精神

[中图分类号] B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272(2009)04-0007-03

The Essence of M oh ist Thought and Sp ir its of M arti a l Arts Ch iva lry

L I U Zh i2hua

(Justice Po lice V ocati onal Co llege of H unan P rovince,Changsha410128,H unan,Ch ina)

Abstract:T he M oh ist though ts of equal love,anti2w ar,confo rm ati on w ith nature,valuing ancesto r’s w isdom,valuing

talents,valuing unity,untying the restricti on of m usic and m anners,contro lling destiny by industry and enterp rising fo r the

peop le is internally related to the sp irits of M artial A rts Ch ivalry w h ich advocate equality and universal love,peace2loving,

courageousness and reso luteness,confidence and up righ tness.T he M oh ist though t is of guiding significance fo r the shap ing

and developm ent of sp irits of M artial A rts Ch ivalry.

Key words:M oh ist though t;sp irits of M artial A rts Ch ivalry

墨子姓墨,名翟,鲁国人,他是先秦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其所创立的学说在先秦诸子中有着极强的影响力,世称儒墨为显学,其思想虽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史上不为主流社会所认同,但其所蕴涵的思想精髓,却与武侠精神的产生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墨子虽曾师从孔子,但在思想上很多方面跟孔子的儒家直接针锋相对,一直互相攻击诋毁。[1]自汉武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成为了正一统,墨家思想就被视为异端,遭到封杀。就连在以求实精神著称于世的司马迁所著《史记》中对墨子的记载也不过寥寥数语,且在墨子之后,墨家没有出过一个天才的集大成者进一步地完善其思想,以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但其思想精髓与武侠精神的联系却事实存在,其学说以“为天下人谋天下”为初衷(易中天语),与产生于近代西方发展壮大于东方世界的马克思思想有着一定

的相似之处。它反对压迫与侵略战争、关注民生和反对奴役的思想内涵在中国近代得到了众多知名学者的认同,每当中华民族在危难之际也总能激发侠肝义胆的赳赳武夫为实现理想而慷慨赴死,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在千年难遇的华夏盛世之际,我们怀着构建和谐的美好愿望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坚决反对战争,但在意图存坏我国领土完整和强横干涉我国内政等问题上也绝不承诺放弃武力。对于我们现代的武术工作者而言,对墨家思想进行研究分析,对武侠精神予以正确的诠释并加以传承,责无旁贷。

一、墨家思想精髓

墨子有著作传世,《汉书?艺文志》著录《墨子》有七十一篇,后亡佚十八篇,故今本《墨子》仅五十三篇,其中较能代表墨子学说和思想的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乐》、《非命》、《节用》、《节葬》等。其余大多为墨家后学所作,其中《经》、《经说》和《大取》、《小取》均属名辩之作,至于《墨经》、

7

Ξ[收稿日期]2009205210

[作者简介]刘志华(1972-),男,湖北天门人,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备城门》、《杂守》等十一篇,主要讲城守之术,应为兵家作品,也是墨家善守御的一种见证。还有如《亲士》、《修身》、《所染》等前人多疑非墨家所作。根据《墨子》我们可知,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兼爱、非攻

所谓“兼爱”就是提倡芸芸众生都要平等互爱,即“爱人若爱其身”。兼爱的中心内容是:“兼相爱,交相利”;“赏贤罚暴,勿有亲戚弟兄之所阿(阿者,私也)”;“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以期做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至于“非攻”就是反对侵略战争。墨子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在墨子看来不论侵略和被侵略的国家,遭受不利的,都是无辜的民众。战争使被侵略国的人民沦为奴隶,就是侵略国本国人民也倍受煎熬。战争势必牺牲生命、破坏生产、毁坏劳动成果,留下的却是无法医治的伤病和仇恨的种子。[1]墨子面对礼崩乐坏、相互攻伐的现实环境,他告诉人们不要相互仇恨,而应相互友爱和平共处。他认为人与人相亲相爱就不会你争我夺,互相伤害。他的核心思想就是提倡博爱,反对侵略战争。

2.天志、明鬼

墨子所言“天志”就是强调天是有意志的,并通过迷信的手段达到压服贵族而倡导天志,这里的天志就是在为当时的劳苦民众获得较为平等的生存权利。墨子宣扬的“天之意”是“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是“不欲大国之攻小国”

