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蛹虫草菌丝体中虫草素的提取及研究进展

蛹虫草菌丝体中虫草素的提取及研究进展

蛹虫草菌丝体中虫草素的提取及研究进展
蛹虫草菌丝体中虫草素的提取及研究进展

蛹虫草菌丝体中虫草素的提取及研究进展【摘要】:概述蛹虫草的生物学特性,综述其在人工栽培技术、液体深层发酵、化学成分和药用价值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及开发现状,为蛹虫草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本文以蛹虫草菌为实验材料,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了蛹虫草液体发酵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优化,并在所得的优化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下进行扩大培养。然后对菌丝体和发酵液中的多糖,菌丝体中的虫草素分别进行了含量测定,通过正交实验优化蛹虫草培养成分,提高虫草菌素含量,获得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液体发酵、培养工艺、虫草多糖、虫草素、提取分离

Cordyceps mycelia of Cordyceps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extraction

Abstract:An overview of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rdyceps militaris

summarizing its artificial cultivation techniques, liquid submerged fermentatio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medicinal value of the progress achieved in the area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tatus quo,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https://www.doczj.com/doc/c816114565.html,itari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In this paper, Cordyceps fungi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systems and in-depth study of the Cordyceps fermentation liquid medium and optimization of culture conditions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proceeds under conditions of medium and cultured to expand cultivation. And then mycelium and the fermentation broth of polysaccharides, Cordyceps mycelia in the assay were conducted respectively, through the optimization of Cordyceps cultivation orthogonal components, improve the cordycepin content, access to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extraction.

Key word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liquid fermentation, cultivation techniques, Chinese caterpillar fungus polysaccharide, Cordyceps, extraction and isolation

1前言

蛹虫草(C militaris)最早源于中国,俗称北虫草,由于其药用价值与冬虫夏草(c sinensis)相似,故药典中义记载为“北冬虫夏草”(5)国外最早的报道是1723年Vaillant在他所著《 Botanieon Parisiense》一书中,提到了蛹草和大团囊虫草(6),通过基源鉴定认为它与冬虫夏草是同一个属。自1727年在巴黎科学院院士会上,作为虫草属的模式种具属种“Cordycepsmilitaris”发表以来,迄今已有282年历史了,此后,我国陆续有标本输往欧洲及亚洲的日本,引起了各国学者的极大兴趣,并针对各自本国的虫草资源,进行了一定的驯化和生态研究(7)。蛹虫草与冬虫夏草同属异种,是国内外公认的食药用真菌,民间用于肺炎、肾虚、腰痛等疾病的治疗。蛹虫草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较低.液体发酵可形成菌丝体.人工大规模同体培养可获得子座,也可通过活体培养进行规模化蛹虫草生产。现有的多数文献认为人工培养的蛹虫革其有效成分和含量与冬虫夏草相仿.有的甚至更高。所以,近年来蛹虫草的研究取得了迅速的发展。生物学特性

蛹虫草是蛹虫草真菌寄生在鳞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昆虫蛹体上形成的子座(子实体)与蛹体的结合体。子座单生或数个一起从寄主蛹虫的头部或节部长出,颜色为橘黄或橘红色,全长2-8cm,头部椭圆形,长1-2cm,粗2—9mm;柄长1.5-3.5cm,粗1—3mm,颜色为浅黄色。

寄主蛹体为椭圆形,有环纹9个,蛹体颜色为绛紫色,长1.5-2cm,粗5—9mm(95). 蛹虫草在PDA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蓬松,凸起呈棉絮状的半球形,菌丝为白色,气生菌丝发达,边缘整齐,较易挑取。分生孢子为圆形或圆柱形,其大小为2.5~3.2μm×6.8μm;分生孢子着生在孢子梗的项端,或成单,或成对,或成簇排列;分生孢子梗单生或有分枝。菌丝有隔膜,粗细均匀,但老龄菌丝内会形成空泡(23)。

虫草素的研究概况

1951年,Cuningham等观察到被蛹虫草寄生的昆虫组织不易腐烂,随后从中分离到一种腺苷类活性物质,命名为虫草菌素(Cordycepin),确定其结构式为:

在此之后Kaeaka等(67)从无冠构巢曲霉亦分离出这种物质,这是迄今在虫草属真菌以外惟一报道分离出虫草菌素的菌种。此后在虫草属其它一些种中也检测到虫草菌素的存在。

虫草菌素又称虫草素、蛹虫草菌素,3’-脱氧腺苷,它是第一个从真菌中分离出来的核苷类抗生素,其分子量为251.24,熔点230—23l℃,溶于水、热乙醇和甲醇,不溶于苯、乙醚和氯仿,紫外光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59nm(68-69)。Kredich等(1961)首先对虫草素的生物合成机理作了研究,表明虫草素的合成是以腺苷为直接前体。1960年,Todd 和Ulbricht首先完成了3’-脱氧腺苷的全化学合成;1964年我国南京药学院也人工合成了虫草素(70)。

