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青海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法理学及宪法专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4年青海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法理学及宪法专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4年青海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法理学及宪法专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4年青海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法理学及宪法专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4年青海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法理学及宪法专

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69题,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1.下列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土地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B.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

C.任何组织不得以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D.国家因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2.根据200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下列有关国家对个体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实行的政策的文字表述,正确的是?()

A.国家通过行政管理,指导、帮助和监督个体经济

B.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C.国家鼓励、支持和帮助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D.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3.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关于私有财产权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和继承权

C.任何人不得剥夺公民的私有财产

D.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4.张家村和李家村毗邻,李家村的用水取自流经张家村的小河,多年来两村经常因为用水问题发生冲突。2001年春,为根本解决问题,县政府决定将这条小河的水流交给乡水管站统一调配。张家村人认为:小河历史上就属于张家村所有,县政府无权将这条小河的水流交给乡水管站统一调配,遂将县政府告上法院。请问:根据现行宪法和法律,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张家村告的有理,因为水流属于村民集体所有,政府无权收归国有

B.张家村告的有理,因为这条小河的河床属于村民集体所有,这条小河里的水流当然也属于村民集体支配

C.县政府的决定合法,因为水流属于国家所有,政府当然有权调配水的供应

D.县政府的决定合法,因为水流虽然属于张家村所有,但李家村人也应享有喝水用水的权利,为解决李家村用水问题,政府可以将水流供应统一调配

5.宪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基层政权的相互关系由法律规定。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基层政权的范畴?()

A.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

B.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

C.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D.县人民政府

6.自治区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审批权属于()。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7.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在公民的法定权利和自由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

A.出版自由 B.结社自由

C.言论自由 D.示威自由

8.根据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规定,有关“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人大代表候选人提名推荐方式”中,不正确的是?()

A.选民10人以上联名推荐

B.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单独提名推荐

C.人民代表5人以上联名推荐

D.各政党、各人民团体联合提名推荐

9.某选区共有选民13679人,高先生是数位候选人之一。请问根据现行宪法和选举法律,在下列何种情况下,高先生可以当选?()

A.参加投票的人数为13663人,高获得选票6831张

B.参加投票的人数为6841人,高获得选票3421张

C.参加投票的人数为13643人,高获得选票6749张

D.参加投票的人数为13685人,高获得选票13073张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这主要体现了人大代表享有的()。

A.提案权

B.质询权

C.司法豁免权

D.言论免责权

1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列关于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是单一制国家

B.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由我国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状况决定的

C.民族区域自治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实行民族自治

D.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12.根据《宪法》和《物权法》,下列自然资源中不专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是()。

A.矿藏

B.土地

C.水流

D.海洋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

A.环境权

B.平等权

C.出版自由

D.受教育权

14.下列有关我国公民权利的哪一表述不符合《宪法》的规定?()

A.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B.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C.任何国家机关在接到公民提出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后,都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

D.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造成损失的,受害人有依法请求赔偿的权利

15.某县人民法院审理一民事案件过程中,要求县移动通信营业部提供某通信用户的电话详单。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说法何者为正确?()

A.用户电话详单不属于宪法保护的公民通信秘密的范围

B.县人民法院有权要求县移动通信营业部提供任何移动通信用户的电话详单

C.县移动通信营业部有义务保护通信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D.县人民法院有权检查任何移动通信用户的电话详单

16.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保护的表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A.一切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宪法规定了对华侨、归侨权益的保护,但没有规定对侨眷权益的保护

C.宪法对建立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未加以规定

D.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和私有财产的继承权规定在宪法“总纲”部分

17.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选项中哪一种情况不是公民获得物质帮助权的条件?()

A.公民在老年时

B.公民在疾病时

C.公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时

D.公民在丧失劳动能力时

18.现行宪法规定,行使宪法解释权的机关是()。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全国人大主席团

19.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机关中()有权制定行政法规。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省级人大

C.省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

20.根据我国现行宪法规定,担任下列哪一职务的人员,应由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予以任免?()

A.国家副主席

B.国家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C.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D.国务院副总理

21.根据我国2004年宪法修正案,在爱国统一战线中新增加的社会阶层是()。

A.社会主义劳动者 B.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D.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2.在一起行政诉讼案件中,对被告进行处罚的依据是国务院某部制定的一个行政规章,原告认为该规章违反了有关法律。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哪一机关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不适当的规章?()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最高人民法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23.根据我国宪法,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几年?()

A.3年

B.4年

C.5年

D.6年

24.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下列选项中有关法规“批准”生效的情形哪一个是错误的?()

A.自治州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

B.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C.省、直辖市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D.自治县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

25.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下列选项哪一个是正确的?()

A.县级以上各级人大选举本级人民法院院长,须报上级人民法院院长提请该级人大常委会批准

B.县级以上各级人大罢免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须报上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大常委会批准

C.县级以上各级人大罢免本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须报上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提请该级人大常委会批准

D.县级以上各级人大选举本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须报上级党委批准

26.在我国,基层人民政府可以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是()。

A.行政公署 B.街道办事处

C.居民委员会 D.信访办公室

27.下列有关法律规范的适用和备案的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作出最终裁决

B.不同行政法规的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C.地方政府规章内容不适当的,国务院应当予以改变或者撤销

D.凡被授权机关制定的法规违背授权目的的,授权和所制定的法规应当一并被撤销28.根据我国现行宪法,有权改变或撤销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的国家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国家主席

29.某地方性法规规定,企业终止与职工的劳动合同的,必须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某企业认为该规定与劳动法相抵触,有权作下列何种处理?()

A.向全国人大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

B.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

C.向国务院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要求

D.向省人大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要求

30.甲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张某,在他当选为代表一年后,迁入乙县居住,他应()。

A.享有甲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到届满

B.自然转任乙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C.按正常工作调动手续转任乙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D.被终止甲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

31.按照《立法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下列哪一机关或者机构不具有制定规章的权力?()

A.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B.国家体育总局

C.国家粮食局 D.新闻出版总署

32.下列主体中,依照我国选举法不列入选民名单的是()。

A.精神病患者某甲 B.吸毒者某乙

C.老年人某丙 D.被刑事拘留的某丁

33.关于行政机关和机构的设立,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经国务院批准,省人民政府可以设立行政公署

B.经市公安局批准,县公安局可以设立派出所

C.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可以设立直属机构

D.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县人民政府可以设立区公所

34.有权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的国家机关是()。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中央军事委员会 D.国家主席

35.据宪法,下列哪个领导人或机关或组织必须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A.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B.中央军委主席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6.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A.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 B.自治州的人民法院

C.自治县的人民政府 D.自治旗的人民代表大会

37.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我国国家监督体系?()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法律实施的合法性的监督

B.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财务收支的监督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不符合宪法、法律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撤销

D.各级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监督

3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项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

A.执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事项 B.执行部门规章的事项

C.诉讼和仲裁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9.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主席的替补制度,下列选项中哪个是对替补制度的正确表述?()

A.主席缺位时由副主席代理 B.主席缺位时由副主席继任

C.主席缺位时由全国人大补选 D.主席缺位时由全国人大委员长代理

40.对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必须经过()。

A.上级检察院批准

B.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同意

C.本级人代会主席团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

41.某县A选区在举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时,应参加选举的登记选民为25000人,实际参加选举的选民为12350人。该选区3位候选人黄某、朱某和王某最后实际获得选票依次为6250票、3500票、2600票。依照我国选举法的规定,()能当选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A.黄某 B.朱某

