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章凝聚和絮凝

第3章凝聚和絮凝

第3章凝聚和絮凝
第3章凝聚和絮凝

混凝与絮凝的比较

混凝与絮凝的比较 絮凝剂是用来提高沉降、澄清、过滤、气浮、离心分离等工艺过程的速度和效率。絮凝过程就是悬浮液中许多单独颗粒形成聚集体(絮团或矾花)的过程。 水处理中,混凝和絮凝代表两种不同的机制。 混凝 水中悬浮的颗粒在粒径小到一定程度时,其布朗运动的能量足以阻止重力的作用,而使颗粒不发生沉降。这种悬浮液可以长时间保持稳定状态。而且,悬浮颗粒表面往往带电(常常是负电),颗粒间同种电荷的斥力使颗粒不易合并变大,从而增加了悬浮液的稳定性。混凝过程就是加入带正电的混凝剂去中和颗粒表面的负电,使颗粒“脱稳”。于是,颗粒间通过碰撞、表面吸附、范德华引力等作用,互相结合变大,以利于从水中分离。 混凝剂是分子量低而阳电荷密度高的水溶性聚合物,多数为液态。它们分为无机和有机两大类。无机混凝剂主要是铝、铁盐及其聚合物。 絮凝 絮凝是聚合物的高分子链在悬浮的颗粒与颗粒之间发生架桥的过程。“架桥”就是聚合物分子上不同链段吸附在不同颗粒上,促进颗粒与颗粒聚集。 絮凝剂为有机聚合物,多数分子量较高,并有特定的电性(离子性)和电荷密度(离子度)。 实际过程要比上述理论复杂得多。由于混凝剂/絮凝剂都是高分子物质,同一产品中大大小小的分子都有,所谓“分子量”只是一个平均概念。所以,在用某一混凝剂或絮凝剂处理污水是,“电中和”和“架桥”作用会交织在一起同时发生。絮凝过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仍有一些没有认清和解决的问题。就我们所知,絮凝过程与絮凝剂分子结构、电荷密度、分子量有关;与悬浮颗粒表面性质、颗粒浓度、比表面积有关;与介质(水)的pH值、电导、水中其他物质的存在、水温、搅动情况等因素有关。因此尽管有理论和经验可循,用实验来选择絮凝剂仍然是不可缺少的。 1、PAC(聚合氯化铝)的溶解与使用 1) PAC为无机高分子化合物,易溶于水,有一定的腐蚀性; 2) 根据原水水质情况不同,使用前应先做小试求得最佳用药量(具体方法可参见第2条:聚合硫酸铁的溶解与使用-加药量的确定);(参考用量范围:20-800ppm) 3) 为便于计算,实验小试溶液配置按重量体积比(W/V),一般以2~5%配为好。如配3%溶液:称PAC3g,盛入洗净的200ml量筒中,加清水约50ml,待溶解后再加水稀释至100ml刻度,摇匀即可; 4) 使用时液体产品配成5-10%的水液,固体产品配成3-5%的水液(按商品重量计算); 5) 使用配制时按固体:清水=1:5(W/V)左右先混合溶解后,再加水稀释至上述浓度即可; 6) 低于1%溶液易水解,会降低使用效果;浓度太高易造成浪费,不容易控制加药量; 7) 加药按求得的最佳投加量投加; 8) 运行中注意观察调整,如见沉淀池矾花少、余浊大,则投加量过少;如见沉淀池矾花大且上翻、余浊高,则加药量过大,应适当调整; 9) 加药设施应防腐。 2、聚合硫酸铁(PFS)的溶解与使用 1) PFS溶液配制 a. 使用时一般将其配制成5%-20%的浓度; b. 一般情况下当日配制当日使用,配药如用自来水,稍有沉淀物属正常现象。 2) 加药量的确定 因原水性质各,应根据不同情况,现场调试或作烧杯混凝试验,取得最佳使用条件和最佳投药量以达到最好的处理效果。 a.取原水1L,测定其PH值; b.调整其PH值为6-9;

整理编辑:絮凝剂、混凝剂、助凝剂的原理和区别

整理编辑:絮凝剂、混凝剂、助凝剂的原理和区别 一、絮凝的定义和絮凝剂的分类 絮凝是聚合物的高分子链在悬浮的颗粒与颗粒之间发生架桥的过程。“架桥”就是聚合物分子上不同链段吸附在不同颗粒上,促进颗粒与颗粒聚集。絮凝剂多数为聚合物,并有特定的电性(离子性)和电荷密度(离子度)。 絮凝剂一般分有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无机絮凝剂有硫酸亚铁、氯化亚铁、明矾、聚合氯化铝、碱式氯化铝、、硫酸铝、氯化钙等;有机絮凝无主要是高分子絮凝剂,目前使用的比较多的是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酰胺、聚苯乙烯磺酸盐、聚氧化乙烯等。 二、混凝的原理混凝剂的类别 水中悬浮的颗粒在粒径小到一定程度时,其布朗运动的能量足以阻止重力的作用,而使颗粒不发生沉降。这种悬浮液可以长时间保持稳定状态。而且,悬浮颗粒表面往往带电(常常是负电),颗粒间同种电荷的斥力使颗粒不易合并变大,从而增加了悬浮液的稳定性。 混凝过程就是加入带正电的混凝剂去中和颗粒表面的负电,使颗粒“脱稳”。于是,颗粒间通过碰撞、表面吸附、范德华引力等作用,互相结合变大,以利于从水中分离。 混凝剂是分子量低而阳电荷密度高的水溶性聚合物,多数为液态。它们分为无机和有机两大类。无机混凝剂主要是铝、铁盐及其聚合物。常用的铁盐混凝剂是三氯化铁。该种混凝剂适合的pH在6.8~8.4之间,因其水解过程中会产生H+,降低pH,因而一般需投加石灰作为助凝剂。三氯化铁在对污泥的调质中能生成大而重的絮体,使之易于脱水,因而使用较多。 三、助凝剂的作用机理和分类 助凝剂是为了改善或强化混凝过程而投加的一些辅助药剂,其作用原理与具体用途有关,对于藻类过量繁殖的情况,可加入氧化剂进行预氧化提高混凝效果,也可加入有机高分子助凝剂,增加絮体密度,提高混凝沉淀效果;对于低温低浊水处理,由于其黏度大,絮体沉降性能差,造成混凝剂投加量增大,此时加入有机或无机高分子助凝剂增大絮体尺寸、增加絮体密度,提高沉速;对于碱度较低的原水,混凝过程会导致pH下降,不但影响混凝效果,而且会产生酸性水,不利于管网水质稳定,因此需要投加碱进行pH调整;对于有机类色度水,不但混凝剂投加量升高,而且沉降性能恶化,可加入一定量有机高分子助凝剂提高沉降性能,也可加入一定量的氧化剂破坏有机物对胶体的稳定作用。对于含铁、锰废水,氧化剂可使铁和锰的有机物络合物破坏,有利水中铁、锰和有机物的去除。 助凝剂种类:⒈有机与无机高分子,如活化硅酸、聚丙烯酰胺、骨胶等;⒉pH调节剂如盐酸、硫酸和碱石灰;⒊无机颗粒如黏土、微砂、硅藻土、粉煤灰、细炉渣等惰性物质;⒋氧化剂如高锰酸钾、二氧化氯等。助凝剂的作用是调节污泥的pH(如加石灰),或提供形成较大絮体的骨料,改善污泥颗粒的结构,从而增强混凝剂的混凝作用。 在实际运用中由于混凝剂/絮凝剂/助凝剂都是高分子物质,同一产品中大大小小的分子都有,

