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DRISI预测土地利用

IDRISI预测土地利用

IDRISI预测土地利用
IDRISI预测土地利用

IDRISI CA-Markov模型做土地利用变化步骤

本文做土地变化模拟主要是用美国克拉克实验室开发的Idrisi软件,由于网速问题,本文尽可能的减少图片,请谅解。

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步:

1. 生成IDRIS软件识别的栅格数据类型rst格式

raster转为rst步骤如下:

(1)利用ArcGIS中的Raster to ASCII将栅格数据转换为ASCII码保存在文本文件中。(2)在IDRISI中,分别打开File—Import—Software-Specific Format—ESRI format—ArcRaster,可将ASCII码转换为IDRISI中的栅格数据格式。

2. 生成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

转移矩阵在Markov模块中实现,这个很简单,相信大家看看帮助便迎刃而解,不多说了,附图一张

3. 制作土地转变适宜性图像集

关于这一步,有用MCE模块的,也有用logistic的,我以logistic为例给大家说下

上面框选择土地利用类型,如耕地、林地、草地。。。

下面框添加驱动因子,如dem、坡度、降水、距河流的距离、距城镇的距离。。。,这些都在arcgis中生成,并转化为rst格式

便可以生成每一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概率适宜图,下面将所有图组成适宜性图集,此步在集合编辑器中进行,

关于这一步,最好将数据全部拷贝在默认文件夹下进行,以免运行时出现以下错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我也不知道。。。。额,汗一个先

4. CA-Markov模块模拟土地变化

第一行:预测的基础图像,即从哪一年开始预测就填哪一年的类型图

第二行:就是前面生成的转移矩阵

第三行:就是前面做的土地适宜性图集

第四行:输出的图像的投影,随便选其中一个class的投影即可

第五行:设置模型的计算循环次数,通常情况这个次数要和基础数据的年份跨度一致或者成整数倍。Cellular Automata filter type为设置过滤模板样式,这里选择5*5的计算模板。

至此模拟预测全部步骤便完成了。。。

土地利用规划-耕地需求量预测 实验报告

贵州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 4 :耕地需求量预测 学院:农学院 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周焱 时间: 2014 年 06 月 11 日

第一部分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耕地需求量预测的具体过程。 第二部分实验原理 本实验以兴义市,根据兴义市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发展趋势,预测2010年和2020年兴义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第三部分实验步骤 1、搜集兴义市自然经济条件等相关资料; 2、根据人口历史资料和兴义市相关发展规划,对2010年和2020年人口规模进行预测; 3、根据人口预测和相关粮食标准对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进行预测; 第四部分报告正文 根据表1中1997年——2005年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出年平均人口增长率为0.82%,年平均人口机械增长率为0.38%,以2004年作为参考依据,预测出2010年与2020年的人口规模: P t = P o ×(1+K+P)(t-to)+(c-d) 式中:P t ——规划年人口数 P t0 ——基期年人口数 t-t ——预测年期 K——人口自然增长率 c——规划期内迁入人数 d——规划期内迁出人数 P t2010 = P t2004 ×(1+K+P)(t-to)+(c-d) =73.42×(1+0.82%+0.38%) 6+4.3 =83.17 (万人) P t2020 = P t2004 ×(1+K+P)(t-to) =73.42×(1+0.82%+0.38%) 16+4.3 = 93.16(万人) 根据年平均增长率法计算出年均粮食单产,其中r为2000年——2005年的年平均增长率的平均值1.03%: a n = a o ×(1+r)n

土地耕地需求量预测

《土地利用规划学》 耕地需求量预测 -----------基于回归分析法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班级:2013009 姓名:x 学号:201300926 指导老师:x

目录 一、趋势外推预测法: (2) 1. 绘制时间序列散点图: (2) 2. 由最小二乘法求参数: (3) 3.进行耕地预测: (5) 二、回归预测法: (5) (一)回归分析概述: (5) (二)一元线性回归: (5) 1.绘制散点图: (5) 2.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 (6) 3.回归方程及回归系数的检验: (8) 1)拟合优度检验(R2) (8) 2)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 (9) 3)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 检验) (10) 4. 利用回归模型进行预测: (11) (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2) 1.建立回归模型: (12) 2.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 (13) 3.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 (16) (1)拟合优度检验(可决系数与调整的可决系数) (16) (2) 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检验) (17)

(3) 变量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 (18) 三、总结: (20)

耕地需求量预测 根据下表进行该地2016年耕地需求量预测 方法一:仅根据耕地面积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方法二:对耕地面积和人口做回归分析 方法三:将耕地面积与人口、粮食产量及化肥施用量做回归分析(本方法不用计算耕地需求量,只列出方程并检验即可) 以上三种方法在EXCEL或MATLAB软件中完成,要求步骤完整,排版清晰。 表1:基本资料

