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府干涉下闭环供应链的定价与协调机制研究

政府干涉下闭环供应链的定价与协调机制研究

政府干涉下闭环供应链的定价与协调机制研究
政府干涉下闭环供应链的定价与协调机制研究

(完整版)供应链管理重点(马士华版)

第一章导论 1.供应链: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 2.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就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让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能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 3.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①主要领域:需求、计划、订单交付、供应、回流;②支持平台:对供应链全程提供物流支持和信息支持的平台;③基本职能:产品工程、产品技术保证、采购、生产控制、库存控制、仓储管理、分销管理;④辅助职能:客户服务、制造、设计工程、会计核算、人力资源、市场营销。 4.供应链管理思想产生的必然性:市场需求与竞争环境变化→企业机会成本增加→实行业务外包→企业间交易成本增加→企业间合作与联盟→供应链管理。 5.传统与现代供应链管理区别:①供应链管理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②供应链管理强调和依赖战略管理;③对所有相关企业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④强调通过与合作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⑤供应链管理的协调与激励机制。 6.供应链运作的协调与协同:①供应链的核心机制是“竞争—合作—协调”,其中协调是供应链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②对供应链协调的研究(买方—卖方协调、生产—分销协调、库存—分销协调、供应链网络结构中物流过程的协调、基于Internet的供应链协调机制)。 7.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 1.“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思想。 2.非核心业务一般应采取外包的方式分散给业务伙伴,并与业务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关系。 3.供应链企业间形成的是一种合作性竞争。 4.以顾客满意度作为目标的服务化管理。 5.供应链管理追求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和组织流的集成。 6.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目标管理,这是信息流管理的先决条件。 7.更加关注物流企业的参与。 第二章供应链管理的基本问题 1.供应链的特征:①复杂性;②动态性;③交叉性;④面向用户需求。 2.供应链的类型:①稳定的和动态的;②平衡的和失衡的;③效率型和响应型;④风险规避和敏捷。 3.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机制:合作、决策、激励、自律、风险(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优化决策制定;加强激励机制的应用;柔性设计;风险的日常管理)、信任机制。 4.基于传统制造模式下的扩展企业模型: 5.基于供应链的扩展企业模型: 6.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理论模型①控制回路(作业回路):顾客化需求、集成化计划、业务流程重组、面向对象过程控制;②策略回路:顾客化策略、信息共享、调整适应性、创造性团队;③性能评价回路:满意度评价、同步性评价、协调性评价、价值增值性。 7.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实现的步骤:①基础建设;②职能集成;③内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④外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⑤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 8.供应链业务外包的原因:①分担风险;②加速重构优势;③企业难以管理或失控的辅助业务职能; ④使用企业不拥有的资源;⑤降低成本。 9.推动式和牵引式的供应链运作方式:⑴制造商推动式:①特点(集成度低、需求变化大、缓冲库存量高);②流程(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用户)。⑵用户牵引式:①特点(集成度高、数据交换迅速、、缓冲库存量低、反应迅速);②流程(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用户)。 10.推—拉结合的供应链系统:拉动式(效率型,供应链面向市场一端主要以客户需求为驱动力,主张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推动式(响应型,供应链上游一端更多的是以预测驱动生产和供应)。 第三章供应链的构建与优化 1.供应链管理体系构建总体模型:⑴供应链环境下的运作组织与管理;⑵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⑶基于供应链的信息支持系统。 2.供应链构建的设计原则:①简洁性原则;②集优(互补性)原则;③协调性原则;④动态性(不确定性)原则;⑤创新性原则;⑥战略性原则;⑦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关于闭环供应链设计研究综述

文献综述 课程名称物流学 班级与班级代码09物流2班 专业物流管理 指导教师:林勋亮 姓名(学号):陈健辉(09250191204) 刘伟俊(09250190330) 姚文川(09250190260) 提交日期:2011 年12 月30 日 广东商学院教务处制

题目:关于闭环供应链设计原则的研究综述 目录 一、引言 (1) 二、闭环供应链的结构体系 (1) 三、闭环供应链设计原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2) 四、闭环供应链设计原则的研究评述 (8) 五、闭环供应链设计原则的研究展望………………………………………… 六、总结………………………………………………………………………… 七、参考文献……………………………………………………………………

