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SON标准化进展

ASON标准化进展

ASON标准化进展*

郎为民1,2 刘克中2 张碧军2 杨宗凯2

(1 解放军通信指挥学院 武汉 430010)

(2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 430074)

摘 要 全球数据业务的爆炸式增长要求能够提供灵活智能的网络配置和高效快速的网络保护能力,ASON技术的 出现迎合了光网络的这一新的发展趋势。ASON是一种具有高灵活性和高可扩展性的基础光网络设施,它 能在光层上直接提供服务,从而快速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并有效地解决网络的可扩展性、可管理性、快速 配置用户带宽和端到端保护等问题。本文介绍了ITU-T、IETF和OIF等国际组织在ASON标准化方面的 最新进展,并对国内有关ASON标准的制定情况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自动交换光网络 ITU-T IETF OIF 标准化

在传统的传输网中,网络仅仅由传输平面、管理平面和数据通信网组成,而智能光传输网除了上述3个部分外,增加了一个控制平面,并且控制平面在传输平面的业务传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传输平面负责提供用户信息的传输手段; 管理平面负责监视传输平面上所传输业务的性能及传输平面自身功能的管理; 控制平面负责各种交换连接的建立、 重配置或修改以及实施恢复功能; 数据通信网负责传输管理平面和控制平面的消息。

ASON能够利用独立的控制平面来实施动态配置连接管理。ASON体系结构的核心技术包括信令协议,路由协议和链路资源管理等。 其中信令协议用于分布式连接的建立、 维护和拆除等管理; 路由协议为连接的建立提供选路服务;链路资源管理用于链路管理,包括控制

信道和传输链路的验证与维护。

目前,ASON标准的制定工作进展顺利,各标准化组织都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总体框架方面的基本规范已经完成, 但其他具体标准的制定和完善还需要几年的时间,主要体现在体系结构、路由、自动发现、链路管理协议和控制平面管理等几个方面。此外,对于管理平面的规范滞后于传输平面和控制平面。 标准化工作的过程决定了设备的实现程度和应用方式。

到目前为止,有5个标准化组织进行了ASTN/ASON的标准化工作,包括ITU-T、T1X1、ODSI、OIF(光因特网论坛)和IETF。T1X1的标准化工作与ITU-T的标准化工作比较相似,ODSI的标准化工作实际上已经并入到OIF的标准化工作(为OIF的标准化工作做铺垫)。这样,共有三大标准化组织在进行与ASON有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202005)

郎为民: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博士研究生,解放军通信指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NGN、信息安全和电子标签。刘克中: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下一代网络、信号处理和传感器网络。

张碧军: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下一代网络、网络仿真和信息安全。

杨宗凯: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通信学会会员,科技部“十 五”电子商务专家组成员,专家组召集人。研究方向为下一代网络、远程教育和数字信号处理。

-37-

关(但不限于ASON)的标准化工作,他们之间有着相同或相近的目标,但技术出发点和描述有所区别或侧重,甚至有所分歧。其中ITU-T主要集中于网络框架体系结构、 总体需求以及控制平面特性等方面建议的制定;IETF侧重于控制平面协议,试图扩展已经广泛使用的基于IP的路由和信令协议; OIF光互联网论坛主要从UNI和NNI接口方面提出业务与相关信令的要求。

1 ITU-T

ITU-T是通信行业主要的标准化组织,它在ASON领域的主要工作是定义了一个标准的自动光网络体系结构,与其他标准化组织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从整体结构的角度来研究光网络的,之后再决定如何实现。ITU-T主要负责ASON体系结构方面的内容,另外它在分布式呼叫与连接管理、路由协议、自动发现等方面给出了框架结构与协议规范,还对链路管理、连接允许控制和管理平面等建议进行了规范。

ITU-T提出的G.8080(G.ason)建议定义了自动交换光网络框架结构,分为传输平面、控制平面和管理平面3个独立的平面。智能化光网络的最显著优点是各网元均嵌入了智能化分布式控制管理软件, 使得分布式管理成为可能。建议提出并描述了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的结构特征和要求,不仅适合于G.803定义的SDH,也适用于G.872定义的光传输网。

