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Winglink使用处理AMT资料实例

Winglink使用处理AMT资料实例

Winglink使用处理AMT资料实例
Winglink使用处理AMT资料实例

Winglink使用简单介绍(处理AMT资料)下面就我这一个星期用WINGLINK对达坂城工区的AMT资料进行处理做一下简单总结:打开WINGLINK,由于WINGLINK使用的是虚拟系统,所以首先要设置你所需要处理的资料的位置,要在WINGLINK中共享你资料所在的盘,如下所示:

点击setting选项,会弹出如下对话框:

选择shared Folders ,然后选择你所需要共享的硬盘。

现在进入WINGLINK,首先要创建一个数据库,再新建一个工区,简单步骤如下图所示:

然后开始要导入你所需要处理的资料,点击主菜单FILE,选择IMPORTING STA TION DATE,然后选择你所处理的数据类型,这个很重要,如下图所示:

这一步很重要,如下:

要选择好数据类型!!

接着输入你所需要处理的测深资料,选项如下:

如果遇到的数据格式中间有特殊符号,那么就选择下图中DA TA TYPE中的Delimiters类型:

接着可以自定义自己的数据对应的格式,如AMT需要5列数据,频率,视电阻率XY,视电阻率YX, 相位XY,相位YX。最后要SA VE。

下面可以开始处理你所输入的数据了:

首先要进入MAPS,要画出剖面和地形图,这样才能进行后面的步骤,简单图示如下:

点击主菜单中的STATION中的VIEW DA TE 来进行编辑数据,输入高程等参数

然后要画出一条侧线:

最后要选择这条侧线进行保存,一定要保存,这步很重要,否则后面无法进行网格化!点击如下所示进行选择侧线:

然后需要保存!

下面可以进入第二个环节了,进行单点一维反演,选择SOUNDING模块!

进入以后,选择单个测点进行AMT资料的处理:平滑,静态偏移较正等。

选择SOUNDING主菜单中EDIT选项。

对每个点可以进行偏移较正和处理。本软件进行偏移较正的方法是利用TEM数据进行比对来做,由于本次数据没有TEM数据,所以我没有做静校正。可以利用其他方法消除这个影响。这个很关键,没有进过处理,基本上处理出来的结果是错的。

然后选择1D MODE进入一维反演界面:

这个可以选择BOSTICK模型和OCCAM模型进行反演,一般选择后者.

选择好后就可以点击RUN进行反演了,左边就是拟合观测数据的反演结果情况,

右边就是我们反演出来的模型参数,有三种,层状模型,OCCAM模型,BOSTIC模型。

反演结果出来后点击SA VE保存下来,以便后面可以画出二维剖面!一定要保存!

如果是已经进行过静校正和预处理的数据,那么可以进行批量处理,过程如下所示:

点击SOUNING 主菜单中的BA TCH TOOLS,选择1D INVERSION MODELS。

最后可以进入第三个步骤了:

选择X-SECTIONS,进入画质二维剖面!

选择要画的模型剖面,如OCCAM模型或者BOSTIC模型!

这些是单点反演,所以需要插值处理,那么就要进行网格化处理!

选择主菜单中的GRIDDING, 然后选择NEW GRID,进行参数设置,需要设置XY两个方向的步长,和

需要插值的点数或者认为是插值半径,即用到周围几个点,这个和步长有很大的关系,简单步骤如下:

设置好后,就可以点击OK!会出来如下剖面:会发现颜色很单一,那么我们就要改变调色板的范围了

进行设置颜色的步骤如下:选择菜单中的CONTOURS(等值线),选择其中的GRID COLOR RANGES 选项,会弹出如下对话框:改变调色板的最大值与最小值,RANGES表示显示多少种颜色,STEP选择颜色显示的区间!这样选择好后就点击OK!,最后可以在WINDOWS选项中设置显示的范围!那么一副完好的二维剖面就制作好了!

由于没有做静校正处理,可以发现有很严重的挂面条现象,所以静校正的处理是很重要的!!

地震数据处理方法(DOC)

安徽理工大学 一、名词解释(20分) 1、、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就是利用数字计算机对野外地震勘探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改进,以期得到高质量的、可靠的地震信息,为下一步资料解释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有关的地质信息。 2、数字滤波:用电子计算机整理地震勘探资料时,通过褶积的数学处理过程,在时间域内实现对地震信号的滤波作用,称为数字滤波。(对离散化后的信号进行的滤波,输入输出都是离散信号) 3、模拟信号: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 4、数字信号:模拟数据经量化后得到的离散的值。 5、尼奎斯特频率:使离散时间序列x(nΔt)能够确定时间函数x(t)所对应的两倍采样间隔的倒数,即f=1/2Δt. 6、采样定理: 7、吉卜斯现象:由于频率响应不连续,而时域滤波因子取有限长,造成频率特性曲线倾斜和波动的现象。 8、假频:抽样数据产生的频率上的混淆。某一频率的输入信号每个周期的抽样数少于两个时,在系统的的输出端就会被看作是另一频率信号的抽样。抽样频率的一半叫作褶叠频率或尼奎斯特频率fN;大于尼奎斯特频率的频率fN+Y,会被看作小于它的频率fN-Y。这两个频率fN+Y和fN-Y相互成为假频。 9、伪门:对连续的滤波因子h(t)用时间采样间隔Δt离散采样后得到h (nΔt)。如果再按h (nΔt)计算出与它相应的滤波器的频率特性,这时在频率特性图形上,除了有同原来的H (ω)对应的'门'外,还会周期性地重复出现许多门,这些门称为伪门。产生伪门的原因就是由于对h(t)离散采样造成的。 10、地震子波:由于大地滤波作用,使震源发出的尖脉冲经过地层后,变成一个具有一定时间延续的波形w(t)。 11、道平衡:指在不同的地震记录道间和同一地震记录道德不同层位中建立振幅平衡,前者称为道间均衡,后者称为道内均衡。 12、几何扩散校正:球面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波前面不断扩大,使振幅随距离呈反比衰减,即Ar=A0/r,是一种几何原因造成的某处能量的减小,与介质无关,叫几何扩散,又叫球面扩散。为了消除球面扩散的影响,只需A0=Ar*r即可,此即为几何扩散校正, 13、反滤波(又称反褶积):为了从与干扰混杂的地震讯息中把有效波提取出来,则必须设法消除由于水层、地层等所形成的滤波作用,按照这种思路所提出的消除干扰的办法称为反滤波,即把有效波在传播过程中所经受的种种我们不希望的滤波作用消除掉。 14、校正不足或欠校正:如果动校正采用的速度高于正确速度,计算得到的动校正量偏小,动校正后的同相轴下拉。反之称为校正过量或过校正。 15、动校正:消除由于接受点偏离炮点所引起的时差的过程,又叫正常时差校正。 16、剩余时差:当采用一次波的正常时差公式进行动校正之后,除了一次反射波之外,其他类型的波仍存在一定量的时差,我们将这种进过动校正后残留的时差叫做剩余时差。

