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实验探究教学策略与案例分析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实验探究教学策略与案例分析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实验探究教学策略与案例分析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实验探究教学策略与案例分析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远程研修专题六

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探究教学策略与案例分析

专题简介: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运用题海战术应对考试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要“重视探究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探究学习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部分对每个模块的每一个主题都给出了丰富的活动与探究建议。不同版本教材中也都安排了明确具体的探究活动栏目。无论是从现代的科学教育理念还是课程标准要求以及教材内容呈现都要求我们开展实验探究教学,今天我们就来讨论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实验探究教学。

(上部)

本讲主题:通过对探究教学本质及特点的分析,理解在科学教育中为什么要实施探究教学,实施探究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什么。通过专家讨论、教学设计分析等活动明确探究教学设计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本讲还将针对教师开展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的常见困惑展开讨论。

一、为什么要倡导实验探究教学?实验探究教学具有怎样的功能和价值?

1 实验探究教学的成功案例例举

田玉凤老师:关于《原电池原理》教学,我曾经设计过这样一节课。首先演示铜、锌、稀硫酸可以构成原电池,然后提出问题“是否只有铜、锌、稀硫酸才能构成原电池,铜、锌在原电池中的作用是什么,是否一定要使用稀硫酸?”

教师为学生提供如下材料和试剂:电极材料:碳棒、锌板、铜板、铁钉、塑料片;溶液:硫酸、硫酸铜、氯化钠、蒸馏水、酒精。不同的组提供的材料和试剂是不同的。学生用本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探讨,回答上述问题,最终要总结

出构成原电池的条件。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和随后的课堂汇报交流,学生总结出锌可以用其他的活泼金属替换,它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电子;铜的主要作用是导电,可以用其他导体来替换;如果把铜换成比锌更活泼的金属,也能形成电流,但是电流的方向就是相反的了。对于电解质溶液也作了实验探究,用乙醇、纯水、纯水中追加食盐、硫酸铜溶液等替代硫酸,观察原电池构成的情况,使学生对于原电池构成条件、原电池反应原理有了特别深刻的认识。

刘江东老师:海淀区八一中学宋晓敏老师做了一节二价铁三价铁转化的区级研究课。这节课中教师向学生提供了补铁剂的使用说明,使用说明中的内容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亚铁盐的性质,同时教师向学生提供三价铁检验方法的信息。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更好地保存补铁剂,保存过程中避免和什么物质在一起?在这个探究活动中,学生了解了哪些物质可以和二价铁共存,哪些物质能够把二价铁转化为三价铁。这样就把二价铁、三价铁转化的知识融入探究活动。

2实验探究活动具有怎样的功能和价值?

王磊教授: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从课程目标说起。新课程以发展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根本宗旨。科学素养的发展不是单一知识目标的,还包括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过程方法、科学态度,以及正确全面的理解化学科学与社会、与技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相互关系等。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无法支持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目标,因此需要其他的教学方式进行补充和协从,在这样的背景下,实验探究的教学方式被提出。

其次,我们应该思考我们教的课程是科学,科学的本质是什么?科学家的工作方式是什么?这些与一般的学习有什么不同?在科学教育中我们应该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历和收获一些科学家的工作方式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科学方法和科学过程都应该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面。而科学方法、科学过程的学习单靠讲授式教学很难完成,因此这也是科学探究教学提出的一个原因。

刘江东老师:我们在推行探究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教师认为探究教学会影响知识的落实。实际上探究教学是有利于知识的落实的。同样一个知识简单的呈现给学生和学生通过一个研究过程得到它留给学生的印象是不一样的。比如宋晓敏老师的课中就把简单的知识传授变成了学生研究的过程,学生对二价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之间的转化及其体现出来的氧化性还原性之间的关系的印象就会深一

些。另外,我们也认为化学教学是一种科学教学,要体现科学方法。实验探究是一种很重要的科学方法,在化学教学中应该体现这样的内容。

田玉凤老师:以我谈到的《原电池原理》课例为例。课本上的原电池原理教学是构建一个基本模型,在此基础上,在后续课程中要研究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问题、新型化学电池的研制问题等。只有原电池原理这个基础牢固,后续的学习才可能顺利进行。在以往《原电池原理》教学中,教师演示铜锌原电池实验后就给出了原电池构成条件,学生对与电极的作用认识得不清楚,会认为原电池就是负极失电子,电解质溶液得电子,造成很大局限性,导致在后续课程中很难理解金属腐蚀与防护的有关问题,以及新型燃料电池中外加氧化剂气体等有关问题。因此,此处应设计一个探究活动反复更换电极,提升学生对原电池原理的认识。

3探究教学的特点是什么?

王磊教授:探究教学最鲜明的特点是问题性。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围绕着核心问题,学生充满了假设预期。而后通过自己的活动或是教师引导的活动搜集各种证据,并对证据、假设、问题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解释和推理,当问题、假设、证据之间都匹配自洽的时候,学生会得到合理的科学结论。所以说,实验探究活动是用科学的方法手段进行科学问题解决的一种活动。实验探究活动的这一特点,使得它非常有利于学生好奇心的激发,学习动力的激发;有利于激发学生原有的认识,这很符合学习规律,在原有经验和认识基础上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由于实验探究活动中要寻找证据,学生不但要形成假设,还要通过设计方案收集证据的过程把假设变为行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深化、展示、明确自己的认识,因而保证了学习的深刻性。

例如氧化剂还原剂部分的学习,如果只记住了概念是没有用处的,很难保证学习达到理解水平和应用水平。但是如果概念学习后给学生一个用氧化剂还原剂知识探究某个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活动,就会使得学生将概念转化为研究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能力,这一过程中学生要建立思路、运用方法,要能够把事实、实验和概念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深化学生的氧化还原认识,还能够是概念迁移为应用。从这一点来讲,实验探究教学能够支持核心知识的理解和能力转化。另外,在实验探究教学中学生还要解释实验事实与证据、假设、问题之间的关系,这样就要求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学习内容,同时还要将实验前后的思考认识打通整

合,进行深层的思维加工。所以越是核心知识、越是重难点内容,越值得采用实验探究教学。因而课程标准的活动探究建议往往都是在核心知识内容上建议搞活动探究,各版本教材也往往会在核心知识点上开发活动探究栏目。

二、如何进行有效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1探究教学设计案例及点评

以下三个教学设计的教学主题都是“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的探究”。

教学案例1:

教师将“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的探究”这一核心问题分解为四个二级问题,依次抛给学生,在每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逐渐加深学生对核心问题的理解。

明确对比实验的方法

完成如图实验

白实验用于对照,交流实验现象和结论

案例点评:

主持人:在这份教学设计中,教师并没有把“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的探究”这一核心问题直接抛给学生,而是自己先行对问题做了拆解,降低了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难度,为学生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搭梯子。同时教师关注到科学方法的指导,如对比实验的方法。教师还关注到证据的丰富性,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实例作为结论的补充证据。

教学案例2:

明确催化剂能影响化学反应的快慢

气球——

师提示学生试管上加装气球可保证实验现象更加直观。

案例点评:

刘江东老师:前面两个教学设计体现出了探究水平上的差异。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和控制程度是探究水平差异的直观体现。一般而言,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教师交给学生完成的内容越多,探究水平就越高。一个实验探究活动通常包括提出问题、方案设计、方案的实施、证据的提取记录和分析、交流反思。第一个教学设计中除了问题是教师直接给出外,其它环节基本上都交给学生了。而第二个教学设计中,教师希望由学生设计方案,但是实际上没有放手,因此与第一个教学设计显示出了探究水平上的差异。

教学案例3:

案例点评及教学建议:

田玉凤老师:实验探究教学按照教师控制程度通常可分为教师控制型、半开

放型、完全开放型三种类型。相比较而言,第三个教学设计开放度较大。在学生刚开始接触探究活动,初次进实验室做实验时,教师可以控制多一些,给出明确的指导,甚至可以让学生预先设计好一个学案后再进实验室。随着学生探究经验的不断积累,教师可以逐渐减少对学生的控制。有些年轻老师感觉在实验室上课不好控制所以惧怕上实验课。我们应该逐步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从一开始让学生完成少量实验后教师再讲课,到最终教师对学生实验和自己讲授收放自如。