一、趋势外推预测法: 概念:规划区域或单位的耕地面积或建设用地面积的变化是在时间序列上展开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得到一系列依赖于时间的数据Y t=f(t)。已时间为参数的数列称之为时间序列。若假定变量的过去变动趋势外延到未来,从而得到预测值期的变量数值,这就是趋势预测法。 1.绘制时间序列散点图:

土地利用规划中耕地需求量预测方法探讨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第8卷第2期朱小利等:土地利用规划中耕地需求量预测方法探讨9-I——l…IIII——I_●lIl●___如上所述,则有 (1)白化方程譬+酊㈣-----'b(1)的解或称时 间响应函数为: 主㈣(f):(z㈨(o)~鱼)∥+鱼(2) (2)GM(1.1)灰微分方程z∞’(志)+azn’(志)= b的时间响应序列为: 主(1’(忌+1):(∥1’(o)一鱼)一+鱼,k一1,2’...,咒 (3)取z“’(0)=z∞’(1),则 奎m强+1)一(z(。’(1)一鱼)∥+鱼,k:1,2’...,行 4.还原值 ;‘o’(忌+1)=三‘1’(五+1)一主‘1’(是),k=1,2,…,行 (3) 对于上述预测模型是否达到精度要求,还须进 行精度检验。 2.实例分析一河北省景县耕地面积预测GM (1.1)模型的建立 (1)建模基础数据及数据的一次累加处理 建模原始数据见表1,对原始数据作一次累加 处理,处理结果见表3。 表3原始数据一次累加结果 序号一次累加数据序号一次累加数据 z(1’(1)5.893z(I’(6)34.047 z‘l’(2)11.579z(1’(7)39.585 z(1’(3)17.219X(D(8)45.118 o(1’(4)22.891z(1’(9)50.627 z(1’(5)28.490z(1’(10)56.134 (2)建立耕地面积预测GM(1.1)模型 公式(1)为GM(1.1)模型的一阶微分形式,a 和U可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 [三]2c酽盯协tYM㈤ 公式(4)中B=二知∥)(1)+∥(2)]1 一虿1[一17(2)+z㈣(3)]1 一号[∥1’(M—1)+≯1’(加]1 yM=[z(o’(1),z‘o’(2),…Ⅵ‘0)(AID]丁=E5.686,5.640,5.672,5.599,5.557,5.538,5.533,5.509,5.507]T 挣B,‰代人公式(4)中可得{三冀搿 将口,“值代人公式(2)中可得: x(t+1)=一1323.7矿o?0043‘+1329.6(5) 对x(t+1)进行还原可得: 主(f)=5.73e-o?oo恤(6)式中(6)即为景县耕地面积预测的数学模型。 (3)预测模型的精度检验 1)上式计算完之后进行误差检验,检测公式: 计算如下参数: ≯0’2击蚤∥∞o) st2_击善P∽一;∞’]2 ∥2万1、Z。:e(o’(£)式中e㈤(£)2z㈨(£)一主‘o’(£) szk击暑[£(o)0∞-12 计算方差比f=争及小误差概率Pfe‘o’(t)一p(f)<0.6745s1} 模型的后验差检验结果如表4。 表4灰色模型的后验差检验结果 2)对还原模型的检验 笔者根据验差公式计算了原始数据的还原值与其实际值之间的残差值£‘0’(f)和相对误差值q(£),模型的最大相对误差值没有超过1%,也说明这个数列模型具有很高的准确度。 三、耕地需求量的确定 (一)回归预测法与灰色模型法的比较 通过以上对回归分析法和灰色模型法理论的阐述以及建模分析,现将两者的预测结果加以比较,如表5: I二)比较分析结论 由以上的计算得知,两种预测方法既有其合理性又有其缺陷性,像基础数据选择的不一样性、预测结果的时间性等等,主要形式如下: (1)从适用范围来看,回归分析要求大样本、样本有较大的分布规律,计算工作量大,可能出现量化的结果与定性分析的结果不符。灰色模型法是通过 万方数据

关于预测耕地需求量

关于预测耕地需求量 ————读书报告 耕地利用目的是提供人类生活所需的农产品,这决定了耕地利用方式主要是用于种植业生产。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导致了对耕地的需求。农产品的供给不仅取决于耕地数量,还与农作物的单产、复种指数有关,如果农作物的单产和复种指数高,则对耕地需要量少,反之,则对耕地的需要量则多。在耕地需求多样化的工业化社会,为确保食物安全,人们希望研究人口食物的基本需求和食物消费对耕地的基本需求。因此,研究人口食物消费对耕地的需求量的多少,离不开对农作物的单产和耕地农作物结构、复种指数的分析。我们重点对农作物生产状况进行了分析,力图从农作物种植结构、粮食总产、单产的历年变化趋势,预测耕地增产潜力,最终确定人口食物消费对耕地的需求量;耕地需求量预测有数学模型预测法、粮食安全角度预测法、部门预测法和基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预测法等几种常用方法。 1.对于数学模型法:该类方法主要包括趋势预测法、回归预测法、灰色预测法和其他方法。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使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本领域, 现代统计学与计算机的结合使我们摆脱了繁琐的计算过程, 在实际应用具体模型时, 只需利用统计软件即可在短时间内准确地完成。 1.1趋势预测法:趋势预测法是一种传统的以时间序列为研究参数的分析方法, 具体步骤是先将时间序列对应值描绘在以时间为横轴,纵轴为指标时序值的直角坐标系上, 建立散点图, 然后根据序列

