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道景观手绘教学培训 内部资料

三道景观手绘教学培训 内部资料

浙美版美术 七年级下册第4课 手绘校园风景

5.手绘校园风景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细致的观察,感受校园环境的美感。 2.运用透视和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 3.培养热爱校园的情感,提高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处在初一阶段,对初中校园有着自己好奇的观察眼光,教师根据学生对校园所特有的情感,讲解校园风景的不同角度的透视关系及变化规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透视原理,进行手绘校园。 三.重点难点 重点:对校园环境进行仔细和深入理解,能利用所理解的透视知识,进行大胆地构图和创造性的表现。 难点:手绘校园景物的选择与构思,透视知识的掌握,运用和创新。 四.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揭示新课 播放美丽的校园风景照片,让学生谈对校园风景的印象。 说一说:(1)、你对校园有哪些美好的印象? (2)、你想选择哪个场景表达你的感受? (3、如何表达建筑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引导:我们在绘画时,画出的物体想要有立体感,就必须了解透视,运用透视规律来画,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焦点透视的方法。 活动2【讲授】知识新授,展开教学 1) 放霍贝玛《林间小路》“这种现象有何规律?” 在我们的校园有这样规律的风景吗? (用校园图片进行教学,让学生有种亲切感) 出示PPT图片(图片校园小路、图书馆的书架、机房等) 2)欣赏古镇的风景图片 总结:发现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现象

3) 教师讲解透视的含义:客观物体因与人眼(视点)的远近距离和空间方位的不同,在视觉上引起近大远小、近宽远窄或近长远短等形象变化,称作透视现象。 是绘画中运用线条或色彩在平面中表现物象的空间感一种方法。 4)出示平行透视教学楼图片,讲解分析画中的平行透视。 师生总结出平行透视特点:只有一个消失点且视点与画面平行。(图) 让学生对PPT图片中找出其的视平线和消失点 (通过实践考察学生对平行透视的掌握情况。) 5)出示成角透视的教学楼图片,讲解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客观物体(指立方体)的各个面都不与画面平行而成各种角度时的透视现象。 想一想:这个立方体的透视规律(启发学生找到成角透视的特点) 师生总结出成角透视的特点: 是描绘的对象物体的视平线上存在两个消失点。 活动3【活动】师生研讨、知识巩固 辨一辨:哪些是成角透视、平行透视?(巩固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活动4【练习】深入教学,知识内化 透视写生三步曲:1、取景2、构图3、刻画并出示相应的步骤图。 教师展示自己的校园风景速写(正面绘制校园一景,背面绘制了明信片的板式) 欣赏校园风景画的小视频,让学生更深刻地感知。 活动5【作业】小组合作,拓展延伸 用透视的方法画出校园一景(作业要求:注意取景,主次有别,详略得当。并且用制作明信片的方式呈现) 将完成的作业贴于黑板,通过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来体现评价的特性。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读书笔记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读书笔记 “自然:第一自然,原始状况的大自然;第二自然,农业生产状况下的自然。 中国园林的起源是从模仿第一类自然开始;欧洲园林是在模仿第二自然开始的。” “水作为阿拉伯文化中生命的象征与冥想之源,在庭院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们常常以十字形水渠的形式出现,代表天堂中水、酒、乳、蜜四条河流。” 一、英国的景观设计 唐纳德(Christopher Tunnard) “把握日本庭院的本质,他提出:‘要从对称的形式束缚中解脱出来,提倡尝试日本园林中石组布置的均衡构图的手段,以及从没有情感的事物中感受园林的精神实在的设计手法。’” “在园林中要创造三维的流动空间,为了创造这种流动性,需要打破园林中场地的严格划分,运用割断和能透过视线的种植设计来达到。” 本特利树林Bentley Wood 杰里科(Geoffery Jellicoe) 第一阶段: 彻德峡谷工程(Cheddar Gorge) 迪去雷庄园(Ditchley Park) “在园中杰里科设计了一个有喷泉的下沉式的半圆形水池,水池被紫杉高篱围绕着,人们可以在水池中戏水。杰里科还沿着水面设计了一个长平台。” 第二阶段: 肯尼迪纪念园(The Kennedy Memorial) “‘白色纪念碑、美国详述、开阔的草地、规整的小路、冥思的石凳、俯瞰泰晤士河和绿色的原野’杰里科希望参观者能够仅仅通过潜意识来理解这朴实的景观。 舒特住宅(Shute House Garden) “水池、杜鹃花、古典雕塑、链式小溪、小瀑布、喷泉、平整的草地” 第三阶段: 莎顿庄园(Sutton Place)