关于闭环供应链设计原则的研究综述 陈健辉,刘伟俊,姚文川 (广东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摘要:闭环供应链设计是实施闭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所在,本文就闭环供应链的设计原则,在分析国内外有关闭环供应链设计原则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文献的基础上,着重在姚卫新提出的八个闭环供应链独有的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对闭环供应链设计原则进行研究综述。 关键词:闭环供应链;设计原则;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闭环供应链(Closed Loop Supply Chains,简称CLSC)是2003年提出的新物流概念,其产生最初源于环境的持续恶化、资源短缺和法律法规的限制等多重压力。CLSC是指企业从采购到最终销售的完整供应链循环,包括了产品回收与生命周期支持的逆向物流。传统的供应链往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是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为目的的,缺乏对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认识,是一种物质单向流动的线性结构,在生产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求得增长,消费后系统的废弃物又使生态环境恶化。而CLSC是在传统供应链的基础上新增回收、检测/筛选、再处理、再配送或报废处理等一系列作业环节和相关网络,旨在对物料的流动进行封闭处理,减少污染排放和剩余废物,同时以较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服务。因此闭环供应链除了传统供应链的内容,还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传统的供应链设计原则也适用于闭环供应链。闭环物流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市场需求不断增大,成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二、闭环供应链的结构体系 郑晓静(2007)1根据闭环供应链的内涵及特点能够建立了一种闭环供应链的总体结构,它包括逆向供应链技术基础、参与成员、研究内容和目标。如图:

基于博弈论的闭环供应链差别定价策略分析

1引言 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10年城镇载用车数量将突破5000万辆(其中轿车约为2700万辆占54%),按报废年限为10年 计,每年需处理的报废汽车约为270万辆(轿车)[1] 。既然汽车以年产百万辆以上的速度生产出来,那么在使用生命周期过后,就必须以同样或稍低一点的速度,让它该处理的处理掉,该再生的重新获得新生。报废汽车回收是我国重要的再生资源,同时也是朝阳产业。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要想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逆向回收,就必须要对整个相关链条进行综合管理,如何尽快和国际接轨,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迫切需要实行一种超越传统的管理方式来实现对整个链条的管理,而闭环供应链管理以其全新视角为汽车制造业指明了方向。 目前已有一些对闭环供应链的定量研究,姚卫新[2]和陆忠平[3]分别对不同形式下的闭环供应链定价及利润进行了建模分析。Savaskan 也从确定的线性需求出发,研究了不同回收渠道对闭环供应链中成员定价及其利润的影响[4]。但所有这些文献的基本假设都是建立在再造品和新产品无差别的基础上 的,并且只单一对供应链本身进行研究,并没有结合到具体的生产制造行业。 现实中再造品和新产品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异性不仅体现在产品的实际质量上,更多来自于顾客偏好的异质性。顾客偏好的异质性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差别,并使得企业可以为不同质量水平的产品设定不同的价格,从而满足不同类型顾客的需求。 因此,本文旨在应用博弈论来研究汽车制造业某一制造商和某一零售商构成的闭环供应链系统,研究此闭环供应链系统中新产品与再造品差别定价时的产品定价策略及协调机制。 2问题、假设与模型 废旧汽车上拆下来的零部件和材料对很多行业都有价值,经过简单整理和翻新后可以再使用或者再销售,本文主要考虑废旧汽车零部件重新加工成整车的情况。 为了不失闭环供应链的共性同时又可以简化研究模型,该模型讨论基于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构成的汽车制造业 基于博弈论的闭环供应链差别定价策略分析 胡胜楠1,徐双应1,刘玉清2 (1.长安大学汽车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2.黄河机电有限公司运输处,陕西西安710043) [摘 要]对某一汽车制造商和某一汽车零售商构成的闭环供应链系统新产品与再造品的价格有差异时进行了研究,应用博弈 理论对此汽车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定价策略进行了分析,分别得出非合作博弈的均衡解和合作博弈的均衡解,进一步对各种定价策略的效率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便于实际操作的协调方法。 [关键词]闭环供应链;博弈论;价格差异;协调;定价[中图分类号]F274;F22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52X (2009)06-0077-03 Analysis on Different Pricing Policy of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Based on Game theory HU Sheng-nan 1,XU Shuang-ying 1,LIU Yu-qing 2 (1.School of Automobile,Chang'an University,Xi'an 710061; 2.Division of Transportation,Yellow River Mech-electric Co.Ltd,Xi'an 710043,China) Abstract:The paper studies the price differences of a new product and reused product in a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system constituted by a certain automobile manufacturer and a certain automobile retailer,analyzes the pricing policy of the automobile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system with Game theory,obtains respectively a non-cooperative game equilibrium solution and a cooperative game equilibrium solution,ana-lyzes the efficiencies of each pricing policy and provides a workable coordinating method. Keywords:closed-loop supply chain;game theory;price difference;coordination;pricing [收稿日期]2009-02-23 [作者简介]胡胜楠 (1984-),女,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长安大学汽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胡胜楠,等:基于博弈论的闭环供应链差别定价策略分析技术与方法 doi:10.3969/j.issn.1005-152X.2009.06.025

