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

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

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
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

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

秦锦标

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是一种基于体素对脑结构磁共振图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自动、全面、客观的分析技术,可以在活体脑进行精确的形态学研究。VBM通过定量计算分析MRI图像中每个体素的脑灰、白质密度或体积的变化来反映相应解剖结构的差异,是评价脑部灰、白质病变的一种新的方法[1]。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AD患者可出现不同形式的脑形态学改变。本文综述了VBM在AD中的应用。

1 VBM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随着MRI技术以及神经解剖学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飞速发展,Wright等[2]1995年首先提出了基于体素对脑结构MRI分析的初步思想,描述了一种能在MRI上发现脑灰质和白质差异的新技术。Ashburner和Friston[3]则在2000年正式提出了VBM方法。VBM方法是一种以体素为单位的形态测量学方法,可以定量检测出脑组织各组分的密度和体积,从而能够检测出局部脑区的特征和脑组织成分的差异。VBM方法首先需要把被研究的所有个体的脑MRI梯度回波T1加权像在空间上标准化到一个完全相同的立体空间中,然后对该高分辨力、高清晰度、高灰白质对比的脑结构图像进行解剖分割,得到灰质、白质和脑脊液,利用参数统计检验对分割的脑组织成分逐个进行体素组间比较分析,定量检测出脑灰质和白质的密度和体积,从而量化分析脑形态学上的异常[4]。

1.2 VBM的优势和缺点

传统的MRI测量方法是基于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rest,ROI)的,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费时、主观性强、重复性较差、不能进行全脑分析等。而VBM可以对全脑进行测定和比较,直接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无需对ROI的先验假设,而且可以定量地检测出脑组织的密度差异,同时它不受研究人员的主观影响,因此具有自动性、全面性、客观性和可重复性等优势。VBM方法的应用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基于体素的统计分析以空间标准化为前提,某些局部区域和模板的匹配不准确会导致统计结果中出现组间系统性的脑区形态差异[5]。同时在分割过程中,由于脑实质与脑脊液交界区体素量差别很大,容易产生伪影。而且VBM难于区别脑的一些微小复杂结构的差异,如海马区[6]。

3 VBM在AD中的应用

3.1 VBM预测MCI向AD转化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与正常人群相比,AD转化率

增加[7]。然而,没有特定的方法能预测哪些MCI患者能发展为AD。Bozzali[8]应用VBM研究发现,MCI患者向AD转化的机率与其灰质密度降低的范围有关,降低越广泛,转化率越高。H?m?l?inen等[9]对56例MCI患者和22例正常对照组人群进行随访研究,应用VBM 检测大脑灰质的萎缩。结果发现:在随访过程中,有13例发展为AD;在基线成像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全部MCI患者颞叶中部、颞顶叶和额叶皮层的灰质密度降低;进展型MCI患者与稳定型MCI患者相比,左侧颞顶叶、扣带后回和双侧楔前叶灰质萎缩,同时海马也有萎缩趋势。Chételat等[10]研究显示扣带后回、顶叶皮层、楔前叶萎缩的MCI患者会进展为AD。Karas[11]应用VBM对MCI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发现,3年后有46%患者发展为AD,颞中叶萎缩是转化为AD的患者的特点,左侧颞叶及左侧顶叶皮层萎缩是预测转化的独立因素。

Whitwell等[12]研究显示,随着MCI患者病情的进展,海马进行性的萎缩,在MCI阶段只出现海马头部萎缩,MCI患者转为AD时海马尾部也开始萎缩。Jack等[13]研究显示,AD患者的海马头部要比海马体和尾部萎缩明显。上述研究结果提示,海马头部要比尾部对退行性改变更加敏感。

综上所述,在MCI阶段若出现扣带后回、海马体尾部、颞顶叶、楔前叶等部位皮层萎缩,提示该MCI患者易转化为AD。因此,应用VBM可以早期预测哪些MCI患者能向AD转化,早期进行干预,从而能抑制AD的发生。

3.2 VBM在早期AD诊断中的应用

AD是导致痴呆的最主要的原因,目前还没有根治AD的办法,最新研究发现,胆碱酯酶抑制剂能够延缓AD的发展,这使得早期诊断AD相当重要[14]。既往应用基于ROI的MRI法进行研究,提示在AD的早期阶段就有特定脑区的萎缩,如海马[15]。然而应用ROI研究脑区结构时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耗时、勾画时有较大的误差、不能同时提供整个脑区的结构变化等,因此难于在临床上推广。VBM是一种完全自动化,能客观进行全脑形态分析的技术,其在从脑形态学方面诊断早期AD方面显示了独到之处。

Hirata等[16]通过VBM方法发现,早期AD患者双侧颞叶内侧,包括内嗅皮层区域明显萎缩,其诊断出早期AD患者的准确性为87.8%。在极早期AD阶段中,VBM揭示了颞叶内侧和内嗅皮层区域灰质的丢失,功能性MRI揭示了扣带后回和楔前叶代谢和灌注的降低,而这些区域正好位于Papez环路上。Chaim等[17]通过VBM比较14例早期AD患者和14例正常健康人群胼胝体的局部结构,结果发现,AD患者胼胝体压部的前上部分、峡部、体部的前上部分、膝部的嘴侧灰质明显萎缩。该项研究证实了早期AD患者有弥漫的胼胝体体积的减小,并提示胼

胝体前部分的萎缩与认知损害密切相关。Kawachi等[18]应用VBM和FDG-PET对早期AD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VBM和FDG-PET对早期AD患者均具有较高的诊断率,联合应用VBM 和FDG-PET诊断早期AD的准确性明显提高。VBM可以排除脑部其他原因导致的认知功能降低的疾病,如脑梗塞、脑肿瘤等,因此VBM还具有鉴别诊断的作用[17]。

3.3 VBM在AD患者脑灰质萎缩形式中的研究

Shiino等[19]应用VBM发现AD患者除了存在伴随正常老化的局部萎缩,还包括杏仁核,海马,后皮层,扣带后回等结构的萎缩。根据萎缩的形式,可以将AD患者分为四组亚群:杏仁核/海马萎缩亚群、海马和后皮层萎缩亚群、海马和扣带后回萎缩亚群、扣带后回和后皮层萎缩亚群。该研究同时发现,扣带后回和后皮层萎缩形式是AD发生的早期形式。Whitwell 等[12]应用VBM进行纵向前瞻性研究表明,MCI和AD患者均未发现扣带后回的结构改变。得出不同结论可能的原因是,Shiino等[19]研究显示扣带后回和楔前叶的萎缩程度与首发认知损害的年龄有关,在65岁以前不会或很少受累。Paola等[20]应用VBM研究AD患者皮质萎缩的形式以及大脑结构和记忆的关系。结果发现,AD患者颞叶内侧、双侧顶叶、双侧额叶和左侧丘脑前核灰质体积减小。该研究还发现内嗅皮层萎缩与AD患者瞬时记忆损害有关,这一结果支持了内嗅层在瞬时记忆中的作用。内嗅皮层的损害,导致由新皮层的输出的传入神经阻滞,从而妨碍了AD患者瞬时记忆的巩固。Smith[21]认为轻度AD患者脑萎缩的部位主要为内嗅皮层、内侧颞叶和颞顶皮质。Ishii等[22]应用VBM研究早发型和晚发型轻度AD患者的大脑结构。结果发现,两组AD患者双侧颞叶内侧灰质均显著丢失,然而早发型和晚发的AD患者灰质丢失也存在差别,颞顶叶和扣带后回灰质丢失见于早发型的AD患者,而不存在于晚发型的AD患者中。