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大作业(处理部分)

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大作业 (处理部分) 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 班级:12-4 姓名:封辉、孙运庆、何瑞川 学号:2012011236、2012011249、2012011239 2016年 1 月 15 日 评分标准:第三章和第四章各20分,其余各章10分

目录 第一章数据加载和观测系统定义 (2) 第二章道编辑和真振幅恢复 (4) 第三章反褶积 (6) 第四章速度分析 (7) 第五章动校正和水平叠加 (8) 第六章静校正 (10) 第七章偏移 (12) 第八章总结和体会 (13)

第一章数据加载和观测系统定义 地震资料处理流程第一步为数据输入和预处理。预处理是地震数据处理前的准备工作,将地震数据正确加载到地震资料处理系统,进行观测系统定义,并对数据进行编辑和校正。原数据是SGY格式的地震记录文件,用Promax对其进行处理需要格式转换,将其格式转换成软件定义的格式。 图1.1是原始数据炮集。格式转换后可对数据进行加载与处理,但是处理需要的各种测网信息需要进行定义,所以我们做观测系统定义,用FFID(野外文件号)和CHAN(记录道号)为索引将测网的各检波器与炮点坐标、高程、CDP 号等信息与数据的各道联系起来。观测系统定义分为炮点定义,检波点定义与炮检关系定义。图1.3是CDP覆盖次数。 图1.1 原始数据炮集

图1.2a 炮点与检波点信息 图1.2b 炮点与检波点信息

图1.3 多次覆盖次数 第二章道编辑和真振幅恢复 通常的地震采集中,由于检波器数量很多、野外干扰因素复杂等原因,不是每一道都能很好的反应地下反射界面带回来的信息,最基础的我们需要挑出其中坏检波器采集的道与极性不正常的道,称为道编辑(如图2.1)。 在记录图中使用picking进行编辑。点击picking,有编辑错道和编辑极性翻转道。拾取所有的错道和翻转道集后,分别放在两个文件里面。由震源引发的地震波,会随着波前面变大,底层吸收衰减等因素而能量减小,而我们需要的通常是深部的地层信息,所以我们需要对地震波进行振幅恢复(如图 2.2),经过真振幅恢复以后,深层反射波能量相对增强了,反射界面变得清晰,但面波等 干扰波也增强了。

地震数据处理 重点

1.一维傅里叶变换及其应用:傅里叶变换是地震数据处理的主要数学基础。它不仅是地震道、地震记录分析和数据滤波的基础,同时在地震数据处理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2.采样定理:设x(t)是连续的时间函数,x(t)的最高截止频率为fn,则可用采样间隔为Δt=1/2fn的离散序列X(nΔt)唯一的确定。采样过程:从模拟地震信号到数字地震信号的过程。采样间隔/采样率:采样所用的时间间隔。 3.数字滤波:利用频谱特征的不同来压制干扰波,以突出有效波的方法。 4.频率域滤波的步骤: ①对已知地震道进行频谱分析;②设计合适的滤波器:为了滤去干扰波的频谱成分,应当设计一个带通滤波器,保留有效波频率,把干扰波频率成分滤掉; ③进行滤波运算;④对输出信号谱X(w)进行傅里叶反变换,便得到滤波后的输出X(t). 5.相位性质:最小相位也叫相位滞后或最小能量延迟,实际上最小相位滞后是指频率域,而最小能量延迟则是指时间域而言。最小能量延迟子波:能量聚集在首部;最大能量延迟子波:能量集中在尾部;混合延迟子波:能量聚集在中部。 6.褶积滤波的物理意义: 单位脉冲响应:在时间域的表示方法中,令一个单位脉冲通过一个滤波器,然后观测滤波器的输出,这个滤波器输出的自然过程曲线称为滤波器的脉冲响应。也称滤波器的时间特性。 褶积滤波的物理意义:它相当于把地震信息x(t)分解为起始时间、极性、幅度各不相同的脉冲序列,令这些脉冲按时间书序依次通过滤波器,这样在滤波器的输出端就得到对输入脉冲序列的脉冲响应,这些脉冲响应有不同的的起始时间、不同的极性和不同的幅度(这个幅度是与引起它的输入脉冲幅度成正比的),将它们叠加起来就得到滤波后的输出x(t). 7.数字滤波的特殊性质:离散性:数字滤波是对离散的信号进行运算,这是所谓的离散性;有限性:在数字计算机上进行计算时,滤波因子不可能无穷项,而是取有限项,这就是所谓的有限性。 8.产生“伪门”原因:由于对A离散采样造成的,可以证明“伪门”在频率域出现的周期为A,为了避免“伪门”造成的影响,可以适当的选择采样间隔A,使第一个“伪门”出现在干扰波的频谱范围之外。9.波谱:以任何一种形式展示电磁辐射强度与波长之间的关系,叫波谱。波数:波长的倒数。K0=1/λ 二维频率-波数域中的二维频率-波数谱(简称二维频-波谱)分析是对地震波场进行分析的重要手段,它是建立在二维傅里叶变换的基础上。 10.空间假频:频率不变,倾角越大或者倾角不变,频率越高越容易产生空间假频。产生条件:地震信号的频率f一定时,地震信号倾斜时差δt越大,其频-波振幅谱中的波数k0也越大,而当地震信号频率f 增大时,具有相同倾斜时差δt的地震信号的频-波振幅谱中的波数k0随之增大,当频率f增大到某一个门槛频率fmax时,便开始产生空间假频。 11.二维滤波器的设计:一般二维滤波是指对于波动函数X(t,x)所进行的频率-波数域滤波。这时设计的滤波因子是时间-空间的函数h(t,x),滤波过程类似一维滤波在时间-空间域,可用二维褶积公式表示A. 12.共中心点CMP叠加及叠后处理流程图:野外采集地震数据-解编-预处理-反褶积-抽CMP道集-速度分析-动校正-CMP水平叠加-叠后时间深度偏移。13.共中心点叠加优点:①压制多次波;②压制规则干扰波;③压制随机噪声。综上,共中心点叠加可以有效地压制各种干扰波,增强有效波,使地震剖面的信噪比明显提高,掀桌改善地震剖面的质量。 14共中心点水平叠加存在的问题:当反射界面为弯曲界面时,其反射旅行时存在如图1所示的畸变;当反射界面为,其射旅行时发生如图2所示的畸变;当覆盖介质速度横向变化时,其反射旅行时存在如图3所示的畸变;当覆盖介质速度各向异性时,其反射旅行时存在如图4所示的畸变. 15.块状介质模型地震数据处理的特点:①介质呈块状分布,它不仅有顶部和底部界面,而且其侧面也由断层面或岩层界面所封闭;②由于剧烈的构造运动作用,界面往往呈弯曲界面,界面陡、倾角较大;③介质速度往往沿水平方向变化较快。 16.共反射点CRP叠前处理基本流程图:野外采集地震数据-解编-预处理-反褶积-抽CRP道集-层速度场-速度深度模型-叠前深度偏移 ①②③④⑤⑥⑦ 1.预处理:指地震数据处理前的准备工作,是地震数据处理中的重要基础工作,一般定义为将野外采集的地震数据正确加载到地震资料处理系统,进行观测系统定义并对地震数据进行编辑和校正的过程。预处理包括:数据解编、格式转换、道编辑、观测系统定义等工作。 2.解编:就是按照野外采集的记录格式将地震数据检测出来,并将时序的野外数据转换为道序数据,然后按照道和炮的顺序将地震记录存放起来。 3.野外观测系统定义:观测系统就是以野外文件号和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基于 Vista 系统的地震资料处理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 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石油物探)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唐湘蓉 实验地点5417 实验成绩 2015年3月- 2015年5月