实现供应链的协调

如何实现供应链的协调

————————————————————————————————作者:————————————————————————————————日期: 2

如何实现供应链的协调 供应链信息协调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是实现供应链信息协调的工具。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供应链信息协调提供统一、协作的基础平台,实现供应链系统中各企业间充分的信息传递和共享。在从信息视角研究供应链管理的文献中,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是重要的分支之一。对此,相关文献有的研究信息共享模式,有的研究具体信息技术的应用。 Agent技术不仅可以用于供应链的建模与仿真,也可以作为实现技术用于供应链系统的构建。例如:Barbuceanu等构造了一个基于Agent的供应链系统;Swaminathan等描述了一个基于Agent的供应链模型框架;Xue等基于多目标谈判和多目标效用理论设计了一个基于多Agent的框架。由于研究目标的不同、供应链组成成员和环境的差异,利用Agent技术进行供应链系统的构建体现出巨大的灵活性。 笔者曾对供应链中的信息协调及Agent的应用开展了前期研究,且在文献[12]中指出供应链信息协调的实现是信息协调四要素之一。本文正是针对这一要素所做的进一步研究。 1供应链信息协调实现的相关信息技术 1.1支撑技术支撑技术包括电子数据交换、Internet/Intranet/Extranet、XML/Web服务和企业应用集成(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EAI)等。利用EDI作为信息平台成本高,实施起来有很多困难。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Internet全球化和基于Web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利用以XML技术为基础的Web服务来解决这些问题。由于XML跨平台、与具体语言无关,所以利用以XML为基础的Web服务能够整合不同语言开发的制造业供应链上各成员企业的信息系统,而且比使用EDI作为信息平台更简便,成本也小。EAI是将基于各种不同平台、用不同方案建立的异构应用集成的一种方法和技术。EAI通过建立底层结构,来联系横贯整个企业的异构系统、应用、数据源等。完成企业内部的ERP、CRM、SCM、数据库、数据仓库以及其他重要内部系统之间无缝共享和交换数据的需要。有了EAI,企业就可以将企业核心应用和新的Internet解决方案结合在一起。 1.2 多Agent技术与应用软件技术以支撑技术为支持,实现供应链信息协调的技术主要包括多Agent技术、应用软件技术等。Agent不仅能以智能的方式响应用户的需求,具有学习能力,具有与其他Agent协商、沟通以及对复杂问题进行联合求解的能力,而且使整个供应链的决策体系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可重构性。另外,Agent可以通过定义Legacy系统接口,配合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CORBA)等技术,直接在接口层进行Legacy系统的信息交换,这样在系统进行集成或者对供应链进行重构时,程序的设计者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用原有系统而无需重新设计,大大减少了系统的开发时间。 2 供应链信息协调的实现模式 2.1阶段划分及信息技术支持 一般来说,实现供应链信息协调可分为基础建设、职能集成、内部供应链信息协调、外部供应链信息协调四个阶段,信息技术为各阶段提供相关支持。 基础建设阶段主要是在企业原有供应链的基础上分析企业现状和外部环境,完善企业供应链。职能集成阶段主要是围绕核心职能进行业务流程重构,实施集成化物流管理,优化职能部门。这一阶段一般采用MRP系统等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制造资源合理计划、管理和控制,IT技术在这个阶段主要解决企业内部生产计划问题,但没有彻底解决由于分销网络的需求得不到准确预测而造成的需求与生产脱节的问题。内部供应链信息协调阶段采用的IT技术主要是基于C/S体系结构的供应链计划(Supply Chain Planning,SCP)和MRPⅡ/ERP系统来实施集成化计划和控制。有效的SCP集成了企业所有的主要计划和决策业务,包括需求预测、库存控制、资源配置、设备管理、优化路径等。MRPⅡ/ERP系统集成了企业业务流程中主要

供应链的协调控制机制(doc 5页)

供应链的协调控制机制(doc 5页)

供应链环境下生产系统的协调机制 一、供应链的协调控制机制 要实现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需要建立一种供应链的协调机制。协调供应链的目的在于使信息能无缝(seamless)地、顺畅地在供应链中传递,减少因信息失真而导致过量生产、过量库存现象的发生,使整个供应链能根据顾客的需求而步调一致,也就是使供应链获得同步化响应市场需求变化。 供应链的协调机制有两种划分方法。根据协调的职能可划分为两类:一是不同职能活动之间的协调与集成,如生产-供应协调、生产-销售协调、库存-销售协调等协调关系;另一类是根据同一职能不同层次活动的协调,如多个工厂之间的生产协调。根据协调的内容划分,供应链的协调可划分为信息协调和非信息协调。 二、供应链的协调控制模式 供应链的协调控制模式分为中心化协调、非中心化协调和混合式协调3种。中心化协调控制模式把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纳入一个系统,采用集中方式决策,因而忽视了代理的自主性,也容易导致"组合约束爆炸",对不确定性的反应比较迟缓,很难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分散协调控制过分强调代理模块的独立性,对资源的共享程度低,缺乏通信与交流,很难做到供应链的同步化。比较好的控制模式是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混合模式。各个代理一方面保持各自的独立性运作,另一方面参与整个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体系,保持了独立性与协调性的统一。图7-2和图7-3就充分体现了这种控制的特点。 三、供应链的信息跟踪机制 供应链各个代理之间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服务信号的跟踪和反馈机制可使企业生产与供应关系同步进行,消除不确定性对供应链的影响。因此应该在供应链系统中建立服务跟踪机制以降低不确定性对供应链同步化的影响。 供应链的服务跟踪机制提供供应链两方面的协调辅助:信息协调和非信息协调。非信息协调主要指完善供应链运作的实物供需条件,采用JIT生产与采购、运输调度等;信息协调主要通过企业之间的生产进度的跟踪与反馈来协调各个企业的生产进度,保证按时完成用户的订单,及时交货。 供应链企业在生产系统中使用跟踪机制的根本目的是保证对下游企业的服务质量。在企业集成化管理的条件下,跟踪机制才能够发挥其最大的作用。跟踪机制在企业内部表现为客户(上游企业)的相关信息在企业生产系统中的渗透。其中,

