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单元 奥运在我心中

第十一单元 奥运在我心中

第十一单元    奥运在我心中
第十一单元    奥运在我心中

青岛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教材培训纲要

第十一单元奥运在我心中

——总复习

山东省宁阳县教科研中心柏义伟

一、教材的结构。总复习由3部分组成。

1、第一部分:涵盖全册主要单元内容的综合情景图——奥运在我心中。这是全册最大的综合情景图,这也是山东版数学教材总复习中最后的一个综合情景图,因为从三年级起,山东版总复习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呈现形式都发生了变化,不再出现这样大型对开式的综合情景图。

2、第二部分:对全册内容的回顾与整理,这是总复习的核心部分。

3、第三部分:综合练习,这是应用部分。

二、单元教材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

(1)情景图的立意。因为2008年我国要举办奥运会,所以奥运将是我们国家近几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课标教材,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奥运战略予以关注和体现。况且据资料显示,我国是世界上政府和民众关注和参与体育“热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奥运在我心中”这一主体,意图是在孩子们心目中从小播下奥运的种子,长大为祖国争光彩。

(2)情景图的区域划分。整个情景图可分为5个区域。

看台——跑道——足球场——跳高场地——投掷场地

(3)情景图中的信息及作用。

●看台上的座位数——复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混合运算

●运动员跑步成绩——时、分、秒

●足球场上同学的对话——对称、图形与拼组

●跳高的成绩——千米、分米和毫米

●掷铅球——统计

2、回顾与整理的解读

(1)呈现形式新颖。为避免形式上的重复,吸引学生的眼球,本册的回顾整理,在版式结构上改变了由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呈现形式。而采用从天而降的UFO不明飞行物的造型,以此来打动孩子。

(2)各个板块的解读。整个回顾整理共分为5个板块。

●中间板块。由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回顾切入,然后转入到现在的整理中来。

●左上角板块。主要复习和整理万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

●左下角板块。是对本学期所学的长度单位、时间单位的复习。

●右上角板块。复习对称、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图形拼组与欣赏。

●右下角板块。统计的复习与整理。

二、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1、关于情景图的学习。对于山东版数学教材来说,情景串是教材的灵魂,读图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我们的目标和追求,也是有别于其他版本教材的主要区别。如果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不会读图,或读图能力没培养出来,那我们的教材你就没法用,或者说你是一个失败的教材实践者。尽管我们的学生从一上学就开始读图,仅总复习上就有:一上的雪山乐园——一下的儿童乐园——二上的过年。但面对这样大的综合性这样强的情景图,怎样观察,从哪里入手,学生还是有困难的。所以,关于情景图的学习可分以下几步进行:(1)整体感知,感受其中的故事情节。就像语文学习一样,先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对于本情景图的感知,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问题来进行:

●你看到了什么,画面表达的是一个什么场面?

●我们应怎样为奥运添光彩?

(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理解每个对话框中的数学信息。

(3)训练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情景这么大,信息这么多,到底从哪里开始研究,这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就本图来说应是从上到下,由远及近。

2、有关回顾整理的学习。

(1)组织好回顾。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对全书的内容进行全面地回顾,这个回顾虽然是从大的方面进行回顾,但这个环节却很重要。

(2)以情景图为依托,做好与综合练习的对接。学习时一方面要从情景图出发,提出或发现问题,然后就此问题进行展开讨论,另一方面每一个板块学习后,要通过综合练习中相对应的题目,进行巩固和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练习题的最大效益。

(3)要采取拉渔网式的复习策略。回顾整理采用的是引导、点拨、提示的方式。打个比方:

回顾整理是“纲”,本学期所学的内容是“目”,要做到路线为纲,纲举目张;

回顾整理中的内容是线,书中隐性的内容是网,要做到拉起一根线,带出一片网。

要把对话框后面知识空间挖掘出来。以第一句对话为例:“哇,这么多座位,大约有2000个。”这句话表面上看只是估计座位数,而实质上这句话代表了一个单元,他背后的知识点有:万以内数的读写、比较、估计、口算、数感的培养等。所以教学时。如果仅仅停留在教材中对话所涉及的内容,那么,你就错

误的理解了编者“把空间留给孩子”的本意,其结果连本册教材内容的十分之一你也复习不到。

三、课时教学的具体阐释: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和整理万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的知识,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归纳整理知识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回顾和反思的习惯,为奥运争光彩的爱国情感,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提炼信息。

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的北京举办,全国人民都在为奥运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对于奥运会的知识你了解多少?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出示“主题图”:这是一所学校正在举行“奥运在我心中”田径运动会的场面。仔细观察,图上有什么?他们在做什么?有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出:

有什么:看台—跑道—足球场—跳高场地—投掷场地。

干什么:跑步的、跳高的、推铅球的……

有哪些数学信息:让学生对看台、跑道、足球场、跳高场地、投掷场地中的数学信息进行简单描述——

看台:A区有676座;B区有840座;C区有558座。

跑道:130号运动员是一千五百米第一名,他的一千五百米的成绩是6分,离学校的一千五百米纪录还差1分。

跳高场地:学校的跳高纪录是1米10厘米,152号运动员的跳高成绩超过学校纪录2厘米。

投掷场地:四个小朋友的推铅球的成绩分别是:不到4米,4米多,5米多,不到6米。

二、复习和整理万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

(一)组合信息,提出问题:

这么多的信息,让我们先来解决看台上蕴含的数学问题吧!引导学生提出“三个加法、三个减法”以及“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同时对信息和问题进行组合,

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数学问题:

(1)A区有676座,B区有840座。A区和B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A区有676座,C区有558座。A区和C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3)B区有840座,C区有558座。B区和C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4)A区有676座,B区有840座。A区比B区少多少个座位?

(5)A区有676座,C区有558座。A区比C区多多少个座位?

(6)B区有840座,C区有558座。B区比C区多多少个座位?

(7)A区有676座,B区有840座,C区有558座。A区、B区和C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8)A区有676座,B区有840座,C区有558座。A区和B区比C区多多少个座位?