王磊教授:这三个教学设计都是基于“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这一个主题进行的教学设计。面对这样一个教学主题,我们首先要判断要不要开展探究教学。这个内容由于蕴含着多因素、多变量的研究,是对典型的科学研究的一个模拟,所以是非常适合开展探究教学的。第二,这个教学内容的知识难度不是很大,很容易体现出过程方法的探究价值,所以是一个很经典的探究教学内容。在对这样一个探究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要关注以下问题:首先是探究教学的环节问题。三节课都表现出来,探究教学的基本环节是有核心驱动性问题、学生进行方案设计、学生的实验取证活动、获得和解释结论、汇报交流。至于这些环节中那些环节交给学生完成,哪些环节由教师控制,哪些环节花的时间多,哪些环节花的时间少,哪些环节详,哪些环节略,都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定的。三份教学设计在这些问题的处理上表现出了多样性。第一个案例是一种切断式设计,将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切成四个阶段式的探究活动,这种设计方式在很多其他的探究教学设计中使用,如氨的性质就可以设计成氨的溶解性的探究,氨能够与酸反应吗,氨能够与碱反应吗等三、四个局部探究问题串联在一起。这是通常使用的化大为小的一种设计思路。第二个案例本身还是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但是探究活动中各个环节的展示与推进是以老师为主的,这是具有启发性的一种探究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明确确认;教师提供实验设计思路甚至方案,学生理解或评价方案;学生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如果条件不允许,教师也可以演示。第二种教学设计的模式的极端情况就是以教师讲解为主要方式,表现探究教学的过程和环节。第三个案例也是一个完整的探究教学过程,但是这个案例中所有的探究环节基本都是让学生来开展的,老师只是一个引导、支持、协助的作用。

2教材中的实验探究栏目该如何转化为教学设计?

教材中的实验探究栏目示例一:(详情见本专题拓展资源6-2-1)

教材中的实验探究栏目示例二(详情见本专题拓展资源6-2-2)

主持人:一类教材在探究栏目中给出了明确的探究主题、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另一类教材给出了探究的问题,提示学生要经历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记录、形成实验结论等环节,但是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实验方案和步骤,

只是给出了方法导引、工具栏等支持性栏目。

刘江东老师:对于第一类教材,可以有两种处理形式。一是简单的复制,按照教材的活动步骤进行探究活动就可以了。但是我们不能做操作上的复制者,如果只是把操作步骤简单复制给学生,一定达不到教材设置探究活动的目的。教师应该明确教材上设置探究活动的目标是什么,是知识的落实,还是科学方法的提升?明确探究目标后,在进行探究活动时要把教材的意图很好的体现出来,而不仅仅让学生做一个操作者。如果对教材的设计不满意,教师还可以进行改造或自主设计。

王磊教授:第一个教材案例是一个很具体的探究问题,研究对象是确定的。研究主题是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首先要考虑铁盐以什么为代表物,将研究问题具体为明确的研究对象;然后分析教材引导我们关注铁盐、亚铁盐的什么性质,是作为盐的性质还是二价铁、三价铁的氧化还原的性质,这样又将研究问题进一步具体化;之后研究的问题就转化为类似“氯化铁是否具有氧化性”这样的问题。也就是说,在依据教材中的实验探究栏目进行教学设计时,先要明确教材本身的探究问题;然后把教材中的探究问题具体化,具体化包括研究对象具体化、研究目的具体化;接下来是假设,比如假设氯化铁具有氧化性;然后是取证,分析获得证据需要做哪些实验,教材中给没给出这些实验。在使用第一类教材时,教师要思考教材呈现的探究任务、探究问题、探究空间有多大,你是否认同教材的探究活动设计。如果认同就复制,在教学设计中具体实现;如果不认同,要明确是在什么方面不认同,比如探究问题、问题情境、探究对象、还是提供的实验试剂,然后再具体问题上改造教材中的设计。

田玉凤老师:第二类教材给了学生预习的框架,教师可把它当作指导学生自主看书学习的过程。这类教材其实就是一个科学探究活动的学案,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给学生提供科学探究方法,因此教学中可以直接复制为教学过程。

3教师自主开发科学探究活动举例

田玉凤老师:教师自主开发的实验探究活动可以是比较小的探究问题。比如我对《乙烯》这节课中乙烯的加成反应问题的教学做了这样一个尝试。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根据这一现象应该得到什么结论呢?有的教师就说是发生了加成反应。但是我给学生的结论是乙烯和溴发生了反

应,发生了什么反应由学生自己去探讨。因为学生有甲烷与氯气光照取代的经验,所以学生往往会直接迁移认为发生了取代反应。那么这个反应是不是取代反应呢?取代反应和这个反应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我让学生看书上这个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加成反应的定义。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证明乙烯和溴发生的不是取代反应。学生设计出的方案很多,可选取最优方案进行实验演示。

教师也可以自己设计较为完整问题的探究活动。比如,我对《铁的化合物的性质》

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方案。我向学生提供了下列试剂:Fe粉、FeSO

4(晶体) 、FeCl

3

溶液、NaOH 、盐酸、KSCN溶液、硫酸、氯水……。学生自主确定最想研究哪种铁的化合物的性质,就去做哪个物质的实验。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之后进行汇报交流,从而认识铁的化合物的性质。这个过程中没有给学生太多提示是因为学生在学习钠和钠的化合物、铝和铝的化合物时已经有了丰富的探究经验了,这里就可以实施完整的探究过程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了铁的化合物的性质,也提升了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4教师自主开发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

王磊教授:教师自主设计探究活动时首先要选好知识内容,还要确定探究问题。探究问题的素材线索是教师自主进行探究教学设计时普遍感觉最关键也最困难的地方。根据教师们的经验,探究问题的素材可以来源于生活线索,也可以来源于知识理解线索,象田老师举的乙烯的例子就是从对知识理解的核心点上挖掘。教师们还可以从新闻报刊、新闻事件、媒体信息上挖掘线索;也可以从科学活动,如物质制备的线索,从氢氧化铝的制备了解氢氧化铝的两性等,都是教师自主创设探究活动的线索。

教师在进行自主探究教学设计时,明确探究问题后还要明确使用什么探究方法。我们现在以实验探究教学为主,但是进行探究教学设计时也可以考虑使用其它的科学探究方法,比如调查的方法、辩论的方法,以及设计的探究任务等等,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探究活动。

最后,教师进行自主探究教学设计时,还要设计合理的探究程序。

另外,教师进行自主探究教学设计时要注意一些事项:探究问题的选取要有价值,比如对于实验技巧的探究价值就不大,对于从习题反推成的探究活动也要慎重,不要让探究任务过于枝节化。新课程必修模块教学中的探究活动一定要注

意深广度,如氯水成分的探究曾经是非常经典的探究活动,但是在必修模块学生还没学过次氯酸是弱电解质的有关知识,如果用传统的探究内容就超标了,当然这个活动在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中就会是一个比较好的探究活动。

三、开展实验探究教学的常见困惑与对策

1开展实验探究教学时的课时问题

王磊教授:实验探究教学中的课时问题要使用一些策略来解决。首先要相信实验探究与提高成绩不矛盾,其次要学会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在一个单元的几个课时中不要每节课都探究,该探究的地方就认认真真地探究,有些课时则专门用于处理习题、精讲多练,这样既保证了总课时不超,又保证了探究教学的必要课时。我们建议学校能安排周三课时,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有一次连堂课,以保证探究活动的开展。有的实验区排成了大小课,一小时的大课,四十分钟的小课,周总课时没超标,但大课用来探究就比较充分,小课可以讲授或习题训练。

2开展探究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条件问题

王磊教授:实验条件也是教师特别关注的。目前新课程实验区很多,发展也不均衡,有些实验区创造了因地制宜的方法。比如实验室一周排一次课表,以便让尽可能多的班级有机会进行分组实验活动。还有的山区学校想尽各种办法使教材中涉及的探究活动全部得以实现。但是也有学校是新建的实验室而利用率很低,这其实是观念的问题,还有就是管理制度要配套。实验室的使用也可以有多种形式,有条件时可以进行同步的分组实验探究;条件不允许时,一章处理一次实验,平时以演示为主。还有的学校无法做并进式的分组实验,就采取教师示范探究过程,学生小组上讲台与教师配合,教师在一个学期中有计划地安排不同的小组进行实验活动。而且,实验条件不足,只会减少学生动手的机会,并不影响学生在假设、实验设计、论证、推理等其他环节发挥自主性。

(下部)

本讲主题:本讲将就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基本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策略展开讨论。本讲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确定实验探究教学中的驱动性问题?实验探究教学中该如何运用学生活动组织策略?