污水处理絮凝剂

污水处理絮凝剂 一、概述 造纸生产中用水多、消耗化学药品多、污染非常严重,在造纸工业中的污水处理剂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助剂。污水处理最常用的是絮凝沉淀剂。絮凝剂是能使溶胶变成絮状沉淀的凝结剂。絮凝剂能使分散相从分散介质中分离出絮状沉淀,其凝结作用称为絮凝作用。用于促进废液中废物沉降、过滤、澄清等过程的普通絮凝剂,包括无机物和有机高分子。两者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使用,但配合使用比单独使用效果更佳。 1.絮凝原理制浆造纸的废液中所含杂质范围很大,从呈稳定的胶体状态的杂质,到只有流动状态下的悬浮,以至在静止时沉淀的较大颗粒等杂质。它们在水中不容易沉淀,必须添加药剂改变物质的界面特性,使分散的胶体聚合,然后形成大颗粒,使这些胶体粒子易于沉降或浮上分离,此过程称为絮凝。在废水处理中,水中胶体粒子多数带负电荷,这些带负电荷的粒子吸引水中的阳离子,而排斥阴离子,这也是胶体粒子得以稳定的原因。因此,在胶体粒子表面附近,阳离子浓度高,阴离子浓度低。这样胶体粒子表面形成Zeta电位。絮凝剂多为电解质,加人水中电离出带相反电荷的部分与腔体粒子的电荷中和,粒子间斥力作用也随之消失,便可形成大颗粒而沉降,水即可澄清。一般认为,如果将粒子表面Zeta 电位降到±5V,可以得到良好的絮凝效果。由此看出,微小粒子聚集形成大颗粒的絮凝作用是由于静电力、化学力或机械力的作用或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是一般絮凝的原理。 2.絮凝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絮凝过程主要包括4个阶段 ①向废水中添加絮凝剂; ②絮凝剂在液体中扩散; ③为了使絮凝剂和悬浮物粒子接触而进行搅拌; ④为了使接触后的粒子成为大而重的颗粒而进行的搅拌。实际上这些阶段有的也很难分开。 从以上过程看,絮凝是一种物理化学过程,所以,影响因素较多,除了废液中胶体粒子的种类、胶体粒子的大小、表面特性、胶体粒子的浓度和絮凝剂的种类与特性等因素外,还包括溶液的pH值,共存物质(特别是盐类)的种类和浓度,反应温度和温度变化,搅拌的方法及絮凝剂用量等等。 总之,胶体粒子的絮凝是较复杂的过程,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对实际废水进行絮凝试验,选出最佳絮凝剂及其絮凝条件。 从诸多因素影响来看,只要废液和絮凝剂一定,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胶体粒子浓度和搅拌条件。胶体粒子越浓,粒径犬小越不均匀,粒子间接触的几率越大,絮凝效果越好。同时搅拌仅对絮凝效果有很大影响。为了便于胶体粒子与絮凝剂有良好的接触,搅拌越剧烈效果越好。而在絮凝颗粒生长过程中,搅拌太剧烈则使颗粒破坏或长不大,此时则应缓慢搅拌。所以絮凝过程中,加入絮凝剂后搅拌应先快后慢。加入絮凝剂在溶液中电离出离子的电荷和絮凝剂的用量也影响很大。一般电离出离子电荷越高,浓度越大,絮凝效果越好。除化学法外,造纸厂废水处理还可采用机械法、沉降法、过滤法、离心分离法、生物化学法等,且各种方法均有一定的效果。废水应用何种方法处理,需要根据其中所含物质的成分及浓度、要求净化的程度、排放标准、回收废物的综合利用等诸多因素来考虑。为了提高废水处理的效率,可将多种方法合用。常常采取的是多级综合处理法: 一级处理:即预处理,常用物理机械法和化学法如筛选、沉降、混凝、浮选、调整pH 值等除去固体物、酸、碱等。 二级处理:一般采用生化处理,以除去被微生物分解或氧化的有机物和悬浮体。.如废

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中国石油大学油田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2011/11/1 成绩: 班级:石工09-10 学号: 09021452 姓名:任 婷教师: 同组者:周霞 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絮凝剂(即混凝剂与助凝剂)净化水的现象,了解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机理和使用性质。 2.掌握一种寻找絮凝剂最适宜质量浓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水的净化可使用各种絮凝剂。在絮凝剂中,能使水中泥沙聚沉的物质叫混凝剂。常用的混凝剂主要有无机阳离子型聚合物,如羟基铝、羟基锆等,这些无机阳离子型聚合物可在水中解离,给出多核羟桥络离子,中和固体悬浮物表面的负电性。此外,也可用三氯化铁、三氯化铝和氧氯化锆等化学剂通过水解、络合、羟桥作用,形成多核羟桥络离子,起到羟基铝、羟基锆同样的作用。 混凝剂并非用得越多越好。因混凝剂使用浓度过高将使泥沙表面吸附过量的铁离子而带正电,致使铁的多核羟桥络离子对它失去聚沉作用。因此,混凝剂的使用应有一个最适宜的质量浓度。 配合混凝剂使用,从而使它的净化效果提高、用量减少的物质叫助凝剂。助凝剂多是水溶性高分子。高分子的分子(或其缔合分子)可将被混凝剂聚结起来的泥沙颗粒进一步聚结,从而加快它的聚沉速度。常用的助凝剂有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钠羧甲基纤维素和褐藻酸钠等。 同样,助凝剂也并非用得越多越好。因助凝剂超过一定质量浓度,就可在水中形成网状结构,反而妨碍了泥沙颗粒的聚沉。因此,助凝剂的使用也有一个最适宜的浓度。 三、仪器、药品与材料 1.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感量0.001g)、具塞比色管、小滴瓶、小烧杯、温度计。 2.药品与材料 三氯化铁(化学纯)、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工业品)。