基于博弈论的闭环供应链定价模型分析

第40卷第2期2008年4月 南 京 航 空 航 天 大 学 学 报Jou rnal of N an jing U n iversity of A eronau tics &A stronau tics V o l .40N o.2  A p r .2008基于博弈论的闭环供应链定价模型分析 王玉燕1 李帮义1 申 亮2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16;2.山东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济南,250014) 摘要:构建了基于第三方回收模式的闭环供应链定价模型,运用博弈理论分析该系统最优定价策略。研究表明:制造商与零售商、制造商与第三方回收商分别构成了Stackelberg 博弈关系,制造商只有在决策时必须分别考虑零售商、第三方回收商对自己决策的反应,才能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反之,零售商、第三方回收商也要考虑制造商的决策才能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此外,该文还分析了模型结构对利润的影响。这些结果证实了闭环供应链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供应链;博弈论;制造商;定价策略 中图分类号:F 273;O 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2615(2008)022*******  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X M 062142)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2006207206;修订日期:2006212211  作者简介:王玉燕,女,博士研究生,1978年11月生;李帮义(联系人),男,教授,博士生导师,E 2m ail :libangyi @https://www.doczj.com/doc/cb13754544.html, 。 Ana lysis on Pr ice D ec ision of Closed -L oop Supply Cha i n Ba sed on Gam e Theory W ang Y uy an 1 ,L i B angy i 1 ,S hen L iang 2 (1.Co llege of Econom ics and M anagem ent ,N anjing U niversity of A eronautics &A stronautics ,N anjing ,210016,Ch ina ; 2.F inance Institute of Shandong Econom ic U niversity ,J inan ,250014,Ch ina ) Abstract :T he clo sed 2loop supp ly chain (CL SC )p ricing m odel is con structed based on the th ird 2party take 2back m odel .T h is system is m o st superi o r fixed p rice strategy th rough gam b ling theo ry analysis .T 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m anufactu rers and retailers ,m anufactu rers and the th ird p arty take 2back bu siness con stitu te the Stackelberg gam b ling relati on s ,separately .M anufactu rers can realize their ow n benefit m ax i m izati on on ly w hen they con sider sep arately retailers and the th ird party take 2back bu siness respon se to their decisi on 2m ak ing .O ther w ise ,retailers and the th ird p arty take 2back bu siness also need to con sider m anufactu rer ’s decisi on 2m ak ing ,and they can realize their ow n benefit m ax i m izati on .In additi on ,th is p ap er also analyzes the m odel structu re fo r affecting the p rofit .R esu lts con summ ate the rati onale of CL SC . Key words :supp ly chain s ;gam e theo ry ;m anufactu rer ;p ricing decisi on 引 言 闭环供应链是在传统的“正向”供应链上加入逆向反馈过程(即逆向供应链[1])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体系(C lo sed 2loop supp ly chain , CL SC [2] )。通过产品的正向交付与逆向回收再利用,闭环供应链使“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的开环过程变成了“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 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 响程度降低到尽可能小,减少了资源的消耗,降低了产品和服务的成本。 目前,一些学者对CL SC 进行了初步研究。 Gu ide ,Sam ee 探讨了CL SC 的实施方案[324] ; Su rendra 研究了CL SC 实施中的关键问题[5] ;D i m itri o s 借助计算机构建了CL SC 的仿真模型[6] ; 许志端从多方面分析了委托第三方回收商回收具有

