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树的季节

植树的季节

植树的季节
植树的季节

第四单元植树

植树的季节

教学目标:

1、认字17个,会写字9个。

2、读通、读顺、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树木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森林对于环保的作用)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讲述邓爷爷植树的故事。

2、板书课题:植树的季节,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3、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的识字方法,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教师检查字、词的认读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学生互相评价)

4、说说说读了课文,你了解到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重点感悟。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读读,同桌交流一下你喜欢的原因。

2、学生汇报。

3、学习课文二、三自然段。

学生品读,教师点拨。

(1)教师课件出示句子:一场一场的春雨,把泥土浇得湿漉漉的。太阳暖暖地照着,开始了呼吸。

师:树木的生长需要雨水的滋润和暖和的气温、阳光,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美丽的春天为什么是植树的季节。难怪小朋友开始了植树,作者把春天写得多么美丽温暖呀!

同学们想再读读吗(学生感情朗读)?

(2)出示:风吹着我们的红领巾,像小小的树开放了一朵朵红花。

师:同学们老师也很喜欢这句话,知道为什么吗?

作者不但将它写的很美,很形象,还在巧妙地赞美少先队们植树呢。让我们带着赞美的语气再来读读。

我们把课文前三自然段一齐美美地读读吧。

4、学习课文4----6段。

同学们知道了为什么春天是植树的季节,知道了我们是怎样植树的。你还想知道什么呢?请同学们合作学习4、5、6自然段。

要求:

(1)各小组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讨论。

(2)在组内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讨论:在植树的季节,你想对小树说什么?

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5、师生共同总结:我们喜欢植树,是因为(生:我们知道,再过十年,二十年,小树就能撑起高大的伞。路旁的人就能纳凉,荒山就能变得青葱翠绿,就能见到满坡的红艳艳、黄澄澄的果子。)我们知道,(我们现在采果子、采伐木材用的树,都是爷爷和爸爸种的。) 我们喜欢植树,是因为(生:我们懂得,当山野长满树木,大地就有了绿色的屏障,风沙就会被制服,空气就会新鲜,泥土就不会被冲走,河水就不会泛滥。)我们懂得,我们现在植树,(是为了现在,也是为了将来。)更是为了我们爱护生存的环境,为了我们的美好的生活。

所以,(一听到春雨的声音,我们就想起植树,)所以,(春天总是我们植树的季节。

板书:春天总是我们植树的季节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同学们,说到这里,老师不由得想起了语文天地中的一首诗歌:

出示诗歌,让我们一齐读一读,者来记住吧!

2、同学们,又是一年春来到,看着细细的春雨,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你会想些什么?(也可以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在植树的季节里,你打算怎样做?

2、你会对小树说些什么?假如你是小树,你会对人类说些什么?

二、指导书写,练习写句子。

重点指导“冒、吸”的写法。

练习用“总是”,并写下来。

三、实践作业:

与家人一起种活一棵树,或养活一棵花活动。

板书:植树的季节

植树动作:扛栽浇培

当年:爷爷奶奶大山披上外衣

后来:爸爸妈妈大路撑起遮阴伞

现在:我们将来将是青葱翠绿

拓展练习:

一、比一比,再组词。

植()场()栽()扛()

值()杨()裁()杠()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春雨一()树苗一()红花

一()季节一()土地一()果子

三、照样子,写词语。

绿油油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整整齐齐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四、观察一棵树,把它的样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教学过程

环节六:设计教学过程活动1:了解教学过程设计任务1:阅读材料——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容共同参与,并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目前,有许多关于教与学的说法,比如,“教师主导说”、“学生主体说”、“主导主体说”、“双主体说”,他们都把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孤立地割裂成两个单位,并把他们对立起来,让一方围绕着另一方转。这样,教与学双方在教学中实际上只是发生了一方的主动性行为和一方对另一方的规定,而不是双方都发挥主动性的交互作用和相互规定。而实际上,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互动生成”的,不是单纯的“教”或单纯的“学”,包括:教师与学生“一对一”或者“一对多”;学生个体和群体、小组之间的各种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容和学生的特征,对教学中师生的活动过程、形式、媒体的使用等多种要素进行整体化的安排,形成特定教学结构流程的过程。 设计教学结构流程是非常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将教学基本程序在时间和空间关系上展开,合理设计形成教学结构流程,它直观、简明、清晰、明确揭示了教学的具体活动程序,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 教学过程设计的策略 1.从封闭性设计向开放性设计转换 在广度上的开放,教学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同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状态,包括正确的、错误的信息都有生成的可能,要使它们可以成为学生交流讨论的共享资源。在深度上的开放,即教学需要形成学生思维的互动,使学生生成的基础性资源成为生生、师生互动的共享资源。 也就是说,教学更重要的是展现学生的认识从错误到正确、思维从混沌到清晰的真实过程,而不仅仅是呈现学生解决问题的正确结果。 2.从确定性设计向可能性设计转换 即对不同的学生在课堂可能产生不同的状态进行“可能性”的分析,建立课堂“可能性”预测的意识。具体地说,不仅要预设学生在课堂的各种可能性:包括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案,可能出现的结论,可能出现的错误,以及可能存在的困难等。而且还要预设应对各种可能的教学策略,如: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如何读懂其中的困难与障碍所在,如何引导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形成正确的认识。 当学生形成了新的方案或结论,教师如何使其背后的思维过程得以展现,如何概括和提炼出方案或结论形成的路径并体现其深刻和丰富的教育价值。 3.从硬性设计向弹性设计转换

