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毕业论文(应用心理学)

毕业论文(应用心理学)

2013 届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存档编号: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

College of Arts & Science of Jianghan University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独立学院大学生社团参与状况对其主观幸福感

的影响

(英文) Community College Students of independent college participation influence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学院江汉大学文理学院

专业应用心理学

姓名李奕德

学号200914030104

指导教师李晶晶李俊

2013年 5 月 12 日

独立学院大学生社团参与状况对其主观幸福感

的影响

摘要

大学生已是当今社会的强大生力军,大学生的社团参与状况和大学生的主观幸福已是目前对于大学生的相关研究的两个大课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浅析了大学生的社团参与现状以及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根据本研究相关内容显示,大学生人际关系,社会支持等和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相关。由此推断大学生社团参与状况会对其主观幸福感造成一定的影响。经研究发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年级,是否参加社团,参加社团数目,社团职位高低等维度不会产生显著性差异。但是对社团不同的描述会对不同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造成一定的差异。研究证明,不能主观的去描述社团的同学,主观幸福感的得分普遍偏低,这也说明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关键词

独立学院大学生;社团;主观幸福感;大学生社会支持

Abstract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already strong force in today's society, college students'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nd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is the two big topic related research university,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urifica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status and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 according to relevant data,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ocial support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purificant correlation. Thus infer colleg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nd related to subjective well-being.The study found that, in gender, grade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college students, whether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mmunity, community club number, position dimensions hav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ut the community different descriptions of different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scores have certain difference. Research shows, not subjective to describe associations of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scores is low, which also shows some valuable questions.

Key words

C ollege students;C ollege students of ;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social support of College Students

目录

摘要 (Ⅰ)

关键词 (Ⅰ)

Abstract (Ⅱ)

Key Words (Ⅱ)

1 绪论 (1)

1.1 大学生社团参与状况 (1)

1.1.1 大学生社团参与度 (1)

1.1.2 大学生参与社团的类型 (1)

1.1.3 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动机 (2)

1.1.4 大学生对高校社团的主观评价和价值期待 (2)

1.2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3)

1.2.1 主观幸福感的涵义 (3)

1.2.2 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4)

1.2.3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 (4)

1.3 大学生社团参与情况与主观幸福感相关关系 (5)

1.4 研究意义 (6)

2.研究方法 (7)

2.1 调查对象 (7)

2.2 研究工具 (8)

2.3 统计方法 (8)

3.1 独立院校大学生参加社团现状 (8)

3.1.1 是否参加社团以及参加社团的时间 (8)

3.1.2 独立院校大学生参加社团原因和途径 (9)

3.1.3 独立院校大学生参加社团数目以及对社团的评价 (10)

3.2 独立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 (11)

3.2.1 主观幸福感现状 (11)

3.2.2 不同性别学生的比较 (12)

3.2.3 不同年级学生的比较 (12)

3.2.4 参与社团与否的比较 (13)

3.2.5 社团身份不同的比较 (13)

3.2.6 参与社团数目不同的比较 (14)

3.2.7 社团描述不同的学生比较 (15)

3.3 综合结果 (16)

4.讨论与分析 (16)

5.研究建议 (19)

5.1 以引导性目标为牵引,提出社团管理模式的调整 (19)

5.2 以维持性目标为牵引,提出留人育人机制 (20)

5.3 以发展性目标为牵引,提出落实社团发展体系 (21)

6.研究不足与展望 (21)

7.研究结论 (22)

致谢 (23)

附录 (25)

文献综述 (30)

1.绪论

1.1 大学生社团参与状况的相关研究

在高校大学生里总可以遇到这样的一些组织——大学生因一起想做的事情、共同的志趣或愿景,为了发展自身的需要,抱有更多学习目的而成立的非正式的大大小小的学生团体,这就是高校大学生社团组织。它是大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培养的重要阵营,也是学校对广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熏陶、学风建设培养道德品质教育、校园文化氛围建设的第二课堂。[1]

