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 法律行为

第十章 法律行为

第十章 法律行为

第一节 法律行为概述

一、法律行为的含义
1、胡果:用法律行为一词来罗马法中的适法行为,泛指具有法律意义的一切合法行为。

2、萨维尼:行为人创设其意欲的法律关系而从事的意思表示行为。——强调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要素和其所产生的私法上的效果

3、我国立法中有关法律行为的概念:《民法通则》p137

二、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
1、必须是出于人们自觉的作为和不作为。
2、必须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而具有外部表现的举动。
3、必须为法律规范所确认、而发生法律上效力的行为。

三、正确认识法律行为
1、法律行为不等于合法行为
逻辑结构上的区别:
(1)法律行为——非法律行为
(2)合法行为——不合法行为
(3)如果将法律行为等同于合法行为的话,那么就排除了违法行为的法律效果。然而需注意的是:违法行为也属于法律行为。
2、法律行为不等于有效法律行为
3、法律行为不仅指民事法律行为
4、法律行为不包括法律不调整的行为

第二节 法律行为的类别

七、法律许可的行为、法律要求的行为、法律禁止的行为
1、法律许可的行为:非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一般公民或法人,法律所不禁止的所有法律行为。
例:《民通》代理
63: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双方当事人约定,应当由本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
2、法律要求的行为
例:《民通》侵权责任:
127:饲养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于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由于第三人过错造成损害的,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

3、法律禁止的行为
例:《反不正当竞争法》15:
投标者不得串通投标,抬高标价或者压低标价。
投标者和招标者不得相互勾结,以排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
八、预设法律行为、现实法律行为
存在于法律中的法律行为、存在于现实中的法律行为。

补充:
十、根据行为是否需要特定的形式或者实质要件:要式法律行为、非要式法律行为。

十一、公法行为、私法行为
第三节 行为的法律调控

一、指引
Q1:需要理解到什么程度才足够?
Q2:人们为什么要自愿接受法律的限制?

二、激励

三、制裁
例:盗窃文物罪
补充:对刑事制裁目的的思考?

1、报复论
(1)作恶者必须受到惩罚
(2)罪责自负
(3)罚当其罪
(4)目

的:恢复对作恶者破坏的道德秩序和法律秩序
(5)社会如何去处理那些没有犯罪的“危险分子”?
社会如何去处理那些虽然已经实施了严重危害他人或者社会的行为,但是没有责任能力的人?
2、功利论
(1)功利主义:
(2)恶行应该受到惩罚的根源在于受害者的家人等与受害者相关联的人会因为犯罪行为产生的结果而感到沮丧或者受到伤害,满足这些人对于加害者惩罚的要求,是合理的目的。
(3)程度:到满足他们的要求即可
(4)缺陷:把制裁当作手段而不是目的。
(5)为什么应当惩罚罪行呢?不可能惩罚非罪行么?
3、复归论
(1)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发展自己的道德品质。
(2)禁闭一个人很容易,但是要使他复归是很困难的
(3)缺点:造成制裁的不确定性,常常陷入主观主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