主持人:

北京师范大化学教育研究所在读博士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黄燕宁

嘉宾:

教育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所长

王磊教授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化学教研员刘江东

大连市二十中学高级教师夏凯

一、如何确定实验探究教学的驱动性问题?

1进行有效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需要思考哪些问题?

场外专访徐伟念老师:化学反应速率这节课最主要的驱动性问题就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如何将这一主驱动问题转化成教学过程和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问题使这节课最关键的。我们给学生一些实验用品和试剂,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和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各个因素。开始我们想让学生大范围的去讨论,但是觉得开放度太大,尤其是对高一的学生实效性不见得好。所以在药品呈现时,我们按照制氧气、制二氧化碳和制氢气三类把药品呈现给学生,除了药品还有冷热水和其他仪器。在学生设计实验时,我们让学生考虑如下问题:1.通过什么说明反应的快慢?2.遇到多因素的时候如何解决?我们给学生思考的问题是为了减少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盲目性,引起学生对如何观察、如何实验这样的问题的注意,是学生的探究活动有序进行。由于是高一的学生,我们还给学生提供了两种完成任务的方法,一是用一个反应研究多个因素,二是当有不同反应的试剂时,也可以考察一个因素在多个反应中的情况。所以这个环节教师用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有序探究。

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然后是探究活动汇报,这是这节课最核心最重要的,会反映出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差异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上的差异。我们让学生通过五个问题进行汇报:1.你们小组预测的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有哪些?2.教师向你们小组提供的试剂是什么?3.你们小组的实验方案。4.你们

通过什么现象说明化学反应的快慢,如何处理有多个影响因素的情况?5.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汇报后并没有结束,紧接着问学生这次探究活动中还获得了哪些探究的方法。是学生在获取了知识、掌握了规律的层面上又提升到了方法的角度。学生在实验中可能并不能有意识的想到用什么方法指导本次探究活动,但是通过这个问题促使学生思考使用什么方法比较科学比较有效。比如定性观察、对比实验,都是科学探究中非常重要的方法。

然后教师又将视角转到生产生活实际。比如问学生对于合成氨反应,经过你的学习,你有哪些方法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

王磊教授:徐老师他们做的教学设计有很多点值得关注。首先是确立问题情境,在给出驱动性问题之前,他们先让学生感受到将要探究的问题是有价值的,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二,他们将驱动性问题转化为交给学生的任务,也就是确定围绕大的驱动性问题,学生要做的具体探究任务是什么。在这一方面,他们做了很多思考,比如,给学生的试剂是什么,探究内容的具体素材是什么。他们还考虑到怎么把核心探究问题转变为学生分组活动的任务。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预设每个小组在整个探究活动中的作用。这就是核心驱动性问题,转换成面向学生提出来的具体驱动性问题,然后再转换成每个小组的具体探究任务。正是这样一个负责任而又精致的层级转化保证了这个探究教学的质量。第三,这个探究教学既不盲目开放也不盲目收缩。开放时教学的内涵是明确的。第四,学生活动后的交流环节也很有特点。学生汇报要交流哪些问题,学生汇报时小组间的层级性也很明显,学生不同的小组汇报时不是平行的,而是有梯次的、有发展的。2如何确定一个好的驱动性问题?驱动性问题该怎样转化为具体的教学问题?

夏凯老师:好的驱动性问题应该是结构不良的、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

王磊教授:同一个内容可以设计出不同的驱动性问题。比如“铁及其化合物”的教学就可以有多种驱动性问题:“探究二价铁和三价铁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氯化亚铁溶液中为什么要加入铁粉?”“探究氯化亚铁的化学性质”,“请你设计实验实现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这几个驱动性问题的内容指向都是一致的,他们都是可以的,但是针对不同的学生就要具体研究哪一种驱动性问题效果更

好。

刘江东老师:好的驱动性问题应该能体现科学探究的价值。能体现矛盾冲突感的问题是好的驱动性问题。

3实验探究教学中探究点的选择和开放度的确定

王磊教授:有些教师对驱动性问题不拆解直接抛给学生,感觉开放度很大,实际上会给学生造成混乱。学生不清楚要想对这一问题提出假设、找到证据时要思考哪些问题。驱动性问题转化为探究活动中的假设、方案、证据、结论的全部过程都由学生完成,难度较大,也需要较多的时间。比如“氯化亚铁中为什么要放铁粉”这一问题如果不拆解,学生很难找到研究的方向。如果教师对问题不拆解、不逐层具体化,学生就不知如何下手,就会导致探究活动效率低下。

第二种情况是教师自己在选择探究点的时候出现迷失,自以为选择的探究点很有意义。当一个驱动性问题有多种不同的探究点的可供选择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教学的主要目标和学生情况确定合适的探究点。

教学案例:探究任务“实验室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中探究点的选择案例1:探究任务是0、+4、+6价硫元素之间的转化,教师指定+4价硫元素的代表物是亚硫酸钠,+6价的代表物是浓硫酸。在面对其中的一个转化任务时,如+4价硫向+6价硫的转化,学生列举出他们知道的所有的氧化剂;在讨论另一个转化任务时,学生列举出他们知道的所有的还原剂。然后教师要求大家讨论,如果进行实验你会选取哪些试剂,为什么。这个探究教学设计把学生思考的重点放在如何选取氧化剂、还原剂上。

案例二:探究任务是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首先明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是本次探究活动的理论基础。学生列举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实验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和程序,为学生后续的小组活动作支持。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列举各种价态硫元素的可能代表物,教师为每个价态确定一种代表物。然后教师向学生展示本次实验探究活动提供的试剂,对其中学生不熟悉的试剂,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解释其功能及可能的现象。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相关支持和实验条件设计实验方案。这个探究教学设计把学生讨论研究的重点放在不同价态硫元素通过哪类物质可以发生转化,教师通过对提供的试剂的控制,降低了学生探究活动的难度。

案例评价与教学建议:

刘江东老师:选取探究活动的探究点首先应该明确探究的核心内容。这两位老师都能把握住在硫的转化教学中核心内容是氧化还原的知识。但是在把核心内容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过程中,两位老师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要求出现了差异。在化学必修1部分,对氧化还原知识的要求只是以具体的物质为代表进行氧化还原分析,还上升不到对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做熟练的应用和强弱推断。基于课标要求、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认为第一位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偏高了。

夏凯老师: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设计了探究活动,但是对于这个探究活动是否符合课标要求,是否符合学生情况,教师思考的并不多,带有一定的随意性,这样做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

王磊教授:教材设计硫的转化这一探究活动的核心目的是让学生在完成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任务中发现具体代表物的氧化性还原性,建立硫元素各种价态间的转化关系。所以实现转化,以及通过转化的结果确认这个价态的代表物是否具有氧化性还原性应该是这个探究任务认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因此在这个实验探究活动中,学生实验探究点的选择不要放在实验技巧上。第一个案例中教师的兴奋点在于告诉学生这个实验实施起来的复杂性。这样的一个探究点的选择不是指向性质和转化关系的,而是指向具体实验技术的,虽然也有意义,但是比起性质的研究和转化关系的建立来讲就属于次要问题了。而且在这个阶段,学生还没有氧化剂、还原剂强弱好坏比较的能力和水平。所以在这个探究活动中,对于氧化剂还原剂的问题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处理:学生自主的回忆说出一些他们已知的氧化剂还原剂,然后让学生从中挑选一两种实现他们的假设,或者向第二位教师那样,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氧化剂还原剂,缩小学生的选择难度。

我看过十几节关于硫元素的转化的不同的教学设计。关于这个内容探究活动的开放点很多,比如:代表物的选取、代表物是否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预测、同时思考多个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或是分段式一次只讨论一种价态向另一种价态的转化、氧化剂还原剂的选择、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方案的实施等等。在教学中选取哪些开放点需要教师的通盘考虑。总之,教师要思考怎么把核心问题

逐渐细化变成学生活动的具体探究任务。

二、实验探究教学中学生活动组织策略的运用

1实验探究教学中如何有效使用分组策略?

