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综合__总图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实用手册[1]

1、综合__总图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实用手册[1]

1、综合__总图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实用手册[1]
1、综合__总图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实用手册[1]

总图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实用手册

编者说明:本规范规定实用手册以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

部分)和上海市有关规范规定为主,按照总图规划设计涉及的内容进行整理编排。

时根生 20060826

目录

○一、建设用地分类 2 一四、人防出入口与采光窗井防火间距 20○二、建筑容量控制 2 一五、道路及消防车道 21○三、退让道路红线 4 一六、消防回车场地 22○四、退让基地边界 5 一七、消防登高场地 22○五、控制建筑高度与面宽 6 一八、室外消防给水 22 ○六、总图布局要求 6 一九、区内管线布置 25 ○七、总图出入口设置 7 二○、入口坡道范围设置规定 25 ○八、总图绿地面积 9 二一、入口坡道坡度设置规定 26 ○九、汽车、自行车停车位 10 二二、总图方案设计阶段设计深度 26一○、建筑朝向与间距 10 二三、总图初步设计阶段设计深度 27一一、民用、高层建筑防火间距 13 二四、总图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深度 29一二、车库建筑防火间距 15 二五、规划主要指标计算规则 31 一三、厂库房、变配电站防火间距 18 二六、规划主要术语解释 32

○一、建设用地分类

1、居住用地(R),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用地。居住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第一类居住用地(R1),指以低层住宅为主、建筑密度较低、绿地率较高且环境良好的用地。第二类居住用地(R2),指以多层住宅为主的用地。第三类居住用地(R3),指以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2、公共设施用地(C),指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行政办公用地(C1),指行政、党派和团体等机构用地。商业金融业用地(C2),指商业、金融业、服务业、旅游业和市场等用地。文化娱乐用地(C3),指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团体、广播电视、图书展览、游乐等设施用地。体育用地(C4),指体育馆和体育训练基地等用地,不包括学校等单位内的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C5),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设施等用地。教育科研设计用地(C6),指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科学研究和勘测设计机构等用地,不包括中学、小学和幼托用地(该用地归入居住用地)。

3、工业用地(M),指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附属设施等用地。第一类工业用地(M1),指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本无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第二类工业用地(M2),指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第三类工业用地(M3),指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

4、仓储用地(W),指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普通仓库用地(W1),指储存一般货物的普通仓库用地。危险品仓库用地(W2),指储存易燃、易爆和剧毒等危险品的专用仓库用地。

5、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指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市政公用设施及其附属的建筑物(含构筑物,下同)和管理维修设施等用地。供应设施用地(U1),指供水、供电、供燃气和供热等设施用地,不包括电厂、煤气厂用地(纳入工业用地)。交通设施用地(U2),指公共客运交通、货运交通和其它交通设施用地。邮电设施用地(U3),指邮政、电信等设施用地。环境卫生设施用地(U4),指雨污水泵站、污水处理厂及粪便垃圾集运、堆放、处理等设施用地。施工与维修设施用地(U5),指房屋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市政工程、绿化、地下构筑物等施工及养护维修设施等用地。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6),如消防、防汛等设施用地。

○二、建筑容量控制

1、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即建筑密度(D)和建筑容积率(FAR)控制指标的总称。应不大于如下规定:

(1)中心城内环线以内地区,建筑密度为20%,建筑容积率为0.4;中心城内外环线之间地区,建筑密度为18%,建筑容积率为0.35;中心城外环线以外地区的新城、中心镇、一般镇和其它地区,建筑密度均为18%,建筑容积率均为0.3。

(2)其它低层居住建筑:中心城内环线以内地区,建筑密度为30%,建筑容积率为0.9;中心城内外环线之间地区,建筑密度为27%,建筑容积率为0.8;中心城外环线以外地区的新城、中心镇、一般镇和其它地区,建筑密度均为25%,建筑容积率均为0.7。

(3)多层居住建筑(含洒店式公寓):中心城内环线以内地区,建筑密度为33%,建筑容积率为1.8;中心城内外环线之间地区,建筑密度为30%,建筑容积率为1.6;中心城外环线以外地区的新城,建筑密度为30%,建筑容积率为1.4;中心城外环线以外地区的中心镇、一般镇和其它地区,建筑密度均为30%,建筑容积率均为1.0。

(4)高层居住建筑(含洒店式公寓):中心城内环线以内地区,建筑密度为25%,建筑容积率为2.5;中心城内外环线之间地区,建筑密度为25%,建筑容积率为2.0;中心城外环线以外地区的新城,建筑密度为25%,建筑容积率为1.8;中心城外环线以外地区的中心镇、一般镇和其它地区,建筑密度均为30%,容积率均为1.0。

(5)多层商业、办公建筑(含旅馆建筑、公寓式办公建筑):中心城内环线以内地区,建筑密度为50%,建筑容积率为2.0;中心城内外环线之间地区,建筑密度为50%,建筑容积率为1.8;中心城外环线以外地区的新城,建筑密度为50%,建筑容积率为1.6;中心城外环线以外地区的中心镇、一般镇和其它地区,建筑密度均为40%,建筑容积率均为1.2。

(6)高层商业、办公建筑(含旅馆建筑、公寓式办公建筑):中心城内环线以内地区,建筑密度为50%,建筑容积率为4.0;中心城内外环线之间地区,建筑密度为45%,建筑容积率为3.5;中心城外环线以外地区的新城,建筑密度为40%,建筑容积率为2.5;中心城外环线以外地区的中心镇、一般镇和其它地区,建筑密度均为40%,建筑容积率均为1.2。

(7)低层工业建筑(含一般通用厂房、仓储建筑):中心城内环线以内地区,建筑密度为60%,建筑容积率为1.2;中心城内外环线之间地区,建筑密度为50%,建筑容积率为1.0;中心城外环线以外地区的新城、中心镇、一般镇和其它地区,建筑密度均为40%,建筑容积率均为1.0。

(8)多层工业建筑(含一般通用厂房、仓储建筑):中心城内环线以内地区,建筑密度为45%,建筑容积率为2.0;中心城内外环线之间地区,建筑密度为40%,建筑容积率为1.6;中心城外环线以外地区的新

城、中心镇、一般镇和其它地区,建筑密度均为35%,建筑容积率均为1.2。

(9)高层工业建筑(含一般通用厂房、仓储建筑):中心城内环线以内地区,建筑密度为30%,建筑容积率为3.0;中心城内外环线之间地区,建筑密度为30%,建筑容积率为2.0。

2、建筑容积率折减率(J)规定如下:

(1)建筑基地面积不大于1000平方米,折减率为20%;

(2)建筑基地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不大于3000平方米,折减率为15%。

(3)建筑基地面积大于3000平方米不大于7000平方米,折减率为10%。

(4)建筑基地面积大于7000平方米不大于15000平方米,折减率为5%。

(5)建筑基地面积大于15000平方米不大于25000平方米,折减率为10%。

(6)建筑基地面积大于25000平方米不大于30000平方米,折减率为15%。

3、对难以分类执行的建筑基地和综合楼基地,应按不同性质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和不同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换算建筑容量综合控制指标。

4、建筑基地未达到下列最小面积的,不得单独建设:

(1)低层居住建筑为500平方米;

(2)多层居住建筑、多层公共建筑为1000平方米;

(3)高层居住建筑为2000平方米;

(4)高层公共建筑为3000平方米。

5、建筑基地未达到上述规定的面积,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且确认不妨碍城市规划实施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可予核准建设:

(1)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或为既成道路、河道等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2)因城市规划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的限制,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3)农村地区的村镇建设,因特殊情况,确实难以达到上述规定的面积的。

6、原有建筑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已经超出规定值的,不得在原有建筑基地范围内进行扩建、加层。

7、中心城内的建筑基地为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空间的,在符合消防、卫生、交通、规划等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可按如下规定增加建筑面积:

(1)核定建筑容积率小于2,每提供1平方米有效面积的开放空间,允许增加的建筑面积为1平方米,但增加的建筑面积总计不得超过核定建筑面积的20%。

(2)核定建筑容积率大于等于2小于4,每提供1平方米有效面积的开放空间,允许增加的建筑面积为1.5平方米,但增加的建筑面积总计不得超过核定建筑面积的20%。

8、建筑物之间因公共交通需要,架设穿越城市道路的空中人行廊道凡符合下列规定的,其建筑面积可不计入建筑容量控制指标范围。

(1)廊道的净宽不宜大于6米,廊道下的净空高度不小于5.5米;但穿越宽度小于16米,且不通行公交车辆的城市支路的廊道下的净空高度可不小于4.6米。

(2)廊道内不得设置商业设施。

○三、退让道路红线

1、沿城市高架道路两侧新建、扩建、改建居住建筑的,后退道路主线边缘线不小于30米,后退匝道边缘线不小于15米。

2、道路交叉口四周的建筑物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多层、低层不得小于5米,高层不得小于8米。

3、在宽度不大于24米的道路两侧新建、改建建筑,其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为:

(1) 建筑高度不大于24米的,后退3米;

(2) 建筑高度大于24米小于60米的,后退8米;

(3) 建筑高度大于60米小于100米的,后退10米;

(4) 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后退15米(除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另有规定外,下同)。

4、在宽度大于24米的道路两侧新建、改建建筑,其后退道路规划

红线的距离为:(1) 建筑高度不大于24米的,后退5米;

(2) 建筑高度大于24米小于60米的,后退10米;

(3) 建筑高度大于60米小于100米的,后退15米;

(4) 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后退20米。

5、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大型商场等多、低层建筑(含高层建筑裙房),其面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10米,并应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场地。

6、村镇、城镇范围以外的公路规划红线两侧应划定隔离带,宽度为:国道、快速公路两侧各50米,主要公路两侧各20米,次要公路及以下等级公路两侧各10米。隔离带内不得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

7、河道规划蓝线两侧新建、扩建建筑物,退让河道蓝线距离不得小于6米。

8、高速铁路两侧的建筑工程与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50米,铁路干线两侧的不得小于20米,铁路支线、专用线两侧的不得小于15米,铁路两侧的围墙不得小于10米,围墙的高度不得大于3米。

9、铁路两侧的高层建筑、高大构筑物、危险品仓库和厂房离中心线的距离,须经铁路主管部门审核后确定。

10、沿磁悬浮交通线两侧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其后退中心线距离不得小于50米。

11、沿地面高架轨道交通两侧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不得小于30米,沿地下轨道交通两侧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应符合轨道交通管理的有关规定。

12、一般地区沿架空电力线路两侧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其后退线路中心线距离:500千伏30米,220千伏20米,110千伏12.5米,35千伏10米。

13、电力电缆线路保护区的范围,即电缆向两侧延伸各不小于0.75米。

14、建筑物的围墙、基础、台阶、管线、阳台和附属设施,不得逾越道路规划红线。

15、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米,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米,当小于80米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