人工栽培现状

子实体培养

De Bary在19世纪60年代首次进行了蛹虫草的人工培养研究,随后人们又进行了大量的培养研究,并最终成功获得了蛹虫草的子实体(24)。日本的小林和久山1932年两次在100℃蒸汽灭菌的米饭上培养出蛹虫草子实体。英国的Shanor T.Petchl等研究认为蛹虫草菌在麦芽琼脂上容易生长,但把分生孢子接种到经过高压灭菌后的同种昆虫蛹上没有得到子囊壳(25)。目前,世界上人工培养虫草子实体种类最多的是日本研究者失秋信夫,他在日本的特许公报上发表的专利文献中报道了成功实现人工培养的包括蛹虫草在内的虫草种类达74种之多(26)。20世纪70年代国外又开展了蛹虫草液体深层发酵的研究。除此之外,日本的松本藩(1959)和吉井常人(1979)还提出了从液体培养的蝉花和蛹虫草菌丝体中提取甘露醇和制备气粉剂的方法(25)。此外,韩国的Choi,Y J.等也对人工培养蛹虫草子实体进行了很多的研究(26)。

国内在蛹虫草人工栽培方面的研究比国外开展得晚,但近二十年来国内对蛹虫草的人工栽培以及影响子实体形成的培养方法、培养条件以及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1986年吉林省蚕业研究所以家蚕和柞蚕为寄主培养蛹虫草成功获得了子实体(27)。后来人们先后在柞蚕和桑蚕活蛹、家蚕、蓖麻蚕蛹以及樗蚕蛹等蛹体上种植蛹虫草成功(28)。但这种传统的栽培方式

难以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又由于保健与医药事业对子实体的需求日益加大,人们开始把蛹虫草的人工培养转化到代料栽培的研究上来。陈顺志等(29)瓶栽蛹虫草成功,并提出子座的色泽与光线强弱有关;郑晴霞等(30)首次将蛹虫草菌直接接在培养基上,并长出子座;而且提出可以直接利用液体培养菌丝体。姜明兰等(31)用野生菌进行组织分离,在PDA培养基上分离、纯化出优良的原种,经人工驯化的原种在PDA液体培养基中扩大培养后,接种到大米培养基上,在一定条件下获得先端膨大呈棒状的子实体。张显科等研究认为,高粱米、小米、玉米渣和蚕蛹可以代替大米栽培蛹虫草,后来刘守华实验得出大米加猪血培养基更适宜虫草菌丝的生长,使产量有所提高(32-33)。冉翠香等发现人工蛹虫草培育成功的关键在于诱发子实体原基的形成,认为温差刺激对子实体原基形成的效果较好(34)。液体发酵培养

19世纪50年代以后,国外已经尝试通过液体深层培养法获得虫草菌丝体。后来的实验研究证明,这种方式生产的菌丝体的化学组成与从天然采集的虫草的化学组成几乎相同,而且可以从发酵液中得到人们需要的物质,同时大大缩短生产周期。有关液体深层发酵培养条件的报道更多的涉及到了三种虫草,包括蛹虫草(https://www.doczj.com/doc/c816114565.html,itaris)、C. pruinosa和C .iiangsiensis(35-40)。Kim H.O.和Yun J.W.(41)通过摇瓶实验比较了蛹虫草和冬虫夏草的最佳液体发酵条件,认为蛹虫草在40 gm蔗糖、5 gm玉米浸出粉、起始pH 8.0,30℃时培养能够得到最大产量。Kim S.W.(42)针对蛹虫草液体发酵从发酵流体学方

向进行了探讨,并将优化的条件应用到了发酵罐。国内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将液体培养(发酵)技术应用于冬虫夏草,蛹虫液体发酵的报道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郑晴霞(43)采用液体发酵方法培养菌丝体获得成功,随着蛹虫草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为开发利用蛹虫草及其制品,近年来对蛹虫草液体发酵培养的研究逐步增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蛹虫草菌种菌丝培养要求的最佳碳源和氮源不同,对培养基、温度、pH值以及无机元素的要求也有差异。近来,也有利用液体深层发酵培养来提高虫草多糖和虫草素等代谢产物产量的报道(44-45)。

2材料与方法

试剂

蔗糖、葡萄糖、麦芽糖、白糖、可溶性淀粉;

蛋白胨、酵母膏、硝酸钠、氯化铵、牛肉膏;

MgS0?、K?HP0?、FeS0?、KH?P0?、CuS0?、Vв?;