上述研究表明,AD患者的脑灰质萎缩的形式表现多样,大脑不同形式的萎缩影响AD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发展。VBM技术弥补了既往结构MRI只能对某个特定感兴趣脑区进行研究,而可以对整个大脑进行测量,从而能更准确、全面评价AD脑部的神经解剖变化。

3.4 VBM在AD患者脑白质改变中的研究

AD患者早期即存在脑白质的改变,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是显示AD患者脑白质病变较好的方法。但DTI多数是基于ROI的研究,不能从全脑角度反映AD的白质病变情况,而VBM弥补了它的不足。Li等[23]采用VBM方法对AD患者全脑白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AD患者双侧内侧颞叶、右颞中回及左顶叶白质,左侧外囊、右上纵束和穹窿减少。Chaim等[17]应用VBM发现早期AD患者除胼胝体灰质减少外,白质也弥漫性减少,并且以胼胝体前部偏左侧为显著。Xie等[24]应用VBM发现早期的AD患者中存在广泛的

白质萎缩,且不同于灰质的萎缩形式,它可能是影响AD发展的一个独立的因素。应用VBM 对AD患者脑白质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需进一步深入探讨。若联合应用WBM与DTI方法检测脑白质,则能更准确地反映AD患者脑白质的变化特点。

3.5 VBM与生物学标记物及基因

Aβ42和Tau蛋白是AD的病理学标记物,Aβ42降低反映淀粉样蛋白的沉积和老年斑的形成,

降低,Tau蛋白及磷酸化Tau蛋白增Tau蛋白则与神经元纤维缠结有关。AD患者脑脊液中Aβ

42

加[25]。Hampel等[26]通过应用基于ROI的MRI研究表明,AD患者脑脊液中磷酸化Tau水平与海马体积呈负相关,并通过纵向研究发现,随着海马萎缩程度的增加,脑脊液中Tau也增加,而Aβ42则降低。该研究提示局部脑萎缩与AD的生物学标记物关系密切。VBM能准确反映AD患者脑结构的改变,因此更能阐明其与生物学标记物之间的联系。目前研究发现[27],Aβ

和Tau

42

蛋白也是预测MCI向AD转化的生物学指标,转化为AD与未转化为AD的MCI患者相比,脑脊液中Aβ42水平下降,Tau蛋白水平升高。联合VBM与Aβ42、Tau蛋白预测AD,将可能会提高预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APOEε4等位基因被认为是AD的危险因素。结构MRI研究表明[28],AD患者APOEε4等位基因的存在与海马和内嗅层体积的减少有关。H?m?l?inen等[9]应用VBM研究发现,携带APOEε4并发展为AD与未携带该基因而发展为AD的MCI患者相比,左侧额下回及左顶内沟旁体积明显降低。上述研究结果提示,APOEε44等位基因对AD患者局部脑结构的改变有重要影响。

3.6 VBM与神经心理学测试的相关性

Baxter等[29]了研究AD患者的认知测量结果和大脑灰质及白质完整性的关系,应用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分亚测试(Alzheimer’s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 Cognitive subtest,ADAS-Cog)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对AD患者进行临床认知测量,同时应用VBM对大脑灰质及白质进行测定。结果发现,AD患者ADAS-Cog和MMSE分值的变化与左侧颞叶灰质的丢失一致,然而MMSE分值较ADAS-Cog 分值更能反映白质的变化,特别是在额颞叶。该研究结果提示,ADAS-Cog和MMSE能反映AD患者大脑结构变化的不同方面,ADAS-Cog反映灰质的变化更具有特异性,而MMSE则反映广泛的大脑结构变化,包括灰质和白质的变化,而VBM可以检测到这些变化。Chaim 应用VBM的研究中发现,AD患者左胼胝体前部体积与MMSE分值呈正相关[17]。Sarazin[30]现,VBM显示的灰质减少范围与AD患者MMSE评分的降低程度存在相关性,灰质减少范围越大,MMSE评分越低。

4 小结

VBM方法是一种新型的形态学测量法,与传统的测量方法相比,具有完全自动化、全面性、客观性和可重复性等优势,已经初步应用于AD的研究。VBM在AD的预测、早期诊断、反映脑部灰白质的改变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VBM与AD的生物学标记物、基因学以及神经心理学测试关系密切,将来联合应用这些方法研究AD,相信可以更深入地揭示AD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参考文献

1 Woermann FG, Free SL, Koepp MJ, et al Abnormal cerebral structure in juvenile rnyoclonic epilepsy demonstrated with voxel-based analysis of MRI Brain, 1999, 122(11): 2101-2108.

2 Wright IC, McGuire PK, Poline JB, et al A voxel-based method for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gray and white matter density applied to schizophrenia Neuroimage, 1995, 2(4): 244-252.

3 Ashburner J, Friston KJ V oxel-based morphometry-the methods Neuroimage, 2000, 11(6 Pt 1): 805-821.

4 Mehta S, Grabowski TJ, Trivedi Y, et al Evaluation of voxel-based morphometry for focal lesion detection in individuals Neuroimage, 2003, 20(3): 1438-1454.

5 Bookstein FL "V oxel-based morphometry "should not be used with imperfectly registered images Neuroimage, 2001, 14(16): 1454-1462.

6 Burton EJ, Karas G, Paling SM, et al Patterns of cerebral atrophy in 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using voxel-based morphometry Neuroimage, 2002, 17(2): 618-630.

7 Petersen RC, Stevens JC, Ganguli, M, et al Practice parameter: early detection of dementia: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 evidence-based review). Report of the Quality Standards Sub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Neurology, 2001, 56(9): 1133-1142.

8 Bozzali M, Filippi M, Magnani G, et al. The contribution of voxel-based morphometry in staging patien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Neurology, 2006, 67(3): 453-460.

9 H?m?l?inen A, Tervo S, Grau-Olivares M, et al V oxel-based morphometry to detect brain atrophy in progressive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Neuroimage, 2007, 37(4): 1122-1131.

10 Chételat G, Landeau B, Eustache F, et al Using voxel-based morphometry to map the structur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rapid conversion in MCI:a longitudinal MRI study Neuroimage, 2005, 27(4): 934-946.

11 Karas G, Sluimer J, Goekoop R, et al. 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Structural MR Imaging Findings Predictive of Conversion to Alzheimer Disease.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08,

29(5): 944-949.

