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PA 公共管理基础 重要考点

MPA 公共管理基础 重要考点

MPA 公共管理基础 重要考点
MPA 公共管理基础 重要考点

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

第一节管理与管理理论的演进

一、管理的含义

管理是人类社会协作劳动和共同生活的产物,是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公共生活相伴而生的。管理的定义为:管理就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社会活动。

管理具有六点基本含义:1、管理是由管理者引导的活动。2、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3、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4、管理需要有效的动员和配臵资源。5、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二、管理的职能

最早系统并明确分析管理职能的是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他提出“五职能说”。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关于管理职能的划分有不同的观点。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三、管理学

管理学是研究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管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中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同时研究管理理论的发展史、管理环境和管理效率等问题。。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学是科学知识体系,而科学知识体系创造性的运用就是艺术。

四、管理理论的演进

管理学的三个发展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1、科学管理学派:美国、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之父”2、组织管理学派:法国、亨利〃法约尔和德国、马克思〃韦伯

行为科学阶段;霍桑实验。乔治〃埃尔顿〃梅奥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仅仅是经济人。2、在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组织。3、新型的领导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从而激发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1)关于人口需求、动机和激励问题: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动机的理论》《激励与个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保健和激励《工作的推力》《工作与人性》2)管理中的人性问题:麦格雷戈x理论—y理论《企业的人事方面》阿吉里斯不成熟—成熟理论《个性与组织》注重自我管理3)人际关系问题:巴纳德、动态平衡理论;卢因、群体动力学理论。非正式组织群体对管理的影响和作用。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孔茨—管理过程;麦格雷戈—人性行为;巴纳德—社会系统;马克兰—管理科学;西蒙—决策理论;卡斯特—系统管理;德鲁克—经验;

明茨伯格—经理角色;特里斯特—技术;布里奇—经验管理;卢丹斯—权变理论。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学派及其基本观点。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注重管理的科学性、精确性、法理性和纪律性。把管理的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受支配者和经济理性人,是机器的附属物,较少注意人的全面特性及其对管理的影响。

行为科学阶段强调对人性的全面关注,重视非正式组织,在管理方式上由监督制转向人性激发,由专断转向民主。

管理理论演进的四个特点:1、管理学的发展是从对管理中经济人、机械人的设定到对管理中社会人设定的过程。2、管理学的发展是从管理过程的单个因素、单个过程和单个侧面地研究到全面系统研究的过程。3、管理学的发展是从以定性分析为主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过程。4、管理学的发展是从学派分化到兼容并包、相互借鉴、吸收融合的过程。

第二节行政与行政理论的发展

一、行政的含义

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行使国家权力,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简言之,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

行政的特点:执行性;政治性;权威性。

二、相关概念辨析

政治与行政。威尔逊和古德诺的观点。威尔逊的《行政学研究》开创了西方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先河,政治与行政二分的原则是现代公共行政的逻辑起点,古德诺在《政治与行政》中对政治—行政二分法加以系统的发挥。

行政与立法、司法。这是国家权力的三大系统,行政是有别于立法和司法的一种国家权力。

三、行政学

行政学是一门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依法有效地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的学科。简言之,行政学是系统地研究行政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从四个方面把握行政学的定义。1、行政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即国家行政机关2、行政的客体是国家事务、机关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3、行政活动的根本原则是依法管理。4、行政学的根本任务在于探索和发现行政活动的规律性,形成科学理论,使行政管理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四、行政理论的发展

行政学兴起的原因和著名代表人物。1、“行政国家”的出现。2、“文官制度”改革运动的发展。3、多科学科的形成和发展。4、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威尔逊《行政管理学之研究》古德诺《政治与行政》泰罗《科学管理原理》怀特《公共行政学研究导论》魏劳毕《公共行政管理》

行政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形成时期;成长时期;发展时期。各个时期的理论特征和代表人物

第三节公共理论的兴起

一、公共管理理论三次重大理论转换:从传统的公共行政到公共政策分析再到公共管理。

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批评;公共管理理论的产生。

二、对公共管理理论的不同理解

将“公共管理”等同于“公共行政”;将“公共管理”当做“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将“公共管理”看做不同于传统的公共行政和政策分析的一个新的学科框架。

三、公共管理的研究对象

公共管理是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

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学科。

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几种定义。

四、公共管理的学科特征

公共管理的六个学科特征。这也是其与传统公共行政的区别。1、研究对象和范围的扩展2、跨学科的综合研究3、研究重点从“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4、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并重5、管理过程的民主化6、公共性和管理性的有机统一。

五、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研究途径有管理学途径、政治学途径、法学途径、经济学途径等多种途径。

基本研究方法有:系统分析;比较分析;实验分析;案例分析。

第二章公共组织

第一节公共组织概述

一、组织的含义

美国管理学家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的观点。组织的共性。1、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一定行为关系的集合2、有着某种特定的目标3、有一定的结构和行为方式4、有其内在的精神意识5、是一个开放系统,随着组织环境的变化而有机发展。

组织的定义: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

二、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

公共组织的含义。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

公共组织的构成包括12个要素:人员、目标、职能、机构、职位、职权、权责、规章制度、团体意识、组织设计、支持硬件、技术和信息。

三、公共组织的类型

三种主要分类:按财务一会计标准分类;按公共权力标准分类;按权威与等级结构标准分类。政府机构、教育组织、健康和福利组织、宗教组织、慈善组织、基金会。

第二节公共组织的结构

一、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纵向划分的等级数。管理幅度是指一名管理者或—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目。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反比例关系。

二、公共组织的结构形式

多种组织结构形式。主要有:直线结构;职能结构;直线一职能结构;矩阵结构。

三、我国政府组织的结构

纵向结构。宏观上的纵向结构和微观上的纵向结构,即各级行政组织间的层级关系和行政组织内部的工作层次关系。

横向结构。反映同级行政组织之间和各行政组织构成部门之间分工协作的来往关系。

四、行政体制的基本类型

首长制与委员制;层级制与职能制;集权制与分权制;完整制与分离制。

第三节公共组织环境

一、公共组织的生态环境

对公共组织生态环境的不同区分。

现代组织理论划分的一般环境(包括文化、技术、教育、政治、法制、自然资源、人口、社会、经济)和具体环境。公共组织环境结构的子系统环境。

二、组织环境的基本构成因素

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舆论环境。

第三章公共决策

第一节决策的基本问题

一、决策的含义

理查德〃施奈德的决策定义:决策是一个过程,它是指决策者为达到想象中未来事务的状态,从社会所限制的各种途径中,选择一个行动计划的过程。

决策的一般特征或属性(预见性、选择性、主观性)。

二、决策类型

多种类型。主要有:程序性决策与非程序性决策;单目标决策与多目标决策;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非确定型决策;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原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三、决策的前提

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内容:价值因素(决策者的个人好恶)和事实因素(决策中所依据的客观事实)。二者各自的内容与特点。

价值前提与事实前提的区别。1、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同2、认识形成的依据不同3、影响决策的作用不同。

第二节行政决策体制

一、行政决策的含义

行政决策是行政主体为履行行政职能所作的行为设计和抉择过程,是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部门在处理国家政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作出的决定。

行政决策的特点:决策主体的特定性;决策内容的广泛性;决策的权威性。

二、行政决策系统

四个系统:信息子系统;参谋子系统;决断子系统;监控子系统。

各子系统的作用。1、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传递2、1)协助决断子系统界定政策问题,确立政策目标2)为决断子系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途径和方法3)对公共决策的实施进行跟踪、反馈、分析。3、1)界定政策问题2)设计政策方案3)确立政策目标4)选择政策方案4、1)防止决策者滥用决策权2)促使决策内容切合实际3)监督执行机构及其人员以确立执行政策。

三、行政决策体制

主要有独裁制(宗教领袖、君主亲政、军人独裁)、议会制(议会—总统制、议会—内阁、议会—委员)和人民代表大会制三种类型。三种类型的具体类型和表现形态。

第三节行政决策程序

一、问题界定

问题是预期、需要与实际满足状态之间的差距。任何决策都从发现问题开始。

问题界定的三个基本环节(症结分析、原因分析、确切表达)和四个主要方法(类别、类比、假设、层次分析)。

二、目标确立

行政决策的目标是决策者希望通过决策实施所达到的状态。目标有层次性、多样性、从属性的特征。

目标确立必须遵循的原则(针对性、可行性、系统性、规范性、具体性)和环节(依据确定和体系建立)。目标确立的主要方法(综合指标、主要目标列举、目标排序、综合平分、逐步淘汰)。

