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简明读本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资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简明读本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资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简明读本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资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简明读本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资料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案例1 “实事求是”碑的来历

在延安中国革命纪念馆,保存着一块刻有“实事求是”四个大字的石碑。这块石碑,有一段不寻常的来历。

早在1931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被捕叛变后,党中央的工作从内容到形式都由王明主持,但白色恐怖下的党中央机关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王明等人经常是四处躲避。恰好此时,共产国际需要中共派一个负责人到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并参加共产国际的领导工作。于是,“九一八”事变后,王明到了莫斯科。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主要负责人,并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主席团委员和书记处候补书记。28岁时就成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

1937年6月,伤情严重的王稼祥抵达莫斯科。在苏联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身体状况逐渐好转。中共中央决定由王稼祥接替王明,出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的代表。1937年11月29日,王明便从莫斯科回到了延安。

出于对共产国际的尊重和对这位长期在外的领导人尊敬和礼貌,毛泽东等赶到延安机场欢迎王明的到来。毛泽东向王明伸出热情的大手,说道:喜从天降!欢迎你给我们山沟里送来马克思主义。也许,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欢迎词。因为早在中央苏区时,王明对毛泽东的“农民路线”及其领导地位,便持着反对和排斥的态度。

一踏上延安的土地,王明便摆出一副“钦差大臣”居高临下的模样。一天上午,中央党校接到通知,要学员们到大礼堂集合,听一位大人物作重要报告。王明衣着齐整,脚穿马靴,满面笑容地走上了主席台。

王明扫视了一圈会场,显得气宇轩昂。他开口便讲国际形势,次谈国内形势,最后谈到党的任务:现在形势变啦,我党的任务和路线也应随着变化。过去我们的头号敌人是蒋介石,现在国共两党又开始第二次合作了;目前,我们的一个重要战略部署,就是同蒋介石要化干戈为玉帛,一切通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于统一战线,要接受蒋介石的领导。王明口若悬河,讲得有声有色,致使许多同志将他的话当作新的指示、新的观点,认真地进行记录。

1937年12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王明表现得不可一世,他向会议提交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和他的演讲,被一些人看成是“国际路线”。对王明的这种表现,毛泽东一时有点摸不着头脑,他希望大家能看到对蒋介石寄以希望是会吃亏的。他表示坚持自己原来的见解与主张之外,便没有多说话。

中央政治局会议之后,王明当上了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此后,王明的右倾思想进一步发展,擅自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宣言和谈话,甚至企图在武汉建立第二中央。

为了解决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上的分歧,17岁时就曾见到过列宁的任弼时来到莫斯科。在中国革命艰难的实践中,任弼时已经充分地认识到毛泽东路线的正确。在莫斯科期间,他和王稼祥多次与共产国际领导人讨论中国的国内形势,极力宣传毛泽东统一战线的政策,反复介绍王明那一套给中国革命造成的危害,为斯大林和共产国际支持毛泽东奠定了基础。

1938年6月,共产国际举行会议,通过了一个支持毛泽东的文件。在莫斯科治病的王稼祥动身回国时,共产国际中国方面的负责人季米特洛夫为王稼祥、任弼时举行家宴,并告诉他们:“应该告诉全党,承认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他是在实际斗争中锻炼出来的领袖。其他人,如王明,不要竞争了吧!

9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传达了季米特洛夫的意见。会议决定在延安召开六届六中全会。王明无奈,只好回到延安。9月29日至11月6日,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桥儿沟召开。会议经过正确的批评和斗争,基本上克服了王明的右倾投降主义。王明在口头上承认了毛泽东的领袖作用,表示要统一在中央和毛泽东的周围,“如北辰而众星拱之”。11月6日通过了《政治决议案》等文件。会议提出,应当彻底肃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凶恶敌人——思想上及工作中的公式主义、教条主义与机械主义;还提出加强党的团结和组织纪律性;坚决实行民主集中制——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要真正懂得中国的实际,并非易事。中国共产党从建党的那天起,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卓越的领导人,就尝试着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向形形色色的教条主义作斗争。遵义会议后,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王明的时代

虽然结束了,可是所造成的影响并不是一下子就能肃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还在作祟。

教训如此之多,情况这样复杂,毛泽东认为有必要组织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对党的历史经验、路线,进行认真地学习和清理。这就是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整风运动开始不久,1942年6月12日,中共中央党校大礼堂在“红色首都”延安的宝塔山下落成,毛泽东应邀兴致勃勃地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那字体兼具山海之势,颇见一代伟人的气度与风采。1943年12月12日,这四个大字被刻在石板上,镶嵌在大礼堂正面墙上,作为全党同志学习的座右铭。1947年3月,胡宗南进犯延安,人们郑重地取下石刻,埋入地下。解放后,党校旧址上办起了师范学校,师生们在一次建校劳动中挖出了石刻,交延安革命纪念馆保存至今。

1.结合案例,谈谈王明“左”倾关门主义和右倾投降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的危害,分析延安整风运动和“实事求是”立碑铭志的重大意义。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冲破党内教条主义束缚,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案例点评

《国际歌》中有一句让人心潮澎湃的话:“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懈追求真理、为捍卫真理而斗争的历史。正是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汇聚起了中国共产党这支坚不可摧的革命队伍。而这种探求真理的过程,就是实事求是的过程。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党内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存在着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左”的错误倾向的斗争中形成并确立的。王明就是一个典型的教条主义者。他自以为是“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可他根本没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不了解中国实际,不懂得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意义。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犯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在抗战初期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尽管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结束了王明时代,但其造成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影响仍然在

党内作祟。延安整风运动清算了主观主义,在全党树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最终形成。

