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阶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研究

初中阶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研究

初中阶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研究
初中阶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研究

初中阶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研究(2008-12-25 03:48:01)转载▼

标签:教育分类:教学论文

初中阶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师生关系已从陈旧的“师道尊严”的堡垒中解放出来,正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教育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如何处理师生关系的问题。健康的师生关系是发展教育的基础。教师能否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学生能否全面、主动地发展,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是否良好。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造就人。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师生关系和谐健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有可能被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中小学生年龄偏小,特别需要关心和帮助。生活中教师为学生创造和睦、宽松的环境,学生才会信任教师,才会向教师敞开心扉,才会乐于向教师说出真情实感,才会把教师当作朋友。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亲师”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前提,这一点与现代教育观念是共同的。教育是一门艺术,对待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正确理解“民主”、“平等”的内涵,对教育过程发生的问题在思想上要有明确的认识,处理要适度妥当,既不小题大做,过分渲染夸大,也不简单粗暴,草草了事,这样才能促进师生关系健康、和谐。那么,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怎样正确理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呢?

1、遵循理解原则。

中小学生年龄偏小,与教师在认识问题、处理总是上有非常大的差异。为了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教师有必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加强自身的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处理问题时充分理解学生,热情地关心、爱护学生,消除师生心理上存在的隔膜。师生关系的一些裂痕,往往是由于彼此缺乏理解造成的。一次周文彬老师发现一个学生故意让旁边的一个同学抄作业,便在全班同学面前严厉地批评了他,说他这样做是害了那个同学。挨批评的学生很不服气,下课后,主动找到老师说:“我知道让他抄作业不好,可是他说看看我怎么做的。我想让他看看也没什么不对。”听学生一说,老师意识到自己调查了解不够,没完全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就批评他是不对的。便诚恳地做了自我批评,及时解决了出现的矛盾。学生认为让同学“参考”一下自己的作业“没什么”,教师却把这类事看得很严重,这就是认识上的差异。其实,学生实在不会做作业,看看别人怎样做的,再动脑思考不是坏事,学生的学习愿望还是值得肯定的。不过对于一点不动脑筋、完全照抄别人作业的学生还是要适当批评,绝不能听之任之。诸如此类事情,师生双方如果相互理解,就会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矛盾。当然,学生对什么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理解并不深刻,有时可能还有些偏激。如,把老师对他们的批评看成是找岔儿;教师的态度稍微严厉一点,就认为是不尊重他们、不民主等等。孩子看待某些问题思想有一些偏激是正常现象,因为他们终究是不成熟的孩子。社会、家庭、学校,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有责任给他们讲清道理,告诉他们什么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生错误的思想行为给予适当的批评是教师的责任,班主任老师要帮助学生区分善意的批语帮助和恶意的训斥指责。教师提出批评,学生能正确对待,虚心接受,是民主平等的表现;学生提出意见,教师能够耐心听取,给予积极响应,也是民主的表现。教师有错误,及时承认,及时改正,就能获得学生的谅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理解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是积极行动的先导。无论什么事情,学生不理解,你硬要他去做,总不会产生好的效果。

2.坚持尊重原则。

尊重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说理解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那么,尊重就是这一关系的核心。一位教育家在论述教育的功能时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教师不尊重、爱护学生,便得不到学生的尊重。许多学生在调查问卷中说:喜欢和佩

服尊重学生的教师。一个学生在投入“友好信箱”的信中写道:“老师,您讲课时我在下面小声说话,您不但没批评我,还让同学们听听我有什么看法,使我很感动,我觉得您这样做很好!”教师不是法官,学生不是被告,双方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统一体,利益是共同的,目的是一致的,没有理由相互不尊重。一些学生对教师的不礼貌行为,究其原因,常常是由教师造成的。受旧观念影响,教师往往唯我独尊,遇事不去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不注意体会学生的思想感情,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专行,滥用职权,结果造成学生心里极为不满,出现抵触行为,甚至在背后议论教师、给老师起外号等等。反过来,教师又抱怨学生品质坏,戴上有色眼镜看后进生,师生关系成恶性循环,致使教师不能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学生也不能很好地学习,双方的利益都受到严重的影响。应该明确的是尊重应该成为教师工作的出发点。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尽量减少失误。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悉心呵护。作为一名教师,要心胸宽广,善于用尊重他人的行为影响学生。对学生的不礼貌行为,教师应采取宽容态度,适当加以疏导,不激化矛盾。

教师偏爱少数优秀的学生是造成师生关系不融洽、不和谐的又一个原因。过去做班级工作提倡“抓两头,促中间”,好学生非常受宠,而大部分学生却被冷落。教师这样做,尊重的只是少数“好学生”,使大部分学生有一种失落感,这些学生不但会对少数“好学生”产生厌烦感,而且对教师也很不满意。教师偏爱少数“好学生”就是不尊重大多数学生。师生无亲疏,无论哪一个学生都有长处,教师应该一视同仁,善待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给所有的学生创造表现才能的机会,这样才能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

二、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协调,我认为起关键作用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教师情感

师生关系做到和谐或协调的班级中最明显、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关爱学生。师生关系达到优秀、协调的,都少不了教师关爱学生的主导面。教师越是关爱学生,师生关系越和谐。当然鼓励里有爱,批评里有爱,甚至处罚里也照样有爱。爱是教育手段里的含金量。

对学生的爱与奉献是无私的、不企求任何回报。当学生的学习或生活遇到难时,我会毫不犹豫的伸出援助的手,如:学习资料需要打印,我会利用晚上时间,深夜完稿,第二天交到学生手中;当看到学生因参加排练、演出,顾不上吃饭,身体日渐消瘦时,立即为他们买来水果和面包,……这种事情无计其数。

在业余时间里也牵挂着学生,为教育学生的问题反复考虑,苦思冥想。我班有一位同学,家庭状况极其一般,父亲收入微薄且不稳定,母亲早已不上班,退养在家,而最主要的是母亲没有多少文化,脾气暴躁,家中气氛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经常像放烟幕弹”、“一点温暖都没有”。长期如此,造成这位学生情绪不稳定,有事情不和家长沟通,和社会上的很多人交往,来寻求温暖。我对她加以关心、提醒、引导,经常与她母亲联系、交谈,调节母女之间的矛盾,指出双方的不足和改进的方法供她们参考,收到良好效果。

批评学生时,就方式、方法、手段、场合、时机、程度等方面反复权衡利弊,尽量做到不伤害学生而更有效。记得担任班主任以后的第一次出差,在外地时,就听说班级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迟到、周日晚上未归学校、大型活动不请假等,对于出现的问题我很着急,但当看到同学们因我归来露出欣喜的目光时,我没有马上给予训斥、指责,我心平气和的对他们说:我对你们这一段的表现略知一二,也是预料之中的,但有一些失望,想先听一听你们自己的说法,我们来共同解决它,好不好?本来一些同学就等着班主任回来挨批的,经我这样一说,都很不好意思的找我说明……,并表示一定不会再犯错了,我拍拍她们的肩膀,问题迎刃而解了。

(二)、教育思想:尊重比热爱更重要

爱应受“尊重”的理性思考的制约。尊重学生的教育思想贵在师生人格平等。学生跟老啊行

拥有独立的人格,一样拥有受法律的正当权利,他跟教师的人格地位是平等的,而且应特别保护他们自主创新精神的萌芽。例如:马建龙同学在操场上打篮球时,发现场地边的水龙头坏了,立即找到负责的老师说明情况,减少了浪费。对于这种关心集体的做法,我马上在全班给予表扬,他因老师尊重他、鼓励他而更加看重自己,更积极为班级做好事;张鸿伟同学担任学生会副主席,因热爱学习,希望能在大专学习期间刻苦努力,争取考特招,与我商量辞去学生会干部职务,希望我能给予支持。在反复的斟酌和商讨中,我认为这名学生还是很负责任的,这种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于是,就建议他与团委有关老师做进一步的协商,同时要体谅学校的实际情况,给予妥善的解决。现在,他的想法得以实现,但仍然积极为班级、同学服务,为老师分忧。

不把自己定位于单一的长者、管理者的角色上,而是实施的变换角色,有时是大姐姐,有时是朋友。懂得用学生的眼光看学生,懂得向学生学习,体现师生关系的平等、民主。例如:情感问题是中学生极其敏感的问题,靠一味的压制、教训不是良策。我们在主题班会上共同探讨,气氛热烈。我阐明我的观点:男女之间互相接近的心理需要是正常的,也是完善人格的需要,在正常的交往中,要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提高理智对冲动的控制能力,认真正视、把握自己,珍惜大好时光,加强学习,提高层次,不要过早的陷入情感的漩涡之中。学生看到老师的开明,也纷纷谈出对这个话题的看法,并对家长有些过分的做法表示异议,借此我与家长进行了沟通,达成共识,更好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三)、教师的人格力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主性增强,活动量增大,吸收信息增多,社会的多种影响增加,已不像低年级那么单纯;行为也比较复杂,也日益会掩饰自己的行为,言行也出现不一致,还会“对付”老师;对教师也会评头论足,不像低年级相信或依附教师的权威;知识需求的增加。这时,更需要依靠教师的人格力量和知识水平来影响学生。