乙醇、丙酮、乙醚等所有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实验仪器

SRSL280手提式电煤两用灭菌器

SW-CJ-1F洁净工作台

LRH-250-G光照培养箱

CHA-S恒温振荡器

LD5-10型低速离心机

雷磁PHS-3B精密pH计

SHB-95型全塑不锈钢循环水多用真空泵

上平FAl004电子天平

101A-2型干燥箱

培养基

1斜面培养基:PDA培养基

土豆0.2% 葡萄糖2.0% 蛋白胨0.5% K?HP0? 0.1% MgS0???7H?0 0.01% 琼脂2.0% Vв?1mg/l

2种子培养基:

蔗糖5.0%,酵母浸出粉1.0%,蛋白胨1.0%

3发酵培养基(合成):

砂糖/蔗糖3.0% 蛋白胨 3.0% 酵母浸出粉3.0% K?HP0?0.1% MgS04??7H?0 0.05% CaCl? 0.01%

菌种

蛹虫草菌

试验方法

2.2.1培养基的配制

选用上述配方,按所需量称好各种原料放入三角瓶中。

2.2.2培养基灭菌

在高压湿热灭菌锅内灭菌,灭菌后将其取出分装入三角瓶内,每个三角瓶的装样量为:种子培养基130mL/50ml;发酵培养基100ml/500ml。2.23接种。在超净台中,先将制备好的斜面培养基上的母种(25C?

培养5.6d)取1块6-10mm大小的菌苔接入种子培养基(装样量为

130ml/50ml三角瓶)中,在27℃恒温振荡器上发酵72h,形成微小的菌球。

2.2.4转接

72h后,再将小菌球以10%装样量转接至发酵培养基(装样量为

100ml/500ml三角瓶)中,相同条件下培养。

2.2.5菌丝体干重测定方法

将发酵液在4000r/min离心20min,弃去上清夜,将湿菌体用蒸馏水洗净后置烘箱中60?C烘至恒重。

2.2.6菌丝体多糖的提取方法将得到的干菌丝体用水抽提,加入约20倍体积的蒸馏水,100?C浸提3h,重复提取3次,上清液减压浓缩至小体积后加入约3倍体积的95%乙醇沉淀多糖,过夜离心得沉淀,以无水乙醇、丙酮、乙醚各洗涤一次,真空干燥后得菌丝体粗多糖。2.2.7培养条件优化的单因素试验

分别选取加入核苷酸量 (0.1g;0.2g;0.3g;0.4g;0.5g)、发酵温度、发酵初始pH(2;5;7;9)三个因素进行培养条件的单因素试验。2.2.8培养条件的三因素正交实验

在根据单因素实验大致确定最佳实验条件后,再对以上三因素:核苷酸量(g)、发酵温度(?C)、pH值作三因素的正交实验。

试验结果

参考文献

【5】江西新医学院.冬虫夏草中药大辞典(上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767·768.【6】刘刚.蛹虫草的研究现状【J】.中国中医药杂志,1994;1(1):23-24.

【7】梁宗琦.中国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J】.微生物杂志,1986,6(4):68—72.

【23】刘荻,何莉莉,等.继代培养对北虫草菌落形态及子实体产量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

学报,2006,37(3):538—541.

【25】陆鲁生.虫草【M】.第一版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86,125.129.

【26】Choi,I.Y.,Choi,J.S.,Lee,W.H.,Yu,Y.J.,Jong,GT.,Ju,I.O.and Choi,Y.K.The condition of

production of artificial fruiting body of Cordyceps militarY[J].Korean Journal ofMycology,

1 999,27:243-248.

【27】刘杰麟.虫草的无性型及其子实体的人工培养【J】.贵州农业大学学报,1990,(1):43-48.

【28】曹匾生,梁漫逸.人工培育蛹虫草研究【J】.药学情报通讯,1987,5(3):51—52.【29】朱宏图.人工培育蛹虫草的研究【J】.中药通报,1987,12(12):21.

【30】潘新法.家蚕蛹为寄主室内种植蛹虫草初报【J】.中国食用菌,1994,13(5):21.【31】郑晴霞,彭菲,王凤翱.蛹虫草的人工培育及组织学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5(6):

581—583.

【32】姜明兰,钟文田.北冬虫夏草人工栽培技术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1995,(1):54—57.

【33】张显科,刘文霞.不同培养料栽培蛹虫草实验研究【J】.中国食用菌,1997,16(2):21—22.

【34】刘守华,王栩.代料栽培试验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1999,l(1):91—92.【35】Park,J.P.,Kim,S.W.,Hwang,H.J.and Yun,J.W.Optimization of submerged culture conditions

for the mycelial growth and exo—biopolymer production by Cordyceps

militaris[J].Lett Appl

Microbiol,2001,33:76—81.

