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吴江沿太湖地区历史文化概述

吴江沿太湖地区历史文化概述

吴江沿太湖地区历史文化概述
吴江沿太湖地区历史文化概述

吴江沿太湖地区历史文化概述

吴江政区图吴江历史悠久。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吴江建县,县治设松陵,属苏州。元元贞二年(1296年)吴江县升为州,明洪武元年(1369年)复为县。清雍正四年(1726年)分吴江县偏西地设震泽县,偏东地为吴江县。1912年吴江、震泽两县复合为吴江县,隶属江苏都督府。1949年4月29日吴江解放,建立人民政权。全县先后分设8个区、10个区、9个区、5个区。1957年全县撤区并乡,共设23个乡,7个县属镇。1958年全县农村成立20个人民公社,1962年又增设3个人民公社。1983年恢复乡村建制,黎里镇与黎里乡合并,实行镇管村,全县共设7个镇,22个乡,1985年又有5个乡镇合并。自1987年起全县各乡陆续撤乡建镇。1992年撤县建市,设有18个镇,5个乡。

至2007年全市全面完成撤乡建镇,共设松陵、盛泽、同里、震泽、平望、汾湖、桃源、横扇、七都9个镇。

2010年撤销横扇镇,并与松陵镇,2012年2月设置滨湖新城,与松陵镇合署办公,2012年9月撤销吴江市,设置苏州市吴江区。

吴江,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北接苏州,南近杭州,东邻上海,西濒碧波万顷的太湖。自古以来,吴江与太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西部重镇震泽的名字就是太湖的古称,现松陵、横扇、七都三镇均濒临太湖,湖岸线共计长达50余公里。

吴江素有“太湖东岸明珠”的美誉,其沿太湖地区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一、有着许多著名的文化古遗址

吴江全市的文化古遗址和文物出土点共达10余处,其中离太湖10公里左右的梅堰龙南村落遗址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为太湖流域发现的良渚文化第一座村落遗址,其布局充分体现了以河道为中轴的江南水乡特色。在该遗址北面两公里尚有一处古遗址,名为袁家埭

遗址,1960年,考古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遗存,其中出土了蚕纹壶和纺轮等文物,证明具有“丝绸之府”之称的吴江,养蚕丝织的历史堪为悠久。与吴越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有着密切关系的震泽蠡泽湖遗址离太湖也不远,1983年,经南京博物院发掘,出土了新石器时代和商代的陶器、陶片、圣水牛头骨等。2004年,同里遗址的发掘成果更是引起考古界的关注,共出土了376件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其中有距今五、六千年历史的玉器25件。

二、留有吴越春秋等各个历史时代的遗迹、记载、传说

(一)、大禹治水遗迹

《越绝书》云:“太湖周回三万六千顷,《禹贡》之震泽。”相传当年大禹治水奔走在今太湖流域,现古镇震泽东端尚存有一座纪念大禹治水的古桥——禹迹桥,桥北堍有一座初建于三国东吴赤乌年间的慈云寺塔,构成了江南水乡特有的“拱桥塔影”景观。在震泽镇南有一个湖泊,名为蠡泽湖,原名斩龙潭,相传大禹治水时曾力斩黑龙于此,故名。

(二)、吴越相争遗迹

1、吴越古战场遗迹。《左传》上记载:“(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三月,越子伐吴,吴子御之笠泽,夹山而陈。越子为左右句卒,使夜或左或右,鼓噪而进。吴师分以御之。越子以三军潜涉,当吴中军而鼓之,吴师大乱,遂败之。”这其中的“笠泽”,据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勾吴史集》注释,就是吴江境内的吴淞江

入太湖处。《国语》中云:“……于是吴王起师,军于江北,越王军于江南。越王乃中分其师以为左右军,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为中军。明日将舟战于江(吴淞江)……”后汉赵晔所撰的《吴越春秋》中则写得更为明白:“……于是吴悉兵屯于江北,越军于江南……明日,将战于江……越王追奔攻吴,兵入江阳松陵……”,这其中的“松陵”即是现吴江市区所在地——松陵镇。

现七都、庙港一带在吴越春秋时,先属吴国,后属越国,所处地带为湖滨滩地,为通往太湖洞庭东、西山的必经之地,因此,首当其冲成为吴越争霸的战场。据有关史志和地方志记载,吴越5次水上大战均与七都、庙港等地有关,至今,七都镇庙港社区尚有一个名为“吴越战”的自然村,一直传说着这里为当年吴越相争的战场,曾出土“战国青铜剑”,现藏吴江博物馆。另吴江博物馆还收藏有从七都、横扇、松陵等地出土、收集的铜矛、铜戈、铜刀、青铜剑等春秋战国时兵器10余件。

2、韭溪。平望镇西北、距太湖五、六公里处,有一条小溪,溪水清澈,绿如碧玉,贴着民居,驮着小桥,舔着水田,逶迤向前。这条小溪,本无名,当年,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作了人质囚于姑苏,后勾践被骄傲自负的吴王夫差放回会稽,他不忘前耻,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国力日增。勾践暗地里作着灭吴的准备,命大夫范蠡遣军潜伏在这条小溪两侧,厉兵秣马,伺机攻吴。一天,屯驻在小溪边的越国兵士正在吃中饭,午餐是米饭加韭菜,大家吃得津津有味之际,上面突然传下急令来,说是接到谍报,吴王已将相国

伍子胥诛杀,灭吴时机成熟,马上进兵攻吴。“军令如山倒”,越兵们迅速将饭菜倒入小溪,整装出发。顿时,小溪上到处飘浮着韭菜叶,溪水显得越发碧绿了。越兵渡太湖,穿石湖,攻灵岩,一下就杀到了夫差所在的馆娃宫。越国灭吴后当上了霸主,这条无名小溪也得了韭溪这个名字流传至今。

3、思范桥、范蠡钓台、范蠡祠等。古镇震泽市河东西两头各有一座高大的古石桥,东边的那一座就是上面已提及的禹迹桥,西边那一座叫“思范桥”。思范桥桥名中的“范”,指的是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传说当年范蠡在越国灭吴后,功成身退,偕西施同乘一船观赏太湖渺茫空蒙的湖光山色后,途经现震泽镇区之南的斩龙潭,见这里水波不兴,澄明如镜,正合其隐居的心境,于是就在潭边筑宅而居。范蠡还延请工匠在潭前砌造一高台,每逢晴明之日就与西施一起拾级而上,放线垂钓,故这里被称为“范蠡钓台”,为“震泽八景”之一,斩龙潭也被改称为“蠡泽湖”。后范蠡去齐国经商,他走后,蠡泽湖畔的百姓为纪念他,就在其故宅上建起了“范蠡祠”,在其出蠡泽去五湖泛舟必经之处建造了一座“思范桥”。思范桥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桥身上有两副对联,颇具诗情画意,东向为“禹迹媲宏模,望里东西双月影;蠡村怀古宅,泛来南北五湖船”,西向是“苕水源来,阅尽兰桡桂楫;荻塘波泛,平分越尾吴头”。

4、吴王离宫。据清《震泽县志》记载,在原吴江十五都、十六都(今铜罗、青云、桃源一带),建有吴王夫差的三座离宫,分别名为“前宫”、“后宫”和“西宫”,后离宫不存,但当地仍以这些宫名

为村名。

5、伍子滩、御儿滉、鬼头潭等。伍子滩,据《分湖小识》载,在分湖东南石底荡口,相传为当年吴国相国伍子胥渡河之处。传说吴越两国当年以分湖为界争战,伍子胥在湖中筑点将台,操兵以战,神策虾兵蟹将相助伍子胥,故而该湖中所产的紫须蟹亦名“子胥蟹”。以前,“分湖八景”中有“胥滩古渡”,《分湖赋》中则曰为“胥塔古渡”。御儿滉,在黎里古镇西南,当年越国伐吴时,两军相御在此,清《黎里志》上刊录着几首吟咏御儿滉的古诗,其中一首为“青磷没野苕,遗镞出鱼网。美人胜万骑,临流发慨慷。千年霸业销,大泽风烟莽。”鬼头潭,也在黎里古镇西南,吴越交战时,吴俘越兵埋骷髅于此,《黎里志》上也载有吟咏该古迹的古诗。

