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部分 中国的近现代史(上册)基础知识复习指南

第二部分 中国的近现代史(上册)基础知识复习指南

第二部分   中国的近现代史(上册)基础知识复习指南
第二部分   中国的近现代史(上册)基础知识复习指南

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史(上册)基础知识复习指南

简阳中学12高历史备课组

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阶段时间:1840.6-1864;

2、同期世界形势:工业革命,要求对外扩张,争夺原料、市场

3、主要事件(或线索)有哪些:(1)侵华:一、二次鸦片战争;(2)抗争:太平天国运动;(3)探索:新思想、

《天朝……》、《资政新篇》

背景:(鸦片战争前夕的

中国和世界)

中国:封建社会

晚期危机四伏

经济上:自然经济占主体;资萌芽缓慢发展;土地高度集中;

财政困难

军事上:装操营纪

对外:闭关锁国:含义,原因、表现;危害

世界:欧美资本

主义崛起

政治: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经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法、美相继发展;

对外:需更多销售市场和原料对外扩张;

军事:船坚炮利,新式近代武器,英炮舰、走私骚扰和侵略,

思想科技:文艺复兴、思想启蒙、近代科技兴起、发展原因

根本原因:英工业革命——迫切占有落后的广阔的中国市场、原料

直接原因:借口中国禁烟

原因:英走私鸦片

走私原因:呢绒棉布小于茶丝药(原因:自然经济为主)

目的:扭转逆差(入超)

危害:银荒兵弱不利统治,危害全民。

代表:林则徐活动;禁烟、抗英、睁眼。黄爵滋;邓廷桢

事件:虎门销烟

林为钦会同邓整海防;缉烟贩;收鸦片

1939.6,英、美,虎门海滩

意义:胜利;反抗决心;林则徐近代第一民族英雄(人民纪念浮雕经过

1840.6封锁珠江口,标战争开始(结合形势图掌握侵华路线,侵占城市;

1841年初,扩大侵华战争,占香港岛人民抗英代表,为国捐躯将领)

1842.8求和、结束

性质:

结果

以中国失败而告终:原因,主观;客观:直接:教训:

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及附件

时间、地点、国家、内容、危害(分与总)、特点

分清包含新增关系。

《望厦条约》

《黄埔条约》

影响:四(五)条约引起社会五

大变化—总的:一个转折,一个

开端。

社会性质

政治:前:独立自主;后:土、海、法、税贸破坏

经济:前:自给自足;后:逐渐卷入资市场,自给自足经济逐步解体

主要矛盾

前:地主和农民

后:外国资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

革命任务

前:反对本国封建

后:反封与反外资侵

革命阶段

前:旧式农民起义

后:民主革命

思想观念

前:盲目虚骄

后:新思潮(学西方)

华 史

第二次 鸦片战 争

背景

国际背景: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直接:1853-1856克里米亚战争

国内:太平天国运动

原因

根本原因:商品滞销,为进一步打进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英“亚罗”号事件;法“马神甫事件” 经过

1856年秋,英军舰袭击广州城,标志开始 1857年底,英法攻陷广州城,成立联军委员会

1858年,占天津 1860年,占北京,标志结束 结果:清

政府失败

八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与一鸦区别(时间、地点、国家、内容、危害、特点)(地图上落实?,英法在北京罪行) 掌握路 线、口岸: 由南到北、由东到西记

俄侵占我北方大片领土:分清时间(在位皇帝,二鸦期间),范围落实到地图上,东北与《尼布楚条约》联系

口诀记:长江南镇和九

汉沿海还有营烟汕,岛上还有琼台淡

影响:半殖半封程度加深 政治上:丧失大片领土和主权;清投靠外,成为附庸与工具,中外公开勾结,镇压人民 经济上:扩张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不考

抗争史→太平天国运动

背景

国际:资迅发展

国内: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加强阶级矛盾——外因

酝酿 (准备) 组织上:1843,洪创立拜上帝教,目的:推翻清统治

思想上(宗教理论建设):(1)来源:三结合(宗教迷信、农民革命,儒家思想) (2)理论著作;(3)理论内容;(4)理论特点

根据地建设:

经过

前期斗争:兴起与发展 1851年初,金田村起义,号太平天国,东乡称天王 1851年秋,永安整顿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1853年春,占南京,改天京,建都,建立政权,同清对峙 (沿途经过哪些省及镇:金田—永安—全州—长沙—武汉—南京;

主要活动区域及省……)

后期斗争 1856天京变乱

(不考)

重建领导核心 防御战

措施

政治:《天朝田亩制度》:背景、内容、目的、特点,评价其积极性、局限性及原因(与《资政新篇》比较不同:背景、目的、内容、结果

及原因、积极、局限)

军事:北伐和西征:比较背景、二征目的、领导、路线、结果及原因、意义

结果:失败 标志:1864,天京陷落,标志失败 原因 主观:阶级局限性(1)(不代表先进生产力,狭隘、自私、保守、分散),无科学纲领;(2)战略、失误 客观:(时代局限)中外勾结

评价

性质: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斗争 特点:(总的新旧交替)背景、形式、纲领、与外国、结果 功绩 (1)对清朝:加速了衰落和崩溃,有利近代化;(2)从规模:大规模武装

斗争,打破了殖民地化的企图;(3)从任务:反封建反侵略;(4)从水平:在思想、组织上是几千年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对后来产生深远影响;

(5)对亚洲革命风暴:共同构成亚洲第一次民族阶级运动高潮,互相推动、互相影响,共同打退西方殖民主义者

教训

索史

新 思 想 的 萌 发

背景:中国思想界“万马齐暗”死气沉沉

统治者提供程朱理学,压制反清和进步思想;乾嘉学派,埋首故纸堆,不谈政治

原因

民族危机出现,封建统治危机加深,有识之士提倡“经世致用”(基础)——可能性

鸦片战争,清朝封建统治腐朽充分暴露,使有识之士从迷梦中惊醒——必要性

含义:向西方学习——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表现 林则徐

(1)著作; (2)内容主张; (3)特点; (4)分影响; (5)总影响, (6)指导思想, (7)本质, (8)与洋务派有何联系和区别 魏源 姚莹

徐继余 洪仁 干:《资政新篇》:背景,内容,评价,(与天朝田亩制度比较)

影响

揭开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序幕

对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产生积极影响

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阶段时间:19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

2、矛盾演变;时而“民族矛盾”,时而“阶级矛盾”;

3、同期世界形势:(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资体系初成;(2)向帝国主义过渡;

4、基本线索:(1)侵华,60年代外交欺骗,70年代边疆危机→中法→中日战争;(2)探索和抗争○

1洋务;②早期维新思想;○

3改良;○4义和团;(3)社会经济、阶级结构变化:○1旧的经济进一步瓦解;○2新的生产方式产生;○3推动两大新阶级的产生,总:进一步冲击瓦解封建经济,政治统治

一、清朝政局的变动(不考)

、洋

务运

动(与俄日

改革

比较)

概念

洋务运动:1、19世纪60-90;2、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3、通过采用西方

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海军和新式学堂;4、企图摆脱内忧外患困扰,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背景(原因)

内忧(太义)外患(二鸦) 总理衙门推动 慈禧支持 地方汉族官僚积倡导

洋务派和顽固派 代表人物:顽: 洋:中央: 地方: 主张及其异同点:(鸦片战争中抵抗派与洋务派的联系与区别) (三派同:维护封建统治;异:对外态度、维护手段)

洋务运动的经过 起止时间标志:19世纪60-90年代;创办近代军事工业、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 口号、指导思想:求强、求富、中体西用

活动:1、军工(三局一所);封建官办封性资色;2、民用(二局一矿一厂),原因;目的;

性质;官督商办资性封色;3、海军(三军一衙);4、文教:新式学校、出国留学

结果及原因:

评价

局限性 第一批企业培养人才

积极:总: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刺激民资(主观无须,客观推动,无心插柳)

(涉及经济、科技、 军事、教育近代化) 抵制外资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中 国 民 族 资本 主 义 工 业 兴 起

