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约分》教学分析

《约分》教学分析

《约分》教学分析
《约分》教学分析

《约分》教学分析

(第79~87页)

教材说明

本节教材由最大公因数与约分两部分组成。

最大公因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学习约分做准备。按照《标准》的要求,教材中只出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材通过例1引入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与原教材的不同有两点。一是例题创设了一个铺地砖的问题情境,由实际生活抽象出概念,而不是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引入概念。这样处理的好处是便于揭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概念的现实意义,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当然,从一开始就出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应用问题,问题解决与概念引入结合在一起,教学的难度自然要稍大些。二是根据《标准》,这里不再由公因数或最大公因数,引进互质数的概念。这是精简数论初步知识的一个具体体现。

在此基础上,教材通过例2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原来,这需要从分解质因数讲起。先将两个数分别分解质因数,从中找出公有的质因数,同时要使学生理解,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然后再将两个数分别分解质因数的短除法合起来,导出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短除法。现在《标准》中有关求最大公因数的要求是:“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采用“找”的方法,就不再需要分解质因数与短除法。事实上,即便在过去学了分解质因数和短除法之后,也极少有学生在约分时运用。所以这一改进,不仅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也符合学生学习约分的实际需要。

内容精简之后,出于拓展学生知识面的考虑,教材在练习十五前、后,各安排了一个“你知道吗?”栏目,分别介绍怎样利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以及互质数的概念。

本节教材的第二部分内容约分,作为分数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它是化简分数的常用方法。学习约分,不但可以提高对分数基本性质的认识,还为学习分数四则运算打下基础。约分时,还要用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等知识,这些已在前面的教学中做好了准备。要掌握约分的方法,除了要能很快看出分子、分母大于

1的公因数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判定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因此,教材首先通过例3,借助一个实际问题的判断,引入最简分数的概念。然后通过例4,教学约分的一般方法。同时在学生会求两数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启发他们思考,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即如能看出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则用最大公因数一次约分比较简便,以此促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归纳约分的意义,并介绍了约分时的常用书写形式。

在本节教材中,安排了两个练习,分别配合最大公因数与约分两部分内容的学习。两个练习的共同特点,一是练习形式比较多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练习的效率;二是加强了联系实际的应用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

教学建议

1. 用好教材资源,把握好联系实际的“度”。

本单元教材在教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概念时,采用了由实际问题引入概念的方式。在练习中,也安排有应用最大公因数的实际问题。这些教材资源应当充分利用好。考虑到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数学问题大多具有一定的思维难度,因此教学时不宜过多地补充其他情境的类似问题,以免增加学生的学习困难。

2. 适当补充判断2、5、3的倍数的练习。

对学生来说,掌握约分的方法并不难,但要熟练进行约分,关键在于能够很快地看出分子、分母是否含有公因数2、5、3等。而且,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即判断分子、分母是否只有公因数1,也要判断分子、分母是否含有大于1的公因数,才能得出结论。因此,教学中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一些判别2、5、3的倍数的练习。为学习约分提供必要的扎实基础。

3. 适当加强口算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约分方法。

约分是化简分数的基本手段,在分数的四则运算中应用较多。为了帮助学生较为熟练地掌握约分的方法,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开展经常性的口算。这样费时不多,练习效率较高。

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1 例1及“做一做”。

编写意图

(1)例1创设了用整块的正方形地砖铺满长方形地面的问题情境,通过求方砖的边长及其最大值,抽象出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虽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用方砖铺地的情境,但小学生一般很少参与这类劳动,所以并无直接的体验。为此,教材以插图的形式,提示学生在长方形的纸上画一画,看看能画出多少个正方形。让学生通过画图操作,找出正方形的边长以分米为单位,可以取哪些整数。进而发现,这些整数原来既是地面长16的因数,又是地面宽12的因数。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感悟,就能为抽象出概念提供感性认识基础。

这里,教材还采用了集合圈的图示方式,使16、12各自的因数、公有的因数,更加鲜明、直观地逐一凸现出来。

这一解决问题、引出概念的过程,使公因数、最大公因数这两个抽象的概念,变得非常具体、直观,学生摸得着、看的见。从而增强了感知事实、建立概念的效果。

(2)例1下面的“做一做”,实际上是采用由学生演示的形式,将12、18的因数分成各自特有的与公有的因数三部分,正好对应两个集合圈中的三个部分。通过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因数和公因数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建议

(1)教学例1前,可以先复习因数的概念,并让学生分别写出16与12的所有因数。

(2)教学例1时,首先应当加强审题,使学生理解题意,在储藏室的长方形地面上铺正方形砖;理解铺地的要求,既要铺满,又要都用整块的方砖。接着让学生自己用正方形纸片拼摆,或在纸上画一画。如果采用拼摆的方法,需要准备足够数量的边长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的正方形厚纸片,并在一张纸上画好长16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表示地面,让学生把正方形纸片拼摆在长方形内,模拟铺地砖。考虑到完成拼摆比较费时,当纸片厚度不够时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因此也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让学生采用画图的方法,进行探究。为了提高画示意图的效率,可以课前印好画有长方形的方格纸,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然后四人小组合作,每人选择方砖的一种边长,试一试。只要画满一条长边,一条宽边就可以了。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要使所用的正方形地砖都是整块的,地砖的边长必须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于是从复习题已写出的16的因数、12的因数中找出公有的因数,得出问题的答案;地砖的边长可以是1 dm、2 dm、4 dm,最大是4 dm。