第三章 凝聚与絮凝

第三章凝聚与絮凝 名词解释 1.凝聚:胶体脱稳并生成微小絮凝体的过程; 2.絮凝:脱稳的胶体或微小悬浮物聚结成大的絮凝体的过程; 3.混凝:凝聚和絮凝的总称,分别解释。 4.势垒: 5.聚沉值:在指定情形下使一定量的胶体颗粒聚沉所需的电解质的最低浓度。 6.临界电位:将ξ电位降至某一数值使胶体颗粒总势能曲线上的势垒处E=0, 胶体颗粒即可产生凝聚作用,此时的ξ电位称为临界电位。 7.盐基度:B=[OH]/3[Al]=n/6其比值表示水解和聚合反应的程度。 8.Stern层:在与胶体表面附近一、两个分子厚的区域内,反离子由于受到胶 体表面电荷强烈的静电引力而与胶体紧密吸附在一起,这一固定吸附层为stern层。 考点总结 胶体 1.定义:尺寸在1nm-1μm之间颗粒,包括浊质,天然有色成分,病毒,细菌 类,藻类。 2.去除原因:使水产生浑浊的原因;水中细菌、病毒、污染物的载体;为专项 杂质去除的前驱工艺,减轻后部负荷。 3.胶体带电原因:1)同晶置换,胶体颗粒结晶中的晶格取代使胶体表面产生 电荷;2)电离,胶体颗粒表面某些化学基团在水中电离使胶体带点;3)胶体颗粒表面与水作用后溶解并电解使胶体带点;4)胶体颗粒对水中某些离子的吸附使胶体带电。 4.胶体双电层结构:受静电引力、热运动扩散、溶剂化力的共同作用。 胶核电位形成离子束缚反粒子自由反粒子 吸附层扩散层

5.Stern模型 φ0电位:双电层内层与外层之间的电位差; φs电位:又称Stern电位,为stern平面相对溶液内部的电位差; ξ电位:胶粒在滑动面上相对溶液内部的电位差。该电位为胶体体系稳定性的指示,其绝对值越大,胶体越稳定,越难处理。 6.胶体稳定的原因 1.动力稳定性:胶体尺寸较小,布朗运动可以客服重力,使胶体稳定; 2.带电稳定性:两个带相同电荷的胶体颗粒存在静电斥力; 3.溶剂化稳定性:胶体颗粒周围有一层水分子规律定向排列的水化层,胶体靠 近时,水化层中水分子被挤压变形产生反弹力; 7.胶体混凝机理 1)压缩双电层作用:高价态离子替换低价态离子使双电层变薄; 2)吸附—电中和作用:胶体颗粒表面吸附异号离子、异号胶体颗粒或带 异号电荷的高分子,从而中和了胶体颗粒本身所带部分电荷,减少了胶体颗粒间的静电斥力,使胶体更易于聚沉。 3)吸附—架桥作用:高分子物质与胶粒也产生吸附作用,起胶粒与胶粒 之间的桥梁作用。 4)网捕—卷扫作用:当铝(铁)盐混凝剂投量很大而形成大量氢氧化物 沉淀时,会像多孔的网一样,将水中的胶体颗粒和悬浮浊质捕获、卷扫下来,称网捕或卷扫作用。 (都不可过量投加,吸附电中和会导致带异号电荷再次稳定,高分子絮凝剂会产生类似水化膜的高分子层产生反弹力) PAC主要利用水解缩合过程中产生的高价多核配合物的压缩双电层作用和吸附电中和作用。 8.絮凝影响因素 影响水混凝的主要因素有:水温、pH值、碱度、水中浊质颗粒浓度、水中有机污染物、混凝剂种类与投加量、混凝剂投加方式、水利条件。 水温:影响混凝剂水解效果,水的黏度,水的布朗运动。对于低温水处理,可以采用助凝剂,回流泥渣或采用接触过滤的形式。 pH值:影响混凝剂的水解效果,对高分子絮凝剂影响相对较小。