【36】Park,J.P.,Kim,S.W.,Hwang,H.J.,Cho,Y.J.and Yun,J.W.Stimulatory effect of plant oils and

fatty acids on the exo·biopolymer production in Cordyceps militaris[J].Enzyme Microb Technol

2002b,3 1:250-255.

【37】 Xu,C.P,Kim,S.w.,Hwang,H.J.and Yun,j.W.Application of statistically based experimental

designs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exo·polysaccharide production by Cordyceps

mih'taris NG3[J].

BiotechnolAppl Biochem,2002,36:127-131.

【38】Kim,S.W.,Hwang,HA.,Xu,C.P,Sung,J.M.,Choij.W.and Yun,J.W.Optimization of

submerged culture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mycelial biomass and exo—polysaccharides by

Cordyceps militaris C738[J].dAppl Microbiol 2003b,94:120—126.

【39】 Xiao,J.H.,Chen,D.X.,Xiao,Y.,Liu,J.W.,Wan,W.H.,Fang,N.,Tan,B.B.et a1.

Optimization of xubmerged culture conditions for mycelial polysaccharide production in C

pruinosa[J].Process Biochem 2004a,39:2241—2247.

【40】Xiao,J.H.,Chen,D.X.,L J.W:,Wan,W.H.,Fang,N.,Xiao,Y,Qi,Y and Liang,Z.Q.

Optimization of submerged culture requirements for the production of mycelial growth and

exo-polysaccharide by C.jiangxiensis JXPJ 0109【J】.JApplMicrobiol 2004b.96:l 105—1l 16.

【4l】H.O.Kim and J.w.Yun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roduction

ofexo-polysaccharides between

two entomopathoginic fungi C,mHitaris and C.sinensis in submerged mycelial cultures[J].

Journal ofApplied Microbiology,2005,99:728-738.

【42】S.W.Kim,H.J.Hwang,C.P Xu,J,M。Sung,J.W Choi and J,W.Yun Optimization of submerged

culture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mycelial biomass and exo-polysaccharides by C militaris

C738[J1.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2003,94:120-126.

【43】汪宇,于荣敏,佟志清,等.蛹虫草液体培养条件的优化及生长动力学考察【J】.中国野生

植物资源,2003,22(4):56.60.

【44】李信,许雷.蛹虫草菌胞外多糖发酵工艺优化【J】.化工冶金,1998,19(3):254-259.【45】LIU Zhu,LIANG Zong-qi,LIU Ai-ying.Effect of the Components of Medium on Increasing the

Content of Cordycepin[J].Journal of Fungal Research,2003,l:9-12.

【67】R_J.苏哈道尼克著(谢其明,王恕蓉译).核苷类抗菌素【M】.北京:科学出

版社,1982版,476.

【68】<<抗菌素生物理化特性>>编写组.抗菌素生物理化特性(第一分册)【M】.北

京:人民出版社,1977,983.

【69】焦彦朝,梁宗瑜,刘爱英,等.虫草生物活性物质研究概况【J】.贵州农业

科学,1990,(3):53~54.

【70】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中册)【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12.

【95】李吴,吴百昌,李春兰.虫草人工栽培与深度开发[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

版社。2003.37—43.