然后,教师可以出示事先仿照课本上的集合图,画在透明纸上的两个集合圈,再把它们往一起移动,使两个集合圈相交,并使公有的因数重合,成为课本中的图示那样。使学生形象地看出相交部分就是16和12的公因数。也可以出示相交

集合圈(如右图),让学生自己把16、12的因数填写在圈内适当的部分。

在此基础上给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描述。

(3)第80页“做一做”的练习,可以让学生独立在课本下面写一写,再说说哪几个数写在左边,哪几个数写在右边,哪几个数写在中间。也可以请8位同学拿着写有数的卡片到讲台上按要求站一站,请大家看看他们站的是否符合要求。这样分成三部分各表示什么。

2.例2及“做一做”。

编写意图

(1)例2以18和27为例,教学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材给出了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先分别写出18和27各自的因数,从中找出公因数,再看哪个最大。教材的插图介绍了两个同学的不同表示方式。另一种方法是先写出18的因数,从中圈出27的因数,再看哪个最大。这种方法同样用插图加以展现。

接下去,教材通过小精灵提出问题:“你还有其他方法吗?和同学们讨论一

下。”从而表达了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意图。

(2)第81页上的“做一做”,要求学生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并注意观察,看能发现什么。其中4和8、16和32成倍数关系,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两个数中较小的那个数;1和7、8和9的公因数只有1,所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都是1。很明显,这道题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练习,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两种特殊情况。

教学建议

(1)教学例2时,可以直接出示例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试着找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然后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再全班交流。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看看书上是怎样找的,看懂了在小组内交流。

一般学生除了想到课本上介绍的两种方法之外,还会有学生想到:先写出27的因数,再看27的因数中哪些是18的因数,从中找出最大的。

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对这些方法加以改进。比如:

写出18的因数,1、2、3、6、9、18从大到小依次看18的因数是不是27的因数。即18不是27的因数,9是27的因数,所以9是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当然也可以在以后的练习中提醒学生不断自己总结经验,有好方法向全班同学介绍。

(2)第81页上的“做一做”,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独立观察,每组数有什么特点,再作交流。教师可以加以总结,并指出这是求两数最大公因数的两种特殊情况:

①当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②当两数只有公因数1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也是1。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像这样能够直接看出最大公因数的,就不用再从头去找公因数了。

(3)第81页上的“你知道吗?”可以让学生课外阅读。如班级的基础较好,也可在课堂上作为拓展学习的内容,指导学生自学。教师可以提示,两个数所有公有质因数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 关于练习十五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巩固公因数的概念。

第2题,练习后可以启发学生将8组数分成三类。其中两类是特殊情况,即最大公因数是1(如5和9,15和16);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本身(如34和17,16和48);其余是第三类一般情况(如剩下的4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找最大公因数的经验。

第4题,同样是找出两数最大公因数练习,但对后面学习约分有更直接的帮助。

第6题,渗透了互质数组成的几种情况。

第7题,有关两数最大公因数的实际问题。要剪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而没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70的因数,又是50的因数。要使正方形最大,所以要找70和50的最大公因数。

第8题,有关两数最大公因数的实际问题。“要使每排人数相等”则每排人数必须既是48的因数,又是36的因数。

36的因数有36,18,12…

36不是48的因数,18不是48的因数,12是48的因数,所以12是36和48的最大公因数,即每排最多有12人,这时

男生有48÷12=4(排)

女生有36÷12=3(排)

第9*题,要达到“截成同样长的小棒,不能有剩余”的要求,每根小棒的长必须是12、16和44的公因数。因为要求每根小棒最长,所以要找出12、16和44的最大公因数。可以分别写出12、16和44的因数,再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4. 例3及“做一做”。

编写意图

(1)例3采用插图形式,展现了游泳比赛的情境,观众中三位同学的对话,构成了这个实际问题的条件与问题。教材用两种方法,说明75/100=3/4,并由此引出最简分数的概念。这就为例4教学约分,提供了判断约分结果是否符合要求的依据。

(2)例3下面的“做一做”,安排了两道题,第1题要求找出最简分数,第2题为了找出相等的分数也可以把非最简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教学建议

(1)教学例3前,可以先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2)教学例3时,应当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解答的问题是什么。接着,不妨让学生猜一猜,75/100与3/4是否相等?想一想,怎样证明它们相等?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算一算。课本给出的两种方法,学生一般都能想到。解答完了,再以3/4为例指出:像这样分子和分母只有公约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举出几个这样的分数。

(3)例3下面的“做一做”,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可以在课本上打“√”或“×”;第2题可以在课本上连线。

5. 例4及“做一做”。

编写意图

(1)有了最简分数的概念,例4明确提出“把24/30化成最简分数”。教材先介绍用分子和分母大于1的公因数去除的方法。然后要求学生“想一想: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同时采用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写出简便方法的计算过程。容易看出,这里的教学思路是,由教师引导“逐次约分”,使学生受到启发,自己想到“一次约分”的简便方法。在此基础上教材归纳出约分的意义,并介绍了常用的逐次约分与一次约分的书写方式。

(2)配合例4的“做一做”,要求学生先找出最简分数,再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化成最简分数,用以巩固约分的方法。

教学建议

(1)教学例4前,可以给出一组分数,让学生先找出其中的最简分数,再说出剩下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有哪些大于1的公因数。以此激活相关技能,为学习约分做好准备。

(2)教师出示例4后,可以先让学生看课本说一说化简24/30的过程及其依据,再思考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让学生把自己想到的方法填写在课本上,然后通过交流,使全体学生明确,如果一下能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直接用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去除比较简便。