C.王某 D.三人均不得当选

42.一般情况下,民族自治地方名称的排序依次是()。

A.地方名称、民族名称、行政地位 B.行政地位、地方名称、民族名称

C.地方名称、行政地位、民族名称 D.民族名称、地方名称、行政地位

43.下列选项中,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主体是()。

A.国务院 B.全国人大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省级人大

44.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由()选举和罢免。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家主席

D.中共中央政治局

45.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B.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C.人民审判员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D.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46.在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法律所作的解释,其效力()。

A.与法律相同

B.小于法律

C.多数情况与法律相同

D.多数情况小于法律

47.根据宪法规定,我国的法律解释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下列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我国的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与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C.法律解释草案表决稿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D.法律解释一经通过,应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48.违法主体对违法行为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称为()。

A.法律后果

B.法律责任

C.法律制裁

D.法律处分

49.某县为壮族自治县,依照宪法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或副主任人选应当符合下列哪一规定?()

A.由壮族的公民担任主任

B.由壮族的公民担任副主任

C.主任必须由壮族的公民担任,其他民族的公民可担任副主任

D.主任或副主任中有壮族公民即可

50.根据宪法,下列不需要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B.国务院

C.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D.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51.根据宪法和法律,哪一选项不正确?()

A.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规范性文件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B.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C.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D.部门规章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

52.依据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下列哪项不是特别行政区的对外事务权限内的具体事项?()

A.签发护照和其他旅行证件

B.实行出入境管制

C.对国际协议是否适用于特别行政区发表意见并作出初步决定

D.参与和香港有关的外交谈判

53.下列哪种尚未制定法律的事项,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做出决定,授权国务院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

A.有关犯罪和刑罚的事项 B.外贸的基本制度

C.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D.司法制度

54.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是()。

A.国务院副总理 B.中央军委副主席

C.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D.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55.某林区村民张林为盖房欲去山上伐几棵国有林木。父亲对儿子说,未经许可去伐国有林木属乱砍乱伐,是违反《森林法》的。张林听从了父亲的劝导,该事例说明法的哪个功能?()

A.预测功能 B.评价功能

C.教育功能 D.强制功能

56.下列哪种行为是属于司法活动?()

A.法官张某对邻居间的口角进行劝解,使其和好如初

B.警察李某劝说其犯罪的弟弟去公安机关自首

C.检察机关根据林某的举报对相关人员进行侦查

D.法官王某怀疑自己妻子有外遇而决定自行访查

57.下列法律关系中的法律事实属于行为的是哪个?()

A.空难导致保险理赔

B.超过诉讼时效导致丧失胜诉权

C.因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导致丧失继承权

D.因为年满18周岁而开始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58.法以其自身特有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对人类生活发生着重要的影响,但法也具有局限性。下列哪一项是其局限性的突出表现?()

A.法主要体现的是国家统治阶级的意志,一定程度上会忽视被统治阶级的意志

B.法只是社会调整方法中的一种,其调整范围是有限的

C.法具有概括性,主要针对的是一类人和一类事,在个案上相对缺乏针对性

D.法律能否发生作用,光凭法本身不能决定,它需要很多物质支持和配套措施

59.刘某为某县级市印刷厂工人,他向该市纪检委举报了该市人大副主任郝某收受钱物的行为,三个月后见市纪检委未采取任何措施,又向检察院报案。经查,郝某没有收受钱物的行为。那么刘某的行为属于下列哪种情形?()

A.法的解释 B.违法

C.法的适用 D.法的遵守

60.我国《刑法》第21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同时,又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该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体现了解决法的价值冲突的哪种原则?()A.比例原则 B.秩序优先原则

61.下列对于法与社会的关系,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宗教可以推动立法,并影响司法程序

B.法律对于人权的保护,主要还是表现为国内法的保护

C.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D.由于法律是上层建筑,法律对于经济的作用只能是被动的,其并不能主动地发挥作用

62.张晓林是江阴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于其不能代表选民的利益,作风不正派,原选区选民50人依照法定程序要求罢免张晓林的代表资格。依照有关规定,罢免张晓林的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身份,须经原选区多少选民通过?()

A.过半数 B.2/3以上多数

C.全体 D.1/3以上多数

63.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如何处理?()

A.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

B.停止执行,并自行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决议等

C.提请该上级国家机关重新制定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决议等

D.报请国务院决定

64.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法律由国家主席签署公布

B.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总理签署公布

C.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由大会主席团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D.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65.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文化权利?()

A.科学研究 B.出版自由

C.文艺创作自由 D.欣赏自由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所给出命题的正确与否,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1.法律只能适用于生效后发生的时间和行为,不适用于生效前的时间和行为。()2.保证社会主义法律实施的方法主要是强制方法。()

3.法律制裁是指国家专门机关或国家授权机关对触犯刑法者依其所应负的法律责任而采取的惩罚措施。()

4.在我国,年满18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享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5.国务院各部委的设立,由国家主席决定。( )

6.我国的政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国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8.国务院各部委和副职领导,直属机关、办事机关等的正副职领导,由国务院常委会议决定任命。()

9.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不是国家机构。()

10.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所以对于享受宪法权利,承担宪法义务,所有公民都是相同的。()

11.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致性。()

12.我国现行宪法的结构体系是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徽、国旗、首都。()

13.我国现行宪法修正案第9条规定“集体经济组织在遵守有关法律的前提下,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

三、多项选择题(本部分11题,每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正确答案。)

1.国务院某部委出台一部行政规章,规定对某种行政违法行为不仅要处罚该单位,还要给予直接责任人罚款的处罚。但有关规定这一违法行为处罚的行政法规并没有规定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罚。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该部门规章合法,因为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规章有权设定一定数额的罚款B.该部门规章违法,因为超过了上位阶的行政法规所规定的行政处罚范围

C.该部门规章违法,因为行政规章不能规定既处罚单位又处罚个人

D.该部门规章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作出处罚直接责任人的规定

2.马克思说:“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作是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制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是在表述法律,……如果一个立法者用自己的臆想来代替事物的本质,那么我们就应该责备他极端任性。”下列哪一个或哪一些说法不违背这句话的原意?()A.立法应反映客观规律

B.立法不是立法者所代表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C.客观规律与法律规范是同时产生的

D.法律要具有科学性

3.我国婚姻法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这一规定属于下列哪一个或哪几个规则?()

A.授权性规则 B.禁止性规则 C.义务性规则 D.准用性规则

4.某省人大为了整治校园环境依法制定了《某省整治校园环境条例》,后来由于一起案件,有关部门经审查发现该条例与教育部的某一个有效的规章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那么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

B.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部门规章的规定

C.由国务院裁决

D.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5.依照宪法规定,下列职务中连续任职受“不得超过两届”规定的限制的是?()

A.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B.国务院副总理

C.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D.国家主席

6.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下列选项中的哪些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A.年老

B.疾病

C.生活确有困难

D.丧失劳动能力

7.为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关部门决定在某省设立某民族自治县。依照我国法律规定,以下哪些人员必须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A.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主任或副主任

B.自治县党委书记

C.自治县人民法院院长

D.自治县县长

8.以下对于法律案的提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

B.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由人大常委会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

C.一个代表团或者三十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

D.常务委员会决定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法律案,应当在会议举行的一个月前将法律草案发给代表

9.宪政也称民主宪政、立宪政体,是重要的现代民主制度。下列有关宪政的论述正确的是?()

