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技术微生物学实验讲义

生物技术微生物学实验讲义

生物技术微生物学实验讲义
生物技术微生物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革兰氏染色实验

一、目的要求

1、学习并初步掌握革兰氏染色法

2、了解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及其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

二、基本原理

革兰氏染色反应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性状。它是1884年由丹麦医师Gram创立的。革兰氏染色法(Gram stain)不仅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而且还可将所有细菌区分为两大类:染色反应呈蓝紫色的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用G+表示;染色反应呈红色(复染颜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用G-表示。细菌对于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而造成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的,在染色过程中,当用乙醇处理时,由于脱水而引起网状结构中的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使结晶紫-碘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内而不易脱色,因此,呈现蓝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低,而脂类物质含量高,当用乙醇处理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加,使结晶紫-碘复合物易被乙醇抽出而脱色,然后又被染上了复染液(番红)的颜色,因此呈现红色。

革兰氏染色需用四种不同的溶液:碱性染料(basic dye)初染液;媒染剂(mordant);脱色剂(decolorising agent)和复染液(counterstain)。碱性染料初染液的作用象在细菌的单染色法基本原理中所述的那样,而用于革兰氏染色的初染液一般是结晶紫(crystal violet)。媒染剂的作用是增加染料和细胞之间的亲和性或附着力,即以某种方式帮助染料固定在细胞上,使不易脱落,碘(iodine)是常用的媒染剂。脱色剂是将被染色的细胞进行脱色,不同类型的细胞脱色反应不同,有的能被脱色,有的则不能,脱色剂常用95%的酒精(ethanol)。复染液也是一种碱性染料,其颜色不同于初染液,复染的目的是使被脱色的细胞染上不同于初染液的颜色,而未被脱色的细胞仍然保持初染的颜色,从而将细胞区分成G+和G-两大类群,常用的复染液是番红。

三、器材

1、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其他:革兰氏染色液,载玻片,显微镜、盖玻片、吸水纸,接种针。

四、操作步骤

1. 涂片将培养24小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作涂片(注意涂片切不可过于浓厚),干燥、固定。固定时通过火焰1—2次即可,不可过热,以载玻片不烫手为宜。

2. 染色

(1)初染加草酸铵结晶紫一滴,约一分钟,水洗。

(2)媒染滴加碘液冲去残水,并覆盖约一分钟,水洗。

(3)脱色将载玻片上面的水甩净,并衬以白背景,用95%酒精滴洗至流出酒精刚刚不出现紫色时为止,约20—30秒钟,立即用水冲净酒精。

(4)复染用番红液染1—2分钟,水洗。

(5)镜检干燥后,置油镜观察。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以分散开的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为准,过于密集的细菌,常常呈假阳性。

(6)同法在一载玻片上以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制片,作革兰氏染色对比。

革兰氏染色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酒精脱色程度,如脱色过度,则阳性菌可被误染为阴性菌;而脱色不够时,阴性菌可被误染为阳性菌。此外,菌龄也影响染色结果,如阳性菌培养时间过长,或已死亡及部分菌自行溶解了,常呈阴性反应。

五、实验报告

1.结果:在你所作的革兰氏染色制片中,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各染成何色?它们是革兰氏阴性菌还是革兰氏阳性菌?

2.思考题

(1)你认为哪些环节会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正确性?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2)为什么要求制片完全干燥后才能用油镜观察?

(3)如果你的涂片未经热固定,将会出现什么问题?如果加热温度过高、时间太长,又会怎么样呢?

(4)革兰氏染色涂片为什么不能过于浓厚?其染色成败的关键一步是什么?

(5)进行革兰氏染色时,为什么特别强调菌龄不能太老,用老龄细菌染色会出现什么问题?

(6)革兰氏染色时,初染前能加碘液吗?乙醇脱色后复染之前,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菌分别是什么颜色?

(7)当你对一株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时,怎样能确证你的染色技术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实验二酵母细胞数量及出芽率的测定--血球计数板法

一、目的要求

1.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学会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细胞进行计数。

3.学会出芽率的测定。

二、基本原理

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方法。此法的优点是直观、快速。将经过适当稀释的菌悬液(或孢子悬液)放在血球计数板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的计数室中,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由于计数室的容积是一定的(0.1mm3),所以可以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数目来换算成单位体积内的微生物总数目。由于此法计得的是活菌体和死菌体的总和,故又称为总菌计数法。

血球计数板,通常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其上由四条槽构成三个平台。中间的平台又被一短横槽隔成两半,每一边的平台上各刻有一个方格网,每个方格网共分九个大方格,中间的大方格即为计数室,微生物的计数就在计数室中进行。

计数室的刻度一般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16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但无论是哪种规格的计数板,每一个大方格中的小方格数都是相同的,即16×25=400小方格。

每一个大方格边长为1mm,则每一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盖上盖玻片后,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的高度为0.1mm,所以计数室的容积为0.1mm3。

在计数时,通常数五个中方格的总菌数,然后求得每个中方格的平均值,再乘上16或25,就得出一个大方格中的总菌数,然后再换算成1ml菌液中的总菌数。

下面以一个大方格有25个中方格的计数板为例进行计算:设五个中方格中总菌数为A,菌液稀释倍数为B,那么,一个大方格中的总菌数

因1ml=1cm3=1000mm3,

=50000A·B(个)

同理,如果是16个中方格的计数板,设五个中方格的总菌数为A',则

三、器材

酿酒酵母菌悬液,血球计数板,显微镜,盖玻片,玻璃棒。

四、操作步骤

1.稀释

将酿酒酵母菌悬液进行适当稀释,菌液如不浓,可不必稀释。

2.镜检计数室

在加样前,先对计数板的计数室进行镜检。若有污物,则需清洗后才能进行计数。

3.加样品

将清洁干燥的血球计数板盖上盖玻片,再用无菌的细口滴管将稀释的酿酒酵母菌液由盖玻片边缘滴一小滴(不宜过多),让菌液沿缝隙靠毛细渗透作用自行进入计数室,一般计数室均能充满菌液。注意不可有气泡产生。

4.显微镜计数

静止5分钟后,将血球计数板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找到计数室所在位置,然后换成高倍镜进行计数。在计数前若发现菌液太浓或太稀,需重新调节稀释度后再计数。一般样品稀释度要求每小格内约有5—10个菌体为宜。每个计数室选5个中格(可选4个角和中央的中格)中的菌体进行计数。位于格线上的菌体一般只数上方和右边线上的。出芽的酵母,芽体大小达到酵母细胞的一半时,即作两个菌体计数,芽体小于菌体1/2时为细胞芽体,计数细胞芽体的数目,计算出芽率。计数一个样品要从两个计数室中计得的值来计算样品的含菌量。

5.清洗血球计数板

使用完毕后,将血球计数板在水笼头上用水柱冲洗,切勿用硬物洗刷,洗完后自行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镜检,观察每小格内是否有残留菌体或其他沉淀物。若不干净,则必须重复洗涤至干净为止。

五、实验报告

1.结果

将结果记录于下表中。A表示五个中方格中的总菌数;B表示菌液稀释倍数。

2.思考题

根据你实验的体会,说明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的误差主要来自哪些方面?应如何尽量减少误差,力求准确?

