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准格尔旗农牧业产业十二五规划

准格尔旗农牧业产业十二五规划

准格尔旗农牧业产业十二五规划
准格尔旗农牧业产业十二五规划

准格尔旗现代生态农牧业产业规划(2011-2015年)

准格尔旗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

中国农业大学

2010年12月10日

目录

序章规划说明 (5)

一、规划主题 (5)

二、规划范围 (6)

三、规划期限 (6)

四、规划依据 (6)

第一章准格尔旗区域概况及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8)

一、准格尔旗自然资源条件概况 (8)

(一)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8)

(二)气候及水资源 (8)

(三)地形地貌和土地资源 (9)

(四)动植物资源 (10)

二、准格尔旗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与农牧业发展现状 (11)

(一)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概况 (11)

(二)准格尔旗农牧业发展现状 (12)

(三)准格尔旗农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和机遇 (13)

(四)准格尔旗农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16)

三、准格尔旗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基本判断 (18)

(一)农牧业集中规模发展与综合生态治理相结合 (19)

(二)富民产业项目与生态移民安居相结合 (20)

(三)循环型现代生态农业与装备水平提升相结合 (20)

(四)农牧产业项目带动与工业、民间资本支持机制建设相结合 (21)

第二章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战略定位和总体思路 (22)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22)

(一)指导思想 (22)

(二)基本原则 (22)

二、战略定位与规划目标 (24)

(一)战略定位 (24)

(二)规划目标 (25)

三、总体思路与产业选择 (26)

(一)总体思路 (26)

(二)产业选择 (27)

四、实施步骤 (28)

第三章重点建设领域及主要任务 (30)

一、加工贸易物流综合产业园区建设 (30)

(一)主要目标 (30)

(二)建设内容 (31)

(三)主要布局 (33)

二、科技节水型设施农业建设 (34)

(一)主要目标 (34)

(二)基本思路 (35)

(四)主要布局 (37)

三、特色生态养殖园区建设 (38)

(一)主要目标 (38)

(二)基本思路 (39)

(三)建设内容 (40)

四、河滩型休闲观光农业建设 (45)

(一)基本思路 (45)

(二)建设内容 (48)

(三)市场建设 (49)

五、五家尧现代高效农牧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 (51)

(一)主要目标 (51)

(二)建设内容 (52)

(三)主要布局 (56)

六、精细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57)

(一)基本思路 (57)

(二)主要目标 (57)

(三)建设内容 (58)

(四)主要布局 (60)

七、生态环境与农牧业核心能力建设 (62)

(一)基本思路 (62)

(二)建设内容 (62)

第四章功能分区与总体布局 (69)

一、主要功能分区 (69)

二、重点农牧产业布局 (70)

(一)加工贸易产业园区布局 (70)

(二)休闲观光农业布局 (70)

(三)设施农业布局 (71)

(四)生态养殖园区布局 (72)

(五)生态环境建设布局 (72)

第五章配套政策与措施 (74)

一、积极推动农产品生产标准化与标志化建设 (74)

二、更加注重推进地方形象与农产品的标志化管理 (75)

三、建立投融资支持与合作推广体系建设 (77)

四、加强对农产品经纪人的培育与扶持 (80)

五、建立功能化新农村发展与扶持体系 (81)

六、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82)

附件项目库清单 (85)

序章规划说明

一、规划主题

本规划以准格尔旗现代生态农牧业的产业发展为主题,重点突出准格尔旗农牧业发展的生态特征,用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改造传统农牧业发展形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结合国家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战略任务,结合准格尔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根本要求,结合准格尔旗处于典型农牧交错区的地域特点、资源类型、发展潜力,以及与大市场之间的关系,对准格尔旗的现代生态农牧业产业发展做出全面规划,制定该区域的战略定位与产业化总体发展目标。

准格尔旗现代生态农牧业规划的方法与过程是:根据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结合准旗资源条件、以产业分类、项目设计和企业经营为结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价值和效益为中心、以科技创新为依托、以农牧业资源为基础、以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增效为目的,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及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实现农牧业现代化,并逐步解决区域“三农”问题。准格尔旗现代生态农牧业产业发展的目标是:以准格尔旗的生态农牧产业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挖掘现代农牧业的多功能性提升准格尔旗农牧业发展品味,推动建立农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配套体系,形成资源型工业快速发展条件下的农牧产业发展新格局。准格尔旗生态的发展方向是走“生态移民向宜居区集中、生态产业向多元化拓展、土地利用

向规模化推进”的“三指向”道路;现代生态农牧产业的发展方向是,紧扣农牧交错带的地域特征,加快构建农业、牧业有机耦合,食品加工、物流业提供配套的产业链条和体系,促进农牧业对当地工业的服务功能建设。同时,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牧民根本利益作为推动现代生态农牧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形成准格尔旗“生态-农业-牧业-工业”协调配合与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二、规划范围

本规划涵盖准格尔旗行政区域,包括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9个苏木乡镇:薛家湾镇、大路镇、十二连城乡、龙口镇、准格尔召镇、沙圪堵镇、纳日松镇、暖水乡、布尔陶亥苏木。

三、规划期限

本规划的时间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第一阶段为2011-2015;第二阶段为2016-2020年。

四、规划依据

1.《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

实施意见》(内党发[2006]6号)

2.《关于贯彻落实“内蒙古党委、政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

区建设实施意见”的意见》(内农牧发[2006]127号)

3.《中共鄂尔多斯市委、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收缩转

移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

4.《准格尔旗“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5.《准格尔旗“十一五”农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6.《准格尔旗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旗农牧业发展“三区”

划分方案的通知》(准格尔旗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准政办发…2007?37号)

7.《准格尔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规划(2007-2020)》

8.国家“十二五”总体规划建设目标

第一章准格尔旗区域概况及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一、准格尔旗自然资源条件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准格尔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鄂尔多斯高原东端,蒙晋陕三省交界带。全旗总面积7692平方公里,总人口30.8万人,辖一个自治区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准格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路新区),9个苏木乡镇。旗府薛家湾北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128公里、钢城包头180公里,东距首都北京650公里,西距鄂尔多斯市府138公里,北、东、南为黄河环绕,黄河过境长度197公里。