“被认为是杰里科作品的顶峰。杰里科试图赋予园林一些含义,是要引喻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一系列的食物和思想。鱼形的吃糖和小湖,引喻水和更神秘的东西,它与周围的小山精心组合,代表着阴阳结合。整个园林似乎微妙地潜藏着一些当今世界之外的东西。他认为,景观是历史、现在和将来的连续体。在这种意义上,莎顿庄园的设计是连续的,是现存轴线、视景线和原先设计者可能的设计意图的发展 ” “杰里科喜爱并在作品中大量运用:绿篱、雕塑、链式瀑布、远景、凉亭、座椅、棚架、瓶饰、花篮、长平台、长步道、丰富的水景如池塘、瀑布、跌水、水池、喷泉等、视景线、植物。” 二美国的景观设计 斯蒂里Fletcher Steele 瑙姆科吉庄园(Naumkeag) 午后花园(the Afternoon Garden) 平台花园 “草地上斜向布置着弯曲的砾石带和中间的月季花坛。这至关重要的曲线形式由远处Bear山的曲线产生,自南部的草地开始,至树林中截止,这是在统一的设计中把背景地貌形式融于前景的第一次尝试。” 蓝色的阶梯(Blue Stairs) “清晰的展示了他运用透视法对地段富有想象力的处理。这个设计既是园林,也可看作是雕塑。” 托马斯.丘奇Thomas Church “这种带有露天木制平台、游泳池、不规则种植区域和动态平面的小花园为人们创造了户外生活的新方式,被称之为‘加州花园’(Califonia Garden)" “关键是要把握尺度并在规则的建筑与外围的自然景观之间进行微妙的转换。” “他的作品开始展现一种新的动态均衡的形式:中轴被抛弃,流线、多视点和简洁平面得到应用,质感、色彩呈现出丰富变化。‘立体主意’、‘超现实主意’的形式语言如锯齿线、钢琴线、肾形、阿米巴曲线被他结合形成简洁流动的平面。” 金门展小花园(Golden Gate Exposition) 唐纳花园(Donnel Garden)

读书笔记:从景观设计的角度了解

读书笔记:从景观设计的角度了解-网师园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院系:______ 建筑与艺术学院_______ 专业: _________ 环境设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0 —五年五月

摘要:网师园是苏州园林的重要代表, 隐匿于苏州老城区狭窄的街巷中, 园林面 积十分有限,但其风采并未因面积小而有所减损。文中试从园林特色,空间营造 手 法,从两个大角度具体探讨网师园成功实现“小中见大”的空间营造手法,从 中学 习和了解古代造园艺术。 关键词:空间营造,小面积园林设计,网师园 1网师园及其特色 苏州园林是江南园林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都是苏州 园林中精彩而极富特色的典型。按照园林规模可将苏州园林分为大型、中型、小 型 其中,网师园因其主题明确、空间尺度斟酌恰当,综合运用多种手法达到以小见大, 以少胜多的效果,被陈从周先生称“小园极则”,是中型苏州园林的代 表作之一。 2景区空间营造手法探讨 网师园占地 0.67 hm2,其中园林部分占 0.53 hm2左右。同近 4hm2的拙政园 以及占地2hm2的留园相比,面积很小。如何在小范围内营造不令人感到 局促的园 林景观是一个难题,因破解了难题最终成为了网师园的亮点之一。 2. 1景区划分 网师园分为3个景区,即中部主景区、西部殿春簃景区和南部小山丛桂轩景 区。中部主景区以一个近似正方形的大水面为中心,占据了园林很大部分面积, 从 而明确了中部主景区的山水主题。 造园要素被精心布臵在四边,围绕水面形成了 完整连续的画卷:水面北侧的园林建筑组合包含体量较小的射鸭廊和竹外一 枝轩,两者同住宅部分的读画楼形 成逐 级后退的层次;主要的厅堂看 松读画轩距离主水面驳岸 10m 左 右,中间的空地上布臵有一花 池, 内植百年古木圆柏及其他园林植物 从水体南侧望来,古木与其 他植物 隐约遮挡了建筑,形成一眼望不 尽 的感受,无形中使游人产生 庭院比 实 际面积大的错觉。灵巧通透的濯 缨水阁 紧贴可供攀爬玩耍 的黄石假 山,月到风 来亭联系着起 师 园 空 间 析 主娶空间节点 齧空何节点Z 间是一 秒 空杂的序列筈 竜. 引导性 邮园中阖库列 竹Ifi

方方《风景》读书笔记

方方《风景》读书笔记 方方《风景》读书笔记篇一 方方的中篇小说《风景》和池莉的《烦恼人生》都问世于1987年,是新写实小说的两部开山之作,但比较之下,《风景》在对生存状态的还原上更具有一种令人震撼的探索精神。这篇小说写的是武汉底层社会一个贫民家庭在几十年间的遭遇:父亲是个码头工人,性情粗暴而且为人凶悍,母亲则十分风骚粗俗,他们在大半生中都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所得只有十个儿女,除了最小的一个生下不久即夭折之外,其余九个像野生植物般地在放任自流中长大成人。情节的主线是父母与七哥的故事,其中又依次串起其他八个孩子的经历,如大哥与邻居的老婆发生恋情,二哥渴望摆脱粗鄙的家庭生活,最终却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以及三哥对女性的仇恨,哑巴四哥与一个盲女平淡自足的婚姻,五哥六哥在生意场上的拼命周旋,还有大香小香两姐妹各自或普通或放浪的家庭生活;至于七哥的故事则写得更为详细:他自幼没有得到过丝毫的家庭温暖,被父亲和兄弟姐妹肆意地打骂,完全像条野狗似地活着,“文革”中他怀着对家庭的刻骨仇恨离家去下乡,然后完全出于偶然被推荐到北京上大学,从此他开始抓住一切机会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最后终于顺利地踏上仕途,成为这个贫民家庭中出来的第一个“大人物”.小说对每段故事的叙写都集中于对生存景象的刻画,所有人物都为他们的生存境况所紧紧捆绑着,他们生

