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NTchapter 2-2

INTchapter 2-2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主要从复习目标、知识储备、典型例题、操作步骤及精选的探究题习题专练,希望本篇的资料可以帮助大家的复习, 【复习目标】 1、熟练掌握科学探究的各要素。 2、能够熟练掌握课本设计的各个探究实验。 3、能够对提出的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知识储备】 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实验探究过程可只包含一个或多个要素。 【典型例题】 【一】对提出问题能力考查 基本要求: ● 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例题:某生在河边玩耍,看见两女士在散步,一位穿高跟鞋,另一位穿平跟鞋,尽管看起来她们体重相当,但她们留在河边湿地上的脚印深浅有明显差异,高跟鞋后跟的印痕窄而深,平跟鞋的宽而浅。请同学们经思考后提出一个相关问题?

力对物体的破坏作用和受力面积有什么关系? 解题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二】对猜想与假设的能力考查 基本要求: ●能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能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例题.用手将一块木板慢慢压向水中,当物体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时,你的手感受到向上的力越大。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提出一个假设或猜想。 液体对物体的浮力跟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练习:对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研究中,学生发现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干的快这一事实,情根据以上事实提出你的猜想 猜想:液体温度高、表面积大、表面空气流速大,液体蒸发的快。【三】对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能力考查 基本要求: ●能明确探究的目的和已有条件,会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能选择正确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能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例题:设计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方案时,通过推理得

固体物理第15次课

第15 次课 教学目的:掌握能带理论的思想;理解布洛赫定理; 教学内容:§4.1 布洛赫定理 重点难点:能带理论的思想;布洛赫定理及证明 第四章能带理论 能带理论——研究固体中电子运动主要理论基础。 1.特点 在二十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期,在量子力学运动规律确立以后,它是在用量子力学研究金属电导理论的过程中开始发展起来的,最初的成就在于定性地阐明了晶体中电子运动的普遍性的特点。 (1)说明了固体为什么会有导体、非导体的区别 (2)说明了晶体中电子的平均自由程为什么会远大于原子的间距 (3)能带论为分析半导体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半导体技术的发展 (4)大型高速计算机的发展,使能带理论的研究从定性的普遍性规律发展到对具体材料复杂能带结构的计算 (5)能带理论是一个近似的理论 2. 思想 在固体中存在大量的电子,它们的运动是相互关联着的,每个电子的运动都要受其它电子运动的牵连,显然多电子系统严格求解是不可能的。 (1)能带理论是单电子近似的理论,是将每个电子的运动看成是独立的在一个等效势场中的运动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最关心的是价电子,在原子结合成固体的过程中价电子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内层电子的变化是比较小的,可以把原子核和内层电子近似看成是一个离子实: (2)价电子的等效势场——包括离子实的势场、其它价电子的平均势场以及考虑电子波函数反对称性而带来的交换作用 (3)单电子近似最早用于研究多电子原子——称为哈特里(Hartree)-福克(Fock)自洽场方法 3. 能带理论的出发点——固体中的电子不再束缚于个别的原子,而是在整个固体内运动,称为共有化电子。在讨论共有化电子的运动状态时假定原子实

高二数学选修2-2测试题(含答案)

高二数学选修2—2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若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可导,且0(,)x a b ∈则000 ()() lim h f x h f x h h →+-- 的 值为( ) A .'0()f x B .'02()f x C .'02()f x - D .0 2、一个物体的运动方程为21t t s +-=其中s 的单位是米,t 的单位是秒,那么物体在3秒末的瞬时速度是( ) A .7米/秒 B .6米/秒 C .5米/秒 D .8米/秒 3、函数3 y x x 的递增区间是( ) A .),0(+∞ B .)1,(-∞ C .),(+∞-∞ D .),1(+∞ 4、32()32f x ax x =++,若'(1)4f -=,则a 的值等于( ) A . 3 19 B . 316 C .313 D .3 10 5、若曲线4y x =的一条切线l 与直线480x y +-=垂直,则l 的方程为( ) A .430x y --= B .450x y +-= C .430x y -+= D .430x y ++= 6、如图是导函数/()y f x =的图象,那么函数()y f x =在下面哪个区间是减函数 A. 13(,)x x B. 24(,)x x C.46(,)x x D.56(,)x x

