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集群化与融合化

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集群化与融合化

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集群化与融合化
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集群化与融合化

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集群化与融合化

旅游业中的食、住、行、游、娱、购等消费使得旅游业和很多产业之间存在着交叉并有很强的互补性。这种交叉和互补性是旅游业能够通过产业融合和产业集群的方式来促进发展、提升竞争优势的重要前提。产业集群能够进一步整合区域旅游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基本途径。旅游产业集群内外要素的此消彼长是一个持续变化的动态过程,各种要素在旅游产业集群内外不断流动,通过确保要素边际收益最大化的方式来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竞争优势。产业集群降低了旅游业融合发展的门槛,降低了要素在旅游产业融合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提高了旅游业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效率。

产业融合能够改变旅游业传统的增长机制与方式,实现旅游业跳跃式的发展和创新。在融合发展过程中,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相互渗透,融合发展,不断创造出新的旅游产品和旅游业态。这些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及由其引致的新需求在内涵和外延两方面丰富了旅游产业集群的内容,培育和提升了旅游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产业集群是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旅游产业集群当中,相关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集群内强化了的竞争合作机制将进一步增强相关企业融合发展的压力和动力。基于产业集群的旅游业融合会放大或加速市场竞争中生产要素的创造力,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在自增强机制的作用下,旅游产业的集群化和融合发展是旅游业与相关产业

在共生环境中竞争合作关系的结果体现,是旅游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竞争优势的必然。

从需求方面看,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集群与融合以旅游市场的需求变化为导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旅游需求持续升温,旅游市场需求逐渐从较为单一的观光游向观光、休闲、度假等多样化、体验式旅游转变,个性的散客化旅游需求正在成为旅游市场发展的主流,表现出参与性、差异性等特点。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要求旅游业必须保持开放姿态,动态性地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以迎合多元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在旅游产业集群当中,诸多利益密切相关的企业集聚在相对较小的空间范围内,彼此间长期合作竞争,认可程度高,有利于降低产业融合的交易成本,提高融合效率。

从供给方面看,无论是旅游业的融合发展,还是产业集群的形成,都是相关企业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结果的自然体现。因产业融合而衍生出的旅游新产品和新业态有助于提高相关资源的配置效率,提升旅游业的竞争优势。

旅游业的集群化发展不断吸引各种生产要素集聚,又催生了为旅游业配套的相关服务业的进一步集聚,从而提升了旅游产业集群的规模和竞争优势。进而,这又加大了旅游业与相关配套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可能。随着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深化,其决定因素越来越取决于科技、信息、人才等软性要素。为旅游业配套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也将得到快速发展,旅游产业融合呈现出加速向旅游业前期的研发、设计,中期的管理、

融资和后期的营销、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全过程渗透的态势,促进了旅游业多元化的融合发展。

产业融合和产业集群意味着旅游经营企业上下游整合、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并导致新产品、新业态出现。但旅游业的行业属性决定了总是存在大量中小企业,激烈的市场竞争往往导致竞争恶性化,出现价格战、欺骗游客等不利于旅游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问题。因此,应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切实规制市场行为和规范市场秩序,为旅游产业融合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可以预期的良好市场环境,具体讲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放松政府管制,降低旅游业融合式、集群式发展的门槛。任何行业都存在着各自相对明确的边界,这种边界实质上形成了不同产业的进入壁垒。尽管不同行业的进入壁垒程度不一、形成原因各不相同,但政府的经济管制是形成产业进入壁垒的主要原因。放松政府管制有助于降低产业融合发展的门槛,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融合发展对综合性强的旅游业而言更是如此。

二是加强旅游规划制定,促使旅游业形成融合发展的自增强机制。旅游规划的根本任务在于形成旅游业发展的自增强机制。因此,旅游规划应具有正反馈和负反馈两方面的功能。正反馈功能是指促使旅游产业集群协调高效、合乎目的要求发展的行为机制。负反馈功能是指通过获取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负面信息,并以之反过来影响和修正产业集群发展决策的机制。旅游规划借助于自增强机制,引导各种生产要素流向旅

游产业集群,不断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促进旅游业的集群式、融合式发展。

三是加强旅游标准化工作,规范旅游业发展。旅游业是综合性非常强的行业,涵盖诸多行业。在其融合式、集群式发展过程中又不断衍生出新的旅游产品和业态,这使得旅游业的规范化发展问题极为迫切。旅游产品的规范化、标准化问题已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短板。要进一步促进旅游产业的规划发展,就必须加强旅游业的标准化工作,通过旅游业标准化工作来规范提升旅游业,并促进旅游业的融合式、集群式发展。最终提升旅游业的整体竞争优势。

四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良好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健全的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是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物质保障。良好的公共服务有助于降低企业日常运行成本,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便利,减少旅游产业集群化、融合化发展过程中的硬件障碍。

五是加强市场监管,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完整版)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探讨