的散点图形状, 结合对其发展的具体分析, 选择适当的趋势线方程, 用最小二乘法求解方程中的参数, 再应用所确定的趋势线方程进行预测。常用的趋势线方程包括直线方程、二次曲线方程、指数方程法。由于实际应用中的数据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应用趋势预测法近似的模拟耕地面积的变化时难免产生预测误差, 因此, 在计算时需要对各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确定,同时进行标准误差计算, 确定最优模型。 1.2回归预测法:回归预测法是根据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利用其他变量的已知值来推断预测变量的数值, 是通过表明两个或几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方程式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该预测方法需要两组以上时间顺序相同的时间序列, 它们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或是因果关系, 但不能是完全确定的函数关系。耕地面积同许多因素有关, 人口数量、粮食总产量、建设用地增长量和基建投资等方面, 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通过建立方程Y=f(x1,x2, …xn), 函数关系式, 确定影响因素x1,x2, …xn与耕地面积的回归方程, 线性回归方程Y=a+b1x1+…bnxn , 各参数a, b是应用最小二乘法计算而得。确定线性回归方程的同时, 必须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明确耕地面积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 1.3灰色预测法GM(1, 1)灰色系统理论是对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未知或非确定信息的系统进行预测, 就是对在一定方位内变化的、与时间有关的灰色过程的预测。由于耕地面积的变化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未知量, 近年来应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土地需求量进行预测的报道

土地利用需求预测

1、已知庞村2014年人口数为1584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假设城镇化率为50%,则 Pt(规划年人口数)=p t0(1+K)(t-t0)=15843*(1+7‰)(2020-2004)≈17714人所以,规划期城镇人口=规划年人口数*城镇化率=17714人*50%=8857人 规划期农村人口=规划年人口数*(1-城镇化率)=17714人*(1-50%)=8857人 2、居民点用地需求量预测 (1).城镇用地需求量预测 U=P*A/10000 U规划期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公顷) P规划期城镇人口 A规划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现有城市和县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说明: ①现有城市和县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同时符合表1中指标级别和允许调整幅度双因子的限制要求.调整幅度是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比现状人均建设用地增加或减少的幅度. ②人均耕地面积小于1亩的地区,在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允许采用的规划指标等级中只能采用最低一级. ③新建城市和县城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宜在第3级内确定;人均耕地小于1亩的地区应在第2级内确定. ④首都和经济特区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宜在第 4级内确定;经济特区城市人均耕地小于1亩的可在第3 级内确定. ⑤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地多人少的城市和县城,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但不得大于 150.0平方米/人. 已知城镇居民点现状建设用地为1028400平方米,现状城镇人口7288人,城镇化率则

城镇居民点现状人均建设用地=城镇居民点现状建设用地/城镇居民点现状人口数=1028400平方米/7288人≈141.1(平方米/人) 已知耕地面积为14896900平方米,人口数为15843,则 人均耕地面积=耕地面积/人口数为=14896900平方米/15843人≈940.28平方米/人=1.41亩>1亩 所以,设定规划年人均建设用地达到120平方米/人 U=P*A/10000=8857人*120平方米/人/10000=106.3公顷 (2)村镇用地需求量预测 村镇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与城镇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相同。根据《村镇规划标准》(GB50183-93),村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符合下表。

土地需求量预测实习报告

姓名: 学号: 实习报告 土地需求量预测是在全面考虑生产与生活需要,分析社会经济条件优势,协调主导产业与基础产业关系基础上,根据土地生产率与人口增长等方面因素,对规划区范围内,各业用地面积在规划期内增减进行的测算。借此掌握未来规划年度各类用地需求量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为有计划、因地制宜的安排农业和非农业用地、加强土地利用科学管理和宏观控制、协调产业用地矛盾以及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依据。 一、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基本原则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原则、稳定农用地及有效耕地面积的原则、提高建设用地集约程度的原则、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的原则、预测数据的可靠性原则、预测方法的适用性原则、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二、预测内容和方法 (一)人口发展和城镇化水平预测 人口增长是人地矛盾的关键所在,土地利用规划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土地利用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生产、生活需要,土地利用趋势因人口发展态势的变化而变化。人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是生产劳动和自身再生产的资源,人口预测是计算控制性用地指标的重要指标,所以人口预测应具有长期性、实用性、科学性。