夏凯老师:做对比实验时,如果每个小组连续做两个实验,时间太长。我就让每个小组再分成A、B组,A组完成一个实验的同时B组完成对照实验,然后组内对比交流,起到了互补作用。

王磊教授:还可以用必做选做的方式。重点知识、重点实验就应该让每个小组都要做;而其它只是为了提供更多样的证据的实验就可以选做,不同小组选作不同的实验,每个小组有必做有选做。既保证了每个学生都做了重点实验,也保证了实验证据的丰富性。

2实验探究教学中要不要进行实验探究前的交流?

王磊教授:目前大部分探究活动过于依赖实验探究前的讨论,很多教师把实验前的讨论定位在统一方案上。这样学生在实验中是按照同一方案实验,实验后的讨论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探究也就停止在实验之前了。探究是一个过程,假设、方案、证据、解释是一个自洽系统,不同的假设会导致不同的方案设计。如果不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自主推理的过程,探究活动就变成了还没有证据就已经判定某些学生的方案不对了,这样的探究活动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

刘江东老师:探究前的讨论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如果探究前缺乏讨论,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就会出现很多失误,就会增加实验后讨论的负担,甚至需要安排学生进行第二轮实验,这在教学中就比较低效了。但是探究前的讨论决不是教师帮助学生统一操作、方案和步骤,而是帮助学生修订自己的方案。比如有的教师采取这样的交流策略,学生在做实验之前,如果对自己的方案有疑虑的话,可以到其他组去参考一下别人的方案。

王磊教授:实验前的交流是有价值的,但实验前交流的形式是可以多样的,交流的点和内容也可以是多样的。比如徐伟念老师介绍的课例,表面看实验前没有交流,但教师通过试剂控制和指导学生的实验设计,通过ppt指导学生的探究思路,ppt上给了学生重要的方法支持,明确提示学生思考通过什么判断反应的快慢,如果是多因素你该怎么办等关键问题。

3实验探究教学中如何开展实验后的课堂讨论?

教学案例:“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探究活动的实验后交流(详情见拓展资源6-1-1)

教师向学生提供汇报框架:

1.你们小组预测的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2.教师向你们小组提供的试剂是什么?

3.你们小组的实验方案。

4.你们通过什么现象说明化学反应的快慢,如何处理有多个影响因素的情况?

5.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及时把学生汇报的结果通过板书、ppt展示出来。

教师有意请结论较为简单的组先汇报,而让其他组不断补充和相互映证。

在展示学生汇报的成果时,教师注意从两条线索展示:一是对同一个反应,学生发现的影响反应快慢的多个因素集中在一起展示;二是对不同反应,都受同一个因素的影响也集中在一起展示。

案例点评及教学建议:

王磊教授:实验探究活动后是一定要有交流的,在交流过程中要梳理出明确的结论,还应该让学生说一说收获和体会,这些都是基本的要求。我们还要关注交流的层次性。这个层次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小组做的事情与别的小组做的事情的关系,还体现在学生小组内完成的实验的实验现象与小组得出的局部结论的关系,以及小组内的实验现象与全班总体结论之间的关系。比如这个案例中学生汇报了小组实验现象和结论后,老师会提出这是这个小组得出的结论,仅靠一个证据不能说明问题,教师鼓励其他小组给出新的证据支持。很多老师开始的时候会满足于一个学生汇报出一个证据得到一个结论,马上就板书在黑板上。可是这样不能体现科学探究的本质,科学探究的本质中证据和假设的关系是复杂的,不是一个证据就可以证明假设的合理性的。

其次,实验探究活动后的交流还要关注推理过程。比如,在《铁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实验内容是二价铁、三价铁的化学性质。学生实验后汇报看到氯水褪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就说明二价铁有还原性。实验事实到结论其实没有这么简单,这里有一个相对复杂的推理过程。如果二价铁有还原性,这里的氧化还

原反应是什么,如果二价铁要升价,反应前的物质是什么,反应后转化成什么,怎么证明二价铁升价了。我们要拿出相应的事实证据与推理过程匹配。这样的推理过程在高中教学中特别重要,在概念原理模块的实验探究教学中尤为重要。

第三,我们要关注探究出的结论有什么价值。“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探究教学案例中,教师在得出结论后引发学生思考,我们再面对合成氨这样的化学反应,需要进一步去调控化学反应的时候,我们有哪些办法。进而关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研究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另外,实验探究汇报时还要注意主次问题。不要让小组遇到的枝节性问题冲淡了对核心问题的讨论。

刘江东老师:实验后讨论的内容之一是实验内容的整理。我们可以用一些策略提高交流效率。比如学生汇报时,教师可以使用副板书进行整理记录,这样做有两个好处,既可以把学生汇报的内容记下来,也可以让其他小组看到这个小组汇报的内容。有条件的还可以使用实物投影,将学生的实验记录、学案等投影出来,学生对照自己的笔记汇报可以流畅一些。听的学生同时看到汇报者说的内容,多感官同时学习,效果能提升很多。而且,将前面组汇报的内容展示出来,也可以使后面组避免重复前面组汇报过的内容,提高效率。还有一个策略,就是实验后交流环节的教师提问策略。即便是分组实验也不可能保证所有的组都要汇报一遍。教师指定哪个组来说是很有讲究的。我们提倡教师在学生活动时一定要下到学生活动中去,了解每个小组做了什么,他们在学案上填写了什么内容,他们填写的内容有哪些优点和缺点,这些优点和缺点可否成为后面教学的素材。其实这就是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如果大家仔细看刚才的一段视频,你就会发现,教师叫起的每一个组都能说出来一些重要的东西,叫哪个组发言教师是有选择性的。

王磊教授:刚才案例中的教师是用ppt的方式给出学生一个汇报框架,小组汇报时把相应内容填到汇报框架后再来得出总结论,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策略。还有一种高级汇报策略。教学中所有小组都做补铁剂中铁元素存在形式的探究,并完成一轮汇报,得出基本结论。此时教师引出一个拓展问题,天然食品中铁元素以什么形式存在呢?这个时候全体学生已经没有相应的探究经验了,于是教师请出了一个课外小组进行汇报,把这个小组课外的活动引入课堂,这就是一种更高级的交流了,完全提升了前面全班同学做的探究活动的价值,同时升华了二价铁、

三价铁的有关知识,还提升了探究的层次,也进行了很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三、开展实验探究教学时该如何保证知识的落实?

