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浙江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浙江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浙江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浙江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在全省食用菌菌种安全生产座谈会上的讲话

朱志泉3

(浙江省农业厅,杭州 310020)

关键词 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菌种生产;机遇;措施

3朱志泉为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

食用菌是浙江省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和从业菇农创业创新,近年来发展较快,成为农民增收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2008年全省食用菌产量98万吨,产值43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711%和817%。产业发展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循环型生产得到培育,成为产业发展新动力;二是区域特色日益明显,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是发展方式开始转型,组织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食用菌集约化生产和菌包专业化生产成为了新亮点。但是产业却面临着转型升级、品质提升、质量安全等问题。

1 抓住机遇,加快食用菌产业的转型升级

当前,要抓住新的机遇,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要促进食用菌品种结构布局进一步合理化,生产方式进一步转变,生产设施和技术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和服务不断完善。

111 循环农业给食用菌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循环农业实现农业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是浙江省生态高效农业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食用菌不仅是一个扶贫产业,也是种养业中循环农业的重要节点,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转化农业废弃物方面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全省涌现了一批高效的循环模式。有以宁海为代表的区域循环农业模式,还有菇稻轮作、蚕桑-黑木耳、奶牛-蘑菇-牧草、水稻-蘑菇-芦笋、菌糠多级利用等一批产业间循环模式。如利用蚕桑枝条、养蚕休闲季节发展黑木耳,人均可增收2000~3000元,成为淳安、建德等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新途径;利用栽培蘑菇后的培养废料种植芦笋成为平湖、嘉善农业生产的新亮点。

112 消费量增长给产业带来增长新机遇 “一荤一素一菇”消费理念逐步深入人心。黑木耳、金针菇的国内外消费量不断增长,2008年代料黑木耳产量较2007年增长了100%,金针菇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成为近年来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稳定的菇种,成为浙江省第二大菇种。此外,国内市场潜力很大,我们要开拓国内市场,挖掘食用菌尤其是珍稀食用菌、黑木耳等的保健功能,引导市场消费,在抓生产的同时,抓好食用菌的市场和品牌建设。

113 政府加大对产业的投入,给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2003年来,浙江省级财政投入不断增加,累计投入近5000万元,主要用于现代农业基地建设、食用菌良种繁育场建设、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推广。

浙江省食用菌发展的下一步工作重点是围绕循环型生产和集约化生产的产业发展趋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食用菌循环型生产重点是对可再生废弃资源的转化利用,加大食用菌循环生产模式创新和示范推广力度,保障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集约化生产重点是开发食用菌关键环节的适用机械,提高生产效

Zhejiang Shiy ongjun 2009,17(5):5~7

率;研究示范推广菌包专业化生产技术、食用菌工厂化集约化生产技术,加大集约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要加强对安全生产技术、精深加工和采后保鲜技术的研究应用,提高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快新品种、后备品种、工厂化生产专用品种选育。强调菌种安全生产,加大菌种质量、病虫害研究和控制,以及种性检测等重大技术的攻关和成果推广力度。

2 勇于探索,着力构建安全高效的菌种生产体系

一支母种会影响一个食用菌产业。种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浙江省栽培种生产规模在1亿瓶(袋)左右,菌种场有400余家。但菌种“低、散、小、乱”现状没有根本解决,缺乏龙头母种场,缺乏良好技术规范,缺乏风险化解机制。菌种生产成了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瓶颈,烫手的山芋,管理者担心责任,主体担心风险;而农民却盼有放心的菌种可买。因此,菌种产业要实现良性发展,需要有人去制种供种,且要保障安全供种,而且一旦出现问题又能及时有效化解。各行业部门有义务、有责任抓好菌种的安全生产。

具体要做好六条,一是建立集中出菇试验场,降低风险;二是制定菌种生产技术规范,开展良好规范认证;三是扶持母种生产,设立扶持专项,培育规范化、专业化的菌种生产场;四是加强菌种管理和执法;五是健全菌种风险防范机制;六是加强技术贮备和创新。

在菌种生产上,也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

211 整合培育 组织实施131菌种产业提升工程,支持重点产区重点品种繁育,整合培育一批菌种生产龙头企业,改造提升生产设施和技术装备,确保安全供种。

212 规范制度 制定实施菌种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做到操作程序规范,认真抓好出菇试验,做好安全评价,具体操作可从主栽品种入手,探索由菌种场、中介组织、科研单位、协会共同参与的方式。菌种场要建立生产经营档案和质量追溯制度、安全控制制度,从制度层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菌种安全保障措施。213 加强管理 菌种场要加强内部管理,健全制度,从制度上杜绝错种事故和盲目引种推广。尤其是重点产区主管部门,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切实加强菌种生产管理,探索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自律措施。

214 探索机制 在注重提高菌种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的同时,要探索建立风险化解机制,保障菌种安全生产。各县可尝试建立菌种生产风险合作保险基金,如苍南蘑菇菌种的合作保险制,是采取县(市、区)、菌种场、农户各筹一点,省厅再对试点县进行扶持。还可以在统一供种、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基础上,探索风险基金再保险机制,争取发改委的支持,形成菌种场与产业的利益共享纽带。

215 夯实基础 产业发展必须夯实基础。要重视种质资源保护,开展种质资源的收集利用,建设公共平台。要加强栽培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做好技术储备工作。在实施中既要追求省工节本,又要注重质量安全和对环境评估的影响,先试点示范再推广。加快菌种质量检测体系建设与管理队伍的培育,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216 落实责任 菌种生产经营主体是第一责任人,各菌种场要切实承担起菌种安全生产的责任,确保安全供种。市、县农业局是辖区内的菌种主管部门,要落实相应管理责任,有义务加强管理,建立责任落实制度,哪个环节出问题,哪个部门负责任。使菌种少出问题,不出大问题。

3 抓质量安全,确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食用菌质量安全是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总体较好,但香菇和蘑菇的质量安全问题在一些产区仍然存在,亟待解决。一是统一认识,真正落实责任。各地要从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性,产品对消费者的安全性出发,履行好农业部门职能,建立和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二是抓住关键,开展专项整治。要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专项行动。重点是抓香菇菌棒生产环节和蘑菇采后处理环节的质量安全整治。年香菇质量安全治理工作成效明显,但任重而道远。蘑菇采后质量安全问题还没有摆上议事6