1.1 传输平面

ASON传输平面的标准化工作主要由ITU-T SG15负责,由于ASON底层的传输平面与传统的光网络相符,SDH及OTN的标准化即可成为ASON传输平面的相关标准。其中OTN方面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1.1 体系结构方面

G.871建议定义了光传输网框架结构。其目的是为了协调ITU-T内对OTN建议的开发活动,以使开发的建议包含OTN的各个方面和保证一致性。该建议提供了用于高层特性定义的参考、OTN各个方面相关建议的说明及相互关系、开发OTN建议的工作计划等。该建议为滚动型的,主要介绍光传输网标准化进程,没有一个稳定文本,建议实时地根据标准化状态而更新。

G.872建议定义了光传输网结构,该建议基于G.805的分层方法描述了OTN的功能结构,规范了光传输网的分层结构、特征信息、客户/服务层之间的关联、网络拓扑和分层网络功能,包括光信号传输、复用、选路、监控、性能评估和网络生存性等。G.872建议只限定于支持数字信号。

1.1.2 结构和映射方面

G.709建议定义了光网络的网络节点接口。建议规范了光传输网的光网络节点接口, 保证了光传输网的互连互通,支持不同类型的客户信号。建议主要定义光传输模块n(OTM-n)及其结构,采用了“数字封包”技术定义各种开销功能、映射方法和客户信号复用方法。通过定义帧结构开销,可以实施光通路层功能,例如保护、选路性能监测等;通过确定各种业务信号到光网络层的映射方法,实现光网络层面的互连互通,因为未来的光网络工作在多运营商环境下, 并不仅仅是各业务客户信号接口的互通。

G.7041定义了通用成帧协议,G.7042建议定义了虚级联信号的自动容量调整。 该建议定义的链路容量调整(LCAS)方案,采用虚级联技术用来增加或减少SDH/OTN网络中的容量。 如果网络中一个单元出现失效(级联中的某一个VC),可以自动减少容量。当网络修复完成后,可以自动增加容量。

1.1.3 功能特性方面

G.798建议采用G.806规定的传输设备的分析方法,对基于G.872规定的光传输网结构和基于G.709规定的光传输网网络节点接口的传输网络设备进行分析。其功能描述是总体性的、不涉及物理功能的具体分配。与功能块相关的信息流输入/输出主要是为了定义功能块,是一种概念、而不是物理实体。定义的功能适用于光传输网用户网络接口(UNI)和网络节点接口(NNI),也可应用在光子网接口或与光技术相关的接口。1.1.4 物理接口方面

G.959.1建议定义了光网络物理层接口和要求,该

-38-

建议采用基于WDM技术的物理网络接口,不要求OTN网管功能。G.959.1建议适用于基于G.709接口的光传输网—域间接口,主要目的是实现两个管理域之间接口的横向兼容性,规范包括不使用线路放大器的局内系统、短距系统和长距系统。G.693定义了局内系统的光接口。

1.1.5 网络性能方面

光传输网网络性能要求被分割为两个建议: G.8251和Gotnperf进行规范。G.8251定义了OTN NNI的抖动和漂移要求,该建议根据G.709定义的比特率和帧结构来确定,定义了抖动转移函数、抖动容限和网络抖动参数,而G.825面向的只是SDH速率;Gotnperf定义误码和可靠性指标。

1.1.6 网络保护方面

G.808定义了通用保护倒换技术要求,G.873.1和G.873.2分别定义了ODUk线性保护技术要求和共享保护环技术要求。

1.1.7 网络安全方面

G.664建议定义了光传输网安全要求。它规定了光网络中光接口在安全工作状态下的技术要求, 包括传统SDH系统、WDM系统和光传输网。建议还规范了光接口自动激光关断(ALS)和自动功率降低(APR)等光安全进程, 确保在光通道上出现故障时激光器功率降到合适的安全功率以下。目前由于喇曼放大器的出现,正对该建议进行进一步修改。

1.2 控制平面

1.2.1 体系结构和总体要求方面

G.807(G.astn)定义了自动交换传输网要求,描述了ASTN控制平面的网络级要求。为了跨越传输网建立和释放连接,ASTN提供了一套控制功能,在光通路层可以实现自动交换光网络, 使得光网络具备灵活的业务工程设计能力。 ASTN控制平面的主要功能是信令功能,具有建立、删除和维护端到端连接以及选择最合适路径的能力。