(二)气候及水资源

准格尔旗位于半干旱地区,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半干燥气候。地处高原,全年太阳总辐射量达91千卡/平方厘米;昼夜温差大,达13摄氏度左右,年平均气温6.2-8.7度;结冰期为10月中旬至翌年4月下旬,约200天,最大冻土深度达116厘米,无霜期约150天;年降水量平均390毫米,蒸发量2000毫米左右,蒸发量是降水量的5倍;雨水多集中在7、8、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5%左右。冬季春季多风,多为4—6级;年平均扬沙日为32.8天,年平均沙暴日15.2天,年平均雷暴日41.8天。影响农牧业生产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霜冻、暴雨山洪、风沙等。

准格尔的地表水资源较丰富,主要来自大气降水,但由于降水变率较大,植被稀疏,渠系不配套,降水资源大多流失,引发洪涝和干

旱灾害发生。黄河是准格尔旗北、东、南缘的最大地表水体,即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区域性排泄通道,又是本区岩溶地下水赋存和补给。旗域地表水系均属于黄河支流,多数是季节性河流,主要有龙王沟、十里长川、纳林川、暖水川等水系,主要分布在中南部丘陵沟壑区,尤其是中东部靠近黄河的地区。旗域内地下水资源埋藏深浅不等,适合大量开采区水源深度80-100米,受技术和经济条件限制不易开采。(三)地形地貌和土地资源

准格尔旗平均海拔高度为1100-1250m,地形总趋势是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地表广布黄土,冲沟发育,呈现复杂的黄土冲沟地貌景观。根据形态特征、成因、地质结构和地面组成物质,结合土地利用现状等因素,准格尔旗从北向南依次有黄河南岸平原、北部库布其沙漠、中部丘陵沟壑和南部黄土丘陵4种地貌类型(见表1-1)。

表1-1 准格尔旗地质地貌类型单位:万公顷,%

分布范围面积占总面积

比重

土壤类型

有机质

含量

主要地

貌特征

黄河南岸平原区 3 4 潮土0.47 土质肥沃,水源

丰富

北部库布其沙漠区20.5 28 风沙土0.1 沙丘地貌

中部丘陵沟壑区32.7 46 栗钙土0.55 基岩裸露地表

南部黄土丘陵区15.6 22 黄绵土0.5 土层深厚,水源

匮乏

总计71.8 100

黄河南岸平原由于土壤相对较肥沃,取水条件便利成为准格尔主要的农业生产区;中南部地区,丘陵沟壑密布,植被稀疏,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其中煤炭资源丰富;北部库布其沙漠区,沙漠与草地林地交相分布,交接地带,土地面临荒漠化的威胁。

准格尔全旗总土地面积76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面积801.31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黄河南岸狭长冲击平原和中南部河流腹地。由于地处内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水源匮乏,耕地中86%为旱地,有689.13平方公里,水浇地有110.9平方公里,仅占耕地面积的14%。草地和林地总面积达4615平方公里,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60%,是准格尔旗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于中南部远离河流的丘陵沟壑区和北部库布其沙漠河流腹地,因而农牧业生产在准格尔相比较于种植业要发达。

(四)动植物资源

准格尔旗共有林地面积144986公顷,植被覆盖率64%,森林复被率23.2%,形成了适合地域特点的优势树种组成的“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灌木林”的林木分布格局。其中用材林优势树种有杨、柳、榆、杜松、侧柏等;防护林优势树种有杨、柳、油松、侧柏等;经济林优势树种有大苹果、海红子、海棠、槟子、沙果、梨、桃、李、杏、枣、葡萄、黄太平、文冠果;灌木林优势树种有柠条、乌柳、沙柳。全旗共有草地面积225186公顷,主要分为丘陵干草原、低湿地草垫草原和高平原干草原沙生三种植被类型,为畜牧业的合理发展提供良好的草场环境。野生经济动植物资源:药用植物有甘草、大黄、枸杞、黄花、蒲公英、党参、冬花、远志、生地、当归等20多种;食用野生菌有发菜、蘑菇等;主要野生动物有黄鼠狼、狐狸、獾子、刺猬、野兔等。

综上所述,准格尔旗地处我国鄂尔多斯高原边陲,沟壑密布,降

水的季节性差异大,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较差,使该区域不具备传统农业发展的优势。同时,季风性气候显著的特点使得草场多为荒草,因此也不利于发展单纯的畜牧业。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特征为准格尔的发展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机遇和挑战。

二、准格尔旗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与农牧业发展现状

(一)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概况

201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90.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8%。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08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53.57亿元,增长23.4%,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222.48亿元,增长29.5%;建筑业增加值完成31.09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5.85亿元,增长20.0%。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14、16.37和5.29个百分点,经济结构比例为1.54:64.11:34.35。人均实现GDP由上年的99348元增加到124371元(约合1.8万美元),增幅25.2%。

全旗完成财政收入120.92亿元,增长26.7%,人均财政收入达到25252元,一般预算收入28.55亿元,增长24%。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22.48亿元,可比价增长29.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90.1亿元,增长37.2%。全年累计完成投资214.46亿元,同比增长8.1%。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预计达到42000元,比上年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419元,较上年增长17.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00元,较上年增长13.8%。全年全旗实现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40.0亿元,增长22.7%,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6.6个百分点。准格尔旗强大的财政实力为其发展农牧业及其产业化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也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解决本地“三农”问题提供了强有力后盾。

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标志,美国75%,深圳55%。目前准格尔旗一、二、三产业的比例暂时不大协调,根据准格尔旗的实际情况,二、三产整合占有45%左右的比重是比较合适和可行的。以市场价值观念和适当的产业表达方式,促进农牧业与服务业的结合,既可以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可以提升服务业的发展质量。准格尔旗电力资源得天独厚,电力供应充足,输电距离小,电价低廉,高载能电价0.266元/度,属国内最低点价。

(二)准格尔旗农牧业发展现状

准格尔旗种植业主要包括粮食、油料、蔬菜、瓜果及其他作物,粮食作物以大田玉米为主,小杂粮品种有糜子、黍子、谷子、大豆、杂豆、马铃薯,油料作物品种有胡麻、油菜、葵花、花生、芝麻,果树品种有海红子、红枣、槟果、桃、杏等。种植模式除了部分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地区,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之外,大部分地区仍旧沿用传统的小农户耕作模式,农牧业机械化水平较低,耕作相对粗放,广种薄收。

养殖业以猪、羊、家禽为主,养殖模式基本以舍饲养殖为主,随着准格尔旗百万只肉羊养殖基地的不断建设,目前肉羊规模约50万只。

2010年,全旗启动了10万亩现代农业、7200亩设施农业、5个养殖园区建设。实施了暖水整乡生态自然恢复区退出,全年共搬迁及签订搬迁协议生态移民9550人、矿区居民8853人,建设保障房7500套。累计转移农村人口18403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7006人,引导性培训1万人。转移出来的农牧民已成为二、三产业的劳动力。随着“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力度的加大,准格尔旗的生态建设呈整体好转的趋势,2010年新增生态自然恢复区533平方公里。目前,森林覆盖率达到26.1%,植被覆盖率达到70%。