三、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就是在明确决策目标的基础上,经过调查研究,运用适当的技术与方法,设计或者规划诸种实现决策目标的行政备选方案的行为或过程。

决策方案设计的两个具体步骤(轮廓设想和细部设计)和基本方法(头脑风暴、对演、综摄)。

四、后果预测

后果预测是为了行政方案进行评价和完善,而对决策方案实施的客观条件的变化和方案在各种可能的条件下预期效果的预测。

后果预测的基本步骤(收集资料、确定方法、计算和分析、评审结果)和主要方法(德尔斐法—函询调查、会议、时间序列、回归分析、趋势外推)。

五、方案抉择

方案抉择是指行政决策中枢系统中享有行政决策权的行政领导,依据其权力、经验和科学知识,在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比较权衡的基础上,选择或综合出一个最优或满意的决策方案。

方案抉择的主要环节(确定标准、可行性分析、合法化)和主要方法(经验判断、“决策树”技术、试验、模拟)。

第四节公共决策中的群体决策

一、群体决策及其利弊

公共决策过程中的群体决策包括领导群体决策和群体参与决策两种形式。两种形式的含义。

群体决策的优势(集思广益、满意度、沟通增加凝聚力)与不足(时间长、受到压制、出现极化、利益不同造成的浪费、个人拍板,伤害感情、失误由群体承担、不具备群体决策而决策、做为激励手法不明智、问题不清时无人负责)。

二、参与决策的特征

参与决策的优势与作用。参与决策的条件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三、群体决策的抉择规则

可供选择的抉择规则有:一票否决;多数规则;等级决定规则。抉择规则的实际内容。

第四章行政领导

第一节领导与领导者

一、领导的含义

关于领导的不同定义。作为管理职能的领导是指引导和影响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和群体目标而作出努力与贡献的过程。领导职能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是管理的核心问题。

领导的四个构成要素(权力、对人的认识和理解、与组织和群体成员的联系、领导的风格、作风以及营造出来的组织群体氛围)。领导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艺术。

二、公共组织领导者

公共组织领导者是指从事公共管理的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中依法担

任领导职务、行使法定领导权力并负有相应领导责任的个人和集体,其中主要是政府部门的领导者。

我国行政机关领导职务序列;公共组织领导者的来源;公共组织领导者的权力构成;职务权力(合法要求、奖励报酬、强迫、决策、信息控制)和个人权力(专家权、个人魅力、良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品质、创新精神)的主要影响方式。

三、领导者的基本技能

技术技能(专业技术、工作方法和程序、工作制度和政策);人事技能(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识人用人、评价激励);观念技能(预测、判定、概括)。三种技能的内容及不同层级领导者的技能结构(47:35:18、27:42:31、18:35:47)。

第二节我国行政领导制度

一、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

民主集中制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是民主制和集中制有机结合的一种制度。其他行政领导制度是民主集中制领导制度的具体化。

民主集中制的具体表现。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都由选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2、国家行政机关、司法

机关都有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3、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从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二、我国的行政领导制度

行政首长负责制是我国的行政领导制度,这是一种集体领导制度。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是辩证的统一。

行政首长负责制是相对于委员会制而言的。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就是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的有机结合。

三、日常的行政领导制度

日常的行政领导制度是前两项领导制度在实际执行中的具体化,表现为三个方面:处理行政领导者与行政活动参与者关系的制度;上下级行政领导者之间联系的制度;协调行政领导班子内部关系的制度。

五章沟通与协调

第一节沟通

一、沟通的含义

沟通的几种典型定义。公共组织沟通是指公共组织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公共组织系统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层次之间、人员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和通道传递思想、观点、情感,交流信息,以期达到相互了解、支持与合作,谋取公共组织系统和谐有序运转的一种管理行为或过程。

沟通定义包含的四层含义1、实质上就是与公共组织有关的信息的传递和处理过程。包括输入、分类、筛选、储存、使用、输出、反馈等环节。2、公共管理通常把公共组织看作是一个系统,而信息沟通则是这个系统的“神经”。3、公共组织要达到的目的是统一思想。4、公共组织沟通过程中包含有沟通信息的发送者、接收者、传送的信息、传送渠道和传送的情景五要素。

二、信息与沟通

信息处理的四个基本环节(信息收集、加工、传递、储存)。孔茨列举的信息沟通中的障碍与断裂的因素。(缺乏计划,未澄清的假设,词义曲解,表达不清的信息,传递中的损失和遗忘,不善于聆听及过早的评价,非个人的信息沟通、猜疑、威胁和恐惧,缺乏适应变化的充裕时间,信息超负荷以及选择性认识)。

信息失真四个方面的原因(信息沟通中的噪声、信息沟通中情境的转变、情感因素的缺失、反馈)。

三、沟通机制

公共组织沟通机制划分为刚性机制和柔性机制。

刚性机制的含义及完善刚性机制的建议;柔性机制的含义及其包含的语言约束机制和心理约束机制。

四、沟通类型与模式

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正式沟通的含义、特点;下行、上行、平行三种沟通方式。非正式沟通的含义、特点;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公共组织的三种沟通模式:聚联式、单联式、互联式。

第二节协调

一、协调的含义

协调是公共组织为了顺利地实现决策目标,而谋求自身统一和谐,谋求自身各相关要素匹配调剂、协作分工的一种行为方式。

协调是经常性的组织行为;艺术性的组织行为;公关性的组织行为。

二、协调类型

协调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对事的协调与对人的协调;内部协调与外部协调;认识性协调与利益性协调;促进式协调与纠偏式协调;合作式协调与应变式协调;会议协调与非会议协调。

三、协调方式

有多种方式。主体合流法;中间数法;冷处理与热处理法;当面表态法;谈心法;跟踪处理法。

四、协调中的若干关系

事后与事前的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平衡与创新的关系;妥协与原则的关系;协商与命令的关系。

第六章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一、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

人事(指在用人以治事的过程中有关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事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人事行政的含义。人事行政是以政府公务员作为主要对象的一系列管理法规、制度、政策、措施的总和,是政府机关对其工作人员依法实施管理的一系列活动。

人事行政作用的具体表现(是保证通知阶级意志的以贯彻和实现,并巩固国家政权;保证行政管理的运行、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公务员实施有效管理其积极性、创造性并发现、培养和选拔人才)。

二、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起

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有着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特征。

三、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

这一过程由以下活动环节或职能所组成: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规划;公共组织的公共工作职位和职责的分配;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获取;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绩效评估和报酬管理;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开发;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流动和流出管理;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雇员关系。

四、我国公共组织人事管理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政府人事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国家干部”概念模糊,缺乏科学分类,管理权限过分集中;管理方式陈旧单一,缺乏针对性内和有效性,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利于各类优秀人才的多样化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我国政府管理中的应用与推广及其现实意义。

第二节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开发

一、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性质

公共组织人力资源有一般人力资源所具备的基本性质,也有其特殊性质。

基本性质(生物性、生成过程的时代性和时间性、能动性、使用过程的时效性、内在的知识性、开发具有连续性、人的高增值性、闲臵过程的消耗性、可再生性)与特殊性质(具有较强的法律观念,较高的政治品质、政策理论水平、职业道德觉悟。具有从事公共服务的热情以及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准则,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的内容。

二、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含义

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是指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预测与规划、教育与培训、选拔与使用、配臵与管理等一系列活动,目的是提高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素质和能力,使他们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特点(战略性、系统性、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

三、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

预测与规划;教育与培训;选拔与使用;配臵与管理。

四、我国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

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新观念。我国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任务。加快我国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共指出八条措

第三节公务员制度

一、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与特点

西方文官制度是西方各国为文官的分类、考试、录用、考核、奖惩、待遇、培训、晋升、调动、解职、退休、保障等作出系统规定的规章制度和体制,目的在于选贤任能,提高行政效率及维持政府行政行为的连续性。

