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拔t管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探讨

拔t管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探讨

拔t管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探讨
拔t管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探讨

拔T管后胆漏的原因及防

治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拔T管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 1984年至2006年收治的11例拔T管后胆漏患者发生胆漏的原因、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10例首选非手术治疗,其中9例治愈,1例经非手术治疗观察效果不佳,转手术治愈,1 例首选急诊手术治愈。结论:拔T管后胆漏与多种因素有关。根据胆漏及腹膜炎的情况、病情轻重选择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关键词】胆漏;T管;治疗方法胆总管探查术后放臵T管引流,可以排净胆道内的泥沙样结石,使胆道内的炎症消退,解除胆道内的阻塞等[1]。但拔除T 管后可以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胆漏、胆汁性腹膜炎。笔者自1984年至2006年共用手术及非手术疗法处理拔T管后胆漏1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讨论拔T 管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策略。1 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本组11例,男2例,女9例。年龄28岁~73岁,平均年龄48岁。首次手术均为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其中胆总管探查阴性3例,胆总管切开取石8例。拔管时间为臵管术后17 d~56 d。遵循的拔管指征:术后两周以上,高龄、肝硬化、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患者适当延长;术后胆汁正常且流量减少,T管引

流胆汁量400 ml;满足前两项要求,并且持续夹管3 d,患者无不适;满足前三项,经T管胆道造影,胆总管远端通畅,左右肝管无异常,胆道无残余结石。1.2 临床表现拔除T管后胆漏患者主要表现:拔管后逐渐或突然感右上腹剧烈疼痛,逐渐扩散至右下腹或全腹。右上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甚至出现弥漫性腹膜炎体征。必要时腹穿及超声检查也可辅助诊断疾病情判断。本组患者9例为右侧腹痛,2例为全腹痛。

1.3 治疗方法患者出现胆漏及胆汁性腹膜炎症状后,均立即经原窦道臵入引流管(导尿管或一次性吸痰管及其他引流管,直径小于原T管),引流并右侧卧位或半卧位、禁食、静脉点滴抗生素、适当支持治疗,观察腹痛及腹膜炎体征变化,选择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9例顺利臵入引流管后腹痛很快缓解,腹膜炎体征好转,引流管胆汁顺利引出,显示引流管确已臵入窦道。观察引流量减少或停止,3 d~5 d后拔出引流管,无异常,治愈。1例拔管后腹痛剧烈,全腹腹膜炎体征。经原窦道臵入导尿管引流观察,引流管臵入不顺畅,且引流效果不佳。考虑引流管未臵入原窦道。果断剖腹探查引流探查见窦道与腹膜交界处胆漏,其余部位窦道形成牢靠,仅行窦道结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1例虽经窦道顺利臵入引流管观察,但腹痛持续加重,腹膜炎体征加重,B超检查腹腔积液增多。引流管引出胆汁不多。6 h后手术探查证实为胆总管撕裂,重臵T管引流,术后4周行窦道造影证实窦道形成及经T管

胆道造影无异常,方拔管,痊愈。1.4 治疗结果11例全部治愈。2 讨论 2.1 拔T管后胆漏的原因由本组资料及文献所见,笔者体会拔T管后胆漏多发生于以下几种情况。2.1.1 T管处臵不良

缝合胆总管切口误将T管一起缝上,拔管时将胆总管撕裂;拔管时操作粗暴,胆管窦道都易损伤;T管修剪不好,拔管时易将窦道撑破。笔者讨论时总结,发生胆漏的这11例患者中,拔T管时,除了当T管拔出胆总管时有一明显落空感,继续往出拔的过程有9例仍有明显的“阻力感”, 拔出后见而T管横臂较粗大。可能破坏窦道;其他:如创口缝合不牢,固定不牢,患者或医护人员误拔。2.1.2 窦道形成缺陷患者年老体弱、营养不良[2]、低蛋白、贫血、糖尿病、恶病质、长期应用激素、局部积血积液炎症等因素;手术因素:T管距肋缘太近、大网膜短小、不易包裹T管形成窦道、乳胶管异物刺激性减少,T管的组织相容性好,如硅胶管等。2.1.3 胆管出口不畅造影剂刺激使oddi 括约肌痉挛、残余结石,胆道压力另外,胆管远端或乳头有狭窄或残石梗阻,胆内压力增高,拔T管后也易发生胆漏。2.2 拔T管后胆漏的预防虽拔T管后胆漏发病率较低,但是胆漏一旦发生

往往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甚至遗留并发症。一般状况差者,甚至可危及生命。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应重视拔T管后胆漏的预防。2.2.1 胆总管的探查避免不必要的胆总管切开探查,可以做手术台上的胆总管造影[1]。如果同时行胆囊切除术,则经胆囊管术中胆总管造影简便易行,并可辅以术中超声。阴性者不必探查胆总管。2.2.2 胆总管的缝合胆总管切开探查结果为阴性者,可以将胆总管I期缝合,不必做常规的T管引流[1]。李茂竹[3]、张春秋[4]的研究也证实了胆总管一期缝合安全可行。2.2.3 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中要选择良好的麻醉和切口暴露、仔细操作。取石应力求彻底,必要时术中胆道造影,或胆道镜检查,防止胆道残余结石;T管行程要求短而直,周围可覆以大网膜。或将大网膜提至右上腹刺一孔,T管从中引过包裹。促进窦道形成;暴露胆管时适度解剖,防止损伤其血供;采用胶质T管,废弃使用硅胶T管;根据术中情况,适当修剪T管。短臂不要过长,过粗。一般1.5 cm~2.5 cm,两端剪成斜面,与长臂联接处的对侧要剪去三角形小窗,将横臂剪去多一半。利于拔管时二臂合拢不增加口径;缝合胆总管切口时防止缝到T管。笔者经验,先以可吸收缝线全层缝合胆总管切口,即使可能缝到T 管,数周后拔管时缝线已吸收,再以细丝线缝合浆膜层。2.2.4 术后要区分并保护好各种引流管,保持其通畅,向有关医护人员及家属详细告知注意事项要杜绝误拔T管这种低级错误。

笔者体会并分析本单位及文献的经验教训。为预防拔T 管后胆漏。笔者认为:T管应在术后4周~6周拔除。拔T管前应常规试夹T管和经T管造影。如患者年老、体质差、长期应用激素者、营养不良或伴有其他疾病,拔管时间还应延长[5]。笔者经验,延长拔管时间,一般无明显不良后果。但拔管安全性大大提高;术后胆汁正常且流量减少,T管引流胆汁量400 ml时可以试夹管3 d。如无腹痛腹胀,黄疸等情况,大便呈黄色。再经T管胆道造影,造影时适当选择造影剂,在不影响造影成像效果的前提下,选用浓度小,对oddi 括约肌刺激小的造影剂。高龄、肝硬化、糖尿病、恶性肿瘤、一般情况差、营养不良、长期应用激素者可在拔管前在T管旁插入细塑料管行窦道造影证实窦道形成。有文献[6]认为,窦道造影显示窦道情况是预防拔出T管后胆漏的根本性措施。造影后应再开放引流24 h以上使造影剂充分排泄。减小对oddi括约肌刺激。试夹管及造影胆总管下端通畅,胆道无残余结石及其他异常后可以拔管。如有胆道残余结石,可行纤维胆道镜取石治疗;拔管时应操作轻柔,常规备引流管一根。笔者与杨润桃等[7]的做法相同,如拔管过程中有阻力感,常规沿窦道臵入引流管观察1 d后再行拔出,防止胆漏。

2.3 拔T管后胆漏的处理2.