(3)例4下面的“做一做”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核对结果并交流各自所

用的方法。

6. 关于练习十六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是用图示说明12/16=6/8,练习时不妨让学生再说一说,第2个图还可以化简为几分之几。

第3题,可先让学生根据最简分数的概念,判别哪些已经约成了最简分数,哪些还没有约成最简分数,然后把不是最简分数的继续约成最简分数。例如第3小题,学生容易忽略公因数7,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它约成最简分数。

第4题,可以采用连线的方式作答。让学生做在书上,先约分,再连线。

第5题,三组分数都可以通过约分,化成最简分数,再比较大小。

第6题,约分后,可以看出5个分数中有三个相等,另两个相等。所以直线上只要画2个点就可以了。

第7题,可以指导学生根据问题,将进入决赛的队数与所有参赛的队数比较,写成分数再约分。

第8题,可以根据插图中的两个时钟,求出睡眠时间,再和全天24小时比较,写成分数并约分。

第9*题,是一道需要逆思考的习题。“用2约了两次,用3约了一次”,说明原来的分数在约分过程中,分子和分母同除以2×2×3=12,才得到3/8。要求原来的分数,就要把3/8的分子、分母同乘12,即

人教版小学数学《约分》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约分》教学反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小学数学《约分》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小学数学《约分》教学反思本节课是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难点在于判断约分后的分数是否是最简分数,事实证明学生在实际运用时的确掌握不够理想。经过反思,《约分》这节课有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1.约分的概念是把一个分数化成和他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从约分的概念看,约分的结果不一定是最简分数,只是比分子和分母比原来分数的小就行了,这样学生在做题时容易产生误解,只要数约小了,约分就结束了,因此结果也不是最简的。在此,我跟学生强调虽然约分的概念是没要求要约到最简,但是我们所有约分的题我们都要求要约到最简,这样统一要求,学生就清楚了。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

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2.学生知道老师要求约分的结果要最简,但是结果不是最简时有的学生判断不出来,因此也出错,如2/18,22/14等。还有的分数学生判断不出是否是最简分数,特别是分子或分母是一个较大的质数时,学生误以为是最简分数,如17/34,19/57等。我跟学生强调碰到分子或分母是质数时,就验证分母或分子是不是这

2020最新本学期教学质量分析总结

我们经常说,决定一所学校的好坏的因素一个是管理,另一个是质量,质量是一所学校永恒的主题,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自九月份两个学校合并,但是校区没有合并,这种情况无论是从管理模式还是从推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统一管理教学,分校区具体负责的模式开展教学。康刚才看了数据的分析,不知道咱们老师们感触如何,总之,我心里不是滋味。很少有老师关注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科与权限对比或与同期对比会怎么样,大家可以看到无论是与全县对比还是同期对比,出现的负数比较多,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跟兄弟学校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还需要我们老师们不余遗力,砥砺前行。现将本次考试结合平时的做一总结: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 一、数据带给我们的反思: 从整体情况看:初中部情况良好,很多科目都排在全县第一第二,但三个年级的英语成绩都排在第五,说明初中部英语整体情况都不太好。相对于初中部小学部的情况不甚乐观,在片区排名进前五的只有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2)语文(5)英语(4)六年级英语(5)三年级的科学(2),特别是国语的第二次月考成绩都排在片区(10所)的后面,二年级的语文数学都排在片区最末尾,二年级语文比全县常模整整差了24分,六年级差了9.7分,这样一来,初中部排在第一又如何,作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我有很大的责任。现在我们是一个学校了。可能大家说一次的成绩不能代表什么,但我想问问,这成绩跟你们平时的工作态度、精力的投入、努力的程度有没有关系?这些差距说明了什么?当然,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是有多方面因素的,比如说教师、学生、家长、课程设置安排等,我们的大部分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都是很有责任心的,但是我相信大家看了这些数据心里还是很沉重的。因为这成绩不仅仅是一个老师的成绩,更是咱们学校的成绩,而学校的成绩关乎着每个老师荣誉。 二、问题及原因 (一)宏观原因 1、学校教育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教学管理的好坏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而作为主管教学的我在管理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来因担任初中部八年级语文教学,平时忙于自己的教学工作及业务工作,很难实现抽取一定的时间到小学部来监督或随堂听课等业务操作。在平时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指导与引领,平时教研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除了对于自己所任教的学科的参与度较多外,对于其他学科的关注与指导不够。 2、学校教师结构性紧缺。

八年级数学下册《16.1.2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16.1.2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 学习目标:能运用分式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约分. 学习重点:找到分子分母中的公因式,并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 学习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约分 一.自主学习: 1.分式的基本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字母表示为: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2421a b a 与通分后为22442a b a a 与 B .y x z xy 223131与通分后为z y x yz z y x x 222233与 C .n m n m -+11与 的最简公分母为22n m - D . ()()x y b y x a --11与的最简公分母为()()x y y x ab -- 二.预习看书P6—7页,并做好思考,观察和练习: 1.把下列分数化为最简分数:812 =_____; 12545=______; 2613=______. 2.根据分数的约分,把下列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a a 1282=_____; c a b b c a 23245125=_______, ()()b a b a ++13262=_________ 。 3.类比分数的约分,我们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去a a 1282 的分子、分母中的公因式4a 不改变分式的值,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_____ ,其中约去的4a 叫做______.同理分式()()b a b a ++451252 中的公因式是 ,()()b a b a ++451252 = 4. 当分子分母都是多项式时,应将分子分母先 ,再找公因式。 5. 约分的依据是 。 6.最简分式: 练一练:1、找出下列分式中分子、分母的公因式: (1)ac bc 128 (2)233123ac c b a (3) ()2xy y y x + (4) ()22y x xy x ++ (5)() 222y x y x -- 2、分式434y x a +,2411 x x --,22x xy y x y -++,2222a ab ab b +-中是最简分式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约分》的教学设计