6、莺脰湖。莺脰湖位于平望镇区,以其形似莺脰故名,又名樱桃湖、莺斗湖,古籍《吴兴掌故集》中云道:“范蠡乘舟五湖,吴江莺脰湖亦其一。”清光绪《平望志》曰此湖为“茫然泽国风樯浪楫往来,渔歌农唱之响答,盖一方之佳境也”。明代时,有“莺湖夜月”、“元真仙迹”、“驿楼揽胜”等莺湖八景,颜真卿、张志和、张先、蔡京、清高宗等历代名人在此留下了许多诗词、墨宝和佳话,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名士大宴莺脰湖,侠客虚设人头会”中则细致地描述了夜游莺脰湖的情景。莺脰湖中有平波台(近年来被填没),台上原有元真子祠(祀张志和)、清代女诗人吴琼仙诗碑等遗迹,并相传当年金孩打擂台时有七十二根梅花桩将该台与湖岸连接起来。现该湖周围有小九华寺、安德桥等名胜古迹。

(三)、垂虹桥遗迹

现吴江市区垂虹路一带,在宋、元、明时是入太湖口处,水面宽阔,素以“江南第一长桥”闻名的垂虹桥便坐落在这里。该桥初建于宋庆历八年(1048),元泰定二年(1325)易石重建,为62孔,也有史籍载为72孔,比苏州宝带桥还多19孔。垂虹桥自宋代始建起,即被誉为“三吴绝景”,王安石、苏东坡、苏舜钦、米芾、姜夔、唐寅、沈周、文嘉等历史上数百位名人为之吟诗咏词、泼墨作画。垂虹桥塌坍于十年动乱中的1967年,所幸的是,现东西两端尚存有约20孔桥洞,桥南边盛家厍较好地保留着“小桥流水人家”的风貌,东、西侧也存有孔庙、学宫、钱涤根烈士纪念碑等文物保护单位、古遗迹等。另据记载,以前垂虹桥周边共有20多处名胜古迹,其中“三高祠”(祀范蠡、张翰、陆龟蒙)、“三忠祠”(祀伍子胥、张巡、岳飞)均与吴越春秋中的一些人物有关。

(四)、元末“湖城”遗迹

《太湖备考》载,湖城为元末张士诚所筑,北据太湖,自四都之充浦抵大钱港,为一字城,东西长达百余里,城北鉴堑环之。明代弘治年间,城废。在今七都镇蒋家港村,当地人仍呼其地为“城头上”。

(五)、吴昜抗清遗迹

吴昜,字日生,吴江柳胥村人,明崇祯九年(1636)进士。明末清初,他先投奔史可法抗清,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兼监军。清顺治二年(1645),在太湖东岸树旗起义抗清,曾数度取得大捷,被南明福王封为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晋封忠义伯,鲁王也封其为长兴伯。清

顺治三年(1646)六月,就义于杭州。吴昜死后,其创建的“白头军”仍活动在太湖流域,先后有朱大定、赤脚张三等率众坚持抗清斗争达18年之久。至今,仍留有不少遗迹。如在七都镇庙港社区有一座“张公桥”,桥上的对联:“赤脚张三,威名震湖上;劫富济贫,恩泽布四方”,记录了当年赤脚张三的活动事迹。又如在吴江沿太湖地区流传着“女儿兵血战清妖”等传说。

三、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为大上海母亲河——吴淞江(苏州河)、黄浦江的起始点

吴淞江,即苏州河,古称松陵江、松江、吴江,长125公里,为太湖流域通向上海的重要航道,也是上海的母亲河之一,它的起始点在吴江市区北侧的瓜泾口,许多年来,这瓜泾口一直作为测量太湖、吴淞江水位的基准点。在历史上,吴淞江岸上修有松江亭等名胜古迹,包括白居易、杜牧、陆龟蒙、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苏东坡、米芾、陆游、杨维桢、唐伯虎等历代名人对吴淞江及江边松江亭等名胜古迹吟诗咏词,留下了许多名篇。

太浦河,是连接太湖与黄浦江的一条干流,它的起始点就在七都镇庙港社区,1991年夏天,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曾来到这里进行视察。

四、留有不少洋溢着纯朴民风的古村落

以前,吴江沿太湖地区在有着许多古镇的同时,也有着不少古村落,如松陵镇有南厍村、横扇镇有四都村、平望镇有溪港村、七都镇

有陆港村、隐读村等等。

(一)、南厍村,仍较好地保存着小桥流水人家的风貌,2005年6月由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控制保护古村落。

(二)、四都村,现存有一棵五、六人合抱的千年古银杏树,堪为吴江全市之最,另存有邑宁桥、博士桥、施相公庙等古迹。

(三)、溪港村,现在除具有悠久历史的韭溪仍较好地保持原有风貌外,还保留着东林桥、刘猛将军庙、大庆桥等文保单位和文物控制单位。2008年1月,由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历史文化名村。

(四)、陆港村,相传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曾在这里隐居,现存有以陆龟蒙家乡之名命名的“甫里桥”,桥上的对联“万顷具区留禹迹;陆家甫里忆唐贤”仍清晰可辨。陆港村东的养鹅浜,因相传陆龟蒙当年隐居时在此养鹅而得名。

(五)、隐读村,南宋绍兴初年,在这里创设巡检司,现留有不少古迹,日辉桥东的龙船渚,相传为宋高宗幸驻龙舟之所;天到桥,相传因宋高宗幸吴驸马宅,故名;洪恩桥,为一座建于明代的石拱桥,系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留有许多名寺大庙或遗迹

吴江沿太湖地区,从北至南有孔庙(松陵,现存)、华严寺(松陵,现恢复华严塔)、太湖庙(松陵,现不存)、圆通寺(松陵,已恢复)、崇吴寺(横扇,现存古银杏树)、东岳庙(七都镇庙港,现不存)、邱老太庙(七都镇庙港,现不存)、吴王庙(七都镇,解放后曾为供

销社用房)、浮碧庵(七都镇,现存)、祠山庙(现存古银杏树)等等,其中一些寺庙颇具特色。

(一)、孔庙,现全国存有数很少,整个苏州地区,除了苏州文庙外,就吴江存有。

(二)、太湖庙,为以前船民出太湖前祭祀太湖神之庙。

(三)、邱老太庙,其所在地七都镇庙港社区以前寺庙特别多,有“一港一亭,一港一庙”之说,沿太湖各条河港畔,建有“寺、庙、庵、亭”31处,对此,赵朴初居士生前曾书有“太湖禅林”的条幅。寺庙内所供奉的除释迦牟尼、观音等外,尚有当地民间所崇拜之神,邱老太即是其一,此人非是女性,而是男性,绰号“邱瘌痢”,相传船入太湖,遇大风大浪,只要呼喊几声“邱瘌痢”,即可安然无恙。邱老太庙初建于元至正四年(1344),明万历年间敕封邱老太为“平沙侯”,后加封为“平国王”。该庙颇具规模,香火鼎盛,庙前还建有一座戏台,现存有古银杏树一棵。

(四)、吴王庙,此庙乃古泰伯庙,晋明帝时泰伯被敕封为三让王,清顺治年间,乡人误以衮冕认为是东岳大帝,而让吴王庙改为了东岳行宫。旧时庙内香火独盛,且有盛大的庙会。解放后,曾改为供销社采购站。

(五)、浮碧庵,在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双塔桥畔,为“六都第一胜景”,1980年拍摄电影《杜十娘》时,曾在这里取了不少场景。

六、孕育了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桥文化

吴江是著名的水乡,河港交错纵横,在今七都镇一带就有72条港。水多桥也多,清乾隆时有“桥梁数千”,至今全市仍存有各式古石桥200余座,其中除了上面已提及的松陵垂虹桥、震泽禹迹桥、思范桥、七都张公桥、甫里桥、洪恩桥、双塔桥、横扇邑宁桥、博士桥、平望东林桥、大庆桥等外,尚有许多座堪为历史悠久、独具特色。象七都镇的东庙桥、震泽镇的香花桥和吴江经济开发区的思本桥均为南宋时所建,至今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这在古桥甚多的江南地区也是颇为罕见的。另有七都广福桥、松陵朴泽桥等4座建于明代的石桥。

