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学论文

社会学论文

浅析社会学视角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交互摘要:数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交互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彼此互相交流、沟通、对话、理解和互相作用的活动。数学课堂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也就是在新课程目标观念的指导下改变以往被动式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和谐。师生之间的交互方式的不同,直接影响着课堂气氛、课堂中反馈以及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真实有效的师生交互有赖于人们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等一系列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从而达到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师生交往的数学课堂情景的建构。

关键词:社会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交互

法国教育家弗莱雷说过:“没有交互,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应该是交互的课堂。”数学课堂教学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基本是“教师主宰”的现状,教师的教学权力控制欲诱发了备受争议的“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产生,学生最常用的的服从方式就是沉默以及附和式的回应,更不用说生生之间的交互,由于他们在内心的相似性和被动的包容性,生成了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独有的交互方式。怎样实现真实有效的师生交互、削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区隔化”是数学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数学课堂教学场域中交互现状

(1)“工具性角色”与“情感性角色”的博弈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场域中扮演的众所周知的“先赋角色”就是教书和育人。“工具性角色”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交互形态,是师生在课堂中基于数学知识本身的行为表现,是双方是否积极投入到”数学剧本”中所谓的“规章制度”中的定位。“情感性角色”则是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投入,双方学习中是否伴着积极的情感,是否在课堂教学中赋予了激情和发自内心的爱。

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是教师在本职位置上的首要目标,更是应试教育理念框框下刻在师生心中的法典。教师的“工具性角色”限制的教学原则就是如何在最少的时间内将知识以最有效的最省力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而此时的师生交互演变成了学生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捧场,实际上也就是形式上的师生交互活动。课堂交互是学生和教师主体间的相互活动,在新课标体现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参与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和教师是相互平等和独立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间的相互理解和互动是课堂教学有效进行的必要保证。

“学生在课堂中扮演的非正式角色如主体地位的谋求者、展示机会的竞争者、肯定评价的寻求者的目的均为争当教师的“宠儿”,要求教师对自己采取别于普遍主义的“特殊主义”策略。”【1】学生期待的教师角色倾向于情感方面多点,毕竟他们无法从家庭场域角色走出,教师形式上的冷淡角色导致学生对课堂教学某种程度上的失望感,由此引发了师生交互方面的疏离。

(2)“权威式交互”与“阶层性交互”的共存

教师权威在社会学上的定义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课堂教学

交互中,教师运用其权威使学生和教师保有适当的社会距离是必不可少的,正如吴康宁先生所说,“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一般存在着代际程度的年龄差异,因而,作为社会代表者的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时有意无意地总会表现出权威的架势,亮出楷模的姿态,带着长辈的口气,用贝克希(Baksh,I.J·)的话来说,教师倾向于作为展示态度、规范和价值的典范(models),只是其程度因人有所异而已。换言之,教师在扮演社会代表者的角色时更多地奉行的是不平等原则”【2】普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被冠以“知识的源泉”的王冠,学生的立场和感受忽略不计,学生在教学中合理的权力被剥夺,如此学生很有可能消极被动的配合教师的教学,何来之交互?

“不同的角色担当塑造了不同的身份和权力, 教师与学生的交往, 至少在表象上是一种高位与低位的交往。”【3】然而“差序格局”在课堂教学中无孔不入,分数的高低分割出来的种种不言自明的群体之间相互竞争着、相互合作着、相互排斥着,以分数高者为主体的“课堂活跃者”群体、课堂教学中“默默的等待者”群体以及“沉默的羊羔”群体。不论是自我意识强或者是自我意识弱的同学,他们在数学课堂中对交互的投入明显不足,这样的学习者就沦为“孤独的交互者”和“学习中的陪读生”,呈现出了疏离课堂的状态的“角色失范”。具有同时性的是:教师是学生在学校课堂这个场域里每天都需要交流的主要群体,那么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就可以说是不同的社会阶层与教师的交互。