(9)A区有676座,B区有840座,C区有558座。A区和C区比B区多多少个座位?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加法计算的问题:第(1)——(3)题。

2、减法计算的问题第:(4)——(6)题。

3、加减法混合计算的问题:第(7)——(9)题。

把以上九个问题按照计算方法的不同分成三个阶段进行解答,每一个阶段分成估算得数与竖式计算两个层次组织教学活动。首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然后估算得数,并对估算的思维过程用数字和算式进行抽象;竖式计算阶段,引导学生按照“尝试计算——汇报交流——梳理算理”的程序进行学习。为便于最后的概括与梳理,在加减法混合计算的问题解答后,可以补充一些有小括号的计算问题让学生解答,如422+(333-195),634-(267+356)。

(三)总结概括,理性升华。

伴随着小组汇报交流的深入,教师要把算式分类板书,以便作好总结概括的准备:

676 + 840 840 + 558 676 + 558

840-676 840-558 676-558

676+840+558 676+840-558 676+558-840

422+(333-195) 634-(267+356)

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分析,找到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三种形式。

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引导说出计算万能以内加减法时要注意的问题: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从个位减起,哪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混合运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的,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当学生总结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利用板书中的例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

(四)类化练习,拓展创新。

1、看谁算得对,说得好。

700 + 800 = 5000 + 1000 = 280-200 =

70 + 140 = 60 + 500 = 760 + 120 =

1000-800 = 980-460 = 400 + 600 =

在口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抽象题目的算理,如:70+140——7个十加14个10是21个10,是210。

2、房子里可能住着哪些数字娃娃?教材112页第四题。

6 7>65

7 3 49<3549 789>

98

引导学生在“尝试——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梳理,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情感、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表述。知识—学会了什么?应该注意什么?情感—“为奥运争光彩”我们怎么办?方法—你是如何学习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画、量、算探究毫米、厘米、分米、米与千米长度单位的学习过程,进一步完善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

2、以动手实践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基础,以帮助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表象为目标,实现数的认识、图形与空间两个领域的互相融合。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把直尺(20厘米),每组一把米尺。

789>

教学过程:

一、我会数

1、毫米——厘米

(1)哪位同学能说一说1毫米有多长?能不能在直尺上指出1毫米。

教师指两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直尺上1小格的长度就是一毫米。

(2) 请同学们拿起直尺,用笔尖指到0刻度线,从0刻度线划1个小格长是1毫米,从0刻度线划2个小格长是2毫米,从0刻度线划3个小格长是3毫米……从0刻度线划10个小格长是10毫米,也就是1厘米。

引导学生发现: 1厘米=10毫米 1cm=10mm

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用文字及字母两种形式写出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

(3)我说你找:教师说出以下长度,学生在直尺上找。

20毫米 30毫米 50毫米 7厘米 8厘米 9厘米

指名学生演示后引导发现:

2厘米=20毫米 3厘米=30毫米 6厘米=60毫米

2cm = 20mm 3cm = 30mm 6cm = 60mm

7厘米=70毫米 8厘米=80毫米 9厘米=90毫米

7cm =70mm 8cm = 80mm 9cm = 90mm

同样,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用文字及字母两种形式写出以上各个长度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

2、毫米——厘米——分米

(1)我们接着往下数,请同学们拿起直尺,用笔尖指到0刻度线,从0刻度线划10个小格到数字1(或1刻度线)长是10毫米,也就是1厘米;从0刻度线划到2刻度线长是2厘米,从0刻度划线到3刻度线长是3厘米 0

度线划到10刻度线长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

引导学生发现: 1分米=10厘米 1dm=10cm

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用文字及字母两种形式写出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2)我说你找:教师说出以下长度,学生在直尺上找。

20厘米 30厘米 50厘米 7分米 8分米 9分米

指名学生演示后引导发现:

2分米=20厘米 3分米=30厘米 5分米= 50厘米

2dm = 20cm 3dm = 30cm 5dm = 50cm

7分米=70厘米 8分米=80厘米 9分米=90厘米

7dm = 70cm 8dm = 80cm 9dm = 90cm

同样,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用文字及字母两种形式写出以上各个长度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3、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 我们继续往下数,请同学们拿起直尺,用笔尖指到0刻度线,从0刻度线划10个小格到数字1(或1刻度线)长是10毫米,也就是1厘米;从0刻度线划到10刻度线长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从0刻度线划到20刻度线长是20厘米,也就是2分米,从0刻度线划到30刻度线长是30厘米,也就是3分米……从0刻度线划到100刻度线长是100厘米,也就是10分米。

引导学生发现: 1米=100厘米 1m = 100cm

1米=10分米 1m = 10 dm

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用文字及字母两种形式写出米与厘米、米与分米之间的关系。

(2)我说你找:教师说出以下长度,学生在直尺上找。

20分米 30分米 5米 4米

指名学生演示后引导发现:

2米=20分米 3米=30分米 5米= 50分米 4米=40分米 2m = 20dm 3m = 30dm 5m = 50dm 4m = 40dm

同样,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用文字及字母两种形式写出以上各个长度米与分米之间的关系。

(3)谁知道1千米是多少米?谁能描述一下1千米有多长?

引导学生根据课外实践调查来描述1千米有多长,如:操场一圈有400米,两圈半就是1千米等,并概括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既:

1千米=1000米 1km=1000m

二、我会画:用直尺(长是20cm )画线

1、 25毫米 35毫米 45毫米

2、 12厘米 15厘米 18厘米

组织学生交流后结合画出的线引导抽象:

25毫米=2厘米5毫米 35毫米=3厘米5毫米 45毫米=4厘米5毫米 12厘米=1分米5厘米 15厘米=1分米5厘米 18厘米=1分米5厘米

三、我会量

1、用直尺(长是20㎝)量:先估计图形的边长,再测量。

2、用米尺量:如果要测量黑板的长、窗台的高,应选用什么工具? 指导学生进行测量,并引导学生用米或厘米、分米来表述各个长度。 ( )

( )

( ) ( ) ( ) ( ) ( )

四、我会算

根据情景图左下角的信息,呈现下面的跳高成绩统计表。

1、教师用米尺在墙壁上画出1米10厘米,帮助学生体会“超学校记录××厘米”是什么意思。

2、以在墙壁上画出的1米10厘米的高度为模型,把统计表中每个同学的跳高高度与之比较,同时把每个同学的跳高高度在墙壁上画出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3、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既把表中“实际跳的高度”与“超学校纪录多少厘米”的空格数据求出来;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对以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用数字和算式进行抽象,既:

张红:1米10厘米+2厘米=1米12厘米

李强:1米15厘米-1米10厘米=5厘米

王涵:1米5厘米<1米10厘米 1米10厘米-1米5厘米=5厘米,王涵离学校纪录还差5厘米。

赵林:1米10厘米+4厘米=1米14厘米

刘涛:1米8厘米<1米10厘米 1米10厘米-1米8厘米=2厘米,刘涛离学校纪录还差2厘米。

4、最后,指导学生把以上的结果填入表中。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么学会的?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时间单位”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系统整理有关时、分、秒的知识。

2.在经历用时间描述生活现象的过程中,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每个同学准备一个钟表模型,教师准备演示用钟表。

教学过程:

一、“倒数”10秒,巧妙上课

小朋友请安静下来,马上就要上课了。现在离上课还有1分钟,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钟面上秒针的转动,先在心中默数,然后我们一起数出离上课的最后

10秒钟。

教师调控课堂纪律,指导观察,共同完成倒数秒的活动:观察分针的旋转变化,先在心中默数60、59……12、11,然后齐数10、9、8、7、6、5、4、3、

2、1。

二、呈现情境,提出问题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计划,瞧!图中的小朋友为了能在奥运会上为国争光,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呢?

问题?