1.1.1 大学生社团参与度

有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随机选取数名大学生,有70%以上的高校大学生都加入了或者加入过社团, 这说明参与社团的大学生还是很普遍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随着高校体制的不断深入改革,为了培养四有新人,全方位的培养综合型人才,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开展活动的制度逐渐消失,学分制实行后更是淡化了班集体活动的文化氛围,使得许多学生自发组织的活动无法开展,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和管理慢慢也不是由班级担任主力。而高校的大学生社团在这时挑起了整个校园文化活动的重任。高校社团活动因为其聚集方式的分散性, 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形成了大大小小不同的群体,将各类型活动细分,使得经常性,自发性的活动成为可能, 在与其他社团成员互动过程中获得了团体的归属感,以及伙伴们的认同, 许多大学生在社团中找到了团体归属感, 在社团服务活动中增强了责任感和荣誉感。当然也有部分的同学没有参加过社团活动, 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对参加社团不感冒, 认为加入社团会耽误自己的学习时间, 浪费自己在大学无处安放的青春,也有人认为加入社团枯燥无聊,因为社团的活动没有主题,不能调动起参与者的主动性。不过总体来说,大学生参与社团的状况还是很普遍的。

1.1.2 大学生参与社团类型

在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对大学生社团参与类型这一块也有不少相关研究,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社团类型主要有艺体类社团、科技学术类社团、创新实践类社团、游戏休闲类社团、社会实践类社团、公益服务类社团等, 其中,艺体类社团是大学生的聚焦的社团类型, 参加的人员比例最大达全部人数的三分之一。这表明,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越来越宽泛,在社团这种大环境下,关于

爱好的学习,良好的人际交往空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里得到不断的提高, 大学生中拥有各种才华的人越来越多, 才华水准也越来越高, 使校园舞台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特点,校园的舞台也因此而绚丽多彩。这些类型的社团不仅时常在校内有着各种各样的活动,而且通过自己的有关外联部门或者外界关系,将自己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带向了社区,走向了社会。大学生活动形式的多元性,社团种类的多样性已成为百花齐放的社团的鲜明特色。让大学生们能够在社团兴趣的学习中生活,在社团多彩的生活中学习。同时,大学生社团也为社会更好的输送了全方位的身心健全的人才。

1.1.3 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动机

有相关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加入社团、参与社团活动的动机和原因占比从大到小排序为: ①发展自身能力, 实践书本知识,为今后更好的融入社会做准备;

②个人的爱好,生活追求;③扩充自己的人脉交际网络;④打发空闲时间;⑤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为一心一意入党做准备;⑥跟着大流走;⑦作为竞选各个组织干部的筹码;⑧通过社团使自己有一定的名气;⑨其他。由此可见, 大学生选择进入社团的动机是比较明确的。由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有主观成长发展向上的强烈愿望, 有自己个人的主观意识,并对社团进行了积极的自主的价值判断, 给予了社团一个高度的评价,并且相信社团是能为自己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比较适合的平台,在交友,实践,发展爱好能更好的帮助自己的地方。体现出了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充分发挥个体的能动性, 在一定的环境因素内达到教育的充分、自由发展”的教育理念。

1.1.4 大学生对高校社团的主观评价和价值期待

1.1.4.1 大学生对高校社团的主观评价

查阅国内很多资料,根据一篇大学生高校社团调查的调查结果显示,较少一部分人认为参与社团活动, 达到了预期设想目的;而认为参加社团活动基本达到了自己预期的结果,有接近一半的人;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认为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基本没有达成预期的目的;只有极少一部分的人认为参加社团活动,一点也没有达成预期的目的。由此可见, 参加社团的大学生对社团的综合的主观评价还是比较高的。调查结果还显示, 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社团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丰富多彩,而且活动的质量也较高;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活动开展频繁, 但质量不高;三分之一的人认为本校活动较少, 但质量可以;有极为少数的同学认

为社团开展的活动较少, 而且质量也不怎样。由上述数据可知, 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都会认为高校学生社团活动都还比较能达到预想的目的。对于活动较少高校, 可以加大力度激发同学们开展活动的积极性, 鼓励各社团以社团自身的兴趣特点, 采取单独、合作等方式, 经常地开展一些有创意吸引人眼球的活动, 通过兴趣导流和刺激需求有效联系和服务大学生, 同时在活动设计上注意标新立异, 提高活动的实施质量, 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噱头, 提高高校社团的大学生参与度。