“实事求是”四个字并非毛泽东的发明,但是毛泽东赋予这四个字前所未有的博大精深内涵。1941年5月,毛泽东在以《改造我们的学习》为题,做整风工作的报告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的涵义作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全新解释,并使其成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实事求是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语言、思维方式,而且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因此,毛泽东应邀给中共中央党校题写校训时,便挥笔写下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并被立碑铭志。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使中国共产党摆脱了教条主义带来的精神枷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创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案例2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由于1958年至1960年的“大跃进”急于求成,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加上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的背信弃义、撕毁合同等原因,我国国民经济进入极其严重困难的时期。1960年12月24日到1961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工作会议。毛泽东先后在1960年的12月23日、30日,1961年]月3日、日等多次听取汇报,经过汇报会的讨论、酝酿和思考,毛泽东深刻认识到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我们缺乏经验,犯了主观主义错误,没有从实际出发,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思想逐渐形成。在中央工作会议最后的一天,毛泽东发表了以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为主旨的讲话。

毛泽东说:“这一次中央工作会议,开得比过去几次都要好一些,大家的头脑比较清醒一些、比如关于冷热结合这个问题,过去总是冷得不够,热得多了一点,这一次结合得比过去有进步,对问题有分析,情况比较摸底。当然,现在有许多情况,就中央和省一级来说,还是不摸底。”“我希望同志们回去之后,要搞调查研究,把小事撇开,用一部分时间,带几L个助手,去调查研究一两个生产队、一两个公社。在城市要彻底调查一两个工厂、一两个城市人民公社。””这些年来,我们的同志调查研究工作不做了。要是不做调查研究工作,只凭想像

和估计办事,我们的工作就没有基础。所以,请同志们回去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把握就不要下决心。”

毛泽东提出要做到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首先是要情况明,这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因此要摸清情况,要做调查研究。他说:“今年搞一个实事求是年好不好?河北省有个河间县,汉朝封了一个王叫河间献王。班固在《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中说他,实事求是丶这句话一直流传到现在。提出今年搞个实事求是年,当然不是讲我们过去根本一点也不实事求是。我们党是有实事求是传统的,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但是建国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我们对实际情况不大摸底了,大概是官做大了,,我这个人就是官做大了,我从前在江西那样的调查研究,现在就做得很少了。今年要做一点,这个会开完,我想去一个地方,做点调查研究工作。”

毛泽东关于调查研究问题作过许多论述,在毛泽东思想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但宦们绝大部分是革命战争时期的著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方预的论著就很少见「。毛泽东这篇讲话,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比较集中地讲调查研究问题。它是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经过一段曲折之后,总结经验的产物。这个讲话,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精神在一定程度上的恢复,为克服面临的严重经济困难,尽快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案例讨论

1.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注重调查研究的典范?从本案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为什么说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作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

案例点评

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951年又完成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的认识不足,更由于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在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在“大跃进”,运动

中,高指标、瞎指挥、虚报风、浮夸风、“共产风”盛行,各地纷纷提出工业大跃进和农业大跃进的不切实际的目标,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在农业上,提出“以粮为纲”,不断宣传“高产卫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粮食亩产量层层拔高;在工业上,错误地确定了全年钢产量1070万吨的指标,全国几千万人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并且“以钢为纲”,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大跃进”。“大跃进”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大跃进”是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国情的科学认识、忽视经济规律、过高估计主观能动作用而产生的错误。毛泽东带领全党对这一错误进行了反思,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并由此总结经验教训,重申调查研究的重要性。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到:

第一,“大跃进”的实践表明,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而要准确把握中国的实际,把握某个地方、某个部门的实际,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获得对实际正确认识击本路径,是做到从实际出发的必要前提,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环节。

第二,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者,他长期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做出了重大贡献。在领导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面对工作中的失误和困难,他倡导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恢复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是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坚持。虽然这一时期党在实际工作中偏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但毛泽东的这些思想是非常正确的。

第三,毛泽东的讲话还表明,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是不符合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是脱离实际、犯主观主义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反对官僚主义,党和政府的领导于部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决策。

案例3 冲破禁锢

粉碎“四人帮”后,在如何看待“文化大革命”这个重大而敏感的问题上,国内现实政治生活中存在着日益显露且无法回避的矛盾。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两报一刊发表了题为《学好文件抓好纲》的社论,公开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两句话很快就被概括为“两个凡是”,作为当时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

推行“两个凡是”的方针,就必然要维护“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就难以冲破毛泽东晚年所犯的严重错误的束缚,就难以将党和国家的建设引向正确的轨道。

此时,由于“两个凡是”的阻碍,邓小平还没有恢复工作。但他时刻关注着党和国家的发展。对“两个凡是”的口号,他持坚决反对态度。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在给华国锋、叶剑英并转党中央的信中,极有针对性地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不久,邓小平在与中央几位同志的谈话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两个凡是’不行”,“毛泽东同志说,他自己也犯过错误。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情。……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应该像毛泽东同志说的那样对待这个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说过‘凡是’,列宁、斯大林没有说过‘凡是’,毛泽东同志自己也没有说过‘凡是’。”邓小平的话,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无异于石破天惊,令人振聋发聩。

1977年7月,复出后的邓小平在十届三中全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说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作指导的意思是,要对毛泽东思想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要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指导我们各项工作。”在全会闭幕时,他再一次强调要对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并指出,毛泽东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特别重要。

这些重要论述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真理标准问题。也正是在邓小平这些重要论述的影响下,一些党的干部和理论工作者开始在质疑中大胆思索。冲破“两个凡是”思想禁锢的力量正在积聚,一场广泛深入的思想解放运动即将来临。

1978年4月上旬,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胡福明寄给《光明日报》的理论文章《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引起了新任总编辑杨西光的高度重视。杨西光建议作者对该文作进一步修改,以加强现实针对性,并请正在撰写同一主题文

章的中共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的同志共同参与修改。经反复修改,并经时任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的胡耀邦审阅定稿后,5月10日,一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刊登在中共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上。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公开发表。当天,新华社转发了此文。12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转载。

这篇文章深刻指出:社会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凡有超越于实践并自奉为绝对禁区的地方,就没有科学,就没有真正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而只有蒙昧主义、唯心主义、文化专制主义。