2009年第17卷第5期

2008

日程,要有具体措施、办法,层层建立责任制,长抓不懈。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加强引导,加大宣传,抓住源头,严肃执法,确保专项整治取得成效。三是加快标准化生产,健全长效机制。支持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产品品牌化销售,建立健全生产经营档案,实行质量可追溯制度。用规范化的制度和管理,确保食用菌生产和质量的安全。

金针菇市场:北菇南销

河北省灵寿县、唐县主要生产白色金针菇,当地农户利用北方气温低菇质好的优势,冬季采用塑料棚进行立体栽培,每年产销鲜菇1万余吨。新鲜白色金针菇在产地包装后,装箱空运至广州、深圳、香港等地销售,深受消费者欢迎。其加工、运输及销售经验如下。

1 低温出菇质量优 河北白金针菇不喷保鲜剂,可在室温下贮藏10天、在冷库贮存20天不变质。这种耐贮性是北菇南销的关键。

生产实践证明,出菇期间的温度直接影响鲜白金针菇的货架寿命。温度高,菇体发软,不但货架寿命大大缩短,同时还出现菇体的黑褐变色现象。影响鲜菇货架寿命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湿度,如果栽培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过高,则菇盖不呈雪白色而全部或部分呈水渍状,遇此种情况必须经通风至菌盖变白才能采收。

2 包装及贮藏 采收后的鲜白金针菇,剪去老根后及时包装。内包装采用高压聚乙烯塑料袋,大袋装3~5千克,小袋装150~200克,抽真空或挤出空气后装纸箱,每箱菇体净重15千克。这样包装的鲜白金针菇在0~5℃条件下保藏,20天不变色。

3 运输 (1)空运。为及时供货,大批量的河北白金针菇经北京机场空运至广州或深圳,多时一天空运量达20多吨。目前国内各航空公司竞争激烈,运费从1991年的4元/千克降至目前的116元/千克,且服务周到,甚至负责短途陆路续运,空运成本并不高。(2)冷藏运输。这是浙江、福建采用的运输方式。一般是鲜金针菇和其它蔬菜同装一车直接运至目的地。其优点是省去了多次装卸,包装不易破损;缺点是速度较慢。4 销售 让利竞争是河北鲜白金针菇竞争入市的营销策略,主要的批发销售市场如下。

(1)广州市江南蔬菜批发市场。该市场位于广州市西北面,是广东地区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之一,除广州市的零售商来此进货外,还有很多邻近中小城市的金针菇专营商,每天的批发数量占整个广东地区的50%左右。

(2)深圳东门蔬菜市场。该市场是深圳市最大的蔬菜零售市场,一年四季各种蔬菜应有尽有,其中不乏高档进口蔬菜。通过东门市场售出的鲜白金菇占整个深圳上市量的80%。

(3)香港市场。香港经销鲜菇的市场分超级市场和农贸市场两类。超市需要真空小包装的高质量白金针菇,货精价高,主要由日本及我国台湾的批发商控制。除广东省番禹市的“和昌牌”白金针菇外,我国内地农户生产的金针菇很难打入超市。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农户利用自然条件生产的金针菇整齐度不够、包装不规范且不能周年供货。二是内地金针菇的主要供销场所是农贸市场,这些场所销售量较大,大包装及小包装均可,虽说售价不高,但成本也较低。三是香港的金针菇经销商纷纷在深圳建立小型加工厂,对河北的优质白金针菇重新进行包装,改头换面后运往香港投放超级市场,与日本及我国台湾的产品竞争,因具有低成本优势,经销者获利较高。

5 产地与价格 同一个市场,不同产地的金针菇价格有所不同。广东番禹工厂化生产的“和昌牌”白金针菇,菇体整齐均匀,菌柄稍粗而菌盖相对较小,菌柄下半部淡褐色,纤维含量少,口感较好,因此价格比河北白金针菇价格略高。河北的金针菇,菇体洁白,保鲜贮存时间较长,但菇柄粗细不均,口感较差,价格居中。而福建等地的金针菇色微黄,货架寿命短,价格也较低。

金针菇的价格因季节及气候的变化而波动,一年之中~月份价格较高,月份之后河北的白金针菇大量南下,对市场价格具有平抑作用。(本刊编辑部摘编自11《中国蘑菇网》)7

朱志泉:浙江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911112009710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

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 食用菌行业概述 中国领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菌类的良好的滋生地,孕育着丰富的食用菌资源。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当今世界性商业化栽培的十余种食用菌,绝大多数都起源于中国。由于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历史悠久,我国在其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都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和革新,在某些领域一直居于国际领先水平。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有其鲜明的特色,我国的食用菌产业属于低成本产业,注重发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借鉴的成功典范,为世界食用菌产业的繁荣做出了有益贡献。 (一)、食用菌产业是朝阳产业 自改革开放以来,食用菌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已成为我国广大农村和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成为中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是种植业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作物之一。 目前我国从事食用菌菌种、种植、收购、加工、运输和贸易的相关人员已达三千万,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种类不断增多,年产量持续增长 随着食用菌技术的应用普及,市场需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环境,中国食用菌行业已步入快速成长期的稳定发展阶段。 (二)、食用菌产业现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食用菌产业现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是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的第六大类产品。中国农作物秸杆年积累量约3.7亿吨,林副产品产量上亿吨。丰富的农林废料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且劳动力资源丰富。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据统计,2006年全国食用菌产量达到1400万t,占全球产量的70 %,总产值在全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居第六位,占全球总产值的70%以上,产值590个亿,出口创汇11.2亿美元,综合产值达1300个亿(含餐饮及深加工),安置和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矿区失地农民、林区转产工人2500万人。食用菌生产是我国农林经济中具有较强活力的新兴产业,也成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食用菌发展现状和前景