北师大版初一下册数学 感受可能性 教案(教学设计)

1 感受可能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能区分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 (2)并感受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骰子活动,经历猜测、试验、收集试验结果等过程,体会数据的随机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培养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教学难点】 理解生活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教学方法】 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骰子若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过渡】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不同的事情,这些事情,有的是一定会发生的,有的则是一定不会发生的。更多的则是我们不确定是否能发生的事情。现在,我来展示几个事件,大家来判断一下这些事件是否是一定能发生,或一定不能发生。 下列问题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 (1)太阳从西边落下; (2)在一个装着白球和黑球的袋中摸球,摸出红球; (3)a2+b2=-1(a,b都是有理数); (4)水往低处流; (5)实心铁球投入水中会沉入水底。 【过渡】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大家一起来判断一下吧。 (学生回答)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在数学中,如何定义这些一定会发生的,一定不会发生的以及可能会发生的事件。 二、新课教学 1.感受可能性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骰子是大家常见的,在电视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通过掷骰子得到点数的大小决定游戏的顺序等等。现在,我们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如果随机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那么 (1)掷出的点数会是10吗? (2)掷出的点数一定不超过6吗? (3)掷出的点数一定是1吗? (学生讨论) 【过渡】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一个问题,掷出的点数会是10吗? (学生回答) 【过渡】我们知道,骰子的最大点数是6,因此,是不可能出现10的。我们把这样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 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可能事件。 【过渡】大家能举出一些不可能事件的例子吗?不要局限于数学范围。 (学生讨论回答) 课件展示几个例子 【过渡】通过对不可能事件定义的理解,我们知道,例如:太阳从西方升起;负数大于正数等都是不可能事件。 【过渡】在课堂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提到了还有一种一定会发生的情况。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掷出的点数一定不超过6吗? (学生回答) 【过渡】骰子的最大点数是6,因此,不论我们掷出来的是几,都肯定是不超过6的。这样的事件我们称为必然事件。 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肯定它一定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必然事件。 【过渡】同样的,大家举例来理解必然事件吧。 (学生回答) 【过渡】三根长度分别为2cm、3cm、5cm的木棒能摆成三角形;13人中至少有2人的生日在同一个月;等等这些事情都是必然事件。 【过渡】从不可能事件和必然事件中,我们发现,这两种事件都是确定会发生或者不会发生的,

二年级语文下册《植树的季节》教案(最新)

二年级语文下册《植树的季节》教案 一、导入 1、师导: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2、播放课件“美丽的春天图景”。提问:小朋友,在这美丽的春天里,你会做些什么? 3、春天要做事情真多,你看,这群可爱的小学生们在干什么?他们干得怎么样? 4、引出课题:对了,植树的季节到了。让我们共同来学习《植树季节》。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题:植树的季节。 2、自由读课文。 1)画出生字词待教。 (2)讲一讲读懂了什么?、3教师简笔画一棵小树,教师动情地描述:今天我们有来种下一靠小树,希望大家能用心地学习,为小树提供知识养料,让小树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 三、品读课文 1、教师提问导读:春天是植树季节,文中哪个自然段写出了春天的美好?请大家找一找,再认真地读一读。 (1)指名反馈,读课文第2自然段。 (2)说说,从第2自然段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 (3)学生自由发言,引导体会:春天里,春雨滋润着大地,阳光温暖着大地,是一个最适合万物生长的美好季节。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2、教师小结、导读: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让我们赶快趁着这大好春光去植树吧! (1)指名读课文第3自然段。