供应链协调机制分类研究文献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b13754544.html, 供应链协调机制分类研究文献综述 作者:姜丽 来源:《中国市场》2015年第15期 [摘要]本文对供应链管理中的协调机制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在基于现有文献综述数量较少的情况下,总结了国外学者的研究观点,重点对供应链协调机制中的生产—库存、生产—配送和库存—配送之间的关系类别进行了文献整理。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协调机制;文献综述 [DOI]10.13939/https://www.doczj.com/doc/cb13754544.html,ki.zgsc.2015.15.081 1 引言 近几年,在企业管理实践发展的同时,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供应链M)研究也逐步逐渐发展了起来,成为一个成熟的研究领域。根据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供应链管理包括采购、外包、转化等过程的全部计划、管理活动以及全部物流活动。较为重要的是,供应链管理还包括与渠道成员(如供应商,中间商,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和客户等)之间的协调和协作。随着国际生产体系中合同生产关系的日益普及,传统的依靠纯粹的市场关系进行的国际贸易以及跨国公司内部通过垂直一体化所进行的生产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衰退,供应链系统成员之间的生产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其中运营如何协调成为这种变化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2 供应链协调的定义及目标 供应链协调问题的研究起源于Forrester(1958)对产业动态现象的关注。Malone(1994)将协调定义为管理各种活动间独立性的过程,系统协调的目的就是通过某种方法调控该系统,使系统达到协同状态。系统的协同程度越高,输出的功能和效应就越大,结果就越有价值。供应链是典型的需要协调的系统。链中各节点企业不一定能同时满足各自满意度最大的愿望,容易产生冲突竞争,因此需要协调机制的存在,使整个供应链获得的利益大于各节点企业单独获得的利益之和,最终实现帕累托改进。供应链协调的主要内容是各个企业节点的各种决策,包括订货数量、订货价格、订货周期和库存数量等。 3 供应链协调的分类 Thomas(1996)认为在供应链中有三个传统的阶段:生产、库存和配送。相应地,其协 调有四种类型:采购商—供应商协调;生产—库存协调;生产—配送协调和库存—配送协调。 3.1 采购商—供应商协调

第二章--物流服务供应链综述.docx

题目:第四方物流服务供应链系统分析与设计 第二章物流服务供应链综述 2.1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理论背景 随着企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传统制造企业越来越关注服务对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目前,全球经济增加值中有60%以上是由服务业创造的,服务业的发展已成为衡量各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截止到2009 年,我国三类产业中服务业对GDP 的贡献已达到52.5%,就业人口比重达到33.19%。 自德鲁克1962年在《财富》杂志首次明确提出物流是经济领域“最后的黑暗大陆”以来,物流整合已经扩展到供应链整合[1]。制造业或零售业作为供应链核心企业,其重点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所以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主营业务成本,必须将物流业务外包,这就为物流服务业的产生提供了契机。物流服务外包的不断增长和物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物流服务供应链(Log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 LSSC)的产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几年,物流服务企业为满足物流客户的要求,不断渗透到生产、销售等各个领域,逐步演化出物流效用集成的物流服务供应链模式。 2.2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服务供应链的研究较多,而对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研究较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明确统一的定义。 国内外学者对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内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目前还没有形成共鸣。ELLRAM等从服务采购者的角度,并针对专业服务给出服务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从最初供应商到最终顾客的信息、流程、能力、服务绩效和资金的管理;高志军等指出物流服务供应链是指由物流能力集成所形成的物流服务集成商为核心,以顾客物流服务需求为动力,通过链上各个节点企业之间所订立的契约对服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有效的控制,整合链上所有的物流资源,将服务能力管理、服务流程管理、服务绩效管理与服务价值管理进行综合集成所形成的从单一物流服务分包商到物流服务需求方的效用网链型结构模型;申成霖等认为物流服务供应链是以集成物流服务企业为核心企业的新型供应链,为物流需求方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刘伟华认为LSSC是在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过程中,从效用型物流服务供应商到物流服务集成商直至客户形成的一个链状企业供需合作结构模式;阳明明提出了港口服务型供应链;魏然认为,航空物流服务链是指以满足客户(货物所有者)需求为目的,由航空货运代理企业、航空运输企业及客户等组成的一个有机的网络整体;闫秀霞等将物流服务供应链定义为物流服务核心企业将链上的物流服务业(如物流采购、运输、仓储、包装、加工和配送等)与物流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效用网链结构,网链上的加盟物流服务企业在协同作战和竞争取胜的过程中,共享信息、共担风险、配合决策、互相受益、配合发展。总体来说,狭义的物流服务供应链可理解为:为提供一体化的集成物流服务,从上游的效用型物流企业到集成物流服务供应商再到末端的客户所形成的网链供需合作结构;而广义的物流服务供应链则可以延伸至更上游的物流设施设备、信息技术等提供商,并包含中间所有为实现一体化物流服务需求而互相配合的企业或部门所组成的合作结构。 2.3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通过文献综述分析可知,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研究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青睐,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都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服务供应链的内涵、结构、供应商的选择、协调机制等方面。但这些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 第一,相对于产品供应链而言,物流服务供应链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管理,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国内的文献定性研究较多,定量化研究相对较少; 第二,在物流服务供应链结构研究中,把回收物流、废弃物流等相关的物流服务考虑其中的很少,作为集成化物流服务供应链而言,从采购服务到回收服务的链条结构研究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研究内容; 第三,物流服务供应链与产品供应链有共性,但客观上也存在很大差异性,现有文献大多数是针对产品供应链而言,以这些差异性来研究服务供应链协调机制的文献相对较少,但对于服务供应链而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直接影响到合作联盟的形成与否; 第四,在服务供应商的选择以及总体绩效评价方面,大多还是以方便、快捷、经济性等指标为主要考虑因素,而作为我国资源匮乏、环境破坏的社会中,低碳经济的发展为物流服务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现在的供应商选择与绩效评价中考虑这些因素的相关文献并不多见。 2.4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未来趋势 从LSSC的研究现状看,国内外方面物流服务供应链研究的分析框架已基本形成,但仍存在不足。而对于存在的问题只能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才能使其得到解决。笔者认为,以下问题正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影响着物流能力的发展趋势: (1)LSSC定义和模型的构建。虽然众多学者对LSSC的含义和模型提出了看法,但还处在争议阶段。对LSSC定义和模型的构建仍需在众多学者的参与和深入研究基础上,开展对不同行业的LSSC的共性研究,通过探讨形成共鸣,并以此作为今后相关研究的配合起点。 (2)企业层面、供应链层面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有利于LSSC服务能力的执行和服务质量的控制,有利于企业分析自身物流能力的差距与不足,制订正确的物流发展战略,以较低投入提高自身绩效。 (3)LSSC的多维结构下的供应商的选择、服务质量的控制以及多维产能的界定等,都将成为未来系统研究物流服务供应链的一个重要趋势。 (4)LSSC实证研究。目前的研究大都集中在理论层面,以定性为主,即使是定量模型,也仅停留在仿真层面,尚未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实证研究。 2.5本章小结 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管理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在产品供应链研究方面已经取得非常丰富的成果。随着物流服务产业的不断发展,物流服务供应链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通过文献查阅,现有的关于物流服务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流服务供应链内涵研究,物流服务供应链结构模型研究,物流服务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物流服务供应链应用研究,物流服务供应商选择,协调机制的建立以及绩效评价等方面。 针对物流服务与其他服务的特殊性,专家们将供应链管理理论应用于物流服务的研究,提出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知识改变命运 1 / 1

