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8.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8.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8.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8.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课标要求】

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美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目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世界贸易发展的作用;探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美国为中心的新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政策对比

3、情感态度价值观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外交活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也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重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难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作用

【学习方法】线索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 有人认为,世界经济的混乱、各国利己主义的政策,是导致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加深的重要原因,并由此促使德意日三国走上使用武力重新瓜公殖民地的战争道路。你认为呢?

(有一定的道理。1929年发生经济危机时,各国面对恶化的形势,纷纷转嫁危机,设置

关税壁垒,从而引发了倾销战、关税战,使危机程度更加严重。另外,各国以邻为壑的利己主义政策也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的不断分化,资源自给率较低,基于此,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意日才逐渐勾结并结成了法西斯联盟,走上了战争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1)协调世界经济(2)稳定经济秩序(3)防止战争的悲剧重演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

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一)背景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都遭到了严重破坏,实力大减,尤其是英国想保持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相反,美国的经济实力却大增,基于此,美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总之,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世界内部经济发生了重大变革,美国主导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是必然的。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英美方案的激烈斗争

(1)内容1943年,美国和英国分别提出“怀特计划”“凯恩斯计划”

(2)实质:反映英美两国经济地位的变化和争夺世界金融霸主地位的目的

(3)结果:英国基本接受美国的方案。后来,英国虽曾一度拖延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但英国面临大量外债,美国答应提供37.5亿美元的长期贷款,不久也终于同意批准。

※以上情况充分的说明:(经济实力决定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经济实力是外交活动的基础。经济实力强,外交活动的自主性就强,结果对本国有利。经济实力弱,外交活动的自主性就弱,结果使自己处于不利的境地。)

2、“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经过

(1)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的召开(1944年7月)---- 签署《布雷顿森林协定》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IFM)

A、时间1945年12月

B、宗旨与任务:稳定国际汇兑;协助建立多边支付制度;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C、美国的权利

(3)世界银行(WB)

A、时间1946年6月

B、宗旨与任务:向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以推动该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C、美国的权利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规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两点:1.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即规定各国货币与美元建立了固定的比价关系。在这个体系下,美元获得了“等同于黄金”的特殊地位。美国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转绕着美元转。”——美国财政部长)

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国际金融与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从两个方面阐释它的作用:

积极的,①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暂时结束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②“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③客观上起到扩大世界购买力的作用;④固定汇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消极的,也就是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垄断组织依赖美元的

特权地位,增发美元代替黄金,作为输出资本,购买外国货物、企业以及支付海外驻军的庞大费用。于是黄金大批流入美国,加强了美国称霸世界的实力。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一个工具。那么还有其它的工具吗?

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一)、背景

战后,美国掌握了国际金融业方面的支配地位,但美国的目标远不至此,它还要致力于建立新的国际贸易组织,以达到控制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目的。

(二)、过程

1、1943年,美国呼吁建立国际贸易机构

2、战后联合国决定成立筹备委员会,起草《国际贸易组织宪章》

3、1947年8越起草章程草案

4、1947年11月哈瓦那会议通过《国际贸易组织宪章》,但最后流产

5、1947年10月日内瓦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三)、宗旨

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四)作用

积极:客观上为资本主义世界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从而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它构成了战后调整世界经济贸易的支柱,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面发展,它为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消极:美国试图通过它来操纵世界贸易,向外扩展经济。

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标志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组织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也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作用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2)、有利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作业】

※经过十多年的艰难谈判,中国终于在2001年11月10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你认为中国加入WTO后将会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及反思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朗诵诗歌,学会用诗眼来解读诗歌内容;让学生在诗意的想象中诵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师生共同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领会田园风光的意境,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想象与联想来描摹诗歌画面。 2.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一、课堂导入 师:有人说,他是“百世田园之主”,有人说,他是“千古隐逸之宗”,大家说他是谁?(陶渊明) 初中,我们邂逅了从东晋时代款款而来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回顾他的作品,并背诵《饮酒》其五。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一颗纯净的心走进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去领悟这其中的真意。 二、合作探究 1.解题 俗话说“眉目传情”,但凡对于诗歌来说,题目是很重要的。它往往能传达或暗示许多信息,“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