A.宪政就是民主政治 B.宪政的基本精神在于限制国家权力

C.一个存在宪法的国家必然存在宪政 D.宪政的集中表现是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

10.法律与道德的共同性体现在()。

A.它们都是社会规范

B.它们都体现一定的社会价值

C.它们都是社会调控的手段

D.它们都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宪法》第10条第3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因此选项D是错误的。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因此ABC是正确的。

2.【答案】D。解析:《宪法》第11条第2款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所以D正确。

3.【答案】C。解析:《宪法》第10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因此C是错误的,应选。

4.【答案】C。解析:《宪法》第9条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故正确答案为C。

5.【答案】D。解析:我国的基层政权在城市中指的是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人民政府及其权力机关的统一体(街道办事处属于派出机构,也属于基层政权);在农村指的是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乡镇人民政府及其职权的统一体。很显然,县人大及其人民政府不属于基层政权的范畴。

6.【答案】B。解析:《宪法》第116条规定:“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故正确答案为B。

7.【答案】C。解析:《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其中,言论自由是其他自由权利的基础,居于首位。故正确答案为C。

8.【答案】C。解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29条第2款规定:“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选民或者代表,十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但此条包含了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种情况,在直接选举的情况下,人民代表还未选出,自然也不会有代表推荐。

9.【答案】B。解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41条第1款规定:“在选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过半数的选票时,始得当选。”经过计算可知B

选项符合要求。

10.【答案】D。解析:人大代表是代表人民管理国家事务、行使国家权力,除享有宪法规定的公民言论自由基本权利外,还享有法律赋予的言论自由特殊保护权,我们通常称之为“言论免责权”,即:人大代表在代表机关中的言论和表决不受其他机关追究。

11.【答案】C。解析:我国是单一制国家,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由我国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状况决定的,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因此我国实行的是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注意两者的区别。

12.【答案】B。解析:《宪法》第10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所以土地并不是国家专属所有。矿藏和水流(包括海洋)是专属于国家所有的。

13.【答案】A。解析:BCD项在宪法中都有体现,A项环境权不属于基本权利。

14.【答案】C。解析:《宪法》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C项说的是“任何机关”,因此是错误的。

15.【答案】C。解析:依据《宪法》第40条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公民的通信,他人不得隐匿、毁弃、拆阅或者窃听。在一定条件下,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为了国家安全或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公民的通信进行检查。”用户电话详单也属于公民通信秘密的范围,而且只有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才有权对公民的通信进行检查。

16.【答案】D。解析:根据《宪法》规定:

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五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第四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和私有财产的继承权确实规定在宪法“总纲”部分,因此选D。

17.【答案】C。解析:《宪法》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18.【答案】C。解析:依据《宪法》第67条规定,我国宪法的解释权专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

19.【答案】D。解析:《宪法》第89条第1项规定:“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

20.【答案】D。解析:根据《宪法》规定:

第六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六)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第六十七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十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员、审判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法院院长;因此选D。

第七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21.【答案】B。解析: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19条规定: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第二句“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修改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

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据此,选项B应选。

22.【答案】A。解析:根据《宪法》第89条的规定,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各部、各委员会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

23.【答案】C。解析:《宪法》第98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24.【答案】C。解析:根据《宪法》规定:

第100条省、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116条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者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25.【答案】B。解析: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分别选举并且有权罢免本级人民政府的省长和副省长、市长和副市长、县长和副县长、区长和副区长、乡长和副乡长、镇长和副镇长。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且有权罢免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和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选出或者罢免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须报上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26.【答案】B。解析:在我国,基层人民政府,在农村为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在城市为不设区人民政府、市辖区人民政府。根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68条第3款,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关。据此,选项B应选。行政公署,也属于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但根据该条第1款,其是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因此,应当排除选项A。选项C不属于国家机关,而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信访办公室,也不是派出机关,而是有关机关团体的办事机构。

27.【答案】C。解析:《立法法》第86条规定:“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第88条规定:“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不适当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授权机关有权撤销被授权机关制定的超越授权范围或者违背授权目的的法规,必要时可以撤销授权。”

28.【答案】C。解析:根据《宪法》第89条第14项规定:“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据此,选项C应选。

29.【答案】B。解析:《立法法》第90条第2款规定:“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认为法规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审查建议。”

30.【答案】D。解析:《选举法》第51条第2款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任期内调离或者迁出本行政区域的,其代表资格自行终止,缺额另行补选。”据此,选项D应选。一般选民只能在户口所在地参加选举,并被选举为户口所在地的地方人大代表;如果户口迁出原行政区域,自动丧失作为原行政区域人大代表的资格,而不再保留,排除选项A。乙县人大代表也是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张某就任乙县人大代表,必须经过选民选举,而不能“自然转任”或者“按正常工作调动手续转任”。排除选项B、C。

31.【答案】C。解析:根据《立法法》第七十一条规定,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国家粮食局是发改委管理的国家局,因此选C。

32.【答案】A。解析:《选举法》第26条第2款规定:“精神病患者不能行使选举权利的,经选举委员会确认,不列入选民名单。”因为精神病患者不能行使选举权利,因此不列入选民名单。选项B、C的人,如果依法享有选举权利,应当列入选民名单。而享有选举权利的条件包括:中国公民,年满十八周岁和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至于其是否吸毒以及是否年龄特大,不是法律考虑的内容。被刑事拘留的某丁,可能被决定停止行使选举权利,但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因危害国家安全或者其他严重刑事犯罪案被羁押,经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停止行使选举权利。因此选项D也应排除。

33.【答案】A。解析:派出机关与派出机构是我国行政组织序列中的一种。所谓派出机关是指由一级人民政府经有权机关批准在一定行政区域内设立的行政机关。根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我国的派出机关主要有:①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行政公署;②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区公所;③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而设立的街道办事处。本题中行政公署的设立需经国务院批准,故选项A说法正确。

所谓派出机构是由政府的工作部门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在一定行政区域内设立管理某项行政事务的机构。在我国派出机构种类较多,如公安派出所、税务所、工商所等。派出机构是根据工作需要设立而不是根据上一级机关批准设立,故选项B说法错误。

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也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直属机构是国务院主管各项专门业务的机构。国务院直属机构由国务院根据工作需要和精简原则设立,无需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需要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是国务院的各部委,故选项C说法错误。

本题中选项D,因为没有说明“市人民政府”是否是“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以这种不严谨的表述不应进入正确答案之列。

34.【答案】B。解析:根据《宪法》第89条第16项,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是国务院的职权。注意区分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国务院紧急状态决定权在区域范围上的差别。本题的区域范围是“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当排除选项A。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的决定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据此,选项B应选,排除选项D。中央军事委员会对紧急状态没有决定权和宣布权,但可依法派遣军队执行关于紧急状态的法律。

35.【答案】C。解析:《宪法》第69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其余各项均无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的法定义务。所以选C。

36.【答案】B。解析:《宪法》第112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可见,A、C、D项均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治旗,是自治县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另一种称呼,亦属自治机关。正确答案为B。

37.【答案】A。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一种社会组织,不是国家机关,因此其监督属于社会监督,故A为答案。B项为行政机关的监督,C项为权力机关的监督,D项为司法机关的监督,均属国家监督。