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探讨 2012-08-22 | 阅:6 转:2 评:0 | 分享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延伸文化产业链、提升旅游文化产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旅游界和文化界的共识。于光远教授也曾提出,旅游是一个文化性很强的经济行业,同时也是经济性较强的文化事业。然而,如何促进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其融合发展的路径如何目前尚不明确,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二、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 1.旅游产业 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不同之处在于其没有明确的边界。为了充分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由旅游目的地、旅游客源地以及两地的连接体的企业、组织和个人通过各种形式的结合,组成了生产和服务的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称为旅游产业(张辉,2002)。其定义是以同一服务市场(游客市场)为集合划分的,是从满足旅游需求的角度进行界定的。因此,其产业涉及的范围也会根据旅游需求形式的演化而变化,是一个以旅游活动为中心而形成的配置产业,这就决定了旅

游产业具有开放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游客的旅游活动得以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开展,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扩大了旅游产业的内涵。因此,从根本上说,旅游产业具有对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本质上即具有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 2.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一词最早起源于德国的马克斯·霍克海默(MaxHorkheimer)和西奥多·阿道尔诺(TheodorAdorno)在1947出版的《启蒙辩证法》中的“culturalindustry”,亦被称为“文化工业”。但是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于文化产业都无统一定义。戴维·思罗斯比(DavidThrosby2001)认为:文化产业就是“在生产中包含创造性,凝结一定程度的知识产权并传递象征性意义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他在《经济学与文化》一书中用同心圆对文化产业的行业范畴进行划分。处于同心圆核心层次的是传统意义上的创意艺术,如音乐、舞蹈、戏剧、文学、手工艺等,此外,还包括更新一点的艺术形式,如表演艺术等;围绕这一核心的是那些具有上述文化产业特征同时还生产其他非文化商品和服务的行业:图书和杂志出版业、广播电视业报纸业和电影业;而处于同心圆最外围的则是那些有时具有文化内容的行业:广告业、旅游业和建筑服务业。 我国国家统计局在《文化及其相关产业分类》标准中,将文化产业分为文化服务和相关文化服务两部分,具体包含新闻服务;出版发行与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等九大类。 三、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主要基于资源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渠道融合和企业融合

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有效地促进 了我国当前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壮大也推动了我国经 济的发展。伴随着工业化经济向服务业经济的转型,在我国 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创意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 泉,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我国现代经济增长的新热点。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旅游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 行业,旅游是一项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在旅游产业当中,文化是旅游产业的灵魂,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所享受的也是旅游产业当中的文化内容。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国旅游业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对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重视文化产业,将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结合,从而推出不断满足当代人们需求的服务。本文就我国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引言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两者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现代事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迎合当代人们的需求,许多产业开始积极探索共同发展之路。近年来,伴随着创意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产业相百 交叉发展的现象不断增加,产业融合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在我国,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两大新兴产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走的更远,发展的更好,就必须顺应产业融合的要求,不断推出新的业态和产品形式,开拓新的市场,走差异化竞争道路,从而获取更大的 收益。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述

随着创意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越 来越多的文化企业认识到创意的重要性,纷纷发展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创新为核心的种新兴产业。这种产业着重文化形式、内容的创新,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来不断满足当代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从而为文化创意产业赢得市场。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享受也越来越高,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与我国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其在我国当前社会主要囊括了应试、动漫、传媒、表演、雕刻、广告等多个行业。新经济时代的创意产业对物质资源依赖度不高。 文化产业属于创意产业,文化作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一大行业,文化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对我国人民有着很好的鼓舞作用。时代在发展,文化对创意的需求也越来越咼,文化产业对文化创造力和创造型人才有更迫切的需求。而文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黔西南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有很多的文化遗产,其地理位置也就有很大的特色,近年来其旅游业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黔西南地区文化,走进黔西南地区了解民俗民风,旅游度假。这不断发展的旅游业慢慢的带动了黔西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让黔西南地区的经济不断的发展,文化也得以快速的传播。为此,研究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故,本文重点的探讨了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旅游产业渗透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行业的生命力;旅游文化渗透更多的影视演艺精品文化,让旅游行业根据吸引力;重视民族节日,促进旅游行业发展;政府加强文化和旅游保障机制的健全工作。 一、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因分析 黔西南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效地融合有利于该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同时其融合发展也是有其地区原因的,主要表现在:第一,地方政策营造产业融合的优良环境。黔西南地区具有古老的文化,还有很多古老的建筑,非常适合搞旅游行业,地方政府也抓住了地区的这一特色,

不断的开拓旅游资源,创办各类文化旅游企业,同时这些企业也为了招揽顾客不断的创办各类活动,比如古老文化知识竞赛活动,根据地方风俗创办的各类节庆比赛活动等等。第二,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两者融合的有效的物质基础。第三,城市化建设对产业融合发挥带动效应。黔西南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也逐步的快速推进,在通过旅游创收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升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将该地区打造成旅游文化相融合的旅游城市。第四,地方政府不断的扶持基础建设,为两种融合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比如,近年来,该地区不断的完善交通设施,不断完善该地区的出行条件。 二、两者融合发展的途径分析 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旅游产业渗透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行业的生命力;旅游文化渗透更多的影视演艺精品文化,让旅游行业更具吸引力;重视民族节日,促进旅游行业发展;政府加强文化和旅游保障机制的健全工作。 (一)旅游产业渗透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行业的生命力 旅游地区要想招揽更多的游客,必须有其吸引人的地方。黔西南地区要想发展其旅游行业,就必须重视其地区文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最新范文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黔西南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有很多的文化遗产,其地理位置也就有很大的特色,近年来其旅游业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黔西南地区文化,走进黔西南地区了解民俗民风,旅游度假。这不断发展的旅游业慢慢的带动了黔西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让黔西南地区的经济不断的发展,文化也得以快速的传播。为此,研究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故,本文重点的探讨了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旅游产业渗透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行业的生命力;旅游文化渗透更多的影视演艺精品文化,让旅游行业根据吸引力;重视民族节日,促进旅游行业发展;政府加强文化和旅游保障机制的健全工作。 一、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因分析 黔西南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效地融合有利于该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同时其融合发展也是有其地区原因的,主要表现在:第一,地方政策营造产业融合的优良环境。黔西南地区具有古老的文化,还有很多古老的建筑,非常适合搞旅游行业,地方政府也抓住了地