水处理絮凝剂研究进展

2003年第1期 矿 产 与 地 质第17卷2003年2月M I N ERAL R ESOU RCES AND GEOLO GY总第94期 水处理絮凝剂研究进展① 肖筱瑜,张 静,李 蘅 (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 要:概述了国内外无机絮凝剂、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和复合絮凝剂的研 究进展和应用。 关键词:水污染防治工程;絮凝剂;综述;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663(2003)01-0090-06 水是生命的起源,是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目前世界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水处理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峻。絮凝沉淀法作为一种成本较低的水处理方法被广泛采用[1]。其水处理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絮凝剂的性能,絮凝剂是絮凝法水处理技术的核心[2]。通常,絮凝剂可分为四类:①无机絮凝剂; ②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③天然高分子絮凝剂;④复合型絮凝剂[1]。 1 无机絮凝剂 1.1 无机盐类絮凝剂 无机盐类絮凝剂主要分为铝盐和铁盐。19世纪末美国首先将硫酸铝用于给水处理。常用铝盐有硫酸铝、氯化铝和明矾;铁盐有氯化铁和硫酸铁等。铁盐形成的矾花比重大,易沉降,处理低温浊水比铝盐好,适宜的pH值在5.0~11之间,较之铝盐的5.5~8要宽得多。但氯化铁溶液的腐蚀性强,易造成设备的腐蚀,而且处理后的水的色度比用铝盐时高[3~4],A l3+在水中的高残留量会导致二次污染,进入人体后可诱发老年痴呆症、铝性骨病、铝性贫血症等。因此,目前常用铁盐类絮凝剂。 1.2 无机盐聚合类絮凝剂(IPF) 为了克服二次污染及腐蚀设备的问题,在20世纪60年代末开发出聚合氯化铝絮凝剂[5]。目前,日本、西欧聚合类絮凝剂的生产已达工业化和规模化,其生产占絮凝剂总产量的30%~60%。我国1983年也成功研制了聚合硫酸铁并用于电厂水处理。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在我国已形成系列产品,但生产厂家大多规模不大,工业化程度不高,产品质量也不够稳定。可喜的是汤鸿霄等对聚铝和聚铁的溶液化学与形态研究已达世界水平[6]。近年,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生产单位日渐增多,规模亦有所扩大。在我国絮凝剂市场上,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占絮凝剂总产量的80%。絮凝剂种类主要有:聚合氯化铝(PA C)、聚合硫酸铝(PA S)、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铁(PFC)、聚合硫酸氯化铝(PA CS)、聚合硫酸氯化铝铁(PA FCS)、聚合硅酸铝(PA S I)、聚合硅酸铁(PFS I)、聚合硅酸铁铝(PFA S I)、聚合硫酸硅酸铁(PFSS)和聚磷酸氯化铝(PPA C)等[6]。 1.2.1 聚合氯化铝(PA C) 在各类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中,聚合氯化铝产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其制备过程可以为:在一定量的A lC l3(2.5m o l L)溶液中加入适量经加热的去离子水溶解后的无水N a2CO3,再经物化处理得到PA C。其分子式为[A l2(O H)n C l6-n]m(其中n为1~5之间的任一整数,m为≤10的整数)。在PA C中,A l3+和C l-的半径比能形成四次配位,具有一定的配位效应。同时与O H-具有相似的配位构型,能够出现羟氯铝配位体,电性影响相对减弱[5]。PA C较稳定,对高浓度、高色度及低温水都有较好的混凝效果,它形成矾花快,且颗粒大而重,易沉淀,絮凝效果是传统铝盐 09 ①收稿日期:2002-11-06 作者简介:肖筱瑜(1975-),女,广西桂林市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环保材料研究。

水处理药剂概述及絮凝剂种类和特点

水处理药剂概述及絮凝剂的种类和特点 1 我国工业废水现状 我国对废水污染的治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在借鉴国外先进处理技术经验的基础上,引进、消化并开发了大量的废水处理新技术,某些项目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新技术的投产运行为缓解中国严峻的水污染现状,改善水环境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中,化工、造纸、纺织及煤炭行业废水排放总和几乎占到一半,是工业废水排放大户。 近年来,我国工业废水处理量达到300-370亿吨,处理率约为62%,虽然已取得显著进步,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在当前国污水处理实际应用中,传统的、比较成熟的技术和设备还是以下几种常用的处理方法。 1.1工业废水的物理处理 定义:应用物理作用没有改变废水成分的处理方法称为物理处理法。 操作单元:气浮、吸附、萃取、沉淀、过滤、磁选等。废水经过物理处理过程后不会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本性,适用于简单的将污染物和水分离的情况。1.2工业废水的化学处理

定义:应用化学原理和化学作用将废水中的污染物成分转化为无害物质,使废水得到净化的方法称为化学处理。 操作单元:中和、化学沉淀、药剂氧化还原、臭氧氧化、电解、光氧化法等。污染物在经过化学处理过程后改变了化学本性,处理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化学变化。 1.3工业废水的物理化学处理 定义:废水中的污染物在处理过程中是通过相转移的变化而达到去除的目的的处理方法称为物理化学处理。 操作单元:混凝、气浮、吸附、离子交换、电渗析、扩散渗析、反渗透、超滤等。污染物在物化过程中可以不参与化学变化或化学反应,直接从一相转移到另一相,也可以经过化学反应后再转移。 1.4工业废水的生物处理 定义:是利用微生物的代作用氧化、分解、吸附废水中可溶性的有机物及部分不溶性有机物,并使其转化为无害的稳定物质从而使水得到净化的方法称为生物处理。 操作单元: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生物处理过程的实质是一种由微生物参与进行的有机物分解过程,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其它微生物如藻类和原生动物也参与该过程,但作用较小。 2 水处理中使用的药剂种类