食用菌发展现状与前景 作者:刘力瑄 指导老师:方白玉 (韶关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摘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成为农村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本文阐述食用菌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还有发展前景。 关键词:食用菌现状发展历史 前言:随着国内外市场对食用菌产品需求的增长,中国的食用菌产业以年均17%的速度增长。但长期以来,中国的食用菌生产模式仍停留在依靠自然条件,手工作 坊式生产的水平,虽然具有成本低廉,可因地制宜生产,但存在着产品只能季 节性生产,产量低,质量差,产品缺乏保鲜加工,产品货架期短,同时低产、低 效、资源浪费,与当今市场的要求及经济发展不相符。 我国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各方面有着很好的栽培食用菌的基础,栽培历史十分悠久。我国拥有丰富的菌品种。食用菌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产业,其基底可为农业中、畜牧业中的剩余物及农产品加工中的下脚料,使其变废为宝的成为人类的健康绿色食品,而经过食用菌产生的下脚料又可作为种植业、畜牧业中优质的肥料和饲料。在现在的全球资源紧缺和全球环境恶化上起一定作用。 食用菌的发展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食用菌的国家之一。食用菌在东西国家的早期历史文献中,都有记述到关于其的栽培。如《吕氏春秋》:“味之美者,越骆之菌。”;《史记》中的“千岁之根,食之不死。”;在我国最早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灵芝的药用及如何判断其品质;还有《齐名要术》等等。 我国还是最早栽培食用菌国家之一。据记载,人类最早栽培的食用菌是木耳,大约公元600年起源于中国,金针菇栽培于公元800年起源于我国,香菇栽培起源于1150~1200年的浙江龙泉、庆元和景宁一带,草菇栽培于200多年前起源于广东南华寺。这些技术一直流传至今。蘑菇栽培起源于法国,有300年历史(1707年)。而其他食用菌如猴头、金针菇等都起源于中国。 我国虽然是人工栽培食用菌最早的国家,但是,应用科学方法栽培起步较

食用菌发展状况与趋势

食用菌发展现状与趋势概述 姓名 学号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班级11 级生物科学班 题目食用菌发展现状与趋势概述 成绩 日期 2013年12月5日

食用菌发展现状与趋势概述 摘要:通过本学期食用菌栽培课程的学习,我对食用菌这一行业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为了更好的了解食用菌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和前景,本文回顾了人们对食用菌认识和利用的历史,从我国食用菌产业基本情况、食用菌的重要作用、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等方面分析得出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食用菌历史现状优势发展趋势 前言:我国作为食用菌栽培历史最悠久、栽培种类最多、栽培技术最全面、产量和消费最多、从业人员最多的产业大国,已经成为全球食用菌产业转移的主战场,在未来10-20年内将不仅仅是个食用菌产业大国,而必将成为食用菌强国。 正文: 1、食用菌认识和利用历史 中国是世界认识和利用食用菌最早的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数千年来,我国人民在和大自然相处过程中对大型真菌的形态、生境、习性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创造了丰富的词汇,并作过许多描述,记载于历史、小说、农书、本草等各类书籍文献中,还以这些野生食用菌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词、歌、赋等。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中记载了香菇的美味“味之美者,越骆之菌”,越骆即当今的浙江省香菇主产区,菌即香菇。晋朝王嘉《拾遗记》有“种耨芝草”。古农书中关于种菌法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韩鄂所著的《四时纂要》中“种菌子”的一段:“取烂构木及叶,

于地埋之。常以泔浇令湿,两三日即生。” 我国食用菌的栽培种类有70~80种,形成商品的有50种,具一定规模生产的有20种以上,年产20万吨以上的有13种。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07年产量居前9位的种类依次是:平菇、香菇、双孢蘑菇、毛木耳、黑木耳、金针菇、鸡腿菇、草菇、滑菇。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栽培种类不断增多,如白灵菇、杏鲍菇、茶树菇、真姬菇、鸡腿菇、灰树花、灵芝等都受到了市场的青睐,成为我国食用菌产业新的增长点,为我国食用菌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我国食用菌发展现状 食用菌是我国传统产业,是集保健、营养为一身的特色蔬菜,随着人们对其健康价值的深入认识,已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食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者日益增多,已成为继粮、棉、油、果、菜之后的第六大农产品。2007年食用菌销量达到1682万吨,销售收入近800亿元,增长率超过30%,从业人员达到近4000万人;2007年出口量突破70万吨,创汇14.25亿美元,已经创造出了惊人的经济、社会价值,显示出了极大的发展潜力。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界限比较模糊,界定不一,但通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食用菌产业已初步形成干果品、深加工食品、药物保健品等多个消费产业,设计农业、林业、畜牧业、生物产业、食品工业、制药等多个领域。整体讲,我国食用菌产业市场正逐步趋向完善发展。 然而,随着人们对生活需求的逐步提高和对食品安全

食用菌发展现状

食用菌发展现状 我国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各方面有着很好的栽培食用菌的基础,栽培历史十分悠久。我 国拥有丰富的菌品种。食用菌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产业,其基底可为农业中、畜牧业中的剩 余物及农产品加工中的下脚料,使其变废为宝的成为人类的健康绿色食品,而经过食用菌产生的下脚料又可作为种植业、畜牧业中优质的肥料和饲料。在现在的全球资源紧缺和全球环境恶化上起一定作用。 食用菌的发展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食用菌的国家之一。食用菌在东西国家的早期历史文献中,都有记 述到关于其的栽培。如《吕氏春秋》:“味之美者,越骆之菌。”;《史记》中的“千岁之根,食之不死。”;在我国最早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灵芝的药用及如何判断 其品质;还有《齐名要术》等等。 我国还是最早栽培食用菌国家之一。据记载,人类最早栽培的食用菌是木耳,大约公元600年起源于中国,金针菇栽培于公元800年起源于我国,香菇栽培起源于1150~1200 年的浙江龙泉、庆元和景宁一带,草菇栽培于200多年前起源于广东南华寺。这些技术一直流传至今。蘑菇栽培起源于法国,有300年历史(1707年)。而其他食用菌如猴头、 金针菇等都起源于中国。 我国虽然是人工栽培食用菌最早的国家,但是,应用科学方法栽培起步较 晚。20世纪30年代才从法国引进菌砖,开始科学方法的食用菌栽培。 食用菌是新兴产业,近十几年来,人们慢慢对食用菌有了认识,了解了食用菌的生长规律,改进了古老的依靠孢子、菌丝自然传播的生产方式。人工培养栽培种的菌丝,加快了食用 菌的繁殖速度和获得高产的可能性。在许多国家人们开始打来那个的工厂化的栽培菌类。1950年,全世界较大面积的栽培食用菌约5类,产量约7万吨,西欧一些生产蘑菇的国家,每平方米栽培面积的平均产量约为2000克左右。到1980年,栽培种类已超过12类,产量约121万吨、有的国家每平方米的产量已提高到27千克。近几年来,还发展了观赏 菌类、可食用菌类,还有利用菌类生产食品添加剂等等。中国广泛栽培的食用菌有蘑菇、 香菇、草菇、木耳、银耳、平菇、滑菇等7类。食用菌的发展速度正迅速提高。 食用菌行业 中国国大地大,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菌类的良好的滋生地,我国食用菌有900多个品种。当今世界上畅销的食用菌,绝大多数都起源于中国。由于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历史悠久,我国在研究其基础应用技术某些方面有许多重大突破。我国食用菌产业有着鲜明的特色。 在我国,食用菌产业属于低成本的产业,较看重于社会效益,为其他国家的食用菌产业做 出了有益贡献。

