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第四节氮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考纲要求

1.了解氮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氮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命题热点

1.以不同价态的氮考查氧化还原反应.

2.以NO、NO2的制备考查HNO3的性质。

3.以氨和铵盐的相互转化考查NH3、NH 4+的检验及NH3的实验室制法等。

全局性掌控

本节重要知识有N2、NO、NO2、NH3、HNO3、铵盐的性质及用途,NH3的制法,NH的检验等,主要考查硝酸的强氧化性,如离子共存,氨气的性质、实验室制法及相关探究性实验,硝酸与金属反应的相关计算,大气污染等.硝酸的强氧化性一直是高考的热点,硝酸与金属的反应也经常出现,预测2013年的高考中氮及其化合物知识仍会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综合考查.

氮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判断正误,启迪思维

1.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Fe(OH)2+2H+==Fe2++2H2O(2010·四川卷T9-B项)

2.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2010·山东卷T13-C项)

3.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Fe2+、NO 、SO42+、Na+(2010·江苏卷T6-A项)

4.NO可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2010·上海卷T4-D项)

5.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2010·全国卷ⅠT7-D项)

氮族元素概述

氮族元素包括五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族。

一、氮的单质及其氧化物

(一)氮气

氮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和两种形态存在,游离态的氮均以形式存在,N2占空气体积的左右。

1.物理性质:。

2.分子结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由于氮气分子中的N≡N键很牢固,断裂需很多能量,所以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3.氮的固定

(1)氮的固定的定义

(2)氮的固定种类

氮的固定分和两种。自然固氮又有和两种。

雷电固氮的化学方程式为(汽车引擎中也有此反应发生,因此汽车尾气中含有氮的氧化物会污染大气)。

目前工业上人工固氮的方法主要是合成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N2加热时可以和镁反应:

(二)氮的氧化物

1.氮的氧化物有多种:,其中和分别为和的酸酐,而中学化学重点研究的是NO和NO2两种氧化物。

2.NO和NO2的性质

二、氨

1.物理性质

氨气是无色有气味的气体,易液化(液态氨称为液氨,常用做制冷剂)。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700体积的NH3,其水溶液称为氨水。

2.分子结构

电子式为结构式分子空间构型

3.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水溶液显

性,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2)液氨和氨水的区别

NH3+H2O NH3·H2O NH4++OH-,氨水呈碱性。

(3)与酸反应

①实质:

②NH3与HCl、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③与CO2等酸性氧化物反应:

(4)与盐溶液的反应:将氨水分别加入下列溶液中

①氨与氧气反应:。此反应叫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上制取硝酸的基础。

②与其他氧化剂反应(O2 NO CuO Cl2适当条件反应)

(6)制法

①实验室制法:

②工业制法: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途:制HNO3、铵盐、纯碱、尿素、制冷剂等。

三、铵盐——氮肥

农业上常用铵盐作为氮肥。

1.物理性质:

2.结构(1)NH4+电子式(2)铵盐中存在键和键。

3.化学性质

(1)受热分解(以NH4HCO3和NH4Cl为例)

(2)铵盐与碱反应[以NH4Cl和NaOH为例]

(3)铵盐的水解

4 、NH4+的检验

四、硝酸

1.硝酸的物理性质

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常用的浓HNO3的质量分数大约为69%,98%以上的浓HNO3在空气中由于挥发出HNO3而产生“发烟”现象,通常叫做发烟硝酸。

2.硝酸的化学性质

(1)强酸性:,具有酸的通性。

(2)不稳定性:。浓硝酸常呈黄色是因为

硝酸的存放存

(3)强氧化性

①与金属反应

a.除金、铂外,几乎所有金属都能与HNO3发生反应,被氧化成最高价硝酸盐。

b.Cu分别与浓HNO3、稀HN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铁、铝遇冷的浓HNO3或浓H2SO4会发生钝化,故可用铁、铝容器贮存冷的浓HNO3、浓H2SO4。叫做王水,能溶解金、铂等不溶于硝酸的金属。

②与非金属反应(如浓硝酸和碳反应)

③与其他还原性化合物或离子(如HBr、HI、S2-、SO2、SO32-、Fe2+等)反应,

3、硝酸的制法:

工业制法:

实验室制法:

NO3-的检验方法

练习:

1.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

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可能是什么气体() A.可能是N2与NO2的混合气体B.只能是O2与NO2的混合气体

C.可能是NO与NO2的混合气体D.只能是NO2一种气体

2.如图所示,当向试管内通入21 mL O2时,最后试管中的液面仍在原来的位置,则原试管中NO为()

A.6 mL B.12 mL C.16 mL D.18 mL

3.容量为10 mL的试管,充满NO2和O2的混合气体,把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尚有1 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各成分的体积各为多少?

考点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

1.喷泉实验

(1)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

①盛气体的烧瓶必须干燥;

②气体要充满烧瓶;

③烧瓶不能漏气(实验前应先检查

装置的气密性);

④所用气体能大量溶于所用液体或

气体与液体快速反应。

(2)常见的喷泉实验装置

喷泉实验的本质是形成压强差而引

发液体上喷,为此可设计多种不同的装

置和采用不同的操作(如使气体溶于水、热敷、生成气体、发生气体体积减小的

反应等)来使喷泉产生。

练习

4

5.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列对这些实验或实验原理的 分析中,正确的是 ( ) A .某同学将收集到的一大试管氨气倒扣在盛满水的 烧杯中,充分吸收后试管中还有少量气体,该同学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该气体中可能含有氨气 B .氨水中滴入酚酞变红,是因为氨气能电离出氢氧 根离子 C .因氨水中的氨主要以NH 3·H 2O 的形式存在,故25%的氨水是指每100 g 氨水中含NH 3·H 2O 25 g D .NH 3·H 2O 的热不稳定性可以解释实验室中用加热氨 水的方法制取氨气

2实验室制法 (1)原理 (2)装置:

例3利用如图13-7所示的装置,可

以验证NH 3和HCl 的有关性质。实验前a 、b 、c 活塞均关闭。

图13-7

(1)若要在烧瓶Ⅱ中产生“喷泉”现象,

烧瓶Ⅰ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若先打开a 、c 活塞,再挤压胶头

滴管,在烧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3)通过挤压胶头滴管和控制活塞的开关,在烧瓶Ⅰ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Ⅱ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

(3)收集方法;

(4)干燥:

(5)验满方法: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

变蓝色;②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生.