混凝剂水解产物与胶粒之间的作用混凝剂絮凝剂原理

混凝剂水解产物与胶粒之间的作用有四种:压缩双电层、吸附一电中和作用、吸附一架桥和网捕作用. (1)压缩双电层作用是指向原水中投加电解质,加入电解质后,水中与胶粒上反离子 具有相同电荷的离子浓度便随之增加。这些离子可与胶粒吸附的反离子发生交换或挤入吸附层,使胶粒所带电荷数减少,降低zeat电位,使扩散层厚度缩小 当电解质浓度足够大时,可使zeat电势为零,此时相应的状态称为等电态,这时的胶体非常容易聚沉。根据DLVO理论,压缩双电层不仅与混凝剂量有关,还与混凝剂中金属离子价数有关。在相同浓度下,电解质离子破坏胶体稳定性的能力随离子价的增高而加大. DLVO理论成功的解释了胶体的稳定及聚沉作用,但它忽视了水中反离子水解形态的 专属化学吸附能力,不能解释出现在混凝过程中的胶粒改变电性而重新稳定的现象。 (2)吸附一电中和理论能够解释压缩双电层理论所不能说明的一些问题,如高价混凝剂水解引起的胶体脱稳现象。高价混凝剂在水中水解缩聚形成带正电的高分子物,由于静电作用,带负电的胶粒与带正电的水解产物之间发生表面吸附,产生电中和现象,导致胶体zeat电位降低,发生凝聚。当胶粒吸附足够多的正电荷时,其电性发生改变,变成正电荷胶体,重新形成稳定。 “吸附一电中和”作用与“压缩双电层”作用,虽然最终都可使胶体的zeat电位降低,但两者的作用方式不同。“吸附一电中和”是异号电荷聚合离子或高分子直接吸附在胶核表面,使得总电位变化甚至变号,而压缩双电层则是依靠溶液中反离子浓度的增加使胶体扩散层厚度减小,导致zeat电位降低。胶核表面总电位并未变化,且不可能变号。 (3)吸附一架桥理论是指链状高分子聚合物对胶体的强烈吸附,或者两个同号胶粒吸附在同一个异号胶粒上,即胶粒与胶拉间的架桥联接作用。当高分子链的一端吸附了某一胶粒后,另一端又吸附另一胶粒,形成“胶粒一高分子一胶粒”的絮体结构。 (4)网捕作用是当向水中投加铝盐或铁盐等含高价金属离子的化学药剂后,金属离子 经水解聚合可形成以水中胶粒为中心的胶体状沉淀物。这些沉淀物从水中析出的过程中,会吸附网捕,卷带水中的细小胶粒共同沉淀下来。当水中胶体杂质少时,这种作用所需絮凝剂量很大,反之,所需絮凝剂较少. 絮凝过程实际上是几种作用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或者是在某种特定水质条件下以某一个机理为主。此外,絮凝机理除了与所用的絮凝剂的物化特性相关,还与所要处理的水质特性,如浊度、碱度、水中各种无机或有机杂质以及水力条件相关. 微絮凝深床过滤技术是省去沉淀过程将混凝、过滤及清洗过程在滤池内同步完成的一 种新型微絮凝过滤工艺技术,使污水在同一滤床单元体系中实现凝聚与分离成为可能 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以接触凝聚为主。原水加药混合后经微絮凝池使悬浮物产生微小的絮凝体,之后迅速进入滤料层接触絮凝,产生的絮凝体被滤料层吸附截留去除。由于微粒 在滤床间具有较大的亲和力,因此一旦微粒的zeat电位降低,它就会迅速在滤料层中凝聚,微粒间的吸力开始发挥作用。当zeat电位接近零时吸引力达到最大值,脱稳微粒之间相互吸附絮凝且不断被滤料截留而去除。在此过程中,絮凝是在滤料表层到深部逐步进行的,从而发挥滤料深层截污能力,达到过滤周期长、效果好的目的。该工艺不设沉淀池,不仅 节省了基建费用和空间,还可利用原有设备经过改造重复利用,真正实现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日的。 用三氯化铝作混凝剂处理含盐量高、悬浮物超标的矿井水.将混凝剂加在机械过滤器前的来水管道中,使其在管道中与水充分混合后进入机械

污水中混凝与絮凝的比较

第一章混凝与絮凝的比较 絮凝剂是用来提高沉降、澄清、过滤、气浮、离心分离等工艺过程的速度和效率。絮凝过程就是悬浮液中许多单独颗粒形成聚集体(絮团或矾花)的过程。 水处理中,混凝和絮凝代表两种不同的机制。 1. 混凝 水中悬浮的颗粒在粒径小到一定程度时,其布朗运动的能量足以阻止重力的作用,而使颗粒不发生沉降。这种悬浮液可以长时间保持稳定状态。而且,悬浮颗粒表面往往带电(常常是负电),颗粒间同种电荷的斥力使颗粒不易合并变大,从而增加了悬浮液的稳定性。 混凝过程就是加入带正电的混凝剂去中和颗粒表面的负电,使颗粒“脱稳”。颗粒间通过碰撞、表面吸附、范德华引力等作用,互相结合变大,以利于从水中分离。 混凝剂是分子量低而阳电荷密度高的水溶性聚合物,多数为液态。它们分为无机和有机两大类。无机混凝剂主要是铝、铁盐及其聚合物。 1.1 PAC(聚合氯化铝)的溶解与使用 (1)PAC为无机高分子化合物,易溶于水,有一定的腐蚀性; 根据原水水质情况不同,使用前应先做小试求得最佳用药量(具体方法可参见第2条:聚合硫酸铁的溶解与使用-加药量的确定);(参考用量范围:20-800ppm) ; (2)为便于计算,实验小试溶液配置按重量体积比(W/V),一般以2~5%配为好。如配3%溶液:称PAC3g,盛入洗净的200ml量筒中,加清水约50ml,待溶解后再加水稀释至100ml刻度,摇匀即可; (3)使用时液体产品配成5-10%的水液,固体产品配成3-5%的水液(按商品重量计算); 使用配制时按固体:清水=1:5(W/V)左右先混合溶解后,再加水稀释至上述浓度即可; 低于1%溶液易水解,会降低使用效果;浓度太高易造成浪费,不容易控制加药量; 加药按求得的最佳投加量投加;

絮凝剂和混凝剂有哪些本质的区别

絮凝剂和混凝剂有哪些本质的区别 郑州永坤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絮凝剂和混凝剂有哪些本质的区别,絮凝剂按照其化学成分总体可分为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两类。其中无机絮凝剂又包括无机凝聚剂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又包括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混凝是指水中胶体颗粒及微小悬浮物的聚集过程,在混凝过程中能起絮凝和凝聚的作用物质称为混凝剂。混凝剂主要用于生活饮用水的净化和工业废水,特殊水质的处理

(如含油污水,印染造纸污水、冶炼污水,含放射性特质,含Pb,Cr等毒性重金属和含F污水等)。混凝剂主要用于生活饮用水的净化和工业废水,特殊水质的处理(如含油污水,印染造纸污水、冶炼污水,含放射性特质,含Pb,Cr等毒性重金属和含F污水等)。此外在精密铸造、石油钻探、制革、冶金造纸等方面也有广泛用途。 混凝剂就是在水处理过程中可以将水中的胶体微粒子相互粘结和聚集在一起的物质,通常混凝剂分为有机混凝剂和无机混凝剂两大类。混凝的过程就是在水处理的过程中加入药剂,使杂质产生凝聚、絮凝的过程。 市场上絮凝剂的品种繁多,从低分子到高分子,从单一型到复合型,总的趋势是向廉价实用、无毒高效的方向发展。无机絮凝剂价格便宜,但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会产生不利影响;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虽然用量少,浮渣产量少,絮凝能力强,絮体容易分离,除油及除悬浮物效果好,但这类高聚物的残余单体具有“三致”效应(致崎、致癌、致突变),因而使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微生物絮凝剂因不存在二次污染,使用方便,应用前景诱人。微生物絮凝剂将可能在未来取代或部分取代传统的无机高分子和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的研制和应用方兴未艾,其特性和优势为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展示了一个广阔的前景。

