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因境生情,因情生文

因境生情,因情生文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713308578.html,

因境生情,因情生文

作者:钱卫民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6年第05期

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然而,无论是平时作文还是中考作文,能独特、真实地表达内心世界且有文采的优秀作文少得可怜。思维的单一肤浅,素材的严重缺乏,表达的了无新意,成为学生写作的通病。究其原因,教师缺乏对学生写作的有效指导,没有在具体情境中帮助学生构建阅读与生活之间的写作桥梁。本文从“借境生情”“借境传情”两个角度,实践了写作教学的情境化指导,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师生对话后,实现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论世,察己。在具体情境中因境生情,因情生文。

一、教师要在具体情境中构建阅读与生活之间的写作桥梁

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在阅读中的发现与领悟,在思考中的焦虑与收获,在生活中的喜怒与哀乐,都可以通过作文来体现和完成。让学生通过作文反映生活,抒写性灵,发表见解,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

然而,无论是平时作文还是中考作文,能独特、真实地表达内心世界且有文采的优秀作文少得可怜。思维的单一肤浅,素材的严重缺乏,表达的了无新意,成为学生写作的通病。翻开学生的作文,不难发现学生大多写的是鸡毛蒜皮的琐事:要么为了一支笔、一句话好朋友反目成仇,后来又莫名其妙地和解了;要么下雨了没人来接我,老师送我回家;要么考试考差了,妈妈一反常态,没有骂我,让我感动得涕泗横流;要么写大家耳熟能详的那些中外古代名人名事,至于当代各行各业中涌现出来的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难以见诸文章。学生仿佛是一个生活在当代的“古人”,一点也不了解现实生活。有些同学干脆背几篇文章,考试时把它们改头换面,就堂而皇之成了自己的了。至于结构,不是老三段,就是把题记等技巧生搬硬套,与作文内容“风马牛不相及”。情感虚假,思维干涸,叙述平淡,更谈不上有创意和新意。

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学生有效阅读的缺乏。

很多人说写作是没有捷径的。因为要想把作文写好,无非是多看,多写。而事实上有的同学看了很多书,也写了很多的文字,但作文的功底并不见长。显然,这两者没有一种因果关系。但是写得好的同学往往确是看了很多书,也写了很多的文字。显然,这两者是有一定的关联性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两者,我们或许会找出答案。作文写得不好的同学,看书往往更在意书里的内容、情节,他们把看的量当成了目标;作文写得好的同学,看书时往往更追究一种情感的体验,思维的碰撞,量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的目的在于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