西方文官制度的共同特征。

二、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经历三个阶段:理论准备阶段1985~1989;试点实验阶段1989~1993;全面实施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共18章107条,对我国公务员制度有较大发展与突破。

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

三、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

我国公务员制度由公务员总法则和与之配套的各种单项法规所构成。总法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共18章107条。

18章的基本内容。

四、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完善

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健全法制,建立机制,改进管理,加强监督;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

第七章公共管理的法律基础

第一节公共管理与法律

一、公共管理的法律逻辑

公共管理的法律途径将公共行政视为法律在具体环境中的应用和实施,为公共行政赋予了法治和裁决的主题。

法律途径的核心价值(首先“正当法律程序”这一价值意味着基本的公平性,被认为是保护个人免于遭受政府恶意的、武断地、错误的或反复无常的违宪,剥夺生命、财产与自由权利的必要程序;其次,个人应享有的实质权利和法律的平等保护;在次,维护社会公平,主要体现在授权法官对那些其宪法或法律的权利遭受行政官员侵害的人进行救济。)和内容(1、强调宪法层面的公正秩序权利和平等价值2、把公共组织视为一种能够通过公正的程序来解决争端的结构形式3、注重建立明确的公共管理行为准则和监督机制4、把公共管理的对象看作完整和独立的个体,关心个人宪法权利和法律权利的保障5、重视公共管理结果的合理性,不仅要求公共管理行为的主体和程序合法,还要求有利于保护公共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和提高行政效率)。

二、公共管理与宪法、行政法、组织法

宪法的作用及其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行政法与公共管理的关系:无法律即无行政;行政国家与行政法;行政法治与行政法。

行政组织法是规范行政组织、控制行政组织的法律。国内外行政组织立法(内容包括行政德基本组织制度;行政权的设臵和分配;中央行政组织的设臵;地方行政组织的设臵;其他行政组织法律等)。

三、公共管理与私法

公法与私法。私法是以抑制和解决社会成员相互冲突为己任的规则,即社会生活的正当行为规则。

公共管理的变革扩大了私法的作用空间(1、将公共职能委托给私人部门2、日益倾向于以市场约束方式代替命令、控制规则3、市场结构模式4、协商立法),私法对于公共管理的意义(1、把平等对立、谈判协商、等价有偿、恢复补偿等私法手段引入属于公法调整范畴的公共管理领域中)。

第七章公共管理的法律基础

第一节公共管理与法律

一、公共管理的法律逻辑

公共管理的法律途径将公共行政视为法律在具体环境中的应用和实施,为公共行政赋予了法治和裁决的主题。

法律途径的核心价值(首先“正当法律程序”这一价值意味着基本的公平性,被认为是保护个人免于遭受政府恶意的、武断地、错误的或反复无常的违宪,剥夺生命、财产与自由权利的必要程序;其次,个人应享有的实质权利和法律的平等保护;在次,维护社会公平,主要体现在授权法官对那些其宪法或法律的权利遭受行政官员侵害的人进行救济。)和内容(1、强调宪法层面的公正秩序权利和平等价值2、把公共组织视为一种能够通过公正的程序来解决争端的结构形式3、注重建立明确的公共管理行为准则和监督机制4、把公共管理的对象看作完整和独立的个体,关心个人宪法权利和法律权利的保障5、重视公共管理结果的合理性,不仅要求公共管理行为的主体和程序合法,还要求有利于保护公共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和提高行政效率)。

二、公共管理与宪法、行政法、组织法

宪法的作用及其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行政法与公共管理的关系:无法律即无行政;行政国家与行政法;行政法治与行政法。

行政组织法是规范行政组织、控制行政组织的法律。国内外行政组织立法(内容包括行政德基本组织制度;行政权的设臵和分配;中央行政组织的设臵;地方行政组织的设臵;其他行政组织法律等)。

三、公共管理与私法

公法与私法。私法是以抑制和解决社会成员相互冲突为己任的规则,即社会生活的正当行为规则。

公共管理的变革扩大了私法的作用空间(1、将公共职能委托给私人部门2、日益倾向于以市场约束方式代替命令、控制规则3、市场结构模式4、协商立法),私法对于公共管理的意义(1、把平等对立、谈判协商、等价有偿、恢复补偿等私法手段引入属于公法调整范畴的公共管理领域中)。

第二节行政立法、执法和司法

一、行政立法

行政立法的含义。行政立法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定权限并按法定程序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行政立法的特征(1、主体是行政机关2、必须严格限定在法定的权限范围内3、对象具有普遍性4、行为具有不可诉性)、种类(授权立法和特别授权立法)、原则(依法立法;程序和民主;实事求是;加强管理与增进权益相协调)、监督(权力机关;行政主体本身;司法机关)。

二、行政执法

行政执法的含义。行政执法是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执行法律、法规活动的统称。行政执法的特征(系统性、职权性、应时性、外部性)、原则(合法性、合理性、平等、责任、公开)、方式及变革。行政执法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界定行政执法职责、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追究行政执法责任)。

三、行政司法

行政司法的含义。行政司法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授权,按照准司法程序审理和裁处有关争议或纠纷,已影响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而具有相应法律效力的特殊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司法的特征(享有行政司法权的主体、对已经发生的行政争议、对象是一定范围的争议、程序、行政行为)、主要内容(复议制度、听证、裁决)、原则(合法性;公平、公正;效率;程序适度;司法终局)。

第三节我国行政管理的法制化

一、行政管理法制化的目标

法治政府的必要性。(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市场运行经济的基石、实现公共利益的保障)法治政府是具有“法律性”的法律意义上的政府,是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的政府。法治政府含义的六个方面(应当符合合法行政德要求,遵循法律保留原则;合理行政德要求,遵循比例原

则;程序正当的要求,遵循正当程序;高效便民的要求;诚实守信的要求,保护行政相对方的信赖利益;权责统一的要求)。

我国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体制、行政主体、法律制度、实施和行政决策、权力监督和纠纷化解)。

二、行政管理法制化的主要内容

行政法治意识的培养(法律至上意识、服务、责任);行政管理组织的法制化;行政管理职权的法制化;行政管理程序(管理、组织、诉讼)的法制化。四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三、我国行政管理法制化的发展进程

真正意义上的法治进程实际上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有限政府《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廉洁政府《行政监察法》《公务员法》、高效政府(改革行政方式,引入私法机制)、服务政府(确立信赖保护原则和以人为本)的一系列法律制度和法律文件。

第八章公共财政管理

第一节公共财政管理概述

一、公共财政的内涵与特征

公共财政的含义。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是指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1、以弥补市场失灵为行为准则2、为市场经济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3、非市场盈利性4、法治性)。

二、公共财政管理的内容

公共财政管理的定义。它是公共部门为保证公共财政职能的履行,而对财政收支所进行的决策、管理、监督等活动的总和。这一定义包含的五个方面的内容(1、主体事公共部门2、贯穿包括计划资源取得、分配、监督等环节在内的全过程3、是一项技术性活动4、技术室多元的,各学科领域发展起来的管理、分析技术都有可能在公共财政管理中得到应用5、目的是为了保证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履行)。

公共财政管理的总体目标(效率、公平和稳定)和地位。

第二节公共预算管理

一、公共预算的含义

公共预算是指政府在每一财政年度经立法程序批准的全部公共收支计划,是存在于市场经济中并且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国家预算类型。公共预算的特点(计

划、透明、全面、法律权威、政治程序)与分类(政府级别:中央和地方;编制形式:单式和复式;作用时间:年度和中长期;收支管理范围:总的和单位)。

二、公共预算管理的基本模式

五种基本模式。分项排列预算模式;规划一计划一预算模式;目标管理预算模式;零基预算模式;绩效预算模式。

三、公共预算的过程

编制、执行和决算三个阶段。

预算编制的原则(公开、完整、可靠、年度、法律)、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上一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计划年度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指标、公共预算管理体制所规定的管理权限和收支范围)、程序(草案编制、汇总、行政首长审批、权力机关审议、通过);预算执行的主要环节(收入执行、支出资金拨付、预算调整)和任务(确保预算完成、及时对划拨加强监督,提高效益、收支平衡、加强管理);决算包括的四个阶段(准备、编制、审查、批准)。

第三节公共收入管理

一、税收管理

税收的含义。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向经济单位、组织或个人强制、无偿地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方式。税收的特征(强制、无偿、固定)。