3.1 非手术治疗主要方法有:经T管窦道重新臵管拔T管后腹痛都要怀疑胆漏,尽早经窦道放入引流管引流,立即臵入引流管。一般都可以顺利臵入

窦道,见到胆汁流出。如果先观察一段时间后再放引流管,引流管可能不能顺利臵入窦道,放入腹腔引流效果差。引流管要比原T管细。最好透明,以观察引流情况;可给负压吸引。如果引流通畅,患者腹痛往往立即减轻;有条件单位可行鼻胆管引流;应保持引流通畅;必要时更换双套管引流,抗生素冲洗及负压吸引;如腹痛及腹膜炎体征不能很快缓解,考虑腹腔胆汁较多,或B超检查腹腔积液较多。可行右下腹反复穿刺或臵管引流,以减少腹腔的污染。保持引流通畅或更换双套管引流,抗生素冲洗。有报道[8]认为女性患者经后穹隆穿刺臵管引流效果好;如考虑远端胆道结石可待病情稳定后,纤维胆道镜取石或中药排石。解除梗阻,促进胆漏愈合。结合本组资料,笔者认为下列情况可以考虑非手术治疗:胆漏早期4 h~6 h以内,胆漏量小,腹膜炎轻或局限,无中毒性休克者;一般情况差,合并严重其他疾病,考虑难以耐受手术或不愿接受短期内再手术者尤为适用;病情稳定但影像学检查腹腔积液多,可在B超下穿刺臵管引流;肝内胆管扩张者可行PTCD;合并乳头狭窄或胆管下端残石者,可行内镜治疗。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非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同时要做好随时再手术的准备。凡病情无改善甚或加剧者,如腹痛加剧,范围扩大、体温升高等,应尽早中转手术治疗[9]。超出非手术范围如胆漏量大、腹膜炎症状严重、长期不愈合或合并梗阻性胆管损伤等情况也应再手术

治疗。2.3.2 手术治疗如腹痛剧烈或加重,腹膜炎体征加重或影像学检查腹腔积液多。应果断剖腹探查引流。术中如顺利找到未完全形成之窦道,简单行窦道结扎。如窦道胆漏处距胆总管近,应放T管引流,冲洗腹腔,放臵引流。如探查为胆总管愈合不好或胆总管撕裂,应再放T管引流。

【参考文献】

[1]张启瑜.钱礼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64.

[2]刘大平,李智华,周永碧,等.拔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5例原因分析及治疗体会[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8,20(2):107.

[3]李茂竹,孙良希,马善符,等.胆总管切开探查后不放臵“T”形管258例临床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1.16(1):37 38.

[4]张春秋,刘宏,刘巍立,等.胆总管探查术后选择性胆管一期缝合42例报道[J].腹部外科,2007,20(2):109 110.

[5]秦新裕,姚礼庆.外科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69.

[6]任犹骏,戴建国,熊艳,等.拔T管后胆漏的防治[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7,19(1):41.

[7]杨润桃,石建伟,王溪.T管拔出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J].临床误诊误治,2005,18(2):106.

[8]高峰,李海民,呼延清.T管拔除后胆汁性腹膜炎的处理体会[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28(8):863.

[9]黎东明,梁力建.拔T管后胆漏6例分析[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7,17(4):236.

肝胆手术后并发胆漏的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肝胆 摘要:目的:探讨肝胆手术后胆漏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十年来我院诊治的11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经常规的通畅引流、营养支持及预防感染等治疗,2~3周治愈;2例患者在b超声波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3周后治愈;2例患者行2次手术引流后4周治愈,1例带管出院。上述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出现新的并发症。结论:正确的手术方法,熟练的手术操作,充分的引流是预防损伤性胆漏的关键;术后认真、严密的观察,早发现、早诊断及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是治疗术后胆漏,避免造成严重后果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肝胆手术;胆漏;诊断;治疗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ile leakage after hepatobiliary surgery 胆漏是肝胆外科手术发生率相对较高的一种并发症,处理不当将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1],如何防止胆漏的发生及正确处理胆漏,是临床上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我院近十年来诊治的11例胆漏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患者,男4例,女7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48.3岁,均发生在肝胆手术后,其中结石性胆囊切除术胆漏5例(胆囊结石伴化脓性胆囊炎4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例);胆总管放置t管早期胆漏3例(肝内、外胆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 管引流2例,胆管癌行附加肝叶切除根治术t管引流1例);拔t管后胆漏2例(均为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漏1例。 1.2临床表现:肝胆手术后患者出现局限性、弥漫性腹膜炎表现,或从腹腔引流管、伤口引流出过多的异常的胆汁。诊断主要依据手术史、临床表现、腹腔穿刺及各种影像学检查等。本组胆漏发现的时间:术后3d之内7例,术后4~7d 3例,拔除t管后1例。 1.3治疗措施: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保持腹腔引流和胆管引流通畅,营养支持、防治感染及并发症,再手术治疗[2]。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我们采用单纯行腹腔引流9例,即发现胆漏后如原有腹腔引流,则继续保持引流管通畅,同时给予禁食、肠外营养、应用有效抗菌素、严密观察腹部体征等非手术治疗;如原没有腹腔引流则在b超引导下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早期用负压引流,待病情好转,引流量明显减少后,改普通常压引流。2例行二次手术。