活中任何跌爬滚打和生死忧乐都生成于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欲求与所处境遇之间的磨擦和冲突。 这篇小说的叙述者被设置为一名死者,即那个夭折的小儿子。小说正文前引波特莱尔的诗句作为题词“在浩漫的生存布景后面,在深渊最黑暗的所在,我清楚地看见那些奇异世界”.由死者的视角来讲述生存的故事,显然是一种机智的安排,这使得作品中的生存景观看来异常的冷漠和残酷。由死者的观察所得出的结论,是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无比艰辛而凄惶:“我宁静地看着我的哥哥姐姐们生活和成长。在困厄中挣扎和在彼此间殴斗。……我对他们那个世界由衷感到不寒而栗。”这生存充满了无价值的毁灭:在械斗中死去的工人被沉入江底,一个可爱的女孩突然被火车碾死,“文革”中一对夫妇在绝望中投水自杀,货车上的货箱无端落下,将人砸得脑浆四溅;生存的处境狭仄得令人透不过气来:十一口人全都拥挤在肮脏鄙陋、只有十三平米的一间板壁房子里过活,七哥从小到大只能睡在暗湿的床底,饥饿和贫穷困扰着他们,他们的心灵也为生存挤压得异常卑琐贫瘠;如此恶劣的生存更呈现出极野蛮、残酷而无人道的景象:父亲无故地以毒打自己的子女取乐时,母亲则若无其事地坐在一旁翘着大腿剪脚皮;棚户里的床板上两个男孩粗暴地一个女孩,人的廉价的生命力全都消耗于自然本能的宣泄。在这生存状态中看不出任何文明和理性的痕迹。死者视角或多或少地产生了某种“陌生化”的叙述效果,使《风景》以一种极端强化的方式为我们还原出了赤裸裸的生存本相,由于这还原摈弃了以往意识形态内容的遮蔽,从而使得整个叙写充满了令

景观手绘表现上色技法

景观手绘表现上色技法旨在清晰表达景观设计时的空间关系,一个空间在平面图中不能带来直观的感受,这时就显示出了透视图的重要性。海上艺号手绘与快题培训中心总结出,一张好的透视图不仅仅是需要很好的绘画功底,也是对设计思想有很大的要求——空间尺度,体块关系,植物配景……都需要合理地推敲、处理,最后通过手绘表达。接下来海上艺号为大家总结了景观手绘表现技法的上色步骤。 景观手绘图上色步骤: 1、铅笔稿是手绘表现技法的第一步,很多同学在这一步认为只要表现效果好怎么画都是可以的。其实并不是纯粹只是靠抄袭或者临摹别人的东西这么简单,一张效果图的铅笔稿是最需要动脑子、最需要从设计的角度出发去构思的。铅笔稿基本由辅助线和结构线组成,画者需根据自己的设计认真推敲效果图表达。另外选择视点和平面构图也同样重要。

2、上墨线稿前应仔细检查铅笔稿透视是否准确,结构是否清楚完整。线稿尽量徒手绘制,除非一些很长的线条可以借助尺规,其他应都已徒手线条表达,这样才能达到一个很好的练习目的。景观手绘上色线稿要注意一下几点:1、注意区分线性:结构线一般用0.3的针管笔绘制;刻画线用0.1的针管笔绘制。2、结构线条要清晰线,交叉的地方宁可出头不可断。2、刻画线可适当虚化,以拉开远近虚实关系。 3、曲线等不规则线条可以适当用抖线、树的“几”字形线应自然而不规整,注意光影下的虚实关系处理。 3、视觉主体上色,景观手绘上色是一般先处理主体,这样相对会来的容易一些。当然最好的应是整体去上色,一层一层叠加色彩关系,但是这样带来的影响会是在来回换笔上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并且对于初学者

来说(包括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同学)经常会把握不好远近虚实关系,要么都很重,要么都很淡,要么就是里轻外重。主体上色时也要注意虚实处理关系,这张图中我们要刻画的是空间关系,因此就要适当重里轻外,有一些遮挡物时也要注意背景虚化,已形成前后对比,拉开空间关系。 4、景观手绘配景上色,配景处理也要注意远景关系要适当拉开,近处的植物应用暖色处理,远处的植物应用冷色处理,同时要注意配景不能太抢主景的风头。配景的深度与主景几乎一样时(既画面感很平均),可不必对配景做进一步加深。

景观设计学读后感

景观设计学读后感 景观设计学读后感 在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中国聚居建设中,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是举足轻重。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景观设计学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改造、设计、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面对迅速发展变化的中国景观设计,置身于如火如荼的景观规划设计工程实践。明确景观设计的根本目标,具备掌握评判景观设计方案的眼界标准,熟悉景观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的理论原理,从而发展创新、规划设计出更多的景观杰作,是每一位从事景观设计实践的人才首先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历经百年,时至今日,景观设计的内容已扩展得越发广泛。时空范围上,从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到城市广场、公园、居住小区景观环