区的这一特色,不断的开拓旅游资源,创办各类文化旅游企业,同时这些企业也为了招揽顾客不断的创办各类活动,比如古老文化知识竞赛活动,根据地方风俗创办的各类节庆比赛活动等等。第二,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两者融合的有效的物质基础。第三,城市化建设对产业融合发挥带动效应。黔西南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也逐步的快速推进,在通过旅游创收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升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将该地区打造成旅游文化相融合的旅游城市。第四,地方政府不断的扶持基础建设,为两种融合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比如,近年来,该地区不断的完善交通设施,不断完善该地区的出行条件。 二、两者融合发展的途径分析 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旅游产业渗透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行业的生命力;旅游文化渗透更多的影视演艺精品文化,让旅游行业更具吸引力;重视民族节日,促进旅游行业发展;政府加强文化和旅游保障机制的健全工作。

影视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双重价值体现

影视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双重价值体现 摘要:针对目前我国影视旅游发展的现状,从影视旅游对于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双重价值体现的角度,总结了影视旅游的功能价值对于旅游产业的影响和作用,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对于影视产业的双向作用力,指出了明确其双重影响的重要意义,由此提出对二者融合与发展的再思考。 关键词:影视旅游;双重价值;融合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10年12月22日电影《非诚勿扰2》上映以来,影片镜头里涉及的慕田峪长城、798(yi house酒店)、尚8创意产业园等景区一时成了旅游胜地,其实早在2008年《非诚勿扰》第一部上映后,影片中的浙江西溪和日本北海道等地唯美浪漫的景色就已经推动 了当地旅游业的高涨,此次续集的拍摄乃是在与北京旅游局的合作下完成,影片中加入了很多北京的旅游景点,由此电影对旅游的推动作用可见一斑。现阶段由于缺乏商业运作的空间和意识,以及盗版严重等原因,我国的电影收入主要依靠票房,这严重制约了电影产业的发展空间。而电影是一个依靠产业链经营最突出的产业,这个产业链包括图书故事、剧作创意、影视图像作品、音乐、dvd、授权播放使用和部分肖像授权、开发后续产品等[1]。我国电影产业急需延长产业链,进行后电影产品开发增加赢利能力。旅游产业作为一种战略性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劳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

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根据旅游消费自身的发展规律,其将经历一个消费升级的过程,即先经历观光游(人均收入1000美元起步),然后是休闲游(人均收入2000~3000美元起步),最后是度假游(人均收入3000~5000美元起步)三个阶段[2]。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者的旅游需求也逐渐发生变化,观光性的旅游产品不再能够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消费者更加注重追求彰显个性化的旅游产品与服务的体验性旅游,旅游产业由此面临着不断加快自身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挑战。在电影产业急需延长产业链,旅游业面临产业升级挑战之时,影视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模式,将电影业与旅游业完美融合,发展前景被学者及业界人士所看好。影视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与发展对于突破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各自的发展瓶颈,实现二者相辅相成、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我国影视旅游发展情况概述 目前关于我国影视旅游现在所处的阶段,被学术界广泛认可的是刘滨谊、刘琴的观点。他们二者以国内外影视旅游发展兴衰为依据,总结概括出影视旅游的发展阶段以及各阶段的特点,指出中国影视旅游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3],即游客仍以游览拍摄地和影视主题公园为主,旅游活动的内容仅限于参观、娱乐,旅游特征虽然已经体现出动静结合、注重参与互动和体验的特点,但是发展程度不高,距离成熟阶段游客完

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摘要]旅游与文化产业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二者的融合发展将产生巨大的现实意义。立足于各地社会经济环境,通过对旅游资源状况和文化产业发展基础的分析,提出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三种类型,进而提出二者融合发展的策略,为各地探寻适宜自身融合发展的道路提供可寻思路。 [关键词]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一、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思考的提出 (一)旅游业:文化产业全面、多元化发展的依托产业 文化产业是继旅游业之后的又一大绿色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无烟工业”。以“内容”、“创意”为主要支撑的产业特征使其成为各国后工业时代重点发展的产业,并逐步培育成为支柱产业。资本和技术的高度密集是文化产业的又一大特征,其产生和发展与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和人才聚集有着密切的联系。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些东部发达城市以其较高的经济水平和大量的人才汇聚 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率先崛起的城市。较之于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在社会经济状况和人才聚集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整体水平较低,文化需求不足,社会环境基本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然而,西部所拥有大量原真性。活态化的民族文化遗产,从客观上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内容上的支持。如何发展西部地区的文化产业,从而使我国的文化产业得到全面的发展?旅游业的介入有效化解了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的桎梏。旅游业所属外向型产业,其