水处理用絮凝剂的相关知识

絮凝剂: 1.聚合氯化铝 产品名称聚合氯化铝 产品英文名Polyaluminium chloride 产品别名碱式氯化铝;羟基氯化铝 分子式[Al2(OH)nCl6-n]m 产品用途用于净水, 铸造, 造纸, 医药, 制革等工业CAS号1327-41-9 毒性防护 有腐蚀性,如不慎溅到皮肤上要立即用水冲洗干净。生产人员要穿工作服,戴口罩、手套,长筒胶靴。生产设备要密闭,车间通风应良好。 分子量174.45 物化性质 为无机高分子化合物,是介于氯化铝和氢氧化铝之间的产物,通过羟基而架桥聚合,分子中带数量不等的羟基。无色或黄色树脂状固体。其溶液为无色或黄褐色透明液体,有时因含杂质而呈黑色粘液。液体产品中氧化铝含量为8%以上,固体产品中氧化铝含量为20%~40%。有较强的桥吸附性能,易溶于水,水解过程中伴随有电化学、凝聚、吸附和沉淀等物理化学过程。有腐蚀 2.聚合氯化铝铁 聚合氯化铝铁产品是在聚合氯化铝和三氧化铁、铝盐和铁盐混凝剂水解和混凝机理的深入研究基础上发展而来,它集铝盐和铁盐混凝之优点,并引入多价阴离子-硫酸根离子,对铝离子和铁离子的形态都有明显的改善,聚合度也大为提高。外观:液体产品为褐色或红棕色透明体,无沉淀。固体产品为棕褐色、红棕色粉末或粒状。极易溶于水,可用于生活饮用水、工业用水及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处理。混凝效果除表现为剩余浊度色度降低外,还有絮体形成块,吸附性能高,泥渣过滤脱水性能好等特点,特别是在处理高浊度水时,低温低浊度水时,处理效果比明矾、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三氧化铁效果好。其中对于低温低浊度水的净化处理效果特别明显,可不加碱性助剂和其它混凝剂无法比拟的效果。理化指标指标名称指标聚合氯化铝铁液体固体相对密度(20°C)≥ 1.19 PH值(1%水溶液)3.5-5.0 3.5-5.0 氧化铝(AL2O3)含量%8.0-12.0 27.0-32.0 氧化铁(Fe2O3)含量 1.0-4.0 2.0-6.0 盐基度%60-95 60-95 水不溶物含量%≤ 0.5 1.5 砷(As)含量%≤ 0.0003 0.0006 锰(Mn)含量%≤ 0.045 0.01 铅(Pb)含量%≤ 0.001 0.003 汞(Hg)含量%≤ 0.00002 0.00006 硫酸根(SO42-)含量%≤ 3.5-9.6 3.5-10 3.三氯化铁 性质:经棕色液体。相对密度1.42。易与水混溶,水溶液呈酸性,对金属有氧化腐蚀作用。三氯化铁水溶稀释时,水解后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有极强凝聚力。 用途:可用饮水的净水剂和废水的处理净化沉淀剂。也可用于无线电印刷电路及不锈钢蚀刻行业作蚀刻剂。 国家标准:工业级三氯化铁GB1621-79

污水处理絮凝剂主要用途

污水处理絮凝剂主要用途 2009-02-25 15:59 一、废水处理药剂污泥脱水、污水处理的分类 聚丙烯酰胺按离子特性可以分为非离子型,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其中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是污水处理的有效絮凝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作为絮凝剂,主要应用于工业上的固液分离过程,包括沉降、澄清、浓缩及污泥脱水等工艺。 对于单独使用高分子量絮凝剂未能产生预期效果的,则通过与硫酸铝、聚氯化铝和其它无机絮凝剂组合使用的方法来改善其效果等方式克服,逐步形成并完善了自己的产品系列。 产品介绍: 类别:阳离子 适用范围:活性污泥、脱水处理、造纸、食品、生活废水、含油等废水处理。类别:阴离子 适用范围:化工、食品、染色、纤维、金属加工等弱酸性至碱性废水处理。 类别:非离子 适用范围:造纸废水、金属加工、工业废水、炼钢废水、矿业等强酸至中碱性废水。 类别:复合型 适用范围:有机性难脱水污泥的絮凝脱水处理等。 二、聚丙烯酰胺高分子絮凝剂主要用途 高分子絮凝剂主要用途除可作为一般饮用水的处理外,亦可用于各种工业的排放水、都市废水、油井工程、制糖业以及造纸业等,在使用时应视待处理系统的条件及水质状况,选取最适当的产品种类。 1、污水处理:在使用铝盐、铁盐等各种无机混凝剂、絮凝剂的污水处理系统内,如需要处理的水量超过了澄清池的处理能力或由于其它因素造成水中絮体来不及沉降而外漂,只需添加0.1-2ppm的PAM助凝,即可明显提高沉降效果。而且,处理后水的COD和色度指标也会有明显的改善。注意:所用的无机混凝剂或絮凝剂须与本品有较好的适配性。 2、污泥浓缩:使用0.3-2ppm可以减小生化池和污泥浓缩池内污泥和水的比例,提高了生化池和污泥浓缩池的利用率。可将污泥浓度由3-10g/L提高到 30-100g/L,大大减小了下一步污泥脱水过程的污泥体积,提高了污泥脱水设备和人员的效率。 3、污泥脱水:各种浓缩后的污泥须使用PAM进行脱水干涸。污泥脱水过程中PAM 的型号和投加量以及脱水后泥饼的干燥度视污泥种类的不同而有别,故需对各种不同型号产品进行试验选择。 4、油井工程:少量的本系列产品可大大提高水的粘度,因此它大量用于石油工业的三次采油,钻井泥浆等油井作业中。 5、造纸化学剂:造纸工业是用水最多的工业之一,是使用水溶性聚合物的大户,