蛹虫草培养基残余体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

dible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L.)Link]又名北冬虫夏草、北虫草,与冬虫夏草同属异种。由于其主要药用成分虫草素含量比冬虫夏草高得多,大约为后者3~5倍甚至10倍[1],且蛹虫草更容易人工栽培,因此蛹虫草目前被选为冬虫夏草的最佳替代品。我国蛹虫草子实体的生产已有相当规模,在子实体收获后产生大量废弃的培养基残余体作为废弃物被扔掉。这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造成很大浪费。废弃的培养基中含有丰富的菌丝体,其中还有大量的虫草素和腺苷及多糖类等活性物质[2]。如何利用好虫草培养基残余体不仅能提高蛹虫草生产的附加值,也能解决环保问题,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近年来虫草培养基残余体的综合利用研究备受关注。笔者从虫草培养基残余体的虫草素、虫草多糖的提取纯化,在保健食品和饲料中的应用及作为杀虫真菌制剂或用于培养其它微生物等方面综述了虫草培养基残余体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 1蛹虫草培养基残余体中虫草素、虫草多糖的提取纯化 蛹虫草性味甘平,益肺肾,补精髓,止血化痰,用于肺结核、老人虚弱、贫血虚弱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和高级滋补品,其中虫草素、虫草多糖是蛹虫草的重要活性成分[3],虫草素在美国作为抗癌新药,已经进入三期临床,具有极高的医药经济价值。目前,虫草素主要从蛹虫草子实体中提取。但是,由于蛹虫草子实体的生产成本高,从而导致虫草素的生产成本极高。研究发现,人工栽培蛹虫草培养基中含有大量的虫草素,与相应的子实体相比,培养基来源充足,价格低廉,作为制备虫草素的原料,可以大大降低成本[4]-[5]。因此,近年来虫草培养基残余体中虫草素、虫草多糖的提取纯化的研究备受研究者关注。 1.1蛹虫草培养基残余体中虫草多糖、虫草素的提取根据虫草素和虫草多糖溶于水、热乙醇和甲醇的性质,其提取一般采用水、50%乙醇、乙醇和甲醇等溶剂。提取方法主要有水浴煎煮法、热水回流提取法、索氏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波法浸提法、连续逆流提取法等。 虫草多糖的提取:娄虹[6]等采用水浴煎煮法提取蛹虫草大米培养基活性粗多糖,利用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从极差分析得出,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因素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次数,在最佳工艺条件乙醇浓度95%,提取次数4次,提取温度90℃时,多糖的最高得率为0.74%。任蜀豫[7]等采用正交设计,从人工栽培蛹虫草产生的大量废弃培养料中热水回流提取多糖,并根据极差和方差分析,确定工艺条件对提取量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在最佳工艺提取温度80℃,提取2次,提取时间120min,料液比(W/V)1∶20的条件下,测得多糖含量为1.12mg/mL。梁晨[8]通过对水浴法、超声波法和微波三种提取方法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得到最佳的蛹虫草培养基多糖提取条件为:2.5g培养基干粉样品,用15倍质量的水,于微波炉中60W下提取1min,之后用20mL乙醇沉淀。 虫草素的提取:钟艳梅[9]等以人工蛹虫草固体培养残基为原料,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准确称取处理好的样品各10g,共4份,分别加入水、75%乙醇、95%乙醇和无水乙醇作提取剂,在沸水浴中抽提8h,收集提取液,发现虫草素得率分别为:0.0122%、0.0078%、0.0053%和0.0052%。谭琪明[10]等用水提取、pH5、料液比1∶50、温度70℃、时间3h的提取工艺从蛹虫草小麦培养基中提取虫草素,提取率可达94.87%。张丽艳[11]从培养基残基中提取虫草素的技术,优化了虫草素水提醇沉的工艺。得出最佳水提醇沉工艺条件:40℃提取4次,料液比为1∶20,每次提取2h。提取液浓缩到废料量的2倍,添加3倍量乙醇,醇沉时间为9h。王雅玲[12]等以蛹虫草大米培养残基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根据虫草素的理化性质,用不同提取溶剂、温度、时间和pH,进行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蛹虫草大米培养残基中虫草素含量为2.011~ 2.185g/kg。梁晨[8]采用水浴法、超声波法、微波法和超临界法提取蛹虫草固体培养基中的虫草素,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其最佳提取工艺为:称取一定量培养基粉末,用10倍质量的水于微波炉中40W下提取3min,虫草素提取率为42.83%。韦会平[13]等研究表明蛹虫草培养基残基的主要成分为淀粉类物质。采用传统的方法提取会加大提取液中杂质的含量,为了高效提取纯化虫草素,以用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作溶剂,采用连续逆流提取法从大米培养基中提取虫草素,得到较好的结果,研究从固体培养基中提取纯化虫草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连续逆流提取:以70%乙醇作溶剂,溶剂/虫草培养基为 蛹虫草培养基残余体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 胡珊罗华建黄皓*陈仕丽梁卫驱李艳芳徐匆 (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广东东莞523086) 摘要从虫草培养基残余体的虫草素、虫草多糖的提取纯 化,在保健食品和饲料中的应用,作为杀虫真菌制剂和用于培 养其它微生物等方面综述了虫草培养基残余体综合利用的研 究进展。 关键词虫草培养基残余体虫草素提取纯化保健食 品饲料 文章编号1000-8357(2014)02-0001-03 收稿日期:2013-08-14。 作者简介:胡珊,农艺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农业微生物。 *通信作者。 1