12 Whitwell JL, Przybelski SA, Weigand SD, et al 3D maps from multiple MRI illustrate changing atrophy patterns as subjects progress from mild cognitiv impairment to Alzheimer's disease Brain, 2007, 130(Pt 7): 1777-1786.

13 Jack CR Jr, Petersen RC, Xu YC, et al Medial temporal atrophy on MRI in normal aging and very mild Alzheimer's disease Neurology, 1997, 49(3): 786-794.

14 Emilinen G, Beyreuther K, Masters CL, et al Prospects for 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Alzheimer disease Arch Neurol, 2000, 57(4): 454-459.

15 deToledo-Morrell L, Stoub TR, Bulgakova M, et al MRI-derived entorhinal volume is a good predictor of conversion from MCI to AD Neurobiol Aging, 2004, 25(9): 1197-1203.

16 Hirata Y, Matsuda H, Nemoto K, et al V oxel-based morphometry to discriminate early Alzheimer's disease from controls Neuroscience Lett, 2005, 382(3): 269-274.

17 Chaim TM, Duran FL, Uchida RR, et al V olumetric reduction of the corpus callosum in Alzheimer's disease in vivo as assessed with voxel-based morphometry Psychiatry Res, 2007, 154(1): 59-68.

18 Kawachi T, Ishii K, Sakamoto S,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FDG-PET and VBM-MRI in very mild Alzheimer's disease 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 2006, 33(7): 801-809.

19 Shiino A, Watanabe T, Maeda K, et al Four subgroups of Alzheimer's disease based on patterns of atrophy using VBM and a unique pattern for early onset disease Neuroimage, 2006, 33(1): 17-26.

20 Di Paola M, Macaluso E, Carlesimo GA, et al Episodic memory impairment in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is correlated with entorhinal cortex atrophy.A voxel-based morphometry study J Neurol, 2007, 254(6): 774-781.

21 Smith AD. Imaging the progression of Alzheimer pathology through the brain.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2, 99(7): 4135-4137.

22 Ishii K, Kawachi T, Sasaki H, et al V oxel-Based Morphometric Comparison Between Early- and Late- onset mild Alzheimer's Disease and assessment of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z

score images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05, 26(2): 333-340.

23 Li S, Pu F, Shi F, et al. Regional white matter decreases in Alzheimer's disease using optimized voxel-based morphometry. Acta Radiol, 2008, 49(1): 84-90.

24 Xie S, Xiao JX, Gong GL, et al V oxel-based detection of white matter abnormalities in mild Alzheimer disease Neurology, 2006, 66(12): 1845-1849.

25 Busatto GF, Diziz BS, Zanetti MV. V oxel-based morphometry in Alzheimer's disease. Expert Review of Neurotherapeutics, 2008, 8(11): 1691-1702.

26 Hampel H, Burger K, Pruessner JC, et al. Correlation of cerebrospinal fluid levels of tau protein phosphorylated at threonine 231 with rates of hippocampal atrophy in Alzheimer disease. Arch Neurol, 2005, 62(5): 770-773.

27 Andreasen N, V anmechelen E, V anderstichele H, et al. Crebrospinal fluid levels of total-tau, hospho-tau and A beta 42 predicts develop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cta Neurol Scand Suppl, 2003, 179: 47-51.

28 Hashimoto M, Y asuda M, Tanimukai S, et al. Apolipoprotein E epsilon 4 and the pattern of regional brain atrophy in Alzheimer's disease. Neurology, 2001, 57(8): 1461-1466.

29 Baxter LC, Sparks DL, Johnson SC, et al Relationship of cognitive measures and gray and white matter in Alzheimer's disease J Alzheimers Dis, 2006, 9(3): 253-260.

30 nkingnehun S, Sarazin M, Lehericy S, et al. VBM anticipates the rate of progression of Alzheimer disease: a 3-year longitudinal study. Neurology, 2008, 70(23): 2201-2211.

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9-09-23T09:21:11.4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22期作者:朱恒延郭燕君(通讯作者) [导读] 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和寻求治疗方法的重要工具。 (嘉兴学院医学院浙江嘉兴 314001)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和寻求治疗方法的重要工具。本文在总结近年来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阐述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常用的动物模型,为AD的生物性特征和预防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动物模型;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2-0010-02 Research progress of animal models of Alzheimer's disease Zhu Hengyan,Guo Yanjun (communications author) Medical College of Jiaxing University, Jiaxing, Zhejiang 314001, China 【Abstract】Animal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studying the pathogenesis of human alzheimer's disease and seeking for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latest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describes the animal models commonly used in Alzheimer's disease research, providing help for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evention of AD. 【Key words】Alzheimer's disease; Animal model; Research progress 阿尔茨海默病是以进行性记忆缺失和痴呆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65岁前发病称早老性家族性痴呆;65岁后发病称迟发的老年性痴呆。典型病理变化为细胞外由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形成的老年斑块,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组成的神经元纤维缠结[1]。AD分为早发的家族性AD(Familial AD,FAD)和迟发的散发性 AD(Sporadic AD,SAD)。SAD发病机制主要与遗传和环境有关。胰岛素通路和能量代谢障碍、糖尿病,脑外伤,神经炎症反应以及Apo Eε4等位基因等都是AD的危险因素[2]。目前尚无有效安全的治疗AD的方法及药物。科学家们一直试图建立与AD发病机制接近的灵长类动物模型。本文着重探讨与AD相关的转基因动物模型和灵长类动物模型的现状及特点作一综述。 1.AD相关的转基因模型的特点 研究证实多数 FAD患者是由PSEN1突变所致[3],PSEN1第4~12外显子之间是主要基因突变位点,近年来,研究者们建立了几种AD PSEN1基因突变的转基因模型,包括PSEN1(A246E)[4]、PSEN1(M146L)[4]、PSEN1(M146V)[4]、PSEN1(P264L)[4]、 PSEN1(P117L)[4]、PSEN1-YAC[4]等。研究者们发现携带人PSEN1突变的转基因AD小鼠不能模拟出FAD的典型特征,因此转入人PSEN1基因突变的同时加入PSEN2其他突变基因,用这种方法成功建立了十多种转基因AD小鼠,而且十多种AD转基因小鼠都能能表现出FAD部分神经病理学特征和行为学上的改变。目前AD转基因小鼠是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理和治疗方面经典的动物模型,但是已知的这些PSEN1转基因模型小鼠同时不能模拟FAD的全部神经行为学和病理学特征。灵长类动物由于在生理结构和生物化学方面与人类高度相似。因此急需建立一种灵长类非人动物模型,探索这种模型是否能够更好的模拟FAD的多种神经行为学及病理学的特征。 2.FAD灵长类非人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近十几年来,随着转基因技术进步和灵长类动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使得建立灵长类非人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模型成为可能[5]。由于从发病机制上看FAD是由APP或PSEN1、PSEN2突变所致,专家们尝试将结合其他突变基因(PSEN2、APP和 MAPT) 和PSEN1突变来建立FAD转基因灵长类非人动物模型。上述方法在理论上能够模拟出FAD的发病原因和疾病特征,而且可以通过遗传保种,在建立模型动物群体方面表现出优势。但是灵长类非人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动物模型面临严峻的问题:(1)转入AD致病基因的灵长类非人转基因动物通常需十几年才呈现AD特征性的神经病理学和行为学改变,灵长类动物模型效率低、成本高,尚未见成功模型报道;(2)短期难以开展对转基因的个体开展临床病理鉴定和行为学的评价。PSEN1在灵长类动物中非常保守。有关非人灵长类动物中AD基因突变是否与人类相似方面的研究较少。John J.Ely发现一只黑猩猩PSEN1突变[5],其PSEN1突变的特征未知;与其他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未突变PSEN1黑猩猩相比,其是否出现神经退行性病理改变和行为学变化均不知道;其子代是否有PSEN1基因突变、行为学及病理变化是否出现等还没有报道。 目前AD尚未研制出安全有效的药物和方法,迫切需要能模拟AD经典病理变化的理想动物模型,以前建立在啮齿类的动物模型各有优缺点,不能全面体现AD的病例神经行为学方面的全部改变。目前被大家所认可的转基因动物模型也有待完善。利用基因筛选和基因修饰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AD灵长类非人动物模型意义重大,对于进一步明确发病机理,AD药物的治疗、开发和筛选,早期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参考文献】 [1] Grundke-Iqbal I,Iqbal K,Tung YC,et.al.Abnormal phosphorylation of the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tau(tau) in Alzheimer cytoskeletal pathology.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83(13):4913-4917. [2] Iqbal K,Grundke-Iqbal I.Alzheimer's disease,a multifactorial disorder seeking multitherapies.Alzheimers Dement 6(5):420-424. [3] Ballard C,Gauthier S,Corbett A,et al.Alzheimer’s disease[J].Lancet 2011,377(9770):1019-1031. [4] Wen P H,Shao X,Shao Z,et al.Overexpression of wild type but not an FAD mutant presenilin-1 promotes neurogenesis in the hippocampus of adult mice[J].Neurobiol Dis,2002,10(1):8-19. [5] Chan A W.Progress and prospects for genetic modification of nonhuman primate models in biomedical research[J].ILAR J,2013,54(2):211-223. [6] Joseph M.Erwin P RH J.One Gerontology:Advancing Understanding of Aging through Studies of Great Apes and Other Primates[M].Aging in Nonhuman Primates,Erwin Jm H P,Basel:Interdiscipl Top Gerontol,Karger,2002:31,1-21.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17C37173);嘉兴学院南湖学院重点SRT资助项目(NH85178445);2016年度浙江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JB039)