条件(原因)

鸦前,中资萌芽是民族资本主义赖以产生的条件

鸦后,外资入侵创客观条件

一方面,摧残萌芽,截道路 一方面,分解自然经济,扩大市场 外企刺激 洋务诱导

表现(兴起)

途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引进外先进技术和机器,投资近代企业 时间:19世纪60、70年代

地区及原因:上、广、天等沿海沿江开口地区,最早遭受资本主义侵略,自然经济瓦解等 企业代表:三厂一坊一公司(注意与洋企、外企区别:三者:均为采用近代机器生产)

企业

原因:半殖民半封建、双重束缚

特点:先天不足(缺乏积累、条件不熟、直接移植);后天畸形(小、少、结构不完整、分布不平衡); 民族资阶级特点及原因:二半—两面性:受双压——革命性;小少弱依赖——妥协

影响 新生产方式和新阶段诞生—救亡图存:戊戍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 推动中国近代化

进一步瓦解封建经济

工 业 兴 起

早期 民族 资产 阶级 和无 产阶 级 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时间,批次,原因,特点及原因,历史地位与作用 无产阶级产生 时间:19世纪四、五十年代 批次:外商船坞和工厂;洋务派厂矿;民族资产阶级厂矿

原因:外商在通商口岸办船坞加工厂;洋务企业与民族企业的兴办

特点及原因

总特点

分特点及分原因: 历史地位及作用

四、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不考) 五 、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背景

从日本:发展与国情矛盾(根源)——制定了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台-朝-满蒙-全中国-亚

从西方各国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支持:默许或纵容

直接原因:1894年东学党起义为日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契机 清政府态度:寄希望于各国的“调停”,不认真备战,处于被动不利地位(慈:做寿,李:自保避战) 经过 起止时间和标志:1894.7日军袭击丰岛海面中国运兵船,8月,清政府宣战—1895.4威海卫战役 一阶段: 1894.7-9 平壤战役:(1)李鸿章命令,贻误战机;(2)回族将领左宝贵牺牲;(3)统帅叶志超逃走,平壤沦陷 黄海战役:(1)北洋舰队大东沟返航与日在黄海遇;(2)提督丁汝昌战船败,经管带邓、林牺牲;(3)主力存,李命躲入威海卫港,日本取得制海权 二阶段: 1894.10 -1895.4 辽东战役 一路越鸭绿江,进东辽东,聂士成抵抗占九连城 一路花园口,占大连、旅顺、旅顺大屠杀 威海战役:李鸿章命令;日本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结果

失败及 原因 主观:○1李鸿章避战求和政策;○2清官兵临阵脱逃;○3不认真备战;○4武器装备落后 →总清政府政治腐败和制度落后(教训:落后挨打,腐败必亡,单纯学技术不能救国) 客观:○1日先进;○2图谋已久,准备充分;○3武器装备先进;○4有利国际环境 《马关条约》:时、地、人、国;内容(割赔开建),分危害、特点、总影响(落实教材)

影响

对中国:大力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引起人民反抗—反割台斗争;客观积极:民族觉醒,民族抗争 对日本:经济发展,实力大增

对朝鲜:进一步被日本控制

对远东:加剧列强在远东争夺—三国(俄德法)干涉还辽:列强既勾结又争夺。

六、瓜分中国的狂潮(不考) 维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准

原因 直接原因:民族危机 根本原因:民资初发,登台 原因:外因,帝侵剧,自经进瓦;内因,清扩税,解财危,宽设厂 表现:1895-1898,商厂矿增,资总增,轻工著

早维奠基:原因1、中资产生,代表;主张:经、文、政、评价:

七 、 戊 戍 变 法

备)

表现

康梁

维思

2所学堂:万草;时堂;2位代表及著作:康两《考》(特点及原因;内容;

影响);梁一文(内容、影响)

3次上书:公车接序幕:德占胶上书;《应诏》;2个团体(强学、保国) 3份报(《中外纪》、《国闻》、《时务》)

1次论战:(1)原因;(2)双方;(3)内容:变法、兴权、立宪、西学;(4)性质;(5)意义

百日维新 (经过)

光绪目的:爱国争权非真维新 施政纲及内容:

《应诏统筹》;大集群臣;设对策、广征贤才;开制局,定章程

内容及评价:

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文教。落实教材 评价:积极:三有利; 局限未提议院、国会、宪法、土地问题,对封思想不彻

戊戍政变(结果):1、原因;2、经过;3、结果;4、性质;5、影响 戊戍变法意义教训(意义、教训):1、性质;2、意义:政、经、思(最突出);3、失败原因:主观、客观;4、教训

中日改革比较

结果:中败签订《辛丑条约》:时间、国家;内容及分危害(对比区别近代主要条约)

九、

义和团运动兴起背景 国际形势:一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输出资本;一是亚洲觉醒

国内形势:反洋教斗争风起云涌 兴起的原因 根本: 直接: 首发山东的原因:日、德、英对山东的入侵;传教士的猖獗;地方官袒教抑民

经过 兴起:1898,赵冠县战斗——1899秋蔓延到山东,直隶许多州县

发展:山东——直隶——达北京、天津——涌入北京天津——高潮

(“扶清”(争取、放松),灭洋(爱国、排外)含义及评价:积极;局限;未完全揭示两对主要矛盾);

(1、清政策有何变化:剿——扶——剿;2、原因:阶级本性决定;3、目的:控制利用最终消灭)

高潮:抗击八国联军:廊坊、杨村战斗;天津保卫战;北京保卫战(义与清有哪些联抗)

结果及原因 结果:失败

原因

主观:○

1提不出科学革命纲领○2自然性、迷信、对清政府认识不清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作用

1、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2、加速清政权的灭亡

3、促进了资革命力量的兴起和发展

第三章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二革——护国)和清朝的覆亡

1、阶段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主要矛盾:两股矛盾汇合,集中反封清;

3、近代化过程中地位:洋(器物);——戊(思想、改良、资立宪制度)——辛(资思想、革命、资共和制度)——新(思想、资民主科学)四步曲;

4、同期国际形势:自资——帝,瓜分狂潮;亚洲觉醒

国内形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社会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不考

清朝 统治 危机 的加 深和 辛亥 革命 爆发

清朝统治危机加深 新政:目的等要素

标志革命形势成熟

“预备立宪”破产

辛亥革命的爆发 原因 必然(根本原因):○

1民族阶级矛盾;○2经济阶级基础;○3组织思想军事准备;○4清腐朽(自就阻止革命)

直接原因:四川保路运动

原因:内因、外因、直接原因 经过:参加阶级、地区范围;最大:四川:组织、

口号、领导、首个县级政权 结果:意义;实质

经过:武昌起义 首义条件(成功原因):资发骨干;群众基础;主力;领导,配合

时间:1911.10—10.12 经过:瑞征戒严;工程营熊,金占楚——占武昌;三镇光复

结果:湖北军政府成立

意义:

各省响应表现:

影响:各省响应,清统治土崩瓦解解 危机:立宪派,封官僚投机,潜伏失败

中 华 民 国 的 成 立

背景:

“严守中立”和南北议和

严守中立

原因(本质决定):干涉手段:准备武装干涉

——伪装找新工具 原因:○1革命迅猛;○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

为什么看中袁世凯 怎样帮助袁世凯

实质:“中立”伪装下,寻找

新代理人作工具

结果:

南北议和 原因:

双方: 地点: 结果:

性质:袁夺权的手段;资产阶级软弱的体现

概况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1、成立原因;2、时间;3、国名;4、首都;5、国旗;6、纪元;

7、正、副总统;8、机构

性质及依据:资产阶级共和国;从人员和颁布的法令来看 内外政策 内 4个方面措施:政治、经济、文教、习俗的内容意义 《临时约法》:1、原因、目的;2、时间;3、机构;4、内容:主权;三权、内阁制;5、意义;6、实施结果(与美国、与《中华民国约法》的比较)