吴江的桥紧连着当地的经济、文化和百姓生活。象盛泽白龙桥、泰安桥等与丝绸业有着紧密的关系;象平望安德桥、同里富观桥等流传着一个个优美的传说;象松陵南厍的聚龙桥、永宁桥、宁境桥迎送着一位位茶客。许多桥上还刻有对联,其中不少对联描写了太湖秀丽的景色。如垂虹桥上的对联:“八十丈虹晴卧影,万千年浪直冲湖”,这其中的“湖”就是指太湖;又如盛家厍泰安桥上的对联:“近傍城隅通笠泽,远连淞水隔垂虹”,这其中的“笠泽”就是太湖的古名之一。吴江全市共有30多座桥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00余座桥被列为文物控制单位,这在江南地区是绝无仅有的。

七、孕育了色彩斑斓的蚕桑丝经文化

上面已提到太湖流域第一座良渚文化村落遗址——龙南村落遗址及其北侧的袁家埭遗址曾出土了纺轮,证明早在5000多年前吴江

先民就已从事纺织了。唐代时,今七都、庙港、震泽一带家家养蚕,晚唐著名诗人陆龟蒙的诗句“桑柘含疏烟,处处倚蚕箔”就是对当时这里蚕事的真实写照。

明清以来,吴江沿太湖流域的蚕桑丝经文化更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以前,在现今七都镇与南浔交界处有一个地方,名叫辑里村,其所产“辑里丝”为“湖丝”中的佼佼者,声名远播海内外。至今,养蚕仍是这里农村的一项重要副业,并留有许多趣味盎然、带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的养蚕风俗。

在震泽镇,则还存有一座当年镇上丝业公会创办的丝业公学遗址,1997年被列为了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在盛泽还有一座祭祀养蚕纺丝先祖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先蚕祠。

八、具有丰富的物产和饮食文化

吴江沿太湖地区除了盛产“太湖三白”(白鱼、白虾、银鱼)外,还盛产太湖蟹、梅脐鱼、鲃鱼、鳗鲡等水产,其中还仍流传着鲃鱼、箬塌鱼等民间传说。关于太湖蟹,七都镇还建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太湖蟹文化馆”,此馆将太湖蟹的文化特色展示得淋漓尽致。

在土特产方面,庙港的“雪里蕻”菜颇有名气,畅销苏州、无锡、上海等大中城市,据统计,1995年仅太湖边上的五联村的370户农户,即销出咸雪菜300万公斤左右,户均纯收入一万元以上。此外,吴江沿太湖地区农户家所产的熏豆、饭糍干等,也颇具农家风味,将之泡茶,一咸一甜,让人回味无穷。

九、七都镇庙港社区开弦弓村为费孝通教授的江村调查基地

费孝通教授,吴江松陵镇人,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他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一辈子,在应用这两门科学于现代社会方面成绩卓著,享誉海内外,1980年,他获得了国际人类学的最高学术荣誉——赫胥黎纪念奖章。

1936年,费孝通教授利用出国前的两个月时间,来到姐姐费达生推广蚕桑改良和缫丝新技术的庙港开弦弓村,串门访户,写出了《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一书,被列为人类社会学名著之一,现代人类社会学奠基者之一的马林诺斯基教授赞誉这书“将被认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半个多世纪来,中外人类社会学学者无不受到这书的启发和影响,开弦弓村也跟随书中的学名——江村闻名于世。从1936年费孝通教授一访开始到他逝世,共计26次访问了江村,现在在开弦弓村建有江村社会调查基地纪念馆。

十、有着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木偶昆曲。

用木偶演昆曲,从现存有关资料来看, 全国只有七都“洪福”一家。解放前,“洪福”的前身为姚姓“公记保和堂”班子,创建于清道光年间,绵延已一百多年,鼎盛时有16名演员,活跃在江浙沪一带,能轮番演出《长生殿》、《蝴蝶梦》、《邯郸梦》等百余出戏,可表

演五色灯彩、射箭和吸烟三大绝技。更名“洪福”后,木偶戏班继续在各地演出,多次参加县、市级的民间文艺调演并获奖,1962年5月,刘少奇主席观看了该团的演出,同年10月,剧团解散,演出活动停止。2003年,吴江、苏州文化部门高度重视木偶昆曲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延伸艺术,找到了至今“洪福”剧团仅存、年已84岁的姚五宝老艺人,制定了抢救、恢复方案,一方面挖掘保护姚五宝记忆的木偶曲目,加紧培养新人,2004年下半年招收了数名学生,由七都镇政府送至苏州艺术学校专门学习昆曲木偶的表演艺术, 另一方面,引进有关昆曲曲目,延用其他剧种的民间木偶艺人,并按照姚五宝传授的演艺形态,使木偶表演与昆曲曲目紧密结合。2004年,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召开期间,木偶昆曲作为江南独特的民间文化遗产在苏州沁兰厅登台亮相。

(二)芦墟山歌、堂名、宣卷等。

芦墟山歌源远流长,是吴歌中的一个重要支脉,是民间文艺中的瑰宝和奇葩。她用芦墟方言演唱,以汾湖镇(包括芦墟、莘塔、金家坝、黎里、北厍)等地为主要流传区,并辐射周围乡镇及毗邻地带,其代表作《五姑娘》闻名海内外,先后被拍摄、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和音乐剧。

“堂名”,为江南地区特有的民间曲艺,以前,每逢喜庆或民间庙会时,地方上、各户人家都要请堂名演唱助兴。吴江的堂名班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地区,尤以同里、八坼、芦墟操此业者为多。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全县存世的堂名老艺人尚有数十人。七都镇庙港社区

的“金玉堂”堂名从道教音乐演化而来,为吹唱昆曲,颇具特色。

宣卷在吴江各地流行,其起源于佛家讲经,已有一百多年历史,除演唱宣卷基本调外,还参用各种地方戏曲调,故群众又称之为“什景书”,现仍在吴江各地流行。

(三)、吟咏太湖的诗词文赋

在《吴江县志》、《震泽县志》、《儒林六都志》等历代地方志上,都辑有大量吟咏太湖的诗词文赋,如清代吴元方撰写的《太湖赋》洋洋千言,潇洒飘逸,又如描写今七都、庙港一带景色的“六都八景”诗,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泰州旅游介绍

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经济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惠蓉说,“凤城水韵,祥泰之州”文化味很浓,也比较雅。在今后的旅游业发展中,还可以进一步突出梅兰芳京剧艺术。 “旅游可以细分为多种类型,比如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健身旅游、会议旅游、教育旅游等,在功能定位上要确定客人是以观光为主还是以休闲度假为主,要让来过泰州旅游的人成为泰州旅游的传播者。”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建民说,一要让泰州成为将来周边大城市市民出游的首选目的地,比如上海是中国首选的会展基地,泰州可以成为休闲度假基地,要让出游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泰州;二要让泰州成为主要旅游目的地的延伸地,比如苏州和杭州是上海的旅游延伸地,泰州将来也可以作为上海、南京、苏州、扬州等地的旅游延伸地;三要让泰州成为旅游枢纽或集散地,将来可以发挥本市交通优势,让那些到泰州周边地区旅游的人必经泰州,这样对繁荣泰州旅游市场会很有帮助。 “现在泰州到上海乘汽车一般需要两个多小时,可以开辟旅游专线车,随着泰州名气越来越大,今后可考虑开通直达上海或南京的旅游专线车,也可开辟市内旅游专线车。”何教授说。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尊固认为,泰州有梅兰芳、郑板桥、施耐庵等历史文化名人,要充分利用名人品牌,着力打造梅兰芳这一品牌,还有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如果不抓紧开发就会被人家抢去。另外,泰州水体比较丰富,可以里下河风光为依托,做足水文章。 泰州规划局副局长颜忠林表示,我市有名人旅游、生态旅游等多个旅游主题,但品牌不响,要把泰州的旅游业放在江苏旅游这样一个大的区域范围内考虑,与周边南通、扬州及苏南城市联系起来。我市水资源比较丰富,内有护城河,外有引江河,要做足水文章,将水上景点串联起来,比如内环游可从滨河广场上船–––鼓楼大桥–––梅园–––桃园–––望海楼–––柳园–––泰山公园–––光孝寺–––滨河广场。他建议旅游线路中应把泰州过江公路大桥考虑进去,大桥建成开通后,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根据泰州市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和地域结构、旅游发展条件、未来发展方向和主导功能,正在酝酿中的泰州市旅游空间布局概括为“四区一带”:四区即泰州文化古城旅游区、泰州溱湖(溱潼)旅游区、泰州(泰兴)红色旅游区和兴化人文水乡旅游区;一带即沿江风光带。 【泰州文化古城旅游区】 泰州文化古城旅游区由城区凤城河风景区和名人历史街区两个景区构成,主要以泰州市城区海陵路和府前路为景观轴线。内容为城河风光、名人遗迹、吉祥文化、泰式民居、宗教文化等,其中以凤城河风光、吉祥文化、名人文化为主要特征。主要功能:观光、游憩、美食、教育、体验、购物等。 【泰州溱湖(溱潼)旅游区】 由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溱湖风景区)、溱潼古镇、河横生态农业园和华侨城休闲旅游项目组成,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包括水乡湿地、会船节庆、古镇民风、生态农业、溱湖八鲜。主要功能为观光、休闲、度假、美食、健身、会议等。 【泰州(泰兴)红色旅游区】 以“海军诞生地”、“黄桥战役”为品牌,做好市区东进谈判纪念馆、海军诞生地纪念馆、姜堰曲江楼、泰兴黄桥战役纪念馆等景点,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兴化人文水乡旅游区】 由乌巾荡风景区、郑板桥故居及纪念馆、施耐庵遗迹、李中水上森林、万亩荷花、千岛垛田、大纵湖、得胜湖、戴南镇、张郭镇等部分构成,总规划面积超过30平方公里。包括里下河风光、历史文化资源。主要功能为观光、休闲、度假等。 【沿江风光带】