1.1.4.2 大学生对高校社团的价值期待

希望扩大交往范围( 85.1%) ; 锻炼胆量, 提高心理素质( 74.7%) ; 更广泛地参与社会实践( 53%) ;对找工作有所帮助( 31.6%) ;提高专业素质和技能( 43.1%) ;希望扩大知识面( 62%) ;丰富自己的情感经历( 22.6%) ;改变沉默内向性格( 30.5%) ;接受更好的理论实践学习机会( 24.3%) 等。由此可见, 大多数大学生都会认为提高社交能力是参与社团的主要原因。这说明大学生们通过对社团的观察意识到, 加入社团是扩大交际面的非常行之有效途径之一。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 需要自我能力的不断提升和社会意识的不断强化, 他们希望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网,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群,从中认同,寻找团体归属感。高校社团人数众多,和各式各样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成员之间相互的交流沟通的时间也很多, 就如同一个小型社会,在这里,会对社团成员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一个充分的培养。也确实有很多同学从社团中获益,加入社团后在人际关系上有明显的改变,并且对于社团,大都持有比较肯定的态度。[2]

1.2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你幸福吗?”这句话相信对于大家并不陌生,这是去年央视的一个访谈节目的主题。随着人们物质生活不断的充实,物质条件的基本满足,人们对内在的心理世界的关注程度正在逐渐加深,生活是否幸福逐渐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于是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也潜移默化地紧锣密鼓的开始了。

1.2.1 主观幸福感的涵义

自从相关学者对积极心理学有了研究后,subjective well-bing,简称SWB,一直被用来表示主观幸福感一词。直接翻译的意思就是美好的、主观的存在的精神体验,是一种健康的、积极的生存状态,所以称为主观幸福感。它是人们对自

己生活的主观评价与感受。[3]

通过对众多的资料的分析,我个人认为主观幸福感要从两个角度来看,它主一个是情感体验,即个人在生活中的正负性两种情感体验;一个是生活满意度是个体主观上对个人生活质量作出满意的判断程度。个体对整体生活的满意程度,与体验到的正负性情感都有相关,从而影响着个体的整个主观幸福感。[4]

1.2.2 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从大部分文献资料看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主要受人口学因素,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这三个方面的影响。

近十几年的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受人口学因素的影响,但是并不明显。[5] 客观因素有文化背景因素,社会支持因素,生活事件因素,教养方式因素。

主观因素有,人格因素,心理素质因素,自尊因素,自我效能感因素。[6] 1.2.3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

1.2.3.1 主观幸福感的测量

在我国测量主观幸福感的主要测量工具有以下五种量表:1.幸福感指数量表(简称WBIS)。2.《国际大学调查》(ICS)。3. 主观幸福感总体量表。4.情感量表。5.人面量表。[7]

1.2.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自上个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有关学者对于人们生活品质的研究和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兴起带来了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浪潮。上世界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的时候,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倡导下,心理学研究开始把研究方向从对消极心理学的关注转向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到了50年代中后期,又有相关学者提出了客观评价标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了主观精神生活对自身生活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的研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相关学者共同推动了生活质量,怎样更好的促进人们生活满意度的研究活动。

然而,国内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开展得较晚,上个世纪90年代后才逐渐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在90年代研究刚刚起步的时候,我国心理学相关学者主要是使用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测量工具对特定范围的大学生进行施测,以了解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情况。自段建华教授在我国部分大学生中试用了总体幸福感量表(GWB),2000年后才开始逐渐出现

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本世纪初到现在是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飞速发展的阶段,通过对大量实证研究的分析与讨论。可以发现大学生实证研究的变化趋势,使国外问卷逐步的本土化,并且建立了开始常模,问卷的重测信度等很多符合中国大学生国情的一些标准,使总体幸福感量表越来越本土化。同时,也将最初的基本人口学变量的统计变成逐步到人的归因风格,人格,主观评价等方面。[8]

1.2.3.3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展望

首先,研究内容逐渐拓宽,从最早的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的关注,发展到如今对大学生、高中生、教师等各行各业的人士的幸福感的关注。