外:《告各友邦书》

结果:袁篡夺革命果实 原因(为何能夺):1、袁世凯个人权术阴谋;2、帝国主义支持;3、立宪派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4、革命派的妥协、退让 过程(怎样篡权):掌权——和谈——逼退——假和——就职

影响(篡夺后有何影响):独裁与反独裁;复辟与保共和之间的斗争,爱国与卖国之间的斗争

辛亥革命功绩与教训 1、性质 2、功绩:对封; 对帝, 对资; 对亚:

3、结果及依据

4、失败原因 主观:资软弱妥;从纲领、组织、力量、群众,对袁态度角度概括

客观: 5、教训

第四章 北洋军阀的统治

1、起止时间:1912.3袁世凯上台—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

2、主要矛盾:两矛盾交织汇流,集中反对北洋军阀;

3、线索:(1)外侵:俄、英、日(二十一条)、美;(2)抗争:孙“二次”、“护国”,反张勋复辟,“护法”、新文化运动,五四、党建、“国共合作”;(3)经济:资本主义“春天”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袁专权 背景:北洋军阀统治建立,标志,影响 表现 政治上:破坏《约法》,控内阁;刺宋;镇压二次革命

军事上: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对外:借外债

袁复辟帝制 准备:强选、两解、两改、两卖 标志:时间、国号、年号

结果:

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二次革命 背景:国民党成立:时、地、领导、目的、结果

原因

主要原因:“宋案”:原、时、地、凶手、影响

导火线:罢免三省都督职务 经过: 首义: 响应:

结果及原因: 护国运动 原因: 含义: 时间:

参加者:

结果及原因:

补充:资产阶级三次革命对比 中

资本主

条件 内因

辛亥革命推动

(1)推翻君主专制,为资扫清了一些障碍 (2)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激发投资热情

(3)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 (4)海外华侨回国投资

群众性反帝推动

实业救国和利润的刺激

外因(主因):一战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

表现

(1)新建厂矿、新增资本超过去的半个世纪 (2)发展最快:纺织业和面粉业 (3)“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成为当时并存的两大思潮 (4)代表:楷模:张謇;南张北周;荣宗敬、荣德生 结果:短暂春天 特点及原因 (双压—二半) (1)结构体系:轻快重慢,不协调不完整;原因:轻工业的优势,矿产资源被占,重工业发展缓慢 (2)力量薄弱:外资与自然经济占优,有特权 (3)分布不合理:集中沿海沿江—自然经济瓦解,交通、自然条件等 (4)时间短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中

共诞生

补充:比较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三阶段

第五章:民主革命的曙光(新----五-----共建)

1、起止时间:1915—1924初国共合作;

2、主要矛盾:

3、新文化运动前后对比:

4、比较戊戍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在反封建方面的异、同(参见后面)

5、

五四运动 原因

国际(外因)

日美加侵

十月革命指方向

国内(内因)

工人壮大,阶级基础

新文化运动,思想基础

经过

第一阶段:时间、主力、运动中心、方式、口号、领导 第二阶段: 罢三卖国贼职

结果及原因

结果:初步胜利 释放学生

原因 拒签

意义

性质 范围 伟大功绩

对马克思主义 对中共 分水岭

中共诞生

中共诞生

一大召开

条件 (1)阶级基础 ○

1工人阶级要求 (2)思想基础 条件 ○

2一些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要

(3)组织准备:共产党早

期组织成立

3共产国际给予帮助 时间、地点、代表人物 表现

内容 1)党纲 活动及作用 (2)中心任务

3)机构

意义 (1)标志 (2)与以往政党比 (3)带来光明和希望

二大 原因:(1)国际(2)内 一大的缺陷

目的: 时、地:

内容

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 最高:

内容及依据

加入共产国际 作用

依据四国情:

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原因:

领导机关: 高潮:

主要教训:

第六章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准备—兴起—高潮---失败)

1、起止时间和标志:(1924.1国民党一大——1927.7.15政变)

2、含义:指1924—1927年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放资产阶级四大阶级联合的有广泛群众

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3、任务:反帝反封,集中反北洋

4、性质:由四大阶级联盟组成的国民党领导的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

5、线索:前提——兴起——高潮——结束

第一次国共合

作的实现(前提)条件

从中共看必要:二七惨案教训社会基础:

从国民党看四项可能

1、比较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正的民主派(主要)

2、有一定威信

3、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4、孙真诚欢迎

共产国际帮助:

国共双方努力

中共三大召开:时间、地点、内容、评价

国民党孙中山改组(第二次转变及原因)

群众基础:

标志:国民党一大:时间、地点、主要议题、内容、合作方式:组织形式:政治基础:性质:作用:,结果及原因

作用:

结果及原因:

△补充:1、比较新旧三民主义异同;国共两党纲领比较、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比较。

2、评价孙中山的一生:先行者、爱国者—(1)领导辛亥革命:○1兴中会,广州起义;○2组织同盟会;○3阐

明三民主义;○4论战;○5领导镇南关、黄花岗;○6中华民国成立。(2)领导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护法运动、讨伐张勋复辟。(3)与中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1改组国民党

与中共合作;○2重新解释三民主义;○3建黄埔学校;○4孙中山北上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兴起)原因:1、帝国主义掠夺;2、各派军阀的混战;3、军阀镇压人民引起反抗;4、革命统一战线的推动

表面

黄埔军校的建立

孙中山北上、国民会议运动

五卅运动(与五四比较):时间、原因、领导、组织、首发中心、口号矛头、方式、态度、影响、

意义等——结论

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军事巩固;政治巩固;意义

作用:为北伐战争奠基

北伐战争

(高潮)北伐胜利进军

原因

根本:1、打倒列强,除军阀;2、国共合作;3、群众推动;4、广东巩固

导火线:吴张结成反革命陈线

目的、性质、对象、时间

经过:三大战场,攻占重要成市,革命中心

结果

胜利:基本上推翻了北伐、洋军阀的统治

失败:国民党右派叛变,确立了国民政府的反部统治

取胜原因:国共合作;正确方针;工农支持;将士英勇;军阀相互不配合

影响:基本推翻,与群众运动相互影响:工运动、农民运动、市民运动

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原因:

表现

工人运动:○1工会组织的发展;○2开展罢工斗争;○3组织纠察队;○4武装起义:

上海;○5反帝斗争;○6支援北伐

农民运动(目标、毛泽东报告)

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开放条约:原因:意义:

国民革命的失败(结束)原因

帝国主义的干涉:1、原因:影响利益;2、表现:北伐前;北代中:

国民党右派阴谋夺取领导权

西山会议派(不考)

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时间、含义、原因、经过、中共态度、结果、影响经过

局部失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原因、准备、经过、烈士、中共态度、性质、影响大革命失败: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失败

含义:

原因

客观方面:中外联合;国右叛变

主观方面:缺乏修养经验;陈一再妥协退让放弃领导特别是武装领导

功绩或作用:对封:对帝:对后来革命

教训:坚持领导权;掌握武装

△补充:比较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的异同?(基本类似新旧民主革命的比较方法和异同):

近代中国人民探索与抗争史比较专题复习(上)(1840—1919)一、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不同阶级和派别的探索与抗争(近代化历程)

二、理论提升规律总结

1.从阶级、派别看:探索具有广泛性。这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外国的侵略对各个阶级的利益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2.从背景看:探索的主题是完成反侵略反封的任务,实现独立、民主、富强即实现近代化。

3.从主张与实践看:

⑴阶段性:①鸦片战争—甲午战争(1840-1895年)。探索的主体阶级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探索的主流主要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②甲午战争—辛亥革命(1894-1912年)。探索的主觉阶级是民族资产阶级,探索的主流主要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③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1912-1919年)。探索的主体阶级为资产阶级激进派,探索的主流主要是学习和提倡西方的民主科学。其原因在于不同的时代特征决定的。