兴洲历史文化

兴洲历史文化 京城北行百余公里,即为河北省滦平县城。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康熙皇帝曾以“土肥水甘,泉清峰秀,三庚无暑,六月生风,地脉宜谷,气清少病,诚为佳景”形容此地。大清皇庄所在地大屯乡兴洲村,就坐落在这天然美景之中。 兴洲位于滦平县城北偏东十公里处,地处兴洲河西岸。春秋时为东胡地,战国时为燕国地。秦属渔阳郡。西汉为渔阳郡白檀县,北魏属安州广阳郡广兴县,西境为御夷镇地;后并入厍莫奚。隋唐因之,属饶乐都督府辖。辽为中京道北安州兴化县地,西境为奚王府地。金为北京路兴州兴化县、宜兴县地。据《钦定热河志》载:“宜兴故城,在滦平县(今承德市滦河镇治所)西北七十五里,金初,为兴化县白檀镇,泰和三年(1203年)置宜兴县属兴州。元初因之,致和元年升为宜兴州,以旧有兴州,故俗称此为小兴州。”由此可知,金、元时所说的小兴州,即今日的兴洲。“州”字演化为“洲”字。 历史上的秦汉时期,现今的小城子村就是白檀县县治之所在。史料记载,汉代名将飞将军李广镇守渔阳时曾弥节白檀。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踏查古濡水,亦曾就白檀故城、兴州河(古称大要水)有过详细注疏。从北魏到元明,几百年间兴洲村所在,一直处在城镇核心位置。先后为‘兴化县’‘宜兴县’‘宜兴州’‘兴州卫’的县府、州府、卫治所在地,古城遗址尚存。明朝初年进行的19次大移民。其中从古北口外宜兴州所辖范围内先后向保定、良乡一带移民3次,6万户,到了明成祖朱棣时的永乐朝,出于防御的需要又将长城以外

宜兴州所辖各卫所10万众,悉数迁入长城以内。长城之外‘欧脱地’自此形成。同时也成为了明代大移民时期的著名移民集散地。如今‘古北口外小兴州’已成为与山西洪洞齐名的“十大寻根问祖地”之一。清朝于当时的滦平境内修建了八座行宫,其中只有兴州行宫至今犹存,在兴州行宫,有御赐红白牡丹各一株,历经300多年至今仍逢春盛开。兴洲“牡丹梦”——康熙皇帝与村姑的爱情故事,至今仍被传为佳话。顺治皇帝敕封的兴洲皇庄,是大清皇宫内务府直管的专属御用皇粮供应基地,并敕令设皇粮庄头管理。 兴洲行宫位始建于清朝顺治八年,历经康熙、乾隆年间两次扩建,包括宫殿区、贞节牌坊、观音茶三部分,总面积1.2万平方米,是一座有相当规模的建筑群,兴洲行宫是古北口外唯一幸存的清代早期行宫,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是研究大避暑山庄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01年被省政府定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康熙皇帝北上围场狩猎,曾两次下榻于此。大屯乡兴洲村内有兴洲城古城遗址,兴洲河西岸,距滦平县城约15公里,海拔高度475米,承丰公路贯穿南北。 清顺治七年,顺治皇帝巡典滦平,敕命设立兴洲等23个皇庄,直属皇宫内务府,负责为宫廷生产御用粮米、畜禽、蛋奶等食材。随后,兴洲行宫开始肇建。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北巡木兰围场,曾90次巡典滦平并多次驻跸兴洲行宫。在这里,康熙皇帝策马射猎、读书理政、沐浴和风暖阳,品味天然美馔,留下了道不尽的历史故事,“兴洲牡丹”就是皇帝与村姑的爱情见证,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历史文化古城南京说明介绍(完整编辑版)

历史文化名城——南京 一、城市简介 南京,有着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400多年的建城史,素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的美誉,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市地处中国长江下游的宁镇丘陵地区,东望大海,西达荆楚,南接皖浙,北联江淮,总面积6597平方公里。南京现辖11个区(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江宁、浦口、六合、栖霞、雨花台)2个县(高淳、溧水),总人口约770万人。 南京,山环水抱,葱茏毓秀,山水城林融为一体,自然风貌久负盛名。自然界厚赐于南京龙盘虎踞的山川形胜,历史在此又遗存下灿烂的文化。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王朝在这里建都,它曾是“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的金粉之地,史称六朝;此外,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与此,因此,

历史上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至今在南京的地下及地上尚留存着无数的文物及遗迹,是南京历史文化积淀中的重要特色与优势。南京市博物馆收藏的六朝文物举世闻名。 孙中山先生曾有名言概括南京之美:“此地有高山,有平原,有深水,在世界三大城市中亦诚难觅此佳境”。位于城东紫金山麓的中山陵、明孝陵,掩映在绿色葱葱的紫金山中,布局宏伟。太平天国遗址,殿阙巍峨。数十处南朝陵墓刻,硕大洗练,堪称一代巨制,国之瑰宝。栖霞寺内舍利塔,造型雄健,比例匀称,装饰华丽,是我国现存石塔中不可多得的佳品。总统府、雨花台烈士陵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碑是我国过民主革命的历史见证。玄武湖,三面环水,一面临城,秀峰塔影,碧波荡漾,堪称“金陵明珠”。莫愁湖,蕴含动人凄丽的传说,湖光倩影,花团锦簇,典雅、幽秀而豁达奔放。

泰州历史文化概述要点

泰州历史文化概述 泰州市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 泰州师专地方文化研究所 泰州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组建地级市。目前,管辖靖江、泰兴、姜堰、兴化四市和海陵、高港两区。总面积5793平方公里,总人口504万。 泰州是江苏省1995年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泰州有3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及上百家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泰州,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和两千一百多年的建制史。 5000年前,泰州先民开创了源远流长的泰州文明史。古海陵境内的青墩遗址、单塘河遗址、南荡遗址,是泰州先民的生活遗迹。青墩遗址有“江苏河姆渡”的美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000年前,泰州人在姜堰天目山建造了闪耀着文明和智慧的商周古城。这座古城现存城墙、河道、排水沟、房址、台基、墓葬等丰富文化遗迹。天目山遗址2006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泰州始建海陵县。南唐昇元元年(937年),升海陵县为泰州,寓意“国泰民安”。因此,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盛赞泰州是“汉唐古郡,淮海名区”。 泰州还有“凤凰城”的美名,据清道光《泰州志》记载,宋时泰州“城峻而坚,壕深而广,城翔壕上,若凤凰展翅”,故称“凤凰城”。 元明清近千年来,泰州风调雨顺,安定祥和,人称泰州为“福地”。正如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所说:“这城不很大,但各种尘世的幸福极多”。 千年风雨在这里激荡,历史文化在这里演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以三水文化、盐税文化、教育文化、佛教文化、建筑文化、戏曲文化和红色文化为主要特征的泰州文化。 一、三水文化 ——三水激荡润海陵,水韵绵长泽子孙

