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概两千字小论文

毛概两千字小论文

—学年第学期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任课教师:邱志强

题目:科技创新

学号:SCL12124

姓名:傅承才

年级:2012级

专业:物流管理

提交日期:2013 年12 月11日

科技创新

曾几何时,中国是那样的一穷二白,以至于连火火柴都要靠进口,于是普普通通的火柴变成了全国人民口中的“洋火”;火箭故乡中国的康熙皇帝曾送俄国沙皇两箱古代的火箭,两百年后,苏联又将两枚现代火箭送给了中国。中国自古就有着“嫦娥奔月”这样的飞天梦想,中华民族充满着智慧,中国人绝不可能忍受这样的贫穷和落后,为了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的崛起,在富有远见卓实的领导人的推进中,靠着一大批科学家的无私奉献,中国开始了科技创新事业。

随着中国科技的不断创新,早在亚洲崭露头角的我们已经是继日本、韩国、新加坡之后的科技强国。最近几年中国科研成果大有起色,不仅在各个方面增速快,而且取得了出人意料的结果。如在基础研究领域,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率先实现了具有存储和识别功能的量子交换;在高分子聚合物研究方面研制出一系列超导材料;去年中国人在干细胞试验方面也取得不少重要突破。

当今之世,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国家实力最关键的体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就能在世界产业分工链条中处于高端位置,就能创造激活国家经济的新产业,就能拥有重要的自主知识产权而引领社会的发展。总之,科技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活力的标志,是国家发展的关节点,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一活百活的胜负手。

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环境。如果人们自觉而明智地去塑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就能激发科技创新的社会潜能,就能缩减从科技创新到产业运用的时间进程。学习各国在科技创新上的经验,无疑是提高上述自觉性的很好方式。

从各国的经验看,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如下因素:

一种良好的文化环境。例如,有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有热爱科学的社会风气,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学术教养和规范,等等。没有一个良好的软环境,就很难形成科技创新能力生长的土壤。当前,世界各国都出现了一些科技诈骗、学术腐败的案例,尽管这类事在急功近利的风气下难以避免,但必须加以有效地扼制。

一个较强的基础条件。在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中,最重要的恐怕是教育体系。中国的传统教育体系偏重于知识传授,厚重有余,活力不足,在某种意义上不利

于创造能力的形成。中国的教育在课程设置、教授方式、考评方式等方面均有诸多待兴待革之处。

一种有效的制度支持。国家对自主科技创新的制度支持应是全面而有效的。例如,有有效的项目评估和资金支持体系,有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有明智的产业政策,有合理的知识产权制度,有有利于科技创业的社会融资系统,等等。

在人类社会中,做成一件事的条件无非是人、财、物。在三个条件中,人是主体、是最活跃的因素。在科技创新中,人的因素第一,人才第一,体现得更为突出。当然,人的因素并不仅仅指个人的才智,也包括人的社会组织水平。另一方面,有人而无财、物,便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也是做不成事。因此,所谓科技创新的环境创造,就是让人、财、物能自然地结合、有效地结合,实现一种“人

能尽其才,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和谐状态。[1]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主要是指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能力。近现代世界历史表明,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重大原始性科技创新及其引发的技术革命和进步成为产业革命的源头,科技创新能力强盛的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自然,一项新技术的诞生、发展和应用,最后转化为生产力,离不开观念的引导、支持和制度的保障,可以说,观念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制度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保障;但发明一项新技术并转化为生产力,创造出新产品,占领市场取得经济效益,这是只有科技创新才能实现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发展之路,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共同选择。纵观当今世界创新型国家,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科技自主创新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主导战略,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大约都在70%以上,对外技术的依存度都在30%以下(我国的对外技术依存度达50%以上)。因此,科技自主创新方能体现出国家的创新能力,只有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自由贸易的角度来说,科技自主创新是无效率的,拿中美来说,科技在某种

意思上说也可以是商品,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中国是不用自主创新的,因为美国在科技方面占优势.

但是站在国家角度来说,科技自主创新是维持国家安全和独立的必要手段。[1近年来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科学研究,从而实现了对“清洁能源”领域的重大创新投资。据美国—家科学基金会3月底公布的统计数据,2009——2010

年中国对可再生能源各个领域投入了近千亿美元(2009年投入390亿美元, 2010年544亿美元),把德国和美国挤到第二位和第三位(这两国的投入分别是410

亿美元和340亿美元)。

5年来,中国在航天领域(太空行走和月球探测)取得了巨大的技术性和跨越性成果。实际上,中国人已经成功研制了载重量大约120吨的长征-5号运载

火箭,正着手研制改进型运载火箭。这一切使中国变成了世界第三大航天强国,中国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宇航员送入太空。

2010年中国人研制成功每秒千万亿次的“天河—号”超级计算机,跻身世

界第二。有了这种计算机就可以在核能、军事和天体物理等研究领域进行最复杂的计算。应中国一些科研中心邀清在华做理论力学年度报告的罗伯特·尼格马图林院士在评述中国科研情况时感慨地说:“中国人有坚定的目的性和高超的组织性,还有国家对科技的大力支持,他们什么都能办到。我认为,在诺贝尔奖获得者当中,很快就会出现来自中国内地的科学家。”

越来越多的外资大企业将研究中心设立在中国只因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殊不知,这也在变相的为中国的科技创新注入新鲜的血液,自助创新固然重要,但是有些东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的更远,而投入的人力物力也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核武器的研发时间能够较美国快了这么多的原因,这与苏联的技术支持有很大的关系。

毫无疑问,21世纪是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我国的GDP正以百分之七到八的惊人增长速度上升,眼下最重要的便是如何做好科技上的创新,不说别的,就以苹果(iphone)席卷全球,凭的是什么,不就是科技的创新,而

其中的利润更是不言而喻,有多少人在眼红,殊不知在这背后便是一个国家对于创新的文化底蕴以及政府间的支持。中国一向以生产大国自称,其实不就是一个拿着自己仅有的优势为别人赚取更多的利润,而自己只能得到那微乎不能其微的报酬,而这背后,不又是科技创新在作怪吗?而被外界冠以“山寨”大国的我们,似乎还自得其乐,美国有苹果,一段时间后,中国连“梨子”都有了;更有甚者,微软的软件一发布,中国便立马有了破解版。所以我觉得,中国并不缺乏科技人才,而是缺乏创新精神。而这其中,更是包含着对未知领域冲击的勇气,国外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持远远超过国内,使得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地全身心去开发研究,而中国人则要拖家带口,试问,在中国这样一个重视传统的国度里,谁要真正的全身心的去专研,又有谁敢拿自己的未来开玩笑。我认为政府理应加大奖励的幅度,保证社会的福利,这样才能更进一步去加强科技建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