一完小谭元菊 《约分》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并能准确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是教学的难点。通过学习向学生渗透恒等变换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能力以及综合运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我没有完全照搬课本上的例题1,而是利用例题1从18/24入手,让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找出几个与它们大小相等的分数。学生通过写分数、说理由自然地复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自然而然地进入探究新知的状态。然后板书36/48=18/24=9/12=3/4 ,通过“比较这些相等分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数字都变小了,是因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了相同的数,即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从而引出约分的概念。“36/48约分成3/4后还能继续再约分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你能举出几个最简分数吗?”引导学生不断地说,真正理解什么是最简分数。之后是学习例题2约分的书写格式及约分的方法。约分中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去除它们的方法和算理,都很容易掌握,但是要能准确熟练地进行约分,必须要求学生掌握好求几个数的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判断互质数,除法口算等旧知识。学生们基本上都对一次约分的方法感兴趣,但一次约分的要求更高,就是要一眼能找出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通过一系列递进式的探索活动,我让学生自己通过体验归纳总结,举例验证,由内到外的理解概念的意义,打破了概念教学教师一味讲解的模式,层层深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领略数学的魅力,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_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约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约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33~35 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和计算法则。 2.结合情景使学生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 方法。 3.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增强数学意识。 4.引导学生认识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培养类推能力和思维灵活 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 理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掌握约分的方法.理解最简分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剪纸艺术在我国民间已流传很 图1 久,我们学校也开展了剪纸艺术课,一 起去看看吧。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 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课件演示(见图1)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1:剪鲤鱼和蝴蝶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预设2:剪蝴蝶比剪鲤鱼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二个信息窗,承接第一个信息窗的情境直接导入,拉近了学生与这一情境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及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索 (一)解决第一个问题:剪鲤鱼和蝴蝶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 之几? 1.根据情境,列出算式 师:下面我们先来解决 “剪鲤鱼和蝴蝶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这个问题,可以吗?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吗? 预设:女生剪鲤鱼用了这张纸的81,男生剪蝴蝶用了这张纸的8 3,剪鲤鱼和蝴蝶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师:想一想,怎样列式解决? 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列出算式。 预设:81+83 师: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 预设:要求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就是求81和的83和,求和就用加法算,所以列式81+83。

教学计划和全册分析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三】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让学生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针的特征,初步在学生的头脑里建立1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2.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使学生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及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估算意识,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北京课改版五年级数学下册6 约分的含义及方法(导学案)

6约分的含义及方法项目内容 温故知新1.分别找出7、25和81的因数。 2.一个数的因数最少有()个,最小的因数是(),最大的因数是()。 3.教材第69页例题。 分析与解答:求红色卡片占总卡片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列式计算为(), 分卡片找一找与12 18 相等的分数。 (1)把18 张卡片每 2张一份平均分,如下图: 红色卡片数占总卡片数的()。 (2)把18张卡片每3张一份平均分,如下图: 红色卡片数占总卡片数的()。 (3)把18张卡片每6张一份平均分,如下图: 红色卡片数占总卡片数的()。 结合分数的基本性质,12 18 =12÷2 18÷2 =6 9 =12÷3 18÷3 =4 6 =12÷6 18÷6 =2 3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且分子、分母都比原来小的分数的过程, 叫作()。分子、分母是()的分数叫作最简分数。 5.说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6和815和308和918和30 6.将下面的分数约分成最简分数。 12 27 10 25 24 30 30 45 28 42 42 63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找因数的方法,分数的基本性质。

参考答案: 1.7的因数:1、7 25的因数:1、5、25 81的因数:1、3、9、27、81 2. 1 1 它本身 3.12÷18=1218 (1)69 (2)46 (3)23 4.约分 只有公因数1 5. 2 15 1 6 6.49 25 45 23 23 23 (赠品,不喜欢可以删除) 数学这个家伙即是科学界的“段子手”,又是“心灵导师”一枚。它要是给你讲起道理来,那可满满的都是人生啊。 1.人生的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所谓追求错误的东西,就是你在无限趋近于它的时候,便无限远离了原点,却永远无法和它产生交点。 2.人和人就像数轴上的有理数点,彼此可以靠得很近很近,但你们之间始终存在无理的隔阂。 3.人是不孤独的,正如数轴上有无限多个有理点,在你的任意一个小邻域内都可以找到你的伙伴。但人又是寂寞的,正如把整个数轴的无理点标记上以后,就一个人都见不到了。 4.零点存在定理告诉我们,哪怕你和他站在对立面,只要你们的心还是连续的,你们就能找到你们的平衡点。