显然,这篇文章从理论上对“两个凡是”僵化思想路线给予了否定和批判。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文一经发表,即在党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和热烈讨论,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它首先遇到的却是主张“两个凡是”的人的责难和压制。

关键时刻,邓小平挺身而出,在中央领导人中率先对这场讨论给予了态度鲜明和坚强有力的支持。5月30日,他在同胡乔木等几位同志谈话时尖锐地指出:“毛泽东思想最根本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实事求是。现在发生了一个问题,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都成了问题,简直是莫名其妙!”6月2日,他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号召人们“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不久,《解放军报》就发表了一篇题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的理论文章,以鲜明的态度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人民日报》随后进行了转载,有力地推动了真理标准讨论的开展。7月21日,邓小平在同中宣部负责人谈话时,针对真理标准的讨论,明确提出:不要再“下禁令”、“设禁区”了,不要再把刚刚开始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向后拉。

9月中旬,邓小平出访朝鲜回国,随即视察了东北三省和唐山、天津。期间,他多次发表重要讲话,猛烈抨击“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强调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的北方谈话,正如他自己说的“我是来点火的”,他点燃的,是思想解放之火,是烧毁一切禁锢人们思想的条条框框的真理之火。

为了有力支持真理标准讨论,邓小平不仅进行了广泛的思想发动,而且敢于针锋相对地与消极面作直接斗争。

在真理标准讨论的热潮在全国日益形成之时,党的重要“喉舌”、在“文化大革命”中向来并驾齐驱的“两报一刊”,却出现了分歧:作为党中央理论刊物的《红旗》杂志从一开始就采取了“不卷入”政策,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不转载,对真理标准的讨论不表态。真理标准的讨论,实质上是实事求是与“两个凡是”两条思想路线的一次正面交锋。《红旗》的不卷入,实际上就是对“两个凡是”的肯定和支持。而且,由于《红旗》杂志的性质、规格及其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重大影响力,它的不卷入,对于真理标准讨论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阻碍。

1978年11月,谭震林在为纪念毛泽东诞辰85周年而写给《红旗》杂志的文稿中,坚持要写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红旗》杂志负责人考虑到谭震林在党内德高望重,直接改动文稿不合适,于是在11月16日将该文稿呈送中央常委审阅。邓小平看到后,在批语中写道:“我看这篇文章好,至少没有错误。改了一点,如《红旗》不愿登,可转《人民日报》登。为什么《红旗》不卷入?应该卷入。”并一针见血地指出“看来不卷入本身,可能就是卷入。”之后,李先念对这篇文稿也写了支持的批语。在此情况下,《红旗》杂志才不得不刊登了谭震林的文章。由此,实际上结束了《红旗》杂志的不卷入状态,从而为真理标准讨论又扫除了一个障碍。

在邓小平等一批老同志的大力支持和极力推动下,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国范围内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全国理论界、新闻界等纷纷举办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会,努力使更多的人关注和投入到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中来,并在讨论中努力澄清大家在这个问题上的模糊认识,激发大家敢于突破思想禁锢思考问题的巨大勇气和创新精神。

与此同时,全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和大军区的主要负责人也都纷纷参与到真理标准的讨论中来,并先后公开发表讲话或写文章,表态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真理标准讨论的深入广泛开展,使党和国家政治生活出现了喜人的生动局面,形成了自延安整风以来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他深刻指出:“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大家认为

进行这个争论很有必要,意义很大。从争论的情况来看,越看越重要。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真理标准讨论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为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和实施,为党和国家建设的伟大转折,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案例讨论

1.理论界有人用“口将言而嗫嚅,足欲进而趑趄”这两句古话来形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两年中,人们思想仍处于比较僵化状态的局面。请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如何理解这一论断?

案例点评

中国共产党80余年的光辉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我们的道路就越走越宽广,事业就越来越红火;什么时候背弃了实事求是,困难和挫折就会接踵而至。

“文化大革命”时期,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认识以及林彪、“四人帮”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思想的禁锢,导致人们的思想处于僵化或半僵化的状态,各项事业停滞不前。“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为了冲破思想禁锢,重新恢复工作的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环节,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支持和领导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与提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时的毛泽东相比,邓小平重新恢复和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所面临的历史条件更为复杂。当时理论界有人用韩愈的两句古话形容这种局面,叫做“口将言而嗫嚅,足欲进而趑趄”。要使人们从“两个凡是”等“左”的僵化和半僵化的思想状态下摆脱出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

正确道路,必须从端正党的思想路线入手。如果思想路线问题不解决,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历史经验和教训的科学总结,组织上的清理整顿,经济上的调整改革,未来道路的正确选择,所有这一切都无从谈起。因为,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是一切拨乱反正和整个改革开放的前提和先导。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敏感性、尖锐性恰恰在于它的政治意义。这场讨论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有力地推动了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的锐利武器和胜利法宝,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牢牢地坚持而不能丢弃。

案例4 天下第一村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农村广袤的舞台上,没有一座村庄能演绎出华西村那样的财富传奇,也没有一座村庄能像华西村那样持续地成为耀眼的主角。

它有着惊人的财富,虽然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人口不到2000人,但去年集体经济销售收入已达450亿元,可用资金超过30亿元,享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誉;它一如既往地坚持走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所有村民住上了别墅,拥有小轿车,最“穷”的家庭也有资产一两百万元,最富的有2000多万元。

几乎每一个参观过华西村的人都想寻求它成功的奥秘,有人说是它因时逢会,也有人说是前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深谙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道。

3月12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吴仁宝爽快地向记者透露了华西村成功的“秘诀”———实事求是。

但同时他也说,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实事求是最大的敌人,在基层工作的同志,要想从实际出发,为百姓干点实事,就不能唯书、唯上,也不能跟风、赶潮流。

唯上曾让华西村民吃尽了苦头,因而他们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科学命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坚持实事求是,让他们发展起了集体经济,又促使他们大胆试、大胆闯,搭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的热潮中,华西村以“战天斗地”的精神成为全国典型,它在1975年就作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对外开放,但是,贫穷的状况并没有因此改变。当地人为华西村编了这样一首民谣:“做煞(指蛮干)大队无搭头,干起活来累死人。有女不嫁华西去,宁愿扔在河浜里。”