食用菌产业发展状况及问题分析

食用菌产业发展状况及问题分析综述 摘要:食用菌产业是省政府确定的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兴产业之一,本文从山西省广灵县食用菌产业现状入手,全面分析了广灵县食用菌产业在生产现状,、提升该区域食用菌产业的竞争力及保证该地区食用菌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关键词:山西广灵食用菌产业状况问题分析 1引言 食用菌的定义:食用菌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具体地说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蕈菌;蕈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高等真菌的类总称。广义是指一切可以食用的真菌。狭义即食用菌是指能形成大型子实体或菌核,并能供给人类食用的那些真菌。食用菌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一般所含蛋白质约占干重的30~45%,且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几乎所有食用菌都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据测算,1kg干菇所含蛋白质相当于2kg瘦肉,相当于3kg鸡蛋,相当于12kg牛奶。食用菌脂肪含量低,仅占干重的2~8%。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多糖等具有一定药效的生理活性物质,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因此,被人们誉为“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重视。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倡21世纪最合理的膳食结构为“一荤一素一菇”。有些菌类具有很好的药理作用,如,灵芝,子实体是很好的药材,能治神经衰弱,其孢子粉对癌症晚期病人延长生命具有很好的作用。又如,猴头菌,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还具有很好的药理作用。用猴头菌制成的“猴菇片”“胃乐欣”等药品,对慢性胃炎、胃溃疡具有很好疗效。还有猪苓,冬虫夏草等。香菇中所含的香菇多糖,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对预防心肌梗塞,高血压具有很好作用,除此,还含有抗癌物质。 2 研究的目的、意义 食用菌产品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世界公认为健康食品,是继植物性、动物性食品之后的第三类食品——菌物性食品[1]。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健康的追求越来越强烈,社会对食用菌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菌类成了人们餐桌上的首选,极大地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2]。食用菌产业在我国是一个传统产业,又是一个新兴产业,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3],占地少、用水少、投资小、见效快等特点[4],是

国内外食用菌的发展现状

国内外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核心提示:我国作为食用菌栽培历史最悠久、栽培种类最多、栽培技术最全面、产量和消费最多、从业人员最多的产业大国,已经成为全球食用菌产业转移的主战场,在未来10~20年内将不仅仅是个食用菌产业大国,而必将成为食用菌强国。 1食用菌认识和利用的历史 中国是世界认识和利用食用菌最早的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数千年来,我国人民在和大自然相处过程中对大型真菌的形态、生境、习性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创造了丰富的词汇,并作过许多描述,记载于历史、小说、农书、本草等各类书籍文献中,还以这些野生食用菌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词、歌、赋等。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中记载了香菇的美味“味之美者,越骆之菌”,越骆即当今的浙江省香菇主产区,菌即香菇。从理论上阐明了菌类入馔的特点。晋朝王嘉(?~390年)《拾遗记》有“种耨芝草”。古农书中关于种菌法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韩鄂所着的《四时纂要》中“种菌子”的一段:“取烂构木及叶,于地埋之。常以泔浇令湿,两三日即生。” 黑木耳、香菇、草菇等多种食用菌栽培都是起源于我国。据考证,东南亚的草菇和日本的香菇栽培技术都是经由我国华侨和僧人传入。 多少年来,直至20世纪70年代,我国主要栽培的基本都是木腐菌—香菇、黑木耳、银耳。但多为砍树砍花自然接种的半人工栽培。7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人工接种栽培。1978年统计全国食用菌产量仅6万吨(数据来自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 欧洲、美洲、非洲等地也都有采集野生菌的习惯,如欧洲人对块菌、美味牛肝菌和鸡油菌情有独钟。英语的菌物学(mycology)一词则来源于蘑菇;古希腊将食用菌作为崇拜非洲人喜食野生的毛木耳、乳菇。 2近年世界食用菌产业发展及现状 全球食用菌产业基本情况 二战以来的70年间,全球食用菌一直持续增长,从未出现过减产。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增长主要来自我国。1978年我国的产量仅占全球总产的%,1983年占12%,1990年展%,1994年占%,1997年占%,2002年占%,以后则更高。 近年间,全球食用菌产量基本稳定,我国之外的全球食用菌总产量约400万吨,栽培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超过10万吨的国家全球仅有8个,按产量依次是美国41万吨,日本38万吨,荷兰23万吨,韩国万吨,越南17万吨,法国万吨,泰国万吨,英国10万吨。全球栽培食用菌市值约300~340亿美元,药用菌产品100~120亿美元,野生菌5亿美元,总计405~46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作为蔬菜和食品食用。 主要出口国有中国、荷兰、波兰、英国、法国,其次还有越南、印度、日本和韩国。 欧美的双孢蘑菇 欧美栽培食用菌的发展几乎就是双孢蘑菇一种的发展史。应用近代科学方法栽培食用菌起源于法国的1707年双孢蘑菇,从矿洞巷道栽培直至1910年美国双孢蘑菇标准化菇房的发明,推动了欧美工业化国家菇业生产的工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进程,20世纪30年代末欧美的双孢蘑菇实现了标准化栽培,此后产量逐年增长。双孢蘑菇迅速实现了工厂化栽培。日本的段木栽培香菇,由于人工纯菌种技术、人工接种技术和栽培管理的科学化,使其主宰香菇世界市场达半个世纪之久。 1938~1939年度的双孢蘑菇全球产量仅4000~5000吨,标准化菇房的推广和纯菌种的应用使1950年达到万吨,1960年达到万吨,1970年达到36万吨,1980年达到万吨。1990~2000年间欧美的双孢蘑菇产量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一直在85万吨左右徘徊。2000年以后多数主