其次,研究的手段随着统计调查方法的增多而逐渐变得多起来。目前的研究,在手段上,可以采用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建模法,文献法等多种手段,这些都促进有关学者对主观幸福感研的更为深化的研究。同时对于一些特殊情况还进行了一定的干预性的研究。

再次,在我国的研究中,不断实现本土化,从引进外国量表,到现在我国很多学者开始尝试白编量表,都可以说是巨大的进步。

最后,在影响因素的挖掘上,逐渐有很多新的影响因素被研究,也同样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是目前对于大学生的研究方向大多集中在一些消极情感体验,像孤独感,人际淡漠,抑郁,焦虑等方面,这些都很好的说明他们对主观生活的评价,所以,我认为我们的研究方向应该落脚于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等带有正性情感体验的研究,对一些积极的情绪进行更为深入的挖掘。这样的研究有助于主观幸福感理论内容,有助于发展某些积极心理学的内容,这样研究内容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实践内容更是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同时,这些研究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大学生的自我心理保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9]

1.3 大学生社团参与情况与主观幸福感相关关系

从以上的概念可以很清晰的知道,主观幸福感是衡量生活质量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来说,主观幸福感有两个主要因素,一个是认知评价,即对生活质量的整体主观评价。另一个则是情感体验,即生活中的正性情感体验与负性情感体验。[10]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完成学业、培养能力、完善个性以及从简单的学生生活过渡到复杂的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繁重的学业任务、不断拔高的能力标准以及复杂的人际交往均给大学生们带来不同于以往求学阶段的困扰与压力。与此同时,激烈的社会转型以及不断加剧的就业竞争,也使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生存压力加大。基于此,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因此,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具有相当的必要性,社团是在大学生生活当中最息息相关的一个组织,研究社团参与情况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就自然有了一定的价值。社会支持是个体接受其他个体、集体物质上给予、情感上宽慰、信息上的帮助、指导和建议。根据社会支持理论,丰富的社会网络资源能够使人获得物质方面或者信息方面的重要帮助,增加人们的自信心与归属感,当人们面临应激生活事件时还能够使人的情绪得到稳定,增加健康的应对行为模式。[11]国内外许多研究一致指向着,社会支持可能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12]已有研究虽然从社会支持的来源(家庭、恋人、室友、朋友等)、方式(工具性支持、信息性支持、情感性支持等)和性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等)等视角出发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具体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并且在近些年来还将研究的焦点转向了两者之间影响机制的探索[11],然而受到相关测量工具的限制,以往研究仍旧是从较为抽象的层面来考察不同来源、方式或者性质的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整体影响效应,但是缺乏对某一种社会支持来源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效应的细化考察与分析,而这种新的社会支持的来源,很可能就是社团。

1.4 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

高校学生社团是由具有共同爱好兴趣的大学生,按照一定的规章和制度的约束,自发组织并相对独立开展基本同一类型活动的学生团体。国内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参与社团的比例达到了70%以上[13],参与社团及其活动成为了绝大多数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重要事项。大学生社团活动在培养社员兴趣爱好、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还通过人际圈的扩大,帮助大学生们获得大学生生活阶段必须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乃至情感慰籍,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地适应大学生活。由此可见,社团及其活动已经成为大学生在大学阶段获得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然而,大学生参与社团及其活动对其主观幸福感是否确实存在显著性的影响,

又具体是在哪些方面存在影响,其中影响机制如何?对于以上问题的解答将不仅能进一步深化对大学生社团参与情况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理解,为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也将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为大学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服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路与新的方法。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对象

从表1看出,本研究是对武汉某独立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社团参与情况和主观幸福感的总体调查。选择武汉市江汉大学文理学院四个年级的学生,采取随机取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225份,回收214份,其中有效问卷187份,有效问卷率为85%。根据有效问卷统计,共调查学生187名:大一年级23人,大二年级61人,大三年级99人;男生60人,女生127人;其中参加社团的学生社团干部(干事)79人,非社团干部(干事)54人。