“大家之乱小家”以及“强之暴寡,诈之欺愚”和“贵之傲贱”;是“欲人之有力相营,有道相教”和“有财相分”又“欲义而恶不义”。上述“天之意”实际上是墨子借天言志,他要用“天志”来压服贵族的同时也是告诉贱民阶级用“天志”来测量、量度王公大人的“仁”与“不仁”。如果“不仁”(贵族阶级的统治当然“不仁”)就必须“抑而废之”,更直白一点说就是在为贫民阶层争取平等生存权利的同时,意图灌输武装革命的思想。至于明鬼从墨子的明鬼论中我们不难看出,墨子是以宣扬鬼神会给违背天志的贵族阶级或君主带来惩罚,同时也是代表“贱民”阶级在争取平等生存权利的同时,对社会形态的一种关注。[1]墨子倡导用革命手段夺取不顺应“天志”的政权,建立一种顺应“天志”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且影响深远。与近代提倡“民主、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以及共产主义的部分思想有不谋而合之妙。由此可知,墨子之“天志”不仅是对贵族阶级提出的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不切实际执政理念的空想主义。而“明鬼”的用意是在于为达到“兼相爱,交相利”构建“大同”世界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种手段而已。实际上,对于“鬼神之为有”他还是不敢置信的。

3.尚同、尚贤

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贤明的君主,而贤明的君

主应是任人唯贤的君主,他所提倡的思想与现代的民主集中制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也反对无序的极端民主和无政府主义。他提出被选立为“天子”或“国君”的人要极力爱民勤政,另一方面对人民又要能“富贵以道(导也)其前,明罚以率(从也)其后”,“为政若此,虽欲毋与我同,将不可得也”,由此可见墨子的尚同,并非是强迫人民无条件地盲目服从,而有条件的“尚同于上”,当政者是否真的爱民,就是看统治阶级是否实事求是,勇于给人民办实事,使得人民中穷的富起来,贱的贵起来,使之从经济上的独立进而获得人格上的独立。正所谓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努力搞好经济建设,使我们的人民富裕起来就是上述哲理的深刻理解。如果在“尚同”中出现君主独裁,则可由贤达之人废除君主。这也是其不为代表主流的贵族阶级和君主所用的主要原因所在。他认为君子的准则是:贫穷的时候能掀示出廉洁,富有的时候能表现出仁义,生前能被爱戴,死后能被人哀悼。墨子所谓“尚贤”是“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必高予之爵,重予之禄”的一种合理的人才使用制度,反对封建世袭制。同时也揭示了君主和官威赫赫,富甲一方的人不一定就高贵,而出身卑微,穷困潦倒的人也可以是坦荡荡的君子。

4.非乐、非命

所谓“非乐”是针对儒家所提倡的“礼乐”制。儒家提倡的“礼”实际上是一种人为的等级制度,而“乐”是调和等级制度所带来的矛盾冲突的手段,是针对所谓君主与民同乐的愚民手段的反对。和谐之音应是一种有序的排列组合,但在溢美的华章中最强音不一定是最高音。他强调了君民的相互依存关系也揭示了“仁”的相互对等关系。同时他认为“乐”的极至是“奢”,这里的“乐”指的是用于教化民众的艺术成就。虽然历史上创造了至高艺术成就的时代往往伴随着朝代更迭和文明的中断与消亡。但不能因墨子偏尚质实而不知美术有陶养性情之用[2],故而非乐也是有不可取之处的。而所谓非命是墨子对于当时所流行的宿命论持反对意见。他的理由是宿命论是欺骗民众,愚弄民众的。使民众自己不能了解和相信自己的力量。使民众不知进取,不知君主是“水载之舟”而民众正是“载(覆)舟之水”,是为了张显“兼相爱、交相利”的正确性,同时还有一点墨子既然叫人从“非命”中相信自己的力量,这就更加表明了墨子谈“天志”

“明鬼”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同时也为受奴役者提供了反对封建压迫的理论依据。事实证明所谓封建制度用的就是戴着儒家伪善面孔而手上用着法家之刀(即礼外法里),间或运用佛家“此生认命与转世轮回”之类迷魂汤的血腥手段巩固其统治。所谓超脱智者,如道家则以清静无为而避祸,而墨家不信天命的斗争精神却为众多的农民领袖和革命家所信奉。