食用菌的经济意义

食用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人们公认的高营养保健食品,食用菌技术简单,投资少,见效快, 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食用菌不仅畅销国内各大市场,而且远销国际市场。我主要从下面几点来论述食用菌的经济意义。1、为人类提供了理想的健康食品 a)食用菌产品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营养价值优于植 物食品和动物性食品 b)食用菌中的维生素含量高于大多数果蔬产品有利于提高 人类机体的抵抗力,保持健康长寿。 c)食用菌药用和食疗价值较高,是一类少有的安全食品。现 代医学研究认为,食用菌中含有的大量菇类多糖是治疗和 预防癌症的良药,是人体干扰素的诱导素,能够起到增强 人体抵抗力的作用。 2、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活跃山区经济 国内外实践证明,利用山区的部分杂灌林木资源和剩余劳动力,进行木耳、香菇等食用菌的椴木栽培或带料栽培,都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对活跃山区经济和农民脱贫致富都能起到积极地作用。我国山地复杂、菇树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多变,这为发展一定规模的多品种的食用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如河南沁阳金额西峡、福建古田栽培了大量的香菇和木耳,并成为当地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食用菌生产一般是半工厂化生产,其产业化率高,管理上要

求比较精细,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由于城市生活成本较高,这些剩余的大量农村劳动力很难在城市长期生存。发展食用菌产业,可以就地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还开辟了综合利用农村农副产品下脚料的有效途径,变废为宝,创造了大量的经济效益。食用菌产业逐渐成为广大农村脱贫致富的一个好项目,为数千万农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就业门路。 3、利用自然资源变废为宝 食用菌都是异养生物,绝大多数为腐生,少数为寄生或共生。他们是大自然中的分解者,能分解基质吸收营养,把人类不能直接食用的富含纤维素、木质素自然资源充分利用。通过食用菌栽培形成大量菌类食品。 食用菌在栽培的原料来源十分广泛。如各种农作物的下脚料,麦草、稻草、野草、米糠等;林业上的锯木屑、树枝、杂木、废木材;酿造业上酒糟、醋糟;利用这些材料栽培食用菌,不仅可以得到人类理想的健康食品,同时还消除了对环境的污染、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食用菌的生产周期几乎比任何种植业、养殖业的周期都短。草菇从栽培至采菇仅需10 d左右,生产周期短,从而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如果提高设备投入和引进先进技术,食用菌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可以远远超越种植业和养殖业。

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及发展

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及发展 食用菌,在学术上,是可供食用的蕈菌;蕈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高等真菌的类总称。目前,我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其中,大部分菌类适宜生长在温暖潮湿的地方,我国南方地区就是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理想地域。 食用菌的价值体现在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两方面。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其含量是一般蔬菜和水果的几倍到几十倍,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含量很低,约占干品重量的0.2%-3.6%,富含多种矿质元素:磷、钾、钠、钙、铁、锌、镁、锰、等及其他一些微量元素。食用菌的药用保健价值有以下几点:第一,抗癌作用:食用菌的多糖体,能刺激抗体的形成,提高并调整机体内部的防御能力。能降低某些物质诱发肿瘤的发生率,并对多种化疗药物有增效作用。此外栗蘑中富含的有机硒,可作补硒食品,若长期食用,几乎可以防止一切癌变;第二,抗菌、抗病毒作用;第三,降血压、降血脂、抗血栓、抗心律失常、强心等;第四,健胃、助消化作用;第五,止咳平喘、祛痰作用;第六,利胆、保肝、解毒;第七,降血糖;第八,通便利尿;第九,免疫调节。 发展食用菌产业是非常有前途的致富途径,具有“短、平、快”的特点,经济效益好,是农民增收的一条新路子,我国南方的菌农率先转变思想,树立起食用菌是“小作物大产业”的认识,利用南方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有针对性的开展生产。 温暖湿润的南方环境适合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一是野生资源的保护和人工促进野生食用菌繁殖生长,即在野生竹苏多发地区,加强对野生食用菌生长竹林环境的保护,防止人畜践踏林地,有条件时给林地添加必需的养料,促进野生食用菌繁殖生长,这是一种简便,有效地获得优质食用菌的一种生产方法;二是人工栽培,包括室内床式、盒式栽培、室外畦式、坑式栽培及温室大棚栽培。食用菌栽培选择优良菌种非常重要,这对食用菌的品质风味和营养含量有着重要影响,较高的市场价格会带来较高的利润;人工栽培虽然在一开始较难掌握,但经过了长期的养殖,使得食用菌的栽培简单化、管理较系统化,产量也比较高,风味稍有不及野生食用菌,然而价低廉的价格也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目前,在我国市场上南方地区所产的食用菌占据了大半江山,其生产技术、工艺,产业链的管理也较为合理,但仍然欠缺一定的农业科技的注入,管理的科学性,相信在加强食用菌产业的农技后,该产业定会不断发展壮大。 在当今科技化生产的时代,农业科技的投入比重往往会影响到农业收入的高低,同时也是衡量该产业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传统食用菌产业当中,我国南方的菌农,在生产技术方面已经日趋熟练,但是很难达到新的突破,所欠缺的就是农业科技的投入。众所周知,福建古田所生产的银耳和香菇驰名全国,其所依托的技术支持就是来自福建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及福建省的高等农业院校,如福建农业大学。农业科技的投入,有利于食用菌产业链的紧密化,加强各个环节的联系;有利于突出各个不同地域的特点,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有利于对食用菌的质的提升,在提高产量和质量方面有着明显作用;有利于该产业的规范管理,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也有着重要意义。 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增加科技投入的比重,利用科技可以科学合理的选用适宜当地栽培的优良菌种及其优良菌种;增加农机设备的投入,机械化、专业化的生产;使食用菌的生产从季节性转向全年性,栽培从平地转向立体化生产;在温度、水分、通风、肥料、病虫害、设备等等,各方面的技术投入,对食用菌的质量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注重调研当地生产原料,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必将推动该产业的进步。

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分析

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分析 生产规模大而不强 我国食用菌产业从改革开放之后开始发展,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我国食用菌产量从1978年的5.8万吨增长到2017 年的3712万吨,经过4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600多倍增长,食用菌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食用菌野生品种的驯化开发与加工产业规模大而不强,食用菌产业发展仍然有提升空间。 栽培品种持续增加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多样,因此食用菌栽培品种亦丰富多样。目前已商业化规模栽培的品种有30多种,但是栽培规模达20万吨以上的仅有13 种。从生产规模来看,香菇、黑木耳、平菇、双孢蘑菇是产量最大的几个食用菌品种,其产量约占全国食用菌产量的70%。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规模化栽培品种仍较为单一。随着人们对珍稀食用菌的青睐,以及一些名贵品种(如羊肚菌)的成功栽培,我国食用菌栽培品种持续增加,同时,一些珍稀食用菌品种栽培规模也将不断扩大。