大地测量学试题参考答案

《大地测量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子午圈:过椭球面上一点的子午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圈。 2、卯酉圈:过椭球面上一点的一个与该点子午面相垂直的法截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的圈。 3、椭园偏心率:第一偏心率 a b a e 2 2- =第二偏心率 b b a e 2 2- =' 4、大地坐标系:以大地经度、大地纬度和大地高来表示点的位置的坐标系。 P3 5、空间坐标系:以椭球体中心为原点,起始子午面与赤道面交线为X轴,在赤道面上与X 轴正交的方向为Y轴,椭球体的旋转轴为Z轴,构成右手坐标系O-XYZ。 P4 6、法截线:过椭球面上一点的法线所作的法截面与椭球面相截形成圈。 P9 7、相对法截线:设在椭球面上任意取两点A和B,过A点的法线所作通过B点的法截线 和过B点的法线所作通过A点的法截线,称为AB两点的相对法截线。 P15 8、大地线:椭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线。 9、垂线偏差改正:将以垂线为依据的地面观测的水平方向观测值归算到以法线为依据的方 向值应加的改正。 P18 10、标高差改正:由于照准点高度而引起的方向偏差改正。 P19 11、 截面差改正:将法截弧方向化为大地线方向所加的改正。 P20 12、起始方位角的归算:将天文方位角以测站垂线为依据归算到椭球面以法线为依据的大 地方位角。 P22 13、勒让德尔定理:如果平面三角形和球面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则平面角等于对应球面角 减去三分之一球面角超。 P27 14、大地元素:椭球面上点的大地经度、大地纬度,两点之间的大地线长度及其正、反大 地方位角。 P28 15、大地主题解算:如果知道某些大地元素推求另外一些大地元素,这样的计算称为大地 主题解算。 P28 16、大地主题正算:已知P 1点的大地坐标,P 1 至P 2 的大地线长及其大地方位角,计算P 2 点的大地坐标和大地线在P 2 点的反方位角。 17、大地主题反算:如果已知两点的大地坐标,计算期间的大地线长度及其正反方位角。 18、地图投影 : 将椭球面上各个元素(包括坐标、方向和长度)按一定的数学法则投影 到平面上。P38 19、高斯投影:横轴椭圆柱等角投影(假象有一个椭圆柱横套在地球椭球体外,并与某一 条子午线相切,椭球柱的中心轴通过椭球体中心,然后用一定投影方法,将中央子午线两 侧各一定范围内的地区投影到椭圆柱上,再将此柱面展开成投影面)。 P39 20、平面子午线收敛角:直角坐标纵轴及横轴分别与子午线和平行圈投影间的夹角。 21、方向改化:将大地线的投影曲线改化成其弦线所加的改正。 22、长度比:椭球面上某点的一微分元素与其投影面上的相应微分元素的比值。 P70 23、参心坐标系:依据参考椭球所建立的坐标系(以参心为原点)。 24、地心坐标系:依据总参考椭球所建立的坐标系(以质心为原点)。 25、站心坐标系:以测站为原点,测站上的法线(垂线)为Z轴(指向天顶为正),子午线 方向为x轴(向北为正),y轴与x,z轴垂直构成左手系。

颠覆传统建模!3D阿尔茨海默病体外模型诞生了!可巧妙模拟人脑,为痴呆治疗带来重大进步

颠覆传统建模!3D阿尔茨海默病体外模型诞生了!可巧妙模拟人脑,为痴呆治疗带来重大进步 原创2018-06-28 订阅号APExBIO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简称AD) 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的表现特征为痴呆,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及语言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以65岁为界分为早发性和晚发性。 阿尔茨海默病(AD)的特征在于β-淀粉样蛋白(beta-amyloid,Aβ)的积累,磷酸化tau的形成,神经胶质细胞的超活化和神经元的丢失。然而人们对A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知之甚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一种理想的AD模型。 对于体外模型,理想的情况是能够重演AD病理过程的三大点:Aβ的累积,磷酸化tau的聚集和神经炎性,即重演AD患者大脑中多级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然而,目前的AD神经元模型不包括由小神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变化。近日,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的Park等人建立了一个3D的AD体外模型,这是一个微流体装置,里面装载了含人类神经元(neurons)、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和小胶质细胞(microglia)的3D培养物。3D微流体模型呈现出与生理相关的大脑环境,可以重演AD的病理过程,揭示了神经退行性病变的潜在重要炎症机制。该论文题目为“A 3D human triculture system modeling neurodegeneration and neu roinflammat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在线发表于《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