人格力量指的不是教师地位身份带来的权威,而是一种人格精神、人格魅力产生的威信。一旦教师享有威信,就既有吸引力,又具有威慑力,就会把师生关系推向更高的境界。教师人格精神侧重在做人的根本品质,如:善良、是非分明、公正、诚信、宽容、实事求是等。教师以其品质的榜样影响学生,也就是说教师以自己的人格精神塑造学生的人格精神。学生人格精神的成长,使学生更理解、更信任、更支持具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师生关系由此步入更高的层次。

教师威信的含义是教师爱生的情感+教师的人格力量+教师知识丰富的综合。其中人格力量是核心,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是基础,是动力。

(四)、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育能力的最高层次。它主要指教师的实践知识和经验形成的心理能力。但教育机智更是教育艺术、教育智慧、教育创新,它是教师长时间的教育经验的灵活运用。

教师的教育机智增加了教师的魅力,增加了学生的信任,平息了难以计数的小矛盾、小摩擦,还给集体以团结和安宁。没有谁喜欢生活在混乱、噪杂、猜疑的环境中,也不喜欢教师大呼小叫或一味训斥。教师的教育机敏,伴随着从容、风趣,营造着一种宽松、和谐、有序的气氛,成熟的教师使师生关系融洽。

今年寒假,我校在学生中间开展了“架起心灵之桥”活动,让学生给老师写信,说说心里话。在此,收到了许多让我感动的信件,学生说:你的严格要求不乏活泼真诚,你是那样的平易近人,俨然就是我们的好老师兼好朋友;你的实在、直率、开朗、大方,使得我们在一起时没有任何距离感,我会永远记得你对我的好;我敬佩你,我已把你当作离我最近的榜样;你有一颗能理解、宽容我们这个年龄的人的心;和你在一起的日子真开心。当我看到这些,我激动、我欣慰、我自豪,更觉肩负重担,我会更加努力,不负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

我充分的认识到,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主导面在教师。

我们要提高教育思想、教育能力、教育态度,并探索相关的规律、途径和方法,使教育工作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

(五)、课堂教学

就基础教育来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关键,而课堂教学又是师生实现其生命价值的主要阵地。于是,师生关系的好坏便至关重要了。众多的学生、家长、教师对理想的师生关系的企盼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大家共同期望的师生间应该是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然而,有些教师在师生关系方面似乎悟出了一个道理:“时时摆出一付教师的架子”,像卫道士似的吓唬学生,如果教师的权威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是不可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如果教师的职业及其生命价值若以这样的方式来实现、来摆阔,那肯定是“活得很累”、“干得无味”,也是难有成效的。我刚毕业时,当一个班的班主任,有的同学很调皮,为了减少管理的麻烦,我对他们厉言厉色,表面看来一片平静。但后来,我与一学生谈起时,他说,同学们都很害怕我,所以有事也不跟我说,对老师敬而远之,致使有些事我不能及时了解。师生之间关系紧张,也不利于教学。所有当过学生的人都或多或少有一种内在的感觉和希望:学生出于自己的心理安全、学习生活快乐与个人发展的考虑,追求的是“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

师道尊严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埋藏的也很深,它是制约新型的师生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在封建社会里,为师之道,尊严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是知识与真理的化身,学生对教师俯首听命是天经地义、无可非议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但实际并非如此,在师生关系方面,由于师道尊严的长期影响,再加之“应试教育”的推波助澜,导致一部分师生关系仍比较紧张,一些学生的人格仍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新型的师生关系还很难实现。随着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推行,会使人们日益意识到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劣根性,也会日益认识到未来的为师之道应该是“关爱为本,友情至上,共同发展”。这种认识和观念,必将成为我们构筑新时代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础。教师应微笑的,学生也应是微笑的。如是“微笑教育”、“快乐教育”将党驻于具有新型师生关系的学校里,师生共同浇灌的“乐教乐学”之花,必盛开于教育的百花园中。刚毕业时,由于自己的思想不够开放,认为只有让学生对自己敬畏就可以了,所以平时在对待学生时,总是威严有加,不舍得给学生一丝笑容,使课堂上气氛沉闷,效果也不理想。

(六)、对待后进生的态度

在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有的教师愿意尊重自己心目中的优秀生,而不大乐意尊重所谓的差生,似乎优秀生才有尊严与自尊心,应当得到爱护与尊重,而那些所谓的差生则无尊严与自尊心可言。事实上,无论优秀生还是后进生,无论考试成绩理想或不理想,无论没过失还是有过失,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人格,都有一定的尊严和自尊心,都有自己的需要和追求,必须一律予以理解、爱护和尊重。网上不时爆出某地教师怎样惩罚学生,造成对学生身心的伤害不说,还使自己臭名远扬,也给社会带给困惑:当今的教育怎么了?教师变成什么样了?这个问题不能不令人沉思!

教师对待后进生的态度,是师生关系优劣的一个显著标志。在学校教育中,正确对待后进生,做好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意义深远,十分重要,需要做很多的工作。一般来说,应首先从多给后进生“一点爱”入手,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转化的效果。

多一点理解的尊重。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在学业或思想品德等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因为后进,他们往往有较重的自卑感,因此更需要得到老师的理解与尊重,要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多一点信任和支持。有的后进生在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差,缺点、毛病比较多。他们经常听到的是批评,遇到的是不信任的冷漠眼光。教育转化他们,老师首先要信任他们,使他们有发

挥特长的场所,有发表见解和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同时,也应从多方面给予他们帮助和扶持,在引导上下功夫,会使后进生有所转变的。

三、良好师生关系建立有如下途径和方法。

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巨大的教育意义,因此,在教育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育效果与质量的重要前提。良好师生关系有以下标志:

①指导思想正确。教师有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有正确的教师观。良好师生关系的目标与教育目标一致,师生关系的形成发展有利于教育目标实现。

②师生心理相容性好。师生为实现共同目标彼此认同、情感上相亲、行为相近,双方互相沟通、相互交往积极性高。

③师生关系中的感染、陶冶功能得到充分运用,使其教育效果得到充分发挥。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课堂教育活动中建立起来的。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途径。在正常的、一般的情况下,学生对教师的了解是在课堂上开始的。教师的诸多素质,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观念都会在课堂上充分地展示出来。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也是他了解学生的开始,通过各种信息,教师对他所面对的教育集体进行整体判断,并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逐步认识、熟悉每一位学生。教学活动对师生关系的建立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势,树立自己的权威形象;阐述自己的政治、道德观点,赢得学生的尊重,适度地展示对学生的爱心,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应该尽快了解学生,掌握学生,达到“知彼知己”的目的。

2.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在课外活动中建立起来的。

课外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的补充。在课外活动中,师生双方的关系形态多种多样,因此师生双方的相互了解是立体的、多侧面的,它使师生双方在彼此的心目中的形象显得丰满、充实,有血有肉,其关系也变得丰富多彩。课外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的师生关系的教育作用也是多层次多类别的,教师要在课外活动中充实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给学生树立崇高的榜样。同时,让学生不断了解自己,自己也不断了解学生,达到师生双方正式关系与非正式关系的和谐、教育关系与心理关系的和谐、集体关系与个体关系的和谐。

3.校外活动是师生关系形成的另一不容忽视的途径。

校外活动相对于学校教育活动说,目的不很具体,计划性、组织性不那么周密,但是这种淡化了教育痕迹的活动却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内涵。有时候,这种活动也是强化优良师生关系、改善不良师生关系的必由之路和变通手段。因此,师生关系建立的多途径要求教师不仅在课内外,而且要在校内外意识到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社会地位,增强教育的立体效果。

总之,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做起。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是突破口;调动学生积极因素,建立学生评价机制是关键;坚持理解和尊重原则是保障。教师有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协调,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有时教师的一句平常话、一个普通的动作都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波动,对师生关系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因此,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因素是多元的,绝不只是上面所探讨的几个方面。今后还应不断实践和总结,以期取得更好的成果。历史的大书,已经翻开21世纪崭新的一页。新的世纪是我国全面实施现代化的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水平主要取决于国民的素质和人才的素质,而国民素质与人才素质又取决于教育,“谁赢得了教育,谁就赢得了21世纪。”教育要超前发展,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其先导性、基础性工作更应该领先一步。因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业务素质,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要求。在素质教育大环境下强调教师素质,应以社会主义教育方