(6)尾气处理:收集时,一般在管口塞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可减小NH3与空气的对流速度,收集到纯净的NH3,同时也可避免污染空气.

练习

6、氨气的三种实验室制法常见装置

1. 若用固体NH4Cl和消石灰制取氨气,则采用哪种装置?反应原理是什么?如何制得干燥的氨气?如何验满?

2.若采用加热浓氨水的方式制取NH3,则采用哪种装置?

3. 若图2的分液漏斗中盛有浓氨水,则烧瓶中的固体可选用何种物质?反应原理是什么?

7、(2011·汕头龙湖第四次联考)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实验室制取NH3进行了如下设计:(1)甲同学拟用浓氨水和固体NaOH制取NH3,并用图Ⅰ装置作为NH3的发生装置.

写出固体NaOH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建议,把教材中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收集装置由大试管改为集气瓶且瓶口向上来收集氨气,并确保不污染环境.请你根据其设想回答:

①若用排空气法收集NH3,请在图Ⅱ的方框内画出其气体收集装置和尾气吸收装置,标出所用的试剂(自选)名称.

②若用排液取气法收集NH3,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填序号).

A.H2O B.浓H2SO4

C.CCl4D.饱和NaCl溶液

8、

9、某研究小组进行NH 3有关的实验。(药品:浓氨水、氯化铵固体、氢氧化钙固体、氢氧化钠固体、蒸馏水、碱石灰)

(1)写出实验室制取NH 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将NH 3通入溴水中,有N 2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从下图中挑选所需仪器,装配成快速制取干燥NH 3的装置简图(只写编号,必要的塞子、玻璃导管、胶皮管、固定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略去),仪器是 。

变式题 某课外小组在实验室制备氨气,并进行有关氨气的性质探究。 (1)该小组同学加热生石灰与氯化铵的混合物制取干燥的氨气。

①应该选用的仪器及装置有________(填字母)。

②生石灰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的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同学设计如图13-9所示装置探究氨气的还原性。

图13-9

①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实验时通入氨气的速率过快,在烧瓶中会出现白烟,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同学以氨气和二氧化碳为

原料制备碳酸氢铵。 ①甲同学先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充分溶解后,再通入氨气;乙同学先将氨气通入水中,充分溶解后,再通入二

氧化碳。

请选择合适的方案并说明原因。 ②写出检验产物中有NH +

4的方法。

(3)实验小组关于用上述药品快速制取氨气的原理分析,有道理的是 (填序号)。 ①在NH 3·H 2O 中有平衡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

NaOH 使平衡向左移动。 ②在NH 3·H 2O 中有平衡NH 3+H 2

O

NH 3·H 2O

NH 4++OH -

NH 4NO 3使平衡向左移动。

③NaOH 溶于水时放热,使体系温度升高,NH 3的溶解度减小,会使部分NH 3逸出。 ④NH 4Cl 会分解释放出NH 3。

⑤在快速制取NH 3时可以加入NaNO 3固体,以便加快产生NH 3。

规律技巧

硝酸主要有四大性质,即挥发性、不稳定性、强酸性、强氧化性,学习时应明确各性质的注意点,同时要注意与相似物质的对比。 1.硫酸和硝酸的对比

(4)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收集NH 3,如

何判断烧瓶中已收集满NH 3: 。

(5)图乙中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①HNO3、H2SO4、HCl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其浓度的变化往往引起反应实质的变化,解题时应充分重视。

②因浓H2SO4具有脱水性,浓HNO3具有漂白性,在pH试纸上分别滴加稀H2SO4、浓H2SO4、稀HNO3、浓HNO3,看到的现象分别是:

2.硝酸的氧化性强弱不是由HNO3还原产物中氮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多少决定的,而是由HNO3中氮原子得电子的难易程度决定的。

3.反应规律

4.计算方法

(1)原子守恒法

(2)电子守恒法

(3)离子方程式计算法

练习

10、(2009·全国卷Ⅱ)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4B.1∶5 C.2∶3 D.2∶5

11、(2011·青岛三中月考)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

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 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 mol/L NaOH 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A.60 mL B.45 mL C.30 mL D.15 mL

12将Mg、Cu组成的m g混合物投入适量稀HNO3中恰好

完全反应,固体完全溶解时收集到的还原产物NO气体为0.896 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2 mol/L NaOH溶液60 mL时金属离子恰好沉淀完全,则形成沉淀的质量为()

A.2.04 g B.(m+2.04) g C.(m+20.4) g D.20.4 g 13.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几种物质存在如下关系,其中甲是

黑色非金属单质,乙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单质,D是红棕色气体.(图中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与A的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C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去G固体中含有的H杂质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4)A溶液与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反应,生成一种盐,该盐的溶液呈酸性,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由F转化为E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将溶液F加热蒸干、灼烧到质量不再减少时所得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图是用浓硝酸、铜片、水等试剂探究浓、稀硝酸的强氧化性并观察还原产物的实验装置.

Ⅰ.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实验

将铜片置于具支试管的底部,在分液漏斗中加入约5 mL浓硝酸,往具支试管中放入约2 mL 浓硝酸,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

(1)具支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能证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稀硝酸的强氧化性实验

(3)上述反应完成后,欲进一步证明稀硝酸也具有强氧化性,紧接的简便、合理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4)能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产生NO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填写代号).

A.c中收集到无色气味

B.c中收集到的无色气体接触空气后变为红棕色

C.b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接触空气后变为红棕色

Ⅲ.实验反思

(5)利用该装置先进行铜与浓硝酸反应,再进行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其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Ⅳ.问题讨论

用等质量的铜片与等体积的浓硝酸、稀硝酸(硝酸均过量)反应时,发现反应后所得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

对此有两种看法:

①两者颜色不同的原因是因为Cu2+浓度差异引起的.

②前者溶液呈绿色,是因为生成的红棕色NO2溶解于溶液中引起的.

