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寄生虫的免疫学诊断

寄生虫的免疫学诊断

寄生虫的免疫学诊断

寄生虫侵入人体,刺激机体引起免疫反应,利用免疫反应的原理在体外进行抗原或抗体的检测,达到诊断的目的称为免疫学诊断。包括皮内反应和血清学诊断。皮内反应的特异性较低,可供初次筛选病人之用。血清学诊断包括应用不同的反应方法检查特异性抗原或抗体。特异性抗原阳性表示有现存感染,而特异性抗体阳性表明患者过去或现在的感染,因而可作为诊断或辅助诊断。 1.皮内反应是一种速发型变态反应,操作简单,并且可在短时内观察结果,一般认为其阳性检出率可达90%以上,但特异性较低,寄生虫病之间有明显的交叉反应;病人治疗若干年皮内试验仍呈阳性反应。因此,皮内反应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也不宜用于疗效考核,只能在流行区对可疑患者起过筛作用。 2.血清学诊断近40年来,在血清学诊断研究方面,不仅方法多样,而且已从简单血清沉淀试验和凝集试验发展为微量、高效和快速的免疫标记技术,以及具有分子水平的酶联免疫印渍技术,这些诊断技术可用以检测感染宿主体内的循环抗体或循环抗原,并可望用以鉴别不同的病期、新感染活动期或治疗效果的评价等。血清学诊断方法在弥补病原学诊断的缺陷方面,将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已有几种寄生虫病血清学诊断方法,不但可用作辅助诊断,也可作为治疗病人的依据,并逐步推广到临床和现场应用。(1)循环抗体(CAb)检测:经动物实验和病人的检测表明,寄生虫感染者血清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用现有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均可有效的反映出来,特异性抗体阳性表明患者过去或现在的感染。可以认为,今后沿用检测特异性抗体仍为较理想的、可取的诊断病人及流行区疫情监测的有效方法。(2)循环抗原(CAg)检测:由于现有的循环抗体检测方法不能区别患者是现症感染还是过去感染;作为评价疗效尚不够理想。因此人们注意力集中在检测CAg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现有研究工作初步表明宿主体内CAg比CAb出现早,主要是虫体释放的排泄分泌物质,故与虫体的生活力有关;其释放量与感染度或虫血症水平大体上一致,因此检测CAg有可能作为早期诊断、活动感染、感染负荷、治疗效果等依据。迄今CAg的检测研究已扩大到许多寄生虫感染,对于病原诊断比较困难的组织寄生虫病几乎都提出了CAg检测的要求,包括血吸虫病、丝虫病、弓形虫病、利什曼病,并殖吸虫病、阿米巴病、旋毛虫病、锥虫病、包虫病等。

抗寄生虫感染免疫

抗寄生虫感染免疫研究进展 一、抗寄生虫感染免疫概述 抗感染免疫(anti-infectious immunity)是机体抵抗病原生物及其有害产物,以维持生理稳定的功能。抗感染能力的强弱,除与遗传因素、年龄、机体的营养状态等有关外,还决定于机体的免疫功能。 抗感染免疫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两大类。按感染对象来分,抗感染免疫包括抗细菌免疫、抗病毒免疫、抗真菌免疫、抗寄生虫免疫等。 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表现为免疫系统对寄生虫的识别和视图清除寄生虫的反应,和免疫的基本范畴一样,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宿主对寄生虫的非特异性免疫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遗传和种的特征。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是宿主的免疫系统对寄生虫特意向抗原的识别,是免疫活性细胞与寄生虫的抗原相互作用的全过程,其结果导致宿主产生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以及记忆反应。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常常是特异性免疫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协同下起作用的。 二、寄生虫免疫的特点 宿主感染寄生虫以后,大多可以产生获得性免疫。由于宿主种类、寄生虫虫种以及宿主与寄生虫之间相互关系的不同,获得性免疫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1、消除免疫(sterilizing immunity) 这是寄生虫感染中少见的一种免疫类型。动物感染某种寄生虫并获得对该寄生虫的免疫力以后,临床症状消失,虫体完全被消除,病对再感染有长期的特异性抵抗力。如大鼠感染路氏锥虫后,只出现短时间的虫血症。接着虫体完全被消灭,出现持久的特异性免疫。 2、非消除性免疫(non- sterilizing immunity) 这是寄生虫感染中常见的一种免疫类型。寄生虫感染常常引起宿主对重复感染产生获得性免疫,此时宿主体内的寄生虫并未完全被消除,而是维持在低水平。如用药物消除宿主体内残留的虫体,免疫力随即消失。通常称这种免疫状态为带虫免疫。例如,患双芽巴贝斯的牛痊愈以后,通常仍有少量红细胞内含有虫体,此时对重复感染有一定的免疫力。如虫体全被消除,免疫力亦随之消失。 3、缺少有效的获得性免疫 这一点在蠕虫感染中比较常见,一般宿主对消化道内的蠕虫的免疫反应很有限,