首先引导学生发现开展活动的项目有三个,分别是跑步、跳高、推铅球;另外三个运动项目活动的时间不同,活动结束的时间也不同。随后引导学生的提出三个问题:

1、跑步的活动时间是多长?

2、跳高的活动时间是多长?

3、推铅球的活动时间是多长?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写出时刻:能不能把他们开始活动的时间与结束的时间用另一种方法写出来?

2、拨出时刻:能不能把他们开始活动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在钟表上拨出来?

以3个问题为框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以问题1为例:

(1)让学生利用钟表(或模型)进行操作。

(2)指名几名同学演示。

(3)教师引领探究——利用教具(钟表),师生共同完成从7:00到7:05一直到7:45的拨针操作活动。

3、计算时间:引导学生寻求问题的答案——跑步、跳高、推铅球的活动时间分别是多少?

在汇报交流寻求问题答案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梳理:

从7:05到7:45分针走了8个大格,所以跑步的活动时间是40分。

从10:10到10:55分针走了9个大格,所以跳高的活动时间是45分。

从4:05到5:00分针走了11个大格,所以推铅球的活动时间是55分。

四、抽象方法,优化认知

伴随着以上学习活动的不断深入,形成的板书如下:

跑步 7:05 8个大格 7:45

40分

跳高 10:10 9个大格 10:55

45分

推铅球 4:05 11个大格 5:00

55分

1、抽象方法: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时刻、两个时刻经过的时间之间的关系:45-5=40,55-10=45,60-5=55,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计算两个时刻之间经过的时间的关系模型。

2、认知引申:

(1)跑步开始活动的时间是7:05,跳高开始活动的时间是10:10,跳高活动比跑步晚开始多长时间?

(2)跑步结束活动的时间是7:45,跳高结束活动的时间是10:55,跳高活动比跑步晚结束多长时间?

以问题(1)为例,在学生猜想、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引领探究——利用钟表,完成下面所示的拨针操作活动:

7:05———8:05———9:05———10:05———10:10

1小时 1小时 1小时 5分—————3小时5分

五、解决问题,拓宽认知

根据情景图中的信息,呈现下面的“1500米成绩统计表”

1米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他的成绩是5分,成为我校历史上跑的最快的同学,从而也创造了我校1500米的纪录,他的这个成绩至今还没人能打破。仔细观察表中几个同学的成绩,你们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能够发现:几个运动员都比李盟同学跑得慢。

2、解决问题:他们分别比李盟同学慢多长时间?

引导学生发现他们分别比李盟同学慢1分、2分、3分,指导学生把表格填完整,如下所示:

3、抽象关系:引导学生发现三个运动员的成绩、李盟的成绩(或学校纪录)与相差的成绩三者之间的关系:

120号运动员比李盟同学慢1分:6-5=1(分)

142号运动员比李盟同学慢2分:7-5=2(分)

129号运动员比李盟同学慢3分:8-5=3(分)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抽象:们分别比李盟同学慢1分、2分、3分,也就是说他们离学校的纪录还差1分、2分、3分。

4、引申练习:108号运动员在1500米比赛中获得了第六名,他的成绩是9分,离学校纪录还差4分。1500米的学校纪录是多少?

六、照应上课,巧妙下课

从上课开始到现在经过了40分钟,马上就要下课了。现在离下课还有1分钟,先仔细观察钟面上秒针的转动,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数出最后的10秒钟————10、9、8、7、6、5、4、3、2、1、下课。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图形与拼组”、“对称”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特征的系统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的对称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在家长的帮助下学生准备一套平面图形纸片,并对纸片进行编号:2张规格不限的长方形纸片,编号为1和2;一张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片,编号为了3;一张长15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纸片,编号为4;2张直径为15厘米的半圆纸片。

教学过程:

一、整体观察,抽象图形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或仔细观察情景图中运动场的形状),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组成运动场各部分图形的形状:运动场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半圆组成的;运动场的中间部分是一个足球场,它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足球场的两个半场是对称的。

二、合作探究,梳理认知

(一)回忆认知:

小朋友还记不记得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哪些特征(点)?

在教师的点拨下帮助学生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也有四条边,四个角;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二)再现认知(再现探究过程):

小朋友还记不记得我们是怎样探究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这些特征(点)的?

引导学生回忆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特征的方法,教师用几个关键词(字)进行概括——量、折、比。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1号纸片和2号纸片,能不能用这两张纸片,用你喜欢的方法告诉我们的小朋友,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是不是具有这些特征(点)?

在小组探究的基础上组织交流,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交流。

(三)梳理认知:

请小朋友仔细思考一下,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边有哪些相同的特征?有哪些不同的特征?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角有哪些相同的特征?有哪些不同的特征?

小朋友在前面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特征时有没有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除了边和角的这些特征以外,还有哪些方面的特征?

在学生演示交流时注意引导发现两种图形不同的对称形式,在此基础上引

三、解释应用,拓宽认知

我们在观察情景图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就发现了足球场的两个半场是对称的,为什么足球场的两个半场是对称的?

引导学生从足球场的形状特征上进行解释——因为足球场的形状是一个长方形,所以足球场的两个半场是对称的。

足球场的两个半场是对称的,那么整个运动场是不是对称的?请小朋友拿出3号纸片、4号纸片和2张半圆纸片,试一试,能不能利用这些纸片把整个运动场的形状摆出来?

在学生拼摆与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同时找出运动场的各种对

称方式,并加以梳理:

足球场的两个半场是对称的;运动场的两个半圆是对称的;运动场中间的部分(除两个半圆之外的中间的长方形)是对称的。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统计”的复习与整理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与掌握简单的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并能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2、引导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统计过程,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3、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想:

二年级小学生由于受目前身体发育状况的制约,不适宜开展推铅球的训练与比赛,因而可以把情景图中的推铅球比赛换成立定跳远比赛,以立定跳远的训练与比赛组织课前实践活动,以各个小组收集到的原始成绩作为统计的材料,使教学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能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背景相吻合。

在第十单元“我锻炼我健康”及单元“户外活动”统计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分段统计的三种整理方式,既:在“立定跳远”成绩统计活动中,先统计每个小组各个数据段的人数,然后再把几个小组中的各个数据段的人数进行整合;在“50米跑”成绩活动中,每个同学都经历了在各个数据段中画“正”字统计的过程;在“户外活动”统计活动中,每个同学都经历了在条形统计图中画“√”进行统计整理的统计过程。为保证统计学习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同时也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统计整理的方式与方法,本节课拟采取另外一种统计整理的方式,把以上三种统计整理的形式进行整合,既让学生经历在各个数据段中画“正”字统计的方式。

教学准备:

课前以小组活动形式进行立定跳远比赛,指导学生将成绩记录在下表中。

教学过程:

一、立定跳远成绩统计——分段统计

(一)调查与收集

1、统计的必要性:

课前我们参加了立定跳远的比赛,每个小组都做了记录,现在请小组长把你们组的成绩拿出来,仔细观察,你们能发现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我们组××同学跳得最远”“××同学跳得最近”等。

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他小组的成绩?想不想知道全班的成绩?那么,你们都想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哪些同学跳得远一些”、“哪些同学跳得近一些”、“跳多远的人数多”等问题。

看来,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对全班同学的成绩进行统计。

2、收集数据:

请小组长把每个小组“立定跳远成绩表”收上来交给老师。

(二)整理与描述

1、指导分段:请小朋友们思考一下,怎样对全班同学的成绩进行统计?引导学生想到“分段统计(整理)”。

呈现下面的分段统计表,首先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数据段的意义。

2、指导方法:引导学生想到——为了保证数据既不重复又不遗漏,老师读一个数据,小朋友要在统计图中相应的空格里画“正”字统计。

3、合作整理:

发给学生每人一份如上所示的统计表,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整理描述数据的工作。

教师读取每个小组原始成绩表中的每一个数据,全体学生在统计图中画“正”字作统计。

(三)梳理与分析: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表中你能发现什么?