针为指导,以未来社会人才需求为依据,以尊师爱生为基础,探讨新型师生关系的内容和形式,构建平等、民主、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它作为中介要素影响着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它能成为学习的动力,也能成为学习的障碍。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学习环境使他们的学习更具有安全感和积极性、参与性,来撷去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价值,更易于充分体现个性与才能,为实现自主创新性的学习,提供必须具备的前提与基础。

课程改革的成败系于教师。诚然,由于历史原因,简单赏罚,实用应试主义思想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深深扎根,但是,新的课程改革就是要改掉这些落后、不科学的错误做法,那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道尊严”的观念已经远远过时了。

学生因为无知幼稚,需要有人引导、教育、培养才被送到学校。教师的浓浓爱心是教育发挥作用的前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关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的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养成,关系到学习是不是充满诱惑的快乐体验的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的训斥、敌意对立的话语和态度不仅无效,还会将学生引向教育的反面。

我们平时说:欣赏一个人,就能造就一个人。就是强调情感因素和人文关怀在教育中的突出的神奇作用。新的课程改革以体现“人本思想”为特色,倡导崭新的教育观念和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强调基础教育要为孩子一生的幸福生活奠基。教师一定要注意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客观理性地对待学生的学校行为,学会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宽容对待学生的错误和过失,要有耐心,不能把学生当成“出气筒”。要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要“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此一番话语,身为教师要仔细体会,时常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孩子做好榜样,保证日常教学绝不背离新课程的主旨。

不仅如此,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虚心地向学生学习,善于发现学生思维创新的闪光点,保护学生对问题独特的见解,爱护他们敢于质疑的批判精神,标新立异的创新意识,用平等的思想营造新的课堂模式,从而达到课程改革的良好目的。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

课程改革正在实施中,让我们老师以科学的师生观、崭新的精神风貌和对学生的浓浓关爱走进新课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新课程的新奇和乐趣。

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小学师生关系的策略研究(2010-12-13 19:07:10)转载▼

标签:杂谈

引言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改革的前提条件,又是新课改实施的内容和任务,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施加教育的基础和有力手段。教师只有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充分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教师要倡导民主、互相,崇尚融洽,加强互相学习,共同发展。在教育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做到课堂中的平等;走进学生倾听心声,要了解学生的心理, 关心学生、以身作则,用教师的个人魅力影响学生;课堂学习师生互动,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前不久,一份关于小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有近四成的学生功课学得不好,是因为不喜欢该课的任课老师;当心理存在问题时只有极少数同学愿意向老师倾诉;在对待老师批

评这个问题上有近三成的同学认为老师是可恨的,有意挑自己的毛病。虽然这份调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联想到在许多学校部分师生之间公开对立,学生对老师出言不逊、甚至扬言报复(有的确实做了),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师生关系这一古老而崭新的话题,研究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界定

1.1师生关系的含义

师生间的人际关系,是班级社会体系的主要构成因素,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相互影响、相互认识、相互间信息交流而形成的。师生之间通过言语和非言语两种形式彼此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观点、态度、情感等,双方交流的愿望、目的、动机、心理状态以及交流的时间、态度、方式等影响着交往的程度和水平,由此决定着二者之间的关系亲近程度,从而影响着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进而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影响学生对教师所教课程的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行为和学习效率,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以及学习方法。

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有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1.2师生关系的教育教学意义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改革的前提条件,又是新课改实施的内容和任务,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施加教育的基础和有力手段。教师只有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充分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

1.2.1点燃教师工作热情的火种

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教师对其职业感到厌恶,工作会变成难以忍受的苦差事。长此以往,教师就会变的忧郁、消沉、焦虑、烦躁、愤怒、失望、愁苦等情绪而导致心理疾病。反之,如果学生尊敬、信赖并且喜爱教师在课堂上给予积极的配合,这对教师是一种鼓励和鞭策。许多优秀老师正是用认真的备课和课堂中优雅、亲切的教态,生动优美的语言来博得学生的好感和尊重的,而且不断地从学生的笑脸和进步中得到激励使教育、教学超水平发挥。

1.2.2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金匙

教师和学生建立一种友好合作的关系,共同担负任务和解决问题,那么,学生的行为就倾向于维护这种关系,这样就会促进学习。在良好的心理氛围中,学生尊敬、信赖教师,就比较容易接受教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批评意见,从而避免由于人际关系而影响学生学习情绪的事件发生,从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启其智慧之门。

1.3小学和谐师生关系的特点

和谐的师生关系具体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1.3.1倡导民主平等、互相尊重

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不再是以“师爷”的身份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而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点拨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可以批评学生的种种错误,学生当然也可以对老师的失误给予指正。1.3.2崇尚和谐融洽

情感不但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助推剂,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减少学生心理疾患、减轻学生各种心灵负担。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关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换来学生爱的回报。当师生心心相印、感情融洽时,教育事业就能闪烁出动人的生命光彩,教学工作就能收到事半功倍、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1.3.3加强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老师可以凭借自己的传统经验引导学生,学生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敏锐、朝气影响老师;教师不再是为师者生硬的灌输,而成为智慧与智慧的启迪,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成为师生共同探讨、共同成长、共同走过的一段美好历程。

2 当前师生关系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2.1当前师生关系的现状

2.1.1师道尊严

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镜头:教室内,气氛非常热烈,二十几个同学在讨论问题。一个女孩皱着眉头说:“我们的班主任好凶哦,总是这个不许,那个不许的,什么都要管。”另一个男同学接嘴说:“对对对,态度特别不好,一批起人来就老半天,八辈子前的事都要提,烦都烦死了。”

一个其他班的同学说:“我们班还不是嘛,老班一上班会课就训人,说什么都会扯到学习上。”其余同学纷纷作群情激愤状,噼里啪啦地说起来。

“我们老师就会向我爸妈告状。”

“我们老师讲起话来总那么刻薄。”

“我的数学老师专门针对我。”

“我犯点小错误老师就小题大做,说话那么夸张。”

“我们上到他的课就头脑发胀,别说听他讲课了……”

“是啊,我所有功课中就数他叫的这门最差,上他的课就是打不起精神!”

“有问题也不敢开口问,怎么学得好呢?唉!”

2.1.2师生对立

这是我们不愿看到却又真实存在的一幕:本校的某老师到某个自然村家访,将摩托车停放在村部前面,等他家访完才发现摩托车的轮胎被割破,车身也被刮的斑痕累累。后经调查,原来是他班学生的报复行为。这是发生在笔者身边真实的教师和学生关系极度矛盾化的典型事例。虽不常见却并非绝无仅有。

学生的切身感受和体会,我完全可以理解。在每个人的豆蔻年华中,我们总希望能够肆意的生长,自由伸展自己的枝桠,吐露自己的芳芽。然而老师就是那把“可恶”的大剪刀,咯嚓咯嚓地修剪着每位同学,不管学生愿意不愿意。于是,在许多人的学生时代,老师是头号天敌。

2.2当前师生关系的成因分析

为什么曾经“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老师在今天遭遇这样的尴尬呢?我认为有下面三个原因:

2.2.1“师道尊严”的观念根深蒂固

时代的发展不能脱离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影响而存在,中国素来“师道尊严”的尊师传统影响至今。应该看到如今一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改变,但不能完全摆脱传统观念中消极因素的影响,许多教师总是有意或潜意识地视自己为权威,因而不能平等对待学生。而今天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则是21世纪的青少年,他们受到市场经济浪潮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崇尚个性,具有很强的民主和平等意识。在这两种不同的思想观念的冲击下导致紧张。同时,部分教师在管理和沟通上缺乏艺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简单的批评代替耐心说教的做法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的行为得不到理解,拉大师生之间的距离,并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2.2.2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

这些年来,从上到下,都在高举改革的旗帜,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确实也做出了不少的努力和尝试,但事实上,任何一个教育圈里的人都知道,应试之风非但没有减弱,甚而愈

演愈热。在疯狂的应试压力下,教师的压力自然增加,这种压力的本质就在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向学校要质量——说穿了,就是要分数,那么,学校就向老师要分数。分数怎么来,从学生中来,那么,师生关系变得简单和狭隘,就是围绕着分数转。学校对老师的考核,就是以分数高低为尺度,分数高者为优秀,分数低者受批评,甚至还面临下岗、转岗的威胁。其实,当我们用分数为筹码给老师排序时,就必然会出现好与差,那么,也就必然有学生的好与差。作为教师明知必然有这种好与差,但他们无论如何不能容忍那种差的,而那些被冠以“差”名的学生即使十分的努力,也很难摘去差的位次。在这种长期的打压下,他们不但对学习彻底失去了兴趣,而且潜意识里把罪魁祸首直接指向老师。殊不知,他们的老师跟他们一样,都是受害者。