“归”。 全文围绕“归”字来写了哪几个问题?作者又是如何来回答这些问题的?从诗中找到依据并加以解说。 解说的时候可以从诗句中的关键字着手。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思考这些问题。 学生自由诵读诗歌,提出问题,解答问题。 叫一生读课文(纠正字音)。 全文围绕“归”字来写了哪几个问题?哪位同学来归纳一下。 小结: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 2.具体分析 (1)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 (2)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明自己的性格与世俗官场生活不适应。“适俗”就是适应仕途中繁缛礼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诗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第二句写自己流连山水喜爱田园,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羁鸟”、“池鱼”比喻官场中的诗人,“旧林”、“故渊”比喻诗人久违的田园。运用对比和衬托,说明自己跟它们一样早有想摆脱官场束缚,返归田园的愿望了,现在终于做到,并保持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表达了一种摆脱官场束缚的强烈愿望。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_全册教案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2.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4.教师与学生结合图形共同得出棱柱相关概念以及棱柱的表示。 5.提出问题:各种这样的棱柱,主要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以根据不同对棱柱分类? 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6.以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讨论、概括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7.让学生观察圆柱,并实物模型演示,如何得到圆柱,从而概括出圆标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8.引导学生以类似的方法思考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概念和表示,借助实物模型演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概括。 9.教师指出圆柱和棱柱统称为柱体,棱台与圆台统称为台体,圆锥与棱锥统称为锥体。 10.现实世界中,我们看到的物体大多由具有柱、锥、台、球等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组合而成。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举反例说明,如图) 2.棱柱的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3.课本P8,习题1.1 A组第1题。 4.圆柱可以由矩形旋转得到,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台可以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如何旋转? 5.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关系?圆台与圆柱、圆锥呢? 四、巩固深化 练习:课本P7 练习1、2(1)(2) 课本P8 习题1.1 第2、3、4题 五、归纳整理 由学生整理学习了哪些内容 六、布置作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秋兴”这个题目,意思是说因感秋而寄兴。这兴也就是过去汉儒说《诗经》的所谓“赋比兴”的“兴”(在四声应读去声)。晋代的潘岳有《秋兴赋》,也是一篇感秋寄兴之作。一起看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欢迎查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1 一、说教材 《秋兴八首》是杜甫寓居四川夔州时写下来的以想望长安为主题的一组七言律诗,它是杜集中七律的代表作。 “秋兴”这个题目,意思是说因感秋而寄兴。这兴也就是过去汉儒说《诗经》的所谓“赋比兴”的“兴”(在四声应读去声)。晋代的潘岳有《秋兴赋》,也是一篇感秋寄兴之作。但《秋兴赋》的体裁是属于辞赋类。而杜甫的《秋兴八首》则是律诗,是唐代新兴的一种诗体。若论它们创作的成就和对后世发生的影响,杜甫的《秋兴八首》当然不是潘岳的《秋兴赋》所可比拟。 这八首律诗是组诗,它从夔州的秋天景物说起,抒写了对长安想望的种种心情。而以第一首为全诗纲领。它的开头四句:“玉露彫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这正和宋玉《九辩》所说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

木摇落而变衰”的感叹相同而沉深郁勃过之。接着写诗人留滞峡中的凄紧情状。而“孤舟一系故园心”句,就已经隐约地说出对长安的想望。第二首第三首虽然仍旧是写夔州景色。而“每依北斗望京华”句已明白指出望京,可以说是为整组诗点出了主题。“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也就是由望京所引起的对诗人自己身世遭遇的回忆和伤叹。到了第四首就直接转入长安,是这组诗的大转捩。“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等句,表明了对“安史之乱”后局势的无限感慨。这以下数首都是着重对长安想望的描写。 诗人想望长安,当然首先要回忆起往年疏救房琯①这一件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事。因为诗人在这次政治斗争中所遭受的打击是他生命永远不可磨灭的伤痕,所以在诗里用匡衡、刘向②自比,而发出了“功名薄”和“心事违”的感叹。匡衡、刘向都是以直谏而遭到当时统治集团排斥,这里用来作譬是具有它的深刻意义的。 一提到长安,也不能不使诗人想到大唐的宫殿以及昆明池、曲江和渼陂诸名胜。特别是曲江,它给予诗人的印象更其深刻难忘。“花萼隔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把“通御气”和“入边愁”③联系起来说,这就可以想见诗人对时事的感慨是多么深长!天宝祸乱的爆发不是没有原因的。前人曾经认为杜甫的《秋兴八首》可以当得庾信的《哀江南赋》(王梦楼语)。而其实,《秋兴》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全册教案