当然人口规模的预测涉及到诸多因素,采用单一方法是很难得出理想结果的,在此我们根据济阳县域人口增长趋势,并综合考虑全县的规划目标和人口发展政策,对人口规模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预测。 1.总人口规模预测 为了准确地预测出**县规划期间的总人口规模,我们采用了逻辑斯蒂曲线拟合方法进行预测,通过验证,最终确定出县域总人口规模。模型以1996年至2006年的全县统计人口数据作为基础数据。 对**县1996-2006年的人口数据进行分析(见图1-1),可以发现自1996年,其人口规模呈现出直线增长态势,因此根据1996-2006年的人口变化趋势,求得方程为: y=438.31Ln(x)-3279.3 (R2=0.9942) 经测算:1996年县域总人口为51.49万人, 2020年县域总人口为56.61万人。 图1-1 **县1996-2006年人口变化趋势图 (二)GDP预测 GDP总量预测 GDP总量是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指标,也是政府部门和广大

土地利用规划学练习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 一、多项选择题(共21题,每题2分,共42分) 2.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方法有 ( BCD ) A 断面法 B土宜法 C综合法 D模型法 3.土地供需平衡分析的基础是 ( ACD ) A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 B土地资源利用分析 C土地质量评价 D土地需求量预测 4.土地利用分区可分为( AD ) A土地利用地域分区 B 土地需求量分区 D土地利用用地分区 C土地资源利用分区 5.区位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BCD) A杜能 B 韦伯 C 克里斯塔勒 D 寥仕 6.目前国外比较适用的城镇布局理论有( ABC ) A反磁力吸引体系理论 B门槛理论 C带形城市理论 D气候理论7.居民点规模是指居民点的大小;一般地讲具有(ABCD) A人口规模 B用地规模 C活动规模 C辐射规模 8.交通运输方式有(ABCDE) A铁路运输 B水路运输 C公路运输 D航空运输 E管道运输 10.一般土地整治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ABCDE) A水土流失地的整治 B盐碱地的整治 C风沙地的整治 D沼泽化土地的整治 E红黄壤综合整治 11.编制土地利用详细规划须遵循那些原则(ABCD) A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B遵循自然科学规律和符合美学原理 C系统内动态平衡、系统外环境相协调

D因地制宜、以人为本 12.简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应遵那些原则(ABCD) A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 B因地制宜原则 C综合效益原则 D逐级控制原则 13.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有(BCD) A保护环境 B土地总供需综合平衡 C利用结构的优化 D利用的宏观布局和微观规划。 14.依据规划的对策、范围和任务的不同,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有所不同,但总体说来包括(ABCD) A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其利用分析 B土地利用潜力分析;用地需求预测 C土地供需分析和结构优化 D规划方案实施 15.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理(ABCDEF) A地租与地价理论 B土地区位理论 C持续利用理论 D生态经济理论 E人地协调理论 F系统工程理论 16.耕地生态经济动态检测预警机制的内容包括(ACD) A.警义 B.警魂 C.警兆 D.警度 17.遥感技术普遍运用于土地调查制图和检测中是由于他具有哪些优点(ABCD) A.覆盖广 B.宏观性强 C.快速、多时相 D.信息丰富 18.土地利用动态检测具有哪些特点(ABCD) A.检测成果多样性 B. 检测体系层次性 C.技术要求的区域性 D.技术手段的综合性 19.土地利用计划的编制方法有(ABCD) A.经济分析法 B.综合平衡法 C.因素分析法 D.计划演算法 21.规划方案实施计划的编制原则是(ABCD) A.全面安排,远近结合 B.集中力量,突出重点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土地利用规划总论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土地概念由地球表面扩大至地球表层,由平面扩展至立体,形成了土地的立体观。 土地的特性:①土地物质的自然性;②土地数量(面积)的有限性;③土地沃度的差异性;④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⑤土地位置的空间性;⑥土地属性的两重性 土地利用:就是指由土地质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功能过程。 土地利用途径:一是从土地利用广度扩展;二是向土地利用深度挖潜 土地利用规划定义: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土地利用合理组织这一特殊矛盾。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按等级层次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原则 地租和地价理论意义: 1、根据土地用途与地租之间的关系,①应把位于和接近城市中心区的土地规划用做高价用地,如商业用地、居住用地等,把其他类型用地,如工业用地、行政办公用地,规划于远离城市中心的地段上。②对于农用地而言,应把集约经营用地,如果品、蔬菜等产品生产用地,规划在城市近郊区,而将粗放经营用地,如大田作物生产用地等,规划在远离城市的地段上。 2、土地利用规划条件是影响土地价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土地使用种类与地价高低有密切的关系,通常商业用地的地价最高,农业用地的地价最低。 3、另外,不同用途对土地条件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土地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规定土地用途对土地价格有着重大的影响。 区位理论包括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孤立国)、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廖什的市场区位论。 人地协调理论:人地关系即人类与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在人类出现以后地球上就已客观存在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具体体现为土地特性和用地要求的协调上。 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 1、核心是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它的作用是宏观调控和均衡各业用地。 2、实质是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部门间的合理配置。 3、土地资源配置是指对土地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部门之间(用途之间)数量、质量、区位的分布状态。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P46 1)整体性—表现在规划对象、任务、内容、效果等方面都有整体性 2)长期性—主要表现在规划的时限具有长期性、规划的影响具有长期性、规划的实施具有长期性。3)战略性—主要在研究问题具有战略意义,对土地利用的战略调节控制、以及宏观指导性。 4)控制性—纵向讲上级规划对下级规划的指导控制;横向讲是总体规划对区域内国民经济 各部门用地的宏观控制作用。 5、任务有三方面:①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②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③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 6、内容: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②土地供给量预测;③土地需求量预测;P48(非常重要的内容) ④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⑤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⑥土地利用分区;⑦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7、程序:(要掌握P4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主要经过准备、编制和审批三个阶段。 8、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目标——衡量小康的指标体系由3个方面12项指标构成: ①宏观经济条件方面;②生活质量方面;③生活效果方面