(6)你认为上述看法__________(填“①”或“②”)合理.若是①合理,说明理由,若是②合理,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题赏析

1、(2011·高考重庆卷)固态化合物A由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可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甲组同学用如图装置(夹持装置略)对其进行探究实验。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Ⅱ中的试纸变蓝,Ⅳ中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并有M生成,

则Ⅲ中的试剂为________;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Ⅴ中的试剂为________。

(3)乙组同学进行同样实验,但装置连接顺序为ⅠⅢⅣⅡⅤⅥ,此时Ⅱ中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

(4)经上述反应,2.5 g化合物A理论上可得0.56 L(标准状况)M;则A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_。

3、(2009年北京理综,27)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 mol·L-1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

2NO2+2NaOH══NaNO3+NaNO2+H2O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______。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4)装置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________。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氮及其化合物导学案(学生版)

氮及其化合物 考点1氮气及氮的氧化物 1. 氮元素的存在 在自然界中,氮元素既有态,也有态,大部分氮元素以态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 2. 氮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溶于水。 3. 氮气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通常情况下不易发生化学反应。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工业上合成NH3:。 ( (2) N2和O2在放电条件下生成NO:。 (3) Mg在N2中燃烧:。 4. 氮的固定 (1) 含义:将的氮转变为的氮。 (2) 方式:、生物固氮、工业固氮。 5. 氮的氧化物 2 O、NO、N2O3、NO2、N2O4、N2O5等。完成NO和NO2的比较: NO NO2 ) 物理性质颜色毒性 ; 溶解性 化学性质与O2反应2NO+O22NO2 与H2O反应,3NO2+H2O2HNO3+NO 实验室制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Cu+8HNO3(稀)3Cu(NO3 )2+2NO↑+4H2O 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注意:(1) 氮的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空气中NO2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 (2) N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氧化性为主。NO2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例题1(2013·上海高考)一定条件下,将CO、CO2、NO、NO2和NH3混合,然后通过分别盛有足量蒸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三个洗气瓶(洗气瓶排列顺序不确定)。假设气体通过每个洗气瓶都能充分反应,则尾气(已干燥)() ~ A. 可能是单一气体 B. 不可能含有一氧化碳 C. 可能存在原气体中的两种气体 D. 成分和洗气瓶的排列顺序无关 变式1NO x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1) NO x能形成酸雨,写出NO2转化为HNO3的化学方程式:。 (2) 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NO x的排放。当尾气中空气不足时,NO x在催化转化器中被还原成N2排出。写出NO被CO还原的化学方程式:。 (3) 通过NO x传感器可监测NO x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2Pt电极上发生的是(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1写出NiO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第四节氮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考纲要求 1.了解氮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氮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命题热点 1.以不同价态的氮考查氧化还原反应. 2.以NO、NO2的制备考查HNO3的性质。 3.以氨和铵盐的相互转化考查NH3、NH 4+的检验及NH3的实验室制法等。 全局性掌控 本节重要知识有N2、NO、NO2、NH3、HNO3、铵盐的性质及用途,NH3的制法,NH的检验等,主要考查硝酸的强氧化性,如离子共存,氨气的性质、实验室制法及相关探究性实验,硝酸与金属反应的相关计算,大气污染等.硝酸的强氧化性一直是高考的热点,硝酸与金属的反应也经常出现,预测2013年的高考中氮及其化合物知识仍会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综合考查. 氮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判断正误,启迪思维 1.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Fe(OH)2+2H+==Fe2++2H2O(2010·四川卷T9-B项) 2.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2010·山东卷T13-C项) 3.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Fe2+、NO 、SO42+、Na+(2010·江苏卷T6-A项) 4.NO可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2010·上海卷T4-D项) 5.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2010·全国卷ⅠT7-D项) 氮族元素概述 氮族元素包括五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族。 一、氮的单质及其氧化物 (一)氮气 氮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和两种形态存在,游离态的氮均以形式存在,N2占空气体积的左右。

1.物理性质:。 2.分子结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由于氮气分子中的N≡N键很牢固,断裂需很多能量,所以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3.氮的固定 (1)氮的固定的定义 (2)氮的固定种类 氮的固定分和两种。自然固氮又有和两种。 雷电固氮的化学方程式为(汽车引擎中也有此反应发生,因此汽车尾气中含有氮的氧化物会污染大气)。 目前工业上人工固氮的方法主要是合成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N2加热时可以和镁反应: (二)氮的氧化物 1.氮的氧化物有多种:,其中和分别为和的酸酐,而中学化学重点研究的是NO和NO2两种氧化物。 2.NO和NO2的性质 二、氨 1.物理性质 氨气是无色有气味的气体,易液化(液态氨称为液氨,常用做制冷剂)。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700体积的NH3,其水溶液称为氨水。 2.分子结构 电子式为结构式分子空间构型 3.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水溶液显 性,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2)液氨和氨水的区别 NH3+H2O NH3·H2O NH4++OH-,氨水呈碱性。 液氨氨水物质成分

高中化学《第四章_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学案_新人教版必修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一化学弱科培训7 c543-c552 李端林 2015-1-22 1.掌握硅、氯、硫、氮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 2.掌握氯气、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3.掌握、、、的检验。 4.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一、解答元素化合物推断题的突破口 1.特征现象 (1)有颜色的气体:__________(黄绿色)、__________(红棕色)等。 (2)有漂白作用的气体: (有水时)、__________等。 (3)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只有__________。 (4)在空气中迅速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气体只有__________。 (5)可溶于氢氟酸的酸性氧化物只有__________。 (6)能与盐酸作用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且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产生白色沉淀的物质必含 __________或__________。 (7)能与盐酸作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且通入品红溶液中能使之褪色,加热后又复原的物质必含或__________。 2.特征转化关系 二、常见气体的制备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的反应原理。 1、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H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的检验 的检验: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 的检验: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离子方程式 为。 的检验:加入稀盐酸或稀__________,产生使__________溶液褪色的气体。离子方程式为。 的检验:先滴加稀盐酸,无现象后,再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 1.下列反应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 A.电解水生成和,在中燃烧生成水 B.碘蒸气和化合生成HI气体的同时HI分解为和碘蒸气 Cl受热分解为HCl和两种气体,冷却后,HCl和化合成Cl 通入品红溶液,品红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 2.二氧化硅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及新型材料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用途。a~e是对①~⑤反应中所表现的化学性质或作用所作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①+2NaOH﹦+O ②+2C Si+2CO↑ ③+4HF﹦↑+O ④+﹦+↑ ⑤+3C SiC+2CO↑ a.反应①中作为玻璃的成分被消耗,用于雕刻玻璃 b.反应②中表现氧化性 c.反应③中