38.【答案】A。解析:C项和D项只能制定法律,地方性法规无权规定,故应排除。立法法第六十四条没有提到选项B的内容,而A项是明文规定允许的,因此选择A。

39.【答案】B。解析:《宪法》第8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缺位的时候,由副主席继任主席的职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缺位的时候,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都缺位的时候,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补选;在补选以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暂时代理主席职位。”答案为B。

40.【答案】C。解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第30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非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许可,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如果因为是现行犯被拘留,执行拘留的机关应当立即向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C项正确。

41.【答案】D。解析:《选举法》第41条规定:“在选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过半数的选票时,始得当选。”25000选民最少要有125000人参加选举方能有效。本题参加选举的人数不足全体选民的一半,故三人均不当选。

42.【答案】A。解析:比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是地方名称,回族是民族名称,自治区是行政地位。答案选A。

43.【答案】D。解析:《立法法》第63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选项中只有省级人大享有地方性法规制定权。

44.【答案】A。解析:依据《宪法》第62条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

45.【答案】D。解析:《宪法》第126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注意,此处是“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并非“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A、B、C均错误。

本法第127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本法第132条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检察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D项正确。

46.【答案】A。解析:《立法法》第4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47.【答案】D。解析:《立法法》第42条第1款规定:“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46条规定:“法律解释草案表决稿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由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A、C项正确,D项说法错误。

本法第4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B 项说法正确,排除。

48.【答案】B。解析:法律后果一般是指法律对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赋予某种结果。它大体上可以分为肯定性法律后果和否定性法律后果两大类。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了法定义务或契约义务,或不当行使法律权利、权力所产生的,由行为人承担的不利后果。法律制裁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违法者(或违约者)依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惩罚措施。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题目中指的是法律责任。

49.【答案】D。解析:《宪法》第113条第2款规定:“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副主任。”

本法第114条规定:“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50.【答案】A。解析:《宪法》第92条规定:“国务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本法第128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负责。”

本法第133条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和上级人民检察院负责。”

51.【答案】D。解析:《立法法》第78条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本法第79条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本法第80条规定:“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本法第82条规定:“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故答案是D。

52.【答案】C。解析:依《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七章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七章之规定,特别行政区的对外事务权限包括:(1)参加与港澳特别行政区直接有关的外交谈判;(2)在经济、文化、体育等领域发展对外关系,签订和履行有关协议;(3)以适当形式参加有关的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4)对国际协议是否适用于特别行政区发表意见;(5)签发护照和其他旅行证件,有权实行出入境管制;(6)经中央协助或授权,与各国或各地区缔结互免签证协议;(7)可在外国设立官方或者半官方经济和贸易机构,报中

法理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法理学 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阶级社会中,法的实施主要依靠( D ) A.自觉遵守 B.领导威信 C.社会舆论 D.国家强制力保证 2.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这属于法的构成要素中的( B ) A.法律规范 B.法律概念 C.法律原则 D.法律技术性规定 3.在当代中国社会,正义和利益的关系是( A ) A.一致的 B.对立的 C.矛盾的 D.对等的 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制建设中一个突出问题是( C ) A.无法可依 B.法律滞后 C.不依法办事 D.违法不纠 5.法的预测作用的对象是( B ) A.一般人的行为 B.人们相互的行为 C.每个人本人的行为 D.违法者的行为 6.法的消亡是如何实现的( B ) A.国家领导人废除 B.自行消亡 C.由国家公布法律予以废除D.全民公决废除

7.社会主义的法是怎样产生的?( A ) A,在没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产生的 B.在已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产生的 C.以资本主义作为自己的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 D.不需要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 8.美国法属于哪一法系?( D ) A.大陆法系 B.法典法系 C.罗马一日耳曼法系 D.普通法系 9.资产阶级法律的核心是( A ) A.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B.维护资产阶级专政 C.维护资产阶级民主 D.维护资产阶级自由和平等10.下列哪项不是法治所蕴涵的法律精神? ( A ) A.依法办事 B.法律至上 C.权力制约 D.权利本位 11.在中国古代,下列哪一项是儒家的主张( B ) A.依靠圣君贤人通过道德感化治理国家 B.由掌权者通过强制性法律来治理国家 C.贤人政治 D.法治优于一人之治 12.下列对法律与商品经济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D ) A.商品经济越发展,社会对法律的需求就越多 B.法律保证商品生产和流通 C.商品经济越发展,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增强,法律作为重要手段,其作用日益增强

法理学离线作业 (2)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法理学》课程作业 姓名:学号: 年级:学习中心:————————————————————————————— 第一编法学导论 一、名词解释 1.法学 2.法学体系 3.法理学 4.法 二、简答题 1. 国家认可法律的情形主要有哪几种? 2. 法的社会规范性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3. 法具有的国家强制性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二编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名词解释 1. 法系 2.法律移植 3.大陆法系

4. 英美法系 第三编法的本体 一、名词解释 1. 权利规则 2. 法律概念 3. 法律原则 4. 成文法 5. 社会法 6.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 7. 法律部门 8. 公法 9. 法律体系 10.法律渊源 11.法的溯及力 12.权利能力 13.权利 14.法律关系 15.法律事实 16.违法行为 17.法律行为 18.积极行为

19.要式行为 20.过错责任 21.法律责任 22.法律程序 23.正当程序 二、简答题 1. 简述法的特征。 2 .法律规范有哪些局限性? 3. 法律原则有哪些特征? 4. 简述法律原则的功能与作用。 5. 公法、私法和社会法之间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6. 简述法律部门划分的原则。 7. 如何区别民法、商法与经济法三个法律部门? 8. 如何理解权利与权力关系是现代法律调整的核心? 9. 简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0. 试比较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异同。 11. 简述法律责任对于法律实施的意义。 12. 在我国的法律规定中,法律责任的免除有哪些条件与情况? 13. 简述法律责任的特点。 14. 试述法律责任于法律制裁的关系。 15. 正当程序对于法治的普遍意义有哪些? 16. 为什么说法律程序具有相对独立的?