与前几天我们班的立定跳远成绩相比较,你们觉得我们班这次的成绩怎么

样?

二、情景图中人数整理——分类统计

1、统计的必要性:

请同学们看课本情景图,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能够发现——有正在训练的同学,还有工作人员;有男同学,还有女同学;运动项目有跑步、跳高、推铅球。

怎样才能知道有多少人在训练?有多少个同学?引导学生想到——分类统计与整理。

2、指导分类:

你打算怎样统计图中的各类人数?引导学生想到——可以按运动项目进行统计,可以按性别进行统计,可以按运动员与工作人员进行统计。

3、合作统计:

每个小组下发一张如下所示的统计表,指导学生按照上述的分类标准进行统计。

4、交流、分析与反思:

交流——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说一下统计整理的过程,如不能重复、不能遗漏,发现错误后及时修改等;同时统一答案,并修改错误的统计结果。

分析——仔细观察统计表,你能发现什么?如能够发现各类人员的多少等。 反思——在统计整理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关于统计的知识,你学会了什么?

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的内容,教材89—93页。 二、教材解读: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六年级每册教材都有《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在总体目标里指出:“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了帮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提升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对于解决问题时,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去寻找相关信息。小学生在数学问题中的解决策略有:选择一种运算,发现一个模式,制作图表,画图分析,列表,猜测,假设,逻辑推理。 本单元教学用画图的策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在上一册教材学会用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的策略探究解题方法基础上安排的,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内容和图的形式上说,具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重点教学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解决有关面积的实际问题,通过例1教学用画平面图的策略探索图形问题的解决;第二层次,重点教学用画线段图或列表的方法关行程计算的实际问题,通过例2教学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探索一般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材安排三课时进行教学,主要分两部分内容:1、用画示意图的方法解决面积问题。教材先选择“花圃”这一实际问题,通过增加花圃的长,求原来的面积。接下来的试一试,是例题 的一个简单变式,通过减少鱼池的宽,求现在的面积。然后安 排想想做做,自主练习画图的方法,巩固新知。2、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行程问题。教材先安排相遇问题,接下来的试一试 中安排反向行程问题,然后安排想想做做,自主练习画线段图 的方法,巩固新知。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线 段图等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直观图或线段图分析实际 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新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学计划知识结构共11单元

(2018年2月)单元名称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2.能够说出对称现象以及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能准确地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3.在操作、观察、判断中学习图形知识,发展空间观念并欣赏、感受对称美,发展学生的审美观。 单 元 知 识 结 构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任务教学法 教具学具课件 课 时 划 分 2课时

(2018年2月)单元名称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能正确地读、写万以上的数,会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能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 2.会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亿”为单位的数,体会计数的简捷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四舍五入法,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四舍五入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了解一些具体事物数量的多少,增强数感。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会合作成功的乐趣。 单 元 知 识 结 构 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正确读、写万以上的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难点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正确读、写万以上的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方法任务教学法、练习法 教具学具课件 课 时 划 分 10课时

(2018年3月 ) 单元名称 走进天文馆--年、月、日 单 元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和闰年判断方法。 策略目标:让学生尝试计算平年和闰年一年的天数,通过底注,补充说明判断闰年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历史年份的认识,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教育 学生珍惜时间。 单 元 知 识 结 构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判断平、闰年。 教学难点 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理解四年一闰的道理。 教学方法 任务教学法 讲授法 教具 学具 课件 课 时 划 分 6课时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5篇)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5篇)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一: 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 因为这个词,曾经有多少人为它抛头颅、洒热血;因为这个词,曾经有多少人为了她同侵略者坚持到底;因为这个词,曾经有多少人为了它奉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个词就是――祖国。 翻开历史的昨天,多少中华儿女用自己的力量保卫华夏大地。爱国诗人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誓言激励人们为正义而奋斗;七步成诗的曹植曾经说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让我们明白,为了解除国难而献身,死亡在我们眼中也如同回家一样;“鉴湖女侠”秋瑾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这首诗让我们知道,为了祖国,上刀山、下火海也都是值得的。著名作家郭沫若写的《炉中煤》让我们知道了他那像炉火中的煤炭一样炽热的爱国之心;“女中豪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前也不为所动,不向敌人屈服,最后慷慨赴死,年仅十五岁;爱国战士董存瑞、黄继光用自己的身躯抵挡敌人来保卫祖国。 “今天,历史和未来将由我们焊接,时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相传。”这是诗歌《中华少年》中的一段,它告诉我们,今天,我们中华的少年要改写祖国的历史。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外国列强利用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烧毁了人类的瑰宝――圆明园。但我们也永远都会记得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让东方巨龙从睡梦中惊醒。而现在,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以及神舟七号的升空让祖国踏进了新的领域。 著名学者梁启超曾经写过一本《少年中国说》书中有一段写的是: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意思是,少年是国家的领导者,他的行为举止关系到国家的兴衰。 所以,从现在起,我们中华少年不仅要像冰山上的雪莲不怕风雪,蓝天下翱翔的雏鹰顶着风雨前进,黄河边的山丹丹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生长,我们还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因为,我们有很多很多事情要做:我们要让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都飞上太空,让宇宙里到处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要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还要让世界上到处都充满欢声笑语。 我们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因为祖国在我们心中。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二: 你们一定看见过祖国的锦绣河山吧。那滔滔江水,滚滚黄河,连绵不断的山峰,都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祖国的山川雄奇,祖国的河水秀逸,祖国的胸怀无比广阔。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我们的幸福来自祖国,只有国家富裕强大,才能使我们幸福的生活之花永放光华。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祖国,就没有家,国家不强盛,就要挨打。我们最亲的是父母,最爱的是中华。 当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我们美丽山河的时候,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脸上流着泪,心中淌着血,为了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祖国,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在屈辱中抗争。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暗杀者的手枪,吉鸿昌高挂写有“我是中国人”标语的木牌,走在一片蓝眼睛、黄头发的洋人之中。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毅然发动了西安事变……

