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海发现唐代当路塞考析

青海发现唐代当路塞考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b15013086.html,

青海发现唐代当路塞考析

作者:许红梅

来源:《丝绸之路》2011年第14期

[摘要]当路塞是指修建于山谷之中用于阻断敌人进攻的短墙或城障等军事设施。本文主要从概貌、性质考辨、功能与修筑时间等方面,考证了青海湟源县发现当路塞的主要作用及意义。

[关键词]青海;湟源;唐代;当路塞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4-0026-02

当路塞是指修建于山谷之中用于阻断敌人进攻的短墙或城障等军事设施。当路塞一词最早出于司马迁的《史记》,如《史记?匈奴列传》载:“自是之后,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当然司马迁所称的“当路塞”主要是在阴山上,是当时汉军抵御和延迟匈奴进攻的有效手段,在实地考察中也多有发现。[1]景爱先生在《中国长城史》[2]和《长城》[3]中均对当路塞的定义、功能及性质作了详细分析。他认为,大量发现的明代当路塞是

汉代当路塞的继续和发展。2009年进行的长城调查中,在青海的湟源县新发现了一段阻断湟

源峡口的唐代夯土短墙,疑为当路塞。

一、当路塞概貌

此段短墙北起湟源县北古城东墙南侧的第二个马面,沿当地俗称二架梁的土梁东侧边缘自北向南延伸,至湟水北侧断崖上,全长约481米,墙体系黄土分段夯筑,由底部向上逐渐收分,截面呈梯形。现存墙体底宽2~4米,顶宽0.7~2.5米,残高0.5~4米。局部夯土层中夹杂较多石渣、砂砾,夯层厚0.06~0.2米。此段当路塞的附属设施有暗门一处和墩台一座。暗门位于起点南侧约151米处,门道宽约20米,门道有一段向西折的长约15米的折墙,完全遮挡了门道。墩台位于当路塞的止点处,南临断崖,断崖下即为湟水河。墩台系在自然基础上就地取材,用夹杂大量砂砾的黄土夯筑而成,夯层厚0.12米。夯层中夹有栣木,大多已朽,仅

剩孔洞,孔径0.12~0.16米,每隔五层夹有一层栣木,从底部向上共有七层,横向间距0.4~0.5米。

二、当路塞性质考辨

最早记载此段夯土墙的文献是《丹噶尔厅志》,谓之“长垣”:“南北古城,距厅城东五里许……北城之东起长垣,崇厚皆数仭。倚山阻河,凭高视下,若据守得人,形势极为险固。沙土参差,版筑之痕依然……父老相传,罗卜藏丹津窃据时,与其妹阿宝分屯两城,为犄角之势。此事虽无确据,然该逆扰宁郡西、北、南各川时,退以丹地为巢穴。今观二城建筑之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