⑵趋外性:除义和团外都走上了向西方学习的道路。这是因为外国的侵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从闭关锁国和妄自尊大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看到了西方的先进和中国的落后。康梁——走日本人的路;孙中山——走美国人的路;李大钊——走俄国人的路;(毛泽东——走自己的路)。

⑶层次性:向西方的学习经历器物——制度——思想文化的过程,原因不仅在于时间上的差异和对西方认识上的差异,更主要的是阶级地位的差异。但前后提出的探索方案既继承又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的飞跃。如洋务派就是继承了抵抗派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但又有一定的变化。在维护封建统治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因而是量变。而早期维新派又是从洋务派转化而来,他们继承了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的思想,又发展为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这就是质的飞跃。

4.从结果与评价看: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都未彻底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地主阶级和近代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代表者,提不出顺应时代潮流的革命纲领或即使提出也没有实现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不可能完成救亡图强的历史使命。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近代社会先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代表者,其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也顺应时代的潮流,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决定了其政治目标不论是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都不可能实现。无产阶级是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具有极强的革命性,它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逐步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三、不同阶级以及派别主张的异同点比较

1、洋务派与鸦片战争时期抵抗派的比较

相同点:①两者学习西方的基本内容极为相似,即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和生产技术;②它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③两者的思想主张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不同点:①在学习西方的目的上,抵抗派主要为了抵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并在民族自卫战争中运用;洋务派则主要用于镇压人民革命,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则采取妥协退让的态度。②在实践效果上,抵抗派由于受到种种压抑和打击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的主张未能实现;洋务派则由于客观形势的变化,他们的主张付诸实践,在中国掀起了长达30年之久的洋务运动。

2、维新派与洋务派思想主张比较

相同点:两派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都主张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不同点:洋务派维护封建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实行君主立宪,改革教育制度,要求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他们的根本分歧在向西方学什么的问题。

3、洋务派与地主阶级抵抗派、维新派的比较

同:目的—向西方学习;方法和步骤—购买并仿制西式炮舰,建立新式海军;结果—失败;[鸦片战争战败,使抵抗派的主张随之失败;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的覆灭,标志洋务运动的失败;戊戌政变的发生,使戊戌变法如昙花一现,很快归于失败。]

异:目的—洋务派和抵抗派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也有镇压人民革命运动的目的],而维新派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内容--洋务派和抵抗派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而维新派还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改革教育制度,要求鼓励发展民族工业。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的问题。

败因—抵抗派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洋务派则是把先进的生产方式嫁接到落后的生产关系上;维新派则是由于自身的局限性。

4、维新变法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

同:①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目的—救亡图存③对清政府的态度—采取合作态度,都对清政府抱有一定幻想④结果—失败

异:①方式不同:维新派是通过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实现目标;义和团则通过武装斗争来实现②影响不同:(略)

5、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比较

①起义的原因: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更多地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而义和团运动则是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的产物。

②指导原则和组织方式:太平天国运动有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统一的军事调度,并且有纲领性文件作为行动指南。而义和团运动基本处于自发、分散状态,没有统一的领导和指南,也没有革命纲领。在斗争规模上也不能同太平天国运动坚持14年,转战18省相比。

③与宗教关系: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吸取基督教的合理成份,为“我”所用,反对清政府;而义和团运动利用中国本土的各种宗教,来达到联合群众的目的,打击外来宗教及其在华势力,实现“扶清”,而且义和团运动存在着浓厚的封建迷信思想。

④对外关系上: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以是否信奉上帝划线,“同教一家”,容易模糊敌我界限,产生认敌为友的错误;而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其阶级局限性在于无法区分资本主义侵略和侵略者凭借的先进生产方式。同时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提倡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代表历史前进方向。

⑤结局:都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而失败。

⑥影响: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6.革命派(辛亥革命)与维新派(戊戌变法)的比较

结论:①在思想武器上:维新思想是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批判封建的因循守旧思想;革命派则直接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为思想武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②在对待清政府的态度上,维新变法思想要求维护清朝的统治,改变的只是专制主义;而民主革命思想则不仅是要改变封建主义,而且还要推翻清王朝统治。

③在斗争方式和具体目标上有差别:维新变法思想用改良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而民主革命思想则是用暴力革命的方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

8.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民主主义者对待孔子和儒学的态度的特点及原因

特点:(1)康有为等维新派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以儒学的形式进行宣传,使二者统一。(2)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孔子进行绝对否定,加以批判,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原因:(1)维新变法时期,顽固派仍有很强大的力量,康有为等借用孔子的名义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与资产阶级上层的两面性及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2)新文化运动时期,北洋军阀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古复辟的政治目的,使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与辛亥革命后的思想潮流及陈独秀等人的学说、经历有关。

9.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三派(维新、革命、激进)主要力量在反封建和学习西方问题的比较

同:都是资产阶级的救国探索,都是反封建的斗争,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不同:(1)各有侧重点

①维新派: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学习西方,兴民权,设国会,走君主立宪道路。

②革命派:反对封建统治,要求推翻君主制,实行西方民主共和国方案。

③激进派:矛头指向封建正统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是近代前期最彻底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2)各自实践方式和结果

①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依靠光绪帝实行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但君主立宪制问题在变法诏令中并未涉及到,且由于不发动群众,没有武装力量,最终失败。

②革命派,通过暴力斗争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国方案也未能真正实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并未改变。

③激进派,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革命,掀起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产生重要影响,促使人民追求民主和科学,并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维新派和革命派都只是针对具体的问题和封建势力进行论战,并没有对封建思想进行彻底的批判。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贡献则恰恰完成了维新派和革命派所没有完成的任务——提出“民主”、“科学”口号,对封建思想作出了彻底的批判。

10、比较认识资产阶级激进派与革命派的民主思想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都主张实行民主政治,但二者的民主思想有一定差异。孙中山的着眼点在于建立民主的政治体制,他把民主译作“民权主义”,目标在于废除君主政体,实行共和政体,建立民主政治的表层结构。陈独秀等人则强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建立的是近代社会深层次的政治文化,即近代民主生活背后的价值观念体系,其出发点是个人,追求的目标是“人权”,即个人独立于政府之外的自由权利。

孙中山等革命派比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家更加现实,他是从把握近代中国最迫切的任务出发的。孙中山将国家民族的解放提到压倒一切的地位,又片面地理解纪律与自由的关系,因而他要求牺牲个人的自由权利以至于独立人格来增强团体纪律,争取民族解放,得出“个人不可太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的结论。但是孙中山没有充分认识到,政治革命不能取代思想革命,建立起以自由民主观念为核心的政治文化,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必要前提。共和制度不仅要有形式,还要有灵魂。所以,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民主思想体现了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和经验教训的总结。

11、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比较

①领导力量: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五四运动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并显示了伟大力量,他们强烈地反对帝国主义分赃的巴黎和会,反对军阀政府的卖国,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②从运动的规模和发动群众的广泛性来看,辛亥革命虽有许多群众参加,但资产阶级革命派因惧怕工农,不敢发动群众;而五四运动的规模是空前的,遍及中国城乡。从卷入的阶层看,工、学、商男女老幼都行动起来了,其规模之大,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彻底性,是前所未有的。

③从结果和影响看,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但革命成果被封建军阀袁世凯窃取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五四运动则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初步胜利,特别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从此开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

12、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

13、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比较

共同点:从性质上看,前后两个时期都带有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性质;从领导者方面来看,前后两个时期有些领导者是相同的;从形式上看,两个时期都是通过著书立说开展文化宣传,同时都经过了长期激烈的争论;从作用来看,都是当时社会先进思潮的主体成分,都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

不同点:①从性质上看,前期属于纯粹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后期则带有大部分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性质。②从领导者上看,前期是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来倡导,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后期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继续领导,但已经转化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或马克思主义者,同时又加入了一批新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如毛泽东等。③从内容上看,前期主要是追求民主和科学,提倡新文学、新道德;后期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④从阵营上看,前期表现的较为一致;后期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人引起了一些争论,尤其是问题与主义之争,使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⑤从范围上看,前期主要局限于局部地区、少数知识分子;后期则进一步扩大了区域,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运动当中来,且马克思主义还与工农运动结合起来。⑥从作用上看:前期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起了一定的社会启蒙作用;后期影响深远,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为传播,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因素。

14.比较维新派、立宪派、革命派的异同。

(1)相似之处:

①.阶级属性: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对清朝统治的现状,要求改变这种现状;

②.政治目的: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③.思想武器:都吸取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⑵.不同之处:

①.政治思想:维新派、立宪派都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要求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实现手段:维新派、立宪派反对用革命的手段和方式,革命派坚持用武装起义的手段来达到政治目的;

③.土地政策:维新派、立宪派反对变更封建土地制度,革命派要求平均地权,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制;15.在近代历史上,资产阶级先后发起了三起反封的斗争,即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前期新文化运动。联系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在反封建主义方面,戊戌变法中的维新思想与辛亥革命中的民主革命思想有哪些差异?同二者相比,前期新文化运动在反封方面有什么突出进步?