华西村的领导人意识到,仅仅靠伺弄庄稼,是无法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所以,在上世纪60年代末,华西村就大胆开办“小五金”厂。这在当时,“小五金”厂属于“资本主义尾巴”的范围,他们只有偷偷摸摸生产,上级来检查就关门,等他们一走,机器又“隆隆”响起。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华西村的集体经济已有100万多元固定资产,在银行还有100万元存款。村民也搬进了村里统一修建的砖瓦房,且家家有存款。因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行时,华西村选择了以统一经营为主。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尝到发展工业甜头的华西村,在苏南农村建起了第一个工业园区,创办了后来成为它经济命脉的钢铁企业。1988年,华西村以第二产业为主体,一、三产业为两翼的集体经济年产值达到10106万元。

“亿元村”使华西村再度成为我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吴仁宝事后总结这段历史时说,唯上只有自食恶果,但这绝不是说要发展就要与上级对着干,而是要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华西村的首要任务是发展,老百姓也愿意走集体经济的道路,而中央也没有“一刀切”,而是说“宜分则分”、“宜统则统”,人家宜分就走分的道路,华西村宜统就走统的道路。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吴仁宝从报纸上看到这条消息后,觉得机会来了,他迅速做出了一个后来使华西村突飞猛进的决策———集中华西村所有的资金,抢占工业原材料市场。

在绝大多数人还在学习领会南巡讲话精神时,华西村用筹集的几千万元,“吃”进了后来价格翻了数倍的钢坯、铝锭和电解铜,这些原材料很快投入到村新办企业的生产中。

正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华西村解放思想,敢闯敢干,没有让机遇从指间滑过,从而搭上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

1999年8月,华西村股份公司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全国第一家农村经济综合开发的上市公司。

乡镇企业转制之风兴起,是跟风、赶潮流?还是因循守旧,“一公到底”?华西村再次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做出了选择,既没有全面转制,也没有“一刀切”,而是从实际出发,选择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乡镇企业转制之风席卷全国,在乡镇企业比较发达的苏南地区,“转制风”更是盛行。是跟风盲从?还是“一公到底”?华西村面临一次关键的选择。

有人鼓动吴仁宝将村里一些效益不太好的企业转制,但被他拒绝了。他分析道,一些乡镇企业转制,是因为搞集体经济滋生了吃“大锅饭”的思想,导致效率低下,企业生存困难。但华西村不一样,它的集体经济发展比较成功,大家也觉得发展集体经济能集中力量能办大事,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因此华西村要以发展集体经济为主。

他总结说:“不怕私有,也不怕公有,就怕跟风、赶潮流,搞得公私都没有。转制好还是不好,也必须从实际出发。”

同时,华西村也没有“一刀切”,而是搞“一村两制”———以集体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但绝不允许‘一家两制’,否则,丈夫在村企业当厂长,妻子开饭馆,吃一百,付一千,甚至不吃也付钱,集体的‘肥水’都流到‘个人’的田里去了。”吴仁宝说。

这一次选择更加坚定了村民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的信心。2001年,华西村集体企业销售收入已达到40亿元,也就是在这一年,国务院、中宣部、中组部在纪念建党80周年“肩负人民的希望”大型图片展中,正式称华西村为“天下第一村”。

如今,华西村集体经济已发展到50多家企业,涉及钢铁、服装、建筑、旅游等多个领域,生产1000多种产品。同时,现在村里还有200多家个体私营企业。

一方面要实现“先富带未富”的理念,另一方面又要得到村民的支持。华西村以实事求是作为解放思想的助推器,大胆探索,突破行政区域的束缚,创造性地提出以“一分五统”的方式组建“大华西村”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从成为“亿元村”开始,华西村就向经济状况远不如己的左邻右舍支持资金、技术,但收效甚微,并没有给老百姓

带来多少实惠。而且有村民提出:“华西村富了,发展也很健康,为什么要找包袱来背,这样会不会把自己也拖垮?”

华西村并没有为了追寻一个崇高的理想而忽视村民的感受,因为一个不顾实际,不尊重群众意愿的政策,是不会得到群众拥护而顺利执行的。华西村花了7年时间来探索一个科学有效的机制,既能得到村民的支持,又能带动周边村走向共同富裕。

2001年,华西村创造性地提出以“一分五统”的方式组建“大华西村”。“一分”即各村仍由本村村民自治,资产也属本村村民;“五统”即“大华西村”由华西村统一管理经济、统一管理干部、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劳动力、村民福利统一发放、村庄建设统一规划。

江苏省委宣传部赴华西村调研组认为,“一分五统”是农村基层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为优化资源配置、共同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新的管理模式。

目前,已有20多个村庄加入到了“大华西村”,华西村管理的土地达到35平方公里,人口有3.5万人。华西村开始在新的“领地”上实现其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想。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2003年起接替吴仁宝担任华西村党委书记的吴协恩说,未来的“大华西村”将南有钱庄(工业园区)、中有天堂(村民生活居住区)、北有粮仓(农林科技示范园区)。

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还能继续走下去吗?记者问吴协恩,他的回答很巧妙,依旧是“实事求是”。

华西的未来如何?只有等待实践来解答。但吴仁宝带领“天下第一村”创造的奇迹,必将成为中国农村永恒的传奇。

华西感言

坚持实事求是推进城乡统筹

华西村作为首富村、小康村的首要价值,在于让大家明白农村为什么穷?要怎样才能富,而非机械地复制,中国小康村研究会会长、前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认为。

过去华西村为什么会穷?就是因为它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一味唯上、跟风,虽然拥有全国典型的光环,但经济发展却裹足不前。后来华西村为什么会

富?就是因为它以实事求是来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不但能够在不同时期做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选择,还能够不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抢抓机遇,以惊人的速度积聚财富。