表1 独立院校大学生社团参与情况和主观幸福感基本信息表项目种类频数百分比累计百分比

性别年级社团职位

总数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总数

普通会员

干事

部长

会长

总数

60

127

187

23

61

99

4

187

54

53

22

4

133

32.1

67.9

100.0

12.3

32.6

52.9

2.1

100.0

28.9

28.3

11.8

2.1

71.1

32.1

100

12.3

44.9

97.9

100.0

28.9

57.2

69.0

71.1

2.2 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结合大学生参与社团基本信息情况表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总体幸福感量表是段建华教授进行了本土化的修订,并用修订后的量表对362名大学生进行了施测,用来评价被试对主观幸福感的陈述。此量表共有33个题目,有正反向计分的题目若干。此量表得分的高低,代表被试主观幸福感强烈程度。在信效度方面,量表各项目与总分的相关在0.48~0.78之间。此量表在一年后再次施测,重测信度为0.85。[14]

在本文中,主要使用的是该量表的前18项,其中全国常模得分为75。所使用问卷将这18项放到了25题之后,从26题开始至43题,均出自该量表。

2.3 统计方法

对有效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直接录入SPSS17.0软件包,分别对各项目及主观幸福感进行百分比统计,并且运用了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显著性检验等方法对相应问题进行统计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独立院校大学生参加社团现状

3.1.1 是否参加社团以及参加社团的时间

从整体来看,加入社团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71.7%,证明江汉大学文理学院的社团覆盖范围还比较大,社团的参与度在独立院校还是比较高的。由此可见,社团在独立学院中还是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的。其中加入社团的时间,大部分的同学在大一加入的社团,只有很小占4.3%的人选择了在大二加入社团,可见独立学院的社团文化活动开展的还比较到位,即使在很多已经大二的同学心里,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使得他们在课业比较繁忙的大二还是会选择继续参加社团或者参加社团。

表2 独立院校大学生参加社团基本情况

项目种类频数百分比累计百分比

加入社团与

加入社团时的年级

总数

大一

大二

134

53

187

128

8

71.7

28.3

100.0

68.4

4.3

71.7

100

68.4

71.7

3.1.2 独立院校大学生参加社团的原因和途径

由表3可知,独立院校大学生参加社团的主要原因还是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占比42.5%,其次的原因为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一点也充分的说明了,现在大学生对于自身素质也有了一定的要求,知道未来与社会全方位的接轨时,自己的实践能力尤为重要,所以在大学社团这个平台上充分的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将很多课本上的知识学以致用是现在独立院校大学生加入社团的主要原因。其次,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生力军,在很多地方引领着社会的潮流,追求标新立异,个性鲜明,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的主要旋律。个性鲜明的大学生,在大学宽松的教育氛围,追求着自己兴趣爱好的发展,也是大学生选择参加社团的主要原因。

表3 独立院校大学生参加社团的主要原因项目种类频数百分比问卷总数占比

加入社团的主要原因

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评优评奖的时候可以加

找工作的时候多个资本

扩大自己的交际圈

打发时间

总数

51

57

1

4

15

4

2

134

38.1

42.5

0.7

3.0

11.2

3.0

1.5

100.0

27.1

30.5

0.5

2.1

8.0

2.1

1.1

71.7

从表4可知,自己主动参加社团的同学占比73.1%,一方面说明独立院校

大学生社团的宣传是比较到位的,可以很全面的接触到学生群体打入学生的心理,然后从而使学生产生自发的报名意向或者直接产生报名的行为。另一方面,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主观感也越来越强,这个数据也体现了大学生的一个主观的愿意更好的接受新鲜事物的良好意愿。不再像高中的时候那样被教学,被填塞,这些都说明大学生的主观意识在增强,大学生的更愿意积极主动的去了解这个世界,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势必将影响其主观的感受。

表4 独立院校大学生参加社团的主要途径项目种类频数百分比问卷总数占

加入社团的主要途径

自己主动参加的

别人介绍参加的

随大家一起参加的

被社团宣传人员动员参加的

其他

总数

98

9

15

11

1

134

73.1

6.7

11.2

8.2

0.7

100.0

52.4

4.8

8.0

5.9

0.5

71.7

3.1.3 独立院校大学生参加的社团数目以及对社团的评价

从上表可以看出,大学生参与社团的数目,一般都是一个。不过也有不少的学生参加了两个社团。参加两个社团的学生的比例就达到了93.3%,而有少量的同学报了三个社团,至于报了三个以上的社团的同学基本没有,可能三个社团就达到了一个学生课余时间的极限了,所以基本没有人会报三个以上社团了。从占整体问卷的比重来看,相当于每5个学生当中就会有一个人报了两个社团,这样的比例也符合八二原则。有80%报了一个社团或者没有报社团,只有20%的人报了2个社团,而且能在自己课余时间游走于两个社团之间的人,也需要他们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在里面,这也会充分的锻炼他们的能力,以及更容易留在社团里发展,从而更好的在大学社团这个平台里面实现自我,这对其主观幸福感也有一定的影响。