新人教版约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约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约分的方法. 2.掌握最简分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并能够准确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互质数.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135÷552÷1333÷356÷799÷3 45÷966÷1124÷836÷12125÷5 2.投影出示下列各题,学生自由回答. (1)说出能被2、3、5整除的数有哪些特征? (2)说出下面每组两个数的公约数. 18和2412和309和72 (3)指出下面哪两个数是互质数. 3和812和85和27和4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出你的根据.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例1.把化简. 1.启发学生思考化简的实际含义. 教师提问:看到例题1这个题目,你想做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把分数的分子分母都变小.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把化成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2.分组讨论:结合分数的基本性质,怎样将化简? (1)分母24、分子18有公约数2,先用公约数2去除分子、分母 (板书:) (2)9和12还有公约数3 (板书:) 教师明确: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就不能再化简了,这种过程叫约分. 3.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约分的意义. 板书: 4.揭示最简分数的概念. 5.反馈练习. 指出下面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 (二)教学例2. 例2.把约分. 1.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师生共同小结:在约分时要把分子、分母的公约数记在脑子里,直接口算,通常要 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如果一下能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直接用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一次约分比较简便. 3.反馈练习. 把下面的分数约分.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谈谈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四、随堂练习. 1.回答. (1)判断下面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并说出为什么? (2)观察下面每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哪些有公约数2?哪些有公 约数5?哪些有公 约数3? 2.下面哪些分数没有约成最简分数? 五、布置作业. 把下面各分数约分. 【教学内容】 【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够 正确地进行约分。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恒等变换思想。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8篇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一):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分数乘分数》 《分数乘分数》的教学重点是巩固理解分数乘法的好处,探索分数乘分数 的计算算理与法则。 在教学实践中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忙学生达成以上两个教学 目标。对于这天的探究活动没有直接放手,这是因为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 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好处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 层次: 一、引导学生透过用图形表示分数的好处,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 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好处,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二、以1/5*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好处,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好处,最后再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透过以形论数和 以数表形的过程让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好处,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三、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进一步达成以上 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积累认知。能够说整体教学的效果还好。 透过这天的课,我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由于分数乘法 的好处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 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单元教学中就显得个性重要了。纵观教材,树形结 合思想的渗透也有不同的层次,数形结合能帮忙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 问题;在本学期的分数乘分数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忙学生理解分数乘 分数的计算道理;接下来的分数乘法应用中,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帮忙学生理 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使用的图形越来越简约体现了教材对数形结合思想渗 透的一个过程。 数形结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抽象变为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变为直观之后,在从直观变为抽象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要将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 的结合起来。只有完整的让学生经历数与形之间的互动,才能使他们感知数形 结合,才能使他们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二):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教学就是一个摸索的过程,年轻人有朝气但缺经验,老教师有经验但缺热 情。虽然教了几次六年级对于很多资料的教法却一向没有定型也不能定型。 原先对于分数乘法只是从做法上进行教学师生都感觉很简单,一般第一单 元测试基础差、思维差的同学也能考到90多分,所以为了节约时间,让学生不只是乘,而把乘法这个单元一带而过,和分数除法一齐学习,在比较中让学生 明白道理,选取做法。但综合到一齐学习,学生刚开始也是错误百出,只能机

二年级整体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贾掌小学二年级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一、引言 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生命线,为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监控,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2015年6月27、28日,在县教育局,统一部署下,我校按照要求举行了2015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 本次考试中,二年级的语文、数学两科为县教育局统考科目,试卷由县教育局提供,由学校组织安排校内交换监考、学校交叉阅卷,确保了考试的公正、公平性。为严肃考风考纪,确保成绩真实可信,我校实行跨年级跨学科监考,每个考场单人单坐,座位上粘贴考生姓名及学号,每个考场设置两名监考教师,并由学校校长和教导主任巡视检查。 6月30日,我校按照上级要求组织校内阅卷,统一时间、集中地点、流水作业,实行组长负责制。我们要求阅卷教师必须本着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进行评卷,不得故意抬分或压分,做到给分有理,扣分有据。对评卷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由阅卷组长会同教导主任给出一致意见。从备考、监考到阅卷,整个过程都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了该次考试组织的严密,程序的严格,结果的真实。 二、各科质量状况: 我校二年级共有2个教学班(其中贾掌小学中心校二个班),共57名学生参加该次考试。其考试成绩总体情况如下: 1.总体情况、分数分布,如下表所示:

2、各科得失分析: 从上表来看,较之2014年秋季学期期末统测的成绩,语数学科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校平均分达到86.55分,优秀率达65.41%,及格达96.99%这个成绩是贾掌小学全体二年级教师发扬回小严、实、苦、新精神,不懈努力的结果。 从上表反映的各学科的质量状况来看,平均分都在80分以上,语文优秀率60.15%,数学优秀率70.67%,全校及格率都在百分之九十六以上,下面对各学科的得失做进一步细致分析。 语文。1.该次统测语文成绩较为理想,主要表现为及格人数较多,从及格率上来看,整个年级96.24﹪以上。从整体上看,本次期末测试试题还是不太难。2.从试卷看,还存在许多不足:第1题: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大部分学生完成的较好,少数学生拼音掌握不好,导致出错。第2题:根据拼音写词语失分原因在余学生不能正确书写,出现错字现象,主要出错在“夸奖”“晃动”“距离”。第4题:写笔顺:本题的失分率不高,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按笔顺书写的好习惯。第9题:本题失分率较高。在以前的练习中都是按要求改写句子,学生没有认真读题导致失分严重在以后的教学中多