7、设*211111()()123S n n n n n n n = +++++∈+++N ,当2n =时,(2)S =( )A.12B.1123+C.111234++ D.11112345+++ 8、如果10N 的力能使弹簧压缩10cm ,为在弹性限度将弹簧从平衡位置拉到离平衡位置6cm 处,则克服弹力所做的功为( ) (A)0.28J (B)0.12J (C)0.26J (D)0.18J 9、 有一段“三段论”推理是这样的: 对于可导函数()f x ,如果0()0f x '=,那么0x x =是函数()f x 的极值点,因为函数3()f x x =在0x =处的导数值(0)0f '=,所以,0x =是函数3()f x x =的极值点. 以上推理中( ) A .大前提错误 B . 小前提错误 C .推理形式错误 D .结论正确 10、已知直线kx y =是x y ln =的切线,则k 的值为( ) (A )e 1 (B )e 1- (C )e 2 (D )e 2- 11、在复平面, 复数1 + i 与31+i 分别对应向量OA 和OB , 其中O 为坐标原点, =( ) A.2 B.2 C. 10 D. 4 12、 若点P 在曲线y =x 3-3x 2+(3-3)x +3 4上移动,经过点P 的切线的倾斜角 为α,则角α的取值围是( ) A .[0,π2) B .[0,π2)∪[2π3,π) C .[2π3,π) D.[0,π2)∪(π2,2π 3]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3、=---?dx x x )2)1(1(1 02 14、函数322(),f x x ax bx a =+++在1=x 时有极值10,那么b a ,的值分别为________。 15、已知)(x f 为一次函数,且1 0()2()f x x f t dt =+?,则)(x f =_______. 16、函数g (x )=ax 3+2(1-a )x 2-3ax 在区间? ? ???-∞,a 3单调递减,则a 的取值围 是________.

建筑物理声学计算题汇总题库

声环境精选例题 【例1】例:某墙隔声量Rw=50dB,面积Sw=20m2 ,墙上一门,其隔声量Rd=20dB,面积2m2 ,求其组合墙隔声量。 【解】 组合墙平均透射系数为: τ c=(τw S w+τd S d)/(S w+S d) 其中:Rw=50dB àτw=10-5,Rd=20dB àτw=10-2 故,τ c=(20×10-5 + 20×10-2 )/(20+2)=9.2×10-4 故Rc=10lg(1/ τ c)=30.4d 【例2】某墙的隔声量,面积为。在墙上有一门,其隔声量,面积为。求组合墙的平均隔声量。 【解】此时组合墙的平均透射系数为: 即组合墙的平均隔声量,比单独墙体要降低20dB。 【例3】某长方形教室,长宽高分别为10米、6米、4米,在房间天花正中有一排风口,排风口内有一风机。已知装修情况如下表: 吸声系数a 500Hz 2000Hz 墙:抹灰实心砖墙0.02 0.03 地面:实心木地板0.03 0.03 天花:矿棉吸音板0.17 0.10 (1)求房间的混响时间:T60(500Hz);T60(2kHz)。 (2)计算稳态声压级计算:风机孔处W=500uW(1uw=0.000001W),计算距声源5m处的声压级。

(3)计算房间的混响半径。 【解】 【例4】某一剧场,大厅体积为6000 m3,共1200座,500Hz的空场混响时间为1.2秒,满场为0.9秒,求观众在500Hz的人均吸声量。 【解】 人均吸声量为由赛宾公式可得: 空场时, 满场时, 解上两式有:A=805m2

=0.22 m2 【例5】一面隔墙,尺寸为3×9m,其隔声量为50dB,如果在墙上开了一个尺寸为0.8×1.2m的窗,其隔声量为20dB,而窗的四周有10mm的缝隙,该组合墙体的隔声量将为多少dB? 【解】: 计算墙、窗、缝的隔声量--------1.5分 计算墙、窗、缝的面积 有等传声量设计原则: 得组合墙的透射量-------1.5分 组合墙的隔声量------2分 【例6】一房间尺寸为4×8×15米,关窗混响时间为1.2秒。侧墙上有8个1.5×2.0m 的窗,全部打开,混响时间为多少? 【解】利用赛宾公式求证: A=S 体积V=15×8×4=480m3 关窗时的内表面积S=424m2,求房间的平均吸声系数 开窗时的室内表面积S=400m2 。窗的面积为24 m2

2019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创新探究实验15个

创新探究实验15个 一、力学创新探究题 1.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可能经历过这样的现象,百米赛跑时,奔跑得越快,我们感到风的阻力越大.于是小明猜想: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于是在一个无风的周末,小明和老师进行了如下实验. 小明将如图所示的装置固定在汽车车顶.老师驾驶汽车依次以不同速度匀速在水平面上行驶一段距离,小明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在表格中. 第1题图 (1)根据的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小近似等于小车及挡板受到的空气阻力. (2)实验装置中用小车而不用木块,并将其放在表面平滑的车顶,目的是为了减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所受空气阻力越.若小车运动的速度为10 m/s ,则小车的功率为W. (4)实验完毕后,小明又进行了新的思考:空中下落的物体速度会增大.那么从足够高的高空下落的雨滴速度会不会一直增大,其所受的空气阻力会不会也一直增大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知道了:若雨滴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小于重力,则雨滴下落速度继续增大;若雨滴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大于重力,则雨滴下落速度减小. 请你根据老师的上述指导和本实验结论并结合所学物理知识分析:一滴质量为5 g 的雨滴从高空下落时(假设在无风天气,雨滴下落高度足够大),所受到的最大阻力f =N ,此后雨滴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运动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还与有关. 【答案】(1)二力平衡 (2)摩擦力 (3)大 5 (4)0.05 匀速直线运动 (5)物体的形状(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解析】(1)因为汽车匀速运动,所以小车受力平衡,水平方向所受的牵引力与阻力平衡,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小近似等于小车及挡板受到的空气阻力;(2)用小车而不用木块的目的是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可以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大,说明汽车所受的阻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为10 m/s 时,测力计的示数为0.5 N ,可知F =f =0.5 N ;则P =W t =Fs t =Fv =0.5 N×10 m/s =5 W ;(4)若雨滴所受空气阻力小于重力,则雨滴下落速度继续增大,当雨滴达到一定速度时,阻力等于重力,雨滴所受到的最大阻力为f =G =mg =0.005 kg×10 N/kg=0.05 N ,雨滴受力平衡,此后雨滴将做匀速直线运动;(5)物体所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还与物体的形状等有关(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2. 小明在一条细线的一端系一个螺母做成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单摆,小明发现螺母往返摆动过程中,每摆10个来回所用时间几乎相等.于是小明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螺母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 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数学选修2-1测试题(含答案)