蛹虫草栽培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展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816114565.html, 蛹虫草栽培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展望 作者:廉家盛田娇高日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08期 摘要蛹虫草是一种珍贵的食药用大型真菌,具有抗疲劳、抗衰老、增强免疫和性功能等 作用,可杀灭喉癌细胞,能补肺益肾壮阳,有扶虚损、益精气、止血、化痰、镇静和免疫等多种功能。该文综述了蛹虫草的不同栽培方式,并对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为蛹虫草栽培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L.Fr)Link];人工栽培;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08-02309-02 作者简介廉家盛(1984-),男,吉林白山人,从事食用菌研究。 收稿日期 20140219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禅花能主治小儿天吊惊痫、夜啼、心悸。禅花包括蝉草和蛹草等多种寄生于蝉体上的虫草菌。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草药汇编一书在冬虫夏草的附注中记载:蛹草[Cordyceps militaris(L.Fr)Link]的子实体及虫体也可作冬虫夏草入药。随着人 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虫草作为我国传统的名贵滋补中药材,市场需求日益扩大。野生的冬虫夏草随着资源的减少价格逐年攀升,而人工栽培并未实现。近年来,以冬虫夏草菌丝体或其他虫草作为原料冒充野生冬虫夏草产品的事件频频发生,而蛹虫草这种药用疗效可以与冬虫夏草媲美的药用菌已实现了工厂化栽培,并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笔者综述了目前蛹虫草栽培的研究进展,并对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以期为蛹虫草栽培研究提供参考。 1 蛹虫草栽培现状 20世纪30年代开始,国内外研究人员就开始进行了有关蛹虫草生态调查和驯化、人工栽培的研究。1936年,Shanor用蛹虫草无性阶段的分生孢子成功感染普罗米锡天蛾的活蛹,并 用潮湿的苔藓(泥炭藓)将其包裹后,获得了具有成熟子囊壳的子座,标志着蚕蛹栽培蛹虫草的成功[1]。Kobayasi,y.等多次在经2次灭菌(100 ℃)的米饭培养基(含蒸馏水40%)接种蛹虫草的子囊抱子,一个月后瓶内形成菌核,再经2周便形成有子囊壳的子座,有时要经4个半月。人工培养的子座比天然子座稍粗,培养基表面有时还会出现抱梗束[2]。这标志着蛹虫 草人工栽培已经成为事实,而经过近1个世纪的研究发展,目前蛹虫草已成功实现了工厂化生产,产量及质量均能达到一定的水平。 2 蛹虫草栽培方式

蛹虫草简介

虫草酸(Cordycepic acid)是冬虫夏草和蛹虫草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其实它的化学分子式C6H12O6,为1,3,4,5—四羟基环已酸,即D- 甘露(糖醇)。虫草酸能抑制各种病菌的成长,可预防与治疗脑血栓、脑出血、心肌梗塞、长期衰竭;虫草酸含量的高低是衡量虫草质量 的主要标准之一,一般认为虫草酸含量高的虫草的药用价值高· 虫草酸虫草酸 - 药效 抗肝组织纤维化,抗脂质过氧化,同时由于虫草的增强免疫功 能使肝脏的解毒作用增强,从而能够有效保护肝细胞。 传统医学上有很多关于虫草补肾壮阳的论述,据研究这主要是 因为虫草有雄性激素样作用有关。尤其其中的腺苷能改善肾脏的微 循环和局部血流量,同时它还能调节肾上腺素以及与性功能有关的 内分泌。因此虫草对中老年和因为内分泌萎缩、失调引起的性功能 障碍有很好的疗效,对各种急、慢性肾衰都有显著疗效。 另外,因为各种类型的"肾虚"多是由内分泌功能萎缩引起的,而 且临床上有大量虫草治疗肾虚的有效案例,所以虫草也是治疗肾虚 的良药。 葡萄糖(Glucose)(化学式C6H12O6)是自然界分布最广且最为重要的一种 单糖,它是一种多羟基醛。纯净的葡萄糖为无色晶体,有甜味但甜味不如蔗糖(一般人无法尝到甜味),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天然葡萄糖 水溶液旋光向右,故属于“右旋糖”。 葡萄糖在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是活细胞的能量来源和新陈代谢中间 产物,即生物的主要供能物质。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葡萄糖。在糖果制造 业和医药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别称(2R,3S,4R,5R)-2,3,4,5,6-五羟基己醛、玉米葡糖、玉蜀黍糖 CAS登50-99-7 熔点146o