由于应试之风的盛行,学校砍去了许多本不应砍去的活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毕业的学生,在怀想昔日校园生活时,一定会有许多美好难忘的回忆。那时,学校里经常组织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师生增进了了解,培养了感情,增加了友谊。我有时甚至想,为什么那时出现了那么多的师生恋,当然,我是极力反对师生恋的,而在今天几乎不可能,道理很简单,因为在那时,师生之间探讨的不仅是学习,还有对人生的畅想,对生活的品咂,彼此之间敞开心扉,无拘无束,说古论今,何其和谐,何其快乐。反观当下校园,师生之间几乎已没有了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老师面对的是永远改不完的作业,学生面对的是永远做不完的作业。如果说,彼此之间还有一点沟通,那真是就剩下作业了。

2.2.3受社会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阶段,人们的心理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扭曲:人情淡薄,心浮气躁,权钱交易,功利化等等。仿佛人世间已经不存在真感情真性情,大家都是在戴着面罩做着虚伪的东西,人与人之间已不可信,不可深交。

置身于这样背景下的学生,心灵也被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他们从家长亲友的交谈中,从电视报纸的讲述中,似乎也读出了世态炎凉的冷峻,所以,他们的情感变得钝化,不知道什么叫感恩?不再轻易被别人的付出而打动,特别是面对教师的付出时,他们甚至会认为这是教师的一种义务,甚至就是一种为己的行为,根本不是出于奉献、爱心和责任心。

2.2.4受教师自身行为的影响

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我们想揭秘当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成因时,不能不提到教师自身的素质。一些教师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侵袭,在金钱面前迷失了方向,甚至为了多捞取钱财,丢掉了师道尊严,做出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的事情。如搞有偿家教,骗吃骗喝,向学生推销资料收取回扣等等。此外,一些教师由于教育思想的落后,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种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如用恶毒的话语刺伤学生,用罚扫、罚抄之类的任务惩罚学生等等。还有,一些教师对自己的业务水平不够熟练和精湛,也大大地减弱了学生对教师的崇敬度。

以上这些行为或伤害了学生,或丧失了教师作为师者的崇高风范,教师的形象在他们心目中也大打折扣,使得他们在惧怕老师的同时,也鄙视老师。即使毕业后,他们从某种程度上理解了老师,心底里也有感激之情,但还是敬而远之。

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

3.1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一个能影响他人、指导学生领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不再只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应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与学生一起交流的合作者;不再只是知道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的研究者。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建立这样的教师观是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因为,教师是建立平等关系的决定因素,教师只有切实转变观念,才有可能自觉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

积极思考、大胆想象的活动舞台和心理空间。

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教师在教学世界观和价值观上的第一步,实现课堂中的平等,才是精神向实际方面的转化。过去的教育体制中,师与生之间有着明显的界限和等级制度,也因此孕育了像戒尺这样的教育产物,然而现代的教学体制取而代之的是平等,是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如何做到呢?

3.1.1人格上的平等

在《中小学生守则》中的第七条: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对待师长要文明、懂礼貌。同样的道理,老师在对待学生的言行和态度上也要以身作则,尊重学生,不区别对待。真正地实现人格上的平等,师与生之间少沟壑,多交流。

3.1.2教与学上的平等

在过去的教学中,老师为主体,教学中的学习者——学生却处于被动的地位,只有一味接受的权利。现代的教学中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即:教与学上的平等。古语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课堂上,不仅仅是三人行,而是多人行!——数十名的学生与老师!教师是学生的老师,难道学生就成不了教师的老师?事实上是可以的!在一次上《桂林山水》教学过程中,我就感受到了这点。由于我没有去过桂林,就找了许多关于桂林风景的照片和影片,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学生们被这些视觉冲击震撼了。当说到桂林的山的特点时,由于找不到“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我只能告诉学生,由于资料和图片上都没有找到这些图片。没有想到我话音刚落,就有几位学生举着手说:“老师,我有!而且还拍了照,你看!”我定睛一看,真的呀!真是美。这时候我灵机一动,让有去过的孩子,带着你们所拍摄的照片,来说一说桂林山水给你的印象。及时让老师和学生互换位置,让我也学到许多课本里没有的知识。课后就有非常多的同学,围着我说:“老师我也要去桂林。”

因此,要想做到平等,首先教师必须把学生视为“发展的人”,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挖掘学生的潜在能量,关注学生的动态发展过程;把学生视为“有个性的人”,鼓励学生展示完整的自我,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个性,承认学生的彼此差异;把学生视为“有独立意义的人”,不以教育者的意志左右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责任和权利的主体。其次,学生也应当尊重教师及教师的劳动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

3.2走进学生倾听心声,做好学生的精神领袖

3.2.1要了解学生的心理

了解学生的心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前一段时间有1份调查表明,三分之二的学生害怕和老师交流;75.8%的被访学生“很少、从来没有或想找但不敢主动与老师说话”;有76%的学生说“自己很少主动找老师说过话”。原因是觉得“和老师没有什么好说的”、“怕自己说的话使老师不高兴”、“老师太严肃”、“我觉得老师不喜欢我”和“怕同学们说我拍马屁”。在具体的原因中,学生最怕老师和自己说“学习不好,考试成绩下降了”,这一比例达46%;其次是怕“老师批评自己的错误”,占14%;怕老师“说自己的作业不认真”,占13%;怕“了解自己的家庭情况”和“请自己的家长来学校”分别占11%和10%。在此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教师的心理都是很受压抑的,甚至部分学生会出现心理障碍。尤其是现在基本是独生子女,他们平时在家就很少有跟别人交流的机会,如果作为教师不能主动去和他们接触和他们谈心,那就更难相信那些不擅于沟通的学生会找老师聊天了!记得赞可夫说过:“教育一旦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会发挥有效的作用。”

在这样压抑的心理条件下,如何与学生沟通?其实答案是多样而简单的!它就埋藏在平时的点滴交流中:与学生见面时,脸上多的是微笑,让学生感觉到亲切,拉近彼此间的距离;眼里多的是留心,多多观察学生此刻的精神状态,读一读他的快乐和烦恼;嘴上多的是询问,和他们有共同的语言;平时课间开个小玩笑,舒缓一下紧张的师生气氛……轻轻的一声询问、

一个甜甜的笑容、一个肯定的眼神,都会让尴尬、压抑的师生关系变得柔和、自然起来!此时再走进学生的心理就没有那么地曲折。

二年(4)班的林某某同学是个性格内向的女生,有一天,突然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很爱我的妈妈,可是我却觉得如果有一天我妈妈去世了,我不敢接近她,我会害怕。我心里一惊,这个事情和我上的课没有丝毫的关联,怎么会突然问我这样的问题!之后,心里一喜,原来她把我当成了她的朋友,说着她的烦恼!我开始和她交谈,之后才发现,原来是受了电视里一些科幻内容和神话故事的影响,才有了这样“稀奇古怪”的想法和担忧。而在交谈之后,她也舒展了心中的阴霾,变得开心起来。

所以我相信,只要教师能够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多给学生一份关爱,多给学生一份温暖,那么师生关系肯定会多一份的融洽和谐。而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营造一个和谐氛围,更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也有助于师生的身心和谐。

3.2.2关心学生、以身作则,用教师的个人魅力影响孩子

约弗夫曾对28所学校中的1672名地球学专业的学生和43名教师做了调查。他发现,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在正比的关系。其中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热情关怀,会使学生获得了学习的自信心,而这正是学生坚持学习、热爱学习所必须的。正如一些学生所说的,"是因为这显示了教师对你的真正关心,只要感受到这一点,就能使你自己想学习"。

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校园里的一幕:下着小雨,一些家长还未来接的学生聚在学校的花圃边,头挤着头,连雨伞也没遮!我走过,心想着什么事情让这些学生如此地着迷?原来他们在花圃边抓蜗牛!我一阵纳闷,随之训斥到:“下雨了,雨伞也不打,在这抓蜗牛玩?赶快回去了!”学生不但没回去,反而还兴奋地告诉我,老师,你知道吗?我们老师让我们来抓蜗牛,然后通过抓蜗牛的经历,找一找他们都喜欢住在怎样的环境中!我们发现了,原来他们是喜欢潮湿的环境,可是怕水,一下雨,就特别多蜗牛!我顿时一愣:这就是老师对他们的影响和熏陶吗?使得他们对事物抱着坚持的态度,观察的信念,最终获得成功的喜悦、对学科的热爱!我想是的!在这种场景之下包含的是多方面的内容,但是有一点少不了,就是他们对学科的热爱,对教师的喜爱。