肝胆外科患者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分析与治疗方法研究

肝胆外科患者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分析与治疗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18-08-21T14:35:44.92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8期作者:蔡银忠晏德昌 [导读] 研究分析肝胆外科患者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与治疗方法 蔡银忠晏德昌 宁乡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湖南宁乡 4106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胆外科患者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2年12月- 2017年12月内接收的行肝胆外科手术且术后发生胆漏是48例患者,按治疗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给予对照组胆漏常规治疗,观察组分析原因后再给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率为0.0%,实施开腹手术为8.3%,明显低于对照组,胆漏控制率高达91.65,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患者,应在认真分析其原因后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关键词:肝胆外科;胆漏;原因分析;治疗方法 肝胆外科手术是临床外科治疗肝胆疾病的一种常见方式,但是由于人体内肝胆局部结构较复杂,一定程度上就加大了肝胆外科手术的难度。大量资料表明:如若相关医护人员缺乏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在手术过程中极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胆漏、肝衰竭、大出血、梗阻性黄疽、胆管炎、膈下感染[1]等。其中发生胆漏的因素复杂且繁多,因此就需要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患者由于胆汁渗漏到腹腔引起的例如继发性胆汁腹膜炎、如盆腔脓肿、肠间脓肿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肝胆外科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分析以及临床防治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回顾性选取特定时段内的48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治疗后严密监测患者,对于发生胆漏的患者认真分析其原因并研究相关治疗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2年12月- 2017年12月内接收的行肝胆外科手术且术后发生胆漏是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55.42±2.35)岁,胆漏发现时间2-10d,平均时间(5.33士1.01)d;观察组男性11例,女性13例,年龄36-66岁,平均年龄(55.45±2.85)岁,胆漏发现时间2.5-11d,平均时间 (5.25±1.25)d;48例患者均表现为局限性、弥漫型腹部疼痛,且腹腔引流管内引流出术后多余胆汁,经影像学及穿刺检查,符合临床对于胆漏的标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工作单位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一定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胆漏常规治疗:给予腹腔引流,指导患者采取右侧半卧位,补充水电解质,给予营养支持和抗生素治疗,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必要时给予保守治疗:有引流管的患者,则继续引流,嘱咐患者禁食、静脉营养;对于拔除引流管的患者,穿刺后再次置入引流管;如若保守治疗无效,或者是拔出T管后出现胆漏患者,则再次手术。 观察组:首先对48例胆漏患者进行胆漏原因分析,若若患者肝断,且为胆管遗漏者,则进行结扎或松脱;若为肝胆内引流管梗阻或肝断面胆管发生血运障碍导致胆漏,则进行肝叶切除;若患者是由于胆囊急性炎症、胆管残留、胆囊管钳夹不牢固引起的胆漏,则给予胆囊切除术;若患是因为吻合口缝合不严密、胆肠吻合愈合效果不佳、合并有梗阻性的黄疸、营养不良则导致的胆漏,则进行肝胆管切开取石术或胆肠吻合术;若是因为合并梗阻性黄疸、营养不良、吻合口缝合不严导致的胆漏,则需实施肝门胆管癌根治术[2-3]。 1.3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中产生的所有数据,应用SPSS 22.0 软件进行计算,t检验,计数资料用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48例患者预后情况 在此次研究中,对照组24例患者,感染率和开腹手术率分别为20.8%、12.5%,观察组分别为0.0%、8.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胆漏控制率为91.6%,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3.1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发生原因分析 3.1.1手术操作问题主要是指对胆囊残端结扎操作的不到位,结扎线不牢固引起脱落、给胆囊管残端预留的长度不足、结扎线连接胆管残端组织过少导致术中胆管结扎不牢固从而出现结扎线脱落等因素均会引发胆漏现象;再者由于术中对胆管残端处理不到位,导致残端粗大、肿胀,直接影响结扎强度,结扎线闭合低到一定程度便会出现结扎线脱落从而出现胆漏[4]。 3.1.2胆管损伤主要是因为切口大小、手术时间限制等造成的,部分手术医生为了追求微创效率和缩短手术时间,没有重视胆管解剖的复杂性和局限性从而增加胆漏的几率。 3.1.3窦道完全形成才能拔除T管,这是拔除T管的首要和必要条件,并且形成的窦道必须完全稳固;术中T管设置时间通常在半个月以上,在T管和窦道完全稳固时进行拔除,且拔除时相关护理人员动作要轻柔,避免出现胆管撕裂和窦道损伤用[5]。 3.2胆漏解决方案 在肝胆外科手术中,胆漏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且由于患者在进行手术时对胆道系统做出的一系列处理,使患者胆汁排除通道遭

肝胆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探析

肝胆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探析 发表时间:2019-08-06T14:22:26.297Z 来源:《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5期作者:王祝[导读] 肝胆术后发生胆漏的因素有很多,应该加强病情监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患者康复。 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湖南岳阳 414500 【摘要】目的:探讨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肝胆手术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且找出患者发生胆漏的原因。结果:本组的126例患者中,44例发生胆漏,发生率为34.92%,具体如下:①发生术式。5例为肝叶切除术,占11.36%,11例为胆管癌切除术,占25.0%,12例为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占27.27%,16例为开腹胆囊切除手术,占36.36%;②胆漏原因。包括肝断面的胆管遗漏、胆管坏死、术中吻合口缝合不严、胆管缝合太密以及术后胆囊管残留等;③治疗方法。22例行非手术治疗,4例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腹腔引流术,6例行手术引流,12例行腹腔引流,除1例患者未痊愈外,其余均康复出院。结论:肝胆术后发生胆漏的因素有很多,应该加强病情监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患者康复。【关键词】胆漏、肝胆手术、处理对策 肝胆手术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外科术式,因为术中需要切开、显露以及缝合患者的胆道系统,如果操作不当,则容易因为切口愈合不良或胆管狭窄使胆汁渗出进入腹腔病变,不仅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本文对肝胆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和解决对策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126例行肝胆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0-72岁,平均(45.6±11.7)岁,其中56例为女性、70例为男性,手术类型:70例为开腹胆囊切除术、20例为胆总管切开取石术、26例为胆管癌切除术、10例为肝叶切除术,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统计和分析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发生胆漏的原因进行总结,并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病情较轻者,给予保守治疗,包括抗感染、引流管引流、胃肠减压以及禁食等;对于病情严重者,则行手术或腹腔引流。 1.3观察指标 对不同治疗方法患者2周、3周以及4周的治愈情况进行观察,并认真记录。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由百分率(%)表示,比较行X2检验,以P<0.05表示有差异。 2.结果 2.1胆漏发生的原因 本组的126例患者中,44例发生胆漏,发生率为34.92%,其中5例为肝叶切除术,占11.36%,11例为胆管癌切除术,占25.0%,12例为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占27.27%,16例为开腹胆囊切除手术,占36.36%。同时,分析胆漏原因,包括肝断面的胆管遗漏、胆管坏死、术中吻合口缝合不严、胆管缝合太密以及术后胆囊管残留等,见表1。 2.2临床治疗效果 22例行非手术治疗,4例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腹腔引流术,6例行手术引流,12例行腹腔引流,除1例患者未痊愈外,其余均康复出院,但是不同治疗方法的治愈率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见表2。