发展对于地区社会经济水平要求不高,依托于旅游业的开展,树立自身的文化品牌,将资源转化为资本,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原始积累,优化市场环境,提供有效需求,从而使西部地区出现文化产业的雏形,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关键在于中西部落后地区。多元化发展重点则在于文化产业先行的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本质在于产业链的拓展和延伸。将旅游业融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之中,对文化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旅游化的开发,提高文化产品生产的附加值,扩大文化产品的消费市场,强化了文化产业链的横向扩展和纵向延伸。具体而言,通过旅游线路和专项旅游产品的设计,将人们对于文化产品生产环节中的好奇心整合成为有效的市场需求,使原本无法产生经济价值的生产环节发挥经济效益或使原本终止于文化产品生成的产业链 得到继续延伸,创造出额外的经济效益。例如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其发展主要以原有文化产业园区中的艺术创作、文化产品生产工序为主要吸引物,通过游客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游乐项目的增加使原本因生产集聚而形成的园区增加了旅游的功能,扩大了经济效益。又如影视城旅游的开展,作为电影拍摄的大型道具,旅游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影视城的附加值,根据影视剧作中的内容所开发出的旅游纪念品,又延伸了影视城的产业链,从而整体上提升了影视城的经济效益。 (二)文化产业: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助推产业 我国旅游业目前正处于由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型的时期,旅游活动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015683693.html,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 作者:杨开东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第19期 [摘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通过分析我市在历史文化、神仙文化、葡萄酒文化以及当前旅游产业大发展的喜人形势,提出了在旅游业实现转型的新时期,如何进一步促进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实现二者的完美融合,使其达到“互利双赢”的效果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TE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9-0108-01 1 导言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国际上近几年来的新议题。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既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现实需要,并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2 我市旅游产业与文化融合的资源优势 2.1 积淀丰厚的历史文化 2011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将山东蓬莱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蓬莱成为烟台市唯 一一个、山东省第八个进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行列的城市。 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筑城至今,蓬莱已有2100多年的建城史。唐神龙三年(707年)至民初(1913年)的1200多年间,蓬莱一直是登州(府)治所所在地,是古代胶东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明清海防遗存廊道的重要节点,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 2.1.1 州府文化。自唐至清一千多年的时间一直是州府所在地,清雍正十三年(1735 年),登州辖一州九县(宁海州、蓬莱、黄县、福山、栖霞、招远、莱阳、文登、荣成、海阳),达到最大管辖范围。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州府文化或政治文化。蓬莱曾建有州(府)署、县署、按察司署、兵巡道署、守备署、备倭都司府等行政和军事署衙。为了适应对外交流,加强涉外管理建有新罗馆、新罗坊、开元寺等朝鲜、日本涉外街区、建筑群及寺庙,设立过勾当新罗所等涉外管理机构。 2.1.2 港口文化。蓬莱水城是登州古港的所在地,是“海洋之国”齐国的出海口,是古代胶东半岛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隘。汉武帝时期,中国对外关系有了空前发展,尤其以“丝绸之路”为纽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原文出处】资源开发与市场 【原刊地名】成都 【原刊期号】20104 【原刊页号】322~326 【分类号】F9 【分类名】旅游管理 【复印期号】201007 【英文标题】A Study on the Convergence Development between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标题注释】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09XJY033);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编号:09ZDB01);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湘财教[200870])。 【作者】张海燕/王忠云 【作者简介】张海燕(1970-),女,甘肃省兰州人,硕士,教授,主要研究企业管理、旅游管理等,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吉首416000;王忠云,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内容提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在回顾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产业边界做出界定,并构建了两大产业的互动融合机制;然后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过程,并从技术、产品、企业、市场四个层面对两大产业的融合过程进行了解释;最后提出了通过体制观念整合引导市场整合,进而促进资源整合的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摘要题】本期关注 【英文摘要】The integra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was the inevitable trend and requirement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this paper defined the industry boundaries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and constructed the interactive integration mechanism of the two industries. Then, it fromed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chain, analyzed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of the tourist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explained from four aspects(technology, products, enterprises and markets). Finally, it proposed the path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 development: lead the market integration through the concept integration,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关键词】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产业融合 tourism industry/cultural industry/industrial convergence 【正文】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同属国民经济中的第三产业,其中旅游产业是一个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同时也是一个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产品和旅游产业的经济性、文化性是统一的,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必然要求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优先发展旅游文化,用先进文化引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文化在旅游经济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不断地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旅游业如何加大自身的文化含量、两大产业如何实现融合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将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产业融合