(2)文中对“我们”进行了哪些动作描写?请用笔画出来。 (3)指名反馈。 (4)教师小结:文中只用了四个动作词就写出了“我们”种树的过程能够,这四个动作词用得太准确了,让我们回到课文中把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5)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中的第一、二两句话。 (6)教师导言:植树虽然辛苦,但“我们”的心中却充满快乐,当风吹动“我们”的红领巾,仿佛是树上开放了红红的花朵。 (7)学生再读课文第3自然段,读出种树的快乐。 (8)理解文中的比喻句,将“红领巾”比作“一朵朵红花”,表达了“我们” 对小树苗的.祝福与期待,有写出了“我们”愉快的心情。 3、教师设疑导读:“我们”为什么要种树呢?大家能否从第4自然段中寻找到答案?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 (2)交流 各自读的阅读理解。 ①爷爷奶奶在山上植树,大山披上了绿色的外衣。 ②爸爸妈妈在路旁植树,大陆撑起遮阴的大伞。 ③我们在郊外植树,这里将是一片青葱翠绿。 (3)教师小结:文中的介绍让我们知道了植树可以绿化山林,可以为人们遮阴乘凉,可以美化环境,看来,植树的意义真大呀!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5自然段,读出对树木的喜爱、对未来的憧憬,。 四、拓展延伸 1、交流课外查找的资料,说说植树造林还有哪些好处。

植树的季节

植树的季节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生字,学会写9个汉字。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植树造林的重要性,激发植树造林的强烈愿望,培养保护环境的初步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分析理解喜欢植树的原因, 2.了解植树造林的重要性,激发植树造林的强烈愿望,培养保护环境的初步意识 教具: 挂图及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知道“植树节”是哪一天吗? 生:3月12日 师:哪大家知道这是在哪个季节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植树的季节》。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回答春季并书空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植树的季节为什么要规定在春天?植树要做哪些工作?…… 师:好,那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二、认读生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你不认识的生字,同桌互助识字。 2、还有不认识的字吗?现在请你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3、全班齐读词语、检测认字识词情况: 4、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二)植树的必要条件 1、自读第二自然段,引导思考:为什么选择在春天植树? 2、指导学习: “一场一场春雨,把泥土浇得湿漉漉的”——雨水 “太阳暖暖的照着”——温度 “大地仿佛开始了呼吸”——呼吸 总结:太阳光照在大地上,大地沉睡了一个冬天,现在被春天叫醒,他开始呼吸,有了充足的水和适合的温度是植树的必要条件,所以人们选择在春天植树。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植树的过程

1、教师范读第三自然段,学生边听边勾画表示植树动作的词语,教师相机指导。 2、指名回答植树的过程,师随机板书:扛树苗——栽树——浇水——培土。 3、理解比喻句“风吹着我们的红领巾,像小小的树开放了一朵朵红花” 仿写:风,像。 ,像。(四)植树的原因 1、师:种树累的我们满头大汗,还沾满鞋的土。种树这么辛苦,我们为什么还要种树呢? 2、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一边听一边思考,为什么“我们”喜欢植树。 3、理解“再过十年、二十年,这里也将是一片青葱翠绿” “这里”指我们的家园。本句意味着,只要将植树造林这件事代代传承下去,我们的家园就会越来越美好。我们植树,不仅是为了现在,也是为了将来。 4、带有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 三、培养植树造林的意识 1、孩子们,明年春天到了植树节,你们想做什么? 2、你想对自己亲手种好的小树说什么? 四、巩固练习。 小练笔:同学们,在植树节即将到来之际,大家都去植树,并把植树具体过程以及心情描写下来。不少于100字。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另外,通过教学设计,教师还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忽视教学设计,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走弯路,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1、有利于媒体教材质量的提高 国外有专家认为,在早期视听教材令人失望的情形下,“是教学设计使他们走出了困境。”后来他们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致力于严格的教学设计。” 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性 传统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学上的许

多决策都凭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意向作出有经验的教师凭借这条途径也能取得较好效果,这是具有教学艺术的表现。但运用这门艺术的教师毕竟有限,而且教学艺术很难传授。教学系统设计克服了这种局限,将教学活动的设想建立在系统方法的科学基础上,用可以复制的技术作为教学的手段。只要懂得相关的理论,掌握了科学的方法,一般教师都能实际操作。因此,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是促使教学工作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3、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沟通 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源远流长。为了使教学活动有序有效,人们早就开始探索教学的机制,对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要素的相互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知识体系即教学理论。但长期以来,教学的研究偏重于理论上的描述和完善,广大教师批评教学理论脱离实际,对改进教学工作帮助不大。这固然同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有关,而更多的原因是由于忽视应用研究,致使在实践上无法操作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被人称之为“桥梁学科”的教学设计起到了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作用。教学设计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优化,在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个别教师的教学经验升华为便于广大教师掌握和运用的教学科学,注意把已有的教学研究理论成果综合应用于教学实践,使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地连接起来。