税收管理的要素:课税对象与税率;税负转嫁与税收归宿;税收种类。税收管理的核心(公平征税和税收效率)。

二、政府收费管理

政府收费的含义。它是指政府提供特殊服务或规制某些经济行为而向相关主体收取的费用。政府收费的特点(直接有偿性、排他性、非规范性)、形式(使用者费、规费)。

政府收费管理中的关键问题(确定课税还是收费、如何有效收费、合理确定收费水平、防止乱收费)。

三、公债管理

公债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而凭借其信用举借的债务,是公共收入的又一重要形式。公债的三层含义(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有借有还;特殊形式,不列入预算;经济杠杆)及特点(自愿、有偿、灵活)、种类(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中央公债和地方公债;短期、中期和长期公债;自由流通和非自由流通)。

公债的作用(增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能力、弥补赤字、为一定时期内的特定公共投资项目筹集资金)和管理过程(公债设计、发行、流通、偿还)。

第四节公共支出管理

一、购买性支出管理

公共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的含义(政府直接进入市场购买商品或劳务的公共支出)及包括的内容(经济建设、科教文卫、行政管理和国防)。

二、政府采购管理

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政府机构出于履行职责需要,以购买、租赁、委托或雇佣等方式获取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活动。政府采购的特点(资金的公共性、目标的非市场盈利性、行为的规范性、主体的特定性、活动的政策性、范围广,规模大,影响力大)、原则(竞争、公开、透明、运用商业标准)、模式(分散采购和集中采购)。

三、转移性支出管理

转移性支出管理分为社会保障支出管理、财政补贴管理和其他转移性支出管理。

社会保障支出的特点(动态性、刚性、适度性)、类别(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社会福利);财政补贴的方式(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税式支出、其它:行政事业费支出项目中);其他转移性支出管理的项目(外援和债务)。

第五节转型期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的完善

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沿革

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发展变革的三个阶段(1950~1979:计划型财政管理。1980~1998:计划~公共财政过渡。1999~明确公共财政。)

二、我国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尚未得到全社会足够重视,法律制度不健全等。

三、转型期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的完善

完善公共预算管理;加强公共收入管理;改革现行公共支出管理制度;加强对公共财政管理的审计监督;健全公共财政管理法律制度;注重信息技术在公共财政管理中的运用。

第九章公共组织的文化与伦理

第一节组织文化概述

一、组织文化的含义

组织文化是组织内部的一种共享价值观体系,是特定价值、信念、情感、态度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组织成员的行为。组织文化的四个

基本特征(1、是组织成员共同认知系统2、组织成员都认可的习惯性行为方式3、隐含在价值观背后的基本假设系统4、组织人员的心理契约。)

二、组织文化的类型与结构

强文化和弱文化。组织文化的层次。

三、行政文化的构成

行政文化的关系构成;行政文化的发生性构成;行政文化的其他构成。

四、组织文化的功能

组织文化的一般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规范功能、辐射功能。行政文化的特殊功能:对内(行政组织形式、行政观念、行政风气)向性行政的作用;对外(廉洁高效的保障、高效行政的条件、民主行政的前提)向性行政的作用。

第二节公共管理伦理

一、公共管理伦理的含义、

公共管理伦理是以“责、权、利”的统一为基础,以协调个人、组织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公共管理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公共管理伦理与个人伦理的不同。(主体不同;影响;结束方式,依靠力量;评价标准)

库珀提出的伦理思考的方式。《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途径》四个层次:情感表达、道德规则、伦理分析、后伦理。

二、公共管理伦理的类型

体制伦理、政策伦理、公务员职业伦理三种类型。三种类型构成行政伦理的有机统一体。(体制和政策是由人制定的,人归根到底是受制于体制和政策的,因此行政系统中行政人员和系统的关系如同“乐手”和“乐队”的关系。

三、公共责任

公共责任是公共管理伦理的具体化。公共责任的客观责任和主观责任。公共责任的三个特征(是一种义务、任务、是一种监督、控制和制裁行为)。

四、公共责任的自律与他律

内部控制即自律;外部控制即他律。国家公务员必须履行的义务。

第三节公共管理伦理建设

一、公共管理伦理的选择取向

公共管理伦理的选择原则——公正。交换公正;分配公正;程序公正与规划公正。行政责任冲突最常见的三种形式:权力冲突、角色冲突、利益冲突。

公共管理价值取向的新发展。

二、公共管理伦理建设的途径

加强行政伦理教育;强调行政伦理立法;发展公民社会对行政活动的干预和监督。

三、合理有效的行政伦理体系的形成

行政伦理的制度规范与行政伦理的理想信念的协调互补;确定行政伦理的最低要求和行政伦理的理想追求;把行政伦理作为公务员任职升降、奖惩的必要条件。

第十章政府工具

第一节政府工具概述

一、政府工具的含义

政府工具代表性的定义(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萨拉蒙指出的政府工具的特征。(供瞻性、规定行动的结构、集体行动)

二、政府工具的分类

关于政府工具分类的不同观点。政府工具基本上可分为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和社会化手段三类。

三、政府工具的意义

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二节传统的行政方法

一、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的含义。行政手段是指政府凭借政权力量,依靠从上倒下的行政组织制定、颁布、运用政策、指令、计划的方法,来实现国家对行政工作的领导、组织和管理的目的。行政手段的特点。(权威、强制、垂直、具体、非经有利益、封闭)

四种具体行政手段。(行政命令、引导、信息、咨询服务)

二、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的含义。法律手段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领域内,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把国家法律、法规实施到具体的行政活动,已达到有效而合理的管理目的。法律手段的特点。(权威、强制、规范、稳定)

法律手段的四种类型。(行政决定、行政检察、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处臵)

三、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的含义。经济手段是行政主体依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价格、信贷、利率、税收、工资、奖惩等经济杠杆和方式,通过调整经济利益关系而实施管理的方法。经济手段的特点。(利益、间接、多样)

四、思想教育手段

思想教育手段的含义与特点(潜在、长期、内在稳定、主动超前)。行为激

励方法;参与管理方法;行政责任方法(机关责任和岗位责任)。

第三节当代政府治理的新工具

一、市场化工具

民营化;用者付费;合同外包;特许经营;凭单制;分散决策;放松管制;产权交易;内部市场。

二、工商管理技术

全面质量管理(TOM);目标管理(MBO);绩效管理;战略管理;顾客服务;标杆管理;流程再造。

三、社会化手段

社区治理;志愿者服务;公众参与及听证会。

第十一章公共组织的变革与发展

第一节组织变革与发展理论

一、组织变革

组织的生命周期(产生、成熟、衰败、消亡)。组织变革的含义。组织变革是组织从一种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状态,以增进其效能的自然转变过程。组织变革的策略(价值、理性、教育、心理、经济、政治、权威)、类型(渐进式和革命式)。

二、组织发展

组织发展的含义(指通过队组织存在问题的系统分析,运用一套应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来改善人际关系或个人组织关系,提高组织运作能力,培养新型组织文化的一种有计划地组织自我更新的活动)及本质特征(1、以行为科学知识我基础的一种变革方式。 2、强调计划性变革的一种历程3、改革的层面主要有人际关系、技术及制度三个方面。4、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的适应力及生产力,使组织持续发展。)组织发展的历程(问题认知、搜集资料、诊断问题、资料回馈、干预技术、建立成员认同、采取行动、评估)。组织发展的干预技术。成功的组织转型的支持因素

第二节全球公共部门改革浪潮

一、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部门改革

英国公共部门改革(雷纳评审、财政改革会议、《下一步》报告、《公民宪章》白皮书、《为质量而竞争》白皮书、服务第一和更好政府);美国公共部门改革(里根政府改革、重朔政府运动、总统管理议程);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公共部门改革;欧洲大陆国家的公共部门改革。

二、公共部门改革的全球化浪潮

原苏联东欧国家的公共部门改革;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公共部门改革;发展中国家的公共部门改革(民营化改革、放松规制、分权化、公务员制度、反腐败体制)。

三、全球公共部门改革的主要内容

政府职能的优化;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分权;引入现代化管理技术;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强化改革的法律保障。