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

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有助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而且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素质。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要看到,与先进地区相比,与时代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一、我省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近年来,我省强力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态势喜人。 1、多措并举,融合发展的氛围和机制已经形成。着眼于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我省多措并举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一是注重政策引领。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若干意见》,省文化厅、省旅游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旅游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文化与旅游协调推进机制加快全省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 意见》,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二是营造良好环境。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各地围绕土地、资金、人才、税收、市场准入等方面,陆续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优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环境,营造了良好的融合发展氛围。三是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省市县三级成立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工作机构,健全完善协调推进机制,注重在产业规划项目建设、企业培育、产品开发、宣传推介上深度融合,有效促进了全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2、坚持以文促旅,旅游项目文化内涵得到极大提升。对原本以休闲观光为主的纯旅游项目,各市、各有关单位注重挖掘历史资源,把握文化脉络,提炼核心主题,丰富文化内涵。同时,注重创新理念,不断完善服务,着力优化环境,强化比较优势,全力打造特色,提高内在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了景区(景点)的提档升级、跨越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升。比如,承德市与战略投资者合作投巨资推出大型实景演出《鼎盛王朝·康熙大典》,提升了该市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来领略皇家文化的魅力,旅游收入呈井喷式增长。 3、坚持以旅兴文,不少文化项目(企业)成为特色“旅游景点(区)”。石家庄市的藁城宫灯博物馆、唐山市的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和启新博物馆、保定市的曲阳石雕和易水砚产业基地、邯郸市的大剧院和磁州窑博物馆、沧州市的乐海乐器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情况汇报

XX特色小城镇建设中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情况汇报 XX,又名大XX,是雪峰山余脉,地处宁乡县西部山区,与安化、桃江交界,素有长沙“小西藏”之称。全乡共辖8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18242人,乡域总面积81.8平方公里,距宁乡县城75公里,距长沙市区110公里。近年来,XX乡坚定“禅都小镇、生态XX”发展定位,以“打造知名养心地、建设特色小城镇、构建幸福新XX”为目标,干群齐心、砥砺前行、埋头苦干、努力作为,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XX旅游资源丰富 1956年,毛泽东接见时任宁乡县委书记张鹤亭时说:“XX是个好地方,有个密印寺,应该好好保护起来。”深入探讨“XX是个好地方”的命题,挖掘XX旅游资源,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较为突出: 一是山青水秀,风景宜人。大XX方圆70余公里,平均海拔700多米,最高处雪峰顶达1100米,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大沩凌云,雄奇险峻、山岭如涛、极目远望、阡陌纵横、屋舍俨然。“日有千人朝贡,夜有万盏明灯”。黄材水库,万亩水面、青山倒映、碧波荡漾,可泛舟击浪,可观鱼垂钓,乐山乐水,尽在其中。仙人桥、镜子石、仙女朝贡、芦花瀑布等三十六景,有秀丽的风光可供观赏,有景点背后

的故事传奇可供玩味。 XX属高山小盆地气候,平均降水1600mm,年均气温12℃,低于宁乡(16.8℃)和长沙(17.2℃),夏天平均气温仅28℃,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无任何工业污染,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每立方厘米可到达87000个单位,为宁乡雨量最多,气温最低,空气最好的地区。2012年,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密印景区创评为国家4A级景区。“密印晨钟”获评市民最喜爱的“长沙十大乡村美景”。 二是千年古刹,名播四方。“敕建什方密印寺”是佛教禅宗“一花五叶”之“沩仰宗”祖庭。灵祐祖师开宗立派,相国裴休上奏敕建,唐宣宗皇帝御赐“密印禅寺”匾额。1200余年间,几经兵火,而屡屡劫后重生,灯传不绝;灵祐之后,慧寂、大安、香严、齐己、慧山,一代代高僧大德云集于斯。中华佛教总会会长寄禅、太虚均住持过该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传印均系沩仰宗传人。 早在晚唐五代间沩仰宗法脉即流布于日本、朝鲜、东南亚,清雍正皇帝还组织编辑了《XX语录》并亲为其序;灵祐所著《警策文》被禅宗学人誉为“佛祖三经”之一。回心桥、御香亭、齐己庵、香严岩、白牛精舍,许多历史遗迹虽几近湮没,却仍向人述说着远古的传奇。密印寺现存建筑有山门,万佛殿,后殿,配殿,禅堂,祖堂等,占地共25000多平方米,其中27米高的万佛殿,三尊金色大佛端坐中央,12988尊金佛镶满四壁,传有纯金佛一尊隐秘其中。2005年

河南省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河南省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一种新的产业演化模式,是在市场需求、资源共享、技术创新、政府支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动态发展过程。基于河南省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我省两大产业融合的对策建议。 标签: 一带一路;体育产业;旅游产业;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需求的复杂多变,产业融合不再仅仅是一种发展趋势,已成为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因此,一些性质迥异的产业出现了逾界发展,由互相分立走向交叉融合,原本产业之间清晰的界线也随之变得模糊,产业融合作为一种新的产业模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在产业融合的大背景下,体育与旅游作为两个关系紧密的社会经济现象,相互进行“延伸”和“渗透”亦就顺理成章。 1 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机理 1.1 体育的参与性特征与游客的体验性需求是融合的原动力 随着旅游经历的日益丰富,人们的旅游需求不再仅仅是一个量上的要求,而是对旅游形式更加注重,更加重视参与性强、娱乐性高、强身健体的旅游产品,而体育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参与性、体验性、健身性等属性直接推动了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 1.2 资源互享是两大产业融合的基础 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虽然具有各自的资源范畴,但又有很大的交叉共享区域,比如体育资源中的各项赛事、体育博览展会、运动俱乐部、场馆设施、运动项目基地等均可作为旅游产品进行观赏及体验,而旅游景区可为体育项目的举办提供场所。 1.3 技术创新的两大产业融合的推动力 技术创新是当今产业融合发展的发酵剂。“技术创新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扩散导致了技术融合,技术融合使不同产业形成了共同的技术基础,并使不同产业间的边界趋于模糊,最终促使产业融合现象产生”。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原有产业的生产成本,改变市场的需求特征,为产业融合提供了动力和发展空间。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融合的三大要点