数学选修2-1 综合测评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与向量a =(1,-3,2)平行的一个向量的坐标是( ) A.? ?? ???13,1,1 B .(-1,-3,2) C.? ?????-12,32,-1 D .(2,-3,-22) 解析:向量的共线和平行是一样的,可利用空间向量共线定理写成数乘的形式.即b ≠0,a ∥b ?a = λb ,a =(1,-3,2)=-1? ?????-12,32,-1,故选C. 答案:C 2.若命题p :? x ∈? ?????-π2,π2,tan x >sin x ,则命题綈p :( ) A .?x 0∈? ?????-π2,π2,tan x 0≥sin x 0

B .? x 0∈? ?????-π2,π2,tan x 0>sin x 0 C .? x 0∈? ?????-π2,π2,tan x 0≤sin x 0 D .?x 0∈? ?????-∞,-π2∪? ?? ???π2,+∞,tan x 0>sin x 0 解析:?x 的否定为?x 0,>的否定为≤,所以命题綈p 为?x 0∈? ?? ??-π2,π2,tan x 0≤sin x 0. 答案:C 3.设α,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l ,m 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则α∥β的充分条件是( ) A .l ?α,m ?β且l ∥β,m ∥α B .l ?α,m ?β且l ∥m C .l ⊥α,m ⊥β且l ∥m D .l ∥α,m ∥β且l ∥m 解析:由l ⊥α,l ∥m 得m ⊥α,因为m ⊥β,所以α∥β,故C 选项正确. 答案:C 4.以双曲线x 24-y 212 =-1的焦点为顶点,顶点为焦点的椭圆方程为( ) A.x 216+y 212=1 B.x 212+y 216 =1

2018全国中考物理专题分类——实验探究题

21.(2018·贵阳)如图甲所示,是科技迷小明制作的“真空炮”模型:在一根两端开口、内壁光滑、水平放置的透明塑料管左端管口处,放置一枚弹丸;管口两端各有一块可自由开合的挡板;靠近管口右端连接一抽气机。抽气一段时间后,迅速将挡板1打开,弹丸便可冲开挡板2从管右端射出。 弹丸从管口射出的出口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 A:与弹丸的形状有关 B:与弹丸的直径有关 C:与塑料管的长度有关 小明在塑料管壁两侧安装了多套光电传感计时器,用于测量弹丸在管中不同位置的运动速度。 请完成下列各实验步骤的填空: (1)抽出挡板1时,弹丸受到的动力来自于其两端气体的气压差。 (2)探究猜想A时,控制其他因素相同,分别用球形与弹头形弹丸进行实验,测得弹丸速度大小随运动位置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出口速度较大的是弹头形弹丸。 (3)探究猜想B时,小明仅换用底面直径不同的两枚弹头形弹丸重复上述实验,发现直径越小的弹丸,出口速度越小。你认为直径小的弹丸出口速度小的原因可能是直径越小,质量越小,惯性越小,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速度减小的快。 【解答】解:(1)抽气机将透明塑料管内的气体抽出,管内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里面的大气压,里外气压差将弹丸压出; (2)由图乙知,弹头形弹丸的出口速度大; (3)探究猜想B即探究弹丸从管口射出的出口速度与弹丸的直径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弹丸的质量一定,改变弹丸的直径,而小明仅换用底面直径不同的两枚

10.(2018?湖州)小华和小丽在观摩一次自行车比赛中,看到运动员在转弯时,身体和自行车都是向弯道内侧倾斜的,如图甲所示。 (1)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为什么要向弯道内侧倾斜呢?小华提出了疑问,一旁的小丽说:“要想转弯,必须受力,身体倾斜是为了给自行车一个向内侧转弯的力,”小华觉得小丽“要想转弯,必须受力”的观点很有道理,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我们平时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的倾斜没有这么明显,可为什么比赛时选手倾斜得这么明显呢?且靠近内道的选手转弯时比外道选手倾斜得更明显,使骑行的自行车转弯的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华和小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骑行的速度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圆弧形跑道的半径有关。 (3)接着,小华和小丽一起设计实验,并在实验室里通过实验验证猜想一。 把半径为0.5米的半圆轨道(左端连着横杆)通过横杆在O点与墙壁活动连接(能绕O点在竖直方向自由转动),轨道置于压力传感器上时,传感器示数为1牛,让质量为30克的同一小钢球分别从距离传感器表面不同高度的弧面A、B、C三处自由滚下,如图乙所示,观察、记录每次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注:小钢球到达最低点时的示数最大),记录如下表。 小钢球初始位置 A B C 0.5 0.4 0.3 距压力传感器 高度/米 1.90 1.78 1.66 压力传感器 达到的最大示数/牛 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使自行车转弯所需要的力随速度的增加而 增大。