重症医学科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重症医学科患者意外拔管 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重症医学科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重症医学科患者通常病情较重,很多患者处于昏迷状态,且在治疗中需要接受诸多侵入性置管操作,因此导管意外拔除发生率相对较高[1]。意外拔管是患者在未达拔管指征且未得到医护人员同意时即自行拔管,或是护理人员因不当操作造成的非计划性拔管。为探讨重症医学科患者意外拔管防范措施,该研究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对86例插管患者中意外拔管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该院重症医学科收治插管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2例,女34例,患者年龄为21~78岁,平均为(±)岁;其中清醒39例,昏迷47例;患者原发病:骨科手术15例,心肺复苏9例,腹部手术17例,重症肺炎8例,有机磷农药中毒9例,溺水7例,颅脑损伤1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7例。其中气管插管24例,胃管置管9例,尿管置管19例,深静脉置管24例,其他导管置管10例。 2 结果 86例患者中共7例发生意外拔管,意外拔管发生率为%。意外拔管发生原因:导管固定不当1例,舒适改变因素2例,时间因素1例,镇静效果不足2例,护理不到位1例。 3 讨论 意外拔管可看作有创机械通气严重并发症,在重症医学科中其发病率达3%~ 16%[2]。意外拔管不仅会导致患者痛苦增加,提高感染发生几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3],严重时可对患者生命造成巨大威胁。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意外拔管发生原因予以准确把握,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方法,促使意外拔管发生率尽可能降低。 意外拔管发生原因 在该次研究中,重症医学科患者发生意外拔管的原因如下:①导管固定不当:对于接受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若在固定导管时未对患者翻身时导管延展性予以充分考虑,患者翻身时易导致导管脱落;在对气管插管进行固定时,通常是利用胶布贴着患者脸颊对导管进行交叉固定,然而患者脸部常会有大量油脂分泌或出汗现象,胶布粘贴易导致导管滑脱。②舒适改变:患者在接受插管治疗时常会有异物感或疼痛感,耐受性较差,很可能会出现自行拔管现象;同时,重症监护室患者因缺少家人陪伴及病情严重等原因,容易因烦躁或悲观等不良情绪而自行拔管。③时间因素:相较于白天,患者夜间意外拔管率更高,这是因为夜间患者迷走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容易产生各种精神障碍如幻觉、头痛及烦躁症状,此时处于睡眠状态的患者意识不到身体中有管道,容易发生意外拔管。④镇静效果不足:患者接受插管治疗后体内常有不适感,很多时候会造成严重疼痛。若未给予患者充分镇痛,在难以忍受疼痛下,患者很可能会自行拔管。⑤护理不到位:护理人员防范意识与责任心不足,对患者未展开严密、连续监控;同时由于不同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差异较大,在临床护理中因人手不足等原因无法顾及到全部患者,或护理人员处于超负荷运转或过度疲劳等,均导致意外拔管发生率增高。在护理操作中部分护理人员因对管道管理工作缺乏重视,也可能会引发意外拔管事件。 意外拔管防范措施 加强健康宣教,展开有效心理护理在进行插管前,护理人员应主动为患者讲解插管治疗的必要性、意义及注意事项,详细告知患者自行拔管危害性。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

胆管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及治疗体会

胆管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及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胆管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及其预防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3年5月~2006年5月间胆管手术后发生胆漏的7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胆漏的原因为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3例,胆囊管残端漏1例,胆总管切开取石下端探查胆总管前壁误损伤修补术后胆漏1例,拔T 管后胆漏2例。保守治疗6例,手术治疗1例。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胆管手术及拔T管后,主要原因与肝床毛细胆管和细小副肝管损伤,局部炎症和操作不当有关。胆漏发生后应根据腹膜炎的轻重,有无胆管梗阻以及腹腔引流是否通畅等选择保守治疗或再手术治疗。 【关键词】胆管手术后并发症;胆漏;胆管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7例中,男2例,女5例,年龄40~58岁,平均50岁。因胆囊结石伴急性或慢性胆囊炎行开腹胆囊切除术4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3例。7例发生胆漏的原因分别为:胆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3例,胆囊管残端漏1例。胆总管前壁下段损伤(假道)长0.5 cm修补后12天夹T管致胆漏1例。术后第22、25天经T管造影证实胆总管无异常后拔管胆漏各1例。 1.2 治疗:保守治疗6例,再手术治疗1例。保守治疗适于全身症状轻,腹膜炎轻且局限,腹腔引流管通畅,引流量逐渐减少,T管造影下端通畅,B超检查肝下积液不多的病人。3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术中均置腹腔引流,其术后24小时内引流出胆汁,未出现局限性腹膜炎和黄疸。术后引流量50~300 ml,在保持原引流管通畅,给予禁食,营养支持,应用有效抗生素,严密观察腹部体征等措施下,引流量逐渐减少,术后3~4天停止。1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术病人,术中误伤胆总管下段,修补术后第12天,夹T管后,病人出现右上腹胀痛,随后腹腔管引流出胆汁,给予充分引流,保持双管引流畅通,7天后腹腔管引流逐渐减少,15天后未见胆汁,术后35天再次夹管未诉任何不适,40天后T管造影未见异常,拔腹腔引流管,60天后拔T管,随访1年无异常。2例术后22天、25天拔T管后感右上腹疼痛,其中1例病人休息数分钟后,病人上述症状加重,蔓延至全腹,观察3小时后无好转,同时出现畏寒、高热、恶心、呕吐,诊断为拔T管后胆漏,胆汁性腹膜炎。立即从T管引流处插入导尿管失败,然后用合适探子支撑在小儿肛管内,进约6 cm顺利引出胆汁,第一天引流出胆汁约400 ml,第二天引流出胆汁100 ml,第三天引流胆汁40 ml,第四天未引流出胆汁,次日拔管,腹腔残存液经后穹窿穿剌引流,经保守治疗15天治愈出院,另1例拔T管出现上述症状后,迅速蔓延至全腹,立即卧床休息,将带有侧孔的导尿管顺利插入窦道,引流出担汁,第一日引流出胆汁50 ml,次日未见胆汁,病人无不适,B超检查未见积液,拔管,保守治疗5天痊愈出院。