实验三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及菌落数的测定

1 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

【目的要求】

1.了解培养基的概念、种类及用途

2.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及其常规配制程序

3.学习和掌握细菌、放线菌、霉菌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基本原理】

培养基是指利用人工方法将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各种营养物质混合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菌种保藏等方面。自然界中微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类型多样,加之实验和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以培养基种类很多。不同培养基一般都应含有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等营养成分。此外,为了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要求,还必须控制培养基的pH值。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用于培养细菌的培养基,属于半合成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

基是一种用于培养放线菌的合成培养基。马丁氏培养基用于霉菌的分离培养。

【材料与用品】

1.材料与试剂

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可溶性淀粉、琼脂、黄豆芽、NaCl、KNO3、K2HPO4、MgSO4、FeSO4、KH2PO4、MgSO4?7H2O、NaOH溶液(1mol/L)。

【仪器与用品】

天平、高压蒸汽灭菌锅、移液管、试管、烧杯、量筒、锥形瓶、培养皿、pH试纸、棉花、纱布、牛皮纸、线绳、报纸等。

一、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

1.培养基成分

牛肉膏0. 3g

蛋白胨1g

NaCl 0.5g

琼脂 1.5g

水100mL

pH 7.2~7.4

2.配制方法

(1)称量及溶化:分别称取蛋白胨和NaCl的所需量,置于烧杯中,加入所需水量的2/3左右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挑取牛肉膏置于另一小烧杯中,进行称量。然后加入少量蒸馏水于小烧杯中,加热融化,倒入上述烧杯中。

(2)定容:将溶液倒入量筒中,补充水量至所需体积。

(3)加琼脂:将所需量的琼脂先放到三角瓶中,再将定容后的培养基倒入三角瓶中。

(4)调pH:待溶液冷至室温时,用1mol/L NaOH溶液调pH至7.2~7.4。

(5)分装、加塞、包扎。

(6)高压蒸汽灭菌20分钟。

待培养基冷却至60℃左右时,倒入已灭菌的培养皿中,等到培养基完全凝固后,放入冰箱中保存。

二、高氏一号培养基的配制

1.培养基成分

可溶性淀粉20g

KNO3 1g

NaCl 0.5g

K2HPO4 0.5g

MgSO4 0.5g

FeSO4 0.01g

琼脂20g

水1000mL

pH 7.2~7.4

2.配制方法

(1)称量及溶化:先称量可溶性淀粉,置于一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冷水,将淀粉调成糊状,加热,使淀粉完全融化。再分别称量KNO3、NaCl、K2HPO4、MgSO4,依次逐一加入水中溶解。

(2)定容:将溶液倒入量筒中,补充水量至所需体积。

(3)加琼脂:将所需量的琼脂先放到三角瓶中,再将定容后的培养基倒入三角瓶中。

(4)调pH:待溶液冷至室温时,用1mol/lLNaOH溶液调pH至7.2~7.4。

(5)分装、加塞、包扎。

(6)高压蒸汽灭菌20分钟。

待培养基冷却至60℃左右时,倒入已灭菌的培养皿中,等到培养基完全凝固后,放入冰箱中保存。

三、马丁氏培养基的配制

1.培养基成分

葡萄糖10g

蛋白胨5g

K2HPO4 1g

MgSO4?7H2O0.5g

琼脂16g

水1000mL

链霉素溶液(10000U/ml) 3.3mL(临用前加入)的

2.配制方法

(1)称量:称取培养基各成分的所需量。

(2)溶化:在烧杯中加入约2/3所需水量,然后依次逐一加入并溶化培养基各成分。

(3)定容:将溶液倒入量筒中,补充水量至所需体积。

(4)加琼脂:将所需量的琼脂先放到三角瓶中,再将定容后的培养基倒入三角瓶中。(5)加塞、包扎。

(6)高压蒸汽灭菌20分钟。

(7)临用前,加热融化培养基,待冷却至60℃左右,按每1000ml培养基以无菌操作加入3.3ml的链霉素溶液,迅速混匀。

【思考题】

1.制作平板培养基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2.培养基配好后,为什么必须马上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如不能及时灭菌时,应将培养基暂时放置何处?

3.如何检查灭菌后的培养基是否无菌?

4.在马丁氏培养基的配制中,链霉素为什么要临用前才加入?

5.如果你需要配制一种含有某抗生素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其抗生素的终浓度(或工作浓度)为50μg/ml,你将如何操作?

2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稀释分离技术。

2.学习从样品种分离、纯化出所需菌株。

3.了解培养细菌、放线菌以及霉菌的培养条件和培养时间。

【基本原理】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找和发现有重要应用潜力的微生物的主要菌源。不同土样中各类微生物数量不同,一般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为放线菌和霉菌。一般在较干燥、偏碱性、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放线菌数量较多。本实验从土壤中分离细菌、放线菌和霉菌。

为了分离和确保获得某种微生物的单菌落,首先要考虑制备不同稀释度的菌悬液。各类菌的稀释度因菌源、采集样品的季节、气温条件而异。其次,应考虑各类微生物的不同特性,避免样品种各类微生物相互干扰。细菌或放线菌在中性或微碱性环境较多,但细菌比放线菌生长快,分离放线菌时,一般在制备土壤稀释液时添加10%酚或在分离培养基中加相应的抗生素以抑制细菌和霉菌。

【材料与用品】

1.菌源

选定采土地点后,铲去表涂层2~3cm,取3~10cm深层土壤10g。

2.培养基

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马丁氏培养基、高氏合成一号培养基

3.无菌水

4.其他试剂与用品

无菌培养皿、无菌移液管、玻璃涂棒、1%重铬酸钾等。

【实验步骤】

一、细菌分离

1.制备土壤稀释液

称取土样1g,加入盛有99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振荡10min,使土壤中菌体、芽孢或孢子均匀分散,制成10-2稀释度的土壤稀释液。然后按10倍稀释法进行稀释分离,以制备10-7稀释度为例,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取4.5ml无菌水试管6支,按10-3……10-7顺序编号,放置在试管架上。取移液管一支,准确吸取0.5ml10-2土壤稀释液,此为10-3稀释度的土壤稀释液,依次操作,制成10-4、10-5、10-6、10-7的土壤稀释液。

2.涂布分离

用无菌移液管分别吸取上述10-7、10-6、10-5、三个稀释度菌悬液0.1ml,依次加入对应编号已经准备好的平板上。右手持无菌玻璃涂棒,左手那培养皿,并用拇指将皿盖打开一缝,在火焰旁右手持玻璃涂棒将菌也自平板中央均匀向四周涂布扩散,切忌用力过猛将菌液直接推向平板边缘或将培养基划破。每个稀释度涂两个平板。

3.恒温培养

将平板置于3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后观察结果。

二、放线菌分离

1.制备土壤稀释液

称取土样1g,加入盛有99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振荡后静置5min,即成10-2稀释度的土壤稀释液。

2.涂布分离

用无菌移液管分别吸取上述10-5、10-4、10-3、三个稀释度菌悬液0.1ml,涂平板。每个稀释度涂两个平板。

3.培养

将涂好的平板放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5~7d后观察结果。

三、霉菌的分离

1.制备土壤稀释液

称取土样5g,加入盛有95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振荡后静置5min,即成10-2稀释度的土壤稀释液。

2.涂布分离

将已灭菌的培养基溶化,加入链霉素溶液,待培养基凝固后,用无菌移液管分别吸取10-4、10-3、10-2、三个稀释度菌悬液0.1mL,涂平板。每个稀释度涂两个平板。

3.培养

将涂好的平板放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5d后观察结果。

四、酵母菌的分离

1.制备土壤稀释液

称取土样1g,加入盛有99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振荡后静置5min,即成10-2稀释度的土壤稀释液。

2.涂布分离

用无菌移液管分别吸取上述10-4、10-3、10-2、三个稀释度菌悬液0.1ml,涂平板。每个稀释度涂两个平板。

3.培养

将涂好的平板放于3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3d后观察结果。

【思考题】

1.稀释分离时,为何要将融化的培养基冷却到50℃左右,才倒入装有菌液的培养皿内?

2.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微生物时为什么培养皿需倒置?