Unit 1 Cultural relics I. 单元教学目标 II. 目标语言

II. 教材分析与教材重组 1.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cultural relics为话题,旨在通过单元教学使学生了解世界文化遗产,学会描述它们的起源,发展和保护等方面的情况,复习并掌握定语从句,能就如何保护和处理世界文化遗产给出自己的观点。 1.1 Warming up热身部分提供了四幅图片,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交流对于cultural relic的了解,并就此进行讨论。这部分的目的是呈现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文化遗产”。 1.2 Pre-reading是Reading的热身部分,提供了ambers的图片并就此此设计了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极易引起学生对amber的兴趣,并能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prediction。 1.3 Reading是关于寻找丢失了的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送给俄罗斯沙皇的那个琥珀房子的建立、转让、被毁、重建的整个历史。设计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以及讨论保护和重建文化从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4 Comprehending既有知识性的问题,同时又跳出了课文,对文章进行整体评价,由易到难,有较好的梯度,全面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Exercise 1将人物及相关事件匹配,检验学生对文章细节的理解;Exercise 2 将所给的问题与段落匹配,是段落大意理解题;Exercise 3安排了对于重建lost cultural relics的意义进行讨论,使得学生能对本单元的主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1.5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分Discovering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和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两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的Exercise 1着重训练对英语单词解释的理解。Exercise 2 着重词汇在短文中的用法练习。要求学生按所给的语境填入所需的词汇。Exercise 3 专练belong to的词义和用法。在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 中,分为四个练习,从课文中出现的定语从句入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限定性定语从句及非限定性定语从句的联系和区别。再通过连句练习和造句练习来巩固本次所学定语从句的内容。 1.6 Using language分Reading and Listening、Speaking 及Reading and writing 三部分。以不同的学习形式:听、说、读、写,从不同的角度围绕本单元的目标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全册)第一章算法初步 (1)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2)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共3课时) 1.1.1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课程标准】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1.理解算法的概念与特点; 2.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体会算法思想;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算法概念以及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难点】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过程】 一、序言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 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 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 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 二、实例分析 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 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 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 例2: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解: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运算结果6与4相加,得到10;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的运算结果10与5相加,得到15. 算法2 可以运用公式1+2+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直接计算 第一步: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5; 第二步:计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 (说明算法不唯一) 例3:(课本第2页,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可推广到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说明算法的普遍性) 例4: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大致步骤是: 第一步:根据题意,选择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第二步:根据条件列出关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方程组; 第三步:解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代入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三、算法的概念 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对算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需要设计出一系列可操作或可计算的步骤,通过实施这些步骤来解决问题,通常把这些 在数学中,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 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四、知识应用 例5:(课本第3页例1)(难点是由质数的定义判断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错误!未找到引 用源。是否为质数的基本方法) 练习1:(课本第4页练习2)任意给定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设计一个算法求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所有因数. 解:根据因数的定义,可设计出下面的一个算法: 第一步:输入大于1的正整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园地 10-10 1950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教案 安工大附中高一备课组 本单元教学设想: 一、了解本单元的编写意图 本单元重点学习写景状物的散文 本单元包括三篇散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 这些散文名篇的共同特点,一是写景优美,情味浓厚。二是意蕴深,可以引发学生对自然、人生、社会的多方面思考。三是语言美。 二.把握本单元的总体教学目标 以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为坐标,根据“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发现创新”这个学科能力目标确定本单元的总教学目标。 三、实施本单元的教学建议 1、分析写景 2、体会情感 3.注重审美 4、品味语言 5、读写结合