胆漏的诊断标准

胆漏的诊断标准 胆漏是胆囊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无论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均可能发生。 1、胆漏的诊断标准: (1)腹腔引流管术后连续 3 d 有胆汁引出或单次引流胆汁量≥100 ml/ d (2)未置腹腔引流者,术后出现腹膜刺激征,腹穿抽出胆汁或再次手术发现腹腔内有胆汁聚积。 2、根据漏口部位及发生原因, 可将术后胆漏分为以下7 类 (1) 肝创面胆管漏: (2) 胆囊管残株漏; (3) 胆囊床胆管漏; (4) 胆总管置T 管后漏; (5)拔T 管后胆漏; (6)胆肠吻合口漏; (7)胆管损伤后漏。 显然, 术后胆漏采用介入治疗还是再手术不能一概而论, 须视胆漏的原因、部位及合并情况而定。 3、处理:传统的治疗方法有2 种: (1)保守治疗包括保持腹腔引流的通畅、控制感染和营养支持以及生长 激素和/ 或生长抑素的使用。 (2)再次手术。新的治疗方法有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鼻胆管引流和内支架引流术。 4、我们的治疗及处理经验 (1)根据有无弥漫性胆汁性腹膜炎决定是否手术治疗 胆漏未并发弥漫性胆汁性腹膜炎的病人,可选择保守治疗,治疗原则在于保持引流通畅和控制感染,只要胆道远端没有梗阻,没有严重的胆管损伤,如胆管横断伤、胆管壁较大的缺损,保守治疗一般均可治愈。 (2 )根据胆漏的发生原因选择治疗方案 对于严重的胆管损伤,如胆总管横断伤、胆管壁较大的缺损,通常需采用外科手术处理,对胆总管横断伤应根据有无缺损决定行胆总管端端吻合术或胆总管空肠Roux2Y 吻合术,并放置T 管引流支撑半年左右。对于较轻的胆管损伤,如胆管壁的小穿孔、裂伤以及胆囊床的渗胆、胆囊管残端漏、副肝管或Luschka 管损伤等,只要胆道远端通畅,通过通畅的腹腔引流、控制感染,多数在2~3 w 内自愈,可不行手术。 (3)胆漏量的多少对治疗方案的影响 我们通过对胆漏量< 200 ml/ d ,胆漏量在200~400 ml/ d ,胆漏量≥400 ml/ d 进行保守与严密观察治疗后。胆漏量< 400 ml/ d 的患者在术后7~21 d 胆漏停止;胆漏量≥400 ml/ d 的患者,有5位在术后 4 w 胆漏停止,6位在术后6 w仍持续大量胆漏达400~800ml/ d ,予夹闭引流管48~72 h ,病人无特殊不适出现,经 B 超证实腹腔无积液后,拔管治愈。虽然有人认为,若每日漏出胆汁300

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预防 一、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 UEX) 的概念 懿指插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也包括医务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懿是指根据病情需要仍需中心静脉给药,但因某种因素不得不拔除中心静脉置管 二、神经外科常见管道 血管内导管 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胃管 験腰大池引流管 尿管 験脑室内外引流管 三、非计划拔管顺序 胃管〉气管插管〉静脉插管〉尿管〉引流管 四、非计划性拔管的危害 懿增加患者痛苦、病情加重、如果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能成为患者的致死原因。懿使重插管率增加,增加院内感染的机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医疗费用。懿造成患者心理影响。患者会认为自行拔管后自己的行为会加重疾病,难以治愈,造成心理阴影。 赚当班护士懊悔自己未能及时阻止意外的拔管、脱管,怕造成严重医疗纠分,担心被处分,产生了心理压力。 五、非计划拔管原因1、患者因素: 懿躁动与意识障碍:神经外科病人多有脑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精神症状,表现为躁动、易激怒、意识不清、幻觉等,导致患者自行拔管。有调查结果显示意外拔管事件中76. 36%发生在夜间。夜间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二氧化碳潴留,易出现头痛、烦躁、幻觉等精神障碍等导致大部分患者在睡眠状态拔管 曦不配合治疗和护理:神经外科患者往往患者住院时间较长,肢体活动障碍,有些患者对疾病好转缺乏信心使患者产生紧张、烦躁、悲观、绝望的情绪造成意外拔管。 赚疼痛、不适:气管插管患者无法说话或吞咽,咳嗽时有痰或异物感,留置胃管者可有咽部肿痛、恶心;留置尿管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尿急、尿痛等不适感, 毙无法与医务人员有效沟:因患者在医院这个陌生紧张的环境中,较难表达自身的不适或需求,对插管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对管道的自我保护意识,导致意外拔管。 2、医护人员的因素: 爲护理观察不到位:清晨、中午、夜间等人员少的时段容易UEX可能与这几个时段护士只有 1-2名,对患者的巡视观察不够有关。 赚医疗护理操作疏忽:部分护士对防止计划性外拔管经验不足,护理操作时:如更换体位,搬动患者时未能妥善固定好导管,动作过猛,致导管脱出。 赚导管管理方面的因素①导管的材质、粗细、软硬度等不同对患者造成的不适感不同;②管道

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分析.

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产生原因与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肝胆手术后胆漏患者的发生原因、处理方法与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与总结。结果:35例患者中行非手术治疗32例,其中29例进行常规引流,给予营养支持并预防感染,2~4周后痊愈;3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进行穿刺置管引流,4周内痊愈;3例患者行手术引流,4周内痊愈,所有患者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肝胆外科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有创面渗漏、胆管结扎线脱落、迷走胆管遗漏、胆管损伤、“T”管放置不当、胆道阻塞等。胆漏最主要在于预防,对于已发生地胆漏要充分引流,漏出量较小时,给予通畅引流同时预防感染,漏出量较大时,可进行手术治疗。 关键词:肝胆外科手术;胆漏;防治 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由于手术过程中胆道系统的切开、引流、吻合、缝合等操作都可能引起胆漏,因此,必须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治疗并预防胆漏[1]。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5月期间陕西省靖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5例肝胆手术后胆漏患者的发生原因、处理方法与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与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1月~201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5例肝胆手术后胆漏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21~68岁,平均53.5岁。所有患者都用腹腔引流管引出胆汁。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肝胆手术后出现局限性、弥漫性腹膜炎,异常胆汁从引流管或伤口处流出,结合腹穿、B超、CT检查结果可以确诊。所有患者发现胆漏的时间均为术后6 d以内。 1.2 胆漏的原因:35例胆漏患者的发生原因主要为:5例肝外伤手术后发生胆漏,4例肝癌患者进行肝叶切除术后发生胆漏,19例患者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后发生胆漏,7例患者于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 1.3 治疗方法:35例胆漏患者先予以非手术治疗,其中29例未拔除腹腔引流管的患者仍使用引流管引流胆汁,禁食、同时给予营养支持、抗炎治疗、预防感染;6例已经拔除引流管的患者在B超引导下重新穿刺并置管引流胆汁,初期采用负压引流的方式,直至引流量明显减少,再改为常压引流。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引流的情况以及腹膜炎症状。其中3例拔除“T”管后发生胆漏,B超引导下重新穿刺并置管引流胆汁过程中腹膜炎症状加重,甚至出现黄疸,则进行手术治疗。 2 结果 35例胆漏患者经过非手术或手术治疗后,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所有患者治愈时间各不相同,非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中,2周治愈21例(65.7%),3周治愈9例(25.7%),4周治愈2例(5.7%),见表1。 表1 胆漏患者的治愈时间(例) 治疗方式例数2周治愈3周治愈4周治愈 非手术治疗32 21 9 2 手术治疗 3 0 2 1 3 讨论 肝胆外科手术中任何因素引起胆道损伤都可能导致胆漏的发生。胆漏始终受到临床极大的重视,其原因在于若临床医生未能及时发现胆漏并给予及时处理则易导致严重感染,最终会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本文分析结果显示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可以为如下几种:手术中存在胆管损伤但未及时处理;胆管创面发生断裂并未及时结扎或结扎不牢固发生滑脱;手术创面发生感染使胆管缺血而渗漏;“T”管放置不恰当,引起胆管梗阻进而导致胆管内压增高;副胆管损伤等[2]。