境;项目内容上,从风景名胜到区到总体规划、旅游度假区策划规划、主题公园规划到城市绿地规划、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滨水带规划设计;项目性质上,从自然原始景观的保留到人工神态的再造,从传统的发掘到现代精神的追求,从基于理性的解析重构到基于浪漫的随心所欲,从基于工程技术的计算论证到基于的灵感顿悟,总之,落实在各个具体项目中的现代景观设计时空跨越之大、项目种类之多、呈现结果之丰富,已远远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景观园林。诗情画意还要,叠山理水也不可少,但仅靠这些园林的传统已难以满足今天对于景观的需要。目标的大众化、项目内容与参与人员的丰富性、规划设计实践的的环保性,这三个特性代表了现代景观有别于传统园林的基本特性。 我们现在刚开始接触景观设计,作为景观设计的初学者我们一定要掌握好学习方法,而理论知识是最基础的。 本教程分为理论篇和参考文献两个

手绘校园风景

手绘校园风景 --- 平行透视 教学设计 教科书:浙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授课班级:七年级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什么是平行透视,平行透视的规律 2、能力目标:能画出简单的透视图 3、情感目标:培养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教学重点:平行透视的构成 教学难点:利用平行透视来画图 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件直尺魔方马克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上课!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老师的左手拿着的是一个立体的正方体,而我的右手拿着的是一个平面的白纸,现在老师要给大家变一个魔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模板),看,现在老师把我们的立体图形利用绘画放入了平面的纸张里,那么老师是如何放进去的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新课《手绘校园风景》--- 平行透视。 三、教学过程 1、完成导学案的课前作业。并由学生回答

2、教师引导讲解出什么是平行透视、视点、消失线、消失点。 平行透视:是表现二位空间最简单的方法,通常只存在一个消失点,视点与画面处于平行状态。 视点:作者(即观察者)所处的位置定为一点,叫视点 3、学生完成导学案的课中,找一找并在图上标志出来。老师在PPT 上公布答案,并做简单的分析,引导同学们总结出平行透视的规律即: 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近高远低 4、请同学们在图示上画出消 失线,并利用平行透视补全正 方体。 四、小组自评: 每一小组推举出一名同学对本组的绘画做一个点评 五、教师做总结六、课后拓展七、课后反思

平行透视 导学案 执教:碧江区川硐农业中学 汤璐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什么是平行透视,平行透视的规律 2、能力目标: 能画出简单的透视图 3、情感目标: 培养对周围环境的观祭和感受能力 【学习重难点】 1、 学习重点:平行透视的构成以及规律 2、 学习难点:利用平行透视来画图 【学习流程】 【课前】阅读书本的18-20页 1、平行透视依据什么为辅助手段,塑造出物象的空间感 2、什么是平行透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一找: 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们 在荷 兰画家霍贝玛的 《林 间小路》 中,画出视平线、 消失线、消 失点 《手绘校园风景》 【课中】

手绘校园风景

手绘校园风景 ---平行透视 教学设计 教科书:浙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授课班级:七年级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什么是平行透视,平行透视的规律 2、能力目标:能画出简单的透视图 3、情感目标:培养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教学重点:平行透视的构成 教学难点:利用平行透视来画图 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件直尺魔方马克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上课!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老师的左手拿着的是一个立体的正方体,而我的右手拿着的是一个平面的白纸,现在老师要给大家变一个魔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模板),看,现在老师把我们的立体图形利用绘画放入了平面的纸张里,那么老师是如何放进去的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新课《手绘校园风景》---平行透视。 三、教学过程 1、完成导学案的课前作业。并由学生回答

2、教师引导讲解出什么是平行透视、视点、消失线、消失点。 平行透视:是表现二位空间最简单的方法,通常只存在一个消失点,视点与画面处于平行状态。 视点:作者(即观察者)所处的位置定为一点,叫视点 3、学生完成导学案的课中,找一找并在图上标志出来。老师在PPT 上公布答案,并做简单的分析,引导同学们总结出平行透视的规律即: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近高远低 4、请同学们在图示上画出消 失线,并利用平行透视补全正 方体。 四、小组自评: 每一小组推举出一名同学对本组的绘画做一个点评 五、教师做总结 六、课后拓展 七、课后反思

《手绘校园风景》 ----平行透视 导学案 执教:碧江区川硐农业中学汤璐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什么是平行透视,平行透视的规律 2、能力目标:能画出简单的透视图 3、情感目标:培养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平行透视的构成以及规律 2、学习难点:利用平行透视来画图 【学习流程】 【课前】阅读书本的18-20页 1、平行透视依据什么为辅助手段,塑造出物象的空间感答: 2、什么是平行透视 答: 【课中】 找一找: 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们 在荷兰画家霍贝玛的《林 间小路》中,画出视平线、 消失线、消失点