蛹虫草详细介绍

蛹虫草详细介绍 蛹虫草是用野生天然冬虫夏草菌株孢子接种到蚕蛹(或特制培养基)上人工培育而成的药食两用真菌。经国内权威分析检测机构化验证明:蚕蛹虫草所含虫草素、甘露醇、SOD及磷、钾、锌、硒等矿物元素均达到或超过天然冬虫夏草。菌种纯正、无退化、有效成分含量稳定。经多年药化、药理、“ 三致”( 致畸、致癌、致突变 ) 试验,具有抗疲劳|抗衰老|抗肿瘤|抗病毒|增强免疫功能,治疗心律失常|调脂类代谢|镇咳平喘|祛痰解痉作用,保肝护抗乙肝|治疗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及提高性功能等十大功能,急性、亚急性毒性试验无毒,服用安全。“ 三致” 试验呈阴性,是制药|保健|食品|饮料|制酒|日化等多方面的理想原料。 冬虫夏草宿主蝙蝠蛾幼虫对环境要求非常高,世代周期长,很难规模饲养,资源紧缺,野生冬虫夏草价格昂贵。而目前市场上以发酵菌丝代替虫草,其有效成分和效果根本无法与天然虫草相比。本研究通过大量培养比较,筛选出了一株优良的蛹虫草菌种。利用新的接种分生孢子和环境控制方法,使接种成功率和子座长出率达 95% 以上,从接种到子座成熟由自然状态的一年缩短到 35-45 天。虫草的成份分析表明,蛹虫草的蛋白质_糖_脂肪_腺嘌呤_尿嘧啶_甘露糖_氨基酸_生物碱_麦角甾醇和多种微量元素与野生冬虫夏草相比无根本差异,最重要的为蛹虫草的活性成份虫草素含量是野生冬虫夏草的 5~10 倍。药理试验表明蛹虫草具镇静、延长睡眠、抗肿瘤、提高性功能等生理功能,许多生理功能明显优于野生冬虫夏草。培育蛹虫草作为冬虫夏草的替代品或新保健食品、或进一步从中提取有效成分制备新药将有广阔的市场. 临床应用 冬虫夏草中医临床应用,多为煎服或配伍入丸、散。用量一般为5~10g,或用15~30g与鸡、鸭、猪肉等炖服,但由于天然虫草资源紧缺、价格昂贵,同时对发酵菌丝体的化学、药理研究,都表明其天然虫草有相同和相似的药理活性,市场不断涌现出发酵虫草菌丝体为原料的新药品和保健品,如卫生部批准生产的“金水宝”胶囊和已投产的“至灵胶囊”、“百龄胶囊”、“心肝宝”胶囊、“宁心宝”等。 (一)心血管疾病 邵耕等用“金水宝”治疗高血脂症的273例临床研究表明,“金水宝”胶囊组病人血清总胆固醇平均比治疗前下降17.5%(对照组下降1.2%);甘油三酯下降9.9%(对照组6.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KLC)升高27.2%(对照组升高10.4%),与对照比较有显著差别,结果表明该药有较高可靠的降低胆固醇作用,且能升高HDL-C。李佩章等用“宁心宝”治疗心律失常200例,总有效74.5%;广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用“心肝宝”治疗心律失常188例,总有效74.4%~79.6%。 (二)呼吸系统疾病 江西国药厂以生产的“金水宝”,供5家医院治疗117例慢性支气管炎,进行临床验证,结果显效率49.6%,好转33.3%,总有效82.9%。 (三)性功能障碍 杨文质等报告对金水宝治疗性功能低下症进行临床研究。结果以每日3次,每次1g,20d一疗程,天然虫草显效率25%,“金水宝”显效率56.2%。苏州医学院一附院用“金水宝”治疗阳萎患者50例,总有效为64%,17-羟、17-酮均见升高,认为“金水宝”有提高肾上腺皮质机能、补肾壮阳、治疗阳萎的功能。 (四)肾脏疾病 陈以平等报告用金水宝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结果,经一个月治疗后,病人肾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后血中肌酐、尿素、比治疗前明显减少,肌酐清除率提高,血色素增加。天然虫草及灵胶囊也有一定疗效。 据任青等报告,用心肝宝治疗肾小球肾炎100例,对照50例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心肝宝组有效为68%,比对照组(54%)高,尤其系膜增值性肾炎疗效显著。经心肝宝治疗后,病人尿FDP明显下降(P<0.01),细胞免疫测定CKT3%明显增加,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明显下降(P<0.01),总补体(CH50)增加(P<0.01)。 (五)肝脏疾病 1、慢性肝炎。据郑芙蓉报告,上海等地用心肝宝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256例,有效在80%以上,多数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好转,而以血清白蛋白、SGPT变化较明显。人工虫草头孢菌丝、至灵胶囊、心肝宝等对慢性肝炎也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至灵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总有效为84.61%。何建军等用心肝宝治疗乙型慢性病毒性肝炎125例,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100例,14例显效,19例好转,有效达33%;慢性活动性肝炎25例,4例显效,9例好转,有效达52%。总有效达36.8%。 2、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用人工虫草菌丝制剂治疗层,大部分患者腹水消失,对提供高血浆白蛋白和改善精神食欲有一定的作用,能延长病人生长期。