山东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法理学)模拟试卷3

山东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法理学)模拟试卷3 (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48.00) 1.对法律进行分类,可以从不同的标准、角度出发。一般来讲,根据不同的法律表达形式,可以把法划分为( )。 (分数:2.00) A.国际法与国内法 B.根本法与普通法 C.一般法和特别法 D.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解析:解析:本题的考点是法律的分类。法律的分类多种多样,可以从大的方向分为法的一般分类和法的特殊分类。法的一般分类主要包括这样几种:按照法的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法律可以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按照法律规定的内容的不同,法律可以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按照法律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主体、程序的不同,法律可以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按照法的适用范围的不同,法律可以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按照法的创制主体和适用主体的不同,法律可以分为国内法和国际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项。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分数:2.00) A.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所有的国家意志都表现为法√ B.所有的“国法”意义上的法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C.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因此,具有统一性和权威性 D.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其特殊性就在于它具有国家意志性和国家强制性 解析:解析:国家意志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可以表现为法,可以在政治、伦理等领域得以体现。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但并非所有的国家意志都体现为法。故A项错误。 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分数:2.00) A.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性√ B.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力 C.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实施的唯一力量 D.任何情况下法的实施都必须借助于国家强制力 解析:解析:法本身只具有国家强制性,不具有国家强制力。故B项错误。国家强制力是法的最后保证手段,并非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借助国家强制力。在一定程度上,法的实施还要依靠社会舆论、道德观念、法制观念等多种手段来保证。故C、D项错误。 4.下列关于法律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有( )。 (分数:2.00) A.法律原则是指可以作为法律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和原则,因此,法律原则都是抽象的 B.法律原则既没有规定确定的事实状态,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法律后果,因此在法律适用中,不能作为判案的依据 C.同一案件可以同时适用的法律原则有可能是两个以上;对于具体个案来说,某一法律规则要么适用,要么不适用√ D.法律规则是任何法律必不可缺少的,有些法律中可能不存在法律原则 解析:解析:法律原则可以是非常抽象的,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可以是具体的,如任何人不能作自己案件的审判者。A选项错误。法律原则本身不是法律规则,它既没有规定确定的事实状态,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法律后果,但是在创制法律、理解或适用法律的过程中,法律原则是必不可少的。法律原则不仅可以指导人们如何正确地适用法律规则,而且在没有相应法律规则时,可以代替规则来作出裁决。B选项表述错误。在适用方式上,法律规则是以“全有或者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如果一条规则所规定的事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2008年12月20日谢祥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在我国具有关键性的法律监督形式是() A ?民主党派的监督 C. 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2 ?关于违法的正确表述是( ) A ?首先是指思想违法 C ?一般不需要行为人的故意 系 3 ?在法律解释中,从传统的角度, A ?严格解释 C ?历史解释 4 ?在法律适用中,当出现“合法” A ?实质推理 C. 归纳推理 B?人民群众的监督 D .法学家的监督 B. 必须是以违反法律为前提 D .可能是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 民法法系国家比较趋向于() B. 自由解释 D .逻辑解释 与“合理”的矛盾时需要进行( ) B. 演绎推理 D .形式推理 5. 在法律解释中,从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来说明法律规定的含义的方法,被称为() A .历史解释B.体系解释 C. 文义解释 D .逻辑解释 6. 认为法律解释的目标应当是“探求历史上的立法者事实上的意思”的观点被称为() A .法律解释的主观说B.法律解释的客观说

C. 法律解释的主、客观兼容说 D .解释学循环理论 7. 被称为“构成法律的最基本细胞”的是() A .法律原则B.法律概念 C ?法律规范 D ?规范性法律文件 8.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所划分的本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指() A ?法律体系B.法律部门 C ?法律规范 D ?法律制度 9.法律的效力来自于它的国家强制力和它的() A ?执法机关B.司法机关 C ?合法程序 D ?合法权力 10.法律关系属于上层建筑和() A ?物质社会关系B.思想社会关系 C. 抽象的权利义务关系 D ?现实的权利义务关系 11.被称为“是实现法的作用与目的的条件,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 的是() A ?法律效果B.法律实效 C ?法的制定 D ?法的实施 12.狭义的执法的特点是() A ?法的执行不具有主动性和单方性 B. 法的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C ?法的执行不需要依照法定程序 D. 法的执行不具有国家强制性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公布的案例在我国() A ?具有普遍法律效力B?是正式的法律渊源 C ?是法院审理案件的参考 D ?是中国的判例法

管理学 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中管理常识包含管理学常识和行政管理知识。 1.管理的对象为人员、资金和物资。 2.管理具有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四大职能。 3.管理的原理主要有系统原理、整分合原理、弹性原理、反馈原理、能级原理和动力原理。 4.古典管理学说的两大流派:美国的泰罗的“科学管理”和法国的法约尔的组织理论。 5.行为管理学说是继古典管理学说之后发展起来的,大体可分为二个时期:前期的人际关系学说和后期的行为科学。 6.管理科学学说兴起于行为科学方兴未艾的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以系统的观点,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现代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计划与控制,以解决各项生产、经营问题。 7.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8.目标管理方法的特点:(1)以目标为中心;(2)重视“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3)强调整体性、协调性管理。 9.激励理论分为三类:(1)需要型激励理论;(2)过程型激励理论;(3)状态型激励理论。 需要型激励理论是从动机——行为过程或激励过程的起点,即人的需要出发,试图解释是什么因素引起、维持并且指引某种行为去实现目标这类问题。该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奥德弗的ERG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起点——未满足的需要到需要的满足这样的过程来探讨、分析人的行为是如何产生、导向一定目标和维持下去或最后终止等问题。属于该激励理论的主要有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洛克的目标理论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状态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终点——需要的满足与否或状态来探讨激励问题的。它包括公平理论和挫折理论。 10.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内全体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它是管理精神世界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 组织文化的特点是:(1)有鲜明的民族特色;(2)组织文化作用是整体的效用;(3)具有历史的连续性;(4)具有个体性;(5)具有创新性。 组织文化具有如下功能:(1)目标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创新功能;(5)约束 功能;(6)效率功能。 11.行政组织结构指构成行政组织各要素的配合和排列组合方式。在行政组织结构中,最重要的是纵向、横向结构,它是行政组织系统中的基本框架。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又称为直线式结构,是纵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层级制。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又称为职能式结构,是

川大法理学第一次作业答案

川大法理学第一次作业答案 注:正确答案为数字1上面的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8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法学研究的对象应当是(). 1( ) 法律条文 法律文件 法律现象 1 法律责任 我国狭义的法律是指()。 2( ) 宪法 行政法规 国际条约 宪法和法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属于()。 3( ) 根本法 基本法律 1 特别法 任意法 法的内容最终由()决定的。 4( ) 统治阶级的愿望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1 全民族文化水平 历史宗教传统 ()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5( ) 道德规范 宗教规范 法律规范 1 原始规范 法的渊源又称为()。

6( ) 法的形式 1 法的起源 法的历史类型 法律文化 目前我国法的渊源主要是()。 7( ) 制定法 1 习惯法 判例法 国际法 ()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8( ) 政策 宪法 1 刑法 基本法 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机关是()。 9( ) 地方人民政府 地方权力机关 1 地方法院 地方检察院 一般认为,()属于公法。 10( ) 行政法 1 婚姻法 继承法 商法 人们对法律现象的心理、态度,知识统称为()。 11( ) 法律责任 法律意识 1 法律文化 法律价值 以下哪个国家属于大陆法系范围()。 12() 英国

德国 1 印度 迄今所发现完整保存下来的最早的成文法典是()。 A B C D 13( ) 《秦律》 《摩奴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 1 《十二表法》 近代意义上的法制产生于()时代。 14( ) 奴隶制 封建制 资本主义 1 社会主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保险金能否作为被保险人遗产的批复》属于()。 15( ) 立法解释 行政解释 审判解释 1 检察解释 以下各种关系中,不是法律关系的是()。 16( ) 谈恋爱 1 商店购物 出门打的 理发店理发 以下属于法律制裁的是()。 17( ) 开除党籍 留校察看 交警罚款 1 修改遗嘱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不是独立的法律部门。 18( ) 刑法 民法