声措施。校区内不得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四、退让基地边界

1、多层、低层居住建筑的主要朝向面,浦西内环线以内地区的,按该建筑高度的0.5倍退让基地边界, 其它地区的按0.6倍退让;退让的最小间距,浦西内环线以内和其它地区的,多层居住建筑均不得小于9米,低层居住建筑均不得小于6米。

2、多层、低层居住建筑的次要朝向面,浦西内环线以内及其它地区的,均按该建筑高度的0.25倍退让;退让的最小距离,浦西内环线以内及其它地区的,多层居住建筑均不得小于4米,低层居住建筑均不得小于2米。

3、高层居住建筑的主要朝向面,浦西内环线以内及其它地区的,均按该建筑高度的0.25倍退让。退让的最小距离,浦西内环线以内地区的不得小于12米,其它地区的不得小于15米。

4、高层居住建筑的次要朝向面,浦西内环线以内及其它地区的,均按该建筑高度的0.2倍退让;退让的最小距离,浦西内环线以内及其它地区的,均不得小于12米。

5、非居住建筑的主要朝向面,退让的最小距离,多层不得小于5米,低层不得小于3米,高层按该建筑高度的0.2倍退让, 退让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12米;

6、非居住建筑的次要朝向面,低层、多层退让的最小距离按消防间距控制,高层退让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6.5米。

7、建筑山墙宽度大于16米的,其离界距离按主要朝向离界距离控制。

8、低层独立式住宅主要朝向离界距离按该建筑高度的0.7倍控制。

9、地下室退红线距离为埋深的0.7倍,但其最小值不小于3米。

10、离界距离小于消防间距时,应按消防间距的规定进行控制。

○五、控制建筑高度与面宽

1、沿城市道路两侧新建、改建建筑物的控制高度(H),不得超过道路规划红线宽度(W)加建筑后退距离(S)的1.5倍,即:H≤

1.5(W+S);

2、沿路高层组合建筑的高度,按1:1.5的高度角在地面上投影的总面积(A),小于或者等于建筑基地沿道路规划红线长度(L) 乘以道路规划红线宽度(W)与沿路建筑的后退距离(S),即:A≤L(W+S)。

3、建筑高度控制视线分析方法:视点的距离应大于或等于3倍建筑高度,且其视角不小于60度。因现状条件限制难以按3倍建筑高度的视点距离控制高度的,视点距离可适当缩小,但不得小于2倍建筑高度。

4、建筑物的雨蓬、阳台、招牌、灯饰等可外挑,但离室外地面净高不得小于3米。

5、一幢多层住宅的总长不得超过55米(上海建委下文防止沉降不均)。

6、建筑高度不大于24米,其连续展开面宽的总和不大于80米;建筑高度大于24米不大于60米,其连续展开面宽的总和不大于70米;建筑高度大于60米,其连续展开面宽的总和不大于60米。

7、在文物保护单位和建筑保护单位周围的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改建建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建筑和文物保护的规定。

8、飞机场、气象台、电台和其他无线电通讯(含微波通讯)设施周围的新建、改建建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有关净空高度限制的规定。

○六、总图布局要求

1、建筑基地面积大于3万平方米的成片开发地区,必须编制详细

规划,经批准后

实施。

2、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应综合考虑周边环境、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并应遵循下列原则:

(1)方便居民生活,有利安全防卫和物业管理。

(2)组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公共活动中心,方便经营、使用

和社会化服务。

(3)合理组织人流、车流和车辆停放,创造安全、安静、方便的居

住环境。

3、居住区的空间与环境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规划布局和建筑应体现地方特色,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合理设置公共服务设施,避免烟、气(味)、尘及噪声对居民的

污染和干忧。

(3)精心设置建筑小品,丰富与美化环境。

(4)注重景观和空间的完整性,市政公用站点等宜与住宅或公建结

合安排。供电、

电讯、路灯等管线宜地下埋设。

(5)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应处理好建筑、道路、广场、院落、

绿地和建筑小

品之间及其与人的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6)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范围内进行住

宅建设,其规划

设计必须遵循保护规划的指导。居住区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古树名木必须依法予以保护。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的新建建筑和构筑物,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风貌。

(7)居住区域内宜设置分类收集垃圾的设施。

(8)居住区域内宜设计通透围墙,沿城市道路的居住围墙高度不大于2.2米。

4、饮食建筑在总平面布置上,应防止厨房或饮食制作间的油烟、气味、噪声及废弃物等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饮食建筑应严禁建于产生有害、有毒物质的工业企业防护地段内;与有碍公共卫生的污染源应保持一定距离,并须符合当地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的规定。

5、医院20床以上的一般传染病房,或兼收烈性传染病者,必须单独建造病房,并与周围的建筑保持一定距离。

传染病房的平面应严格按照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布置。需分别隔离的病种,应设单独通往室外的专用通道。

医院太平间、病理解剖室、焚毁炉应设于医院隐蔽处,并应与主体建筑有适当隔离。尸体运送路线应避免与出入医院路线交叉。

6、设有火化间的殡仪馆宜建在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并应

有利于排水和空

气扩散。

7、港口客运站的站前广场、站房和客运码头应配套设置并应布置

在沿江或沿海城

市道路的同一侧。

客、车滚装船码头应设置安全、方便旅客和车辆上、下船的设施。在码头附近,应设置乘船车辆的专用停车场。停车场的停车规模不应小于同时发船所载车辆的一倍。

站房应设置保障旅客安全和方便的上下船廊道,且应设置方便残疾人使用的相应设施。

出境和入境用房的布置,必须避免联检前的旅客及行包与联检后的旅客及行包之间的接触混杂。

8、特大型、大型铁路旅客站应设检查易燃、易爆及危险物品的设施。

9、特大、大、中型汽车库总平面应按功能分区,由管理区、车库区、辅助设施区及道路、绿化等组成。

库址内车行道与人行道应严格分离,消防车道必须畅通。

10、地下汽车库内不应设置修理车位,并不应设有使用易燃、易爆物品的房间或存放的库房。

11、使用有放射性、爆炸性、毒害性和污染性物质的独立建筑物或构筑物,在总平

面中的位置应符合有关安全、防护、疏散、环境保护等规定。

○七、基地总图出入口设置

1、基地位于城市主干路与次干路、支路相交的位置旁,出入口不应设置在主干路上,基地位于次干路和支路相交的位置旁,出入口不应设置在次干路上。确需在主干路上设置时,距离交叉口不应小于80米或在基地的最远端(国家规定不应小于70米)。在次干路上设置出入口,距离交叉口不应小于50米或在基地的最远端。在支路上设置出入口,距离与主干路相交的交叉口不宜小于50米,距离与次干路相交的交叉口不应小于30米,距离与支路相交的交叉口不应小于20米。

2、基地出入口到交叉口距离的计算,应从基地出入口道端边线起到交叉口转角路缘石曲线的端点止。

3、基地出入口距地铁行人出入口(国家规定不应小于15米)、人行横道线、人行过街天桥、人行地道应保持不小于30米的距离(国家规定不应小于5米);距铁路道口应保持不小于50米的距离,当坡度大于1%且小于2%时,在桥梁、隧道坡度范围内不宜设置出入口,距公交车站应保持不小于15米的距离。国家规定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建筑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米。

4、基地出入通道与城市道路相交的角度应为75-90度,具有良好的通视条件。并在距出入口边线内2米处作为视点的120度范围内至边线外7.5米不应有遮挡视线障碍物。

5、在城市道路上设置的机动车双向行驶的出入口车行道宽度宜为7-11米;单向行驶的出入口车行道宽度宜为5-7米。有机非隔离带的道路,机非隔离带开口宽度可在原基础上增加5-8米。

6、在城市道路上设置的机动车出入口数应符合下列原则:

(1)当机动车停车数小于等于100辆时,如必须在主干路上设置出入口的,则基地出入口总数不应超过1个;出入口均设在次干路和支路上的,则基地出入口总数不应超过2个。

(2) 当机动车停车数大于100且小于等于300辆时,如必须在主干路上设置出入口的,则基地出入口总数不应超过2个;出入口均设在次干路和支路上的,则基地出入口总数不应超过3个。

(3) 当机动车停车数大于300辆时,且基地位于主干路与次干路或与支路相交的道路,主干路上不应设置车辆出入口。且出入口总数不应超过3个;并应分别布置在主干路以外的不同城市道路上。主干路上必须设置出入口的,出入口总数不应超过2个。

(4)非机动车不宜在道路上单独设置出入口。

(5)在超高的道路上,不应设置车辆出入口。

(6)出入口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20米。

(7)相邻两块基地在用地分界线两侧分别设置出入口时,两个出入

口宜合并为1个。

(8)可在道路上另设置备用出入口,但备用出入口不应设置在城市

主干路上,在城

市道路上不得设置进口坡道,机非隔离带不得开口。

7、城市主干路不宜单独设置行人出入口。

8、体育运动场地的对外出入口应不少于二处,其大小应满足人员出入方便、疏散安全和器材运输的要求。比赛场地出入口的数量和大小应根据运动员出入场、举行仪式、器材运输、消防车进入及检修车辆的通行等使用要求综合解决。

9、医院出入口不应少于二处,人员出入口不应兼作尸体和废弃物出口。传染病房应设单独出入口和入院处理处。

10、特大型、大型铁路旅客站,当综合型站房中设有锅炉房、库房、食堂时,应设置运送燃料、货物、垃圾的单独出入口。站房靠近线路一侧的非铁路房屋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11、一、二级汽车站汽车进站口、出站口应分别独立设置,进、出站口宽度均不应小于4米。汽车进站口、出站口与旅客主要出入口应设不小于5米的安全距离,并应有隔离措施。汽车进站口、出站口距公园、学校、幼托建筑及人员密集场所的主要出入口距离不应小于20米。汽车站进站口、出站口应保证驾驶员行车安全视距。

12、汽车库库址的车辆出入口,距离城市道路的规划红线不应小于7.5米,并在距出入口边线内2米处作视点的120度范围内至边线外7.5米以上不应有遮挡视线的障碍物。汽车库内坡道严禁将宽的单车道兼作双车道。

13、机动车停车库出入口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基地内配建的机动车停车库(场)不应将其出入口直接设置在城市道路上,其出入口应设在基地内部道路上,并应符合内部交通组织的需要。

(2)机动车停车库出入口的坡道终点面向城市道路时,其与城市道路红线的距离不应小于7.5米,平行城市道路或与城市道路斜交角度小于75度时应后退基地的出入口不小于5米。

(3)停车数小于100辆时,出入口设置不少于1个双车道或2个单车道的出入口。当停车数小于25辆时,宜设置双车道,也可设置1个单车道的出入口,但必须完善交通信号和安全设施,出入口应设置不少于两个等候客车位。