表5 独立院校大学生参加社团数目

项目种类频数百分比问卷总数占

参加社团数目

1个

2个

3个

3个以上

总数

84

41

9

134

62.7

30.6

6.7

0.0

100.0

44.9

21.9

4.8

0.0

71.7

对于大学生对社团的总体评价,占消极影响的只有4.3%,这个数据有效的说明了大学生对社团的总体评价很高。其中有67.9%的人认为,大学生社团的性质主要在于参与者,由此可见大学生能比较客观的去看待问题,有自己对问题看法的主动性。这些主观的想法都会对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影响。

表6 独立院校大学生对社团的主观评价

项目种类频数百分比问卷总数占

大学生对于社团的评价

积极影响更大

消极影响更大

中性,关键在于参与者

说不清楚

总数

42

8

127

10

187

22.5

4.3

67.9

5.3

100.0

22.5

4.3

67.9

5.3

100.0

3.2 独立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

3.2.1 主观幸福感现状

此量表在的全国的常模为75。通过数据可得,P=0.333>0.05,这次调查主观幸福感总分与全国常模主观幸福感的总分无差异,证明我们学校的主观幸福感的总分相对于全国水平来讲是比较居中的。

表7 主观幸福感单样本T检验的检验结果

t M df P

总分-0.972 74.3226 185 0.333

(注:表格中*P<0.05,**P<0.01,***P<0.001)

3.2.2 不同性别之间主观幸福感的比较

通过方差分析由表8可知,P=0.269>0.05,所以我院男女之间的主观幸福感无显著差异。

表8 主观幸福感性别差异检验的检验结果

性别均值标准差t P

主观幸福感男73.2667 10.72597 1.228 0.269

女74.8254 8.87250

(注:表格中*P<0.05,**P<0.01,***P<0.001)

3.2.3 不同年级学生的比较

通过方差分析由表9可知,P=0.683>0.05,不同年级的学生,主观幸福感无显著差异。

表9 主观幸福感年级差异检验的检验结果

组别均方 F P

主观幸福感组内

组间45.502

91.155

0.499 0.683

(注:表格中*P<0.05,**P<0.01,***P<0.001)

由图1可知,大一大二的主观幸福感比较高,但是没有显著差异。

图1不同年级主观幸福感的均值图

3.2.4 参与社团与否的学生比较

通过方差分析由表10可知,P=0.465>0.05,我校大学生社团参加与否,主观幸福感无显著差异。

表10 主观幸福感社团参与与否差异检验的检验结果

组别均方 F P

主观幸福感组内

组间48.570

90.642

0.536 0.465

(注:表格中*P<0.05,**P<0.01,***P<0.001)

3.2.5 社团身份不同的学生比较

通过方差分析由表11可知,P=0.260>0.05,说明在我校大学生社团中无论是会长,部长,干事或者会员,主观幸福感无显著差异。

表11 主观幸福感社团身份差异检验的检验结果组别均方 F P

主观幸福感组内

组间102.848

75.985

1.354 0.260

(注:表格中*P<0.05,**P<0.01,***P<0.001)

3.2.6 参与社团数目不同的学生比较

通过方差分析由表12可知,P=0.260>0.05,表明我校大学生社团参加数目的多少,主观幸福感无显著差异。

表12 主观幸福感社团数目差异检验的检验结果1

组别均方 F P

主观幸福感组内

组间33.955

77.047

0.441 0.645

(注:表格中*P<0.05,**P<0.01,***P<0.001)

由图2可知,参加2个社团的主观幸福感比较高。但是参加社团数目的不同引起的主观幸福感的差异不显著。

图2 社团参与数目主观幸福感的均值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