(3)“机械化交互”与“造作式交互”的失衡

数学课堂教学,涉及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通过教师和学生思维的有效沟通,才能激发出思维的火花、创造的热情。在当今应试教育这样的场域中,教师只能扮演“知识权威人士”,用丰富的数学阅历来考证数学的高分率,而这时的课堂就成了“沉默的羔羊”的拥挤的、嘈杂的候车室,课堂教学是空洞的、漫长的等待过程,教师教什么,学生就附和什么,不论如何,他们的回应大多是教师期望的效果,这对于学生来说数学“官方知识”仅仅有工具价值,师生在此状态下的交互唯有形式化的、机械化的一问一答,因此学生应付学习的专心劲头让人难以置信,当然,教师的苦口婆心的“言传身教”并没有白费,他们依然能取得好成绩,但是由于他们在课堂教学的舞台上彩排太多场的缘故,他们对剧本的演绎到了厌恶的地步,他们已经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取而代之的也许就是“厌学”。

“知识的建构过程充满着矛盾和斗争,即作为合法化的教科书知识与建立在个人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教师和学生的个人知识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充斥着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在看似客观公正的知识传输背后隐藏着不同权力和利益之间的斗争。”【4】教师为“实现”在课堂中的领导权力,创设了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氛围,没有注意到从数学知识和数学认知的角度去寻觅交互的问题,而是用与数学不大关联的浮夸、甚至是“矫情造作”的方式来营造课堂教学交互的场景,这种方式怎能实现教和学的利益和价值?由此远离了数学教学的不真实性和学科学习的互惠性。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具有客观性和必要性,教学内容、教学方向、教学方法、教学进程、教学结果和教育质量等方面,都主要由教师预先设计和决定的。相反,学生做不了这些决定,他们只有依偎在教师的“方向盘”下学习,教师讲给他们什么数学定理和公式的演绎,他们是未知的。师生交互不单纯是为“动”而动的,而是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汲取知识和做题方法等。因此,教师对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提前有初步的预设和安排,揭示了所有师生互动均由教

师发起的原因。这也是导致“不真实交互”的支流因素。

二、厘清数学课堂教学交互程序

(1)重构教学“交互”价值观

叶澜教授曾经尖锐地指出:“今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5】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不仅仅限制在学习对象的选择上,还要体现在互动的方式和具体的内容方面。对不同水平阶段的学生尽量选用大差小不差的互动方式,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肯定的、民主的、耐心的互动方式;甚至在与受家庭情感渲染比较深的学生交互时,都要割舍掉专制、否定、控制的成分,把充分的表达机会和充足的思考时间留给他们。这样学生在与教师的课堂交互中会表现出极强的兴趣和主人公权力意识,他们给予教师和自我的角色期待就将回归到初始的”剧本”状态。

重新树立师生交互价值观,教师需在敏锐观察的基础上的由衷鼓励和夸赞。不管层次怎样的学生群体, 总会让我们感叹他们的聪慧、坚毅以及努力向上进取的愿望。教师就要从满足学生尊重需要方面由衷地、具体地赞赏。其次在保护他们自尊的前提下真心的给予提醒。预见学生可能犯错或发现学生己经犯错时,,给予他们必要的提醒是十分重要的。及时真诚的提醒是必要的,但要考虑合适的场域、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这就要求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巧妙地运用当时的教育环境,因时施教为佳。

(2)重塑师生交往关系

数学课堂有别于语言性的课堂环境,教师的领导方式对师生互动的基本方向有很大的影响。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的主导为方向的课堂使学生的积极性大为提升,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关键点,在细节上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在解题过程中赞许、鼓励学生、支持学生;在习题训练中主动了解学生的疑问。在讲解中暂时放下“领导者”角色,消除课堂中的防卫气氛。

实现课堂教学的“交互”,倡导师生之间相互理解、互相尊重、交互作用是较为重要的。为此,师生应该转换彼此的角色,构建学习共同体,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只有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称得上相互关系.因为主体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双向的。而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则是被动的、单向的关系、是不能称为相互关系的。”【6】新课程体现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参与的教师和学生是相互独立、相互平等的主体,而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期望理解”分不开的。