G.8080(G.ason)建议描述了控制平面的组成单元,这些单元可以通过对传输资源的处理来建立、维护、释放连接。 该建议对参考架构的描述是按关键功能部件

及其相互之间的交互来完成的,包括连接控制器、路由控制器、链路资源管理器、流量策略器和呼叫控制器。它规定了3个网络接口(参考点): 用户网络接口(UNI)、内部—网络网络接口(I-NNI)和外部—网络网络接口(E-NNI),同时将呼叫控制与连接控制分开,选路和信令分开,其组成单元是抽象的实体,而不是实施软件。G.8080建议是其他ASON系列建议的基础。因此,实现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的关键在于提出控制平面的解决方案。

G.8080/Y.1304在2003年1月进行了修订,增加的内容主要有对连接的监视和修改、新的控制组件、多层次的控制平面的协调、对控制平面失效的处理、ASON保护和恢复等。

1.2.2 传输信令方面

G.7713/Y.1704(G.dcm)定义了分布式呼叫和连接管理。G.807/G.8080定义了采用控制平面建立光业务动态光网络的结构和要求,而G.7713确立了ASON控制层面中协议方式的信令进程的具体要求。 该建议定义了ASTN的主要信令,适用于用户网络接口(UNI)和网络节点接口(NNI)之间的连接管理,包括呼叫控制信令(如呼叫建立与释放)、连接控制和链路资源管理信令的要求及格式。但是,这种呼叫仅限于单向连接,包括属性参数指标、消息参数指标、信号流程、DCM(分布式呼叫和连接管理)状态图以及DCM的管理。建议没有定义多方向连接的路由迂回机制、相关参数路由发现和路由寻址等。DCM的信息传输要通过DCN(数据通信网),一种可能的建议是G.7712/Y.1703(G.dcn),这反映其折衷处理的思路。关于DCM机制的问题,可以通过人工和自动两种方式实现,要求对网络资源有较充分的了解。 关于自动发现网络拓扑和资源的问题,在G.7714/Y.1705(G.disc)中进行规范。G.7713定义了与协议无关的分布式呼叫和连接管理信令, 其发展最为迅速(信令协议),已经衍生了3个基于具体协议实现DCM的新建议,即G.7713.1基于PNNI的DCM、G.7713.2基于GMPLS RSVP-TE(基于流量工程扩展的资源预留协议)的DCM以及G.7713.3基于GMPLS CR-LDP(基于路由受限标签

-39-

分发协议)的DCM。

G.7713.1规定了基于专用网间接口(PNNI)的分布式呼叫和管理。该建议提供了基于PNNI/Q.2931分布式呼叫和控制DCM协议规范,只支持SPC(软永久性连接),包括消息格式和控制处理流程,将来的版本可能支持交换式连接。该建议并不包括选路或自动发现,其中的PNNI除采用ATM外,也可采用IP方式进行传输。

G.7713.2采用GMPLS RSVP-TE的DCM信令。该建议包含了与ASTN相关的信令方面的内容,特别是GMPLS RSVP-TE,集中在UNI和E-NNI接口规范,这些协议规范还适用于I-NNI,支持软永久性连接(SPC)和永久性连接(PC),用于呼叫控制器、连接控制器和链路资源管理器,但是并不包括名字翻译/地址业务和呼叫能力设置等,也不包括选路和自动发现。

G.7713.3采用GMPLS CR-LDP的DCM信令,用基于路由受限标签分发协议(CR-LDP)来实现分布式呼叫和连接管理DCM的信令机制。CR-LDP是MPLS框架下的协议,在Y.1310中作为IP在ATM传输的手段。扩展MPLS包括TDM交换和传输、光复用等级,称之为GMPLS。G.7713.3建议描述了在ASON框架内采用GMPLS CR-LDP协议实现DCM的示例,包括采用CR-LDP作为基本呼叫/连接进程、信息、各种参考点信令,而选路、DCN用法、自动发现则不在建议定义中。该建议开始支持SPC业务,对支持SC业务的协议也进行了定义。G.7713.3可在UNI、I-NNI和E-NNI进行自动呼叫和连接操作,但不涉及选路、DCN使用和自动发现。