(整理)供应链协同.

1 供应链协同的目标 供应链协同的目标:在业务上,使得供应链在满足客户即时变动的需求过程中,更准确、更快、更优质的响应。在管理上,使得供应链的运作更具可见性,自我调整性,在信息传递上,更准确、更实时、更具深度,最大的便利管理者进行跨企业的运作。 协同整个模型的目标就是要从信息的事后反映到事中可见到及时响应一直到最后的自我更正,最后上升至前驱的响应行为。 客户的信息需求决定软件架构的思考模式,我们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的信息需求: 1) 信息准确性需求 2) 信息及时性需求 3) 信息深度性需求 供应链软件构架模型的目标就是要从信息的事后反映到事中可视到实时可视响应一直到最后的自我更正的层阶结构。 所以供应链协同业务的目标从其三个方面看具有3层目标(受SAP 启发): 供应链信息特性 精确管理 实时更新 深度挖掘 准确反映级 及时响应级 前驱调整级 供应链协同管理级别 供应链协同的三个层次模型图例 1.1 准确反映级 1)部门业务流程的准确反映: 1)部门业务流程的可见反映 2)准确反馈、总结和统计分析 此级别建立在使用者对信息准确性的需求基础上的。 商业实体关系变得彼此交错的时候,信息质量、可视的反映是进行下面两个层次运作的必必需条件。只有集成准确的信息反映才有可能进行及时的响应以及自适应级的处理甚至预先处理(Proactive )。订单,计划,采购,库存以及发运的可视性信息是整个供应链网络协同以及监测的关键,通过关系型数据库以及标准的TCP/IP 协议以及B/S 结构的管理软件包括无线技术都能够很大的推动信息的准确反映。

1.2 及时响应级 1)协同过程的可见性 2)事件的规则化实时响应 此级别建立在使用者对信息及时性的需求基础上的。克服了组织信息壁垒,信息能够准确的传达,供应链上的信息快速的响应就是必要的进步。对过程中信息不断反映的事件状况是业务绩效的关键指标。 以订单(包含销售定单、采购订单以及运输定单等总称)为引导线索,跨不同业务职能部门的可视化管理,包括定单的预测,生成、定单计划和协调、定单的执行(采购指令、运输指令、出入库/收付款指令的激发、执行)一直到订单完成后的归集。同时包括在各个阶段的异常事件规则化响应和处理。包括: (1)订单的中止(计划期间和执行过程中的中止,前者进行强行下达中止或者拒绝指令即可;后者进行冻结并记录相关处理) (2)拖期(由于内部制造、采购、或者委外拖期以及运输指令的延期执行造成或需求方的需求推后原因) (3)异常指令(包含处理退货、换货、赔款等异常情况) (4)非正常完成(执行过程中出现地缺货、品次不够等等) 1.3 前驱调整级 1)协作关系的自动响应,同时提出前驱性风险信息 2)自我调整/更正响应 该级别建立在使用者对信息深度的需求基础上。外部市场对业务的变动性影响之大,以至于基于长时间跨期、推式的生产规则变得难以生成必要的准确信息。管理变动性要求必要的深度信息进行快速有效的传递,并要求跨越组织的界限,基于Internet的供应链管理,业务范围的扩展,跨越企业的边界,进入供应链网络伙伴的经营。 它包含对业务流程的处理方式和规则,协调的、并行的、一致的执行;实现业务环节间的连锁响应。提供智能的处理响应办法,对于客户的需求24×7的实时响应,自动分析跨部门的资源约束,做出各部门协同指令。 协同机制建立在网络集市或者移动商务的层次上,自适应是其主要特点。 2 供应链协同系统定位和管理框架 2.1供应链协同的系统定位 从国内863以及自然科学基金研究结果来看,进一步的缩短供应链的响应时间是下一步竞争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在实现机制上面有着不同的阐述,不外乎协同的供应链网络,客户大量生产的模式等等。就公司的开发以及调研的结果来看,客户不但是从时间的竞争上看经营,同时对于基本的各项经营指标依旧极为重视,并且存在着对于各种类似于ISO9000系列认证的实际操作的要求(不仅仅流于认证的形式和结果,而是切切实实的执行)。所以供