第三节我国的政府改革与发展

一、改革开放以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简要回顾

1982年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1988年改革:转变政府职能;1993年改革:行政管理体制;1998—1999年改革:《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行政审批制度;2003年以来的改革: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二、改革开放以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就(1、管理理念不断优化,能够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形势加以改进2、机构和人员膨胀势头得到了有效的抑制,机构逐步精简并加以重构3、政府职能转变迈开实质性步伐,政府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创新力度加大4、管理方式日益完善,审批制度、电子政务和民主决策等方式为各级政府接受5、干部素质发生变化,行政能力得到提高,依法治国和法治行政观念开始深入人心)、经验(1、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2、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把精兵简政和优化政府结构作为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3、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即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坚定不移地迈进改革步伐,又充分考虑各方面可承受的程度,审慎地推进改革。4、机构改革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制定配套的政治措施,妥善安排分流人员,优化干部队伍结构。5、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布实施,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革)和教训(政府管制仍然较多,市场机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政府管理方式及手段单一,落后,政府对经济领域的干预仍然较多,政府职能“越位”“错位”“缺位”现象仍然存在;政府内部决策职能与执行职能不明确,致使一些部门忙于具体事务,疏于政策,重审批,轻监管,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地方或部门利益观念强,公共意识和公共责任感不强。

三、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内容

加快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政府管理法制体系;改进行政管理方式

《行政管理学》主要参考书目

基础参考书目: 1. 张国庆主编:《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 夏书章主编:《行政管理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娄成武主编:《行政管理学》,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 郭济主编:《中国公共行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 竺乾威主编:《公共行政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 张成福等主编:《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陈振明主编:《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 [美]戴维·H·罗森布鲁姆/罗伯特·S·克拉夫丘克:《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9. [美]理查德德·J·斯蒂尔曼二世:《公共行政学:概念与案例》,竺乾威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美]R. J. 斯蒂尔曼:《公共行政学》,李方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11.[日]西尾胜:《行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 [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张成福王学栋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文献综述/读书笔记书目: 1.[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著,毛寿龙译.《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2.[美]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学》,(项龙),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3.[美]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重大的抉择》,(王奔洲等),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4.[日]西尾胜:《行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德]哈贝马斯著:《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6.[美]詹姆斯·W·费斯勒:《行政过程的政治:公共行政学新论》,(陈振明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周敦仁等),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 8.[美] 戴维·奥斯本、彼得·普拉斯特里克:《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谭功荣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美] 戴维·奥斯本、彼得·普拉斯特里克:《政府改革手册:战略与工具》,(谭功荣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美]丹尼尔·耶金、约瑟夫·斯坦尼斯罗:《制高点—重建现代世界的政府与市场之争》,(段宏等),北京:外文出版社,2000年版。 11.[美]劳伦斯·巴顿:《组织危机管理》,(符彩霞),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 13.[美]格罗弗·斯塔林:《公共部门管理》,(陈宪等),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14.[美]查尔斯·汉普登、特纳等:《国家竞争力》,(徐联恩),海口:海南出版社,

公共管理导论

公共管理导论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管理者的转化能力表现为善于运用以下技巧(D) A.思考 B.实践 C.推广 D.创新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制的对象主要是(B) A.公民 B.市场中活动的企业 C.民间组织 D.利益集团 3、明确提出“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学者是:(D) A.马克斯·韦伯 B.冯?史坦因 C.赫伯特·西蒙 D.伍德罗·威尔逊 4、被喻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之外的“第三只手”的是(B) A. 公民 B. 公民社会 C. 企业 D. 市场 5、提出“管理就是决策”这一观点的学者是(C) A.马克斯·韦伯 B.冯?史坦因 C.赫伯特·西蒙 D.伍德罗·威尔逊 6、公共政策分析的基础和起点是(B) A.公共政策制定 B.公共政策问题 C.公共政策执行 D.公共政策评估 (二)多项选择题 1.与传统公共行政相比较,公共管理的特质表现在:(ABCD) A.管理主体的广泛性 B.将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应用于公共部门 C.注重管理外部环境 D.注重管理价值的实现和责任 2.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的综合角色包括(B.C.D) A.活动角色 B.人际关系角色 C.信息角色 D.决策角色 3.制约公共企业效率发挥的因素主要有:(A.B.C.D) A.产权关系明确 B.预算软约束 C.预期目标多元化 D.资产安全与效率之间的矛盾

4、现代社会中的不可治理性主要产生于:(A.D) A. 利益和信念的过度分散性 B. 政府权威的削弱 C. 政府管理运行资金不足 D. 政府能力与解决所面临问题难度的差距 5、绩效管理是一种面向结果的管理,它强调政府追求的目标应包括:() A.效率 B.公平 C.公正 D.民主 6、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的功能包括(ABCD) A.行为导引功能 B.利益协调功能 C.利益分配功能 D.调控功能 7、公共管理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在于它的:() A.公共性 B.管理本质的服务性 C.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共治性 D.权力运行的单向度性 8、治理与统治的之间的差别表现在:(BCD) A. 权威的来源不同 B. 权威的行使主体不同 C. 管理过程中权力运行的向度不一样 D. 管理的范围不同 9、政府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所制定的公共政策包括有(ABCD)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金融政策 D.产业政策 二、简答题 1.制约发展中国家第三部门发展的特殊原因主要有哪些? (1)社会经济的欠发展导致第三部门在资金获取方面面临更大的困境。(2)发展中国家社会分化程度低,中间阶层发展不足,而中间阶层是第三部门发展的社会基础。(3)由于缺乏自由结社的传统,发展中国家的公民结社的意识不强,第三部门的发展缺乏公民文化的支持。(4)许多发展中国家政治民主化程度不高,政府对社会实行强制统治,第三部门独立发展和活动的空间有限。(5)发展中国家普遍法制化水平低,公民的基本权利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政府的权力不能得到有效地约束,第三部门发展和功能发挥得不到法律的支持、规引。(6)有些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水平和通讯发展水平比较低,制约了第三部门的发展和功能的发挥。 2.绩效管理为什么是政府再造的有效工具? 1.绩效管理为政府再造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2.绩效管理有助于改善和提高公共管理水平 3.绩效管理有助于重塑政府形象,增强公民对政府的信任

武汉大学2017年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

武汉大学2017年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 计划 武汉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学术积淀深厚,涵盖政治学、公共管理两个一级学科,其中政治学学科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初,公共管理学科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均为全国同类学科建设最早单位之一,也是全国首批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教育培养单位之一。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07-2009年组织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学院两个一级学科均进入前十名,其中公共管理学科排名第一。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能、体诸方面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能熟练地从事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招生计划 计划招生200人,全部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分武汉、西南研究院、苏州研究院、广东研究院、北京等5个教学点。 不接收推免生。计划招生人数以学校正式下达的指标数为准,具体招生人数可根据报名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时,所在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根据其修业年限、学业成绩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三、培养方式和学制 培养方式:采取周末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基础学制:2年。 附:在职研究生热门招生院校推荐表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考研笔记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考研笔记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考研笔记
公共管理学 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 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 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 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 负个人责任。 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 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 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 纯粹的公共部门。 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收费困难等特 征的物品,具有规模效益大、初始投资量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此类物品的最佳方 式。 公共物品:指那种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 它的效果并不随享受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治理: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有最小国家的治理,公司治理,新公共 管理,善治,社会——控制系统及自组织网络六种用法。 途径: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以政策研究为方向,重视定量分析方法,尤其是 经济学分析手段。把政策执行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政府项目上。 途径:强调将工商管理和经济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公共部门管理的 研究中,并仍关注组织结构与过程。 行政国家:指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与垄断的进程相一致,尤其是第二次世界 大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国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主体关系中, 行政权力和活动扩张,具有制定同议会立法效力相当的行政命令和制定同法院判 决效力相当的行政裁决权,大量直接管理和介入国家社会事务,从而起到最活跃 和最强有力国家作用的一种国家现象。 公共管理学:是一个研究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可以将它界 定为一门综合地运用各种学科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 及其规律的学科。它的目标是促使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 品。或者说公共管理学一门研究公共组织(主要是政府)如何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 的学问。
1 / 11