宜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日前,《宜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9-2020)》已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根据《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和《宜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的相关要求,现将规划成果向社会公布。 宜兴市规划局 二○一○年六月十日 宜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规划文本 1.总则 1.1.为加强宜兴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特制订本 规划。 1.2.宜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总体规划阶段的专项规划,是对宜兴市城市 总体规划的补充、完善和深化,是宜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管理工作的依据。 1.3.规划依据 (1)《中国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 (3)《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 (4)《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3 (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2005 (6)《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2001 (7)《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 (8)《宜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计划纲要》 (9)《宜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10)国家及江苏省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 1.4.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宜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其中以历史城区所在的宜城和丁蜀为主。 1.5.规划期限

以2009年-2012年为近期规划,2012年-2020年为远期规划。 1.6.成果构成 本规划的成果由规划文本及图件、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三部分构成。 (1)规划文本及图件为具有法定效力的条文和图纸。 (2)规划说明书是对文本和图件的解释、分析和补充说明。 (3)基础资料汇编包括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宜兴市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的通知;宜兴市历史沿革及现状概况;宜兴陶文化保护 专题报告;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历史城区及近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 区划一览;文物控制单位名录;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名录; 古树名木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史文献和研究成果索引。 1.7.规划管理权属 本规划由宜兴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宜兴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2.规划目标与原则 2.1.规划目标 (1)为全面保护宜兴以陶文化为核心的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为实现科学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法定效力的依据; (2)为提升城市品格,弘扬宜兴的历史文化优势,以在新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2.2.规划原则 (1)法治原则: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严格依法编制规划。 (2)科学发展原则:兼顾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与之相协调。 (3)实事求是原则:在高瞻远瞩的同时,强调实事求是,注意将远景规划目标和近期可操作的目标相结合。 2.3.与总体规划的关系 2.3.1.本规划为城市总体规划层面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对 《宜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中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关的部分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和深化。

江阴历史文化概况分解

江阴历史文化概况 2009-03-12 19:22 江阴,简称澄,古名暨阳。位于长江三角洲苏南板块,东经120°16’,北纬31°53’,南望太湖,北滨长江,是自吴淞口溯江而上的第一座滨江港口古城。江阴,有着7000年人文史、5000年文明史、3800年筑城史和2500年的文字记载史;文物遗存丰富,历史建筑成片,街区风貌依旧,古城布局完好;是著名的江防要塞、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古代吴文化重要发源地、一代“游圣”徐霞客故里、中国民乐之乡和崇文重教之地。2000年获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突出贡献奖”。2001年被公布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江阴尊重历史原貌,注重整体保护,依法规范管理,加大投入力度,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已基本具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条件。 (一)历史沿革 江阴历史源远流长。其人文史可追溯至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史上先后设立乡、县、郡、国、州、军、路等行政建置,沿用暨阳、暨州、连洋、江阴等名称。上古时代,江阴地属九州之扬州,商末周初为吴国北境。春秋战国时地属延陵,先后为吴国公子季札封地和楚相春申君黄歇采邑,故有“延陵古邑”、“春申旧封”之称。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灭楚,江阴属会稽郡延陵乡。汉高祖五年(前202),改置延陵乡为毗陵县,并划出县境东部为其属乡,因地处暨湖以北,乃名暨阳乡,此为江阴设行政建置元始。西晋太康二年(281)置毗陵郡。暨阳乡升为暨阳县,建县治于莫城,江阴始有县级建置。梁景帝绍泰元年(555)废暨阳县,置江阴郡,并迁城于君山之阳、

大江之阴,故名江阴。自此,江阴之名沿用至今,城址亦未再迁移,已有1450余年。 陈永定元年(557)陈霸先夺梁王位,封梁王萧方智为江阴王,于江阴郡建江阴国,隋开皇九年(589),陈灭,江阴国除;唐,武德三年(620),置暨州,领江阴、利城、暨阳三县,武德九年(626),废暨州,复江阴县。会昌四年(844),升为望县。 五代十国之南唐升元年间(937-942),置江阴军,领江阴一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江阴军为江阴路,置总管府。二十八年(1291)秋,改江阴路为江阴州,属常州路,旋升上州,属江浙路中书省。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即吴王位,将江阴州改名连洋州,未几复称江阴州;至元二十七年(1367)四月,降州为县,属常州府。及至民国元年(1912)废府存县,属江苏省。 1949年4月22日,江阴解放。1987年4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江阴县,设立江阴市(县级)。 (二)城址变迁 江阴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江南滨江古城。位于江阴城郊的佘城古遗址,距今3800余年,至今四周城墙清晰,尤以南城墙保存最好,高出地面近8米。考古专家通过实地考察论证后认为:“佘城代表了真正意义上的城的出现,是青铜时代长江下游第一古城。”其后江阴城址随行政建置变化而变迁。据宋《太平寰宇记》载:汉高祖五年(前202)汉将莫宠为抵御海寇筑暨阳城,又名莫城,为江阴县城之始,现莫城旧址尚存于江阴周庄镇境内。五代梁绍泰元年(555)置江阴郡,在长江南岸君山南麓筑新城,占地约600余亩,即今老城区中山公园周围,为现江阴城之始。随后历代都有扩

汉唐古郡-泰州简介

汉唐古郡-泰州简介 简介 泰州是一个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泰州具有2100多年的历史。古代泰州与广陵扬州、兰陵常州、金陵南京相呼应,素有“汉唐古郡、淮海名区”之称。境内各辖地大多历史悠久,汉置海陵县,五代设泰兴、兴化县,明置靖江县。周秦时代,今泰州即称海阳。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前置海陵县,东晋设海陵郡,海陵时与金陵(南京)、广陵(扬州)、兰陵(常州)齐名华夏。 南唐建州,取“国泰民安”之义,因名“泰州”,沿袭至今。泰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北岸,地理坐标位置为北纬32°01′57″~33°10′59″,东经119°38′~120°33′:西面连接扬州市、北面和东北毗邻盐城市、东面紧依南通市、南面与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以及镇江市所辖扬中市隔江相望。泰州引江河集引、排、航等功能于一体,被誉为“中国的莱茵河”。古泰州城与水紧密相连,城内外水网密布,街渠相依,形成了以稻河为南北长轴,两座城池为其双翼,外城河与城内的玉带河交错环绕,水绕城、城抱水、街河并行、水城一体的城市格局,因其形似凤凰,泰州又有凤凰城之别称。 泰州是江苏省首批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众多。境内有距今4000多年的龙山文化遗址,有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的古文化遗址,西汉初开凿的古运盐河遗址。战国时期的昭阳墓,《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墓,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墓,南京吏部左侍郎储山雚墓等亦在泰州。此外还有始建于东晋的江淮名刹光孝寺,唐建明修的南山寺大雄宝殿和城隍庙,明建清修的庆云寺、东岳庙、胡安定祠堂、岳飞生祠、崇儒祠、胡公书院、马洲书院、襟江书院和扬郡试院。古典园林有日涉园和李园,另有郑板桥、刘熙载、刘国钧等故居。泰州的风景名胜颇具特色,有垛田风光、孤山风景区、泰山公园、梅兰芳公园、东河风景区等。泰州是一个快速崛起的新兴工贸城市。 泰州农业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银杏之乡”、“水产之乡”的美誉,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瘦肉型猪、淡水产品、优质银杏生产基地和蔬菜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兴化市被国家环保局认定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姜堰市被江苏省认定为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县(市),姜堰市河横村被联合国环境署授予“全球环境500佳”称号。泰州工业经济基础雄厚。现有各类工业企业3.4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83家,形成以机电、化工、纺织、食品、轻工、医药、建材等为主体的支柱行业。全市近100个产品的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名列前茅,其中56个产品的产销量居全国同行前三位,17个产品成为“单打冠军”,涌现了春兰集团、扬子江药业集团、陵光集团、中丹集团、兴达钢帘线、新世纪造船等一批销售突破10亿元或利税过亿元企业。其中,春兰(集团)公司是全国最大的50家企业集团之一,扬子江药业集团规模总量和效益指标自1996年起连续7年在全省同行蝉联榜首。泰州又是具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城市。南宋抗金,明代抗倭,鸦片战争期间群众抗英,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陈毅三进泰州,新四军黄桥决战,苏中七战七捷,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等重大历史事件也都发生在泰州。中安轮遇难烈士纪念馆,杨根思烈士陵园,七战七捷纪念碑,中共江浙区委泰兴独立支部旧址,新四军东进泰州谈判处旧址,黄桥战役纪念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旧址(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白马庙诞生。)等都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泰州和各市(区)文物单位征集收藏了从新石器时代,历商、周、汉、六朝、宋、元至明、清的珍贵陶瓷,明代服饰,明、清字画,故宫档案等文物1.3万多件,国家级珍贵文物达千件以上。还有数百件革命文物收藏在各有关纪念馆。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文物工作,修缮大批文物保护单位。全市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3处,文物管理机构4个,博物馆2家,纪念馆7家。