G.7714/Y.1705(G.disc)建议定义了ASTN/ASON中的自动发现技术, 其目的在于帮助进行网络资源管理和选路。 但建议并未定义自动交换传输网中连接的建立和拆除操作,以及连接的路由等。建议中引入了两个新的重要概念,即“层邻接(Layer Adjacency)发现”和“物理媒体邻接(Physical Media Adjacency)发现”,它们都用来描述控制平面中不同控制实体之间的逻辑相邻连接关系。由G.7714(通用自动发现技术)衍生

出了G.7714.1(SDH网络和OTN中自动发现协议)。G.7714.1将基于OIF UNI 1.0的邻居和服务发现,并增加UNI1.0不包括的一些内容。目前正在研究ECC(嵌入式控制信道)发现消息格式扩展、层邻接发现的附加处理规程以及基于ECC的不同自动发现机制之间的相互协调等,该标准目前仍在完善之中。

G.7716/Y.1707(G.lcs)也有了最初的版本,但主要是重复G.8080中的链路资源管理器(LRM,LinkResource Manager)的部分内容。

G.7717/Y.1708定义了ASTN的连接允许控制。1.2.3 路由技术方面

G.7715/Y.1706建议定义了在ASON中建立SC和SPC连接选路功能的结构和要求。主要内容包括ASON选路结构、通路选择、路由属性、抽象信息和状态图转移等功能组成单元,该建议提供中性协议来描述ASON选路,通过DCN传输选路信息作为其中的一个选项。为了提供选路业务,需要知道网络资源的优先级别,这些网络资源可以为人工指配或自动发现。G.7715.1定义了链路状态协议相关的ASON路由架构和需求。

1.3 管理平面

在ASON标准框架中,有关管理平面的规范只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要求。 ASON的管理平面包括对传输平面的管理和对控制平面的管理两个方面。 传输平面的管理继承了ITU-T的SDH和OTN的管理规范,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G.874建议定义了OTN的一层或多层网络传输功能中的OTN网元的管理。光层网络的管理应与客户层网络分离, 使其可以使用与客户层网络不同的某些管理方法。G.874建议描述了网元管理层(EML)操作系统和光网元中的光设备管理功能之间的管理网络组织模型,内容包括计费、故障、配置、性能和安全管理,还描述了网元层(NEL)操作系统之间和NEL操作系统与NEL之间通信的管理网络组织模型。

G.8741建议定义了光传输网网元信息模型。建议描述了光传输网管理网元的信息模型。 该模型包括被管

-40-

-41-

理的对象等级和它们的特征, 这些特征可以用来描述按照M3010 TMN进行交换的信息。与协议无关的管理信息模型可以作为专用协议管理信息模型的基础, 例如公用管理信息业务单元(CMISE,Common ManagementInformation Service Element)、CORBA和简单网管协议(SNMP)信息模型,具体方法根据专用协议信息模型设计。

G.7710/Y.1701建议定义了通用设备管理功能要求。该建议定义的单元管理功能(EMF,ElementManagement Function)对网络中各种复用传输技术是通用的,与具体实现技术无关,这些功能包括日期和时间、故障管理、配置管理和性能管理(暂未包括计费管理和安全管理)。网络中的网元不一定全部支持和具备这些功能, 其支持程度应根据该网元在网络中的位置与连接功能来确定。

G.7712/Y.1703(G.dcn)定义了数据通信网的体系结构与规范。该建议涉及TMN的分布式管理通信,ASTN网的分布式信令通信,以及包括公务、语音通信和软件下载在内的其他分布式通信方式。数据通信网(DCN)的结构可以单独采用IP、OSI或者两者的结合,其间的互连互通应符合相关规定。DCN支持各种应用,包括TMN要求数据传输网来传输TMN单元之间的管理信息,ASTN要求组成信令传输网来传输ASTN单元之间的信令信息。G.7712定义的数据通信功能可以支持多个应用。G.7712目前已经发展到了1.1版本,原先的建议只支持无连接的服务, 现在加入了对面向连接网络服务的支持, 以满足在透明方式下网络失效时提供快速恢复的需求,采用的是基于MPLS的机制。