第十一单元大与小

第十一单元大与小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三篇主体课文,《“扫一室”与“扫天下”》《井底之蛙》《“三颗纽扣”的房子》,这组课文题材各异,以古喻今。从不同角度阐述大小的相对性,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一些理性的思考,语文天地围绕主体课文从“日积月累”“开卷有益”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创设了一个更大的语文学习空间,使主体课文内容更加开阔。 单元教学目标: 1.识记生字,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2.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大于小之间的辩证关系,学会脚踏实地的做事情,不盲目自大,学会容纳别人,善待他人。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生字、新词、名言警句。 2.体会“大”与“小”这两种相对的现象,感受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单元课时分配: 《“扫一室”与“扫天下”》 2课时 《井底之蛙》 2课时 《“三颗纽扣”的房子》 2课时 语文天地十一 3课时 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 1、精读课文,交流讨论,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2、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重点难点 1、体会“大”与“小”这两种相对的现象,感受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2、运用自己所积累纪录的词汇。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大与小的故事。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本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打扫。他的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件 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硅步, 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 下”。 (二)详读课文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中国传统文化》授课计划 第一单元历史的天空:中国传统文化 2课时 1.什么是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 2.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3.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成背景 4.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第二单元生命的律动:中国古代哲学 4课时 1.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特征和价值取向 2.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流派 3.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第三单元心灵的家园:中国传统宗教 6课时 1.佛教的中国化 2.道教的创始与演绎 3.儒学的宗教化 第四单元诗意的栖居:中国古代文学 4课时 1.心灵的发展史:古代诗歌 2.文以载道:古代散文 3.世情的描摹:古代小说 第五单元璀璨的星空:中国传统艺术 4课时

1.尽态极妍:传统书法艺术 2.气韵生动:传统绘画艺术 3.乐声舞影:传统音乐与舞蹈艺术 4.凝固无限:传统雕塑艺术 5.巧夺天工:传统工艺艺术 6.曲径通幽:传统园林艺术 第六单元艺苑的奇葩:中国传统戏曲 2课时 1.传统戏曲的变迁 2.传统戏曲的表现形式 3.传统戏曲的题材 第七单元至善的境界:中国传统教育与科举 2课时 1.古代教育思想 2.古代教育制度 3.古代科举制度 第八单元先民的创造:中国传统科技 2课时 1.超前的农学 2.独特的医药学 3.一流的天文学 4.发达的工艺学

第九单元岁月的烙印: 中国传统节日 2课时 1.中国主要传统节日 2.我国传统节日的分类 3. 部分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 第十单元大国的风范:中国传统民俗与礼仪 4课时 1.中国传统礼仪的起源 2.传统礼仪是传统道德的一种载体 3. 传统礼仪与个人修身养性 第十一单元多彩的生活: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2课时 1.穿越时空的茶香:茶文化 2.横贯古今的滋味:食文化 3.醉彻日月的酒韵:酒文化

迎奥运演讲稿:奥运在我心中 争当文明少年

迎奥运演讲稿:奥运在我心中争当文明少年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奥运在我心中,争当文明少年》。 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一个百年的奥运梦想,伴随着神州大地上的和谐春风,点燃了亿万华夏儿女,心中那熊熊燃烧的激情,她正缓缓的向我们走来!奥运圣火、点燃祥云,奥运五环、光照中华!鲜红的中国印,就是滚烫的中国心!在2008年8月8日这个辉煌的时刻,在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华夏大地上,流传着有一个神奇美丽的传说!谱写着一首高亢激昂的赞歌! 一届高水平的奥运会,一个最出色的奥运会即将召开!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已听到了她的脚步声、感受到了她的呼吸。作为一名成长在阳光下的小学生,我们自豪!我们欢呼!我们骄傲!在这迎接奥运,期盼奥运,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一定要牢记”奥运在我心中,弘扬中华民美德,争做文明少年,长大报效祖国! ”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文明奥运,和谐奥运”,这些口号在街头巷尾已随处可见。它的流行,显现出我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热情,也意味着我们作为东道主应有的风度。但是,这些只是标语口号,我们一定要用实际行动去迎接奥运,热爱祖国!首先在社会上要学会讲文明,懂礼貌。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我们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学习他,助人为乐的精神,帮助别人多做好事!在公共汽车上主动为老人让座,做一个尊老爱老的典范。在学校时,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不骂人,不打架。在学习上刻苦努力,积极上进。遇到困难,要学会自己解决。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每一粒粮食、每一张纸。在家里的时候,不娇生惯养,孝敬父母,不乱花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洗自己的衣服。多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听父母和长辈的话,经常和父母沟通,有事一定要请教家长,做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奥运的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要有不服输的精神。世界都在瞩目,看着中国。所以,我们每一位中国人,也包括我们青少年,要有团结奋进的姿态,民族宽广的胸怀。一个社会健康文明的程度,一个民族的道德风尚,将使历经百年的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得到升华。 同学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满怀激情,用实际行动传递中华文明!我想信,我们的智慧将使五环的色彩更加绚烂,我们的笑脸将使奥运的精神更加辉煌。我们把奥运装在心中,让文明之花开满校园,让奥林匹克精神永放光芒!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复习 (一)重点、难点突破 Ⅰ生活中几种常见的盐 1.盐的概念: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离子化合物); 2.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盐

3.复分解反应及条件 (1)概念: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2)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 (3)掌握常见盐类溶解性表。 4.盐的化学性质 (1)盐+金属新金属+新盐,发生的条件是:盐可溶,而金属必须是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相对靠前的金属(K、Ca、Na不能与盐溶液反应置换出其它金属)。 例:Cu+2AgNO3 = 2Ag+Cu(NO3) 2 (2)盐+酸新盐+新酸,发生的条件是:反应物都可溶,而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碳酸盐均可和酸反应)。 例:AgNO3 + HCl = AgCl↓+ HNO3,CaCO3 +2HCl = CaCl2 +CO2↑+H2O (3)盐+碱新盐+新碱,发生的条件是:反应物都可溶,而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 例:CuSO4 + 2NaOH=Na2SO4 + Cu(OH)2↓ (4)盐+盐新盐+新盐,发生的条件是:反应物都可溶,而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 例:Na2CO3+CaCl2=2NaCl+CaCO3↓ 5.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 (1)步骤:加入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2)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结论:原物质中一定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说明:实验室制二氧化碳选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原材料易得且价格便宜,一般不用纯碳酸钙、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的原因是相对成本较高,反应速率过快不易控制。不用浓盐酸的原因是浓盐酸有挥发性,使制得的二氧化氧碳不纯。不用硫酸的原因是反应会生成微溶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上面,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复习 教材分析