公共基础知识—法理学

第一节法的概述 一、法的概念☆ 法是指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强制保障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义务为基础,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法是由社会生产力决定的。(√)法是上层建筑,物质生活条件是生产力。 权利(公权力)制约权力(国家权力)。 二、法的特征 1、规范性:言行? 2、国家意志性? 3、普遍性:适用于所有人并可以反复适用。4、强制性?5、程序性:诉讼法也称为程序法?6、可诉性? 7、稳定性? 三、法的作用☆ (一) 法的规范作用√(主要在对象的不同) 1、指引作用是指法对个体行为的指引作用。? 2、评价作用?是指法作为尺度和标准对他人的行为的作用? 3、预测作用?是指法对当事人双方之间的行为的作用? 4、强制作用?是指法对违法犯罪者的行为的作用? 5、教育作用?是指法对一般人的行为的作用? 干扰项:惩罚作用 (二) 法的社会作用 法的社会作用。是指维护特定人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的社会作用大体上分为两大方面: 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四、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1、法与经济(谁决定谁) 经济基础决定法,法服务于经济基础。 2、法与政治(谁起主导作用) 法与政治同属于上层建筑,法在多大程度离不开政治,政治便在多大程度离不开法。?3、法与道德☆ 法与道德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法与道德具有互补性。 区别:△ (1) 法与道德的生成方式和形态不同?(2) 法和道德的表现形式不同?(3) 法和道德的评价标准不同?(4) 法和道德的调整范围不尽相同?(5) 保证法和道德实施的手段不同? 违法不一定违反道德,违反道德不一定违法 4、法与宗教△ 法与宗教在一定意义上都属于文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特定人群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是社会规范,都能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但是宗教同时也能控制人的精神。 比如:梵蒂冈——政教合一? 5、法与执政党政策 谁指导谁?政策指导法 区别:△ (1) 意志属性不同?(2) 表现形式不同?(3) 实施的途径和保障方式不同?(4) 稳定程度、程序化程度不同?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管理热点常识汇总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管理热点常识汇总 推荐阅读:事业单位考试题库|2013公共基础知识题库管理常识在事业单位考试中是一个常考考点,由于范围广,内容多,所以并不利于记忆。因此,中公教育总结整理出一些管理热点常识,以备考生的不时之需。 1.管理的对象为人员、资金和物资。 2.管理具有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四大职能。 3.管理的原理主要有系统原理、整分合原理、弹性原理、反馈原理、能级原理和动力原理。 4.古典管理学说的两大流派:美国的泰罗的“科学管理”和法国的法约尔的组织理论。 5.行为管理学说是继古典管理学说之后发展起来的,大体可分为二个时期:前期的人际关系学说和后期的行为科学。 6.管理科学学说兴起于行为科学方兴未艾的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以系统的观点,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现代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计划与控制,以解决各项生产、经营问题。 7.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8.目标管理方法的特点:(1)以目标为中心;(2)重视“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3)强调整体性、协调性管理。

9.激励理论分为三类:(1)需要型激励理论;(2)过程型激励理论;(3)状态型激励理论。 需要型激励理论是从动机——行为过程或激励过程的起点,即人的需要出发,试图解释是什么因素引起、维持并且指引某种行为去实现目标这类问题。该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奥德弗的ERG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起点——未满足的需要到需要的满足这样的过程来探讨、分析人的行为是如何产生、导向一定目标和维持下去或最后终止等问题。属于该激励理论的主要有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洛克的目标理论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状态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终点——需要的满足与否或状态来探讨激励问题的。它包括公平理论和挫折理论。 10.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内全体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它是管理精神世界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 组织文化的特点是:(1)有鲜明的民族特色;(2)组织文化作用是整体的效用;(3)具有历史的连续性;(4)具有个体性;(5)具有创新性。 组织文化具有如下功能:(1)目标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创新功能;(5)约束功能;(6)效率功能。 11.行政组织结构指构成行政组织各要素的配合和排列组合方式。在行政组织结构中,最重要的是纵向、横向结构,它是行政组织系统中的基本框架。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又称为直线式结构,是纵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层级制。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又称为职能式结构,是横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职能制,即同级行政机关和每级行政机关内部各组成部门之间的组合方式。 12.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管理层次是行政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即行政机关中设置多少等级的工作部门。管理幅度是指一级行政机关或一名上级领导者直接领导和指挥的下级单位或工作人员的数目。

川大法理学第一次作业任务100分

《法理学》第一次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2.0 分,共8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法学研究的对象应当是(). ( C ) A.法律条文 B.法律文件 C.法律现象 D.法律责任 2.我国狭义的法律是指()。 ( D ) A.宪法 B.行政法规 C.国际条约 D.宪法和法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属于()。 ( B ) A.根本法 B.基本法律

D.任意法 4.法的内容最终由()决定的。 ( B ) A.统治阶级的愿望 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C.全民族文化水平 D.历史宗教传统 5.()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 C ) A.道德规范 B.宗教规范 C.法律规范 D.原始规范 6.法的渊源又称为()。 ( A ) A.法的形式 B.法的起源 C.法的历史类型

7.目前我国法的渊源主要是()。 ( A ) A.制定法 B.习惯法 C.判例法 D.国际法 8.()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 B ) A.政策 B.宪法 C.刑法 D.基本法 9.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机关是()。 ( B ) A.地方人民政府 B.地方权力机关 C.地方法院 D.地方检察院

* * 10.一般认为,()属于公法。 ( A ) A.行政法 B.婚姻法 C.继承法 D.商法 11.人们对法律现象的心理、态度,知识统称为()。 ( B ) A.法律责任 B.法律意识 C.法律文化 D.法律价值 12.以下哪个国家属于大陆法系范围()。 ( C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印度 13.迄今所发现完整保存下来的最早的成文法典是()。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doc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章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 ?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等基本概念,正确认识哲学与世界观、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理论内涵和实际意义。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 1.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 2.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及其意义。 3?懂得以科学的求实态度,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物质和意识 第一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理解并掌握列宁提出的物质概念及其哲学意义,理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2?掌握运动的涵义,理解并掌握运动和物质的不可分割性;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互关系及其实际意义;了解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相互关系。3?掌握规律的涵义及其特点,正确认识人和规律的关系。第二节意识的本质 1 ?理解意识的本质。 2?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及其对于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3?深刻理解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

笫三章物质世界的辩证图景 笫一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理解并掌握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的基本要点;了解事物的联系引起事物的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牛:。笫二节世界永恒发展的一般规律 1 ?掌握质、量、度、量变、质变等基本概念;理解质量互变规律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对立统…规律的内容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正确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实际意义,能够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别与联系,懂得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3.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能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决反对形而上学。 笫四章实践、认识、真理 笫一节认识和实践 1.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着重理解和掌握实践及其特点、实践的基本形式以及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3.理解并掌握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及其意义,了解认识的辩证发展规律。 笫二节认识和真理 1 ?掌握真理概念,理解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相互关系。 2.理解并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及意义。 3?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学会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法理学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1)

《法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的划分标准是(A) A.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B.是否合法 C.法律是否予以调整 D.是否具有社会性 2.根据法律效力强弱程度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B) A.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 B.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C.确定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D.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 3.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称为(B) A.法的拘束力 B.法的溯及力 C.法的继承性 D.法的统一性 4.《刑法》第109第2款规定:“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这一条规则属于(D) A.授权性规则 B.任意性规则 C.委任性规则 D.准用性规则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一国的法在其主权实际管辖的那部分陆地有效 B.一国民事、经济等法的效力,一般也及于在本国领域外的本国公民 C.一国的法律只在国内有效 D.只有刑事法律才可能在本国领域外生效 6.现代各国一般均确认(B)为法有无溯及力的原则。 A.从新兼从轻原则 B.从旧兼从轻原则 C.从旧原则 D.从轻原则 7.根据相对应的主体范围的不同,可以将权利分为(C) A.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 B.公权利和私权利 C.绝对权利和相对权利 D.人权和公民权 8.《刑事诉讼法》第117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规定查询、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对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而言,该条法律规定显示了法的(B) A.确定的指引作用 B.有选择的指引作用 C.评价作用 D.强制作用 9.王某夫妇雇用了一保姆临时在家照看孩子,事后付给保姆酬劳500元。关于王某夫妇与保姆之间的法律关系的客体,下列选项正确的是(D) A.孩子 B.孩子的安全、健康 C.保姆 D.照看孩子的劳务和500元报酬