刘江东老师:落实最根本的地方是学生把知识落实在笔头上。落实不到位有两种倾向,一是教师包办,比如教师把核心化学反应方程式都写在黑板上,学生只是抄一遍;二是探究教学中常见的活动中学生光动嘴不动手,讨论的质量很高,但没有记录,下课后自己讨论的内容就全都忘了。所以我们提倡教师提醒学生把讨论的内容、分析的结论及时记录下来,形式上我们倡导使用学案,在学案上把核心内容空出来由学生自己填写。

夏凯老师:在知识落实环节教师不能替代学生完成。

王磊教授:实验探究教学中学生的活动必讲授式多,但这些活动多集中于动嘴和动脑,教师要协调好这些活动与学生动手和记忆的关系,教学中要有节奏。在进行探究教学时,还要找到实验探究活动与知识落实间的必然关系。比如说问题的提出和方案设计环节,特别是方案设计环节可以落实学生的原有知识。以《铁及其化合物》为例,对二价铁、三价铁性质的探究,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实际上是在检查学生氧化还原的知识。如果教师对这个环节没有重视,就放掉了检查学生氧化还原知识的很好机会。

而得出结论的环节是新知识形成过程,教师不应满足一个具体知识点的得出,还要进行整合和精致,在得出的结论基础上追加问题。可以与以前的知识建立联系,也可以是针对学生探究活动中直接探究不能注意到的但又是非常核心的内容进行拓展提问。这就是重视探究后的整合和精致,这样就可以把具体探究的经验与知识的获得和整合统一起来。

作业环节是巩固、记忆和迁移、应用的落实环节。有些教师花费大力气开展探究教学,但是对作业环节不重视,虎头蛇尾,丧失了巩固、记忆、迁移、应用的落实机会。实验探究后要注意通过作业指导学生实现笔头巩固、重复训练、拓展迁移等学习活动。

本专题作业见课程公告中的研修指南。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 摘要: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可以采用兴趣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信息化教学, 探究性教学等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是:

1、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2、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课程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不能为追求形式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 3、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师对教学批判反思的能力,这些与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发展。 二、传统化学教学对有效教学的不利影响 1、教学目标的设定只重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提高。 传统的教学目标中,大多数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对于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化学知识,教师会组织和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和巩固,认为学生做对题了,化学就学好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由于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变化,以至于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不但达不到“熟能生巧”的效果,反而还容易让学生产生“熟能生厌”的厌

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浅谈

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浅谈 摘要在高中化学中,重视实验教学就是赢得了化学教学的胜利。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这是新课改高中化学老师面对的一个重要的课题。高中化学是高中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的部分,做好实验内容的教学至关重要。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效果;多媒体 新课程中的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知识,高中化学教材也在编排中设计安排了大量的实验内容,同时化学知识也是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是构成化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曾有阐述:“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的法庭”。这一论点说明了化学的实验是论证科学观点的途径和佐证。在高中化学中,重视实验教学就是赢得了化学教学的胜利。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这是新课改高中化学老师多面对的一个重要的课题。纵观我国目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还是有很多问题存在的,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将要采取什么措施,是笔者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探讨的问题。 一、做好高中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高中化学的学习主要是验证前人的科学观点,通过实

验的开展,进一步或者是再现科学家的科学论断。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他们观察和亲自操作实验,可以增强他们对科学观点的直观认识,亲历知识建构的全部过程,增强感性认识的,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科学意识和科学研究的素质,为学生以后的化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高中化学教学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上好实验演示课,让学生在直观、真是的环境中,体会学习的快乐,感受知识的形成,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目前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探析 高中学生的学习带有明确的目的性,那就是未来的高考。学生十几年的学习要在在这个时期经受一次重要的检验,因此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正是这样明确的目的性严重影响了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在教学中广泛地存在着低效或无效的现象,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的提高。第一是不能完全体现实验的探究性,实验变成了一种教学形式,没有实践的过程。比如有部分教师对照考纲的内容,考纲里有的实验要求必做实验,而这样的实验也仅限于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形式,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是从目的、原理、步骤、实验的注意事项等入手,一步一步地在黑板上画实验、讲实验,一切都是图解,没有器材的使用。学生只是一个听众,他们的学习方式是听实验、背实验、记实验。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一部分老师没有从意识深处

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五 铁及其化合物

专题五铁及其化合物 1、铁元素的存在形态: 游离态:陨铁 化合态:铁元素主要以+2价和+3价的化合态存在。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为4.65%,处于第四位,仅次于氧、硅和铝。 2、按不同标准给铁及其化合物分类 (1)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给上述物质分类。 单质:铁;氧化物:FeO、Fe2O3、Fe3O4;碱:Fe(OH)2、Fe(OH)3;盐:FeCl2、FeCl3、FeSO4、Fe2(SO4)3(2)按铁元素的化合价给上述物质分类。 0价:Fe;+2价:FeO、FeCl2、FeSO4、Fe(OH)2;+3价:Fe2O3、FeCl3、Fe2(SO4)3、Fe(OH)3 3 4.铁的氢氧化物——4Fe(OH)2和4Fe(OH)3性质的比较 (1)氢氧化亚铁: 制备:FeCl2+2NaOH=Fe(OH)2↓+2NaCl 物理性质:白色难溶的弱碱 化学性质:①与强酸反应 ②还原性:易被氧化剂所氧化。如:4Fe(OH)2+O2+2H2O=4Fe(OH)3 思考:实验室在制备Fe(OH)2时,为防止被氧化,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提示:实验室制备氢氧化亚铁时,因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极易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更要注意隔绝空气。其方法是:①亚铁盐需新制(用足量铁与稀硫酸反应或还原氯化铁溶液);②将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煮沸以赶尽溶于其中的空气(O2);③使用长滴管吸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将滴管伸至氯化亚铁溶液的液面以下,慢慢挤压乳胶头使氢氧化钠与氯化亚铁接触。 (2)氢氧化铁: 制备:FeCl3+3NaOH=Fe(OH)3↓+3NaCl 物理性质:红褐色难溶固体 化学性质:与强酸反应。Fe(OH)3+3H2SO4=Fe2(SO4)3+3H2O 5、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预测:铁元素显0价时,只有还原性;显+3价时,只有氧化性;显+2价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中学化学教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c514593036.html, 中学化学教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学化学教学论文选题参考 1、中学化学教学中认知结构构建的研究 2、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尝试 3、改进“中学化学教学法实验”课的尝试 4、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学问题设计的艺术 5、中学化学教学中活动表现评价的实施策略 6、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知识内涵的开发 7、探究性学习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8、关于我国中学化学教学增加定量型实验的研究 9、中学化学教学中探索性实验的设计原则与设计举例 10、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实践研究 11、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物质微粒观的培养 12、中学化学教学要重视化学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 13、中学化学教学分层次研究性学习的实验研究 14、中学化学教学法实验实施绿色化教学的实践 15、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参与 16、中学化学教学中学习情境创设的途径及启示 17、“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落实的建议 18、中学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19、论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作业的设计 20、绿色化学与中学化学教学

https://www.doczj.com/doc/c514593036.html, 二、中学化学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1、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2、中学化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研究 3、STSE理念及其与中学化学教学的整合 4、化学假说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5、构建中学化学教学评价体系的思考 6、浅析化学课程标准与中学化学教学改革 7、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绿色意识 8、苏南地区中学化学教学的调查与思考 9、中学化学教学与科学素质培养 10、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教育 11、中学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理论与实践 12、浅析Big6模式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3、浅谈大学化学教学与中学化学教学的衔接 14、当前中学化学教学应当简约化 15、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学化学教学模式 16、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导课语的设计 17、中学化学教学语言艺术初探 18、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STS教育的研究 19、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科学素质教育 20、从优化设计到有效整合——基于现代教育媒体辅助中学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0年浙江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评比报送要求