选择术后胆漏的治疗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114995034.html, 选择术后胆漏的治疗措施 作者:王连晨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5期 【中图分类号】R65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5-0020-01 术后胆漏经常发生在胆道手术或胆道附近脏器手术后,其可能的原因是变异手术失误或者是手术导致的并发症。一旦因手术损伤引起胆漏如果处理不当,便会引起更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严重危害,甚至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发生胆漏后进行适当引流可以限制住胆漏,促进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进而生成能够连接腹壁和胆管损伤的窦道,这便是胆瘘。胆瘘形成的病理过程较为复杂多变,其最基本的病理基础就是压迫、梗阻和炎症,而术后胆漏的病理过程较短。文献中一般会将胆瘘和胆漏一同称为胆瘘,胆瘘的治疗主要是建立引流和控制感染。传统治疗胆瘘的方式主要是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近几年腔内技术不断发展,插管技术和辅助配件也进一步完善,在胆瘘诊治工作中介入技术和内镜被广泛应用。而在处理术后胆瘘方面,介入和内镜也愈发得到重视,对传统的治疗方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胆瘘到底是二次手术,还是给予患者介入治疗是目前外科探讨的重点问题。 1 诊断 诊断术后胆瘘并不是一件困难的工作,一般在手术之后能够马上发现,少数是在手术后几天、几星期后出现黄疸、发热和腹痛的情况而被发现。对患者查体后能够发现明显的腹膜炎(弥漫性、局限性);经B超可发现患者腹腔中有游离气体,或者肝部周围存在包裹性的积液;行腹腔穿刺抽取胆汁可确诊胆瘘。若患者术后在发生胆瘘的过程中,通过CT和B超评估胆汁流注范围能够准确评估,漏口和损伤部位可以通过造影确定。最常用的胆道显影方法是经瘘管造影,经瘘管造影能够查看瘘口的病灶位置、大小等,并且还能够查看胆瘘与脏器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若瘘管造影不能准确显影时,可以使用经皮肝穿刺造影(PTC)。针对伴有高位胆管梗阻的患者,PTC的诊断价值较高,但若患者的肝内胆管未扩张则成功率不高。内窥镜胰胆管造影(ERCP)具有微创的特点,能够直接治疗,对于肝移植患者的诊治价值最高。ERCP能够对胆道解剖结构和胆瘘位置能够清晰显示,若患者存在乳头狭窄、残留结石的情况也可以通过ERCP发现。 2 外科手术 胆瘘手术都是二次手术或多次手术,由于胆道系统组织器官及周边器官存在粘连和炎症,不管是手术显露还是解剖辨认都要求较高,因此在选择手术时机和适应症时要谨慎,尽量一次成功,不然会再次胆瘘,更加难以治疗。

肝胆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及处理对策

肝胆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及处理对策 摘要目的探析肝胆手术后胆漏的原因以及治疗护理对策。方法37例肝胆手术后胆漏患者,采用回顾分析法对其胆漏原因以及临床治疗护理对策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7例患者经早期腹腔引流和手术治疗,34例患者的病症得到控制,治疗总有效率为92%,且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为98%,治疗护理效果突出。结论导致肝胆术后胆漏发生的原因较多,结合胆漏原因进行有效控制和综合护理,能够提升患者治疗和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参考和应用。 关键词肝胆手术;胆漏;原因;处理对策 肝胆手术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外科手术,在进行肝胆疾病患者治疗中,容易引起胆漏等并发症的产生[1],进行肝胆手术后胆漏原因以及处理对策的分析,不仅有利于避免肝胆手术后胆漏发生,提高手术效果[2],促进患者康复,而且具有较为突出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本文通过选取本院收治的37例肝胆手术后胆漏患者,对其胆漏原因以及治疗护理对策进行总结分析,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7例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患者,其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48.7±7.8)岁。患者在手术治疗以及引流管拔出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以及发热、腹部包块、黄疸等症状表现,且经腹部引流管流出不同量的胆汁以及含有胆汁的液体,临床B超检查显示膈下以及周围存在积液,进行腹腔穿刺检查存在有胆汁样液体。 1. 2 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总结胆漏发生原因,并注意结合患者胆漏原因采取引流和手术等不同方式,进行胆漏治疗和控制。对症状较轻并且没有出现腹膜炎扩散患者通过禁食、胃肠减压以及引流管引流、抗感染等方式进行保守治疗;对于引流管引流无效果、胆漏量≥300 ml 以上且出现腹膜炎扩散患者,通过手术方式进行胆漏控制和治疗。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开展以下护理。 1. 2. 1 在患者入院治疗后对其讲解治疗方法,以引导患者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有效率。对于再次手术治疗患者,注意对患者就手术注意事项进行告知,并嘱托患者配合,术前做好禁食与禁饮准备,确保手术顺利实施。 1. 2. 2 注意对患者开展心理指导和护理,在治疗实施前一定要对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了解和把握,对患者不良心理情绪进行沟通疏导,使患者对疾病有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树立起积极配合治疗的意识。 1. 2. 3 结合胆漏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禁食、禁饮等情况,再加上患者心理与生理上受到病症影响,身体营养相对脆弱,开展营养护理十分必要。营养护