河北师范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学术型) 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出版社作者 241法语《法语》(2、3册) 《简明法语教程》(上下) 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马晓宏 孙辉 242日语《标准日本语》(中级)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本) 701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上下) 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1994年版 肖前 702法理学、宪法学《法理学》(第三版) 《宪法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 社、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7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 社、北京大学出 版社2011年版 张文显 周叶中 703政治学《政治学原理》(第二版) 《政治学导论》(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7年版 王惠岩 杨光斌 704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上下) 《政治经济学》(面向21 世纪课程教材) 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1994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肖前 逢锦聚、洪银 兴、林岗、刘 伟 705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第二版) 《公共管理导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4年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7年版 陈振明 休斯 706体育专业基础综合(一)《体育概论》 《体育社会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杨文轩 卢元镇

707体育专业基础综合(二)《运动解剖学》 《运动生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版 李世昌等 邓树勋等 708体育专业基础综合(三)《学校体育学》 《运动生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版 沈建华等 邓树勋等 709文学基础理论《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童庆炳 710汉语言基础(含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语言学纲要》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 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年8月 叶蜚声、徐通 锵 黄伯荣、廖序 东 唐健雄 711基础英语《高级英语》(上下) 《高级英文写作教程》 《英汉翻译教程》 《英语写作手册》 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 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 张汉熙 王振昌等 张培基等 丁往道等 712基础俄语《基础俄语》(1-4册) 《东方·大学俄语》(1-8册) 《现代俄语理论教程》 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 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 北京外国语大 学俄语系 北京外国语大 学与俄罗斯普 希金语言学院 王超尘等 713艺术理论《艺术概论》 《影视艺术概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宏建 周星 714和声与曲式《和声学教程》 《和声学教程》 《曲式与作品分析》 上海音乐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桑桐 斯波索宾 吴祖强

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课件-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讲义

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课件-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 讲义 第四章政府的角色 问题一公共部门的重要性,存在的必要性。 马斯格雷夫妇认为,政府的普遍性或许反映出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这种意识形态不同于消费者选择和实行分权的决策等前提,并且“市场机制自身并不足以实现所有的经济职能”,离开了政府的市场将无法正常运转,原因如下: 1、必须不存在任何自由准入(市场)障碍,且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必须具备充分的市场知识,这就需要有政府管制和其他标准来保证这些条件的实现 2、当竞争由于高额成本而变得无效时,政府干预也是必要的 3、一般来说,若无政府为其提供法律框架,进行保护和强化,市场运行所需要的合同性的安排和交易行为将无法进行。 4、会产生“外部性”问题并导致“市场失灵,”这需要通过公共部门制定解决方案 5、社会价值观要求政府对市场体系产生的收入和财富以及通过继承获得的转移性财产权进行的分配进行调节 6、市场体系并不足以保证高就业率,物价稳定以及社会所希望的经济增长率,这就需要通过公共政策来确保这些目标的实现

7、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在评估未来消费的贴现率方面有不同的观点。以上观点为政府干预提供了某些理论依据,总之市场无疑是强有力的,并能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为众多商品和服务提供一套配置与分配体制。但要记住市场不是万能的,有时需要政府的干预。问题二私人管理与公共管理,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差别。 赞成公共部门应具有专门的管理形式的理由在于: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之间具有巨大的区别。①公共部门的决策可以是强制性的,如公民可以被强迫缴纳税款,而私营部门不具有这一特征。并非所有的公共活动都具有强制性,而是那些需要比私营部门更谨慎执行的公共活动才具有强制性。私营企业在主观上具有更大的自由度,他们可以对不同的消费者提出不同的要价,他们可以忽视正常程序的存在。②公共部门具有不同于私营部门的责任制形式。从理论上说,公司管理部门要对股东负责,而公务员要对政治领导人、国会、公众以及司法系统的不同部门负责。③公共服务管理者必须解决在很大程度上由政治领导人设定的外部议程。这一点就不同于以盈利为各级人员共同动机的组织。对公共服务的管理者,一方面必须执行政治议程,另一方面偶尔地反映冷淡,甚至采取不友好的行政行为,这样会引起官僚机构与政治官员之间的冲突。这并不是说按照政治议程办事就比按照盈利办事缺少合理性,而是说政治议程使得公共部门的管理不同于私营部门。这些由政治官员强加的大部分议程缩减了管理者的活动范围。④公共部门在测量产出或生产效率方面存在着固有的困难。公共部门缺乏类似于私营部门中利润这样的

公共管理硕士排名情况之行政管理专业

公共管理硕士排名情况之行政管理专业 很多考生在报考在职公共管理硕士的时候会有一个报考院校的选择,大家都希望尽可能的选择一个好一点的院校,这样对毕业之后找工作有帮助。所以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公共管理硕士行政管理专业排名比较好的几所大学,大家在调剂的时候也会用得上的。 行政管理专业排名靠前的学校包括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还有北京师范大学。 NO.1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于2001年的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无论从学科底蕴还是从师资力量上来说都成得上是行政管理学的老大。其师资88%为博士学位,其中22%为海归博士。而且有齐明山、李传军、刘太刚、孙柏瑛、吴爱明、祁光华等名师,是报考行政管理考生的首选,但每年行政管理学的报名人数都是全国最多的,所以竞争最激烈。考生也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NO.2中山大学排名靠前,并且有夏书章老先生这位泰斗级的人物,以及陈瑞莲、马骏、王乐夫、蔡立辉、应国良等多位教授、副教授,师资力量雄厚,所以是一个不错的考研学校,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总体地位,笔者认为不如中国人民大学。 NO.3北京大学拥有众多名师和很多资源,但是考研专业课书目较多,出题较活,很难把握,因此笔者认为考研难度较大。 NO.4武汉大学隶属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拥有如丁煌等多位著名教授,师资力量雄厚,设有行政管理博士点,行政管理系共有4个研究方向1、比较行政管理2、组织人事管理3、公共政策4、机关管理与文秘。 NO.5复旦大学隶属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行政系,该系仅设行政管理一个专业,拥有行政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与相应的硕士点,以及专业硕士培养点(MPA)。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 NO.6南京大学隶属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拥有政治学理论、行政管理、国际政治、中外政治制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5个硕士点;政治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2个博士点。老一辈专家有马洪武教授、王德宝教授、包玉娥教授、王振槐教授等。现有专任教师43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2人,学科带头人张永桃教授。 NO.7北京师范大学隶属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政府管理研究所。刚刚申请下行政管理博士点。有教授张静如、王章维、杨世文、朱志敏等,副教授王瑞华、尚九玉、张永明、王桂娥、刘建和、何广亮等人。 当然这个排名也不是绝对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会有一些波动,但总体上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育明教育 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八年专注于北京邮电大学行政管理考研专业课辅导。 2014年,育明教育共有4名学员成功考上北京邮电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包括初试第二名侯liyuan(1对1学员,374分,二本)。 更有8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行管,12名学员成功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行管考研全程班(基础+强化+冲刺)优惠价2500元!赠送阅卷 人指导一对一指导!

2015年北邮行管考研参考书(官方版) 615 公共管理理论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张成福、党秀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为主); 《公共管理导论》,欧文·休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819公共管理专业综合 《行政管理学》(第四版),夏书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郑航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为主); 北邮参考书复习特点解析: 夏书章的《行政管理学》框架非常明晰第一遍背诵的时候列出整体框架笔记 《社会学》关注重点概念的定义重点理论的内容 张成福的《公共管理》条目较多我认为公共政策是重点一定要熟练背诵可能有些问题会混淆注重重点概念的区分 休斯的《公共管理导论》在近两年的比重越来越大可能因为翻译的问题或者外国人思路的不同