四、单元教学安排 《荷塘月色》2课时,《故都的秋》2课时,《囚绿记》2课时,表达交流2课时 《荷塘月色》教案 教学目的 一.学习《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表达效果及移觉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掌握《荷塘月色》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严谨结构。 三.了解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社会内容。 四.通过朗诵欣赏体会《荷塘月色》的韵味。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放在文章的结构安排、写景层次、语言特色上。 2、安排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请两位同学分别用几句话描绘一下自己印象中的荷塘景色,然后引入课文。 二、解题 1、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月色,则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 2、写作背景 问题预设:本文写于1927年,这段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什么事情? 问题解答:朱自清在青年时代曾参加过“五四”运动,向往过俄国十月革命,后来也投身过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革命处于低潮,蒋介石、汪精卫的法西斯暴行激起中共党人和广大革命人民的奋起反抗,同时引起一部分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不满和谴责。朱自清是一位有正义感的作家。他不满于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但因受阶级的局限,没勇气正视血淋淋的现实,只能用消极态度表示不满和反抗。《荷》正是通过“我”在荷塘月夜的独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英语必修二教案合集

新课标高中英语必修二教案合集Unit 1 Cultural relics Part One: Teaching Design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 Period 1: A sample lesson plan for Reading (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 Aims: To read about cultural relics To learn about The Restrictive and Non-Restrictive Attributive Clause I. Warming up Warming up by defining Good morning, class. This period we are going to read about 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 Before our reading, I’d like to know: A.What kind of old things are cultural relics? Are all the old things cultural relics? B.What is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C.To whom do cultural relics belong? Keys for reference: A. Cultural relics are physical remainders of what different peoples valued in the past and continue to value now. It can also be said that cultural relics are more than works of art, they are symbols of history and the people who lived in the past. B. No, not all the old objects are cultural relics. C. Each kind of relics preserves some aspect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each relic is still a unique cultural expression and contributions. D. In a larger sense, it can be said that all the cultural relics belong to all peoples and whole societies, not a certain individual. Warming up by presenting Hi, everyone. Let’s look at the screen. I’ll present yo u some pictures. They all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教案设计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容。 (二)、研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2.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

同特点是什么?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4.教师与学生结合图形共同得出棱柱相关概念以及棱柱的表示。 5.提出问题:各种这样的棱柱,主要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以根据不同对棱柱分类? 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6.以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讨论、概括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7.让学生观察圆柱,并实物模型演示,如何得到圆柱,从而概括出圆标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8.引导学生以类似的方法思考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概念和表示,借助实物模型演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概括。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举反例说明,如图) 2.棱柱的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3.课本P8,习题1.1 A组第1题。 4.圆柱可以由矩形旋转得到,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台可以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如何旋转? 5.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关系?圆台与圆柱、圆锥呢? 四、巩固深化 练习:课本P7 练习1、2(1)(2) 课本P8 习题1.1 第2、3、4题 五、归纳整理 由学生整理学习了哪些容 六、布置作业 课本P8 练习题1.1 B组第1题 课外练习课本P8 习题1.1 B组第2题 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短歌行》 教学过程: 师:上一个星期,一个同学跟我说过,她有一篇很好的文章要给我欣赏,我看了,我觉得有一些不足,但是的确不错,至少作者的阅读面和思考值得大家学习。 生:(他是我哥哥), 师:噢,你告诉他我很佩服他。他这篇文章,本来她读,他身体不适,我就代劳了 教师读学生哥哥的文章〈酒的遐想〉 酒的遐想 很偶然的灵感,想到了酒。 第一个闯进脑海的是“把酒问青天”的苏轼,那个当年在月光下起舞弄清影,感叹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苏轼酷爱饮酒,他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非凡的气概啊!是酒赠与他的吗?“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还是默默地与江水、明月抒情吧。 喝醉了,美也,愁也。 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欧阳修真的醉了吗?如果他没醉,柳永一定醉了:“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哦,他好象已经醉醒。那江头的屈原一定醉了,彻彻底底的。“众人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我好象又错了,屈原说他没醉,恩……哦!酒醉的人总说自己没醉……