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非计划性拔管地原因及预防 一、非计划性拔管( )地概念 指插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也包括医务人员操 作不当所致拔管 是指根据病情需要仍需中心静脉给药,但因某种因素不得不拔除中心静脉置 管 二、神经外科常见管道 血管内导管 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胃管 腰大池引流管 尿管 脑室内外引流管 三、非计划拔管顺序 胃管>气管插管>静脉插管>尿管>引流管 四、非计划性拔管地危害 增加患者痛苦、病情加重、如果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能成为患者地致死 原因. 使重插管率增加,增加院内感染地机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医疗 费用. 造成患者心理影响.患者会认为自行拔管后自己地行为会加重疾病,难以治 愈,造成心理阴影. 当班护士懊悔自己未能及时阻止意外地拔管、脱管,怕造成严重医疗纠分, 担心被处分,产生了心理压力. 五、非计划拔管原因 、患者因素: 躁动与意识障碍:神经外科病人多有脑器质性疾病所引起地精神症状, 表现 为躁动、易激怒、意识不清、幻觉等,导致患者自行拔管.有调查结果显示意外拔管事件中.%发生在夜间.夜间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二氧化碳潴留,易出现头痛、烦躁、幻觉等精神障碍等导致大部分患者在睡眠状态拔管b5E2R。 不配合治疗和护理:神经外科患者往往患者住院时间较长,肢体活动障碍, 有些患者对疾病好转缺乏信心使患者产生紧张、烦躁、悲观、绝望地情绪,造成意外拔管.p1Ean。 疼痛、不适:气管插管患者无法说话或吞咽,咳嗽时有痰或异物感,留置胃 管者可有咽部肿痛、恶心; 留置尿管者均有不同程度地尿急、尿痛等不适感,DXDiT。 无法与医务人员有效沟:因患者在医院这个陌生紧张地环境中,较难表达自 身地不适或需求, 对插管地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对管道地自我保护意识,导致意外拔管.RTCrp。 2、医护人员地因素: 护理观察不到位:清晨、中午、夜间等人员少地时段容易,可能与这几个时段 护士只有~名,对患者地巡视观察不够有关.5PCzV。 医疗护理操作疏忽:部分护士对防止计划性外拔管经验不足,护理操作时:

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一、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的概念 指插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也包括医务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 是指根据病情需要仍需中心静脉给药,但因某种因素不得不拔除中心静脉置管 二、神经外科常见管道 血管内导管 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胃管 腰大池引流管 尿管 脑室内外引流管 三、非计划拔管顺序 胃管>气管插管>静脉插管>尿管>引流管 四、非计划性拔管的危害 增加患者痛苦、病情加重、如果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能成为患者的致死原因。 使重插管率增加,增加院内感染的机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医疗费用。 造成患者心理影响。患者会认为自行拔管后自己的行为会加重疾病,难以治愈,造成心理阴影。 当班护士懊悔自己未能及时阻止意外的拔管、脱管,怕造成严重医疗纠分,担心被处分,产生了心理压力。 五、非计划拔管原因 1、患者因素: 躁动与意识障碍:神经外科病人多有脑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精神症状, 表现为躁动、易激怒、意识不清、幻觉等,导致患者自行拔管。有调查结果显示

意外拔管事件中76.36%发生在夜间。夜间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二氧化碳潴留,易出现头痛、烦躁、幻觉等精神障碍等导致大部分患者在睡眠状态拔管 不配合治疗和护理:神经外科患者往往患者住院时间较长,肢体活动障碍,有些患者对疾病好转缺乏信心使患者产生紧张、烦躁、悲观、绝望的情绪,造成意外拔管。 疼痛、不适:气管插管患者无法说话或吞咽,咳嗽时有痰或异物感,留置胃管者可有咽部肿痛、恶心; 留置尿管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尿急、尿痛等不适感,无法与医务人员有效沟:因患者在医院这个陌生紧张的环境中,较难表达自身的不适或需求, 对插管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对管道的自我保护意识,导致意外拔管。 2、医护人员的因素: 护理观察不到位:清晨、中午、夜间等人员少的时段容易UEX,可能与这几个时段护士只有1~2名,对患者的巡视观察不够有关。 医疗护理操作疏忽:部分护士对防止计划性外拔管经验不足,护理操作时:如更换体位,搬动患者时未能妥善固定好导管,动作过猛,致导管脱出。 导管管理方面的因素①导管的材质、粗细、软硬度等不同对患者造成的不适感不同;②管道的交接和检查工作不严③导管固定欠稳,临床导管固定方法为胶带缠绕、扁布带打结、透明贴、缝线固定。但胃管、气管插管的导管胶带易被病人的汗液、口腔分泌物污染而失去黏性,引起固定不牢;扁布带固定胃管、气管插管时常因病人头颈部活动而变得松脱;气管插管气囊漏气、充气不足、放气期间易在外力作用下致导管脱落;中心静脉插管、引流管未用缝线固定,以至病人活动时在较强的外力作用下脱出。 镇静、约束不当:对烦躁不安或意识不清的患者没有合理运用镇静剂。对烦躁或有拔管倾向的高危病人, 如术后麻醉未醒、浅睡眠等朦胧状态病人未采取有效的肢体约束或因约束带捆绑过松、位置过高或双手未被包裹等都可使

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

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 1患者方面a意识不清b患者病情c患者年龄d患者心理e疼痛应激f其它因素 2.医护方面a忽略舒适的插管途径b缺乏有效的肢体约束c缺乏有效的导管固定d护理操作不当e镇静剂使用不当f护理人员编制不足g缺乏拔管的评估意识 3.时间方面 4.导管方面 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对策: 1.加强技术的培训 2.制订管理方案: 1、镇静。烦躁患者按医嘱给与适量的镇静剂,进行镇静评分,使患者保持适当的镇静程度。但是,单纯的镇静镇痛又难以保证始终处于一定的镇静深度,反而会使医护人员对UEX的发生放松警惕。 2、约束。用约束带适当约束病人双手,有效的肢体约束,防止病人自主拔管。我们还要改良现有的约束带。单纯的约束在患者不适的基础上会更加激怒患者及增加患者的恐惧、绝望心理,而且约束很难保证患者完全丧失拔管的能力,有效的约束要保证患者双手距离导管至少20cm。但许多患者采取头高位,患者可以采取曲颈等方法拔管。 3、宣教大多置管的患者是可以与医护人员交流的。我们应尽可能通过交流了解患者的感受并对其进行相关宣教以及相关措施,从患者角度了解可能存在的拔管因素并及早预防拔管。向患者置管的目的,说明配合治疗的