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案.pdf

第一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 【考纲解读】 1、掌握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钠的用途和在实验室中的保存方法。 2、掌握重要的钠的化合物的性质及有关计算。 【知识梳理】 一、化学发展史 被称为近代化学发展史的里程碑四大史实是: 1、1661年,英国科学家提出的概念。 2、1771年,法国化学家建立学说。 3、1803年,英国科学家提出了学说。 4、1869年,俄国化学家发现。 二、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包括、、、等,另外还有模型法和假说法。 2、基本程序:物质的外观、物质的性质、以及 是研究过程的重要环节。 三、钠 1.钠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硬度密度熔点 2.化学性质: (1)跟氧气反应: Na+O2──(切面很快变___ ,Na2O加热时不稳定易转化成___ ) Na+O2──(_____火焰,大量烟,生成_____色固体)以上反应说明Na2O2比Na2O 稳定。 点燃 (2)在氯气中燃烧:2Na+Cl2 ==== 2NaCl(白烟) (3)钠与硫混合研磨即生成Na2S Na+S--- (4)钠与水反应,可见到下列现象:浮、熔、游、响、红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离子方程式:。 (5)钠与酸反应: Na + H+ --- 实质是钠与氢离子直接反应,比与水的反应更激烈,极易爆炸,要特别小心。 (6)钠与醇的反应 试描述钠与乙醇反应的现象:_ 化学方程式 (7)与盐溶液的反应 先考虑Na与水反应生成NaOH,再考虑NaOH 是否与盐溶液反应。如将钠投入FeCl3溶液中有气体放出和沉淀生成。 写出钠和氯化铵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 3.钠的存放、取用和制法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导学案:氮及其化合物

第一课时:氮及其化合物 1.氮元素概述 (1)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第二周期第V A族 (2)原子结构示意图: (3)主要化合价:-3价,-2价,0价,+2价,+3价,+4价,+5价 (4)自然界存在形式:主要以游离状态的N2形式存在,在空气约占78%。2.氮气的相关性质 2.1 氮气的结构 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N≡N 2.2 氮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态,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收集时用排水法而不用排空气法。 2.3氮气的化学性质 (1)分子中含有氮氮叁键,通常状况下性质很稳定。 (2)还原性(与O2反应): N2+O2==放电==2NO 雷电固氮的原理,光化学烟雾以及硝酸型酸雨的成因(3)弱氧化性(与H2反应): N2+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工业合成氨的原理,即人工固氮的方法之一(4)弱氧化性与活泼金属单质反应(如金属Na、Mg、Al) N2+3Mg==点燃==Mg3N2 【拓展】①Mg3N2+6H2O===3Mg(OH)2+2NH3 反应剧烈 ②Mg在空气中燃烧会得到2中含Mg产物,MgO和Mg3N2。 Mg+CO2==点燃==2MgO+C 2Mg+O2==点燃==2MgO N2+3Mg==点燃==Mg3N2 2.4工业获取 分离液态空气,加压使其变为液态,利用N2和O2的沸点不同,蒸馏分离。2.5 氮的固定 (1)概念: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叫做氮的固定。 (2)类型: ①人工固氮:如工业合成氨N2+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 ②自然固氮:如雷雨天产生N2+O2==放电==2NO

③生物固氮:如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能够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而促进自身生长。 ④化学模拟生物固氮:利用化学方法模拟固氮酶的作用,在温和条件下将氮转化为氨。 2.6 氮气的用途 ①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②液氮可作冷冻剂;③重要的化工原料,用来制取化肥、炸药等。 【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N2分子的结构稳定,因而氮气不能支持任何物质的燃烧() 2.有关自然界中氮的循环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雷电可以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硝酸盐 B.夏天腐烂的蔬菜有毒是因为产生了亚硝酸盐 C.动物体内的蛋白质降解时直接变成氮气进入大气 D.合成氨是最主要的人工固氮方式 3.氮的氧化物 2.1 氮的氧化物 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N2O、NO、N2O3、N2O4、N2O5,其中N2O3和N2O5是酸性氧化物。氮的氧化物都有毒,都对环境产生一定负效应。 2.2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氮及其化合物学案(一)

氮及其化合物学案(一) 课标解读 知识再现 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二、氮气的结构和性质 1、 氮气的电子式________,两个氮原子间通过_______个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并破坏这种 _________,需要_________,因此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 氮气的化学性质 (1)氮气和氢气反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条件__________。

(2)氮气和氧气反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条件__________。 三、氮的氧化物及其性质 1、氮的氧化物简介 2、NO、NO2的性质、制法 (1)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NO和氧气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___________。 ②NO2和N2O4的相互转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___________。因此反应在______下进行,故通常“纯净”的NO2或N2O4并___纯。 ③NO2和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NO2和NaOH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硝酸工业用NaOH吸收尾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O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______SO2;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______。 (3)氮的氧化物溶于水计算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原理:2NO+O2 =2NO2………① 3NO2+H2O =2HNO3 + NO ………② ①x 3 + ②x 2可得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②x 2可得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②可得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O、NO2的制取

高中化学_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知道Na及其氧化物的性质。 ⑵能利用Na及其氧化物分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 ⑶能规范解答以Na及其氧化物为载体的实验探究、框图推断题。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探究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师生研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 钠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 钠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四、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 通过课前学案指导等过程,诱导学生思考、推理、探究。首先由 教师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测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 1、学生研究学案、多媒体辅助教学。