3 纯培养菌种的菌落、菌体形态观察

【目的要求】

1.学习并掌握观察细菌、放线菌以及霉菌个体形态的基本方法。

2.初步了几种中细菌的个体形态以及与其相应的菌落形态特征。

3.通过观察和比较分离出来的细菌以及放线菌及霉菌的菌落特征,掌握初步鉴别上述微生物的方法。

【材料与用品】

上个实验培养出来的各种细菌,霉菌以及放线菌。

【操作步骤】

一、细菌、霉菌、放线菌。(略)

二、菌落形态特征的观察

由于微生物个体表面结构、分裂方式、运动能力、生理特征及产生色素的能力等各不相同,因而个体及它们的群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也不一样。根据微生物的固体培养基上相成的菌落特证,可初步辨别它们的分类地位。观察时,应注意菌落的形状,大小、表面结构、边缘结构、颜色、透明度、气味、黏滞性、质地软硬情况、表面光滑与粗糙情况等。

通常,细菌菌落多为光滑型、湿润、质地软,表面结构及边缘结构特征很多,具有各种颜色。但也有干燥、粗糙的菌落,甚至呈霉状但不起绒毛。

放线菌的菌落硬度较大,干燥致密,且与培养基结合紧密,不易被挑取。菌落表面呈粉状或皱褶呈龟裂状,具有各种颜色,正面和背面颜色不同。

霉菌菌落长成绒状或棉絮状,能扩散生长,疏松,很容易挑取。也具有各种颜色,如白色,绿色,灰色等,正面和背面不尽相同。

三、细菌、放线菌及霉菌菌落特征的比较

对分离培养出来的细菌,放线菌及霉菌的菌落特征仔细观察,并将上述微生物进行比较,做仔细记录。

四、细菌、放线菌及霉菌菌体形态的观察

对细菌和放线菌进行简单染色,对霉菌不做染色直接制片,观察微生物的菌体形态。【实验结果】

填写下表

思考题

1.菌落干燥与湿润的原因是什么?

2.具有鞭毛、荚膜的细菌在它们形成菌落时,一般会有哪些相应的特征?

实验四比色法测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一、目的要求

1.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特点及测定原理

2.学习用比浊法测定细菌的生长曲线

二、原理

将少量细菌接种到一定体积的、适合的新鲜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定时测定培养液中的菌量,以菌量的对数作纵坐标,生长时间作横坐标,绘制的曲线叫生长曲线。它反映了单细胞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于液体培养时所表现出的群体生长规律。依据其生长速率的不同,一般可把生长曲线分为延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这四个时期的长短因菌种的遗传性、接种量和培养条件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因此通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可了解各菌的生长规律,对于科研和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测定微生物的数量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根据要求和实验室条件选用。本实验采用比浊法测定,由于细菌悬液的浓度与光密度(OD值)成正比,因此可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来推知菌液的浓度,并将所测的OD值与其对应的培养时间作图,即可绘出该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曲线,此法快捷、简便。

三、实验材料

大肠杆菌、肉膏蛋白胨培养基、721分光光度计、比色杯、恒温摇床、无菌吸管、灭菌试管,三角瓶。

四、实验步骤

1.用5mL灭菌吸管取2.5mL大肠杆菌过夜培养液,加入盛有65mL无菌LB液的三角烧瓶中,混合均匀。

2.取10支灭菌试管,分别标记培养时间,即1、2、3……9、10。各管分别加入上述大肠杆菌混合液5mL,37℃振荡培养。

3.培养1、2、3……9、10小时后,分别取出标记相应时间的试管,以未接种的LB培养基作为对照,依次测定OD600nm的光密度值。

,使细胞分布均匀4.如果菌液浓度过大,用LB培养基对其进行稀释,以稀释后菌液OD 值在0.1~0.65为宜。培养液实际OD值的功能与稀释后测得的OD值乘以稀释倍数。测定时,需将待测培养液振荡均匀。

5.以测定的OD值为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绘制大肠杆菌生长曲线。

五.思考题

1.浊度比色法测微生物生长曲线的原理是是什么?

2.测OD值为什么要设立空白对照?

3.细菌生长繁殖所经历哪几个时期,各时期有什么特点?

实验五水中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

【目的要求】

1.学习利用滤膜法检测水中细菌菌落数的方法和基本原理。

2.了解细菌数量与水质状况的关系以及对饮用水卫生的重要意义。

【基本原理】

滤膜法是采用滤膜过滤水样,将水中含有的细菌截流在滤膜上,然后将滤膜放在适当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直接计数滤膜上生长的细菌菌落,算出每升水样中含有的细菌菌落数。所用的滤膜是一种多孔硝化纤维膜或醋酸纤维膜,孔径为0.45~0.65μm。

【材料与用品】

细菌滤器、滤膜、注射器、无菌水、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培养箱

【操作步骤】

一、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平板(步骤略)

二、滤膜法检测水中细菌总数

1.滤膜灭菌:将滤膜放在烧杯中,加入蒸馏水,置于沸水浴煮沸灭菌3次,每次15min 前两次煮沸后需要更换蒸馏水洗涤2~3次,以除去残留溶剂。滤器灭菌使用高压锅121℃下,灭菌20min。

2.滤膜安装:用无菌镊子夹住滤膜边缘部分,将粗糙面向上,贴在滤器上,稳妥地固定好滤器。

3.过滤水样:将l0mL水样注入滤瓶中,启动抽真空系统,在-50kPa下抽滤,使水通过滤膜流到下部,水中的菌细胞被截留在滤膜上。水样滤毕,再抽气5s,关上滤器阀门,取下滤器。水样用量可适当增减使获得菌落适量。

4.用无菌镊子小心将截留有细菌的滤膜取出,平移贴于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平板上(注意无菌操作,有菌的一侧朝上,滤膜应与培养基完全贴紧,无气泡),然后将平皿倒置,37℃培养22-24h。

5. 逐日观察膜上是否有菌落生长,并计数,计数出每毫升水样中的菌落总数。

【思考题】

1.怎样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在取样、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设计性实验-----实验五产淀粉酶菌株的筛选及生理生化鉴定(20人)

设计性实验-----实验六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20人)

要求写出设计方案,五人一组,自行完成。

微生物学实验知识点总结与实践应用

微生物实验知识总结与实践应用经过这学期学习和实验操作,我对《微生物实验》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也从中学习到了有用的知识。《微生物学实验》是要求我们掌握实验知识的基本操作和技能训练,初步了解和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与迅速发展的科学前沿接轨。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却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健康、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我将我这学期学到的微生物学知识,结合生活和工业当中的一些应用,归纳如下:在吾尔恩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先从最基本的知识学起。 (1)无菌操作技术:高温对微生物具有致死效应,因此微生物在转接过程中,一般再火焰旁进行,并用火焰直接灼烧接种环,已达到灭菌的目的。在做实验时要保持严谨的态度,以后的实验中多数操作都必须再火焰旁进行。 (2)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是人工配置的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用以培养、分离、鉴别微生物或积累代谢产物。自然界中培养基的种类很多,但是不同的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分、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不同类别的微生物对PH值的要求一般不同。 (3)消毒与灭菌:灭菌是用理化方法杀死一定物质中的微生物的微生物学基本技术。灭菌的彻底程度受灭菌时间与灭菌剂强度的制约。微生物对灭菌剂的抵抗力取决于原始存在的群体密度、菌种或