土地利用规划模拟试题三

土地利用规划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并将其前面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土地的水平范围包括( A ) A. 陆地、内陆水域和滩涂 B. 陆地、内陆水域、滩涂和海洋 C. 陆地和内陆水域 D. 地球表层所有陆地部分 2.合理利用土地的首要问题是(D) A. 提高全民族素质,人人懂得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 B. 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C.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D. 加强土地管理,包括地权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 3.某乡土地总面积1000公顷,其中未利用土地100公顷,林地200公顷,有林地100公 顷。该乡土地利用率和森林覆盖率分别是(D ) A. 90%和20% B. 90%和30% C. 70%和10% D. 90%和10% 4.土地利用规划所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B ) A. 农业用地和非农业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 B. 土地利用中需要与可能的矛盾 C. 各用地部门之间的矛盾 D. 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 5.土地人口承载量是指( C ) A.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最多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 B.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至少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 C.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和生活水平上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 D.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下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 6.在土地利用分区中,用地区之间( A ) A. 可以重合,还可以有复区 B. 不可以重合,也不可以有复区 C. 可以重合,不可以有复区 D. 不可以重合,可以有复区 7.从土地管理角度,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是( C ) A. 土地利用的全部问题 B.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问题 C. 如何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问题 D.土地利用方式的问题 8.农业生产用地结构的确定必须根据( C ) A. 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 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耕地需求量的预测方法

耕地需求量的预测方法 一、规划目标年粮食总需求量预测 1、根据消费水平设计、人口预测结果、工业发展水平确定规划目标年各类粮食的需求量 i Q =∑=n j j q 1 式中: i Q ——规划目标年某种粮食的总需求量(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稻谷等) j q ——规划目标年i 种粮食j 种用途的需求量(包括:口粮、工业用粮、饲料用粮、种子粮、储备粮等) 2、根据规划目标年各类粮食的需求量,确定规划目标年粮食的总需求量 ∑==m i i Q Q 1 式中: Q ——规划目标年粮食的总需求量; m ——粮食品种; i Q ——规划目标年某种粮食的总需求量 二、计算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需求量 1、根据历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产的统计资料,利用回归分析方法预测规划目标年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产y 2、计算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需求量 播S =y Q 式中: 播S ——规划目标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需求量; Q ——规划目标年粮食的总需求量; y ——规划目标年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产 三、规划目标年粮食作物耕地面积预测

1、根据历年粮食作物复种指数统计资料,利用回归分析方法预测规划目标年的粮食作物复种指数p 2、计算规划目标年粮食作物耕地面积 S=p 播 S 式中: S ——规划目标年粮食作物耕地面积需求量; 播S ——规划目标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需求量; p ——规划目标年粮食作物复种指数(p =100 粮食作物耕地面积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四、规划目标年耕地需求量预测 1、根据历年经济作物所种总耕地面积的比例统计资料,利用回归分析方法预测规划目标年的经济作物所占比例g 2、计算耕地的总需求量 总S =g -1S 式中: 总S ——耕地的总需求量; S ——规划目标年粮食作物耕地面积需求量; g ——预测规划目标年的经济作物所占比例