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论述_薛斌

基金项目:成都医学院“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资助(S YSKF200748)。 作者简介:薛斌(1984-),男,成都医学院2005级临床本科班学生,研究方向:小鼠空间记忆障碍时效关系研究。△通讯作者:荣成(1980-),男,助教, 成都医学院基础医学实验技术中心科研秘书,研究方向:小鼠空间记忆障碍时效关系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论述 薛 斌1 荣 成 张 晓2 杨 拯2 江红丽2 (1.成都医学院2005级临床本科甲班 2.成都医学院实验技术教研室) [摘 要]学习记忆能力障碍是老年性痴呆(Alzheimer ’s disease,AD)的主要临床症状和特征,而目前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有三种有影响力的学说。因此理想的阿尔茨海默病AD 动物模型,对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几种有影响力的AD 的动物模型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穹窿海马伞 胆碱能神经元 T au 蛋白 β-淀粉样肽 阿尔茨海默病(Alzh eimer ’s disease ,AD )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有三种影响力的学说,如淀粉样蛋白学说、乙酰胆碱能学说、线粒体损伤学说。现关于AD 疾病的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其建立一个可靠的A D 动物模型是研究AD 的重要环节。有关AD 动物模型建立的方法较多,各有利弊,本文针对这几种学说的AD 动物模型的建立和新的动物模型的建立作一综述。 一、自然衰老认知障碍AD 动物模型 AD 是一个与年龄相关的疾病,衰老因素在AD 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衰老所特有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其它病变的影响,是用年轻动物制作的动物模型所不能替代的。通过行为筛选的方式,选择带有认知和记忆严重缺失的个体,它们的行为损害与老年人和A D 患者的认知损害相类似,同时还可出现某些相应的脑组织病理改变[1]。故是研究AD 较好的动物模型。但存在以下缺点:①老年动物神经系统的发病与A D 的发病机制过程不完全一致,因此神经化学方面的改变也是不同的。②体质差,易死亡,故不宜用于周期长的实验。③对药物的吸收代谢不佳。④价格昂贵。所以该模型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二、损害模型的AD 动物模型1.断开穹窿海马伞通路模型 早在1954年,Daitz 等人就采用横断穹窿海马伞系统来研究观察神经元的退化过程。后来人们为了进行AD 方面的研究,采取了真空抽吸、横断或电解等方法损毁单侧或双侧穹窿海马伞通路建立AD 模型[2-3]。此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切断隔海马通路(如扣带束、背穹窿海马伞),破坏胆碱能及非胆碱能纤维传入,导致实验动物行为及神经化学方面的缺损,造成动物空间定向和记忆障碍及胆碱能神经元的丢失。1994年在此基础上,Jeltsch 等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切断双侧穹窿海马伞通路造成的A D 模型在数月后其行为及神经化学的缺失也不能恢复[4]。该模型是建立在“AD 认知障碍的胆碱能假说”的基础上,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细胞发出轴突广泛地投射到新皮质和海马等高级脑区,这一投射与学习记忆和认知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任何一个环节阻断或损坏这一投射系统都可导致动物认知障碍和学习记忆能力的损害。其病理检查发现A D 患者基底前脑的胆碱能细胞出现严重溃变,其细胞丢失的程度和患者的认知能力成负相关关系[5]。如通过手术、化学或免疫切除的方式损伤基底前脑——海马胆碱能投射,来模拟AD 的前脑胆碱能系统的损害,可用于①研究前脑胆碱能系统选择性损害对AD 的记忆减退与认识障碍的临床症状的关系的研究;②拟胆碱药物治疗A D 的药物筛选、疗效评价和作用机制的研究;③胚胎基底前脑胆碱能细胞脑内移植治疗AD 的实验研究;④神经营养因子如N G F 等脑室投递治疗A D 的研究以及N GF 或其它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细胞脑内移植对A D 进行基因治疗的研究等。用此方法 建立A D 模型,周期短(约两周),但手术定位难以控制,很难避免手术区邻近组织的受损。故此方法基本不再运用。 2.慢性缺血痴呆模型 脑的供血不足可以导致脑损伤和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加拿大学者To r re 报告用老年动物慢性脑缺血模型引起的行为缺失和脑组织病理生理改变在许多方面与人类的老年期痴呆包括AD 相类似[6]。慢性缺血痴呆模型是通过结扎老年大鼠的双侧颈总动脉和一侧椎动脉或者一侧锁骨下动脉,造成脑的长期供血不足和相应的脑损害,这些脑损害与AD 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有一定相似性[6]。其特点为:①脑组织长期供血不足;②只有老年动物长期缺血才出现恒定的行为损害和病理改变,年轻动物长期缺血造成的损伤是一过性的。基于该模型的制作机理和特点,考虑到临床上有不少AD 患者同时合并有脑血管型痴呆和脑供血不足,我认为这一模型适用于研究混合性老年期痴呆的发病机制和有关药物治疗的研究。 3.鹅膏蕈氨酸(Ibo tenic acid ,IBO )损害模型 IBO 是一种谷氨酸受体激动剂,具有强烈的神经兴奋毒性作用,通过与神经元胞体或树突上的N M DA 受体相结合导致神经元中毒性损伤而溃变。基于基底前脑神经元丢失在衰老和AD 有关的认知缺失中的重要作用,以谷氨酸类似物微量注射到基底前脑导致其神经元溃变和认知缺陷。制作A D 模型最常用的谷氨酸类似物主要有海仁酸(Kainic acid,K A)、IBO 和使君子氨酸(quisqualic ,Q U IS )。其中以IBO 最为首选,尽管IBO 和Q U I S 都能造成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溃变,但只有IBO 能恒定地损害动物学习记忆有关的行为执行。基底前脑细胞对K A 的敏感性较低,故用量较大,易引起动物死亡,并往往在导致基底胆脑细胞损害的同时引起其它部位神经元(如海马锥体细胞)的死亡[7-8]。 4.Okadaic acid 慢性损害AD 模型 Okadaic acid(O A)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化酶的特异性抑制剂,O A 的长期脑室投递可引起动物的记忆严重缺失,同时导致脑内A β淀粉样沉积斑块形成以及N F T 样磷酸化Tau 蛋白出现。O A 损害模型是利用O A 对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化酶的特异性抑制作用,以及它对蛋白激酶C (PK C )的激活作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化酶的抑制可以使T au 蛋白过磷酸化,导致N FT 的形成。同时,PK C 激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化酶的活性抑制,可剌激A β产生,进而引起A β的沉 积和老年斑的形成[9] 。由于O A 对蛋白磷酸化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化酶的抑制作用和提高PK C 的活性,并能同时复制出AD 的二大分子标志有关的病理改变——老年斑和N F T ,该模型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适用于:①研究AD 发病的病理机制,A β和Tau 蛋白代谢异常与A D 病理的关系,以及A β和Tau 在AD 病变中的相互作用。②从另一角度验证现有AD 治疗方法 — 16—