G.7718定义了ASON管理框架和需求,主要定义

了管理平面的结构、各种连接类型的管理、控制实体和DCN的管理以及不同平面之间的协作等。

ITU-T关于ASON标准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2 IETF

IETF对Internet中使用的核心技术进行开发和标准化,侧重规范具体协议和信令。IETF的GMPLS及相关工作组主要工作是定义用于智能光网络的控制协议。IETF与ITU-T在这方面的区别在于,ITU-T主要关心整体结构组成元素的标准化,而IETF则侧重于开发用于支持整体结构的工具和协议族。

IETF发挥其在IP方面的优势,继承IP路由协议和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的信令体系,使IP设备与ASON设备在路由、拓扑、信令等方面实现互通;边缘IP设备能发起ASON的链路和通道连接; 以IP为中心,客户层(网络层)是纯IP,而服务层则涵盖所有主流传输和链路层技术,包括光纤连接、ASON、SDH、帧中继和ATM等,这与ITU-T有很大的区别。

IETF提出了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扩展的一系列标准草案,它包含诸多相关的子协议系统,如基于流量工程扩展的资源预留协议/基于路由受限的标签分发协议(RSVP-TE/CR-LDP)、开放最短路径协议(OSPF)、链路管理协议(LMP)等,是目前比较完善和详尽的ASON控制平面技术建议草案。IETF提出GMPLS协议族是对其MPLS的信令协议的扩展,其中部分协议已经被ITU-T所采纳。起初,IETF的信令要求主要基于对等模型,无明确的UNI和NNI概念。考虑到运营商和网络实现的需求,IET

F正致力于使

GMPLS不仅支持对等模型,而且支持重叠模型。

GMPLS将MPLS这种从路由器和ATM交换机发展起来的控制平面技术推广到分组交换以外的领域,在时分交换(如SDH/SONET)中时隙是“标签”,而在波长交换(如WDM)中波长是“标签”。GMPLS是一组协议,也是IETF以其在MPLS流量工程方面的扩展。

已经完成了如下工作。

(1)draft-ietf-ccamp-gmpls-architecture:GMPLS架构,描述MPLS必要的扩展来支持非分组交换的情况;

(2)RFC3471:抽象的GMPLS信令功能描述;

(3)RFC3472:GMPLS信令功能的CR-LDP扩展;

(4)RFC3473:GMPLS信令功能的RSVP-TE扩展;

(5)RFC3474:IANA对基于RSVP-TE的ASON的编号分配;

(6)RFC3475:IANA对基于受限路由的标签分发协议的编号分配;

(7)RFC3476:IANA对OIF定义的用户网络接口的编号分配;

(8)draft-ietf-ccamp-lmp:链路管理协议,用于邻居发现,即发现网元间的流量工程链路连接关系;

(9)draft-ietf-ccamp-lmp-wdm:WDM的链路管理协议;

(10)draft-ietf-ccamp-gmpls-routing:路由协议的GMPLS扩展,抽象描述;

(11)draft-ietf-ccamp-ospf-gmpls-extentions:OSPF-TE的GMPLS扩展;

(12)draft-ietf-ccamp-sdh-sonet-control: 基于GMPLS的SDH/SONET网络控制框架;

(13)draft-ietf-ccamp-gmpls-recovery-funct-ional:GMPLS恢复功能规范;

(14)draft-ietf-ccamp-gmpls-recovery-e2e-signaling:GMPLS恢复功能的RSVP-TE信令扩展。

ITU-T建议的主要优点在于网络结构特性方面,而IETF标准的主要优点在于路由信令方面,两种标准的优势结合在一起, 将会大大加快自动交换传输网标准的建立速度。

3 OIF

光因特网论坛(OIF)成立于1998年,目标是结合IP和光网络,以提高服务增长和网络效率。OIF并不是一个正式的标准化组织, 它输出详细的实现规范供标准化组织采用。