从方式看:维新思想是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批判封建的因循守旧思想;革命派直接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为思想武器,直接批判封建思想。②从内容上看:维新思想在政治上主张将封建制度改造建立君主立宪,而革命派主张推翻封建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在经济上革命派提出改革封建土地制度,而维新派则未触及;③从手段上看维新思想主张自上而下改良,革命派主张自上而下革命。

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新文化运动从思想文化上,彻底批判了封建思想的思想基础,宣传民主科学,其深度广度大大超过前两者。

(2)这三者在反封建方面各自突出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戊戌变法首次批判封建教条,促进中国人觉醒,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从政治体制上结束了封建政体。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动摇了封建主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地位,是一次空前思想解放,使人民受到一次民主科学的洗礼,为彻底反帝反封的五四准备了条件

(3)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这三股思想潮流在反封建方面各有什么明显不足?

维新思想不敢和封建思想决裂,不敢触及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民主革命思想侧重从政治上推翻封建制度,对封建主义的思想文化基础缺乏批判;新文化运动虽然补了这一课,但又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也就不能指明革命的真正出路。

中国近现代史与我的家庭

我的家族史 一百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史,风云变幻,在其中成长的是每一个中国家庭,每一个中国人。我的家庭也与中国近现代史有着太多的关联和故事,让我慢慢了解和回想。 时常听爸爸说起,我们的老家在江西,在约两百年前,我们的祖先逃荒到了西南——也就是今天的贵州。贵州土地肥沃,在那农业领先的年代,似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就在这里我的家族经历了中国的经现代史。 小时候,喜欢听曾祖母,爷爷或是爸爸一遍一遍说那些家族的故事,仿佛那就是一段传奇。长大了才知道,那其实就是中国近代史一个缩影。 听说刚迁到贵州的时候,那儿人口稀少,自然资源丰富。而且我们家族的女主人又都是一些勤劳能干的(这也是我们子孙后代引以为傲的),家里很快就富裕了起来。到后来直接就是当地有钱有势的地主。村里的土地几乎都是属于我们家族的,直到现在,还有很大一块土地被人叫做赵家坡呢。 可是好景不长,很快就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我没想到我们家族就是一个深受鸦片迫害的一个典型例子。鸦片传到中国,似乎就成了有钱人家的必需品。我们家的当时的老爷少爷们就毫不客气的吸起了鸦片来了,一时间家族的败落就有了前兆。无论女主人们多么勤劳,多么会持家,面对昂贵的鸦片,入不敷出很快就到来了。用光了钱财就卖地卖房,为了买鸦片什么都舍得了,直到后面没有东西可以卖了,就自己开始种起大烟(鸦片的俗称)。就这样一个刚兴起的地主家庭又很快又沦为了不得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家庭了。当然这之间最辛苦当然是我们的女祖先们,她们为她们的不争气的男人们吃尽了苦头。记得我们小时候,爸爸有一天还从土里挖出了两把特别的小刀(就是当时用来割破罂

粟果皮,使浆液流出凝固的)。可惜现在早就不知道被我和弟弟扔得不知所向了。 每次听说到我们家族曾经那么辉煌又败落的过程,我们都感到很遗憾,可惜。不过中国近现代史风云变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当我们家族经历这些的时候,中国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也就陆陆续续开始了,斗地主的热潮也很快就到来了,而我们家也恰好因为当年男主人们的堕落而幸免于难。说起当时那些被斗的地主家庭都给弄得家破人亡,我们就觉得原来还真有叫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事呢。 不过,鸦片对身体的伤害是不打折扣的,男主人们大多都因为吸食鸦片而过早的去世,或者成了家里的沉重的负担。他们在鸦片的毒瘾中醉生梦死,而苦了女人们的一生。 曾祖母是1927年来到我们家的,那时候我们家还没有完全败落,而苦命的曾祖母却是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早逝,母亲带着她和弟弟生存不下去了就四处逃荒。后来来到我们家,曾祖母8岁,没办法就委身做了赵家的小媳妇,嫁给后来同样吸食鸦片的曾祖父。在落后的旧中国,曾祖母从那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利。注定为奴为仆,照顾全家人的生活起居,上山下地,完全就胜过一个成年的青壮男子。那些旧中国妇女的命运悲剧遗留了几十年,曾祖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后来老了,她依然勤劳,但数不清的大小疾病却在春夏秋冬折磨着她。 我经常想,也许上天最厚待我的地方就是让我有机会和曾祖母一起度过了十二年的时光,听这位慈祥的老人讲述了她一生的沧桑,我们家庭的故事,我们中国的发展。曾祖母不是历史学家,而作为一个走过中国近代史,经历各种坎坷的

中国古代史知识整理

中国古代史知识整理 第一部分先秦 【阶段特征】从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前是我国的先秦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三个历史时期。由于原始社会的内容不列入高考范围,故本单元主要涉及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完成期间的历史变化。其间依据社会性质的变化,划分为两个时期,其特点有:1、夏朝、商朝和西周(公元前2070年──前771年)这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和强盛时期。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表明中国历史进入文明时代;商朝奴隶制文明有新的发展;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奴隶制国家走向强盛。2.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基本特征)(1)政治上:A王室衰微。新兴地主阶级势力上升,展开广泛的变法,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逐步建立。B大国争霸。统一的封建国家在形成之中。C分封制瓦解。D 民族融合。(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使得私田扩大A 井田田制瓦解。B 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剥削制度得以确立,社会经济因之得到发展。C 封建经济初步繁荣。(3)文化上,社会思潮相当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也取得一系列成就。

第二部分秦汉【阶段特征】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到公元220年曹丕建魏的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和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的时期(基本特征):1.政治上:A秦统一后首次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西汉武帝时期,得到巩固,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了。B 封建中央和地方官制初步建立。C 统治思想:秦朝是法家思想,西汉初年是道家思想,至汉武帝时期用儒家思想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强中央集权。(秦朝的措施和西汉的“王国问题”解决及东汉地方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E 选官制度的进步:废除世卿世实禄的制度。秦朝:按军功授爵;两汉是察举制和皇帝征召。2.经济上:①基本特征:封建经济初步发展;②秦朝实现国家统一,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暴虐统治又破坏了生产力发展,两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③经济发展主要是在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经济重心在北方);④对外贸易开始:丝绸之路。 ⑤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3.民族关系:A 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国家的版图大大开拓。B 中原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北方:主要是与匈奴的关系,以战争为主。西方:与西域的关系,开始发生密切的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南方和西南:主要是越族和西南夷,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对南方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初步开发和管辖的阶段。4.对外关系:A 对外交往初步发展,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综合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综合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综合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这一论断的正确明白得是()。 ①半封建是指由过去的“闭关锁国”被迫实行半开放 ②半殖民地是指许多外国商人和传教士留居中国 ③半封建是指原先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资本主义因素产生并进展 ④半殖民地是指国家主权遭受严峻破坏,但又没有完全丧失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2.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相同之处是()。 ①它们差不多上以农民阶级为主体的革命运动 ②它们差不多上因领导集团的分裂大大伤了元气 ③它们都打击了外国入侵者