寄生虫病常免疫学诊断

寄生虫病常用的免疫学诊断方法 刘凡 @ 2006-04-26 12:53 寄生虫病目前还是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根据近年的全国调查报告,共发现我国有人体寄生虫56种,主要为肠道寄生虫。其中半数以上为不常见虫种,尚不包括疟疾、黑热病、血吸虫、丝虫以及弓形虫、卡氏肺孢子虫、巴贝西虫和锥虫等重要寄生虫。人均寄生虫感染率高达62.6%。估计全国有7亿多人感染寄生虫,最多的1人同时感染9种寄生虫,特别在农村人口中。因此对寄生虫的检验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和基本的技术。对寄生虫的检验不仅要能熟悉各种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它们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而且要求掌握对各种标本的处理技术(如取材、制片、染色、镜检)及必要的免疫学等检验方法。 目前,寄生虫诊断技术主要包括病原检查、免疫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查三个方面。实际应用中免疫学检查比较高效和准确,几乎所有的免疫学方法均可用于寄生虫病的诊断,但是各有各的优缺点,各有各的应有条件,主要而且常用的免疫检验方法有: 1.环卵沉淀试验(COPT):这是国内外公认的用以诊断血吸虫病的有效血清学方法之一。现在该法已趋向完善,不但提高了它的诊断效果,而且使该法更适合于现场推广应用。虫卵的处理有甲醛处理冰冻干卵抗原;热处理超声干卵抗原等。方法有双面胶纸条法、蜡封片法、塑料管、薄膜抗原片COPT,聚乙烯醇缩甲醛氯仿COPT(PVF-COPT)等,均有实用价值,已经作为基本消灭和消灭血吸虫病地区首先考虑应用的血清免疫学诊断方法。 2.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已用于多种寄生虫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可分为间接血凝(IHA),反向间接血凝(RIHA),间接血凝抑制试验(IHAI),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RIHAI),可以检测抗原或抗体,有较高的敏感性和一定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使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所提高。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目前国外ELISA已广泛应用于寄生虫病免疫学诊断中。许多商品试剂盒已被引入国内,但是价格较高。国内也研制了多种试剂盒,推广应用于各种寄生虫病诊断中。例如:血吸虫病、肺吸虫病、黑热病、包虫病、弓形虫病、隐孢子虫病、卡氏肺孢子虫病、囊虫病、阿米巴病等。除传统的ELISA 外,又发展了K-ELISA、ABC-ELISA、DOT-ELISA、薄膜ELISA等,应用于血吸虫病、肺吸虫病、肝吸虫病等。可测抗体,也可测循环抗原及粪便样品、脓液及其它体液中的抗原。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抗原制备和试验方法尚需进一步标准化和规范化。 4.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在国外已广泛应用IFAT作为寄生虫病的免疫学诊断方法。国内主要应用该法诊断疟疾、丝虫病、弓形虫病。在血吸虫病、肺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包虫病、阿米巴病等也有应用。IFAT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现性。