2、课件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多媒体教学平台。 六:教学过程 1.学生完成基础过关部分 钠是一种光亮的银白色金属(说明有金属光泽)。质地柔软,可以用刀切割(说明硬度小)。熔点较低(97.81℃,鲁科版第9页),沸点为882.9℃。钠虽为金属,密度(0.97g/cm3,鲁科版第9页),却比水小。当然身为金属,钠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 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的一系列变化: 先变暗;生成的是(写化学式,下同) ,再变白;生成的是。然后表面逐渐潮湿并形成溶液,这是NaOH潮解的缘故。(此时溶液中在默默地进行着:CO2 + 2NaOH = Na2CO3 + H2O)这一反应。再后来又结块;生成的是,最后变成粉末;这种现象在化学上称为风化,写出风化过程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2.师生探讨提高部分 01.钠与足量的O2反应,无论反应生成的是Na2O2还是Na2O,只要参与反应的Na的质量相等,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一定(填“前者多”或“相等”或“后者多”,下同)。得到的Na2O2固体的质量与Na2O固体的质量一定是。 02. 一定条件下,取钠与氧气反应后的生成物7.8g溶于水。若所得溶液恰好能被100mL浓度为1.00mol/L的稀H2SO4中和,则该生成物的成分是( ) A.Na2O B.Na2O2 C.Na2O和Na2O2 D.都正确

氮及其化合物导学案(教师版)

氮及其化合物 考点1 氮气及氮的氧化物 1. 氮元素的存在 在自然界中,氮元素既有态,也有态,大部分氮元素以态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 2.氮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溶于水。 3. 氮气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通常情况下不易发生化学反应。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工业上合成NH3:。 (2) N2和O2在放电条件下生成NO:。 (3) Mg在N2中燃烧:。 4. 氮的固定 (1) 含义:将的氮转变为的氮。 (2) 方式:、生物固氮、工业固氮。 5. 氮的氧化物: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N2O、NO、N2O3、NO2、N2O4、N2O5等。完成NO和NO2的比较: NO NO2 物理性质颜色毒性溶解性 化学性质与O2反应2NO+O22NO2 与H2O反应3NO2+H2O2HNO3+NO 实验室制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u+ HNO3(稀) Cu+ HNO3(浓) 注意: (1) 氮的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空气中NO2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 (2) N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氧化性为主。NO2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例题1 一定条件下,将 CO、 CO2、 NO、 NO2和 NH3混合,然后通过分别盛有足量蒸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三个洗气瓶(洗气瓶排列顺序不确定)。假设气体通过每个洗气瓶都能充分反应,则尾气(已干燥)( ) A. 可能是单一气体 B. 不可能含有一氧化碳 C. 可能存在原气体中的两种气体 D. 成分和洗气瓶的排列顺序无关【答案】AC

变式1:NO x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1) NO x能形成酸雨,写出NO2转化为HNO3的化学方程式:。 (2) 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NO x的排放。当尾气中空气不足时,NO x在催化转 化器中被还原成N2排出。写出NO被CO还原的化学方程式:。 (3) 通过NO x传感器可监测NO x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2Pt电极上发生的是(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1写出NiO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答案】(1) 3NO2+H2O2HNO3+NO (2) 2CO+2NO N2+2CO2(3) ①还原②NO+O2--2e-NO2 微课1 书写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化学方程式 图1 图2 图3 (1) 汽车排出的尾气中也含有氮氧化物,为避免污染,常给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净化装置里装 有催化剂,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机理如图1所示。写出净化过程中的总化学方程 式:。 (2) TiO2在紫外线照射下会使空气中的某些分子产生活性基团OH,OH能将NO、NO2氧化,如图2所示, OH与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2+OH HNO3。写出OH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用乙烯作为还原剂将氮的氧化物还原为N2是燃煤烟气的一种脱硝(除NO x)技术。其脱硝机理如图 3,写出该脱硝过程中乙烯和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 2NO+O2+4CO4CO2+N2(2) 3OH+NO HNO3+H2O (3) 2C2H4+6NO24CO2+3N2+4H2O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氮气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教学设计 毕家海考纲要求:1.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教学重点: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 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a:游离态b:化合态 2.氮气 (1)氮气的性质。 (2)氮的固定 3.氮的氧化物 (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如N2O、NO、NO2、N2O4、N2O3、N2O5等 (2)NO和NO2的比较

思考:①如何收集NO 和NO 2? ②如何验证某无色气体为NO ? 巩固练习: 1. 写出俗语“雷雨发庄稼”中所涉及到的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2.下列环境问题与NO 2的排放有关的是_________。 A.酸雨 B.臭氧空洞 C.温室效应 D.光化学烟雾 E.PM2.5 F.水体富营养化 3.标准状况下,一试管NO 2和O 2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4∶1),倒置在水槽中,水充满整个试管。假设试管中溶质不扩散,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4.随着我国汽车年销量的大幅增加,空气环境受到了很大的污染。汽车尾气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NO 为氧化剂,N 2为氧化产物 B.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 、NO 和N 2 C.NO 和O 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D.催化转化总化学方程式为2NO +O 2+4CO =====催化剂 4CO 2+N 2 练后小结: 常见的NO x 尾气处理方法 (1)碱液吸收法 2NO 2+2NaOH===NaNO 3+NaNO 2+H 2O NO 2+NO +2NaOH===2NaNO 2+H 2O 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NO x 的处理。 (2)催化转化: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 2)或NO x 与CO 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 2和CO 2)。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 有关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 (1)关系式法