让我仔细想想,一定有人醉过…… 有了!辛弃疾醉过!“醉里挑灯看剑”,对!是他!他“梦回吹角连营”、“沙场秋点兵”。哦……还有那位“独上兰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李清照也醉在酒里。醉是酒的魅力,那愁思呢? 愁?不应该责怪酒吧?曹操说:“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看来酒不是愁的梦…… 慢慢咀嚼,细细推敲品味。 突然想到范仲淹,他说酒可以化作“相思泪”,为何?因为“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古人好象总醉在酒里,醉在梦里,醉在愁里……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看来醉里的人很容易醒来,但愁呢?“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的话道出了真理,就让咱们“今朝有酒今朝醉”、“酒不醉人人自醉”、“会须一饮三百杯”吧! 望着祖国大好山河容易醉,望着英雄当年“雄姿英发”容易醉,望着曹雪芹勾勒的儿女情长容易醉,醉得太多,醉得太美,醉得值得!又想起那句俗话:“酒逢知己饮!”就让我们为友人一醉方休吧! 思绪随意自然地来到那座小城----------布达佩思东北一百多公里的埃盖尔。在这块大地下藏着许多美酒,几百年……冷冷的静静地醉卧在地下,余秋雨说那是秘藏的醉意,连裴多菲和纳吉的热血都没能改变它的恒温,连两次大战都没能干扰它的美梦,埃盖尔醉得是何等的固执和执拗啊!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使用技术》课题:The Olympic Games 姓名:Mia Dong 学号:17 专业:英语班级: 4 课程名称:多媒体课件制作与使用技术 学期:2012至2013学年第二学期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第三单元 《The Olympic Games》教学设计 Mia Dong 外语系4班17 一、学情分析 (一)学习者分析 1、一般特征: 学生基本上来自农村,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压力大; 学习策略与方法不合理,有的学生还不喜欢英语。 2、学习风格分析: 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的习惯和方法还是局限于较为死板,习惯于题海战术,很 少有自发的对感兴趣的课题的研究或学习; 学生习惯于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解,较少地参与主动地学习,一直是较为死板地学 习,老师激发学生兴趣,使其主动融进课堂学习。 3、初学能力判断; 既一个学期的高中英语学习后,学生的英语水平能力有提高,但还需继续努力; 关于必修二已经学习了第一、二单元,学生基本可以接受第三单元的学习任务, 前提是必须认真融入由教师带领的学习氛围中。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世界性的体育盛会──Olympic Games 为话题,旨在通过本单元的教学, 使学生了解奥运会的起源、宗旨、以及古现代奥运会的异同。学会用英语表达自己 的兴趣爱好以及如何向别人推荐某一种爱好,同时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二、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 (一)教学模式 关于第二单元本环节——reading部分,采用教学问答模式、课堂授受模式、指导自 学模式、合作交流模式以及探究学习多种模式交叉运用。 (二)教学策略 主要是使用替代式教学策略,使学生在短期内学习许多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其中 穿插问题引导方式,从而克服单一的替代式教学策略的不足 (三)教学方法 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为主,通过教师和学生口头语言活动及学生独立阅 读书面语言为主,其中使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交叉使用。 四、教学平台 以多媒体课件演示为主,辅之以少量板书,即多媒体课件教室的教学环境。 五、教学计划 本单元用6课时 第一课时: Warming up and listening 第二课时: Speaking 第三课时: Reading 第四课时: Reading 第五课时: Language study 第六课时: Integrating skills (注:本课件为教学计划中的第三课时) 六、教学动力和动机 关于第三单元本环节教学,教师通过展示学生普遍关注的或喜欢的图片调动学习兴 趣,并且共同讨论学习各种有趣的运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告知学生在reading 后有课堂测验,从而使学生感到较小的压力,促进学习积极性,进而完成教学任务 和教学目标。 七、教学具体环节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二教案_ 第一单元- 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教案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故都秋的特点。 2、引导学生把握文中情与景的关系及文章的结构。 二、能力目标: 让学生初步掌握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与重点】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以事例导入,点明学习重点。 今天,我们要学习郁达夫《故都的秋》,下面我们先来分析一个事例,假如你今天心情很好,一出门就遇见阔别多年的老朋友,那么,当你现在坐在公园的长凳上听着耳边的鸟鸣时,你就会觉得鸟的叫声非常的悦耳。换一种心境,假如你今天比较倒霉,在马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这时你听到鸟的叫声就会觉得心烦。对相同的景,不同心情的人对景的感受就会不一样,那么写出来的景当然就会不同了,这就叫做“景随情异”(板书)。可见,情与景的关系非常密切,弄清情与景的关系,也是我们今天学习《故都的秋》的一个重点。 二、通过比较阅读,体会故都秋的特点。 下面我们先来看几首同样也是以秋为描写内容的诗歌: 材料一:孟郊《秋怀》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怀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材料二:刘禹锡《秋词》 (一)(二) 自古逢秋悲寂寥,山明水净夜来霜, 我言秋日胜春朝。数树深红出浅黄。 晴空一鹤排云上,试上高楼清入骨, 便引诗情到碧霄。岂如春色嗾人狂。 1、分析孟郊《秋怀》 一问:这是一首写秋天的诗,那么诗中都写到了哪些秋天的景呢? 明确:诗中写到了月、露、风和梧桐。 二问:这些景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月——冰,露——冷,风——寒(峭),梧桐——枯, 梧桐甚至是“声响如哀弹”,意思是秋天梧桐脱落,风吹枯叶,瑟瑟作响,听去好像谁在弹奏悲哀的曲调。 三问:那么,这样的秋天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明确:悲凉。 2、分析刘禹锡《秋词》(两首) 一问:在这两首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对秋天的感受? 明确:如“胜春朝”、“引诗情”、“山明水净”、“清如骨”等。 二问:那么,这样的秋天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5-music-warming-up-and-reading教案