基于 Vista 系统的地震资料处理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认知熟悉地震资料处理软件系统--vista软件的基本功能,了解其并熟练掌握vista软件运行的基本操作; 2)了解并掌握地震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掌握地震数据处理的流程和基本方法,选择合适的处理参数以提高地震数据处理的精度; 3)对比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的理论与实际资料处理的结果,深入理解理论,并在理论指导下提高处理解释的水平、提高资料处理的质量; 4)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与编写实验报告或生产报告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总流程 图1 总流程图 1)加载数据 打开Vista软件后选择加入2D的SEG-Y格式的原始地震数据,本实验

所用数据为给定的SHOT-20。加载后的原始地震数据如图2: 图2 原始地震数据显示 2)道均衡 各个道由于炮检距的不同,导致的反射波的振幅的变化,因为在共反射点叠加中,要求每一个叠加道的振幅都应该相等,每一道对叠加所做的贡献是等价的,无特殊情况,一般就以记录图中间的振幅为基准,使近激发点的地震道振幅减少,增加远离激发点的地震道记录的振幅。道均衡流程模块如图3,道均衡结果如图4: 图3 道均衡流程模块

3)建立观测系统 图5 观测系统显示4)初至拾取 初至拾取结果显示如图6:

图6 初至拾取结果显示 5)初至切除 地震记录上的初至波包括直达波和浅层折射波,它们能量强且有一定延续时间,对紧接而来的浅层反射波有干涉和破坏作用。另外,动校正后会引起波形畸变,浅层尤其厉害。对这些强能量初至波和动校正畸变引起的处理办法是“切除”,即将这些波的采样值全部变为零值(充零)。初至切除流程模块如图7,初至切 除结果如图8: 图7 初至切除流程模块

地震资料解释大作业报告

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夏子街地区地震资料解释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学院 肖鸿宇

一、概述 1、研究区背景信息 本区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夏子街地区。区域地质研究表明本区主要发育三个大的区域不整合面:白垩系/侏罗系不整合面、侏罗系/三叠系不整合面和三叠系/二叠系不整合面。其基本特征为:①均为角度不整合面②界面之上均为厚层砂砾岩,界面之下岩性较细,甚至于为泥岩。本区砂砾岩波阻抗高,泥岩波阻抗低。 本区在区域构造单元上属克——乌逆掩断裂带,发育众多断裂,主断裂与区域构造的走向基本一致,断面一般北西倾斜,它们和方向不一、倾向不同的派生断裂一起将本区切割为若干断块,形成了三叠系以背斜——断块为主的构造圈闭。 2 地震资料概况 资料采用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夏子街地区部分三维测线,共21条。其中主测线(inline)10条,联络测线(crossline)11条,线距均为500m,比例尺为1:25000。 本区剖面经过三维叠加偏移处理。 采用SEG标准显示,负反射系数界面为波峰,正反射系数界面为波谷。 3 任务与要求 1)标志层和不整合面的识别 要求:对所有剖面进行观察,确定本区存在几个标志层。识别出三个大的区域不整合面,确定其是波峰还是波谷。确定在三叠系内部和侏罗系内部有几个标志层。确定各标志层的地层接触关系和性质。 2)断层解释和主要界面的追踪对比 要求:对21条剖面进行断层解释,对三大区域不整合面和三叠系内部、侏罗系下部标志层共5个界面进行追踪对比。要求断层和界面在所有的剖面交点上闭合