以下由育明教育考研考博辅导中心提供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 一.公共管理的含义: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二.公共管理的性质:(育明教育注:了解) (1)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 (2)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 (3)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4)强调多元价值; (5)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 (6)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 (7)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8)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把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三. 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育明教育注:重点) 依管理学家波兹曼(Bozeman)的观点,尽管研究公共管理的途径及理念有差异,但就概念的演进而言,大致可分为两种研究途径,即公共政策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简称P途径)以及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 Approach,简称B途径)。 (一)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 1.背景: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研究源于20世纪70年代,在70年代,由于对传统公共 行政学发展不满,产生了许多公共政策学院或课程。 2.含义:即以公共政策为研究途径的公共管理理论研究。认为,公共管理必须与公共政 策的形成与制定密切相关。 3.性质: 1)P途径研究的公共管理一般将公共管理者界定为高层次的政策管理职位,而非日常行政事务的管理者,同时他们特别强调具有政策制订权的高级行政主管的管理策略,因此相当重视公共管理的政治面向。 2)以研究取向而言,P途径十分重视非理论性、非量化的,以实务为基础的规范取向; 3)研究方法上,大多采用个案研究法。 4.公共管理学家波兹曼(Bozeman)认为,公共政策取向的公共管理有三个基本共识: 1) 视公共管理为政策分析互补之物; 2)在教学研究上十分重视个案研究,以从事实务工作者的经验为素材; 3)以高层管理者为教学研究对象,致力于促进此类人员与学界之间的沟通对话。

公共管理导论重点笔记

公共管理导论重点笔记 第一章绪论 1、公共管理 就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依法行使公共权力,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保障和增进公共利益的公共事务管理活动。公共管理学是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及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2、公共行政 新公共行政理论主张在批判主流行政学的效率经济观的基础上提出价值考量,主张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主张改革的,入世的,与实际过程相关的公共行政学,主张构建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提出民主行政的理念。 3、公共性 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性 公共管理价值观的公共性 公共管理手段的公共性 公共管理对象及目标的公共性 4、服务性 服务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一种目标,一种原则,一种行为模式,也是一种制度体系。 从根本上说,公共管理的服务性来自这样一种理念: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的公共权力作为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公众直接或间接的授权,他是公共权力的一种特殊转化形式。 5、公共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内涵:①公共管理的主体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 ②公共管理的客体是公共事务 ③公共管理的手段是依法行使公共权力 ④公共管理的目的是保障和增进公共利益 特征:①公共管理在不改变公用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营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到公共部门管理上 ②公共管理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并不是将公共服务完全市场化

③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强调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 核心 ④公共管理不同于政府管理,他是与私营部门,非营利性部门和个人相互合作的 一种模式 ⑤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 6、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①管理目标不同: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 ②管理权威不同:政治权威和经济权威 ③管理理性不同:多元理性和经济理性 ④权力制约不同:制衡性和自主性 ⑤调控机制不同: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 7、公共管理的公共性 ①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性:国家政府,公共组织共同构成的公共管理的主体 ②公共管理价值观的公共性:体现平等,公平,正义,民主 ③公共管理手段的公共性:公共权力的公共性所决定 ④公共管理对象及目标的公共性:国家,政府和社会的公共事务 8、公共管理的服务性原则 ①回应性公共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必须对公民的要求作出及时的和负责任的反应,不 得无故拖延或没有下文,必要的时候应当定期主动的向公民征询意见,解释政策和回答问题。 ②公正透明公共部门的透明程度直接关系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关系到公民 参与的广泛性与有效性,关系到公民对公共管理者的有效监督。 ③高效便民要求在单位时间内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来获得尽可能好的社会效果,要求所 获得的绩效符合社会公众的多样化的需求,给社会带来有益的影响和更多的福利。 ④责任在公民提出直接的诉求时积极的有所作为,没有直接提出诉求的时候,也要主 动有所作为,创造性的履行对公民承担的各种责任。 ⑤以人为本不再是管制文化而是一切从公众出发追求顾客满意的公共服务文化。 9、公共行政学的局限性 ①理论框架的局限:由政治性和管理学构成,应该将政策分析,社会学,尤其是经济学 纳入其中。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公共管理学笔记

公共管理学笔记 第一章 公共管理导论 1.1公共管理的意义 公共管理代表着知识界和实务界对实现一种良好政府治理的努力、希望和探索,即期望建立一个有能力的、负责任的、有效率的、更能体现和实现民主社会基本价值的、不同于传统官僚导向的政府组织、政策及运作模式的新政府治理。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而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公共管理的性质: 1.公共管理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 2.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 3.公共管理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 4.公共管理强调多元价值; 5.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 6.公共管理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 7.公共管理以公共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8.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1.2公共管理学的发展与研究途径 公共管理之发展 公共管理这一名词首次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30年代末期,行政学

者古利克为推动当时的行政改革,主张将管理主义与公共性目标相结合。在英国,1968年的《富尔顿报告》中,同样表达了强化政府表达能力的观点。 严格来说,公共管理作为一个研究领域,正式产生是在20世纪70—80年代,导致公共管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学科发展方面的因素,也有现实背景。 1.公共管理发展的时代背景 从1887年威尔逊的《行政之研究》发表后,公共管理学便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依照行政学家亨利的观点,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典范变迁。 第一阶段:政治与行政二分法(1900—1926)。行政学者有古德诺1900年提出政治与行政二分法之观点,主张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而,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行政学着怀特于1926年亦主张政治不要干预行政,行政管理系科学的问题,应为出价值中立,而以追求经济和效率为目标。公共行政在这一阶段,关注的是研究如何有效运用资源以执行政策。 第二阶段:行政原则(1927—1937)。在这个阶段,许多学者关注建构“行政原则”。魏劳毕于1929年出版了《公共行政的原则》,特别强调有一些科学的行政原则存在,这些原则可以被发现,行政人员一旦学会如何应用这些原则就可以成为专家,这些原则可以不考虑环境因素而适用于任何地方。 第三阶段:公共行政即政治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和“行政原则”受到人们的普遍质疑,公共行政开始向政治学回归。这时期的公共行政具有亲爱昂列的规范取向。然而这时期的公共行政以建立规范理论为目的,为知识而追求知识,对改进公共行政实务助益不多。正如亨利所言,形成了有“公共而无行政”,对公共管理者知能的研究与培养,可以说没有多大的建树。 第四阶段:公共行政即管理学。从1960年至70年代起,一部分行政

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 责 任【圣才出品】

第13章责任 13.1 复习笔记 一、引言 在民主制度中,责任是行政机关和政治领导的一个根本要求。高层管理者需要既有政治觉悟,又有政治知识。 1.公共管理者的效用 作为一个公共管理者,其效用来源于两个方面: (1)对政治和政治过程的解读能力; (2)在一定的政治系统中管理公共计划的能力。 2.政治与行政不可分 (1)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试图使公务员非政治化。手握大权的政治官员们常常认定他们的意图只能在某种绝对服从的主仆关系下才能丝毫不受质疑地在行政系统中得以贯彻执行。 (2)从根本意义上讲,作出选择的方式、政策设计和执行的方式、项目计划的管理方式等都具有政治性。各种宪法和法律确立了政府的政治职能,而要实现这些职能就需要相应的责任机制。 (3)个人与政府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多种多样。责任机制把政府的行政部分和政治部分联系在一起,并最终对公众负责。政府的任何行动都是公民通过他们的代表所进行的活动。 3.传统行政模式的变化 在传统的行政模式中,通常认为官僚制层次和政治层次的责任机制仅仅是通过政党政治的过程得以实现的,且常常仅是通过选举过程来实现的。这一模式现在已不再适用,原因有

两个: (1)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现在已经不切实际。官僚制组织所做的一切,要比单纯地遵循政治领导人的指示复杂得多;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官僚制组织是政治过程的参与者。 (2)尽管仍然保留通过选举过程对公众承担责任,但官僚制组织正在为自己的绩效而直接向公众负责。 成为一个公共管理者意味着将对其行为结果承担个人责任。因此,毫无疑问,管理主义变革意味着一种新的、更直接的责任机制。 二、私营部门的责任 1.责任的概念 以他人或团体名义行动的人要向这个人或团体汇报工作,或者以某种方式对这个人或团体负责。换言之,这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代理人以委托人的名义执行任务并向其汇报工作的进展情况。只要存在等级关系或委托代理关系就必须建立某种类似的责任机制。 2.私营部门的责任形式 (1)私营部门的责任关系 人们通常认为,在为了最终所有者而努力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时候,私营部门总是采取切实可行的、明确的责任形式。公司管理的目标是为股东的利益而行动。依据法律和惯例,代表公司及其股东的利益是公司董事会的职责。 (2)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责任形式 ①等级制结构的责任机制是解决代理关系问题的一种特别有效的方法——追求利润、给付薪金的私营公司;