小学生手绘校园风景画

小学生手绘校园风景画 【小学生手绘校园风景画:1】 【小学生手绘校园风景画:2】 【小学生手绘校园风景画:3】 【小学生手绘校园风景画:4】 【小学生手绘校园风景画:5】 看完了以上的小学生手绘校园风景画之后,下面就来品读一下关于校园风景的文章吧! 丝丝的柳絮,淡淡的花香,柔柔的晨光,我的心在从甜美的睡梦中定向对现实真意的追求与向往,对未来的憧憬与想象。平静的天 空为我而沉默,夏日里蝴蝶飞过的痕迹里藏有诱人的花香,就在这里,苍天为大地送来了一篇动人的雨赞—— 清晰而透明的雨帘,将我与烦恼隔离,我体会着世间的真感,惊叹着浩渺与博大,崇拜着自然与天地,欣慰着缠绵与温柔。 漫步在校园里,甜甜的微笑,轻轻的脚步,像在天边的仙境里遨游,又像在云里飘浮,感受着雨赐予我的一切。晶莹的雨滴里,我 看到了珍珠般描写介绍校园景色的作文的闪亮与神秘,似乎又听到 了一个动人的童话故事。一个紧挨一个,垂挂在天地间,给人以美 的享受与爱的启迪。滋润着我的脸,抚摸着我的手,更贴近我的心。 雨儿给花草洗了个凉水澡,使眼前焕然一新,似乎已将天地之门打开。眼前浮现的便是一个至胜至美的人间天堂,我将用我的热情 与挚爱去拥抱她。 雨越下越大,无肆意地为此次降临而炫耀而疯狂。雨珠打在地面上,溅起水花,好像是一种跳动的音乐旋律,视线已模糊不清,天 地万物化为虚有。

就当一切被雨洗后,雨又带着惜别之情悄然离去,而眼前的一切是那么新,那么的清,那么的静,让我凝望,让我驻足,更让我陶醉。 雨儿轻轻地来,轻轻地走,为世间奏出一首柔和的神曲,为天地绘出了一幅如生的画卷,为秋季带来了丰收的喜悦,也为我驱走了记忆的痛苦和对过去的挽留…… 昔日伴忧愁,散心观雨楼。 今欲把雨留,试问谁能够?猜你喜欢:

读书笔记《植物造景》苏雪痕教学文案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读书笔记《植物造景》苏雪痕 一、植物景观的思想与文化背景 1.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自然观; "轻清者上为天,重浊者下为地,清浊混者为人"。这些古老朴素个宇宙观和哲学思想说明人和自然是和谐共存的,中国数千年的造园是最大限度的施法天地造化,追求自然景色。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来自自然,高于自然。将人居环境充分结合自然,达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相互融合。 2. 中华传统文化的审美观; 儒家追求尽善尽美,把自然植物和伦理道德进行"比德"。植物的人格化在中华文化中是一大特色。另外中国古典园林、寄情山水、托物言志,借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来比喻和赞颂人物的高尚品格,比比皆是。这些都大大丰富了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的文化内涵。 3. 中国画论 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绘画有着互相渗透的美学关系。陈从周先生曾说,"不知中国画理,无以言中国园林"。 山水画与园林的内涵相通,都要求"言有尽而意无尽",要在有限制中见出无限,要"境生象外"。园景融入画意,画理指点了植物配置。 中国山水画借笔墨以写天地,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注重神似,而在植物景观的创造中,便可运用"神似"的画理,结合植物文化的内涵来塑造自然风光。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景观注重"写意方能传神"。 二、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意境特征 1. 植物的比德和比兴 比德是儒家的自然审美观。它主张从伦理道德(善)的角度来体验自然美,在植物景观中欣赏和体会到人格美。 在"以儒化民"的文化氛围中,人们总会寻找植物的某些内在特征,赋予文化的内涵,构成赏景、赏花与文化相关联的特有传统审美方式。如松、竹经冬不雕,梅花凌寒开放,因此被誉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四君子"用以标榜君子的清高与脱俗;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为水中君子…… 比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宋·朱熹) 早在《诗经》中,人们在用比兴手法咏志、抒情时,就已引用了逾百种植物,这些植物渗透着人们的好恶和爱憎,成为某种精神寄托。如"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2. 借视觉、听觉、嗅觉等营造感人的典型环境 园林植物景观的意境美,不仅能使人从视觉上获得诗情画意,而且还能从听觉、嗅觉等方面得到充分的表达。 视觉:金莲映日(避暑山庄) 听觉:听雨轩(拙政园),听留阁(拙政园),万壑松风(避暑山庄)。 嗅觉:闻木犀香(留园),远香堂(拙政园)。 3. 诗词书画、园林题咏的点缀和发挥。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多有赖于诗词书画、园林题咏的点缀和发挥,更有直接取材于诗话着。 按诗词取材的植物景观 武陵春色、杏花春馆(圆明园) 海棠春坞 按画理取材的植物景观

浙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 5手绘校园风景 教案设计

手绘校园风景教学设计 课题:《手绘校园风景》 教学对象:全日制初中一年级 授课教材: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授课类型:造型表现 授课时间:三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将焦点透视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进行讲解,通过对消失点的使用来讲解正确的透视构图,让画者的画面更有合理性达到将眼睛所看到的物象更准确的表现出来。通过作品《林间小路》的画面及相关配图导入认识视觉现象里的远近关系,如:近高远矮、近宽远窄、近大远小等现象。讲解认识视觉现象及人眼与画面的关系,学习正确的视觉现象作品展示。 本章节的教材设计分为三大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焦点透视之平行透视:着重讲解认识什么是焦点透视,什么是平行透视,学习消失点、视平线、消失线的运用以及掌握“平视”“俯视”“仰视”; 第二部分焦点透视之成角透视:主要学习什么是成交透视,成交透视的两个消失点的使用,学会成角透视里的物象“平视”“俯视”“仰视”的表现; 第三部分:手绘校园风景练习:通过焦点透视的学习,进行实地