3)三叠系底界T0构造图编制和构造特征分析 要求:剖面上断点投影到平面底图上,并且标出断层的性质、倾向。断层组合。T0图勾绘,等值线间距为20ms。分析主要断层和褶皱的性质及形成时期 4)地震相分析(编制侏罗系下部层序地震相平面图) 要求:对侏罗系下部层序进行剖面地震相划分。编制沉积相平面图。进行的初步的沉积相解释。 二、地层格架 1 标志层及其特征 地震反射标志层是指波形特征突出、稳定且分布广泛的同相轴或波组。通过对地震资料的分析,确定以下4个标志层,以剖面Y 360(附图1)为例,标志层为T1、T3、T5、T6,标志层T1、T3、T5、T6均延伸较远,几乎全区都有分布,而且特征十分明显突出,横向变化稳定。 T1、T3与上覆、下伏同相轴均呈整一接触关系。T5与上覆同相轴均呈上超接触关系,于下伏同相轴呈整一接触关系,T6与上覆同相轴呈整一接触关系,与下伏同相轴呈削截接触关系。 2 不整合界面及其特征 不整合面是指具有不整合接触关系的两套地层之间的接触面。以剖面Y 360(附图1)为例,不整合面T1、T4、T6将岩层分别划分为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和二叠系,T1、T6同时也为标志层。均为全区分布,而且不整合面延伸较远,特征十分明显。如果通过横剖面进行观察,以剖面X433(附图2)为例,则可以发现在横剖面上T1、T4延伸较远,T6则较短。T1与上覆同相轴呈上超接触关系,与下伏同相轴呈整一接触关系。T4与上覆同相轴呈整一接触关系,与下伏同相轴呈削截接触关系。T6与上覆同相轴呈整一接触关

地震资料处理合同(基地内)

说明 一、起草单位与起草人 本合同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法律事务部组织起草,由胜利石油管理局负责编写,起草人:加庆段清海,联系:0,传真:0,电邮:duanqhslof.。 二、注意事项 1、本合同适用基地场景,发包方、承包方均为系统且在同一基地的单位所发生的地震资料处理业务。 2、本合同的修改。修改本合同不影响甲方实质性权利义务的,应经甲方兼职合同管理员审查同意。修改本合同影响甲方实质性权利义务的,应经甲方专职合同管理员审查同意。 3、具体条款使用说明。 (1)地震资料处理合同示文本作为一个整体,其部的各条款容之间是具有关联性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如对个别条款做出变动,那么其相对应的条款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如:要调整双方权利义务的条款容,在与之相对应的违约责任条款中也要改动相应的容。 (2)文本中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条款的规定,应结合实际针对不同井的具体情况,选择、引用明确的标准,并把该质量标准详细列明作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3)文本中HSE条款对甲方、乙方在安全、环保、健康方面做出了原则性的要求和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引用HSE方面的法规或相关规定执行,或双方另行签订HSE责任书将容细化,并作为合同的附件双方共同遵守。 (4)文本中的价款支付方式和费用的调整,可根据具体项目的不同和本单位的习惯性做法,在与乙方协商一致后做出调整。 (5)违约金的约定在文本中都是以“空格”的形式列出的,在实践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协商做出约定。 (6)违约责任条款中关于赔偿限额的规定,参考国同行业在此问题上的惯例,制定出一个客观的、合理的赔偿额度。 (7)文本中有关“时间”、“期限”的要求,在实际填写中应结合生产实际,按照地震资料处理服务的工序、要求制定出合理的时间和期限。 合同编号:

地震资料处理复习总结

数字地震记录中,每个地震到是按一个按一定时间采样间隔排列的时间序列数字滤波,每一个地震道都可以用一系列具有不同频率和不同振幅、相位的简谐曲线叠加而成。 应用一维傅里叶变换可以得到每个地震道德简谐成分; 应用傅里叶反变换可以将简谐成分合成为原来的地震道的时间序列函数。 通常由傅里叶变换得到的频谱为一个复函数,称为复数谱。它可以写成指数形式 式中 复数的模,称为振幅谱; 复数的幅角,称为相位谱。 离散情况下和这个差不多 一维频谱的特征: 1. 傅里叶变换的几个基本性质 线性 翻转 共轭 时移 褶积 相关(功率谱) 2. 假频 尼奎斯特频率 二维谱分析 二维波场函数X(x,t)的二维傅里叶变换° X(,)ωκ 表明了二维波场函数X(x,t)的各个频率f 一波数 简谐成分的频一波谱。 由°X(,)ωκ这些频率f 一波数 的简谐成分叠加即可恢复原来的波场函数X(x,t)。 二维傅里叶变换X(w,k)称为二维函数X(x,t)的频一波谱。其模量 为函数X(x,t)的振幅谱。 如果有效波和干扰波得平面简谐波成分有差异,有效波的平面简谐波成分与干扰波的平面简谐波成分不同的视速度传播,则可以用二维视速度滤波将他们分开,达到压制干扰,提高性噪比的目的。 二维频谱的特征:空间假频 ~~ () ()()()()i w i w X w X w e A w e ??==)(ωA ()?ω1()()tan () i r x w w x w ?- =()A w =t f ?=21N o k o k ~ X(,)k ω

在地震勘探中,用数字仪器记录地震波时,为了保持更多的波得特征,,通常利用宽频带进行记录,因此在宽频带范围内记录了各种反射波的同时,也记录了各种干扰波。有效波和干扰波得差异表现在多个方面(频谱、传播方向、能量……)。利用频谱特征的不同来压制干扰波,以突出有效波的方法就是数字滤波。 滤波器的响应特性:对滤波器能力的最普遍度量是其响应特性 滤波器的频率特性:其滤波器时间函数或滤波因子 的频谱 称为滤波器的频率特性, 滤波器的时间特性(单位脉冲响应):在时间域的表示方法中,令一个单位脉冲通过一个滤波器,然后观侧滤波器的输出,这个滤波器输出的自然过程曲线称为滤波器的时间特性。也 称滤波器的“脉冲响应” 频率响应函数应该就是 时间和频率响应函数合起来应该就是就是响应特征 滤波机理: 输出信号的振幅谱等于输入信号的振幅谱与滤波器的振幅频率特性的乘积, 输出信号的相位谱等于输入信号的相位潜与滤波器相位特性之和。 (频率) 时间域上就是褶积 褶积滤波的物理意义:它相当于把地震信息 分解为起始时间、极性、幅度各不相同的脉冲序列,令这些脉冲按时间顺序依次通过滤波器,这样在滤波器的输出端就得到对输入脉冲序列的脉冲响应,这些脉冲响应有不同的起始时间,不同的极性和不同的幅度(这个幅度是与引起它的输入脉冲幅度成正比的),将它们叠加起来就得到滤波后的输出分。 频率域滤波的步骤 (1)对已知地震记录道进行频谱分析。 (2)设计合适的滤波器 (3)进行滤波运算 (4)对输出信号谱 进行傅里叶反变换 褶积滤波的具体计算 褶积滤波的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对地震记录进行频谱分析,确定通频带中心频率 和带宽 。 (2)确定滤波因子长度N 。 )()()(~ ~~w H w X w X =)(t x ∧ )(~ w H )(t h )(~ w H ) ()()(w w w H x x Φ+Φ=Φ∧)()()(~ ~w H w X w X ?=∧)(~ w X )(t x