但试验结果需要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反应,限制了该法的广泛应用。结果判定需要有经验的人员,有一定的主观性。该法可检测血清中的抗体,也可检测组织内的寄生虫,如利什曼原虫、阿米巴、疟原虫、弓形虫等。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逃避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逃避 寄生虫可以侵入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体内,有些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效应,发育、繁殖、生存,这种现象称为免疫逃避(immune evasion)。其机理如下: 1.组织学隔离 寄生虫一般都具有较固定的寄生部位。有些寄生在组织中,细胞中和腔道中,特殊的生理屏障使之与免疫系统隔离,如寄生在眼部或脑部的囊尾蚴。有些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形成保护层如囊壁或包囊,如棘球蚴。虽然其囊液具有很强的抗原性,但由于其厚厚的囊壁使之在宿主体内存活。有些细胞内的寄生虫,宿主的抗体难以对其发挥中和作用和调理作用。寄生在吞噬细胞中的利什曼原虫和弓形虫,虫体在细胞内形成纳虫空泡(parasitophorous vacuole),可以逃避宿主细胞内溶酶体酶的杀伤作用。腔道内寄生虫,由于分泌型IgA的杀伤能力有限,又难以与其它免疫效应细胞接触,致使感染维持时间较长。 2.表面抗原的改变 ⑴抗原变异 寄生虫的不同发育阶段,一般都具有期特异抗原。即使在同一发育阶段,有些虫种抗原亦可产生变化。如布氏锥虫虫体表面的糖蛋白膜抗原不断更新,新变异体(variant)不断产生,总是与宿主特异抗体合成形成时间差。 ⑵分子模拟与伪装 有些寄生虫体表能表达与宿主组织抗原相似的成分,称为分子模拟(molecular mimicry)。有些寄生虫能将宿主的抗原分子镶嵌在虫体体表,或用宿主抗原包被,称为抗原伪装(antigen disguise)。如曼氏血吸虫童虫,在皮肤内的早期童虫表面不含有宿主抗原,但肺期童虫表面被宿主血型抗原(A、B和H)和组织相容性抗原(MHC)包被,抗体不能与之结合。 ⑶表膜脱落与更新 蠕虫虫体表膜不断脱落与更新,与表膜结合的抗体随之脱落。 3.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 寄生虫抗原有些可直接诱导宿主的免疫抑制。表现为: ⑴特异性B细胞克隆的耗竭 一些寄生虫感染往往诱发宿主产生高Ig血症,提示多克隆B细胞激活,大量抗体产生,但却无明显的保护作用。至感染晚期,虽有抗原刺激,B细胞亦不能分泌抗体,说明多克隆B 细胞的激活导致了能与抗原反应的特异性B细胞的耗竭,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甚至出现继发性免疫缺陷。 ⑵抑制性T细胞(Ts)的激活 Ts细胞激活可抑制免疫活性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动物实验证实,感染利什曼原虫、锥虫和血吸虫小鼠有特异性Ts的激活,产生免疫抑制。 ⑶虫源性淋巴细胞毒性因子 有些寄生虫的分泌排泄物中某种成分具有直接的淋巴细胞毒性作用,或可抑制淋巴细胞激活,如感染旋毛虫幼虫小鼠血清,肝片吸虫的排泄分泌物(ES)均可使淋巴细胞凝集被杀伤。枯氏锥虫ES中分离出30KD和100KD蛋白质可抑制宿主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和IL-2的表达,曼氏血吸虫存在0.1~0.5KD热稳定糖蛋白,不需通过Ts激活,直接抑制ADCC 杀虫效应。克氏锥虫分泌的蛋白酶可直接分解附着于虫体表面的抗体,使Fc端脱落无法激活补体。寄生虫释放的这些淋巴细胞毒性因子也是产生免疫逃避的重要机制。 ⑷封闭抗体的产生