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播放音乐,小组赛等形式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教学环节层次清楚,衔接自然,环环相扣。The Band That Wasn’t是一篇以介绍美国知名乐队组合The Monkees的发展历程为主的文章。教学设计分成四个部分:热身—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热身部分学生通过听音乐、口头交流、看图片及游戏等多种形式来了解音乐的形式和风格,由组合SHE的歌曲Super Star导入阅读教学。阅读前呈现The Monkees组合的信息和欣赏其代表作品及学生谈自己对该乐队的初步认识这三个活动组成,为阅读提供背景知识。阅读过程主要通过快速阅读和仔细阅读完成阅读任务来达到阅读教学目标。然后完成课文内容填空,回顾The Monkees发展历程。阅读后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并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复述课文和写一篇自己喜欢歌手和乐队的内容教学设计以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为主要目标,兼顾听、说、写的训练。 3. 采用了新课标提倡的任务型教学途径。在教学设计中设计了多项学习任务,如;跟学英文儿歌谈感受,看图和听音乐配对音乐的形式,读文找主题句,查找细节信息,完成内容填空等,促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参与各种活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真正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教学反思 这堂课基本做到了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气氛中愉快度过,既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又促进其情感教育。这堂课的完成使我感到欣慰,值得我深思。 首先,良好的导入是整个课堂成功的一半,它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和兴趣,使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和艺术性。总体来说,这节课的导入是比较成功的,切入点是让学生欣赏音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一句话“教有趣,必乐学”。学习兴趣的形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其次,教学内容设计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难度适中,尽量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在任务的设置中应充分考虑学生是否能够完成。本堂课的细节理解部分难度合适,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完成。 再次,只有师生处于平等地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发挥;只有使课堂交际化,师生才能融合在智力与情感的交际过程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学,创设了多种形式的交际活动。 但是,本堂课也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加以改进: 1、由于本堂课任务多,容量大,导致完成任务时间较紧,今后应注意教学步骤间的紧密衔接,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 2、在实现一个个任务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对学生加以引导,包括必要的简单示范,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全部教案(最全最新)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由六根火柴最多可搭成几个三角形?(空间:4个) 2在我们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 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