最新期末高二数学选修2-2、2-3测试题(含答案)

高二数学选修2-2、2-3期末检测试题 命题:伊宏斌 命题人: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过函数x y sin =图象上点O (0,0),作切线,则切线方程为 ( ) A .x y = B .0=y C .1+=x y D .1+-=x y 2.设() 121222104 3 21x a x a x a a x x x ++++=+++ ,则=0a ( ) A .256 B .0 C .1- D .1 3.定义运算a c ad bc b d =-,则 i i 12(i 是虚数单位)为 ( ) A .3 B .3- C .12 -i D .22 +i 4.任何进制数均可转换为十进制数,如八进制()8507413转换成十进制数,是这样转换的: ()167691 3818487808550741323458=+?+?+?+?+?=,十六进制数 1444706165164163162)6,5,4,3,2(23416=+?+?+?+?=,那么将二进制数()21101转 换成十进制数,这个十进制数是 ( ) A .12 B .13 C .14 D .15 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两两相交且不共点的n 条直线把平面分为)(n f 部分,则 2 ) 1(1)(++ =n n n f 。”在证明第二步归纳递推的过程中,用到)()1(k f k f =++ 。( ) A .1-k B .k C .1+k D .2 ) 1(+k k 6.记函数)() 2(x f y =表示对函数)(x f y =连续两次求导,即先对)(x f y =求导得)('x f y =, 再对)(' x f y =求导得)() 2(x f y =,下列函数中满足)()() 2(x f x f =的是( )

2017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题及答案(完整)

2017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题训练 一、中考物理实验题型及解法分析: 1、测量型实验题 这种实验主要包括直接测量型实验和间接测量型实验。(如测密度,测电阻,测电功率) 2、探究型实验题 这种实验一般是要求通过实验得出某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或某些物理规律。 常用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等方法。 3、开放型实验题 有许多物理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做,用不同的实验方法、不同的验仪器能得出相同的实验结果,也就是说物理实验具有开放性。 4、设计型实验题 设计型实验让我们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能考查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题大部分没有惟一答案,只要求写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还有就是贴近生产、生活,常把日用品作为实验仪器来验证物理规律,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与运用能力。 二、初中物理实验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 1.控制变量法:规律:被探究的因素不同,其它因素在要控制相同。 2. 转换法:对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不好直接认识它,根据它们表现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来间接认识它们;或者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用容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如探究电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通过温度计的示数反映电热的多少) 3. 实验推理法(理想实验法):例如:牛顿第一定律。 4.建立模型法:例如:研究磁现象时用到磁感线模型,引入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等等。 5.类比法:例如:将原子结构模型与太阳系的结构类比;电压与水压类比;电流与水流类比等。 6.等效替代法:例如: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未点燃的蜡烛去代替点燃蜡烛的像. 三、初中物理实验题的解题方法: (1)解探究实验题目应抓住探究的目的思考,应怎样操作才能验证某个猜想或得出想要的规律、关系。 (2)解测量实验题目应抓住实验的目的和原理思考,要测出某个物理量要知道那些物理量,然后根据题目给出的器材怎样才能测出这些物理量,思考清楚后再去解答 三、初中物理实验清单(加粗字体的为重点,年份是指广东中考已考) 声学 1、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探究声音的单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光学 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2013)(2016) 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2012)(2014)(2015) 热学 1、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2、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规律 3、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比热容) 4、观察水的沸腾实验。(2015) 力学 1、用天平量筒测密度(原理:ρ=m/v) 2、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高中理科数学选修2-2测试题及答案

选修2-2模块测试题数学(理科)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函数y =x 2 co sx 的导数为( ) (A ) y ′=2x co sx -x 2 s i nx (B ) y ′=2x co sx +x 2 s i nx (C) y ′=x 2 co sx -2xs i nx (D) y ′=x co sx -x 2 s i nx 2.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导数为零的点一定是极值点 B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x f ,右侧0)('x f ,右侧0)('x f ,那么)(0x f 是极大值 3.某个命题与正整数有关,若当)(*N k k n ∈=时该命题成立,那么可推得当=n 1+k 时该命题也成 立,现已知当5=n 时该命题不成立,那么可推得( ) (A )当6=n 时,该命题不成立 (B )当6=n 时,该命题成立 (C )当4=n 时,该命题成立 (D)当4=n 时,该命题不成立 34.()34([0,1])1()1 () ()0 ()1 2 f x x x x A B C D =-∈-函数的最大值是( ) 5.如果10N 的力能使弹簧压缩10cm ,为在弹性限度内将弹簧从平衡位置拉到离平衡位置6cm 处,则克服弹力所做的功为( ) (A)0.28J (B)0.12J (C)0.26J (D)0.18J 6.给出以下命题: ⑴若()0b a f x dx >? ,则f (x )>0; ⑵ 20 sin 4xdx =? π; ⑶f (x )的原函数为F (x ),且F (x )是以T 为周期的函数,则0 ()()a a T T f x dx f x dx +=? ? ;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1 (B)2 (C)3 (D)0 7.若复数2 (2)(11)()a a a i a R --+--∈不是纯虚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a ≠-或2a ≠ (B )1-≠a 且2≠a (C ) 1a ≠- (D) 2≠a 8.设0