环境赋予菌种的抵抗力。灭菌是获得纯培养的必要条件,也是食品工业和医药领域中必需的技术。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 物,使之达到无菌保障水平。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物品,称无菌物品。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区域,称为无菌区域。 (4)平板分离与活菌计数:平板分离计数法是将待测菌液经适当稀释,涂布在平板上。经培养后在平板上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根据稀释倍数和取样量计算出样品中细胞密度。平板分离法主要有:1.平板划线分离法。2.稀释涂布平板法。 (5)革兰氏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细菌(G+)和革兰氏阴性细菌(G-)两种类型。这是两种细菌细胞壁结构和组成的差异决定的。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杆状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经过革兰氏染色后两者呈现不同的颜色,在显微镜下便于进行观察…… 我们学习微生物实验技术,就是要把微生物的实验技能应用于实践生产,培养繁育细菌收集细菌代谢产物,应用于药业、工业,产生经济利益。制备培养基是微生物实验技术操作的重要环节,按照培养基的功能分类培养基的类型有:1.选择培养基。2.鉴别培养基。在工业生产中常常应用于培养微生物的主要是-发酵罐。我将微生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微生物技术的应用在当今社会中已取得了很大的作用,在工业、农业、医药业、畜牧业等各个行业中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相对于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的观察、 大小的测定和计数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学习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和保养 2、观察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的标本装片,学会绘制生物图 3、掌握使用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4、了解血球计数板的结构,掌握使用和计算方法 二、实验器材 1、显微镜 2、微生物标本装片 3、目、物镜测微尺 4、血球计数板 5、酵母菌液或霉菌孢子液 6、载波片、盖波片、烧杯、滴管、擦镜纸、香柏油、二甲苯等 三、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1、构造 现代普通光学显微镜利用目镜和物镜两组透镜系统来放大成像,故又常被称为复式显微镜,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机械装置包括镜筒、转换器、载物台、镜臂、镜座、调节器;光学系统包括目镜、物镜、聚光器、电光源。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为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2、操作 在目镜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使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所能达到的分辨率及放大率都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特别是初学者,进行显微观察时应遵循从低倍镜到高倍镜再到油镜的观察程序,因为低倍数物镜视野相对大,易发现目标及确定检查的位置。 四、微生物大小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由于菌体很小,只能在显微镜下来测量。用于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物镜测微尺。 1、目镜测微尺(图1-1)是一块圆形玻片,在玻片中央把5mm长度刻成50等分,或把10mm长度刻成100等分。测量时,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此处正好与物镜放大的中 --

-- 间像重叠)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由于不同目镜、物镜组合的放大倍数不相同,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表示的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须先用物镜测微尺校正,以求出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2、物镜测微尺(图1-2)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 玻片,一般将lmm 等分为100格,每格长l0μm (即0.0lmm), 是专门用来校正目镜测微尺的。校正时,将物镜测微尺放在载 物台上,由于物镜测微尺与细胞标本是处于同一位置,都要经 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成象进入视野,即物镜测微尺随着显 微镜总放大倍数的放大而放大,因此从物镜测微尺上得到的读数就是细胞的真实大小,所以用物镜测微尺的已知长度在一定放大倍数下校正目镜测微尺,即可求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然后移去物镜测微尺,换上待测标本片,用校正好的目镜测微尺在同样放大倍数下测量微生物大小。 3、目镜测微尺的校正 把目镜的上透镜旋下,将目镜测微尺的刻度朝下轻轻地装入目镜的隔板上,把物镜测微尺置于载物台上,刻度朝上。先用低倍镜观察,对准焦距,视野中看清物镜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与物镜测微尺的刻度平行,移动推动器,使两尺重叠,再使两尺的“0”刻度完全重合,定位后,仔细寻找两尺第二个完全重合的刻度(图1-3),计数两重合刻度之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和物镜测微尺的格数。因为物镜测微尺的刻度每格长l0μm,所以由下列公式可以算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 例如目镜测微尺5小格正好与物镜测微尺5小格重叠,已知物镜测微尺每小格为l0μm ,则目镜测微尺上每小格长度为=5×10μm/5=10μm 用同法分别校正在高倍镜下和油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 由于不同显微镜及附件的放大倍数不同,因此校正目镜测微尺必须针对特定的显微镜和附件(特定的物镜、目镜、镜筒长度)进行,而且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重复使用,当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或物镜时,必须重新校正目镜测微尺每一格所代表的长度。 4、细胞大小的测定 移去物镜测微尺,换上待测菌体的装片,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目的物,然后在高倍镜下用目镜测微尺来测量菌体的长,宽各占几格(不足一格的部分估计到小数点后一位数)。测出的格数乘上目镜测微尺每格的校正值,即等于该菌的长和宽。 结果计算: 长μm=平均格数×校正值 宽μm=平均格数×校正值 大小表示: 宽μm ×长μm 五、微生物细胞数量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1、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型载玻片,载玻片上有4条槽而构成3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分隔成两半,每个半边上面各有一个计数区(图1-4),计数区 图1-1 目镜测微尺 图1-2 物镜测微尺 图1-3 目、物镜测微尺的校正 图1-4 血球计数板

2012基础生物学实验考试--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的纯培养物:由一种微生物组成的细胞群体,通常是由一个单细胞生长、繁殖所形成。 2.菌落:单个微生物细胞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的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3. 灭菌:是指物体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都被杀死或消除。 4. 消毒:杀死或灭活物质或物体中所有病原微生物的措施,消毒可起到防止感 染或传播的作用。 5.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种微生物时,防止其被环境中微生物污染或 其自身污染环境的技术。 6. 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能与特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发生特征性化学反 应的化学物质,用于鉴别不同类型微生物。 7. 选择培养基: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求或对某种化学物质敏感性不同,在 培养基中加入相应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抑制不需要微生物的生长, 将所需微生物从复杂的微生物群体中选择分离出来。 8. 基础培养基:含有一般微生物生长所需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9. 合成培养基:由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物质配制而成的培养基,也称为化学限 定培养基。 10. 平板划线法:用接种环在培养平板表面划线接种微生物,使微生物细胞数量 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开。保温培养后,在固体培养 基表面得到生长分离的微生物菌落。 11. 稀释倒平板法:将待分离的材料稀释后与已熔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琼脂培 养基混合,摇匀后制成可能含菌的培养平板,保温培养后分离得到的 微生物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和里面。 12.平板菌落计数法:将适当稀释的样品涂布于琼脂培养基表面,培养后活细胞能形成菌落,通过计算菌落数能知道样品中的活菌数,该方法称为平 板计数或菌落计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用培养平板进行微生物纯培养分离的方法包括:、、。

微生物学实验讲义

实验二实验器具的灭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初步掌握和各种实验器具的包扎及高压蒸汽灭菌的方法。 2.了解其他灭菌方法。 二、基本原理 高压蒸汽灭菌法可杀灭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是灭菌效果最好、应用最广的灭菌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密闭的蒸锅内,其中的蒸汽不能外溢,压力不断上升,使水的沸点不断提高,从而锅内温度也随之增加,在0.1MPa的压力下,锅内温度达121℃,在此温度下,可以很快杀死各种细菌及其高度耐热的芽孢。 三、器材 1、高压蒸汽灭菌锅 2、牛皮纸 3、棉绳 4、仪器和其他用具 四、操作步骤 1、包扎 将各种实验器具进行合理规范包扎后,要用牛皮纸覆盖,最后用棉绳系紧。 2、加热烧开 待高压锅内的水烧开,将包扎好的器具放入锅内的桶内,最后放入高压锅。 3、升压 完全排除锅内空气后,关闭放弃阀,待压力上升到0.1MPa时,开始计时,维持压力0.1~0.15MPa 20分钟。 4、减压,取出器具 到达保压时间后,即可切断电源,压力降到0.5MPa时,可缓慢放出蒸汽,注意不要使压力降低太快,以致引起激烈的减压沸腾,使容器中的液体四溢。当压力降到零后,才能开盖。 五、思考题 (1)、你认为那些环节会影响高压灭菌的效果?如果影响,请简述其中最关节的环节是什麽?