的手绘校园风景练习:由教师带队,每小组都有小组长配合老师管好纪律、卫生、安全等情况,共分5~6小组在校园内找到画点进行画图。让同学们学以致用。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什么是焦点透视 2、平行透视 3、成角透视 (二)、教学难点: 1、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 2、消失线:横线与垂直线的确定与平移使用,以及横线与垂直线 和消失点的关系。 3、实景的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的确定。 三、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了解焦点透视,认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2、学习手绘校园风景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焦点透视的认识,学习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绘画方法。 2、循序渐进先认识后练习,先从一个消失点的使用再到两个消失 点的使用,再到能够独立手绘风景画。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书笔记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读书笔记 2012-07-12 18:43:20 地形 1. 在设计过程中的基址分析记得,正确估价某一已知园址时,最明智的做法是首先对地形进行分析研究,尤其是该地形既不平坦,又不均匀时。基址地形的分析能知道设计师掌握其结构和方位。同时也暗示风景园林师对各不同的用地、空间以及其它因素与园址地形的内在结构保持一致。 2. 设计程序中首要任务之一,通常是要绘制“基础图”(base sheet)或园址的地形图。这种原地形图通常绘有等高线、地界线、原有构筑物、道路及现存植物。原始地形图可通过现场勘测、地图测绘或航测等方式绘制而成。 3. 所有的设计思想和方案,都可以覆盖于原地形图上的透明纸上进行研究推敲和绘制。 1)在原地形图上大致画出用地的功能分区图。 2)研究各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原有地形的关系。 4. 从排水的角度来考虑,种植灌木的斜坡为防止流失,必须保持10%的最大坡度,而草坪地区为避免出现积水,就需有不小 于1%的坡度。此外,调节地表排水和引导水流方向,乃是园址地形设计的重要而又不可分割的部分。 5. 在大陆性温带地区,朝南的坡向在冬季比其它任何方位的坡向受到的直接日照要多。朝北的坡向在冬季几乎得不到日照。在夏季,所有方位的坡度都可受到不同程度的日照,其中西坡所受辐射最强,这主要因为它直接曝晒于午后的太阳之下。 6. 大陆性温带地区的东南坡向由于不受冬季风的侵袭,而受益于夏季微风的吹拂,冬季太阳的辐射和间接受到夏季午后阳光的光照等原因,而成为最受欢迎的开发地段。 7. 网球场的理想位置应在1-3%的坡度上。 8. 就大多数园址平面图的比例而言(图纸比例尺1:100-1000),等高差一般有1m或0.5m。而地区性的比例而言(图 纸比例尺为1:5000-30000),平面图的等高差可为5m、10m、15m。 9. 等高线使用原则: 1)原地形等高线应随手用短线(虚线)表示。

景观设计读后感

景观设计学教程读后感 在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中国聚居建设中,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是举足轻重。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景观设计学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改造、设计、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面对迅速发展变化的中国景观设计,置身于如火如荼的景观规划设计工程实践。明确景观设计的根本目标,具备掌握评判景观设计方案的眼界标准,熟悉景观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的理论原理,从而发展创新、规划设计出更多的景观杰作,是每一位从事景观设计实践的人才首先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历经百年,时至今日,景观设计的内容已扩展得越发广泛。时空范围上,从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到城市广场、公园、居住小区景观环境;项目内容上,从风景名胜到区到总体规划、旅游度假区策划规划、主题公园规划到城市绿地规划、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滨水带规划设计;项目性质上,从自然原始景观的保留到人工神态的再造,从传统的发掘到现代精神的追求,从基于理性的解析重构到基于浪漫的随心所欲,从基于工程技术的计算论证到基于的灵感顿悟,总之,落实在各个具体项目中的现代景观设计时空跨越之大、项目种类之多、呈现结果之丰富,已远远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景观园林。诗情画意还要,叠山理水也不可少,但仅靠这些园林的传统已难以满足今天对于景观的需要。目标的大众化、项目内容与参与人员的丰富性、规划设计实践的的环保性,这三个特性代表了现代景观有别于传统园林的基本特性。 我们现在刚开始接触景观设计,作为景观设计的初学者我们一定要掌握好学习方法,而理论知识是最基础的。 本教程分为理论篇和参考文献两个部分,其中理论篇为该教程的重点知识。理论篇又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景观的多种理解、景观设计学、景观设计师。景观设计学与多种学科的关系: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学和市政工程学。现代景观设计的产生:景观设计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的代表观点、景观设计学科的发展。第四节第五节分别介绍了景观设计的活动领域和国内外景观设计的发展状况。 第二章介绍了: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一、景观生态学基础: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要素。二、行为地理学: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人们的活动行为是景观设计时确定场所和流动路线的基础、人类对其聚居地和住所的需求。三、景观设计要素:地形地貌、植被设计、地面铺装、水体设计、景观小品。四、景观设计的方法:构思、构图、对景与借景、隔景与障景、引导与示意、渗透和延伸、尺度与比例、质感与肌理、节奏与韵律。 第三章介绍了(独立住宅)庭院设计:一、住宅基地的组成。二、室外空间:空间、理解室外空间、空间的组成、户外休闲空间分析。三、设计过程:调研与准备、设计绘制施工图、施工。 第四章介绍了居住区景观设计:一、居住区基本组成:居住区用地组成。二、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求、原则,居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要求,规划设计过程,规划