设计教学过程

环节六:设计教学过程 活动1:了解教学过程设计 任务1:阅读材料——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并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目前,有许多关于教与学的说法,比如,“教师主导说”、“学生主体说”、“主导主体说”、“双主体说”,他们都把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孤立地割裂成两个单位,并把他们对立起来,让一方围绕着另一方转。这样,教与学双方在教学中实际上只是发生了一方的主动性行为和一方对另一方的规定,而不是双方都发挥主动性的交互作用和相互规定。而实际上,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互动生成”的,不是单纯的“教”或单纯的“学”,包括:教师与学生“一对一”或者“一对多”;学生个体和群体、小组之间的各种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征,对教学中师生的活动过程、形式、媒体的使用等多种要素进行整体化的安排,形成特定教学结构流程的过程。

设计教学结构流程是非常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将教学基本程序在时间和空间关系上展开,合理设计形成教学结构流程,它直观、简明、清晰、明确揭示了教学的具体活动程序,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 教学过程设计的策略 1.从封闭性设计向开放性设计转换 在广度上的开放,教学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同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状态,包括正确的、错误的信息都有生成的可能,要使它们可以成为学生交流讨论的共享资源。在深度上的开放,即教学需要形成学生思维的互动,使学生生成的基础性资源成为生生、师生互动的共享资源。 也就是说,教学更重要的是展现学生的认识从错误到正确、思维从混沌到清晰的真实过程,而不仅仅是呈现学生解决问题的正确结果。 2.从确定性设计向可能性设计转换 即对不同的学生在课堂可能产生不同的状态进行“可能性”的分析,建立课堂“可能性”预测的意识。具体地说,不仅要预设学生在课堂的各种可能性:包括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案,可能出现的结论,可能出现的错误,以及可能存在的困难等。而且还要预设应对各种可能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感受可能性》教案1

《感受可能性》教案 1.通过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概率的判断,归纳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对有关事件做出准确的判断;(重点) 2.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难点) 一、情境导入 在一些成语中也蕴含着事件类型,例如瓮中捉鳖、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和水中捞月所描述的事件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事件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 【类型一】必然事件 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5个黑球和3个白球,这些球的大小、质地完全相同,随机从袋子中摸出4个球,则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 ) A.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一个是白球 B.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一个是黑球 C.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两个是黑球 D.摸出的4个球中至少有两个是白球 解析:∵袋子中只有3个白球,而有5个黑球,∴摸出的4个球可能都是黑球,因此选

项A是不确定事件;摸出的4个球可能都是黑球,也可以3黑1白、2黑2白、1黑3白,不管哪种情况,至少有一个球是黑球,∴选项B是必然事件;摸出的4个球可能为1黑3白,∴选项C是不确定事件;摸出的4个球可能都是黑球或1白3黑,∴选项D是不确定事件.故选B. 方法总结:事件类型的判断首先要判断该事件发生与否是不是确定的.若是确定的,再判断其是必然发生的(必然事件),还是必然不发生的(不可能事件).若是不确定的,则该事件是不确定事件. 变式训练:见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题 【类型二】不可能事件 下列事件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打开电视机,中央一台正在播放新闻 B.我们班的同学将来会有人当选为劳动模范 C.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 D.太阳从西边升起 解析:“太阳从西边升起”这个事件一定不会发生,所以它是一个不可能事件.故选D. 变式训练:见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2题 【类型三】随机事件

植树季节

植树季节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学会写6个汉字。 2、能用喜欢的方法去识字,并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用喜欢的方法在阅读中识字。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探讨。谈论话题“有关树的知识”。通过同学们的谈论,不难看出树是人类的好朋友,这节课我们便来学习一篇关于植树方面的课文。 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14个生字,学会写6个汉字。 自学指导一 初步感知,阅读中自主识字。 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会。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4、认读生字、词。不熟的字再认。

5、同桌相互考查认字情况。 当堂训练一: 一、找出下列词语的拼音,用线连起来 Fǎngfú qīng liáng zāi pēi chēng qí nuán hǒ 栽培仿佛清凉暖和撑起 三、比识字(第二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二: 1、自己对照条子格和田字格中的音节认读生字。 2、同桌共用一本书学习生字。 3、从课文中圈出生字所带出的词语多读几遍。 当堂训练二 1、照样子写几个表示颜色的词 例:红红艳艳 ()()()()()() 2、我会填(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一场一场()(),把泥土浇得湿漉漉的。 /2、热气从土里()出来,大地仿佛()()了呼吸。3我们()()小苗,把它们栽到郊外。

(六)比写字(第三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三 1、认读6个生字并扩词。 2、自主找出易学会的生字。如“植、扛、培、队、齐”。同桌交流学习。 3、观察田字格中的位置,练写生字。 当堂训练三 1、看拼音写词语 Zhào míng mào chūkāi shǐhūxī ( ) ( ) ( ) ()1、组词,看谁组得多。 植树()树()树 树叶树()树() 2、读一读、背一背《咏柳》。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一 1、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020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6.1 感受可能性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doc