几种絮凝剂的絮凝效果研究_孙红杰

第19卷 第4期沈 阳 化 工 学 院 学 报 Vol.19 No.4 2005.12JOURNAL OF SHENYANG INST ITUTE OF CH EM ICAL TECHNOLOGY Dec.2005 文章编号: 1004-4639(2005)04-0314-04 几种絮凝剂的絮凝效果研究 孙红杰1 , 张万忠2 , 谷晓昱 3 (1.大连民族学院化学工程系,辽宁大连116600; 21沈阳化工学院,辽宁沈阳110142; 3.北京化工大学,北京100029) 摘 要: 对比聚合氯化铝(PAC)、三氯化铁和硫酸铝3种常用的絮凝剂在不同水质条件下的凝聚除浊作用及电泳特征,并对这3种絮凝剂的絮凝原理进行详细分析.最终得到结论为PAC 对浊度去除率最好,三氯化铁次之,硫酸铝最差. 关键词: 絮凝剂; 聚合氯化铝; 三氯化铁; 硫酸铝中图分类号: T Q 085.412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04-10-10 作者简介: 孙红杰(1973-),女,辽宁抚顺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环境污染控制方面的研究. 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大量生产性和生活性污水排放量剧增,如不加以处理直 接排放,将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水处理领域中的治理方法很多,主要有生化法、絮凝沉降法、吸附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和化学氧化法等[1],其中絮凝沉降法是应用广、成本低的常用处理方法,而高效能的絮凝沉降处理过程关键在于恰当地选择和投加性能优良的絮凝剂,因此,了解和比较絮凝剂的絮凝特征、相适应的水质条件以及絮凝过程中搅拌强度是非常重要的[2,3].本实验从胶体化学基本观点出发,结合一系列试验,综合分析聚合氯化铝、三氯化铁和硫酸铝3种常用的絮凝剂的絮凝特性,并对水中TOC 去除效果进行对比.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1.1.1 仪器 浊度仪(美国HACH 公司);pH 值测定仪(美国HACH 公司);3型N 电位仪(包括电泳槽、显微测速装置、时间跟踪器和中央数据处理显示器);COD 测定仪(5000A,日本岛津);DC -506型六联浆拌式搅拌机. 1.1.2 试剂 三氯化铁;聚合氯化铝;硫酸铝;盐酸(AR 级):北京化工厂;氢氧化钠(AR 级):北京化工厂. 1.2 实验方法 (1)浊度水配制:配浊试验用水取自当地水库,配浊粘土取自水库上游,取回的粘土和水充分混合,静置2h 后,取上层悬浮液,浊度为10NTU. (2)在DC -506型六联浆拌式搅拌机上进行搅拌(该机能够一次设定9种不同转速,絮凝过程自动完成,具有参数记忆、计算、显示功能,如水温、转速及相应的水力梯度G 值的计算),每次可同时做6个水样,每个水样水量1000mL,并用1mol/L 的H Cl 溶液和1mol/L 的NaOH 溶液调节溶液pH 值至预定值.在快速搅拌状态下(120~180r/min)投加絮凝剂,搅拌1m in 后立即取样,在电泳仪上测定N 电位和电泳迁移率EM 值,然后继续慢速(40~90r/min)搅拌20m in 后停止,沉淀20min,用浊度仪测上清液的剩余浊度RT.

几种常见的水处理絮凝剂的絮凝效果解析

几种常见的水处理絮凝剂的絮凝效果解析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大量生产性和生活性污水排放量剧增,如不加以处理直接排放,将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污.水处理领域中的治理方法很多,主要有生化法、絮凝沉降法、吸附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和化学氧化法等,其中絮凝沉降法是应用广、成本低的常用处理方法,而高效能的絮凝剂沉降处理过程关键在于恰当地选择和投加性能优良的水处理絮凝剂,因此,了解和比较各类絮凝剂的絮凝特征、相适应的水质条件以及絮凝过程中搅拌强度是非常重要的.本实验从胶体化学基本观点出发,结合一系列试验,综合分析聚合氯化铝、三氯化铁和硫酸铝3种常用的絮凝剂的絮凝特性,并对水中TOC去除效果进行对比.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1.1 仪器 浊度仪(美国HACH公司);pH值测定仪(美国HACH公司);3型N电位仪(包括电泳槽、显微测速装置、时间跟踪器和中央数据处理显示器);COD测定仪(5000A,日本岛津);DC-506型六联浆拌式搅拌机. 1.1.2 试剂 三氯化铁;聚合氯化铝;硫酸铝;盐酸(AR级):北京化工厂;氢氧化钠(AR级):北京化工厂. 1.2 实验方法 (1)浊度水配制:配浊试验用水取自当地水库,配浊粘土取自水库上游,取回的粘土和水充分混合,静置2h后,取上层悬浮液,浊度为10NTU. (2)在DC-506型六联浆拌式搅拌机上进行搅拌(该机能够一次设定9种不同转速,絮凝过程自动完成,具有参数记忆、计算、显示功能,如水温、转速及相应的水力梯度G值的计算),每次可同时做6个水样,每个水样水量1000mL,并用1mol/L的HCl溶液和1mol/L的NaOH溶液调节溶液pH值至预定值.在快速搅拌状态下(120~180r/min)投加絮凝剂,搅拌1min后立即取样,在电泳仪上测定N电位和电泳迁移率EM值,然后继续慢速(40~90r/min)搅拌20min后停止,沉淀20min,用浊度仪测上清液的剩余浊度RT. 2 结果与讨论 2.1 絮凝剂的投加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从图1、图2中可知,对一定浊度的水质,PAC、三氯化铁和硫酸铝3种絮凝剂都存在最佳投加量.在配水浊度为10NTU、pH值为8.16、水温为19.5e条件下,聚合氯化铝(PAC)、三氯化铁和硫酸铝最佳投加量(剩余浊度为0.5NTU以下)分别为2mg/L(以Al2O3计)、8mg/L(以FeCl3计)和2mg/L(以Al2O3计).