产业区域向西部扩展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遍及大江南北,但区域间发展并不平衡。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政策倾斜,经济扶持力度加大,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当地脱贫攻坚的主要产业之一。由此,全国食用菌相关行业资源均向西部地区集中,食用菌产业区域也逐渐向西部地区扩展,推动西部地区食用菌产业迅猛发展。 产业链逐步完善

食用菌的产业链涵盖产前、产中及产后的各个环节。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不平衡,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我国食用菌产业链发展衔接不紧、分配不均,信息链不畅,物流不顺,产业整体效率不高。 近年来,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系统、大数据产业的不断发展,食用菌产品附加值得到不断提升,使得我国食用菌产业链逐步完善。

食用菌产业的优势和特色发展道路

食用菌产业的优势和特 色发展道路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优势 和特色发展道路 食用菌产业作为中国农业的传统产业和近年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而备受重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快食用菌产业的特色发展进程,在可持续发展中进一步提高食用菌产业竞争力,这也是中国食用菌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食用菌产业作为国际性的“健康食品”标志性产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效益空间。我国的食用菌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加入WTO后,我国的食用菌产业更是受益匪浅。我国的食用菌产品以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原料成本,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竞争优势。 一、中国食用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优势突出,市场潜力极大。 近几十年来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现在,我国在新品种栽培、产品产量和出口量上都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我国食用菌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我国拥有800多年源远流长的栽培食用菌的历史和饮食文化;二是我国菇农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三是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资源,为食用菌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我国食用菌资源丰富,为新品种开发和育种工作提供了相当有力的条件;五是有辽阔的国土和各种类型的地理气候条件,可以满足各类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六是有大量生产食用菌的廉价原材料。

我国食用菌产量居世界首位,尤其香菇称霸东南亚,占据五大洲市场。以2002年为例,全国食用菌总产量780万吨,占全球的65%,其中香菇产量占全世界的78%。全国出口量50多万吨,居世界第一位。这是中国食用菌在国际市场上的一大优势。近年来,我国食用菌的产量更是逐年增长,就2009年一年,我国的蘑菇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然而现在中国食用菌出口量与全国总产量相比,还达不到1%,说明菇平的潜力极大。 全世界食用菌年总产量已达到1200万吨,在国外人均消费量正以每年13%的速度递增。食用菌产品已逐步成为当今世界的三大主流食品之一。在发达国家中,食用菌产品的供求缺口甚大。美国每年需进口各种食用菌产品18万吨,法国16万吨,就产菇大国日本来说,每年也需要进口12万吨来拟补产销所造成的逆差。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菇平更深层次的融入世界市场,可以在WTO的134个缔约国中享受关税减免,无歧视性的自由贸易,这是全国上下都乐于见到的千载难逢的商机。 二、食用菌产业成为我国振兴“三农”的重要产业。 食用菌在我国农业中是一个传统农业,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分布地域广阔,但作为一个产业发展,还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今十几年,食用菌发展成为新兴产业,也是一个朝阳产业,发展势头很猛,食用菌被称为当代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创汇农业。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调查研究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调查时间:10月22日—11月22日 调查地点:杨凌新华府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杨凌康农菌业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也同时取得飞速发展,人们的质量也不断提高,食用菌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其发展也令人拭目以待。目前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状况是产量高、栽培品种较多、栽培模式多样、从业人员众多,日益重视品种开发、审定,同时存在产品质量问题,其发展呈现出对循环经济模式达成共识、南菇北移之势强劲、品种审定和保护制度相继出台、深加工多样化起步的态势和特点。食用菌生产在我国的高效农业、立体农业、生态农业、创汇农业乃至整个大农业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发展食用茵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通过与实习公司的接触与调查,探讨了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食用菌发展现状趋势 1 前言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基础。随着社会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不再以温饱为首要条件,更多的是考虑食品安全以及营养素合理搭配。食用菌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植物性蛋白和营养要素来源之一,其保健药用价值倍受重视,是21世纪的一项新兴朝阳产业,食用菌产品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该产业的未来发展。我国是利用和人工栽培食用菌最早的国家,黑木耳、香菇栽培分别于1400年前和800年前起源于我国,银耳、草菇人工栽培也起源于我国。食用菌一直是我国的传统出口商品。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世界食用菌生产和出口大国,食用菌产品成为我国农副产品出口创汇的主要商品。这样,我国作为食用菌栽培历史最悠久、栽培种类最多、栽培技术最全面、产量和消费最多、从业人员最多的产业大国,已经成为全球食用菌产业转移的主战场,在未来10-20年内将不仅仅是个食用菌产业大国,而必将成为食用菌强国。 2 食用菌产业的历史和现状 2.1 食用菌的认识和利用历史 中国是世界认识和利用食用菌最早的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数千年来,我国人民在和大自然相处过程中对大型真菌的形态、生境、习性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创造了丰富的词汇,并作过许多描述,记载于历史、小说、农书、本草等各类书籍文献中,还以这些野生食用菌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词、歌、赋等。公元前475一221年战国时期的《列子》一书就有“朽壤之上,有菌芝者”的记载;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中记载了香菇的美味“味之美者,越骆之菌”,越骆即当今的浙江省香菇主产区,菌即香菇;从理论上阐明了菌类入馔的特点。晋朝王嘉(-390年)《拾遗记》有

2017年中国食用菌产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2017年中国食用菌产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一、食用菌的定义及分类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 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达12万余种,能形成大型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达6000 余种,可供食用的有2000余种,能大面积人工栽培的只有40~50种。食用菌在分类上属于菌物介真菌门,绝大多数属于担子菌亚门(如平菇、香菇),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如羊肚菌)。中国食用菌资源十分丰富,据卯晓岚(1988)统计,中国已知的食用菌约657种,它们分属于41个科、132个属,其中担子菌620种(占94.4%),子囊菌39种(占5.6%)。2000年统计中国的食用菌达938种,人工栽培的50余种。 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白灵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 二、全球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 1、全球产量持续较高增长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统计数据显示,全球食用菌的产量由2010的3025.6万吨增长至2016年的4795.6万吨,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始终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随着食用菌的价值陆续被发掘和认可,预计未来食用菌总产量还会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速。 2010-2017年全球食用菌产量统计

2、中国是产量增长最快的国家 中国是世界食用菌产量增长最快的国家,由1978年的5.8万吨增长至2016年的3596.7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18.4%,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自2005年总产量突破1200万吨以来,中国成为世界食用菌产量最大的国家,占比持续提升,目前已占全球总产量的75%左右。 2010-2017年中国食用菌产量统计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3、美国食用菌消费市场增长迅速 美国是食用菌消费大国,数据显示,美国食用菌市场规模由2011年的15.4亿美元增长至2016年的20.1亿美元,消费量也由2011年的44.3万吨增加到2016年的53.1万吨,增长迅速。 2011-2017年美国食用菌市场规模及其增长率