寄生虫免疫诊断 复习题答案

题型:名词解释(4×5分)、简答题(4×15分)、论述题(1×20分)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寄生虫学:寄生虫与环境能以不同的方式互相影响,利用寄生虫来监测环境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2.免疫寄生虫学:研究寄生现象和寄生虫与宿主相互关系免疫学方面的科学。 3.免疫流行病学是以流行病学的形式与方法研究免疫力的群体效应,即研究宿主个体的免疫差别是如何影响致病因素的群体生物学表现,研究还通常包括运用数学模型以及血清流行病学方法。 4.非消除性免疫大多数寄生虫感染可引起宿主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这仅仅是一种不完全的保护性免疫力,宿主体内的寄生虫并不能被彻底清除,而是维持在一个低水平状态,与宿主的特异保护性免疫力同在;一旦用药物清除体内的残余寄生虫后,宿主已获得的这种免疫力即逐渐消失。包括带虫免疫和伴随免疫。 5.消除性免疫未经治疗,宿主即能消除体内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完全的保护性免疫力。如:硕大利什曼原虫的东方疖。 6.获得性非特异性免疫宿主受到与抗寄生虫效应的靶抗原无关的病原体的提取物或某些合成产物的刺激所产生的保护力,它并不针对某特定的靶病原体,而是可抵抗多种感染因子(包括单细胞的原虫和细菌,多细胞的蠕虫,甚至肿瘤等)的攻击。 7.带虫免疫某些血内寄生原虫感染后,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可杀伤体内原有的原虫,使其数量明显下降,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上,临床症状消失,呈带虫状态,但不能完全清除体内的虫体,可抵抗同种寄生虫的再感染,体内无此虫时此免疫力即消失,这种免疫状态叫带虫免疫。 8.伴随免疫人感染某些蠕虫(如:血吸虫)后可获得部分免疫力,患者门静脉内仍有成虫寄生和产卵,但宿主对再感染有一定免疫力,而无损于体内的成虫,当体内成虫消失后此免疫力也消失,这种免疫称为伴随免疫。 9.流行率、感染度、(新)感染的发生率 流行率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受感染的人,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感染度是指一个个体的虫荷或一组个体的平均虫荷,在人群中只能通过定量的虫卵计数表示,但也有少量尸检的研究测定虫荷数。流行率和感染度有着内在的联系,一般来说,人群流行率越高,感染者的平均感染度就越高。 (新)感染的发生率是指原先未感染的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受感染,以年百分率表示,通常在儿童中计算。 二、问答题 1.何谓超敏反应?分别可见于哪些寄生虫病? ?超敏反应是处于免疫状态的机体,当再次接触相应抗原或变应原时出现的异常反应,常导致宿主组织损伤和免疫病理变化。按照Gell和Coombs关于超敏反应的分类,寄生虫感染的超敏反应也可分为Ⅰ、Ⅱ、Ⅲ、Ⅳ4型;它们分别称为速发型、细胞毒型、免疫复合物型、迟发型

寄生虫病常免疫学诊断

寄生虫病常用的免疫学诊断方法 刘凡@ 2006-04-26 12:53 寄生虫病目前还是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根据近年的全国调查报告,共发现我国有人体寄生虫56种,主要为肠道寄生虫。其中半数以上为不常见虫种,尚不包括疟疾、黑热病、血吸虫、丝虫以及弓形虫、卡氏肺孢子虫、巴贝西虫和锥虫等重要寄生虫。人均寄生虫感染率高达62.6%。估计全国有7亿多人感染寄生虫,最多的1人同时感染9种寄生虫,特别在农村人口中。因此对寄生虫的检验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和基本的技术。对寄生虫的检验不仅要能熟悉各种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它们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而且要求掌握对各种标本的处理技术(如取材、制片、染色、镜检)及必要的免疫学等检验方法。 目前,寄生虫诊断技术主要包括病原检查、免疫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查三个方面。实际应用中免疫学检查比较高效和准确,几乎所有的免疫学方法均可用于寄生虫病的诊断,但是各有各的优缺点,各有各的应有条件,主要而且常用的免疫检验方法有: 1.环卵沉淀试验(COPT):这是国内外公认的用以诊断血吸虫病的有效血清学方法之一。现在该法已趋向完善,不但提高了它的诊断效果,而且使该法更适合于现场推广应用。虫卵的处理有甲醛处理冰冻干卵抗原;热处理超声干卵抗原等。方法有双面胶纸条法、蜡封片法、塑料管、薄膜抗原片COPT,聚乙烯醇缩甲醛氯仿COPT(PVF-COPT)等,均有实用价值,已经作为基本消灭和消灭血吸虫病地区首先考虑应用的血清免疫学诊断方法。