实事求是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也是我们在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时应当坚持的。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发展的不同阶段情况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因时制宜,循序渐进,既要增强紧迫感,又不能急于求成;由于地理、人文条件等差异,在主城区、渝西地区、三峡库区和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城乡统筹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因地制宜,把握好本区域城乡统筹的主要矛盾,科学地安排政策、措施和方法。

只有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推进城乡统筹才不会偏离“航线”,同时也能避开激流险滩,加足马力,破浪前行。

观点集纳

中宣部部长刘云山要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华西;要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华西;要看共产党员先进性到华西。华西的实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体现。

香港中文大学周怡博士“一分五统”是中国农村制度建设的新探索,它延续着华西的一贯思路,标示着华西的新未来:依旧是集体主义的,但却是一个扩大的不断进步的新集体主义。

参观过华西村的一位德国政要华西村的富裕,让我们亲眼见到了马克思早在100年前所畅想的那种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真正富裕。

相关链接

“常青树”的秘密

华西398号,是一栋躲在角落里的旧楼房,上世纪70年代,华西村就向村民统一分配了这种楼房。如今,村里已没有人再住这样的房子,大多租给了外来打工者。然而,叫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栋房子的主人,就是“天下第一村”的“当家人”吴仁宝。

楼房里的陈设很简单,家具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的款式,只有挂满墙壁的相片显示了主人的不平凡经历,那是吴仁宝在几十年间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

吴仁宝曾给自己定下“三不”规矩: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奖金。这个规矩多年来一直得到严格执行。如今,吴仁宝又用它来要求已担任村干部的子女。据统计,上级给吴仁宝奖金已达5000万元。他不取分文,全部留给集体,用其中3000万元成立“华仁慈善基金”,帮助周边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

他常说:“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能占一个床位。”如今,这两句话已被刻在村里最醒目的地方,成为村党员干部的座右铭,也被村民所熟知。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吴仁宝一直是中国农业战线上的先进,几乎获得了一位农民党员可能获得的所有荣誉。有一位外地村支书在参观了华西村后忍不住问吴仁宝:“我们村的条件并不比华西村差,为什么干不到你们那样好。”吴仁宝说:“如果你像我这样当40多年的村支书,也许比我还要干得好。”

吴仁宝在担任华西村支部书记和党委书记的42年里,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十三四个小时。

2003年,他从村党委书记的位子上退下来后,仍担任着村党、政、企办公室主任的职务,为华西村的发展作顾问。每天上午10点30分,他都要到村大礼堂为游客做一堂报告,讲述村的发展历程。听老书记作报告,也成为“华西一日游”的亮点。今年已81岁的吴仁宝说,他要干到85岁,因为他也犯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他要在有生之年把这些错误改掉。

正是由于几十年来,华西村以吴仁宝为首的党员干部能始终保持“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的优秀品格,他们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也正因为如此,华西村的每一次关键选择,都能够得到群众的拥护。

这,也是吴仁宝能成为“常青树”的秘密。

一户普通村民的华西生活

孙长云家是华西村一户普通家庭,如今54岁的孙长云和老伴、女儿、女婿和外孙住在村里统一分配的、面积达620平方米的别墅里。

在这栋三层楼的别墅里,有宽敞的客厅、42吋的等离子电视和豪华的浴缸,车库里还停了两辆小轿车。

孙长云说,从上世纪70年代搬进村里统一修建的砖瓦房算起,他已搬了四次家,其间还住过第二代楼房和第三代别墅,现在住的是第五代别墅。别墅,包括装修,花了260万元,但孙长云没有从腰包里掏一分钱,都是村里统一分配的。

对这种统一分配的方式,华西村民早已习以为常。1985年,彩电在中国还是奢侈品时,华西村就向每户村民发了一台彩电。上世纪90年代,华西村又向村民发了300多台小轿车。

“这些东西也不是白给,必须从股金里扣。”孙长云说。

华西村民的收入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工资,村民的工资并不高,孙长云作为村属钢铁企业的环保科长,每月只有800元。二是福利,包括基本生活费、医疗保险金等,所有村民的福利人人平等。华西村民的收入差别主要体现在奖金上,奖金实现的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孙长云去年奖金有20万元左右,但这些奖金并不是所有的都以现金的形式发到他手里,而是只能发20%,其余的作为股金投入到集体经济,享受分红,在今年的分红产生后,去年的股金就会作为房款抵扣。

“全家人去年奖金有差不多100万元,拿到手里的有20万元,其余的会当作房款抵扣,到了后年,房款可全部还清。”孙长云说。

由于村民能以奖金入股,因此每人都可以享受集体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大家打心眼儿里认同集体经济。”孙长云说。

其实,村里带给他们的福利还不止这些。比如,华西村与上海一家著名医院合作建立了村医院,村民每年可以享受价值5000元的免费体检,而且村民还可以“带薪看病”。村里还经常为村民组织各种活动,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曾由村里组织出国参观。

今后,华西人的生活还要上档次,可以不用洗衣、做饭了。”孙长云说,目前,华西村准备投入十几亿元,仿照迪拜酒店建一栋328米的高楼,村里将它称为“空中新农村”。5年后,所有的村民都会搬进去。里面是酒店式管理,可提供洗衣、做饭等物业服务。

案例讨论

1. 40多年来华西村不断发展、不断壮大,一浪高于一浪地前谢方面的。你认为最重要、最关键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

2.吴仁宝村支书带领华西村人民艰苦奋斗的历程,给我们哪些启?