第十单元酸和碱教材分析 王绍凤闽宁中学 【单元教材概览】 (一)本单元在化学课程及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其它单元的联系前几单元中学生所学的化学用语、物质组成与结构、物质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溶液、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规律等知识为本单元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本单元是前几个单元学习的继续和总结。同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第十一单元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无机物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本单元内容与课程标准的对应关系。 本单元内容对应于《新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 中的二级主题“(四)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中的部分内容。 (四)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 ①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①试验某些植物花朵汁液在酸性和认识酸碱的腐蚀性。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②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②使用PH试纸测定唾液、食醋、果③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汁、 液的酸碱性。肥皂水、雨水和土壤溶液等的酸碱④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性。 生长的影响。③调查或收集有关酸雨对生态环境和建筑物危害的资料 ④实验探究酸碱的性质。 (三)本单元内容的特点

本单元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在酸和碱性质及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从内容安排上,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四)新老教材中相关内容的比较: ⑴新教材在课题一中只介绍了酸与酸碱指示剂、较活泼金属以及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同时介绍了碱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而将酸与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单独作为一课题来进行学习。此外,酸与盐、碱与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概念、化合物的分类等知识移至第十一章学习。 ⑵新教材删去了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淡化了酸、碱、盐的概念,尤其是酸、碱的概念,新教材中没有下严格的定义。在介绍盐的概念之前,通过让学生找出酸与金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物的共同点,为盐的概念作了铺垫。 ⑶新教材只重点学习盐酸和硫酸。关于硝酸的性质在本单元没有介绍,仅介绍硝酸的化学式,磷酸的化学式没有出现。 ⑷浓H 2SO 4沾到皮肤或衣服上的处理方法改为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⑸新教材中关于溶液的导电性知识没有设立专题来介绍,只是利用酸和碱溶液的导电实验,来说明酸和碱为什么会具有一些共同的性质。酸和碱的通性没有作出具体的要求。 (6)新教材除了加强实验所占的比重以外,还大力改革实验内容,使实验生活化、简单化和微型化,以适应21世纪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例如,自制酸碱指示剂要求学生取几种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制取酸碱指示剂,并试验它们在食

伟人在我心中演讲稿

伟人在我心中演讲稿 篇一:《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精选14篇(一) 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把祖国留在我们心中,热爱我们的祖国,为祖国争光。精选14篇祖国 在我心中演讲稿分享给大家,文字又长又短,以供参考。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 五千年漫漫征程,一路风雨一路行。中华民族曾有过向世界开放,国力强盛的汉唐辉煌, 也有过闭关锁国,落后挨打的近代耻辱。前进的道路充满艰辛,但艰辛蕴寓着希望。如今 走向世界的中国,脚步迈得更加坚定、更加铿镪、、更加豪迈。民族复兴,指日可待;中华腾飞,势不可挡。 回眸历史,路漫漫其修远兮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传教,郑和七下西洋。我们的祖先曾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中国,大开放迎来大发展,四大发明曾一度是 我们的自豪。但是到了近代,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闭关锁国、思想僵化。中国脱 离了世界,世界甩落了中国。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俄战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太多太多的苦难,太多太多的枷锁,东方巨人,你怎么了?东方巨人,你为什么不怒吼?//仰天长啸待时日,巨龙腾飞平地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 起来了,屈辱的历史一去不复返,辉煌的前景向我们走来。抗美援朝报国仇,万隆会议结 朋友。大庆石油奏凯歌,两弹一星显身手。自力更生,内强国力;五项原则,外接友邻。新中国以不屈的自尊,独立自主,攻破坚冰。以崭新的姿态,和平共处,走向世界。鲜艳的 五星红旗终于在联合国庄严升起。 展望未来,中华民族上下而求索道路是曲折的,但曲折只会让中国人民更加理智。十年内 乱后,党带领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在总 设计 师邓小平的领导下,改革东风送残冬,对外开放春意浓。经济特区、沿海明珠;863计划、一国两制;留学热潮、冰雪长城。这一切无不在昭示着:中国的无限发展生机和活力。//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坚持对外开放,与时俱进谱新篇:浦东崛起,港澳回归;北京申奥成功,神舟号遨游太空;上海举行APEC会议,中国经济顺利入世。这一切无不在昭示着:中国巨龙的飞速发展和不断强大。 历史给我们以启迪:一个走向世界的民族,必须自尊自立,自信自强;未来给我们以召唤:一个走向世界的民族,必须胸怀宽广,博采众长,才能以昂然身姿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今天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明天我们就是祖国的栋梁。祖国永驻我心,我心属于祖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Section A 1a—2c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Unit11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A 1a-1c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围绕学校郊游这一话题,让学生大量练习过去式的用法。section A 主要谈论郊游中有趣的事情,教学设计中要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进入,避免操之过急给学生造成学习障碍。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六年级时已接触过一般过去时,因此本课内容对学生来说容易接受。且本课话题围绕“农场之行”展开,对于城镇学生会感兴趣,对于乡村学生觉得很熟悉,所以能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目标 基本词汇:学生会读写milk, cow, horse, feed, farmer, quite, anything, grow, farm, pick, 等单词。 基本词组:学生可以使用milk a cow, ride a horse, feed chickens, quite a lot (of…), in the countryside来描述农场生活以及个人生活经历。 基本句型:学生理解并使用以下句型: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 It was great ! Did you go to the zoo ? No, I didn’t. I went t o a farm. Did you see any cows ? Yes, I did. I saw quite a lot. Did Carol ride a horse ? No, she didn’t. But she milked a cow. Were the

strawberries good ? Yes, they were . No, they weren’t. 2. 技能目标: 能运用一般过去时描写过去的事情 3. 情感目标: 热爱乡村,热爱大自然,学会享受自然,放松自己。 四.教学重难点 1一般过去时动词的过去时和现在时的转变以及助动词did后要用动词原形。 2 学会使用一般过去时描述事物和情景。 五. 教学方法 CLT(Communicative Langage Teaching);TLT( Task-basked Langage Teaching).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 Lead-in 1 Greeting 2 show some picture about my trip in HangZhou last week. Students listen to the backgroud music and enjoy the beautiful pictures.. 通过PPT播放 美景图片,学生 聆听音乐并感 受旅行的快乐, 为导入话题 “School trips” 作铺垫。

初三化学第十一单元复习学案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知识点 【考试说明要求】: 1、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B 2、知道一些常见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A 3、初步认识常见的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C 【考点梳理】 + 1、实验步骤:、、 三、盐的化学性质 1、盐(可溶)+ 金属1 →金属2 + 新盐(金属1比金属2活泼,K、Ca、Na除外) 2、盐+ 酸→新盐+ 新酸(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3、盐+ 碱→新盐+ 新碱(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4、盐+ 盐→两种新盐(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硫酸铜溶液和铁钉反应: 硝酸银溶液和铜丝反应: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 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 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 碳酸钾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 硫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反应: 注:①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或有或 有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②常见沉淀:AgCl↓BaSO4↓Cu(OH)2↓Mg(OH)2↓BaCO3↓CaCO3↓ 生成气体:H+与CO32-生成CO2↑;NH4+与OH-生成NH3↑;生成水:H+与OH- CO32-离子的检验:取样加入,有产生,将其通入,变浑浊。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酸:大多数都可溶(除硅酸H2SiO3不溶) 2、碱:只有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其余均为沉淀 3、盐:钾盐、钠盐、硝酸盐、铵盐都可溶; 硫酸盐除BaSO4难溶,Ag2SO4、CaSO4微溶外,其余多数可溶; 氯化物除AgCl难溶外,其余多数均可溶; 碳酸盐除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可溶,其余都难溶。 五、化学肥料 1、农家肥料:营养元素含量少,肥效慢而持久、价廉、能改良土壤结构 2、化学肥料(氮肥、钾肥、磷肥) (1)氮肥作用: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缺氮:叶片发黄