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利用预测方法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 (一)、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二)、土地利用历史变化趋势 (三)、土地利用现状结构与布局 (四)、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与效益 (五)、土地利用存在问题及开发利用潜力 二、要求 1、收集有关资料。 2、核实各类土地面积。 3、注意与有关专题研究的内容相协调、相衔接。 主要分析方法有动态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一、土地利用结构布局 案例:根据1996 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汇总, 全省(广东省)土地总面积1797.52 万公顷, 其中,已利用土地1671.22 万公顷, 土地利用率为92.97%。土地利用现状如下: 1. 农用地 全省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面等农用地面积共1527.40 万公顷, 占全省土地总面积84.97%。①耕地。含灌溉水田、旱地和菜地等, 共327.22 万公顷, 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8.20%。其中, 灌溉水田223.90 万公顷, 占耕地面积的68.42% ; 旱地 86.51 万公顷, 占26.44% ; 菜地3.71 万公顷, 占1.14% ; 其它13.1 万公顷, 占4.0%。 ②园地。包括果园、桑园、茶园、热作园等, 共78.96 万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439% 。园地中以果园和热作园为主, 其中果园57.09 万公顷, 占园地面积的72.30% , 全省各地均有分布。热作园11.47 万公顷, 占园地面积的14.53%, 主要分布在粤西的湛江和茂名两市。桑园主要分布在西江和北江流域茶园主要在山区。 ③林地。林地是本省面积最大的用地类型, 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区。林业部门统计面积为1083.6 万公顷,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1032.3 万公顷。全省森林覆盖率为56.3%。 ④专用牧草地。共 2.83 万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0.16%。 ⑤水面。包括淡水产养殖、水库、河流、湖泊、坑塘水面等共86.09 万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4.79%。 2. 建设用地 全省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水工用地共143.82 万公顷, 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00%。 ①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包括城乡居民点、独立工矿、盐田以及特殊用地等, 共114.42万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6.37% 。其中, 城乡居民点用地92.04 万公顷, 占该类用地面积的80.44% ; 独立工矿用地15.27 万公顷, 占13.35% ; 盐田 1.18 万公顷, 占 1.03%; 特殊用地5.93万公顷, 占5.18%。 ②交通用地。包括铁路、公路飞机场、港口和农村道路, 共12.97 万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0.72% 。其中, 铁路用地0.79 万公顷, 占交通用地面积的6.08% 。全省铁路长达2137 公里, 除京广线和京九线广东段外, 还有广深、广梅汕和广湛等铁路线; 公路用地共6.69 万公顷, 占交通用地的51.6% 。全省公路通车里程长达89631 公里, 公

第五章 作业

第五章作业 一、名词解释: 趋势预测法、回归预测法、土地供给、土地供给总量、土地需求、土地供需分析。 二、填空: 1.土地需求量预测包括和两个方面。 2.水库库容估算方法有、、。 3.土地供需平衡分析的基础是、和。 4.期末用地面积= +期内用地增加量-期内用地减少量。 5.居民点规划占地面积=规划人口数×。 6.地区作物平均先进单产=(地区平均单产+ )/2。 7.果园面积=成年果树载植面积/ 1-(+幼年果树占果园总面积的比重)。 8.作物总产量=作物内部需要量/ (1-)。 9.预测方法有、和三类;土地需求量预测包括和建设用地需求预测;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有和。 三、简答题: 1、如何进行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2、如何进行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3、如何进行耕地需求量预测? 4、如何进行居民点用地需求量预测? 5、常用的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有哪几种 6、如何进行土地供需平衡分析? 四、综合应用题: 1.某地预测到规划期末人口将达到8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480 kg,人均蔬菜占有量14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该地区的农作物复种指数为2,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 面积调整到8:2,粮食自给率为80%,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需求量? 2.某地预测到2010年本地人口将达到10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500 kg,预测到2010年本 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m2,城市化水平达到55%,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 标为100m2,村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20m2,该地区的复种指数为2.5,规划年将粮食作物 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调整到7∶3,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建设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 3、某地2001年末总人口为120万,预测规划期内人口年自然增长率5‰、年机械增长率为6‰,人均粮食占有量450 kg,蔬菜占有量16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 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该地区的粮食复种指数为2,蔬菜复种 指数为3.5,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 调整到7:3,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20m2和100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