案例点评

华西村是全国著名的先进典型,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始终坚持高举旗帜,坚定正确方向,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建设、党的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一面旗伙。华西村的成功,华西卢村的崛起,华西村的长盛不衰,虽有诸多原因,但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勇攀高峰。在华西村发展的各个时期、各个阶段,华西人在吴仁宝老书记的带领下,始终能够敏锐地把握时代的脉搏,能够找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华西村实际的契合点,坚持理念上的创新,以先人一拍、快人一步、高人一筹的姿态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最前列;既不唯书,也不唯上,只唯实,始终坚持一切从华西村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具有华西特色的发展之路。可以说,华西村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农村、中国农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发展史。

纵观40多年来华西村人艰苦奋斗的历程,我们发现有王条主线贯穿其中。第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坚信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并把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艰苦创业、真抓实干、造福于民的实际行动。第二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性与因地制宜发展华西的创造性高度统一,使华西村敢为人先,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第三是立党为公、甘于奉献,有福民享、有难官当。吴仁宝用人格魅力和表率行为影响和感染一代又一代华西人,使华西村永葆本色,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需要一大批像吴仁宝这样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入。我们向他学习,是要学习在他身上体现出的“华西精神”,一种艰苦奋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立党为公的精神。

案例5

中国民众认可“中国模式”

民众究竟如何看待“中国模式”?是否认同?他们心目中的“中国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中国模式”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等等。这些问题的探讨和意见收集将有利于对“中国模式”认识的进一步深入。为此,人民论坛杂志社联合人民网、人民论坛网等进行了“你如何看待中国模式?”的专题调查,该问卷调查共有4970人参与。此外,人民论坛记者还随机调查了192位社会人士,共计5162人。

74.55%的受调查者认可“中国模式”

“中国模式”的六个关键词:改革、发展、渐进、开放、试验、稳定

“中国模式”是理论界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验的一种概括,那么民众是否认可“中国模式”的提法呢?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4.55%的受调查者认为有“中国模式”,其中认为“‘中国模式’还是在探索中的发展模式”占受调查者的60.25%(3110票),认为“‘中国模式’已经成型”的占受调查者的14.3%(738票)。同时,调查显示,认为没有“中国模式”的理由,主要集中在,一是认为中国的发展路径还不能形成一种模式,二是认为“中国模式”的提法还没有得到世界公认。

有网友认为,“中国模式就在我们身边。深圳模式、浦东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义乌模式、华西村模式,等等,这不就是中国模式的缩影吗?!”“中国模式与美国模式、苏联模式、东亚模式都不同,我们是结合自身的实际探索出来的,当然有!”“30年来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中国模式可以说已经成型。”

专家表示,之所以对“中国模式”的认同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关键在于人们对“模式”一词的认识有所不同,实际上,“模式”并不是一个僵化的概念,它也有一个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演化变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长期的、渐进的和独特的。

如果用几个词来表述“中国模式”的话,民众最为认同哪些描述词呢?本次问卷调查在征求相关专家的意见基础上,备选了十二个关键词:创新、试验、兼

容、渐进、改革、公平、效率、稳定、发展、自主、开放、共享。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六位的分别为:改革、发展、渐进、试验、开放、稳定。专家认为,改革、发展排在最靠前的位置,这表明民众的认知与30年来的发展历程是基本吻合的,30年来我们就是一个不断改革、不断发展的过程。至于渐进、试验为何如此靠前,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改革所采取的策略就是渐进式的,以及通过试验点、试验区的形式逐步推进的一个过程。此外,开放总是与改革相对,稳定却常常与改革、发展一起,都是我们讲得较多的方面。

63.7%的受调查者认为,“中国模式”主要是指中国特色的市场化

“中国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强有力的政府主导、渐进式改革以及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同时进行

“中国模式”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调查结果显示,民众认为“中国模式”的指向,排在前三位的是“中国特色的市场化”(3172票,63.7%)、“中国特色的民主化”(1984票,39.84%)、“中国特色的工业化”1609票,32.31%)。

“你认为中国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强有力的政府主导”(2918票,占总57.46%)、“以渐进式改革为主的发展战略”(2424票,占总47.74%)、“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同时进行”(2276票,占总44.82%)。那么,“中国模式与美国模式、日本模式的最大区别在哪些方面?”结果显示,排在前四位的是:“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2525票,50.3%)、“既注重中国社会实际,又兼收并蓄”(2228票,44.39%)、“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原则相结合”(2131票,42.45%)、“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2040票,40.64%)。

由此可见,实行政府主导下的改革是受调查者认为“中国模式”的最大特点,也是“中国模式”有别于“美国模式”、“日本模式”的最大区别。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政府的主导下,才使得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了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转型的特色。有专家认为,把市场经济写在社会主义的旗帜上,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转型,就是“中国模式”的最大特色。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宇认为,中国的改革方式的鲜明特点主要体现在“渐进”——增量先行,双轨过渡,分步推进,循序渐进,先试验后推广,由点到面,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理解和认识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就明确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定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虽然可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崭新武器,却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还需要做到将马克思基本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也就是如何认识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思考和探索的过程,最终在党的七大上,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并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客观实际问题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古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古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结智慧的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集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遵循。同时,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家安设的理论也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这个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在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最新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了一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这个“承”和“进”恰恰就体现在这些新的思想、观点和论断上。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二者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也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共同的理论基础。同时,他们都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坚持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绝不意味着贬低或抛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而是体现和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当代中国又有了新的成果,体现和强调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有了新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试题及答案 转自安徽立知教育 6.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B.实行改革开放c.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D.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做出科学评价的历史文献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D.《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8.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 ) A.改革开放B.实事求是 C.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9.邓小平首次正式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的是( ) A.党的十三大报告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党的十四大报告 D.党的十二大报告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的一个主要理论问题是(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什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什么是党的指导思想 6.【答案】 D 【解析】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7.【答案】 B 【解析】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做出科学评价的历史文献是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是在这一决议中,对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等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总结。故答案为B项。8.【答案】 D 【解析】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9.【答案】D 【解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党的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故答案为D项。 10.【答案】B 【解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展、如何执政问题进行思考的结果。也就是说,是要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党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排名