《分式的约分》导学案

分式的约分导学稿 吕标初中数学组 教师寄语:态度决定一切,习惯改变命运! 学习目标: 1、了解分式的约分和最简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约分的理论依据。 2、能熟练地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约分。 3、经历“分数到分式”的类比,熟悉类比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约分的方法,最简分式。 难点:分式约分时分式的分子或分母中的因式的符号变化. 导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怎样进行分数的约分? 2、观察:(1) =24 18 ;(2) =264 176 。 他们的依据是什么?约分的目的是什么? 3、对下列式子进行因式分解 1、22ab b a + 2、ab a +2 3、m m 32- 4、92-m 二、自主预习,探索新知(利用类比的方法结合分数的约分回答下列问题) 1、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分式约分的定义。 2、约分的依据: 3、约分的步骤: 4、总结出最简分式的概念会举例说明 三、课上探究(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探究一:自主学习(分式的约分) 1、仿照分数约分的方法,化简下列分式: (1) =3 22a a _______ (2) = 2 46y xy _________ 2、试一试你是最棒的 (1) 9 322 --m m m (2) ab a a b b a ++2 2 2 小组讨论:分式约分的根据是什么?你认为分式的约分的一般步骤? (1) 分子、分母系数________________ (2)相同的字母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分子分母有多项式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练一练(试一试,你准行!) (1) 3 3 2262b a b a (2) d a b c a b 2 3 3 22432- (3) 2 2 b a b a -- (4) xy x xy 3423- 探究二:最简分式的概念会举例说明 1、(阅读):在这节课“练一练”我们得到的分式有什么特点?他们还能约分吗? 2 222 b a b a -+是最简分式吗?为什么?你再举几个例子。 2、小组讨论:分式约分的关键是什么?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四、巩固新知 1、约分 (1) ab bc a 2 (2) ) (25) (152 b a b a +-+- (3) ab b a b ab 4422 2 2 +++ 2、做下列整式的除法,并说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1)m 3n 2÷m 4n 3 (2)(x 2+6x+9)÷(9-x 2) (3)(6x 3y+4x 2y 3) ÷(-2x 2y) (4)(x 2-1) ÷(x 2+2x+1) 五、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约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约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65页例4 学情分析: 《约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约分作为分数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它是化简分数的常用方法。学习约分,不但可以提高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的认识,还为分数的四则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约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经历探究约分方法的过程,渗透恒等变换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最简分数的意义和约分的方法;掌握约分的方法。 难点:能准确的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 课件出示一起回答用列举法找出24和30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 数(为24/30约分做准备) 1、24的因数有(),30 的因数有(),24和30 的公因数有(),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2、填空(说说为什么,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方法:课件出示复习题,第1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第2题先默背,然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过渡:这是我们前面所学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新内容,请看大屏幕。 二、探究新知。 (一)、猜测、验证和比较,理解最简分数的意义 1、课件出示例4.,让学生观察。 2 、猜一猜: 24/30和4/5是一回事吗? 3、验证:让学生同桌讨论,把验证过程写在练习本上。 4、学生汇报结果,教师课件演示。 5、引导学生比较24/30和4/5两个分数的异同,得出最简分数的概念。相同点:分数的大小相等 不同点:24/30分子和分母较大,含有公因数1、2、3、6;3/4分子和分母较小,只含有公因数1。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都不同 总结概念:分子和分母只含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活动:请学生例举最简分数的例子。 教师说学生判断, 学生说大家判断 学生说同桌判断 抓住关键:分子和分母只含有公因数1,看是否有公因数2、3、6 8、课件出示练习:指出下面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为什么? 5/7 6/9 10/12 11/12 8/10 14/16 9/16 24/25 21/24 13/17 指名回答,说明为什么。 还是抓住关键:分子和分母只含有公因数1 假如都是2或3或5等的倍数,就不只有公因数1。

2017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模版

2017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一、六年级毕业考期末考试成绩及中考成绩 七年级总分为760分,共411人参加考试,700分以上1人,600分以上50人,500分以上160人,300分以下64人,总平均分为444、62分;八年级总分为860分,共590人参加考试,700分以上59人,600分以上194人,300分以下43人,总平均分515、72分。中考成绩三项指标按县教研室统计,及格率0、4717,优秀率0、1637,平均分293、13,均位列全县第一,中考成绩得分为100分。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校取得的成绩是可喜的,学生成绩取得显著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教学现状,说明了我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与办法是行之有效的,这和学校领导的管理到位、教师的辛勤付出及学生的努力学习是分不开的。 二、教学成功之处分析: 1、学校工作始终以教学为中心,加大教学监测力度。学校要求各年级教师每学完一单元都要及时进行质量监测,监测情况要及时上报教导处记录备案。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每学期严格组织期中、期末测试并对测试情况进行统计评比,而且每次测试后,不但每位任课教师要认真的进行试卷分析,而且每班由班主任组织任课教师进行考试情况分析。 2、注重过程管理,加大常规管理力度。学校每学期开学初由教务处对各项教学常规提出明确要求,要求每一位教师严格执

行。每学期,学校除组织期中、期末两次业务检查外。还不定期抽查部分教师的业务,并把抽查情况通报全校,把抽查结果记入教师量化评估中。量公评估不仅是教师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而且是年终考核和评先评优的唯一依据,每次的评先评优评模都按量化评估从高到低依次截取。 3、扎实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学校的教研活动不搞花架子,不搞华而不实的东西,不求高,不求大,只在。有效的教研活动无非就是备听评研,特别是在听评课活动中,我们学校有自己的特色,有着很浓厚的学术气氛,老师们积极发言,意见中肯,不说虚话套话,不怕得罪人,言辞犀利,切中要害,经常有激烈的辩论。这些对所有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意义重大,对年轻教师的成长意义非凡。不光是集中搞教研时这样,在课堂间隙,在老师们的办公室里,经常有这样的声音出现。 4、学科教师工作责任心强、态度端正、工作认真踏实。教学中能精心备课,用心上课,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有爱心,能关爱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不打骂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愿学、乐学,学习效果较好。教学中既注重教给学生知识、培养能力,又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5、学生大都居住城区,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肯学习,爱钻研,接受能力好,能较快地掌握教师教给的知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已经初步养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约分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约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 约分(二) 教材第86、87页练习十六的第1--9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概念的理解,能熟练应用约分的方法,正确地约分。 2.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解题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约分。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问:什么叫最简分数?什么叫约分?怎样约分? (二)教学实施 1.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六的第1题。 学生观察图,口头回答蓝色部分和红色部分哪个多些?为什么? 提问:第2个图还可以化简为几分之几? 2.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六的第2题。 学生直接填在教材上,集体订正。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这样填写的?