2020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6.1 感受可能性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通过猜测与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切身感受什么是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3.情感与态度:通过创设游戏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难点:理解生活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课题;第二环节:思考猜测、探求新知;第三环节:猜想实践,合作学习;第四环节:巩固提升,检测自我;第五环节: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内容:生活中有哪些事情一定会发生,哪些事情一定不会发生,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 思考:1. 随机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会是10吗? 2. 随机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一定不超过6吗? 3. 随机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一定是1吗? 今天我们学习第六章《频率与概率》第一节的内容“掷出的点数一定是1吗?”,本节课我们将研究并解决相关问题。 目的:通过问题情景的引入,引发思考,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直接切入本节课题。 第二环节:思考猜测、探求新知 活动内容:教师提问——“下列事件一定发生吗?” 思考1: ⑴玻璃杯从10米高处落到水泥地面上会破碎; ⑵太阳从东方升起; ⑶今天星期天,明天星期一; ⑷太阳从西方升起;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感受可能性 教案

第六章概率初步 1.感受可能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猜测与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切身感受什么是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3.情感与态度:通过创设游戏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难点:理解生活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内容:生活中有哪些事情一定会发生,哪些事情一定不会发生,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 思考:1. 随机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会是10吗? 2. 随机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一定不超过6吗? 3. 随机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一定是1吗? 让学生们思考,并请学生回答。 目的:通过问题情景的引入,引发思考,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直接切入本节课题。 第二环节:思考猜测、探求新知

活动内容:教师提问——“下列事件一定发生吗?” 思考1: (1)3个人分成两组,一定有2个人分在同一组; (2) 太阳从东方升起; (3)如果今天星期三,那么明天是星期四; (4) 太阳从西方升起; (5) 负数大于正数; (6)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是10 活动目的:通过点名器让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引出本节的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板书概念,其中(1)、(2)、(3)说明“什么是必然事件?”(4)、(5)、(6)说明“什么是不可能事件?”进而让学生了解何为确定事件。 思考2:(1)大坝镇2013年4月20会下雨; (2)掷一枚硬币,有国徽的一面朝上; (3)买彩票恰好中奖; (4)打开电视,正在播放动画片。 活动目的:使学生在有趣的问题中体会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三环节:猜想实践,合作学习 活动内容1:游戏——掷骰子游戏 利用质地均匀的骰子和同桌做游戏,规则如下: (1)两人同时游戏,各自掷一枚骰子,每人可以只掷一次骰子,也可以连续地掷几次骰子。 (2)当掷出的点数和不超过10时,如决定停止掷,那么你的得分就是所掷出的点数和;当掷出的点数和超过10时,必须停止掷,并且你的得分为0。 (3)比较两人的得分,谁的得分多谁就获胜。 多做几次上面的游戏,并将最终结果填入下表:

二年级语文《植树的季节》教案

二年级语文《植树的季节》教案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生字,学会写9个汉字。 2、能用喜爱的方法去识字,并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用喜爱的方法在阅读中识字。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树的资料,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探讨。谈论话题“有关树的知识”。通过同学们的谈论,不难看出树是人类的好朋友,这节课我们便来学习一篇关于植树方面的课文。 二、新课 (一)自学 初步感知,阅读中自主识字。 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学会。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二)识字 多种方式识字。 1、同桌相互交流,把熟字与不熟的字进行分类、

2、认读生字、词、不熟的字再认。 3、同桌相互考查认字情况。 (三)交流 整体感知课文。 1、练读,读准字音。 2、小组内合作,选出喜爱的方式自读课文。 (四)诵读 读中悟,悟中读。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用不同方式读文。 (五)评价 全方位评价。 1、在小组合作读文时,组内成员相互评价。 2、在全汇报读文时,全班范围内进行评价。 (六)写字 自学易学的生字。 1、认读9个生字并扩词、 2、自主找出易学会的生字。如“植、扛、培、队、齐”。同桌交流学习、 3、观察田字格中的位置,练写生字。 (七)练习 1、组词,看谁组得多。 植树()树()树

树叶树()树() 2、读一读、背一背《咏柳》。 第二课时 (一)交流 读中悟,悟中读、 1、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把您最喜爱的自然段读经同桌听。 3、谁能把描写“春天"的那个自然段读给大伙儿听? 画出小树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4、谁来读读“少先队员是如何种树”那一自然段?画出您认为特别美的句子,再读一读。 5、读第4、5自然段,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要植树。 6、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二)写字 自主合作学习生字、 1、认读剩余的难字并扩词。 2、“向困难挑战”:看看谁能学会这些难字。 重点指导:场的右半部是,荒中间部分是亡。葱中间的点不要丢掉。 3、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认真练写。 (三)练习 1、照模样写一写。