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学常识

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学常识(常考题目)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侧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企业的效率问题,对人的心理因素考虑很少或根本不去考虑。其间,在美国、法国、德国分别活跃着具有奠基人地位的管理大师,即科学管理之父泰罗(F.W.Taylor,1856-1915)、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H.Fayol,1841-1925)以及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M.Weber,1864-1920)。 泰罗重点研究在工厂管理中如何提高效率,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科学管理的关键在于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为此,泰罗提出了任务管理法和配备“第一流”的工人。法约尔对组织管理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提出了管理过程的职能划分理论,他在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阐述了管理职能的划分,法约尔认为管理的五大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马克斯·韦伯在管理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在《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官僚组织体系理论,他认为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官僚组织体系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有效形式。 上述三位及其他一些先驱者创立的古典管理理论被以后的许多管理学者研究和传播,并加以系统化。其中贡献较为突出的是英国的厄威克(L.Urwick)与美国的古利克(L.Gulick),前者提出了他认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条原则,后者概括提出了“POSDCORB”,即管理七项职能。 [编辑本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行为科学学派阶段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团体行为与组织行为,重视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等对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影响作用。行为科学的主要成果有梅奥(Mayo,1880-1949)的人际关系理论、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F.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D.M.McGregor,1906-1960)的“X理论-Y理论”等。 战后40年代到80年代,除了行为科学学派得到长足发展以外,许多管理学者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对管理学的见解。这其中主要的代表学派有:管理过程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等。这些管理学派研究方法众多,管理理论不统一,各个学派都有各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各有自己的用词意义,各有自己所主张的理论、概念和方法,孔茨(H.Koontz,1908-1984)称其为管理理论丛林。 管理过程学派又称管理职能学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授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里奇提出的。管理过程学派认为,无论组织的性质和组织所处的环境有多么不同,但管理人员所从事的管理职能却是相同的。孔茨和奥唐奈里奇将管理职能分为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五项,而把协调作为管理的本质。孔茨利用这些管理职能对管理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和阐述,最终得以建立起管理过程学派。孔茨继承了法约尔的理论,并把法约尔的理论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使管理过程学派成为管理各学派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的管理科学理论是指以系统的观点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的技术,为现代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计划和控制以解决企

《法理学(Ⅰ)》第一次作业答案

《法理学(Ⅰ)》第一次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0 分,共6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 法是(D )的体现 A.上帝意志 B.公民意志 C.人民意志 D.阶级意志 2.法理学是法学领域中的(A ) A.一般理论 B.应用学科 C.专门学科 D.技术学科 3.法的内容最终是由(C )决定的 A.历史传统 B.民族精神 C.物质生活条件 D.统治阶级意识形态 4.法的基本成份或基本元素称之为(B ) A.法律关系 B.法的要素 C.法的渊源 D.法的效力 5.一般认为,法的三要素是指法律原则,法律规则和(D )。 A.法律关系 B.法律权利

C.法律制裁 D.法律概念 6.法的主要内容是( A )。 A.权利义务 B.法律责任 C.法律制裁 D.法律后果 7.以下各项中,属于部门法的是(C )。 A.行政法规 B.行政规章 C.行政法 D.行政复议 8.生命权,健康权应当属于(B ) A.特殊权利 B.基本权利 C.普通权利 D.第二性权利 9.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A )。 A.《法经》 B.《秦律》 C.《九章律》 D.《北齐律》

10.凡是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D )。 A.法律关系的客体 B.法律关系的内容 C.法律关系的主体 D.法律事实 11.以下属于私法的是(B )。 A.刑法 B.民法 C.行政法 D.经济法 12.民法法系通常将法律分为(B)。 A.制定法和判例法 B.公法和私法 C.普通法和衡平法 D.成文法和法官立法 13.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区别之一是(D)。 . A.经济基础不同 B.政治基础不同 C.思想基础不同 D.调整范围不同 14.法理学所称的效力,通常是指法(D)。 A.对人的效力 B.对事的效力 C.时间效力

自考法理学试题答案

自考法理学试题答案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2016年10月法理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法律全球化对一国法制的影响体现在多方面,其中不包括()。A.推动法律观念的转换 B.影响法律人的职业化进程 C.促进法治理念的转变 D.实现各国法律制度一体化 【答案】D 【解析】根据各国的国情不同,所以不可能实现各国法律制度的一体化。 2.关于“可持续发展法”的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A.可持续发展法就是环境法 B.可持续发展法即是经济法的子部门 C.可持续发展法不是法律,仅是理念 D.可持续发展法是个综合性法学概念 【答案】D 【解析】可持续发展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部门,所以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法学概念。 3.从法系上来看,目前中国香港的法属于()。

A.大陆法系 B.英美法系 C.中华法系 D.亚太法系 【答案】B 【解析】英美法系的范围,除英国(不包括苏格兰)、美国外,主要是曾是英国殖民地、附属国的国家和地区,如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缅甸、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等。中国香港地区也属于英美法系。 4.下列现象中,科技对法律发生影响的是()。 A.公共汽车上的摄像头有利于公安机关破案 B.很多国家立法,禁止用克隆技术造人 C.某科学家将自己的发明卖给某工厂而获利100万 D.王某因酒瓶爆炸而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生产厂家赔偿损失 【答案】D 【解析】ABC都不是科技对法律的影响。 5.原始社会规范的形式不包括()。 A.习惯 B.宗教规范 C.道德规范 D.法律规范

辅警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常识题刑法常识题

辅警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常识题刑法常识题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辅警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刑法常识练习题 1.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不满( )。 A.14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 D.20周岁 答案:A 2.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将应当上交国家的罚没财物或者其他国有资产,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应判为( )。 A.贪污罪 B.挪用公款罪 C.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D.集体私分国有资产罪 答案:D 3.在一定期限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强制其从事劳动生产,并进行教育和矫正的一种刑罚,被称为( )。 A.管制 B.拘役 C.有期徒刑 D.拘留 答案:C

4.我国刑法规定,情节显着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 C.不构成犯罪 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 答案:C 5.( )的主体不一定是国家工作人员,非国家工作人员也可以构成该罪。 A.贪污罪 B.受贿罪 C.行贿罪 D.玩忽职守罪 答案:C 1.制定刑法的法律根据是( )。 A.宪法 B.民法 C.行政法 D.侵权法 答案:A 2.我国刑法对于未遂犯的处罚原则是( )。 A.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答案:C 3.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为( )。 A.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二个月 B.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一年 C.原判刑期以上三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三个月 D.原判刑期以上二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二个月 答案:B 4.某甲与某乙有仇,遂寻机报复。一天某甲得知某乙一人在家,便身带匕首向乙家走去,途中突然腹痛,便返回家中。某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中止 B.犯罪预备 C.犯意表示 D.不构成犯罪 答案:B 5.刑法是( )的法律。 A.某个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 B.规定阶级压迫的工具 C.国家法律中最重要