景观设计学读书笔记

场地设计初体验 ——读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 摘要: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物体,人们规划的是体验——首先是确定的用途和体验,其次才是对形式和质量的有意识的设计,以实现希望达到的效果。场所、空间或物体都根据最终目的来设计,以最好的服务并表达功能,最好的产生所规划的体验。 关键字:人,自然,体验,和谐 一、引言 初读书名,我便疑惑什么是所谓的“场地规划与设计”?带着这个问题,读完了全书,却发现仅用只言片语还是很难讲明。 场地设计,实质上可以作为单独的一门学科,它在景观设计学、建筑学、城市规划中都有所体现,尤其是景观设计学中的场地设计比较系统。作为建筑学范围内的场地设计,它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无处不在,小到对细部的控制,大到对总体的把握。它能够左右到建筑项目的优化方向,甚至有时候会影响到建筑的风格。场地设计始终贯穿在建筑设计项目中,对场地设计的忽视,是一个建筑师专业不成熟的体现。 二、概述 西蒙兹先生的《景观设计学》一书,是景观设计专业的经典和实践手册,作者通过简洁明了、实用的术语勾划出场地规划过程。全书有21个章节,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1-2章,首先讲述我们在景观设计中必须知道的一些基础知识,从宏观的角度给予读者关于宇宙、太阳、地球、自然、生态、景观、气候一个清晰准确的概念;第二部分为3-6章,针对重要的景观元素如土地、水、植物分别进行详细的阐述,最后总结各景观要素的景观特征;第三部分为7-20章,作者具体论述了场地规划、景观设计、社区规划、城市设计的导则和方法;最后一部分为第21章,作者作出总结,提出质疑和探索。全书以诗人的语言、哲学家的思辨、艺术家的情感及工程师的严谨,对自然环境和规划设计领域方法进行了详尽深刻的阐述。

浙美版小学美术 5.手绘校园风景 教学设计 (1)

1教学目标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本课是《手绘校园风景》的第二课时,在上节课透视的基础上进行构图学习,并进行风景创作。构图涉及到专业知识非常复杂,教材中又没有具体的呈现,所以联系上节内容,把构图知识分为两个部分:观察的角度与取景的范围,并捎带表现的方式。设计强调高起点、低落点,力求从学生的知识层面与学习生活出发,在主动学习中达成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春日校园的感知,作生活的有心人。 2、全面学习构图知识来表现校园环境。 3、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关注校园,发现校园的美,表现校园的美。 2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册学生由于年龄与生活背景(大部分来自农村)等因素,美术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对审美的认识比较狭隘。同时,虽然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初中内容学习,但学生固有的认识(小学阶段)还在起着作用,这样对初中美术这个即是技能的又是审美的学科特征很难把握。所以课堂中尽量从学生时间情况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微调。 3重点难点 二、重点:引导学生多个维度观察校园,能利用所学构图知识对校园进行创造性的表现三、难点:手绘校园景物的多维度选择与构思,构图知识的掌握、运用和创新。 教学活动 【导入】手绘校园风景之构图 (一)导入 图片展示,判断一下:这两幅图分别是哪一种透视现象?(回顾上节透视内容并引出下个问题) 图片展示,判断一下:这两幅图片分别是哪种构图形式?(竖幅与横幅画面的视觉感受)引出课题 (二)展开 风景构图与什么有关?你想表现什么 1、观察物体的角度 链接(图片) 比如方形三种角度下的变化(教师黑板上演示,学生回答)