也应该看到,由于受资源的限制,准格尔旗传统的种养殖业规模都相对较小,受同一个流域带的影响,与附近旗县的农业品种和产业有着较高的趋同性。准旗农牧业资源的弱小,以及传统的务农能力,使得以资源论规模的传统农业观念感到准旗的农业难以有规模上的作为。倘若使用现代农业以市场能力论效益和规模的思路,准旗的现代农牧业及其产业,是具有很大的发展优势和潜力的。

(三)准格尔旗农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和机遇

1.准格尔旗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

准格尔旗处于呼、包、鄂三市的三角地区,又是陕、晋、蒙的交界处,且通过公路与呼、包、鄂三市相通,距离短、运力强。旗府薛家湾镇东距首都北京650公里,北倚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128公里,西距鄂尔多斯市东胜区138公里,毗邻钢城包头180公里。交通运输十分便利,境内有大准电气化铁路、准东铁路和在建的呼准铁路以及拟建的淮河铁路,年货运能力接近1亿吨,是出省到京、到秦皇岛、到黄

骅港的重要通道;全旗公路总里程达到2700公里,柏油路总里程695公里。109国道横贯东西,在建的呼和浩特至鄂尔多斯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与建成的呼包、包东高速公路连为一体,全部行程不足3小时。准格尔旗又有着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优势,属能源型地区。呼、包、鄂三市的发展必然要带动和辐射准格尔旗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准格尔旗农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消费市场。

2. 准格尔旗充沛的财力为农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准格尔旗2010年完成财政收入120亿元,增长26.7%,人均财政收入达到25252元。旗财政不断加大对现代农业的引导性投入,每年财政总支出的3-5%用于现代农业建设。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实施、农民参与”的理念,引进工业企业建设现代农牧业,这为传统农牧业的发展升级提供了强大支撑。同时,对农牧业发展采取种植规模化、作业机械化、灌溉节水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组织化、经营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初见成效。

3.准格尔旗农牧业发展具备相对优越的水土条件

准格尔旗地处半干旱区,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年降水量为390ml左右。北部、东部和东南部为黄河所环抱,过境长度197公里,黄河年过水量248亿立方米,国家批准黄河用水指标2亿立方米,现有80%尚未利用;年降水总量30亿立方米;年径流总量4.3亿立方米;地下水探明储量28.5亿立方米,年开采量0.55亿立方米;库坝总库容1.8亿立方米,年供水量5000万立方米;现已建成日供水能力10万立方米,水源工程1处。黄河水、

水库水、地下水为区域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相对较好的水源保障。但也应认识到,390ml的降水量地区,不适合大面积的粮食作物种植,但是可以满足草原植被,包括一些灌木以及耐旱能力较强的果树的生长。总体看,相对于同纬度的西北内陆,准格尔旗先天的降雨条件,为区域生态农牧业的可持续建设和生态保护,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水分条件。

准格尔旗栗钙土、黄绵土、潮土的分布面积达5169.5平方公里,占到全旗总面积的72%。即使对于分布较少的风沙土,在植被改良作用下,也具有较好的生态恢复潜力。黄绵土,一般都具有很厚的土层,具有很好的蓄水功能,可为根系较深的灌木生长提供较好的水份条件。按照植被区划、立地条件类型、乔木树种与灌木树种相结合、造林与种草相结合、采用传统造林树种与发掘当地野生树种相结合等基本的生态学原则,避免人为扰动,合理安排植被布局和类型,通过实施生态农牧业的建设规划,可以达到有效提高土壤抗冲性,促进生态效益提高的目的。

4. 日趋减缓的人口压力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

人与自然的矛盾集中体现在区域环境承载力方面。人口数量越多,对土地、粮食、淡水、肉禽、矿产等自然资源的需求就越强烈,越容易引发环境问题。而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人口的自然生产和机械增长,即人口流动。目前,准格尔旗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6.6‰,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转移,具备现代型特点;2009年乡村从业人员80130.8人,其中外出务工六个月以上的乡村人口占到乡村总就业人

口的67%。目前,外出务工收入已经成为准格尔旗广大农民的主要收入渠道。农业人口向城市、工矿点的转移,为农民提供了更高效的收入途径,大大减轻了垦荒种地、过度放牧、樵采对准格尔旗域环境造成的生态压力,为生态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可持续建设和生态恢复性保护提供了必要前提。

(四)准格尔旗农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1.矿区和水土流失区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准格尔旗矿产资源丰富,但浪费和破坏严重,资源的产出率、综合利用率较低。煤炭产业的迅速发展产生了一系列外部不经济的生态问题。东、西南部煤炭开采区的环境问题:(1)煤炭开采导致土地资源破坏及生态环境恶化。准格尔旗煤炭开采主要采用井工技术,由于煤层埋藏浅,井工开采极易诱发地表塌陷的强烈危险。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损害,井工开采以地表塌陷和矸石山压占为主。采煤塌陷还会引起山地、丘陵发生山体滑落或泥石流,并危及地面建筑物、水体及交通线路安全。此外,还会诱发被迫性人口迁移的社会问题;(2)煤炭开采破坏地下水资源,加剧缺水地区的供水紧张。从含煤地区分布看,富煤地区往往也是贫水地区。随着煤炭开采强度和延伸速度的不断加大提高,矿区地下水位大面积下降,使缺水矿区供水更为紧张,以致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另一方面,大量地下水资源因煤系地层破坏而渗漏矿井并被排出,这些矿井水被净化利用的不足20%,对矿区周边环境形成新的污染。与此同时,大量未经处理含有煤粉、岩粉和其它污染物的矿井水外排,又影响到矿区及其周边环境。原煤

入洗,也排放出大量的煤泥水污染土壤植被及河流水系。(3)煤炭开采导致废气排放,危害大气环境。因煤炭开采形成的废气主要有矿井瓦斯和地面矸石山自燃施放的气体。

准格尔旗地处丘陵沟壑地带,受季风型气候制约,季节性降水差异大,加上当地土层疏松,植被稀疏,在人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的推动下,准格尔旗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水土流失对当地和河流下游的生态环境、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都造成极大的危害。水土流失破坏地面完整,降低土壤肥力,造成土地硬石化、沙化,影响农业生产,威胁城镇安全,加剧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导致群众生活贫困、生产条件恶化,阻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第一产业与其他产业协调程度低