蛹虫草研究进展及其产业化前景

食用菌学报 2011.18(2):70~74 收稿日期:2010 12 17原稿;2011 05 20修改稿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KSCX 2 Y W G 074 04)、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 2008B020400012,2009B020201012)的部分研究内容 作者简介:曾宏彬(1981-),女,200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真菌资源开发 研究。 E mail :zhb_1328@y aho https://www.doczj.com/doc/c816114565.html, 文章编号:1005 9873(2011)02 0070 05 蛹虫草研究进展及其产业化前景 曾宏彬,宋 斌,李泰辉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70) 摘 要:概述了蛹虫草的形态与分布、生物学特性、药理学、菌种选育、子实体栽培技术、液体发酵培养技术和产品研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和展望了蛹虫草产业化发展方向和前景。关键词:蛹虫草;生物学特性;药理学;产业化 虫草作为传统珍贵中药材,我国对其早就有所认识,李时珍早在1518年就在 本草纲目 中指出,蝉花能主治 小儿天吊惊痫,夜啼,心悸 ;敬一兵等[1] 的考证认为当时所提及的 蝉花 可能就包括了蛹虫草(Cor dycep s militar is )。目前蛹虫草已实现大规模人工栽培,使其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在近几十年取得了很大进展,已逐渐成为野生资源不断减少,亟需保护的野生冬虫夏草的替代品;又因其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蛹虫草及其产品已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特别是受到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消费者的喜爱。笔者综述了近年来蛹虫草在分类学、药理学、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产业化现状,以期为蛹虫草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1 形态与分布 蛹虫草是指寄生于鳞翅目昆虫蛹体后能形成虫菌复合体的真菌,在分类学上隶属于真菌界(Fung i)、子囊菌门(Ascomycota)、粪壳菌纲(Sordariomy cetes)、肉座菌亚纲(H ypocreo m yce tidae)、肉座菌目(H y pocreales)、虫草科(Cordy cipitaceae)、虫草属(Cor dy cep s )[2]。蛹虫草的主要形态特征是:子座单个或数个从寄主头部或节部生出,颜色以橙黄色为主,一般不分枝,高3~5cm,子座头部呈棒状,表面粗糙,长1~2cm,粗3~5m m;子囊壳下部埋生于子座头部的外层,外露,近圆锥形;子囊线形、细长,大小 为(400~300) m (4~5) m,内含8枚线形孢子,粗约1 m,孢子细长,几乎充满子囊,成熟时产生横隔,并断成2~3 m 的小段;子座柄部近圆柱形,内实心,长 2.5~4cm,粗2~4mm [3] 。 蛹虫草主要生长在海拔2500m 以下,有阳光散射的山间缓坡向阳地带,子实体常发生于每年的夏末秋初。目前已经报道的蛹虫草寄主已超过3目11科19种,广泛分布于寒、温气候带及热带、亚热带地区。 2 生物学特性 2.1营养需求 国内学者研究发现,人工栽培蛹虫草以小米和高粱米的混合物培养最佳,菌丝体生长适宜碳源是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适宜氮源是蛋白胨,适宜碳氮比为40 1,最适pH 为6.5,KH 2PO 4,VB 1、Mg 2+、Ca 2+对子实体的生长有促进作用。钟冬晖等[4]发现在以大米为主的培养料中添加4.5%麦麸和2.3%玉米,菌丝发菌速度较快,此时培养料中菌丝较厚、洁白、致密,且正常子实体原基萌发早、萌发率高。 2.2环境因子 环境因子对蛹虫草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其中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以及氧气等。王菊凤等[5] 采用试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蛹虫草的光温生理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蛹虫草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是17~25 ;张绪璋 [6] 研究发

蛹虫草菌丝体中虫草素的提取及研究进展

蛹虫草菌丝体中虫草素的提取及研究进展【摘要】:概述蛹虫草的生物学特性,综述其在人工栽培技术、液体深层发酵、化学成分和药用价值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及开发现状,为蛹虫草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本文以蛹虫草菌为实验材料,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了蛹虫草液体发酵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优化,并在所得的优化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下进行扩大培养。然后对菌丝体和发酵液中的多糖,菌丝体中的虫草素分别进行了含量测定,通过正交实验优化蛹虫草培养成分,提高虫草菌素含量,获得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液体发酵、培养工艺、虫草多糖、虫草素、提取分离 Cordyceps mycelia of Cordyceps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extraction Abstract:An overview of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rdyceps militaris summarizing its artificial cultivation techniques, liquid submerged fermentatio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medicinal value of the progress achieved in the area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tatus quo,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https://www.doczj.com/doc/c816114565.html,itari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In this paper, Cordyceps fungi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systems and in-depth study of the Cordyceps fermentation liquid medium and optimization of culture conditions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proceeds under conditions of medium and cultured to expand cultivation. And then mycelium and the fermentation broth of polysaccharides, Cordyceps mycelia in the assay were conducted respectively, through the optimization of Cordyceps cultivation orthogonal components, improve the cordycepin content, access to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extraction. Key word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liquid fermentation, cultivation techniques, Chinese caterpillar fungus polysaccharide, Cordyceps, extraction and isolatio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