3.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六的第3题。 让学生根据最简分数的概念,判断哪些已经约成了最简分数,哪些还没有约成最简分数。然后把不是最简分数的继续约成最简分数。 提醒学生注意:像这样的分数,还可以用7去除。 4.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六的第4题。 让学生写在教材上,先约分,再连线。在投影下订正。 5.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六的第5题。 这三组分数,既不同分子,也不同分母,如何进行比较呢? 引导学生思考出先约分,再比较。 6.完成教材第87页练习十六的第6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班上进行交流,得出结论:先把这几个分数约分化成最简分数,再比较哪些分数相等,可以用同一个点表示。然后填在教材上。 7.完成教材第87页练习十六的第7题。 提问:求进人决赛的队占所有参赛队的几分之几,是谁与谁比较?怎样计算? 8.完成教材第87页练习十六的第8题。 引导学生根据插图中的两个时钟,求出睡眠时间,再和全天24小时比较,写成分数并约分。 9.完成教材第87页第9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试着计算。然后集体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考过程。小结:这道题需要逆向思考。用2约了两次,用3约了一次,说明原

小数乘分数教学反思

小数乘分数《教学反思》 亓文华小数乘分数这部分内容是教材在修订时增加的,因为分数、小数混合运算是在日常生活中以及未来的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形,因此,根据分数、小数的数据特点灵活选择计算策略,也是学生具备的一项技能。 六年级的新课,不需要老师教授,学生凭自己已有知识就能探索出方法。老师的作用,就是精选学习材料,设计好学习目标(研究课题)给学生,学生独立完成后,再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交流和全班汇报的反馈与讨论就可以了。我给学生一个课前小研究,利用课前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课始让学生计算3道分数乘整数,并总结了能约分的,把整数和分母约分,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引出新课后,小组合作交流小研究(例5),然后全班汇报。本节课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留下了诸多的遗憾: 1..例5的数量关系是学生刚刚学过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所以不必过多的讲解。重点放在了怎样计算 2.1×3/4和2.4×3/4上,但由于平均使用时间,所以没有时间进行巩固练习 2.方法学生都已经掌握,但是把小数转化成分数,学生的计算不准确,尤其是带小数转化成分数。这是由于前面知识不扎实与遗忘造成的,计算结果的正确率就低了。这就要求加强这方面的补习力度。 3 .2.1×3/4学生也用了约分的方法,把2.1和4约分,其实并不简便,2.1除以4学生可能还要笔算,学生判断方法的好的标准是步

骤少,灵活选择方法的意识不强。因此,我认为,该把“灵活选择方法”当作一个重点,而不是像中低段时,作为一笔带过的“口号”而已。这是不是也是高段计算的一个特点呢? 2015年8月28日

第二学期小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记录

第二学期小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郑东新区杨桥中心小学 2013-2014年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质量,始于教育,终于教育。学校教育的质量,是学校追求的管理目标,也是学校生命力和竞争力所在。为了总结经验,全面的了解我校教学的现状,寻找尚存的问题,以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现将我校本学期教学质量分析如下: 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教师素质,其次是学校管理。现在“向管理要效益、以创新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指导下,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共同努力,教学管理工作逐渐步入正规化轨道,质量意识深入人心,我校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努力克服实施课改的压力,成绩已渐从低谷中走了出来,虽与优秀的学校差距尚远,但相对而言还是有进步的。 一、回顾考试情况 本学期末,在统一安排下,对我校小学质量进行了抽测、分析工作。整个考试过程严缜,阅卷程序严密,分数统计科学,能更公平、公正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及学校的教学质量。下面,就检测中显现的成绩与问题,结合对当前教学现状的了解和教学理念的学习,做以分析。 (一)主要成绩: 1、注重“双基”教学。学生普遍基础知识得分率高,说明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如语文字词的书写、理解、积累与运用等,得分率高;

2、注重实践教学。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进一步得到增强。从检测结果看,各年级大多数学生在图形操作、统计分析上得分率比较高,这说明教师在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也重视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教的扎实,学生掌握的牢固,理解和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注重过程教学。“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获得知识的过程”,这种思想得到教师的普遍重视,应用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学情分析 我校是乡村学校,学生见识少,基础差,底子薄,有一部分学生都是农村留守儿童,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基本无人辅导,所以学生的整体素质很差,给老师的教学和管理带来很大的压力。但是我们迎难而上克服困难利用在校时间加强对学生辅导和管理,还是有了一定的进步,通过平时观察学生比以前学习的自觉性有很大的提高,各班在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想了很多办法,尤其是让学生管理学生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学风和班风有了质的飞跃。学校通过对各班的作业抽样检查,发现学生的作业质量较大程度的进步,大部分学生作业干净整齐,拖欠作业的情况比较少了。 三、教情分析 我校总共有教师11人,但从年龄结构来看都趋于年青化,但大部分老师还是听从学校安排,毫无怨言。因为学校小,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有时没有同一专业的教师进行讨论。大部分老师工作踏