准格尔旗经济结构单一,产业结构重型化,现代化程度较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从而导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缓慢,三次产业之间发展不协调。第一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主,传统农牧业比例过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到位,总体生产技术水平不高,进步不快。第二产业中的煤炭采掘业与煤炭发电等重工业比重超过70%以上,所占比重过高,直接导致能源的高消耗问题在短时期内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第三产业的发展仍然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更高层次的新兴服务业的比重低,且缺乏与第一、二产业的有机联系。对农业发展需要的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销售渠道、农业科技信息等方面的服务,许多都是空白或处于起步阶段,远不能适应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从总体上看,准格尔旗各次产业的内部结构存在问题,有的产业

只有上游的原材料加工,有的产业只有下游的生产,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链。产业彼此之间相互独立,经济运行系统中缺少物质循环链,这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三次产业间的发展也不是很协调,产业关联度差,还没有真正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局面,进而影响到整个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3.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与现代生态农业理念的偏离

受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的长期影响,导致准格尔旗农业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又制约了规模化发展;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田水利设施和公路建设严重滞后;农业科技含量不高,产品更新慢,缺乏市场竞争力;机械化、集约化水平低,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传统农户与农业龙头和经济组织关系松散,甚至是没有关系,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小学、文盲占相当比重,致使广大农民思想观念封闭,市场意识淡薄,劳动技能较低,就业渠道单一。习惯于从事传统农牧业生产的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等综合技能和素质,与现代生态农牧业的建设要求和劳动力转移的需求是不协调的。

目前准格尔旗的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现状显然不能满足生态农牧业的发展要求。要实现生态农牧业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破除或者改善当地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素质不高,科技含量低,自然环境恶劣的障碍因素。

三、准格尔旗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基本判断

准格尔旗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拥有充沛丰厚的财力支撑,但农牧

业发展还基本处在传统农牧业阶段,发展层次、管理水平、技术推广、经营模式等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但依然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外部条件看,准格尔旗面临强大的周边消费市场,完全具备消费资源拉动农业发展的条件;从本地资源看,本地的玉米、马铃薯、肉羊、海红果等农副产品都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如果相应采取一定的市场战略和发展战略,都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将周边县市的资源进行有效聚集,着力培育国家级品牌和龙头企业,可逐渐形成有一定竞争力和产业附加值的产业集群。从资本市场看,巨大的财政收入与民间资本因缺少机制性的产业化支农途径而闲臵,工业支持农业的条件已经存在。如果能有效发挥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的作用,着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支持龙头企业的资本扩张,则可借助准旗的资本优势快速而有效的打造出富有协同效应和综合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一)农牧业集中规模发展与综合生态治理相结合

准格尔旗整体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农牧业的发展仍未彻底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除少部分水浇地能实现旱涝保收外,大部分梁峁地因自然降水的多少而丰歉,干旱少雨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几年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准格尔旗也增加了对农业基础水利设施的建设力度,有些地方靠天吃饭的局面得到改善,但因整个地区降水量只有400毫米,且蒸发量大,干旱少雨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近几年,随着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战略的实施和禁牧政策的实行,绝大部分地区实行了饲舍养畜,植被得到了恢复,生态环境也在发生变化,降水有所增加。但总体上准格尔旗仍属于水资源短缺地区,农业的发

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部署,为贯彻落实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做好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建立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充分认识新材料产业标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今世界,以新材料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各国高度重视新材料开发应用。标准是新材料开发、产业化及推广应用的重要支撑,是规范新材料市场秩序,促进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维护产业利益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建立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对于加快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促进材料工业转型升级,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民经济重大工程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黄金、稀土等原材料工业规模巨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截至2012年,原材料工业现行有效标准11814项,占工业和通信业现行有效标准的20%。各行业日益重视新材料标准化工作,新材料标准制修订步伐加快,2010年以来发布了碳纤维、光学功能薄膜、功能陶瓷等100余项新材料标准,推动了原材料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但总体上看,我国材料标准体系仍以传统材料标准为主,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尚未健立,关键标准前期研究、技术攻关相对不足,标准制定所需的工艺参数、材料性能等基础数据缺乏。以我国技术和标准为基础的新材料国际标准未取得突破,被动跟踪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情况比较突出,难以满足新材料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合作需求。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400个重点产品涉及近千项标准,大多数需要新制定。为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充分推动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品更新换代,迫切需要加快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导向,以支撑新材料产业发展对标准的需求为核心,以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为依托,加快重点新材料标准研制步伐,加强新材料标准化工作基础能力建设,积极参与新材料国际标准化活动,全面提升新材料产业标准质量,推动新材料标准有效实施,形成覆盖面广、创新性强、重点突出、开放协调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为促进新材料产业健康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

(农业畜牧行业)重庆市十二五畜牧业专项规划(优品)

(农业畜牧行业)重庆市十二五畜牧业专项规划

渝农发〔2011〕373号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印发《重庆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畜牧业发展专项规划 (2011—2015年)》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农业(农林水利、农林水务、农业水利)委(局),畜牧兽医局,市级有关单位: 《重庆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畜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1—2015年)》是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而编制,衔接了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全国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和《重庆市农业农

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等相关规划,按专家论证建议意见认真进行修改,经过市农委2011年第8次主任办公会议审定。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一年十月八日 重庆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畜牧业发展专项规划 (2011—2015年)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二〇一一年九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畜牧业现有基础与面临形势 (3) 第一节发展成效 (3)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5) 第三节主要任务 (10) 第二章总体目标与战略重点 (11) 第一节总体目标 (11) 第二节战略重点 (15) 第三章产业布局 (18) 第四章体系建设 (21) 第一节畜禽良种繁育 (21) 第二节饲草饲料生产 (22) 第三节动物疫病防控 (24) 第四节产业化经营 (26) 第五节质量安全监管 (28) 第六节科技创新与推广 (30) 第七节信息化服务 (33) 第五章重点工程 (36)