④它们都被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了 A.①②B.②③ C.①②D.③④ 3.在太平天国后期,显现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其显现的特定缘故是()。 ①当时中国显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②洪秀全建立人间天国的政治理想在实践中破产 ③洪仁轩在香港研究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状况 ④太平天国后期需要改革内政,振兴国家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4.拜上帝教与基督教的关系是()。 A.利用改造B.全盘同意 C.继承进展D.相互补充 5.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是()。

A.赫德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 B.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成立 C.八国联军在天津设置都统衙门 D.英法在广州成立占据委员会 6.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因素有()。 ①清朝政府的支持②洋务运动的诱导 ③外商企业的刺激④爱护统治的需要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7.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是()。 ①受压迫最深,革命性最强 ②来源于破产农民,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③人数不多,但高度集中 ④先于中国资产阶级产生

中国美术史基础知识点

2006年中国美术史共同课基础知识 人文学院 一、史前-秦汉美术史 1、旧石器时代丁村人的三棱大尖状器和许家窑人的石球体现出一定的造型规律。 2、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彩陶工艺的成就最突出。 3、鱼纹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最鲜明的装饰纹样。 4、花瓣纹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中最流行的装饰纹样。 5、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的鹳鱼石附图彩陶缸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一件代表作。 6、1982年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出土一件泥塑女神头像。 7、良渚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玉器是琮。 8、山东龙山文化中黑陶工艺成就最为突出。 9、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漆器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 10、兽面纹(饕餮纹)是商代青铜器上最常见的纹样。 11、1986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了大批商代晚期的青铜雕塑。 12、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商代后期青铜器的典范作品。 13、河南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青铜器的杰出代表。 14、青铜器铸造中的失蜡法出现于春秋中期。 15、湖南长沙楚墓曾出土两幅帛画,即《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 16、散氏盘铭、毛公鼎铭是西周晚期青铜器铭文的杰出代表,具有重要的书法史价值。 17、秦始皇陵兵马俑群位于陕西临潼,其艺术特点可概括为大、真、多。 18、西汉霍去病墓石雕运用了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 19、江苏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的年代当属东汉晚期。 20、马王堆1号汉墓T形帛画的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 21、河南永城汉梁王墓是西汉前期的一座壁画墓。 22、位于河南洛阳的卜千秋墓是西汉后期一座代表性壁画墓。

23、东汉后期代表性壁画墓有河北望都1号汉墓、河南密县打虎亭2号汉墓、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等。 24、山东长清孝堂山石祠画像具有东汉早期精练、质朴的风格特点。 25、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主要采用减地平雕加阴线刻的技法雕刻而成。 26、汉画像砖以河南、四川两省出土最为丰富。 27、现存秦代小篆作品以《泰山刻石》和《琅琊台刻石》最具代表性。 28、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出土的长信宫灯是西汉前期青铜器的经典作品。 29、贮贝器是滇青铜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器物。 30、《张迁碑》、《曹全碑》、《礼器碑》是汉代隶书碑刻的杰出代作。 二、隋唐美术史 1,卫协是曹不兴的弟子,在西晋画坛上曾有“画圣”之称,谢赫对卫协的评价很高,把他列为六品中的第一品,并评价说:“古画皆略,至协始精. 2, 有三件流传下来的绘画被认为是顾恺之原作的摹本,即《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传·仁智图》。 3, 张怀瓘曾比较张僧繇和顾恺之、陆探微的绘画说:“象人之妙,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历代名画记》引张怀瓘《画断》) 。 4, 张僧繇塑造的佛教造像被尊为“张家样”,广泛流传于民间,从现在四川省博物馆藏万佛寺遗址出土的梁代造像上还可探求到张家样的遗韵。 5,曹仲达,是北齐时在佛教造像方面闻名于时的艺术家。他所画佛像具有明显特点,被称为“曹家样”。 6,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论曹吴体法》中谈到:“吴之笔其势圜转,而衣服飘举; 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故后辈称之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7,杨子华被唐人誉为“北齐之最”,画家阎立本评他的人物画说:“自像人以来,曲尽其妙,简易标美,多不可减,少不可逾。 8,一九八零年在山西太原南郊王郭村发现的北齐娄叡墓内有壁画约二百平方米,人马、仪仗、神兽、极为壮观,绘画技法之精湛实属罕见,与传世轴画之精美者无二致,因为墓主人娄叡为皇亲国戚,又建过军功,墓葬极尽华丽,因此今日之学术界推测可能出自杨子华之手,不论是否,都可以为我们了解杨子华的绘画提供资料。 9,有一卷传为宋人临摹杨子华的《北齐校书图》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内容为描述北齐天宝七年(556年)文宣帝高洋命樊逊诸人刊定五经诸史的故事,画中人物不同于“秀骨清像”,人物面孔呈鹅卵形,此类风貌在早期作品中实属罕见,而与北齐娄叡墓壁画相合,从而证实波士顿所藏的《北齐校书图》尽管为宋人所摹,但定有北齐原本为依据,故也是弥足珍贵的。 10,佛像中国化出现质的进展,据说完成于东晋的戴逵、戴颙父子,美术史上把他们创作的佛像称作“二戴像制”。 11,炳灵寺169窟第六龛,以无量寿佛结跏趺坐居中,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胁侍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专题一中国近代列强侵华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日本两次侵华战争的比较: 近代列强侵华的主要国家和方式 从国家看:近代前期,侵华国家最初以英法为主,美俄是帮凶; 19世纪末,日本也加入侵华队伍,美日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国家。 近代后期,侵华的主要国家是日本和美国。 这种变化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各国实力变化的反映。 1、英国、法国: (1)资本主义国家为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进行商品输出,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2)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此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俄国 (古代史:17世纪中期,沙俄势力侵入我国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据点。) (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2)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美国 (19世纪末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1)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积极支持介石打战。 (1950年,侵略朝鲜,美国第七舰队入侵海峡。) 4、日本 (古代史:元末明初,倭寇入侵中国沿海地区) (1)1894年,发动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 从方式看: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开拓市场、掠夺原料,侵华主要方式是以武力打开大门,输出商品,企图瓜分中国; 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侵华主要是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扶植代理人“以华制华”。 比较特殊的是俄国,由于其资本主义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其侵华方式主要是以掠夺土地为主。

初中学段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串讲 鸦片战争 1、背景⑴根本原因:英国要把中国变成它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⑵直接原因:禁烟运动。 ◆英国打开中国大门的三个步骤 ⑴正常的中英贸易:结果由于自然经济的抵制,许多白银流入中国。 ⑵鸦片贸易:危害对清政府:①白银大量外流,引起清政府的财政危机;②军队的战斗力下降;③政 治更加腐败。 对人民:①损害身体健康;②导致倾家荡产。 ⑶战争: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 2、过程: (1)爆发:1840年6月,英舰封锁珠江口。 (2)两个阶段:①1840年6月,珠江口→天津白河口。②1841年侵占香港岛→1842年8月,南京下关。 (3)结束标志:1842年8月,英军抵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服求和。 3.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4、战争结果:失败,签订《南京条约》,内容及危害。(鸦片贸易合法化) ①割让香港岛——领土主权的完整遭到了破坏。 ②赔款2100万银元(外币,非白银)——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打开中国东南沿海的大门。 ④关税协议——中国贸易主权遭到破坏。最能反映英国的战争意图。 5、战争的影响: ①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 民大众的矛盾。 ③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从反封建变为反侵略反封建。 ④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⑤自然经济解体。 ⑥社会生活及习俗:衣食住行、婚姻、缠脚、留辫等习俗日益受到影响。 魏源新思想: 向西方学习,核心内容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军事技术)。 ⑴背景:①列强入侵,国家危难。②西方船坚炮利的影响。 ⑵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⑶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的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强烈批 判闭关锁国政策。 ⑷著作:《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⑸评价:①揭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序幕,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知识界有启迪作用,对后来的洋务 派、维新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也没付诸实践。 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列强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修约遭拒) 2.概况:⑴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⑵侵略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是帮凶。 ⑶侵略活动: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了《北京条约》。