(4) 停车数大于等于100辆且小于200辆时,应设置不少于2个单车道的出入口。

(5) 停车数大于等于200辆且小于700辆时,应设置不少于2条车道进、两条车道出的出入口。

(6)停车数大于等于700辆时,应设置不少于3个双车道的出入口,并应进行服务水平评价,确定出入口数量。

(7)停车数小于50辆的停车库,汽车坡道的设置可改用垂直升降梯作机动车的出入口,但应设置两台升降梯,或设置1台升降梯和1个坡道为单车道的出入口,并完善交通信号和安全设施,出入口外应设置不少于2个等候客车位。

(8)机动车停车库出入口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5米。

(9)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车库出入口宜分开设置,出入口净距不宜

小于5米。设置

在一起时,应用物理分隔。

○八、总图绿地面积

1、各类建筑基地内的绿地率必须符合《上海市植树造林绿化管理条例》规定的指标,计算绿地率的绿地面积= 建筑基地内的集中绿地面积+房前屋后绿地面积+街坊道路两侧绿地面积+规定的建筑间距内

的零星绿地面积。

2、建筑基地内的集中绿地面积,在居住用地中应不少于用地总面积的10%,在体育、医疗卫生和教育科研设计用地中应符合有关专业规定,在其他类别用地中应不少于5%。

3、居住小区内每块集中绿地的面积应不小于400平方米,且至少有1/3的绿地面积在规定的建筑间距范围之外。沿城市道路两侧的公共绿地和隔离带,不在建筑基地范围内的,不得作为小区集中绿地计算。但中心城范围内,沿城市道路两侧的公共绿地,由开发商实施的,可按50%的比例纳入建筑基地面积,且增加的建筑面积不得超过核定建筑面积的20%。

4、位于浦西内环线以内的建筑基地,可将屋面地栽绿化面积(每块不小于100平方米)折算成地面绿地面积,其折算公式为:地面绿地面积(F)等于屋面地栽绿化面积(M)乘以有效系数(N)。即:F= MN。屋面高差与基地地面的高差不大于1.5米,有效系数N为0.7;大于1.5米不大于5米的为0.5;大于5米不大于12米的为0.3;屋顶高度大于12米的为0,屋顶绿化就不再作为绿地面积计算。

5、公园公共绿地,按照建设部《公园内部用地比例》的规定执行。

○九、汽车、自行车停车位

1、新建居住建筑基地,位于中心城地区的,汽车停车率应不小于平均每户0.6辆。其中,浦西外环线以内的(容积率为2.5),应视周边情况适当增加;在郊区的,应高于中心城地区20%。

2、公用停车场停车位指标:

(1)商业旅游服务业类:旅馆每客房0.08-0.20辆,商业每100平方米停车位数0.30-0.40辆,游览点每100平方米停车位数0.05-0.12辆,餐馆每100平方米营业面积停车位数1.70辆。

(2)文教体卫类:影剧院每100座停车位数0.80-3.00辆,展览馆每100平方米停车位数0.20辆,体育馆每100座停车位数1.00-2.50辆,医院每100平方米停车位数0.20辆。

(3)交通类:火车站1000人/日(高峰)停车位数2.00辆,轮船码头1000人/日(高峰)停车位数2.00辆。

(4)办公楼每100平方米停车位数0.25-0.40辆。

(5)住宅每户停车位数0.20-0.60辆。

3、配套公共停车场(库)自行车、机动车车位控制指标:

(1)公共中心,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积,设7.5个以上的自行车停车位,设0.45个以上的机动车停车位(自行车每个停车位按1平方米考虑,下同)。

(2)商业中心,每100平方米营业面积,设7.5个以上的自行车停车位,设0.45个以上的机动车停车位。

(3)集贸市场,每100平方米营业面积,设7.5个以上的自行车停车位,设0.30个以上的机动车停车位。

(4)饮食店,每100平方米营业面积,设3.6个以上的自行车停车位,设0.30个以上的机动车停车位。

(5)医院、门诊所,每100平方米建筑面积,设1.5个以上的自行车停车位,设0.30个以上的机动车停车位。

(6)上述机动车停车位以小型汽车为标准当量表示,各类车辆停车

位换算系数如下:①微型客、货汽车、机动三轮车,换算系数为

0.7。

②卧车、两吨以下货运汽车,换算系数为1.0。

③中型客车、面包车、2-4吨货运汽车,换算系数为2.0。

④铰接车,换算系数为3.5。

一○、建筑朝向与间距

1、住宅的布置应注意日照,一般应争取卧室、起居室朝南。

2、高层住宅应满足冬至日连续获得满窗至少1小时的有效日照,住宅朝向可在南偏东35度至南偏西35度范围内调整。在特殊情况下,其朝向可在南偏东45度至南偏西45度范围内调整。

3、根据日照、通风的要求,在满足规划规定的建筑间距的同时,应满足消防、卫生、环保、工程管线和建筑保护等方面的间距要求。

4、多层、低层居住建筑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平行布置的间距:朝向为南北向的[指正南北向和南偏东(西)45度以内(含45度),下同],在浦西内环线以内地区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倍,在其它地区不小于1.2倍;朝向为东西向的[指正东西向和东(西)偏南45度以内(不含45度),下同] ,在浦西内环线以内地区不小于主朝向一侧遮挡建筑高度的0.9倍,在其它地区不小于1倍,且其最小值均为6米。

(2)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垂直布置的间距:朝向为南北向的,在浦西内环线以内地区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7倍,在其它地区不小于0.8倍,且其最小值均为6米;朝向为东西向的,在浦西内环线以内地区不小于南北朝向建筑高度的0.7倍,在其它地区不小于0.8倍;同时不小于另一建筑高度的0.5倍,其最小值均为6米;

(3)建筑山墙宽度小于等于16米的间距,按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

控制; 建筑山墙宽度大于16米的间距,按平行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

(4)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的间距:当两幢建筑的夹角小于等于45度,其最小间距按平行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当两幢建筑的夹角大于45度,其最小间距按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

5、多、低层居住建筑底层有商店或其它非居住用房的,其间距计算不得扣除底层高度。

6、多、低层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5倍,且其最小值为4米。对按此规定不能满足消防间距或通道要求的,应按消防间距或通道要求控制。

7、在第一类居住用地的低层独立式住宅地区及其紧邻地区进行新建、改建的,其间距不得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4倍。

8、高层居住建筑与低层独立式住宅的间距,在规定范围内保证受遮挡的低层独立式住宅的居室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两小时;与其它居住建筑的间距,应保证受遮挡的居住建筑的居室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一小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层居住建筑与高层居住建筑平行布置的间距:朝向为南北向的,不小于南侧高层建筑高度的0.5倍,且其最小值浦西内环线以内

地区为24米,其它地区为30米;朝向为东西向的,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4倍,且其最小值浦西内环线以内及其它地区均为24米。

(2)高层居住建筑与多、低层居住建筑平行布置的间距:高层居住建筑与其北侧多、低层居住建筑的间距,不小于高层建筑高度的0.5倍,且其最小值浦西内环线以内地区为24米,其它地区为30米;高层居住建筑与其东(西)侧多、低层居住建筑的间距,且其最小值浦西内环线以内及其它地区均不小于24米。

(3)高层居住建筑与高层居住建筑垂直布置的间距:朝向为南北向的,高层居住建筑与其北侧高层居住建筑的间距,不小于南侧高层建筑高度的0.3倍,且其最小值为20米;朝向为东西向的,高层居住建筑与其东(西)侧高层居住建筑的间距,不小于较高高层建筑高度的0.3倍,且其最小值为20米;建筑山墙宽度大于16米的,其间距按平行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

(4)高层居住建筑与多、低层居住建筑垂直布置的间距不小于20米。

(5)高层居住建筑与高、多、低层居住建筑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的间距:当两幢建筑的夹角小于等于45度,其最小间距按平行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当两幢建筑的夹角大于45度,其最小间距按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

(6)高层居住建筑的山墙与高、多、低层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不小于13米;高层居住建筑与高、多、低层居住建筑的间距符合本条规定的,可不受上述第4条和第7条规定的限制。

9、在符合第4条和第8条规定的前提下,南北向平行布置的低层居住建筑之间的最小间距为6米,低层居住建筑与其北侧多层居住建筑的最小间距为8米,多、低层居住建筑与其北侧高层居住建筑的最小间距为13米。

10、按第4条规定计算出的多、低层居住建筑与高层居住建筑的间距,如大于第8条规定计算出的多、低层居住建筑与高层居住建筑的间距的,在同等条件下可按较小的间距控制,但必须符合第8条规定的日照条件。

11、非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非居住建筑位于居住建筑南侧或东西侧的,其间距按第4条至第9条的规定控制。

(2)非居住建筑(第12条所列的非居住建筑除外)位于居住建筑北侧的,其建筑间距按第13条的规定控制。

(3)非居住建筑的山墙与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按第6条、第8条的规定控制。

12、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宿楼、幼儿园、托儿所和大中小学教学楼与相邻建筑的间距,应保证被遮挡的上述建筑冬至日满窗日

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3小时;浦西内环线以内地区,其间距应保证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2小时。

13、非居住建筑(第12条所列的非居住建筑除外)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层非居住建筑与高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的间距:朝向为南北向的,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4倍,且其最小值为24米;朝向为东西向的,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3倍,且其最小值为18米。

(2)高层非居住建筑与多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的间距最小值为13米.

(3)多层非居住建筑与多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的间距最小值为10米.

(4)低层非居住建筑与高、多、低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的间距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但最小值为6米.