从设计教到设计学

《从设计教到设计学》学习心得 刘瑞珍 教学的本质是什么?建“未来教室”是提供给孩子们自己学习的地方。 在我看来,学习是生命个体动态体验的过程,只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课堂上怎样给孩子搭建创造空间?老师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学生?我想,课堂应该从“教的设计”变成“学的设计”,从“老师教”为主变成“学生学”为主,帮学生建立一个学习的内部结构,从而走向聪慧的人生。 理想的课堂教学结构包括预学、共学、研学等要素。预学是自学,共学是大家一起学,研学是拓展空间领域再学,这种结构是有利于“教会学生学习”的。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预学不是课下学,研学不是课后学,所有的内容都要在课堂40分钟内进行。这就要求老师们在给孩子提供一种学习路径的同时,教会学生一些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乐学”。 语文的本质是学习语言。不要把语文上成政治课和文学课,把语文课上成情感课。怎么让孩子们阅读,阅读的本质不是你读什么?而是在过程中你思考了什么?阅读中如果没有思考就没有阅读。 课堂上,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第一次读到叶澜教授的这句话,让我感到很震撼。简单的

一句话有她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也饱含了对教师的殷殷期待,那就是要学会放手。记得有一首歌曲叫《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放手其实也就是"放生",就是鱼归大海,鸟归山林,用在在教学中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充当配角。唯有敢于放手,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才会好起来。只有师生合演的戏才最精彩,因为放手也是一种爱。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自主精神,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让学生动起来,把学习的主权还给学生。通过学习从《设计教到设计学》,明白课堂大胆放手,唱好“预习、展示、达标”三部曲,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一大法宝。现择其一二,旨在抛砖引玉。 例如《普罗米修斯》神话故事:不能用教记叙文的方式来教神话。体裁意识一定要有。重点是他给人们带来的温暖。教语文应该强调的是语言的教学,让学生感受语言的表达的特点。 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1.以语言文字运用为核心的教学目标。2.以“能”“会”表述教学目标。3.突出核心目标,尽量省略常规目标。注重从学生学习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把课堂教学思想定位在“以生为本,顺学而导,以学定教”。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亲身体会。强调学生主动性地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作业设计具有选择性,为的就是在学习文本、明理导行的价值观引导上和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感受可能性

6.1 感受可能性 学习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判断,归纳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对有关事件做出准确判断。 2.历经实验操作、观察、思考和总结,归纳出三种事件的各自的本质属性,并抽象成数学概念。 3.通过“摸球”这样一个有趣的试验,形成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定性分析的能力,了解影响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因素。 重、难点: 1.随机事件的特点并能对生活中的随机事件做出准确判断; 2.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定性分析。 学习过程: (一)学生预习教师导学 学习课本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发生的事件,叫做;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 件,叫做;和统称为确定事件。 2.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也称为。2.下列问题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1)太阳从西边下山; (2)某人的体温是100℃; (3)a2+b2=-1(其中a,b都是有理数); (4)水往低处流; (5)13个人中,至少有两个人出生的月份相同; (6)在装有3个球的布袋里摸出4个球。 3.填空: 确定事件 事件 (二)学生探究教师引领 探究1: 5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以抽签方式决定每个人的出场顺序。签筒中有5根形状大小相同的纸签,上面分别标有出场的序号1,2,3,4,5。小军首先抽签,他在看不到的纸签上的数字的情况从签筒中随机(任意)地取一根纸签。请考虑以下问题: (1)抽到的序号是0,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2)抽到的序号小于6,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3)抽到的序号是1,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4)你能列举与事件(3)相似的事件吗? 探究2: 小伟掷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至6的点数。请考虑以下问题,掷一次骰子,观察骰子向上的一面: (1)出现的点数是7,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2)出现的点数大于0,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3)出现的点数是4,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 (三)学生归纳教师提炼: 1.怎样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 2.随机事件与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区别在哪里? 探究3: 袋中装有4个黑球,2个白球,这些球的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在看不到球的条件下,随机地从袋子中摸出一个球。我们把“摸到白球”记为事件A,把“摸到黑球”记为事件B。事件A和事件B是随机事件吗?哪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 归纳:一般地,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练习: 1.20张卡片上分别写着1,2,3,…,20,从中任意抽出一张,号码是2的倍数与号码是3的倍数的可能性哪个大? 2.80件产品中,有50件一等品,20件二等品,10件三等品,从中任取一件,取到哪种产品的可能性最大?取到哪种产品的可能性最小?为什么? 3.一个袋子里装有20个形状、质地、大小一样的球,其中4个白球,2个红球,3个黑球,其它都是黄球,从中任摸一个,摸中哪种球的可能性最大?