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脑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 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的实验研究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19, 9(6), 807-814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9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c015284356.html,/journal/acm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c015284356.html,/10.12677/acm.2019.96124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Activity of Acetylcholinesterase (chAT) and 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 in the Brain of Ra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Qijun Long1, Yuying Deng1, Chuanling Tan1, Dan Zou1, Shumei Xu1, Haichao Tian1, Shuqiu Zhang2*, Guoquan Zhou3 1Heavy Metal and Arsenic Toxicology Research Laboratory, Youjiang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Baise Guangxi 2Guangxi Baise High-Tech Zo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terprise Incubation Base R & D Center, Baise Guangxi 3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East Lansing, Michigan, USA Received: Jun. 11th, 2019; accepted: Jun. 20th, 2019; published: Jun. 27th, 2019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nd compound preparation on mice of aluminum-induced Alzheimer's disease (AD). Methods: AD mice model was established first. 50 mice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control group, model group, treatment group 1 and treatment group 2. Except the control group mice, the model group mice were injected intraperitoneally with mixed liquid of D-galactose + AlCl3 for 60 days (the mice were injected intraperitoneally with Al3+ concentration of 2 mg/ml aluminum trichloride diluted liquid at a dose of 5 mg/kg body weight for 60 days). Treatment group 1 and treatment group 2 were poisoned for 2 months with alumi-num first, then the two treatment groups were poured with different dosages of Chinese herbal compound preparations respectively; the same volume of distilled water was given to mic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model group till to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Hemoglobin and Morris water maze test were tested before and after experiment. At the end of experiment, the blood was ob-tained, the serum was isolated, and serum biochemical indexes were measured. After mice sacri-ficed, their brains were taken and weighed, then the brains were made into homogenate, and cen-trifuged to get the supernatant, in which 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 acetylcholine transferase (chAT), superoxide anion free radical ( O2) cleaning rate, and glutathione were determined. And another part of the brain was used for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after formaldehyde treatment. Results: In all experimental groups, the indices showed respectively that vitality of mice’s brain (AchE) was 5.77 ± 1.52, 6.02 ± 0.79, 7.30 ± 0.59, 5.27 ± 1.09 (U/mg.prot), P < 0.05,P < 0.01; Vigor Dynamic of (ChAT) was 29.25 ± 13.42, 7.05 ± 5.07, 52.95 ± 25.79, 53.95 ± 12.82 (U/g) (tissue wet weight), P < 0.05,P < 0.01; and Vigor Dynamic of serum (AchE): 51.79 ± 2.12, 44.71 ± 2.21, 55.41 ± 2.10, 41.30 ± 3.36 (U/ml), P < 0.05,P < 0.01; obviously, in all these indexes, the model group was apparently lower. Al3+ in mice’s brain content turned out 135.00 ± 8.37, 149.40 ± 0.89, 147.43 ± 4.83, 118.75 ± 6.41 (ng/ml); superoxide anion free radical ( O2) cleaning rate was 27.65 ± 4.81, 14.71 ± 3.60, 22.65 ± 8.67, 21.57 ± 6.14 (%). Before, during, after the contamination, it showed *通讯作者。

2014(柳叶刀杂志)阿尔茨海默病最新国际诊断标准

The Lancet:阿尔茨海默病最新国际诊断标准 2014-05-31 20:32来源:丁香园作者:辛夷籽 字体大小: 过去8年内,国际工作组(IWG)及美国国家老龄问题研究所---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推出了阿尔茨海默病(AD)的诊断标准;通过更好的定义临床表型以及将生物标志物整合进诊断进程中,从而全面覆盖疾病各个时期(从无症状到最严重痴呆阶段)。 这些标准最重要的实际应用是允许在疾病前驱期便开展更早的预防手段,并且有利于临床前期AD二级预防的研究。通过这些标准的研究应用,最终将会发展出一项常规领域能够真正探查AD存在的通用标准。 考虑到现有的IGW研究诊断标准的优缺点,近日The Lancet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提出新的先进性建议,从而对之前诊断框架进行改善。基于这些提炼,AD的诊断得以简化,只需通过AD临床表型(典型/非典型)联合同AD病理相一致的病理生理生物标志物即可。 另外文章建议疾病的下游标志物,如MRI容积、脱氧葡萄糖PET可更好的用于检测及监控疾病过程。本文分别详细阐述了典型AD、非典型AD、混合型AD以及AD的临床前阶段的特异诊断标准。具体如下: 一.典型AD的IWG-2 诊断标准(任何时期的A加B两方面) A:特异临床表型:存在早期及显著情景记忆障碍(孤立或与暗示痴呆综合症或轻度认知障碍相关的其他认知、行为改变),包括下述特征: 1.患者或知情者诉有超过6个月的,逐步进展的记忆能力下降; 2.海马类型遗忘综合症的客观证据,基于AD特异检测方法---通过线索回忆测试等发现情景记忆能力显著下降。(在疾病中度及重度痴呆阶段海马遗忘综合症可能难于鉴定,体内AD病理证据中足以存在痴呆综合症的相关特点); B:体内AD病理改变的证据(下述之一) 1.脑脊液中Aβ1–42水平的下降以及T-tau或P-tau蛋白水平的上升; 2.淀粉样PET成像,示踪剂滞留增加; 3.AD常染色体显性突变的存在(常携有PSEN1、PSEN2、APP突变);