实验4 土地需求量预测

实验4 土地需求量预测 实验学时:4学时实验类型:综合实验要求:选修 1实验目的 1)学习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的原则、内容等基本知识,了解土地需求量预测的意义,掌握土地需求量预测的步骤和方法; 2)了解耕地需求预测的重要性和作用,掌握利用粮食安全法和人均耕地法预测耕地的需求量; 3)了解建设用地需求预测的重要性和作用,掌握利用人均定额法、双因素预测法、GM (1,1)模型法等预测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需求量。 2 基本理论 2.1 相关定义 土地需求量预测是在全面考虑生产与生活需要,分析社会经济条件优势,协调主导产业与基础产业关系基础上,根据土地生产率与人口增长等方面因素,对规划区范围内,各业用地面积在规划期内增减进行的测算。借此掌握未来规划年度各类用地需求量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为有计划、因地制宜的安排农业和非农业用地、加强土地利用科学管理和宏观控制、协调产业用地矛盾以及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依据。 土地需求量预测包括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具体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水产用地需求量预测;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具体包括各类建设用地,如城乡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工程用地和特殊用地需求量预测。土地需求量与人口规模、消费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作物产量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相关土地需求量预测方法和分析参见附录3。 2.2 预测依据 1)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规模预测的依据; 2)城镇村及工矿建设用地、交通用地、水利建设等用地规模预测的依据。包括规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总人口和城市化发展预测、人均建设用地定额以及各类专项规划等; 3)耕地、园地、林地和水产养殖用地的需求量预测依据。包括区域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应补充的数量级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等。 2.3 预测内容 1)基础数据预测 包括人口规模、消费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和作物单产等。 2)农用地需求量预测 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其它农用地(水产养殖用地)等。 3)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包括城镇村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工程用地和特殊用等。 2.4 预测方法 基础数据预测方法参见实验3;农用地和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在这些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包括如粮食安全法、定额法、双因素预测法、C-D生产函数法以及专家咨询法等。 3 数据准备

土地利用规划考试复习题(全)

一.名词解释 1.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 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 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 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工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 的宏观战略措施。 3.土地质量:是土地相对于某种用途的适宜与否与适宜程度。 4.土地质量评价:为了全面衡量土地质量水平,显化土地差异,以土地对某一特定用 途而对土地的自然和社会属性进行的综合鉴定和等级划分的过程。 5.土地人口承载力:一定地区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6.土地需求量预测:对于一定规划期限内规划地区(或单位)各业用地规模所进行预 先测算和估计,以其作为协调土地供需和编制用地规划的重要依据。 7.土地规划后评价:指在规划结束一段时间或规划结束后对规划的目标、效益、影响、 守法情况进行系统客观的总结和分析。 8.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分配、布局和对土地资源的选择、优化和配置。 9.土地利用结构: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 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 10.基本农田: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而 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基本农田保护区 是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照法定程序规定的区域。 11.基本农田保护区:为了对基本农田进行特殊保护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保护区域。 12.土地整理: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调整与治理。通过对土地利用环境条件的改善和生 态景观建设,消除土地利用中对社会经济发展期制约或限制作用的因素,促进土地 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约化。 13.土地整治规划:为了使土地资源得以永续利用,创造土地生态环境所采取的途径和 措施的总体安排。 14.土地整治及对象:在一定曲艺内,雅居土地利用规划,才有行政、经济、法律和 技术手段,对田、水、林、村等进行的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农业生产结 构和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吐了利用率和产出率的综合措施。 对象:水土流失地、盐碱地、沼泽地、风沙地、低产地和滩涂地等。 15.土地复垦及对象: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早场破坏的土地采取整 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 对象:挖损、塌陷、压占早场破坏的土地 16.土地开发及对象:人类通过一定的技术经济手段多大土地的有效利用范围,提高土 地利用程度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对象:具有一定开发潜力和开发价值的土地。 【未利用土地资源,如荒山、荒地、荒滩、荒水等,(是指人类通过采取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等,使各种未利用土地资源,如荒山、荒地、荒滩、荒水等, 投入经营与利用;或使土地利用由一种利用状态改变为另一种状态的活动。】 17.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 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验报告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堂实验报告 (2016-2017第2学期) 姓名:金新强 学号:311417020113 专业班级:城规14-1班 指导老师:林华

一基本情况 实验项目名称:庞村镇土地供给和需求预测研究 实验项目地点:土木楼3022 试验日期:2017.5.5 二实验目的 1.了解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必要性和意义; 2.掌握土地需求量预测方法; 3.能够借助计算机计算方式熟练使用预测方法。 三实验准备 1、查询国家关于土地利用规划的相关文件要求; 2、查找土地需求量预测案例资料; 3、准备庞村镇土地的相关资料; 4、安装好土地利用规划用到的Excel、Word等软件。 四实验内容 明确各类土地规划期的供给量,土地供给的空间分布。规划区内的人口数量,耕地需求量,建设用地需求量及其空间分布; 附:规划年土地利用供给表和土地需求表 五实验结果与心得 土地供给和需求预测研究 1、已知庞村2004年人口数为1584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假设城镇化率为50%,则 Pt(规划年人口数)=pt0(1+K)(t-t0)=15843*(1+7‰)(2020-2004)≈17714人所以,规划期城镇人口=规划年人口数*城镇化率=17714人*50%=8857人 规划期农村人口=规划年人口数*(1-城镇化率)=17714人*(1-50%)=8857人2、居民点用地需求量预测 (1).城镇用地需求量预测 U=P*A/10000 U规划期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公顷)