(5)以其它形式布置的非居住建筑的间距,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

14、建筑间距计算规则:

(1)建筑物有每处不超过3米长(含3米)的凸出部份(如楼梯间),凸出距离不超过1米,且其累计总长度不超过同一面建筑外墙总长度的1/4者,其最小间距可忽略不计凸出部份。

(2)居住建筑阳台累计总长度(突出于山墙面之外或转弯到山墙面上的阳台长度可不计)不超过同一建筑外墙总长度1/2的(含1/2),其最小间距仍以建筑外墙计算;超过1/2的,应以阳台外缘计算建筑间距。

(3)坡度大于45度的坡屋面建筑,其建筑间距是指自屋脊线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线至被遮挡建筑的外墙面之间最小的垂直距离。

(4)建筑后退基地边界的距离和建筑间距应同时符合规定。因基地条件限制不能同时符合规定的,经与相邻地块产权人协议并经规划管理部门核准,在确保满足建筑间距的条件下,可适当缩减基地边界后退距离,但必须符合消防规定。

15、在计算建筑间距时,建筑高度计算规则:

(1)平屋面建筑:挑檐屋面自室外地面算至檐口顶,加上檐口挑出宽度;有女儿墙的屋面,自室外地面算至女儿墙顶。

(2)坡屋面建筑:屋面坡度小于45度(含45度)的,自室外地面算至檐口顶加上檐口挑出宽度;坡度大于45度的,自室外地面算至屋脊顶。

(3)水箱、楼梯间、电梯间、机械房等突出屋面的附属设施,其高

度在6米以内,

且水平面积之和不超过屋面建筑面积1/8的,不计入建筑高度。

一一、民用、高层建筑防火间距

1、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以下规定:

(1)一、二级与一、二级之间为6米,一、二级与三级之间为7米,

一、二级与四级之间为9米,三级与三级之间为8米,三级与四级之间为10米,四级与四级之间为12米。

(2)两座建筑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3)两座建筑相邻,较低一座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屋顶不设天窗,屋顶承重构件耐火极限不低于1 小时,且相邻的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3.5米。

(4)两座建筑相邻,较低一座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当相邻的较高一面外墙的开口部位设有防火门窗或防火卷帘和水幕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3.5米。

(5)两座建筑相邻两面的外墙为非燃烧体如无外露的燃烧体屋檐,当每面外墙上的门窗洞口面积之和不超过该外墙面积的5%,且门窗口不正对开设部位时,其防火间距可按上述要求减少25%。

2、高层建筑之间及高层建筑与其它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

(1)高层建筑与高层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为13米;

(2)高层建筑与裙房为9米;

(3)高层建筑与其它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一、二级的为9米;

(4)高层建筑与其它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三级的为11米;

(5)高层建筑与其它民用建筑耐火等级四级的为14米;

(6)裙房与裙房为6米;

(7)裙房与其它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一、二级的为6米,

(8)裙房与其它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三级的为7米;

(9)裙房与其它民用建筑耐火等级四级的为9米。

3、高层建筑与小型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可燃气体储罐和化学易燃物品库房的防火间距:

(1)高层建筑与小型甲、乙类液体储罐的防火间距,储存量小于30立方米的为35米,30-60立方米的为40米。

(2)高层建筑与小型丙类液体储罐的防火间距,储存量小于150立方米的为35米,150-200立方米的为40米。

(3)高层建筑与可燃气体储罐的防火间距,储存量小于100立方米的为30米,100-500立方米的为35米。

(4)高层建筑与化学易燃物品库房的防火间距,储存量小于1吨的为30米,1-5吨的为35米。

(5)裙房与小型甲、乙类液体储罐的防火间距,储存量小于30立方米的为30米,30-60立方米的为35米。

(6)裙房与小型丙类液体储罐的防火间距,储存量小于150立方米的为30米,150-200立方米的为35米。

(7)裙房与可燃气体储罐的防火间距,储存量小于100立方米的为25米,100-500立方米的为30米。

(8)裙房与化学易燃物品库房的防火间距,储存量小于1吨的为25米,1-5吨的为30米。

(9)当甲、乙、丙类液体储罐直埋时,上述防火间距可减少50%。

4、高层建筑与厂(库)房、煤气调压站等的防火间距:

(1)一类高层建筑与丙类厂(库)房耐火等级一、二级的防火间距为20米,与三、四级的为25米;与丁、戊类厂(库)房耐火等级一、二级的防火间距为15米,与三、四级的为18米。

(2)二类高层建筑与丙类厂(库)房耐火等级一、二级的防火间距为15米,与三、四级的为20米;与丁、戊类厂(库)房耐火等级一、二级的防火间距为13米,与三、四级的为15米。

(3)一类裙房与丙类厂(库)房耐火等级一、二级的防火间距为15米,与三、四级的为20米;与丁、戊类厂(库)房耐火等级一、二级的防火间距为10米,与三、四级的为12米。

(4)二类裙房与丙类厂(库)房耐火等级一、二级的防火间距为13米,与三、四级的为15米;与丁、戊类厂(库)房耐火等级一、

二、三、四级的防火间距均为10米。

(5)一类高层建筑与煤气调压站进口压力在0.005-<0.15MPa的

防火间距为20米,在0.15-≤0.30MPa的为25米。

(6)二类高层建筑与煤气调压站进口压力在0.005-<0.15MPa的

为15米,在0.15-≤0.30MPa的为20米。

(7)一类裙房与煤气调压站进口压力在0.005-<0.15MPa的防火

间距为15米,在0.15-≤0.30MPa的为20米。

(8)二类裙房与煤气调压站进口压力在0.005-<0.15MPa的为13米,在0.15-≤0.30MPa的为15米。

(9)一类高层建筑与煤气调压箱进口压力在0.005-<0.15MPa的

防火间距为15米,在0.15-≤0.30MPa的为20米。

(10)二类高层建筑与煤气调压箱进口压力在0.005-<0.15MPa的为13米,在0.15-≤0.30MPa的为15米。

(11)一类裙房与煤气调压箱进口压力在0.005-<0.15MPa的防火间距为13米,在0.15-≤0.30MPa的为15米。

(12)二类裙房与煤气调压箱进口压力在0.005-<0.15MPa的为6米,在0.15-≤0.30MPa的为13米。

(13)一类高层建筑与液化石油气气化站、混气站总储量小于30立方米的防火间距为45米,在30-50立方米的为50米。

(14)二类高层建筑与液化石油气气化站、混气站总储量小于30立方米的为40米,在30-50立方米的为45米。

(15)一类裙房与液化石油气气化站、混气站总储量小于30立方米的防火间距为40米,在30-50立方米的为45米。

(16)二类裙房与液化石油气气化站、混气站总储量小于30立方米的为35米,在

30-50立方米的为40米。

(17)一类高层建筑与城市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瓶库总储量小于等于15立方米的防火间距为30米,小于等于10立方米的为25米。

(18)二类高层建筑与城市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瓶库总储量小于15

立方米的为25米,小于等于10立方米的为20米。

(19)一类裙房与城市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瓶库总储量小于15立方米的为25米,小于等于10立方米的为20米。

(20)二类裙房与城市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瓶库总储量小于15立方米的为20米;小于等于10立方米的为15米。

一二、车库建筑防火间距

1、车库之间以及车库与除甲类物品库房外的其它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以下规定:

(1)耐火等级一、二级的汽车库、修车库、厂房、库房、民用建筑与耐火等级一、二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10米,与耐火等级三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12米;与停车场之间的防火间距为6米。

(2)耐火等级三级的汽车库、修车库、厂房、库房、民用建筑与耐火等级一、二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12米,与耐火等级三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14米;与停车场之间的防火间距为8米。

(3)耐火等级四级的汽车库、修车库、厂房、库房、民用建筑与耐火等级一、二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14米,与耐火等级三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16米;与停车场之间的防火间距为10米。

(4)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物外墙的最近距离算起,如外墙有凸出的可燃物构件时,则应从其凸出部分外缘算起,停车场从靠近建筑物的最近停车位置边缘算起。高层汽车库与其它建筑物之间,汽车库、修车库与高层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应在上述规定值上增加3米。汽车库、修车库与甲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应在上述规定值上增加2米。

2、甲、乙类物品运输车的车库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米,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米。甲类物品运输车的车库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米,与厂房、库房的防火间距应按第6条规定值增加2米。

3、车库与易燃可燃液体储罐、可燃气体储罐、液化石油气储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以下规定:

(1)总储量1-50立方米的易燃液体储罐与耐火等级一、二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12米;与耐火等级三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15米;与停车场之间的防火间距为12米。

(2)总储量51-200立方米的易燃液体储罐与耐火等级一、二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15米;与耐火等级三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0米;与停车场之间的防火间距为15米。

(3)总储量201-1000立方米的易燃液体储罐与耐火等级一、二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0米;与耐火等级三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5米;与停车场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0米。

(4)总储量1001-5000立方米的易燃液体储罐与耐火等级一、二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5米;与耐火等级三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30米;与停车场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5米。

(5)总储量5-250立方米的可燃液体储罐与耐火等级一、二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12米;与耐火等级三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15米;与停车场之间的防火间距为12米。

(6)总储量251-1000立方米的可燃液体储罐与耐火等级一、二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15米;与耐火等级三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0米;与停车场之间的防火间距为15米。

(7)总储量1001-5000立方米的可燃液体储罐与耐火等级一、二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0米;与耐火等级三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5米;与停车场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0米。

(8)总储量5001-25000立方米的可燃液体储罐与耐火等级一、二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5米;与耐火等级三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30米;与停车场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5米。

(9)总储量不大于1000立方米的水槽式可燃气体储罐与耐火等级

一、二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12米;与耐火等级三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15米;与停车场之间的防火间距为12米。

(10)总储量1001-10000立方米的水槽式可燃气体储罐与耐火等级

一、二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15米;与耐火等级三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0米;与停车场之间的防火间距为15米。

(11)总储量大于10000立方米的水槽式可燃气体储罐与耐火等级

一、二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0米;与耐火等级三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5米;与停车场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0米。

(12)总储量1-30立方米的液化石油气储罐与耐火等级一、二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18米;与耐火等级三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0米;与停车场之间的防火间距为18米。

(13)总储量31-200立方米的液化石油气储罐与耐火等级一、二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0米;与耐火等级三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5米;与停车场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0米。

(14)总储量201-500立方米的液化石油气储罐与耐火等级一、二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5米;与耐火等级三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30米;与停车场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5米。

(15)总储量大于500立方米的液化石油气储罐与耐火等级一、二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30米;与耐火等级三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40米;与停车场之间的防火间距为30米。注:防火间距应从距车库最近的储罐外壁算起,但设有防火堤的储罐,其防火堤外侧基脚线距车库的距离不应小于10米。计算易燃、可燃液体储罐区总储量时,1立方米的易燃液体按5立方米的可燃液体计算。干式可燃气体储罐与车库的防火间距按上述规定增加25%。

4、车库与可燃材料露天、半露天堆场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以下规定:

(1)总储量10-500吨的稻草、麦秸、芦苇等堆场与耐火等级一、二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15米;与耐火等级三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0米;与停车场之间的防火间距为15米。

(2)总储量501-10000吨的稻草、麦秸、芦苇等堆场与耐火等级一、二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0米;与耐火等级三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5米;与停车场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0米。

(3)总储量10001-20000吨的稻草、麦秸、芦苇等堆场与耐火等级

一、二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5米;与耐火等级三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30米;与停车场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5米。

(4)总储量10-500吨的棉麻、毛、化纤、百货堆场与耐火等级一、二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10米;与耐火等级三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15米;与停车场之间的防火间距为10米。

(5)总储量501-1000吨的棉麻、毛、化纤、百货堆场与耐火等级一、二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15米;与耐火等级三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0米;与停车场之间的防火间距为15米。

6)总储量1001-5000吨的棉麻、毛、化纤、百货堆场与耐火等级一、二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0米;与耐火等级三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5米;与停车场之间的防火间距为20米。

(7)总储量1000-5000吨的煤和焦炭堆场与耐火等级一、二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6米;与耐火等级三级的汽车库、修车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为8米;与停车场之间的防火间距为6米。