(完整版)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复习题答案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20分) 1、速度谱把地震波的能量相对于波速的变化关系的曲线称为速度谱。在地震勘探中,速度谱通常指多次覆盖技术中的叠加速度谱。 2、反滤波又称反褶积,是指为提高纵向分辨率,去掉大地滤波器的作用,把延续几十至100ms 的地震子波b(t)压缩成原来的震源脉冲形式,地震记录变成反映反射系数序列的窄脉冲组合。 3、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就是利用数字计算机对野外地震勘探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改进,以期得到高质量的、可靠的地震信息,为下一步资料解释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有关的地质信息。 4、数字滤波数字滤波就是指用数学运算的方式用数字电子计算机来实现滤波。对离散化后的信号进行滤波,输入、输出都是离散数据。 5、水平叠加将不同接收点受到的来自地下同一反射点的不同激发点的信号,经动校正叠加起来。 6、叠加速度在一般情况下,都可将共中心点反射波时距曲线看作双曲线,用一个同样的式子来表示:t2=t02+x2/Vα2,其中,Vα就是叠加速度。 7、静校正把由于激发和接收时地表条件变化所引起的时差找出来,再对其进行校正,使畸变了的时距曲线恢复成双曲线,以便能够正确地解释地下的构造情况,这个过程叫做静校正。 8、动校正消除由于接受点偏离炮点所引起的时差的过程,又叫正常时差校正。 9、假频一个连续信号用过大的采样得到的离散序列实际上含有连续信号中高频成分的贡献。这些高频成分折叠到离散时间序列中较低的频率。这种现象是由连续信号采样不足引起的,称作假频。 10、亮点技术所谓“亮点”狭义地说是指地震反射剖面上由于地下油气藏存在所引起的地震反射波振幅相对增强的“点”。利用地震反射波的振幅异常,同时也利用反射波的极性反转、水平反射的出现、速度的降低及吸收系数的增大等一系列亮点标识综合指示地下油、气藏的存在,进而直接寻找油、气藏的技术。 11、相关定量地表示两个函数之间相似程度的一种数学方法。 12、自相关表示波形本身在不同相对时移值时的相关程度。(一个时间信号与自身的互相关) 13、环境噪音由自然条件或环境(如风吹草动、工业交流电的干扰等)造成的对地震波有效信号的干扰。 14、有效信号野外地震工作想要得到的含有地下地质信息的地震信号。 15、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在数值上等于最大位移的大小。 16、共中心点在不同激发点、不同接收点的记录中具有公共炮检的中点。(野外采用多次覆盖工作方法时,如界面水平,则每次都能接受来自界面上同一点的反射。该点在地面上的投影称为共中心点。) 17、共深度点地下界面水平时,在共中心点下方的点,界面倾斜时无共深度点。 18、反褶积同2反滤波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习题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 (习题) 1.地震资料处理中所谓的“三高”处理是指什么? 2.为什么要进行真振幅恢复?地表地政记录的政府不仅反映了地层界面的反射系数,而且还与地震波的激发,传播和接收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包括地震波的激发条件,接收条件,波前扩散,吸收,散射,透射,损失,微曲多次波,入射波的变化,博得干涉和噪音等。真振幅恢复的目地是尽量对地震波能量的衰减和畸变进行补偿和校正,主要包括波前扩散能量补偿,底层吸收能量补偿和地表一致性能量调整 3.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数据解编,格式转换,道编辑,观测系统定义等工作4.吉普斯现象产生原因是什么?如何克服?用有限项傅里叶级数表示有间断点的信号时,在间断点附近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振荡和超量。超量的幅度不会随所取项数的增加而减小。只是随着项数的增多,振荡频率变高,并向间断点处压缩,从而使它所占有的能量减少。当选取项数趋于无穷时,超量趋于一个常数,约占9%,这种现象称为吉普斯现象。 5.伪门现象产生原因是什么?如何克服?? 6.为什么低通滤波、带通滤波器都要求相位谱为零? 7.简述最小平方反滤波的实现步骤。 8.简述频率域滤波的实现步骤。 9.已知有效波的频带为20~40Hz,干扰波的频率范围为0~18 Hz、45~125Hz,请问,为消除干扰波,应采用什么滤波器?并写出滤波器的数学表达式。 10.请说明b(n)={6,-7,2}是什么相位性质的子波? 11.如图所示:O点激发(O*为爆炸点),S i接收。 h s

①地形线; ②基准面; ③基岩界面; ④反射界面; O —炮点;S i —接收点 试计算该道的野外静校正量 12.已知地震记录中存在声波、面波、折射波和高频干扰及静校正量。问用下列流程能否得到较好的水平叠加剖面?请写出你改造后的处理流程。 预处理→野外校正→剩余校正→水平叠加→动校正→速度谱→一维滤波→二维滤波→道间均衡→道内动均衡→显示。 13.动静校正在实现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14.在时间剖面上怎样判断动校正过量或不足,这种现象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15.计算短波长剩余静教正量的基本假设和基本思想是什么? 16.动校正后,深、浅层的拉伸情况是否相同,为什么? 17.有限差分法偏移、频率波数域波动方程偏移、克希霍夫积分偏移三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18.为什么向下延拓能达到偏移归位的目的?。 19.下图是某自激自收剖面,试绘出它对应的地质空间。 20 .波动方程偏移成像原理有哪些?各自的使用范围如何? 21.近年来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有哪些新进展? x d 0 x t V=常数