法律文书离线作业

法律文书离线作业 篇一:20XX年网络教育离线作业法理学中国司法制度法律文书 法理学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的本质属性首先是指(B、法的阶级性)。 2、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3、“法治优于一人之治”出自(c、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4、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根本目标是在党的哪一次大会上首次提出的?(d、十五大) 5、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是(d、特色甚浓的立法体制)。 6、法的废止属于立法过程的(c、立法完善阶段)。 7、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可合称为(B、义务性规范)。 8、西方首次提出法治思想的是(a、亚里士多德) 9、立法体制的核心是(a、立法权限的体系和制度)。 10、立法程序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意义在于(d、意味着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在严格遵循法定程序时才能立法,从而保证立法的质量)。 11、“有法可依”的含义是指(d、必须重视和加强立法工作,逐步制定一套完备的法律,以便依法办事)。 12、下列哪个不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正式意义上的渊源(d、党的政策)。

13、在法学著作中,一般是将普通法系的判例法与制定法来对称的,有时又把判例法称为(a、普通法c、衡平法)。 14、在法学上,一般认为,划分部门法的主要依据是(B、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方法)。 15、凡保护国家公益的法律为公法,凡保护私人利益的法律为私法。这是谁最先提出来的?(c、乌尔比安)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试述法律溯及力。 法律溯及力,也称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 法律是否具有溯及力,不同法律规范之间的情况是不同的。就有关侵权、违约的法律和刑事法律而言,一般以法律不溯及既往为原则。 2、概述法律解释的种类。 (1)按法律解释的主体和效力标准,法律解释通常只有法定解释与非法定解释的区分。 (2)按法律解释的方法标准,法律解释可分为以下种类: 1学理解释与任意解释;○2语法解释与字面解释;○3历史解释与逻辑解释;○4限制解释与扩充解释。○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试比较民法法系与普通法法系的不同。 (1)立法权的归属和法的渊源的比较(2)法的体系的比较(3)法

公共基础知识法理学

公共基础知识法理学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第一节法的概述 一、法的概念☆ 法是指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强制保障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义务为基础,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法是由社会生产力决定的。(√)法是上层建筑,物质生活条件是生产力。权利(公权力)制约权力(国家权力)。 二、法的特征 1、规范性:言行 2、国家意志性 3、普遍性:适用于所有人并可以反复适用。4、强制性 5、程序性:诉讼法也称为程序法6、可诉性 7、稳定性 三、法的作用☆ (一)法的规范作用√(主要在对象的不同) 1、指引作用是指法对个体行为的指引作用。 2、评价作用是指法作为尺度和标准对他人的行为的作用3、预测作用是指法对当事人双方之间的行为的作用4、强制作用是指法对违法犯罪者的行为的作用 5、教育作用是指法对一般人的行为的作用 干扰项:惩罚作用 (二)法的社会作用

法的社会作用。是指维护特定人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的社会作用大体上分为两大方面: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四、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1、法与经济(谁决定谁) 经济基础决定法,法服务于经济基础。 2、法与政治(谁起主导作用) 法与政治同属于上层建筑,法在多大程度离不开政治,政治便在多大程度离不开法。 3、法与道德☆ 法与道德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法与道德具有互补性。 区别:△ (1)法与道德的生成方式和形态不同(2)法和道德的表现形式不同(3)法和道德的评价标准不同(4)法和道德的调整范围不尽相同(5)保证法和道德实施的手段不同 违法不一定违反道德,违反道德不一定违法 4、法与宗教△ 法与宗教在一定意义上都属于文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特定人群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是社会规范,都能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但是宗教同时也能控制人的精神。 比如:梵蒂冈——政教合一 5、法与执政党政策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法理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法律的创制和实现、法律的价值等,以下是整理的法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多选题]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理由在于:①法律重 视程序,不讲效率;②法律调整外在行为,不干预人的思想观念;③法律强调稳定性,避免 灵活性;④法律反映客观规律不体现人的意志。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④③① B.①④② C.② D.③ 【答案】CD 【解析】见教材关于法的局限性的叙述。 2[多选题]下列属于法律意识范畴的是: A.甲打赢官司后一直拿不到赔偿金,认为法院没什么用 B.乙感到中国的法律越来越不管用了 C.丙以为偷书不算偷,不构成盗窃罪 D.丁不知道中国有《对外贸易法》 【答案】ABCD 【解析】法律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的一种,是人民关于法和法的现象的思想、观点、心理和知识的总称,主要包括:人们对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的看法,对现行法的理解、解释、态度的情绪,对自己和他人权利、义务的认识,对人民行为合法性的评价,以及人们关于法的知识修养等,故ABCD选项均应入选。 3[多选题]下列有关“法的渊源”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不能被国内法院适用的法的渊源,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习惯等

B.在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主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作出的分类 C.根据“条约必须遵守”原则,一切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均成当代我国法的渊源之一 D.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可能作为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时的判决依据 【答案】ABC 【解析】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根据民法通则第142 条第2款规定,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国声明保留的除外;形式上的法的渊源也就是法的效力渊源, 4[多选题]学生甲和学生乙就法、法律规范的概念展开讨论。学生甲的论点是:①法 与法律规范的概念完全相同,因为法的构成要素等同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所有的法 和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表述法和法律规范的文件被称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学生乙的论点是:①法的要素不能等由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并不是所有的法律 都表现为法律条文形式,但所有的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同一法律规范 可以通过一个法律条文来表述,也可以通过若干个法律条文来表述。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下列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A.学生甲的论点①和论点② B.学生甲的论点③和学生乙的论点③ C.学生乙的论点① D.学生乙的论点② 【答案】BCD 【解析】法的要素的构成一般包括法的原则、法的概念、法的技术性规定、法律规范等方面,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是法律规范的结构,如“假定、指示、法律后果”或“行为模式、法律后果”,因此法的构成要素不等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 5[单选题]魏明与桂敏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结婚,婚姻登记机关依法予以登记并 发给结婚证书。产生魏明与桂敏法律上的婚姻关系的事实在法学上被称作什么? A.法律事件 B.法律事实

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答

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精选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和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公文作用的活动领域,公文可分为()。 A.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B.通用公文、专用公文 C.规范性公文、领导指导性公文、公布性公文、陈述呈请性公文、商洽性公文、证明性公文 D.收文、发文 2.根据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程度,含有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损害的文件属于()。 A.内部使用文件 B.秘密文件 C.机密文件 D.绝密文件 3.下面公文写作中不恰当的是()。 A.我们一定要严厉打击少数腐败分子,把反腐败进行到底 B.以上意见如无不当,着即批转各有关单位认真遵照执行 C.我们必须排除种种不利因素,争取在第一季度建成东方贸易商厦 D.玻璃制品厂原党委书记张某一伙,几年来大量贪污盗窃、行贿送礼,其中仅行贿一项即达85000元 4.下面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公文中安排语序时,当一组概念表现由若干连续的动作、行为构成的活动过程时,一般应按时间发展顺序排列 B.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由抄送机关答复 C.有些公文的主题,可以根据领导人授意而直接表述,有些公文的主题,则需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随着对客观实际情况全面而深入的探索而逐步提炼与明确 D.公文中的疑问语气一般较少使用语气词“啊”、“呢”、“吧”等,“吗”也尽可能不用或少用 5.用于行政管理的“命令(令)”,其发布权限属于()。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党、政、军各类机关 C.国务院及其各部门 D.国家大型企业、事业单位 6.撰写交流信息的通知,要求做到:()。 A.说明制发的意义 B.侧重叙事,在叙事基础上阐明道理 C.不必予以评论,也无需阐发意义和目的 D.必须有明确的政策依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