工程图制作规范

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文件名称:工程图设计规范 文件号:RS-QW-GC-01 版本号: V00 受控状态:●受控○非受控○失效保留 文件分发部门明细: 机密等级: 编写:审核:批准: 20年月日发布 20 年月日实施

修订记录表

一、工程图布局 1.1图纸内容布局(如图1-1) 图1-1 1.1.1主视图给出了主要信息; 1.1.2对于理解不是必需的部件边缘线和断裂线可以在图纸中省略; 1.1.3对于明确描述所必需的视图, 局部视图和剖视图要表达出来; 1.1.4每个尺寸和局部图只描述一次; 1.1.5按大小情况而定,全剖视图,半剖视图或者局部剖视图都是可能的; 1.1.6对于简单部件优先选择半剖视或局部剖视(如环、简单的旋转部件); 1.1.7工件的布局和尺寸需占满工程图的85%的空间; 1.2 视角法和统一的符号规定(如图1-2) 具体规定请参考标准GB/T 4458.1-2002来执行。 公司规定使用第1视角法,此视角法是按标准最常使用的。 一个部件的主视图是按照工作位置,加工位置或者安装位置来选择的。 以正视图为(a)基准,另外的视图按照以下方式布置: 俯视图(b) 在正下方

仰视图(e) 在正上方 左视图(c) 在正右方 右视图(d) 在正左方 后视图(f) 允许在正右方或在正左方 图1-2 1.3 视图,投影,剖视图,局部视图(如图1-3) 请遵循 GB/T4458.6-2002机械制图图样画法剖视图和断面图 1.3.1 剖面用两个大写字母标记; 1.3.2 用箭头标记投射方向; 1.3.3 剖面用所给的字母命名,图示在系统内会自动给出; 1.3.4 投影视图尽量少,但是要把部件完整的描述出来就可以; 1.3.5 局部视图, 剖面视图要画在离此局部或离剖切位置较近的地方; 1.3.6 图面尺寸尽量标注在剖视图或局部视图上; 1.4 3D-视图 1.4.1复杂的零件需出3D视图,3D视图需放在标题栏上方靠右,并将容易加工

建筑总图施工图设计步骤和制图规范

1.图纸目录 2.设计说明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这些表可列在总平面布置图上。 3.总平面布置图 一、城市坐标网、场地建筑坐标网、坐标值 二、场地四界的城市坐标和场地建筑坐标(或注尺寸)。 三、建筑物、构筑物(人防工程、化粪池等隐蔽工程以虚线表示)定位的场地建筑坐标(或相互关系尺寸)、名称(或编号)、室内标高及层数; 四、拆除旧建筑的范围边界、相邻单位的有关建筑物、构筑物的使用性质、耐火等级及层数 五、道路、铁路和明沟等的控制点(起点、转折点、终点等)的场地建筑坐标(或相互关系尺寸)和标高、坡向箭头、平曲线要素等; 六、指北针、风玫瑰; 七、建筑物、构筑物使用编号时,列“建筑物、构筑物名称编号表; 八、说明栏内。尺寸单位、比例、城市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的名称、城市坐标网与场地建筑坐标网的相互关系、补充图例、施工图的设计依据等. 4.竖向设计图 一、地形等高线和地物; 二、场地建筑坐标网、坐标值; 三、场地外围的道路、铁路、河渠或地面的关键性标高; 四、建筑物、构筑物的名称(或编号)、室内外设计标高(包括铁路专用线设计标高); 五、道路、铁路和明沟的起点、变坡点、转折点和终点等的设计标高(道路在路面中、铁路在轨项、阴沟在沟项和沟底)、纵坡度、纵坡距、纵坡向、平曲线要素、竖曲线半径、关键性坐标.道路注明单面坡或双面坡; 六、挡土墙、护坡或土坡等构筑物的坡顶和坡脚的设计标高。 七、用高距0.10-0.50米的设计等高线表示设计地面起伏状况,或用坡向箭头表明设计地面坡向。 八、指北针; 九、说明栏内。尺寸单位、比例、高程系统的名称、补充图例等;

十、当工程简单,本图与总平面布置图可合并绘制.如路网复杂时,可按上述有关技术条件等内容,单独绘制道路平面图. 5.土方工程图 一、地形等高线、原有的主要地形、地物; 二、场地建筑坐标网、坐标值; 三、场地四界的城市坐标和场地建筑坐标(或注尺寸); 四、设计的主要建筑物、构筑物; 五、高距为0.25-1.00米的设计等高线 六、20米x 20米或40米X 40米方格网,各方格点的原地面标高、设计标高、填挖高度、填区和挖区间的分界线、各方格土方量、总土方量; 七、土方工程平衡表; 八、指北针; 九、说明栏内。尺寸单位、比例、补充图例、坐标和高程系统名称、弃土和取土地点、运距、施工要求等; 十、本图亦可用其他方法表示,但应便于平整场地的施工 十一、场地不进行初平时可不出图,但在竖向设计图上须说明土方工程数量。如场地需进行机械或人工初平时,须正式出图. 6.管道综合图 一、绘出总平面布置图; 二、场地四界的场地建筑坐标(或注尺寸); 三、各管线的平面布置、注明各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的距离尺寸和管线的间距尺寸 四、场外管线接入点的位置及其城市和场地建筑坐标。 五、指北针; 六、当管线布置涉及范围少于三个设备专业时,在总平面布置蓝图上绘制草图,不正式出图。如涉及范围在三个或三个以上设备专业时,对干管干线进行平面综合,须正式出图;管线交叉密集的部分地点,适当增加断面图,表明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绿化之间以及合线之间的距离,并注明管道及地沟等的设计标高。 七、说明栏内:尺寸单位、比例、补充图例。 7.绿化布置图 一、绘出总干面布置图; 二、场地四界的场地建筑坐标(或注尺寸) 三、植物种类及名称、行距和株距尺寸、群栽位置范围、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或地上管线的距离尺寸、各类植物数量(列表或旁注); 四、建筑小品和美化构筑物的位置、场地建筑坐标(或与建筑物、构筑物的

总图设计图纸深度要求

方案设计阶段的总平面设计内容: 设计说明书 1、概述场地现状特点和周边环境情况,详尽阐述总体方案的构思意图和布局特点,以及在 竖向设计、交通组织、景观绿化、环境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2、关于一次规划、分期建设以及原有建筑和古树名木保留、利用、改造(改建)方面的总 体设想。 设计图纸 1、场地的区域位置。 2、场地的范围(用地和建筑物各角点的坐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 3、场地内及四邻环境的反映(四邻原有及规划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场地内需保留的建筑 物、古树名木、历史文化遗存、现有地形与标高、水体、不良地质情况等)。 4、场地内拟建道路、停车场、广场、绿地及建筑物的布置并表示出主要建筑物与用地界线 (或道路红线、建筑红线)及相邻建筑物之间的距离。 5、拟建主要建筑物的名称、出入口位置、层数与设计标高以及地形复杂时主要道路、广场 的控制标高。 6、指北针或风玫瑰图、比例。 7、根据需要绘制下列反映方案特性的分析图:功能分区、空间组合及景观分析、交通分析 (人流及车流的组织、停车场的布置及停车泊位数量等)、地形分析、绿地布置、日照分析、分期建设等。 一般情况下,做到以下深度即可满足常规要求: 场地的区域位置图:大城市应包括城市位置和区域位置; 现状图:现有地形和标高、地貌、现状环境、古树名木、历史文化遗存、用地红线……; 总平面图:拟建主要建筑物的名称、位置、层数与设计标高,控制标高。场地内外主要道路、出入口、绿化、停车、指北针、风玫瑰图、比例、技术经济指标表……; 交通道路图:也可分为道路广场图和交通流线分析图; 绿化图:也可分为绿化布置图和绿化景观分析图; 竖向图、管网图(可以不做)。 初步设计阶段的总平面设计内容: 在初步设计阶段,总平面设计专业的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根据合同约定的鸟瞰图或模型。

总平面图设计规范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 主编部门:中国工业运输协会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4年5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3]730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工业运输协会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编制的《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四年五月一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冶金工业部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三年九月二十七日 编制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我会秘书处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的。 在本规范的编制过程中,规范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多年来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的实践经验,吸取了有关科研成果,参考了国外的有关标准,并广泛地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会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九章和三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厂址选择,总体规划,总平面布置,运输线路及码头布置,竖向设计,管线综合布置,绿化布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 鉴于本规范系初次制定,在执行过程中,希望各有关单位结合设计实践和科学研究,注意积累资料,认真总结经验,并请将需要修改、补充的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武汉市青山区冶金大道12号,邮政编码:430080),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中国工业运输协会 1993年6月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统一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的原则和技术要求,做出符合国情、布置合理、生产安全、技术先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好的设计,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企业新建、改建及扩建的总平面设计。对工业企业在总平面设计

施工图出图标准

景观方案、初步、施工图设计内部审图作业指导书施工图出图标准

A.精装修施工图设计: 一、设计范围与设计要求 1.设计范围与设计内容: 1.1区域范围:1.2专业范围:包括所有精装区域的装修、水电(含智 能化、消防)、暖通机电设备、VI标识系统、灯光、软装配饰、艺术摆件等专业的施工图设计或整合 1.3设计内容:包括装修以及涉及装修的相关专业的平、剖、立面图纸,大样图(放样图)、系统图、节点详图、物料册、材料样板、设计说明、图纸清单概算等; 2.设计要求: 2.1由装修专业负责协调、整合装修阶段所有专业的图纸设计工作,确保提交图纸的 统一性、完整性和协调性,避免出现不用专业间图纸矛盾或者同一专业内大样与平立面矛盾等问题; 2.2图纸深度必须达到一次到位即施工单位拿到图纸即可开始施工无需二次深化、优 化; 2.3图纸及所选材料必须满足消防验收规范等国家强制性法规的要求,确保工程能够 顺利通过验收; 2.4满足施工过程及日后运营维护的低成本、节能、绿色、环保等现代化建设工程特 点的要求,充分考虑经营管理者使用维护的便利性和经济性 二、设计成果(要求设计方提供的设计成果) 01.图纸封面 02.深度要求:包括项目名称、图纸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时间 03.图纸目录 04.深度要求:包括图纸编号、图纸名称、图纸张号、图幅 05.施工图设计说明(有关规范、材料和工艺的说明)