2018年浙江省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评比报送要求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关于组织2018 年教学研究评比的通知”要求,现将2018年浙江省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评比报送要求通知如下: 一、论文主题及规范 1.教学论文主要指理论文章、教学叙事、经验总结、教学调研报告等。课题报告已归入“教研课题成果评比”,不属教学论文范围。 2.教学论文要突出主题、言之有据、语言简洁、表述规范。 3.参评论文须填写《浙江省教学论文评比承诺书》(见省教研室文件附件2),倡导学术诚信,严禁抄袭造假。 4.各设区市和义乌市教研室相关学科教研员须在9 月30 日前将推荐的参评论文目录(见省教研室文件附件3)的电子稿发给省教研室任雪明。将论文作者的承诺书以照片形式上传“浙江省教学研究评比管理平台”(以下简称“评比平台”)。 2018年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评比的主题为:化学学科课程(体系)建设,化学课堂教学,化学实验教学,化学教学问题研究,化学作业及评价研究等。要求突出主题、言之有据、语言简洁、表述规范,突出科学性、前瞻性、学科性、实践性。 参评论文字数一般不超过5000字。超过8000字或以课题报告形式撰写的不予评奖。参评论文作者署名不得多于3人。上报的化学教学论文格式见附件。 二、论文选拔及上报 各市、县及学校要广泛发动教师认真研究化学学科教学中的问题,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做好优秀论文的推荐工作。 论文推荐及上传的截止时间是2018年9月30日。请关注平台上市级评审的截止时间和上报时间。 三、论文评比流程 2018年所有学科的教学论文评比将通过“浙江省教学研究评比管理平台”(简称“评比管理平台”:https://www.doczj.com/doc/c514593036.html,/,也可点击“浙江教研网”上“教学评比”栏目进入)进行。建议采用“市级直报”方式,基本流程如下: 1. 省教研员通过“评比管理平台”创建省级评比活动。 2. 市教研员通过“评比管理平台”接受省级活动,开启本市评比活动。 3. 各市组织评选活动,可以仿照省级评比办法在网上进行,也可以采用传统 的纸质文本评比办法。 4. 市级评比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市教研员通知参加省级论文评比的教师, 请他们通过自己的“省师训平台账号”将论文、承诺书(照片形式)及相关文档上传到省“评比管理平台”。 5.请市教研员在9月30日前将本市推荐参与省级评比的《2018年浙江省教学论文评比参评目录》、教师论文和承诺书(照片形式)及相关文档通过“评比管理平台”推送给省教研员。 6.省教研员组织专家网络评审,并公示评比结果。 四、送评论文名额分配 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衢州、台州、丽水每市8篇,舟山5篇,义乌2篇,杭外1篇,浙师大附中1篇。 省教研室 2018年2月24日附件化学教学论文格式

(完整)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doc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 【课标内容】 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3.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4.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5.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教学目标】 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 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3.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 4.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5.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6.能用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概念解释一些实际的问题。

7.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8.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初步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课时安排】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 物质的量 物质的聚集状态 , 物质的分散系1 课时1 课时 【课题】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3、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4、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本节关于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内容正好可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学生正确的唯物主义物质观 【教学重点】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 【教学难点】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教学过程】 一、物质的分类

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测试卷

必修一专题1、2测试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Mg-24Al-27S-32Cl-35.5K-39Fe-56Zn-65Na---23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 是()A.Na2CO3是碱B.Na2CO3是盐 C.Na2CO3是钠盐D.Na2CO3是碳酸盐 2.下列反应进行分类时,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Zn+H 2SO4=ZnSO4+H2↑B.2KClO32KCl+3O2↑ C.S+O2SO2D.CH4+2O2CO2+2H2O 3.某加碘食盐包装袋上标有“忌高温蒸炒”,由此判断下列说法中 正确 的是 ()A.此食盐是纯净物B.所加含碘物质受热易分解 C.食盐中加入了碘单质D.加碘食盐难溶与水 4.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N 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 B.25℃,1.01×105Pa,64g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 A C.在常温常压下,11.2L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 D.标准状况下,11.2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 5.224mL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质量为0.32g,该气体的摩尔质量约 为()A.32g·mol-1B.64 C.64g·mol-1D.64g 6.某物质在做焰色反应的实验中,通过蓝色的钴玻璃,发现焰色呈现紫色,该物质可能() A、NaCl B、KCl C、CuCl2 D、BaCl2 7.将30mL0.5mol/LNaCl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稀释后溶液中NaCl的物质量浓度为() A.0.03mol/LB.0.3mol/L C.0.05mol/LD.0.04mol/L 8.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OH溶液时,下列操作对实验结果没有 影 响 的() 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B.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溶液未转入容量瓶中; C.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D.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 9.下列括号中的物质是除去杂质所需的药品,其中错误的是()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新课改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

新课改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 摘要化学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们要树立全新的化学实验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探究功能,实验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实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本文就化学实验教学新理念,教材中实验内容的重新构建及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方面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以通过实验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理念改革 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建立了新的化学课程目标体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强调“创设生动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这些新的课程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落实,都离不开化学实验。课改中化学新教材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促使全体学生学习持续发展及有个性的发展是教科书设计的出发点,把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方法的学习,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科书设计的重点。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新的化学实验教学思想把实验教学的功能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本文就新课改中化学实验教学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1、树立新的化学实验教学理念 1·1、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探究功能 传统的实验教学中,过分重视实验技能的训练,忽视实验的探究功能和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只是通过实验,论证某个规律,使实验论为知识灌输的附庸或点缀,因此实验教学也只是“把实验同教学捆绑在一起”,非常呆板地把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操作步骤和结果一一交代给学生,然后学生按部就班地动手“实验”,根本体会不到自己动手后发现问题并总结出一些实验结论的乐趣,感受不到科学的魅力,这是“应试教育” 模式下实验教学的“悲哀”。它挫伤了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出来的人只能适应社会继承,不能适应社会发展。 化学新课程中把“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既是科学探究的构成要素,又是科学探究其它要素在化学教学中得以实施的重要活动载体,因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高中化学总复习的体会和做法

高中化学总复习的体会和做法 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一项系统的教学工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在指导高考复习时,教师若能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立足课本,认真分析学情及历年高考试题,并在此基础上,切实抓好“基础复习――专题复习――模拟训练”等复习阶段,就能收到较好的复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一、依纲扣本,狠抓双基,构建知识网络。 认真分析2020年以来的理综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化学试题紧依中学教学大纲,遵循考试说明,立足课本,非常重视对考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难题比例很小,学科间综合题很少。因此,在近年高考中,凡是基础扎实,思维灵活,答题规范的考生,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基础复习阶段,务必做到抓纲务本,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做到有序储存,灵活应用,从而使双基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做到“三研”,让学生明确复习目标。 在每章节复习前,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章节的主干知识是什么,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研究考纲,明确高考考什么,考到什么层次,是要求了解,还是要求理解掌握,还是要求达到熟练运用;研究考题,明确高考是如何考查这些主干知识的。并要将这些信息明白地告诉学生,让学生在复习本章节时能做到心中有数,脉络清楚。 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克服死记硬背。 化学知识碎、散、繁、多,记忆量很大,好多学生在复习时一味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其结果收效甚微,为此,教师应改变以往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倾向,在教授每一个知识点时,教师应尽可能地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过程上,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感知-(抽象)概括-(实际)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思维得到训练,既巩固了基础,又提高了能力。这样的教学,就能使学生将一个个知识点有序地“嫁接”到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知识链条上,进而靠逻辑推理来掌握知识,不再仅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好多学生在高考复习中感到:好多知识自己确实记下了,但到考试时却用不上。究其原因,我认为就是我们“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现状造成的,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和智力的内在联系,学生并没有把课本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所以就不可能在实际运用中将知识“活化”。 3、纵横串联,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知识结构把它联系起来,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在高考复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对主干知识脉络清楚,做到有序储存,这是高考复习应完成的一个重要任务。 在这方面,我的做法是:首先引导学生对单元主干知识作纵向联系,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勾勒出“单元知识网络图”,这样,通过单元复习,就可以将