实验三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 —、目的要求 1、明确培养基的配制原理 2、通过对基础培养基的配制,掌握培植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二、基本原理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方如下: 牛肉膏 3.0g 蛋白胨10.0g NaCI 5.0g 水1000mI pH 7.4~7.6 三、器材 1、溶液和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I,琼脂,1 moI/L NaOH, 1 moI/L HCI。 2、仪器和其他用品试管,三角瓶,烧杯,量筒,破棒,培养基分装器,天平,牛角匙,高压蒸气灭菌锅,pH试纸(pH5.5~9.0),棉花,牛皮纸,记号笔,麻绳,纱布等。 四、操作步骤 1、称量 按培养基配方比例依次准确地称取牛肉膏、蛋白胨,NaCI放入烧杯中。牛肉膏常用破棒挑取,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用热水融化后倒入烧杯。也可放在称量纸上,称量后直接放入水中,这时,如稍微加热,牛肉膏便会与称量纸分离,然后立即取出纸片。 (蛋白质很易吸湿,在称取时动作要迅速,另外,称药品时严防药品混杂,一把牛角匙用于一种药品,或称取一种药品后,洗净,擦干,再称取另一药品。瓶盖也不要盖错。) 2、溶化 在上述烧杯中先加入少于所需要的水量,用玻棒搅匀,然后,在石棉网上加热使其溶解,或在磁力搅拌器上加热溶解。将药品完全溶解后,补充水到所需的总体积,如果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将称好的琼脂放入已溶的药品中,再加热溶化,最后补足所损失的水分。在制备用三角瓶盛固体培养基时,一般也可先将一定量的液体培养基分装于三角瓶中,然后按1.5%~2.0%的量将琼脂直接分别加入各三角瓶中,不必加热溶化,而是灭菌和加热溶化同步进行,节省时间。 3、调pH 在未调pH前,先用精密pH试纸测量培养基的原始pH,如果偏酸,用滴管向培养基中逐滴加入1mol/LnaOH,边加边搅拌,并随时用pH试纸测其pH,直至pH达7.6。反之,用1mol/LHCl进行调节。 4、分装 按照实验要求,可将配制的培养基分装入试管内或三角瓶内。 5、加塞 培养基分装完毕后,在试管口或三角瓶口上塞上棉塞(或泡沫塑料塞),以阻止外界微生物进入培养基内而造成污染,并保证有良好的通气性能。 6、包扎 加塞后,将全部试管用麻绳捆好,再在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以防止灭菌时冷凝水润湿棉塞,其外再用一道麻绳扎好。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组别、配制日期。

微生物学实验复习提纲教案资料

微生物学实验复习提纲 1.研究微生物学的基本技术有哪些(显微镜技术、无菌技术、纯种分离技术和纯种培养技术) 2.细菌培养基的配制过程? 答:配制培养液→调节PH→分装→包扎→灭菌→搁置斜面 3.制造接种环、接种针的金属常用铂或镍,原因是软硬适度,能经受火焰反复灼烧,又易冷却. 4.灭菌吸管的包装的注意事项:(1)吸管必须干燥;(2)在距其粗头顶端约0.5cm处,塞一小段约1.5cm 长的棉花(不能用脱脂棉)。作用是避免外界及口中杂菌吸入管内,并防止菌液等吸入口中。 5.空的玻璃器皿一般用干热灭菌,若用湿热灭菌。则要多用几层报纸包扎,外面最好加一层牛皮纸或铝箔。 6.接种环在用前必须烧灼灭菌,用后也应立即烧灼。 7.酵母的死细胞和活细胞可通过哪些方式鉴别? 答:1.、用美蓝液对酵母菌染色后,活细胞为无色,死细胞为蓝色2、平板菌落计数法 8.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各有何特点? 答:细菌:湿润、光滑、透明、粘稠、易挑起、质地均匀、菌落各部位的颜色一致等。 放线菌:质地致密、丝绒状或有皱折、干燥,不透明,上覆盖有不同颜色的干粉(孢子),菌落正反面的颜色常不一致,基内菌丝与培养基结合较紧,难以挑起。 酵母菌:菌落与细菌的相仿,比细菌菌落大而且厚,菌落表面湿润、粘稠、易被挑起,其颜色多为乳白色,少数为红色。同时会散发出悦人的酒香味。 霉菌:菌落形态较大,质地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紧或松的蛛网状、绒毛状或棉絮状;菌落与培养基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反面的颜色和边缘与中心的颜色常不一致等。 9.培养基按化学成分、物理状态、用途划分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化学成分: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物理状态: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用途:基础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 10.实验常用的凝固剂是哪一种?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及液体培养基加凝固剂琼脂的量为多少?琼脂在什么温度下溶化?什么温度下凝固? 答:常用凝固剂是琼脂,分别为1—2%,0.5% 96°C下融化,40°C凝固 11.配制培养基时应遵循哪些原则?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是什么?配制培养基时不可用铜锅或铁锅,原因是什么?调pH一般用什么试剂调?配制pH低的琼脂培养基时,应怎样配制? 答:原则:目的明确、营养协调、理化适宜、经济节约方法:生态模拟、参阅文献、精心设计、试验比较 用磷酸缓冲液和碳酸钙做调节剂 12.培养基分装时,液体分装高度以试管的多少为宜,三角瓶的多少为宜?固体分装高度以试管的多少为宜,三角瓶的多少为宜?半固体分装高度以试管的多少为宜? 答:液体:试管高度的1\4,三角瓶的试管高度的1\2,固体:试管高度的1\5,三角瓶的1\2,半固体:试管高度的1\3 13.培养基灭菌时外用牛皮纸包扎的目的是什么? 答:防止灭菌时冷凝水润湿棉塞 14.摆斜面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答:试管口搁在玻璃棒或其他合适高度的器具上,搁置的斜面长度以不超过试管总长的一半为宜。 15.棉塞的作用是什么?正确的棉塞要求是什么?棉塞的长度多少在管口外,多少在管内为

微生物学实验讲义

微生物学实验讲义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生物学实验Ⅰ——微生物》 (2008级基地班) 任课教师:熊芳 教学时数: 15学时 实验周数: 4周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微生物实验目录(15学时) 微生物实验基础知识介绍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4学时) 实验二:土壤自生固氮菌的分离纯化(5学时) 实验三:显微镜的使用和简单染色(3学时) 实验四:革兰氏染色和荚膜染色(3学时) 第一次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基础知识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实验室规则和安全守则,正确应对实验中出现的意外事故; 2.认识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仪器和有关试剂的基本知识; 3.掌握实验报告的正确书写。 二、实验内容 1.实验室规则; 2.实验室安全守则; 3.实验室中意外事故处理; 4.常用器皿及用具; 5.显微镜及有关知识;

6.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和高压蒸汽灭菌 配置培养基的基本流程如下: 原料称量→溶解→调节pH值→过滤澄清→分装→塞硅胶塞和包扎→灭菌 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一、营养成分 1. 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要配制不同的培养基,如自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完全可以(或应该)由简单的无机物质组成。异养微生物的培养基至少需要含有一种有机物质。 碳源物质的功能:构成细胞物质;为机体提供整个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异养微生物)。 氮源(nitrogen source) 凡是提供微生物营养所需的氮元素的营养源,称为氮源。氮源物质的主要作用是合成细胞物质中含氮物质,少数自养细菌能利用铵盐、硝酸盐作为机体生长的氮源与能源,某些厌氧细菌在厌氧与糖类物质缺乏的条件下,也可以利用氨基酸作为能源物质。 能源指能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源的营养物或辐射能。 2. 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与配比 营养物的浓度:在一般情况下,浓度合适的营养物质才对微生物表现出良好作用,浓度大时对微生物生长起抑制作用,浓度小时不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的需要。 各营养物质之间的浓度比:培养基中各营养物质之间的浓度比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和(或)代谢产物的形成与积累,尤其是碳氮比(C/N)(碳氮比一般指培养基中元素碳与元素氮的比值,有时也指培养基中还原糖与粗蛋白两种成分含量之比)的影响更为明显。 二、控制培养基的PH值 各类微生物生长的最适pH各不相同,细菌与放线菌生长的pH在之间,酵母菌与霉菌生长的pH值在4-5之间。 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中,由于营养物质的利用和代谢产物的形成与积累,常会改变培养基的pH值,为了维持培养基pH值的相对恒定,通常采用下列两种方式: 内源调节:在培养基里加一些缓冲剂或不溶性的碳酸盐;调节培养基的碳氮比。 外源调节:按实际需要流加酸或碱液 三、渗透压