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学习的另一个作用方面是,师生关系本身就营造了一种课堂气氛,而课堂气氛本身是影响学习的。师生关系不良,课堂气氛容易紧张、死板,使得学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或默然。而师生关系良好,课堂气氛温馨和谐,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思维活跃。快乐的情境是学生喜欢的、趋向的,而在不好的课堂气氛下,学生会不自觉的想要逃避。经过一段时间,这种情感也会泛化到学业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3.3课堂学习师生互动,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在一段长期的过程中,总有这样的概念——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辈分”差别,存在于教师、学生、家长甚至是整个社会的潜意识中。可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观念的逐渐转变,人与人之间新型关系的出现,我们逐渐地发现:打破过去由于“辈分”观念的存在造成的疏远和高低悬殊感,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可以有更为亲密的关系,即:构建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

一提到朋友关系,大家都会条件性地反射出:为了义气而两肋插刀的铁哥们形象。事实上,对于师生之间的朋友关系,运用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是不正确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新型朋友关系”可以用以下三个特点来诠释:

第一、威严

自打我小时候起,耳边总响着这样一句话:严师出高徒!对于这句话,我小时候的理解就是:作为一名老师,他应当要严厉对待学生!现在的学生也这样认为吗?这让我想起了和学生的

谈话——请定义一下你心目中的老师形象,要求用“严”这个字组词,您会写什么?结果发现:回答是“威严”的学生居多!虽是有些惊讶,但是我却认同:威严。

威严是什么?在字典中的解释是①威风和尊严;②有威力而又严肃的样子。对于教师这样特殊的职业来说,要做到威严,应当落实到教学和班级管理这两个方面。一、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涵养,让自己以知识取胜,培养自己在学生中的威望;二、除了在业务上不断提升自己,更重要的是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做到公正严明、信守诺言、有威信。在我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接手了五年级的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的对象就是学生,也因为这样,我和学生的交流就多了!在处理的事情中,也渐渐地发现了现代学生与过去的我们所不同:他们接受的新事物、新思想多了,变得更成熟了,也具有了一定的判断是非的能力;对于一些不公正的现象,他们会感到不平、愤慨……他们学生在变化的同时,我们老师应该怎样变化呢?一件事情的发生,让我明白了老师形象转变的方向以及威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那天中午,我像往常一样,在学校吃完饭,就到办公室改作业了。这时候一个学生跑来报告说:“老师,XXX不吃饭,到外面去买零食了。”叫来学生想问明情况,没有想到学生一个劲在辩解,说他不认为零食脏,而且家里有很多类似的。刚听到这个消息说实话,我不惊讶,现在的孩子,知道外面小摊买的东西,又贵又不卫生。可是嘴巴就是停不了呀!事情是不大,但是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不及时处理,这样的现象就会在更多的学生中出现。下午,我找自然老师借来了科学实验室,找来了许多仪器,我决定做几个试验,让学生自己感受到外面零食的卫生状况。首先,把他们吃剩下的零食残渣,丢进试管里,加入水,不断的煮。零食由原来的土黄色变成了黑色!同学们都看呆了!我再把这些已经变成黑色的残渣,放在显微镜下让学生观察,学生都惊讶不已,他们居然在里面发现了:沙砾、头发、指甲碎。这个实验给学生很大的震撼。再也没有同学带零食来学校了。

第二、关爱

关于“关爱”这个内容,已经在本文中的“走进学生,倾听孩子的心声,运用教师的个人魅力影响”中说到了,这就不再重复说明了。

第三、最有价值的朋友

对于这个特点来说,有两个重点词语:价值和朋友。我将分别说一说这两个词语所包含的内容。先说一说:朋友。

当过老师的人都会发现,科任老师对于学生的友谊严重地影响着学生该科目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的实验表明:得到了某个科任老师的友谊,学生对该科学习兴趣极为明显,信心明显地增强。这与学生处于由不成熟的心理发展的过渡阶段有关,学生的主体意识(自我意识)正在形成,因此他们对友谊的需求十分强烈。

心理学家认为,友情正是主体意识的体现和寄托。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师生的友谊首先被学生认为是对自己的肯定的评价(心理学上称主体意识的外化),外界的肯定将是建立自信心的源泉,得到了肯定将会大大增强其学习兴趣和动机水平,加大学习信心。否则会使其信心萎缩,也就是说老师如果忽视了学生的兴致,或对待学生感情冷漠或不置可否甚至否定打击,往往使学生感到委屈,学习热情受到破坏,没了学习兴趣,自然影响到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

从这些理论上说,教师应当和学生成为朋友。可在实际中,教师和学生有可能成为朋友吗?这种关系可以让家长和社会接受吗?答案是肯定的!也许您没注意到,它已经悄悄地存在于您的周围:当您的学生主动邀请您参加他的生日party的时候;当您和他们在球场上一起挥洒汗水打球的时候;当他们因为赛场上的失礼,哭倒在您怀里的时候;当您和他们一起讨论人生哲理,激烈辩论的时候……这些点点滴滴都是朋友的体现,这些都是拉近彼此距离的例证,请不要忽视,只要再多一些的努力,友谊的桥梁就更加牢固了,心灵的大桥也在形成了!

结论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都应关心爱护学生,给学生以深厚的情谊,从感情上与学生搞好关系,优化师生关系。教师可以在为学生朋友排忧解难的时候,利用自身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来对对学生进行有力而又有效的开导,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他们迷茫无措的时候,以己为例,给他们提供最有建设性的意见……教师身上所存在的生活经历、社会经验、知识积累都是学生最有价值的资源,从这点上说教师就是学生最有价值的朋友。常言道“不积小善。无以成大德”。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在平时要用心地营造。随时严格要求,善抓时机,向着这个方向发展,促使快捷达到。同时注意,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后,不能掉以轻心,“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时刻提醒我们,需要不断搞好关系,增进其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赵丽萍.新世纪新型师生关系[J].教育研究,2005(8):198-199.

[2] 王辅成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z].教育研究,2005(2):145-148.

[3]吴敏,夏惠贤.素质教育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Z].上海教育,2000(9):32-35.

[4]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5):4.

[5] 杨文荣. 现代教育原理[J].教育研究,2000(6):42-46.

[6] 李红. 教育心理学[J].教育研究,2007(4):123-126.

[7] 皮亚杰. 儿童心理学[J].社会科学,1980:212-215.

[8] 罗林. 班主任工作[J].教育研究,1994:77-79.

[9] 檀传宝. 德育原理[J].教育研究,2007(9): 111-114.

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河南大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 院系: 专业: 姓名: 学号: 课程: 任课教师:

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一言一行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基石,也是学生成长中的有益助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一、良好师生关系的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黄济教授指出:“我国学校中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的,应该是我国社会民主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的反映[1]。 师生关系一直是教育教学中关注的重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学校和教师共同不懈追求的目标。一般来说,师生关系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组成的相互关系;同时,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也包括其中[2]。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从古代起,这种关系就存在于教学过程之中,它既受到了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同时也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应。师生关系之间存在教育关系、心理关系和伦理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指的是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情感亲密、融洽,行为统一、友好。换句话说,就是师生之间能够相互尊重和理解,教师具有吸引学生的个人魅力,而学生能以教师为榜样,认同教师,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统一,形成默契。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对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 二、良好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是人本的、互利的、多元的、动态的、自然的,既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在实际教育教学实践中,师生关系之所以出现问题,关键是对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把握不准,不能从实际出发,动态、发展、多元地建立师生关系。构建良好的思想政治课师生关系是个现实的问题,也是个棘手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从把握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入手。 首先,当今我国社会条件下,良好的师生关系,区别于传统的师生关系。这里的传统的师生关系,是指强调以教师为绝对的中心,学生对教师必须绝对服从的师生关系,当今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师生关系中绝对的主导和权威,当然学生也不是绝对的核心。教育,不是教师的独角戏,教育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的舞台,教育可以是学生教育自己,学生教育其他的学生,甚至学生教育教师。其次,尊师爱生,和谐融洽。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是良好师生关系的一个基本特征。无论什么样爱的形式,良好的师生关系中,老师总是从内心里爱护自己的学生,学生总是尊敬自己的老师,师生之间有着纯洁深厚的感情。 再次,教师主导,学生中心,现代公民社会,教育的中心是学生,不是老师。学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善师生关系问题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成为课程改革的焦点之一。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我校于2007年6月申报立项了《高中政治课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为省级课题。2007年9月1日正式开始实验研究。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本学年来课题组成员按课题研究计划,积极开展探索、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课题活动与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我新光学校前身是南平造纸厂职工子弟学校,现为省级、国家级体育传统示范校,也是南平唯一的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在内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由于我校与南平市少体校联合办学,承办少体校学生文化课教学任务,同时,也是延平区定点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生源差异较大,家庭背景与素质的差异明显,尤其是高中生源素质差异更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目前我校师生关系的现状还不能令人满意。学生讨厌老师,老师看不惯学生的现象广泛存在;老师体罚学生,伤害学生自尊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结合我校实际,在我校进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是我校新一轮课改的关键环节点,是提升我校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的着力点,也是我校“外求发展,内抓管理”的核心点和突破口;同时,也是打造一支师德高、技艺精,具有教研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的有效载体,该课题的研究存在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需要;该项工作的有效展开,必将对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带来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为此,我们提出要想从根本上改善目前师生之间紧张对立的现状,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先从教师着手。 二、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的认识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的核心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传统的师生关系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当前,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变,还是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最终都要依靠师生互动与交往来达到教育目的。因此,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的现状、特点、变化和发展,力图寻找