P规划期城镇人口 A规划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现有城市和县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说明: ①现有城市和县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同时符合表1中指标级别和允许调整幅度双因子的限制要求.调整幅度是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比现状人均建设用地增加或减少的幅度. ②人均耕地面积小于1亩的地区,在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允许采用的规划指标等级中只能采用最低一级. ③新建城市和县城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宜在第3级内确定;人均耕地小于1亩的地区应在第2级内确定. ④首都和经济特区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宜在第4级内确定;经济特区城市人均耕地小于1亩的可在第3 级内确定. ⑤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地多人少的城市和县城,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但不得大于150.0平方米/人. 已知城镇居民点现状建设用地为1028400平方米,现状城镇人口7288人,城镇化率为46%,则 城镇居民点现状人均建设用地=城镇居民点现状建设用地/城镇居民点现状人口

基于粮食安全策略的耕地需求量预测

基于粮食安全策略的耕地需求量预测 摘要: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耕地资源保护是实现粮食安全的保障。结合国民经济发展及各用地部门需求,综合考虑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从粮食安全、耕地变化趋势、供给与需求平衡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等方面预测福建省某市规划目标年的耕地保护规模,该方法较单纯依靠回归分析法、灰色预测法预测耕地需求保护规模有所改进。 关键词:耕地保护;粮食安全;需求量;综合预测 中图分类号:F323.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3-0284-03 耕地保护源于粮食安全问题。粮食安全问题由来已久,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粮食危机以后才真正使这个问题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立足国内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1-2] 。 粮食需求预测是耕地配置的重要依据,目前研究者多采用线性方程、指数平滑法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进行分析,对粮食需求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主要存在以下不足:单纯以粮食需求测算的耕地保护规模是最低耕地保有

量,对耕地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测试,可能导致大量耕地被转作他用;对于某些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而耕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计算其现状的耕地数量会远远小于耕地保护量[3]。因此,单纯以粮食安全为目标,而不考虑当地国民经济建设需要,过于简单确定区域耕地需求量、制定耕地保护数量会成为单纯的“数字游戏”[4-5]。回归分析法、灰色预测法等预测方法应用历史数据进行数学时序分析,缺乏对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内在分析,也不能满足耕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6]。因此,本研究以粮食安全为目标,以耕地变化历史数据为依据,从供给与需求平衡、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预测福建省某市规划期内的耕地保护规模,以进一步指导粮食安全生产。 1 指标体系研究 粮食安全状况往往是通过一定的指标数量加以表述,而对粮食安全状况的评估首先涉及到指标的选择。从根本上讲,一个地区的粮食安全状况取决于该地区粮食供求关系的发展变化趋势,但粮食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每个环节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整个系统的安全状况构成影响[5]。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需求量预测方法不仅要考虑粮食安全的 数量,还要考虑其质量、时间以及耕地的空间布局等。因此,必须用综合的指标体系来反映粮食安全的状况(表1)。 1.1 数量指标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概要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 (含部分考研题目) 一、名词概念部分: 土地土地资源土地资产土地利用级差地租土地利用规划 小康水平吉尼系数恩格尔系数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开发利用率土地垦殖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分区土地质量土地质量评价城镇化 建筑密度城镇体系交通密度建筑容积率农地整理基本农田 土地整治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土地保护土地人口承载力 城市规模土地整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二、简答题部分: (一)总论部分 1、简述土地的特性 2、简述规划的功能和作用? 3、简述土地利用的含义 4、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类型? 5、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是什么? 6、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7、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8、如何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并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 9、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0、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区域规划关系 11、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关系 12、简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农业区划关系 13、任何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方法) 14、编制土地利用规划需要收集哪些基础资料? 15、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16、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理论有哪些? 17、简述地租地价理论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联系 18、如何运用区位理论来编制土地利用规划? 19、简述人地协调理论主要内容? 20、简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部分 1、何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何特点? 2、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 3、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 4、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 5、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 6、简述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层次体系? 7、小康指标体系中包括哪些指标?如何量化? 8、如何进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9、土地需求量预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基础数据预测) 10、如何进行耕地需求量预测?(预测方法) 11、如何进行居民点用地需求量预测?(预测方法) 12、怎样预测总人口和城市人口?(预测方法) 13、常用的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有哪几种 14、简述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和内容? 15、如何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指标的计算) 16、简述土地质量评价的内容 17、如何进行土地供需平衡分析? 18、简述拟定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的原则和编制方法? 19、如何理解公众参与原则? 20、土地利用分区模式有哪些? 21、土地利用分区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22、什么是土地利用布局?常用的分析方法和指标有哪些? 23、如何填写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 24、简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数量方法? 25、配置居民点用地的要求有哪些? 26、配置工业用地的要求有哪些? (三)土地利用详细规划部分 1、何谓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有何特性?如何分类? 2、简述居民点的概念和居民点分类? 3、何谓城镇化?怎样预测城镇化? 4、简述居民点布局的形式和原则? 5、怎样选择居民点用地? 6、简述城镇体系规划的概念和内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