OIF主要关注的是IP客户端,一直在进行UNI协议的研究和讨论,于2001年10月推出了“用户网络接口信令规范1.0(UNI 1.0)”。UNI 1.0从信令、地址和自动发现等方面详细讨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 如信令方面给出了基于LDP(标签分发协议)扩展和基于RSVP扩展的两种建议。OIF得到了众多制造商和运营商的支持,在2001年进行了有多家通信公司参与的UNI 1.0互操作性演示。2002年6月,OIF发布了UNI2.0草稿,UNI 2.0除支持SDH/SONET客户信号外,还计划加入对以太网信号的支持,并支持带宽调整。在2003年3月的OFC(光纤通信)会议上,OIF进行了UNI/NNI的互操作性测试,目的是验证域间E-NNI的概念和UNI/NNI互操作方案,证明UNI 1.0的成熟性。Nortel、Ciena、NEC和Alcatel等众多厂商参加了这次测试。

2003年5月OIF颁布了UNI/NNI安全性规范。新的规范定义了用于目前正在开发的UNI 1.0和UNI2.0以及NNI实现协定的安全性通用扩展。E-NNI的规范已于2004年6月进行互操作性演示。I-NNI的规范正在开发, 各厂家采用私有方式实现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目前,ASON设备可以通过集中或分布式的保护恢复方式来提供多种级别的业务, 同时能够提供一些智能化的业务(如端到端的业务配置、SLA等),有利于网络的运行、维护以及管理。

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

(1)OIF2000.155:光UNI需求;

-42-

(2)OIF2000.125:光UNI实现规范1.0版本,SuperComm 2001采用该版本的一个简化版本进行的多厂商互操作演示取得了很大成功;

(3)OIF2003.248/249:光UNI 1.0 R2版本是对光UNI 1.0版本小的更新,OIF2003.248是协议无关描述,OIF2003.249则是RSVP-TE协议扩展;

(4)OIF2003.293:光UNI 2.0版本处于草案状态,它比光UNI 1.0增加了呼叫连接分离、分离路由双归属、无中断的服务修改、1:N保护、次STS-1低速率连接、以太网服务传输、G.709接口传输、发现流程和增强安全性等项目;

(5)OIF2002.229:运营商内E-NNI需求;

(6)OIF2003.179:运营商内E-NNI 1.0信令规范;

(7)OIF2002.378:运营商内E-NNI 1.0路由规范——协议无关部分;

(8)OIF2002.023:运营商内E-NNI 1.0路由规范——OSPF-TE协议扩展,又称“域到域路由协议(DDRP)”;

(9)OIF2002.163:运营商内E-NNI 1.0路由规范——IS-IS(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的路由选择协议)扩展。

NNI信令协议(NNI 1.0)的功能要求草案已提交给了ITU-T,该草案主要包括网络参考模型、运营商业务、控制平面调用、连接管理需求、编址方案、生存性、可扩展性、域间互连、路由收敛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内容。

各标准组织都有各自的侧重点和针对性, 但是他们之间也越来越注重合作。ITU-T的优势主要在网络结构和特性方面,IETF的主要优势在路由信令部分,这两种标准体系开始相互借鉴和采用,大大加快了ASON标准化的进程。例如ITU-TG.7713是基于IETF的ATM PNNI、GMPLS RSVP-TE和 GMPLS CR-LDP信令协议而制定的。IETF的CCAMP(通用控制和测量平面)工作组的专家受ITU-T SG15的邀请,参加了2003年6月的会议。ITU-T SG15和IETF合作的主要内容在ASON路由、自动发现、恢复/重路由等方面。G.7714是基于OIF的UNI 1.0标准而制定的。IETF在OVPN方面工作组PPVPN可能要与ITU-T合作提出相关的草案。各个标准组织间的合作必将促进ASON标准制定的进程,有利于提高ASON标准体系的完整性、互操作性和可实现性。

可见,尽管ASON的标准化工作还没有最终完成,但其标准已日趋完善。目前,许多光网络产品供应商已在现有标准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具有相当智能的节点设备,如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新一代智能光交叉设备1678MCC,可支持邻居自动发现,交换式或软永久性连接的建立和删除,分布式路由,网状网保护恢复等智能化功能。在最新的ASON技术研究和标准定义方面,阿尔卡特处于业界领先地位, 拥有智能骨干光网络解决方案和一系列骨干光网络增值业务产品。