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桐川初中赵勇 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体系中,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对班集体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班主任与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对班集体的影响更为直接,影响力更强。有资料表明:一个人的学生时代,与老师相处的时间超过与父母相处时间的两倍;而老师的人际交往,则有80%是与学生的交往。这种朝夕相伴的生活,如果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没有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班主任工作便更难以收效。那么,怎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第一、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是中学生对老师的第一次最深刻、最清晰的直观感觉,它将长时间地镌刻在学生的心目中。每一个学生,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对一个新的集体、新的老师都会产生某种渴望,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理解,渴望自己在新的集体中能占有满意的“角色”。因此,班主任给中学生的第一印象如何,能否点燃他们心灵深处的希望之火,将对中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当然,由于班主任的个人素质不同,教育风格各异,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可以知识渊博见长,可以风趣幽默取胜,也可以亲切和蔼感人。 第二、逐步加深师生感情。中学生对班主任的第一印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师生交往的不断加深继续保持和发展,也会逐渐淡化以至转化,关键在于班主任的思想、心理品质和工作水平。班主任要得到学生的信任,就要悉心深入地了解学生,尽可能与他们打成一片,年轻教师更可以充分利用与学生年龄差距小的优势,与他们交心,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第三、尊重和信任中学生。每一位中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虽然有些思想并不成熟,而老师的职责就是要走入他们的内心深处,把他们的某些不成熟的思想转变与班级发展相协调的和谐因素,同时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各种想法,给他们一个可以陈述自己想法的空间。因此,尊重和信任中学生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十大策略

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一、有原则地跟学生互动。教师在课堂上的任何所做作为,都要建立在公正、正直、诚信、尊重等原则基础上。没有这些原则,就不可能跟学生建立起持久的、健康的师生关系。 二、在师生互动中采取主动的姿态。尽管师生效是双向的,学生也必须尽到自己的责任,但教师必须主导,必须在建立和保持健康、积极的师生关系上表现出自信。 三、理解学生。这意味着不仅要把学生当做独立的个体去理解。比如,教师不仅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文化背景、智力水平、学习上的长短处以及学术潜力,还要了解他们的校外举和爱好。 四、时刻把新生和自尊放在课堂师生互动的中心位置。记住,很多学生不仅需要学习如何尊重他人,还需要学习如何接受他人的尊重。 五、使用有效的纪律管理制度。大多数教师倾向于使用果断的纪委管理模式,规则清晰明了、前后一致,如果实施得当,会有效避免学生的敌对或消极反应。 六、为学生提供有趣的学习活动,让他们能够投入地学习,并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和对某个群体的归属感。如果能够让学生对他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有一定的决定权和选择权,成功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七、享受你跟学生在一起的时光。毕竟,每周你花很多时间跟他们在一起,如果你努力让你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光是愉快的,你跟他们建立良好关系的可能性就更大。不要误解,跟学生过于熟悉并不好,你是他们的老师,而不是他们的朋友,你应该跟他们保持一定的“职业距离A”。不过,让学习感到你很高兴跟他们在一起,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非常积极的一步。 八、在课堂上使用权力制衡,跟学生建立协同关系,让双方共赢,而不是以

牺牲对方利益为代价。关于课堂权力的一个传统观点认为,一切教师说了算。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建构了课堂上的权力机构。当教师的行为过于强势,比如太严格时,学生本能地会知道如何使用对抗性压力去获得有利地位,教师往往会发现自己的决定受到学生的质疑,他们的权威受到学生的挑战。给予学生一部分权力,学生会感到自己是有分量的,会珍惜自己的权力,这使建构积极的师生关系成为可能。 九、确保跟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这包括非语言的沟通和语言的沟通。作为教师,很容易想当然地认为,对自己来说非常清楚明了的东西,对学生来说也是清楚明了的,但事实上往往并非如此。 十、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方法激励学生成为积极的合作者。当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的时候,往往会导致课堂失控,进而损害师生之间的协作关系。

浅谈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策略

浅谈师生交往的策略 鲁军霞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教育领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反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它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尊师爱生就是学生应当尊重老师,老师应当热爱学生,这是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也是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民主平等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指教师的教育应建立在民主、平等、友善的基础上,以说理疏导、循循善诱的方法,促使学生学业的进步和思想水平的提高;教学相长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它包括教可以促进学、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学生可以超过老师。 现代教育中,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怎样才能搞好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工作中我总结了如下几点经验: 一、让爱在孩子心田播下回敬的种子。 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爱学生,老师就会思考、、去学习,为学生的成长不断改进教育方法。爱生是尊师的前提,尊师是爱生的结果。 我教过一个学生,他的父亲因病欠下一堆债务离去,无奈的母亲为他找了继父。生活的负担令其母亲脾气暴躁,使本来学习基础薄的他更无心学习,为了召回他那颗散漫的心,我像大姐姐那样去安慰他,给予他温暖;像朋友似的关心他,与其谈心,解决其生活学习中的困难。我常邀其到我家吃午饭,双休日我单独地为他补习……我对他的爱令他格外地尊重、喜欢我,课上他积极发言,课下认真完成作业,他经常对学生说,他最喜欢鲁老师,喜欢上语文课。期末,他以优异的成绩升入初中。 对孩子诚挚的爱,换回的是孩子对老师真正的尊重。每当教师节来临,我都会收到张张祝福的贺卡;一封封学生的来信,捎来各个佳音,亲切的问候与祝福,还有请求援助的呼声。我依旧用师爱温暖着每一个心灵。 二、沟通致使言无不尽。 爱学生,要与每个学生进行沟通。沟通是心与心的桥梁,它能使师生真正成为朋友。沟通首先就要了解学生。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同的学生,家庭环境不同、脾气秉性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不同。针对学生个体的不同问题,老师要为其配置不同性能的“钥匙”。家访、谈心及写悄悄话是我了解学生、做好工作的有效途径。(1)家访有利于老师全面了解学生,也是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的好方法。家访的时机但要掌握得好:最好放在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如学生的生日或学生生病在

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

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 武汉市汉南区纱帽山小学 黄金娥 实施素质教育,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必须以师生关系的和谐为前提。然而,在师道尊严的影响下,教师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凌驾于学生之上,心安理得、理直气壮地对学生发号施令。教师的这种“自然权力”使学生的想象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好奇心、求知欲等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死气沉沉、充满郁闷的课堂中,学生表现被动,过于拘谨、崇尚权威、缺乏自信、不敢创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这一问题客观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一、课题的界定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和谐是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配合、协调和多样的统一,在心理机制上使人愉快、满足,并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建立以和谐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民主与平等、尊重与信任、理解与合作。 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有多方面的依据。从心理学角度看,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人的认识过程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反之,则思维凝阻,操作迟缓,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人文教育理念出发,人文教育、教育的人性化与个性化越来越成为我国当前的主流教育思想,主张对人的价值多元化的尊重和对人性的弘扬。教师要重视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价值,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与交流中给学生以智慧、情感的启迪。解释学与现象学也给予我们启示。解释学关于“理解即人的存在”的本体论观点及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为我们正确认识师生关系提供依据:关注师生关系本身的教育意义,关系本身就是教育。对于正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而言,师生关系是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师生关系甚至决定了学生对社会的信任度。 二、和谐师生关系的拟建 为了进行本课题的研究,特别选定四年级23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研究、问卷法、访谈法及课堂观察法等方法,具体分析本校师生关系的现状,从问题出发,进行教育实践研究。 2002年2月对本校四年级239名学生进行师生关系调查问卷。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对当前的师生关系深感不满和失望。学校领导对此引起了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同时,组织课题组教师随堂听课52节,现场记录课堂师生的表现,分析影响和谐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但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师生关系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所以,教师应当主动地维护和发展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一)加强师德修养,认真转变观念 教师必须放弃陈旧的教育观念,放弃教师权威思想,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必须发自内心地去热爱关心每一个学生,然而,在我们的校园和课堂中,普遍存在着忽视学生人格和尊严,压抑学生个性、情感的行为。可悲的是有的教师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不能认识到自己在师生关系中的不良行为,反而认为自己的做法是为了学生好。 例一:一教师点四名学生到黑板上听写生字。其中一个体态过胖的学