论我国食用菌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论我国食用菌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我国食用菌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具有坚实的栽培基础。食用菌栽培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产业,可消化现代大农业中的种植业、畜牧业的剩余物及农产品加工中的下脚料,让其变废为宝成为人类的健康美味食品,而食用菌生产产生的下脚料又是种植业、畜牧业的优良肥料与饲料,在现代大农业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一、食用菌发展状况 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了食用菌的生长规律,改进了古老的依靠孢子、菌丝自然传播的生产方式。人工培养栽培种的菌丝,加快了食用菌的繁殖速度和获得高产的可能性。有些国家还建成了年产鲜菇千吨以上的工厂。1950年,全世界较大面积的栽培食用菌约5类,产量约7万吨,西欧一些生产蘑菇的国家,每平方米栽培面积的平均产量约为2000克左右。到1980年,栽培种类已超过12类,产量约121万吨、有的国家每平方米的产量已提高到27千克。近年来,还发展了既供观赏又供食品的家庭种菇和用菌丝体液体发酵生产食品添加剂的技术。中国广泛栽培的食用菌有蘑菇、香菇、草菇、木耳、银耳、平菇、滑菇等7类,1982年总产量约15万吨,在掌握选育优良品种、改进制种和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食用菌的发展速度正迅速提高。科学家们预言,21世纪食用菌将发展成为人类主要的蛋白质食品之一。 中国领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菌类的良好的滋生地,孕育着丰富的食用菌资源。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当今世界性商业化栽培的十余种食用菌,绝大多数都起源于中国。由于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历史悠久,我国在其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都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和革新,在某些领域一直居于国际领先水平。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有其鲜明的特色,我国的食用菌产业属于低成本产业,注重发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借鉴的成功典范,为世界食用菌产业的繁荣做出了有益贡献。 (一)、食用菌产业是朝阳产业 自改革开放以来,食用菌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已成为我国广大农村和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成为中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是种植业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作物之一。 目前我国从事食用菌菌种、种植、收购、加工、运输和贸易的相关人员已达三千万,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种类不断增多,年产量持续增长 随着食用菌技术的应用普及,市场需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环境,中国食用菌行业已步入快速成长期的稳定发展阶段。(二)、食用菌产业现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食用菌产业现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是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的第六大类产品。中国农作物秸杆年积累量约3.7亿吨,林副产品产量上亿吨。丰富的农林废料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且劳动力资源丰富。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据统计,2006年全国食用菌产量达到1400万t,占全球产量的70 %,总产值在全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居第六位,占全球总产值的70%以上,产值590个亿,出口创汇11.2亿美元,综合产值达1300个亿(含餐饮及深加工),安置和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矿区失地农民、林区转产工人2500万人。食用菌生产是我国农林经济中具有较强活力的新兴产业,也成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食用菌产业在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开发新的食品和药品资源,保障人民健康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具备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猛,现已成为世界上第一食用菌生产大国。1991~2001年中国食用菌总产量、出口量及世界产量(鲜重)综合统计资料见表1。。目前,中国食用菌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65%以上,出口量占亚洲出口总量的80%,占全球贸易的40%。2002年中国食用菌产量为867万吨,加工后的总产值408亿元。 (三)、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食用菌大国 食用菌产业是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的第六大类产品。目前,中国食用菌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5%以上,出口量占亚洲出口总量的80%,占全球贸易的40%。2002年中国食用菌产量为867万吨,加工后的总产值408亿元。我国食用菌的平菇、香菇、双孢菇、黑木耳、金针菇、猴头菇、草菇等品种产量为世界之首,目前,我国食用菌年产量达1150万吨(2006),占世界总产量的65-70%,占世界食用菌贸易总量的40%,贸易总额达11.2亿美元,已成为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除产量外,食用菌的栽培种类也位居世界首位。目前,我国已知食用菌近950种,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约有六十余种,例如双孢菇、香菇、金针菇、平菇、凤尾菇、秀珍菇、滑菇、竹荪、毛木耳、黑木耳、银耳、草菇、银丝草菇、猴头菌、姬松茸、杏鲍菇、白灵菇、灰树花、皱环球盖菇、长根菇、鸡腿蘑、真姬菇等。除人工栽培食用菌外,我国还大力发展了以灵芝、冬虫夏草、茯苓等为代表的药用菌产业和以松茸、牛肝菌、块菌、羊肚菌等为代表的野生食用菌产业。仅松茸一项,2003年出口创汇就达5,000多万美元。 近年来,中国食用菌产业在增加产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保证安全,食用菌生产开始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产品结构上,发展优势产品,开发珍稀品种;在生产技术上,向机械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在生产经营上,坚持走精深加工的道路,开发保健食品,提高综合效益;在产品流通上,发展专业批发市场,在大中城市建立配送中心和连锁店,使小包装鲜菇直接进入超市柜台。在食用菌消费上,努力宣传食用菌文化,食用菌产品已作为健康、时尚食品摆上家庭餐桌;在对外出口贸易上,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拓宽出口渠道,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中国食用菌产品正稳步走向世界。(四)、全国食用菌的生产发展很不平衡 中国的食用菌重点产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河北、河南、山东、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和四川等省。全国有两个省年产量超过100万吨,3个省超过50万吨,6个省超过30万吨,4个省超过10万吨。但是,全国食用菌的生产发展很不平衡,西部地区发展尤为缓慢。全国最大食用菌生产基地是古田县,该县食用菌生产量大,出口量为全国之冠,是中国食用菌之都。尤其是银耳(白木耳)产量占世界的90%。(五)、食用菌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 食用菌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2003年出口创汇已超过6亿美元。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出口量在万吨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有12个:日本、香港、韩国、德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美国、意大利、荷兰、俄罗斯联邦、爱沙尼亚和台湾省。出口值在500万美元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有15个:日本、香港、德国、韩国、意大利、美国、马来西亚、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俄罗斯联邦、爱沙尼亚、台湾省、法国、印度。总之,食用菌产业在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开发新的食品和药品资源、保障人民健康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食用菌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食用菌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一:两汪乡食用菌发展调研报告 两汪乡食用菌发展调研报告 贵州省榕江县两汪乡岑熬村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水质洁净,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基地坡度在20度以下的低丘缓坡,土壤以种植土为主,土层深厚,自然肥力高;当地生态环境优越,拥有丰富的木料资源,是培育食用菌的优良区域。于2012年组成的贵州省榕江县苗岭菌类生产加工厂,共投入50多万元,成立椴木灵芝孢子粉生产基地和黑木耳、香菇示范基地三个综合性基地共15亩,员工7人。吃苦耐劳的贵州省榕江县两汪乡岑熬村人决心利用榕江县两汪乡岑熬村特殊的气候条件及充足的森林资源,将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 一、项目背景及开发的必要性