宜兴陶瓷简史

宜兴陶瓷简史 宜兴陶瓷公司 编者按:日前,从宜兴市档案局获得一九七八年版《宜兴陶瓷简史》,觉得甚有价值,故我们分期刊出,供大家参考。 前言 为了认真总结宜兴陶瓷生产发展的历史经验,继承和发扬古代制陶技术的优秀传统,为高速度发展我国现代陶瓷工业服务。我们根据中国硅酸盐学会关于组织编写《中国陶瓷发展史》一书的意见,经江苏省轻工业局同志,决定编写《宜兴陶瓷简史》这本书。 本书的编写工作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大好形势下开始的。在编写过程中,努力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以唯物史观批判唯心史观,突击劳动人民创造历史和推动生产发展的作用。在编写过程中,自始至终坚持了工人、教师、干部三结合写书的方向。编写小组深入厂、矿、街边、农村召开座谈会,进行调查研究,广泛收集资料,并在南京博物院、南京大学历史系的指导下,发动群众开展了古代窑址的普查工作,掌握了大量第一性资料,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完成了编写任务。 本书编写小组的成员是:南京大学历史系扬辰亚老师,宜兴陶瓷公司蒋蕃、刘勉之、李壮大、吴永某、陈知冰等同志。在南京大学历史系六十多名师生开门办学期间写成第一稿的基础上,由杨振亚、贺盘发、李壮大三位同志执笔,反复修改而成。最后,经南京大学历史系古代史教研室主任蒋赞初同志校阅。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南京、上海、苏州、常州、扬州、镇江等地文博部门的大力协助,为本书提供了有关宜兴陶瓷史料。科学测定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和宜兴陶瓷研究所的大力协同。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我们的政治水平还不同,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文物的科学检验很不全面,书中难免存在缺点和错误,热忱地希望读者批评指正,以便进一步修改。

鹤壁文化概述

鹤壁文化概述 鹤壁位于河南省北部,淇水之滨,太行山东麓,因世传“双鹤栖于南山之峭壁”而得名。鹤壁历史悠久,已有3000多年历史,地处中原腹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鹤壁老市区曾为商代首都"中牟",战国时赵国首都迁邯郸前曾定都于此约40年。所辖淇县曾是殷商首都“朝歌”,春秋时卫国首都“沬”。这里山河秀美,历史悠久、文明久远,山河壮美、人主荟萃,厚土民魂、神韵飞扬,实乃太行山东麓的一颗明珠。 鹤壁是华夏文明发祥之地。这里历史悠久,钟灵毓秀,文明史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先民们就在此耕耘生息,辛村文化遗址、鹿楼汉代冶铁遗址、鹤壁集宋代古瓷窑遗址等,充分反映了这里古文化的发达,经济的繁荣。殷商时期殷王武丁、武乙、帝乙、帝辛曾先后在辖区内建都,战国时期公元前425年赵国曾在此建都达39年。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13篇专门描绘淇河两岸人民的劳动、爱情生活。这里还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以及孔子的高足子贡的故乡。 鹤壁是秀丽多姿之地。这里名胜古迹荟萃,自然景观奇特。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54处。华北地区唯一未被污染的河流----淇河从境内蜿蜒流过,水阔流缓,清澈碧透,沿河景点密布,被誉为“北方漓江”。所辖浚县、淇县均为历史文化名城。大伾山、浮丘山、云梦山风景优美,摘心台、鹿台、万鹤台闻名遐迩,天宁寺、双塔寺、金山寺美丽宜人,千佛洞、玄天洞、药王洞、鬼谷子洞诡支波谲,上峪火山地幔窗口世所罕见。 鹤壁是诗书之乡。壮美的山、秀丽的水,古老的文明、深厚的文化,引无数文人骚客竞折腰。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名士登云梦观赏山川河流之秀丽,进朝歌领略历史文化之悠久,驻黎阳赞叹人文风情之俊美,或文或诗,留下了许多脍灸人口的骈文绝句、文章佳作。这些熠熠生辉、流远久远的精品佳作,以写实的手法,艺术地再现了鹤壁的古风古韵、美景名胜、人文地理、淳朴民风,记录了文人墨客对鹤壁那份挥之不去的情思和留恋。 鹤壁是美丽富饶之地。这里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现已发现矿藏30多种,煤炭、水泥灰岩、白云岩、天然矿泉水均有较高的工业开采价值。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花生等,淇河鲫鱼、缠丝鸭蛋、冬凌草被誉为“淇河三珍”,享誉中外,久负盛名。 鹤壁是美食之乡。淇河鲫鱼在过去上敬奉过皇帝,下适应民间百姓,它长盛不衰,伴随鹤壁人民度过了无数个寒来暑往,岁月更替。浚县子馍粗放而不失雅致,是文化的结晶,地域的印证。小河白菜曾让曹操将士饱口福,精神振奋,一口气登上太行山灭了高干;浚县八大碗来自皇家,是满汉全席之遗存……原来美食名吃也蕴藏着历史,饱含着文化。 鹤壁是开发开放的热土。鹤壁位居中原,是兵家逐鹿、商家必争的中原地区,既是豫北城市群的中心,又是晋冀鲁豫四省十市经济协作区的中心,具有承东启西、联南接北的有利条件,有利于发挥联络和辐射作用。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和南水北调中线从新区穿过,南距郑州机场130公里,交通四通八达,通讯捷达方便。经过40多年的建设,鹤壁已经形成了融工业、贸易、文化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开放型、园林化综合性新型城市,随着国家中原经济区战略的实施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鹤壁已经成为中外客商竞相投资的热土。 这就是鹤壁,山光水色优美,文化传承悠久;这就是鹤壁,英杰雄才辈出,文明郁积磅礴。这就是鹤壁,既有亘古长存的历史足迹,又有今日始开的时代芬芳;这就是鹤壁,既蕴藉历史的雄浑博大,又焕发未来的神韵风采。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第一章 中国历史文化