海洋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研究

石油化工 2019·02 39 Chenmical Intermediate 当代化工研究 海洋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研究 *韩 敏 (中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辽宁 124010) 摘要:海洋地震勘探因其地震采集方式的特殊性,噪音类型的特殊性,历来是地震资料处理的难点。文章详细介绍了子波处理、漕汐静 校正、多次波压制、数据规则化等针对性技术的原理及在海洋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情况,最后通过应用新技术前后的偏移剖面效果对比,证明了上述针对海洋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有效性。 关键词:深海地震资料;子波处理;潮汐静校正;多次波压制;数据规则化 中图分类号:T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Marine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Technology Han Mi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Liaohe Oilfield Company, CNPC, Liaoning, 124010) Abstract :Marine seismic exploration has always been a difficult problem in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seismic acquisition methods and noise types. 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s of wavelet processing, hydrostatic correction, multiple suppression, data regulariza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marine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Finall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bove-mentioned techniques for marine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is proved by comparing the migration profiles before and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iques. Key words :deep sea seismic data ;wavelet processing ;tidal static correction ;multiple suppression ;data regularization 1.引言 与陆地盆地勘探相比,我国海洋石油勘探起步晚、勘探程度低,但我国海洋石油蕴藏量非常丰富。随着近年经济发展对油气资源的需要和地球物理采集工程技术的进步,海洋地震资料采集、处理逐渐发展起来。本文以A区为研究对象,针对深海地震资料处理与陆地地震资料处理的不同,从子波处理、潮汐静校正、多次波压制及数据规则化方面,重点介绍了海洋地震资料处理的特色技术,进而形成一套深海地震资料处理流程,实际应用中发现,应用这套处理流程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2.海洋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A区平均水深超过1000米,目的层埋藏深,断裂复杂,由于海洋激发方式、接收环境和表层地震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常规陆地资料处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为此,我们研究应用了针对海洋资料处理的特色技术。 (1)子波处理技术 由于信号从激发到接收的整个过程中,要受到震源、海水、地层和仪器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地震子波的形态和稳定性,经子波处理后实现子波在空间上的稳定性,更加有利于后续的处理技术应用。子波处理的关键是求取反滤波因子,一般情况下,每一炮求取一个反滤波因子,然后将反滤波因子与相应的炮集进行反褶积处理。反滤波因子求取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采集每一炮的远场子波,在其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子波作为目标子波,把每一炮的远场子波与目标子波做匹配滤波,求得每一炮的反滤波因子;二是在原始炮记录上避开初至,选择信噪比高的时窗提取子波,进而提取反滤波因子。 (2)潮汐静校正技术 海上潮汐的变化具有典型的时间性和地缘性,使用GPS 实时实地测量潮汐变化,通过潮汐高程变化计算出潮汐静校正量是比较科学的方法。Skyfix XP技术是我国目前海上地 震采集中高程测量所采用的定位系统,它通过测量天线点相对于某基准面的高程值,然后求取所有测量数据的算术平均值来获得一个相对基准面,所有高程数据与该基准面的差值就是潮汐相对于施工期间平均海平面的涨落幅度值,将其除以声波对水的速度转化为震源和电缆检波器的校正量。 (3)多次波压制技术 海洋地震资料中的噪音最主要的是多次波,消除多次波一直是海洋资料处理的核心环节,已有的方法很多,但通过一次应用单一的方法彻底去除多次波是不可能的。人们已经注意到用若干种方法加以组合来达到消除多次波的目的,但较理想的组合方法还在尝试中。在分析了深海多次波的类型和特征、揭示一次波与多次波区别的基础上,针对多次波在不同域、不同处理阶段的特征,合理选取压制多次波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深海多次波组合压制方法。通过探索和实践,采用自由表面相关多次波衰减、抛物线拉东变换及分频中值滤波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压制深海多次波。 (4)数据规则化技术 海洋采集过程中,由于拖缆漂移的影响,造成反射面元覆盖次数不均匀或共中心点位置不集中。为了满足多次波消除和叠前偏移共偏移距面成像的需求,通常需要对地震数据进行规则化处理。 频率-空间域叠前数据规则化方法利用加权法对叠前道集在偏移距域内进行规则化处理,通过最小中值平方差,用加权法估计插值误差,低于误差门槛值的插值道被采用。该方法可根据用户要求输出的网格面元大小,将空间不规则采样的数据输出为规则的网格数据,每个输出道都是通过临近的一群输出道,利用自适应插值计算得到。频率-空间域叠前数据规则化方法的一个主要优势是能够得到叠前道头属性,道头属性值也是通过插值计算得到的,通过偏移距、方位角和插值道中心位置可以计算出炮点与检波点位置及其它相关的道头属性。

VISTA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实验报告

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报告 一、实验题目: 基于Vista系统的地震资料处理 二、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对比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的理论与实际资料处理的结果,深入理解理论,并在理论指导下提高处理解释的水平、提高资料处理的质量; 锻炼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实验报告编写或生产报告编写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总流程图: 1、数据加载 打开Vista软件后选择加入2D的SEG-Y格式的原始地震数据,本实验所用数据为给定的SHOT-20.下图为加载后的原始地震数据图

2、AGC 地震波子啊底层中传播时,振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震源耦合的影响、检波器耦合的影响,地震记录仪的增益控制、波的球面扩散、吸收、透射损失与岩石波阻抗有关的反射系数,振幅偏移距的变化等。有些影响是无法恢复的,但是有些事需要恢复的,如增益控制,球面扩散,吸收衰减等。下图为做振幅恢复(AGC)的流程模块和完成结果显示

3、初至切除 初至切除是将记录开始部分的直达波、浅层折射波等非反射能量切除掉以免叠加到浅层反射波中,影响能量的均衡处理。下图为初至切除的结果图。

4、道编辑,剔废道 野外观测时会遇到不良的工作条件,使记录的某道或某炮信息不正常,如本实验所用的SHOT-20数据中就有明显的工业电干扰影响下的坏道,这些坏的记录往往会损害正常的处理和处理质量,所用要对地震记录进行编辑加工。下图为剔废道后的结果图。 5、一维滤波 地震记录上的噪音很多,有风吹草动、车马人行】工业电流等随机干扰,有多次波、面波、浅层折射波等规则干扰。不同干扰或在频带上不同,或在视速度或者视波长上不同,一维滤波即频率域滤波,主要是通过有效波与干扰波在频率上的差异,将干扰波去除,以提高信噪比。下图为一维滤波流程模块和结果图。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试卷合集