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互动融合,首先是要承认二者产业的独立产业地位,在完善二者融合的顶层制度设计的同时,加强政府的引导功能,确立企业在融合进程中的主体地位。唯有如此,才能更大力度地促进二者的融合、更宽领域地促进二者融合,也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文化旅游产业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中的作用。 □邵琦 近来,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成为一个“热点”词语,频频出现于各种场合。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得出的基本判断就是:一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能融合,而且在一些地区和领域融合得还比较好;二是文化与旅游产业具有广阔的融合空间,而大部分的地区和领域在融合方面还做得很不够;三是对于二者的融合,还有不少疑问甚至担心,需要解决。本文仅想就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谈几点自己的认识,以求方家指正。 产业融合的前提是必须首先承认二者的独立产业地位 当前,文化产业是国家着力推动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旅游业是着力培育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 务业”,由此可见,二者的发展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

产业融合,是处于对等独立地位的产业之融合。但目前的现状是,对于“文化产业”,其定义已经基本得到厘清,内涵和外延也比较明晰,在理论和实践界都已基本形成共识;而对于“旅游产业”的定义还众说纷纭,模糊不清,内涵和外延也是莫衷一是,在理论、实践界还存在许多“纠结”。最明显、最直接的表现就是:2003年国家统计局印发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的通知(国统字[2003]14号)中,在第三产业R门类中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并且还有“88:新闻出版业;89: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90:文化艺术业;91:体育;92:娱乐业”等大类,而号称世界第一大产业的“旅游产业”并未列入其中。 不可忽视的是,旅游作为一种休闲方式、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它们是确确实实存在着的,并对一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今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旅游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一种消费时尚、生活方式,并已成为人们一种常态化的休闲方式,旅游产业也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举足轻重的重要产业。首先是,对于旅游产业的广泛影响和强大作用,在社会各个层面也早已形成共识。我国早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关于一九七九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结果的公报》中就第一次出现了“旅游外汇收入”的字眼,并且从2001年起,此后一年一度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都有人们常说的旅游统计“五大指标”(即入境人次数、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人次数、国内旅游收入、出境人次数)。其次是,从2009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可以看出,凝全民之智,举全民之力发展旅游产业已经上升为一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同属国民经济中的第三产业,其中旅游产业是一个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同时也是一个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产品和旅游产业的经济性、文化性是统一的,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必然要求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优先发展旅游文化,用先进文化引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文化在旅游经济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不断地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旅游业如何加大自身的文化含量、两大产业如何实现融合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将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产业融合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指为了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界的收缩或消失。本文以产业融合理论为基础,分析说明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与融合发展。 通过对产业融合相关理论的梳理,可以发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①研究大多集中在局部产业的融合现象描述上,尤其是“三网”融合。其实产业融合涵盖的范围很广,只有建立在更广外延的理论研究上才更具有普遍适应性,但目前理论研究的深度仍不足。②产业融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现有研究大多只考虑单个因素。因此,本文力求从产业融合理论的角度出发,对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进行一般性的理论解释。 2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产业边界及互动机制研究 2.1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产业边界 旅游产业是指旅游行业和与旅游行业密切相关并为其提供文化、信息、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物质或非物质服务与支持的行业和部门[3]。从宏观上讲,旅游产业的发