第十一单元备课与复习

第十一单元备课与复习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第十一单元备课整理与复习 第十一单元:期末总复习 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全册教科书的整理与复习。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沟通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这部分教材一共分五段安排。 1、“数的世界”。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方程、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公倍数和公因数等概念,练习解方程、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以及分数加、减法。 2、“图形王国”。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用数对确定位置和圆的相关知识。 3、“统计天地”。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复式折线统计图。 4、“应用广角”。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调查、测量和简单的实验,收集信息、交流信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使学生经历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生活里的广泛应用价值。 5、“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本学期的数学学习情况作出综合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X±A=B、 AX=B和X÷A=B的简单方程,能正确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含义,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倍数以及10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能根据给出的数对找到相应的点。 5、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会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并能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甘肃省武威第十一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十章 电与磁单元教学计划 (新版)新人教版

《电与磁》 课程标准要求: 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理解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了解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2、理解磁场、磁感线的含义,知道磁场间的作用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3、知道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理解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4、了解电磁继电器和扬声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理解发电机的原理,知道什么是交流电,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是能量转化过程。了解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频率是50赫兹,能区分直流电与交流电。 教材分析: 本章揭示了神秘莫测的电与磁的紧密联系、电与磁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及电和磁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教材从介绍生活常见的磁现象出发,通过各种课堂活动让学生感知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在学生已有电学知识的基础上,探究“电生磁”和“磁生电”的辩证关系。“电与磁”的关系在技术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介绍了与我们生活最贴近事例,例如对现代社会影响深远的“电动机”、“发电机”、“电磁继电器”和“扬声器”。编者把这些内容放在一起,与旧教材相比,从知识到应用,在结构上显得更紧凑,使电与磁的关系更紧密,更能体现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又互为因果的关系。编者非常强调应用,此意图从该章各节的标题中尤显突出。教材忠实贯彻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磁场、磁体、磁感线及地磁场; 2、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的特点; 3、知道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流; 4、发电机的基本构造与原理。 【难点】

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目标和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读写11到20各数。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 5、在学习数字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1、会读、会写11到20各数,掌握这些数的组成、顺序及大小。 2、认识十位与个位。 3、熟练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数位,了解每个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教材分析: 例1教学数数,通过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接着数到20根,也就是数出另外的10根单根的小棒,把这10根再捆成一捆;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使学生不仅能在10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20,并且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这可以为进一步学习数的读法和写法做准备。 接着教学数的读法,教材通过操作,并在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来教学。学生在用小棒摆数时,突出10根小棒一捆,就是1个十;还有几根小棒,与前面的小捆小棒放在一起就是十几;2捆小棒就是二十。 例2教学数序,要求学生把直尺上的数读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在练习十七中第12题,还出现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的习题,要求学生按照数的顺序在□中填上适当的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虽然图形本身是直观的,但是对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这里不要求向学生介绍“数轴”这个名称,以免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例3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的写法。通过观察计数器十位和个位上每个珠子表示的数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了解进制。学生掌握了11到20各数的组成,对每个数左边的1表示1个十就能理解得更清楚,为此,教材还特别安排了一些练习。如练习十七的第2题,要求学生把各个数用小棒表示出来。 例4教材安排了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题,这一方面是为了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些准备。例如,教学9加4时,把4分成1和3,先算9+1=10,再算 10+3=13。教材中通过摆1捆和3根小棒来说明10+3=13,3+10=13,13-3=10,13-10=3。这样学生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加、减法的关系,有助于教学用凑十法计算加法和用加法计算减法。 例5教材安排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练习,如11+2、13-2。安排这部分内容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20以内的数,也为以后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做一点准备,但是这些计算不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不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也不作为考试内容。 例6教材安排了一道实际应用题,通过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最后验算得出答案。

国旗在我心中演讲稿

国旗在我心中演讲稿篇一:国旗在我心中演讲稿范文每当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每当听到激越的《义勇军进行曲》徐徐奏响的时候,一种振奋,一种激昂,一种骄傲,一种自豪的心情便会油然而生。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从父母、老师的嘴里知道了吴勤烈士、陈铁军阿姨的事迹。共产党人面对敌人的屠刀、威武不屈的形象,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扎了根。上小学的时候,我从书本上读到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祖国的明天,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可歌可泣的故事:邱少云为了革命的胜利,烈火烧身一动不动,用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年仅十五岁的刘胡兰,从容不迫地走向敌人的铡刀,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战斗英雄董存瑞为了开辟祖国解放的胜利道路,舍身炸掉敌人的碉堡。从这些烈士们的身上我认识到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也明白了为什么高高飘扬的国旗这样鲜艳?为什么冉冉升起的朝阳这样鲜红?因为这是血染的风采。今天中国共产党,满怀豪情的迎来了80岁生日。80年的时间对于人类历史的长河来说,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可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却是天翻地覆的80年。回顾历史的长河,我们这个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曾几度兴衰。从“九·一八”的战火,到卢沟桥事变,从南京大屠杀,到皖南千古奇冤,外强内患,村村遗骨,处处狼烟。“夜漫漫,路漫漫,长夜难明赤县天”,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在这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千百万革命志士,赶走了帝国主义,推翻了蒋家王朝,拯救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唤醒了四万万中国的劳苦大众,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响彻了大江南北,震惊了整个世界。中国人民从此进入了一个当家作主的新时代。祖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普遍改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改革开放蓬勃发展,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潜艇、火箭、卫星上天,人家有的我们有了,人家还没有的,我们也要有。无数事实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不但能够摧毁一个旧世界,而且有能力建设一个新世界。大家是否还记得,1998年夏正当我国人民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奋勇前进的时候,我国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洪水,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损失。这要是在旧中国,不知又将有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然而在当今的新中国,“洪水无情人有情”。从共产党到广大的人民群众,从公安干警,武警官兵到人民解放军,一双双热情的手,一颗颗炽热的心,纷纷涌向抗洪救灾第一线;一批批赈灾捐款,一车车救灾物资,寄托着海内外同胞的情意,满载着各族人民的心愿,源源不断地送往灾区。受灾群众眼含热泪,无限感激地说:“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千好万好,不如社会主义好!”历史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其他制度不能比拟的!只有中国共产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跨入新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三峡工程的改造,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载人宇宙飞船的成功升空,都预示着新中国有一个更广阔的前景。今天我们凝望着五星红旗,倾听着激昂的国歌,我们已在心中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那就是,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信心满怀地迎接祖国的灿烂明天!最后我想用一首诗来结束今天的演讲:你是东方升起的一轮朝霞,晨曦中我们沐浴着你明媚的霞光。鲜红是你不尽的追求,金黄是你永远的辉煌。世界在你面前展开无边的天地,中华腾飞的宏愿使你豪情万丈。当世纪的钟声敲响,当未来的精灵翱翔,征途上你是导航的灯塔——火红的党旗永远飘扬篇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主题是《祖国在我心中》。“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祖国。”“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说得多贴切啊!所以我爱我的祖国,胜过爱我的一切。大家一定听到过《我的中国心》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吧?特别是里边有一句歌词一直深深地打动了我“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是啊,我无论何时,无论何地,请大家一定不要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一定要有爱国心。我爱祖国,因为我爱她那锦绣的山川。看,那老舍先生笔下碧波万顷的大兴安岭,不仅走不完,也看不厌,她养育了多少珍禽异兽,又出产了多少奇珍异宝。难怪老舍先生说她的美并不空洞的,而是与建设结为一体的实实在在的美。听,那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长江水如乳汁一般滋养