(发展战略)大学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发展规划

XX大学XX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发展规划 (2011-2015) XX学院是一所以职业教育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二级学院。在“十一五”期间,学院学科建设和学术科研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在“十二五”期间,学院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的任务极其繁重。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学院发展实际,特制定XX学院学科与科研建设发展规划(2011—2015)。 一、目前学院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现状分析 (一)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学院逐步形成了职业技术教育学与各教学系相关学科相结合,以专业为导向,以学科建设支撑专业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在院领导精密部署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下,学院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学科建设及科研工作在开拓中前进,逐步形成了一支稳定的科研队伍。 鉴于学院创办时间短,科研力量薄弱的现实,学院一直坚持“以院内力量为主、借助院外力量”的方针开展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工作。其中,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主要借助院外科研力量;而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相关性研究、职业教育与专业建设相关的研究,则以院内研究力量为主。目前,两方面稳定的研究力量约为30人左右,逐步形成了一支稳定的科研队伍。学科队伍中含博士生导师1名,学科带头人3名,学术带头人2中,学术骨干6名,XX市优秀中青年教师2名,XX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1名。 2、保证资源持续投入,学科平台建设取得突破。 五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建设学科平台建设,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管理制度、学术论坛、职业技能大赛参赛机制、“产学研”合作基地等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劣到优、从临时制、随机制到常态化、制度化,形成了对本学科发展的有效支撑。目前,学院设有高等教育研究所、农民工学院两个研究单位;藏书上万册的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 要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9-2012年) 为应对全球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变化和挑战,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要求,发挥我省新材料产业优势,抢占新材料技术制高点,推动新材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2012年。 一、发展背景和现状 (一)产业界定与特点 新材料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材料:一是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的材料;二是高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三是由于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新材料性能比原有性能有明显提高,或出现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具有应用领域宽广,知识与技术密集度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强等特点。鉴于新材料种类纷繁,涉及面广,结合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实际,本纲要针对我省具有特色的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等10类材料产业作出规划。 (二)发展背景与趋势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和新型平板显示材料等蓬勃发展,各类新型化工新材料等层出不穷,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世界各国均把大力研究和开发新材料作为21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美国提出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极端环境材料及材料科学等新材料产业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日本、欧盟、韩国等也制订了促进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计划。我国新材料产

畜牧业发展规划

畜牧业发展规划 一、畜牧产业发展 (一)畜牧产业发展情况 畜牧业是我县的一项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一直保持较快发展速度。2011年年底全县大牲畜存栏达到7.1万头,其中牛存栏7.08万头。生猪存栏68.61万头,羊存栏52.27万只,家禽存栏1043.14万只,兔存栏309.94万只,肉类总产量13.2万吨,蛋类3.78万吨,奶1.53万吨,畜牧养殖业产值达到16亿元,农民人均畜牧养殖业收入可达到1800元。畜牧业已成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全县畜牧业内部结构日趋合理,畜牧业生产正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迈进。 (二)存在的问题 1、产业化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一是龙头企业畜产品加工结构亟需调整。全县畜产品加工企业13家,为全县畜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沂水六合凯利达食品有限公司及山东金泉肉制品加工有限公司已建成投产,对全县及周边地区的肉鸡养殖业将发挥强有力的带动作用。但是全县生猪屠宰加工龙头企业与生猪生产能力不相适应,加工能力

滞后,对外市场开拓能力低,防御风险的能力较弱。二是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受市场波动大。目前产业化建设刚刚起步,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还不能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畜牧业生产和购销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和调控手段,畜牧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还比较脆弱。三是发展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组织化程度不高,企业与养殖户之间的利益衔接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养殖与加工销售环节利益分配不均衡,加工流通环节处于强势地位;风险保障政策不完善,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与自然灾害的能力偏弱。 2、畜牧标准化程度仍需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受生产经营者思想观念和某些条件的限制,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没能形成系列性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粪尿污染与废弃物污染等畜牧污染源治理工作需要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养殖、加工、市场流通的监管工作滞后,非法生产、经营、使用违禁药物,制售假冒伪劣饲料,畜产品中药物残留超标等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仍然存在。 3、土地流转调整困难、供应不足成为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一是土地实行分散承包,造成土地流转困难。二是受基本农田保护和“四荒地”交通、水、电条件限制,养殖用地可利用资源紧缺。 (三)十二五发展规划