二、武侠精神的实质

所谓武侠就是武士中的侠义之人。从“武”的字面

8

上理解,“止、戈”为武。而“止、戈”又隐含两层意思,一则是储备武力而被动抵御战争为“武”,一则是扛着兵器(戈)用行动(止)去实现平息战争的愿望为“武”,即用以暴制暴的手段去达到创造清平世界的行为谓“武”。所谓“兵者用之不祥”,而为正义的和平理想而战,是不得以而“武”之。所谓“侠”从字面上理解也隐含两层意思,一则是从繁体字的“侠”字理解为一个大人(强者)去保护弱小者的行为谓之侠,一则侠者是生存在强者和弱小者夹缝中(夹、人)的人,又为平衡这种关系而不惜代价“以武犯禁”者为“侠”。至于对武侠的身份解释则是所谓武者在封建时代属于中产阶级的一个特殊代表层,封建社会的等级依次是:天子、诸侯、大夫、士、农、工、商。武者便是士族阶级的“谋士”“文士”与“武士”中的“武士”之一,他游离在贵族阶层和平民阶层之间。部分士人阶层在春秋战国之后就由贵族阶级的最底层被排挤到庶民阶层的最高层,他们失去了封地和固定的生活来源,是掌握了能张显暴力资源(武艺)的平民阶层,故有谓之曰“侠客”(客的意思就是有一定流动性的人口)[2]。贵族阶级试图用之巩固统治或抵御外辱,而平民阶层因受教育资源和制度所限,不一定掌握得了“武士”的技能,所以平民阶层渴盼代表弱势群体利益武侠的出现,也就是说“武”者是位居两大对立矛盾阶层的中间,而又被两大阶层而争取的对象,于是乎就有了帝王之家饱含深情“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咏叹和平民阶层千年不改“武侠”梦的痴情与执着。注定生存在如此尴尬的夹缝中的武者如果将立场站在被统治阶级的平民一方,去实现墨家精神的“兴万民之利,除万民之害”者便是武侠,虽然往往以身殉道,身首异处,但却总留铮铮铁骨。所谓“断肠绕指柔,侠骨碎飘香”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就是对武侠精神的最好诠释。

三、墨家思想精髓与武侠精神的内在联系

1.兼爱、非攻与武侠精神实质的内在联系

墨家思想的兼爱因主张无亲疏近远的博爱而被儒家门人指责为无父、无君,并被诉以“侠以武犯禁”。因其主张兼爱而非攻即主张平等地爱众生而反对不义之战,而面对“春秋无义战”的残酷现实和封建社会地主贵族阶级对被剥削阶级的血腥镇压,主张兼爱、非攻的侠者为保护弱小必定是生存在自下而上的夹缝中,同时因为主张“非攻”、“止、戈”,平息不义之战必然形成一种以暴抗暴的武装力量或组织,然而地主阶级强势群体作为当时的主流或当政者是绝对不允许第二种秩序的存在。[3]于是武侠注定成了受平民阶层爱戴而被封建阶级镇压的对象。这也是墨家思想始终无法壮大的原因之一。儒家给自己的门人所指的是一条读书当官,侍奉君主,兼谋天下的康庄大道,而墨家给门人所指的是平时节用、节俭参与劳动、储备能力、反对暴政和不义之战慷慨赴死的“千里独行不归路”,而纵观历史具备武侠精神的都是在大义面前有所必为的圣者。如墨子本人以及唐朝安史之乱中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孤身退回纥的郭子仪;近代为民族复兴主动放弃逃生机会,带着“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的民族责任感和“我自横刀向天下,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侠之情而献身的谭嗣同;以及为民族大义、抵御外辱,达成国共统一战线后孤身犯险被终身囚禁的张学良将军等人均可称之谓顶天立地富有武侠精神的千古义士。当然也包括金庸笔下的乔峰乔大侠以一已之身换得宋辽边境几十年的安宁,故事虽纯属虚构但历史上的确也不泛与之类同的人物与事件。

2.天志、明鬼与武侠精神实质的内在联系

墨家思想所提倡的天志不仅是对统治阶级和强势群体的一种不切实际的期望,更是对其执政策略的一种挑战,言下之意无非是如天子不从天志即天子不能代表天的意志去博爱众生就会受到“鬼神”的惩罚。这里的“鬼神”就是指生不如死的被剥削者和身负“不测”之术卓而不群且能铤而走险的武侠,在漫长的封建史中无数次农民起义的前奏都是一场空前的造神运动。如:刘邦的斩白蛇、和张角的黄巾造神以及朱元璋的明教造神。但实际上起作用的还是心怀天下的侠义之心和足以一统天下的武力。然而这些刀马帝王在得天下后依然逃脱不了重儒法、轻墨家、禁武侠的轮回怪圈。这与封建统治阶级“家天下”而势必重儒学的原因是密不可分的。