2.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已用于多种寄生虫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可分为间接血凝(IHA),反向间接血凝(RIHA),间接血凝抑制试验(IHAI),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RIHAI),可以检测抗原或抗体,有较高的敏感性和一定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使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所提高。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目前国外ELISA已广泛应用于寄生虫病免疫学诊断中。许多商品试剂盒已被引入国内,但是价格较高。国内也研制了多种试剂盒,推广应用于各种寄生虫病诊断中。例如:血吸虫病、肺吸虫病、黑热病、包虫病、弓形虫病、隐孢子虫病、卡氏肺孢子虫病、囊虫病、阿米巴病等。除传统的ELISA 外,又发展了K-ELISA、ABC-ELISA、DOT-ELISA、薄膜ELISA等,应用于血吸虫病、肺吸虫病、肝吸虫病等。可测抗体,也可测循环抗原及粪便样品、脓液及其它体液中的抗原。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抗原制备和试验方法尚需进一步标准化和规范化。 4.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在国外已广泛应用IFAT作为寄生虫病的免疫学诊断方法。国内主要应用该法诊断疟疾、丝虫病、弓形虫病。在血吸虫病、肺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包虫病、阿米巴病等也有应用。IFAT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现性。但试验结果需要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反应,限制了该法的广泛应用。结果判定需要有经验的人员,有一定的主观性。该法可检测血清中的抗体,也可检测组织内的寄生虫,如利什曼原虫、阿米巴、疟原虫、弓形虫等。 5.乳胶凝集试验(LAT):LAT是以胶乳微粒作为载体的凝集反应。主要应用于弓形虫病、囊虫病、旋毛虫病、血吸虫病、棘球蚴病等诊断。该法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简便,判断结果快速,适于现场应用。

1 寄生虫免疫的特点

寄生虫疫苗为何不理想的分析和研究进展 (基础医学院08级临床八年制罗璨2008302180040) 目前还是主要用驱虫药物来治疗寄生虫病,它非常有效、廉价并且易于使用。然而由于出现抗药性的寄生虫,还有关于化学药品对环境不良影响的担忧,所以长期使用化学药物治疗寄生虫感染是不行的。随着停止使用化学驱虫剂的呼声越来越高,寄生虫疫苗研制变得紧迫。另一方面,疫苗是安全的,没有化学残留,不会污染环境,并且许多细菌病毒疫苗已被人接受,所以寄生虫疫苗是治疗寄生虫疾病的新方法。经过近十年研究,目前仅有非常少的驱虫疫苗作为商品销售,其疗效仍不理想。其原因主要是寄生虫有很完善的免疫逃逸机制。 寄生虫之所以能在宿主体内长期生存并繁殖,其机理十分复杂。首先,寄生虫寄生在机体的特定部位即免疫特惠区,如疟原虫寄生在红细胞内,还有许多寄生于肠腔,免疫系统很难对其进行攻击和完全清除。其次,寄生虫的虫体结构复杂、抗原组分繁多,有代谢抗原,表面抗原、虫体抗原等。并且有科、属、种乃至期特异性。第三,有些寄生虫的抗原性很弱或被宿主抗原隐蔽,如岗地弓形虫的包囊就表现为弱抗原,不足以刺激机体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此外,寄生虫还可以通过改变抗原性,如抗原变异、抗原伪装、表面抗原脱落与更新等逃避宿主免疫攻击。所以如何研制出有效安全的寄生虫疫苗将会是以后十年的公关难题。目前在以下几种寄生虫疫苗的研究中获得了成绩但都有不足之处。 死疫苗 死的虫体或裂解物,经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后,使其毒力丧失,但仍保留免疫原性。如利什曼原虫的死虫作为皮试抗原已广泛应用于利什曼原虫病的辅助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但是死疫苗对大部分寄生虫病而言,其抗感染能力弱、维持时间短、需多次接种,而且副作用较大,对人和动物的实用意义不佳。 减毒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是将不同阶段的虫体经物理或化学处理使其毒力降低,而接种后又能保持一定的活力,可激发较强的免疫应答。此疫苗的特点是:免疫力强、作用时间长。因其可能在人体内恢复毒力,故安全是一个问题,对免疫缺陷的人十分危险。 虫体特异组分疫苗 此疫苗是用免疫化学方法从虫体裂解物或排泄和分泌抗原(ESA) 中,提取特定组分作为疫苗。由于寄生虫在宿主体内都能分泌和排泄大ESA,这些抗原成分直接作用于宿主的免疫系统,激发宿主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同时某些ESA对寄生虫本身的生存也起十