微生物学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常用培养基的制备、灭菌与消毒 一、实验目的 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了解常见灭菌、清毒基本原理及方法;掌握干热天菌、高压蒸汽灭菌及过滤除菌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培养基是人工按一定比例配制的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合成代谢产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混合物。培养基的原材料可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素和水。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实验目的不同,培养基也有不同的种类和配制方法。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有时又称为普通培养基。由于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一般细胞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所以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之用。 干热天菌、高压蒸汽灭菌方法主要是通过升温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杀死微生物的效果。 三、试剂与器材 1.器材试管、三角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培养基、分装器、天 平、牛角匙、高压蒸汽灭菌锅、pH度纸、棉花、牛皮纸、记号笔、麻绳、纱布、吸管、培养皿、电烘箱、注射器、微孔滤膜过滤器、镊子等。 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 四、实验内容 1.称量→溶化→调pH→过滤→分装→加塞→包扎→灭菌→无菌检查 2.干热灭菌:装入待灭菌物品→升温→恒温→降温→开箱取物 3.高压蒸汽灭菌:加水→装物品→加盖→加热→排冷空气→加压→恒 压→降压回零→排汽→取物→无菌检查 4.过滤除菌:组装灭菌→连接→压滤→无菌检查→清洗灭菌 五、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 1.要严格按配方配制。 2.调pH不要过头。

3.干热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堆放过紧,注意温度的时间控制,70oC 以下放物、取物。 4.高压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过多,加热后排除冷空气,到时降压回零 取物。 5.过滤除菌要注意各部件灭菌,压滤时,压力要适当,不可太猛太快, 滤膜要注意清洗保存。 六、思考题 1.培养基配好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如何检查灭菌后的培养基是 无菌的? 2.在配制培养基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为什么? 3.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应具备哪些条件?为什么? 4.培养基的配制原则是什么? 实验二土壤中微生物分离纯化培养 一、实验目的 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几种常用的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了解不同的微生物菌落在斜面上、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特征;进一步熟练和掌握微生物无菌操作技术;掌握微生物培养方法。 二、实验原理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单细胞挑取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混合平板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步骤:倒平板-制备土壤污水稀释液-涂布-培养-挑菌落;平板划线法步骤:倒平板-标记培养基名称-划线。 三、试剂与器材 1.器材盛9m1无菌水的试管、盛90m1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 烧瓶、无菌玻璃涂棒、无菌吸管、接种环、酒精灯、无菌培养皿、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等。 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查氏培养基 四、实验内容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整理汇总

一、解释下列名词 1.伴胞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边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δ内毒素,称为伴胞晶体(59) 2.菌落: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成为菌落。 3.选择培养基:用来将某种或某种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的培养基。根据不同种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求或对某种化学物质的敏感性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特殊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一直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所需微生物的生长。(91) 4.革兰氏阳性菌:在革兰氏染色法里,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膜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厚度大和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乙醇或丙酮酸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在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吧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49)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特点是厚度大、化学组分简单,一般只含90%肽聚糖和10%磷壁酸,从而与层次多、厚度地、成分复杂的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有明显的差别。革兰氏阴性菌因含有LPS外膜,故比革兰氏阳性菌更能抵抗毒物和抗生素对其毒害。(40) 5.LPS:脂多糖,位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的类脂多糖类物质,由类脂、可信多糖和O-特异侧脸三部分组成。(43) 6.营养缺陷型:某些菌株发生突变(自然突变或人工诱变)后,失去合成某种(或某些)对该菌株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通常是生长因子如氨基酸、维生素)的能力,必须从外界环境获得该物质才能生长繁殖,这种突变型菌株成为营养缺陷性(85)(218) 7.氨基酸异养型生物:不能合成某些必须的氨基酸,必须从外源提供这些氨基酸才能成长,动物和部分异养微生物为氨基酸异养型生物。如乳酸细菌需要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半胱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和脯氨酸等外源氨基酸才能生长。(baidu) (氨基酸自养型:能以无机氮为唯一氮源,合成氨基酸,进而转化为蛋白质及其他含氮有机物。 8.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团圆性、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55) 9.鉴别培养基:用于鉴别微生物。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特殊化学物质,某种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生长后能产生某种带些产物,而这种带些产物可以与培养基中的特殊化学物质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性变化,根据这种特征性变化,可讲该种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区分开来(91) 10.PHB:聚-B-羟丁酸,直径为0.2~0.7um的小颗粒,是存在于许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类脂兴致的碳源类贮藏无。不溶于水,可溶于氯仿,可用尼罗蓝或苏丹黑染色。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和降低细胞内渗透压的作用。(53) 11.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60)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思考题答案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思考题答案 1. 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 答:应该先用擦镜纸将镜头擦干净,以防上次实验的污染.操作时,先低倍再高倍.用完要擦掉油.加香柏油,作用是增加折光率,也就是增加了显微镜的分辨率.油的折光率和分辨率成反比(有公式),同时与波长成正比. 2. 列表比较低倍镜、高倍镜及油镜各方面的差异。为什么在使用高倍镜及油镜时应特别注意避免粗调节器的误操作答:使用高倍镜和油镜时镜头距离标本较近,而粗调节器的调节幅度较大,粗调节器的误操作会使镜头大幅度向标本移动,很容易损坏标本和镜头。一般先用低倍镜找到物象后换到高倍镜,就只需要用细调节器了。 3. 什么是物镜的同焦现象?它在显微镜观察中有什么意义? 答:在一般情况下,当物像在一种物镜中已清晰聚焦后,转动物镜转换器将其他物镜转到工作位置进行观察时,物像将保持基本准焦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物镜的同焦。利用这种同焦现象,可以保证在使用高倍镜或油镜等放大倍数高、工作距离短的物镜时仅用细调节器即可对物像清晰聚焦,从而避免由于使用粗调节器时可能的误操作而损坏镜头或载玻片。 4. 影响显微镜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物镜的NA 值(物镜的数值孔径)与照明光源的波长 5. 根据你的实验体会,谈谈应如何根据所观察微生物的大小,选择不同的物镜进行有效地观察 答:细菌用油镜,真菌用高倍镜。都是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后,再用高倍镜调到合适的视野和合适的清晰度。 答:放线菌、酵母菌、多细胞真菌相对较大,用放大40 倍的物镜就可以看了,细菌小,要用放大1000 倍的物镜看,感觉还很小。病毒那就要用电子显微镜看了。 6. 哪些环节会影响革兰色染色结果的正确性?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答:涂片环节、加热固定环节、脱色环节;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脱色环节 7. 进行革兰氏染色时,为什么特别强调菌龄不能太老,用老龄细菌染色会出现什么问题? 答:着色不均,染色效果不好。阴性阳性不明显分不太清楚,问题是:不便于显微镜下观察是阳性菌还是阴性菌 8. 革兰氏染色时,初染前能加碘液吗?乙醇脱色后复染之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应分别是什么颜色? 答:不可以。因为碘与染料会结合成大分子,使得染料分子不能穿过细胞的细胞壁,对

水处理微生物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水中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及菌落总数的测定 1 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 【目的要求】 1.了解培养基的概念、种类及用途 2.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及其常规配制程序 3.学习和掌握细菌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基本原理】 培养基是指利用人工方法将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各种营养物质混合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菌种保藏等方面。自然界中微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类型多样,加之实验和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以培养基种类很多。不同培养基一般都应含有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等营养成分。此外,为了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要求,还必须控制培养基的pH值。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用于培养细菌的培养基,属于半合成培养基。 【材料与用品】 1.材料与试剂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NaCl、NaOH溶液(1mol/L)、pH试纸。 一、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 1.培养基成分 牛肉膏0. 3g 蛋白胨1g NaCl 0.5g 琼脂 1.5g 水100mL pH 7.2~7.4 2.配制方法 (1)称量及溶化:分别称取蛋白胨和NaCl的所需量,置于烧杯中,加入所需水量的2/3左右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挑取牛肉膏置于另一小烧杯中,进行称量。然后加入少量蒸馏水于小烧杯中,加热融化,倒入上述烧杯中。 (2)定容:将溶液倒入量筒中,补充水量至所需体积。 (3)加琼脂:将所需量的琼脂先放到三角瓶中,再将定容后的培养基倒入三角瓶中。 (4)调pH:待溶液冷至室温时,用1mol/L NaOH溶液调pH至7.2~7.4。 (5)分装、加塞、包扎。 (6)高压蒸汽灭菌20分钟。 待培养基冷却至60℃左右时,倒入已灭菌的培养皿中,等到培养基完全凝固后,放入冰箱中保存。 【思考题】 1.制作平板培养基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2.培养基配好后,为什么必须马上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如不能及时灭菌时,应将培养基暂时放置何处? 3.如何检查灭菌后的培养基是否无菌? 2 细菌的分离和培养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稀释分离技术。