化学高考第二轮复习——氯、硫、氮、碳、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学案) Word版含答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7》 二. 教学目的: 1. 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 2. 了解氯气的氧化性(与氢气、钠、铁、某些盐等的反应)及与水、碱的反应,知道氯 SiO及硅水的消毒和漂白原理。了解硫的可燃性和氮气的稳定性。知道硅元素在自然界以 2 酸盐的形式存在,知道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能说出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单质的主要用途。 3. 了解二氧化硫与氧气、与水的反应,认识亚硫酸的不稳定性,认识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与次氯酸漂白作用的区别,了解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了解二氧化硅与氢氟酸、与碱性氧化物、与强碱的反应。 4. 了解氨气与水、与酸的反应,了解氨水的成分以及氨水的不稳定性。了解铵盐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与碱反应等性质。 5. 了解次氯酸、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了解浓硫酸、硝酸分别与Cu、C的反应。了解常温下铁、铝在浓硫酸、浓硝酸中的钝化现象。认识工业上生产硫酸、硝酸的反应原理。 6. 了解陶瓷、玻璃、水泥等硅酸盐产品的用途。 7. 认识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了解氮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了解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来源、性质和危害,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 重点和难点: 1. 氯、硫、氮、碳、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氯气的氧化性(与氢气、钠、铁、某些盐等的反应)及与水、碱的反应,氯水的消毒和漂白原理。 SiO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晶体硅是硫的可燃性和氮气的稳定性。硅元素在自然界以 2 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单质的主要用途。 3. 二氧化硫与氧气、与水的反应,亚硫酸的不稳定性,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与次氯酸漂白作用的区别,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硅与氢氟酸、与碱性氧化物、与强碱的反应。 4. 氨气与水、与酸的反应,氨水的成分以及氨水的不稳定性。铵盐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与碱反应等性质。 5. 次氯酸、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浓硫酸、硝酸分别与Cu、C的反应。常温下铁、铝在浓硫酸、浓硝酸中的钝化现象。工业上生产硫酸、硝酸的反应原理。 6. 陶瓷、玻璃、水泥等硅酸盐产品的用途。 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氮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来源、性质和危害,化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四. 考点分析 本专题内容在高考中的主要考查点是: 1. 氯、硫、氮、碳、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氯气的氧化性(与氢气、钠、铁、某些盐等的反应)及与水、碱的反应,氯水的消毒和漂白原理。 SiO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晶体硅是硫的可燃性和氮气的稳定性。硅元素在自然界以 2 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单质的主要用途。

氮及其化合物导学案(学生版)

氮及其化合物 考点1 氮气及氮的氧化物 1. 氮元素的存在 在自然界中,氮元素既有 态,也有 态,大部分氮元素以 态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 2. 氮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水溶性: 溶于水。 3. 氮气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通常情况下不易发生化学反应。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工业上合成NH 3: 。 (2) N 2和O 2在放电条件下生成NO : 。 (3) Mg 在N 2中燃烧: 。 4. 氮的固定 (1) 含义:将 的氮转变为 的氮。 (2) 方式: 、生物固氮、工业固氮。 5. 氮的氧化物 2O Cu+4HNO (浓↑+2H 例题1 (2013·上海高考)一定条件下,将0.1L CO 、0.2L CO 2、0.1L NO 、0.2L NO 2和0.2L NH 3混合,然后通过分别盛有足量蒸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三个洗气瓶(洗气瓶排列顺序不确定)。假设气体通过每个洗气瓶都能充分反应,则尾气(已干燥)( ) A. 可能是单一气体 B. 不可能含有一氧化碳 C. 可能存在原气体中的两种气体 D. 成分和洗气瓶的排列顺序无关 变式1 NO x 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1) NO x 能形成酸雨,写出NO 2转化为HNO 3的化学方程式: 。 (2) 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NO x 的排放。当尾气中空气不足时,NO x 在催化转化器中被还原成N 2排出。写出NO 被CO 还原的化学方程式: 。 (3) 通过NO x 传感器可监测NO x 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2 Pt 电极上发生的是 (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1 写出NiO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 微课1 书写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化学方程式

高中化学《钠及其化合物复习课》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 壱、复习导入 教学中先展示近几年的高考题,让学生从高考中领会常见的考查形式和常见考点。进一步来掌握钠的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并指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意图】这样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确复习的目的及这节课重点,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 二、教学过程 1、自主复习,知识再现。 首先,课下通过学案表格的完成复习基础知识,课上循着图示想一想,物质之间的转化,为性质的应用打基础 2、利用已有知识来解决这节课的四类问题。 第一类问题是碳酸钠、碳酸氢钠的鉴别。 例.有两试管分别装有Na2CO3 和NaHCO3 溶液,下列操作或判断

正确的是 方案操作判断 A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产生沉淀的为Na2CO3 B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较剧烈的为Na2CO3 C 分别加入CaCl2 溶液产生沉淀的为Na2CO3 D逐渐加入等浓度的盐酸立即产生气泡的为 Na2CO3 【思考讨论】如何鉴别Na2CO3、NaHCO3 【意图】应用例题引入让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然后通学生回答完善答案并留有时间整理,从而也巩固了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基本性质。 第二类问题是有关碳酸盐与盐酸的反应。 写出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 (1)Na2CO3 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写出反应过程的离子方程式(2)稀盐酸中逐滴加入Na2CO 3 溶液,写出反应离子方程式 (3)NaHCO3 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能力提升】 (1)放出CO2 的速率 同浓度的Na2CO3、NaHCO3 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放出CO2 的速率快的是. (2)Na2CO3 溶液与盐酸互滴的现象 向Na2CO3 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开始气泡产生,而向盐酸中滴加

2011高考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氮及其化合物

2011高考第一轮复习教学案氮及其化合物 【课标要求】 1.了解氮气及其重要含氮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某些含氮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能综合应用氮及氮的化合物知识 【知识梳理】 1、本考点知识结构: 2、氮的循环: 3 NO24NO3→NH3 NH3·H2O NH4+、OH- 4、氮氧化物: ①各种价态氮氧化物:1N+(N2O)、2N+(NO)、3N+(N2O3)、4N+(NO2、N2O4)、5N+(N2O5),其中N2O3和N2O5分别是HNO2和HNO3的酸酐。气态的氮氧化物几乎都是剧毒性物质,在太阳辐射下还会与碳氢化物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 ②NO和NO2性质比较