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研究 北京邮电大学--文法经济学院-- 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院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北京工商大学--社科部-- 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专业列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人文及社会科学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天津商学院--法政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专业列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天津商业大学--专业列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商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马列德育教研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沈阳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沈阳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 09行管一班20090105147朱正强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的德国,以德国以及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的无产阶级运动为现实背景而逐步形成的科学的社会主义体系。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苦苦寻求救国救亡的中国送来了春风。春风吹过,顿时混乱的中华大地开起了无数朵马克思主义鲜花。革命先烈在热烈的讨论中发现,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救中国于水火的良药。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原文翻译吗?是列宁等人的发展吗?我认为他们既是又不是。因为在德国,在俄国它就是。它们是实践的产物,是实践中得来的总结,是真实可靠能够解决问题的。但在中国后续它们就不是,为什么?因为中国的情况不同。中国人民头上压着的不仅仅是帝国的侵略,瓜分,还有封建主义的强力剥削。马克思主义给我们中国送来的不是本本,框框,我们要的也不是那些。它给我们送来的是一条探索救亡的途径。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那是因为这是在中国,是在20世纪,不是在德国,不是19世纪。一种理论的产生如果不经继续的发展,它就死亡了。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才能让它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历史发展了,条件变了,已有的理论虽是对的却解决不了所有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社会斗争的要求。工人阶级在中国的力量实在太小,中国有的更多的是农民。但历史证明农民阶级是无法承担起创建革命的历史责任的。以工人领导的农民,以农村包围城市,这些从实际出发的

理论经受了历史的考验,被证实是对的。这虽然于马克思的论述不同,与俄国革命不同,却不违背本意。只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救中国。 革命时期一去不复返了。有些国家开始指责中国是虚假的马克思主义国家。说我们事实上没有消灭阶级……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真正实质的不理解。解放生产力,努力发展生产力,最终才能实现共产主义。贫困不是社会主义。马克思知道我们要尽一切可能发展生产力。我们中国也是这么做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这不是违背马克思主义,而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发展。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固守马克思经典的著作,我们只有贫困,我们也终将背离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的选择与中国发展的必然。西方学者永远也无法准确预测中国,就是因为他们习惯于用西方的思维来看待东方的发展,一次次的而失败的预测,打破了他们模型的套用理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是要从中汲取其本质的东西。我们找到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按此思想我们努力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下来。这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更为社会主义的伟大思想的实现铺平了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发展的不二法门。只有坚持中国化的道路,我们才能最终坚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713458603.html,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作者:李理哈刚 来源:《科技资讯》2015年第21期 摘要:具有深厚底蕴的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决条件,为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提供了思想基础,同时它也是构建中国国情的一个重要方面,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融合符合客观规律性,同时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最后提出要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融合。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7(c)-0208-02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作为中华民族血脉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中唯一经历数千年、持续至今而未曾中断的文化,它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务实性、崇尚统一、伦理道德至上的特征,牢固积淀在每个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中,推动着中华文明不断前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是由毛泽东同志最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并作出了科学阐述的。会上毛泽东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来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过程。同时又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上的运用和传承不是简单地将马克思主义机械移植,也不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彻底消融,而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这广袤的土壤中滋生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被中国人民所接纳必须要借助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必须要依托马克思主义。 2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融合 2.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本质上具有相通性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和中国传统文化发生过碰撞、对立及融合,所以作为外来思想文化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存在相异之处。但马克思主义既然可以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萌芽、结果也正说明了二者在本质上除了相异性也存在相通性。如

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概括地说,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2、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无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理论联系实际,都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展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党的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思想路线阐述和发挥过程中,分别强调或解放思想,或与时俱进,或求真务实,都是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所提出的重点要求,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表 .do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表 (3年制) 类别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任课教 师 学 时 学 分 开课时 间 授 课 方 式 考 核 方 式 1 2 3 必修课公 共 课 0521801001 0121802003 0121802001 第一外国语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00 18 36 3 1 2 √ √ √ 专 业 基 础 课 77777777 0322802001 0322802002 博士生导师讲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周秀英 韩喜平 30 40 40 1 2 2 √ √ 专 业 课 0322802029 0322802030 0322802031 0322802032 0322802033 0322802034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题研究 中共党史专题 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中外政党制度比较研究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献阅读 宋连胜 杜君 韩广富 刘洁 吴自聪 陈方南 40 40 40 40 40 40 2 2 2 2 2 2 √ √ √ √ √ √ 讲 授 作 业 选修课0322802035 0322802036 0322802037 0322802038 0322802039 0322802040 0322802041 重大前沿理论问题研究 国外社会主义流派 现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国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动态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 化 当代中国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刘洁 韩广富 吴自聪 陈方南 阎少华 盛海英 张淇 40 40 40 40 40 40 40 2 2 2 2 2 2 2 √ √ √ √ √ √ √ 讲 授 作 业 补 修 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及其意义 专业:土木工程4班姓名:黄亦书学号:1215104019 选段中胡适,李大钊,陈独秀与辜鸿铭对关于学习哪个国家的改革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可见当时新旧思想的斗争在知识分子乃至于全民当中是多么严酷。此时陈独秀,李大钊提出了列宁在俄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为俄国广大人民取得了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这是庶民的胜利,代表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广大劳动人民的胜利。而中国正是一个以工人,农民无产阶级者为主的国家,也正是这种情况,马克思主义才更加适合中国的国情,更能指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这种理论思想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因此我们坚定的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革命的指导思想。 然而,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崭新的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顺利解决革命的一切问题,毕竟中国的国情和俄国的不完全一致,马克思主义还必须联系中国的实际情况,即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但是早期,中国共产党并未就此问题形成深刻的、完整的认识,这也使中国共产党遭遇了一段时间的困顿,1931年,党内出现“左”倾路线,盲目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生帮硬套,完全模仿苏联革命的进程,不顾实际情况,致使中国革命严重受挫,几乎陷入绝境,也正是认识到这种错误,使党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迫切性和严重性。党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后,开始总结革命经验,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第六届六中全会上做了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此后,在不断的实践和论证中,形成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理论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联系中国革命实际,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思想,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它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铲除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西学东承 ——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二者之关系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几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都反复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历史和实践证明,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的致胜法宝;同时,从文化传播的规律来看,任何一种思想文化传播到一个新的民族或地区中,要为该民族或地区的人民所接受并得到发展,都必须与其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相结合,在坚持自身基本思想和根本性质的前提下,采取该民族或地区人民所认同的方式,回答和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的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对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历史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中国走向和平发展、繁荣富强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正是由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伟大成果才得以全面展开并达到成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伟大的成果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未竟之业。他科学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形成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真正实事求是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之路。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思想、新观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它是我们党实现的第二次理论飞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推进到邓小平理论的崭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成果是: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正确应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勇气和求实精神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理论飞跃,体现了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四个成果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