微生物学实验复习汇总

微生物学实验复习汇总 1.细菌培养基的配制过程? 答:配制培养液→调节PH→分装→包扎→灭菌→搁置斜面(搁置斜面的长度不超过试管总长的1/2) 2.空的玻璃器皿一般用干热灭菌,若用湿热灭菌。则要多用几层报纸包扎,外面最好加一层牛皮纸或铝箔。 3.接种环在用前必须烧灼灭菌,用后也应立即烧灼。 4、培养基的种类及用途: 5、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

答:①、用美蓝液对酵母菌染色后,活细胞为无色,死细胞为蓝色②、平板菌落计数法 8、实验常用的凝固剂是哪一种?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及液体培养基加凝固剂琼脂的量为多少?琼脂在什么温度下溶化?什么温度下凝固? 答:常用凝固剂是琼脂,分别为1—2%,0.5% 96°C下融化,40°C凝固 9.配制培养基时应遵循哪些原则?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是什么?配制培养基时不可用铜锅或铁锅,原因是什么?答:原则:目的明确、营养协调、理化适宜、经济节约。铜或铁锅成份会对培养基成份造成干扰。 10、培养基分装时,液体分装高度以试管的多少为宜,三角瓶的多少为宜?固体分装高度以试管的多少为宜,三角瓶的多少为宜?半固体分装高度以试管的多少为宜? 答:液体:试管高度的1\4,三角瓶的试管高度的1\2,固体:试管高度的1\5,三角瓶的1\2,半固体:试管高度的1\3。高度不适宜易造成搁置斜面时污染棉塞及瓶口。 11.培养基灭菌时外用牛皮纸包扎的目的是什么? 答:防止灭菌时冷凝水润湿棉塞

12.摆斜面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答:试管口搁在玻璃棒或其他合适高度的器具上,搁置的斜面长度以不超过试管总长的一半为宜。 13.棉塞的作用是什么?正确的棉塞要求是什么?棉塞的长度多少在管口外,多少在管内为宜?作棉塞的棉花要求是什么?能否用脱脂棉?为什么? 答:作用:阻止外界微生物进入培养基内造成污染和能通气。 14.培养基配好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如果来不及灭菌应如何处理? 答:很明显,培养基里含有丰富的氮源,碳源,微量元素等等。如果不立即灭菌,那么,就会长菌。 15.采用什么方法能分离到能分解并利用苯作为碳源和能源物质的细菌纯培养?(以苯作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 答:①从苯含量较高的环境中采集土样或水样;②配制培养基,倒平板,一般仅以苯作为唯一碳源(A),另一种不含任何碳源作为对照(B);③将样品适当稀释(十倍稀释法),涂布A平板;④将平板置于温度适当的条件下(37℃)培养,观察是否有菌落产生;⑤将A平板上的菌落编号并分别转接至B平板,置于相同温度条件下培养(在B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可利用空气中的CO2的自养型微生物);⑥挑取在A平板上生长而不在B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在一个新的A平板上划线、培养,获得单菌落,初步确定为可利用苯作为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纯培养物;⑦将初步确定的目标菌株转接至以苯作为唯一碳源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摇瓶发酵实验,利用相应的化学分析方法定量分析该菌株分解苯的情况。 16.为什么干热灭菌比湿热灭菌所需要的温度高,时间长? 答:由于空气传热穿透力差,菌体在脱水状态下不易杀死,所以温度高、时间长。 17.在干热灭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 答:1 干热过程中,严防恒温调节的自动控制失灵而造成安全事故。电热干燥箱具有可以观察的窗口,灭菌过程中玻璃温度较高,注意避免烫伤。 2 电热干燥箱内温度未降到70°C以前,切勿自行打开箱门,以免骤然降温导致玻璃器皿炸裂。 3 物品不要摆的太挤,以免妨碍空气流通,灭菌物品不要接触电热干燥箱内壁的铁板,以防包装纸烤焦起火。 18.高压蒸汽灭菌的关键技术是什么?(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加压之前一定要把原先的空气排尽,注意恒温灭菌,同时要注意高压蒸汽灭菌锅的压力(100 kPa)、温度(121 ℃)和灭菌时间(20 min)。 19.高压蒸汽灭菌开始之前,为什么要将锅内的冷空气排尽?灭菌完毕后,为什么待压力降低“0”时才能打开排气阀,开盖取物? 答:①灭菌的主要因素是温度而不是压力,因此锅内冷空气必须完全排尽后,才能关上排气阀。②否则就会因为锅内压力突然下降,使容器内的培养基由于内外压力不平衡而冲出烧瓶口,造成棉塞沾染培养基而发生污染,甚至烫伤操作者。 20.对含糖(如葡萄糖或乳糖等)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时,应采用大多压力、多长时间灭菌为宜?

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实验室和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 一实验目的 1 证明实验室环境与体表存在微生物 2 比较来自不同场所与不同条件下细菌的数量和类型 3 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 平板培养基含有细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当取自不同来源的样品接种于培养基上,在适宜温度下培养,1-2d内每一菌体能通过很多次细胞分裂而进行繁殖,形成一个可见的细胞群体的集落,称为菌落。每一种细菌所形成的菌落都有它自己的特点,例如菌落的大小、表面干燥或湿润、隆起或扁平、粗糙或光滑等。因此可通过平板培养基来检查环境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类型。 三、器材 1、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 2、仪器或其他用具无菌水、灭菌棉签(装在试管内),接种环,试管架,酒精灯,记号笔,废物缸。 四、操作步骤 1、写标签 任何一个实验,在动手操作前均需首先将器皿用记号笔做上记号(包括班级、姓名、日期、样品来源等),字尽量小些,写在皿底的一边,不要写在当中,以免影响观察结果。 注:培养皿的记号一般写在皿底上,如果写在皿盖上,同时观察两个以上培养皿的结果,打开皿盖时容易混淆。 2、实验室细菌检查 (1)空气 将一个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放在实验台上,移去皿盖,使琼脂培养基表面暴露在空气中,将另一块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放在洁净工作台内或无人走动的实验室中,移去皿盖,1h后盖上两个皿盖。 (2)实验台 ①用记号笔在皿底外面中央画一直线,再在此线中间处画一垂直线。 ②取棉签 左手拿含有棉签的试管,在火焰旁用右手的手掌边缘和小指、无名指夹持棉塞,将其取出,将管口很快地通过酒精灯的火焰,烧灼管口;轻轻地倾斜试管,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将棉签小心地取出。放回棉塞,并将空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③弄湿棉签 左手取灭菌水试管,如上法拔出棉塞并烧灼管口,将棉签插入水中,再提出水面,在管壁上挤压一下以除去过多的水分,小心将棉签取出,烧灼管口,放回棉塞,并将灭菌水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④取样将湿棉签在实验台面或门旋钮上擦拭约2cm2的范围。 ⑤接种在火焰旁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或中指使平皿开启成一缝。再将棉签伸入,在琼脂表面顶端接种(滚动一下),立即闭合皿盖。将原放棉签的空试管拔出棉塞,烧灼管口,插入用过的棉签,将试管放回试管架。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