谈谈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浅谈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s h īs h ēn g g u ān x ìs h ìj i ào s h īh éx u é,通过相互的认知t ōn g g u ?x i ān g h ùd e r èn z h ī 、情感和交往而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q ín g g ǎn h éj i āo w ǎn g ér x ín g c h én g d 。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得以建立的基石,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当然要素。 小学生心目中的教师是完美的,至高无上的,无人可替代。学生对老师也是一恭恭敬敬的,一切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这样的师生关系,只是“授”与“受”的关系。师生之间缺乏亲密的交流,彼此的心灵是封闭的,感情是隔阂的,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师生关系有了新的定位。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师生之间的交往应该是平等的,师生间彼此接纳,彼此沟通,互相激励,共同提高,教师对待学生是热情的鼓励,中肯的提醒,有效的点拨……学生喜欢教师,乐于向教师诉生活或学习上的喜和忧,乐于与老师共同努力,争取成功……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巨大的教育力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同时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情感有迁移的功能,学生对教师的感情迁移到学习上,可以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教师看到的将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涨,教育工作会事半功倍。那怎样才能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呢?师生之间应进行心灵的沟通,这样连接师生之间的一座永恒的友谊之桥,这座桥可让老师少走弯路,让学生健康发展。下面就师生间如何“沟通”,谈一些个人的观点与做法。 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平等的基础上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但老师绝不能挖苦、训斥和打骂、体罚。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两个主要的、能动的因素。怎样使这两个因素充分、有效、和谐地发挥作用,直接关系到教与学的效果。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习惯于高高在上,习惯于发号施令,所以导致了师生关系比较紧张,不融洽,而这样下去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新课改后新型的师生关系又该如何构建呢? 我认为,首先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这样才能吸引和征服学生。中学教师所面对的是正处于增长知识时期的青少年,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广泛的探索兴趣。他们积极地寻求着自己在生活中、学习中和思考中所遇到问题的答案。如果教师的知识面过窄或者是一知半解,那么就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渐渐地就会失掉学生对教师的崇拜和信任。相反,如果教师知识广博,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能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有说服力和启发性,而且也会影响和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进而增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神圣感,让学生产生敬意,这就为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他们在知识、智力、兴趣、特长和个性品质等方面千差万别,但他们有个共同的要求,那就是渴望被老师注意,渴望被老师表扬。有时候有些学生甚至为吸引别人的眼球,还会作出一些出格的事,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关注学生。然而,关注学习好的学生,老师往往容易做到,但对于学习和表现比较差的学生,则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肯定和表扬。平时,只要发现他们身上有闪光点,学习中有点滴的进步,教师就应该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这样他们会逐渐找到学习的乐趣,并树立自信心,认识到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渐渐地他们会主动地与教师谈心,自觉地学习,减少对教师的戒备和敌对情绪。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样师生关系最终会走向和谐。 再次,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还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尊重学生就是要接纳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要以真诚和平等为基础。接纳学生不但要接纳他们的优点,同时也要接纳他们的缺点,特别是对于后者,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和嘲笑,讽刺挖苦,而应真诚地、耐心地帮助,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下决心改掉它。在生活、学习中,老师要以“真实的我”出现在学生面前,不装腔作势,不虚情假意,要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缩短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师首先要调整好自己,充实自己。同时还要真诚、热心、平等、耐心地对待学生。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只要教师不断耕耘,用爱心来实践,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及构建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214059316.html,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及构建策略 作者:杨雄辉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7年第01期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343-01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学校教育活动的两大群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就自然形成了师生关系,而且学校教育的一切活动总是在这种关系的维系下进行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经常探讨的热点问题。经过近十年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我越来越感觉到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能有效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磨合剂。那么,怎样的师生关系才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呢?这一直是广大教育管理工作者经常研究的焦点问题,也是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经常探讨的热点问题。我认为,和谐师生关系,一是师生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二是老师爱着学生,学生也尊敬老师;三是老师课堂上乃良师,生活中为学生的益友。人与人是平等的,师生之间也理应如此,作为教师,更应该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人格。而且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增设了研究性学习、综合课程、社会实践等课程,这也为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创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注入了鲜活的源泉,使教师置于被选择的地位,学生则处于了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逐渐让位于师生互动,师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共度教与学的历程,课堂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演绎教学过程的大舞台,教与学也随之成为师生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 有人说,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这种潜移默化作用的产生就在于师生长期的朝夕相处中。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相当深远的意义,我认为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和谐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摆脱束缚,大胆创新。始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始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注重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是近几年在教学领域卓有成就者的共同特点。要真正做到师生关系和谐、民主,在课堂上,教师不妨先聆听学生的想法、发表的见解,真正去"听懂"学生的内心世界,然后一步步的引导,始终当好引路人,将学生引入知识的库房。我听过很多优秀的公开课,那些课上,每一个学生都在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探索、交流、共同探讨,师生做到了很好的互动,课堂上学生们在和谐的氛围中总是提出很多大胆的设想和创新的东西。 1.2 和谐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在尊重和信任中充满自信,勇于创新。相互尊重与信任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法宝。教师爱护、关心学生以及对他们人格的尊重是维系师生良好关系的基本要求,同时,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研究表明,人的创新精神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础上的,尤其是少年儿童的自信心,就像植物的嫩芽一样,需要园丁精心地

浅谈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

浅谈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 【摘要】: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学活动的效果则是师生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每个教师在教育学工作中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教师;学生;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形成的交往关系,它是一种特殊的杜会关系,也是学校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的人际关系,它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当然要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师在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与学生之间有感情的交流。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爱护与信任,以及教学中的密切合作,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因,诱发学生的知积极性。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它显而易见地告诉我们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也有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罗森塔尔效应”证明:教师的期待与厚爱,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如果师生间出现感情上的隔阂,则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师生密切配合,才能弹奏出优美的乐章,才能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1]那么如何才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要想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在以前,教师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在教学中教师就是权威,学生就只有服从,整 个教学活动都以教师为中心。在今天,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不能听之、任之。作为教师,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看清自己在学校中、在课堂中、在学生中的位置。一方面,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另一方面,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人,但他们又是不成熟的,所以他们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教诲。因此,教师不再是教育的指挥者,也不是教育的统治者,教师是为学生个体服务的,是为国家、社会服务的培育人才的专职劳动者。教师应该既是为学生服务的人,又是为学生成长引路的人、指导的人。[2]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在以往的传统教育中,学生酷似知识的“容器”,教师只知道一个劲儿的往里塞东西,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其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是被忽视就是被剥夺。而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群体。试想:如果没有了学生,那么教师的价值还存在吗?所以,教师只有具备正确的学生观,教学活动才能正常进行。从服务的角度来讲,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就应该有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就应在如何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上多下功夫。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为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成为有知识、有能力、善协作、能竞争的有用的人而努力。[3] 三、关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这样他们才不会对教师产生敌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新林区第二中学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李舒随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善师生关系问题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成为课程改革的焦点之一。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我校于2006年10月申报立项了《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XHG115—338龙教学会字[2006]1号)为省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一般课题。2006年3月1日正式开始实验研究。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近一年来课题组成员按课题研究计划,积极开展探索、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课题活动与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初级中学,许多事实告诉我们,目前我校师生关系确实不尽如人意。校园内管理主义盛行,缺乏精神的感召力。学生几乎成了教师的附庸,教师处理学生问题简单粗放,伤害了学生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经常处于矛盾冲突和对立之中。再加之学校生活和教育活动机械重复、枯燥乏味,形式单一,学校日常生活难以在孩子们的成长历程中留下积极的深刻印迹。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此,我们提出要想从根本上改善目前师生之间紧张对立的现状,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先从教师着手。 二、课题研究价值及意义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的核心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传统的师生关系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当前,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变,还是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最终都要依靠师生互动与交往来达到教育目的。因此,研究新课程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深州市魏桥镇高级小学王菁 【摘要】:教师是祖国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天职是育人,作为教师,应该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把育人放在首位,以育人为中心,以育人为目的,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培养人的能力,塑造健康的人格。和谐的师生关系具体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一个好的教师,要能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互相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更要宽容学生,不讽刺挖苦犯了错误或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给学生以自尊,这种自尊就会变成学生上进的动力。 【关键词】: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热爱;理解;尊重;自信; 【正文】: 师生关系是学校一切活动的全体条件,它决定了学校教育的各个发面,包括教学过程的性质、组织教材和组织学生的方法,以及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和标准,教育中的各种弊端都是有其师生关系方面的原因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公平公正、真诚友善、充满活力、互相尊重。教师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巨大热情;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创建优秀班集体;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增强教师威信;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掘学生的潜能。作为一个基层的小学教师,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每天和小学生打交道,师生关系是每一个当老师的人都会遇到的。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即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而要真正成为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一个关键性前提就是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师生关系和谐与否,小而言之,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大而言之,关系到九年义务教育顺利实施,关系到教育能否适应并服务于时代发展。那么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一、师生关系要民主、平等 教师的职责是教好学生。教好学生不仅是教育系统也是学生、家长和社会衡量教师价值的标准。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活动方式,教师的活动不再是依据固有模式"灌输"现成知识,而要应对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不断推出有创意、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这就需要师生之间互相沟通、交流,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看待学生。而且,课程标准重视对某一学段学生所应达到的基本标准,同时对实施过程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而对实现目标的手段与过程,特别是知识的前后顺序,不做硬性规定。这就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体现并满足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创造了比较好的环境,更体现了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的新理念。,“民主、平等”的原则,是建立和谐师生关