高一化学必修一复习专题

高一化学必修一复习专题 专题1 例析鉴别物质的三种类型 ◆典型问题1 不用试剂的鉴别 例1 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它试剂不能鉴别的一组是() A、Na2CO3HCl CuSO4NaNO3 B、K2CO3H2SO4HNO3BaCl2 C、HCl AgNO3HNO3NaCI D、NaOH FeCl3MgCl2BaCl2 【方法归纳】不用任何试剂的鉴别题解题思路: ①先依据外观特征,鉴别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然后再利用它们去鉴别其他的几种物质。 ②若均无明显外观特征,可考虑能否用加热或焰色反应区别开来。 ③若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能鉴别时,可考虑两两混合,记录混合后的反应现象,分析确定。 ④若被鉴别物质为两种时,可考虑因试剂加入的顺序不同、现象不同而进行鉴别。 ◆典型问题2 只用一种试剂鉴别 例2下列各组物质中,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 ①AgNO3、NaOH、HCl ②NaOH、HNO3、NaCl ③Ba(NO3)2、KCl、CH3COOH A.①②③B.①③C.①D.②③ 【方法归纳】①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水溶性、密度、溶液的酸碱性,确定能否选用水或指示剂进行鉴别。②在鉴别多种酸、碱、盐的溶液时,可依据“相反原理”确定试剂进行鉴别。即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酸性时,可选用碱或呈碱性的盐溶液作试剂;若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碱性时,可选用酸或呈酸性溶液作试剂。 ◆典型问题3 任选试剂鉴别 例3现有下列五种物质的溶液:HCl、H2SO4、NaCl、Ba(OH)2、NaOH,如何将它们区别开来?【思路】任选试剂鉴别多种物质时一般是先加一种试剂根据现象不同将多种物质分组,然后再分别鉴别出每组内的物质。 【规律总结)】此类题目不限所加试剂的种类,可用多种解法,题目考查的形式往往是从众多的鉴别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其要求是操作步骤简单,试剂选用最少,现象最明显。简答叙述时的一般步骤:取少量样品→加入某种试剂→加热、振荡等操作→根据现象→得出结论。 〓自我检测〓 1 不用任何试剂鉴别下列五种物质的溶液:①NaOH ②MgSO4③Ba(NO3)2④Cu(NO3)2⑤KNO3被鉴别出来的正确顺序是()A、⑤④③②①B、④③①②⑤C、④①②③⑤D、②③①④⑤ 2 有标号为A、B、C、D、E、F的六瓶溶液,只知它们分别是碳酸钠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盐酸、硝酸钠溶液、硝酸钙 3. 下列各组中固体物质只借助于水就可以鉴别的是() A、CaCO3、Na2CO3、BaCO3 B、BaSO4、NaCl、K2SO4 C、CuSO4、NaOH、KCl D、NaCl、AgNO3、KNO3 4. 只用一种试剂能区别Na2SO4、AgNO3和Na2CO3三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A、BaCl2溶液 B、KOH溶液 C、NaNO3溶液 D、稀盐酸 5. 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盐酸、碳酸钠、硫酸、氢氧化钾和硝酸钾五种溶液。为把他们区别开来,所加试剂及先后顺序合理的一组是() A、氯化钡溶液、稀硝酸、石蕊试液 B、稀硝酸、石蕊试液、硝酸银溶液 C、石蕊试液、稀硝酸、硝酸银溶液 D、稀硝酸、酚酞试液、硝酸银溶液 专题2 解读除杂的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除杂应遵循的原则:①被提纯物质的应尽量不要减少;②不得引入新的杂质;③要易于分离、复原;④为使杂质尽可能除去需要加入过量的试剂;⑤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能把前面所加过量的试剂除去。除杂的主要化学方法有:增加法、溶解与吸收法。 ◆典型问题1 增加法除杂 例1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A、通过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少量SO2 B、通过NaOH溶液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C、用铁除去氯化亚铁中少量的氯化铜 D、用盐酸除去AgCl中少量的Ag2CO3 【方法归纳】增加法除杂即把杂质转化成被提纯的目标物质。如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HCl):通过NaHCO3溶液;NaNO3(NaCl):加AgNO3溶液;NaHCO3(Na2CO3):通入CO2;NaCl(Na2CO3、NaHCO3):滴加HCl;Na2CO3(NaHCO3):加热。 ◆典型问题2 溶解与吸收法除杂 例2下列物质提纯的方法错误的是() A.除去混在Cl2中的HCl:将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B.除去混在SiO2中的CaO:加入足量盐酸后过滤 C.除去混在KI中少量的I2:加入CCl4后过滤 D.除去酒精中混有的醋酸:向混合液中加入生石灰后蒸馏 【方法归纳】溶解与吸收法除杂是较常用的提纯方法之一,利用被提纯物质与杂质在水、有机溶剂、酸、碱、盐中溶解性差异(这里的溶解包括发生化学反应而与原体系分离),选择不同的试剂溶解吸收除去杂质。①溶于水的物质与不溶于水的物质混在一起时,可加水溶解,过滤,如混在氯化钠中的二氧化硅。 ②不溶于酸的物质中混有溶于酸的物质,可加酸溶解过滤。如混在铜中的锌可用盐酸除去;二氧化硅中混有碳酸钙,可先加盐酸后过滤而除去。 ③不溶于碱的物质中混有溶于碱的物质,可加碱溶解过滤,如混在镁中的铝可加氢氧化钠后过滤而除去;H2(H2S、SO2、CO2、HCl、H2O),用碱石灰(固体氧化钙与氢氧化钠的混合物)除去;甲烷(乙烯):溴水;乙烯(CO2、SO2):NaOH溶液。

高中化学论文

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高中化学新课标的理念是“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理念、“课程整合”的理念、“教学民主”的理念,这一系列的要求,对我们教师在教学实施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新的期待。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而且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材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品质。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凯洛夫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因此,在与西方学生的比较中,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往往偏低。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 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实施,是以素质教育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和塑造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是科学的、前瞻的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所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创造性的时代特征。这就要求21世纪的化学教师必须站在化学发展的“昨天”与“明天”的新旧契合点上寻求自己的创新与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了时代的主潮流,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

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养成科学态度。本文结合我实施新课标一年多来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体会。 一、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 学生自主学习是创造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至关重要。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呢? 1、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学生的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搬运工与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马克思)。”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做到尖子生吃饱,中差生吃好,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激励竞争,形成一个“兵教兵,兵教官,官教兵”,全班学生共同提高的统一整体。如我在每一节教学时,都预先准备一份学案,学案中所涉