约分教学设计

约分教学设计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约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十册P84-85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 约分。 2、认识最简分数,掌握约分的含义和约分的一般方法,学会约 分的书写形式。 3、在知识的运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渗透恒等变换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并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学情分析:对学生来说,掌握约分的方法并不难,但要熟练进行约分,关键在于能够很快地看出分子、分母含有的公因数。教具学具:ppt课件、班级课表 教法学法:师:启发引导 生: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强化练习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课件出示) 1、有一天,蛋糕店的老板想招聘一名服务员,来应聘的人还真不少。老板准备了一个圆盘大的蛋糕,要求应聘的人在2分钟内切出这块蛋糕的75/100。大家都觉得这位老板在故意为难大家,因为磨盘大的蛋糕要完整地切出它的 75/100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何况还要在2分钟内完成。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有个小伙子走到蛋糕前,用了一分钟的时间把蛋糕的3/4切了下来,递给了老板,大家愣住了。75/100和它的3/4是同一回事儿吗小伙子的方法能符合老板的要求吗

讨论:75/100和3/4一样大吗,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 组织学生汇报学习结果,并说明理由。 师板书:75/100=75÷25/100÷25=3/4 2、课件出示:请观察下面三个分数有什么关系 50/100 1/2 5/10 生:观察后回答,并说清理由。 师板书:50/100=50÷50/100÷50=1/2 50/100=50÷10/100÷10=5/10 师指导观察,说明: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板书课题:约分;生齐读两遍约分的概念) 二、教学例4:把24/30约分。(课件出示) 生试做,汇报并说一说把24/30约分的过程及其依据。 师板书:24/30=24÷2/30÷2=12/15=12÷3/15÷3=4/5 24/30=24÷6/30÷6=4/5 师引导学生小结:如果一下能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直接用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去除比较简便。 师:其实我们约分还可以这样来写:(边板书边介绍) 师:4/5还能约分吗 生:(不能)因为4和5只有公因数1。 师介绍:4/5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板书概念;生齐读两遍最简分数的概念) 1、在黑板上找出最简分数,并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2、学生任意写出3个最简分数,并展示汇报。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1、下列分数中哪些是最简分数如果不是,请把它们约成最简分数。

《约分》教学反思1

单位:仙下乡中心小学作者:李振华 指导老师:管石华 2011年4月20日

《约分》的教学反思 教材简析:本课时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P84~85例3和例4,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因数和公因数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认识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概念,学习约分方法并掌握约分的书写方式。学生学会本课知识又为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教学流程:复习旧知→认识“最简分数”→探索约分方法→练习巩固 教学反思: 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本课通过情境的创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灵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合理、流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成功之处: 1.沟通联系,实现有效迁移。 奥苏泊尔说:“影响学习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也就是说,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之上。约分的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为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迁移。在学习约分之前,教师在三个地方做了这方面的努力,起到了 很好的效果。第一处,复习时安排了一组填空题:43=8() 2015=4 () 等;第二处,让学生说明 10075 和 4 3 为什么相等;第三处,认识最简分数的概念之后,让学生判断一些分数是否最简分数,并说明理由。前两处复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建立了约分的依据。第三处老师巧妙地把 例4中的分数(3024)安排在里面,学生在说明3024为什么不是最简分数 时,已经找出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有2、3和6,这样激活了约分的方法,学生在尝试例4时,就自然地想到可以用24和30的公因数

期末教学质量分析15篇

期末教学质量分析15篇 期末教学质量分析15篇 期末教学质量分析(一): 一、数据统计 1、一年级、二年级,无论是从平均分还是从优秀率方面都在后面,二年级数学及格率处于中游。从数据分析来看,一二年级和前几名比较还存在很大差距,平均分相差最多18分,及格率相差最多20个百分点。一二年级我们不止要保证及格率还应当保证优秀率。对于学差生的培养和提升是我们一二年级教师应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数据分析 2、三年级较好,数据显示我们的各项统计都处于中游,和前几名的优秀年级比较我们的平均分差距不大也就在

5分左右,语文数学的及格率存在很大差距,英语及格率很好100%。这就要求我们三年级教师把好及格率这一关。 3、四年级:语文成绩统计不好,各项都比较靠后。数学英语处于中下游。语文数学平均分和前几名比较相差在12分左右,英语相差在5分左右。四年级也主要体此刻平均分和及格率的差距上尤其是及格率相差很多。 4、五、六年级从各项数据上看,都处于中游,其中六年级语文及格率偏低。五、六年级的平均分和及格率同前几名比较分数差距不是很大。 三、总体分析 学生总体来说考的不是很梦想,平均分、及格率和兄弟学校比较存在很大差距。其中三、五、六年级相对较好,佟xx的英语都不一样程度的有所提高。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看了一下各位教师的试卷分析,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汇总如下。 1、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致使平均分、及格率偏低。考试的资料是面向所有学生的考试,题随灵活但万变不离其宗,一张试卷并不只是针对学习较好的同学的试卷,让每一个学生都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是我们教师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2、试卷分析中教师们普遍反映一个问题就是书写潦草、答题不认真仔细,中高年级审题不清。这确实也是我们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那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们平时要严格要求,使之构成习惯,尤其一二年级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一点很重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