二年级语文《植树的季节》教案

二年级语文《植树的季节》教案 二年级语文《植树的季节》教案 二年级语文《植树的季节》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生字,学会写9个汉字。 2、能用喜欢的方法去识字,并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用喜欢的方法在阅读中识字。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树的资料,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探讨。谈论话题“有关树的知识”。通过同学们的谈论,不难看出树是人类的好朋友,这节课我们便来学习一篇关于植树方面的'课文。 二、新课 (一)自学 初步感知,阅读中自主识字。 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会。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二)识字 多种方式识字。 1、同桌相互交流,把熟字与不熟的字进行分类。 2、认读生字、词。不熟的字再认。 3、同桌相互考查认字情况。 (三)交流 整体感知课文。 1、练读,读准字音。 2、小组内合作,选出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四)诵读 读中悟,悟中读。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用不同方式读文。 (五)评价 全方位评价。 1、在小组合作读文时,组内成员相互评价。 2、在全汇报读文时,全班范围内进行评价。 (六)写字 自学易学的生字。 1、认读9个生字并扩词。 2、自主找出易学会的生字。如“植、扛、培、队、齐”。同桌交流学习。

3、观察田字格中的位置,练写生字。 (七)练习 1、组词,看谁组得多。 植树()树()树 树叶树()树() 2、读一读、背一背《咏柳》。 第二课时 (一)交流 读中悟,悟中读。 1、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把你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经同桌听。 3、谁能把描写“春天”的那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画出小树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4、谁来读读“少先队员是如何种树”那一自然段?画出你认为很美的句子,再读一读。 5、读第4、5自然段,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要植树。 6、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二)写字 自主合作学习生字。 1、认读剩余的难字并扩词。 2、“向困难挑战”:看看谁能学会这些难字。 重点指导:场的右半部是,荒中间部分是亡。葱中间的点不要丢

从教案到教学设计

从教案到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对学习行为目标、学生学习特征分析,学生学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选择策略手段、制定教学流程、评价教学效果、以达到课堂最优化的编制教学预案的过程。 教案——堂教学的实施方案,即教师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教案一般有表格式、描述式、画图式和画图加表格式课堂实录式,普通文本式等,主要体现怎么设计。 一、教案和教学设计的相同之处 1、两者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确定,都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制定。 2、计划性:它们都是根据一堂课涉及的所有因素而设计的教学内容。为了保证教学目的的完成,一般老师都对教材进行过研究和钻研。 3、程序相同:对教材的钻研,确定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选定教学过程的方式、课型、方法、教具、时间等。 二、区别 1、教案和教学设计上存在不同:教案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根据老师安排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思考、模仿等过程。而

教学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学情、智力等水平出发,学生学什么,老师教什么。所以两者的设计上刚好相反。教案一般多半以教材、教参为主,而教学设计把教学本身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考虑,运用系统方法来设计、开发、运行、管理,即把课堂教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使之成为具有最优,不但使学生学会所要求的知识,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情感目标和价值观得到丰富。课堂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层次关系是不完全对等的 2、指导思想不同教案是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的体现,它的核心目的就是教师怎样讲好教学内容,使学生要掌握的所学知识,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封闭式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却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导致的后果是便于学生的知识增长,但是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缺乏,很多学生缺乏创造力、思维不活跃、模仿能力强,不能体现现在社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堂教学设计不仅重视教师的教,更重视学生的学,怎样使学生学得更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所以对学习者进行特征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探究中体会学习的过程和快乐,教师只是教学组织者、促进者,老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性,完成课程的教学。这种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中心地位,以学生为本,体现了现代教学理论的鲜明性,而且教学设计非常重视对现有媒体的设计和充分利用,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效果、教学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投入本学科学习的兴趣。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

《感受可能性》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能区分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 (2)并感受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骰子活动,经历猜测、试验、收集试验结果等过程,体会数据的随机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培养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教学难点】 理解生活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教学方法】 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骰子若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过渡】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不同的事情,这些事情,有的是一定会发生的,有的则是一定不会发生的。更多的则是我们不确定是否能发生的事情。现在,我来展示几个事件,大家来判断一下这些事件是否是一定能发生,或一定不能发生。 下列问题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 (1)太阳从西边落下; (2)在一个装着白球和黑球的袋中摸球,摸出红球; (3)a2+b2=-1(a,b都是有理数); (4)水往低处流; (5)实心铁球投入水中会沉入水底。 【过渡】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大家一起来判断一下吧。