污水混凝与絮凝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污水混凝与絮凝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污水混凝与絮凝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编制组 二○○八年 目次 1 标准制定工作概述 (2) 1.1 制定本标准的必要性 (2) 1.2 任务来源和工作过程 (2) 1.3 法律和技术依据 (2) 1.4 编制原则 (3) 2 混凝与絮凝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 (3) 2.1 混凝应用范围及适用条件 (3) 2.2 目前混凝应用的方法及类型 (4) 2.3 混凝设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4) 2.4 工程应用实例 (5) 3 规范的主要内容说明 (7) 3.1 混凝剂、助凝剂选择原则 (7) 3.2 混凝剂的调制及投配 (7) 3.3 混合反应设备的选择与设计 (8) 3.4 絮凝反应设备的选择与设计 (9) 3.5 检测与控制 (10) 3.6 施工与验收 (10) 3.9 运行与维护 (10) 4 与现行法律法规及其它相关标准的关系 (10) 5 实施本标准的管理措施及建议 (10) 1 1 标准制定工作概述 1.1 制定本标准的必要性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和其它国家 有关污水处理领域的法规,规范污水混凝与絮凝处理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需要制定《污水混凝与絮凝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为污水混凝与絮凝处理技术工程的设计工 作提供指导性文件,为混凝与絮凝设备的制作、(或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提出相关要求。 目前,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无污水混凝设计规范,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仅有混凝的一般规定及混凝剂与助凝剂的选择,该规范只适用于给水。我国目前污水混凝处理工艺设计仅参考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对污水的成份、污染物的性质及浓度针对性、适应性较差;对混凝设备的各个环节的目标要求、水力条件、反应效果理解上随意

污水处理絮凝剂原理、种类及影响因素

污水处理絮凝剂原理、种类及影响因素 絮凝剂在污水处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强化固液分离的手段,可用于污水的初次沉淀、活性污泥法之后的二次沉淀,还可用于污水三级处理或深度处理。当用于剩余污泥脱水前的调理时,絮凝剂和助凝剂就变成了污泥调理剂或脱水剂。 一、絮凝剂的作用机理 水中胶体颗粒微小、表面水化和带电使其具有稳定性,絮凝剂投加到水中后水解成带电胶体与其周围的离子组成双电层结构的胶团。 采用投药后快速搅拌的方式,促进水中胶体杂质颗粒与絮凝剂水解成的胶团的碰撞机会和次数。水中的杂质颗粒在絮凝剂的作用下首先失去稳定性,然后相互凝聚成尺寸较大的颗粒,再在分离设施中沉淀下去或漂浮上来。 搅拌产生的速度梯度G和搅拌时间T的乘积GT可以间接表示在整个反应时间内颗粒碰撞的总次数,通过改变GT值可以控制混凝反应效果。一般控制GT值在104~105之间,考虑到杂质颗粒浓度对碰撞的影响,可以用GTC值作为表征混凝效果的控制参数,其中C表示污水中杂质颗粒的质量浓度,而且建议GTC值在100左右。

促使絮凝剂迅速向水中扩散,并与全部废水混合均匀的过程就是混合。水中的杂质颗粒与絮凝剂作用,通过压缩双电层和电中和等机理,失去或降低稳定性,生成微絮粒的过程称为凝聚。凝聚生成微絮粒在架桥物质和水流的搅动下,通过吸附架桥和沉淀物网捕等机理成长为大絮体的过程称为絮凝。混合、凝聚和絮凝合起来称为混凝,混合过程一般在混合池中完成,凝聚和絮凝在反应池中进行。 二、絮凝剂的种类 按照化学成分,絮凝剂可分为无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以及微生物絮凝剂三大类。无机絮凝剂包括铝盐、铁盐及其聚合物。有机絮凝剂按照聚合单体带电集团的电荷性质,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两性型等几种,按其来源又可分为人工合成和天然高分子絮凝剂两大类。 (一)无机絮凝剂 传统应用的无机絮凝剂为低分子的铝盐和铁盐,铝盐主要有硫酸铝(Al2(SO4)3?18H2O)、明矾(Al2(SO4)3?K2SO4?24H2O)、铝酸钠(NaAlO3),铁盐主要有三氯化铁(FeCl3?6H20)、硫酸亚铁(FeSO4?6H20)和硫酸铁(Fe2(SO4)3?2H20)。 一般来讲,无机絮凝剂具有原料易得,制备简便、价格便宜、处理效果适中等特点,因而在水处理中应用较多。 1.无机絮凝剂硫酸铝的特点

常用混凝剂(絮凝剂)的溶解与使用方法

常用混凝剂(絮凝剂)的溶解与使用方法 1、PAC(聚合氯化铝)的溶解与使用 1)PAC为无机高分子化合物,易溶于水,有一定的腐蚀性 2)根据原水水质情况不同,使用前应先做小试求得最佳用药量(具体方法可参见第2条:聚合硫酸铁的溶解与使用-加药量的确定);(参考用量范围:20-800ppm) 3)为便于计算,实验小试溶液配置按重量体积比(W/V),一般以2~5%配为好。如配3%溶液:称PAC3g,盛入洗净的200ml量筒中,加清水约50ml,待溶解后再加水稀释至100ml刻度,摇匀即可。 4)使用时液体产品配成5-10%的水液,固体产品配成3-5%的水液(按商品重量计算); 5)使用配制时按固体:清水=1:5(W/V)左右先混合溶解后,再加水稀释至上述浓度即可。 6)低于1%溶液易水解,会降低使用效果;浓度太高易造成浪费,不容易控制加药量。 7)加药按求得的最佳投加量投加。 8)运行中注意观察调整,如见沉淀池矾花少,余浊大,则投加量过少,如见沉淀矾花大且上翻,余浊高,则加药量过大,应适当调整。 9)加药设施应防腐。 2、聚合硫酸铁(PFS)的溶解与使用 1)PFS溶液配制 a、使用时一般将其配制成5%-20%的浓度。 b、一般情况下当日配制当日使用,配药需要自来水,稍有沉淀物属正常现象。 2)加药量的确定 因原水性质各异,应根据不同情况,现场调试或作烧杯混凝试验,取得最佳使用条件和最佳投药量以达到最好的处理效果。 a、取原水1L,测定其PH值; b、调整其PH值为6-9; c、用2ml注射器抽取配制好的PFS溶液,在强力搅拌下加入水样中,直至观察到有大量矾花形成,然后缓慢搅拌,观察沉淀情况。记下所加的PFS量,以此初步确定PFS的用量; d、按照上述方法,将废水调成不同PH值后做烧杯混凝试验,以确定最佳用药PH值; e、若有条件,做不同搅拌条件下用药量,以确定最佳的混凝搅拌条件。 f、根据以上步骤所做试验,可确定最佳加药量、混凝搅拌条件等。 注意混凝过程三个阶段的水力条件和形成矾花状况。 a)凝聚阶段:是药液注入混凝池与原水快速混凝在极短时间内形成微细矾花的过程,此时水体变得更加浑浊,它要求水流能产生激烈的湍流。烧杯实验中宜快速(250-300转/分)搅拌10-30S,一般不超过2mi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