重要性,鼓励并增强病人的信心,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指导患者配合。 4、在进行护理操作:翻身、搬运时,先进行评估,避免意外拔管。在各种护理、治疗操作处置、检查时应有专人妥善保护导管, 操作完毕均要将管道固定牢靠才可离开。 5、各种管道的标识、刻度。有刻度的记录刻度,没刻度的用油笔做个标记或度量外露长度。及时发现管道有无脱出。 6、管道的固定方法。尿管不要固定在躁动侧,应选择偏瘫侧。用多条胶布固定。固定管道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 防止患者燥动时导管发生滑脱。呼吸机支架固定: 呼吸机管道连接气管导管后要有一定的移动度, 避免患者头部大幅度活动时将导管拔出。支架与呼吸机管道的固定衔接处应尽量靠往呼吸机方向,以保证呼吸机管道应在一定范围内能随患者头部活动而动。 7、交接班正确固定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导管,每日检查并及时更换,固定用胶布或固定带。每班护士交接班时应注意检查管道的插管深度和导管的固定状况,对烦躁或意识不清的患者应特别关注 3.加强护患沟通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预 防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预防 一、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的概念 指插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也包括医务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 是指根据病情需要仍需中心静脉给药,但因某种因素不得不拔除中心静脉置管 二、神经外科常见管道 血管内导管 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胃管 腰大池引流管 尿管 脑室内外引流管 三、非计划拔管顺序 胃管>气管插管>静脉插管>尿管>引流管 四、非计划性拔管的危害 增加患者痛苦、病情加重、如果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能成为患者的致死原因。 使重插管率增加,增加院内感染的机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医疗费用。

造成患者心理影响。患者会认为自行拔管后自己的行为会加重疾病,难以治愈,造成心理阴影。 当班护士懊悔自己未能及时阻止意外的拔管、脱管,怕造成严重医疗纠分,担心被处分,产生了心理压力。 五、非计划拔管原因 1、患者因素: 躁动与意识障碍:神经外科病人多有脑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精神症状, 表现为躁动、易激怒、意识不清、幻觉等,导致患者自行拔管。有调查结果显示意外拔管事件中76.36%发生在夜间。夜间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二氧化碳潴留,易出现头痛、烦躁、幻觉等精神障碍等导致大部分患者在睡眠状态拔管 不配合治疗和护理:神经外科患者往往患者住院时间较长,肢体活动障碍,有些患者对疾病好转缺乏信心使患者产生紧张、烦躁、悲观、绝望的情绪,造成意外拔管。 疼痛、不适:气管插管患者无法说话或吞咽,咳嗽时有痰或异物感,留置胃管者可有咽部肿痛、恶心; 留置尿管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尿急、尿痛等不适感, 无法与医务人员有效沟:因患者在医院这个陌生紧张的环境中,较难表达自身的不适或需求, 对插管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对管道的自我保护意识,导致意外拔管。 2、医护人员的因素: 护理观察不到位:清晨、中午、夜间等人员少的时段容易UEX,可能与这几个时段护士只有1~2名,对患者的巡视观察不够有关。

肝胆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肝胆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肝胆手术后胆漏出现的主要原因及采取的有效处理措施。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月入住我院的22例患有肝胆疾病需要进行肝胆手术的患者,总结患者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及其解决对策。结果给予常规通常引流和预防感染治疗11例,治疗2~3w后痊愈。再次手术后治愈6例。行超声波下穿刺置引流管3例,治疗2~3w后痊愈。2例死亡,死亡原因均为肝功能衰竭。结论肝胆手术后引发胆漏因素较多,其中手术操作技术水平低以及对疾病缺乏认识是根本原因。解决胆漏问题的关键为预防。提早预防,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是治愈该疾病的根本措施。 标签:肝胆手术;胆漏;原因;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月入住我院的32例患有肝胆疾病需要进行肝胆手术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40岁~80岁,平均年龄(59.5±10.5)岁。所有患者均通过详细分析临床表现和既往病史、给予各种类型影像学检查后确诊味肝胆疾病,需要进行肝胆手术。本研究22例患者中,肝胆术后胆漏的类型有:胰腺癌术后肝总管空肠吻合术胆漏3例,占13.6%。肝外伤手术后胆漏6例,占27.3%。胆道术后T管拔出胆漏3例,占13.6%。开腹胆囊切除术后胆漏5例,占2 2.7%。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5例,占22.7%。 1.2方法对于胆漏现象出现在术后1w以内的患者在胆漏现象出现后均先行非手术治疗,即继续使用或再次置入引流管引流胆汁,同时立即禁食,期间给予患者适当的营养支持和抗感染药物;若胆漏现象是术后1~2w内发生,那么采取的处理方法为经B超定位进行再次置入引流管;如胆漏现象出现在手术后2w 以上,那么其采取的处理方法为B超定位进行再次置入引流管或者再次手术。 2结果 给予常规通常引流和预防感染治疗11例,治疗2~3w后痊愈。再次手术后治愈6例。行超声波下穿刺置引流管3例,治疗2~3w后痊愈。2例死亡,死亡原因均为肝功能衰竭。22例患者2w内治愈13例,3w内治愈5例,4w内治愈2例,死亡2例。 3 讨论 肝胆手术胆漏是临床常见现象,造成胆漏出现的原因非常多,但是其根本致病因为:手术操作技术水平差和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两点。由于行肝胆手术过程中必须要对胆道进行切开和缝合,因此,若在这个过程中对病变部位把握不准或者操作不当,破坏弹道系统组织或者缝合不严密,将会非常容易导致术后胆漏

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原因及防治临床分析

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原因及防治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并探讨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原因,从而提高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患者11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及实验组患者分别给予常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分析胆漏发生原因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行肝胆外科手术之后发生胆漏的原因主要有:手术创面受到感染导致胆管渗漏、胆管损伤却未及时得到修复、副胆管损伤以及T管置入位置不当等。结论非手术方式在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患者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身体机能,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原因及防治;肝胆外科手术;胆漏患者;临床效果 现阶段肝胆外科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手术过程中出现胆漏并发症的患者数量也逐渐增多。胆漏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和痛苦[1]。现阶段胆外科手术后胆漏发生已经成为临床上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深入探讨胆漏发生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2]。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患者112例,对照组患者及实验组患者分别给予常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分析胆漏发生原因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患者11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6例,对照组女23例,男33例,年龄28~58岁,平均年龄为(43.72±4.51)岁;实验组女27例,男29例,年龄31~59岁,平均年龄为(44.11±4.32)岁。所有患者均有在行肝胆外科手术之后出现异常胆汁从伤口或者引流管流出、弥漫性腹膜炎及局限性腹膜炎等问题。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首先对所有患者发生胆漏症状的原因给予分析,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非手术方式治疗,在B超引导下将引流管置入,要摆正患者腹腔管引流以及T管引流的畅通性,或者取右侧半卧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营养、电解质以及水分的支持,并给予抗感染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将患者的治疗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腹膜炎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引流管中无胆汁;有效:患者腹膜炎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引流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