06.深度要求:有关设计依据、设计规范、主要施工做法的说明、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技术性说明文字等 07.建筑原始结构图(现场测量) 08.深度要求:标有详细、准确的现场测量的平面尺寸及标高,客观反映场地实际情况 09.平面布置图 010.深度要求:包括平面布局、家居布置、地面材质、地面高差;可将立面索引图合并在此图中,但不可索引任何剖面;尺寸标注在平面布置外围,需有建筑轴线尺寸、开间尺寸、进深尺寸、隔墙轴线尺寸及开间、进深的总尺寸 011.平面布置图中各立面索引图 012.深度要求:清晰反映立面与平面的方位、坐标、轴线关系,准确索引所有立面图纸编号 013.砌筑定位图 014.深度要求:包括隔墙使用材料、隔墙厚度、隔墙的轴线尺寸;不同材料隔墙的做法详图索引;如建筑设计院已出隔墙定位图,在装饰设计无改动的情况下,以建筑设计院图纸为准 015.地面铺装(材质)图(含分隔尺寸) 016.深度要求:地面面层材料的名称、种类、规格尺寸、地面标高;活动家具及可移动的地毯需删除,注意房间中的固定衣柜、卫生间的洗手台、座便器下方地面及厨房的橱柜等地面是否铺地材,需与施工中地面面材的施工范围一致;地面做法的大样、地面拼花的大样、地面高差或不同材质衔接的细部节点等在此图上索引 017.天花布置图(包括灯具、风口、烟感、喷淋等机电的定位) 018.深度要求:包括天花造型、窗帘盒、灯具排布、使用材料、各部位标高;尺寸标注同平面布置图 019.天花开线图

施工图规范

《CAD施工图规范》 一、总则 室内设计专业制图规则,为了保证制图质量,提高制图效率,做到图面清晰、简明,符合设计、施工、存档的要求,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为形成设计绘图表达的风格的统一,不提倡个人绘图表达风格。施工图制图的表达应清晰、完整、统一。 二、制图 1.文件内容说明: 要求:绘制单位为毫米,不保留小数;要求所有图面的表达方式均保持一致。 2.图纸表现说明: 图面多少可根据图面内容的丰富程度来确定,以A3打印出来层次分明又不稀疏为原则。 3.注意事项: 3.1插入图中的图块不要炸开,如需调整,在调整完毕后,应重新定义为图块;填充禁止炸开。 3.2注意剖视方向,索引符号指示方向应与剖视方向一致。 3.3平面图中索引立面序号时,以图面上方为起始,用数字按顺时针方向排序,同层不同空间的立面序号以连续数字表示,如01 02 03 04 05 06…… 3.4同一幅图中,索引序号不得重复。 3.5文件完成后,必须将多余图块及设置清除,确保文件空间为最小。 3.6检查图纸应按以下步骤进行①画面内容②尺寸标注③文本标注④图标图名⑤整体排版 3.7图面与图框内框竖线之间应留一定的距离。 3.8确保画面均衡、美观、各视图间应按照对应的原则排版。 4.尺寸标注说明: 4.1最外总体尺寸;中间结构尺寸;最内功能尺寸。 4.2等分尺寸与总体尺寸必须相等,必要时可用EQ表示。 4.3所有标准应在图纸空间视口内以1-1的标注样式标注,必要时可以在图纸空间内标注,不要重复标注。 4.4门缝、抽屉缝、搁板厚度等细节不需要标注。

4.5尺寸标注严禁炸开;严禁小数点。 5.填充说明: 详见《材料填充图例》 6.图纸目录编排(图号编号)说明: 6.1图纸目录 6.2设计说明 6.3装饰专业: 6.3.1图纸命名: 总平面图——————ZP 区域空间平面图———P (天花平面图、墙体定位图、地材铺装图、立面索引图) 立面图———————E 详图————————D (包含剖面图、大样图) 6.3.2图纸顺序: 以楼层从下至上为排序原则;每个楼层图纸依次为:平面布置图→立面索引图→墙体定位图→天花布置图→灯具定位图→地材铺装图→ 区域平面布置图→区域天花布置图→(区域立面索引图)→立面图→详图。 [注:如有总平面的(立面索引图)时,无需(区域立面索引图)重复索引。] (排序1:按照楼层总平面排序) 一层平面布置图 1L-P-01 一层立面索引图 1L-P-02 一层墙体定位图 1L-P-03 一层天花布置图 1L-P-04 一层灯具定位图 1L-P-05(如有区域平面部分时,无需总平面灯具定位) 一层地材铺装图 1L-P-06

CAD总平面图制图标准

CAD总平面图制图标准 总图制图标准GB/T 50103-2001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002年3月1日 关于发布《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等六项国家标准的通知 建标[2001]220号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1998]244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 门共同对《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等六项标准进行修订,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01、《总图制图标准》GB/T 50103—2001、《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01、《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01、《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 50106—2001和《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T 50114—2001为国家标准,自2002年3月1日起施行。原《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J 1—86、《总图制图标准》GBJ 103—87、《建筑制图标准》GBJ 104—87、《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J 105—87、《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J 106—87和《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J 114—88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负责具体解释工作,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一年十一月一日 前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1998]244号文件《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下达的任务,本标准编制组 对《总图制图标准》(GBJ 103—87)进行了修编。编制组首先参照1990年收集到的反馈意见提出征求意见稿,面向全国广泛征求意见,随后提

施工图设计规范模板

施工图设计规范

前言 在室内设计工作的过程中,施工图的绘制是表示设计者设计意图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设计者与各相关专业之间交流的标准化语言,是控制施工现场能否充分正确理解消化并实施设计理念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衡量一个设计团队的设计管理水平是否专业的一个重要标准。专业化、标准化的施工图操作流程规范不但能够帮助设计者深化设计内容,完善构思想法,同时面对大型公共设计项目及大量的设计定单行之有效的施工图规范与管理亦可帮助设计团队在保持设计品质及提高工作效率方面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本书是以制图标准为基础,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书写而成。书中内容更贴近于实际工程,对于图样画法的基础与理论读者可参见相关专业书籍。书中除涉及施工图构成的一些基本元素外,还对施工图的前期规划,绘制过程中的深化设计,以及施工图纸如何与施工现场衔接,和后期竣工图文件归档均作了一定的描述。另外书中还针对计算机绘图方式与制图标准的结合作了具体的描述,特别是模型空间与布局空间相互转换的绘图方法不但方便平面图的修改,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在保证图纸的一致性以及图层管理,比例输出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书中所附光盘内图纸均含标准图层。符号在布局空间内按1:1比例绘制,所制成的标准图按图幅规格在布局空间内可直接调用。图例也分别在模型空间与布局空间内按比例绘制,均可直接调用。写此书的目的一方面的对于以往学习工作过程中积累的关于室内设计施工图方面的知识经验作一次较详尽的梳理,另一方面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把自己一些浅薄的

认知以书面的形式与同道做一个交流,希望大家批评指正,以期引起专家同道对室内设计专业制图更深层次的关注。 目录 一、图纸幅面规格 二、符号的设置 三、材质图例的设置 四、尺寸标注与文字标注的设置 五、线型与笔宽的设置 六、电脑图层的设置 七、比例的设置 八、图面构图的设置 九、施工图编制的顺序 十、图表 十一、平、立、剖面图及节点大样图的绘制及相关标准 十二、施工图在各设计阶段应注意的事项 十三、施工图与现场深化设计 十四、施工图的归档与分类 十五、关于布局空间与模型空间在实际绘图中的应用 十六、施工图工程实例 宾馆类:天骄宾馆 办公空间:商务部会议室

总图设计基本要求

住宅总图设计[方案]基本要求 一、总图设计的重要性 1、若项目研发阶段决定了项目总货值的90%,那么总图阶段就已决定了总货值 的80%。 2、若项目研发阶段已将成本控制了70%,那么总图阶段就已将成本控制了50%。 3、总图决定了景观的构架与格局。 4、总图决定了物业管理成本的基础。 二、规划条件及要求 (一)规划部门规划要点: 1、建设用地范围即红线范围; 2、地形情况; 3、建设用地面积,容积率、绿地率; 4、建筑规模(地上地下); 5、建筑退界要求、建筑退线要求; 6、建筑高度限制; 7、建筑间距要求、日照要求; 8、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要求; 9、停车指标的要求; 10、交通规划及出入口等要求; (二)地形图。 (三)居住人口,户型情况。 (四)建筑色彩的要求。 (五)市政水、电、热、燃等管线接口位置。 (六)周边现状。名木古树情况、周边地上及地下的文物保护情况,是否涉及航空净空的限制,是否处于地震断裂带等等。 (七)周边建筑物的状况; (八)人防工程指标; (九)市政给水压力; (十)市政排水接口高程; (十一)电力部门的配套要求; (十二)热力部门的配套要求; (十三)燃气部门的配套要求; (十四)通信部门的配套要求; (十五)网络电视部门的配套要求; (十六)其他影响条件;

三、容积率与项目定位、价值分析 根据以上相关条件及要求,在市场调研户型大致强排的基础上对项目进行定位。【如何实现用地价值最大化:造什么房、类型比例与位置】

(一)项目总图研发的经济模型

低密卖高端,卖花园,货值最大化 高层卖品质,卖资源,去化最快化(二)价高者得转为资源共享

平面布置图设计规范

平面布置图设计规范 一. 目的 为减少设计人员出现箱变平面布置图设计不统一及各种元器件与箱变间的关系不合理的情况,减少共性问题的沟通,特制定本设计规范。 二.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设计生产的10kV欧式箱变、10kV开闭所、35kV开闭所。 三. 职责 所有参与箱变平面布置图设计的电气设计及机械设计人员应严格按照此设计规范设计,如不能按本规范设计时应组织评审工作。 四. 内容 (一) 10kV欧变 1. 高压部分: 1) 高压部分平面布置图尺寸尽量按标准方案进行设计。 2)平面布置图中的高压柜尺寸应为最大尺寸,即各箱体最外边尺寸,可参考高压柜标准尺寸表。 3)当高压柜数量较少时,应设计为面朝箱变端门,且距箱变外边缘至少留150mm 距离;当高压柜数量较多时,可按背靠背布置,两侧高压柜之间至少应留下30mm 间隙,高压柜距箱变侧边缘至少留下150mm距离(如使用德理施尔高压柜时注 意二次室开门与箱变立柱的关系,可适当增加以上距离)。 4)当高压使用霍斯通环网柜,并且为背靠背布置时,高压柜距变压器室隔板应留下400mm间隙,用于安装母线联接铜棒(或者电缆);两排高压柜之间的距离 为95mm。 5)当高压使用霍斯通F单元时,应注意熔仓抽出过程中不得与任何箱体部位干涉(如各种箱体立柱)。变压器出线单元应尽量放置在箱变中心线上。 6)当高压柜面前有箱体立柱时,考虑高压柜开门是否能90度开启,如不能,则更改布置方案。 2. 变压器室部分: 1)变压器室部分平面布置图尺寸尽量按标准方案进行设计。