NO: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不成盐氧化物。常温下,极易被氧化为NO2:2NO+O2=2NO2 NO2: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红棕色气体,溶于水后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 ③氮氧化物溶于水计算方法 涉及的可能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为:3NO2+H2O=2HNO3+NO、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NO2+NO+O2+H2O=2HNO3。 NO与NO2混合气体溶于水:反应最后得到的气体是NO,其体积=V(NO)+1/3V(NO2)NO与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 若V(NO)∶V(O2)=4∶3,则容器内无气体剩余,水可充满容器。 若V(NO)∶V(O2)>4∶3,则容器内剩余气体为过量的NO。 若V(NO)∶V(O2)<4∶3,则容器内剩余气体为过量的O2。 NO2与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 若V(NO2)∶V(O2)=4∶1,则容器内无气体剩余,水可充满容器。 若V(NO2)∶V(O2)>4∶1,则NO2过量,容器内剩余气体为的NO,体积为过量的NO2的1/3。 若V(NO2)∶V(O2)<4∶1,则O2过量,容器内剩余气体为过量的O2。 NO2、NO与O2三种气体溶于水: 若V(NO2)∶V(NO)∶V(O2)=1∶1∶1,则容器内无气体剩余,水可充满容器。 若按1∶1∶1反应后,仍有某两种或一种气体多余可按前面思路进行判断。 5、硝酸的重要特性:强氧化性: ①浓、稀硝酸在与活泼或不活泼金属发生反应时,硝酸中5N+被还原,一般不产生氢气。 ②浓、稀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时,5N+被还原,所得产物可以是4N+(NO2)、2N+(NO)、1N+(N2O)、0N(N2)或3N-(NH3),鉴于反应复杂,中学对活泼金属与浓、稀硝酸的反应不做要求。 ③浓、稀硝酸与金属铜的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 (NO3)2+2NO↑+4H2O。以上反应中,硝酸表现出氧化性同时还表现出酸性。其他不活泼金属类似于铜与浓、稀硝酸反应。注意:一定量的浓硝酸与足量的铜发生反应时,硝酸会由浓变稀,往往得到的是NO和NO2的混合气体。 ④浓硝酸与碳的反应:C+4HNO3(浓)CO 2↑+NO2↑+2H2O。硝酸只表现出氧化性。 ⑤在浓硝酸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微热,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浓硝酸的酸性及氧化性。 ⑥冷的浓硝酸在常温下 ...使铁、铝等活泼金属发生钝化(在其表面因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常温时,常把浓硝酸存放在铁质、铝质密闭容器里。但若加热,则会剧烈反应。 ⑦王水:浓硝酸与浓盐酸的混合物,其体积比为1:3。可溶解金、铂、钛等金属。

高中化学《钠及其化合物(1)》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2、学会分析新型钠的化合物的性质 3、通过材料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2、新型钠的化合物的性质 难点 新型钠的化合物的材料分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 通过钠及其化合物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化学性质,使知识系统化

环节二: 钠的新型化合物的研究,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总结出钠的新型化合物的有关知识 1、氢化钠 离子型氢化物,熔融态能导电,电解时在阳极放出氢气。氢的化合价为-1,具有强烈失电子趋势,是很强的还原剂。 氢化钠与水作用比钠与水作用剧烈的多,常因反应热使氢气燃烧,是一种良好的 储氢材料。在高温下还原性更强,如:与氨起反应生成胺化钠(NaNH2);400℃ 时,氢化钠能还原TiCl4 为金属钛。 氢化钠的工业合成是通过钠与氢气直接化合来完成的。具体操作为:首先在氮气氛围下将钠熔融,熔融完毕后,将熔融钠分散到液体石蜡中(防止氢化钠在金属钠表面 形成薄膜不利于吸收),高速搅拌,升温通氢气。 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2、硼氢化钠 NaBH4 是常见的还原剂和重要的储氢载体,能与水较缓慢的反应生成NaBO2,且反应前后B 的化合价不变。硼氢化钠在酸性条件会快速分解生成H3BO3 并释放氢气。在强碱性条件下,常用NaBH4 处理含Au3+的废液生成单质Au,已知,反应后硼元素以BO2-形式存在,反应前后硼元素化合价不变,且无气体生成。 制备过程: 1.用偏硼酸钠(NaBO2)、石英砂(SiO2)、金属钠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生成硼氢化钠和硅酸钠。 2.用无水硼砂Na2B4O7 和石英砂在高温熔融下反应,后与金属钠和氢气,在450 ~500℃温度和( 3.04~5.07)×105Pa 压力下反应,生成硼氢化钠和硅酸钠。 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3、叠氮化钠 NaN3 亦称“三氮化钠”,在真空中加热不爆炸,可逐渐分解为金属钠及氮气,是高 纯度金属钠的实验室制造方法之一。 与酸反应产生氢叠氮酸(HN3)。用于汽车的安全气囊中,当发生车祸时迅速分解放出氮气,撞击时发生反应 6NaN3+Fe2O3=3Na2O+2Fe+9N2↑剧毒,可以使用次氯酸钠溶液对含有叠氮化钠的溶液进行销毁。 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环节三

高中化学氮及其化合物(一)教案人教版必修一.doc

氮及其化合物学案(一) 课标解读 知识再现 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二、氮气的结构和性质 1、氮气的电子式________,两个氮原子间通过_______个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并破坏这种 _________,需要_________,因此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氮气的化学性质 (1)氮气和氢气反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条件__________。 (2)氮气和氧气反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条件__________。 三、氮的氧化物及其性质 1、氮的氧化物简介 2、NO、NO2的性质、制法 (1)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NO和氧气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___________。 ②NO2和N2O4的相互转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___________。因此反应在

______下进行,故通常“纯净”的NO 2或 N 2O 4并___纯。 ③NO 2和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NO 2和NaOH 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硝酸工业用NaOH 吸收尾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O 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______SO 2;能使湿润的淀粉KI 试纸______。 (3)氮的氧化物溶于水计算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原理:2NO+O 2 =2NO 2 ………① 3NO 2+H 2O =2HNO 3 + NO ………② ① x 3 + ② x 2可得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 ② x 2可得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 ②可得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O 、NO 2的制取 ①实验室制取NO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法收集。 ②实验室制取NO 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法收集。 典题解悟 【例1】氮的循环在自然界元素的循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些氮的转化是从氮气到氮的化合物。有的转化是从氮的化合物到氮的化合物。下列过程中,以游离态的氮为原料,最终产生氮的化合物的是 ( ) A .工业合成氨 B .硝化细菌的硝化过程 C .动物尸体腐烂 D .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 E .盛夏时节,雷雨肥田,植物茂盛 【解析】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为:3H 2 + N 2 2NH 3 ,硝化细菌的硝化 过程是将氨或铵盐转化成硝酸盐;动物尸体腐烂是从高分子有机氮到小分子有机氮的过程;豆 高温、高压 催化剂