道路设计

一、道路设计的步骤、方法 (一)纸上定线 1、拟定路线走向 在给定的地形图上根据主要控制点研究线路总体布局,分析地形、地质及地物等情况,选择地势平缓、山坡顺直、河谷开阔等有利于展线的地点,拟定线路各种可能的走向。 2、试坡 当遇到纵坡的限制较严时,必须用平均纵坡i沿各种可能的走向由上而下进行试坡,设等高线间距为h,取计算等高线的平均长度a,a=h/i,用量规开度为 a(比例与地形图同),在图上试坡,得出均坡线。 3、定导向线 分析均坡线,结合地形、地物及艰巨工程等情况,选择相应的中间控制,从而调整控制点相应线路的纵坡,重新试坡,得出导向线。 4、修正导向线 参照导向线作平面试线,注明平曲线半径,量出地形变化点桩号及标高,绘制纵断面图。并设计纵坡,得出各桩位概略设计标高。 5、定线 在所定向线的基础上,按规定的技术标准反复试线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6、纵断面设计 路线确定后,量出路中心线穿过每一等高线的标号和高程,绘制纵断面图和进行纵断面设计。纸上定线是个反复试定的过程,试线修改次数越多,最后所定路线的质量相对来说越高,直至取得最佳线路方案为止,纸上定线工作才能算完成。 (二)公路平面设计 1、圆曲线半径的原则 (1)确定圆曲线半径的原则 ①各级公路的圆曲线半径应尽量采用较大的半径,在一般情况下,宜选用大于《标准》所规定的该级一般最小半径。只有当地形、地物或其他条件限制时,方可采用小于一般最小半径,不要轻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 ②圆曲线半径的选定,除要与弯道本身所在位置的地形、地物条件相适应,使曲线沿理想的位置通过外,还要考虑与弯道前后的线形标准相协调。 ③圆曲线半径过大也失去意义,因此最大半径不宜超过 10000m,以利于设计与施工。 ④各级公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曲线(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2)确定路线导线交点转角 首先在地形图上,从起点由左向右编写转角号,即JD1、JD2、JD3 ……。确定路线导线交点转角要用正切法。不得用量角器直接量取。 (3)考虑圆曲线半径选定的原则和转角值,确定该路段每个交点的圆曲线半径,并计算或查曲线册设用表确定圆曲线要素。 2、将各交点处圆曲线半径与教材或规范对比,当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应在该交点处圆曲线两端设置缓和曲线,缓和曲线计算步骤如下: (1)利用教材相应公式确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采用数值大者,并用整5米倍数。 (2)利用相应公式计算切线角、缓和曲线常数p和q 。 (3)利用相应公式计算有缓和曲线的单曲线的切线长Th 、曲线长Lh 、外距Eh 、超距Dh 。 3、桩距采用20米,加桩视地形变化而定,加桩采用整米数。 (1)直线上整桩(20、40 ……)与平面线基本的量法见下图:

建筑物理声学小结

·液体和气体内只能传播横波 ·声音是人耳所感受到的“弹性”介质中振动或压力的迅速而微小的起伏变化。声音在在空气中传播的是振动能量。·声源的振动使密集和稀疏的气压状态依次扰动空气质点,就是所谓“行波”。 ·波阵面:随着压力波的扩展,声波的形态将变成球面,声波在同一时刻到达的球面,即波阵面。 ·点声源(球面波)·线声源(柱面波)火车,干道车辆·面声源(平面波)大海,强烈振动的墙壁,运动场的呐喊·波速与介质状态,温度,ρ有关。声影区是由于障碍物或折射关系,声线不能到达的区域,即几乎没有声音的区域。声学测量范围:63~8000HZ.·元音提供语言品质,辅音提供清晰度(低于500HZ不贡献清晰度)·100~1000HZ的声音波长与建筑内构件大小差不多,对处理扩散声场和布置声学材料有意义。 ·频谱:对声源特性的表述,声能在各组成频率范围内的分布,即声音各个频率的能量大小。它是以频率为横坐标,对应的声压级(能量高低)为纵坐标所组成的图形。 ·音乐只含基频和谐频,音乐的频谱是断续的线状谱。建筑声环境是连续的曲线。 ·频谱分析的意义:帮助了解声源的特性,为声学设计提供依据(音乐厅、歌剧院、会议厅等声学设计).噪声控制,了解噪声是由哪些频率组成的,其中哪些频率的能量较多,设法降低或消除这些突出的频率成分,以便有效降低噪声。通常使用带通滤波器测量或傅里叶分析得到频谱。 ·频带:不同频率的声音,声学特性各不相同。给出每个频率的信息,不仅工作量太大,显然也没必要。将声音的频率范围划分成若干区段,称为频带。最常用的是倍频带和1/3倍频带。 ·常用倍频带中心频率8个:63~8000.250以下是低频,500~1k是中频,2k以上是高频。1/3倍频带则是在倍频带中间再插入两个值,可以满足较高精度的要求。 ·500~4000HZ(2000~3000MAX):人耳感觉最敏锐。可听范围0~120Db.建筑声学测量范围125~4000?还是63~8000?100Hz 声学工程中一般低限3.4米440Hz 音乐中标准音(A4)0.77米 500Hz 混响时间标准参考频率0.68米1000Hz 声学工程中标准参考音0.34米 4000Hz 钢琴的最高音阶0.085米 ·声源指向性:与波长相比,声源尺度越大,其指向性就越强。(极坐标图上高频比中频的指向性高) ·为什么要引入级的概念:因为人耳对声音响应范围很大,又不成线性关系,而是接近于对数关系。 ·声功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能,记作W,单位为瓦(w)声源所辐射的声功率属于声源本身的一种特性,一般不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声强:单位面积波阵面所通过的声功率,用I 表示,单位为w/m2 。基准声强10-12 W/m2 ·声强与声功率成正比,声功率越大,声强越大。但声强却与离声源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声压:空气在声波作用下,会产生稠密和稀疏相间变化,压缩稠密层的压强P大于大气压强P0,反之,膨胀稀疏层的压强P就小于大气压强P0 ,由声波引起的压强改变量,就是声压单位(N/m2,Pa)。 ·声压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与波长无关。声压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强弱。 ·声功率级是声功率与基准声功率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乘以10,用L W 表示,单位为dB ·声功率级、声强级和声压级值为零分贝时,并不是声源的声功率、声强和声压值为零,它们分别等于各自的基准值。·声功率提高一倍(2个相同声源),声压级提高3dB 声强提高一倍,声压级提高3dB 声压提高一倍,声压级提高6dB. 2个声源的声压级相差10dB ,忽略低声压级声源的影响 声波的折射:晚间和顺风,传播方向向下弯曲,穿的远,无声影区。白天和逆风反之。(利用:台阶式露天座椅升起坡度等于声波向上折射的角度。) 声波的衍射:声音绕过建筑物进入声影区的现象。(低频声波衍射作用大·使用反射板要考虑尺度,不能太小) 声音三要素:音调音色响度 声音的强弱(大小)可用响度级表示。它与声音的频率和声压级有关。 音调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声音的频率(基频),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音乐中,频率提高一倍,即为所说的高“八度音”。基音:音乐声中往往包含有一系列的频率成分,其中的一个最低频率声音称为基音,人们据此来辨别音调,其频率称为基频。 另一些则称为谐音,它们的频率都是基频的整数倍,称为谐频。这些声音组合在一起,就决定了音乐的音色。 音乐声(即乐音)只含有基频和谐频,所以音乐的频谱是不连续的,称为线状谱。而噪音大多是连续谱。(高速公路隧道内的交通噪声)

2017年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解析

2017年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解析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解析 一、实验探究内容及考查点 1.课本实验探究(带※为中考的重点,带※※为中考的必考点) 考查内容考查知识点 平均速度的测量刻度尺的使用;停表的读数;平均速度公式的运用 音调和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改变频率和振幅的方法(振动物体的长度和拨动的力度)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的内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等大蜡烛的意图(便于比较物体和像的大小) 透明玻璃板的原因(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图纸信息的处理(测量各点到平面镜的距离;连接对应点观察连线与平面镜的关系)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特点及应用;对焦点、焦距、物距、像距理解 实像和虚像的区分(是否呈现在光屏上) 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和高低(中间放置凸透镜;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和条件(温度不变,需要继续吸热/放热)熔点和凝固点 ※水的沸腾水沸腾的图像和条件(温度不变,需要继续吸热) 沸点和气压的关系(气压高,沸点高) ※物体质量和密度的测量密度的计算 天平的使用(放、移、调、称、读的要点) 量筒的使用 质量和体积测量顺序的处理(注意测量时液体的残留) 重力与质量的关 系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匀速拉动物块运动(便于读数、拉力等于摩擦力)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控制变量法;实验加理论推导的实验思路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的条件;控制变量法 ※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压力作用效果的呈现(观察物体的凹陷程度) 液体压强的特点压强计的使用(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 控制变量法;液体压强的特点 浮力的影响因素浮力的影响因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浮力的求解 ※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测力计的读数 浮力的求解(两次测力计的示数差) 实验的步骤(称小桶重力;空中称物重;水中称读数;称小桶和水的重力) 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平衡条件 力臂的读取(杠杆水平时读杠杆上的刻度)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理解 有用功和总功的求解(有用功——重力做的功;总功——拉力做的功)拉力与物体重力的关系(F=(G+G 动 )/n;n——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匀速拉动绳子(便于读出拉力的示数)