2)变压器尺寸应按油变、干变尺寸汇总表的要求选择,尽量按最大尺寸布置。 3)当变压器为油变时,变压器高低压侧距相应的隔板应留下至少150mm的距离; 当变压器为干变时,变压器的高压侧距高压隔板应留下至少200mm的距离(并保证变压器高压带电体距高压隔板300mm),低压侧距低压隔板应留下至少150mm的距离。 4)如无特殊情况时,变压器布置在中心线上。 5)应在布置图中代表变压器的方框上明确写出变压器的完整型号及轨距信息。 6)当变压器带油枕时,应在平面布置图的变压器部分写明“带油枕”字样。 3. 低压室部分: 1)低压室部分平面布置图尺寸尽量按标准方案进行设计。 2)低压柜应选择800×500×1800(长×宽×高)的改进型GGD柜,当低压电流较 大,需要使用两片母排时,应选择800×600×1800(长×宽×高)的改进型GGD柜。 3)当低压柜总数为偶数时,应面对面分两排布置,原则上低压进线柜放置在走廊上侧,无功补偿柜主放置在走廊下侧。 4) 低压柜距变压器隔板应保证20mm。 5)低压柜距箱变端面(箱变外边缘)应保证不小于150mm距离,方便人手可插入开启内锁门。 6)低压柜距箱变侧面(箱变外边缘)应保证100mm距离。 7)当低压柜数量大于等于3面时,应设低压室走廊,走廊宽度至少保证1000mm。 8)当低压柜数量小于3面时,可不设低压室走廊。 9)低压柜为品字型布置时,中间的低压柜与两侧低压柜之间距离为50mm(如使用600mm深的低压柜时,此距离应为100mm)。 10)低压柜的上门及下门的开启方向应保持一致,且所有低压柜开门方向有利于人在低压室内的逃逸。 11)低压室内如有走廊时,应设下人孔(700mm×700mm),下人孔距箱变端面外边缘应为250mm,保证下人孔不与箱变基础干涉。设计箱变地基下人孔时务必与箱变的建议基础图相结合,不要有墙体或槽钢堵住下人孔的问题; 12)低压室无走廊时,箱变基础图应设计为下人孔在箱变外,传递基础图时应特别注意。

工程图设计规范

1.目的 本标准规定了结构设计中对2D文档的要求,以便保持2D图之一致性统一性,提升设计品质 2.范畴 本标准适用于科尔设计有限公司所有产品 3.定义 3.1零件:不采用任何装配工序由同一种名称和牌号的材料加工而成的单一成 品; 3.2部件:是用装配工序把组成部分(零件、分部件)连接(螺纹连接、铰接、 焊接、热压、粘结)而成的成品 3.3整件:是用装配工序把组成部分(零件、部件)连接而成的成品。整件是 级别最高的部件 3.4通用件:是在不同类型或同类型不同规格的产品中互换的零、部件 4.图样基本要求 4.1总则 4.1.1图样必须按照有关制图的国家标准及其它标准或规定绘制,达到正确、完整、 统一、清晰 4.1.2图样上名词、术语、代号、文字、图形符号及结构要素,均应符合有关标准 或规定。 4.1.3计量单位符合国标,并约定表示物理量数值的阿拉伯数字后写上国际单位符 号。 4.1.4图样上的视图与技术要求合起来,应能表明产品和零、部件的结构、轮廓及 制造、检验时所必须的技术依据 4.1.5图样在能清楚表达产品和零、部件的结构、轮廓、尺寸及各部分相互关系的 前提下,视图的数量应尽量少 4.1.6图样上的产品及零、部件名称,应符合有关标准或规定,如无规定时,尽量 简短、确切,若该名称在其它相关技术文件上出现时,应完全一致 4.1.7约定采用第三视角画法,当客户有特别说明时,可以采用第一视角画法 4.2零件图的要求 零件图是制造与检验零件用的图样,应包括必要的数据和技术要求。 4.2.1每个专用零件图应绘制单独零件图样 4.2.2材料和零件组成一体时(如双色注塑),其附属在零件上的成形材料,可以在 技术要求里说明 4.2.3零件图一般根据装配时所需要的形状、尺寸和表面粗糙度绘制。零件在装配 过程中加工的尺寸,应标注在装配图上,如必须在零件图中标注时,应在有关尺寸旁注明“配作”等字样或在技术要求中说明。装配尺寸链的补偿量,一般标注在有关零件图上 4.2.4两个相互对称的零件,一般应分别绘制图样 4.2.5必须整体加工的成对或成组使用而又相同的分切零件,允许视为一个零件绘 制在一张图样上,标注一个代号,视图上分切处的连线,用粗实线连接 4.2.6单个使用而采取整体加工比较合理的零件,在视图中一般可用双点划线表示

(完整版)初步设计图纸深度要求

内蒙生活区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图纸深度规定 盘锦辽河化工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二O—三年十二月

初步设计图纸深度要求 一总平面 1、区域位置图(根据需要绘制) 2、总平面图 1)保留的地形和地物 2)测量坐标网、坐标值,场地范围的测量坐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建筑红线或用地界线。 3)场地四邻原有及规划道路的位置(主要坐标或定位尺寸)和主要建筑物及构筑物的位置、名称、层数、建筑间距。 4)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人防工程、地下车库、油库、贮水池、生化池等隐蔽工程用虚线表示),其中主要建筑物、构筑物应标注坐标(或定位尺寸)、名称(或编号)、层数;总平面图中应准确表达建筑物外轮廓线。 5)道路、广场的主要坐标(或定位尺寸),停车场及停车位,必要时加绘交通流线示意; 6)绿化、景观及休闲设施的布置示意,围墙、大门的布置图。 7)指北针或风玫瑰图。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9)说明栏内注写:尺寸单位、比例、地形图的测绘单位、日期、坐标及高程系统名称(如为场地建筑坐标网时,应说明其测量坐标网的换算关系),补充图例及其他必要的说明等。 3、消防分析图(1)在已完成的总平面布置图上表示,主要内容为消防车道的宽度、坡度、转弯半径、尽端车道的回车场(高层为18m X l8m小高层为15m X l5m,消防扑救场地范围及坡度,范围:建筑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 且不小于一个长边的长度,场地进深高层围18m,小高层可15: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场地坡度不大于5%。 (2)说明 1)消防登高扑救场地下的管沟、暗沟、水池、生化处理构筑物及地下车库顶板,能承受大型消防车荷载。 2)消防登高扑救场地上方不应设置影响消防车停靠和操作的难以拆除的固定障碍物,如花池、树

绿化设计总平面图标准及要求

绿化设计总平面图标准及要求

关于明确建设项目附属绿化工程绿化设计总平面图 制图标准及要求的通告 各建设项目单位: 为进一步完善我市建设项目附属绿化工程设计方案审查行政许可事项,提高审查工作效率,经研究,我局要求所有建设项目的报建图纸在满足《长沙市建设项目附属绿化工程设计方案审查程序性规定》要求的基础上,还须单独提供绿化设计总平面图,该图纸将作为审查的重点。现将绿化设计总平面图制图标准及要求明确如下: 1、绿化设计总平面图应单独提供2份cad蓝图,并加盖具有风景园林工程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法人章。图纸比例尺为1:500或1:300。图纸上方应标出项目名称及图纸名称等相关信息(如:某小区绿化设计总平面图)。 2、绿地布局应明确示意,界定每块绿地的边界和范围。每块绿地应采用填充的方式进行表达,小区内公共绿地和其他附属绿地应采用不同的填充方式。为表达清晰,铺装装饰线不宜在图中体现。项目重点区域(临城市道路的绿化、消防扑救面、消防通道两侧、主次入口处、屋顶花园等)应标示出主要乔木种植点及其树种。 3、标出主要地形的竖向标高,包括水面及池底标高、地下建筑顶板种植区域及覆土标高、挡土墙护坡标高、屋顶绿化建筑顶及覆土标高。

4、标出主要尺寸,包括临城市道路绿带宽度尺寸、在绿带内设置的出入口宽度尺寸、建筑退让尺寸、组团绿地尺寸、道路及主要游路宽度尺寸等。 5、标出用地红线、绿线、地下车库范围线、建筑边线、组团绿地边线、采取微地形处理区域的等高线等,上述各线应标示清晰。 6、标出建筑栋号数及层数。 7、项目用地范围内在城市控规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性质地块的,应标出用地块地界线。界线上若布置有构筑物(如挡土墙、通透式围墙等),应在图纸上明确标示出。 8、在原审定规划总平面图的基础上,绿化设计方案中补充增加绿地的,应在图纸中标示出增加绿地的示意及其尺寸和面积。 9、提供经济技术指标表。 附:经济技术指标表(样表)

项目施工图设计规范标准

前言 在室设计工作的过程中,施工图的绘制是表达设计者设计意图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设计者与各相关专业之间交流的标准化语言,是控制施工现场能否充分正确理解消化并实施设计理念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衡量一个设计团队的设计管理水平是否专业的一个重要标准。专业化、标准化的施工图操作流程规不但可以帮助设计者深化设计容,完善构思想法,同时面对大型公共设计项目及大量的设计定单行之有效的施工图规与管理亦可帮助设计团队在保持设计品质及提高工作效率方面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本书是以制图标准为基础,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书写而成。书中容更贴近于实际工程,对于图样画法的基础与理论读者可参见相关专业书籍。书中除涉及施工图构成的一些基本元素外,还对施工图的前期规划,绘制过程中的深化设计,以及施工图纸如何与施工现场衔接,和后期竣工图文件归档均作了一定的描述。此外书中还针对计算机绘图方式与制图标准的结合作了具体的描述,特别是模型空间与布局空间相互转换的绘图方法不但方便平面图的修改,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在保证图纸的一致性以及图层管理,比例输出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书中所附光盘图纸均含标准图层。符号在布局空间按1:1比例绘制,所制成的标准图按图幅规格在布局空间可直接调用。图例也分别在模型空间与布局空间按比例绘制,均可直接调用。写此书的目的一方面的对于以往学习工作过程中积累的关于室设计施工图方面的知识经验作一次较详尽的梳理,另一方面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把自己一些浅薄的认知以书面的形式与同道做一个交流,希望大家批评指正,以期引起专家同道对室设计专业制图更深层次的关注。

目录 一、图纸幅面规格 二、符号的设置 三、材质图例的设置 四、尺寸标注与文字标注的设置 五、线型与笔宽的设置 六、电脑图层的设置 七、比例的设置 八、图面构图的设置 九、施工图编制的顺序 十、图表 十一、平、立、剖面图及节点大样图的绘制及相关标准十二、施工图在各设计阶段应注意的事项 十三、施工图与现场深化设计 十四、施工图的归档与分类 十五、关于布局空间与模型空间在实际绘图中的应用十六、施工图工程实例 宾馆类:天骄宾馆 办公空间:商务部会议室 文化空间:哈工程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 住宅样板间:某住宅项目