高中化学《钠及其化合物》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知道Na 及其氧化物的性质。 ⑵能利用Na 及其氧化物分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 ⑶能规范解答以Na 及其氧化物为载体的实验探究、框图推断题。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探究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师生研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 钠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 钠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四、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 通过课前学案指导等过程,诱导学生思考、推理、探究。首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测评练习巩固所 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 1、学生研究学案、多媒体辅助教学。 2、课件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多媒体教学平台。 六:教学过程 1.学生完成基础过关部分 钠是一种光亮的银白色金属(说明有金属光泽)。质地柔软,可以用刀切割(说明硬度小)。熔点较低(97.81℃,鲁科版第9 页),沸点为882.9℃。钠虽为金属,密度(0.97g/cm3,鲁科版第9 页),却比水小。当然身为金属,钠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 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的一系列变化: 先变暗;生成的是(写化学式,下同),再变白;生成的是。然后表面逐渐潮湿并形成溶液,这是NaOH 潮解的缘故。(此时溶液中

在默默地进行着:CO2 + 2NaOH = Na2CO3 + H2O)这一反应。再后来又结块;生成的是,最后变成粉末;这种现象在化学上称为风化,写出风化过程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2.师生探讨提高部分 01.钠与足量的O2 反应,无论反应生成的是Na2O2 还是Na2O,只要参与反应的Na 的质量相等,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一定(填“前者多”或“相等”或“后者多”,下同)。得到的Na2O2 固体的质量与Na2O 固体的质量一定是。 02.一定条件下,取钠与氧气反应后的生成物7.8g 溶于水。若所得溶液恰好能被100mL 浓度为1.00mol/L 的稀H2SO4 中和,则该生成物的成分是( ) A.Na2O B.Na2O2 C.Na2O 和Na2O2 D.都正确 03.(2016 上海虹口高三一模题)如图,倒置的坩埚盖子上放入硫粉,在硫粉中央放一小块钠,用胶头滴管向金属钠滴加一滴水,立即 倒扣上大烧杯,发现坩埚盖子内, 火星四溅,烧杯内出现大量白烟

《氮及其化合物》学案模块

氮及其化合物复习学案 一氮气 氮分子具有稳定结构,在通常状况下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其它元素起化学反应。但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与氢气氧气镁等反应. 写出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雷雨发庄稼”的原理: 氮的固定: 二氮的氧化物的计算 2NO 2 N 2 O 4 3NO 2 + H 2 O == 2HNO 3 + NO 4NO 2 + O 2 + 2H 2 O == 4HNO 3 4NO + 3O 2 +2H 2 O == 4HNO 3 NO + NO 2 + O 2 + H 2 O == 2HNO 3 在一定条件下:2CO + 2NO == N 2 + 2CO 2 6NO + 4NH 3 == 5N 2 + 6H 2 O 6NO 2 + 8NH 3 == 7N 2 + 12H 2 O 例1 由NO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40mL,通入足量的水吸收后剩余5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的体积比( ) A 7:1 B 1:3 C 1:1 D 7:2 三氨氨盐 1、氨的物理性质 氨是有气味的气体,容易,时要吸收大量的能量,用作,溶于水,溶解度是1:700

例2 在标准状况下氨的溶解度是1:700,求所得氨水的质量分数。(列出表达式) 2. 氨的化学性质 (1)氨与水反应 NH 3+H 2 O NH 3 ·H 2 O 一水合氨对热不稳定,加热易分解,写出方程式 [问]向饱和氨水中加入固体烧碱,能不能有氨气放出,为什么? (2)氨与酸反应 氨气与氯化氢反应 写出氨与硫酸,硝酸,磷酸,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氨的催化氧化 -3价的氮能被氧化,氨能作还原剂,氨在催化剂的存在下,高温下能被氧气氧化,生成NO,这一反应叫氨的催化氧化。该反应是工业上合成硝酸的基础 写出反应方程式并标出这个反应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注意:氨被其它的氧化剂氧化,除上述反应外,一般都被氧化成氮气 (为什么?因为氮气稳定,结构稳定的物质容易生成) 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 (1)氨气的纯氧混和点燃能爆炸 (2)氯气和氨气不能共存 (3)氨气在加热条件下可还原氧化铜 3、氨的实验室制法 在实验室中常用给铵盐和碱加热的方法来制取氨。 [强调]铵盐通常是氯化铵,硫酸铵。碱通常是熟石灰,碱石灰。铵盐通常不用硝酸铵,碱通常不用固体烧碱。 反应方程式: [问题](1)装置与制什么的装置相同?为什么? (2)收集的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的原因是什么? (3)可用两种方法检验氨气收满,请列举两种方法 (4)该反应能与写成离子方程式?为什么?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教案设计:2.1钠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 一、教学目的 1、了解钠和铝的物理性质。 2、掌握钠、铝和氧气反应。 3、了解过氧化钠的性质及用途。 4、了解氧化铝的性质及用途。 5、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钠与氧气的反应,铝与氧气的反应。 难点:钠、铝与氧气反应的实质(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 演示-讨论-探究法 教学过程 〔引入〕从元素周期表中金属所占五分之四及金属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入 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 〖过渡〗上节课我们运用“观察法”“比较法”来认识物质的性质。在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中,往往还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 〔讨论1〕举例说明金属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学生讨论〕(1)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金属与酸的反应; (3) 金属与一些盐溶液的反应 (4) 跟其他非金属单质等的反应 〔投影〕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演示〕实验2-1 观察金属钠 思考下列问题: 1、金属Na可以用小刀切,说明Na的硬度怎样? 2、金属Na为什么要放在煤油中保存? 3、金属Na在煤油中沉下去,这说明什么? 〔提问〕通过实验观察,你能不能简单地描述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硬度小,可以用小刀切割等等。能导电) 〔讲解〕钠在空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 + O 2 == 2Na 2 O(白色固体) 〔演示〕实验2—2 把一小块钠放在坩埚上加热,有什么现象? 现象:先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然后,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 ( Na 2O 2 ) 化学方程式:2Na + O 2 == Na 2 O 2 (淡黄色固体) 〔分析〕金属Na在氧气中燃烧,发生反应生成的过氧化钠中Na元素是(+1)价,氧元素是(-1)价。 〔讨论2〕1.将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和将金属钠放在空气中加热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和产物不同对你有什么启示?理解实验法的意义。 2.在你做过的实验中,还有因条件改变而影响实验结果的情况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