从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看新能源发展

从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看新能源发展 发表时间:2017-09-06T14:26:21.630Z 来源:《电力设备管理》2017年第7期作者:张阔 [导读] 依托电力外送通道,优先存量,有序推进可再生能源跨省区消纳,是解决“三北”地区新能源消纳难题的重要补充。 国网沈阳供电公司辽宁沈阳 110811 摘要:2016年11月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时隔15年之后,国家主管部门再次对外公开发布电力发展五年规划。电力规划是指导电力工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中国电力行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指导文件,是布局重大电力项目的重要依据。根据《电力规划管理办法》,电力规划应在建设规模、投产时序、系统接入和市场消纳等方面统筹衔接水电、煤电、气电、核电、新能源发电等各类电源专项规划,形成协调统一的电力规划。 关键词:电力;新能源;规划 1新能源消纳多措并举,着力解决新能源消纳难题也是《规划》的一大亮点 1.1充分挖掘现有系统调峰能力,加大调峰电源规划建设力度,着力增强系统灵活性、适应性,是破解“三北”地区存量新能源消纳的主要途径 根据规划,将采取3种途径提高系统灵活性。 (1)加大调峰电源的建设规模。其中,“十三五”期间新增抽水蓄能电站装机1700万kW,在有条件的华北、华东、南方、西北等地区建设新增天然气调峰电站500万kW。 (2)加大燃煤电站灵活性改造力度。“十三五”期间,“三北”地区热电联产机组改造规模达1.33亿kW,常规煤电灵活性改造8600万kW。改造完成后,增加“三北”地区调峰能力4500万kW。 (3)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加强对新能源发电的功率预测和考核,充分发挥电网联络线调剂作用。根据“三北”不同地区电源结构及不同因素对于弃风弃光的影响度测算,加大燃煤电站灵活性改造力度能够有效缓解东北地区弃风问题;充分发挥电网联络线调剂作用是解决华北(主要是冀北地区)弃风问题的有效途径;西北地区由于电源装机严重过剩,即使加大燃煤电站灵活性改造、发挥区域内省间电网联络线调剂作用,仍难以根本改变弃风弃光局面。 1.2“依托电力外送通道,优先存量,有序推进可再生能源跨省区消纳”,是解决“三北”地区新能源消纳难题的重要补充 由于风电、光伏发电出力具有波动性和随机性,年等效利用小时数低,目前采用建设专用电力外送通道、大规模送出“三北”地区的风电和光伏发电不具备技术经济可行性,主要采用与其他电源打捆方式实现新能源外送。采用与火电打捆外送模式,即使按照理想的送电方式,通道外送新能源电量的比例一般也很难超过1/3,这也是业界一些专家学者对“风火打捆”外送模式不认同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目前条件下,跨省区外送消纳很难成为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的主要途径。《规划》提出,依托电力外送通道,有序推进“三北”地区可再生能源跨省区消纳4000万kW。初步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已建、在建的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已基本明确的风电、光伏外送规模已达到4000万kW,也就意味着在“十三五”电力规划中,除已建、在建的跨省跨区输电通道,没有考虑新开工“三北”地区可再生能源跨省区外送输电通道。 2含高比例新能源的电力系统规划问题的几点探讨 2.1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电力规划与传统电 力系统规划有哪些异同随着电力系统接入新能源比例的提高,传统的选取典型日进行电力电量平衡的方法已不再适用,在进行电力平衡时,风电、光伏等波动性电源按照90%保证率等效约10%~20%的装机比例参与平衡是不合适的。采用时序生产模拟的方法进行电力电量平衡才能准确刻画风电、光伏发电等波动性电源的消纳状况。随着分布式电源比重的提高,对网供负荷特性的影响较大,加州著名的“鸭形”曲线反映了高比例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网后对系统净负荷的影响。 随着配电网大量接入分布式电源,系统净负荷与传统意义的用电负荷差异很大,需要考虑采用净负荷进行系统规划。传统电力规划只必须考虑保证电力供应和经济性最优2个目标,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不仅要保证电力供应和经济性最优,还需要考虑新能源等非化石能源利用目标。 2.2如何在规划中体现新能源优先发展 新能源优先、优化发展应该首先根据新能源利用目标,考虑95%的有效利用率,确定新能源最小开发规模,根据新能源资源和电网条件确定新能源开发布局,对于接入配电网的分散风电和分布式光伏是无法纳入系统电力电量平衡的,应该在净负荷中考虑。新能源优先在省内参与电力电量平衡,按照水电、风电、光伏、核电优先的原则,通过生产模拟的方法确定。按照经济性原则,根据场址、资源等条件确定煤电、气电、抽水蓄能等电源需要新增规模及在系统中的运行小时数,从而确定煤电和气电机组的选型,必要时结合消纳市场考虑外送。在“十一五”、“十二五”电力规划缺位的情况下,“十三五”电力规划更像一个确定电源的规划,在规划中已很难做到新能源优先,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全国煤电装机规模力争控制在11亿kW以上”也反映了这种无奈。最终导致新能源优先发展的原则无法落实。 2.3如何在电力规划中实现新能源与常规电源的协调发展 风电、光伏发电由于其出力特性的波动性和随机性,在系统运行中很难独善其身,需要其他电源提供支撑。特别是在以煤电为主要电源的中国电力系统中,新能源出力的波动性与随机性对煤电机组运行的影响很大。对于未来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规划,对于中国,未来煤电的定位一定是调节电源。那么,在当前强调对存量火电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的同时,也需要对新增煤电机组提出灵活性的技术参数要求,对于新增煤电机组的技术要求就不再是大容量、高参数,而是调峰能力、爬坡率等。 2.4如何在电力规划中实现新能源与电网的协调发展 风电、光伏发电发展目标不设上限是本次规划的创新。但是,不设上限的新能源发展目标如何进行配套电网规划,也给电网规划带来新的挑战。传统的电网规划是根据确定电源的规模、布局以及消纳市场确定输电方案,最终形成电网规划方案。但对于新能源,特别是接入配网的6000万kW的分布式光伏和分散风电,在电源规模和布局不确定的情况下,如何做好配套电网规划的确是个难题。德国是世界上分布式光伏规模最大的国家,从德国的电网适应高比例分布式光伏的发展历程来看,主要经历了被动适应、局部改造和全面升级3个阶段。在分布式发展的初期,配电网规划不考虑分布式电源,主要利用已建成配电网的裕度发展分布式电源,经过电网校核确定并网点;随着分布

新材料行业发展前景新材料行业分析

新材料行业发展前景新材料行业分析 行业政策新材料一般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和产生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各行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新能源、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几乎都需要新材料的支持。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1年10月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文指出,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中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2月22日,中国首部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规划》,提出将着力推动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等六大新材料升级换代和自主创新,到“十二五”末,新材料产业规模总产值达到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实现我国由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的战略转变。“十二五”期间,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

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将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新材料品种。 行业现状经过几十年奋斗,我国新材料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在体系建设、产业规模、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明显成就,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具备了良好发展基础。 新材料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我国新材料研发和应用发端于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经过多年发展,新材料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和应用,品种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 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2021年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超过6500亿元,与 20xx年相比年均增长约20%。其中,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光伏材料、有机硅、超硬材料、特种不锈钢、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产能居世界前列。 部分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我国自主开发的钽铌铍合金、非晶合金、高磁感取向硅钢、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超硬材料、间位芳纶和超导材料等生产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新材料品种不断增加,高端金属结构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先进高分子材料和特种金属功能材料自给水平逐步提高

全椒县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全椒县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提高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健全现代畜牧产业体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全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和基础,编制全椒县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畜牧业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全县畜禽养殖方式逐步由农户散养向规模养殖转变,在面临禽流感、猪“高热病”等重大动物疫情威胁和“瘦肉精”、三聚氰氨奶粉等畜产品安全事件的冲击下,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一系列稳定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组织实施了“畜牧富民计划”、“畜牧强农工程”、“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X创建活动”,畜牧业发展取得可喜成效。 (一)养殖总量明显增加。2010年全县出栏生猪25.3万头、牛0.55万头、羊7.3万只、家禽1675万只,肉蛋奶总产5.9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35.2%,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规模养殖快速发展。2010年全县畜禽规模养殖户2104户,规模养殖比重达73.2%,比“十五”末增加了11.2个百分点,生猪、肉禽和奶牛养殖已被列为全省优势发展区域。 (三)畜禽良种全面推广。XX绿健种猪XX荣获“XX省AAA种猪企业”,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等优良生猪、优质黄羽肉鸡、青脚麻鸡、樱桃谷肉鸭、天府麻鸭、皖西白鹅、XX 白鹅、波杂山羊、荷斯坦奶牛等畜禽良种全面推广,猪、牛、