如何布置施工总平面图

施工总平面图 施工总平面图是拟建项目施工场地的总布置图。它按照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的要求,对施工现场的道路交通、材料仓库、附属企业、临时房屋、临时水电管线等做出合理的规划布置,从而正确处理全工地施工期间所需各项设施和永久建筑、拟建工程之间的空间关系。 一、施工总平面图设计的内容 建设项目施工总平面图上的一切地上、地下已有的和拟建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其他设施的位置和尺寸。 一切为全工地施工服务的临时设施的布置位置,包括: (1)施工用地范围,施工用的各种道路; (2)加工厂、制备站及有关机械的位置; (3)各种建筑材料、半成品、构件的仓库和生产工艺设备主要堆场、取土弃土位置;(主要包括:钢筋加工厂、木工棚、钢筋原材料堆场、周转架料及砂石等原材料堆场、半成品堆场) (4)行政管理房、宿舍、文化生活福利建筑等; (5)水源、电源、变压器位置,临时给排水管线和供电、动力设施; (6)机械站、车库位置; (7)一切安全、消防设施位置。 (三)永久性测量放线标桩位置 许多规模巨大的建筑项目,其建设工期往往很长。随着工程的进展,施工现场的面貌将不断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应按不同阶段分别绘制若干张施工总平面图,或者根据工地的变化情况,及时对施工总平面图进行调整和修正,以便符合不同时期的需要。 二、施工总平面图设计的原则 尽量减少施工用地,少占农田,使平面布置紧凑合理。 合理组织运输,减少运输费用,保证运输方便通畅。 施工区域的划分和场地的确定,应符合施工流程要求,尽量减少专业工种和各工程之间的干扰。 充分利用各种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和原有设施为施工服务,降低临时设施的费用。

各种生产生活设施应便于工人的生产生活。 满足安全防火、劳动保护的要求。 三、施工总平面图设计的依据 各种设计资料,包括建筑总平面图、地形地貌图、区域规划图、建筑项目范围内有关的一切已有和拟建的各种设施位置。 建设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 建设项目的建筑概况、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以便了解备施工阶段情况,合理规划施工场地。 各种建筑材料构件、加工品、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需要量一览表,以便规划工地内部的储放场地和运输线路。 各构件加工厂规模、仓库及其他临时设施的数量和外廓尺寸。 四、施工总平面图的设计步骤 场外交通的引入 设计全工地性施工总平面图时,首先应从研究大宗材料、成品、半成品、设备等进入工地的运输方式入手。当大宗材料由铁路运来时,首先要解决铁路的引入问题; 当大批材料是由水路运来时,应首先考虑原有码头的运用和是否增设专用码头问题;当大批材料是由公路运入工地时,由于汽车线路可以灵活布置。因此,一般先布置场内仓库和加工厂,然后再布置场外交通的引入。 1.铁路运输 当大量物资由铁路运入工地时,应首先解决铁路由何处引入及如何布置问题。一般大型工业企业、厂区内都设有永久性铁路专用线,通常可将其提前修建,以便为工程施工服务。但由于铁路的引入将严重影响场内施工的运输和安全,因此,铁路的引入应靠近工地一侧或两侧。仅当大型工地分为若千个独立的工区进行施工时,铁路才可引入工地中央。此时,铁路应位于每个工区的侧边。 2.水路运输 当大量物资由水路运进现场时,应充分利用原有码头的吞吐能力。当需增设码头时,卸货码头不应少于两个,且宽度应大于2.5m,一般用石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 3.公路运输 当大量物资由公路运进现场时,由于公路布置较灵活,一般先将仓库,加工厂等生

施工总平面图设计说明

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有序、文明、安全、环保的施工现场,管理要点包括: 1、根据施工组织总设计要求,按施工总平面图规划分阶段实施施工总平面布 置,并做好总平面图的管理。 2、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掌握环境信息,采取应对措施,保证施工现场及周边环 境,材料、设备、成品保护得到有效控制。 3、建立和执行安全防范和治安管理制度,落实防范范围和责任,检查和救护系统 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4、建立现场卫生防疫管理网络和责任系统,落实专人负责管理并检查职业健康服 务和救援的有效性。 5、制定施工活动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料的三废防治,或处理方案。 6、施工平面规划设计原则: a、平面布置科学、合理、施工场地占地面积少。 b、合理组织运输,减少二次搬运。 c、施工区域的划分和场地的临时占用应符合施工部署和施工流程的要求,减少 相互干扰。 d、充分利用现有建筑物和现有设施为项目施工服务,降低临时设施的建造费 用。 e、临时设施应方便生产和生活,办公区、生活区应与生产区分离设置。 f、符合节能、环保、安全、消防等要求。 7、施工平面图设计要点: a、设置大门,引入场外道路。施工现场宜设置两个以上大门,大门应考虑周边 路网情况,转弯半径和坡度限制,大门的高度和宽度,应满足车辆运输要求, 尽可能与加工场地、仓库的位置要求一致。 b、布置大型机械设备。布置塔吊时应考虑其覆盖范围,可吊物件的运输和堆放。 c、布置仓库堆场。尽可能接近使用场地,考虑交通线路,卸货时间长的仓库应 远离路边。 d、布置加工厂。有关联的加工厂地尽量集中,尽量减少二次搬运,减少运输量。 e、留置内部临时运输道路,保证材料运输、停放都不影响正常施工。 f、布置临时办公场所,尽量设置在工地入口处。 g、布置临时水电管网和动力设施,临时总变电站应设在高压线进入工地处,尽 量避免高压线穿过工地。但应有充分的蓄电能源装备。临时水池、水塔尽量 设在屋面,与消防用水可一并考虑。 h、要有系统的门禁和巡更报警装置。 i、施工平面图应与施工组织设计同时报批。

建筑施工图设计规范及深度规定

建筑施工图设计规及深度规定 一版面 1、以标准层图副大小为基准,一般情况下只一种高度大小图副。长度加长增加一种。特殊情 况特殊对待。 2、图层,天正默认的图层及颜色好线性,以天正默认为准,不允修改 家具图库以给定的家具图库图层为准。 3、打印线宽控制 墙体为0.50,填充、家具为0.15(淡浅70),门窗为0.20,其他均为0.25. 详图线宽控制? 4、封闭阳台为三根线表示、不封闭阳台为两根线表示。 5、图纸加图纸会签栏,以后的图纸签名及会签全部手签,厉禁止使用电子签名。 二平面图 1、大型或复杂的项目,特别是分段绘制者应增加防火分区示意图(比例缩小集中绘制)和轴线关系与分段示意图,分段轴线号前面应加注分段序号; 各层平面的防火分区界限宜用粗点划线示出,并在分界线两侧框示出分区序号和建筑面积(这对设备专业十分有用)。 2、平面图中标注的尺寸,可分为总尺寸、定位尺寸和细部尺寸三种; 总尺寸---建筑物外轮廓尺寸;若干定位尺寸之和。 定位尺寸——轴线尺寸;建筑物构配件如:墙体、门窗、洞口、洁具等,相应于轴线或其他构配件确定位置的尺寸。

细部尺寸——建筑物构配件的详细尺寸。 外墙三道:第一道外包(或轴线)总尺寸(错台或分段外包尺寸可在二、三道之间单注),第二道开间进深轴线尺寸,第三道门窗洞口和窗间墙、变形缝等尺寸及轴线关系; 4、所有定位尺寸及细部尺寸都要以轴线为准,不以墙线为准。即都与轴线发生关系。 5、钢筋混凝土墙应视情况确定是否标注,但应在图注中写详见结施图,且应在施工图中深入研究、配合、确保无误。 钢筋混凝土墙应表示为异形柱,不允粗单线绘制。 部门窗洞应注定位尺寸、高窗应注窗台距地高,门洞(指不装门的洞口)应注洞宽、洞高尺寸; 6、所有平面节点放大或详图索引要注全(层层共用的详图索引号层层标注) 7、门窗编号要注全。“人防工程门窗表”一般都直接放在人防平面图中,便于主管部门审图; 8、门的开启向和形式应在平面图上区别表示: 1000以下门的开启式为单扇半开,1200及以上为双扇半开 户门为甲级防火门(钢质)时应与其它甲级防火门(木)区别对待 9、室外、各层楼地面均应标注标高; 10、厨、洁具和家具——厨、洁具和家具自始(发作业图起)至终保留。 11、房间名称——各类建筑的平面均应注明房间名称或编号; 12、房间面积——住宅单元放大平面应注出各房间使用面积、阳台面积,在图中注明各单元平面的使用面积、阳台面积和、建筑面积、本层建筑面积,其他类建筑各层平面亦宜在图名下注出建筑面积;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第二节、施工现场总平面图 1 施工任务划分 由于本工程量较大,工期要求较紧,施工机械设备较专业,为保证工程质量和现场施工安全,本工程全面展开施工。 主要指单位工程中的分部工程或施工阶段的先后顺序,及其制约关系。主要解决时间搭接上的问题,做好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做好施工程序的安排,安排好竣工扫尾工作。 施工阶段配备劳动力进行流水作业,同时施工,统筹安排,组织平面,立体作业,从而能让劳动力和机械合理使用,达到提高工效、降低成本的作用。精细组织、精心施工,遵守技术操作规程有关规定,清除避免施工中质量通病,保证优质工程。 2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1)布置原则 本工程工程量大、交叉作业多,为了保证场交通顺畅和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减少现场材料、机具相互影响降低工效,减少环境污染,对现场平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 (2)布置依据 招标文件有关要求及总公司形象要求; 业主提供的区域布置图; 进度计划及资源需用量计划; 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要求。 (3)施工平面布置图

(4)现场围蔽 施工现场按招标文件、省建设工程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办法的要求设置,做法达到省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 (5)办公设施 本工程采取集中办公的形式,以便于施工统筹协调。办公区设在现场西南角,采用活动集装箱式房。其主要设施有:项目部办公室、会议室等。 办公室统一配备办公桌椅,会议室配备拼装式长型会议桌,微机房配备电脑、复印机、传真机等设施,办公室。 (6)生活设施

为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现场的设置生活区。 (7)其它配套设施 排水设施。 (8)临时设施布置及临时用地表

(9)现场临时用电设计 管理方案 本工程建筑面积较大,根据我们承建大型工程的惯例以及施工同类型工程的经验,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下列管理方案: 强化临时维修改造设施管理,配合工程正常进行; 维修改造设备的布置选型原则上按照业主提供的条件实施,局部变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工作质量标准:根据ISO9001系列要求,建立起组织、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五位一体的质量保证体系。 规和标准要求 除遵照业主、上级指令外,还必须遵守国家、地方政府的下列规和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建筑机械技术试验规程》。 管理制度 专业施工制度:针对升降施工设备,临时用电设施的特殊性,组建安装及专业电气维修组,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体系,以确保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施工交底制度:所有临时装饰及机械拆装施工均编制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采用层层审批和层层交阍,落实好责任,保证质量。 安全责任制度:安全工作实行层层责任制,并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安全技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