(3)重新审视和认识课堂空间

师生作为课堂空间主体,他们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心理活动以及课堂精神空间、物理空间都在不断的变化中。师生双方若想通过个体的理解来构建教育的意义,就要体悟课堂空间所赋予的教育影响,不间歇的调整和改变精神主体和它们的关系,方可让精神空间得到发展。于此同时,也要呼吁师生双方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重新去反思师生关系,尤其是学生对课堂空间的反馈评价和建构的成效,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大胆地参与课堂空间的建构,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逐步改变课堂教学与学生之间的单向交互关系,防止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疏

离者,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成为“有效的教学”与“活的教学”的生成场域,真正的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另外,不但要强化师生互动交流,还要强调不同层次学生间的对话与合作。因为“实际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同辈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7】只有重视他们内在的心理过程,激发他们的动机效应,唤醒他们的共同探索和实践建构,才能真正激发课堂活力,引导课堂教学走向师生期望的有效方向。

(4))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增进互动有效性

教师适当在教学方式的放权体现了新课改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赋权的要求,一方面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序化进行,另一方面又满足了学生作为主体生长的需要,当然放权不是不底线的放手,是有一定的赋权原则的:控制与自主、规范与自由的适当结合。“反观整个课堂教学的发展历程,作为个体的学生和生活共同体的课堂共历巨变,二者之间持续断裂,各自的诉求得以充分展现——学生渴望自主,课堂需要控制;学生要求独立自主,课堂诉诸权力规范”【8】新课程标准理念对于教师而言就是督促教师必须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快实现个人的教学专业化程度;对学校来说,就是要加速建设教师队伍的专业化,促进新课改顺利的进行。教师专业化发展包括专业技能的发展,专业化知识的拓展,专业化情感的健全。总之,师生之间的交互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不可或缺的途径,要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不但需要在理念上重视它,更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处理好师生交互的形式和实质的关系,以平等、和谐的师生观来指导和学生的交往过程,通过师生平等、互尊的对话,建构起融洽的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教师在学校场域中,相对地处于从属地位,在许多情境中,,教师通过抗争来打破“规则”,跨越边界去倾听另一种声音,寻求另一种生命痕迹,,在多边方向上体验并开拓各种可能。”【9】

(5)分解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麦当劳化”

“麦当劳化所贡献出来的核心概念是“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与“可控制性’,这既是麦当劳成功的秘决,也是工具理性所追求的核心理念,还是工具理性的课程模式对课堂教学的期待与评价。”【10】在这个层面内,数学课堂教学首先是一个“社会活动场”,接着才是一个“教育的活动场”课堂教学本省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集合体,我们教师是否反思过自己处于课堂社会中的定位?课堂社会中,很多教师为了保证课堂的效率,在教学中惯习地提问分数靠前的学生,除了用于点名和提醒的目的之外,成绩差的学生很难有机会在课堂中表现,也许很多人习以为常了,但是在社会学眼中,这种教师额做法从简单方面说就是对学生参与课堂机会分配的不均等;从深处说,则是使学生的两极分化不断得以孵化和扩展的教育根源。因此,教师对课堂空间资源分配要关注座位的安排、教师在教学中行走路线以及在各点停留时间。其次教师对课堂时间资源分配要考察教师的时间和学生的时间比例;教师需要关注“级别”学生的比例。

课堂教学具有可量化性,与此同时,预测课堂的“意外事件”也成为课堂量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师生交互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一定限度的妥协和尊重会有效缩短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人性化的教师领导权力的下放、非机器化的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有助于帮助教师和学生有效监测课堂学习、课堂教学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刘云杉.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角色探析[J].江西教育科研,1997.4.

【2】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204.

【3】常亚慧.“权力--利益”结构中的教师[J].大学教育科学,2011.(4). 【4】齐学红. 教学过程中知识的社会建构——一种知识社会学的观点 [J]. 南京师大学报, 2003, (1): 66-72.

【5】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6】于灵灵.哈贝马斯传[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179.

【7】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8】李松林.控制与自主———课堂教学的权力品性研究[J].教育学报,2006,(6).

【9】常亚慧.教师--夹缝中的行动者[J].当代教师教育,2008.3.

【10】刘云杉.课堂教学的麦当劳化---一个社会学视角的检讨[J].教育研究与试验,200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