初探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初探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发表时间:2016-03-29T11:29:45.15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12月下作者:赵建新[导读] 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 摘要:我们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的有效手段,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以实验为基础开展探究教学是化学教学的方向之一。本文主要探讨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化学实验;培养能力;强化思维;探究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等实验要素可为实验探究教学创造更多的实践途径。运用化学实验,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能够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智能。 化学实验在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化学科的质量提高是离不开化学实验,实验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自己探究,自己发现的乐趣是任何外来的奖励无法比拟的。所以,要想学好化学,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现自主学习 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灵感等,学生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和方面思考,举一反三,多解求异,进行发散思维,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但学生要善于观察、分析才能提出疑问。 二、激发兴趣,诱发生疑意识和探究动机 “学贵有疑”,疑是探究的源头。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产生疑问是自主学习的开端,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创设问题情境,将这些问题筹划为各种形式给学生造疑,促使学生存疑、质疑,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自然就要去研究学习。学生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多采多姿的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积极地去认识、探究,从而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三、实验教学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 实验的设计很重要,应注意:1.要具有探究性。所设计的实验包含的化学规律往往隐藏在较深的层次,需要学生去挖掘;实验的条件和结果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距离,需要学生去跨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往往不太明确,需要学生通过尝试错误,得出假设并验证假设来寻找。 2.在内容上把握主干,形式上注重质量。探究学习方式开始会比较耗时,但由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较为深刻,完全可以在后续的学习中通过少花时间用于反复巩固而补回。最值得选择的内容应该是对于学科来说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的那些概念和规律性知识,因为学生真正理解了这样的知识,就等于掌握了学科知识的主干,形成了扩充和扩展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 四、课堂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两种基本实验形式 1.演示实验 大量的演示实验,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接受化学知识,为理解提供直观材料。在演示实验中,要通过增加演示实验的创造成分,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间,把部分有探究价值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究实验。 2.学生分组实验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通过增加实验的未知性,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果某些实验所验证的规律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思维水平,这类实验可改为探究性实验,实验时间可放在知识教学之前。对于一些学生确实难以完成的实验,可以通过教师适当点拨或学生看书完成。 通过实施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发现: (1)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加强。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他们习惯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猜想假设,自己设计方案,并从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和完善。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并具体实施实验操作,这一系列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来,使他们的化学概念表象得以更为有效地与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中的化学概念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使学生在还没有抓住化学概念本质时,就会主动查阅资料,自己设计方案,增强迁移效果,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3)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教师们对其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逐渐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教育过程本身也有了全新的感受。教师们知道他们应成为自己教学行为的研究者。通过实验教学我们不难看出,实验可以:其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化学实验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重点,要自始至终,从明显的到细微的都必须认真地、细致地观察,要提醒学生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做好实验记录。在实验前,要求学生观察药品状态,仪器形状,连接方法。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反应中产生的多种现象,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要作全面观察,及时纠正学生的片面性,在实验过程中要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其二,培养学生的思维。 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教学中循循善诱,适时点拨,逐步培养具体、全面、深入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使学生的思维从表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围绕演示实验层层设疑,不断深入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其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可以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把化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技能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能动地获得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优化高中化学教学实验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优化高中化学教学实验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9-06-28T10:26:57.640Z 来源:《中国教工》2019年第5期作者:韦兴全 [导读] 在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融入到化学实验知识体系中,提升学生的综合感知能力。基于此,作为化学教师要采取多元路径,激活并释放学生的化学实验思维,提升学生自身对于化学实验知识的认知效果,实践高中化学实验教育创新目标。 高州市第二中学 随着现代高中教育的发展,化学教育形势呈现出日新月异的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队伍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打造专业化的教师团队,探索新型实验教学模式,是现代高中化学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有待深入探索,寻求科学的实验模式和策略,切实解决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升综合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综合素养[1]。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现代教育的深入发展,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在高中教育体系中,化学是难度比较高的学科,很多学生在学习中都遇到了诸多困难。此外,在升学竞争压力下,很多教师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转而向学生灌输应试技巧,这与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育发展方向背道而驰,作为教师,要积极探索实验教育创新模式,助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培育更多的化学人才。 (一)教育手段有待进一步更新 在现代高中化学教育当中,实验教学普遍存在手段落后的问题,很多教师虽然认识到教育创新的意义,但是找不到有效的突破口。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要认识到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通过多种渠道掌握最新教育发展动向,在教育中充分融入现代理念,更新教育手段,将现代信息技术、实践教学等多元模式融入到课堂当中,提升综合教育效果。但是,很多高中化学教师仍然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按部就班推进传统课程教学,整个课程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导致总体化学实验教育效果不够理想[2]。 (二)教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现代高中化学教育格局下,对于教师实验指导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教育新常态的背景下,很多教师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缺乏有效的教育创新,导致教育总体效能不够高。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要认识到自身能力上的不足,对照现代高中化学教育发展标准,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综合教育能力。提升教师教育能力,既要从能力入手,也要从理念入手,坚持创新教育理念,构建现代教育格局,提升教师的综合认知水平,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实现教育效能的不断提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二、导致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出现问题的因素分析 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是教学创新的根本目的,同时也是老师采取全新教学方法的动力,如果一种教学方法不能实现这一目标,那么全新教学方法的应用就是徒劳的,也是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同样如此。从当前的实际教育情况来看,由于部分教师对于多元教学模式的理解不够深入,没有明确其与化学实验教学进行融合的方式方法。因此在应用多元教学模式的时候,多数都是进行较为浅显的应用,表面上看似乎应用了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模式,但是实际上仍然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多元教学模式的作用根本就没有得到切实发挥。对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来说,多元教学模式的应用,本身就是一次全新的教学尝试,需要老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多元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在此过程中,由于没有成熟的教学经验可供借鉴,因此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时候,即使老师掌握了多元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但是也会非常容易忽视学生的学习特点,缺少对于高中生的针对性教学设计。在这样的情况下,创新性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就会大打折扣[3]。 三、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高中生在化学实验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发展需求。作为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业提升的同时,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信息化发展的当代社会,高中生受到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影响,具有较强的个性特征,出现问题多、教学难的现象,为此,教师要进一步提升化学实验教育创新性,关注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强化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一)注重化学实验实践教学活动 在高中教育体系中,化学是重要的学科,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推进高中化学教育改革过程中,要注重构建实验实践教育体系,让化学知识真正与学生生活联系在一起,通过融入并改进实践活动模式,让学生真正学会知识,并且真正掌握运用化学知识的技能。在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有一些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对于学生而言不是十分容易理解,作为教师要结合化学学科特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化学实验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化学、用化学,提升自身对于化学知识的认知与掌握程度,实现高中教育改革目标。不容忽视的是,现代高中教育面临着较强的升学压力,如何有效开展实践活动教育,又不冲击日常的课堂常规教育活动,是一个难点,同时也是高中化学实验教育改革的重点。因此,要将化学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效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实验教育的积极意义[4]。 (二)丰富高中化学实验教育内涵 高中教育作为学生个体成长、成才的起点,重在帮助学生认识化学、认识自我,并在学习中形成基本的素养。因此,落实好高中化学实验教育工作,特别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学生的学习可以分为几个特定的时期,从模仿到理解,再到内化和创造,这一线性发展就是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过程,换言之就是提高认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不断地试误,这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介入阶段,高中化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设计丰富的教育过程,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经验。据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核心素养培养在学生教育中的意义与价值。为了更好的梳理化学实验教育工作中的内容,我们需要在实践工作中找问题。学生化学实验学习的主要问题就是量少质寡。"量"是对于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多少来定义的,在以往的学生化学实验教学工作中,"量"便难以保证,这主要是教师认识不清、课程安排混乱造成的,于是便带来了化学实验教育与学生的脱节,没有发挥化学实验核心素养的积极意义。此外,"质"也是衡量化学实验教育的一个标准,对于化学实验教育的开展情况并没有一个量化的考核,其效果和效益也难以估量,严重影响高中化学实验教育工作的进阶发展。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实验学习需求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是教育天平上的重要一员,学生的发展与未来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因此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能力是重要的成长元素。同时,学生也是独特的个体,在化学实验学习中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教师要在预期这种可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六篇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六篇 【篇一】 目前学术关于“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或有效性教学”方面的研究日渐丰富,但关于“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途径(或路径)”方面的研究论文较少。笔者以“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途径”为题名对中国期刊网(CNKI)的学术论文进行了搜索,发现目前关于“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途径”的期刊论文仅有109篇(2013年6月21日为止),因此加强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途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笔者在借鉴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试探寻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生成路径,以期在丰富此方面理论成果的同时也为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一、课前精心准备,为课堂有效性教学铺垫 笔者认为,课前精心准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高中化学教师自己要精心备课。众所周知,教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优化教案设计,使四十多分钟的课堂教学能获得最好的效率。高中化学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整体性知识体系的掌握,注重向学生渗透科学思想,注

重对有利于学生科学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活动的设计。另一方面,高中化学教师每上完一堂课时,要为下一堂课给学生布置科学、合理的预习作业。就笔者亲历的教学来说,按照预习导纲预习是一项不错的选择。因此高中化学老师在每节课的课后应让学生记下预习导纲的内容,督促他们按照其内容和要求在下一节课前完成预习任务。 二、优化内容和改善教法,提升课中教学效果 优化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其重要是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略、教授顺序等进行安排。每一节课都有重点,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很懂得教材内容的取舍,他们会根据课标上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适宜择取相关的教学内容,这样既能为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服务,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高中化学教学要想做到教学有效,必须重视优化教学内容,而且还要学会根据课堂的生成情况适当的对教学内容的教授时间进行灵活机动延缩。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无不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一般的套路或方法可循,但同时教师又不应该拘泥于这些方法,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是一门特别复杂、内涵极为丰富的教学,这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