微生物实验教案 实验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细菌形态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以染色玻片为例,熟练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显微镜油镜使用的原理 (1)光学部分 : 接目镜、接物镜、照明装置 ( 聚光镜、虹彩光圈、反光镜等 ) 。它使检视物放大 , 造成物象。( 2)机械部分 : 镜座、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载物台转 移器、粗调节器、细调节器等部件。它起着支持、调节、固定等作用。 2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分辨 率( 1)放大倍数 =接物镜放大倍数×接目镜放大倍数 (2)显微镜的分辨率:表示显微镜辨析物体(两端)两点之间距离的能力,可用公 式表示为: D=λ /2n ·sin(α/2 ) 式中 D:物镜分辨出物体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λ:可见光的波长(平均0.55 μ m) n:物镜和被检标本间介质的折射率。 a:镜口角(即入射角)。 3 油镜使用的原理 油镜,即油浸接物镜。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三、实验材料1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镊子、酒 精灯、火柴、玻璃铅笔、蒸馏水等。 2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玻片染色标本。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用前检查:零件是否齐全,镜头是否清洁。 ( 2)调节光亮度。 ( 3)低倍镜观察:先粗调再微调至物象清晰。 ( 4)转入中倍、高倍观察,每一不只需调微调旋纽即可看到清晰的物象。 ( 5)油镜观察:高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象后,旋转转换器,在标本中央滴一滴香柏油, 使油镜镜头浸入香柏油中,细调至看清物象为止。 ( 6)绘出所观察到的细菌形态图像。 ( 7)、换片:另换新片观察,必须从(3)步开始操作。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10.10)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和内容 (一)实验目的 1. 复习显微镜低倍镜和高倍镜的使用技术,了解油浸系物镜的基本原理,掌握油镜的使用方法。 2. 初步掌握细菌涂片方法及革兰氏染色的步骤 (二)实验内容 1.学习油浸系物镜的使用方法。 2.制作细菌染色装片。 3.进行革兰氏染色法操作。 4.用油镜观察大肠杆菌和苏云金杆菌染色装片。 二、实验原理 (一)油镜的基本原理 普通光学显微镜包括低倍物镜、高倍物镜和油镜3种物镜。油镜是一种高倍放大的物镜,一般都刻有放大倍数,如95×、100×等。油镜头上常刻有OI(Oil,Immersion)或HI(Homogeneous immersion)字样,有的还刻有一圈红线或黑线标记,而且油镜的镜身较高倍镜和低倍镜为长。在低倍物镜、高倍物镜和油镜3种物镜中,油镜的放大倍数和数值孔径(numberal aperture)最大,而工作距离最短(图3-1)。 图1-1 显微镜物镜参数图 显微镜的分辨率是指显微镜能分辨出物体两点间最小距离(D)的能力。D值愈小表明分辨率愈高。D值与光线的波长(λ)成正比,与物镜的数值孔径(NA)成反比.

从上式可看出,缩短光波长和增大数值孔径都可提高分辨率。数值孔径指光线投射到物镜上的最大角度(称镜口角,α)的一半正弦与介质折射率(n)的乘积。影响数值孔径大小的因数,一是镜口角,二是介质的折射率。 当镜与装片之间的介质为空气时,由于空气(n=1.0)与玻璃(n=1.52)的折射率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不仅使进入物镜的光线减少,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而且会减少镜口角。当以香柏油(n=1.515)为介质时,由于它的折射率与玻璃相近,光线经过载玻片后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不仅增加了视野的照明废,更重要的是通过增加数值孔径提高分辨率,因而可以使物像明亮清晰。 (二)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hristain Gram创立的,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其原理是利用细菌的细胞壁组成成分和结构的不同。

微生物学实验复习题及其答案

微生物学实验复习题 一、选择题 1、革兰氏染色得关键操作步骤就是: A、结晶紫染色 B、碘液固定 C、酒精脱色 D、复染 2、放线菌印片染色得关键操作就是: A、印片时不能移动 B、染色 C、染色后不能吸干 D、A与C 3、高氏培养基用来培养: A、细菌 B、真菌 C、放线菌 4、肉汤培养基用来培养: A、酵母菌 B、霉菌 C、细菌 5、无氮培养基用来培养: A、自生固氮菌。 B、硅酸盐细菌 C、根瘤菌 D、A、B均可培养 E、A、B、C 均可培养 6、在使用显微镜油镜时,为了提高分辨力,通常在镜头与盖玻片之间滴加: A、二甲苯 B、水 C、香柏油 7、常用得消毒酒精浓度为: A、 75% B、 50% C、 90% 8、用甲醛进行空气熏蒸消毒得用量就是: A、 20ml/M3 B、 6ml/M3 C、1ml/M3 9、实验室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得工艺条件就是: A、 121℃/30min B、 115℃/30min C、130℃/30min

10、巴氏消毒得工艺条件就是: A、62-63℃/30min B、71-72℃/15min C、A、B、均可 11、半固体培养基得主要用途就是: A、检查细菌得运动性 B、检查细菌得好氧性 C、 A、B、两项 12、半固体培养基得琼脂加入量通常就是: A、 1% B、0、5% C、0、1% 13、使用手提式灭菌锅灭菌得关键操作就是: A、排冷气彻底 B、保温时间适当 C、灭菌完后排气不能太快 D、A-C 14、目镜头上得“K”字母表示: A、广视野目镜 B、惠更斯目镜 C、补偿目镜 15、目镜头上得“P”字母表示: A、平场目镜 B、广视野目镜 C、平场补偿目镜 16、物镜头上得“PL”字母表示: A、正低相差物镜 B、正高相差物镜 C、负高相差物镜 17、物镜头上得“UVFL”字母表示。 A、无荧光物镜 B、照相物镜 C、相差物镜 18、镜头上标有“TC”字母得镜头就是: A、相差调整望远镜 B、摄影目镜 C、相差目镜 19、“PA”表示: A、马铃薯培养基 B、高氏培养基 C、肉汤培养基 20、无菌室空气灭菌常用方法就是: A、甲醛熏蒸 B、紫外灯照射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指导书

实验须知 普通微生物学实验课的目的是,训练学生掌握微生物学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了解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某些微生物学理论。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树立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的作风。 为了上好微生物学实验课,并保证安全,特提出如下注意事项: 1.每次实验前必须对实验内容进行充分预习,以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楚。 2.认真、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对于当时不能得到结果而需要连续观察的实验,则需记下每次观察的现象和结果,以便分析。 3.实验室内应保持整洁,勿高声谈话和随便走动,保持室内安静。 4.实验时小心仔细,全部操作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万一遇有盛菌试管或瓶不慎打破、皮肤破伤或菌液吸入口中等意外情况发生时,应立即报告指导老师,及时处理,切勿隐瞒。 5.实验过程中,切勿使乙醇、乙醚、丙酮等易燃药品接近火焰。如遇火险,应先关掉火源,再用湿布或沙土掩盖灭火。必要时用灭火器。 6.使用显微镜或其他贵重仪器时,要求细心操作,特别爱护。对消耗材料和药品等要力求节约,用毕后仍放回原处。 7.每次实验完毕后,必须把所有仪器抹净放妥,将实验室收拾整齐,擦净桌面,如有菌液污染桌面或其他地方时,可用3%来苏尔液或5%石碳酸液覆盖0.5小时后擦去,如系芽孢杆菌,应适当延长消毒时间。凡带菌之工具(如吸管、玻璃刮棒等)在洗涤前需浸泡在3%来苏尔液中进行消毒。 8.每次实验需进行培养的材料,应标明姓名、组别及处理方法,放于教师指定的仪器内培养。实验室中的菌种和物品等,未经教师许可,不得携出室外。 9.每次实验的结果,应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填入报告表中,力求简明准确,认真回答思考题,并及时汇交教师批阅。 10.实验结束后,整理桌面,物归原处,留人打扫室内卫生。 11.离实验室前,将手洗净,注意关闭火、煤气、灯、水管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