【院校推荐】2018暨南大学公共管理硕士招生简章

【院校推荐】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8公共 管理硕士(MPA)专业硕士 一、学院简介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推行以公共管理为基础、以应急管理为特色的公共管理与应急管理融合发展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思路,建立起了从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多学科渗透、立体交叉的公务员培训体系,是华南地区应急管理培训的重要基地,是我国首家以应急管理为特色的公共管理学院。学院迄今招收了6届共461名应急管理本科生。学院拥有公共管理一级省级优势重点学科和一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暨南大学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拥有应急系统工程与金融工程博士点,拥有行政管理、应急管理、社会保障、教育经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5个硕士点和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硕士学位点;拥有两个校级“2011协同创新”平台——应急管理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应急管理协同育人中心;拥有行政管理、应急管理2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拥有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工作3个成人教育本科专业,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200余人。学院拥有行政管理专业省级教学团队、《政府绩效评估》国家级精品共享课程。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以省级优势重点学科和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为平台,形成了电子政务与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应急管理与社会风险治理研究、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变革研究等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向,凝聚了学术资源,打造了大数据与公共管理、风险评估与公共危机管理、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三个学术团队。学院还成立了转型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公共管理案例与数据中心、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公共经济与管理研究所、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研究所等多个学术研究机构,以及MPA教育中心、公务员培训中心等日常管理机构。

公共管理学科博士点

公共管理学科博士点 2013-04-20 05:53 星期六 1204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学科评估排名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点 北京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东北大学 复旦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国家行政学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 兰州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开大学 清华大学(含北京协和医学院) 厦门大学 山东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四川大学 天津大学 武汉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湘潭大学 浙江大学 郑州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山大学 120401 行政管理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 国家重点学科 中国人民大学 中山大学

博士/硕士点(一级学科覆盖) 北京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东北大学 复旦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国家行政学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 兰州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开大学 清华大学(含北京协和医学院) 厦门大学 山东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四川大学 天津大学 武汉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湘潭大学 浙江大学 郑州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山大学 博士/硕士点 哈尔滨工业大学 云南大学 120402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国家重点学科 复旦大学

博士/硕士点(一级学科覆盖) 北京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东北大学 复旦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国家行政学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 兰州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开大学 清华大学(含北京协和医学院) 厦门大学 山东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四川大学 天津大学 武汉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湘潭大学 浙江大学 郑州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山大学 博士/硕士点 第三军医大学 中南大学 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国家重点学科 北京大学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公共管理学:对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研究。或对公共组织如何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的研究。主要部分和核心是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研究。 一、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 公共:表示国家、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的职能、活动范围;与多数人的利益相关,有较多的社会公众参与;表示一个众人的事务领域。 行政:处理事务、指导或监督执行、运用或引导。本质上包含为……服务的含义;管理:通过自己的行动引导、控制事务的过程,照料或看管。意味着控制或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 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和人员及办公室的管理(传统公共行政学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养政府的职业文官的学科或机构)。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指示办事及内部取向,更多关注的是结果(以最低成本取得目标)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A、联系:(1)所有组织管理都包含合作团体的活动; (2)所有大型组织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计划、组织、人事、预算等)。 B、差别: (1)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没有更多有效运作的诱因。(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私人组织中,权威和责任划分比较清楚;公共部门对政治控制的要求,对一致性和协调性的寻求导致了责任机制的扩散,加深并复杂化了公共决策的过程。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 (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与私部门管理不同,公共管理包括广泛复杂的政府活动,公共管理也在政治环境中运作。 3、“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概念 (1)公共部门(主要是政府)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公共管理导论

公共管理导论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公共管理导论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管理者的转化能力表现为善于运用以下技巧(D) A.思考 B.实践 C.推广 D.创新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制的对象主要是(B) A.公民 B.市场中活动的企业 C.民间组织 D.利益集团 3、明确提出“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学者是:(D) A.马克斯·韦伯 B.冯史坦因 C.赫伯特·西蒙 D.伍德罗·威尔逊 4、被喻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之外的“第三只手”的是(B) A. 公民 B. 公民社会 C. 企业 D. 市场 5、提出“管理就是决策”这一观点的学者是(C) A.马克斯·韦伯 B.冯史坦因

C.赫伯特·西蒙 D.伍德罗·威尔逊 6、公共政策分析的基础和起点是(B) A.公共政策制定 B.公共政策问题 C.公共政策执行 D.公共政策评估 (二)多项选择题 1.与传统公共行政相比较,公共管理的特质表现在:(ABCD)A.管理主体的广泛性 B.将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应用于公共部门 C.注重管理外部环境 D.注重管理价值的实现和责任 2.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的综合角色包括() A.活动角色 B.人际关系角色 C.信息角色 D.决策角色 3.制约公共企业效率发挥的因素主要有:() A.产权关系明确 B.预算软约束 C.预期目标多元化 D.资产安全与效率之间的矛盾

4、现代社会中的不可治理性主要产生于:() A. 利益和信念的过度分散性 B. 政府权威的削弱 C. 政府管理运行资金不足 D. 政府能力与解决所面临问题难度的差距 5、绩效管理是一种面向结果的管理,它强调政府追求的目标应包括:()A.效率 B.公平 C.公正 D.民主 6、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的功能包括(ABCD) A.行为导引功能 B.利益协调功能 C.利益分配功能 D.调控功能 7、公共管理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在于它的:() A.公共性 B.管理本质的服务性 C.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共治性 D.权力运行的单向度性 8、治理与统治的之间的差别表现在:(BCD) A. 权威的来源不同 B. 权威的行使主体不同

公共管理学-笔记重点资料整理

公共管理学 王乐夫 蔡立辉

公共管理学 王乐夫蔡立辉主编 第1章导论 1.1 公共管理学概述 1.2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3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本章教学目的 本章综合介绍、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公共管理研究的前沿理论成果:介绍了当代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和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相互关系;阐述了公共管理学的具体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通过本章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素养和专业意识,了解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形成公共管理的知识与分析框架。 本章学习的重点问题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研究对象和内容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1 公共管理学概述 1.1.1 公共管理的含义 1.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 在西方,公共管理目前只是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的一个分支,即公共管理小于公共行政;但在中国,公共管理是一级学科,公共行政是公共管理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即公共管理大于公共行政。 2.公共管理的含义 在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中重视公共组织(包括政府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准政府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它是在当代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以及?°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以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融合多种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所形成的一个知识框架。 在我国,公共管理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公共部门依法管理公共事务的各种活动的总称;根据

公共管理导论

公共管理导论(第三版) 欧文.E.休斯着张成福等译 第一章变革的时代 1.传统公共行政基石的基本原理 ①官僚制 ②最佳的工作方式 ③通过官僚制组织提供服务 ④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⑤公共利益 ⑥职业官僚队伍 ⑦行政性 2.传统行政模式的基础是官僚制,新公共管理的基础是市场 新公共管理的基础是市场,表现在: ①据成本-收益分析来确定结果 ②运用目标管理方法实现任务 ③运用市场与市场机制 ④竞争与选择 ⑤通过权力、义务、责任的协调一致向工作人员下放权力。 3.变革的紧迫问题 ①对公共部门的抨击(表现在规模、范围和方法三个方面) ②经济理论的变革:公共选择理论(以完全理性为基础);委托(股东or全体选民)-代理(管理者)理论;交易成本理论 ③技术变革 ④私营部门的变革 第二章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 1.早期的行政系统:“人格化的”,以效忠于国家or大臣or非营利组织or国王为基础 2.传统的行政模式深受美国的伍德罗.威尔逊和欧洲的马克斯.韦伯的影响。认为行政是工具性、技术性的,应远离政治领域。 例如19世纪美国的文官制度。 3.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⑴理论的基础:三种类型的权威:魅力型权威;传统型权威;理论-法律型权威(效率最高) ⑵与早期模式最大的差别:①运用以规则为基础的非人格化的行政取代人格化的行政。 ②组织及其规则比组织中的任何个体都为重要。 4.威尔逊与政治控制 政治(制定政策)、行政(执行政策)二分法 体现在三个方面 ⑴责任与义务的明确关系 ⑵策问题与行政问题完全分离 ⑶行政是匿名的、中立的、无党派的 5.泰勒与管理 ⑴科学管理的三个方面 ①决定工作标准的时间和动作研究 ②刺激性工资制度 ③改变职能组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