3、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 问题:请根据某种标准对以上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二)、研探新知 空间几何体:多面体(面、棱、顶点):棱柱、棱锥、棱台; 旋转体(轴):圆柱、圆锥、圆台、球。 1、棱柱的结构特征: (1)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体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 思考: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共同特点是什么? (学生讨论) (2)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棱柱的概念): ①有两个面互相平行;②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③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 (3)棱柱的表示法及分类: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囚绿记》 教案

囚绿记 教学目标: 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教学重难点: 1、明确“绿”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陆蠡。作家曾这样评价他,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说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拜读他的这篇代表作,去触摸他崇高的灵魂,并一起去享受一株常春藤带给我们的感动。 二、研读课文 1、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①“囚绿”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几段写“囚绿”的? ②“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快速阅读课文,明确行文线索 恋绿(1 —7 ) 囚绿(8 —11) 释绿(12—13)

念绿(14 ) 3、学生朗读“囚绿”的经过,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要“囚绿”? ②常春藤具有怎样的特点? 蓬勃、固执、向阳 ③面对挚爱的绿,作者有怎样的体验与理性思考呢?(明确绿的象征意义) 生命希望、向往光明自由、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4、找出文中描写“囚绿”后“绿”的形象的语句。 (1)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2)可是在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3)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了柔绿,变成了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象病了的孩子。 (4)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三、拓展延伸 常春藤的“永不屈服于黑暗、顽强抗争的精神”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请用凝练、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你的理解。能撷取一个事例加以佐证将更好。同学交流,分享成果。 1.浩瀚的大海正是因为有了礁石,才激起了美丽的浪花 2.生活的磨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3.在苦难面前抬起你自信的头颅!永不言败。 4永不屈服于黑暗!永远向着阳光生长! 事例: 1.司马迁,受宫刑,却能忍受这世间最大的耻辱,因为他心中有未完成的《史记》。 2.张海迪,高位截瘫。以顽强的毅力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及研究生的专业课程。其间克服病痛和困难进行创作,至今已出版大量的作品。

人教版必修二英语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英语教案 【篇一:高中英语必修二music教案】 unit5 teaching aims after class,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1.talk about different styles of music. 2.know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nkees. 3.becomes interested in music. teaching steps step 1 brainstorming teacher asks student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do you like music?why? 2.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best? suggested answers: 1.eich life,relax,pleasant,happy,crazy 2.make things more lively and interesting. 3.make things better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and enjoy. 4.express peoples feeling. 5.make people feel good. 6.help people forget their pain. step2 warming up teacher show students some pictures and what kind of music it will be played.

(suggested answers:classical music,wedding ceremony music, pop music) step3.reading and answering students skim the text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two questions. 1.how many bands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2.which band does the band that wasntrefer to? suggested answers: 1.two.the beatles and the monkees. 2.the monkees. step4.main ideas students find the main ideas of the first two paragraphs. suggested answers: paragraph 1. many people want to be famous as singers or musicians paragraph 2. how most bands start. step5.group work steps6.main ideas teacher ask students the main ideas of the last two paragraphs. paragraph 3. the monkees started in a different way. paragraph 4. how did monkees developed. step7.reading and thinking students look at the screen and find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ime.

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新部编本 全册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一章算法初步 (1)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2)

1.1.1 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3)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共3课时) 1.1.1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课程标准】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1.理解算法的概念与特点; 2.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体会算法思想;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算法概念以及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难点】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过程】 一、序言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 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 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 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 二、实例分析 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 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 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 例2: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解: 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运算结果6与4相加,得到10;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的运算结果10与5相加,得到15. 算法2 可以运用公式1+2+3+…+n =2 ) 1(+n n 直接计算 第一步:取n =5; 第二步:计算 2 ) 1(+n n ; 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 (说明算法不唯一) 例3:(课本第2页,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可推广到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说明算法的普遍性) 例4: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大致步骤是: 第一步:根据题意,选择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第二步:根据条件列出关于a ,b ,r 或D ,E ,F 的方程组; 第三步:解出a ,b ,r 或D ,E ,F ,代入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三、算法的概念 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对算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需要设计出一系列可操作或可计算的步骤,通过实施这些步骤来解决问题,通常把这些 在数学中,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序 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