应用大地测量学

第二章大地测量基础知识 一、大地水准面:设想海洋处于静止平衡状态时,将它延伸到大陆下面且保持处处与铅垂线正交的包围整个地球的封闭的水准面,我们称它为大地水准面。 二、大地体:由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整个形体称为大地体。 三、参考椭球面 把形状和大小与大地体相近,且两者之间相对位置确定的旋转椭球称为参考椭球。参考椭球面是测量计算的基准面,椭球面法线则是测量计算的基准线。定义:是一个长半轴为a,短半轴为b的椭圆绕轴旋转而成的旋转体。定位:定中心.即质心与中心是否重合定向:地球自转轴与短轴平行或重合参考椭球:一个形状、大小和定位、定向都已经确定的地球椭球叫参考椭球。参考椭球一旦确定,则标志着大地坐标系已经建成。参考椭球不是惟一的,有多个。 四、总地球椭球满足条件1、椭球质量等于地球质量,两者的旋转角速度相等。2、椭球体积与大地体体积相等,它的表面与大地水准面之间的差距平方和为最小。3、椭球中心与地心重合,椭球短轴与地球平自转轴重合,大地起始子午面与天文起始子午面平行。 五、垂线偏差:同一测站点上铅垂线与椭球面法线不会重合两者之间的夹角u称为垂线偏差大地水准面差距:大地水准面与椭球面在某一点上的高差称为大地水准面差距用N 表示垂线偏差和大地水准面差距对确定天文坐标与大地坐标的关系、地球椭球的定位以及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六、常用大地测量坐标系统天球坐标系、地球坐标系(天文坐标系、大地坐标系、空间大地直角坐标系、地心坐标系)站心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七、恒星时(Sidereal Time):恒星时是以春分点为参照点的时间系统(ST)。春分点(或除太阳以外的任一恒星)连续两次经过测站子午圈的时间间隔为一恒星日。世界时(Universal Time):格林尼治的平太阳时(从半夜零点算起)定义为世界时(UT)。协调世界时(Coodinated Universal Time):以原子时秒长定义的世界时为协调世界时(UTC)。协调世界时秒长为原子时,但表示时间的年月日时分秒仍是世界时。由于原子时快于世界时,UTC每年要跳秒,才能保证时分秒与世界时一致。GPS时间系统:秒长为IAT,时间起算点为1980.1.6.UTC 0时,启动后不跳秒,连续运行的时间系统。GPS时=原子时IAT-19s 八、重力场相关知识1、力位是力场空间位置的一个标量函数,此标量函数称为力的位函数,而力是力位的梯度。对重力场则有重力位。重力位W———引力位V与离心力位Q之和。2、重力位水准面和大地水准面重力位对任意方向l的偏导数等于重力在该方向上的分力 两个特殊方向:①当g与l垂直时;②当g与l夹角为π时①时:dw=0 ,即w=常数为重力等位面。又叫重力位水准面②时: 负号同时说明重力g是沿铅垂线向下,而l则沿铅垂线向上3、正常重力位:不涉及地球形状和密度的函数较为简单的可直接计算得到的近似的地球重力位。地球的重力位被分成正常重力位和扰动位。知道正常重力位U,再求出它与地球重力位的差异—扰动位T 重力异常△g:地面点实测重力加速度g与相应正常重力加速度γ的差值△g=g-γ。 九、高程系统1、水准面的不平行性是由两部分原因造成的:①地面上一点的重力加速度分为正常重力加速度与重力异常②地面上一点的重力加速度分为正常重力加速度与重力异常两部分2、水准测量理论闭合差:水准测量所经的路线不同,测得的高差也不同,造成的水准测量结果的多值性,在闭合环形水准路线中,由于水准面不平行所产生的闭合差为理论闭合差。3、正高系统——以大地水准面为高程基准面的高程系统。地面一点的正

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王晓映1 刘鹏朱华徐艳峰马春梅代小伟刘颖秦川(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比较医学中心,北京100021) 〔摘 要〕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 )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 取3月龄和6月龄APPswe /PS ΔE9小鼠脑组织,利用Western 印 迹的方法检测APPswe /PS ΔE9小鼠和对照小鼠脑组织中bcl-2、caspase-9以及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同月龄的对照小鼠相比,APPswe / PS ΔE9转基因小鼠中,bcl-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caspase-9和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凋亡相关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在AD 的发生发 展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bcl-2;APPswe /PS ΔE9小鼠〔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2)07-1446-02;doi :10.3969/j.issn.1005- 9202.2012.07.0561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 通讯作者:秦 川(1959-),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研究。 第一作者:王晓映(1981-),女,医师,医学博士,主要从事神经系统退行 性病变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AD )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导致老年人痴呆的主要原因,其特征性的病理改变是在大脑皮质和海马区域出现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目前, AD 的发病机制仍然不明确, 一些研究发现,凋亡的异常可能在AD 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实验以APPswe /PS ΔE9模型小鼠作为研究对象,探讨AD 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1材料与方法 1.1 APPswe /PS ΔE9转基因小鼠的建立 APPswe /PS ΔE9转 基因小鼠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构建并提供〔1〕 。 APPswe 转基因编码一段人鼠嵌合的蛋白,其中APP 的胞外和胞内区域为鼠源性序列,而A β结构域为人源性序列并包含瑞士突变K594N /M595L 。PS ΔE9转基因编码人源性E9外显子缺失的PS1。转基因小鼠在出生9 14d 用剪趾法标记,收集剪下的组织及鼠尾,用碱裂解法提取基因组DNA ,PCR 分别检测APPswe 及PS ΔE9基因的表达。APP 基因PCR 产物长344kb ,PS 基因PCR 产物长608kb 。1.2 Western 印迹法检测bcl-2、caspase-9以及活化caspase-3的表达 将小鼠脱颈处死后,迅速取出其脑组织,用生理盐水 洗去血液, 立即置于RIPA 蛋白裂解液中,提取总蛋白。蛋白浓度用BCA 法进行测定。蛋白上样量为40μg ,利用12%的SDS-PAGE 胶进行分离,然后将其转移至NC 膜(Millipore )上,室温下封闭1h ,与bcl-2(Abcam )、capase-9(Millipore )及caspase-3(Abcam )抗体进行杂交,4?过夜,用TBST 洗膜3次,与辣根酶标记的羊抗兔IgG 和GAPDH 进行杂交,室温下孵育1h ,TBST 洗膜3次,然后进行化学发光。1.3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用t 检验对 Western 印迹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APPswe /PS ΔE9转基因小鼠鼠尾DNA 鉴定结果 裂解鼠 尾后提取DNA ,分别用针对APP ,PS1的引物进行扩增,筛选鉴定阳性小鼠, 部分检测结果见图1 。1、2、3泳道分别为阴性对照、空白对照和阳性对照,4、8和10为阴性小鼠, 5、6、7和9为阳性小鼠图1APPswe /PS ΔE9转基因小鼠鼠尾DNA PCR 鉴定结果 1,2,3,4分别代表3月龄模型鼠、3月龄对照鼠、6月龄模型鼠和6月龄对照鼠;图3同 图2APPswe /PS ΔE9转基因小鼠和对照小鼠脑组织中bcl- 2蛋白表达情况2.2 APPswe /PS ΔE9转基因小鼠和对照小鼠脑组织中bcl-2 蛋白的表达情况 利用Western 印迹的方法分别检测了3月龄 和6月龄小鼠脑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由图2可以看出,与同月龄的野生型对照小鼠相比, APPswe /PS ΔE9转基因小鼠中,bcl-2表达水平明显降

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 基本信息 别????称早老性痴呆,老年性痴呆,老年前期痴呆 英文名称Alzheimerdisease,AD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多发群体70岁以上 常见症状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人格、行为改变等 传染性无 阿尔茨海默病病因 该病可能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在多种因素(包括生物和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下才发病。从目前研究来看,该病的可能因素和假说多达30余种,如家族史、女性、头部外伤、低教育水平、甲状腺病、母育龄过高或过低、病毒感染等。下列因素与该病发病有关: 1.家族史 绝大部分的流行病学研究都提示,家族史是该病的危险因素。某些患者的家属成员中患同样疾病者高于一般人群,此外还发现先天愚型患病危险性增加。进一步的遗传学研究证实,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所致。最近通过基因定位研究,发现脑内淀粉样蛋白的病理基因位于第21对染色体。可见与遗传有关是比较肯定的。 先天愚型(DS)有该病类似病理改变,DS如活到成人发生该病几率约为100%,已知DS致病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乃引起对该病遗传学研究极大兴趣。但该病遗传学研究难度大,多数研究者发现患者家庭成员患该病危险率比一般人群约高3~4倍。St.George-Hyslop等(1989)复习了该病家系研究资料,发现家庭成员患该病的危险,父母为14.4%;同胞为3.8%~13.9%。用寿命统计分析,FAD一级亲属患该病的危险率高达50%,而对照组仅10%,这些资料支持部分发病早的FAD,是一组与年龄相关的显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文献有一篇仅女性患病家系,因甚罕见可排除X-连锁遗传,而多数散发病例可能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与AD有关的遗传学位点,目前已知的至少有以下4个:早发型AD基因座分别位于2l、14、1号染色体。相应的可能致病基因为APP、S182和STM-2基因。迟发型AD基因座位于19号染色体,可能致病基因为载脂蛋白E(APOE)基因。 2.一些躯体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最新国际诊断标准