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1)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知识点一、常见的盐定义:能解离出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1、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2、实验仪器

三、盐的化学性质 1、盐(可溶)+ 金属1 →金属2 + 新盐(金属1比金属2活泼,K、Ca、Na除外) 2、盐 + 酸→新盐 + 新酸(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3、盐 + 碱→新盐 + 新碱(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4、盐 + 盐→两种新盐(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注:①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 ②常见沉淀:AgCl↓ BaSO4↓ Al(OH)3↓ Mg(OH)2↓ BaCO3↓ CaCO3↓白色沉淀 Fe(OH)3↓红褐色沉淀Cu(OH)2↓蓝色沉淀 生成气体:H+与CO32-;NH4+与OH- 生成水:H+与OH- ③反应实质:离子结合成H2O:H+与OH- 离子结合生成气体:H+与CO32-;NH4+与OH- 离子结合生成沉淀:Ag+与Cl-;Ba2+与CO32-、SO42-; Ca2+与CO32-; Mg2+、Cu2+、Al3+、Fe3+与OH-……四、特殊离子鉴别: H+ 1、指示剂;2、活泼金属;3、金属氧化物;4、碱;5、某些盐:CO32-盐 OH-1、指示剂;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3、酸;4、某些盐:Fe3+、Cu2+的可溶性盐 Cl-用Ag NO3溶液和稀HNO3,生成不溶于硝酸的AgCl沉淀 SO42-用Ba(NO3)2溶液和稀HNO3,生成不溶于硝酸的 BaSO4沉淀;或用HCl和BaCl2 CO32-用HCl能产生使Ca (OH)2变浑浊的气体 Fe3+ 用OH-能生成红褐色沉淀 Cu2+ 用OH-能生成蓝色沉淀 NH4+ 用OH-能生成NH4OH,不稳定,分解出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Mg2+ 用OH-能生成白色沉淀 Ca2+ 用CO32-能生成白色沉淀 ①除杂:CO[CO2] 通入石灰水 CO2+Ca(OH)2— 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 CaO[CaCO3]只能煅烧 CaCO3—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6篇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6篇 国是哺育我们的母亲,是所有是生命的摇篮,我们应该因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一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站在这里,我首先想请问你们一个问题:在你们心中,什么最伟大?我想,答案一定是两个字——祖国。 我们在圆明园里认识了祖国的屈辱和悲愤;在长城岭上,认识了祖国的雄伟和磅礴;在大漠荒原,认识了祖国的广大和辽阔;在丝绸大道上,认识了祖国的悠久和渊博。 当看到书本里祖国的那段被列强侵略的苦难时,我们义愤填膺,因为祖国在我们心中;当神舟六号遨游太空,我们欢呼,我们雀跃,因为祖国在我们心中;当香港回归祖国时,我们激动,我们流泪,因为祖国在我们心中;当举国上下迎接着2011年北京奥运会时,我们燃烧,我们沸腾,这也是因为祖国在我们心中! 祖国,她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是无法割舍的灵魂之根,是我们身心栖居的家园。近百年来,那许许多多的中华儿女,为了让这个家园繁荣富强,为了能让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哪一个不是用“祖国在我心中”来鞭策自己继续努力奋斗。

周恩来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人民敬仰的一代伟人,不就因为他从小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鞭策自己;现代科学家童第周从一个后进生变成了轰动西方科学界的中国留学生,这股动力不就来自他的坚定信念——“外国人能办到的,中国人也能办到”;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不畏艰辛远涉重洋回到祖国,为祖国奉献了一生,因为他一直以来不变的崇高信仰是他归国时感人肺腑的“祖国啊,我回来了!” “自古英雄出少年”,穿越祖国历史的长河,在这段悠长的记忆里,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少年英雄。王二小、刘胡兰、赖宁……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兴旺和强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奋斗与拚搏,直至献出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事迹,令人肃然起敬;他们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奋发向上。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二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六二班的杨思思。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 滔滔的江水,滚滚的黄河,连绵不断的山路,都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祖国的山川雄奇,祖国的河水秀逸,祖国的胸怀无比广阔。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我们的祖

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单元教材分析

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单元教材分析 白依哈王首杰 一、主题及主要内容 长春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的主题是“推敲”,主要要包括三篇文章:《贾岛推敲》、《荆公改字》、《欧阳定稿》。 二、单元内容分析 通过学习文言文,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音韵、节奏之美。“推敲”的典故由来已久,引入课本的目的我的理解应该是着眼于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用词的妙处,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推敲文字的优秀文化传统,养成严谨、认真的写作态度。 三、单元目标及重点难点的确立 (一)单元目标 1.掌握文言文的朗读基本技巧,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交流、讨论、表演、质疑等学习方法,借助课后注释读懂课文的意思,了解故事内容。 3.学习古人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推敲炼字的优秀文化传统。 (二)重点、难点 1.掌握读文言文的技巧,以读促理解,在读中完成对文章的积累。 2.感受推敲炼字的优秀传统,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四、教学整体设想

依据本文特点以及学生特点我采取在读中思,读中悟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思、画、议、批注、交流等体验过程中感知、感悟课文内容。 五、具体课例分析及达标设想 (一)教学内容 第十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贾岛推敲》。 (二)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个字,能借助课后注释读懂课文的意思,了解故事内容。 2.掌握文言文的朗读基本技巧,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古人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推敲炼字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读文言文的技巧,以读促理解,在读中完成对文章的积累。 2.感受推敲炼字的优秀传统,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学会2个生字。 (三)达标策略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和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学习它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小学阶段要为初、高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