俯视、平视、仰视 巩固,呈现三种角度下建筑风景。 2、取景的范围(图片呈现) 大场景:整体感、气势、全貌 小局部:关注细节、以小见大 取景框的运用 采用怎样的表现形式:(作品呈现) 线描: 明暗: 两方面结合: (三)深化 欣赏几件作品 熟悉作画步骤并了解作品的:角度、取景、主次、表现形式 (四)课堂练习 按照提供的资料,选择一张自己感兴趣的校园图片,进行校园风景的创作。 (五)作业评价并总结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景观设计手册》读书笔记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读书笔记—11120830 聂欢欢 写作步骤: 第一部分: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的初步理解 1、对景观设计学的认识 2、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的初步理解 3、阐述为什么要进行景观设计及景观设计的收益者是谁 4、作为职业景观设计师的工作范围 第二部分: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内容的简单梳理(首先梳理内容框架体系,其次便日后温故而知新,以及供查阅之用) 从景观设计学的角度来阐述场地规划与设计 1、场地规划与设计的含义 2、景观规划设计方法论 3、从景观设计学的角度对场地规划和设计进行总结 第三部分:景观规划的发展趋势 1、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建筑学的融合 2、社会性、艺术性、生态性的平衡 第四部分:自己对景观生态学感触最深的部分,生态设计 1、关于生态设计 2、生态设计原理 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的初步理解 1、对景观设计学的认识 现代景观设计学的含义景观设计学(LandseapeArchiteeture)(我国现称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 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历史悠久的造园活 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景观设计师(Land-seapeArehiteet)最早于1858年由美国景观设计学之父老奥姆斯特德(FrederiekLawolmsted)非正式使用,于1863年正式作为一种职业的称号,第一 次在纽约中央公园委员会中使用。1900年,小奥姆斯特德(F.L.olmst-edJr)和舒克利夫(A.A.sharch均首次在哈佛大学开设了景观规划设计专业课程,并在全美国首创了4年制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学士学位。经过许许多多景观设计师先驱们的不懈努力,现代 景观设计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而美国景观设计专业发展的成熟值得各国研究和学习。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规划设计,因工业化对自然和人类身心的双重破坏而兴起,以协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为己任。与以往的造园相比,最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创作对象是人类 的家,即整体人类生态系统;其服务对象是人类和其他物种;强调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 2、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的初步认识 约翰·欧姆斯比·西蒙兹的《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这本书用简洁且实用的术语勾画出了场地规划过程,本人认为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教人如何与地球 和谐共存的书。主要讲解了人类活动的背景和基础;描述了由自然和人造景观的形式、力量和特征引发的规划限制;往我们灌输了对气候的感觉极其在设计中的意义;讨论 了场地选址和场地分析;指导可用土地及相关土地利用区的规划;考虑外部空间的容 量塑造;探讨了场地-建筑组织的潜力;寻找出富有表现力的人居环境和社区规划及近代规划思潮的历时教训;提供了在城市和区域背景下,创造更有效且更宜人的生活环 境的导则。 3、为什么要进行景观设计也就是说景观设计的收益者是谁 谁是景观设计师?谁又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受益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西蒙兹书中 点题的一句话中得到答案。西蒙兹说:“我们可以说,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谐共处。”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广义上说,每个人都是景观设计师,每个人都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受益者。与此同时,自然系统既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对象,也是景观

浙人美-美术-七年级下册-《手绘校园风景》教学设计

《手绘校园风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校园环境并深入了解。 2、细致观察的同时感受校园环境的美感。 3、手绘校园景物的选择与构思。 4、运用透视和构图知识表现校园环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校园环境进行仔细观察和深入理解,能利用所理解的透视知识进行大胆地构图和创造表现。 教学难点:在手绘校园构思选择中对透视知识的掌握、运用和创新。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校园风景图片、学生范例作品等。 学生:铅笔、橡皮、黑色水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1学时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欣赏校园的风景照片,感受校园的美景。引入课题《手绘校园风景》。 活动2【讲授】讨论探究 1、学生分小组依据课前准备的资料,进行汇报,并讨论:这些表现校园的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2、多媒体展示校园风景照片与相对应的手绘作品。并讨论:如何表达建筑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有哪些方法? 3、教师小结:传统的写实风景画要求在平面上也能够画出景物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就是本课要学习的焦点透视。 (1)学生分小组依据课前准备的资料,进行汇报,并讨论:这些表现校园的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2)多媒体展示校园风景照片与相对应的手绘作品。并讨论:如何表达建筑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有哪些方法? (3)教师小结:传统的写实风景画要求在平面上也能够画出景物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这就是本课要学习的焦点透视。 第2学时 活动1【活动】体验新知 1、以生活或绘画作品为例,学生根据书本提示阐述透视规律。规律: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长远短、近实远虚等。了解焦点透视一般包括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2、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园风景照片中找出透视规律,鼓励学生用文字对透视规律进行描述。 3、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2【活动】分组展示讨论结果,并进行讲评 1、学生自己交流评价。 2、运用知识,尝试作业。 走一走:到校园中走一走,发现校园环境中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鼓励多角度观察,在画本上用手绘或文字的形式对透视现象进行简单的描绘或记录。 活动3【作业】深入情境,作业展评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发现,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纠错和补充,教师小结。

5.手绘校园风景

《手绘校园风景》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第二章《手绘校园风景》活动二:学习与研究——透视法。其主要内容是:透视知识的学习。是活动一:体验与选择的更深入更理性的学习,是活动三:写生与表现必备的造型基础之一。透视知识的学习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发展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美术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板书) 通过对透视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了解多种空间表达法,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法来表现校园的空间。 (2)能力目标(板书) 通过观察、体验、交流、总结和运用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 究能力、观察能力和空间表现力。 (3)情感目标(板书) 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学会 运用透视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表现校园的空间之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依据 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特制定如下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透视的规律、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难点:如何运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表现空间的变化 四、说教法学法 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 的传授者、灌输者。透视知识的学习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和理性,学习的难度较大。如果还是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会让学生觉得学习困难,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活动,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同时结合教师的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以便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总结归纳,得出结论——练习、反馈应用——巩固新知。 五、说教学过程 教具准备:长尺 学具准备:直尺、铅笔、纸 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板书) 我通过一个提问——黑板是什么形状的?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因为学生会觉得奇怪“黑板不是长方形的吗?老师怎么会提这么简单的问题?”接着进行活动一:让几位学生通过对黑板正面和侧面的观察并讨论,了解到黑板会由于空间的变化呈现出梯形的形状,即原本相等的两条边会产生“近大远小”变化。活动二:伸出你们的食指放在眼前,比一比老师高还是你们的手指长?同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这样的现象,从而引出透视的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