展主要依赖于资源、产品和市场三大领域,旅游经济活动过程本质上就是将各种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继而进入旅游市场运作轨道,获取经济收益的过程。其中,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既包括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又包括古迹寺庙等传统人文旅游资源,还可以是经济成就、民风民俗等无形的社会经济文化资源。这些资源能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但不足以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因此必须对其施以一定的技术手段加工即旅游开发形成相应的旅游产品,最后通过特定的渠道在旅游市场传递给旅游者。从旅游业这一完整的业务流程来看,旅游产业的各项经济活动都是在其特定的产业边界内进行的,通过相应的技术开发手段对旅游资源进行加工,并按照特定的技术标准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内容,再借助特定的传送渠道和流转环节分销给旅游者。由此,相应的旅游资源开发技术构成了旅游产业的技术边界,开发出的各项旅游服务产品构成了旅游产业的产品边界,特定的旅游服务产品传递渠道和流转环节则分别构成了旅游产业自成一体的运作边界和业务边界,而为各项旅游经济活动提供操作空间的旅游市场则构成了旅游产业的市场边界(图1)。 图1 旅游产业的产业边界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探析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探析 文:谭梦昕奇创旅游战略咨询部项目经理 国务院颁布的《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商业、水利、地质、海洋、环保、气象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这一政策,明确了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方向,并将融合范畴扩充到三次产业之中,成为近年来旅游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目前,工业、农业、文化产业、医疗业、体育业等众多产业已经开始了与旅游的融合化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以美国迪斯尼主题公园为代表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以台湾宜兰为代表的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以韩国美容旅游为代表的医疗美容业与旅游业的融合等。这些为未来区域旅游规划提供了理念参考和实例证明。 当然,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笔者参与奇创项目时与项目组进行了旅游产业专题研究发现:对某一旅游区域而言,需要经过三级阶梯,实现产业的有效融合——测定相关产业的可融合程度的、遴选关键点、构建合理融合方式。 估测可融程度,产业融合的前提 区域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自发融合和政策引导的双重作用。其中,自发融合是内在动力,是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的重要前提。在一个旅游区域中,进行融合的相关产业的选取,主要是以可融合程度来确定。可融合程度关注产业间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必要性表现在旅游市场对该产业的需求趋势,看其是否有发展市场;可行性则关注该产业的发展现状,看其是否具有融合基础。 基于此,旅游规划者或者旅游企业在进行旅游产业融合规划时,首选需要把握旅游市场的需求趋势。从区域旅游人群需求角度,关注未来旅游的发展方向。其次,考察该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一般而言,应选择产业发展基础和前景较好的产业。相关产业的根基较好,则其纵向延伸和横向的容纳能力相对较强,融合的可行性较高。 以奇创已完成的启东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为例,启东临江靠海,船舶工业是其优势产业,产值高,发展前景好。对接长三角邮轮度假旅游需求的增强,规划者将旅游度假与船舶业融合,以邮轮制造为上游产业,以此服务于以邮轮度假港为代表的邮轮度假,再到下游的船文化延伸产业,包括船主题艺术品业、船主题节庆业、传媒影视业等。 遴选关键融点,产业融合的纽带 融点即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点。通过对产业进行解构,可以发现,资源、技术、产品以及市场等是产业的四大关键要素。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之间,以这四大元素为联系纽带实现相互渗透和交叉。 1、资源纽带

产业融合_旅游业发展趋势的新视角_杨颖(2)

2008年8月第22卷第4期 旅 游 科 学 Touri s m Sc i ence Aug .,2008 Vo.l 22,No .4 中图分类号F 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75(2008)-04-0006-05 产业融合:旅游业发展趋势的新视角 杨 颖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上海200439) 摘 要: 本文从产业融合的理论视角对当前旅游业多业态现象进行了分析,指出旅游业正在与其他服务业、制造业和农业进行产业融合,产业价值链不断被解构和重组,并表现出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特征。本文不仅对这种产业融合动因进行了具有旅游特质性的剖析,对融合情况进行分类,还指出其本质是一种创 新。融合产生的效应反映在多方面:行业竞争格局发生演变,出现系统集成商和具有双边特征的平台企业,非物质资源取代自然资源推动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出现模块化迹象,跨行业人才成为稀缺资源等。 关键词: 产业融合;现代服务业;模块化;旅游服务外包 收稿日期:2008-04-20;修订日期:2008-06-26 作者简介:杨颖(1978-),女,南京人口学院讲师,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2007级博士生。研究方向:旅游产业发展。 一、研究背景 上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快速发展和扩散,一些基于工业经济时代的大规模生产分工的产业边界逐步模糊或消融,并在原有的产业边界处融合发展成新的产业业态,成为价值的主要增长点和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源泉与动力。这一革命性的产业创新推进了全球经济服务化趋势的发展,并导致社会经济的深刻变化。许多演化经济学家就此提出了产业融合理论,较好地解释了这种产业现象,即新型业态是产业融合的结果。对于产业融合的定义,理论界没有统一认识,不同的学者给予不同的答案。美国学者格里斯坦和卡恩指出:/产业融合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指为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界的收缩或消 失0[1] 。根据欧洲委员会绿皮书的定义,产业融合是指/产业联盟和合并,技术网络平台和市场三个角度的融合0。日本学者植草益在5产业组织论6一 书中认为产业融合是这样一种现象,即原本属于不同产业或市场的产品,由于技术创新而导致具有相互替代关系,使两个产业或市场中的企业转为处在竞争关系中的一种现象 [2] 。而我国学者厉无畏的 认识得到普遍认可,他指出,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产品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的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3] 。产业融合最先出现在信息产业,此后蔓延至金融业、物流业、传媒业、服务业等其他领域。服务业不仅进行着内部各行业的融合,而且与农业和制造业也进行着融合。服务业在第一、二产业增值中的作用凸显,形成了跨行业、高知识密度、高投入、高回报的现代服务业。 旅游业在这个浪潮的带动下,已经显露出了/跨界0发展的迹象: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如工业旅游、会展旅游、农业观光游、医疗旅游、教育旅游、房地产旅游;新型产业功能逐步显现,如旅游景区兼具影视文化基地,养老、医疗方式借助旅游框架产业得到升级;新型企业组织结构不断演进,如旅行社集会议组织、咨询、人力资源管理、展览策划于一身,旅游系统集成商逐步出现,双边性质的旅游组织不断诞生,,种种迹象表明,旅游业悄悄地对其他产业进行着/渗透0,在各个层面与其他产业进行