一、名词解释 1.道均衡:是指在不同或同一地震记录道建立振幅平衡。 2.数字信号:相对于模拟信号,记录瞬间信息的离散的信号。 模拟信号: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 有效信号:能为我们所利用的信号就叫有效信号。 3.最小相位:能量集中在序列前部。 4.反射波:在波速突变的分界面上,波的传播方向要发生改变,入射波的一部分被反 射,形成反射波。 折射波:滑行波在传播过程中也会反过来影响第一种介质,并在第一种介质中激发新的波。这种由滑行波引起的波,叫折射波。 5.共深度点:CDP。地下界面水平时,在共中心点下方的点,界面倾斜时无共深度点。 6.解编:地震数据是按各道同一时刻的样点值成列排放的,解编就是将数据重排成行。 12. 最大相位:能量集中在序列后部。 16.地震波:地震波是在岩石中传播的弹性波。 多次波:在地下经过多次反射接收到的波叫多次波。 17. 切除:地震信号经动校正后被拉伸畸变,目前处理动校正拉伸畸变的方法是切除, 即把拉伸严重部分的记录全部充零。 18. 混合相位:能量集中在序列中部。 自相关:一个时间信号与自身的互相关。 互相关:一个时间信号与另一个时间信号的相关。 21.环境噪音:交流电、人、风吹草动等环境因素所引起的对地震波有干扰的信号。 随机噪音:交流电、人、风吹草动等随机因素所引起的对地震波有干扰的信号。 22.反射系数:反射振幅与入射振幅的比值。 28.模拟记录:把地面振动情况,以模拟的方式录制在磁带上。 二、简答题 1、地震资料数字处理主要流程?地震资料的现场处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中的预处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简述地震资料数据中有哪些目标处理方法?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如何分类?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质量控制有哪些?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主要流程:输入→定义观测系统→数据预处理(废炮道、预滤波、反褶积)→野外静校正→速度分析→动校正→剩余静校正→叠加→偏移→显示。 地震资料的现场处理主要有:预处理、登录道头、道编辑、切除初至、抽道集、增益恢复、 设计野外观测系统、实行野外静校正、还可以进行频谱分析、速度分析、水平叠加等(2分)。 地震勘探资料数据处理中的预处理主要包括登录道头、废炮道编辑、切除初至、抽道集(4分)、增益恢复、预滤波、反褶积等. 地震资料数据中目标处理方法有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三维地震资料处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井孔地震资料处理(4分)、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时间推移地震资料处理等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分类有数据预处理、数据校正、叠加和偏移归位、振幅处理、滤波、分析、正反演、复地震道技术等。(3分)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质量控制包括野外原始资料检查与验收、处理流程及主要参数确定、

地震资料处理 复习

第一章概述 1.地震勘探三个基本阶段及目的 采集,处理,解释;采集是利用野外地震采集系统采集地震处理所需要的反射波数据,处理是对地震采集数据做各种处理提高反射波数据的信噪比,分辨率和保真度以便于解释,解释分为构造解释和言行解释,确定地震数据的地质特征和意义 2.地震处理三个技术及目的 反褶积,叠加,偏移成像;反褶积是压缩子波提高实践分辨率;叠加是压制随机噪声提高信噪比;偏移成像分射线偏移和波动方程偏移,实现反射界面的空间归位和恢复反射界面空间的波场特征、振幅变化和反射系数,提高空间分辨率和保真度。 3.地震处理的三个基本阶段及目的 预处理,常规处理,特殊处理;预处理是将采集的数据转换成计算能处理的数据类型,并做初步的编辑和校正;常规处理是对数据做基本处理运算;特殊处理是针对不同目标采取不同手段,如叠前深度偏移,子波处理,属性分析和反演等 4,三高:高分辨率,高保真度,高信噪比 第二章数字滤波 1.滤波器:任何一种对输入信号的改造作用都可以看成滤波,实现这种滤波的系统成为滤波器 2.模拟滤波器:通过不同结构的电网络实现滤波 3.数字滤波器:用数学运算通过数字计算机技术实现滤波 4.抽样定理:频率域时间域 5.电滤波与模拟滤波器的区别 (1)电滤波是对连续信号进行滤波,输出的是连续信号,输入和输出信号都可以用一连续的图形表示出来,而数字滤波器是对离散化之后的信号进行滤波,输入和输出都是离散数据;(2)电滤波是用不同的点网络实现滤波的,数字滤波是用数学运算的方式通过数字计算机技术实现滤波的 6.滤波器的物理性质 (1)滤波器是实参数的,(2)滤波器是物理可是实现,充要条件h(n)=0,n<0,(3)稳定性,充要条件(4)能量是有限输出的,若,则滤波器能量是有限输出的(%)最小相位性质,最小相位信号对相同振幅的物理可实现信号,分辨率是最高的。7.最小相位信号:具有相同振幅的物理可实现信号中最小的信号、 8.最小相位滤波器:具有相同振幅相应的一切可能的滤波器中能量延迟最小的滤波器 9.纯振幅滤波器:也成为零相位滤波器,信号通过这个滤波器之后,只有振幅的变化,没有相位的变化,又称为理想滤波器 10.理想滤波器:分为低通理想滤波器(去除高频),带通理想滤波器(把想对于地震有效波太低和太高的频率成分滤去),带陷理想滤波器(去除某些特殊干扰,如工区高压线),高通理想滤波器(去除低频) 11.频率域滤波的实现步骤: 首先对地震记录x(t)作傅里叶变换,得到其频谱X(ω),进行频谱分析。根据有效波的频带范围,设计合适的滤波器H(ω),在频率域进行滤波,然后对输出Y(ω)做傅里叶反变换,得到滤波后的输出y(t)。 12.使用fft应注意的问题 输入数据:输入数据点数NFFT应是2k个点;输出数据,计算出的频谱宫NFFT个点,从第一个点开始,以NFFT/2+1处为对称点,与后面的点有共轭关系;输入与输出数据采样间隔的关系,ΔtΔf=1/NFFT 12.时间域滤波的两种常用方法:褶积滤波和递归滤波 13.褶积滤波的两种模型:无噪声,x(t)=b(t)* ξ(t),有噪声x(t)=b(t)* ξ(t)+n(t) 14.设计递归滤波器应注意的问题 递归滤波器的阶数,阶数越大越精确,但计算量大,通常,n=4,;滤波器的稳定性。 15.时变滤波的目的 由于地层的的吸收作用,地震波再地下传播的过程中,高频要被吸收,频率变的越来越低,浅中深层的频谱成分差别很大,这是如果做带通滤波,就不能从浅层到深层用同一个滤波门,而应根据不同的时刻,设置变化的滤波门,进行时变滤波 16.数字滤波的特殊性,离散型(伪门),有限性(吉布斯) 17.二维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二维抽样定理,f n=1/2Δt>=f c,1/2Δx>=k;二维频波谱的共轭性;二维频波谱的周期性 18.视速度滤波:k*=1/λ*=1/V*T=f/V*,地震资料的