中国近代现代史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1.乾隆皇帝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段话主要表明 A.中国的物产十分丰厚 B.自然经济下的保守心态 C.外贸出超使乾隆自豪 D.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繁荣 2.鸦片战争前夕,影响近代中国的政治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A.清朝晚期政治腐败 B.封建制度已经衰落 C.军备废弛防御力差 D.战和方针举棋不定 3.有人认为:鸦片战争“官并不县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讲行的斗争.官不过是一个维持了20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商务关系的斗争开端。”对这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对两次鸦片战争实质的思考 B.道出了发动鸦片战争的真实意图 C.作者是站在西方殖民主义立场上的 D.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反对鸦片贸易 4.虎门销烟最本质的意义是 A.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 B.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决心 C.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D.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5.两次鸦片战争相同的战区是在 A.长江中下游地 B、广东沿海地区 C.京津地 D.台湾北部 6.“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的观点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它①未认识到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残酷性②只看到“船坚炮利”和科技文明③夸大殖民主义传播文明的作用④贬损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7.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A.都为鸦片贸易合法化而挑起的 B.列强都以武力迫使清政府投降 C.都直接威胁到清朝统治中心京津地 D.都为强占中国市场和掠夺中国原料 8.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不包括 A.中国开始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B.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白银外流,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D.直接导致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 9.判断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主权遭到破坏,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B.清王朝开始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中国经济开始卷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D.中国人民在反封建的同时还要反侵略 10.近代中国始终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人民大众”应包括 A.近代新兴的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B.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C.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D.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1.下列条约中,列强首先对华外交上享受“最惠国待遇”的先例是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C.中美《望厦条约》 D.中法《黄埔条约》 12.下列美国在华特权,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取得的是 A.在通商口岸建立租界 B.军舰可出入通商口岸 C.军舰可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 D.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 13.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说:“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增加了的需要,……

中国美术史基础知识(考试用)上课讲义

中国美术史基础知识 一、史前-秦汉美术史 1、旧石器时代丁村人的三棱大尖状器和许家窑人的石球体现出一定的造型规律。 2、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彩陶工艺的成就最突出。 3、鱼纹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最鲜明的装饰纹样。 4、花瓣纹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中最流行的装饰纹样。 5、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的鹳鱼石附图彩陶缸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一件代表作。 6、1982年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出土一件泥塑女神头像。 7、良渚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玉器是琮。 8、山东龙山文化中黑陶工艺成就最为突出。 9、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漆器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 10、兽面纹(饕餮纹)是商代青铜器上最常见的纹样。 11、1986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了大批商代晚期的青铜雕塑。 12、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商代后期青铜器的典范作品。 13、河南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青铜器的杰出代表。 14、青铜器铸造中的失蜡法出现于春秋中期。 15、湖南长沙楚墓曾出土两幅帛画,即《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 16、散氏盘铭、毛公鼎铭是西周晚期青铜器铭文的杰出代表,具有重要的书法史价值。 17、秦始皇陵兵马俑群位于陕西临潼,其艺术特点可概括为大、真、多。 18、西汉霍去病墓石雕运用了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 19、江苏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的年代当属东汉晚期。 20、马王堆1号汉墓T形帛画的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 21、河南永城汉梁王墓是西汉前期的一座壁画墓。 22、位于河南洛阳的卜千秋墓是西汉后期一座代表性壁画墓。 23、东汉后期代表性壁画墓有河北望都1号汉墓、河南密县打虎亭2号汉墓、内蒙古和林格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二章 ☆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问题 关于中国资本主义是否是“欧风美雨”的产物的问题,史学界尚无定论。一种意见认为:“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多数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的移植过来。”因此,它是“欧风美雨的产物”。另一种意见认为:“本来中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就在缓慢地朝着资本主义社会的方向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传入,促进了这种发展,它破坏了封建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给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这些条件使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得以发生,同时又被原已存在的资本主义萌芽利用而滋长,中国的资本主义就是这样表现为双重的发生过程。”因此,不能说它只是“欧风美雨的产物”。处理这一问题,要把下面两个问题区分开来:19世纪6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否是欧风美丽的产物;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能否成长为参天大树。“欧风美丽”对近代资本主义产生起了重要作用:一是破坏作用,毁掉了原来的资本主义萌芽;二是促进作用,使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扩大了商品市场、劳动力和资金,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这一方面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这种新的社会条件又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后形成的,这隐含着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入侵落后地区后果的理论认识问题,中国也不例外;但另一方面这也说明如果没有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自身发展的经济规律必将导致民族资本主义形成。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欧风美丽”关系甚密,对其有资金、技术、机器等方面的依赖。 ☆关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阶段性特点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西方列强尚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其经济侵略是以商品输出为主,即着眼于推销商品和掠夺原料,19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侵略方式逐步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侵略目的转为争夺并独占投资场所。表现在谋求侵略权益上,早期主要是强开通商口岸,设租界。而后期转变为谋取资本输出特权。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其中《中法新约》较早显现出这种变化,即法国要求获得在中国广西和云南的筑路权。到《马关条约》表现:更为明显直接要求在中国通商口岸办工厂和大片割地,体现了列强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的要求,以至迅速刺激和引发了瓜分狂潮。另外,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又不能截然分开,在四五十年代商品输出阶段,已有早期的资本输出,只是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商品输出服务,如沿海的外资工厂,把收来的棉花、茶叶、蚕茧等加工之后运回本国,既减少消耗,又增加效益。而19世纪末以资本输出为主阶段,商品输出也仍然存在。

中国近现代史多项选择题1-50

多项选择题一(1—10) 一、多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特点有() (分数:2分) A. 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B. 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D. 社会结构上,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E. 标准答案是:ABCD。 2、西方列强在华的经济掠夺手段包括() (分数:2分) A. 控制中国通商口岸 B. 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 C. 对华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D. 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E. 标准答案是:ABCD。您的答案是:3、 甲午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并逐渐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主要表现有() (分数:2分) A. 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垄断 B. 在中国设立银行 C. 控制交通运输业 D. 迫使清政府举借外债 E. 标准答案是:ABCD。您的答案是:4、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以身殉国的清军将领有()

(分数:2分) A. 关天培 B. 邓世昌 C. 海龄 D. 陈化成 E. 标准答案是:ACD。您的答案是: 5、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意识普遍觉醒中先进中国人提出的主要口号是()(分数:2分)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救亡图存 C. 振兴中华 D. “自强”、“求富” E. 标准答案是:BC。您的答案是:6、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分数:2分) A. 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B. 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C. 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D. 缺乏对外国列强的清醒认识 E. 标准答案是:ABD。您的答案是:7、 洋务派兴办民用企业的主要方式有() (分数:2分) A. 官办 B. 官督商办 C. 官商合办 D. 商办 E. 标准答案是:ABC。您的答案是:8、

中国近现代史重大事件及分期!