羊、禽良种率分别达92%、73%、85%和94%。 (四)标准化程度逐步提高。先后有25个养猪场被列为国家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XX温氏小王种鸡场、XX华农喻河原种猪场和XX绿健种猪场、金凤凰禽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分别通过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X场和省级标准化畜禽养殖示X小区(场)认证。 (五)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XX达诺乳业、全椒未来饲料跻身于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X温氏、XX华农、管坝牛肉和隆盛禽业进入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X温氏累计投资近2亿元建设一座产能20多万吨的饲料厂、年孵化苗鸡1600万只的小王种鸡场、年产8万头商品仔猪的小王种猪场和中心种猪场,发展合作养殖户500多户。XX雨润集团独资的全椒福润禽业XX年屠宰3000万只家禽项目已经建成。全县78个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照“五统一”的经营模式,密切了养殖户与市场的连接,推进了全县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六)品牌建设显著增强。创立了“达诺”和“妙客”乳制品、“管坝”牌五香牛肉、“咯咯宝”牌鸡蛋、“华山”牌草鸡、“未来”牌系列饲料等优质品牌,并获得国家著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2个。申报并获得“绿色食品”2个、“无公害农产品(畜产品)”8个。 (七)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十一五”末,全县农民人均牧业收入1235元,比“十五”末增加500元,年均增速达7.9%,农民牧业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由2005年的13.6%提高到2010年的20.25%。

“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编制要点)

“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编制要点) (2016~2020年) 学院 一、专业建设基础 至“十二五”建设期末,本学院开设专业个数,在校生人数(第一稿统计时间节点为2015年7月10日,第二稿编写时增加2015级新生数)。专业名称等。 简述“十二五”专业建设的主要成果(专业调整与建设、课程建设、教材与多媒体课件建设、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成果、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建设、以及本学院各专业建设的特色等方面)。 二、“十三五”期间专业人才需求预测 结合“五个对接”企业调研成果、研读《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讨论稿)后的体会、以及通过其他调研(如发改委、经信委、行业协会等渠道)获得的有关数据,形成未来五年本学院各专业人才需求的预判。 三、“十三五”期间专业建设亟待突破的主要问题 1. 检查“十二五”规划的专业建设目标是否全部实现,若有未能实现的,查找原因,结合今后五年的发展趋势,指出该目标是否需要延续或调整。 2. 以“五个对接”的前四个作为重点,分析研究对接契合度,

找出差距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3. 深入思考通过未来五年的建设,本学院哪些专业能够实现升本,目前的现状与四年制应用技术型本科之间有多大差距,要缩短这些距离,需要突破哪些主要问题。 四、“十三五”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总规划的指导思想为引领,围绕学校“十三五”期间提升办学层次的战略目标,针对“十三五”南通地方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研究专业结构调整的新方向和专业建设的新契机,以及优化资源配置方案,论证学院内、跨学院的专业整合、及新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充分性。形成本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由此凝练出具有本学院特色的“十三五”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五、“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目标 确定“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目标可围绕以下几点展开:以地方产业升级转型作为专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应用型人才需求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依据,以智慧化校园建设作为教学改革、教学资源整合的平台,以新技术、新技能培养作为实训基地建设改造的目标,以专业升本、提升本学层次作为发展动力,以国际职业教育发展新态势作为参考目标。 规划目标的可考虑办学层次、专业结构、建设规模、新办专业、机制创新、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教学成果、教改项目、对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开发、精品开放课程、教学

电力行业论文电力发展论文

电力行业论文电力发展论文 行业环境变化下的电力培训新思考 摘要:面对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新的发展战略目标,规范电力培训管理,完善电力培训体系,创新电力培训模式,重视专职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电力培训全面提升员工队伍素质和企业素质以增强电力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应变力,这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培训体系;行业环境;培训师资;电力培训 近十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我国的电力供需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电网电压等级不断提高,电网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风电、核电等新能源的开发,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电力体制快速市场化的趋势,使电力生产、管理等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电网的改造、建设及安全经济运行对电力系统职工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以及管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据了解,我国电力职工整体素质不容乐观,一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二是职工整体文化层次偏低;三是专业分布不均,一些专业技术工种,如装表接电、继电保护等人才缺乏;四是无职业技能等级或专业技术资格人数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这种人才现状极大地制约了电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制约了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为了适应现代电网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我们只有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才可能管好日益现代化的电网;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企业只有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应变力,才可能逃脱被市

场无情淘汰的危机。而培训教育是企业在岗职工提高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最好方式,是企业兼顾职工学习与工作的最佳途径。 “十一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为了全面提升员工素质,提出了人才战略的重要举措,电力培训工作得到重视,各省网公司相继设立了电力培训中心。这些中心为电力系统培训了大量的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但对国家电网公司人才整体水平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培训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培训资源缺乏,使培训工作流于形式; 第二,培训方式单一,不能满足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要求; 第三,培训评价体系不健全,培训效果无法衡量; 第四,企业缺乏鼓励个人提高的有效机制,职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2011年1月,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出台,这意味着公司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人力资源是决定公司发展质量与速度的最关键因素,面对新的发展战略目标,如何利用电力培训,改变公司专业人才紧缺和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全面提升员工队伍素质和企业素质,是我们要探讨的紧要课题。 一、规范电力培训机构的管理 随着电力行业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电力企业对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各企业对培训工作的投入逐年增加,各种电力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经典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经典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9-2012年) 为应对全球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变化和挑战,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要求,发挥我省新材料产业优势,抢占新材料技术制高点,推动新材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2012年。 一、发展背景和现状 (一)产业界定与特点 新材料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材料:一是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的材料;二是高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三是由于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新材料性能比原有性能有明显提高,或出现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具有应用领域宽广,知识与技术密集度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强等特点。鉴于新材料种类纷繁,涉及面广,结合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实际,本纲要针对我省具有特色的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等10类材料产业作出规划。 (二)发展背景与趋势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和新型平板显示材料等蓬勃发展,各类新型化工新材料等层出不穷,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世界各国均把大力研究和开发新材料作为21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美国提出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极端环境材料及材料科学等新材料产业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日

养殖业规划报告

园区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 一、规划背景 园区内农业板块所开展的有蔬菜瓜果种植以及水产养殖,但作为农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畜禽养殖业却未建设。据公司多元化发展的要求,在形成支柱产业的同时,开展特种养殖,养殖具有独特的集食用、观赏、互动体验的服务于园区旅游项目的品种,以增加园区的可看性、可玩性,最终以“乡村动物园”的形式展现。 畜禽养殖业在贵州特色山地农业发展项目构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园区内及其附近多以山地夹杂小平地的地形为主,且水源丰富、水质良好,是做畜禽养殖的理想场地。养殖业投资较种植业安全、保险,进入门槛较低、投资周期短,竞争小、市场大,是实现短、平、快的最佳涉农产业。 二、养殖品种选择 1、猪的养殖品种的选择:从直接经济效益的创收角度来看,三元杂交猪的养殖是实现最快最大收益的品种。经实地考察,朱家场镇的温氏养殖小区养殖场以及霖峰种猪养殖场等均以三元杂交猪的养殖为主。三元杂交猪的长势快、抗体良好、适应性强,因此可作为养殖的首选品种。生态黑猪、宁乡土猪、生态野猪等品种生长周期较长,但品质良好,可作为特种养殖亮点吸引游客,丰富园区元素,增添养殖产品的附加值。其饲料来源于主要有玉米、小麦、青草、秸秆、