寄生虫的免疫学诊断

寄生虫侵入人体,刺激机体引起免疫反应,利用免疫反应的原理在体外进行抗原或抗体的检测,达到诊断的目的称为免疫学诊断。包括皮内反应和血清学诊断。皮内反应的特异性较低,可供初次筛选病人之用。血清学诊断包括应用不同的反应方法检查特异性抗原或抗体。特异性抗原阳性表示有现存感染,而特异性抗体阳性表明患者过去或现在的感染,因而可作为诊断或辅助诊断。 1.皮内反应是一种速发型变态反应,操作简单,并且可在短时内观察结果,一般认为其阳性检出率可达90%以上,但特异性较低,寄生虫病之间有明显的交叉反应;病人治疗若干年皮内试验仍呈阳性反应。因此,皮内反应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也不宜用于疗效考核,只能在流行区对可疑患者起过筛作用。 2.血清学诊断近40年来,在血清学诊断研究方面,不仅方法多样,而且已从简单血清沉淀试验和凝集试验发展为微量、高效和快速的免疫标记技术,以及具有分子水平的酶联免疫印渍技术,这些诊断技术可用以检测感染宿主体内的循环抗体或循环抗原,并可望用以鉴别不同的病期、新感染活动期或治疗效果的评价等。血清学诊断方法在弥补病原学诊断的缺陷方面,将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已有几种寄生虫病血清学诊断方法,不但可用作辅助诊断,也可作为治疗病人的依据,并逐步推广到临床和现场应用。(1)循环抗体(CAb)检测:经动物实验和病人的检测表明,寄生虫感染者血清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用现有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均可有效的反映出来,特异性抗体阳性表明患者过去或现在的感染。可以认为,今后沿用检测特异性抗体仍为较理想的、可取的诊断病人及流行区疫情监测的有效方法。(2)循环抗原(CAg)检测:由于现有的循环抗体检测方法不能区别患者是现症感染还是过去感染;作为评价疗效尚不够理想。因此人们注意力集中在检测CAg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现有研究工作初步表明宿主体内CAg比CAb出现早,主要是虫体释放的排泄分泌物质,故与虫体的生活力有关;其释放量与感染度或虫血症水平大体上一致,因此检测CAg有可能作为早期诊断、活动感染、感染负荷、治疗效果等依据。迄今CAg的检测研究已扩大到许多寄生虫感染,对于病原诊断比较困难的组织寄生虫病几乎都提出了CAg检测的要求,包括血吸虫病、丝虫病、弓形虫病、利什曼病,并殖吸虫病、阿米巴病、旋毛虫病、锥虫病、包虫病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