阿尔茨海默病最新国际诊断标准 过去8年内,国际工作组(IWG)及美国国家老龄问题研究所---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推出了阿尔茨海默病(AD)的诊断标准;通过更好的定义临床表型以及将生物标志物整合进诊断进程中,从而全面覆盖疾病各个时期(从无症状到最严重痴呆阶段)。 这些标准最重要的实际应用是允许在疾病前驱期便开展更早的预防手段,并且有利于临床前期AD二级预防的研究。通过这些标准的研究应用,最终将会发展出一项常规领域能够真正探查AD存在的通用标准。 考虑到现有的IGW研究诊断标准的优缺点,近日The Lancet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提出新的先进性建议,从而对之前诊断框架进行改善。基于这些提炼,AD的诊断得以简化,只需通过AD临床表型(典型/非典型)联合同AD病理相一致的病理生理生物标志物即可。 另外文章建议疾病的下游标志物,如MRI容积、脱氧葡萄糖PET可更好的用于检测及监控疾病过程。本文分别详细阐述了典型AD、非典型AD、混合型AD以及AD的临床前阶段的特异诊断标准。具体如下: 一.典型AD的IWG-2 诊断标准(任何时期的A加B两方面) A:特异临床表型:存在早期及显著情景记忆障碍(孤立或与暗示痴呆综合症或轻度认知障碍相关的其他认知、行为改变),包括下述特征: 1.患者或知情者诉有超过6个月的,逐步进展的记忆能力下降; 2.海马类型遗忘综合症的客观证据,基于AD特异检测方法---通过线索回忆测试等发现情景记忆能力显著下降。(在疾病中度及重度痴呆阶段海马遗忘综合症可能难于鉴定,体内AD病理证据中足以存在痴呆综合症的相关特点); B:体内AD病理改变的证据(下述之一) 1.脑脊液中Aβ1–42水平的下降以及T-tau或P-tau蛋白水平的上升; 2.淀粉样PET成像,示踪剂滞留增加; 3.AD常染色体显性突变的存在(常携有PSEN1、PSEN2、APP突变); 典型AD排除标准(补充检查:如血检、脑MRI以排除其它导致认知紊乱或痴呆的疾病,或伴发病症) 1.病史:a.突然发病 b.早期出现下述症状:步态障碍、癫痫、行为改变; 2.临床特征:a.局灶性神经特征 b.早期锥体外系体征 c.早期幻觉 d.认知波动;

Aβ在两种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模型脑杏仁核分布的比较研究

2014年10月第37卷第5期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JournalofNaturalScienceofHunanNormalUniversity Vol.37 No.5 Oct.,2014Aβ在两种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 模型脑杏仁核分布的比较研究 周 奕1,邓志伟1,艾卫敏2,朱耀峰3,张剑峰4,卢 璨4,雷德亮5倡 (1.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基础学科部,中国长沙 410100;2.湘潭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中国湘潭 411012; 3.吉首大学医学院,中国吉首 416000;4.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中国长沙 410013; 5.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国长沙 410013) 摘 要 目的:比较研究Aβ在两种AD转基因小鼠模型脑杏仁核分布的差异.方法:采用18月龄雄性APP/PSl双转基因(2×Tg-AD)小鼠与同龄同性别APP/PSl/tau三转基因(3×Tg-AD)小鼠,分别进行6E10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显示Aβ阳性神经元及斑块,观察其分布与形态等的差异,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比较其量的变化.结果:在杏仁核2×Tg-AD组Aβ阳性产物主要位于细胞外成为细胞外Aβ(eAβ),形成大量的Aβ阳性斑,Aβ阳性神经元少;而3×Tg-AD组Aβ阳性产物主要位于神经元细胞内,成为细胞内Aβ(iAβ),但Aβ阳性斑少见.结论:2×Tg-AD组与3×Tg-AD组Aβ阳性产物在杏仁核分布的差异可能反映了两种AD小鼠模型神经病理等改变的 不同.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β淀粉样蛋白;杏仁核 中图分类号 R749畅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537(2014)05-0026-05 ComparativeStudyontheDistributionofAβinAmygdaleof TwoTransgenicMiceModelsofAlzheimer摧sDisease ZHOUYi1,DENGZhi-wei1,AIWei-min2,ZHUYao-feng3,ZHANGJian-feng4,LUCan4,LEIDe-liang5倡(1.BasicMedicalDepartment,ChangshaHealthVocationalCollege,Changsha410100,China; 2.SchoolofNursing,Xiangtan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Xiangtan411012,China; 3.MedicineSchoolofJishouUniversity,Jishou416000,China; 4.XiangyaSchoolofMedicine,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410013,China; 5.BasicSchoolofMedicine,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410013,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comparethedistributionandmorphologicalfeaturesofAβimmunoreactiveproductsintheamygdaleoftwotransgenicmicemodelsofAlzheimer摧sdisease.Methods:18-month-oldAPP/PSl(2×Tg-AD)andtheage-matchedmalemiceofAPP/PSl/tau(3×Tg-AD)wereusedinthisexperiment.6E10immunohis-tochemicalstainingwasusedtoshowthedistributionandmorphologicalfeaturesofAβimmunoreactiveproducts,andquantitativeanalysisweremadeonthedifferenceoftheproductsbyanimageanalysissystem.Results:ThedepositionofAβintheamygdalaof2×Tg-ADwasmainlyseenasextracellularAβ(eAβ),andformedalotofpositiveplaques;thepositiveproductsweredistributedasintracellularlyAβ(iAβ)forthe3×Tg-AD,buttheAβpositiveplaqueswererarelyseen.Conclusion:ThedifferenceofAβpositiveproductsdistributionbetweenthe2×Tg-ADand3×Tg-ADislikelytoberelatedtothedifferenceofneuropathologicalchangesofthesetwoADmodels.Keywords AD;transgenicmice;Aβ;amygdale 倡 收稿日期:2014-05-08  基金项目: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课题资助项目(B2014-151);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资助项目(14C0091);米塔尔学生创新资助项目(10MX19);长沙市2013年度指导性科技计划资助项目(K13ZD046-33)倡通讯作者,E-mail:delianglei@csu.edu.c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