《农业部关于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组织发展意见》农经发(2005)5号文件指出,通过发展合作与联合,组织和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参与竞争,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普遍做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广大农户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自愿组织起来、自主兴办了各种专业合作组织,这是中国特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工作的新形式,是新时期的农民群众的创造和选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现代农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市场要求为导向,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组织农民开展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有利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是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互相合作,提高了农民的市场主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优势和特色发展道路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优势 和特色发展道路 食用菌产业作为中国农业的传统产业和近年快速发 展的新兴产业而备受重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快食用菌产业的特色发展进程,在可持续发展中进一步提高食用菌产业竞争力,这也是中国食用菌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食用菌产业作为国际性的“健康食品”标志性产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效益空间。我国的食用菌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加入WTO后,我国的食用菌产业更是受益匪浅。我国的食用菌产品以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原料成本,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竞争优势。 一、中国食用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优势突出,市场潜力极大。 近几十年来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现在,我国在新品种栽培、产品产量和出口量上都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我国食用菌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我国拥有800多年源远流长的栽培食用菌的历史和饮食文化;二是我国菇农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三是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资源,为食用菌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我国食用菌资源丰富,为新品种开发

和育种工作提供了相当有力的条件;五是有辽阔的国土和各种类型的地理气候条件,可以满足各类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六是有大量生产食用菌的廉价原材料。 我国食用菌产量居世界首位,尤其香菇称霸东南亚,占据五大洲市场。以2002年为例,全国食用菌总产量780万吨,占全球的65%,其中香菇产量占全世界的78%。全国出口量50多万吨,居世界第一位。这是中国食用菌在国际市场上的一大优势。近年来,我国食用菌的产量更是逐年增长,就2009年一年,我国的蘑菇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然而现在中国食用菌出口量与全国总产量相比,还达不到1%,说明菇平的潜力极大。 全世界食用菌年总产量已达到1200万吨,在国外人均消费量正以每年13%的速度递增。食用菌产品已逐步成为当今世界的三大主流食品之一。在发达国家中,食用菌产品的供求缺口甚大。美国每年需进口各种食用菌产品18万吨,法国16万吨,就产菇大国日本来说,每年也需要进口12万吨来拟补产销所造成的逆差。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菇平更深层次的融入世界市场,可以在WTO的134个缔约国中享受关税减免,无歧视性的自由贸易,这是全国上下都乐于见到的千载难逢的商机。 二、食用菌产业成为我国振兴“三农”的重要产业。

分析食用菌罐头的发展现状及出口形势

分析食用菌罐头的发展现状及出口形势我国食用菌罐头出口以蘑菇罐头为主体,其它品种及珍稀品种有一定发展;出口量和出口值平稳增长,其它品种及珍稀品种将是今后扩大出口的新亮点;出口市场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市场为美、加、欧洲、日本和东南亚,其它市场具有开拓潜力。 食用菌罐头产业现状 多年来,罐头一直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加工食品,食用菌罐头是出口罐头中的重要产品。据国家海关总署统计,2004年我国出口罐头178.64万吨,出口额13.63亿美元;其中出口食用菌罐头29.84万吨,出口额2.98亿美元,分别占16.70%和21.86%。由此可见食用菌罐头在我国出口罐头中所占的分量和地位。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食用菌罐头18.76万吨,出口额达1.63亿美元。 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呈良好的发展态势,食用菌产品已成为出口农产品及食品中的主要产品。2004年我国食用菌产品出口58.17万吨,创汇9.02亿美元;其中食用菌罐头分别占51.30%和33.04%。因此,食用菌罐头也是我国食用菌出口产品中的重要产品。 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大面积人工栽培双孢蘑菇(以下简称蘑菇)用于加工罐头。1967年出口试销蘑菇罐头31吨,至今已走过了近40个春秋。从80年代初开始,蘑菇罐头一直是我国罐头产品、也是食用菌产品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在世界蘑菇罐头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80年代中期以后,除蘑菇罐头外,其他食用菌罐头的出口也有一定发展。近年来部分珍稀食用菌罐头已有少量出口。

目前,我国出口食用菌罐头的主要品种有蘑菇、草菇、滑子蘑、香菇、金针菇、平菇、白灵菇、牛肝菌、鸡油菌、真姬菇及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用菌混合的“什锦菇”等。 食用菌罐头发展的制约因素 当前,我国食用菌罐头发展面临的形势是:食用菌罐头安全性问题比较突出,国外反倾销接二连三。但食用菌罐头具有发展潜力,珍稀品种发展更加看好,产品加工与新品开发可望促进消费,开拓国内市场前景广阔。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不断成长,促进了食用菌罐头的稳步发展。据估计,2004年我国食用菌罐头产量为35万至38万吨,其中出口量近30万吨,内销量5万至8万吨。产品结构为蘑菇罐头约占75%~80%、其他食用菌罐头约占20%~25%。 当今,人们饮食观念和习惯正在改变,由吃得饱、吃得好逐步转向吃得营养、吃得健康。人们对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愈来愈认识,“一荤、一素、一菇”的正餐结构也将被消费者所接受。食用菌消费需求量将不断增长,食用菌产业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食用菌色泽各异、形态多样、风味鲜美、营养丰富。但新鲜的食用菌不耐储藏和远运,食用菌加工是保障食用菌市场供给和产业稳步发展的重要环节。 罐头作为传统的安全卫生营养方便的食品,便于运输与储藏,适于餐饮、家庭、旅游、登山、科考、军需及赈灾等不同消费层次和消费方式的需要。罐藏加工是食用菌加工的重要方式,是保持食用菌营养价值和产品特色的最佳方法之一。以蘑菇为例,蘑菇是目前世界上栽培和消费范围最广的一种食用菌,除鲜销和少量用于加工速冻蘑菇、脱水蘑菇和作为加工蘑菇罐头储存原料的盐水蘑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