粉渣、豆腐渣等,自配饲料可以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其利润空间,运用生态养殖方式进行饲养,产出优质、放心、健康的产品。 2、养殖牛的品种选择:肉牛养殖的品种有西门塔尔、利木赞、鲁西黄牛等。其特点为体躯丰满、增重快、饲料利用率高、产肉性能好、肉质口感好。在考察朱家场青山养牛场时发现,其养殖规模为200头的西门塔尔品种,据养殖场负责人余总介绍,其巴西玉米草青饲料的配套种植为0.5亩/头。在对新晃县肉牛的养殖业的走访考察时发现,其养殖的品种以利木赞为主。另外以养殖新晃本地的具地域特色小肥牛为辅。因此在养殖牛品种的选择上首选西门塔尔以及利木赞利润空间较大的品种。 3、鸡的养殖品种选择:养鸡主要是为丰富园区的元素以及增添园区的旅游项目。在品种选择上有生态本地鸡、麻鸡、野鸡、乌骨鸡等集食用、观赏、互动体验为一体的特色品种。特色品种的养殖作为食材独具特色,其口感以及保健作用是肉鸡等品种所不能比拟的。鸡的养殖较简单,最大的风险来源于卫生疫病,在保证卫生的条件下,其饲养就相对容易进行,鸡主要以玉米、稻谷、幼虫、青草、菜叶等常见食材为主,也极具经济效益。 4、鸭的养殖品种选择:鸭的养殖主要也是丰富园区元素。作为特种养殖其可选择的品种有生态大余鸭、本地土鸭、麻

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Xx技术职业学院 “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1.专业规模逐步扩大。“十二五”期间,我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能者治教,严谨治学的办学理念,秉承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专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工、文结合的格局。专业由“十二五”初的15个发展到“十二五”末的17个,专业规模逐渐扩大。17个专业中,工科类专业6个,占35.0%;文科类专业11个,占65%。 2.办学特色更加明显。“十二五”期间,学校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校现有校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特色(重点建设)专业占学校现有专业数的6%,属文科类。主干学科专业紧紧依托财经类行业,已显现较强优势,成为我校专业建设群的主体,反映了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3.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学校共投入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经费100万元左右,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00万元,实验室建筑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多媒体教室总间数52间、座位数4000多个;实训(实验)实15个;新建校内外实习基地30多个。 4.教学管理严格规范。通过对管理制度的“废、改、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更加科学、严谨、健全。“十二五”期间,学校进一步理顺了校、院(部)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明确各级管理权限和职责,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管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构建了科学合理、运

行高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5. 办学水平显著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升本录取率达100%,就业率名列前茅,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6. 校企合作教育快速发展。(校内、校外)学校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订单式培养高职学生。 7. 科研工作步入新轨、教改工作逐见成效。学校13个教改科研项目成功立项,其中,重点项目6个(其中市级项目4个),一般项目7个。 (二)面临形势 进入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处于快速发展,2005年以来,职业教育领域解放思想,突出特色,深化校企合作,9年共培养了近800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每年培训各类人员1.5亿人次以上。可以说职业院校毕业生已成为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还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一是缺乏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较为薄弱;二是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高等教育持续 发展条件不足不稳;三是组建职教集团,整合教育资源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及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四是打造品牌,发展内涵在人才培养模式、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许多制约体制机制的障碍。这些都将对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面对国际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学校专业建设发展与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问题。 1.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和发展不平衡,各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有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深圳市新材料“十二五”规划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八月三日 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 (2011—2015年) 新材料是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基础和先导,是当今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新材料技术的突破和发展,不断催生出新的产业领域,推动着产业的优化升级。新材料产业关联度高、发展速度快、综合效益好,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是我市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内容,对我市推动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创造深圳质量、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促进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等,编制《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是指导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行动纲领,通过本规划的实施,深圳将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1.产业发展基础良好。 产业发展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市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2010年新材料产业规模约590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2%。涌现出以光启、比亚迪、中金岭南等为代表的新材料研发机构和龙头企业;杜邦、住友、日东电工等跨国企业已在我市建有大型生产基地或研发中心。 重大项目密集启动。日东电工偏光片、沃尔热缩材料等项目已建成投产,龙邦芳纶复合材料、星源材质锂电池隔膜材料、盛波光电偏光片等项目已开工,光启超材料、旭硝子玻璃基板、杜邦工程塑料、清溢光电掩膜版等项目有序推进。这些项目建成达产将增强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后劲。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发展改革委江苏省新材料 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的通知 苏政办发〔2010〕37号? 2010年4月6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发展改革委编制的《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9-2012年) 为应对全球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变化和挑战,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要求,发挥我省新材料产业优势,抢占新材料技术制高点,推动新材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特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2012年。 一、发展背景和现状 (一)产业界定与特点 新材料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材料:一是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的材料;二是高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三是由于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新材料性能比原有性能有明显提高,或出现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具有应用领域宽广,知识与技术密集度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强等特点。鉴于新材料种类纷繁,涉及面广,结合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实际,本纲要针对我省具有特色的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等10类材料产业作出规划。 (二)发展背景与趋势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和新型平板显示材料等蓬勃发展,各类新型化工新材料等层出不穷,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

有关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doc 8页)

有关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doc 8页)

日期:2010-03-29 14:26 发布单位:农业部畜牧业司

农牧发[2010]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畜牧兽医(农业、农牧)局(厅、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局: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畜禽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的精神,进一步发挥标准化规模养殖在规范畜牧业生产、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中的重要作用,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尽快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平稳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取得长足发展,肉 品供给安全;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从源头对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控制,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有利于有效提升疫病防控能力,降低疫病风险,确保人畜安全;有利于加快牧区生产方式转变,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有利于畜禽粪污的集中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当前,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仍然面临规模养殖比重低、标准化水平不高、粪污处理压力大等问题的挑战。因此,当务之急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继续深入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以规模化带动标准化,以标准化提升规模化,逐步形成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新格局。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举措,全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发展。 二、指导思想与目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以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