怎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怎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平等,相处的氛围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相通,师生间形成真挚的情感关系。师生间只有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才能营造出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才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要热爱学生。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爱学生虽然很难,但它却非常重要。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师生的平等,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感受到自尊的存在,学生失去自尊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导致消沉。要研究学生。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要改变自己。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的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 后进生转化放首位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教师要很强的耐性。教书育人是细活,需要的是耐心,如果遇事不冷静,爱冲动,由着性子,容易把事情搞得一团糟。如果事事发脾气,自以为是,独断专行,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老师应该看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志趣,要想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扬民主作风,取得学生们的信任和配合,而不能靠使性子、发脾气。 对特殊学生的转变过程中,如果学生的进步不明显,老师常会对这类学生失去信心,从而对该学生不再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帮助教育,反而听之任之,置之不理。这样的结果,经常使一些有了一点进步的学生再次退步,而使老师以前的努力功亏一篑。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后进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教师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特殊家庭要关注。单亲家庭的学生性格有更多的缺陷,教师应更多地去了解,关爱这些最需要了解、关心的学生,使他们重新找回自我,单亲家庭学生的问题行为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沉默不语型:这类型的学生自卑感强烈,自信心弱,很敏感,独立性强,不过多依赖别人,但感情上渴望亲情、温情,所以,老师同学的关心爱护是医治这种类型学生的最好的药方。老师要用细致、关切的爱护之情去引导他们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和同学们一起去完成各项工作,发挥他们的特长,让同学们对他们刮目相看。第二种是品德不良型:教育这种类型的学生,要斗智斗勇,十八般武艺都要使出来,有时用非一般传统的方法会出奇效。比如与这种学生谈话的场合不要在办公室,就老师学生两人,双方面对面地坐着。老师要用学生们说话的方式、口吻来跟他聊,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放下敌意,很多真实的话就会说出来。老师就可以了解很多学生的活动,尤其是

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开题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课题提出的背景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教育的前提条件,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形 成“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协力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要转变教学行为,就必须正确对待师生关系,教师要从维护自身的绝对权威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共同探究。 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就必须首先尊重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并把促进学生的发展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旨在打破传统思维习惯,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不仅破除学生敬畏老师的心理负担,而且拉近师生心理距离,体现对学生个体的尊重,也体现浓浓的师爱。 2. 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 对于同类课题的研究多见于师德建设研究范畴,其研究成果又多为经验积累。基于传承优良传统和经验,主动适应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的新变化,我们提出了本课题。 3. 研究的理论意义、创新程度和应用价值 师生关系是教师职业道德面临的最重要关系,师生关系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对象的成长方向和质量。因此,研究和谐的师

生关系的特征及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对于实现师生的合理交往,消除师生关系障碍和隔阂,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开展本课题的研究从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两个方面着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师德建设的工作重点,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本课题研究对于加强师德建设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 科研目标:从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两个方面着手构 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师生之间的沟通效能。 2. 工作目标:克服师生关系中常见的沟通错误和障碍,构建处理学生问题的有效模式。 3. 育人目标:建立一种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相互信任、彼此接纳、情感交融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分析当前师生关系的问题及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研究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及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学质量提升。围绕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着重从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主动与学生沟通和善于与学生交往、努力提高自我培养和健全人格等方面深入研究与探索。 四、研究方法: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阶段性总结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阶段性总结 建始县业州镇七里坪中学课题组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是恩施州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的“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小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子课题。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分析 1、本课题是总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总课题认为:当前,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这些必然深刻地影响学校的改革、发展与利益格局。在这种情况下,尤其要注重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通过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来增进共识,凝聚人心,协调利益,促进发展,共建和谐。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相统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文化中人是主要因素,学生、教师行为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因此,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研究必须深入研究师生关系问题。 2、进行本课题研究是促进我校进一步发展的现实要求 承担子课题研究的建始县业州镇七里坪中学,是一所离县城4公里的农村寄宿制学校,随着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城镇化建设带来的农民工子弟进城读书因素,学生数从2000年的60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1800余人,教职工从30几人到90余人,学校的快速发展带来软、硬件方面的矛盾,学校审势度势,紧抓机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学校管理体水平,不断明确办学思路与方向,我们提出了三个发展阶段的思路。第一步:2000——2005年,把学校建成一所硬件设施初具规模、教育教学管量规范、质量位于全县中等的学校;第二步:从2005——2010年,把学校建成县内质量一流、管理一流的农村窗口学校;第三步:从2010——2015年,要把学校办成质量优异、特色明显,在州内有较高知名度的窗口学校。根据这个发展思路,我们想要形成鲜明的办学个性特色,要依据学校的历史渊源和自身特点办成精品学校,就必须增强新课程背景下校园文化建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 师生关系总是建立在一定社会背景之中,与师生双方密切相关,受多种因素制约。但就教育内部而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靠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然而在这个关系中,教师对其的建立与发展占有重要地位,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充满活力的师生关系的关键,起着主导的作用。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的教师就要注意方法,讲究策略,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即是怎么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其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我国传统的教育把学生看作是被动的受体,是教师塑造与控制的对象。有些教师经常有意无意地侵犯学生的个人权利,特别是侵犯学生人身方面的权利和自由以及学生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还认为是为学生好,在我们身边不时出现“听老师的话的是乖孩子,与老师‘顶嘴’的是顽皮的好事的学生”的话。对前者教师喜形于色,对后者有些教师认为学生不尊重自己,有失“师尊”就对学生责骂惩罚,甚至企图通过更为强烈的高压手段来纠正学生对自己的态度和行为。这样的学生观必然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对此新课标倡导了具有新理念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首先表现在: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作为教育者应该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坚信每一个学生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应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3)、学生又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包括身心、知识、能力、情感、品德等都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他们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学生原有基础上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首先他们是责权主体,在法律上既享有一定的权利并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其次每位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他们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老师不但不能把我们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且连自己的知识也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强加,不但加不进去,而且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窒息他们的思想,引起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抵制或抗拒,从而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发展。 (二)了解、研究学生。 教师要与学生取得共同语言,使教育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上面谈到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性,是个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因此,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心理,即是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都有其学习态度和方法、家庭学习生活环境等方面。所以我们作为教育者,就应该了解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兴趣需要、特长、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个性特点、身体状况、家庭环境及其形成原因。了解和研究学生存在于教师教育生活的每一时空。在了解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学生个体的资料信息的记载,能造册记录,并做好学生的全程跟踪了解研究。对学生了解得更全面、更透彻,不但能增加与学生谈话时的话题,还能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因为学生会认为教师对其特别关心。事实上,教师了解学生越多,越能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问题处理,就会越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 (三)、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托尔斯泰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赵宏义老师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书中给出了热爱学生的基本含义:“关心

师生关系的构建与发展趋势研究

师生关系的构建与发展趋势研究 作者:郝瑛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20年第08期 摘要:新型师生关系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者所要研究的话题之一,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师生关系教学课堂民主化,且师生关系平等,互相尊重,师生之间关爱。以这样和谐的师生关系来推动课堂教学活的开展,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教师应当注重师生关系,使得双方能够和谐发展,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师生关系;构建与发展;趋势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2-0240-01 引言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作为主导者,一言一行无形都会成为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中学生已经开始逐渐形成了自身思维的认知,处于成长期的学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来推动他们人格素养和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所以在個时期,教学老师应当格外注重师生关系构建与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负起一定的责任。 1.为什么要构建和发展师生关系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师生关系一直处于较为尴尬的状态,教学老师总是以严肃的态度对待所有学生,虽然这样能够维持班级纪律并且有效地督促学生的学习,这就使得师生之间产生了无形的隔阂,出于对老师的胆怯和畏惧往往缺少勇气沟通,使自身的学习与成长受到影响。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变得更为和谐融洽,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遇到学习上的问题也敢于去问老师了,这对学生的学习是十分有利的。新型师生关系改变了传统的师生之间的互动模式,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也是非常有利的。老师的教学理念的改变,把对学生的人格的培育,纳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展。 从教学角度分析,师生关系的良好培养能使学生勤奋好学,还能是学生养成优良的传统美德,从而铸就了良好的品德,从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方面来说,对于帮助师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还能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健康水平;从班级管理这一方面来说,有利于建立优良的班风,从而树立零号的校风,从一个班级的整体带动整个学校的教学工作[1]。 2.师生关系发展的策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