数学选修4-5测试题

数学第二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若a >b ,c 为实数,下列不等式成立是( ). A ac >bc B ac <bc C ac 2>bc 2 D ac 2≥bc 2 2.不等式│3-x │<2的解集是( ). A {x │x >5或x <1} B {x │1<x <5} C{x │-5<x <-1} D {x │x >1} 3.如果(a+1)x >a+1的解集是x <1,则a 必须满足( ). (A ) a <0 B a ≤-1 C a >-1 D a <-1 4.设f (x )在(-∞, +∞)上是减函数,且a +b ≤0,则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A f (a )+f (b )≤0 B f (a )+f (b )≥0 C f (a )+f (b )≤f (-a )+f (-b ) D f (a )+f (b )≥f (-a )+f (-b ) 5. 函数y = ( ) A . B . C . 6 D .26 6. 设)(21312111)(*∈+++++++= N n n n n n n f Λ,则=-+)()1(n f n f ( ) A .121+n B .221+n C .221121+++n n D .2 21121+-+n n 7.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n n 对于0n n ≥的正整数n 都成立”时,第一步证明中起始值 0n 应取 ( ) A .2 B .3 C .5 D .6 8. 在数列{a n }中,a 1=13 ,且S n =n (2n -1)a n ,通过求a 2,a 3,a 4,猜想a n 的表达式( ) A.1(n -1)(n +1) B.12n (2n +1) C.1(2n -1)(2n +1) D.1(2n +1)(2n +2)

东南大学建筑物理(声学复习)张志最强总结

第10章 建筑声学基本知识 1. 声音的基本性质 ①声波的绕射 当声波在传播途径中遇到障板时,不再是直线传播,而是绕到障板的背后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在它的背后继续传播的现象。 ②声波的反射 当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块尺寸比波长大得多的障板时,声波将被反射。 ③声波的散射(衍射) 当声波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的起伏尺寸与波长大小接近或更小时,将不会形成定向反射,而是声能散播在空间中,这种现象称为散射,或衍射。 ④声波的折射 像光通过棱镜会弯曲,介质条件发生某些改变时,虽不足以引起反射,但声速发生了变化,声波传播方向会改变。这种由声速引起的声传播方向改变称之为折射。 白天向下弯曲 夜晚向上弯曲 顺风向下弯曲 逆风向上弯曲 ⑤声波的透射与吸收 当声波入射到建筑构件(如顶棚,墙)时,声能的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透过构件,还有一部分由于构件的振动或声音在其内部传播时介质的摩擦或热传导而被损耗(吸收)。 根据能量守恒定理: 0E E E E γατ=++ 0E ——单位时间入射到建筑构件上总声能; E γ——构件反射的声能; E α——构件吸收的声能; E τ——透过构件的声能。 透射系数0/E E ττ =; 反射系数0/E E γγ=; 实际构件的吸收只是E α,但从入射波和反射波所在空间考虑问题,常常定义吸声系数为: 11E E E E E γατ αγ+=-=- = ⑥波的干涉和驻波 1.波的干涉:当具有相同频率、相同相位的两个波源所发出的波相遇叠加时,在波重叠的区域内某些点处,振动始终彼此加强、而在另一些位置,振动始终互相削弱或抵消的现象。 2.驻波:两列同频率的波在同一直线上相向传播时,可形成驻波。 2.声音的计量 ①声功率 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能。符号W 。

专题复习—中考物理探究性题、实验题

专题复习—中考物理探究性题、实验题 一、实验设计型 例1. 某中学初二年级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对鸡蛋的新鲜程度与鸡蛋的平均密度是否有关作出猜想,为了研究这一问题,该小组取来一些新鲜程度不同的鸡蛋,分别测出它们的平均密度,再进行分析研究,请你在下表中设计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案,测出鸡蛋的平均密度。 分析:传统的测量密度的方法是利用公式ρ=,即用天平测质量m,用量筒测体积V, 而在学习了浮力的知识后,我们还可以利用浮力的知识将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密度测量方法进行拓展。如利用一大一小的两个小烧杯和一把刻度尺、水就可以测出一枚鸡蛋的密度,做法是:1、在小烧杯中放入一枚鸡蛋,再放入大烧杯中,用刻度尺量出此时大烧杯中水的液面记作h1,2、将鸡蛋从小烧杯中取出时(小烧杯仍在大烧杯中)这时的液面处在的高度为h,3、将鸡蛋放入大烧杯中(此时小烧杯仍在大烧杯中),用刻度尺量出此时液面的高度记作 h2则鸡蛋的密度为ρ=ρ水;其它方法也可以。 答案:方案一:用天平测质量m,用量筒测体积V,公式ρ= 方案二:如利用一大一小的两个小烧杯和一把刻度尺、水就可以测出一枚鸡蛋的密度,做法是:1、在小烧杯中放入一枚鸡蛋,再放入大烧杯中,用刻度尺量出此时大烧杯中水的液面记作h1,2、将鸡蛋从小烧杯中取出时(小烧杯仍在大烧杯中)这时的液面处在的高度为h,3、将鸡蛋放入大烧杯中(此时小烧杯仍在大烧杯中),用刻度尺量出此时液面的高度记作h2, 则鸡蛋的密度为ρ=ρ 水 说明: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的正确与否,这是一道传统的测量密度的实验题,试题难度并不高,它结合了生活实际,具有探究性质,学生可以在答题中享受一种亲切愉快的情绪体验,这正是新课程倡导的。又如(2002烟台)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的一节课上,老师列举了“盆水举缸”的事例。下课后,小红同学怎么也不相信:一盆水能够浮起质量比