20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考点汇总

20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考点汇总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考点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反映了时代的客观要求。19世纪中叶,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家占有制的矛盾日益暴露,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建立在批判地继承前人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之上的,其主要理论来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考点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马恩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全面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形态、经济运行机制,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社会的经济作了原则性的预见。 (3) 列宁根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深刻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分析,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领导、取得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并对现实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实质和经济运行问题作了开创性研究;斯大林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对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作了探索。 (4) 以毛泽东、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系列创新,特别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上了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轨道。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考点3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1)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2)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的有机统一体。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决定作用:生产为分配、交换和消费提供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分配、交换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要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环节的关系,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考点4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的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也决定着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但不是孤立地研究生产关系,而是紧密地联系生产力来考察生产关系。这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所决定的。只有联系生产力,才能深刻认识生产关系变化的原因和更替的依据,才能正确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以及它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考点5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课后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课后练习题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1)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A.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旧中国半殖半封、落后具有特殊性,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不行)只有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才能找到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做出呵护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B.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 C.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外来需要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1. 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2. 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跃迁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跃迁 Ξ 汪 青 松 摘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 义的历史。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跃迁,要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足点、出发点、着力点问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富于创造性。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作者汪青松,安徽安庆师范学院院长,合肥工业大学教授 (安庆 246003)。 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一条主线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全面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历史进程,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跃迁规律,对于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足点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跃迁, 首先要回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足点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和本土化,从发生学的意义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不同时期中国社会重大问题的需要。 马克思依据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总结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经验,阐明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规律。但当有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时,马克思对此提出严肃批评: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①。由于各国的革命和建设具有各国的特殊性或个性,晚年的马克思研究全球化条件下不发达国家的国情实际,提出了东方社会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 构想。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代替论”和不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跨越论”,体现的正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主义革命规律之间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科学理论,具有揭示和构造现存世界的价值指向。来源于无产阶级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回到西方发达国家和东方不发达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实践过程中才能在指导革命中得到验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化,才能发挥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才能通过解决中国这一东方大国的实际问题来实现其改造世界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是中国社会变迁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马克思主义本是来自西方的理论,为什么能被中国人民所接受并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有的认为,16世纪至19世纪中西文化的大际遇,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有着学脉渊承的关系②;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之间有一些相似相通的因素③。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被中国人民接受的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所回答的基本问题恰好是中国人民企盼和努力解决的重大问题。中国面临的重大实践问题,也只有上升到理论的层面,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才能得到解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最初是毛泽东针对中国革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 2 2科学社会主义 2005年第2期 Ξ ①②③何萍、李维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7页。 张允熠:《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59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1—342页。此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经典作家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发展道路的基本观点研究》 (04MZD021)的研究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文选题参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文选题参考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 当代重大问题研究 选题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命题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同主题、历史使命及其在每一个阶段上的具体表现与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脉络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阶段的相关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经验教训。 选题二: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关系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主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认识、实践、经验与深化,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及其与西方发展理论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理论的关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分析 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促进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历史经验,尤其就是在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等方面积累的历史经验,概括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发展) 选题三: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公正观及其实践与发展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公正的主要观点及其在我国的最初实践,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观的认识与实践过程及其特点,社会结构变化条件下实现社会公正的条件、机制。 选题四:中国古代太平盛世的分析及其对建设与谐社会的借鉴主要研究内容:中国古代太平盛世的历史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分析;主要经验,借鉴历史经验,建设社会主义与谐社会应特别注意的重大问题。 选题五: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深入研究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基本要求、精神实质与实践基础。 选题六: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 立足于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理解、准确阐述与正确运用,结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深入研究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选题七: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大战略思想相互关系研究 全面总结十六大以来,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入研究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大战略思想的相互关系。 选题八: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党的执政能力与先进性建设研究 深入研究树立科学发展观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与先进性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探索把科学发展的要求转化为提高党的领导干部治国理政实际能力的政策措施。 选题九: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推进改革开放研究 深入阐述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全面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深入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提出的新要求、新思考。 选题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法制建设研究 深入阐述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深入研究“以人为本”、“五个统筹”思想对中国法治发展的指导意义,系统分析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法治观念与法律制度的重构、可持续发展与法治变革、生态文明与法治、以及各部门法律如何协调推进。 选题十一: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研究 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立足于当前改革与发展的实际,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总结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入研究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内容由以下阐述: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具有其独创性的丰富理论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这个体系中的理论观点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检验,证明它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是其基础性部分。所谓基础性,就是说这一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和理论体系的形成做出了创造性的独特贡献,搭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架构,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根本性、奠基性的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性部分。所谓开创性,就是说这一重要思想面向新世纪,着眼当代世界的新变化和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都具有各自的相对独立性。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是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主要用来指导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是关于中国建设的理论,主要用来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它们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符合中国实际的正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区别联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包括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个历史过程,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根本性的区别。二者的联系在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总目标总方向。能否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制约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条件,是关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兴衰成败的决定因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总目标总方向的应有之义、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浑然一体,密不可分的。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不会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没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就失去了本意。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谁也离不开谁,两者的实质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结合”是它们的灵魂和精髓。当然,其前提和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果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原因,那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结果。在这个意义上,两者之间有着因果联系和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种伟大事业和实际运动,是需要不断推动、推进和实现的问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理论成果,是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问题。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实践过程,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是特指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泛指代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思想观点;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党的七大才首次提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强调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并使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则要突出它的中国属性,强调从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二者共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