4 国内标准化情况

我国早在2000年就已经开始了ASON相关标准和技术的跟踪研究,如华为公司参加了2001年OIF组织的UNI 1.0互操作性测试。我国的主要电信运营企业对ASON技术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积极开展技术研究和经济性分析,并着手ASON实验网的规划和建设。科技部的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在十五期间也确立了将ASON作为自主研制核心光网络设备和下一代高速信息网建设的重点。

2002年10月,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传输网工作组确定启动我国ASON标准化的制定工作。国内ASON标准的制定主要依据ITU-T的框架结构和相关建议,同时兼顾IETF和OIF的相关规范。前期着手制定两个有关ASON标准框架和体系结构方面的标准——《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标准的体系结构》和《自动交换光网络结构和功能要求》。前者主要是参考国际上ITU-T、IETF和OIF的相关建议来制定的,具体规定ASON标准的体系框架结构,可用于指导传输网标准组在ASON方面的标准制定,确保涉及到ASON各个方面的

-43-

-44-

标准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后者是以ITU-T的G.807和G.8080建议为基础,结合我国网络需求提出ASON的参考结构和功能要求,其中主要描述ASON的网络结构、控制平面的组成单元、参考点定义、控制平面功能要求、保护恢复要求、信令网络及网络管理要求等内容,将用于指导我国ASON的规划设计和设备开发。目前ASON标准的体系结构已经完成征求意见稿。

国内的标准化工作主要注重实用性, 关注对设备应用和开发影响较大的标准,目前基本完成或已经立项。同时各个厂商存在对同一个协议的扩展和理解不一致的情况,这将是下一步标准化工作的内容之一。相信通过各个标准化组织的不断努力,自动交换光网络的技术标准也会逐步走向成熟,指导设备研发和网络应用。

Standardization of ASON

Lang Weimin 1,2 Liu Kezhong 2 Zhang Bijun 2 Y ang Zongkai 2

(1 PLA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Command, Wuhan 430010)

(2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Abstract The explosive increase of global data service requires that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provide flexible network configuration and efficient network protection, so the emergence of automatic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 accords with this new development trend of optical network. ASON is a set of optical infrastruc- ture with high flexibility and extensibility, which can provide service at optical layer directly and can fulfill the requirements of subscribers, so it can solve some network problems perfectly, such as extensibility, manageability, subscriber bandwidth distribution and end-to-end network protection. This paper intro- duces the standardization status of ITU-T, IETF and OIF, then summarizes the fruit of ASON standard in China.

Keywords ASON, ITU-T, IETF, OIF, standardization

5 结论

尽管ASON的标准化工作还没有完成,但已有多家主流光网络产品供应商在OIF UNI 1.0和IETFGMPLS规范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具有一定智能功能的大容量SDH交叉连接设备。从控制平面来看,所有厂商都遵循OIF UNI 1.0来实现UNI功能,UNI采用的信令协议均为RSVP-TE。目前,各厂商主要致力于完成I-NNI功能,对于E-NNI,各厂商均在积极跟踪最新标准发展情况,并表示最终会支持这一功能。

随着ASON标准化的不断开展,在未来几年内ASON技术将步入实用化阶段。ASON这种新的网络体系将为网络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创造巨大的市场机遇。

06首季度十大DRAM 模组厂商 威刚稳座第二把交椅

根据集邦科技(DRAMeXchange)最新统计数据指出,2006年第一季全球DRAM模组销售额达49.2亿美元;其中由独立模组厂商出货的销售金额为25.5亿美元,约占整体市场的52%,自有品牌模组业务占模块厂商营收比重高达73%。全球DRAM模块厂销售排名方面,美商金士顿(Kingston)以市占率19.5%保持第一名,台湾威刚科技则持续超越美国第二大模块厂Smart Modular,稳坐第二把交椅,威刚相比Smart Modular仍持续保持领先地位,二者在第一季的市占率分别为6.1%和5.9%。整体而言,台湾模组厂在前20名的排名中,占了8个名次。而整体台湾模组厂出货量占全球总出货比重为23%,仅次于美国地区的46.9%。 (本刊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