(学生回答)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在数学中,如何定义这些一定会发生的,一定不会发生的以及可能会发生的事件。 二、新课教学 1.感受可能性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骰子是大家常见的,在电视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通过掷骰子得到点数的大小决定游戏的顺序等等。现在,我们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如果随机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那么 (1)掷出的点数会是10吗? (2)掷出的点数一定不超过6吗? (3)掷出的点数一定是1吗? (学生讨论) 【过渡】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一个问题,掷出的点数会是10吗? (学生回答) 【过渡】我们知道,骰子的最大点数是6,因此,是不可能出现10的。我们把这样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 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可能事件。 【过渡】大家能举出一些不可能事件的例子吗?不要局限于数学范围。 (学生讨论回答) 课件展示几个例子 【过渡】通过对不可能事件定义的理解,我们知道,例如:太阳从西方升起;负数大于正数等都是不可能事件。 【过渡】在课堂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提到了还有一种一定会发生的情况。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掷出的点数一定不超过6吗? (学生回答) 【过渡】骰子的最大点数是6,因此,不论我们掷出来的是几,都肯定是不超过6的。这样的事件我们称为必然事件。 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肯定它一定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必然事件。 【过渡】同样的,大家举例来理解必然事件吧。 (学生回答) 【过渡】三根长度分别为2cm、3cm、5cm的木棒能摆成三角形;13人中至少有2人的生日在同

植树的季节教学设计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 课题:《植树的季节》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 2、学科:语文 3、课题:《植树的季节》 4、课时:一课时 5、课前准备:多媒体PPT课件、字词卡片、挂图 二、教材分析及教学方法 教材分析:《植树的季节》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4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短小精致,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再美丽的春天里孩子们植树的情景。抒发了热爱植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美化家园、美化环境的情怀。 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2、以读代讲法 3、多媒体PPT课件直观展示法;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小学生渴望植树,但却没有植树的经验。特别是对于城区的孩子来说,他们更盼望在美好的春天里来到大自然中,体验植树的乐趣和美化家园的喜悦。为此,我们可以以“春天”和“植树”两个关键词作为切入点,同时,利用多媒体PPT课件直观展示植树的好处和没有了树的荒凉。引导孩子们了解植树的意义所在,从而增强学生

保护树木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巩固识记本课生词,下限为6个。 能力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背诵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2、鼓励孩子仿说句子。 情感目标: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美化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大意。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渗透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读出课文的韵味。 2、在充分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培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美化环境的意识。 六、教学过程: (一)、创情导入,引出课题 1、孩子们!今天我们又要一起学习新课文啦!先请你听一首好听的歌曲吧! PPT多媒体课件播放儿童歌曲《植树歌》。 听清了吗?这些小朋友要去干什么? 指名回答:他们正要去植树呢! 2、你们听得可真仔细!没错,歌曲中的少先队员正唱着欢乐的歌曲

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模板(一) 此模板适合当前班级集体授课形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但要考虑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更要注重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体现,使他们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 基于“教”的课堂教学设计表由4张基本表格组成(见5~8页),在填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章节名称 按照教科书上的章、节(或课)的顺序和名称填写。 在一般情况下,是以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如果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在实际教学时需要两堂以上的课(我们把它称为学时)才能完成,那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既可以统一设计、分段教学;也可以按学时分别设计、各成体系。 如《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原子,统一设计时章节名称可填写为:§2.2 原子;分别设计时则为:§2.2 原子(第一学时)和§2.2 原子(第二学时)两个设计表。 2.计划学时 按照设计的授课实际需要填写。如上述统一设计,需要两堂课来完成“原子”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计划学时”栏中应填写“2”;若按照第二种分学时的设计方案,则在对应的“计划学时”栏中填写“1”。 3.教学目标 应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般教学目标的编写包括了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3方面的内容。尤其是情感目标,应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挖掘、提炼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有积极意义的方面,因势利导、自然贴切。若本节课(尤其是理科的一些章节)和思想、情感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则不必挖空心思搞形式主义。 教学目标的叙述应简洁、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它和表下方的各知识点学习目标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又不是所有学习目标的简单相加。 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涉及的范围要和上面“章节名称”栏中所确定的范围相符合。如果是一节(课)的统一设计,教学目标也应是整节(课)的;若是按学时分别设计的,则教学目标应是对应该学时教学内容的那一部分,而不是该节(课)的全部。 4.学习目标描述 学习目标描述的内容分3个部分: (1)知识点编号指该知识点的代号,它在本课程中具有惟一性。知识点编号由两部分组成:前边为章、节(或课)的代号,后边为该知识点在本节(课)中的顺序号,中间用短横线相连。如: 2.6—1 代表第二章第六节的第一个知识点; 3.2—3 代表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三个知识点; 2 8—4 代表第28课的第四个知识点; 1.3.4—2 代表第一编第三章第四节的第二个知识点。 (2)学习目标指每个知识点所具有的学习目标层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