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 第一节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及特征 一、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一)原始社会概况 中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距今170万年的云南元谋人。距今70—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已有简单的语言。距今1.8万年的北京山顶洞人进入了氏族公社阶段,已经能够制造石器和骨器,最重大的发明是他们已经学会人工取火。 距今约五六千年,进入母系氏族公社阶段,黄河流域以仰韶文化为代表,长江流域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仰韶文化以西安半坡遗址最为典型,尤其以在陶器上绘制彩色图案而异于其他文化遗存,所以,仰韶文化又被称为“彩陶文化”。河姆渡遗址发现的稻种,是世界目前确认的已知年代最早的栽培稻,证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河姆渡人还最先建造了中国南方特有的干栏式房屋,最先发明打井技术。 距今约四五千年,人类过渡到父系氏族阶段,以山东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为代表,此时父权确立,手工业已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在贫富分化加剧的情况下,阶级对立出现,由此进一步导致原始社会解体,国家开始产生。 在我国古代传说中,有一些堪称时代代表的人物。有巢氏构木为巢,反映了先人构筑自己居所的状况。燧人氏“钻木取火”,说明人类进入了人工取火的时代。女娲和伏羲传说是“蛇身人首”,兄妹互为夫妻的,这是“龙的传人”的源头,也表明我们先辈经历了辈行婚的血缘家庭阶段。伏羲又称“庖牺氏”,反映的是原始畜牧业的产生,伏羲还画八卦,刻文字代替“结绳记事”,说明了中华文字、文明的萌芽。神农氏(炎帝)教人种植五谷、尝百草发明医药等等,成为远古中国农耕文明的代表和中医的滥觞。黄帝、炎帝战蚩尤的传说,反映了华夏远古部落争战、融合的过程。传说黄帝还作兵器,造舟车弓矢,同时缧祖养蚕,仓颉造文字,大挠作干支,伶伦制乐器等,说明中华远古文明达到全盛阶段。黄帝(轩辕氏)被誉为中华“文明之祖”,中华儿女亦称为炎黄子孙。所谓“中国五千年文明史”通常是从黄帝时代开始的。此后,尧、舜、禹的时代,处于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他们都是通过部落联盟民族推选(“禅让制”)的方式担任首领的。 (二)夏商周时期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随后是商和周,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阶段。这一时期是我国原始公社解体,奴隶制由产生到全盛的时代,也是我国社会由部落联盟到统一国家体制形成并逐步走向完备的时代。 夏商周三代,青铜冶炼铸造业十分发达,因而被称为“青铜时代”。相传大禹曾用青铜铸造九个大鼎,象征他统治下的九州。商代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商代的文字已经基本定型,因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故叫甲骨文,它对推动社会交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开创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书法艺术的先河。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很多领域的科学技术达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平,如《甘石星经》上记明120颗恒星的位置,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战国已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之分,《黄帝内经》、《扁鹊内经》全面总结了当时的医学成就;都江堰等一系列水利工程的修建,说明中国的工程技术已处于当时世界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习题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作业(一) 班级学号姓名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儒家六经,即、、、、、,四书即、、、。 2、神话传说凝结着民族精神,据《史记》记载、、、、,是我国传说中的五帝。他们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文化注重伦理的核心特征。 3、中国古代学术与政治关系密切,不同时代各有其最为发达的学术形态,春秋战国时期学发达,两汉盛行。魏晋风靡士林,隋唐独步一时,宋明理学精致高妙,清代达到极盛。 二.选择(每题1.5分,共30分) 1.五行说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哲学思想,最早提出阴阳五行说的是(). A.邹衍B.《尚书》C.《周易》D.《老子》 2.周代实行() A.宗庙祭祀 B.分封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以上答案都正确 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 B.甲骨文 C.金文 D.石鼓文 5.佛教约于汉代传入中国,魏晋时期借()之风获得大的发展 A.儒学 B.道学 C.玄学 D.经学 6.宋明理学改变唐以来注疏五经的传统,成为渗透着佛道思想的新儒学。宋代理学理气论、心性论集大成者是() A.程颐 B.程颢 C.朱熹 D.王重阳 7.中国高度发达的文化对周边产生了巨大影响,有的国家曾长期使用汉字,并借鉴汉字创造了本国文字,如() A.日本 B.朝鲜 C.越南 D.上述三国 8.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法家中提出“法,术,势”的是() A.韩非 B.商鞅 C.申不害 D.李悝 9.华夏族最终形成于() A.夏 B.商 C.汉 D.春秋战国 10.在整个中国古代,教育和科技最发达的朝代是() A.汉 B.唐 C.宋 D.清 11.佛教“四谛”是指() A.生老病死 B.四大皆空 C.脱苦 D.苦集灭道 12.下列史书中属于编年体的是() 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文献通考》 13.中国最古老的高等学校是() A.汉太学 B.唐国子监 C.宋书院 D.明宗学 14.下列农作物中除()外都是华夏大地古已有之的。 A.水稻 B.大豆 C.粟 D.西瓜 15.中国古代科学中,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的唯一传统学科是() A.天文学 B.数学 C.农学 D.中医学 16.把中国古代各行艺术加以综合并使之精致化的艺术形式是() A.音乐 B.戏曲 C.建筑 D.园林 17.唐代画家中被称做画圣的是() A.李思训 B.吴道子 C.闫立本 D.韩干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泰州文化概论试卷集讲解学习

1.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1.吴贻芳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位女大学校长。 A.一 B.二 C.三 2.“心斋”是()的号。 A.范仲淹 B.王艮 C.胡瑗 3.泰州于()被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A.2012年 B.2013年 C.2014年 D.2015年 4.泰州三水是指()。 A.长江、黄河、黄海 B.长江、淮河、黄海 C.长江、淮河、东海 5.范仲淹任兴化县令期间创建兴化文庙,同时在庙内创办兴化第一所官办学校名为(),以儒兴学,在泰州教育文化史上有着重大影响。

B.学社 C.学宫 D.学斋 6.溱潼会船历史悠久,由()相沿至今历经数百年,有“世界上最大的水上庙会”之称。 A.南宋 B.北宋 C.元 D.明 7.胡瑗是()时代的著名教育家。 A.北宋 B.南宋 C.唐 D.明 8.至2016年,泰州市已办有()所高校。 A.8 B.7 C.6 9.胡瑗是“分斋教学”制度的()。 A.首创者

C.提倡者 10.()首开“明体达用”教育观的先河。 A.胡瑗 B.胡适 C.胡敦覆 D.胡和梅 11.()被誉为“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 A.蔡林森 B.蔡元培 C.宏宗礼 12.“国家之忧患,莫大于缺乏人才”是()的教育观点。 A.胡瑗 B.王艮 C.范仲淹 13.泰州港为国家()开放口岸,泰州港吞吐量和通货能力双超亿吨。 A.一类 B.二类 C.三类 14.()是泰州境内发现的古代遗址。

A.马王堆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青墩遗址 D.周口店遗址 15.()年,泰州出土了一具有着7000多年历史的雄性麋鹿化石,极为珍贵。 A.1986 B.1976 C.1966 D.1956 2.多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 1.泰州正在加快()建设。 A.医药名城 B.文化名城 C.生态名城 D.港口名城 2.泰州凤城河以望海楼为中心,四面辐射,汇集了泰州()几大特色文化。 A.历史 B.戏曲 C.民俗 D.商贾

宜兴市旅游景点介绍

景点一:竹海 门票·开放时间:80 元;8:00-16:30 免票政策:儿童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免票;现役军人、残疾人、离休干部、70周岁(含70周岁)以上老人凭有效证件免票。交通概况: 自驾线路: (1)南京到宜兴竹海自驾车路线: 走机场高速-杭州方向出口,顺着宁杭高速朝杭州方向跑,在宜兴附近可以看到明显的红色旅游标记出口。 (2)无锡到宜兴竹海自驾车路线: 锡宜高速到宜兴下,沿104国道到丁山,到丁山就可以看到去竹海的路牌,从无锡到竹海大概全程115公里,约1小时30分至2小时走完。 (3)张家港到宜兴竹海: 走锡张公路到无锡,经太湖大道穿过无锡市区,一直向前走沿环湖路往马山方向,再转到钱胡公路上 公交线路: 旅游1线:市车站--贝斯特大酒店--国际饭店--宜兴宾馆--宜兴大酒店--分路口--川埠--陶瓷博物馆--张公洞--玉女潭--灵谷洞--陶祖圣境风景区--竹海风景区。5:40—17:30,每20分钟一班 49路公交车:每5分钟一班从市中心抵达湖滏,湖滏到竹海风景区也有公交车,每10分钟一班。

宜兴竹海简介: “世外桃源”竹海风景区位于江苏省宜兴市区西南31公里的湖父镇境内。风景区横跨江苏、浙江、安徽三省,方圆几十多万亩的竹子,堪称“竹的海洋”。 景点二:龙背山 门票·开放时间:50元 龙背山简介:龙背山森林公园位于宜兴城区南侧,占地550公顷,园内丘陵起伏,植被茂密。 景点三:善卷洞 门票·开放时间:130 元。 特殊人群: A.免费政策:儿童身高1.2米以下免费;70岁周岁以上老人、现役 军官凭有效证件免票。 B.优惠政策:儿童身高1.2-1.5米、60-69岁老人凭有效证件(老年 证或身份证)半价购景区优惠票。7:30-17:00;冬天8:00-16: 00 交通概况:驾车路线 1.上海出发:沪宁高速—到锡宜高速到底—转宁杭高速南京方向—再走5公里就到善卷洞 2.常州出发:上高速走宁杭高速(往南京方向)——到徐舍口下——再走5公里就到善卷洞