一、中国古代史:(170万年前—1840年) 二、中国近代史:(1840—1949)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时期(1921—1949)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 (1)中共创建时期(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也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也称国民大革命时期。 (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也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也称土地革命时期。(4)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也称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 (5)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又分为和谈阶段,战争阶段。 三、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1)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1949—1952)也称土地改革时期,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未完成的任务,新中国成立,推翻三座大山,所以这段时期亦称新民主主义社会。 (2)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底)为完成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向公有制过渡,进行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完成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3)社会主义社会探索时期(1956——1966年前)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的开端,接下来的探索道路中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左”倾错误,探索时期特指中共八大到文革前的时期。 (4)文革时期(1966—1976)1966年由于毛泽东对当时国情的的错误估计,开始了大规模的阶级斗争,文革开始,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结束了这场内乱,文革结束。 (5)社会主义建设的徘徊时期(1976—1978)文革后,党的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至今)也称改革开放时期;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2017年中国古代史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上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中考考点:1、秦兼并六国、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2、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 3、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二、基础知识复习: (一)秦王扫六合 1、秦统一六国: ⑴时间: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东方六国。 ⑵人物:赢政⑶都城:咸阳。 ⑷影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愿望,利于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⑴目的:适应统一的新形势,加强封建统治。 ⑵措施: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②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③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这一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3、思想上:焚书坑儒①目的:加强思想控制。 ②内容: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它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后又把暗中批评他的儒生在咸阳活埋。 ③影响(或评价):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是必要的,但“焚书坑儒”这种做法是既残暴又愚蠢的,它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郭沫若:“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4、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 5、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6、军事上:北修长城抵御匈奴,南平越疆修灵渠 ⑴目的:为抵御匈奴,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 ⑵人物:秦始皇、蒙恬。⑶起止: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⑷地位: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同时,也是秦暴政的 历史见证。 7、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8、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二)大一统的汉朝 1、文景之治 (1)出现原因: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兵役和徭役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②奖励耕作,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③提倡节俭,以身作则④重视“以德化民” (2)表现:①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②国家的粮仓丰满③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出现的这种局面,叫文景之治) 2、汉武帝的大一统 政治上: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 ⑴背景:西汉初年,分封的诸侯国势力相当大,严重威胁中央政权。 ⑵措施: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准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⑶影响:解决了汉初以来的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⑴背景:诸子百家各派人物聚集诸侯门下,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⑵目的:加强思想统治,巩固中央政权。⑶提出者:董仲舒。 ⑷内涵: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排斥。 ⑸相关措施:在长安设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太学是我国古代最高学府。 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武帝时,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三)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 ⑴西域的地理位置:今天的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⑵经过:①第一次: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时间:公元前138年。结果:未达到预期目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6--1O章)练习(精)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6--1O章)练习 一、单项选择: 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思想家邹容的代表作是() A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 《革命军》 C、《警世钟》 D、《猛回头》 2.章炳麟、邹容、陈天华三人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A、提倡改良,实行君主立宪 B、提倡“自强”、”求富” C提倡民主和科学D、提倡革命,实现共和3.20世纪初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中心有() ①上海②北京③东京④天津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④ 4. 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A孙中山开始早期革命活动B、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C、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 D.中国同盟会的成立5.1911年清政府裁撤军机处设立“皇族内阁”,其内阁总理大臣是()A、载泽 B 奕勋C、奕诉 D、载洋 6.下列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①兴中全②华兴会③光复会④日知会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③④②D、③①②④ 7.武昌起义中,率领新军起义占领楚望台军械库的是() A蒋诩武、孙武 B 孙中山、黄兴C、吴永珊、龙鸣剑 D.熊秉坤、金兆龙 8.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破坏. B、湖北军政府涣散软弱 C、袁世凯政治欺骗和军事压力 D.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9、以袁世觊为首的北洋军阀政权建立的标志是() A、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B.从唐绍仅内阁组成 C、袁世凯当上皇帝 D、临时政府正式迁往北京 10、二次革命中,首先发动起义直布独立的省是() A、江西 B、安徽 C 广东D、云南 11、护国运动期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名称是() A中国国民党 B.中华革命党 C、中国同盟会 D.兴中会 12、袁世凯死后,控制云南、贵州一带的军阀是() A直系 B 皖系C、桂系 D.滇系 13、护法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张勋复辟 B 段棋瑞独裁 C、孙中山的倡导 D、西南军阀的支持 1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有识之士倡导“实业救国” C、北京政府大力提倡发展民族工业 D、民族资产阶级乐于投资新式企业

中国近现代史重大历史事件(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重大历史事件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从广州转攻厦门,攻陷定海,北犯天津。 1841年三元里人民进行抗英斗争。9月,定海再次陷落,三总兵抗敌牺牲。 1842年8月英舰到达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中英《南京条约》。 1843年7月和10月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1844年7月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10月中法《黄埔条约》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9月,在永安州城建制封王。 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856年秋“天京事变”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8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俄、英、法、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北京。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签订。 1861年 11月那拉氏发动政变(史称“辛酉政变”或“北京政变”)。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创设安庆军械所。它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1864年 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轮船招商局。它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与民用有关的工业。广东南海商办的继昌隆缫丝厂创立。 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有线电报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1898年(戊戌变法) 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任康有为为总理衙门章京。接着又派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等人参与变法。 9月,那拉氏(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等六人(即戊戌六君子)。史称“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义和团运动爆发 1900年夏在京津地区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下,其他各地也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全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浪潮。 6月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义和团在廊坊、老龙头车站、紫竹林租界等地抗击八国联军,围攻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在北仑配合清军阻击八国联军。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提出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创办了《民报》。中国拍摄了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 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首先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接着成立临时参议院,不久,颁布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月,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接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宋教仁等准备组织责任内阁,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在上海火车站杀害了宋教仁。7月,爆发“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他为正式大总统,权力进一步扩大。 1915年1月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2月袁世凯当上了中华帝国皇帝,改年号为“洪宪”。蔡锷在云南起义,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 1917年段祺瑞下令对德宣战,宣布不再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在广州发动护法运动。 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号召人民起来推翻吃人的旧社会。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热情歌颂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召开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公共基础知识之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公共基础知识之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70多万年了。 2、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3、北京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山顶洞人”的远古人类。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5、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陕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8、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 9、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10、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 11、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司母戊大方鼎 12、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了几位杰出的人物:尧、舜、禹。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 13、尧舜禹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大禹奉命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 14、后来,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15、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开始有了历法,所以人们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历法叫夏历。 16、夏历是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制订的,又叫阴历。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和农事安排,所以又称农历。

2019-2020年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复习提纲

2019-2020年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鸦片战争 识记 1.1840—1842年英国进行侵华的第一次鸦片战争。 2.1844年,美、法分别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3.魏源著《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4.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英:“亚罗号”事件;法:“马神甫事件”。 5.《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及签约国。 《天津条约》:签约国先后为:俄、美、英、法与清政府。 内容:①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②增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④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⑤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北京条约》:签约国:英、法与清政府 内容: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6.英法联军洗劫和焚毁圆明园。 7.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是:1856—1860年。 8.沙俄侵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及有关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9、1861年,慈禧太后勾结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 10、1862年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理解: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性质及其附件的名称和内容。 时间:1842年8月 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附件名称: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附件内容:规定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分析: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①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a.经济方面:封建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土地高度集中;b.政治方面日益腐败,表现为:官场腐败,军备废弛,财政困难,阶级矛盾尖锐。 ②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 ③清王朝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统治阶级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④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从中国掠走大量白银,林则徐虎门销烟成为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2.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①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由一个政治上独立自主、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变为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遭到严重破坏。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③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

浙江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中国历史常识一

浙江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中国历史常识一 公共基础考试中经常会出现历史常识题。对于这类试题,部分考生经常不知所措,无从下手。针对这一问题,中公教育事业单位考试网就整理归纳出不同历史时期的常识问题,希望同学们平时多积累,在考场上有出色的发挥。 一、先秦(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 这是指中国大地上开始有了人类活动至秦统一前的历史。这段历史时期,历经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一)原始社会 中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1OO多万年。按生产力和考古学的划分,分为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时代;按古人类学家的划分,则分为猿人、智人两个阶段;按社会组织则分为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资料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众多的原始社会遗址表明,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的文明是多元的。 (二)夏、商、周 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6世纪,商汤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因此商朝也叫殷朝,它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周厉王时发生了“国人暴动”,起义的平民和奴

隶攻人王宫,周厉王出逃,于是出现了“共和行政”的局面。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西周末年,社会矛盾进一步加深,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攻人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幽王的儿子周平王继位后,将王都迁到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夏、商、周这一历史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甲骨文和金文,是这一时期文化的代表。西周的典章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埋藏。先后起来争霸的诸侯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史称“春秋五霸”。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出现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 更多浙江事业单位备考资料尽在:浙江事业单位考试网https://www.doczj.com/doc/c714380505.html,/html/shiyedanwei/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