供应链协调机制的文献综述

供应链协调机制的文献综述 【摘要】供应链协调是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关键,而供应链协调机制就是为了使供应链整体利润达到最优的各种解决方法。本文试图将供应链协调机制有关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对我国的供应链的协调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供应链协调机制综述 供应链中的协调机制就是用于使所有成员共同协作的一系列的满足预先设定目标的有顺序的处理过程,用于规范系统的多个组成部分的行为。供应链协调的关键就是设计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使这些独立的决策者采取自利行动的结果可以导致全局最优。Larivirer和Tsay(1999)指出,供应链运行中的无效率是由外部性((Externalities)导致的,也就是供应链上双重边际化(Double Marginalization)的结果,Larivirer和Tsay (1999)的研究认为,存在两种方法可以克服这种外部性:其一就是修正贸易结构,如在供应链中实现纵向一体化,把供应链中的上下游成员企业合为一体;另一个方法就是修改交易的规则(Terms of trades),尤其是所用合同/协议的类型以及作为合同基础的那些变量,这种为提高供应链系统整体效率而设计的各种解决方法就是供应链的协调机制。 通过许多实证研究的结果可以说明在一定的供应链契约下实现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问协调所带来的收益,如Clark(1994)、Clark (1995)、Cachon和Fisher (1997)、Kopczak (1997)、Kopczak (1997)以及Lee(2000}等人的文献中均可得到证明。在本文中,将对在近年来基于供应链契约的各种典型的协调机制作简要的介绍,这些协调机制与模型主要是针对在随机需求的市场条件下,如何通过供应链契约的约束来协调和分配处理供应链合作各方的利益。 一、基于B2B的供应链协调机制 B2B电子市场衍生的功能、交易机制和供应契约类型影响了B2B电子市场下供应链系统的绩效和协调。例如电子市场的二级营销功能和电子市场上过剩库存的交换有利于改善随机市场需求下系统的效率;电子市场上交易的数量打折、回购或销售回扣等契约不仅提高生产商的利润,也促进系统的协调[1][2]。 在线逆向拍卖供应契约是B2B电子市场下契约交易的一种形式,是研究B2B电子市场下供应链协调机制的重要内容[3],契约拍卖对交易方和系统效率的影响与拍卖机制、契约类型和市场需求特征等因素有关。Wu等分析了B2B电子市场下受现货市场干扰的期权契约拍卖的最优投标战略[4]。S abastian等从资产专用性、交易风险、交易频率等因素评估了多属性电子拍卖、密封式电子拍卖对供应链协调的影响程度[5]。Jin等分析了需求是价格确定性函数的垄断市场需求下在线拍卖供应契约和系统协调问题。研究发现信息状态和契约类型影响系统的协调,单方支付结合批发价格契约能够协调供应链系统[6]。Li等分析了产品具有独立随机需求特征时在线逆向拍卖供应契约,并设计了买者最优的期权契约和特许经营权下的批发价契约参数[7]。文献[1]-[4]在分析B2B电子市场下的供应链协调契约机制时,假设参与交易的生产商和销售商共享市场需求和各自的成本信息。然而在实际的商业环境中,信息的不对称更为普遍,文献[6] -[7]分析了非对称信息下拍卖机制的信息揭示作用以及非对称信息下相关契约的系统协调意义。 以上文献主要讨论了在B2B电子市场下,由供应商和销售商构成的二级供应链系统的