江阴基本资料

江阴 百科名片 江苏省无锡市治下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长江三角洲,有7000年人类生息史、5000年文明史、2500年文字记载史、1728年建县史;江阴地处江尾海头,长江咽喉,自古就是江防要塞、兵家必争之地。1949年4月23日江阴解放后,属苏南行署常州专区。1953年改属苏州地区。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改属无锡市。1987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县级市)。 中文名称:江阴外文名称:Jiangyin 别名:暨阳澄江行政区类别:县级市所属地区:中国无锡下辖地区:澄江街道,霞客等16个镇电话区号:0510 地理位置:江苏省无锡市面积:987.53平方公里人口:120万(2008年末) 方言:吴语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鹅鼻嘴公园,黄山古炮台, 江阴渡江战役纪念馆,徐霞 客故居车牌代码:苏B 简称:澄 基本概括 江阴见诸文字记载的历史有2500多年。晋太康二年(281年)置暨阳县。南朝·梁绍泰元年(555年)废县置郡,建治君山之麓,因地处长江之南,遂称江阴郡,为"江阴"名称之开始,下辖江阴、利城、梁丰3县。此后江阴先后为郡、为国、为军、为路、为州,建置几经变化。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恢复江阴县建置。1949年4月22日江阴解放,后属苏南行署常州专区。1953年改属苏州地区。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改属无锡市。1987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 江阴全市总面积987.53平方公里,陆地面积811.7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75.8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水面56.7平方公里。沿江深水岸线长达35公里。城市建成区为4 9.23平方公里。 全市有16个镇。334个行政村,7102个村民小组;6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4个居民委员会。江阴市政府所在地在澄江镇。 至2008年末,江阴市户籍总人口120万人,增长0.47‰。全市人口出生率7.1 4‰,比2007年下降0.04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6.67‰,上升0.0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0.47‰,下降0.07个千分点。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全市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达99.7%,节育措施落实率达99.66%。本市居民绝大多数属汉族江浙民系,使用吴语太湖片方言,通行吴语上海话。 江阴是长江下游集水、公、铁于一体,江、河、湖、海联运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从江阴到上海、南京两大城市各148公里,到无锡、常州仅38公里。以江阴为圆心、

泰州风俗文化

泰州风俗文化 泰州是江苏省首批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众多。境内有距今4000多年的龙山文化遗址,有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的古文化遗址,西汉初开凿的古运盐河遗址。战国时期的昭阳墓,《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墓,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墓,南京吏部左侍郎储山雚墓等亦在泰州。此外还有始建于东晋的江淮名刹光孝寺,唐建明修的南山寺大雄宝殿和城隍庙,明建清修的庆云寺、东岳庙、胡安定祠堂、岳飞生祠、崇儒祠、胡公书院、马洲书院、襟江书院和扬郡试院。古典园林有日涉园和李园,另有郑板桥、刘熙载、刘国钧等故居。泰州的风景名胜颇具特色,有垛田风光、孤山风景区、泰山公园、梅兰芳公园、东河风景区等。 泰州历史上名贤辈出,唐代有书法评论家张怀瓘,著有《书断》、《书议》、《书估》等,擅长正、行、草书,书法“正、行可比虞、褚,草欲独步于数百年间”。宋代有著名教育家胡瑗,元末明初有文学家施耐庵创作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至明代,哲学家王艮阐发以尊身立本为内涵的“格物说”与具有社会改良思想的“王道论”,逐渐形成“泰州学派”。清代有著名天文历算家陈厚耀,评话宗师柳敬亭,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扬州学派”先驱者任大椿,著名文艺评论家刘熙载,围棋棋圣黄龙士,太谷学派集大成者黄葆年。近现代有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著名爱国实业家刘国钧,杰出女教育家吴贻芳,著名剧作家丁西林,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著名文学史家、传记文学家朱东润

等。泰州又是具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城市。南宋抗金,明代抗倭,鸦片战争期间群众抗英,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陈毅三进泰州,新四军黄桥决战,苏中七战七捷,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等重大历史事件也都发生在泰州。中安轮遇难烈士纪念馆,杨根思烈士陵园,七战七捷纪念碑,中共江浙区委泰兴独立支部旧址,新四军东进泰州谈判处旧址,黄桥战役纪念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旧址等都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泰州和各市(区)文物单位征集收藏了从新石器时代,历商、周、汉、六朝、宋、元至明、清的珍贵陶瓷,明代服饰,明、清字画,故宫档案等文物1.3万多件,国家级珍贵文物达千件以上。还有数百件革命文物收藏在各有关纪念馆。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文物工作,修缮大批文物保护单位。泰州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3处,文物管理机构4个,博物馆2家,纪念馆7家。

江苏历史文化旅游作业

作业及考试要求 一、回答问题 1。请列出江苏名列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十个城市及其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迹(遗迹至少8个)。 南京,有石头城、南朝陵墓、石刻和明孝陵、明故宫遗址、太平天国王府等。 2.扬州,有唐城遗址、史公祠、平山堂、瘦西湖、何园、个园等文物古迹。 3.常熟,有仲雍墓,言子墓,辛峰亭,兴福寺等。 4.徐州,汉代戏马台遗址、兴化寺、大土岩、淮海战役烈士陵园,刘邦“大风歌”碑等。5.淮安,有青莲岗古文化遗址、文通塔、镇淮楼、韩侯祠等。 6.镇江,有焦山碑林、丹阳南朝陵墓石刻等。 7.苏州,虎丘、瑞光寺塔等。 8.无锡,泰伯墓,阖闾城遗址等。 9.南通 10.宜兴 2。请列出与江苏历史文化密切相关的历史名人及遗迹遗踪。(至少20人) 姑苏台——西施寒山寺——张继太湖景区——西施、范蠡沧浪亭——韩世忠 乌衣巷——刘禹锡明孝陵——朱元璋中山陵——孙中山夫子庙——孔子 瞻园——徐达灵谷寺——玄奘孙武公园——孙武夫子庙媚香楼——李香君 铁心桥——杨邦义虎丘——苏轼、阖闾灵岩山——夫差、韩世忠、梁红玉 拙政园——李秀成狮子林——黄庭坚、米芾雨花台——杨邦义牛首山——郑和 周庄——沈万三 3。请列出与江苏历史文化有关的成语典故及相关历史人物。(至少20个)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李白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勾践 鸟尽弓藏——范蠡 忠心不二——伍子胥 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孙武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孙中山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韩信 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 指桑骂槐——曹雪芹 破釜沉舟、富贵还乡、衣锦夜行、沐猴而冠、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力拔山兮、江东父老——项羽 4。请列出与南京密切相关的明清文学名著。 《红楼梦》、《桃花扇》、《儒林外史》 5。请列出建都南京的十个朝代. 孙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 6.请列出南京六朝文化、明文化及民国文化的相关遗迹 六朝文化: 建康宫城东城墙和东壕沟遗址、南朝陵墓石刻、南朝帝陵、牛首山、金陵大报恩寺

改革开放30年系列调研报告之江阴

高举旗帜科学发展——改革开放30年系列调研报告(3) 科学发展的先行者 ——江苏省江阴市经济社会发展调查 中国特色发展之路课题赴江苏省江阴市调研组 【提要】改革开放30年,江阴大胆探索,创新实践,不失时机地抓住了3次大机遇,与时俱进地坚持体制创新,坚持不懈地做强民族企业,坚定不移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遗余力地构建民生工程,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使当地的经济社会、人民生活、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编者按:改革开放30年,江苏省江阴市从乡镇企业起步,在每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始终明确自身的历史定位,准确把握中央的发展战略,将国家大政方针、外部环境变化与江阴的实际紧密结合,找准发展突破口,不断实现新飞跃,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以大企业集团迅猛发展和成批上市而被誉为“华夏A股第一县”,以华西“天下第一村”为样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名扬全

国,成为“苏南模式”的象征。 江阴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只要立足科学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敢为人先,不失时机地抢抓发展机遇,因地制宜地创新发展理念,就能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把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竞争优势,为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江阴位于长江三角洲苏锡常地区几何中心,是一个曾被誉为“江之尾海之头”的滨江港口城市。江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已有7000年人类生息史、5000年文明史和2500年文字记载史。地域面积988平方公里,长江岸线35公里,户籍人口120万。 一、30年来的发展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来,江阴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显著:一是经济发展突飞猛进。1978年—2007年,江阴地区生产总值由4.3亿元上升到1190.56亿元,年均增长21.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63美元上升到13627美元,年均增长20.5%;财政收入由8836万元上升到190.5亿元,年均增长20.4%。2007年,一般预算收入达82亿元,在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连续5年位列第一。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978年—2007年,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26∶55∶19,调整为1.5∶63∶35.5,其中第一产业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