旅游文化的产业融合发展

旅游文化的产业融合发展 一、加快改革创新,探索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新途径 围绕省市战略部署,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持续探索提升城市品 质的新途径,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成效初显。一是产业项目牵动,城市核心吸引物集聚。以项目为龙头,牵动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 发展,成立由主管市长担任组长的旅游文化产业推进组。 2014年重点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项目43个,完成投资87.9亿元,一批旅游、文化高度契合的大项目建设和开发进展顺利。投资200亿元的 万达文化旅游城建设世界最大室外主题乐园和室内滑雪场,投资100 亿元的波塞冬海洋王国建设大型嬉水游乐项目,推动旅游文化时尚产 业向更高层次迈进。海宁皮草城、华南城等购物场所的兴起,提升了 城市的时尚品位,增强了哈尔滨的吸引力和向往度。哈尔滨大剧院、 音乐厅、西城广场等文化产品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彰显出城市深厚的 文化底蕴。产业项目的落地建设,推动了哈尔滨旅游业与文化、经贸、地产、会展等多领域的融合,突破了哈尔滨市旅游文化时尚产品的季 节性壁垒,为引入无限的外部需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深挖 资源底蕴,城市休闲氛围日益浓厚。对415处历史老建筑进行梳理归集、界定分类和定向招商,重建格拉祖诺夫音乐学校,推出犹太老会 堂音乐表演,恢复亚细亚电影院原貌,在保护浓郁历史气息的同时, 彰显现代都市的时尚特色。将教育书店辟建成国际水准的游客服务中心,中央书店改建为全省唯一的多功能休闲书店,不仅迅速成为旅游 新亮点,更成为展示全省丰富旅游文化资源的全新平台。加快推进中 央大街商业业态调整和音乐艺术氛围营造,提升整体业态深度,使发 展更符合城市鲜明特点。原创旅游商品设计大赛、老建筑摄影和故事 大赛、“哈埠菜”评选、夜游松花江等活动,使旅游要素持续丰富。 探索以文化促旅游、以时尚提品质的创新发展之路,2014“迷人的哈 尔滨之夏”旅游文化时尚活动成效显著,品牌效应全面彰显,哈尔滨 居全国60个避暑旅游城市排行榜首位。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和

产业融合框架下旅游业的发展与壮大修订版

产业融合框架下旅游业的发展与壮大修订版 -----将旅行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前言: 旅行产业自古就有,从古连续至今,小到郊区周边的步行出游,大到跨区域、跨国际的长途旅行。在当今如此一个经济全球化,交通全球化、通信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们再来谈旅行,必须明确一个问题:那确实是旅行的含义如何定义? 今天我们所说的旅行已不能只是局限于简简单单的出游,而是集吃、喝、玩、乐、住、行于一体的综合体,应该考虑为观光、休闲、度假、娱乐、运动、商务、体验等一系列因素的集合体,而且这必须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的、人性化的集合体。 由于旅行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拉动面大,具有产业集群的特点,那么如何将这些要素类有机的整合到一起成为了当下旅行规划的一个难点,专门是在当今如此一个充满竞争、充满挑战的环境下,关于旅行规划人员业务素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如何做到既不违抗领导意愿,谋求和谐进展,权衡政府、开发商、当地民众,包括客人、舆论各个方面利益,难度的确专门大,这就要求我们落实项目时必须具有组合度与优化度的概念,也确实是说要素的整合。旅行规划的过程实际上就以一个量化的过程,具体能够从两个方面诠释,即横轴:旅行项目和产业的整合,纵轴:挖掘深层次的文化,下面是我对旅行规划的一点点见解: 一、明白得领导心思

一个好的旅行项目除了要具有好的旅行营销方案、好的旅行规划方案外,还必须顾及到领导的心思,明白领导喜爱什么是必不可少的要素,有时甚至成为方案落实的关键所在。 二、进展的眼光看问题 搞规划一定要本着进展的目光看问题,时代在进步,科技在进展,人们向往美好生活,人们对旅行的精神追求也是不断变化的,也确实是说没有永久也不落伍的规划,再美的菜肴,假如总是给那么一类运气尝,到头来,也是会食之无味,弃之惋惜的。 三、定位要准 也确实是说,做旅行规划,第一总体定位要准,即以目的地为中心,形成三圈体系,本区域内旅行观光客,跨区域旅行观光客,跨国际旅行观光客,除此之外,我们要本着动态的眼光看问题,打一个形象的比喻,用温水和面,水多了就要加面,面多了就要加水,不要想着一步到位,规划这种东西,本身确实是事物进展规律的一种引导,它不同于理科的工程算术问题,一加一就必须等于二,规划通常情形下我们是无法精确量化的,他只能差不多的给我们指引一个方向。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引用到规划上,确实是说第一你应该明白自己做的是什么,比如那个项目的机遇如何、背景如何、环境条件如何、基础如何等,之后,基于SWOT分析法等类似的方法,充分的调查与分析之后,才算对那个项目了解了,“跳出当地看当地,跳出旅行说旅行,跳出项目论项目”,假如没有一个跳出的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