地震资料处理资料

《地震资料处理》实习报告 一维、二维滤波 学院:地测学院 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 姓名:王旭阳 学号:27 完成时间:2016.4

目录 一、实习目的 (3) 1、熟悉Vista地震数据处理软件,熟悉创建处理流程。 (3) 2、掌握一维、二维滤波方法原理。 (3) 3、掌握时间采样定律与空间采样定律,以及相应的时间假频与空间假频。 (3) 二、实习要求 (3) 2、实习内容 (3) 1、生成地震数据 (3) 1.1单道地震数据 (3) 1.2多道地震数据(一个水平同相轴)、 (4) 1.3多道地震数据(多个倾向同相轴): (5) 1.4加入噪声 (7) 2、一维傅里叶变换 (7) 2.1频谱分析 (7) 2.2频率域滤波 (9) 3、二维傅里叶变换 (9) 3.1 FK谱分析 (9) 3.2 FK滤波 (10) 3.3空间假频 (10) 4、时间假频 (11) 4.1重采样 (11) 4.2频谱分析 (12) 四、实习总结 (12)

一、实习目的 1、熟悉Vista地震数据处理软件,熟悉创建处理流程。 2、掌握一维、二维滤波方法原理。 3、掌握时间采样定律与空间采样定律,以及相应的时间假频与空间假频。 二、实习要求 2、实习内容 1、生成地震数据 1.1单道地震数据 数据参数如上:

单道地震记录: 1.2多道地震数据(一个水平同相轴)、 多道地震数据观测系统; 炮点观测系统: 观测点观测系统: 多道地震数据记录:

1.3多道地震数据(多个倾向同相轴):多道地震数据参数: Lmo20ms地震记录: Lmo15ms地震记录:

地震资料处理期末复习题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课程练习题 第二章预处理与反射振幅处理 (1)预处理主要包括的环节: a.数据加载(数据解编和格式转化;增益恢复;时序转为道序) b.道编辑(剔除坏道坏炮) c. 观测系统定义(将每个炮点和检波点的坐标存入计算机) d. 抽道集 (2)影响反射振幅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激发条件(声源耦合)、接收条件、波前(球面)扩散、地层吸收衰减、地质体散射、透射损失、微曲多次波、入射角的变化、波的干涉(层间干涉)、混合波和噪声。 (3)真振幅恢复处理的方法: 球面(波前)扩散补偿、地层吸收补偿、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 (自动增益补偿、程序增益补偿) 第三章反褶积处理 (1)褶积模型的实现(适应)条件是什么? a.反射界面是有一系列常速水平介质构成 b. 震源产生一个平面压缩纵波,垂直反射界面入射,在此情况下,地震波在反射界面处不会产生转换波 c. 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子波波形不变。即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波形是固定的。(2)试推导维纳滤波方程

上式即为维纳滤波方程及其矩阵形式。 (3)已知最小相位子波 () b t ,其中 ()()1 01,1 2 b b ==- ,希望输出为单位脉冲函数,分别利 用维纳滤波和Z变换法计算其反子波 (),0,1 a t t= 。并对两个滤波器的输出误差进行比较。

维纳滤波的输出误差小于Z变换法的输出误差。 (4)已知信号 () a t , ()()() 11,03,12 a a a -=== 与 ()()() ,03,11 b t b b == ,分别计算 其 ()()()() ,,, bb ab aa ba r t r t r t r t 及其两个信号的褶积 () c t c (t)=(3,10,9,2) r aa(t)=(2,9,14,9,2) r bb(t)=(3,10,3) r ab(t)=(1,6,11,6) r ba(t)=(6,11,6,1) (5)利用测井资料计算地震子波的实现方式: a.根据声波测井、密度测井资料得到声速曲线v(H)、密度曲线ρ(H),求出波阻抗曲线ρv (H) b.再做时深转换把ρv (H)转化为随反射时间变化的声阻抗曲线ρv (t) c.然后利用反射系数公式计算出反射系数序列r(t) d.利用傅里叶变换求出r(t)和井旁地震记录x(t)的频谱R(ω)和 X (ω) e.得到地震子波的频谱W(ω)= X (ω)/R(ω) f.最后对W(ω)进行傅里叶反变换得到地震子波w(t) (6)脉冲反褶积和预测反褶积的基本假设是什么?为什么需要这些假设? 褶积模型的假设为:1.反射界面是有一系列常速水平介质构成 2.震源产生一个平面压缩纵波,垂直反射界面入射,在反射界面处不会产生转换波 3.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子波波形不变。即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波形是固定的。 a.反射系数为白噪 b.噪声为白噪 c.反射系数与噪声不相关 d.子波为最小相位子波 a,b,c三个假设使得可以由地震记录的自相关近似表示地震子波的自相关(因为只有反射系数是白噪的、噪声也是白噪的,才能用地震信号的自相关代替子波的自相关)。 最小相位子波假设使得反褶积算子分布在正轴上,并得到脉冲反褶积维纳滤波方程的右端项。(7)预测反褶积中“预测”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预测反褶积能够更好地保持地震记录的信噪比?预测反褶积的分辨率与预测步长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存在这种关系? 为什么说脉冲反褶积是预测反褶积的特例? A.“预测”是指预测干扰(海上鸣震等多次波)出现的位置。 B.因为预测反褶积消除了预测到的海上鸣震等多次波干扰,所以提高了地震记录的信噪比。 C.步长越小分辨率越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