供应链管理重点马士华

导论 1. 供应链: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 2.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就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让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能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 3■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①主要领域:需求、计划、订单交付、供应、回流;②支持平台:对供应链全程提供物流支持和信息支持的平台;③基本职能:产品工程、产品技术保证、采购、生产控制、库存控制、仓储管理、分销管理;④辅助职能:客户服务、制造、设计工程、会计核算、人力资源、市场营销。 4. 供应链管理思想产生的必然性:市场需求与竞争环境变化一企业机会成本增加一实行业务外包一企业间交易成本增加一企业间合作与联盟一供应链管理。 5■传统与现代供应链管理区别:①供应链管理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② 供应链管理强调和依赖战略管理;③对所有相关企业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④强调通过与合作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⑤供应链管理的协调与激励机制。 6■供应链运作的协调与协同:①供应链的核心机制是“竞争一合作一协调”,其中协调是供应链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②对供应链协调的研究(买方一卖方协调、生产一分销协调、 库存一分销协调、供应链网络结构中物流过程的协调、基于In ternet的供应链协调机制)。7.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 1. “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思想。 2.非核心业务一般应采取外包的方式分散给业务伙伴,并与业务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关系。 3.供应链企业间形成的是一种合作性竞争。 4.以顾客满意度作为目标的服务化管理。 5.供应链管理追求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和组织流的集成。 6.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目标管理,这是信息流管理的先决条件。 7.更加关注物流企业的参与。 第二章供应链管理的基本问题 1■供应链的特征:①复杂性;②动态性;③交叉性;④面向用户需求。 2■供应链的类型:①稳定的和动态的;②平衡的和失衡的;③效率型和响应型;④风险规避和敏捷。 3. 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机制:合作、决策、激励、自律、风险(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优化决策制定;加强激励机制的应用;柔性设计;风险的日常管理)、信任机制。 4. 基于传统制造模式下的扩展企业模型: 5.基于供应链的扩展企业模型: 6■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理论模型①控制回路(作业回路):顾客化需求、集成化计划、业务流程重组、面向对象过程控制;②策略回路:顾客化策略、信息共享、调整适应性、创造性团队;③性能评价回路:满意度评价、同步性评价、协调性评价、价值增值性。 7■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实现的步骤:①基础建设;②职能集成;③内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④外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⑤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 &供应链业务外包的原因:①分担风险;②加速重构优势;③企业难以管理或失控的辅助业务职能;④使用企业不拥有的资源;⑤降低成本。 9■推动式和牵引式的供应链运作方式:⑴制造商推动式:①特点(集成度低、需求变化大、缓冲库存量高);②流程(供应商-制造商一分销商一零售商一用户)。⑵用户牵引式:① 特点(集成度高、数据交换迅速、、缓冲库存量低、反应迅速);②流程(供应商J制造商J分销商J

供应链5

?目录 ?第一节供应链协调问题的几种表现形式 ?第二节提高供应链协调性的方法 ?第三节供应链的激励机制 ?第四节供应契约 ?第五节几种常见的供应契约 第一节供应链协调问题的几种表现形式 ?供应链中的“需求变异放大”现象 ?曲棍球棒现象 ?双重边际效益 ?物料齐套比率差的现象 ? ?1、供应链中“需求变异放大”现象 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级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或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使订货量产生了逐级放大的现象 需求变异放大现象的原因 ?1)需求预测修正 当供应链的成员采用其直接的下游订货数据作为市场需求信号时,即产生需求放大现象 ?产品定价销售策略导致订单规模变动性增强 批量折扣会扩大供应链内订单的批量规模,引起供应链上各阶段库存尤其是安全库存的增加 批发、预购、促销等因素引起的价格波动,使库存成本小于由于价格折扣所获得的利益 ?2)大批量订购 由于订单处理成本及运输的固定成本很高,同时供应商提供的批量折扣的优惠,下游企业可能大批量订购产品,可能导致订购量大大超出需求扩张量。 ?3)补货供给期延长 补货企业发出订单时,会将两次供货期间的需求计算在内,需求变动的不确定性导致订单的变动性很大 需求变异放大现象随补货周期的延长而放大 ?4)配给和短缺之间的博弈 高需求产品在供应链中处于短缺状态时,用户为了获得更大份额的配给量,故意夸大其订货需求。需求一旦降温则造成需求变异放大现象 2、曲棍球棒现象 ?在某一个固定的周期(月、季或年),前期销量很低,到期末销量会有一个突发性的增长,而且在连续的周期中,这种现象会周而复始,其需求曲线的形状类似于曲棍球棒,所以被形象的称为“曲棍球(Hockey-Stick)现象?曲棍球棒现象公司的生产和物流运作都非常不利,在期初生产和物流能力被闲置,但是在期末又会形成能力的紧张甚至短缺 ?曲棍球棒现象的原因 公司对销售人员的周期性考评及激励政策 公司为了促使经销商长期更多地购买,普遍采用一种称之为总量折扣(V olume discounts) 的价格政策 ?曲棍球棒现象对公司运营的影响 公司的库存费用比需求均衡时高很多 公司大量的订单处理、物流作业人员和相关设施、车辆在期初闲置,而在期末拼命加班也处理不完 增加加班和物流费用,工作人员差错率增加 终端客户流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