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2综合测试题【2】及答案

高中新课标数学选修(2-2)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小题5分) 1.设y=2x -x ,则x ∈[0,1]上的最大值是( ) A 0 B - 41 C 21 D 4 1 2.若质点P 的运动方程为S(t)=2t 2 +t (S 的单位为米,t 的单位为秒),则当t=1时的瞬时速 度为( ) A 2米/秒 B 3米/秒 C 4米/秒 D 5米/秒 3.曲线y=- 3 13 x -2在点(-1,35-)处切线的倾斜角为( ) A 30o B 45o C 135o D 150o 4.函数y=-2x + 3x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 A (-∞,- 3 6) B (-36,36) C(-∞,-36)∪(36,+∞) D (36 ,+∞) 5.过曲线y=3 x +1上一点(-1,0),且与曲线在该点处的切线垂直的直线方程是( ) A y=3x+3 B y=3x +3 C y=-3x -3 1 D y=-3x-3 6.曲线y= 313x 在点(1,3 1 )处的切线与直线x+y-3=0的夹角为 A 30o B 45o C 60o D 90o 7.已知函数)(x f =3 x +a 2 x +b 的图象在点P (1,0)处的切线与直线3x+y=0平行.则a 、b 的值分别为( ). A -3, 2 B -3, 0 C 3, 2 D 3, -4 8.已知)(x f =a 3 x +32 x +2,若)1(/ -f =4,则a 的值等于( ) A 319 B 310 C 316 D 3 13 9.函数y = 3 x -12x +16在 [-3,3]上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 ) A 6,0 B 32, 0 C 2 5, 6 D 32, 16 10.已知a>0,函数y=3 x -a x在[1,+∞)上是单调增函数,则a 的最大值为( ) A 0 B 1 C 2 D 3 11.已知)(x f =23 x -62x +m (m 为常数),在[-2,2]上有最大值3,则此函数在[-2,2]上的最小值为( ) A -37 B -29 C -5 D -11

道路平面设计直线加平曲线

1 有关参数计算 1.1 停车视距S 1.1.1 对于出沟的重车 1.反应距离1S 1S =3.6vt =34 2.5 23.63.6?=m 式中 v-出沟的重车车速,取v=34km/h ; t-反应时间,取t=1.5s+1.0s=2.5s 。 2.制动距离2S 22254()kv S i ?=±=2 1.434254(0.20.02)??±=28.9m 式中:?— 路面纵向摩阻系数 ,与路面种类和状况有关,这里 取(0.5~0.6)=??0.4=0.2 i — 道路纵坡,上坡为“+”下坡为“-”,取i=0; V —设计速度,取v=34km /h K -制动系数,一般在1.2~1.4之间,取K=1.4。 3.安全距离0S 0S 一般取5~10m ,这里取0S =10m 。 综上知,出沟的重车的停车视距S=1S +2S +0S =23.6+28.9+10=62.5m ,取S=70m 。 1.1.2 对于返回空车 1.1.1 对于出沟的重车 1.反应距离1S

1S =3.6vt =45 2.5 31.253.6?=m 式中 v-出沟的重车车速,取v=45km/h ; t-反应时间,取t=1.5s+1.0s=2.5s 。 2.制动距离2S 22254()kv S i ?=±=2 1.445254(0.20.02)??±=62m 式中:?— 路面纵向摩阻系数 ,与路面种类和状况有关,这里 取(0.5~0.6)0.40.2=?=?; i — 道路纵坡,上坡为“+”下坡为“-”,取i=0; V —设计速度,取v=45km /h K -制动系数,一般在1.2~1.4之间,取K=1.4。 3.安全距离0S 0S 一般取5~10m ,这里取0S =10m 。 综上知,出沟的重车的停车视距S=1S +2S +0S =31.25+62+10=103.25m ,取S=110m 。 1.2 圆曲线半径R 1.2.1 出入沟圆曲线半径R 不设横坡(不设超高): max v =,既有: 2m ax m in v R g ?==29.4 9.80.2=?50.1,取m in R =120m 1.2.2 排土场圆曲线半径R 不设横坡(不设超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