3.尚贤、尚同与武侠精神的内在联系

墨家思想所主张的芸芸众生必须在君主尚贤的基础以尚同手段构建一个清平的世道,如果君主不尚贤不能唯贤是举,众贤与民众就不必与之尚同,故此武侠精神的实质并非无条件的顺从和叛逆。而是带有为天下民众谋取物质条件平等、竞争机制平等,对政体提出要求的理想主义者,然而这种理想化的“君无常贵,民无常贱”的主张,本身就与封建社会“家天下”的世袭制度背道而驰。墨子试图对武士和侠客的“职业道德”进行理性的解释和规范,并且用带有武装组织的形式去维护底层阶级的利益,随时准备“以身殉义”的潜在革命性是不会被任何一个希望在保持血统正宗的前题下“长治久安”的王朝所认同的。加之墨家组织内部的“巨子”制本身就因绝对集权的错误性而与其学说自相矛盾[3]。如汉武时期的豪侠郭解之死,便是死于极力维护封建社会既定体系的公孙弘手上。公孙弘认为在一个社会体系中秩序是第一位的,这种说法正是来源于被主流社会重用的“儒、法”两家。同时也因尚同反君权神授的不彻底而无法自圆其说,更因政治主张的不明确而苦了自己的门生,也注定了武侠者的尴尬定位。正是“顽石无心落平湖,水起波澜终妄然,飞蛾有意扑昏灯,火舞烈焰焚自身”,多少壮怀激烈、慷慨悲歌总归于无奈与无力回天的悲哀。

(下转至第80页)

9

[参考文献]

[1] 郑思齐.住房需求的微观经济分析——理论与实证[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

[2] 吴德进,李国栋,等.房地产泡沫——理论、预警与治理[M].北

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2.

[3] 郭永琦,陈齐洁.房地产销售渠道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

(11下):190.

[4] 熊小婕.我国房地产价格的经济因素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硕

士论文,2007.12.

[5] 李胜利.我国房地产价格法律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2005.10.

[6] 郭金兴.房地产的虚拟性及其波动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

版社,2005.55.

[7] 汤 岚.房地产市场垄断性成因论要[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

报,2005,(6):36.[8] 李颖欣.房地产市场结构及企业行为分析[J].市场研究,2008,

(4):21.

[9] [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M].萧琛主译.北京:人民邮

电出版社2007.138.

[10] 况伟大.空间竞争、房价收入比与房价[J].财贸经济,2004,

(7):85.

[11] 王晓晔.竞争法研究[M].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42.

[12] 龚新蜀,丁威.郑州市房地产业市场绩效分析[J].山西建筑,

2007,(3):226.

[13] 刘继峰.竞争法[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279.

[14] 游 钰.卡特尔规制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273.

[本文编校:易雪玲]

(上接第9页)

4.非乐、非命与武侠精神的内在联系

墨家思想所提倡的非乐指的是一种在物质匮乏的条件下对礼乐制度的否定态度,同时也是对等级森严而运用“同乐”来愚弄民众的封建统治手段的否定,他深怀“仓满礼仪足”和“乐极生奢”的朴实实用主义。他深信精神文明是建立在物质文明基础之上的,同时带有不求奢侈、节俭从事的品德规范,以及对统治阶级和大量物质占有者强势群体提出节用、节葬的要求。他主张无论身处高位还是卑微都要讲求人格平等,这不就是武侠精神所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坚挺而洒脱的人格魅力吗!至于“非命”则是为奴隶们的解放而反对宿命论而发出的最强音。相信自己的力量,坚毅、果敢地与命运去抗争,与不从“天志”的无道君主去斗争,指明了“有力不相营,有财不相分”和“有道不想教”、“贵之傲贱”的为富不仁者就是受劳役者斗争的对象。

总而言之,墨家思想所提倡的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贤、尚同、非乐、非命,以及节用、节葬对武侠精神的形成与发展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与倡导平等、博爱、热爱和平、敢于斗争、除暴安良、果敢自信、铁肩担道义的武侠精神实质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内在联系。我们做为现代武术工作者对解释并弘扬民族可贵的武侠精神,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应当有着责无旁贷的使命感。

[参考文献]

[1] 杨荣国.中国古代思想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

[2] 蔡云培.中国伦理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10.

[3] 王玉璋,王国瑞.新编白话诸子集成[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

版社,1996.

[本文编校:徐保风]

0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